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英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15:07:19

图片英文

图片英文篇1

[关键词]文化图式;电影片名;翻译模式

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期,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传媒,电影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目前,我国每年进出口电影数量逐年上升,所以电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电影片名就好比一双“慧眼”,可以洞穿电影内容浓缩的精华,正如严复先生所言“一名之立,寻月踯躅”。然而,在学术领域内,对电影翻译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文学翻译,特别是电影片名翻译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及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会导致影片译名与原名的偏差,即把蕴涵英语国家文化的电影片名译为汉语片名必然要考虑文化的调整与适应;也就是说英文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后,其影片名称的翻译也应融入中国文化。本文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主要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模式。

一、文化图式理论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了认知图式的概念,他认为概念并非孤立地存在于记忆中,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并由此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之后,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将“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映和经验的积极组织,人们对新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只有与先验图式连接起来,才能进入解码和编码的信息处理过程。接下来,图式理论的完善则要归功于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他将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存储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都需要从大脑中调取已经存在的图式,实现有效的关联。由此可见,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所以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就是文化图式,它受制于文化背景,人可以通过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结构块去理解和感知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文化涵盖了社会中一切现象,每个民族的语言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积淀与内涵,因此我们在翻译中会探讨如何将双语文化进行有效转化。当处理文化信息的时候,应首先对源语中的文化图式给予充分理解,然后激活大脑意识里潜在的目标语相关文化图式,从而转化为目标语读者所能接受的文本。所以,将文化图式应用于翻译领域是因为翻译本身是一种语码转换活动,即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码表达出来,因此翻译也是“文化移植”过程。陈宏薇教授把翻译定义为跨语言、跨社会的特殊文化活动。

二、文化图式与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它本身不仅凝聚了影片的主题或内容,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观影欲望,自然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译者应该立足本国观众,使用本族语言中为本国观众容易接受的最贴近的文化意象来翻译电影片名。正如著名译制导演兼演员乔榛所说:“一些电影的原名和译名相差甚远,即使是为考虑国情而改译,也应尽量找准一个市场和艺术的汇合点。”因此电影片名翻译要做到源语与目的语风格一致。从这一点看来,影视片名翻译与文本翻译一样,源语观众和译语观众的反应都是衡量译本成功的重要因素。观众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从而实现一种中西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文化图式具有双重属性,即民族性和差异性。前者决定了后者的存在,因为不同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因素;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图式。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双语文化如何转化调整也同样取决于双语文化图式如何有效地转换融合。

三、电影片名的文化图式翻译模式

电影片名翻译混乱,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译者往往采取字对字的直译方法或是一味考虑商业利益“乱译”。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特别是当片名涉及文化因素的时候,更是无法可依。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相关实例总结归纳电影片名翻译的三种文化图式翻译模式,从而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文化图式对等移植模式

针对电影片名翻译,文化图式对等移植模式指的是根据英语影视片名,参照影片内容,将汉语文化中相对应的文化图式引入译文,实现源语与译语功能对等,使读者反应相当,能够容易接受。

例1:Of Mice and Men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的同名小说《人鼠之间》,电影本身讽刺社会对弱者的歧视,反而不如主人公雷尼对老鼠的疼惜,暗指农民的一切抵抗努力都是徒劳。影片名称没有照搬字面意思直译过来,而是采用同样反映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文化图式词组“芸芸众生”,体现了中国佛学文化中的“芸芸众生之苦”的文化图式联想。

例2:The Red Shoes,这部影片是从安徒生《红舞鞋》童话引申出来的。描写一个芭蕾演员和一个青年作曲家的爱情悲剧。从头到尾贯穿一双红舞鞋,长达16分钟的芭蕾舞场面非常成功。它讲述了一名芭蕾演员的痛苦抉择,她必须挣扎在一个具有强烈占有欲的音乐天才和一个排斥爱情的制作人之间,她的舞蹈不是才华的炫耀,而是情感的体现和升华。片名译作“红菱艳”,可谓妙译。这里译者将舞鞋比喻成红菱,而红菱本身形状酷似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虽然看似小巧可人,但却是女子饱含心酸血泪的成长的象征。这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图式的译名会让中国观众真切地体会到一个穿着红菱般舞鞋的芭蕾演员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

例3:影片Waterloo Bridge讲述了战争中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凄婉的爱情故事,剧中的滑铁卢桥是故事开始也是女主人公结束生命的地方。若直译为“滑铁卢桥”,效果会趋于平淡,而且还会产生误解,让观众以为影片是关于拿破仑战争纪录片。译者挖掘汉语文化中相对应的文化图式,将影片名译为《魂断蓝桥》。因为“蓝桥”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是男女为爱殉情之所,与影片内容吻合。据《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名叫“尾生”的年轻人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约在桥下见面。但是姑娘没有来,尾生不想失约,所以水涨桥面还是不忍离去,依然抱着桥柱痴心等待,最终不幸死于桥下。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该片名翻译体现了爱情主题,营造了潜在的悲剧氛围,同时又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

