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游戏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15:34:35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1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2

一、音乐游戏的价值取向应该更加多元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通过听听、唱唱、动动,增强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的能力。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对音乐游戏的上述价值取向耳熟能详,也习惯把这些内容作为音乐游戏教学的重点来定位。本人认为,音乐游戏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只是上述内容,而应该做到更加多元。

例如:有一些音乐游戏设计了一定的情节和角色,在玩这类音乐游戏时,教师如果给幼儿提供一些自主的空间,孩子们通过自主表现这些角色就可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游戏中有多个角色,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商量怎么分配这些角色或者谁先玩谁后玩等来锻炼幼儿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一些成功的音乐游戏教学案例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做到耐心倾听每个幼儿的音乐想象、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现、使每个幼儿都感到自己在活动中很重要,孩子们在发出自己“声音”的同时获得了自信;至于音乐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更不用说了,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会不时地发出欢乐的笑声,玩了一遍还想玩的现象也很普遍。

由此可见,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应该只局限于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游戏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上都有着综合性的作用,其蕴含的教育价值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师深度思考和挖掘。

二、音乐游戏的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喜欢直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玩法,手把手地教幼儿玩游戏,很显然,这种模式不符合《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自主性无法发挥。我认为,音乐游戏活动是一个幼儿积极发现探索的过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是完全受控于老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

因此,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多听听孩子的需求。当音乐游戏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每一位孩子都较好地掌握了音乐游戏的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退位给孩子,给他们更多自主表现的机会,比如:让孩子来创编新的动作、创编新的情节、让孩子来商量角色的分配等。此外,关于音乐游戏中的规则,其制定不能单由教师来包办,以幼儿对于游戏的理解,教师可以以支持者的身份引导孩子自己去尝试制定规则。例如:在音乐游戏《逛公园》中,大家都要扮演花,可是只有几个花的头饰,怎么办才好呢?有的孩子说:“老师再做几个。”又有孩子说:“现在游戏呢,老师哪里有空再做啊!”于是又有孩子提议道:“这一次让我玩,下一次再给他玩。”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结果孩子们一致赞成。我又说道:“好呀!这个办法不错,大家轮流玩,音乐连续放,当听到间奏音乐时,请小朋友相互交换头饰,再次游戏。”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幼儿再也没有为了头饰争抢了。可以说,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遵守。

由此可见,音乐游戏也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在艺术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老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三、音乐游戏需要创设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堂活动气氛太high,甚至于失控,具体表现是:幼儿在游戏中只关注游戏的情节和自身的表现,完全忽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游戏的变化处,教师则需要不停地以高于音乐的声音来提醒幼儿,课堂吵闹不休,沸腾一片。另一种是课堂活动气氛过于安静,活动没有高潮、幼儿没有兴奋点,具体表现为:教师很热情,幼儿表现平淡,玩了几遍就不想玩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一种最理想的课堂氛围,音乐游戏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课堂节奏动静交替、张弛有度,幼儿既有适度的兴奋,又能主动地遵守规则。要想创设出这种最佳的状态,教师就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例如:孩子太兴奋了,教师就要放慢课堂节奏,给孩子兴奋的情绪浇点冷水,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暂停游戏,大家不玩了,并告诉幼儿为什么不玩,刚才哪里不好,接下来要是还想玩,应该怎么改进和调整,这样一来,孩子们躁动的情绪得以安静,游戏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音乐游戏的实施需要行之有效的规则保障

一说到音乐游戏中的规则,很多教师就担心其会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游戏中孩子们容易出现过度兴奋,而制定有效的规则是保障音乐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音乐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但是一旦进入集体游戏环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幼儿之间就会出现互相干扰,从而最终导致自主性活动也无法顺利展开,可见音乐游戏离不开规则,这是音乐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音乐游戏中幼儿需要倾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如果缺少规则,课堂很容易乱成一锅粥。在一线听课中,我们发现,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中,恰恰是教师合理地运用了规则,让游戏进行得井然有序,幼儿在这种井然有序的游戏中,能够安静地倾听同伴的经验,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我认为,音乐游戏需要有效的规则做保障,教师不用担心规则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要的是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则,是更多地考虑教师教学的方便,还是注重幼儿的需求。我们认为,一套行之有效又符合幼儿需求的规则,能有效地保障音乐游戏的成功开展。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3

