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读书的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28 13:31:53

鼓励读书的名言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1

1、多一些磨练,多一些挫折,你才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倘不学习,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3、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实践。

4、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5、人生中三种东西最宝贵——信心、健康和知识;学习中三种品质最可贵——好学、好问和好思。

6、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8、愚昧就是你在重复过去的错误,无知就是你记不住过去的教训。

9、成熟不是人变得老成,而是失落时能够坦然站稳!

10、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1、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在最平坦的人生道路上摔了跟头。

12、人生是门大学问,有时“退步”反而更能进步。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当我们面对难题不奏效时,不妨考虑“退一步”,思考思考再前行。

1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14、藏书再多,倘不阅读,就是一堆废纸;读书再多,倘不应用,就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蕾。

15、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读书没捷径,尽力能高分。

16、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尔岑论文学》

17、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18、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

19、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20、巧思妙想出灵感,实践探索出成果。

2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写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启迪智慧。

22、如果你能把学习和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将始终保持不竭和强劲的动力。

23、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

24、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25、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26、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27、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28、知识如金矿,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识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远。

29、如果你没有勇气搏击长空,那么将永远在地上俯伏爬行。

30、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1、写作要多读、多看;做题要多练、多思;巩固要多记、多用;运用要多想、多试。

3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33、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学习学习,又学又习。

34、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35、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能抱太大希望,而要做最糟糕的打算。

36、聪明的秘诀在于勤奋好学,博学的秘诀在于博览群书,巧学的秘诀在于举一反三,成功的秘诀在于推陈出新。

3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38、约束不了自己是无能的一种表现。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难免要滑入深渊。

39、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40、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

41、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

4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43、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工作中没创新就是工作没思路,生活中没笑声就是生活没质量。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45、别在喜悦时忘乎所以,别在忧伤时一撅不起,别在愤怒时失去理智。

46、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

47、格言就是力量。一句真诚、漂亮的“格言”,比一百次反思更易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48、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2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发展;对策

一、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统领语言教育整个过程的“纲领”,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结果的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分为四大块:

1.培养倾听行为。

2.发展表述行为。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

4.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语言领域划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层面。

倾听与表达: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二、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

以我所在的幼儿园为例。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个乡镇幼儿园,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来到幼儿园后慢慢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以我所带班级为例,我带大班,班上共有21名幼儿,6名女孩,15名男孩。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最天真、最活泼可爱的,而接触后我才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与不认识的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耍,甚至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比较腼腆,与人说一句话就会脸红。还有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听上去像是在喉咙里哼哼一样,或者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今年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名女孩叫王××,开始问她问题的时候经常低下头,不回答问题,活动期间也是独来独往。于是,从活动中,在户外游戏中,我从各个方面去鼓励她、帮助她,慢慢地我发现她开朗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我所带的班级,在整个幼儿园,通过接触,很多幼儿都有不爱与人交流、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我知道,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三、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老人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又要种地、做家务等,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其简单,要么过于溺爱、随其发展,要么动手打骂,教育方式过于极端,很少能与孩子交流和正确引导。而父母平时也很少与孩子联系,无法正面给孩子加以指导和树立正确的榜样,因此,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低下。

四、留守儿童语言问题的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多与幼儿一起讨论他喜欢的东西,或者让幼儿讲一讲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大胆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父母增加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尽量多回家探望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5.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例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或者可以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言语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教育在语言发展、能力发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多一点关爱、鼓励和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大胆、天真、可爱。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3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优化读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读书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学生在这些名言名句的熏陶下逐渐变得热爱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丰富读书角,充实书橱,奉献一本书,共享几十本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次同学们热情都很高,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种类多,内容全。有人尽皆知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有小朋友喜欢的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每天一个成长故事》;还有引领成长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班级实行轮流借书的制度,全班分为五个大组,每天一个组借书,阅读时间为一周。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读书中来,你争我赶,阅读的热情逐渐提高。

