鼓励自己学习的话十篇

时间:2023-03-23 22:01:34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1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 儿童英语教学 语言环境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儿童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儿童英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国外学者对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教育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Ellis、Allwright & Bailey等的研究成果表明,使用鼓励性评价可以给外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国内学者对在中国环境下创设英语教育环境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理论探讨,王文静、冯惠燕和马金艳提到了用激励原理提高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本次研究抽样调查了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课堂使用鼓励性评价的情况,以便为鼓励性评价在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教育环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增加新的例证,以期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理论基础

1.鼓励性评价的界定。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性评价方法包括语言鼓励、情感鼓励和动作行为鼓励,积极性鼓励话语类型分为简单表扬、表扬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和鼓励继续回答等。

2.心理学与语言习得理论。把鼓励性评价引入课堂教学是符合儿童外语学习的规律的,宽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语言习得的输入。由于儿童学习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或犯错误时,他们依赖教师的表扬或鼓励。教师的积极性鼓励话语不仅给儿童创设自然、轻松、亲切的外语学习氛围,同时也是控制和改进儿童行为的重要手段,能让儿童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加成熟。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①儿童英语教学中使用鼓励性评价的状况;②鼓励性评价对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教学环境的影响;③如何使用鼓励性评价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教学环境。

2.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4位英语教师及其任教班级的86位学前儿童。

3.研究方法:①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在没有任何干预即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4位英语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录音。为了保证其可比性,录音时保证4位教师都上同样的内容。录音后,将教师的鼓励性话语转成书面文字,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对鼓励性评价的认识、认可及儿童对鼓励性评价的情感体验。为了解儿童的真实想法,儿童的调查交由家长和儿童共同完成。

(三)结果与讨论

1.鼓励性评价的课堂体现。根据课堂录音,我们分别对4位教师一堂30分钟的英语课中不同类型的鼓励性评价及其在鼓励性话语总量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4位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存在较大差异:①教师T1的鼓励性话语数量明显高于教师T2、T3、T4;②教师T1的鼓励性话语类型显得丰富多样,比较注重表扬并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的评价,而教师T2、T3、T4的鼓励性话语类型显得单一,偏向简单表扬。同时,我们发现了两种比较明显的课堂氛围:使用鼓励性评价较多且话语类型丰富多样的教师T1的课堂气氛活跃,儿童踊跃发言,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在课结束时,教师T1给所有上课的儿童都发了一朵小红花,引导幼儿评出谁回答问题最多、谁表现最棒、谁最有进步,再以漂亮的纸制奖牌奖励,鼓励儿童再接再励。教师T2、T3、T4较少使用鼓励性评价,且以简单表扬较多,儿童参与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高。3个班只有少数儿童能大胆地回答问题,部分儿童即使被教师点名也是小声胆怯地回答。课结束时,教师T2、T4班的每个儿童都得到了一个红星,教师T3没有进行口头总结表扬,也没有物质奖励儿童。教师T1的教学效果表明,积极有效的反馈形式应该是表扬并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这样更有助于语言习得。而教师T2、T3、T4的课堂表现正如Nunan所说,教师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与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笼统、机械的评价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为了弄清楚以上现象是否是由于教师本身对鼓励性评价的认识和实践上的差异引起的,我们对4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使用鼓励性评价背后所支撑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方法倾向等。

2.教师对鼓励性评价重要性的认可程度。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4位教师对使用鼓励性评价的自我评定是:①教师T1表示经常使用鼓励性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评价的丰富多样性和适当性,对儿童的错误行为,基本采取以鼓励性话语为主的方式;②教师T2、T3情况类似,两位教师表示经常使用鼓励性评价,有时候会注意到使用鼓励性评价的丰富多样性和适当性,对儿童的错误行为不会以鼓励性话语为主;③教师T4表示经常使用鼓励性评价,但很少注意到使用鼓励性评价的丰富多样性和适当性,对儿童的错误行为是否以鼓励性话语为主表示不确定。

