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员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01:59:27

劳资员工作总结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1

人事劳资员工作述职报告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此时此刻,当我站在这里回顾 2006 年时,我想我不只是在对工作做以小结, 我更想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我想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想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想 感谢工作带给我的快乐,想感谢生活赐给我的小天使。怀着这颗感恩的心,对工作我更积极,对集体我更 热爱,对同事我更诚恳。2006 年,我仅工作了半年时间,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下面简要给大家做以汇 报。2006 年, 我的工作重点放在劳资管理上,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劳资工作

一是 2005 年末 2006 年初, 我库全面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大量工资方面的各项数据,为此,我连续 几天加班加点,从工资分项的各各数据,到人员分类的各项数据整理的清清楚楚,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同时,从这项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为以后的工作理清了思路。二是按照政策,做好人员的调入、 调出、工资变动、“五险一金的办理,做到手续齐全、清晰明确。三是做好工资的编制工作。工资关系到每 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对此项工作我比较慎重,每月初总要督促各部门及时报送考勤、人员变动情况,凡有 疑问我都及时向各部门沟通和向领导请示,减少了失误。对于工资发放后职工中出现的一些疑问,都能做 到及时查询,耐心解释。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努力,细致地做好此项工作。四是做好劳资报表统计上报工作, 从分公司要求的工资报表、人事报表、各种临时性报表到各劳动保障部门需要的报表,就算加班加点也都 按照规定时间编制后报送,从来没有延误过。五是做好“五险一金”年审工作。每年我都是按时,按要求把 材料准备好参加统筹办、医保中心、失业管理处的年审,因为我们一贯都是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职工利 益为根本,按时足额为职工交纳五险一金,所以每次年审都很顺利,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在 2005 年社会 保险稽查大队的突审中得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六是建立劳资专卷档案。2006 年从分公司下发的各项有关劳 资的文件到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下发的文件,还有本库形成的有关材料我都注意收集保存,年终整理建档,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除了劳资工作,每年我都和综合科的同事一起对当年形成的文件、人事材料进行整理归档,2006 年,我克 服了身体上的不便,像住年一样,对 512 份文件材料进行分类、装订,对 58 份人事档案进行了补充整理, 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这项工作。 回想 2006 年,我没有取得过像小佑那样骄人的成绩,给集体争得那样的荣誉,也没有像陈淑娟那样承担那 么多的工作,还完成的尽善尽美,没有像质检中心的同事那样夜以继日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没有像仓储 科的同事那样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下,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2007 年,我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昴 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工作流程去干好我的工作,为集体、为大家,用行动回报关心帮助我的领导和 同事们。

【人事劳资员工作总结】

公司人事劳资人员工作会议 发言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首次有全公司人事劳资负责人和 人劳员参加的会议,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召开这次会议的 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对公司上半年的人事劳资工作进行总结,为 下一步公司人事劳资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公司人事 劳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司人事劳资工作管理水平。

一、上半年公司人事劳资工作回顾 上半年公司人事劳资工作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 密围绕公司 2009 年度人事劳资工作要点,以实现公司生产经营 奋斗目标为中心,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整章立制,规范开展了公司人事劳资各项管理工作 1.以公司质量大整顿为契机,抓好了公司制度建设与执行 工作。根据年初《公司质量大整顿总体实施方案》部署,公司在 制定公司各个专业组整顿计划同时, 加强了公司人事劳资制度建 设与整顿工作。一是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细则》进行了量 化升级,补充完善了人事劳资相关考核指标,切实加强了公司人 事劳资基础管理和日常考核力度;二是适应公司新形式发展要 求,建立健全各种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公司薪酬分 配制度》《用人用工管理办法》 、 ,制定下发了公司《员工“三岗”1 动态管理办法》 《电子考勤管理办法》 《员工假期管理办法》 、 、 、 《偷盗或侵占公司财物员工处理办法》 、 《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的规 定》《违规、违纪员工的处理办法》六项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并 、 汇编印刷成册,下发至公司全体员工。明确员工行为准则,规范 公司员工管理,强化公司员工制度执行力。

2.以公司经营生产为中心,做好了各生产单位人员配置工 作。今年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异常繁重,为及时完成公司经营生产 奋斗目标,公司加强了各生产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上半年公司 与市劳务派遣单位共签订了六批次劳务派遣用工协议, 招聘劳务 派遣员工 289 人,及时充实到了各生产单位一线。同时,公司进 一步规范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严把用人“入口关” ,对各单位 拟劳务派遣员工实行了“体检(必须合格,公司方可录用) 、行 检(要求出示无不良记录证明) 、证检(针对技能岗位提出了学 历(中技以上)或职业技能等级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检”制;对 不符合用工岗位要求、工作不踏实的劳务派遣人员,实行了考核 淘汰制。

军品公司机加二车间今年上半年就首先对劳务派遣人员 实行了考核淘汰,辞退了多名不符合用工要求的劳务派遣人员, 确保了公司劳务派遣用工质量。

3.以公司资源整合为入手,开展了“三定”工作。上半年, 结合公司发展实际,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公司对建设公司和军品 公司的机构进行了调整, 对各单位的职能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进 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公司按照机构设置运行高效化、岗位设2 置科学化、人员设置最少化的原则,对下属 XX 个职能部门、8 个二级单位的管理和辅助人员,开展了定岗、定编、定员工作, 对 1780 人,780 个岗位进行了“三定”的确定。针对“三定” 后各单位岗位空缺情况,公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组织开展了检验工、兼职团干、纪检监察员、审计员和女工干事 等 23 个岗位的招聘工作,初步建立了员工岗位竞聘机制; 规范了 公司各单位返聘人员的管理, 对各单位不符合用工要求的返聘人 员进行了清理,辞退了 81 名返聘人员。

(二)创新机制,加强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 既是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 同时也是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可靠 人才支撑。今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人才工作

1.积极拓宽引才渠道,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人才结构。上半 年, 公司加大了对高校大学生的招聘接收力度和关键技术人才的 猎取力度,通过校园、网络等多种招聘方式,共招聘到了应届高 校本科毕业生 68 名,研究生 2 名,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 名。

同时针对公司营销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的现状, 公司通过积极参加 各种招聘会、人才网上招聘公告,招聘到了 XX 名市场开拓 意识强的营销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人才队伍结构。

2.创新人才培训模式,大幅提升公司人才素质。一是公司 今年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完全采取全市场 化、按合同约定方式进行。即公司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公司3 年度培训计划,与教育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合同,由教育培训中心 负责对各类人员培训工作进行运营,员工本人对培训方式、内容 和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培训模式,避免了以往教育培训机构既当 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有利于提升各类人员培训效果。二是 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健全了公司三级职工教育培训网络,丰富职 工培训渠道。今年上半年,通过公司级、公司直属部门级、车间 级三级职工教育培训,公司共计实施职工计划内培训 36 项,开 办各类人员培训班 80 多班次,培训课时 2500 多小时,培训人数 达 8000 多人次,全面促进了公司人员素质的提升。

3. 构建科学的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公司人才的成 长。

对公司中层领导干部, 公司出台了 《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办法》 和《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办法》 ,规范了领导干部任免及处理等相 关规定, 量化了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 实行了领导干部问责制。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推行领导干部竞聘上岗与半年考评等方 式,淘汰现职领导干部 7 人,诫勉谈话 ZXX 人,免职 1 人;对公 司新引进的大学生,公司进一步完善并下发了《新引进大学生见 习期考核办法》 。根据考核办法,结合大学生所有专业,配套制 定了大学生实习方案和指派指导老师, 每月按时对新进大学生分 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新进 大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薪酬发放挂钩, 充分调动大学生和指导老师 的积极性,促进了新进大学生快速健康地成长;对公司现有各类 人才,建立了以业绩为依据,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4 才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各类人员职称评审工 作,对 ZXX4 名申报各类专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 行了资格审查,上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44 名到兵器工业集 团公司备案或评审, 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126 人予以 聘任。

(三)完善公司薪酬激励体系,规范公司薪酬分配管理 根据年初公司董事会议精神,为全面完成公司生产经营目 标,公司起草下发了《公司 2009 年薪酬分配办法》 。新的分配办 法对职能管理人员及辅助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进行了改 革,取消了原岗绩系数工资与基础工资部分,根据公司“三定” 工作情况及各个工作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采取“两上两下”方 式,制定了每个岗位的基础岗位工资,并实行了保密津贴和设备 设施维护保养专项奖励相结合的岗位绩效分配模式, 加大了效益 工资活性部分所占的比重,提高了公司薪酬分配的弹性激励力 度;对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基本技能人员的薪酬分配模式进行 了进一步规范, 建立了员工个人收入与公司经济效益及个人贡献 大小双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 分配办法还对公司全体员工档案工 资标准进行了规范,完善了员工个人档案工资晋级审批表;同时 公司关心弱势群体,提高了弱势职工生活费标准。新的分配办法 实施后,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薪酬分配具体实施细则, 公司根据各单位薪酬分配具体实施细则, 对各单位薪酬执行情况 进行了走访调查,及时掌握了公司薪酬分配落实到位情况。5 与此同时, 公司加强了对各单位薪配分配的宏观管理。

