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记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10:46:53

小学生记事作文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1

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多另我难忘的事,它们有的甜,有的酸,有的苦,有的辣,但在这些事中,最另我难忘的就要数在我上三年级时我们男生和女生大战的事了。

在我上三年级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啥也不懂,天天就知道打架,今天和这班打,明天和那班打,但从没有发生过‘内战’。一天,我们班的男生领头和女生领头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接着他们就打了起来,斗了一百个回合(夸张)之后,我们的男生领头终于占了上风,女生们一看不妙,便上去帮她们的领头,我们男生见了,也不甘示弱,大叫着跑上去和那些女生打了起来,打的那是昏天黑地,不相上下,正当要分出生负的时候,上课铃响了,我们赶紧跑到了教室里,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拿出了课本开始上课。下课后,我们便冲出教室,又开始了激烈的战争。这时,不知哪个混蛋鬼把老师叫来了,老师批评老我们一顿,又让我们一人写一份检讨书,然后又让我们回教室,说三天不能下课,我们一听,心里十分气愤,要是让我们找到哪个可恶的告密者,一定饶不了他(她)!

这件事虽已经过去好久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想起来就会让我笑个不停,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2

关键词: 笔记小说 国史补 纯粹

《国史补》是唐代比较重要的笔记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一部野史集,弥补了正史的缺漏。不仅如此,在唐代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国史补》确立了纯粹笔记小说的地位,这样的论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获得不少学者的认可。那么,为何称之为“纯粹”的笔记小说?本文将逐一寻找这一论断的依据。

一、明确“笔记小说”的体例

“笔记小说”对人们来讲并不陌生,似乎这个词也普遍被历代的学者接受并应用。事实上,这一词语本身存在歧义,也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笔记与小说二者之间文体上差异的区分,给人们造成了错误的认识,视笔记为小说的附庸,再加上古代目录学家习惯于将笔记纳入到子部的小说类,使得笔记与小说杂糅不清,这对笔记和小说的研究整理工作都造成了不便。因此,在确立《国史补》纯粹的笔记小说地位之前,有必要先明确“笔记小说”的概念。

(一)小说

最早提出“小说”概念的是《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说,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与明智的大道理相去甚远。这里的“小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而是指道家之外的别家之言,是与“大达”这样正统文章相对的琐屑言辞,不登大雅之堂,由此可见,这里所谓的“小说”是对别家学说、那种街头巷尾口头相传的故事的蔑称。王枝忠认为:“先秦时期还没有关于小说一词的固定含义。”①

到了汉代,小说有了初步的发展,从史传文学当中孕育出的轶事小说以及从《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演化而来的志怪小说,已经初步勾勒出文言小说的基本面貌,尤其是小说的虚构特性已经凸显出来。后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小说逐渐形成了以刘义庆《世说新语》和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志怪两大系统。这其中,志人小说以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及言行为主的杂录体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并且此时的志人小说尺幅短小,言约旨丰,对后世类似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的志怪小说因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及佛教的传播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以记述神仙鬼怪为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志怪小说的虚构及夸张成分就非常突出,是与志人小说完全不同的小说形式。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明显的划分,但不论是志人还是志怪,它们都属于文言小说系统。

唐宋时期,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并且这一时期白话小说兴起,小说就逐渐分化为文言、白话两个系统并行发展,进而代表了雅、俗两种传统。广义上讲,白话小说也属于小说范畴,但因受到小道不经之论的影响,白话小说在官撰目录中很难找到一席之地,甚至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也不收录白话小说。那么根据笔记小说的语言以及在目录里的收录情况,我认为笔记小说与文言小说比较接近。

(二)笔记

笔记本义是指散文的一体,又称“笔”,与“文”相对。《南史·颜延之传》云,诸子中“竣得臣笔,测得臣文”②。刘勰《文心雕龙·总术》里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在这里指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对偶的文章,“笔”指随意记录的散行文字。“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丘巨源传》:“议者必云笔记贱伎,非杀活所待。”后来《艺文类聚》卷四九梁王僧孺在《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中称赞任昉“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这些提到的“笔记”都指执笔记录,起草文书,可见“笔记”有记录的意思。

后来,笔记逐渐演变成一种随笔形式见闻录杂感的文体的统称,同时也被视为一种著述的体式,即指由一条条相对独立的札记汇编而成的著作。文字都是简短的,每条自成起讫。笔记的创作具有独立性,片段之间相互独立。笔记在内容上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如1979年出版的《辞海》对“笔记”下的定义是:“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其题材亦很广泛,有的著作可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笔记主要记载一朝一代的军国大事,朝政得失,典章文物,或是记述一代人物的思想言行。其目的都是为补正史之不足,或是以世道人心为念,记述前事,作为借鉴,教育后人。