(二)文化图式交融模式

文化图式交融模式指的是源语文化图式和译语文化图式相融合,在译语中构建一种新的文化图式。这种模式的产生与文化的开放性和文化交流的频繁有着密切的关联。针对电影片名翻译,应用这种交融模式会营造出恰如其分的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4:曾经荣获奥斯卡6项大奖的经典影片Forrest Gump,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一个虽然智障,但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的人物形象。译名借用鲁迅小说《阿Q正传》将影片名译为《阿甘正传》,直接指出电影是关于人物传记,而且“甘”字的汉语发音与“Gump”的发音很相似,所以实现了音译效果。因此这个译名堪称是中西文化合璧一个佳译。

例5:“Seven”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围绕天主教中七大死罪展开,对变态杀手的犯罪心理进行细致刻画,是一部精彩的悬疑电影。英语片名中只有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单词“Seven”,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七”时刻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理暗示:一切的罪与罚都是宿命。七项罪行、七种惩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里以及影片开场的所有楼房号码都是“七”开头的,甚至结局也是由罪犯定在第七天晚上七点。观众可以想象,若将片名简单地译为“七”,是无法产生相同的文化联想与认同的。在中国宗教文化中,也存在相关的宿命的罪与罚观念,所以可以实现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文化图式,因此译名《七宗罪》可谓是经典范例。

(三)文化图式诠释模式

中西方在社会形态、文化渊源、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翻译不仅仅是实现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的转换,更强调如何准确传递源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片名翻译亦是如此。当英语片名中的文化图式无法直接被译入语读者理解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诠释的方法在汉语文化中选取恰当的文化图式予以解释,使译名更容易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例6:影片《洛丽塔》(Lolita)改编自根据俄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同名小说,讲述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恋情。新版译名为《一树梨花压海棠》,选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词实际上是一次聚会上,苏轼与词人张先的调侃,因为张先在80岁时娶了18岁的女子为妾。这里译引用此诗句,暗指白发会红颜,即老夫少妻,非常巧妙地迎合了影片内容。译者成功地将汉语中的文化图式引入片名翻译,虽然语言委婉,但字字到位,在内容上忠实于原作,又符合中国文化习俗,因此比直译为《洛丽塔》更能清晰地反映影片的主题。

例7:MrHollands Opus,这部温情感人的影片围绕一名音乐家荷兰先生,他的真正志愿是创作流芳百世的交响乐,却为生活无可奈何在高中当音乐老师,其后更将自己三十多年的青春贡献于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后来才惊觉自己成就原来是那么大。他启发并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opus)。译者将影片译为《春风化雨》更容易让观众去体会一名教师水滴石穿、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通过文化图式的诠释联想起“园丁”润物细无声般的辛勤耕耘。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文化图式理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出三种文化图式翻译模式,旨在说明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应该在保持影片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其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翻译出既符合语言文化要求又满足传播诉求的电影译名。

[参考文献]

[1] 胡显耀.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3] 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02).

图片英文篇2

随着快餐式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愉悦。相关研究表明,现代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因此,报纸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在版面设计上下功夫。这就要求版面设计者精心设计文字与图片,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一、《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的版面设计特色

所谓版面,就是指在一定的新闻出版物幅面内,版面编辑人员利用各种编排手段组织各种版面元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版面是编辑人员向受众展示的最终成果。《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的版面大都是彩版,星光熠熠、色彩斑斓,集中了通讯、消息、特写、评论、随笔等体裁的作品。这两份报纸的版面编排特色,概括而言就是:厚题薄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厚题薄文”是指运用概括性极强的标题,并且加大标题字号,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薄文”,三言两语将事情交代清楚,使读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多板块”是指用固定、不固定的栏目构成版面,具有较强的专栏特色。“钢筋结构”是指运用线条,或粗或红或蓝,或直线或花线,上下相交,左右相连,就像楼房建筑的“钢筋结构”。“大窗户”是指大幅照片的运用,就像楼房的大窗户一样。

具体而言,《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1、层次分明――先“题”夺人,厚题薄文。

为了增加标题的视觉冲击力,现代设计的普遍做法是“厚题薄文”,大标题,短文章。它们以比正文大几倍的字体、字号拟制标题,并给标题套色、加框。尤其是《21世纪英文报》常常使用通栏标题,大号的标题下配几十个字或几百个字文章,并且在标题的周围注意留白,这样,标题与文章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层次分明。

2、清新夺目――板块自成单元,稿件自在呼吸。

传统中文报纸版式讲究版面结构的藏头露尾、穿插咬合,但英文文章若是这样编排,会让读者感到压抑。因而,现代英文报纸逐渐形成清爽、简洁的风格,具有较强的专栏特色。其显著特点是,稿件自成单元,相互之间分开,让每一条稿件都能自在“呼吸”,非常容易阅读。

