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金融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09

电商金融论文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1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应适应变化,在汽车保险产品开发上、汽车金融保险服务上、汽车保险行业信息共享上加强建设,从而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做大做强。

[关键词]汽车保险汽车产业链

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汽车产销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0倍。

另一方面,包括保险在内的下游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汽车产业上批量、上水平。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保险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一、从国外的经验上看,保险贯穿于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各环节

1.就制造商而言,产品责任险和产品召回险可为其转嫁巨大的经营风险。在产品责任上,据JVR(JuryVerdictResearch)资料表明2,在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的10年间,汽车与汽车配件(如:座椅、安全带、轮胎等)产品责任险的案均赔款高达400万美元,交通工具类的案均赔款为270万美元;汽车配件在不同事故中的赔款差异最大,从1.3万美元到2.85亿美元不等;

在汽车召回上,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美国共召回超过2亿辆整车和2400多万条轮胎;在日本,自1969年至2001年间,也共召回缺陷车辆3483万辆。而且,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车型的日益多样化、复杂的制造工艺以及研发时间较短,汽车召回越来越频繁,2004年美国汽车召回创纪录,通用汽车公司当年召回约2500万辆汽车;在2002年到2004年两年间,雷诺被迫采取召回行动18次,宝马10次,尼桑9次,马自达、奔驰各8次,奥迪、KIA、沃尔沃、大众各7次;菲亚特、本田、美洲豹和SAAB各5次等,在召回的汽车中,约40%属电子系统出现故障,60%则是由于汽车存在机械方面的隐患。

可见,汽车整车或配件的潜在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其产生的损失和费用也是昂贵的,因此,发展汽车产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规避机制是必要的。

2.就销售商而言,汽车金融将有力推动汽车的销售。国际汽车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金融公司既是汽车公司推动销售的利器,也是公司的盈利点。在美国,80%的新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即便是印度也有60%~70%的贷款购车比率;同时,通过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企业可以培养用户的消费忠诚度——当用户二次购车时,可以通过汽车金融公司直接置换该汽车品牌的新车,从而实现用户持续购买的功能。

3.就车主而言,机动车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为其自身和公众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对于车主而言,车辆保险是对自身或第三方提供一种风险保障,不少国家采用了强制保险制度。对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其各州在强制车险的保额设计上,不但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定最低的责任险保额,使得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受害者本人的医疗费用,而且还考虑了对受害人治疗恢复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有些州的责任险甚至将治疗期间伤者的护理费用和家庭内未成年子女的看护费用也纳入其承保范围,该车险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受害人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并保障其家庭经济来源不受影响。

二、群策群力,发展我国汽车系列保险,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1.共同开发和推动汽车系列保险产品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开保险,为汽车制造商解除后顾之忧。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一汽集团则于2004年开创我国首次汽车召回的先河,对马自达6CA7230AT型轿车进行召回维修;同年11月,上海通用则由于真空软管问题可能影响制动,首次召回2.7万辆2.0升型君威轿车;而最大的一次召回当属重庆长安铃木,于2004年9月对15.7万辆电喷奥拓轿车实施召回并免费维修。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探讨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回保险产品,为汽车厂商提供风险转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积极开发商业车险新产品,提高其保障程度。2006年7月1日,我国已正式实施了交强险,但在商业车险上,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产品较单一,保险责任限额较低,在间接损失的保障上不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使商业车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与之相对应。

2.风险共担,恢复和经营好汽车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汽车销售。我国自1998年10月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至今,信贷购车比例不足汽车总销售量的10%,保险公司也积极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予以配合。然而,由于我国个人诚信体系的缺失,加上汽车销售商在售车商的信用行为不一,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风险管控上的认识和做法不一,以致在爆发井喷的2001年~2003年里,出现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大量坏账。从2003年底起,保险公司退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银行退出汽车信贷市场。目前,随着个人诚信体系的逐渐健全等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障碍逐渐消除,车贷市场出现复苏的迹象。但是,汽车销售商、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否形成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在风险的识别、管理以至最后的风险承担上,建立起有效的分担机制,则是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重新开办并取得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信息共享,共筑诚信,做大汽车产业价值链,服务好共同的消费者。保险业和汽车产业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一是在公共信息上。二是在私有信息上,各行业间应进行互利的共享,以推动产业做大。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化,传统的结算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间交易的要求,而交易的复杂性也使传统的债权制度很难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电子债权集安全性和快速性于一体,为债权人提供充分安全的结算手段。因此,电子债权的开发和发展也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债权的开发背景

1.企业间结算手段电子化的要求

(1)政策的要求

B2B指的是BusinesstoBusiness,asinbusinessesdoingbusinesswithotherbusinesses,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B作为一种快速的交易平台,它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垂直B2B模式。它主要是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另一种模式是水平B2B。它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和条件。

作为电子债权应用范围内的B2B可以是以上两种形式。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结算是不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的。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下,它可以票据的方式进行,此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体现为票据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交易形式被无纸化,常常具有跨地域性,如果仍然以传统的结算方式进行,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结算相对传统的纸面化结算方式而言,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是它潜在的危险性更大,更不易被发现。所以,电子债权是为了B2B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电子结算手段而开发的。

(2)社会的要求

B2B的大致交易流程如下:

商业客户向销售商订货并发出“用户订单”,销售商根据“用户订单”的要求向供货商发出“订单查询”,供货商审核“订单查询”,销售商向运输商发出有关货物运输情况的“运输查询”,在确认运输无问题后,销售商给供货商发出“发货通知”,并通知运输商运输,运输商接到“运输通知”后开始发货,接着商业客户向支付网关发出“付款通知”,支付网关向销售商发出交易成功的“转账通知”。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和供应商或者说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最为理想的电子结算手段是在同一银行的金融系统下,并按照同一模式解决。但在错综复杂的交易情形下,他们在同一银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或多方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双方或多方的开户行之间进行结算就会经过很多的程序,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安全性的降低。因此,交易双方就要寻求在交易行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银行共同模型,它就要求有一种相应法律制度来保护在这种结算模式下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电子债权的产生和开发关系金融系统的利益,也关系到交易主体的利益,它是全社会的要求。

2.票据缺点的克服与优点的结合

(1)连锁拒付的控制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面金额付款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只限于汇票、本票、支票。在以前,它是一种银钱运输工具,而如今却是一种信用结算工具。它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无因性和流通性。无因性促进流通性,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商事主体在暂时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能通过票据转让做成交易,促进商品的流通,这是票据最大的优点所在。

票据作为一种具有信用证明的有价证券,具有提示和回收两个特点。提示是指持票人在票据提示付款期限内应该进行有效的付款提示;回收是指票据债务人在付款的同时,有权将票据收回,此时,因在票据上设定的票据权利已经实现,票据关系即告终结。然而,持票人虽然进行了有效的付款提示,但是付款请求却因为票据债务人没有资金或者其他信用方面的原因遭到拒绝,票据重新退回到持票人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退票或票据的拒付。如果票据上的每一个债务人或几个债务人都出现了上述的问题,就会形成连锁拒付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损坏债务人的信用,而且债权人的请求权和追索权也很难实现。作为一种支付和结算方式,票据所固有的这些缺点通过自身是无法克服的。因为它上面所代表的金钱债权在没有实现之前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并没有转变为现实的货币,就永远存在不能被承兑的风险。电子债权它是由银行通过债务人的申请发行的,同时经过严格的登记管理程序,它的发行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信用。所以,电子债权具有消除这种风险的能力。