一、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整合的理论依据

1.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年幼的儿童其思维有着不可逆性,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事物,获得自身的发展。在认知过程中幼儿对于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接受到什么程度,完全依赖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不以老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千姿百态的音乐正好让幼儿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有趣、充满情感的及想象的游戏情景教学活动下,主动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

2.依据《纲要》的理念。新《纲要》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为幼儿的数学活动创设一种情境,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游戏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二、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在实践中整合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老师应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互补互通,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游戏,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

1.有目的地创造游戏条件促进幼儿建构。在数学活动中,游戏的介入能有效地把幼儿带入有趣的情景中,使每个幼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应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于各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案例一:在图形、颜色、大小分类的学习中,我利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做了不同图形、颜色、大小的头饰,当音乐一停,要求幼儿按自己身上的图形头饰找到相同图形的朋友。当幼儿找到朋友后就会高兴地做各种亲昵的动作,之后随着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换,我要求幼儿找“红色正方形的小朋友”,找“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小朋友”,等等。

评:认识图形、大小和颜色是幼儿已知的数学知识,但今天的目标是进行分类,我设置这个游戏的情景,是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头饰的形状、颜色等知识建构的结果,使简单重复的找朋友的游戏而变得有趣,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案例二:在平时我们经常会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幼儿对此也非常熟悉,为了进一步的巩固5以内的数数,于是我对幼儿说:“请你摸摸滑滑梯拍两下,走回来。”“请你摸摸小草跳三下,跑回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我既帮助幼儿巩固了正确的数数的能力,又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既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游戏和学习的气氛一样浓厚。

评:我们幼儿已学过了5以内的数数,对数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借助“小孩真爱玩”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巩固5的数量,实践出真知,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成人直接给的印象深刻。

2.以动态的事物激发幼儿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冷漠态度的孩子的注意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般来说动态的事物更加能激发幼儿的注意,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幼儿的灵性才能活起来,教学活动才能乐起来。

案例一:在方位词的学习中,我放弃了原来平面的方位操作材料,而结合音乐游戏“小老鼠”,拿出了一个可爱真实的布偶小老鼠,配合“小小老鼠”的音乐,边拿小老鼠做动作(一会跳到桌子上,一会躲在小椅子的下面),边唱歌曲:“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跑来跑去,小老鼠跑到哪里了?”幼儿回答:“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跑来跑去,小老鼠跑到桌子上。”(躲在椅子下,藏在桌子里)让幼儿跟随小老鼠游戏的动作感知方位词上、下、里、前等。

评:小班幼儿学习方位词如果只凭老师的讲解,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感到无聊。本次活动设计动态的小老鼠游戏动作,来活跃幼儿情绪,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幼儿以歌曲的形式来回答来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案例二:为让幼儿真实地感知1和许多的概念,在游戏《猫捉老鼠》时,我扮演一只大花猫,全班幼儿来扮演许多小老鼠,引导幼儿感知1只猫、许多老鼠。又如玩音乐游戏《拔萝卜》,让幼儿在拔萝卜的过程中,玩一玩,唱一唱,演一演,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一只小花猫、一个大萝卜、一位老奶奶等。

评: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并将与数学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知识,积累经验,感受数学在身边,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以灵活的方式化解数学重难点。小班的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抽象逻辑思维还刚刚萌芽。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到音乐游戏中去,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话,帮助幼儿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案例一:比较多少是小班数学的难点,小班幼儿对少1和多1的概念还是比较的模糊。于是我结合游戏“抢椅子”,让幼儿围着椅子转,音乐一停,会有一位幼儿没有抢到小椅子,这时我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感知幼儿的数量与椅子的数量,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几比几多,几比几少,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

评:在比较多少中,几比几多,几比几少是一个很难的知识点,活动中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音乐游戏的规则和要求,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竞赛的心理,还促使幼儿准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