笔记与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说具有虚构性、娱乐性,虽然小说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也会透漏出关于当时社会的信息,但许多场景、人物、地点也许并不存在,而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因此小说的虚构成分要远远大于笔记。而且小说情节紧凑生动,前后有因果联系,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认为小说的文学价值高于历史价值。而笔记有着明显的分别,正史一般是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些历史事实可能在史官撰写的过程中被刻意删去、忽略或者篡改,我们无法知道历史的原貌,而且当时的时代风尚,民族习俗以及名人轶事等在正史中很少记录,笔记正好对这些做了补充。由于笔记的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总结来写,是有意地写史以补史,有意地将当时具有特色性和规律的东西保存下来,内容真实客观,作者态度端正,所以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再者笔记都是相对独立的片段,是陈述事实而非讲故事,因此笔记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要大于文学价值。

(三)笔记小说及《国史补》的定位

前面已经分析到,小说和笔记是不相干的两个系统,而把这两个词并列在一起,使得小说、笔记、笔记小说三个概念更加模糊,学界的争论也随之增大,那么,到底“笔记小说”应该怎么解释呢?

最先提出笔记小说概念的是北宋史绳祖的《学斋占毕》:“前辈笔记小说固有字误或刊本之误,因而后生末学不稽考本出处,承袭谬误甚多。”③但有人认为这里“笔记小说”只是并列关系,不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事实上,在唐代时期,笔记著作很少以“笔记”来命名,如《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大唐新语》、《国史补》等等,有时用“记”来称,比如《教坊记》、《封氏见闻记》、《开天传信记》等等。自宋代开始,那些随手记录、不拘体例的杂记见闻开始用“笔记”来命名,如宋祁的《笔记》、苏轼的《仇池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宋元时期这类书有很多,除了以“笔记”命名之外,还有随笔、笔谈、笔丛、丛话、清话、漫录等等。小说作为一种文类,在汉代的《汉书·艺文志》已有定位,被划分到子部中诸子的一家。而笔记产生于唐宋,不固定在四部中的哪一家,传统目录学上也没有以笔记为名的类别,又因为有些笔记带有小说的性质,所以宋代以后,书目著录中将“笔记”纳入到了子部小说的类别中,从此,“笔记”与“小说”的关系便扯不清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笔记被归入到子部杂家类或者史部传记、杂史、地理等类别中,也就是说,笔记由于涉及内容广泛,类书之中无法为其找到合适的分类。

在近代20世纪20年代,《笔记小说大观》刊行,“笔记小说”这一称呼应用开来。刘叶秋先生的《历记概述》把笔记分为三大类: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周勋初先生的《唐记小说叙录》则只讲历史琐闻类的笔记,似乎把笔记小说只限于古人所说的杂史笔记或“杂事小说”。唐代时期的笔记还是比较“纯粹”的,就比如我们要说的《国史补》,而到明清,也出现了笔记式的小说如《夷坚志》,也有小说的笔记如《东轩笔录》,笔记小说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

我比较赞同郭彦龙《笔记小说的概念、演变及价值》中的说法:笔记和小说之间,一个重视形式,一个重视内容,把二者合二为一,“即笔记小说是以笔记形式表现小说内容的一类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兼具笔记与小说的特征,既具有随笔记录、体式自由的形式,又有必要的故事结构。……笔记小说不仅包括《子不语》、《夷坚志》、《阅微草堂笔记》等这类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也包含一些历史著作如《国史补》、《朝野佥载》等等。”文章中同时指出,笔记小说不包含故事完整、描写细腻的长篇文言小说,如传奇。所以《国史补》应当属于杂史类笔记小说著作。

二、《国史补》

(一)作者

李肇,生卒年和籍里不详,两《唐书》亦无传,从历史的零星记载可知是唐宪宗、穆宗朝时期人。陈舜俞《庐山记》卷二李肇《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末称“元和七年九月十五日朝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李肇撰”,曾以协律郎身份入江西观察使崔芃幕,崔芃卒后转华州参军,元和二年至五年间,为江西观察从事。七年任协律郎,十三年以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十四年加右补阙,十五年加司勋员外郎,出翰林院。长庆元年因为与李景俭等于史馆饮酒,贬澧州刺史。一生著有《国史补》、《翰林志》、《经史释题》等书。李肇在京城做官时官位不低,并且多与名流结交,因而能见闻大事,所记历史可信。再者李肇本身为翰林学士,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在记录历史时对材料能够有所取舍、有所判断,文笔好,内容扎实,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可读性。不像后来明清时期的一些笔记,记录山野草茅之传闻,妄谈朝堂宫苑之事,不仅格调不高,也大多不可信。