(2)伪造风险的补救

票据的伪造是指未经他人授权以他人的名义进行票据行为的行为。它可以分为伪造基本票据行为和伪造附属票据行为。前主要是指出票行为的伪造,即伪造票据的签发。后者主要是指出票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的伪造,如背书、承兑、保证等。无论什么种类的伪造,总的来说就是其上的签名是假的。

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后果而言,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4条的规定,伪造票据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伪造签章的无效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那么对谁的利益影响最大呢?无疑是付款人和持票人。尤其是就付款人而言,只要它不能核实票据上的签名是假的而持票人又合法持有票据的情况下,它就必须付款。所以票据伪造的风险在传统的法律制度下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债务人的签名很难被证明是伪造的,即使证明了,以后也没有效的方法去杜绝。

在电子债权制度下,债务人的签名是以电子签名的方式进行,如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视为可靠的签名:

①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②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有电子签名人控制;

③签名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④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当事人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预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此外,本法的第十六条还规定了电子签名的认证制度。

在以上的法规中,可靠的电子签名制度从内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像票据上假冒的签名,而电子签名的认证从外部进一步保证了签名的可靠性。所以笔者认为电子债权相对于票据而言,它是最能保证付款人的利益的,是对票据伪造风险的最有效的补救。

二、电子债权的定义

1.电子债权的推进经过

在电子债权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非韩国莫属。它曾有过两轮金融开放。第一轮金融开放后,它放松了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短期债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第二轮金融开放是在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同时提高了对不良债权的审查力度,它的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危机后,虽然说IMF给韩国金融危机的建议是尽量减少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但事实证明,只有政府干预才是让韩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而金融信息化也是必由之路。因此,在2000年9月,韩国政府决定将电子债权的开发作为金融信息化事的一个环节。2001年2月,指定金融结算院作为委托的对象,由它具体负责电子债权的审查与登记管理工作。2001年12月,电子债权交易条款(基本条款、销售企业和购买企业用的使用协议书)开始制定。2002年3月,电子债权制度开始运作。2006年4月,韩国政府颁布了《电子金融交易法》,明确了有关电子债权的基本规定。

2.电子债权的定义:

根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电子债权是指符合以下各要件的电子文书中记载的债权人的金钱债权:

(1)债务指定债权人;

(2)电子债权中应当记载债务内容;

(3)必须由《电子签名法》第2条第(3)项中的经过电子认证机构认证的电子签名签署;

(4)必须经过金融机构,并且依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第29条第1款规定,于电子债权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5)债务人应将具备第(1)项至第(3)项的所有文书,依据《电子交易基本法》第6条第1款的规定向债权人送达;债权人依据同法第6条第2款进行送达;

三、电子债权的特征

1.法理构成上的特征

(1)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

债权者,乃特定人对相对特定人得请求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之权利也。债权,依债权与证券的紧密关系可分为指名债权和证券债权。

证券债权,指债权的成立、持续、让与、行使依赖有价证券的债权,即证券化的债权。证券债权通过债权和证券的有机结合,将债权和证券一体化,充分利用证券流通性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债权的交易和流转。“指名债权,它是从权利的角度而言的,指与证券债权相对的、普通的、一般的债权人有特定债权意义之债权”,实际上它就是指名之债,是未证券化的普通债权。例如,在借款合同约定,由甲借款给乙;或者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由乙交货给甲。债权人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是甲,这些债都不表现为证书形式,甲与乙之间的债即为指名之债。电子债权是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型债权,但是它毕竟是在传统债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符合传统债权的特征。从电子债权的定义可以得知,如果要发行一个电子债权,其间的债权人是债务人指定的,也即是说电子债权中的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只向他发行的电子债权中的特定债权人履行债务,所以从传统债法理论上而言,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具有指名债权最基础的特性。

(2)电子债权的有因性

债之发生,系指客观的新生债之关系。债的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事件、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事件是人之行为外之法律事实。行为可分违法行为与适法行为。所以,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能否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完全取决于债产生的原因有效与否,电子债权也不例外。在发行电子债权之前,电子债权中的债权债务人之间必然有一个最为基础的合同关系,此合同关系就是电子债权了生的原因。如果合同关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该合同关系就自始无效,电子债权据已存在的原因就消失了,即使是该电子债权已经发行了,它也是一个无效的电子债权。

2.电子债权发行上的特征

(1)变更权的行使

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同时又与原因债权具有关联性。电子债权是通过银行发行的,在债务人与银行之间有一个使用金融系统的电子债权系统的合同。当债务人发行一个电子债权时,它必须向发行银行提出申请,这实际上是一种发行电子债权的意思表示,也要满足传统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三要素,即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同时,这又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又必须主体合法、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由于在没有发行电子债权以前的债权是原因债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用票据形式表现。而电子债权是明显的指名债权,是不能以票据形式表现的。所以,债务人在申请发行电子债权时的意思表示就是在行使债权变更权,将原因债权变更为指名债权。当然,债务人行使这种债权变更权以及所产生的电子债权能否有效,还要由发行银行和专门的电债权管理机构来进行审核与登记。

(2)承诺

根据前述的电子债权的定义中的第(5)项可知,债务人如果要发行电子债权,还必须将发行的事实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必须根据本法的相关规定接受才行。那么通知是由债务人了出呢?还是由发行电子债权的银行发出呢?笔者认为应由银行发出。因为银行同意为债务人发行电子债权时,它是基于对债务人的高度信赖。在发行电子债权的整个环节中,它承担的义务是最大的,通知义务便是它最重要的义务。反之,如果不将电子债权发行的事实通知债权人,而只进行登记,则债权人权利的行使有可能产生问题。比如说当发行的电子债权的内容与先前原因债权的内容不一致时,债权人的救济是很困难的。当通知到达债权人以后,债权人必须明确表示接受。这里的接受就是一种债权人对银行发行的电子债权的承诺,同意债务人发行的电子债权里记载的所有内容。所以,就承诺这个法律行为而言,它不是由债权人单方完成的。如果没有银行的通知,它就没有为单方做出承诺的权利。所以,承诺是由银行和债权人共同来完成的。

(3)登记

根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电子债权由于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事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相对于传统的债权而言,更具有风险性,所以就必须有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更为专业的管理机构。在韩国,它是以金融结算院来完成电子债权的登记与管理工作的。由于电子债权系统是由金融系统共同开发的电子结算系统。因此,如果企业间要想用电债权的方式来进行结算,就必须接受它的管理。电子债权的登记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电子债权管理机构进行了合法登记的债权才是最终发行成功的电子债权。

参考文献:

[1]美.斯雷沃斯基.《B2B电子商务》.陈运涛译.中国人民大学也出版社.2003.8

[2]覃有土:《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

[3][日]石井正司.“何谓拒付”[J].法学教室,1990,(1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4.1颁布