案例二:韵律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守恒关系。如:韵律活动中需要队伍从圆形变成方形,幼儿的站立位置变化了,也许空间变小了,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韵律活动中幼儿的站位等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4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合理引进游戏,适当应用游戏形式开展音乐教学,可促进幼儿兴趣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及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生成与提升。即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游戏化有助于促进幼儿各项优秀品质的养成与提升。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可拉近幼儿与音乐的距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获得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且幼儿虽然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有限,但对音乐的反应十分灵敏,利用游戏可让幼儿对声音的基本反应转化为深入感知,从而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初步生成。与此同时,音乐教学游戏化还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二、音乐教学游戏化现状

虽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诸多益处,但受很多条件限制。现阶段幼儿园在推进音乐教学游戏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幼儿教师对游戏缺乏正确认识,普遍未能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价值,只将其作为课堂的润滑剂,活跃课堂气氛,并未将游戏与音乐教学产生实际联系。其次,许多幼儿教师虽将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游戏引进音乐教学中,但这些只是让幼儿体验了参与游戏的快乐,并未做到积极引导幼儿,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因此游戏的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音乐游戏化教学并未实现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能力、素养生成与发展的教育目标。再次,在很多音乐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自行设计并进行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幼儿听,没有充分体现出游戏性;还有的教师设计的游戏是反复的、重复的,导致幼儿对游戏本身也提不起兴致,更无法学习到音乐相关的知识;教师设计的游戏过于复杂,导致学生进行游戏都出现困难,通过游戏来掌握音乐知识更是难上加难;还有的教师设计游戏时过分强调规则,导致游戏本身的影响力消失。幼儿在活动中只将注意力放在游戏活动以及需要遵守的规则上,对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反而未给予多大关注。

三、如何有效推进音乐教学游戏化

鉴于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游戏与音乐的必然联系,许多教师都对“如何利用游戏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一)从教学方面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幼儿园音乐教学首先应立足于音乐本身,从音乐着手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促进音乐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其次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广泛搜集教学资源,为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下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风的声音;洗澡时水的声音……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音乐教学,以保证音乐的趣味性。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游戏情境,将音乐知识置于游戏情境中,以此实现音乐教学的游戏化。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利用游戏开展音乐教学可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也能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二)从教师方面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在利用游戏推进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要学会转换角色。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将自己当成游戏参与者,以此保证幼儿从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学到音乐知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待事物的认知并不健全,所以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维,并加以正确引导,设计让幼儿易于理解且有教学意义的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组建音乐教研小组,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创建游戏的成效,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游戏化方面的能力。对幼儿园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了解幼儿的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助力幼儿学习音乐。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中,教师不但要将传统的“你教我听”教学模式变为游戏化教学,还要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功课,不能只顾让幼儿玩游戏却忽略让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幼儿对于音乐还没有概念,所以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结合生活给予幼儿音乐方面的启蒙,让幼儿随时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建立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方石.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30).

[2]蒋丽云.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6).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5

音乐教育不但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也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由于音乐不以说教方式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灵。在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合作能力等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我就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从音乐几个方面。

1.音乐欣赏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从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进行验。我以为可通过教师主导的图谱欣赏和幼儿主导的合作欣赏这两方面去进行。教师主导的图谱欣赏,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在充分分析音乐之后为幼儿设计,给制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和表现音乐中的各种情感基调,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主导的合作欣赏活动,一些乐曲短小、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的作品,非常适合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活动中,幼儿也非常愿意把自已的感受通过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2.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1灵活多变的音乐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有助于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让幼儿体验快乐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集体游戏是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之一,一方面,通过集体音乐游戏,能将幼儿扑克发的动作逐步转变成完善、和谐、协调的动作,使幼儿在反复表现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跳舞进觉得特别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能帮助幼儿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熟悉和亲热起来,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使幼儿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游戏中自由、欢快地活动,培养乐观的情绪。

2.2培养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的习惯。游戏中都包含一定的规则,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只有大家都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才可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3.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严谨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6

关键词:音乐 故事情景 音乐区域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游戏中的音乐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1、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2、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7