年初, 依据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工效挂钩及“两匹配”原则,结合各单位 年度经营生产任务情况,测算出了各单位年度薪酬总额。每月结 合各单位生产任务及经营责任制考核情况, 对各二级单位月薪酬 总额提取进行了审批,强化了薪配总额的预、结算管理,规范了 各二级单位薪酬总额分配; 另一方面公司对员工个人薪酬发放进 行了进一步规范,起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资发放时间的 通知》 修订了 , 《公司薪酬分配制度》 加强了员工薪酬发放额度、 , 发放明细、发放渠道的监督与控制,确保了员工薪酬发放的及时 性与正规化;今年九月,公司结合年度分配办法设立的薪酬发放 预警机制,对各基层单位薪酬发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 2009 年 1~8 月份各单位薪酬发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撰写了分析报告, 对薪酬发放异常的单位进行了薪酬发放预警, 为统筹谋化好全年 薪酬分配盘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公司人事劳资各项基础工 作 坚持以“以业务应用带动信息更新,以信息更新促进业务应 用”的原则,加强了公司人事劳资基础工作建设的力度。一是结 合公司“三定”工作情况,对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岗位 信息进行了规范;每月根据公司人员异动情况,及时准确对人力 资源信息系统各类信息(岗位、在职学历、劳动关系、人工成本 等) 进行了更新维护, 确保各类人员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6 为人员预算、人员分析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保证了公 司人力资源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运作。二是依据公司 人员变动情况,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积极办理各类人员社会保险 和住房公积金手续,及时、准确缴纳相关费用,为职工群众做好 各项服务工作。三是利用公司 ERP 网络平台,做好了劳动定额管 理各项基础工作, 全面完成了公司定型产品××××等产品的工 时数据上线工作,加强了公司各单位返修产品工时的控制与审 核,配合公司财务会计部圆满完成了公司×产品的报价审价工 作。

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人事劳资工作人员的 积极支持与配合,在此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忠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支人 才队伍建设发展不协调;用人用工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人力资 源工作机制建设还未建立; 人事劳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还存在许 多薄弱环节;相关人事劳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公 司人事劳资队伍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离公司建设现代化企业目 标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下一步人事劳资工作打算 适应公司新形势对人事劳资工作的要求, 紧密围绕公司今年 生产经营奋斗目标,从公司当前实际和战略需求出发,要着力做 好以下一些工作

1.流程再造,实现公司人事劳资工作制度规范化。一是要7 对公司现有的人事劳资工作流程、制度全面进行梳理、清查,废 除不符合工作实际的流程、制度。按照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修订、完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重点有用人用工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要提 高公司人事劳资工作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对人事劳资各项业 务工作,要统一建立制定工作流程,并用程序图进行明示。重点 有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流程、员工内部调动流程、内部招聘流程、 员工录用手续管理流程、 员工离职管理流程、 劳动合同管理流程、 工资审核发放流程、员工社会保险管理流程。

2.机制创新,实现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市场化。一是构建人 才引进新机制。去年,公司通过江麓发展平台,成功引进了职业 经理人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通过市场猎取、 “旧 人” 回收、留职就学等方式,引进了多名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才。

今后我们要通过给事业发展平台, 引进公司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 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构建人员培养使用新机制。对公司现有管理 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借助现代化 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方法,搭建各类人员发展新通道;对公司新 进人员,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实施“新员工成长”计划, 对新员工工作进行跟踪、指导,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三是构建 人员能进能出新机制。严把人员“入口”关,控制人员总量。以 公司各单位人员需求分析为基础, 对新进公司人员主要以招聘专 业对口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公司急需的高层次管理、 技术8 人员、技能人员为主,杜绝其他人员增长;疏通人员“出口” , 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在公司现有“三岗”动态管理基础上,建立 完善员工淘汰考核办法,对不胜任工作、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 实行末位淘汰,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强化管理,实现人事劳资工作管理正规化。一是要规范 各单位用人用工管理,严格按公司制度办事,严禁各单位擅自请 用临时工。对于各单位空岗空编、生产急需人员,由各单位提出 用工要求,公司统一组织招聘、调配;对于各单位不在岗人员, 各单位要及时清理上报,统一由公司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及时作 出相应处理,有效规避公司用人用工法律风险;二是强化员工业 绩考核,建立健全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 的管理体系。对于公司领导干部、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 能人员,要建立员工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实现员工本人工作业绩 完全与岗位调整、 职位晋升、 薪酬分配挂钩; 对公司新进的人员, 各单位要加强考核与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对于各生产单位的 劳务派遣人员,公司要建立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办法,开辟劳务派 遣员工发展通道,将优秀的劳务派遣人员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4.夯实基础,实现公司组织人事劳资信息准确化。公司经 分离改制、机构调整,人员情况变动大,各类人员信息不全且已 过时,各类人员基础档案记录不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组织 各单位员工填写完善员工个人履历表, 对军品单位各类人员基本 情况信息(姓名、出生年月、参工年月、身份证号码、岗位等)9 进行核对,更新完善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两个带头人、营销人 员等各类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更新完善包括人员总量、薪酬分 配、社会保险、离退休情况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收集、 整理、健全规范各类人员招聘、调动、晋升、离职和退休等人事 变动记录,按照中组部对人事档案管理要求,对各类人员的档案 信息、奖惩情况等进行补充规范。

5.加强培训,实现公司人事劳资队伍建设知识化。公司经 分立改制和内部机构调整, 各个单位人事劳资人员进行了更新组 合,新的形势对公司人事劳资工作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 种局面下,加强公司人事劳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前一段时 间,公司下发了通知,要求各个单位上报主管人事劳资负责人和 人劳员名单,这是我们加强公司人事劳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始。

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对全公司人事劳资人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 保险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全体人事劳资工作人员 整体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务实、创新、卓越的人 事劳资工作团队。

同志们!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召开这次人事劳资人员 工作会议意义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克 服一切困难,共同迎接挑战,把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上新的 台阶,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10 二九年十一月11

【人事劳资员工作总结】

20XX 年工作总结工作一年来,在领导的带领下发扬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作 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较好地完成了 20XX 年工作 计划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20XX 年卫生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和现场审核工 作。20XX 年共报名 ZXX4 人,其中初级 90 人,中级 54 人。

2、20XX 年度副高和正高职称晋升材料准备和上报工作。副高 25 人,正高 3 人。同时为顺利完成高级职称晋升工作,办理了 2 人职称 外语免考、1 人职称计算机免考、五人外地调入确认工作。

3、20XX 年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参加考核人员共 665 人,按 15% 比例分配了 100 个优秀指标。

4、整理劳动合同,补办劳动合同备案手续共 80 人,其中正式工 58 人临时工 22 人, 办理改制至今全部退休人员合同终止手续 77 人。

5、办理解除劳动合同 31 人,办理招工手续并新签合同 100 人, 续订合同 11 人。

6、20XX 年度劳动家属养老金审批资格认证工作,联系 21 名劳 动家属本人或其家人到人事科签字确认。

7、20XX 年度协解人员生活资助核算和确认工作。

8、20XX 年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第一批、第二批)报名和现 场确认工作,以及成绩下发后组织统一领取 语工 84 人,职称计算机共 95 人。

。20XX 年报考职称外 9、20XX 年考勤统计、每月对中国卫生人力资源系统维护,完善 人事数据库信息,并填写信息科要求的月报表。

10.根据医院人才发展规划,组派有关人员参加了潍坊医学院、滨 州医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举办的春季毕业生双选会,积 极为医院引进急需的医疗护理类专业技术人才,20XX 年共招录 103 人。并对全部新员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此次培训相比于 20XX 年有了新的改革和突破,如编排座号让员工对号入座、增加了 感染疾病和母乳喂养等相关课程、 加强注重动手能力加大对技能的考 核和练习、在 20XX 年时间紧迫的课程上加长授课时间等。种种改进 对便于管理人员纪律和提高培训质量等工作提供了帮助, 最终取得了 很好的结果。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2

目前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计算,依据的是国家统计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建立的窄统计口径的“职工工资”核算体系。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职工工资”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不能客观反映出社会用工的真实成本,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一、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

我国把全社会的就业人员分为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以及其他就业人员八大类。其中,职工、其他就业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各单位外方和港、澳、台方工作人员),通过劳动取得工资和劳动报酬,被界定为“单位就业人员”,属于“劳动报酬”统计范围。与之相对应,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农村就业人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获取的是经营性收入,不属于“单位就业人员”范畴。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受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和乡镇企业雇佣人员)虽然也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收入,但是其劳动收入目前尚不统计入“劳动报酬”。我国对全社会就业人员的划分如图1所示。

 

在一定时期内,各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被称为“工资总额”。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1)

与“工资总额”相对应,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被称为“劳动报酬”,其在数值上等于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总和。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其他就业人员劳动报酬(2)

围绕“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基本指标,可以派生出若干二级指标(表1)。所有指标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职工工资”核算体系。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的缺陷

从目前看,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统计核算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口径较窄,不能反映保险、培训等较大范围劳动力成本变动