[6]齐爱民崔聪聪:《电子金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第一版

[7][日]于保不二雄:日本民法债权总论.庄胜荣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284

[8]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2003.6第一版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化,传统的结算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间交易的要求,而交易的复杂性也使传统的债权制度很难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电子债权集安全性和快速性于一体,为债权人提供充分安全的结算手段。因此,电子债权的开发和发展也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债权的开发背景

1.企业间结算手段电子化的要求

(1)政策的要求

B2B指的是BusinesstoBusiness,asinbusinessesdoingbusinesswithotherbusinesses,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B作为一种快速的交易平台,它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垂直B2B模式。它主要是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另一种模式是水平B2B。它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和条件。

作为电子债权应用范围内的B2B可以是以上两种形式。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结算是不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的。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下,它可以票据的方式进行,此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体现为票据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交易形式被无纸化,常常具有跨地域性,如果仍然以传统的结算方式进行,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结算相对传统的纸面化结算方式而言,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是它潜在的危险性更大,更不易被发现。所以,电子债权是为了B2B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电子结算手段而开发的。

(2)社会的要求

B2B的大致交易流程如下:

商业客户向销售商订货并发出“用户订单”,销售商根据“用户订单”的要求向供货商发出“订单查询”,供货商审核“订单查询”,销售商向运输商发出有关货物运输情况的“运输查询”,在确认运输无问题后,销售商给供货商发出“发货通知”,并通知运输商运输,运输商接到“运输通知”后开始发货,接着商业客户向支付网关发出“付款通知”,支付网关向销售商发出交易成功的“转账通知”。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和供应商或者说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最为理想的电子结算手段是在同一银行的金融系统下,并按照同一模式解决。但在错综复杂的交易情形下,他们在同一银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或多方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双方或多方的开户行之间进行结算就会经过很多的程序,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安全性的降低。因此,交易双方就要寻求在交易行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银行共同模型,它就要求有一种相应法律制度来保护在这种结算模式下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电子债权的产生和开发关系金融系统的利益,也关系到交易主体的利益,它是全社会的要求。

2.票据缺点的克服与优点的结合

(1)连锁拒付的控制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面金额付款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只限于汇票、本票、支票。在以前,它是一种银钱运输工具,而如今却是一种信用结算工具。它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无因性和流通性。无因性促进流通性,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商事主体在暂时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能通过票据转让做成交易,促进商品的流通,这是票据最大的优点所在。

票据作为一种具有信用证明的有价证券,具有提示和回收两个特点。提示是指持票人在票据提示付款期限内应该进行有效的付款提示;回收是指票据债务人在付款的同时,有权将票据收回,此时,因在票据上设定的票据权利已经实现,票据关系即告终结。然而,持票人虽然进行了有效的付款提示,但是付款请求却因为票据债务人没有资金或者其他信用方面的原因遭到拒绝,票据重新退回到持票人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退票或票据的拒付。如果票据上的每一个债务人或几个债务人都出现了上述的问题,就会形成连锁拒付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损坏债务人的信用,而且债权人的请求权和追索权也很难实现。作为一种支付和结算方式,票据所固有的这些缺点通过自身是无法克服的。因为它上面所代表的金钱债权在没有实现之前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并没有转变为现实的货币,就永远存在不能被承兑的风险。电子债权它是由银行通过债务人的申请发行的,同时经过严格的登记管理程序,它的发行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信用。所以,电子债权具有消除这种风险的能力。

(2)伪造风险的补救

票据的伪造是指未经他人授权以他人的名义进行票据行为的行为。它可以分为伪造基本票据行为和伪造附属票据行为。前主要是指出票行为的伪造,即伪造票据的签发。后者主要是指出票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的伪造,如背书、承兑、保证等。无论什么种类的伪造,总的来说就是其上的签名是假的。

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后果而言,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4条的规定,伪造票据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伪造签章的无效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那么对谁的利益影响最大呢?无疑是付款人和持票人。尤其是就付款人而言,只要它不能核实票据上的签名是假的而持票人又合法持有票据的情况下,它就必须付款。所以票据伪造的风险在传统的法律制度下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债务人的签名很难被证明是伪造的,即使证明了,以后也没有效的方法去杜绝。

在电子债权制度下,债务人的签名是以电子签名的方式进行,如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视为可靠的签名:

①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②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有电子签名人控制;

③签名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④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当事人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预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此外,本法的第十六条还规定了电子签名的认证制度。

在以上的法规中,可靠的电子签名制度从内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像票据上假冒的签名,而电子签名的认证从外部进一步保证了签名的可靠性。所以笔者认为电子债权相对于票据而言,它是最能保证付款人的利益的,是对票据伪造风险的最有效的补救。

二、电子债权的定义

1.电子债权的推进经过

在电子债权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非韩国莫属。它曾有过两轮金融开放。第一轮金融开放后,它放松了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短期债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第二轮金融开放是在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同时提高了对不良债权的审查力度,它的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危机后,虽然说IMF给韩国金融危机的建议是尽量减少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但事实证明,只有政府干预才是让韩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而金融信息化也是必由之路。因此,在2000年9月,韩国政府决定将电子债权的开发作为金融信息化事的一个环节。2001年2月,指定金融结算院作为委托的对象,由它具体负责电子债权的审查与登记管理工作。2001年12月,电子债权交易条款(基本条款、销售企业和购买企业用的使用协议书)开始制定。2002年3月,电子债权制度开始运作。2006年4月,韩国政府颁布了《电子金融交易法》,明确了有关电子债权的基本规定。

2.电子债权的定义:

根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电子债权是指符合以下各要件的电子文书中记载的债权人的金钱债权:

(1)债务指定债权人;

(2)电子债权中应当记载债务内容;

(3)必须由《电子签名法》第2条第(3)项中的经过电子认证机构认证的电子签名签署;

(4)必须经过金融机构,并且依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第29条第1款规定,于电子债权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5)债务人应将具备第(1)项至第(3)项的所有文书,依据《电子交易基本法》第6条第1款的规定向债权人送达;债权人依据同法第6条第2款进行送达;

三、电子债权的特征

1.法理构成上的特征

(1)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

债权者,乃特定人对相对特定人得请求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之权利也。债权,依债权与证券的紧密关系可分为指名债权和证券债权。

证券债权,指债权的成立、持续、让与、行使依赖有价证券的债权,即证券化的债权。证券债权通过债权和证券的有机结合,将债权和证券一体化,充分利用证券流通性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债权的交易和流转。“指名债权,它是从权利的角度而言的,指与证券债权相对的、普通的、一般的债权人有特定债权意义之债权”,实际上它就是指名之债,是未证券化的普通债权。例如,在借款合同约定,由甲借款给乙;或者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由乙交货给甲。债权人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是甲,这些债都不表现为证书形式,甲与乙之间的债即为指名之债。

电子债权是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型债权,但是它毕竟是在传统债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符合传统债权的特征。从电子债权的定义可以得知,如果要发行一个电子债权,其间的债权人是债务人指定的,也即是说电子债权中的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只向他发行的电子债权中的特定债权人履行债务,所以从传统债法理论上而言,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具有指名债权最基础的特性。