《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均设有专栏。《英语周报》的专栏有时事新闻,科技博览,《探索》连载,名家在线,文学与文化,学海拾贝,英语课堂等。《21世纪英文报》的专栏有新闻、议题、聚焦、观点、校园生活、新视野、娱乐,开心角等。《英语周报》最具特色的是语法讲座专栏,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而《21世纪英文报》则侧重年轻人的生活,具有实用性。

3、错落有致――钢筋结构,形状各异。

现代英文报纸的每篇稿件或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稿件都在版面上独立成块,各板块框以线条或花纹,呈现种种不规则的形状,如菱形、梯形、圆形等。既方便阅读,又使版面富于变化。

4、视觉盛宴――图片大,大量套色。

图片(包括新闻照片、图标、地图)在实证性、视觉的直观性方面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版面编排仅把图片作为一种手段,起美化及调节作用。因此,版面上,图片数量不多,所占篇幅也不多。现代英文报的版式设计十分重视图片的运用,不仅用大幅的新闻照片,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而且十分注重运用新闻组照来表现事物的变化发展,这一做法既能吸引读者,又简明、直观地表现事物的现场特征,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版面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封面设置巨幅新闻照片,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图片多为人物图片,或近景或特写,醒目突出,独立传达新闻信息,不再只作版面点缀。

色彩是一份报纸版面的基本色调,代表了版面的基本风格。《英语周报》的报头涂上黄块,English Weekly两个单词黄底反黑,并使用重影效果。《21世纪英文报》报头处涂以大红色的色块,21st Century两个词红底反白。《英语周报》以深蓝色为基准色,端庄宁谧,创造了英语学习的宁静心境;《21世纪英文报》以红色为基准色,似火般热情、奔放,易从视觉上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并营造独特的异域文化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总之,两者都能从视觉上先“图”夺人,形象突出。

二、《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的版面设计误区

版面是读者了解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使报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一张报纸最终能否得到市场认同,还是在于它所提供的内容能否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报纸的版面设计始终要为内容服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映生辉。

现代英文报纸在版面设计中以丰富的元素传达信息、引导受众、反映时代精神,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英文报纸的过分夸大和强调“形式美”,容易使版面设计走入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误区一:图片越大、越多、颜色越丰富版面就越“抢眼”。

以《21世纪英文报》为例,该报平均每版有3.06张照片,有时一张明星照就占了1/4版。现代英文报有一种倾向,就是不恰当地放大图片,以致版面虚胖、水肿,缺乏应有的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区。一张极具新闻含量的精彩图片,哪怕放大为整个版面都不为过,例如《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常常以大幅新闻人物照片为封面。但是,一张平庸的照片也放大到几栏,甚至半个版,会削弱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

毕竟英文报是文字报不是画报。英文报的功能除了传播信息功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为满足广大英语爱好者学习的需求。

误区二:空间挤压了文字,减少了信息量。

除了图片“虚胖”外,这两份报纸重视“厚题薄文”的运用,下面是关于新闻数量的统计表:

《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的受众定位是在校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两者的娱乐新闻多,时政新闻偏少。

这两方面的误区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一方面,图片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虚拟体验,过度地营造虚拟环境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经常刊登的明星照片,无形中也培养了受众的窥视欲。同时,大量的照片挤占了空间,削弱了文字报传播功能,也不可避免地使学习者出现“浅阅读”现象。

三、结语

作为英语学习报纸,《英语周报》和《21世纪英文报》担当起虚拟课堂的功能,引导受众学习英语。版面设计正是这一虚拟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版面设计与创新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报道意图,强化新闻传播,让读者有效地获取新闻信息,不论是以英语文字形式还是图片形式,只有在版面中赋予二者恰当的比例关系,才能将最佳的媒介产品展示给受众。■

参考文献

①邝云妙,《当代新闻编辑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②赵敬卫,《报纸版面设计的误区》[J].《采编纵横》,2008

图片英文篇3

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如果只是一张一张顺次放映幻灯片,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也容易使得课程的条理性受到限制,合理利用超链接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初二 The Moonlight Sonata 为例)

幻灯片之间的链接

先输入内容,在幻灯片中插入一张小图片 ,然后选中小图片,点击超链接图标,选择“本文档中的位置”,再选择答案所在的幻灯片序号,然后确定。

答案展示后还要链接回问题,再依次继续下列问题。所以在答案幻灯片中插入一张小图片,然后重复上边步骤。

声音文件的链接

点击“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音乐的播放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进行不同的设置。我们依次点击“自定义动画效果选项”,就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音乐的起止幻灯片。

图片或文字的链接

选中文字后点击“超链接”,再点击“本文档中的位置”,然后选择图片所在的幻灯片序号,最后点击“确定”,就可以建立文字与图片的链接。

英语教学课件下载:

/cfan/200622/jyx.rar

课件由东方德才教师倪仕春老师制作。倪仕春老师是全国新课标指导教师,曾参加全国会议,有数篇并出版英语教材,现将成套新课标英语课件共享给广大CFan教学朋友。

经验之谈: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阅读回答问题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活动,问题可先全部给出,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或听力开始之前就明确自己的任务,当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之后由个人回答问题,此时老师再展示正确答案,在答案与问题之间建立链接。

在选择图片时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图片不适合的情况,尤其是只有部分不适合,如同鸡肋。如果能有一种方式可以最快地对图片进行必要的修改可以大大节约因准备资料所花的时间。

选中图片后右击,选择“显示‘图片’工具栏”,在工具栏上点击“裁剪”按钮。此时图片四周的八个点会变成小黑线段,通过这些小黑线段即可快速地对图片实现修改。

制作课件时有时会为一个对勾或是一个选项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可以边给学生展示,边进行必要的标注,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使课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幻灯片放映的过程中,屏幕的左下角有四个图标,其中有一个类似铅笔形状的图标。点击会出现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墨迹颜色,选中所需工具即可在幻灯片上做出任何所需的标注。在结束幻灯片之后会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保留墨迹标注,老师可根据需要选择“保留”或是“放弃”。

经验之谈: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手段,加之音乐的无国界性,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扩展知识面陶冶性情有很有帮助。

图片英文篇4

【关键词】中国形象;鸦片战争;妖魔化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76-02

19世纪是西方对中国从仰慕到排斥的一个转折期,褪去了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中国热”和浪漫想象。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拜访中国。使团见识到了中国的封闭落后、愚昧衰败,彻底打破了以往传教士编制的浪漫的东方神话。维多利亚初期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使得这个遥远的东方帝国在西方人的想象中走向了黑暗。

在19世纪30年代就有一些英国的期刊陆陆续续的刊登有关中国的图像。而1842年创刊的《伦敦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是有关中国图像最为丰富的画报。《伦敦画报》有关中国的图文主要分两类,一是中英之间的重大事件,另一类是有关中国的社会方面的描述。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会增多报道篇幅,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从创刊1842年起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期间有关中国的图像共有209副,涵盖了皇帝官员画像、战争图像、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社会风俗图像等。图像较为客观的还原了19世纪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部分历史事件。有些不免也有“妖魔化”的色彩,但这也是反映当时中国历史、社会的一个侧面。

一、皇帝形象

《伦敦画报》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图像就是道光皇帝,刊登于1842年6月4日。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进入尾声,中国的战败已成为定局。图像上的道光皇帝眼神空洞毫无生气。当时并没有英国人见过道光皇帝,这幅图像的道光皇帝是英国人想象出来的。皇帝手中拿的奏折也是颇具西方味道的羊皮卷。而此时英国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们高贵的女王上任不久就征服了遥远的东方帝国。丑陋无能的中国皇帝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对中英战争战败国的皇帝充满鄙视,对战胜中国怀着民族优越性和自信。

中国皇帝的形象在英国并不是一开始就丑陋和充满讽刺,马戛尔尼使团的见闻中虽然有大量贬低中国的描述,但当时接见他们的乾隆皇帝仿佛让他们见到了“荣耀的所罗门王”。①中国皇帝在西方人眼中是中国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受法律的束缚,群臣和百姓所做的事情只能服从。中国皇帝的暴君形象在对革命态度并不激进的英国人眼里不是罪恶的。到过中国的德庇时和麦多士等人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即使有暴政的痕迹也是温和的,中国皇帝的独裁也是建立在民众乐知天命的基础上。

在维多利亚时期有一位坚持自己看法并带有正义感的散文家卡莱尔在自己的散文中赞誉中国皇帝,把中国皇帝当成是一个理想的君主。卡莱尔在《旧衣新裁》中曾提到他最欣赏的两种人,劳力者的农夫和劳心者的智人,其中劳心者为上。他认为中国皇帝兼劳力者和劳心者于一生。因此,他称赞中国皇帝每年春天的扶犁,“他严肃地扶着犁耙,开出一条醒目的红色犁沟——这象征着中国的犁都开始犁地,同时就开始崇拜活动!这是很壮观的。他,在上天的可见和不可见的力量鉴照之下,扶着犁耙,踩着那醒目的红色犁沟,说着,祈祷着,用无声的象征,表达许多雄辩的东西。”②中国皇帝不仅贤明而且崇拜劳作,这是卡莱尔心中君王的典范。卡莱尔把英国贵族分为两类,一类是“勤劳的贵族”,这类贵族是工业的领袖;另一类是“懒惰的贵族”,这类贵族是卡莱尔抨击的对象。这类贵族游手好闲、懒惰无才,但他们依旧在国会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成为地方官员。卡莱尔借中国皇帝的勤劳贤明来抨击这类导致英国政治制度腐败的源头。