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阅读时间

平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统一制定好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早晨是一天中阅读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安排一些朗读和背诵精彩片断。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中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喜欢的书籍,交流一些阅读的心得或感想,师生之间增进了交流,培养了情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晚上一般较疲劳,鼓励学生可以阅读一些较轻松的故事类书籍,如《寓言故事》《中外经典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这样每天的总阅读时间都能得到保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形式多样,提高学生阅读热情

1.开辟诵读专栏 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或一句名言。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2.开展读书交流 每周五班会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鼓励学生说说一周读书的收获、感想、疑惑,不断提升阅读质量,使学生养成读书与思考同行的阅读习惯。每周一节文学欣赏课,如《语文经典读本》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开展 “美文赏析”展示活动,通过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评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文,调动了阅读中外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3.经典伴随成长 鼓励学生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把《三字经》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我开展了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古诗词,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吟唱。有时我还专门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经典诗文配画。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我让学生给古诗句配上一幅图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此外,在学生有一定的诵读程度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灵活运用经典。如描写春雨时,用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描写母爱时用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会母爱的博大。

四、家校携手,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我通过班级qq群向家长发起了亲子阅读的号召,因为“亲子阅读”是一种父母与孩子互动读书的方式,这种读书的方式不是一种机械的行为,它应该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情感纽带。我提倡家长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和家长一起商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好做法。

1.主动读书给孩子听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提倡家长给孩子读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并且经常抽出时间“为孩子大声地读书”,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声音,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楚。家长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我在学校及时了解学生亲子阅读的情况,对于读书较多的孩子及时地表扬和鼓励,通过孩子把这种表扬传达给家长,许多家长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过程,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有条理的、有趣的家庭阅读环境中。

2.拓宽阅读空间 鼓励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亲子阅读的地点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书店里。城市街道上有许多内容丰富的知识宣传栏,散步时和孩子一起阅读里面的有益知识,既扩展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意识;带孩子逛商场和超市时,引导孩子认识商品的名称和商品的特点;领孩子旅游时,景区里的风景介绍牌和孩子一起读读,了解风景名胜的同时,扩展了阅读空间。

3.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据说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全家每天晚饭后都会进行灯下阅读,各读各的,长期坚持后形成习惯,即使家长不在,孩子们依然会自觉地围桌而读。在我不断向家长传达阅读重要性之后,很多家长晚饭后和孩子一起拿出一本书阅读,有时各自阅读,有时给孩子讲故事,必要时讨论讨论,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家长们晚间的“必修课”。正是亲子阅读使我们班的孩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增进了母子情感,享受了生活快乐。

五、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快乐阅读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4

人最可怕的就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把眼光和精力逐步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忙碌不止的身躯。避免这个情况发生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通过他们看课外书,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治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读书中享受快乐,体验成长,从而增加他们生命的厚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尊严感。

3、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口号:图书使童年更快乐,阅读使明天更美妙

四、活动准备:

1、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一些书目,在家长帮助下制定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

2、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捐三本书,多多益善。把所捐书目分类摆放,同名书目只保留5本,鼓励学生多捐献名家名作,对捐献书目多的学生进行奖励。制定借阅制度,选出图书管理员。

3、好书交换:小组内交换,选定组长,经常交换读到的好书。小组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后进生要进行帮扶。班级内交换,结合读书接力赛活动,让读书多的学生不定时的向全班推荐好书,渲染读好书的氛围。

五、活动要求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伴之间的学习最具有影响。选拔一批喜爱阅读的孩子作为读书会的“阅读榜样”,带动其他孩子阅读,教师适机加以表扬鼓励,营造和谐快乐的阅读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每天对着张贴的读书名言,耳濡目染;翻看图书角中各种有趣的图书,兴致勃发。此时,阅读愿望已经在心里悄悄萌芽生长。

2、经典导读激趣

儿童的阅读心理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儿童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阅读书籍时,儿童更注重形象是否活泼生动,故事是否有趣,情节发展是否符合逻辑,儿童文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有效方式。“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给孩子直接讲一个科学道理或生活知识,他们不一定爱听,但如果是包含在故事当中来讲,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看电视、上网虽然也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但它们本身不能取代书本阅读。书本阅读通过文字描述,更能引发孩子的思考,更能拓展孩子的想象。因此,就让经典儿童文学为孩子引路吧。让孩子在阅读经典中,阅读兴趣日益浓厚。