(2)电子债权的有因性

债之发生,系指客观的新生债之关系。债的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事件、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事件是人之行为外之法律事实。行为可分违法行为与适法行为。所以,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能否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完全取决于债产生的原因有效与否,电子债权也不例外。在发行电子债权之前,电子债权中的债权债务人之间必然有一个最为基础的合同关系,此合同关系就是电子债权了生的原因。如果合同关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该合同关系就自始无效,电子债权据已存在的原因就消失了,即使是该电子债权已经发行了,它也是一个无效的电子债权。

2.电子债权发行上的特征

(1)变更权的行使

电子债权是指名债权,同时又与原因债权具有关联性。电子债权是通过银行发行的,在债务人与银行之间有一个使用金融系统的电子债权系统的合同。当债务人发行一个电子债权时,它必须向发行银行提出申请,这实际上是一种发行电子债权的意思表示,也要满足传统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三要素,即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同时,这又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又必须主体合法、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由于在没有发行电子债权以前的债权是原因债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用票据形式表现。而电子债权是明显的指名债权,是不能以票据形式表现的。所以,债务人在申请发行电子债权时的意思表示就是在行使债权变更权,将原因债权变更为指名债权。当然,债务人行使这种债权变更权以及所产生的电子债权能否有效,还要由发行银行和专门的电债权管理机构来进行审核与登记。

(2)承诺

根据前述的电子债权的定义中的第(5)项可知,债务人如果要发行电子债权,还必须将发行的事实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必须根据本法的相关规定接受才行。那么通知是由债务人了出呢?还是由发行电子债权的银行发出呢?笔者认为应由银行发出。因为银行同意为债务人发行电子债权时,它是基于对债务人的高度信赖。在发行电子债权的整个环节中,它承担的义务是最大的,通知义务便是它最重要的义务。反之,如果不将电子债权发行的事实通知债权人,而只进行登记,则债权人权利的行使有可能产生问题。比如说当发行的电子债权的内容与先前原因债权的内容不一致时,债权人的救济是很困难的。当通知到达债权人以后,债权人必须明确表示接受。这里的接受就是一种债权人对银行发行的电子债权的承诺,同意债务人发行的电子债权里记载的所有内容。所以,就承诺这个法律行为而言,它不是由债权人单方完成的。如果没有银行的通知,它就没有为单方做出承诺的权利。所以,承诺是由银行和债权人共同来完成的。

(3)登记

根据韩国《电子金融交易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电子债权由于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事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相对于传统的债权而言,更具有风险性,所以就必须有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更为专业的管理机构。在韩国,它是以金融结算院来完成电子债权的登记与管理工作的。由于电子债权系统是由金融系统共同开发的电子结算系统。因此,如果企业间要想用电债权的方式来进行结算,就必须接受它的管理。电子债权的登记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电子债权管理机构进行了合法登记的债权才是最终发行成功的电子债权。

参考文献:

[1]美.斯雷沃斯基.《B2B电子商务》.陈运涛译.中国人民大学也出版社.2003.8

[2]覃有土:《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

[3][日]石井正司.“何谓拒付”[J].法学教室,1990,(1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4.1颁布

[6]齐爱民崔聪聪:《电子金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第一版

[7][日]于保不二雄:日本民法债权总论.庄胜荣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284

[8]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2003.6第一版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广东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专业建设;策略研究

如何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的内涵和外延是各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重点大学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异,前者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是应用型专业人才。由于“商务”涉及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范畴较广,那么必然的,商务英语“专”的内涵差异建设将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探讨广东地方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给出相应策略,这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商务”跨学科、交叉性学科,其内容涉及语言文学、经济、贸易、金融、财务、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应用型和人文型学科领域。要想在短短四年时间将上述学科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交叉性学科特点,许多学者从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机制设置、专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平洪(2009)认为,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并没有恰当而清晰地给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应是英语语言本科主干课程和商务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夯实英语语言听说读写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全英教学的授课方式来完成商科课程的讲授[1]。曾利沙(2010)就商务英语专业的体系差异性定位和比较优势特色进行了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着重商科专业性专题研究,譬如国内外商贸、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中的现状及其热点、前沿问题的讨论与对策性研究。教师在做好教学、研究引导的同时,完善案例库和资源库,如建立专业领域理论知识体系档案及其关键词、学科或专业理论概念词条等,以弥补专业教材内容的不足[2]。刘艳萍,邓李肇(2010)从地方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入手,结合本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学习需求调查,从办学定位、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以英语为主,加强英语与商务结合的交叉学科建设”[3]。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2015)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遵循八项原则:英语为本原则、商务为纲原则、增值复合原则、中外兼顾原则、知行合一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发展定向原则。仲伟合等学者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首先且必然要重点学习中外商学知识、商务英语语言知识,进而要着重提升自身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4]。李文辉(2015)参考了CDIO学习工程解决方案,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作为策略导向。进而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此构建了基于CDIO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机制。李文辉以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特点,从课程群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实训、实习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5]。孙毅(2016)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了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将该校“商务”有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在三个课程群上:(1)会计学课程群;(2)管理学课程群;(3)法学课程群[6]。相关文献表明,目前对于“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仍旧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英语知识(能力)和商务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并没有统一的范式或模板。而且,如何改革课程群,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根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结合本科院校的差异化优势和特点。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为地方经济输送相应的合格人才。本文通过研究广东地方经济特色,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配比状况,对该专业的定位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2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分析

2.1人才需求特点

广东省教育厅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等情况。人数最多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表(见表1)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三,说明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求贤若渴。随着广东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企业结构的调整,商英人才的需求呈现几个特征和趋势:一方面,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加工贸易占比持续降低;制造业从加工组装的低端环节向营销、设计和研发的高端环节转移);另一方面,制造业及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型中间商。广东地区众多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与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相关的服务型机构(包括货代、船代、报关企业)需要大量具有商务翻译、进出口贸易、国际金融、跨国企业管理、涉外投资及谈判等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应的岗位涉及外贸业务员(包括外贸专员、外贸助理、商务助理、外贸销售、国际贸易专员、单证员等)、涉外法务、报关员、货代、船代、英文翻译等。除此之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在2017年上升1.3倍,其中40%的合同外资落户自贸区(包括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2017年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同比增长93.8%[8]。相应地,企业对具备跨境电商、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知识产权交易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2.2高校人才供给特点