从问卷的结果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推断,教师T1的教学观念同教学行为完全一致。教师T1重视鼓励性评价,对鼓励性评价有深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个体差异的儿童有效地使用了不同类型的鼓励性语言,注重多使用表扬并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及鼓励发言等积极性鼓励话语,让自己走进儿童的心里,使儿童信任自己,喜欢自己,喜欢英语课。教师T2、T3、T4对鼓励性评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践性方面缺乏自我监控、自我调整,不注意使用鼓励性评价的量和质,使课堂出现了较沉闷机械的气氛,导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了语言知识的学习。

在访谈中,4位教师基本认同鼓励性评价在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意识到发挥鼓励性评价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认为儿童教学应该多使用鼓励性评价。但提到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倾向方面时,问及教师为何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鼓励性评价,教师T2、T3、T4觉得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另外,他们觉得儿童英语课堂学时短,儿童阶段孩子认知能力低,给予简单表扬鼓励就行,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使用表扬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鼓励继续回答等多样性鼓励。总而言之,我们验证了原来的假设: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本身对鼓励性评价的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引起的。

3.儿童对鼓励性评价的情感体验。为了进一步了解鼓励性评价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我们对86位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儿童的反馈:70%儿童表示从教师那得到的表扬多数是简单性的话语;只有13%的儿童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33%儿童表示有时候会,而54%儿童表示很少有机会;60%的儿童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表扬;当儿童回答错误时,只有22%儿童得到教师的鼓励,很多儿童的语言错误都是被轻易地否定了;85%儿童表示受到教师表扬和鼓励时都觉得很高兴,他们会因为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而更加喜欢英语学习。

通过对儿童的了解我们发现,儿童的想法正如4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结果一样,大部分教师给出的鼓励性评价远远没有满足儿童的需求,积极性鼓励性话语在儿童英语课堂里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①随着儿童的理性判断能力的逐渐提高,儿童很有可能会对单一重复的表扬无动于衷。这将会降低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②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到教师和父母的影响,教师在父母面前多表扬儿童,让儿童觉得教师和父母都以他为荣,这将会激发他更自信地学习。③表扬要及时,如果表扬错过了儿童对表扬渴望的最佳时期,表扬所产生的效应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及时表扬不仅能坚持儿童的信念,而且还能以此教育其他儿童,促进集体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动机,特别是对于在班集体中缺少信任和威望的儿童。④在儿童遇到挫折时,教师的不鼓励或鼓励方式不恰当,在某种程度会影响儿童学习的信心。这时候的儿童更需要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这种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将会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巨大动力。

无论从当代应用语言学或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还是从常识来说,没有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儿童的参与,儿童英语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教师T1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合理使用鼓励性评价对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正确认识鼓励性评价,多使用适当的多样性鼓励性评价能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学习环境。

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儿童英语学习环境,提高鼓励性评价使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充分调动多种鼓励评价方式与科学运用鼓励手段时,使鼓励性评价具有适度性、过程性、互动性和差异性;把握儿童认知水平高低的程度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表扬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儿童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鼓励师生互评,促使儿童反思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提高认知能力,形成一种多向互动的儿童自动建构过程。以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参照,找出每个儿童的“闪光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促使不同的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llwright,D.& Baile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1.23-25.

[2]Ellis,R.

[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54-56.

[3]Nunan,D.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60-67.

[4]冯惠燕,蔡秀萍,彭迎春.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J].幼儿教育,2007,(2):58-60.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2

1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从生活中寻找学习

语文的兴趣

在平时,笔者就注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涵,努力使语文学习社会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围绕一个社会现象,通过一件小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讨论,谈出看法,一事一议。这既练习了语文课上夹叙夹议的写法,又让学生感到有话说,有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不是空洞的,这些语言不是高调、空话、套话,而是社会生活在身边的展现。当然,对于一些问题大家还可以共同商讨,使学生变得善观察、会观察,能有所发现,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在学校举行长跑越野赛时,笔者要求学生赛后写出个人的体会感受。学生兴致勃勃,好多学生都抓住不同方面去观察,抓住不同方面描绘。有的学生写到比赛中参赛同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一种拼搏精神,并联系到自己的学习,高兴地写到: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呢?

