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06:34:25

记叙文的作文

记叙文的作文篇1

1、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Suddenly,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But it was too late.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but he was too short.What could he do?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式,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In a little while,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It rose slowly.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just like a deep-red ball.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Suddenly,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 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ss the parlor.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I felt released.

记叙文的作文篇2

我们应该知道,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事是写作中的线,缺少了事件,文章就立不起来的。因此,写作前,我们确定好要写人是谁?他具备什么品质?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他的品质?这些问题。具体来说。

1、熟悉人物确定好,抓住特点写外貌

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写人物的长相身材,也可以写衣着打扮,而且要符合这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或性格。但一定切记,必须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切莫面面俱到。

2、典型事例写具体,言行神态表品质

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如果选择的事例不典型,那么用再多的文字来描绘也不会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与品质。有位大作家曾经说过,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来说明人基本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

如果让人物鲜活起来,不能只叙事,要从多个侧面进行描写, 特别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加以描绘,将其融入到事情当中,合理的再现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因此教会孩子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好尤其重要。

3、单做介绍,结尾评价很重要

写人的写作技巧

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唾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要显示这种差异,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反应写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法,也不要牵强附会。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单从一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从多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才丰满。多侧面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

从众多材料中选择整理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可称为“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穿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在一群人中,也有担当“主角”“配角”之分。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

记叙文的作文篇3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的散文、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这可以看出,记叙文这一文章体裁,实际上和文学体裁是一种交叉关系,它既包括要求写真人真事的散文、日记、游记、新闻、通讯等,又包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传说和小说。特别是小说,想象和虚构是其典型特征。这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既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以写虚构的人和事。

既然记叙文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文学作品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包括社会中实有的人物、事件,也包括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它是纷繁的、芜杂的,是生活的原生形态,显示着生活的原始面貌。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生活逻辑,对生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工,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说“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有人考证过,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根据生活中的三个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但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贫苦农妇悲惨命运高度典型化的体现。这一文学创作的经典事例证明,文学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比生活真实更典型,更集中,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求写出思想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要求,明确无误地表明,写作中强调的是感情的真、体验的真,而非客观事实的完全真实。并且该《标准》还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出来的记叙文,就绝不可能像摄像机一样是对生活本真的还原,而是通过在作者主观意识控制下的生活的适度变形。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和发展情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学生才能生发对生活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作文中情感和思想真实的问题。例如写游泳方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游泳。只有经常参加游泳,才能增进对游泳的情感,加深认识,有快乐或痛苦的体验,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内容才真实、丰满,情感才能真挚,认识才能到位。作文同生活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要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记叙文的作文篇4

关键词 记叙文 快速作文 四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快速作文呢?快速作文是将思维训练和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它训练了学生的快速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又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写出的作品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快写记叙文必须过好如下四关。

1 过好创作冲动“难”关

教学活动与任何活动一样,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影响之中,不和外界环境发生联系,处于真空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作文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驱动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拉近学生和写作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思维不能活跃,潜能也就不能发挥,行文都很困难,提高速度当然更不可能了。由此看来,快速作文除了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外,还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作文题《助人为乐》,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题目的变换,就可以找出我们熟悉的材料来。如:从人际关系方面,可转换成《同学情》;从社会影响方面,可转换成《路遇》;还可以转换成诸如《邻里之间》等等。这种变换,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比比皆是:《社戏》难道不是《我的小伙伴》?因此,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就会战胜作文时的畏难心理。

2 过好审题立意“准”关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认真揣摩作文所提供的题目,材料或话题,分析、判断和把握题目或话题所昭示的特定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范围、重点、体裁、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作文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

如何快速审题呢?我们可以从题目的基本意义、内在含义、联想意义入手,很快就能审清题意。例如2009年湖南命题作文“踮起脚尖”的基本意义:提起脚后跟。内在含义:努力向上或者极力望远。联想意义:“踮起脚尖进宿舍” 、“踮起脚尖摘桃子”、“踮起脚尖跳芭蕾”。我们也可以从基本意义入手,进行横向思考和纵向思考,从而很快审清题意。又如:2010年重庆命题作文“难题”的基本意义: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横向思考:学习中有难题,工作中有难题,生活中也有难题;个人有难题,家庭有难题,学校乃至社会都有难题。纵向思考:过去有难题,现在有难题,将来也会有难题。从对待难题的态度上思考:要关注难题,直面难题,反思难题直至攻克难题。从解决难题的方法上思考:解决难题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用思辨的观点看难题:难题看似很难,但只要你下决心想办法去攻克它,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如何快速立意呢?首先,方向要正确,就是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绝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其次,情感要鲜明;其三,思考要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题立意的成功便使作文快速成功进了一步。