(二)内容及特点

《国史补》,亦称《唐国史补》,系续刘餗《隋唐嘉话》而作,全书共记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以五字标题概括每条内容。记载了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前二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其序是这样,“《公羊传》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未有不因见闻而备故实者。昔刘餗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著为传记。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仍分为三卷”。作者表明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刘餗之后写史以补史,虽然在体例上与《隋唐嘉话》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不记鬼神梦幻、男女猥亵之事,与志怪划清了界限。

《国史补》在内容上保罗万象,所记大致有:

①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例如在名茶名酒方面有着较为系统的记录:

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劎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蒲萄,嶺南之靈谿博羅,宜城之九醖,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菴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我们所熟知的剑南春酒在这里可以找到渊源。

还有名茶:

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筌:劍南有頂石花,或小方,或牙,號為第一。湖州有顧渚之紫,東川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峽州有碧澗明月,芳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州有義興之紫,婺州有東白,陸州有鳩坈,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夀州有霍山之牙,蘄州有蘄門團,而浮梁之商貨不在焉。

这些名茶比《茶经》提到的多了很多,根据时代的发展,从《茶经》到《国史补》可知道茶的发展轨迹和普遍程度。

②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

③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多集中在卷下。

④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等,这一类所占比例最大。

⑤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

⑥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

⑦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贴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

由于内容繁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价值及影响

《国史补》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功用,且可信度高,因此被广泛征用,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其他的如《唐摭言》、《北梦琐言》等也多次征引,宋代类书、总集、笔记小说、诗文笺注引唐记小说时,此书最多。所以《国史补》对于历史的补正,文化的研究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天禄琳琅书目》云:“考《崇文总目》与肇《国史补》外,又载林恩《补国史》六卷,高若拙《后史补》三卷。而晁氏《读书志》中皆不载,是当时所重者惟肇所補之书。”可知此书在宋时于同类书中,最受重视。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此书“在唐、宋说部中,最为近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然论张巡则取李翰之传,所记左震、李汧、李廙、颜真卿、阳城、归登、郑絪、孔戣、田布、邹待征妻、元载女诸事,皆有裨于风教。又如李舟天堂地狱之说,杨氏穆氏兄弟宾客之辨,皆有名理。末卷说诸典故,及下马陵、相府莲义,亦资考据。馀如摴蒲卢雉之训,可以解刘裕事。剑南烧春之名,可以解李商隐诗,可採者不一而足。……欧阳修做归田录,自称以是书为式,盖於其体例有取云。”由此可见,历代学者对此部书都有相当不错的评价,而且《国史补》的行文方式以及用五字标题概括每条内容的体例,都成为后世笔记小说撰写的范本。

三、《国史补》纯粹笔记小说地位之确立

综上所述,我认为,称《国史补》确立了纯粹笔记小说的模式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依据总结如下:

1.从体例上讲,《国史补》是具有史料性或学术性笔记,是由一条条相对独立的札记汇编而成的,文字简短,纪实性强,是增补辩证历史的典型著作。这些方面都符合笔记小说的特点。

2.从内容上讲,《国史补》是续《隋唐嘉话》而作,但其中去除了猥亵、怪异的内容,在陈述事实方面更加“纯粹”,没有虚构和夸张的小说痕迹。

3.从作用上讲,《国史补》是正史的补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研究和借鉴价值的资料,也让正史中被略去的方面得到了还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因为可信度很高,《国史补》被《太平广记》等类书大量征引,地位不凡。

4.从影响力上讲,《国史补》所创新的写作体例和框架,成为后世笔记小说的模范。

在浩如烟海的唐记小说中,《国史补》记录的条目不是最多的,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一部,这或许与其著史态度最为端正,对历史的补充作用最大有关吧。不论从体例上、内容上还是影响力上,称《国史补》为“纯粹”的笔记小说都不为过,这也是对它在文学史上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对于这样纯粹的《国史补》来讲,它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希望这部书能够收到各个领域学者的重视,让它在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②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③史绳祖.学斋占毕[M].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第854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李肇.唐国史补[M].台北:新兴书局,1960.

[2]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J].文学遗产,2003(02).

[3]罗宁.论唐代文言小说分类[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4]郭彦龙.笔记小说的概念、演变及价值[J].洛阳: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3

一、广泛阅读,积累词句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基础,要使学生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词和句,使学生看到事物,觉得有话可说,有词来形容。而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就必须使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怎样使学生对课外书籍产生兴趣呢?