二、战争

截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伦敦画报》上有关对华战争的图像在同期其他有关中国图像中所占比例最大。1842年12月3日的《伦敦画报》上有一副名为《中国外交》的图像,旁边有一则“中国炮抵达”的短讯。图像表示的是中英双方在签订《南京条约》。图旁的短讯“中国炮抵达”写到:“中国战争已经愉快地结束。英国人俘虏的五尊中国黄铜火炮在星期一下午从伍勒维奇的皇家兵工厂运抵沃夫塔……它们全有华美的样式,但看不出曾多次使用。”③从1857年之后,《伦敦画报》上连续多次刊载对华战争的图像,大多是英舰炮轰广东。在1857年2月21日的《伦敦画报》声称英军已经占领中国所有炮台,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广州夷为废墟。“让我们给这些顽冥不化的人教上一课,让他们学会尊重和长点记性。”④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英殖民者的狂妄、蛮横。

鸦片战争并没有让英国人感觉到残酷和恐怖,相反的在鸦片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伦敦举办了中国文物展。文物展遮蔽了战争残酷性反而让人只感受的展览的轻松愉悦。大多的人不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只有少数有识之士不满英国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宾汉在《中国远征纪实》里把鸦片战争归咎于清政府的硝烟运动,而政府禁烟不是因为鸦片有害而是使政府损失大量银两,反而在禁烟运动中利益受到损害的英国是对中国的一再让步。

散文家德·昆西也是支持英国发动战争的。在《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里,德·昆西表达了对中国的厌恶和偏见。1840年6月,德·昆西在《黑林杂志》发表政论文章《1840年中英鸦片问题》,提出与宾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中英战争的根源并不是在于鸦片,中国政府是出于银两流失的不道德的经济目的才禁烟的。中国政府的禁烟侵犯了英国的“自由贸易”。所以,中国和英国的冲突是因为国家政治和民族尊严。当然,国家之间的冲突是可以和平解决的,但是邪恶、野蛮的,必须用武力征服其实人民开化。德·昆西对19世纪流行的中国在道德上野蛮不可救药的观点深信不疑,认为文明自由的西方通过武力才能使停滞落后的中国进步。这一观点展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心态。

为何中国形象“妖魔化”?一方面是英国人的优越感。英国人绰号“约翰牛”,就是指英国人有像牛一样的固执傲慢的民族性格。英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种民族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让这个民族变得傲慢和狂妄。另一方面,殖民扩张和侵略的需要。关于鸦片战争,很多英国人不认为武力干涉中国是不正义的,反过来野蛮的中国需要文明先进的英国进行武力干涉才能开化。正是因为中国人“野蛮残酷”,在禁烟运动中英国才能在舆论中扮演受害者。另外,鸦片在中国的流行开来也是影响中国形象的一个因素。鸦片使中国形象在恐怖基础上更加触目惊心,使中国民众更加病态化愚昧化。

注释:

①约·罗伯茨.蒋重跃,刘林海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M].上海:中华书局,2006.5.

图片英文篇5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图片(1)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图片(2)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图片(3)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图片(4)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图片(5)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的内容:英语谚语

1) The die is cast.木已成舟。

2)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

3) The end makes all equal.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4) The eye is bigger than the belly.贪多嚼不烂。

5) The farthest way about is the nearest way home.抄近路反而绕远路。

6) The finest diamond must be cut.玉不琢,不成器。

7) The fire is the test of gold,adversity of strong man.烈火验真金,艰难磨意志。

8) The first step is the only difficulty.迈出第一步是最艰难的。

9) The fox knew too much, that‘s how he lost his tail.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 性命。

10) 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兔子不吃窝边草。

字少画多的英语手抄报的资料:英语故事

Do not burn you house to get rid of a mouse

there is a story in "Hanshu" telling of a rich man, who being a lover of s and hada large collection.Among them was a rare vase made of jade. The vase of exquisiteworkmanship and of historical value and he loved it dearly. One night he noticed amouse passing near the precious vase. The mouse jumped into the vase and wastrying to eat some food which the man had carelessly left there. The sighinfuriated the man and in a fit of rage he threw a stone at the mouse. For sure,the mouse was killed, but the precious vase was broken also. The loss of the vase pained the man GREatly and he deeply regretted his own thoughtlessness, which bought him this unrecoverable loss. He now realized that any one, who cares forthe present and overlooks consequences is apt to bring disasters upon himself. Sohe exclaimed to warn people by saying do not burn you house to get rid of a mouse.