3 过好选择材料“贫”关

尽可能地多阅读书报,收集各种资料,获取种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如何才能快速地选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选取材料美感性。就是选取足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材料。像和谐、匀称、健康、适度。凡是太恐怖、太凶残的东西,凡是明显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容易引起读者肮脏、污浊、丑恶联想的东西,应尽量回避。如湖北省有一学生高考时,就写了《站在发廊的门口》,而得了低分。

(2)要注意了解选取材料的情感效用。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效用。大致有如下几种:崇敬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亲近感(《琐忆》)、悲怆感(《最后一课》)、爱怜感(《项链》)、愧疚感(《背影》)、除此之外,还有新异感、舒、壮烈感、紧张感、幽默感、压抑感、甜怡感等,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记叙类作文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材料的情感效用,往往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也影响主题的体现。所以当我们进行记叙文类作文的写作而需要思考和处理材料的时候,如果懂得了这些材料的情感效用的差异,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对材料进行提炼,从而使传达的感情更加清晰、真挚、独到,更加有力地感染人。

(3)要注意选取人物行动的独到性。选择材料时注意了美感性,文章的立意就会高;懂得了材料的情感效用,就能对材料进行精确的提炼,从而加快写作的速度;注意了人物行动的独创性,我们笔下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真正地写出个性和特色,进而使自己的作品跨入优秀者的行列。

4 过好写作构思的“快”关

假如路轨是一种束缚,但可以通过路轨大大地加快速度,这又是一种解放。从形式到内容,从选材到立意,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等多个方面掌握其模式,为“搭好架子”快速写作做准备。

写作时根据自己熟悉的作文模式给自己的作文准备一个模式,如:三段式结构(开头 主体、结尾)、纵式结构图(适用于按时间顺序)、横式结构图(适用于按空间安排)。再按照模式操作,就可以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设定文章的格局,安排文章的层次,剪除文章散乱的枝节;就可以由往昔构思的信马由缰到现在的有条不紊,由往昔的茫无头绪到今日的成竹在胸,这难道不是写作上的解放吗?

总之,我们写作时,只要过好创作冲动关,就能克服作文前的畏难心理,以乐观的心态去写作;只要过好审题立意关,写作就不会出现偏差,就不做无效劳动;只要过好选择材料关,我们的材料就会丰富,选择的材料就会精准,文章的立意就会高,写出的作品就会跨入优秀者的行列;吃透例子,搭好架子,就能快速地过好写作关,使我们的写作活动迅速迈向“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 新作文·满分作文快递[J].新作文杂志社,2007年10、11、12期合刊.

[2]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

记叙文的作文篇5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就是选取了三个不同人物(画中的安琪儿、他、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同一种神情――微笑,描绘了一种充满“爱”的人生境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也是选取了三个相同时间――冬天的三个不同场景下的情景,一个是冬天晚上,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煮豆腐的温馨场景,一个是杭州的的冬天,与朋友一起夜游西湖的情景,一个是台州的冬天,自己一家四口温馨相处的情景。三个情景,渲染了一种温馨的心境,正如结尾所说:“无论怎样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借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落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对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先生只是选取了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把人物放到了鲁镇的三次祝福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选材避免了对人物的一生面面俱到,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三”的智慧的渗透。

选入高中教材的《葛朗台》节选部分,通过“抢梳妆匣”“修改遗嘱”“抢金十字架”三个典型的动作来刻画“见到金子,就占有金子”这样一位嗜金如命而终因“金子”而丧命的吝啬鬼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意或无意地实践着这种“三”字选材的智慧。

2007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就是通过“我”这只老鼠在寻死的过程中,面对三个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小姐、老太太、警察)对这一行为的态度,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赢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些成功的文章,在记叙文的选材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的动作、三个代表人物、三个特殊地点、三个夜晚(或早晨)、三段对话、三段回忆、三种味道、三种神情……三个围绕中心立意的三个特写镜头,来组织行文。这样就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记叙文写作中的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而导致的流水账问题。

“三”字选材法避开了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人一事的写作模式,选材的视野扩大了,选材的点具体了,在确立了中心立意后,以此来搜寻三个适合的写作素材。

记叙文的作文篇6

关键词:记叙 作文教学 导学 创新

记叙类文章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迹、事件、过程和景物性状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这类文章有六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类文章是学生阅读碰到最多的,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训练的写作文体。因此,需要教师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新。

一、导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比如,一次作文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赏析我班学生的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去为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扫墓。天公显灵,飞起毛毛细雨,让我们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