音乐游戏是指学习者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享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内涵,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欣赏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因为能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笔者以为,音乐游戏中的“游戏”并不指单纯意义上的游戏,它不仅在活动形式、技巧、方法上保持着游戏“灵活、自由、快乐”的特征,还散发出音乐跳跳唱唱、敲敲打打、嘻嘻哈哈的独特魅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情不自禁地、不知不倦地、幸福快乐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通过音乐游戏实施教学,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催化剂”

“素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是如此。如何将比较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乐学、会学,由此提高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音乐游戏此时发挥了其“催化剂”的作用,帮助幼儿更快学习音乐知识,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

(一)音符类游戏。在蹦蹦跳跳中让幼儿学习音符,这既操作简单又不乏趣味,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如:将音符编制成极为可爱和有趣的“音符贴”,为便于孩子记忆,可结合花草、树木、动物、云朵的图案,游戏时将某个孩子或某个小组指定为一特定的音符,然后老师将音及旋律弹出,当弹到某一特定音符时,对应的孩子必须跳起来,同时将该音唱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幼儿更快掌握乐理知识。

(二)节奏类游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骼。富有韵律节奏的游戏在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一般是通过肢体动作将音乐的节奏美表现出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情绪与美感,如教孩子们跳兔子舞,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小兔子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和强劲有力的节奏感。

(三)听音类游戏。这类游戏主要训练幼儿的音高和音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倍受老师推崇。如:开展“打电话”游戏,老师唱出“do、mi、so”音后,便问:“喂,请问我是谁啊?”幼儿便可以回答:“喂,你是 do、mi、so,你是do、mi、so。”,老师又唱“do、fa、la”后问:“喂,我是谁?”孩子们回答:“你是do、fa、la。”,如此反复,幼儿就可以在游戏中愉快的将听音练习加以完成。

(四)识谱类游戏。为了更好的让幼儿记住各种音乐符号,可以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绕口令形式进行教学。如“两个朋友一样高,一个瘦来一个胖,喜欢跑到最后面,歌曲结束它站岗。”让幼儿认识终止线ll。“两个朋友一样高,几双小眼相互望,他们还会提醒你,我们回头再一唱。”这是反复记号||。游戏时再配合一些打击乐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剂”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音乐游戏堪称“剂”。 首先,它能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音乐游戏能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自由温馨的活动氛围,调动起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交流,敢于表现。其次,音乐游戏是培养自信心的有效手段,不管是竞赛性音乐游戏还是娱乐性音乐游戏,幼儿都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这个过程是幼儿培养自尊自信最直接的过程。音乐游戏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体验的同时,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幼儿逐步认识自我。如:《小手拍拍》幼儿与教师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五官及身体各部位,自然而然地增强自我意识。既然是游戏,活动中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恰恰提高了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一般来说,音乐游戏时,幼儿活动范围会扩大,交往的对象会增多,为玩好游戏,他们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培养他们合作、谦让、耐心等良好个性品质。如:《穿山洞》音乐游戏,需要两个孩子手搭起来成一个山洞,其余的则要双手搭肩成一列火车,这期间,只要有人不配合,就可能“山洞坍塌”、“火车断裂”玩不成游戏。因此,孩子们会很自觉地合作,顺利地把游戏进行下去。

三、音乐游戏是启迪幼儿智慧丰富其经验的“调味剂”

音乐游戏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过程,也是其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它就像“调味剂”一样,丰富着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的童年显得更加有滋有味。首先音乐游戏蕴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孩子在玩中可以提高认识、增长经验。例如:《猫抓老鼠》、《小兔和狼》、《啄木鸟吃虫》这些音乐游戏让幼儿丰富了有关“天敌”方面的知识。《小动物找家》游戏不仅让幼儿学习了小海龟爬、小松鼠跳、老鹰飞这些肢体动作,而且丰富了幼儿关于小海龟生活在大海,小松鼠生活在树上,老鹰生活在岩洞的知识经验。轻松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鱼和水草》的游戏,幼儿分别扮演“鱼”和“水草”,听到鱼的音乐,大家想象鱼摇头摆尾在大海中遨游的情景,尽情表现小鱼游的动作;播放水草的音乐时,孩子们则充分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演出水草轻柔摆动、漂浮向前的动作,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千姿百态、活泼有趣、让人为之动容。在音乐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动作,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欢乐的音乐氛围,有效地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表现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以发展。