投鼠忌器

《汉书》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深受这个富人的喜爱。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想去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这件事使富人非常难过他深深后悔自己的鲁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认识到只考虑眼前而忽视后果?将给己带来灾难。他向世人发出警告不要为了除掉一只老鼠而烧毁自己的房子。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画多字少的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2.漂亮字少的英语手抄报文字图片

3.漂亮字少的英语积累手抄报文字图片

图片英文篇6

1 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 

英语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作为衡量教育的标准,不能搞教育的形式主义。然而,综观目前国内的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是只借助书本这一纸质媒体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而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使英语阅读课堂更加高效,使小学生尽力消除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心理障碍,并对英语阅读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2 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真正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开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在广大地区得到应用,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响应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课程”的要求,从而努力实现英语教育开放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在该部分,笔者将主要探讨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注意课堂教学容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以及注重课件播放程序与教学调整的关系。 

注重课堂教学容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在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因此,很多教师只注重一味地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这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权衡课堂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从而实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 

注重课件播放程序与教学调整的关系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会局限于事先所准备好的课件,而不会根据教学的需求对课件的播放程序进行调整。比如,在讲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会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对课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而是按部就班地继续讲解,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开放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处理好课件播放程序与教学调整的关系,一切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 

3 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 

利用颜色恰当且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图文搭配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刚接触英语阅读,并且他们的基本知识还不牢靠,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时,面对大篇的需要阅读的材料,难免会产生畏惧感。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降低学生在英语阅读时的难度。其中,利用颜色恰当且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图文搭配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设计方法。 

在选择图片进行制作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图片的颜色应该恰当,不能一味地追求颜色过于艳丽的图片。这是因为过于艳丽的图片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并且过于艳丽的图片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面集中到这样的图片上,而无暇顾及相关的文字介绍。2)图片的选择应该符合相关的主题。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更应该注重内容。对于图片而言,其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应该作为相关内容的必要补充。也就是说,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回忆起很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并能就此图片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因此,英语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主题的图片,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图文搭配。 

在制作课件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只是把英语阅读材料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上,没有进行任何加工。这样就无法起到多媒体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为阅读课制作课件时,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并在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基础上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比如,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英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阅读材料时,只展示这些重点词汇的首字母,并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对该填的词汇进行猜测。这样,学生的阅读技能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六册Module One“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时,教师可以只给出语篇中重点词汇的首字母,并要求学生补全这些单词。 

在制作课件时,适当穿插相关的英语歌曲或者英语短片 为了充分调动英语阅读课堂的气氛,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相关的英语歌曲或者英语短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英语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比如,在讲解“Western Festiv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My Christmas Tree、Frosty the Snowman、White Wonderland、Santa Claus is Coming、Silent Night、The First Noel等歌曲。 

图片英文篇7

一、英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研究概况

对于英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的研究,相比德国而言,资料比较丰富。“英国《综合地理》(Co-ordinated Geography)教科书研究”一文分析研究了《综合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该套教材是朗曼集团出版的GCSE系列教材之一,由Simon Ross担任主编,是一本适用于关键阶段4的教材,即14~16岁的学生使用。分析该套教材所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是:照片(包括自然和人文的景观照片、人物照片)、示意图(包括流程示意图、素描示意图、专题示意图、图表统计示意图)、漫画和地图(包括专题地图、经纬网地图等)。所采用的研究角度是图文比例、各类图像所占的比例及规律。

尤春菊在“英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一文中分析研究了《探索地理》系列教材的图像系统。本套教材是在英国政府1991年3月颁布《国家地理课程》后出版的一套新教材,包括《1英国及当地环境》、《2在欧洲里的英国》、《3全球社会》三本教材,适合关键阶段3,即相当于我国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学习,水平属4、7,即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当地区域知识、欧共体国家专题、发展中国家等区域地理知识。该篇文章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是: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漫画、组合图(不同类型的组合图、相同类型的组合图)。所采用的研究角度是教学图的分布、每类教学图在各册书中所占的比例。该文对图像系统的分析较为简略。

“英国《自然环境的挑战》教材研究”一文以《自然环境的挑战》教材(Challeng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为研究对象,该教材是由英国朗曼集团出版的高级中学教材。本教材从内容看,以自然地理为主,重点在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分析时所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是:漫画、地图、示意图、普通照片、卫星照片、统计图表六大类。所采用的研究角度是:统计不同主题中各类图像的数量,分析各类图像在不同章节的使用。

“英国‘地理学中的关键主题’系列教材研究”一文以《地理学中的关键主题》系列教材为研究对象。该教材是英国现行的比较普及的一套教材,其中包括三本教科书:《经济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和《城市/乡村地理学》,供11~14岁学生使用。分析该套教材,主要是对地图进行统计,即对以上三本教科书中的专题地图与综合地图的数量以及比例进行统计,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此外,“英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一文还涉及《自然地理学基础》教材和《地理事实》系列教材。前者是香港高中或大学预科所使用的教材之一,由英国的Hutchinson Education于1985年首次出版,1992年、1993年再版。分析该套教材所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是:照片、素描、模型、框图、曲线图、漫画、地图、表格。所采用的研究角度为:各章节各类图像的数量、图文比例。后者即《地理事实》系列教材,是英国2002年最新出版的一套中学地理教科书。该套教科书是配合英国新关键阶段3的教科书,也就是11~14岁,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每个年级又分为基础版和高级版各一本,配有3本教师资源包。基础版和高级版的内容基本一样。对于该套教材的图像系统分析非常简略,仅列出该套教材图像系统的特点,没有详细的分析过程。