我们班有几位同学爱看课外书,我就利用中队活动和晨会课时间,让他们读、讲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有趣故事、精彩的片段,这样,其他同学也就跃跃欲试。从讲故事开始,到使学生爱看课外书,然后引导他们不能一味地看故事书,还可看看写景、写事的书,再让他们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及精彩的片段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只有在多看、多理解的基础上,读熟、记牢,做到“烂熟于心”,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信手写来。

学生课外书看多了,我就鼓励他们把摘录的好词好句有机、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渐渐地学生还能把学来的写作技巧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优美句子、精美片段我在批改时都给他们圈出来,进行表扬、鼓励,讲评作文时让全班同学欣赏。学生感到自己作文中的句子能读给全班同学听,很高兴。

二、坚持日记,积累素材

作文,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没有内容可写。因此,学生单单积累了好词、好句,对作文有了兴趣还不够。要想写好作文,还必须注意观察生活,坚持写日记,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把周围发生的事记在日记本上。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是很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收集来,我经常查看学生的日记,对学生日记中写的事进行分析,选取其含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材料,供写作时选用。如一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有一次在客车上,小偷偷一位老大爷的钱,旁边的乘客发现了,竟然熟视无睹,老大爷发现后,不但不把小偷送往派出所,反而掏出五元钱给小偷,还说对不起小偷。我看后,引导他,这是社会上的一种不良风气,但毕竟是少数的,以后自己要同这种不良风气作斗争。又如另一同学写道:人贩子把妇女拐到家乡来卖,结果被派出所抓获。初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分析引导他,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犯法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守法,并敢于同不法分子作斗争。这样两篇日记都可作为作文的材料了,日记中除了可记下周围发生的事以外,还可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于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全面观察,对事物局部重点观察,对变化着的事物连续观察,对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比较观察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这些写景、写事的日记,可详可略,可长可短,不拘形式,每周评选一次,并且把优秀日记让学生誊写好,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供全班同学学习,以达到鼓励优生、鞭策后进生的目的。

三、及时批改,鼓励为主

学生作文写好后,希望较快地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批改,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他们,如果反馈时间拖得过长,就会时过境迁,错过机会,因此,及时批改作文,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批改中,还要注意以鼓励为主。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作文,教师总把等第给得很低,实际上这是在压抑学生的兴趣,学生作文中一句或几句较好的句子,都给他圈出来,在评讲的时候,读出他作文中的句子,他就会感到很高兴,下次作文时,他将会更认真,而对于全篇写得好的,除了给予优秀等第外,还可让他自己上讲台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认可。他除了教师布置的作文外,还会把自己平时写的作文拿来给老师看。总之,及时批改作文,对学生的作文多加鼓励,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方面。

四、积极投稿,检验自我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水平逐步有了提高,有的学生把周围发生的事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自己的看法,给我看,我看了后,鼓励他们投到校广播站。开始是几位,后来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地,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投稿到校广播站,我鼓励他们投稿到县广播电台、市县教育网站,第一次投稿就中了,看他们那高兴的神情,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一个同学稿子投中了,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以后又陆续投了五六篇稿子,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大,再后来还有些同学又投稿到一些报纸杂志编辑部去,并陆续在《小学学生之友》《作文》等杂志发表,同学们的写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4

三河市第六小学

张彩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及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生活当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教学难点】

通过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业要求】

用色彩完成一幅绘画日记,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师教具】

电脑课件资料,大屏幕实物投影,绘画日记步骤画

(部分已完成)。

【学

具】

彩笔,油画棒,色彩

(水彩、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师:我们很多同学有记日记的习惯,大部分同学都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你们知道不知道

有一种比它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

生:绘画日记。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绘画日记呢?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绘画日记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

的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

(板书:绘画日记)

师:老师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

生:有文字部分。

(板书: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师:

注意绘画部分有横式、竖式、中间等形式。文字部分有日期和说明。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幅绘画日记是怎么画的呢?

生:想。

师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绘画步骤。

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②用色彩画。(大胆、鲜明)

③文字说明。(概括、简练)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

(“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很多同学回忆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情景没有说,现在就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你们刚d讲的和想到的情景画下来,你们能行吗?

生:能行!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挑内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激发想象,鼓励大胆用色,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绘画氛围。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课件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1、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

2、师:同学们,感谢大家把老师带到美好的彩色文字世界中,也希望绘画日记成为你们的朋友。

3、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绘画日记

绘画部分

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绘画日记结构

绘画步骤

②用色彩画。(大胆、鲜明)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记叙文 阅读 教学方法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此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也是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本人就以巧妙利用记叙文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抓线索明结构

线索是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记叙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统帅全篇的线索,看看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的,一段中各层意思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寻找记叙文谋篇布局的规律,从而理清课文的结构。

1.巧抓时间线索。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大都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进行记叙。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一天深夜”“事隔三天”后,学生就能明确文章是分两个时间段叙述故事的,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就非常容易了。

2.巧抓情节线索。故事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大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情节线索进行叙述。根据这类记叙文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划分结构层次的方法。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赛马”一词进行突破,于是学生很快理清了赛马的对象、赛马的原因、赛马的经过、赛马的结果这些故事情节,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了清晰的感知,文章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3.巧抓空间线索。游记、参观记等,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移步换景,写一路见闻。教学中抓住空间位置变化的线索,也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中“天安门北端”“天安门前”“河上”“金水桥两旁”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就很容易对天安门广场的整体布局有准确认识,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天安门广场的概况。同时,对此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也有了了然于心了。