当然,把语文学习社会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诸如写日记,随笔,就学校或社会上某个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身边小事,这些社会现象,如果不善于观察、思维是难以发现的,如果不深入思考,是不会形成文字的,而且观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由苦到乐的过程。笔者坚持让学生有话说,说自己熟悉的话,说自己的真情实感。

2 鼓励学生多说、敢说,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大

胆用普通话演讲

在语文课上,笔者给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无论读书还是回答问题、研究问题,都要用普通话。为了锻炼学生说普通话,尤其是山区或农村学生说普通话,笔者就开展课前演讲,每节语文课前3~6分钟为课前演讲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必须使用普通话,语句连贯,条理清楚。有时还限制内容,或者要求有真情实感等。好多学生就把平时日记写到的优美篇章拿来演讲,讲着满口普通话,声情并茂。听者聚精会神,完全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中。讲完后,笔者带头鼓掌,全班学生掌声雷动,极大地鼓励了演讲学生的兴趣。好多学生把日记中的问题困惑也读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

通过演讲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用普通话的习惯;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适时鼓励,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同样会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本身是一个解疑探索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逐步理解、领会的过程,没有苦就没有乐,而这种乐必须是学生苦苦思考的结果。在学生思考、解疑的过程中,笔者都适时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创造、探索精神。既使一点小小的成功,既使一个点滴之谈,笔者都会投去赞许的目光,都会满腔热情地表扬、鼓励。好多时候,对一个难解的问题,学生本来欲言又止,当老师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当老师用一个极有鼓励性的手势时,他们立刻开始争相提出自己的看法,场面是那样热烈,争论是那样认真,可以说各执一见,各有道理。在这种时候,笔者就适时引导他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原原本本地思考一遍,直到意见一致。适时的鼓励更能恰如其分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当然,鼓励过程并非滥用赞美之语,不看时机,不看内容难易。教师总用一种语气、同样的内容赞美,将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4 适时创设情境,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用词造句写文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在传授每一节课的知识时,都要教给学生真善美,使学生更好地辨别是非和丑恶;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围绕知识点,学会质疑。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3

每次作文讲评课,我都让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的作文评语。这次作文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大多数同学都有话可说,我针对学生习作的内容,有的解答了他们的困惑,有的给予正确的引导,更多的是感谢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最主要的是想告诉他们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针对同学们给我提出的意见,我当即向同学们表示了歉意,并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我的诚心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同学们看着老师用心写给他们鼓励的话语,个个神采飞扬。特别是狄瑞龙同学,个头小、胆更小,以前上课不爱发言,一说话就脸红,针对情况我想尽办法鼓励他,最终他鼓足勇气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他在文中这样写道:“老师你鼓励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我不敢相信我竟然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现在我上课更加专心听讲了,我期待着您的提问。”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这学期你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特别令老师欣慰的是你敢于回答问题了。其实老师时刻在关注你,期待着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和专注的眼神,我相信你会越来越棒,加油!”他读评语时声音洪亮,满脸的自豪。台下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鼓励、友好……

马俊是留守儿童,被寄宿在托管所里,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放学后牵着爸妈的手,我都想哭。他们回家有可口的饭菜,可以和父母撒娇,可以听着妈妈的故事进入梦乡,而我只能孤零零地在托管所里看着我们的‘全家福’发呆,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多么希望全家人能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和你们在一起是我最幸福的时光。……”这样的话语让人心酸,我不能改变他的生活现状,但我可以抚慰他的心灵,我要让他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都是真心话语,没有爸妈的陪伴你变得更加懂事,也变得更加坚强,像个小男子汉了!生活会把你锻炼成一个强者,因为你过早地经历了风雨,也将早日看到彩虹。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非常优秀,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他读着读着,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是激动的眼泪,自信的眼泪,透过泪水他看到了老师赞许的目光,期待的眼神;他读懂了老师在时刻关心着他,为他加油;他听到同学们热情鼓励的掌声,他感受到了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中,是多么幸福快乐。