四、音乐游戏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防腐剂”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8

一、提高游戏组织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1.正确认识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劳民伤财,而且还浪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支持音乐游戏的开展。改善当前现状,校方务必要改变对音乐游戏的看法,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年人看来,音乐游戏是一种极其无聊的娱乐形式,而对学生而言则是学前音乐启蒙的重要阶段。[2]

2.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提供机会进修

提高教學质量,培养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首要前提。因此学校应定时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增进其对音乐的认知。

3.多与学生互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便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占绝对主导地位,与学生之间很少沟通交流,以至于对学生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了解甚少,继而教学质量越发低下。同理,想要提高音乐游戏组织的有效性,老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3]

二、适宜的音乐材料

音乐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音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材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选定,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挑选和改编。选材要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班幼儿年纪小,能力相对较弱,选择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特点以模仿为主。因此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年纪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由于孩子生活经验中常常听到家人的哼唱,所以选择为音乐游戏的内容,幼儿感到亲切熟悉。歌曲《小鸭和小鸡》,歌曲中有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幼儿又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很容易让孩子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当幼儿有了兴趣,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较好达成活动目标。中大班幼儿发展快、能力较强。在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材料的时候要以重复性小,节奏感强为标准。音乐游戏中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加深环节。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例如大班音乐游戏《买菜》中,幼儿通过对唱歌曲,来确定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在选择游戏音乐时,通常选择旋律容易记忆的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分类把握

对音乐游戏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纳各类的特点和玩法,按类别抓关键,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根据多年来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音乐游戏归纳为且大类来开展活动:

1.唱类游戏:以歌唱为主导,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现和声音来进行的趣味性活动的一类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及“快来拍拍”等。这类游戏除了可以通过动作进行表现外,还可以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游戏。如,在心里默唱规定好的某个字,在唱到那个字时,用拍手的方法空出它的节奏。这种游戏方法可以增强歌曲的趣味性,更能够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自控能力,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2.动作类游戏:即以动作来作为游戏的重点的一类游戏,目的是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如“大家来打麦”、“猜领头人”、“杀鸡宰鸭”等。这类游戏的重点是,动作要与节奏相吻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颇高。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提高,可以逐渐加快速度,这对幼儿是一种挑战,所以这类游戏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

3.表演类游戏: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为主的一类游戏。如“熊和石头人”、“找小猫”、“三只猴子”等。这类游戏的表演性较强,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扮演角色,自编动作,自由发挥,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可,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4.追逐类游戏:以最后的追逐来决出输赢的一种游戏。如“逛公园”、“开锁”、“丢手绢”等。追逐类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一类游戏,这类游戏的规则性和竞技性较强,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情绪特别高,往往会忽略音乐游戏的规则,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规则的强调,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场地情况和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控。

5.邀请类游戏: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一类游戏。如“找朋友”、“我们邀请一个人”、“接龙游戏舞”、“猜拳游戏舞”等。这类游戏类似于集体舞,主要是靠舞步、动作来表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邀请,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能够合理调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总之,幼儿的学前音乐启蒙至关重要,对于激发其音乐艺术方面的潜能和才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音乐游戏则是音乐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的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种种不足,相信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探索、努力,其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2]冯凤英.论教师在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指导[J].长三角,2010,04(6):129-130.