3、指导快乐阅读

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从理论上升到实践,这就需要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就是最好的方法。边读边思,读到好词好句,可以圈圈画画;读到感动处,作上标注,抄抄写写。在文章页边的空白处,摘录下令你感动的词句。在读一本书时,常常会有一瞬间的灵感迸发,如果及时捕捉住这一灵感并记录在小纸片上,然后把这么多纸片收藏好,过一段时间再整理,就会有很不错的收获。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但是,老师不要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必须撰写,避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这个阅读记录也不同于单调的“读后感”,学生做起记录就不会感到枯燥了。其实,阅读就是“悦读”,只要细细地到文中读,读得有滋有味,“读”也就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六、实施细则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处理好精读和粗读的关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

2、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午休课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3、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4、.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5、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做好;初一新生;六种;“常识性”;衔接

中国分类号:G633.3

当小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中学语文教师用注重做好六种“常识性”的衔接。这六种“常识性”的衔接指的是――

一、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应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而初中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35%,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心中有数,通过教材对比,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语文衔接做好准备,在教学的弥补上有的放矢。

二、重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初一新生“更上一层楼”地喜欢语文呢?下列措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推介会……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学生深深地爱上初中语文。无形中,就做好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三、做好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地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利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选读、精读、批注;考试后如何正确检查等。

四、帮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顺利迈上新的台阶呢?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日记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向,不断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自我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写周记,是对初一新生进一步进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写好反映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的周记,由此架起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平稳的衔接。

五、做好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小孩子天故事,并且幼稚单纯,表现欲强,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也最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阶段,只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且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几乎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一阶段,中学语文老师应对学生加强经典诵读的培养,及时复习巩固小学背过的诗歌文章,加深记忆,同时应加强初中乃至高中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背诵,再者应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平台,有序开展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现代美文。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记读书笔记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概括能力的培养,完成词语的积累与赏析,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

六、做好学习评价的衔接

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也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绝不吝啬任何一次表扬的机会,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6

一、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是融合“读写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写作情境。在阅读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创设写作情境;解放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愿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引导广泛阅读,鼓励自主写作。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杂志,阅读各类读物,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和自已喜欢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资料,广见博识,不断开阔视野。当学生心中有感悟时,应鼓励学生及时写出来,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实即可。

交流阅读成果,展示优秀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漠,只要让他们首先从取得成绩入手,就能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心甘情愿地去读去写。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学生享受被赏识的欢乐,在学习中寻求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二、丰富语言积累、奠定“能读善写”基础

积累丰富的Z言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写作目标中也多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能力

许多学生经常向我反映,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课外书和练习写作上面,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觉得很困惑,问我该怎么办?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学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摹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尝试写与课文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写作。此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不仅延伸了课堂、发挥出优秀作品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举数得。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做读书笔记时,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文艺、写景、抒情、谚语、名言警句等等)这也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同时,在进行小组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让每组分别推荐:作文中运用平时所积累语言最多、最恰当的学生习作,当堂读出来,充分肯定其“活学活用、读写并重”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广,带动全体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于读书,巧于练笔”的良好效果。

每读完一本书后,让学生练习写作内容梗概,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定期开展读书座谈会,学生自由畅谈阅读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人文滋养融入心灵之中,通过阅读和写作,认识生活,探索人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读书才不会是一种负担,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需要,一种快乐成长的享受。因此,《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榜样示范。古今中外哪个成功之人不是在博览群书中成长起来的?读书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自如地遨游书本世界,博采众长,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显示得从容不迫。所以,语文教师要逐步向学生讲一些历史人物、伟大领袖、名人故事及身边读书成功之士的道路,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不妨带他们到书海畅游。一个人一旦与有益的书交了朋友,他就会越来越认识自己的不足,他面前就会展现出一个没有止境的世界。