4.巧抓情感线索。有些抒彩比较浓的记叙文,故事情节不明显,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也无明显体现,看似没有线索,其实这类记叙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番茄太阳》一课,作者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就是“我”的情感变化:灰暗无比——温暖——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温暖。教学时,抓住作者情感变化这条线,探究变化的原因,就能读懂盲童明明美好的童心。

学会了抓线索,学生自然就分清了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也容易得多了,并从中学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了有效阅读的方法。

二、突出重点促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记叙文一股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段进行细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抓关键词语的鉴赏。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关键词语的鉴赏,围绕课文表现的中心,多层次、多角度挖掘词语内涵,引导学生借助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水》一课,将“痛痛快快”与“痛快”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叠词确实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进而对“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一句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从“渴望”“盼望”“期盼”三个词的区别中感受水的珍贵。抓住“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句中连用的三个“滑”,联系上下文,反复琢磨、推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文本的人文美和汉语独特的魅力。

2.抓重点段的理解。重点段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难点。在记叙文教学中,抓重点段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富有系统性、层次性、研究性。

《全神贯注》一课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从读人手,围绕“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交流体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叽里咕噜…‘异样的光”等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情的词句,进而从人物的外在表现读懂罗丹的“全神贯注”。也可以采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更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恰恰是由那些看得到的动作和深情背后展开的联想——“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如果去掉这些联想,句子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

另外,抓重点段的理解,还可以采用理清重点段中句子间关系的方法。教学中由重点段人手,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理清作者思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突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利用留白练说话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以无胜有。教师要善于在“留白”处挖掘和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天鹅的故事》一文写道:“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湖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的省略号就是一个体会老天鹅精神、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空白”。此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看,这感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提示:省略号),老天鹅还在第四次、第五次……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冰面。老天鹅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1:“第四次扑打冰面时,老天鹅已气喘吁吁,它是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在扑打呀!”生2:“第五次了,此时的老天鹅头昏眼花、眼冒金星,但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腾空而起。”生3:“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扑打冰面了,老天鹅的胸脯流血了,翅膀流血了,白羽片片血迹斑斑,可是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让学生读活了老天鹅的形象,使学生读懂了文字,内化了文本。

四、明晰要素学写法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结合年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文写作范例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1.抓住记叙要素,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写入记事的记叙文,大都要在文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强化对记叙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记叙的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习完整叙述事情的方法,从阅读中学习写记叙文的方法。

《船长》一文,要引导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概括出故事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要告诉别人一件事,一定要写清楚记叙的要素。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2.抓住描写语言,体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体现在作者描写的人物、景物、事物之中。

《九色鹿》一课,作者写九色鹿时用“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丸色鹿”这样的语言,刻画了九色鹿“美丽”的形象,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了真情实感。作者写调达时用“连连向九色鹿叩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郑重起誓”“千恩万谢”“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等语言形成对比,鲜明地刻画了调达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的丑恶形象;作者的喜恶跃然纸上。

作者的真情实感,还体现在议论、抒情的语言上。《少年闰土》一课,在“我”和闰土的对话描写中,插入了“我”的议论和抒情。“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写出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我”的羡慕之情。“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写出“我”对自己单调、孤陋寡闻生活的叹惋。这是通过议论和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中具体形象的描写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及充满激情的抒情和议论,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五、抓住细节练读写

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即可,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细节放“大”。教师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几次出现的数字,是一个凸显人物的重要细节。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句子,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思考讨论:透过这些数字,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交流到“6次”修改,感受谈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时,教师拓展:今年的课文与前年不一样,在两处做了改动(屏显两处改动之处)。为什么改?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字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追问:“你们眼中这还是一组数字吗?这一组数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组数字阐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学生不但把文字读懂了,还把文本读厚了,这一细节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细节描写对学生作文来讲尤为重要,因为文章的出彩常在其细节。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应该始终围绕着生活开展,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关键,紧密贴合记叙文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细心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不断的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从而同时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格个性。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相应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将记叙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从而最终实现作文写作技巧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一、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1. 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取写作素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文章立意与构思将其表现出来。高中记叙文不单单体现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不单单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发展需求。

2. 强调自主写作的进行

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写作训练是完成记叙文写作的根本基础,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愿意自己去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从厌恶写记叙文转变为对写记叙文充满期待。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需求[1]。