我们手捧小花,排着队伍,沿着小路缓缓地前行。到墓地后,由老师主持祭扫。先是献花,再是鞠躬,然后是请红军老爷爷讲战斗故事。老爷爷“未开言来珠泪滚”,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老爷爷终于稳定了情绪,上气不接下气地讲大墩梁战斗的情景,讲罗南辉军长壮烈牺牲的经过。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今天再听,感觉却大不一样。老爷爷讲完故事,我们就返回学校了。到学校,老师为我们播放了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录像资料,雪山、草地,艰难爬涉的红军,苍凉的情景,悲壮的画面。我们静静地观看,没有喧闹,只有低低的哭泣声——我们被感动了!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这篇作文就是很不错的记叙类文章。文章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反映得十分清楚。时间——“今天是清明节”;人物——我和同学、老师、红军老爷爷;地点——烈士公园、教室;事件的起因——清明扫墓的传统;经过——去扫墓,听红军老爷爷讲故事,回学校看长征录像;结果——我们被感动得流泪。

二、启创,即启发学生创新。为了让学生对这类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又举了一例:《我考上初中了》:六月下旬的天,热得让人窒息。一下车,我就背起大包提起小包急匆匆回家。

一进门,妈妈就告诉我:“你考上了!”妈妈兴奋得脸上放红光,她一边接我背上的大包,一边抑制不住兴奋地说:“听到考试榜贴出来的消息,我就去看。会师中学校门两侧,人群拥挤,妈妈在录取的榜上看到了你的名字后,就去市场买了鸡、虾、水果,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次榜示,考上的只出名字,没出成绩,没考上的,又出名字又出成绩。快,洗洗脸,凉快凉快,就赶紧吃饭。”

“我考上了!”我一边洗脸,一边为自己祝福。

——学生阅读后,我让他们自己去赏析,理清六个要素的同时,感受“我”考上初中后妈妈兴奋的心情、举止。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生活中,让你感受最深、给你留下美好的或辛酸的是哪一件事呢,请你叙述给大家听一听。结果,有学生在课余就写出了下面这篇好作文:

正月初三,我给老师去拜年。陈老师住在花园小区8号楼2单元102。走进客厅刚坐下,就听见北边卧室里传来老奶奶上气不接小气的咳嗽声。陈老师向我递糖的手缩回去了,赶紧冲进老奶奶的卧室。我也跟着进去,只见老奶奶脸色青黑青黑的,呼吸很困难。陈老师立即跪在床上,把老奶奶放平,口对住老奶奶的嘴用力吸,吸着吸着,老奶奶的喉结处一动,陈老师吸出丁老奶奶的痰,陈老师把痰吐在床边的痰盂里,又去吸老奶奶的痰,这样做了四次,老奶奶的气畅通了,不咳嗽了,脸色也开始变了。我站在旁边看陈老师吸痰,恶心得差点吐出来。陈老师扶起老奶奶,给老奶奶后背放了两床被子,老奶奶斜靠在被子上,睁眼看我,微微一点头,陈老师说:“现在没事了,我们去客厅。”我没去客厅,坐在床边拿住老奶奶的手,我说不出话来。陈老师去洗手间漱口洗手,回来说:“这是我婆婆,我丈夫是个当兵的,今年忙,回不来。”老奶奶眼睛一挤,两行眼泪流出来,我的眼泪也就来了。这时候,陈老师的小姑娘来了,她是给奶奶买药去的。我坐了会儿就向老师和老奶奶告辞了。回到家,我就把这事告诉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说:“明天,我们去乡下看爷爷奶奶去。”

记叙文的作文篇7

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

题记,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后记,写在文章正文后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是引用经典的名人名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起着贯串全篇的思想红线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自己行文时偏离中心,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另一方面还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二、文章中有三五个小标题

文章有小标题(也有用标号的),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文章有小标题后,每个标题下都有独立的故事或是场面描写,这样容易采用蒙太奇式笔法,宕开思维,超越时空,一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维度来诠释中心,一方面可以显出使用材料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较易完成1000字的规定字数。

三、语录体(聊天式笔法)

对话式语录体文章比较适合现在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学生。一方面用第一人称行文利于直抒胸臆,表达心声,一方面利于进行讨论展开话题,笔法轻松活泼,另一方面可设置多方对话,延展自如。

书信体也是一种对话。书信体比较正式、坦诚、庄重,给人以信任感,也利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因它是心灵的交流。切忌把书信写成无事的流水账。此外,书信格式中的“此致”“敬礼”位置必须正确,“此致”要空两格,“敬礼”写在下一行顶格。