二、活动激趣。我学校开展“故事擂台赛”,要求每个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比赛看谁讲的故事多、看谁讲的故事精彩,评选“小故事家”。凡参与比赛的学生都发给“小故事手”奖励;开展“名人名言接力赛”,以班级派代表进行名人名言接力,优胜的班级授于“名人班”称号,优秀的学生发给“小名人”奖励,学校橱窗、广播台定期播放名人名言促进名人名言的收集和背诵活动。编演课本剧、定期在小灵通广播室演给全校师生,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者”等。这样让学生在读、演、比的过程中表现自我,获得了阅读的喜悦和成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方法指导。得法者如鱼得水。只有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有效地阅读。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四、归还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增加作业负担,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没有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学校要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趁兴阅读,如教学《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让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学生自然就饶有兴趣,如教学课文《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学生就想阅读整本的《水浒传》。教师要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布置,增加在家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增添智慧,在阅读中不断提高素质。

五、享受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最好帮助,是关注孩子的长处,吸收学生的亮点,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为此,应开展“班级读书会”,展示阅读成果、评比“读书小标兵”,激励学生参与,用课外阅读袋的办法,记录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展示,交流心得体会,并辅之以欣赏的目光,肯定的掌声,奖励的花朵等。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充满成就感,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着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9

论文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农村中小学生

阅读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常常发现城里的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而处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生对阅读来说可是一块贫瘠之地。这对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为此感到忧虑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这样教师就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墙上,或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贴在自己书桌的左上角,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过几天换一次,还可挂在学校的走廊上或是学生的寝室里,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2、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班上还可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编好书号,专人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这样会使他么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以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三、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这个时间可由学校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的阅读。

四、交给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五、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 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现在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语文综合素质基础较为欠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都有同感。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爱读课外书,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的积累量严重不足,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欠缺。学生在这样缺言少语的学习境况下,必然也就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隐含之意。其实,同仁们光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跟着你走入那无限的阅读空间去,培养学生能够从阅读素材中寻找到他们所应该感知与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理解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奠定基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积累自己的语言阅读量。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解题策略

1.阅读时间问题。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考试功利的阴影下,好多教师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课内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部分语文教师将一些高中新课标必读的课外书籍规定在寒暑假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真正捞到手的宽松阅读时间几乎是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除课本外都是“闲书”。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将心灵放飞在语言的天空里去体验美丑善恶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定的阅读时间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习惯而已。教师、家长天天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能做到的。存在的困难充其量也只是个“坚持”的问题。

2.阅读资源问题。“家无藏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确切说好多家长也真不知该给孩子“藏”什么书。为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如果学校能够定期配购课外读物,定期开放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有这样的便利条件那当然更好。但目前初中阶段达到这一条件并不容易。在现有的情况下,教师尽自己所能,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览室,师生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查找一些阅读材料充实班级的资源库。其实,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素材的需要,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基础,只不过是见效不那么明显罢了。

3.阅读成效问题。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如何显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又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为此为他们构建阅读效果展示的平台就很重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个人读书笔记展览会,个人阅读点评集交流,小组阅读成果展示会,小组合作分门别类编写作品选等等,还可将这些资料充实到班级书库中。另外,阅读后还要去指导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作文指导的重要部分。

4.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部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内学到什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也是一个深化和加强。其实,我认为,课本所选文章也只是我们这一主题教学的引子,仅靠那三四篇文章的讲解阅读,恐怕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些篇目对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因此课内有些篇目倒不如有选择的稍作放弃,从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课外阅读入手去引导和教学,也许这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外阅读的几点补充

1.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资料,自寻其食。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物质手段,为此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学生在自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语文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了课内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的激情与兴趣。

2.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

3.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我在语文教学中认为,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本是基础,这是很多人认同的指导思想,我也不反对以课本为本。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出的应当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扩展课外阅读,将其常规化并整合保留活动成果,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一组,组长是主编,组员各有头衔:副主编、美术设计、版面设计、编辑等等。封面每组自行设计:大头贴,个性签名等。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学生评议,达不到要求接着“培训”。朗读好的,可以给组加分,作品收藏于班级书库中。这样每个同学每日查阅着,收藏整理着别人的、自己的“大作”,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事实上,此种做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激情,保护好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