整体来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定位偏重于两个范畴:商务或语言。前者强调“英语+汉语商科课程”的模式,并聘请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科知识。但由于大部分商科知识运用汉语授课,没有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无法提升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学习、理解以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后者是将英语作为应用工具,设置一系列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商务英语课程,然而所开设的商科专业课程笼统而广泛。仅是采用英语作为授课或阅读语言,来学习商务学科知识,会导致所学的商务知识过于肤浅,无法满足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广东各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群突出了贸易、管理、商法等方向。譬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从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所有商科课程与国际接轨,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既要求学生的英语浸泡量,也要求学生在主干课程的学习上,扩展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外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包括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等四个方向,全面系统地突出了广外商英的“英语+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广州航海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则突出了航运、港口及海事海商英语的特色。暨南大学主要突出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特色,该专业除提供充足的专业语言文化课程,还开设以商务贸易、管理等模块为轴心的商务管理类课程。广东财经大学主要依托经济学、管理学等强势的学科资源,突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特色。麦可思调研机构对广东某校商英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报告(2017)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要度较高(82%),但满足度相对较低(63%)。毕业生认为教学环节,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需求达77%,调动学习兴趣需求达58%,课程内容更新需求达69%。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需求和供给的结构矛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理论,而且要具备相关行业所需的扎实的职业技术能力,并能够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学习和实践。由于广东各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和历史条件、师资力量差异显著,如何定位核心课程,改进教学环节,提升核心课程重要度和满意度的契合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

3.1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的问题

(1)商务专业课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依据各学校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各院校容易出现语言、商务、跨文化、国别文化四类课程群的建设不均衡、无侧重、无定位的问题。最终,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较多雷同。如学生最喜欢的毕业论文选题包括:体验式营销、“4P营销”、某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某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等;研究方法多为案例分析或SWOT分析。由于毕业生系统性商务知识和商务理论的缺乏,导致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一边倒。(2)实践和实操课程缺乏科学性。各校普遍都开设了外贸单证实训、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实训、国际贸易模拟训练等实践课。但是部分授课教师依然将理论授课环节作为重点,实践和实操教学环节较少,考核基本采用笔试为主。由于实践和实操环节在授课中没有纳入重点,导致开设的专业课学分学时虽然满足毕业要求,却无法提高学生在实操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师资配比结构不合理。王立非教授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语言类、商务类、实践类师资的大体比例应为6∶3∶1[9]。调研显示,部分院校实践类师资配比基本不达标,商务英语专业没有外聘行业或企业专家的高校也普遍存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应包括表2提到的五项知识分类。合格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涵盖这五个范畴。

3.2专业定位及发展策略

广东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办出特色,就必须依托优势学科确立自身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确定学科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模块。各部分的比例可以按照55:30:15安排[11]。依据自身优势学科,将商务知识与技能围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会计、跨境电子商务等五个应用型学科展开,五大应用型学科所要求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的重点不同,所需要配备的师资和开设课程也应有所侧重。(2)科学开设实践实操课程。根据国标要求,实践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校内实操实训、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可以考虑开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创新类课程、科学开设实践和实操类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以自身优势学科及商务英语“专”的内涵为基础,开设相关创新类课程。鼓励学生取得跨境电子商务、金融、财务管理等技能资格证书。鼓励开设类似《国际商务创新营销》的课程。该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商务英语专业融合起来,将商务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点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教育、创新创业基本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这三大部分内容。该课程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模块、创新创业理论模块和创新创业模拟和实践模块。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实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国际市场营销开发案例分析)以及校外实践基地来保障完成。其次,实践和实操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包括课堂讨论、项目脚本设计、小组竞赛、模拟演练等等)。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参与和项目课题的设计和表现,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翻转教学、启发引导、项目教学、自主讨论等方法,运用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练习等在课堂上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实践和实操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外研社杯”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亿学杯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商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商务英语专业应善于利用敦煌网、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企业平台,开发“跨境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实现真实任务和仿真任务实操,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鼓励学生采取实践类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实践类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指导和评定应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可涵盖项目报告(如,商业计划书、网站平台优化方案、营销方案、案例分析、产品翻译项目管理及述评等)和调研报告(如企业调查、行业调研、客服满意度调查、产品质量调查、海外市场调研等)[10]。(3)多渠道培养复合型和实践型师资队伍。结合各校实际情况,一方面建立骨干教师“导师”+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的培养机制[11]。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紧密纽带。紧密纽带的建立需要供给和需求两条路线的配合: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互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当学校输出人才时是供给方,当学校引入企业资源时是需求方;当企业招收人才时是需求方,当企业向学校提供市场信息和资源时是供给方)。校企双方通过市场链接(如毕业生与母校的天然联系方式)或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下进行不断地磨合和融合之后,校企合作的纽带会更加紧密。而此后的良性效应和学习溢出效应会突出显现:譬如案例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更新;企业获得即时的市场和行业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

4结语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5

根据省校的统一部署,全省电大2006年秋季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于2006年7月10日至9月3日进行,在各分校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整个毕业论文工作已圆满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共有19所分校和3个直属教学点提交了13个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8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和两个一村一大专业的论文。这18所分校是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娄底、零陵、郴州、益阳、常德、怀化、自治州、张家界、津市、岳化、涟钢、卫生和直属分校,3个直属教学点是大众传媒职院、湖南理工学院和统计局。13个开放教育本科专业是法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英语专业。18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是法学、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现代文员、汉语言、广告、金融、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业管理、乡镇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与应用、护理学、药学和英语专业,两个一村一大专业是畜牧兽医和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经分校初审合格上交到省校复审的毕业论文共10744篇,其中本科论文6117篇,专科论文4513篇,一村一大论文114篇。5736篇本科毕业论文经省校复审合格,288篇论文复审为不合格,93篇论文为全文抄袭,复审合格率为93.8%。5736篇复审合格的论文中,优秀论文16篇,占复审合格论文总数的0.3%;良好论文597

篇,占复审合格论文总数的10.4%;及格论文5123篇,占复审合格论文总数的89.3%。专科毕业论文省校抽查了119本,其中有17篇不及格,抽查复审及格率为86%,不及格率为14%。而在抽查复审的30篇护理学专业的论文中,邵阳医专有4篇为良好,1篇为优秀。一村一大论文为了迎接中央电大的检查,长沙电大的87篇农村行政管理现在正作为重点抽查复审的内容,27篇畜牧兽医专业的论文都合格。

经省校复审合格,有5670名本科学生于8月10日至9月3日参加了毕业论文答辩,75名本科学生没有参加答辩。参加答辩的5670名学生中,“优秀”人数11名,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0.2%;“良好”人数481名,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8.5%;“及格”人数5040名,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88.9%;“不及格”人数138名,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2.4%。

从本次毕业论文复审的情况来看,大多分校都做得比较好,相比2006年春季有所进步。总体上来说结构基本完整,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达到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如英语专业,长沙、益阳、直属分校的毕业设计最为规范,全部合格;株洲、怀化、湘西、娄底、郴州、零陵、常德分校也较为规范,只有少数学员的项目设计完全不合格;问题较多的是岳阳分校,学员的毕业项目设计态度欠认真,合格率较低;衡阳分校的毕业项目设计不分方向一律采用了商务项目设计;张家界分校的指导老师和学员都不懂论文项目设计的要求。