我国对“职工工资”的统计,长期以来归为“人口与就业”大项,主要是从劳动者角度核算其基本收入来源;并不是从雇主角度核算其综合用工成本。前者与经济总需求相联系,而后者影响的是经济总供给,两者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因而从严格意义讲,目前我国并没有真正反映劳动力成本的指标。已有的“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劳动报酬”等指标只能部分反映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12月开始着手建立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人工成本不仅包括雇佣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劳动报酬等直接成本,还包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等间接成本。“人工成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用工总成本,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的较好指标。

根据2005年人民银行研究局对全国部分地区企业人工成本的抽样调查结果,宽口径的人均人工成本要明显高于窄口径的“职工平均工资”。以上海地区为例,2000—2003年上海人均人工成本要远远高于同期职工平均工资,而且两者差额呈不断扩大之势(如图2所示)。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会大大低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海地区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304元,比同期人均人工成本49341元低22037元,仅为人均人工成本的55.34%.尽管目前工资报酬在我国企业人工成本中还占较大比例,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劳动者素质的日益提高,工资报酬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重会逐步下降。如果仍以“职工平均工资”和“平均劳动报酬”等指标来反映劳动力成本,其偏差将会越来越大。

(二)统计范围偏窄,不能反映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

目前我国对“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的统计仅仅局限于“单位就业人员”的狭小范围,而将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就业人员排斥在外,并不能反映目前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

从劳动力的存量构成看,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2004年我国“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为1.11亿人,仅仅相当于同年全国就业总人数(7.52亿人)的14.76%,相当于城镇就业总人数(2.65亿)的41.89%.绝大部分的全国就业人口和城镇就业人口并没有被“职工工资”核算体系所覆盖(其中仅游离在统计范围外的城镇私营和个体就业人数就高达5515万人)。“职工平均工资”只是少数人的平均工资。

从劳动力构成的动态变化看,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2006年第3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中(不含乡镇企业),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6.4%.而在企业用人需求中,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最大,其需求比重为25.9%;个体经营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也较大为9.3%,超过国有、集体企业(7.2%)、外商投资企业(7.9%)和港澳台投资企业(5.5%)。据此推算,私营和个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已经占到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的34%.没有任何理由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如此庞大而且不断增加的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人员排斥在“职工工资”的统计范围之外。

(三)指标体系不健全,不能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在城镇劳动力市场内部又存在着城市工和农民工市场二元结构。在城市工市场中,工资水平较高,且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而在农民工市场由于传统体制惯性等因素,就业机会、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普遍歧视(谢嗣胜、姚先国,2006)。在每个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但是在两个市场之间则不流动,即使流动,身份也是固定的(胡放之,2005)。对劳动力成本的衡量,不能脱离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所使用“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劳动报酬”等均值指标会掩盖掉城乡之间,城市工与农民工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差异。

农民工虽然是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却为数众多。据《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2005),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其中仅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已经占到城镇就业总人数(2.65亿)的45.28%,是“单位就业人员”总数(1.11亿)的1.09倍。单从人数上看,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变动会对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如果以农村户口员工数超过50%为标准,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可以将所有行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7个行业,其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50%;第二类是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12个行业,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50%.我们对两大类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类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不大,随着改革深入各行业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职工平均工资”呈发散形态。比较图4、图5可以看出,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农村劳动力超过50%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在数量和增长速度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使用农村劳动力不足50%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在数量和增速上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是由于90年代后大量农民工进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及其他服务业这些竞争性领域,大大压低了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产生分化,形成竞争行业和非竞争行业的二元结构。

近年来我国工资成本大幅上升,但是农民工的工资却增长缓慢,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不断增大,使得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甚至出现“民工荒”现象。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珠江三角地区1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外来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一直以来维持在650—750元之间,无论是从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上看,与同期官方统计的职工平均工资都形成巨大反差。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经济统计要准确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要为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劳动力成本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潜在压力,从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产生影响。当今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劳动力成本统计问题都非常重视。早在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oecd的专家就合作完成了“劳动力市场关键性指标”(kilm)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对劳动力市场多种指标和特征进行国际比较的统一框架。按照这一框架,各国对于劳动力成本统计应当覆盖到全社会所有就业人员;对于劳动力成本的计算应当包括工资、保险福利费、教育培训费等因雇工所发生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支出。目前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统计口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职工工资统计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也不能完全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在劳动力成本统计核算方面的不足,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转变低成本竞争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力成本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且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做好劳动力成本的统计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们要彻底转变劳动力成本越低越好的旧观念,实践已经证明单纯靠低劳动力成本进行竞争的道路已经是越走越窄。加强劳动力成本的基础核算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转变低工资、低投入、低效率、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全面科学核算劳动力成本

在对劳动力成本进行统计核算过程中,应当更多站在雇主角度,全面综合计算工资报酬、社会保险、教育培训等直接、间接费用,客观反映劳动力的综合用工成本,为国家制定正确的宏观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劳动力成本的统计范围应当覆盖到所有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人员,这当然包括我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就业人员。尤其是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的劳动力成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应当有针对性地率先建立典型调查制度。

(三)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扩大劳动力成本统计范围

目前我国对劳动工资的统计是建立在正规单位的年报和定期报表制度的基础之上,不能反映私营、乡镇、个体企业等“非正规单位”和规模以下未建立统计报表制度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变动情况。应该在完善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成本的抽样调查制度,以扩大劳动力成本统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单位从业人员多少进行抽样;规模以上企业按行业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多少和经济类型抽样;规模以下企业(单位)和个体户按行业、营业收入、规模抽样,推断出总体总量指标,以增加劳动力成本统计的覆盖范围。

(四)建立基础数据平台,完善劳动力成本指标体系

加强劳动力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需要政府加大有关投入,责成或设立有关机构,将其作为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建议由政府建立一个包括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基础数据库。同时,改进完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力争获取全面、准确的劳动力成本信息,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例如,目前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统计核算采用的是基本都是均值指标,均值指标只有在方差较小的条件下才能说明问题。农民工与城市工用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阶段特征。应当增加结构性指标来完善劳动力成本的统计核算。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3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由劳资矛盾引发出多起个体或群体性事件,劳资冲突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成为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并且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各方力量相互博弈,态势复杂。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劳资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资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今年上半年,人事劳资科在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局中心开展工作,严格财务纪律,严格人事管理,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工资管理、津补贴调整、各类补助发放工作月份,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在上年12月份调整乡镇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津补贴的基础上,对再次提高乡镇人员津补贴进行了统计上报,确保乡镇人员及时领取津贴补贴。

针对个人学历变动等情况进行了工资变动审批上报;根据要求完成了《20__年度司法局部门预算》上报,同时,在区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开。月中旬,根据上级文件及时完成了《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核定表》上报;同时,按照对口职能部门要求,对全局在职人员工资职务级别情况进行了先期摸底统计,连同工作调整文件一同进行了公示,使同志们了解政策,对增资部分数额清楚。

二、人事编制及各类人事统计工作月份,按照区年度考核文件要求,组织全局进行了20__年度考核工作,上报考核报表,完成了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整理和年度考核登记表填报,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完成。

按照上级关于机构改革精神进行各项工作调研,编报《司法部司法行政人员统计报表》、《司法行政部门人员编制有关情况》;完成了《20__年度财政供养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工作;进行了《全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备案》上报,司法行政人员定期统计报表;司法部、市局司法行政人员调研表,上报人事编制类报表、调研情况分析20对口组织部干部科、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完成了《司法局因私出国登记备案信息查询表》统计上报工作。

月份,对20__年招录的两名定向委培公务员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安排;同时,为了争取配额,为基层配备年轻干部,局领导亲自协调,对20__年省级公务员招录计划和20__东省政法干警招录计划进行了请示上报。

三、报送工资报表和机构编制报表上半年,进行了编办实名制上报、公示,三公经费检查、网上公示,固定资产招投标手续办理,纪委账务检查。按照财务制度及时报账、网上报账、计划申请工作,保证相关资金到位和业务的运转。

根据上级要求,统计报送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台账。上报了20__年度司法局执行国家司法救助情况。根据财政局通知,及时填写《经费统计系统》和《装备管理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上月份,根据编办要求,编制了《泰安市岱岳区司法局办公室责任清单》,梳理部门责任清单主要职责9项,具体责任事项44项;梳理部门职责边界上半年,累计编写有关资金申请报告、各类数据统计工作和各项年报统计30。

四、离退休管理工作上半年,及时有序的完成离退休人员退休账户核定、工资发放,药费住院报销等工作。月份,根据区调整遗属补助发放标准文件要求,对局遗属补助进行了及时发放;4月份,按照区老干部局通知要求,对全局离退休人员党组织隶属情况及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重新整理上报;6月底进行了《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落实情况摸底调查》。

五、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对上半年人员的请、销假(包括探亲假)进行了细致的登记工作。六、做好全局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全局计划生育职责履行;4月份,配合大河社区计生部门完成了计生工作检查任务。

劳资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__年,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厂积极开展了各项劳资工作,现将我厂__年劳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工资发放中,坚持“总量控制、稳步增长、保证稳定”的原则