二、 记叙文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1.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类,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现象的作品,其是一种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够真实的告诉读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态,读者读到记叙文作品就犹如回到当时情景一般。根据记叙文的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及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实用价值的形式包括传记、消息等;另外一种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小说、寓言等。根据记叙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人为主、以事为主以及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的形象、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从而传递人物形象,体现作品主题;以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叙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环节,着重描写事件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情怀与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 记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事类型的记叙文最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实的还原事情,将所发生事情的缘由、情节与结果一一阐述出来。在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整个事情是文章的重点,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因素都只能围绕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3]。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事情描述的没有连贯性与逻辑性,十分零散,时常呈现过于简略与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将完整的事情阐述出来,避免过于嗦,怎样完整的呈现事情的状态,进而组成规范的记叙文。

(2) 写人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人物类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针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将人物丰满的形态充分的刻画出来,让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要体现人物的特征与个性首先自然是要对人物的行为与活动进行刻画。因此,在进行人物类型的记叙文写作中除去必要的陈述交代外,还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动,让其在行为中展示自己。将一些必要的交代与介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出来,例如可以从形象、行为、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进行人物类型写作的时候,以他的同班同学小敏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对人物的刻画较少,大多数都是用叙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并且写的都是小敏平时在班级上的缺点,没有涉及到小敏的优点。教师可以以此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人物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单单写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将人物的复杂性体现才出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陈述型语句,而是更多的通过所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方式流露出来。教师选择该位学生的原稿进行修改,将指导学生的理论化为实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做到将人物写的丰满、形象。

(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主要就是针对景物在细节方面上着重笔墨,关注景物在不同时间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体验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作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实的描绘景色或物体,而是将情感与情怀与景色或物体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将个人的情感与景物有机的融合起来。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写的手法与重点上也明显不同。景色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心情跟随着作者的个性摆动,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来指导学生该类型记叙文的写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萝即使历经挫折,依然生机勃勃的形态表达了不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记叙文是一种既可以写人、写景,又可以写事的文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记叙文都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去。要显著提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对生活充满细心观察的热情,融入情感与理性,在技巧的贯彻下达到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2):88-92.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突出特色;突出品质

小学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怎样做好学生的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十分重视的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作文的指导。

一、突出特色从外貌描写入手

写人和记事是两种主要体裁。塑造人物主要是抓住人物的高尚品质、鲜明个性两个方面来描写。这是写人物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人物的形象是活的,是立体的,是动态的。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实例去比较和提醒学生的注意。比如,写人物这一点,在外貌的描写方面,我举两个例子,让学生做比较:

(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这个人是谁呢?

(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壮,穿一件清不清、蓝不蓝的梭布禅衫,提一柄九齿钉耙――这个人是谁?

学生思考一会马上回答第二个人是猪八戒。但是,第一个人是谁不知道。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能确定第一个人是谁?因为他没有鲜明的特色,没有特征,没有个性,所以很难判断出这个人是谁。这就是写人物外貌要从特点和特征入手,这样才能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观察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与你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吗?没有,即便是双胞胎也不完全一样。那么,他们的差别是什么?这种差别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将人物写得鲜活。

二、突出品质从事件记叙入手

人物的特色从外貌中最有代表性和特征之处入手,特征就是人物的特点。以记事来描写人物,要注意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教学,随便将文学名著中的鲜明人物形象作为案例,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提醒学生注意实践的描写。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的实例来写。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的实例很多,但不能都写出来,要专注一件事或者是两件事来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

写人要有事件来佐证,记事要有人物来表现。所以写人记事是相伴生的、不可分割的。通过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与别人不同的品质特点,这是写人记事文章的突出特点。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8

关键词: 邓志谟 地域文学 小说研究

邓志谟(生卒年不详),字景南,号百拙生,一号竹溪散人,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人,晚明万历、天启年间文学家。屡试不第,尝出游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遇瘟疫,父母妻儿均不幸疫亡,本人又患疟疾三年,劫后余生乃弃科举,以塾师、著书、编书为业。学识渊博,谙佛、道、儒家言,通医药、天文、地理。邓志谟是江西古代文人中的一个奇才,清道光《安仁县志》称邓志谟“好学沉思,不求闻达”,“其人弱不胜衣,而胸藏万卷”,连汤显祖也“尝以异才称之”。近年来,有关邓志谟及其著作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总体上看,相关研究的成果仍然不是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一、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

目前,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他的乡里、字号、经历、家境、交游、著作情况、生卒年等基本情况进行考证。如结合邓志谟的作品分类,对其生平交游做了简单的叙述;同时,通过分析作品得出邓志谟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并简要地分析了邓志谟的道教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和《邓志谟经历、家境、卒年探考》,金文京《晚明小说、类书作家邓志谟生平初探》,孙一珍《邓志谟论》,另外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中对邓志谟生平有较简略的介绍。