这时韩旭同学站起来说:“我的作业天天都是妈妈督促,我才写,而马俊同学全靠自觉,上学期期末考试还考了全县第一名,我真佩服他,我要向他学习!”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俊同学一点都不娇气,生活独立,学习努力,还乐于助人,从来都不说脏话,和同学友好相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掌声经久不息。我趁机说道:“爸妈把你放在托管所里你虽然失去了一些温暖,但也得到了锻炼,你过早学会了独立生活,这也是对你的考验。将来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小经过磨炼的。”这时同学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掌声再一次在教室中久久回荡。他眼里不再有孤独、伤心,更多的是自豪、自信,这一刻我感觉到做老师真幸福。这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他阳光灿烂的笑容,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4

关键词 学生 教书 激励性语言

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不要吝啬使用鼓励性语言,让任何学生都得到鼓励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验证明;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主动性很大,自信心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因此,教师一定不要在鼓励性语言上吝啬,要经常鼓励,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对大多数普通的学生也要借鼓励来促进其进步,在遇到一些学困生或自信心不强的同学时更要加倍地鼓励,但是我们在鼓励得不吝啬的同时更要注意避免盲目鼓励。

二、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有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鼓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因此,在鼓励学生时我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要鼓励得准确,鼓励得有层次,夸到点子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例如,在对待那些回答问题结果准确无误、声音响亮的学生时,我会毫不犹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 “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的比老师还多,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爱学习了,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还有些时候,当我提出一个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后,一些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后仍有困难,答不上来,这时我则选择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另外有些时候,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出一部分,这个时候我则对他们投以信任的眼光,再加上鼓励学生说下去的鼓励性语言,如“我相信,只要你认真思考,这道题你一定能做出来!” “如果回答得更有条理些就更好了”通过这些话语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亢奋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这样做既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三、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正确,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评价

鼓励性语言是教育的法宝,它们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评价。因此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正确。我开始花费时间和心思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我的每一次鼓励对每一位学生来讲都是那么适合他,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我的评价是真诚的。我这样做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

四、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5

一、鼓励“清晰”地说

普通话的口语测试,首要就是要求读音的准确和标准,这是衡量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标杆,那么,这就要求培训教师鼓励学生发音要发得清晰,而不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地发音。在教师将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声调的调值等问题讲解透彻的前提下,要鼓励学生即使说得慢些,也要尽可能地说得清晰、准确,尤其是一些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学生或者是来自方言区的学生。由于他们受本族语或其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会干扰他们对普通话中声韵调的运用,如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难点是在声调和语流音变上。由于蒙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是没有声调的语言,它强调的是固定重音,重音固定在每个词的词首,发音时,每个词的开头音素读得特别的响亮,后面的音素顺势减弱,甚至脱落,语音的走势类似汉语的去声,只不过时值要稍长一些,所以每个蒙古族学生在读汉字时,尤其是在句子末尾时都读得类似去声。这也就造成了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对四声调值的茫然和不敏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始培训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形成一个哪怕读得慢些,也要尽可能地读准汉语的调值――阴平55调,阳平35调,上声214调,去声51调的习惯,不仅是当单念每个音节时,汉字的时值要念得精准、到位,连读成词成句时更要注意语流音变的问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声调和语流音变掌握得好与坏是衡量普通话说得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生要掌握好发音的技巧和发音准则,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发音上有纠结点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地突破自己的发音上的障碍,清晰地说出每一个汉字,才能更好地把握连词成句时的语流音变问题。教师要对他们发音上的进步不断地给予赞扬和鼓励,从不标准到标准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当学生大部分发音是介于不标准和标准之间的游离状态时,而学生也自我感觉发音的水平踌躇不前、原地踏步的时候,更要不断地纠正他们的发音的错误和缺陷,再接再厉地加强正确声韵调的训练,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持之以恒地增加正确的大量练习,才会达到语音面貌质的飞跃。

二、鼓励“模仿”地说

虽然高尔基曾说过“学习并不就是模仿”,但是模仿却是我们求知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尤其是在语言习得方面,任何人对标准的语音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在脑海里留下美好的记忆表象,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正是因为人有这样的本能,所以模仿才会是学好普通话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培训的时候,只有让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他们才会在领悟后发出正确的语音。但模仿式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如在课堂上,培训教师要多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法来将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很好地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前者需要教师自身的准确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来模仿,后者需要学生正确模仿,当然学生在照葫芦画瓢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虽然示范模仿教学法的导向不同(前者是教师导向学生,后者是学生导向教师),但却会给学生带来效果很好的听觉上的语感刺激和语感烙印,这就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过程,如果能相得益彰的话,会取得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效果。