[3]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1.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9

幼儿期是幼儿各种能力和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经历了从学会爬到学会走的这样一个必经的阶段。而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动作发展还处在发展阶段,动作还不十分的协调。要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首先要激发他们喜欢体育活动的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体育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1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探索、总结,从而掌握侧面钻的动作要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本活动改编自中班的教育活动《闯关》,原教材是利用“钻山洞闯关”来练习侧面钻的动作。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使用,设计了集情境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游戏。通过“小猴子本领大”的情境主线,综合练习侧面钻、平衡、投掷等动作,让幼儿自由。

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贯穿活动。

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突出游戏性,使幼儿置身于富有情境的游戏情节中,体验打败妖精的成功感,同时获得新经验。

2、幼儿自主探究,适度挑战。

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依次提供了三个不同的“盘丝洞”,鼓励幼儿自主尝试,适度挑战,巩固侧面钻的动作。

3、加大活动密度,综合发展幼儿身体素质。

原教材中只有侧面钻的动作练习,我们将平衡和投掷的动作也融入游戏中,既加大了运动量,又综合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习侧面钻的动作,掌握侧面钻的动作要领。

(重难点)

2、能侧面钻过不同的障碍,侧面钻和投掷的动作,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3、体验侧面钻的乐趣和“打妖精”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橡皮筋拉成的“水帘洞”、3组不同高度呼啦圈制成的“盘丝洞”、充气“蜘蛛精”、沙袋若干、《西游记》音乐。

2、空间准备:

活动过程:

1、以“小猴子来操练”导入,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扮“齐天大圣”,拔一根毫毛,把幼儿变成“小猴子”,进入游戏情境。

(2)随《西游记》音乐做热身活动,主要活动头颈部、上肢、胸部、腰部和腿部,并重点练习伸腿,为侧面钻做铺垫。

2、通过“小猴子学本领”,引导幼儿学习侧面钻的动作,掌握侧面钻的要领。

(利用场地一)

(1)难点前置--练习“缩身术”,为学习侧面钻做准备。

提问:看谁的身体能缩到最小?(幼儿自主探究、尝试)。

小结:低头-弯腰-缩身,身体变小。

(2)自主探究过“水帘洞”,幼儿个别练习侧面钻。

要求:从水帘洞下钻过,身体不碰到水帘子,手不能扶地。

幼儿分享钻的经验,并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出侧面钻动作要领:“伸腿、低头弯腰钻过去、收腿”。

(3)巩固练习侧面钻,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动作。

幼儿自主练习动作。

3、组织游戏“小猴子打妖精”,幼儿综合侧身钻、投掷等动作,体验打妖精的成功感。

(利用场地二)

(1)第一次游戏--“一打蜘蛛精”,熟悉玩法规则,巩固平衡、侧面钻、投掷的动作。

教师讲解玩法及规则:走过独木桥,用新本领侧面钻过盘丝洞,举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打向蜘蛛精,打完快速跑回。

(2)第二次游戏--“二打蜘蛛精”,缩小洞口,提高侧身钻的难度。

教师导语:蜘蛛精把洞口变小了,我们再去打它的时候,千万别碰到洞口的蜘蛛丝。

(3)第三次游戏--“三打蜘蛛精”,再次缩小洞口,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

①教师导语:蜘蛛精又把洞口变得更小了,你们能进得去吗?要注意什么?

②同时出示三个高度不同的洞口,请幼儿自主选择,尝试挑战钻过不同高度的洞口。

4、创设“小猴子去嬉水”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放松身体,感受游戏乐趣。

(1)随音乐做胳膊、腰、腿等部位的放松动作。

(2)随音乐模仿小猴子的动作离场。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在自然的环境中,尝试新奇的、有趣的活动,培养其亲近自然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怪兽、宝藏、勇士奖章各若干。

2.投掷工具:保龄球、沙包、酸奶瓶、报纸团、可乐罐等。

3.活动前,在个别体弱幼儿后背上垫好毛巾,以便于出汗后及时抽取。

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4.录音机一台。

5.场地布置:将怪兽藏在各个角落,将宝藏也藏起来。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利用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凹凸不平的跑道,柔软的草地等。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过独木桥,再跳过大石头,就到大森林啦!

二、引出游戏主题

1.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宝藏,可是却有很多怪兽守卫着这些宝藏,我们只有打败了怪兽才能得到珍贵的宝藏,我们该怎么办?