我厂一直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认真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工资计划,严格控制企业员工工资发放总额,历年来均没有超计划发工资的现象,且近几年工资基金略有节余。

(一)__年绩效工资调整情况

1、根据省公司调资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企业工资基金实际支付能力,厂对全厂员工的绩效薪点工资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工资总额月增长81.23万,全年工资总额较__年度增长974.7万元,人均增长4597元,与__年相比,增幅约为13%。

2、为保证企业在工资增长过程中的稳定性,考虑到厂内退养执行比例工资待遇员工和不在岗员工待遇一直较低,因此,给予此部分内退人员人均月增加100元生活补贴、不在岗员工人均月增加50元生活补贴,使企业的调资工作得以稳定的开展。

(二)__年工资发放情况

1、__年1至11月份,我厂实际发放工资总额8760.9万元,去年同期发放总额为6542.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18.1万元;

其中在岗员工发放总额为6557。7万元,去年同期发放总额为525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01.4万元。

2、__年全年预计工资发放总额为9789.86万元,去年全年工资发放总额为7747.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增长2042.46万元;

其中在岗员工工资发放总额预计为7356.8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增长1055.66万元。

3、__年1至11月,我厂在职员工人均工资为33261元,去年同期人均工资为2457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工资增长8682元;

__年1至11月,在岗员工人均工资为38711元,去年同期人均工资为3036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工资增长8345元。

4、__年全年预计在职员工人均工资为37167元,去年同期人均工资2913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8030元;

预计在岗员工全年人均工资43429元,去年同期在岗人均工资为3650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人均增长6921元。

二、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

__年,我厂在省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制度的要求开展了__年终绩效考核、__年中和年终绩效考核。为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程序,使绩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在总结__年度、__年度年中、年终绩效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厂各车间、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了《__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部门目标管理情况和个人绩效情况密切地挂钩起来,强化了全体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只有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企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绩效考核工作在我厂虽已开展了两年多,同时也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但是绩效考核工作实际开展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需不断完善,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增加沟通、激发潜能、提升绩效”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和运作效率。

三、积极开展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根据自身支付能力及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

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和逐步提高本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水平,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好地体现企业“勤奋崇智、共创共享”理念,我厂一直密切关注国家关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动态。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下发后,我厂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职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并经厂职工代表主席团(组)长扩大会议审议及芜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后,于__年7月起正式实施。

同时,还根据《试行办法》的规定,成立了由职工代表组成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指导、监督企业年金的管理与运作。

__年我厂在劳资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还需不断努力,使我厂的劳资工作不断完善。

同时,根据我厂劳资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近几年来,由于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员工的工资增幅较大,企业工资基金的增长已不能满足员工工资总额的增长要求,因此,建议省公司能够向上级多争取些工资基金。

2、我厂绩效考核工作虽已开展了两年多,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的阻力,因此,建议省公司出台关于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意见。

3、现全省工业企业在劳资工作方面的交流较少,建议在在省公司的领导下,各兄弟单位加强沟流与交流,使劳资工作得以共同提高。

4、建议省公司多与其他兄弟省份加强交流,搜集有关劳资方面的信息,如工资发放水平等。

劳资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一年来,我负责人事劳资方面的工作。我紧紧围绕公司党委中心工作,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工作落实重在到位,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思路,来积极的开展工作,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转正期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薪酬管理工作为了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相关工资政策,经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双方协商一致,签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议》,报上级劳动部门批准后生效并按此执行,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发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管理的政策,及时与上级劳动部门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工效挂钩工资基数的年终清算工作,工资手册的审批工作,严格控制职工的工资总额。每月我都严格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制度》,进行职工工资的录入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劳动局、统计局和交通局劳动工资季报、年报的上报工作。

(二)用工管理工作我可根据生产工作需要,随时用工随时与派遣公司约定用人数量,不需办理终止,招录手续,是一种管理便捷,机动灵活的用人方式。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负担,有效地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三)劳动关系及劳动监察方面

1、劳动合同管理在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的同时,配合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严格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共组织完成了新签、续签劳动合同92人次。

2、集体合同管理集体合同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共同签订,__年我对集体合同有关章节进行了修改,同时进行了集体合同的续签工作。

3、劳动监察方面我积极与劳动监察部门配合,按时进行了劳动监察年审工作,经审计全部合格。

(四)福利管理工作

1、五险二金及补充保险的管理按照劳动部门的规定,每月按时办理五险申报工作。

为配合社保局每年一次的五险缴费基数的年度核定工作,我们对每位职工上一年的工资情况进行录入统计,计算出每位职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作为五险缴费基数核定的依据。我们还逐一填写了每位职工的养老保险手册,作为养老保险缴费的历史依据。做好工伤认定及生育保险的审批、待遇支付等工作,20__年共办理工伤、生育保险审批及待遇支付人次。继续做好企业年金的缴费管理及退休职工的待遇支付工作,同时,做好住房公积金基数的年度核定、调整工作。

2、劳动保护管理我严格按照公司《劳动保护管理办法及发放标准》,根据工种和时间的不同,下发劳动保护购买计划并提供明细,每个人都建立了《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台帐》,做到了帐目清楚。

(五)人事及档案管理工作

1、人事手续办理方面及时为员工办理各项录用手续、五险缴纳、劳动合同的签订及工资关系的确定等工作。

2、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我们办理了##名职工退休手续的预报、审批工作。

同时,做好退休职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3、档案管理工作对职工的人事档案及其他资料进行了整理,做到归属清晰、内容完整。

最后,将怀着真诚的工作热情,带着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心,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4

2005年是**有限公司经过两个公司整合重组并在西安挂牌运行的第一年,也是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历史上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最好的一年。这充分标志着公司整合改制取得圆满成功,充分标志着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人事劳资部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下,以内外部人才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最终出发点,大力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内外部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用工机制,使公司出现了“士气旺盛,人心思进”的大好局面,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员工结构日趋合理

公司自2月份成立了人力资源中心以来,打破了全民工、集体工、劳务工、临时工的用工概念,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对各单位所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

1、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继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公司总经理。又通过在建设工程总公司范围内竞聘,聘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四部一室主任、分公司经理15人。通过在公司内外部参与竞聘,使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2、打破员工身份界线,优化配置了人员。公司成立人力资源中心后,逐步实现一个以长期劳务合同为主,短期劳务合同为辅,临时合同为补充的劳动用工体系。除管理人员外,对剩余的全体员工全部进入人力资源中心管理,按照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人员需求与之签订上岗合同。

3.公司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公司现有员工558人,其中:全民职工261人,代培工1人,集体工88人,劳务工128人,临时工80人。其中:机关63人,安装分公司136人,路桥分公司39人,防腐分公司32人,恒达分公司88人,运输分公司98人,建筑分公司8人,嘉胜分公司6人,租赁分公司37人,人力资源中心51人(其中:借调和单干23人),通过双向选择,已有507人分别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目前公司人力结构日趋合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65人,中级职称15人,技师5人,电焊工、管工、驾驶员、机械手、修理工等主要工种241人。公司员工日趋年青化,充满了活力,年龄在21-40之间的有488人,占总人数的84%。

二.推陈出新,认真搞好人事劳资工作

1.对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根据公司原人事劳资业务流程,结合有限公司实际,对我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包括人事劳资部岗位职责、人力资源中心的岗位职责、人员调动手续、员工考勤制度、员工工资奖金发放、公司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并编制了工作制度6个,下发文件4个、公务通知6个,使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干高效。

2.认真做好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工作

面对公司生产人员分散,工资发放有一定困难,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保证将工资和奖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

2005年共发放工资442.3万元,其中:机关59.8万元,安装分公司122.8万元,路桥分公司34.5万元,防腐分公司32.6万元,恒达分公司70.6万元,运输分公司45.1万元,建筑分公司8.6万元,嘉胜分公司8.3万元,租赁分公司35.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24.6万元。

2005年共发放奖金588万元,其中:机关62.4万元,安装分公司195万元,路桥分公司60万元,防腐分公司48万元,恒达分公司115.7万元,运输分公司34.1万元,建筑分公司13.2万元,嘉胜分公司6.6万元,租赁分公司49.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3.6万元。

3.认真做好员工工资的套改工作

根据总公司的要求,2005年我们对员工工资进行了两次套改。由于公司重组整合,历史原因多,工资套改难度大,问题多,我们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使员工得到最多的实惠。第一次补发工资7.1万元,第二次补发工资39.5万元。

三.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优势,公司以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突出对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与奖惩,并加大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与奖惩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与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主要办法是经营放开搞活,绩效考核挂钩。

考核时以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的工资(费用)总额为主要依据。工资总额是基础工资、技能工资(操作层)、岗位工资(管理层)和效益工资以及各种福利性补贴之和(部门为管理费用),工资总额都将与所取得的绩效完全挂钩,硬性兑现。公司全年核定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550万元,工资总额842万元,费用总额714.6万元。考核分有经营指标单位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公司承包单位的考核和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对公司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政策,共收风险抵押金116万元。