此外,培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正规发音的录音和视频文件,模仿正确的发音,这对于学生语音面貌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像选用一些声像材料进行辅助教学,如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口语录音带,让学生认真聆听模仿,以便学生借鉴,领悟其中朗读者的发音技巧;或者是鼓励学生收听电视新闻的播报,学习播音员的发音、语言表达、说话的技巧等。但我们是为了提高而模仿,而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因此也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自检”和“他检”能力,才不至于让模仿走入误区,也是继模仿之后的一种自我提升的检验,让学生在模仿中有自我突破,这种“自检”和“他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可以利用录音器把自己训练的读音录下来,而后一边听,一边根据模仿习得来的标准语音找出自己发音错误或缺陷的症结点,再有针对性地去改正。此外,还可以以“互助点评”的方式进行“他检”。让学生彼此之间互听对方的发音,找出“自检”不出来的缺陷,当然这种情况最好是在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间进行,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语音误区雷同而纠察不出来。所以说,鼓励学生“模仿”地说,模仿之后要通过“自检”或“他检”来检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的能力。

三、鼓励“大胆”地说

在培训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两极的现象,语音面貌好的学生总是会很踊跃地参与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如积极地领读汉字,积极地朗读课文,主动率先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命题说话训练,甚至积极地与教师沟通探讨自己发音上的优缺点;而语音面貌不好的学生(排除进行与教学无关活动的非学习状态的学生)由于害怕由于自己的方音、普通话的不熟练、沟通交流能力差等原因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讥讽和嘲笑而在教学互动环节表现得很被动,甚至一节课都不开口说一个字,三缄其口,以低头或沉默应对。虽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同学“枪打出头鸟”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积极发言而被其他同学认为自己“爱出风头”或“爱显示自己”,但是大部分沉默的学生仍然是担心自己的表现有误而失了面子,伤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变为课堂上的“思维沉默”。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承认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包括行为沉默、情感沉默、思维沉默等)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破沉默,构建有效的课堂参与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地勇敢地开口,从而获得课堂体验。

首先,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条件。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当周围同学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动甚至调动沉默以对的学生。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互动参与的重要性,要培养他们开口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能”,必要的时候要采用“强制提问”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自信,为他们打开固步自封的枷锁;再次,发现和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不管参与程度和效果如何,对于沉默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让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点滴的进步,对同学(特别是对那些害羞的、语言能力较弱的人)的不自信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从而让这些同学有信心“展示自我”。此外,教师还要对一些个别的学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口”。如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与学习层次,采取不同的提问与激励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敢地争取课堂体验,增加其自我成就感;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考虑语速、问题的难易度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还是达到让沉默的学生开口“说”的目的。

四、鼓励“随时”地说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除却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并不多,而且教师还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体验中,所以,每个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并不长,这就需要学生在课间及课后的时间随时随地地练习。普通话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更是交际的工具,只要进行思维,只要与人交流,那么就要开口说普通话。可是,在有少数民族学生及方言区学生的授课班级,经常会出现课上大家卖力地学习普通话,纠正自己的发音缺陷,但是,课间铃声一响,学生身心都得到了解放,角色也立刻转换,与同学间的交流立刻变为了自己的母语或方言,课后呢,由于身处民族院校的校园或者是喜欢跟和自己来自同一方言区的同学来往,他们都不自觉地使用本族语言或方言,很少去使用“蹩脚”的普通话,这样,在课堂上好不容易摆脱了方言的干扰而形成了准确的语感,由于得不到持续的强化而很快会出现语音“回潮”的现象。这样如此反复的此消彼长,普通话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同时也是造成很多同学普通话口语水平踟蹰不前的直接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老师要引导他们平日里随时随地地说普通话,可以采取同学们彼此互相监督的策略,当有人无意识地说出自己的母语或方言时,或者普通话说得有错误或缺陷,其他同学要及时提醒和纠正,这样在潜移默化地营造了人人说普通话的习惯和氛围之后,就为大家的语言练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温床”。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和展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机会,多开展一些如普通话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小品赛等活动,让他们自己担任评委,这样既提升了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纠正语音错误和缺陷的“反侦察”能力。这样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提高。