2.鼓励幼儿自由说说消灭怪兽的各种方法。

3.引导幼儿做些准备活动(压压腿、乘飞机、侦察怪兽、跳伞、打怪兽等)。

4.委派几名勇士侦察并报告怪兽躲藏的地点。

5.安全教育:提醒勇士们注意森林里的危险地带,让幼儿初步学会保护自己。

6.老师提供多种打怪兽的武器和野战装备,鼓励幼儿自由挑选。

将幼儿分成两组,苹果组和香蕉组。

三、幼儿活动

1.打怪兽(配合紧张的音乐)。

要求:必须将前进路上的怪兽全部消灭才能找到宝藏。

(1)幼儿挎上小挎包,选择喜欢的武器装备准备出发。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以最快的时间,勇敢地消灭怪兽。

(3)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哪种武器能最快地消灭怪兽。

(4)勇士们再次检查怪兽是否全部消灭。

(5)老师提醒幼儿及时用干毛巾擦汗,避免着凉。帮助个别易出虚汗的体弱儿抽取毛巾,保持内衣的干爽。

2.寻宝藏(配合柔和的音乐)。

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寻找宝藏(引导幼儿相互帮助)。

四、结束部分

1.幼儿交流分享:都找到了什么宝藏?找到后的心情怎样?

2.幼儿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擦擦汗或换衣服。

3.教师为找到宝藏的勇士们颁发勇士奖章。

4.师生一起整理好武器装备回家。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只。

2.地面上画好写有数1-10的方格。

活动过程:

1、玩民间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集体念儿歌,扮演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要求幼儿念完儿歌后做一个造型动作,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2、师幼共同玩游戏“魔法师”。

(1)教师手持“魔棍”,口念“变变变,变变变,变成长鼻子大象”,幼儿扮的“木头人”马上“变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师”巡视,变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这个幼儿便停止动作,还原成“木头人”。游戏中“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小马”“变成小兔”等指

令,“木头人”按指令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

(2)“魔法师”组织“木头人”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

(3)“木头人”跳舞。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木头人”随音乐起舞,“魔法师挥动魔棍”,音乐停止,木头人摆好造型不动。

(4) 随着音乐,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和身体的灵敏性。

2、继续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

重点:控制球按指定方向滚动。

活动准备

1、听过“狮子王”故事的录音和看过其录像。

2、已初步掌握左右手拍球的方法。

3、红、黄、绿、蓝小旗各一面。

4、皮球若干、头饰一个。

活动流程:扮演角色活动身体——自由练习激发兴趣——难点练习重点指导——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启发:“我们小朋友看过狮子王的故事,故事里面有个球球最喜欢玩球,小朋友今天你们就来做小球球,老师做大球球,我们一起来玩玩好吗?”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玩球的准备动作。

a、左右手拍球,拍几下,转一下身再拍。

b、两腿夹球朝前,朝后退跳。

c、两手旋转球,身体慢慢地下蹲,慢慢地站起来。

d、手拿球,身体向左右两侧跳,停下时即拍球。

2、自由练习,激发兴趣。

教师启发“我们球球已学过一些玩球的方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玩球的办法最多,而且和别的球球玩得不一样。”

幼儿自由练习各种玩球的方法,教师随机指导。

a、左右手拍球

b、自抛自接

c、接反弹球

d、互相滚接两个球。

3、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提示:“小球球们玩球的办法真多,我们请他们来表演一下。”教师请出1至2位幼儿表演玩球的方法。

(2)教师引导:“大球球也想来一个很好的玩球方法给你们看。”教师示范:沿着直线,把手中的球贴着地面用力向前滚出,然后奔跑着去接球,再向前滚出球,一直把球滚到场地所尽头为止。

(3)教师引导:“现在小球球跟着大球球一起来玩。”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玩快跑追球的游戏。

(4)在场地的四个方位角上,插上红、黄、绿、蓝四面小旗,鼓励幼儿听从老师的指令,依次向四个方向快跑追球。

(5)幼儿自由选择方法快跑追球。教师提醒:四种颜色的小旗都要想办法让你的皮球滚过去。什么地方人少,就到什么地方去滚皮球。(注意对玩球困难的个别儿童进行指导)