二、关于邓志谟神魔小说的研究

邓志谟著述甚丰,大约在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间仿效学习《西游记》,连续编撰了《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三部神魔小说。《铁树记》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记叙许真君(许逊)修仙得道,擒蛟龙为民除害的故事。《飞剑记》二卷十三回,题“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以唐人吕洞宾的各种事迹为主要内容。《咒枣记》二卷十四回,记叙五代萨守坚萨真人学得咒枣、还魂、驱邪之法,斩妖除魔、行善救难、赈济众生,最后飞升成仙。三部神魔小说都是在各种民间传说和舞台戏曲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系统化,且增添若干情节,并有细腻的细节描写,作者曾交代创作起因说:“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摭其遗事,演以《咒枣记》”(《萨真人咒枣记引》);“搜其遗事,为一部《飞剑记》”(《吕仙飞剑记》篇末语);“考寻遗迹,搜捡残篇,汇成此书”(《许仙铁树记》篇末语)。小野四平在《关于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中对邓氏的三部神魔小说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邓志谟小说中所包含的宗教思想。此外,还有李丰《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和《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暨南大学赵琨《邓志谟及其道教小说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龙文康的《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等等。总体来看,对邓志谟三部代表性小说作品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邓志谟神魔小说中隐藏的三教之中道教第一的思想是当时民众意识的反映,根深蒂固的儒家救世、济世思想在明代中后期已被完全消解。此外,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汪小洋《邓志谟〈铁树记〉的另一版本与来源》从文本的角度对不同版本的《咒枣记》、《铁树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小说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三、关于邓志谟其他作品的研究

邓志谟还曾写作许多“争奇”,体裁似有些怪诞,实际也是小说作品,如《山水争奇》、《花鸟争奇》、《风月争奇》等,又作《百拙生传奇》,含《并头花记》、《玛瑙簪记》、《凤头鞋记》、《八珠环记》等。吴圣昔在《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中认为邓志谟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七种小说,应称之为“游戏小说”,是“明代小说中颇为特异的一格”,并对这七种游戏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给予了客观评价。潘建国在《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中对“争奇小说”的远近渊源做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其远源乃是盛行于隋唐时期的论议伎艺,其近源则是民间始终流传有绪的两物争功故事。潘建国在《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中对《花鸟争奇》、《梅雪争奇》等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进行了考辨,认为邓志谟只编撰了其中的三种,魏邦达及朱永昌各编一种,另有两种的作者则尚难确考。

由此可知,关于邓志谟及其小说研究的著述还较少,可拓展的地方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一是关于邓志谟生平著述研究不足。因为邓志谟一直以来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古籍对其记载也甚少,文本散佚不详,对其生平著述考察尚不够详尽。二是关于邓志谟的小说创作缺乏系统研究。我们可以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和小说文本,按照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争奇小说、传奇小说三大类型进行探讨,对三大类型进行关照和比较,特别是挖掘道教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三是文学是一个创作、传播、接受的过程。邓志谟是服务于书坊主的下层文人,他改变了万历时期由书坊主改编小说的局面。关于邓志谟在小说创作、传播史上的地位,缺乏细致的分析,我们应该由此关注到大量下层文人依附于书坊主进行小说创作的现象。

以往的文学研究侧重于纵向的文学史研究,而对横向的文学研究较少,地域文学属于横向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邓志谟及其小说创作正属于江西地域文学这一研究范畴之内。江西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科技之崛起,文化亦应繁荣兴盛,对邓志谟的研究,有助于江西地域文学的研究,能促进江西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J].文献,1989,(01).

[2]李丰.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J].明清小说研究,1990,(Z1).

[3]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J].明清小说研究,1992,(02).

[4]吴圣昔.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96,(02).

[5]潘建国.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9

关键词: 专题日记 习作教学 写什么 怎么写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巴金先生说过:只有写才会写。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实现反复练习、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提到日记,许多学生可谓是“爱之深,怕之切”,作文都不会写,天天写日记更不知该写什么。因此,在日记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进行了“专题日记”教学探究与实践。

一、明确内容,丰富主题

“专题日记”就是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专题内容,学生根据这个专题,组织材料写日记。

我给学生确定的日记专题是:星期一是“童话连续剧”,星期二是“猜猜他是谁”,星期三是“快乐读书屋”,星期四是“我爱我的家”,星期五是“校园趣事多”。这样每周往复,天天有内容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不用再为日记内容伤脑筋,只需要解决怎样把日记写好的问题。

二、指导写法,贵在坚持

要想让学生写好专题日记,每一个专题的具体的写法指导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有内容写之后,明白怎样写,从而解决了“有话不会说”的问题。