四.认真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

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我们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各分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员工的新情况、新动态,保持员工队伍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使人力资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好的保障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中心人员的管理。对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的人员进行“双向选择,择忧录用”,并认真作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广大员工自觉改变从业观念,自觉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通过达到一定技能而选择不同的岗位。今年公司558人中已有507人分期分批走上不同的工作单位,剩余的人员也分别从事单干或到派出所、焊考办等单位从事短期性工作。

2、做好集体工的稳定工作。集体工是我公司的主要力量之一,对88名集体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出现多次反复,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咨询,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虽然最后没有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但通过做工作,沟通了大家的思想,稳定了大家的情绪,缓解了员工的矛盾。

3、做好劳务合同工的续聘和新聘工作。对公司符合条件的128名劳务合同工进行了续聘,并解聘了7名长期不在岗且又未报过到的人员;对符合转劳务合同工条件的50多名临时工进行了摸底,并完成了向总公司、勘探局申报、审查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建工总公司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我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储备了人员力量。

4、对长期不在岗员工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共有37人长期不在岗。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现办理内部待岗9人,协议离岗5人,还有一部分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总的来讲,通过以上的工作使公司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自觉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竞争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给员工创造了继续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培训的机会。公司自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以来,一方面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感觉到压力大了,学技术重要了,使工作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员工对自身业务水平、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愿望更加迫切,很大一部分人员提出了培训和转岗的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实际,分别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一些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些员工重新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抓好培训,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2005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今年共完成的主要培训项目有:管理人员培训、科级干部项目经理培训、转岗焊工培训、预算人员培训、财务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文秘宣传培训、人事劳资培训、焊工培训、管工培训、煨弯工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等,培训主要以脱产和半脱产的形式进行,培训人员达216人,员工培训率达到38.7%。

六.建立了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原薪酬多年来一直执行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和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体制的要求。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自整合重组开始,就对薪酬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公司专门成立了薪酬改革领导小组,对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进行改革。经过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对整个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时坚持了按劳分配,定岗定薪;坚持了公平性,激励性;坚持了全面改革、兼顾历史;坚持了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整体设计方案初稿已经拿出来,有望经过董事会审批后,明年贯彻实施。

七.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思路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请上级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工作思路上需要进行改进,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并加以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处理人事关系上工作方法还需要灵活多样,避免各类矛盾的产生。

2.需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储备各类人才。同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爱岗竟业的精神还不够,需要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

面对明年的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随着新的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出台,宣传贯彻实施是明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员工定岗定员工作,三是员工级别认定工作,四是工资套改工作,五是绩效考核工作。

3.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积极和外部单位合作,建立适合我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生产经营储备各类人才力量。

4.继续学习“罗文精神”,树立为公司高度忠诚,爱岗竟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一切为大家服务的思想。特别是要热情为基层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公司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砖添瓦。

5.加强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团结协作,创造人力资源最美好的环境,去掉员工不和谐的音符,发挥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使公司逐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团队。

附件:

附表1:**有限公司员工结构及动态分布表;

附表2:**有限公司员工结构图;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5

2006年是××有限公司经过两个公司整合重组并在西安挂牌运行的第一年,也是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历史上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最好的一年。这充分标志着公司整合改制取得圆满成功,充分标志着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人事劳资部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下,以内外部人才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最终出发点,大力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内外部人力资源,版权所有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用工机制,使公司出现了“士气旺盛,人心思进”的大好局面,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员工结构日趋合理

公司自2月份成立了人力资源中心以来,打破了全民工、集体工、劳务工、临时工的用工概念,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对各单位所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

1、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继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公司总经理。又通过在建设工程总公司范围内竞聘,聘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四部一室主任、分公司经理15人。通过在公司内外部参与竞聘,使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2、打破员工身份界线,优化配置了人员。公司成立人力资源中心后,逐步实现一个以长期劳务合同为主,短期劳务合同为辅,临时合同为补充的劳动用工体系。除管理人员外,对剩余的全体员工全部进入人力资源中心管理,按照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人员需求与之签订上岗合同。

3.公司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公司现有员工558人,其中:全民职工261人,代培工1人,集体工88人,劳务工128人,临时工80人。其中:机关63人,安装分公司136人,路桥分公司39人,防腐分公司32人,恒达分公司88人,运输分公司98人,建筑分公司8人,嘉胜分公司6人,租赁分公司37人,人力资源中心51人(其中:借调和单干23人),通过双向选择,已有507人分别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目前公司人力结构日趋合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65人,中级职称15人,技师5人,电焊工、管工、驾驶员、机械手、修理工等主要工种241人。公司员工日趋年青化,充满了活力,年龄在21-40之间的有488人,占总人数的84%。

二.推陈出新,认真搞好人事劳资工作

1.对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根据公司原人事劳资业务流程,结合有限公司实际,对我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包括人事劳资部岗位职责、人力资源中心的岗位职责、人员调动手续、员工考勤制度、员工工资奖金发放、公司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并编制了工作制度6个,下发文件4个、公务通知6个,使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干高效。2.认真做好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工作

面对公司生产人员分散,工资发放有一定困难,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保证将工资和奖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

2005年共发放工资442.3万元,其中:机关59.8万元,安装分公司122.8万元,路桥分公司34.5万元,防腐分公司32.6万元,恒达分公司70.6万元,运输分公司45.1万元,建筑分公司8.6万元,嘉胜分公司8.3万元,租赁分公司35.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24.6万元。

2005年共发放奖金588万元,其中:机关62.4万元,安装分公司195万元,路桥分公司60万元,防腐分公司48万元,恒达分公司115.7万元,运输分公司34.1万元,建筑分公司13.2万元,嘉胜分公司6.6万元,租赁分公司49.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3.6万元。

3.认真做好员工工资的套改工作

根据总公司的要求,2005年我们对员工工资进行了两次套改。由于公司重组整合,历史原因多,工资套改难度大,问题多,我们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使员工得到最多的实惠。第一次补发工资7.1万元,第二次补发工资39.5万元。

三.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优势,公司以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突出对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与奖惩,并加大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与奖惩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与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主要办法是经营放开搞活,绩效考核挂钩。

考核时以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的工资(费用)总额为主要依据。工资总额是基础工资、技能工资(操作层)、岗位工资(管理层)和效益工资以及各种福利性补贴之和(部门为管理费用),工资总额都将与所取得的绩效完全挂钩,硬性兑现。公司全年核定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550万元,工资总额842万元,费用总额714.6万元。考核分有经营指标单位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公司承包单位的考核和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对公司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政策,共收风险抵押金116万元。

四.认真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

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我们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各分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员工的新情况、新动态,保持员工队伍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使人力资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好的保障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中心人员的管理。对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的人员进行“双向选择,择忧录用”,并认真作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广大员工自觉改变从业观念,自觉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通过达到一定技能而选择不同的岗位。今年公司558人中已有507人分期分批走上不同的工作单位,剩余的人员也分别从事单干或到派出所、焊考办等单位从事短期性工作。

2、做好集体工的稳定工作。集体工是我公司的主要力量之一,对88名集体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出现多次反复,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咨询,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虽然最后没有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但通过做工作,沟通了大家的思想,稳定了大家的情绪,缓解了员工的矛盾。

3、做好劳务合同工的续聘和新聘工作。对公司符合条件的128名劳务合同工进行了续聘,并解聘了7名长期不在岗且又未报过到的人员;对符合转劳务合同工条件的50多名临时工进行了摸底,并完成了向总公司、勘探局申报、审查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建工总公司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我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储备了人员力量。

4、对长期不在岗员工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共有37人长期不在岗。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现办理内部待岗9人,协议离岗5人,还有一部分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总的来讲,通过以上的工作使公司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自觉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竞争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给员工创造了继续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培训的机会。公司自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以来,一方面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感觉到压力大了,学技术重要了,使工作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员工对自身业务水平、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愿望更加迫切,很大一部分人员提出了培训和转岗的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实际,分别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一些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些员工重新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抓好培训,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2005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今年共完成的主要培训项目有:管理人员培训、科级干部项目经理培训、转岗焊工培训、预算人员培训、财务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文秘宣传培训、人事劳资培训、焊工培训、管工培训、煨弯工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等,培训主要以脱产和半脱产的形式进行,培训人员达216人,员工培训率达到38.7%。

六.建立了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原薪酬多年来一直执行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和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体制的要求。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薪版权所有酬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自整合重组开始,就对薪酬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公司专门成立了薪酬改革领导小组,对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进行改革。经过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对整个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时坚持了按劳分配,定岗定薪;坚持了公平性,激励性;坚持了全面改革、兼顾历史;坚持了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整体设计方案初稿已经拿出来,有望经过董事会审批后,明年贯彻实施。

七.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思路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请上级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工作思路上需要进行改进,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并加以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处理人事关系上工作方法还需要灵活多样,避免各类矛盾的产生。

2.需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储备各类人才。同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爱岗竟业的精神还不够,需要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

面对明年的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随着新的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出台,宣传贯彻实施是明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员工定岗定员工作,三是员工级别认定工作,四是工资套改工作,五是绩效考核工作。