4、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幼儿四散站立,教师手拿四个皮球,间隔一定距离与幼儿面对面站立。大家一起念儿歌:“小球球,大球球,我们一起玩皮球,皮球滚过来了。”儿歌念完,教师把手中的球快速向幼儿脚下扔去。扔中者,游戏停止一次,随着游戏的进行,逐渐增大难度。第一次,教师扔一个球,第二次,两球同时扔出;第三次,三球快速依次扔出,第四次,两球同时扔出,另两球随后扔出。

(2)游戏结束,幼儿跟着教师拍球的方向,或蛇行走回教室。

活动结束

最后一个游戏可以随着幼儿对游戏玩法的熟练和躲闪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扔球的个数和扔球的方法。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2、能与同伴协一致的进行运球活动、共同玩球。

活动准备:皮球。

活动过程:

一、玩球。

幼儿人手一个球,分散进行玩球活动,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

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

二、移球游戏。

教师:想一想,一个人怎样给球搬家?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搬家”方法,如:两手心托球、用手背托球、用一只手和手臂夹球、把球夹在两腿之间、抱球在胸前等。

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该怎样搬运球?请两个小朋友示范运球,然后两两结对进行运球练习。

采用接力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胸夹球。安排幼儿两两面对面,用胸部或腹部夹住球往前走。(可采用接力赛进行)

结对开展集体游戏——背夹球。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让两个幼儿背对背,用背部夹住球往前走。

三、放松活动——玩球。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篇10

关键词:教学内容;横向联系;专业学习;教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幼儿教学中更好的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在接受幼儿音乐教育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编制具体音乐教育方案,并能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富于创新能力、具有综合音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幼儿教师。

一、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因素

(一)分科教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都采用分科教学,音乐学科又被细化为声乐、钢琴、乐理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之间的专业教师沟通较少,导致学科性较强。

(二)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都是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和性质知之甚少,而且没有过幼儿园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在教学中,主要是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很难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三)学生入学时音乐“零”基础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音准问题,部分学生有先天性音准缺陷。许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了解,也不热爱,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是因为顺从家长的意愿,因而在音乐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等现象。

(四)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班级人数多,每周2节技能课,一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巨大。例如,声乐课教学中包括,发声训练、试唱、声乐去演唱和儿歌演唱,在有限的时间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只能做到点到为止的程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老师的要求。在钢琴课上,这一问题就更加明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技术的讲解和纠正,练习曲得分析与指导、即兴伴奏,还要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面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现状,音乐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师因此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根本,深入调研,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方向,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可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资料的学习内容,多以儿歌弹、演、和儿歌创编等内容为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必要的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

(二)重视学科的横向联系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都采用分科教学,那么音乐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各个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立体化的完整体系,使单一的学科教学转变成综合课的形式,使音乐理论、弹、唱、打(节奏)、动(律动)等音乐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并融会贯通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服务。

(三)教师加强专业学习

到幼儿园实习、见习,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或到网络上、书籍、期刊上查找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以便给学生更实用、更具有针对性的的实践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观看教学录像、音乐活动教案等,引导学生进行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来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变“导”,学生从“学”到“做”。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中职生的好动的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未来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来学习某一个知识,让学生体会将来的幼儿教学中如何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老师有时是材料的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游戏的合作伙伴,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会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同时,设计游戏活动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要设计的太简单,和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可用设疑的方法导入,先由学生猜出哪种乐器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推动学生去探索那段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训练节奏时,可以训练学生嘴念节奏、手打节拍、脚打强拍或手打弱拍等“玩”法;还可以把节奏编成总谱式的合作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有打节拍的、有打节奏的、有唱谱的、有加打击乐的等,一起合作;也可继续发展为加入打击乐、钢琴等乐器来“玩”。这种利用猜谜、游戏、打击乐、钢琴伴奏等手段以“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手、眼、脑并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与审美,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幼儿音乐活动模拟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还要具备音乐教学能力。由于受实验场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要在课堂上得到初步解决。而幼儿音乐活动模拟,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模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而学生会像教师正式上课一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观看幼儿音乐教学的录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收集大量的幼儿音乐课教案和课件以供学生学习与参考。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幼儿音乐活动片段,并进入特定情景进性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最后,学生们共同讨论、评判,指出优点和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需要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