五、鼓励“开心”地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能以另一种感悟去体会学习普通话带来的益处的时候,那么即使是学海无涯,也会以“乐”作舟。当这种普通话练习的“苦”差事勉强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交流习惯的时候,那么这种习惯也就成为一种脱口而出的自然而然,正所谓“久住坡,不嫌陡”。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当教师尽可能地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反复练习趣味化,学生就会在教师营造的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说普通话,而不是将课堂当做一种负担,当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地积极踊跃地学说普通话时,他们口语水平的提升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当然,这是有前提的:成就感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证。为此,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做摸底考试,测试形式比照于普通话测试的流程,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一次的考试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普通话的训练中,当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学好普通话也就不是难事了,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

普通话口语培训的得失决定着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高低,而口语培训是一个实践性的互动活动,教师的任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开口“说”普通话的主动性,当化被动性为主动的时候,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而后将学生这种激情很好地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训练,才会“说”出好的成绩。

本文为国家民委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适应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实际的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096)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蒋大鹏,张燮.教育心理学新系[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2.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6

良好的教师话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话语的功能特征包括五个方面,①教师话语的量;②教师话语的质量;③课堂提问;④交互调整;⑤反馈。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出发,研究中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特点和功能,希望对广大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教师话语的量

大量研究表明,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65%甚至是90%的课堂时间,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时间很少。口语课上,教师往往缺乏对象意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有的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而轻视甚至忽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英语口语中的认知因素,而轻视它的情感因素;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始终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教师话语相对较少的课堂里往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且听课注意力集中;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较多。因此,提问以后,教师能较快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学生对课堂教学显得较有兴趣。

在中学英语课堂话语数量的分配上,教师应根据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合理控制自己的话语数量。例如,在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应适当控制自己的话语数量,转而让学生发表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成果展示时,鼓励学生多发言,教师多倾听,让学生成为主体。

二、教师话语的质量

教师话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自身语言素质和课堂上母语使用情况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话语作为学生获得语言输入最主要的来源,应具有准确性、规范性特点。语言也要自然、流畅、易于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话语要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教师话语不仅担负着活跃课堂交际气氛、活化教材内容的责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往往幽默风趣的教师话语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教师话语的有效输入,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练习英语。

三、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最常见的方式。口语课堂中,提问同样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适量控制话语量,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开口发言的次数,更多关注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性和口语表达方式的地道性以及他们会话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以足够的实践机会是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则尽量发挥引导作用。

四、交互调整

教师话语交互调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理解核实指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他们的话语。例如,“ Understand?”“Are you clear?”“Got it?”等。确认核实指教师确认自己对学生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理解。比如,“Do you mean…?”澄清请求指教师要求学生给出更多的信息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如,“Would you give me some more information?”“Can you explain it?”“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so?”“Any more?”

在课堂交际中,教师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希望学生有更多进入协商的机会,说明现在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外语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近似自然环境的课堂很重要。但是在课堂上,当交流出现问题时,教师更多的是通过确认核实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下去。澄清要求使用过少,课堂交互很受限。教师在课堂交互调整中多使用澄清要求,可以在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或不清晰时,鼓励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

五、教师反馈

在教学中反馈是指学习者就某一课堂任务是否完成而得到的来自教师或者同学的评论和信息。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是教师话语最重要的功能。反馈分为积极的反馈和消极的反馈。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反馈如使用“Good!”“You’re right.”等。除了语言上的反馈之外,也可是身体语言,如竖大拇指称赞或者全班鼓掌等。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激励性评价 运用

激励性评价符合教育改革对评价的要求,因此,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教师还将此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呢?