伊娜在“中、英中学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系统的比较分析”一文中,选择《Standard Grade Geography》系列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为:按照图像的呈现方式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知识网络图、地理绘画六大类;按照图像的功能采用土耳其学者Mehmet Seremet 和Okan Yasar的分类系统,将图像系统分为装饰性图像、文本互补的图像、解释性图像、情景图像、集中注意力的图像、激发创作性的图像、动画图像、前后关系图像、呈现问题的图像、批判性图像十大类。所采用的研究角度有:纵向结构分析(图像总体数量、不同类型图像所占比例及其分布规律、图像的写实性、图像的色彩、图像的排放位置、图像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分析(图像与课文的配合、图像与作业的配合)。

贺煜在“国外地理教材分析——以英国《Horizons 1》教材为例”一文中,以英国初中地理教科书《Horzions 1》为研究对象。该教材是在英国政府1991年3月颁布《国家地理课程》后由Nelson Thornes公司于2006年出版的一套初中地理教材中供初一年级使用的教材。该文所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是:照片、示意图、漫画和素描、统计图表、组合图。所采用的研究角度是:各类图像在不同章节中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图像密度分析等。

二、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研究概况

目前对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王民、王英、黄芷娟等,对于德国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的研究比较系统、细致。

文献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有:①德国Westermann出版社为图林根州实科中学出版的针对5~9年级使用的地理教材;②德国Seydlitz 地理系列教材。这套教材是德国Schroedel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针对中等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地理教材;③德国Gymnasiüm Bayern Oldenbourg出版社出版的Erdkunde系列教材,既包含初中地理教材,也包含高中地理教材;④德国Deutschland Natur-Wirtschafts-und Sozialraume出版社出版的Fundamente系列教材,相当于中国的高中地理教材。

王民和王英在“德国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类型研究”一文中,以德国图林根州实科中学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图像系统分类进行研究,按照地理图像系统的表现形式结合其所反映的课文内容等,把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分为九大类:地图、照片、图表、表格、示意图、漫画、话框、游戏、景观图,并对每个类型展开分析,归纳其功能。之后,王民和王英在“德国实科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研究——以德国图林根州实科中学为例”一文中,采用这种图像系统分类方法,对德国Westermann出版社为图林根州实科中学出版的针对5~9年级使用的地理教材从总的图文比例、各种图在教材中的比例、图像系统的组合方式及功能、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分布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一文主要是以SETDLITZ系列教材为研究对象。该篇文章采用的图像系统分类标准为:照片(包含风光片、人物照片以及物品照片)、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漫画、航片(卫片)六大类。该篇文章的研究角度为:图文比例(总的图文比例、每册书中的图文比例)、教学图的组合方式与功能、初高中教材中各类教学图的比例及图文比、自然地理单元与区域地理单元中的教学图比较(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单元中图类的比较、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教材中内容侧重点的比较),在对各个研究角度进行分析时,总结出SETDLITZ系列教材的图像系统分布规律。

图片英文篇8

《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个单元都设置图片故事,每个单元的图片故事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在课下搜集与每个话题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并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从社会风俗文化、价值观、语言表达等方面探究中西文化差异。例如,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第一单元涉及到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用语,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说了“Howoldareyou?”(你多大了?)。在中国,我们觉得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表示寒暄,但是在西方国家见面时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等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这样触犯了别人的隐私,见面问这个问题会很尴尬,会使其比较反感。根据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可以说,“Nicetomeetyou./Howdoyoudo!/I’mgladtoseeyou!”(很高兴见到你。)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4第二课堂活动

图片英文篇9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 插图 分析与应用

0.引言

教科书中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图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科书中的插图想要良好的发挥出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感受。一本图文并茂、插图与文字良好结合的教科书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插图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插图总数488幅,96页。七年级下册495幅,96页。八年级上册564幅,96页。八年级下册563幅,96页。九年级上册406幅,96页,九年级下册213幅,48页。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其中的插图十分丰富。通过对学生认识规律的考虑与学生理解能力、思维水平的提升,插图数量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到了9年级学生进入到复习阶段,插图数量的减少符合该阶段学习的要求。

从插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照片17幅,卡通漫画类392幅,卡通简笔27幅,图表52幅。七年级下册照片15幅,卡通漫画类399幅,卡通简笔24幅,图表57幅。八年级上册照片18幅,卡通漫画类472幅,卡通简笔15幅,图表59幅。八年级下册照片20幅,卡通漫画类469幅,卡通简笔11幅,图表63幅。九年级上册照片78幅,卡通漫画类267幅,卡通简笔9幅,图表52幅。九年级上册照片58幅,卡通漫画类129幅,卡通简笔2幅,图表24幅。从上组数据可以发现照片数量与年级成正比关系,而图表与卡通类则随着年级的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的图片形式对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意义,特别是照片由于复合学生直观理念的增长因素照片比例出现增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