3.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积极和外部单位合作,建立适合我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生产经营储备各类人才力量。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6

一.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员工结构日趋合理

公司自2月份成立了人力资源中心以来,打破了全民工、集体工、劳务工、临时工的用工概念,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对各单位所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

1、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继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公司总经理。又通过在建设工程总公司范围内竞聘,聘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四部一室主任、分公司经理15人。通过在公司内外部参与竞聘,使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2、打破员工身份界线,优化配置了人员。公司成立人力资源中心后,逐步实现一个以长期劳务合同为主,短期劳务合同为辅,临时合同为补充的劳动用工体系。除管理人员外,对剩余的全体员工全部进入人力资源中心管理,按照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人员需求与之签订上岗合同。

3.公司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公司现有员工558人,其中:全民职工261人,代培工1人,集体工88人,劳务工128人,临时工80人。其中:机关63人,安装分公司136人,路桥分公司39人,防腐分公司32人,恒达分公司88人,运输分公司98人,建筑分公司8人,嘉胜分公司6人,租赁分公司37人,人力资源中心51人(其中:借调和单干23人),通过双向选择,已有507人分别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目前公司人力结构日趋合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65人,中级职称15人,技师5人,电焊工、管工、驾驶员、机械手、修理工等主要工种241人。公司员工日趋年青化,充满了活力,年龄在21-40之间的有488人,占总人数的84%。

二.推陈出新,认真搞好人事劳资工作

1. 对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根据公司原人事劳资业务流程,结合有限公司实际,对我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包括人事劳资部岗位职责、人力资源中心的岗位职责、人员调动手续、员工考勤制度、员工工资奖金发放、公司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并编制了工作制度6个,下发文件4个、公务通知6个,使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干高效。

2.认真做好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工作

面对公司生产人员分散,工资发放有一定困难,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保证将工资和奖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

xx年共发放工资442.3万元,其中:机关59.8万元, 安装分公司122.8万元,路桥分公司34.5万元,防腐分公司32.6万元,恒达分公司70.6万元,运输分公司45.1万元,建筑分公司8.6万元,嘉胜分公司8.3万元,租赁分公司35.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24.6万元。

xx年共发放奖金588万元,其中:机关62.4万元, 安装分公司195万元,路桥分公司60万元,防腐分公司48万元,恒达分公司115.7万元,运输分公司34.1万元,建筑分公司13.2万元,嘉胜分公司6.6万元,租赁分公司49.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3.6万元。

3.认真做好员工工资的套改工作

根据总公司的要求,xx年我们对员工工资进行了两次套改。由于公司重组整合, 历史原因多,工资套改难度大,问题多,我们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使员工得到最多的实惠。第一次补发工资7.1万元,第二次补发工资39.5万元。

三.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优势,公司以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突出对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与奖惩,并加大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与奖惩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与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主要办法是经营放开搞活,绩效考核挂钩。

考核时以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的工资(费用)总额为主要依据。工资总额是基础工资、技能工资(操作层)、岗位工资(管理层)和效益工资以及各种福利性补贴之和(部门为管理费用),工资总额都将与所取得的绩效完全挂钩,硬性兑现。公司全年核定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550万元,工资总额842万元,费用总额714.6万元。考核分有经营指标单位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公司承包单位的考核和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对公司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政策,共收风险抵押金116万元。

四.认真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

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我们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各分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员工的新情况、新动态,保持员工队伍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使人力资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好的保障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中心人员的管理。对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的人员进行“双向选择,择忧录用”,并认真作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广大员工自觉改变从业观念,自觉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通过达到一定技能而选择不同的岗位。今年公司558人中已有507人分期分批走上不同的工作单位,剩余的人员也分别从事单干或到派出所、焊考办等单位从事短期性工作。

2、做好集体工的稳定工作。集体工是我公司的主要力量之一,对88名集体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出现多次反复,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咨询,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虽然最后没有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但通过做工作,沟通了大家的思想,稳定了大家的情绪,缓解了员工的矛盾。

3、做好劳务合同工的续聘和新聘工作。对公司符合条件的128名劳务合同工进行了续聘,并解聘了7名长期不在岗且又未报过到的人员;对符合转劳务合同工条件的50多名临时工进行了摸底,并完成了向总公司、勘探局申报、审查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建工总公司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我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储备了人员力量。

4、对长期不在岗员工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共有37人长期不在岗。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现办理内部待岗9人,协议离岗5人,还有一部分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总的来讲,通过以上的工作使公司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自觉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竞争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给员工创造了继续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培训的机会。公司自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以来,一方面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感觉到压力大了,学技术重要了,使工作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员工对自身业务水平、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愿望更加迫切,很大一部分人员提出了培训和转岗的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实际,分别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一些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些员工重新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抓好培训,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xx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今年共完成的主要培训项目有:管理人员培训、科级干部项目经理培训、转岗焊工培训、预算人员培训、财务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文秘宣传培训、人事劳资培训、焊工培训、管工培训、煨弯工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等,培训主要以脱产和半脱产的形式进行,培训人员达216人,员工培训率达到38.7%。

六.建立了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原薪酬多年来一直执行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和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体制的要求。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自整合重组开始,就对薪酬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公司专门成立了薪酬改革领导小组,对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进行改革。经过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对整个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时坚持了按劳分配,定岗定薪;坚持了公平性,激励性;坚持了全面改革、兼顾历史;坚持了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整体设计方案初稿已经拿出来,有望经过董事会审批后,明年贯彻实施。

七.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思路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请上级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工作思路上需要进行改进,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并加以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处理人事关系上工作方法还需要灵活多样,避免各类矛盾的产生。

2.需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储备各类人才。同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爱岗竟业的精神还不够,需要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

面对明年的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随着新的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出台,宣传贯彻实施是明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员工定岗定员工作,三是员工级别认定工作,四是工资套改工作,五是绩效考核工作。

3.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积极和外部单位合作,建立适合我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生产经营储备各类人才力量。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7

自2019年6月28日入职以来,五月有余,通过在XXXXX项目的工作,逐步了解劳务员的工作内容及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简述如下:

一、工人实名制录入

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实名制管理制度,完善实名制相关资料,分包单位进场及时签订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协议书,留存资质、项目负责人、劳务员授权委托书。工人进场留存身份证复印件、普法维权教育、劳务合同及签订相片、完善实名制信息录像等相关资料进行归档。项目现有劳务分包4个,专业分包17个,队伍进场资料均齐全;今年工人累计进场1124人,其中固定人员994人,临时人员124人,人员实名制资料基本齐全。

二、劳务资料

按照劳务管理办法对劳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建立详细的劳务资料台账。每月及时督促分包单位劳务负责人上交工人花名册、工资表、考勤表及进退场周报,确保工人工资表、考勤表的真实性。每月积极配合公司填写各类报表。

三、自纠自查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查自纠,对分包劳动力管理员提交的本月劳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与下发的催办通知单及罚款情况进行总结,提交“项目劳务管理工作例会”讨论;记录并留存相关会议内容。下发催办通知单44份,整改95项,罚款单1份。

四、集团及各单位检查

自项目开工以来,在项目部各部门与分包劳务员的配合下,劳务工作顺利进展,积极配合各级单位检查,公司联检4次,提出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质量安全监督站检查2次,整改单2份,提出问题4个,已全部整改,无罚款项。

五、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项目发生农民工工资支付不及时、项目讨薪事件累计3起,均已项目部内部协调解决,未出现上访政府的不良行为。

六、不足之处

1、现场实名制通道设置不合理,工人上班绕远路,出现“跳大墙”现象,出勤率不高。

2、内页资料标准有待提升。

3、工期较紧,临时工人流行性较大,实名制信息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完善。

4、现场缺少公示牌,罚款单、劳务报表相关资料等未做到公示。

七、结束语

回首2019展望2020。项目开工至今,面临工程较特殊、工期紧、各工序交叉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等不利因素,通过现场所有人员的努力下本年度任务基本完成,所有农民工工资均已支付,合同已解除。明年项目将全面进入装修阶段,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按要求完善劳务资料,加强重要时期人员管控,确保现场安全顺利竣工。

因入职时间较短,对公司制度体系和要求难免有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如有错误和偏颇,还望批评指正。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8

一、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专业素质

国家统计局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资格证每两年审验一次,无疑对统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要求。各基层单位应坚持劳动工资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培训,造就一支知识全面、眼光敏锐、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综合协调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建议的高素质统计人员队伍。

二、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进行有效统计分析的前提。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统计质量的高低。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汇总时,应抱着大统计的全局思想,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来警示自己。因为看似枯燥无味的数据却“一枝一叶总关情”,经常活跃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

三、进一步做好劳动工资统计业务基础化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基层统计是统计大厦的基石,而信息收集是基层统计的重要环节,对收集来的信息做好原始记录、登好统计台账是确保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全面普及,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就要尽快利用计算机普及电子台账,开发应用统计软件,实现社会联网。基层单位也要加大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把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此外,要实现劳动工资统计规范化管理,还要开好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会议,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统一统计口径和指标解释,做到数出一门;严格报表层层把关和报送时限,做到优质高效;对瞒报漏报、弄虚作假行为严格依照统计法规进行制裁,做到责任层层落实。