二、本次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进一步加强了毕业论文的初审

省校下发了《关于规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教育、成人专科教育、开放教育及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成绩汇总表的通知》(湘电大校教务字[2006]26号)、《关于印发<毕业作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与登录的规定>的通知》(湘电大行字[2006]23号),要求分校认真初审并规范、完备地填写论文的各项附件表格。省校教务处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本次送审的所有本科论文和专科论文以及一村一大论文,共计10744篇论文进行了检查,都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1.选题原则更加明确。强调选题应紧密联系实际,应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现实问题,鼓励从现实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实际问题;2.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过程的管理,学生和指导教师认真填写学生写作过程考核表和教师指导记录表;3.分校严把毕业作业初审关。分校大都在指导老师意见和分校初审意见栏中写了50个字左右的评语,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修改的次数也大多在三次以上;4.将诚信引入毕业论文工作,要求签订学生承诺书、指导教师承诺书;5.增加了毕业论文的总结与评优。如英语专业的责任教师在指导毕业项目报告过程中就有较强的责任心,分校初审项目报告时能指出学员报告中的不足之处,较严格进行把关。再如株洲电大的责任教师高志萍副教授、益阳电大的陈建芳副教授、娄底电大的陈巧云老师等工作认真负责,对论文的格式能严格要求,学生档案袋齐全,内容符合标准。因此,本次检查的10744篇论文无一篇被发回。

(二)毕业论文工作做到了早布置、早安排

教务处于2006年5月15日通过学校主页、教务论坛和纸质文件的方式下发了《关于做好本学期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湘电大校通[2006]98号),要求各分校严格按照《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教学规范》和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教学实施方案做好各环节工作,其中就指导教师的选聘、审核、申报、毕业论文选题的申报、初审及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做了布置,各分校也认真做好了各项准备。

(三)切实加强毕业论文复审

本次毕业论文的送审由分校先统一送教务处,教务处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分校初审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查,合格后再送各学院进行复审。凡不合要求的一律发回分校重新初审。为做好毕业论文的复审工作,教务处印发了《关于2006年秋季毕业论文(设计)复审工作的通知》。各学院按通知要求分专业成立了复审小组,复审小组在分校初审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了复审,给出了复审意见和成绩。在进行复审时各复审小组同时做好了论文答辩的相关准备。

(四)答辩工作的组织保证

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做好答辩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分校在毕业答辩前都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为主任的答辩委员会,其下设有以专业主干教师为主持答辩的各专业答辩小组,每个小组还配有记录和整理材料的秘书。这些组织机构,在答辩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认真协助省校的主答辩教师,从而保证了毕业答辩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答辩准备工作充分、文件齐全

8月1日,教务处根据学院复审的毕业论文成绩单通过教务论坛和电话的方式告知了分校毕业论文复审不合格不能参加答辩的学生名单。8月3日,对个别分校的复审情况有更改的,也及时通知了分校。8月10日至9月3日,省校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由教务处统一带队分5批赴各地进行了论文答辩。

由于分校按时将论文送交省校复审,从而使答辩工作能顺利进行。绝大部分分校领导高度重视,为答辩工作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如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娄底、自治州等分校在将论文送交省校复审期间,就已拟定了较详细的答辩实施方案,并将电子稿交省校教务处。其分工明确,安排周全,对答辩的要求、时间、顺序、评分要求、内容、分值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些齐全、规范的工作文件,为毕业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六)答辩过程规范、有序

绝大部分分校的答辩过程规范有序,答辩均按照《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程序进行。先由学生陈述3-5分钟,简要介绍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理由、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研究思路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结论,答辩教师再根据论文内容提出3-5个相关问题,答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大多数答辩评分都是当场进行的。答辩教师对答辩人答辩的情况进行现场点评,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和文字材料经集体讨论后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以确保评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大多数学员在答辩过程中准备比较充分,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基本能表述自己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本次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亟待加强

少数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够,对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不严。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指导教师评语千篇一律,每本都一样,没有真正针对文章内容给出评语;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人数过多,大大超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规范》中“专职教师不多于15人,兼职教师不多于10人”的规定;部分学员选题过大,选题过于集中,且个别学员选题与所学专业不符;有些指导教师资格未经省校审查,存在跨学科指导等等。如张家界分校根本没有自己的英语专业指导老师,也没有《论文项目设计》教材,学生不懂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衡阳分校不考虑学员选修的方向,一律指导学员撰写商务项目设计。

(二)论文抄袭现象依然严重

通过复审及答辩发现,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全文抄袭的共93篇(名单附后)。有的学员完全从网上下载或者抄袭他人的文章,文章标题和注释一字不改;有的学员东拼西凑;有的学员请人,自己完全不熟悉文章内容,答辩时一问三不知;有的文章与开题报告完全不一样,答辩时解释不清。

(三)个别分校答辩工作组织不力,答辩有走过场的现象

整体来说,本次论文答辩工作进展顺利,在省校和分校的通力合作下,较圆满地完成了答辩任务,但也有个别分校领导不够重视,工作组织不到位。在有些分校,个别专业未对学生进行答辩培训,学生不了解答辩程序和要求,影响答辩质量。本次答辩工作因时间紧张,每个分校基本上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省校答辩教师疲于奔走于分校之间,导致了对个别分校的答辩有走过场之嫌。

(四)学生专业水平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未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严格执行,学生在文献收集、查阅和运用方面尚待加强。在答辩过程中,反映出有些学生专业基础差,平时积累的知识少,相当部分的学生操作能力还很差。当问及到一些与论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时,很多学生都回答不上,一些基本操作很不熟练。在某些分校甚至还出现了代答辩现象。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论文的指导

各分校应组织论文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和熟悉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并在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前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熟悉论文写作程序、写作规范和其他要求,免走弯路。由学生论文选题类型来确定指导教师。为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论文自述清楚,指导教师应该在答辩前向学生明确:论文表述是说清楚论点、论据和中心思想等内容。

(二)继续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和监控机制

首先,严格审查论文指导老师资格,要从职称、学历和工作态度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不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更换;其次,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指导教师的作用、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标准格式;然后,按标准控制每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确保指导质量;最后,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指导的真实性。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要解聘,对于整篇抄袭的文章,也应当按照承诺书的规定追究指导老师的责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规范》中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各分校和教学点应按此规定聘请业务水平高,指导过程认真细致,又比较熟悉电大论文指导的要求的指导教师,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

(三)把好毕业论文初审、复审及答辩关

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制订计划、培训、资格审查、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指导、行文与修改、答辩、成绩评定等,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不能缺失。从学生来说,要做好选题、开题、论文写作与答辩准备等工作;从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选题开始就对其论文全过程进行指导;从组织者来说,则要把好论文的初审、复审及答辩关。

初审是保证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校要成立毕业论文初审小组,把好初审关,对不合要求的论文要提出具体要求与修改意见,督促检查学生修改完成。在对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给出初审意见,初审意见要和论文内容、质量基本相符。复审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又一重要环节,省校要在分校初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严格把好复审关,坚持不送人情分。论文答辩是对论文质量的最后检验,各分校应制定好答辩方案;各专业责任教师、指导教师应在学生答辩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答辩过程主要了解、督察学员的真实学习水准和项目设计写作的真实性,尤其良好以上成绩要慎重,严把学位关。

总之,从论文选题到检查到答辩到评分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认真负责,确保论文质量,重点是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四)组织答辩教师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努力使评分标准更加科学、可行,更能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检验。严把论文指导和答辩教师资格关,一律由省校审核后方能取得相应资格。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6