星期一:童话连续剧

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乐于写童话故事,根据这一心理。我确定了续编“童话连续剧”这一主题,让学生自己编创“动画片”,自己写中短篇童话故事。每周一集,让学生成为童话小作家。首先选定主人公,特点鲜明。第一集童话故事要先确定主人公,并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主人公要与众不同,可以是自己的化身,有超凡的能力或有出众的智慧,你想干什么办不到的事可让他在日记里替你完成,也可是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的影子。然后介绍他有什么突出特点,以后的故事围绕这个特点写。其次故事情节要曲折,充满情趣智慧。可以经历这样的过程:“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失败—再想办法—再失败—再想办法—最后成功—再遇到困难或危险。”这样的过程充满情趣和智慧,既可丰富故事情节,培养写作能力,又可让学生真正地动脑,培养学生的情智。再次结尾要留下悬念。故事的结尾留下悬念,在主人公遇到危险时戛然而止,下周再见。这样不仅可吸引读者,而且学生有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怎样把故事续写下去,写作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由于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知识水平有限,大部分学生的童话连续剧不会有很多集。这样学生在每写完一部之后,我就引导其换其他内容开始下一部的创作。

星期二:猜猜他是谁

小学生习作中写人是难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连自己的妈妈、老师都写不好。试想日常生活中最亲的人、学习生活中交流活动最多的人都写不好,能写好其他人吗?

于是我想到了这样的方法,引导、训练学生观察人物:每周介绍一位同学,重点介绍他的特点,如外貌特点、言行神态特点、行为习惯特点、优缺点等。但在日记中不能写这位同学的名字,让老师猜。如果老师一看就猜得出来,说明学生观察得细致,人物特点描写得生动、准确。

在开始进行人物介绍训练时,我先引导学生写特点鲜明的同学。结果,班级里的优等生和问题学生先后成为写作对象。对于问题学生的介绍,我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引导——不能只看到他的缺点还应发现他的优点。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笔下的人物不再“千人一面”,而是形象具体、人物鲜活。

周三:快乐读书屋

在开展这一专题之前,我根据不同的年段推荐了不同的阅读书目,组织班级读书会的教学活动,并提倡、推动家长和学生间的“亲子共读”。然后指导学生写好每一周的读书笔记。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写法:提纲法、摘录法、感受法(写读后感)。

周四:我爱我的家

每周写一件家里的事,或家人之间发生的事,范畴宽泛,只要是跟家庭有关的事就可以。重点强调叙事要完整,事情的过程要清楚具体。

周五:校园趣事多

写学校一周中发生的最值得记的一件事,如:课堂学习、课下游戏、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兴趣活动小组、班队会、校内外劳动等,也可以写一写一周的学习生活总结。

开展专题日记教学之初我并没有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写,而是由易到难,有层次地一个一个地开展。先进行星期一的“童话连续剧”这个专题,该专题写好之后,再开“快乐读书屋”的专题,依次开“校园趣事多”、“我爱我的家”、“猜猜他是谁”的专题。这样学生不会因为一下子内容过多而厌烦,反而新奇不断,兴趣激增。

三、及时反馈,重在鼓励

学生每次写好日记,总是热切期待尽快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老师作出反馈,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快地体验到成功、自信,进而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在专题日记的评改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激励方式:

1.态度激励。以学生写日记态度是否端正为评价重点,态度积极的重点表扬,树立榜样。

2.高分激励。老师的一个高分也许就是激发学生写日记热情的一个契机,所以,在评价学生日记时我从来不吝惜笔下的分数,能给高分不给低分,甚至在满分的基础之上再给加分。

3.评语激励。通过评语表扬、激励学生,有效保护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动机。

4.学生作品成集、成册。专题日记开展半个学期以后我就逐渐地把优秀的“童话连续剧”编成故事集,打印成文稿,装订成册,作为课外读物在班级传阅。一个学期以后,我又精选了各个专题的日记,编成了日记精品集,每个学生一册。

实践证明,学生在专题日记中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真情实感在习作中自然流露;在日记中留心观察,善于想象,在习作中也能继续发扬,专题日记为作文走向成功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小学生记事作文篇10

一、培养兴趣

《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尤其是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肯定,调动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根据他们想表达的渴望,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写作教学中提倡“先放后收”的建议,就是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会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平台,激发兴趣,然后再慢慢地向审题方面靠拢,这样就解决了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就会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二、学会观察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既然是从生活中取得素材,那么就要合于事理,切乎生活,有所感兴则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做到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追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三、善于积累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在生活中随记随背。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和宝藏。”所以说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能积累素材。其次,把积累的东西要善于归类整理。如: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爱国思想的重新在本子上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可以加深素材的记忆。积累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做到日有所获:事件片断、精彩场景、一段对话、一点感受……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文思不再枯竭,自己的文笔不再滞涩,写起来也会左右逢源了。

四、坚持日记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作文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是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魏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自己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多练笔”(坚持写日记)也是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但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有话就说、有话想说,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五、巧妙构思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