四、小小说

记叙文的作文篇8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小说教学;问题;方法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知识较为陈旧

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停留在文章知识层面,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没有突破初中阶段的水平,学生往往只是围绕简单的写作要素进行文章的构思,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写作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写作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都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

当前,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极其容易受高考的影响,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为文本教学的现象比较广泛。很多的高中语文老师受高考的束缚,往往会将写作教学转变成得分技巧教学,整个的教学内容都围绕高考展开,指导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取得高分,然而写作的文学性已被渐渐忽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写作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引用热点问题,如何吸引阅卷老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很难有真情实感,很难打动人。

二、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方法

1、把握文体要素

小说的文体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却不完全都是小说。记叙文要想成为小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记叙文才能称之为小说。高中生考试的作文基本在800-1000字,因此学生在引用小说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是截取一个片断或者是横断面,且这个片断以及横断面的选择必须能够集中反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在写作选材模式上,应尽可能选择类似于史书体的“纪传体”模式,也就是以一个人物为写作的中心,再穿插与此人物有关的几件典型事件,切记在选取事件时注意详略得当,尽可能的把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详写。

2、注重模仿精品练习

经典的小说通常是我们学生阅读、借鉴、学习的对象,老师们在将小说引入记叙文的写作中时,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在写作情节的虚构上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范文进行一些扩充性的练习以及局部性的改写。学生可以从范文写作中的影子进行想象与再创造。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主要是借助小说这种文体,进而提升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修改交流提高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所写的作文,老师们应当做到少做删改,重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去做更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而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关点,给予学生的作文评语应尽可能做到亲和有力。高中语文老师应善于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现的平台,像进行班级朗诵赛,学生优秀作文的传阅等活动,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投入到杂志社,力求出版在报刊杂志上。

三、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1、增进学生写作的新意

小说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叙述以及结构的安排上都具有匠心独运的特点,因此将小说引入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中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新意,而且能使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有序。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将那些最典型的环境场面写入小说中,这无形中就在指引学生在写作时会选取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环境片断,在选取写作题材时,也往往站在新角度,新立意上选择。

2、增多写作时观察的视角

学生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小说的作者是社会各界中的人士,因此他们写作的素材也都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将小说引入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一方面能够增多学生写作时观察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写作的素材具有广泛的时代气息。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一个个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侧面、一种意境、一个生活片断等等都可以成为作者创作的素材,由此来看,小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双感悟生活的慧眼,能够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进而为写作储备更多的创作素材,避免了写作中无话可说或者写作题材不新鲜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语: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载体。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构建“读小说,写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将会对高中阶段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霞.依托小说教学促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初探[M].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2

[2]张薇.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M].四川师范大学,2012-04-26

记叙文的作文篇9

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写作是学生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许多作文训练之所以没有成效或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见下表)。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

记叙文的作文篇10

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雷锋一样的人,比如:警察、医生、工人……

我不说别人,就说我的邻居整栋楼中的红人人----白奶奶。别看她姓“白”,心可“红”着了,七十多岁了,每天都会为大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为这一点,我得为她点赞!

就说今年端午前三天吧,早上我奶奶提着6斤软大米从商场往回来走,半路上正好遇上了回家的白奶奶,奶奶的软大米可又轮不上自己拿了。奶奶很不好意思,可没有办法,谁都知道白奶奶是个热心肠,不可能被阻止,只有东西送到了家门口才算行。到了我家,白奶奶问:“你买那么多软大米干什么?”奶奶笑着说:“不好意思啊,麻烦你了;这不是快过端午了吗嘛,我啊,想买点东西自己包几个粽子吃。”“这光软米可不够,还要粽叶了,我知道哪有卖的,我也正要包呢。”白奶奶高兴地说。第二天一早,奶奶刚醒来,准备出门时,白奶奶来了,提着四大袋粽叶兴奋地说:“粽叶自己跑来了!”奶奶心里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以前没有包过,包的总是烂的不成形,而白奶奶包的都是有棱有角的,白奶奶见奶奶不大行,便伸手相助,不一会儿,奶奶在白奶奶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包粽子,还包的有模有样,连着两天,她们终于完工了。虽然很难但是成功了,奶奶正要给买粽叶的钱,白奶奶却死活不要。奶奶说:“不行,你帮我包了那么多,60多个我记着了,我怎能再白拿你的粽叶呢!”这时白奶奶有点生气地说:“我帮人,从来不为钱,而是为自己开心。”最终,不管奶奶怎么说,她就是不答应收钱,最后奶奶只好拿了几个粽子去,说让她家孙子尝尝我们家粽子的味道,她感觉很是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