摘要:商务智能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等技术的集成,作为当前重要的研究前沿之一,商务智能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统计、比较方法对相关著作和文章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对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及相关成果作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商务智能;知识管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Group的HowardDresner于1996年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将之翻译为“商业智能”或“商务智能”,本文选用“商务智能”作为BusinessIntelligence的中文翻译。近年来,商务智能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商务智能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美国,500强企业里面已经有90%以上的企业利用企业管理和商务智能软件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国外己经有很多成功实施商务智能的案例。我国的商务智能处于导入期,商务智能应用的程度和实际效果都与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国内外商务智能供应商和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广泛的商务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对国内商务智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文献统计分析

1.论著统计分析。为了对近年来国内商务智能论著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分别以“商务智能”和“商业智能”(他们指的都是BusinessIntelligence,BI)为检索题,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进行题名检索,得到近年来相关论著及博硕论文分布情况:国内商务智能专著只有2004年的两本,译著在2003年~2005年间有三本。相对于最早1988年出版、截止2005年已经出版23本的西文专著(含一本日文专著)要少得多。国外2001年~2004年间出版的商务智能专著数量极多,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外商务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比较成熟。而我国从2002年起仅有少量的博士论文,关于商务智能的专著也屈指可数,我国商务智能仅处于导入期,对商务智能的系统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论文统计分析。

(1)数量分布统计分析。笔者利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Web),分别以“商业智能”、“商务智能”为检索题进行篇名检索,得到221篇文章(论文、简讯等),通过内容分析,除去内容重复的和明显不符合我们主题的文章,得到以下统计结果(见表1)。

从检索结果来看,1996年的两篇简讯可以说是国内较早关于商务智能的文章。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1996年~2005年期间,收录了有关“商务智能”和“商业智能”的论文一共200篇,文章数量年代分布呈现前几年缓慢增长,近几年明显递增的特征。因此可以将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为两个阶段:①初始阶段(1996年~2001年):这个阶段国内商务智能初露端倪,这段时间相关文章很少,有36篇,约占总数18%,说明商务智能在当时属新事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段时期的文章多是关于商务智能软件和国外商务智能研究的简单介绍和综述。②明显增长阶段(2002年~2005年):这阶段论文有显著增长。不少论文讨论商务智能在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应用,但是关于商务智能的较高水平和较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论文还极少,大部分文章仍是简单的、重复的功能介绍、综述和简讯等。这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大量数据积累、缺乏应用商务智能的实践有关。

(2)主题分布统计。笔者查阅大量的相关论文资料,对当前商务智能的研究主题进行划分并加以调整,将商务智能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层面两大类,其中基础研究包括商务智能定义、功能(任务)、技术、综述等,关于商务智能的一般应用研究等无法归于应用层面所分细类的文章也放在这一部分;应用层面分为:①商务智能软件方面的简讯和功能介绍;②商务智能的行业应用,如金融、电信等;③商务智能应用的范畴,如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政务等。按以上主题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按题名检索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表明,国内学者对商务智能基础工作研究较少,共75篇,占总数的37.5%,其中还包括无法归类于商务智能软件和具体应用的一般应用讨论的文章。这里分别以“商务智能”、“商业智能”为题名检索到商务智能技术方面的论文极少,但如果以“数据挖掘”、“数据仓库”、“OLAP”分别进行题名检索,会得到成百上千篇论文。作为商务智能的支撑技术,数据挖掘、数据仓库、OLAP的发展是推动商务智能发展的技术基础。商务智能支撑技术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成熟,为商务智能的功能、体系结构、应用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近几年我国关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OLAP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基础研究关系到商务智能的应用能否顺利进行,这其中商务智能的支撑技术(数据挖掘、数据仓库、OLAP)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关于商务智能基础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少,部分论文的质量不高,只是肤浅的介绍式论述,论文内容不新颖,重复性较高,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数量更是屈指可数,尤其缺乏高质量的、深入的关于功能、体系结构、方法等方面的论文。当然这也与商务智能本身的特点有关,确切地讲,商务智能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将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CRM)、ERP等系统结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当中,实现了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

商务智能应用研究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多,共125篇,占总量的62.5%,这部分文章中41篇(32.8%)是关于商务智能软件的简讯,其余84篇(67.2%)是关于商务智能在各行业和各领域应用的论文和介绍性文章。这部分关于具体应用的文章也存在讨论不够深入、内容比较简单、有重复的现象。论文数量2002年开始增长较多,电信、金融等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应用商务智能较多,客户关系管理、竞争与决策、信息化和ERP等领域是商务智能应用的热点。

二、国内商务智能理论研究现状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商务智能的研究还处于导入期。像员巧云那样,笔者也把商务智能的理论研究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方面,其中宏观研究主要是从总体上把握,如商务智能的必要性、内涵和理论综述等;微观研究主要包括:商务智能功能、技术、体系结构等。

1.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方面。

(1)商务智能的含义。①GartnerGroup将商务智能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②IBM认为商务智能是一系列由系统和技术支持的以简化信息收集、分析的策略的集合,它应该包括企业需要收集什么信息、谁需要去访问这些数据、如何把原始数据转化为最终导致战略性决策的智能、客户服务和供应链管理。③简言之,BI=DB(数据库)+DW(数据仓库)+OLAP(在线分析处理)+DM(数据挖掘),是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方法。现如今,商务智能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软件产品和工具,而是整体应用的解决方案,甚至升华成为一种管理思想,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即全面、准确、及时、深入地分析和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

(2)商务智能与知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商务智能和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类似处是它们最终都处理知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明显的总是直接来自人,商务智能中的知识源自数据,它是经过分析产生的知识;商务智能和知识管理都受企业文化和人的影响;商务智能看重的分析数据的技术和知识管理中管理和分发知识的技术很不同,然而,他们在内容获取和显示方面都共有终端技术。

2.微观研究方面。

(1)商务智能的功能。商务智能系统的仪表盘可以剪裁环境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用户可以定制主页来展示最关键的图表和报告,并且当商业需求变化时可以改变显示的图表;能基于底层(underlying)数据源的更新自动更新图表;可以根据特定参数或特定条件的变化进行预警;有例外管理能力;仪表盘的资源组件使资源材料与特定的使能过程一致;提供团队协同工作环境等。

(2)商务智能的支撑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①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及包含历史数据的数据集合,它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商务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商业问题,它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商业利润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是数据仓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商业运营规则的结合。②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③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OLAP是一种多维分析工具,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下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应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

三、国内商务智能应用研究

1.商务智能的应用行业。商务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典型的有电信、银行、保险、医疗、零售、政府等,以及所有建立了数据仓库的用户。从商务智能应用的论文内容来看,我国的商务智能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信息化程度偏高的电信、银行、保险、医疗等有少量应用。这一方面因为商务智能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缺乏数据的积累,而数据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对商务智能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商务智能方面的人才以及对这些人才的有效管理。

商务智能的应用与行业内信息化的基础状况密切相关,实施商务智能的企业中,以电信、金融行业的使用率较高。刘艳丽认为商务智能能带来较大价值的企业中,以制造型企业最多,超过50%;其次是零售业,为41.2%;而政府机构对商务智能产品或技术的使用价值低于其他软件产品。以目前制造型企业和零售业的低使用率和高预期值来比较,这两个领域将是商务智能不可忽视的新市场。