四、适时调整劳动工资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劳动工资统计涉及的内容有从业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变化情况,劳动报酬、人工成本、保险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劳动生产率、就业服务、劳动力价位、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拖欠职工工资情况等;职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职业工种等构成情况也在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之内。随着经济所有制性质的多元化,用工形式和薪酬制度的多样化,各种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劳动工资统计范围应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也应从公有制机关企事业单位扩大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可以形成两个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作为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其他所有制单位的缴费依据,以解决目前社会平均工资虚高、社会保险费用征收偏高、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样,私营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社会保险缴费情况、拖欠职工工资情况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统计指标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需要通过《劳动法》《劳动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等相应的法规来强制执行。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9

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快速有效,其决策是否科学正确,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体系是否建立并行之有效。

关键词:统计人力资源管理定额统计

前言

现代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走企业化道路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作为企业,必须成为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核算单位,并具有法人地位。没有企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国民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也就不可能日益得到改善和提高。因此,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要求,推动社会现代化,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市场竞争游涡中,不可避免地会优胜劣汰。从表象上观察,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价格、售后服务等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持续改进与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与装备,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价格,提供优质服务等。很明显,这些都是一定要依靠企业的劳动者来实现的。所以,从深层次分析,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与人才水平的竞争。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注意吸引入才,重视人才的作用,科学、合理和充分地使用人才,大力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因此,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了适应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需要,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要求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采用定性的、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式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定量管理。定量管理是建立在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反映企业员工的数量、质量、流动情况、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薪酬激励效果、员工培训情况等。随着企业管理科学化要求的提高,人力资源定量化管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基础。预测的内容包括: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需求量、供求差量、失业率及其分行业资料,也就是说,既要预测总体供求关系,又要预测各行业或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总体经济形势、社会需求总量及需求结构、劳动价值观念、政府政策法规等,预测时应综合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以便尽可能准确把握供求关系的发展态势。预测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如劳动力供给量可以在现有劳动供给量的基础上参照各年龄人口数资料并结合人口死亡率水平来推算,劳动力需求量可采用如劳动生产率法、GDP增长就业弹性法等进行测算。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内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在国内,搞活搞好企业,从企业组织形式上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国内学者分别在用人、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还表现在企业的财政状况上。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活动为宗旨,主要考虑做什么,而不考虑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所产生的获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计算员工完成的活动和任务来证明自身的存在。现在,作为企业的战略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把他们活动所产生的东西作为企业的成果。特别是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高绩效工作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和良好的企业财政状况相联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一些活动如培训等也给企业的绩效提高带来帮助。因为,培训必然提高员工的能力,员工能力的提高必然给企业的成果带来更大的价值。

扩展人力资本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利用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才能和外部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战略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企业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人员供给,保证这些人员具有其岗位所需的技能。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如果企业出现技能短缺,除非增加投资,否则这种短缺将会危及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想方设法留住员工,给他们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为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

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企业所面临的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己经全面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对组织的成功和绩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重要性

建立人力资源统计,有助于全面观察人力资源的利用状况,扩大统计领域的范围,完善统计理论,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进入21世纪,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各个企业竞争的焦点。为了在大规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有价值的探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有价值的知识,从而为制订人才需求规划、人才招聘和培养提供比较客观的决策支持。

1.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人力资源的总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总规模;人力资源的结构指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配置利用情况;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指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2.为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制定一种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除了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外,还必须联系实际,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从定向与定量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及研究。人力资源统计是从定量方面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成果。有了数量方面的反映,就能使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为企业决策者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与企业的绩效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总量、质量及结构等情况的了解和研究。人力资源统计就是从量化的角度反映企业内人力资源的总量、质量、结构比例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为决策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奠定基础。

4.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

①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工费用资料,这有助于企业通过对比分析,找准本企业人工成本的最佳切入点,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建立以人工成本为核心的自我约束机制.

②为企业合理科学用工提供帮助的信息,如供给的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不同工种、不同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工资价值等,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劳动者,并且有助于企业与劳动者更好地协调劳动关系。

综上所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正确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结合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之间以及与其它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及相互影响,研究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数量关系钠作用与影响,使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完成招聘和培训员工,制订具有竞争力的薪金福利体系,员工的考勤、休假、退休等管理智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如何平衡内部人才和外部招聘人才的关系,以及如何对现有人员进行最佳的安排,力求使每个员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此外,还要应对薪酬结构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没有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薪酬体制,那么再好的员工管理政策也会失效。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现状统计、人力资源岗位结构统计、人力资源人才流动统计、人力资源劳动报酬奖惩结构统计、定额统计、和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统计等六个。

(一)人力资源现状统计

要开展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必须配置足够多的、达到一定素质水平的人员。因此,首先应观察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设计、建立人力资源总量指标,如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等指标。其次,要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构成情况。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和均衡配置等,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工作性质构成等,它们都需要以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显示。此外,还要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指标,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市场开发、招聘录用、辞退和退休等变动状况。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为企业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开发、引进企业急需的高水平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扩展与深化提供服务。

(二)人力资源岗位结构统计

企业拥有足够多的具备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为了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即劳动力的具体使用。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应正确处理劳动者的生活日分配问题,规定合理的劳动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成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劳动时间利用状况的统计研究。劳动者的非工作时间的分配情况,和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有直接联系;劳动者劳动能力再生产状况如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有直接联系。所以,还必须对劳动者的生活日分配进行统计观察。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人力资源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他们生活日分配情况的研究刻不容缓,这对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专门人才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在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改善劳动环境,优化劳动条件,加强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保护,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工作情况的统计包括:劳动环境统计、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工伤事故统计和职业病统计等。

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有利益就会有矛盾。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工会协调参与等,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内容,通过对双方利益矛盾的调节,使劳动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工会应积极维护职工群众的正当权益,要关注、参与、调解企业和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有关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矛盾,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与健康的发展。劳动关系统计,研究劳动者参与情况和结果,分析并评价劳动仲裁的作用等。

(三)人力资源人才流动统计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不断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在人才市场上,广揽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加强人才信息的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进入渠道,积极招聘,择优录用,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补充新生力量。在企业内部,加强对现有职工的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要研究开发的各种表现、采用的形式和取得的成果及其对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作用,反映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提供信息,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步步深入。

一个企业是为了追求效益而存在的,人力资源体现了多大的价值,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效益,可以用下面的几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水平。

①人力资源效益系数:反映人力资源创造增加值的能力

人力资源效益系数=报告期企业增加值÷该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

②人力资源利税率:反映人力资源创造利税的能力

人力资源利税率=报告期企业利税总额÷该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

(四)人力资源劳动报酬奖惩结构统计

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无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其实质都是工资。企业进行工资核算,是企业整个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资核算的直接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表明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因此,工资是企业和职工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正确处理企业内的工资分配问题。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①反对平均主义倾向,正确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相应地稳步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③协调好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与职工工资增长的关系。

④要适应全社会对消费基金的宏观调控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工资问题,就是为了提供职工工资情况的数据资料,便于企业正确解决职工工资问题,处理好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数量的多少,同样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盈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工资效益反映了员工工资效益如何。工资效益是工资投入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依据,包括工资生产率和产值工资率两个指标。工资生产率是指劳动成果与工资(或工资与奖金之和)的比例,劳动成果以利润总额计算或实物计算,如百元工资产值率、百元工资利税率、百元工资实物产量等。据此指标可以研究工资效益变化对生产经营成果以及工资总额投入的影响。产值工资率是工资生产率的逆指标,即产值中多少是用于发放员工工资的,如百元产值工资率、百元创利工资率。工资效益的升降对工资总额所代表的劳动投入会产生直接影响,或节约劳动投入,或劳动投入超支,实际反映的是人工费用的节约或超支。

企业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而企业生产前的决策如何、产品推销和售后服务质量状况,劳动生产率很难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受制于劳动生产率外,还取决于产前的决策、推销和售后服务质量状况。所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除研究劳动生产率外,必须分析劳动效益,设立劳动效益指标。劳动效益指标是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必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应结合运用。

(五)劳动定额统计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产品工时消耗统计和劳动定额工作统计等,构成企业劳动定额统计的基本内容。从本质上说,劳动定额是定额劳动生产率,用工时表现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劳动生产率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劳动定额统计研究的特殊性、内容的差异、任务的不同,劳动生产率统计替代不了劳动定额统计,因此,劳动定额统计具有独立的意义。

通过定额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正确地反映工人实际达到的定额水平,了解车间、班组或个人完成定额的情况,分析影响产品劳动消耗量的因素,发现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编制计划、核算成本、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人的生产成果、评定工资和奖励、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降低工时消耗、改进企业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劳动定额的统计和分析,是搞好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各级定额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对基层定额人员更为重要。

通过劳动定额的统计,可正确的反映工人实际达到定额水平的程度,为编制生产(施工)计划,实行经济核算,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供资料。通过分析定额统计资料,可得出影响完成劳动定额的各种因素,明白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组织和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某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对定额统计工作一定要实串求是。