2.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图片存在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其对图片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对图片与教学内容的联合思考,无法理解插图对教学的帮助点在哪里。

(2)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图的大致意思,无法深入理解其信息,无法理解插图在这里插入的本质。

(3)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不够深,就会影响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教师对插图的理解即使通过讲解也不能代替学生自身对图片的理解,长期在这种思想惰性的影响下学生不愿意对插图进行深入思考,影响了插图在教科书中的应用。

3.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研究

3.1以图引出教学意义

探究插图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以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Our Local Area》为例,教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中的这幅插图进行思考,这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同学是在什么环境下做着什么?整幅图传递出来什么信息呢?生:这个同学拿着书本在学习,从人物的表情上可以发现这个同学学习的十分快乐,在这位同学的身后是一个书柜,书柜里全是书。师:这个同学回答的特别好,说明这位同学有认真思考。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同学拿着书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教师利用学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体检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进入到学习中。

3.2以图诠释做人道理

英语教科书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图表达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合插图将做人的道理穿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教会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八年级上册2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让同学们熟悉这段内容,让学生利用英语朗读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译一遍。这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师:我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班级中有同学也住院了,你们会怎么做呢?另外观察第二幅插图,病床上的同学是一种什么表情?这个表情说明了什么?生:如果我们班级中也有同学住院了我们肯定会去医院看望他。生:插图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学因为其他同学来医院看望他忘记了病痛,显得十分高兴。在同学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补充了插图中隐含的知识后又补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应该多安慰人。

3.3以图陶冶学生情操

插图不仅仅要传播出一定的教学意义,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4]。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挖掘其内涵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Who is your favou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的教学时,并没有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以插图作为切入点,首先对这几幅插图的一些知识点阐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转回到教学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分为的感染下积极、专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效套也了学生情操。

4.结语

总而言之,插图在英语教科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插图联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结合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定,李臣之.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制约因素与实施途径――以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1(01):132.

[2]钱福兵.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13(09):209.

图片英文篇10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影视 语言训练 英语思维

借助影视来辅助初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教师创设精彩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达到程序性知识的构建。本文在结合英语教学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影视在英语教学的运用策略,希望对英语教师有所启发。

1. 同步配音法

教师先在影片中截取有趣的故事情节,然后把故事里的字幕交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故事里的人物设定组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按照影片给出的字幕尝试为影视配音。然后教师播放视频,并给出声音。让学生听取电影演员的专业配音。在学生对声音有了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再次无声播放,让学生根据字幕模仿专业演员的电影配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很容易感受到说话者态度、情感在语音和语调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2. 角色扮演法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英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先播放截取的视频片段,再为学生分配角色,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人物原话或者教师提供的对话内容进行模仿,并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表演,然后和电影片段进行比较。教师也可以只提供画面,让学生猜测影片人物说话的内容,然后再表演。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言训练。

以“A trip to the zoo”为例。教师在课前截取电影Harry Potter I中Harry和姨夫一家人游玩动物园的片断,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在课堂教学中,先不让学生看屏幕,只让听声音。听完对话后让学生推测:Harry 他们去了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根据画面中蛇和它所说的谢谢,引导学生回答出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对话内容发给学生,再次播放视频。在学生理解影片的故事之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选出五人分别扮演哈利、姨夫、姨母、达利和蛇。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出最佳的表演组,并颁发自制的证书。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和期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 故事叙述法

这种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说话的技巧,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某一影视作品,并截取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在描述图片的时候就获得了练习特定英语词组和形容词的机会。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预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猜测试着复述故事。

以Lesson 34 Asking the way 中的对话为例。教师在课前选取电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中罗伯特和弗朗西丝卡第一次见面问路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罗伯特开着车从远处驶来的图片,接着切换到他与弗朗西丝卡对话的图片,最后展示两人在廊桥上游玩的画面。图片播放完成之后,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故事情节,并鼓励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对话。最后,教师播放电影中罗伯特问题的片断,为学生揭开答案。

4. 播放媒体法

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电影片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常播放一小段截取的视频,让学生对影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需要的视频节点上按播放键,再按快进,实现视频无声并快速播放的效果,整个过程只要几秒。当播放结束之后,请学生猜测影视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及人物所说的主要内容。

以“raining”话题为例。教师可以选取电影The sound of music 中玛利亚第一天来到萨尔茨堡,晚上下雨的片断。教师在课堂上先为学生们介绍影片大致的内容,然会播放截取片断,在玛利亚跪在地上祷告为节点开始快进,时间控制到10秒之内。播放完成之后,让学生猜测影片中玛利亚和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并想象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大为高涨,教学效果比较好。

实践证明,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英语教师在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度、注重实效,不能追求表面热闹,而不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摆正影视教学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关系,虽然影视教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只有正确运用影视资源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