2.商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化与ERP、竞争与决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显示商(下转第112页)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竞争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多。著名的商务智能公司BusinessObject公司的专家PaulClark在分析商务智能与CRM的关系时认为:客户知识是CRM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商务智能是CRM的智慧所在,客户知识的获取与保存依赖于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是整个CRM的基础。

商务智能是架构在ERP之上的,而决策支持是在商务智能基础上的再扩展。从基础架构的角度上看,商务智能数据库和ERP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商务智能和ERP绝对不是同一事物或是同一事物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补的系统。它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响应更及时并易于整合。

商务智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企业决策支持。商务智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不同层面为战略决策提供新的支持:提升决策者洞察力;支持信息获取与分析。

商务智能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企业决策水平;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

3.商务智能系统、软件工具。目前市场上的商务智能厂商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专门做商务智能软件的厂商如BusinessObject、Brio、Cognos;第二类是继承性的数据库厂商和统计软件厂商,这类公司包括NCR、Microsoft、CA、Oracle、Sybase、IBM、SAS等;第三类是一些管理软件厂商,如SAP、博科、用友、金蝶等公司。

不同的人对商务智能的理解仍然不同。数据库服务商(如Oracle、IBM、Sybase)往往认为数据仓库是商务智能的核心,数据展示服务商(如Hyperion、BO、Cognos)则认为商务智能就是联机分析(OLAP),而数据分析服务商(如SAS、SPSS)一般认为数据挖掘才是商务智能的核心。

四、商务智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从商务智能的研究成果分析来看,当前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主要有:(1)集成的商务智能体系研究;(2)商务智能的预测功能;(3)商务智能网络的研究;(4)决策支持工具的研究;(5)企业建模方法研究;(6)信息的收集与获取研究。

2.商务智能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已检索文章分析,商务智能将呈以下发展趋势:(1)应用领域的探索和扩张;(2)应用行业将更广泛,制造业、零售业将是商务智能应用的热点;(3)与领域、行业知识的结合;(4)实时商务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应用;(5)不同领域的理论、技术的融合;(6)商务智能系统可视化、交互性;(7)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教学体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实践环节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实现其总体效能。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4个体系,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就业实践层5个层次,16项内容构成的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一)基础实践层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计算机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大型作业和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识实习3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的案例分析实践,初级财务会计学大型作业、统计学综合训练等实践形式,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础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层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层主要完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基本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这个层面上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技术经济学、客户关系管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设计,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三)综合实践层在这个层次要通过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4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各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实际操作和在校外深入企业一线顶岗操作。其中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可以全面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实际,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沙盘模拟中学生可以担任CEO、研发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职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方案、市场开发决策、产品研发决策、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经营决策思想理念、程序方法、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中,ERP软件系统是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学习ERP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是怎样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流程是怎样优化和重组的,资源应怎样有效利用和整合的。通过“分岗作业式”手工和计算机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做到实践内容仿真、操作流程仿真、实际训练仿真,达到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目的。针对学生所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5-8周的综合毕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公务员之家

(四)创新实践层这个层次包括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3个环节。毕业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要与其兴趣相结合或与其实践经历相关,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目标。据统计,学校有50%以上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通过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将自选题目控制在符合学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之内。其次,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宏观的指导规范是学校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书》,而每个学生具体的论文指导则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配合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帮助其梳理要表达的思路,对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观点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发现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相近之处,师生间的不断研讨和思维碰撞将迸发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新灵感,这也会促进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对优秀论文进行评定和表彰,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大赛即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综合培养。

由于创业计划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就业实践层这个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化培训、岗位证书培训3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可以使独立学院与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学院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达到学院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学生毕业应获得双证书(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建立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模拟实际,仿真实训,可以有效地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职业化教育和岗位证书培训也是就业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业化教育的培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晰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职业化教育方面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强化了其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岗位证书培训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至少获得1个部级岗位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组织运行的管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评价体系起到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对实践教学中5个层次的各项内容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需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对下一次循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杜龙政、熊妮.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2]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大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减少了汽车信贷风险。健全科学的资信评价体系,是保证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是促使汽车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国外的信用机构采用的是高度的货币电子化将个人消费信用档案、个人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为了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对融资的车辆要求设定抵押权或取得所有权,要求购买者对融资车辆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及主要股东对融资合同做连带保证,并对逾期未缴款客户进行催收,并且通过健全的网络系统对有效追踪催收后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债权。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证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期付款销售的监控与调节,保护购买者的利益。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转效率,减少了贷款呆帐的风险,避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秩序的混乱。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级消费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70%都依赖于贷款。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晚,汽车市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特别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不过10年,还存在着包括市场主体、服务产品单一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和不规范等问题。

3.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95%。医学论文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这些都不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3.2汽车消费信贷服务质量低

消费信贷其实是一种金融服务,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市场的发展。所以,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单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纳入这一过程中。目前,多数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已清楚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然而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3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

金融机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都把防范风险、保证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首先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公务员之家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大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减少了汽车信贷风险。健全科学的资信评价体系,是保证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是促使汽车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国外的信用机构采用的是高度的货币电子化将个人消费信用档案、个人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1]。为了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对融资的车辆要求设定抵押权或取得所有权,要求购买者对融资车辆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及主要股东对融资合同做连带保证,并对逾期未缴款客户进行催收,并且通过健全的网络系统对有效追踪催收后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债权。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证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期付款销售的监控与调节,保护购买者的利益。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转效率,减少了贷款呆帐的风险,避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秩序的混乱。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级消费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70%都依赖于贷款。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晚,汽车市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特别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不过10年,还存在着包括市场主体、服务产品单一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和不规范等问题。

3.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95%。医学论文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这些都不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3.2汽车消费信贷服务质量低

消费信贷其实是一种金融服务,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市场的发展。所以,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单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纳入这一过程中。目前,多数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已清楚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然而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

金融机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都把防范风险、保证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首先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2]。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3]。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4]。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2]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大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减少了汽车信贷风险。健全科学的资信评价体系,是保证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是促使汽车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国外的信用机构采用的是高度的货币电子化将个人消费信用档案、个人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1]。为了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对融资的车辆要求设定抵押权或取得所有权,要求购买者对融资车辆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及主要股东对融资合同做连带保证,并对逾期未缴款客户进行催收,并且通过健全的网络系统对有效追踪催收后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债权。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证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期付款销售的监控与调节,保护购买者的利益。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转效率,减少了贷款呆帐的风险,避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秩序的混乱。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级消费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70%都依赖于贷款。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晚,汽车市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特别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不过10年,还存在着包括市场主体、服务产品单一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和不规范等问题。

3.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95%。医学论文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这些都不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3.2汽车消费信贷服务质量低

消费信贷其实是一种金融服务,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市场的发展。所以,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单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纳入这一过程中。目前,多数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已清楚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然而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3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

金融机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都把防范风险、保证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首先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2]。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3]。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4]。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2]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