一、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表扬

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激励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绘画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平常经常见到或吃过的水果,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大家非常积极,不一会儿,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画作,有的学生画的西瓜,有的学生画的苹果,有的学生画的梨,有的学生画的桃,有的学生画的桔子,有的学生画的香蕉。有一个学生画的梨却是正方形的,教师特别奇怪,问这位同学为什么画出一个正方形的梨,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有一次帮奶奶洗梨,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结果把梨摔坏了。所以,我想以后发明一种正方形形状的梨,这样就不会太滑,就不会轻易掉到地上摔坏了。听完学生的解释,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发明出正方形的梨。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能够在家帮助家人做家务和善于思考的行为提出表扬。虽然自己没有按照梨的样子进行画,但是老师却认同学生的想法,而且还对学生提出了表扬,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表扬,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或闪光点,及时可以肯定、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或错误,教师不要直接进行批评,而是要委婉地指出来。如如果你能这样做,效果是不是或更好?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遵循不能求全责备的原则,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辞,这样学生会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不利于学生养成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也不能进行形式性和盲目性评价,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不够尊重自己,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话语

鼓励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宽松、民主、和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积极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不断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鼓励性话语。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全面和流畅时,教师可以说:“你回答得简直比教师的都全面,而且特别流畅!”当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教师可以说:“相信自己,你的见解说不定是最独特的!”在学习b、p和d三个易混字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识记这三个字母的有效方法,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现象力,有的将b与诗句“红掌拨清波”联系起来,有的说p就像有人拿个盆子在泼水,有的说d特别像奔跑的马蹄等等,对于这些答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张小贴画,一本小画册等等,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彻底激活,答案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不用教师怎么去教,学生就熟练掌握了这三个容易混淆的声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合适的激励性话语,宽容学生的错误

激励性评价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激励性话语,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进而取得学习上的更大进步。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对于这些简单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和训斥,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学习,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这些学生身上其他的优点、长处或闪光点,如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唱歌好、画画好等,对于这些优点、长处或闪光点进行放大,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找到足够的自信,并对教师产生信任,慢慢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发,并加以夸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找到一点点自信,产生好好学习的动力。如当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真完成一次作业时,教师要对其完成作业的认真态度进行表扬,并且希望以后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作业。如果这样,这个学生的作业会越来越好,并且逐渐会端正学习语文的态度,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激励性话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连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8

关键词:中专英语;赏识教育;应用

近年来,进入中专学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生源也比较差。而且,许多学生在进入中专学校以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很大的自信以及兴趣,学生在英语语法还有英语词汇方面掌握的知识普遍都比较少,而且因为中考的打击,所以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没有自信。因此,赏识教育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很有必要。

一、把握中专英语赏识教育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的,希望被教师重视,得到教师的关注。相比于知识的掌握来说,学生更希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赏识。如今,赏识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了。现在,有很多的教育专家是这么认为的:一个好的学生是教师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勇气,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进行赏识的时候应该多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或者语句,鼓励的方式是有很多种的:教师在学生回答是赞同地点头即是鼓励;在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摇摆不定的时候赞许的眼神或者目光就是一种鼓励;在学生犹豫的时候拍一拍学生的肩膀也是一种鼓励。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好方法。教师还可以用一些简洁的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说“Goodjob”或是“Welldone”或者是一个单词“Excellent”,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回答的较为犹豫的时候对学生说“Youaredoingagreatjob”这就让学生的信心大为增强,回答的时候也就更为顺畅了。这些语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确实他们无限的动力,促使着他们去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

二、注重中专英语赏识教育体验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这么认为的,赏识能够给予学生更为成功的体验,这句话在教育当中就是金科玉律。对于学生来说,成功不仅仅只是收获了很多的知识,更是自己在情感、自信心方面的提高,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的态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体验是对于一种高兴、愉悦、满意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情绪的体验。学生只有觉得自己有了潜力,有了相应的价值,有了力量,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信心的。所以我们英语任课教师都应该给每一个学生一个适当的机会,给学生的成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教师应该去仔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品格性格,了解学生具有的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学生只有收获了,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给自己更多的动力去提升。比如说,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去才加全省的一个英语演讲比赛,有的学生因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比赛,所以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顾虑,对自己没有比赛的信心,教师就应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学生去参加这个比赛,去积极地展现出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表现,挑战自己。可能有的学生在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之后只拿到了一个三等奖,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一个提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经历,激励学生日后更加努力。