1.定额统计的主要内容

①认真收集原始记录资料。包括工程任务单、作业定额通知单、班组考勤记录表、各种停工时间记录、原材料消耗表、工作地情况变化记录、产品验收单等。

②制定各种定额统计报表。包括班组个人工时汇总表,由班组汇总后上报车间;车间生产日程表,由车间汇总后上报厂部;企业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其中包括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定额统计月报是定额管理的基本报表,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统计资料,它为定额统“季报和年报提供了基础资料。

③及时分析、汇总各种定额资料。统计资料是各个时期定额完成情况的真实记录,必须及时进行分析和汇总。

2.劳动定额的统计内容

可分产品工时消耗和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①产品工时消耗统计,是记录工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实际消耗的工作时间。由于工人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劳动态度、材料半成品、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产品质量要求等不同,在完成产品定额时,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

单位产品实际耗时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实际耗时(工日)=统计期实际作业总工日/统计期完成产品数量

②按产量定额统计

一个工人或一个小组生产一种产品或完成某一工序的完成定额程度的计算方法为:

定额完成程度=(际完成产量/定额应完成产量)*100%

不受一个工人或一个小组生产一种或多种产品因素的约束,按产量来表达完成定额程度一般用于机械施工部分,生产单一产品也可以使用。

(六)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统计

人力费用即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市场博奔中占有优势,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这些优势有产销对路、高技术含量、质优、售后服务优良和价格优势等。价格优势就是指价格合理或低价值。价格是由生产经营成本决定的。要有较低的价格,必须有较低成本文撑。成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物质消耗成本,二是人工费用。这两方面的节约,都会拉低价格。人力费用统计,要研究企业人力费用的结构、总量,研究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影响人工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为企业采取得力措施、不断降低人力费用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四结合统计学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动态管理。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

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是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只有在明确了培训的实质与优势的前提下,才能逐步转变培训观念,切实将员工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

最后,应当树立战略性的培训观。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人才,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培训,其战略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在从传统的、职能性的向战略性的转变,即需要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物业管理企业需要树立战略性的培训观应该是以“人”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以“业主满意”“员工满意”为重点,以“有效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为关键,来达到人与事的系统优化,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2.把好人才观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取与工作要求有关的详细信息,并且还必须保证这些工作的要求与个人素质之间是相互匹配的。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从事的所有活动的基础,通过职务分析,制定职务描述,确保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须完成的所有工作都已经明确清晰的分配至每个工作岗位。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责、权、利,找到自己和任职条件的差距,通过工作、学习提高自己。把好人才入口关。招聘和选拔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人才的素质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训和使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和选拔系统,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招聘策略、采用科学的选拔方法确保所进人才的素质和质量。

3.对人力资源实施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

根据供求状况,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使其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上,对人力资源进行整体评估和预测非常重要。国家和地区必须定期给出详尽的数据信息,反映人力资源的供求,为劳动力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避免盲目开发和利用造成的人力资源闲置或低效配置。这是我国人力资源统计体系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极不完全,数据不准确或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统计手段和迅速及时的信息预测机制。另外,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培养的人才结构与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不相协调,造成供需失衡。因此,国家必须完善这方面的统计,提供权威性供求预测信息并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和调整教育结构。

4.分析人力资源数量配置,提出人员配置原则

通过对企业劳动力数量的分析研究,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人员配置时,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配置和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两方面考虑,在人员调动、增减变化时,不再只关注人头数量的简单变化,而是考虑流入流出人员人力资本的平衡性与匹配性,确实做到增员增效,减员不减效,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框架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

该与之相适应,即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至少应有四个特点:

①薪酬方案决策程序及权力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一致,公司的薪酬方案一般由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提出,董事会决定,涉及税后待分配利润的部分和股权激励的方案要经股东会审议批准。监事会、职代会和工会有权对收入分配方案发表不同意见。

②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和其它生产要素报酬及福利待遇,有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计划、长期激励计划等多个要素。

③要根据员工的岗位、责任、业绩确定薪酬方案。

④与国家政策(税收、社会保障)相一致。有些项目可以全部进入公司费用成本,有些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全部或部分要用税后利润支付,有的收入可以延迟纳税,如股息和要素折股的分红只能用税后利润支付。总之,应该做到“治理主体明确、基础规范、制度科学、关系合理、激励充分、约束严明”。

五结语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更加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并未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放在应有的位置,一旦企业要削减成本,首先想到的只是降低劳动报酬支出、裁减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仍然只是控制人力成本,而不是增加产出,因此要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定量管理的原则和特点,使确定的统计指标能够科学地、系统地反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利用方面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劳资员工作总结篇10

一、目前站段层工资管理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路局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在车间机构中出现了新的车间名称,即本段车间和异地车间。这样,站段的工资管理程序大体出现了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各异地车间完全自管,车间设置专门的财务、劳资部门,只是人员减少了,仍行使专职财务、劳资人员的职能。本段的财务、劳资部门将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原样下发到各异地车间,异地车间的财务和劳资部门按管理要求支付职工的工资,并制作成各种完整的报表上报本段财务、劳资部门。本段财务、劳资部门再行使原分局的报表汇总职能,汇总全段的财务、劳资报表上报路局。

第二种各异地车间按本段财务和劳资部门的要求每月将职工的工资汇总完毕,上报本段财务、劳资部门,由本段形成完整的财务、劳资报表上报路局。

可以看出工资管理的程序中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叉,四个部门都可以直接面对职工,职工的工资管理信息可以从以上四个部门获得,这样就出现了如下弊端:

一是专业管理不专业。工资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政策连续强、原则性强的工作,但目前的工资管理使同一专业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完成――本段财务、本段劳资、车间财务、车间劳资,四个部门参与,各部门之间又是相对独立,无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同时,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管理层次。

二是政出多门。诸多部门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每个部门对路局要求的理解程度又不同,每个管理者对路局管理要求的执行方法又各不相同,使职工对同一问题得到的管理者的解释是多种方式、多种结果的。出现了同一问题在同一单位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不同的解决方式的现象,体会在职工身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三是目前的管理程序烦琐。四个部门参与工资管理工作,工作职能又出现交差,工作中的结合部过多,不但增加了工作的差错率,并为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提供了条件。

四是无法快速统一工资数据。站段整合以来,各站段人员由几千人达到上万人,这样就产生了众多重名的职工难以区分,无法建立统一的、准确的基础数据,例如同一姓名职工的工资因无唯一的标识而无法区分,使工资项目经常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差错,使职工很不满意。

二、试行工资直通化管理的设想

1.明确界定专业人员职能。这是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如果不能清楚的界定,就会使管理更加混乱。所以,首先明确本段财务科对工资的核算职能;其次是明确本段劳人科对工资的管理职能;再次是将工资的核算工作全部由本段的财务人员完成,工资的管理工作全部由本段的劳人科负责,车间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行使对本车间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管理的职能,达到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的要求。

2.明确本段劳人科内部的分工,强化站段劳人科的基础工作。劳人科要对劳资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的专业划分,并从本身的管理基础入手。一是负责工资的专职人员,要依据职工现员的配备情况,按岗位核定工资项目,再对工资项目进行分块管理,分为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效益工资、津贴补贴、奖励工资等几部分,分别由专人负责,增强各部分的专业化管理程度。对每一部分的管理都制定出专门的管理程序和流程图,使职工对工资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一目了然。二是建立健全基础资料,按照工资构成项目,将分为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效益工资、津贴补贴、奖励等项目建立管理台账,随着政策的调整及时进行登记,以便掌握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使其与实际支付的数额进行对照,定期对各部分的支出进行分析、总结,对管理程序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更改,逐步减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工资管理专业化的特点。

3.减少站段的管理层次,强化劳人科的专业管理。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站段一级工资管理只能由劳人科承担,车间一层只能承担做支付单、考核等任务,由于工资管理政策性强,不是哪一级都能承担起管理任务的,所以,必须强化劳人科的专业管理,如果在车间一级再设立一层管理人员,不仅增加了管理层次,也会造成工资管理程序上的混乱。

4.充分发挥财务科对工资核算的职能作用。劳人科要主动争取财务科的支持,通过财务科对工资项目集中核算。并在核算的基础上,对工资项目进行细化、分工,使全段的各种工资项目的核算工作由财务科一个部门完成。利用路局下发的工资核算软件,使各车间上报的工资项目全部实行数据的自动传输,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提高工资核算的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资管理工作质量。针对管理跨度大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在局域网中设置工资管理的用户,通过密码进行登录。本段劳人科将各种考核要求,报表格式通过专业管理的网络用户传递给各车间、部门,每月车间、部门专业人员通过网络上报劳人科,各工资、奖金报表经劳人科审核同意后,各车间、部门再将纸制的报表打印,由车间、部门的负责人签字再经劳资专职签字后,上报财务科,财务科按车间、部门上报的纸制报表的项目及金额通过电子数据报盘传输到工资核算程序中,进行统一的汇总、核算、支付职工工资。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合理的布局,所有工资项目必须经劳人科审核签字后报财务科,财务科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有关工资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把关后录入数据,最后发放到职工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