三、优化中专英语赏识教育开展

赏识教育的开始并不是一味的鼓励、夸奖,也应当进行有效的优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师在进行赏识的时候要把握真实这一特点,只有发自内心的夸奖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回应。教师如果夸奖得不到位,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疑问,那么教师的鼓励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师真诚的鼓励和夸奖会让学生有一种动力,一种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这样的话学生日后确实会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努力。教师的赏识也要恰当、及时,在学生有一点进步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适当的夸奖还有激励,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还有荣誉感,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做得更好。举个例子,教师对于一些英语成绩有欠缺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个英语朗诵或者是阅读大赛。然后对于一些朗诵阅读英语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就要给这些学生一些恰当和合适的鼓励,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浓浓的赞许之意,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另外,教师在赏识的时候也要注意赏识的开放性,在全班面前或者是通过公布名单的方式表扬抑或是开大会进行表扬,这些都能够让被表扬的学生心里面得到一个最大的满足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教师表扬某些学生的时候也很好地为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较好的榜样,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动力去进行学习。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在中专的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可以鼓励学生去更好地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教师在进行赏识的时候要注意赏识的公平、实事求是,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体验,教师在进行赏识的时候也要注意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赏识的作用,促使自己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桂芳.赏识教育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龙岩学院学报,2015,(1):58.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9

一、口语交际内容应从儿童生活中寻找

这一次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材料是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但是有几个零件损坏了,他没有勇气去换;茅义军做两次实验失败后想打退堂等几个事例,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鼓励他们完成任务,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由于这样的内容不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很难激发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可以放弃这些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自己曾经因为失败而想放弃的事。这样,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事例之后,就会激发其他学生想鼓励他的情感,就会有一种想说话、想交际的欲望。这时候再组织他们在一起进行口语交际,效果一定会很好。

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活用教材内容,从教材的教学目标出发,定好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目标、重点与难点,然后分析教材中要求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否是学生熟悉的人或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然后对口语交际内容进行重新遴选。所选的内容一定要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人或事,然后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可以激发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兴趣的内容来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想进行口语交际,从而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三、口语交际形式应从儿童差异中寻找

在这一次口语交际时,笔者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比如,对于一些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好说话的学生,我安排一些情境事例,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应该如何鼓励这些学生。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可以让其他同学听他们的交际内容与语言,并从中吸取可用的东西为自己所用。而对于不喜欢言谈、不敢在其他同学面前说话的学生,我先让他们找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起说一说,让他们在小范围内学会组织语言、构思说话的顺序,当他们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鼓励的语言时,再发动其他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勇于在全班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实这一过程也是一个鼓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一些语言表述能力不太好的学生,我先让他们在本子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交流时让他们先阅读自己所写的鼓励的话,然后慢慢引导,激励他们独立脱离文字进行口语交流。这样,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要想让学生可以积极投入,交际形式就要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从学生的差异中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形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准备交际内容,多形式地组织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开展口语交际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有时还可以渗透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话内容能丰富,表述要清晰,思维有条理。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在不同的形式中得到发展。

三、口语交际评价应从学生成功中寻找

在这次的口语交际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笔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策略,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口语交际带给自己的快乐。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在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后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以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而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弱,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我就从他们的口语交际中寻找特别之外,可以是语言文字,可以是表述顺序,也可以是情感态度,等等。在肯定他们在某一方面成功的同时激励他们在其它方面也要追求成功。这样,学生就会在成功的评价中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产生信心。而这些,都是我们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

鼓励自己学习的话篇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我认为作为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多元化教学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本位决定了这种核心作用——学生对于校本目标来说是“教育”的主体,对于儿童本位来说是“发展”的主体,对于课程、环境等客体来说是“学习”的主体。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存在。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发展、创造创设条件。

一、立足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1.以鼓励性教育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要以激励性教育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教育过程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教育到有针对性教育的转变。如“你回答得这么出色,又新颖,又具体,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教育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给他们的鼓励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的做法。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要让学生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把它作为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评价被扭曲为考试、大分、排队、甄别和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记录学生的成长,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二、发掘潜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的进行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