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0 07:19:33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

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岳阳楼记教案篇2

为全面开创我区史志档案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全区史志档案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的全区史志档案工作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史志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近年史志档案工作情况,分析我区史志档案工作形势,部署安排2006年全区史志档案工作。等会区领导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我区近年史志档案工作简要回顾和当前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史志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区史志档案局先后被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社区建档先进单位(社区建档率95%)。今年4月份,《家庭档案模本》研发,通过省档案科学研究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立项,并经中国档案出版社编审通过,将在近期内出版。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领导的重视、各界的支持和大家的努力。

史志和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邓小平、等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曾庆红、王刚等现任中央领导都分别对党史、地方志及档案工作作过重要论述、讲话和批示。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和地方各级史志档案工作部门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修工作步伐不断提速。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的47号文件;199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续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通知》,2001年9月,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25号文件;随后市委、市政府两办亦下发了相应通知。到目前为止,省和全部地市县已完成了党史正本第一卷编写并出书,绝大多数县市(区)已基本完成第二卷编写工作。省、地(市)、县的第一轮修志工作早已完成,大多数地方开始了第二轮修志。档案工作亦是如此。就全省而言,随着对违法案件查处,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随着档案利用率的提高,服务空间不断扩大;随着档案资源开发,编研工作不断出新;随着馆、室设施建设和设施的更新,硬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特色档案的征集,馆藏结构不断优化。今年,省、市史志档案部门又分别召开会议,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省、市对党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深入学习、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编写党史正本为重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史资料征集研究,深化民主革命时期重大课题研究和重要党史人物研究与宣传;以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老同志作用,继续做好党史联络工作。省、市对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确保志书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市、县(区)两级第二轮修志;以地方志资源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读志用志;加强地方志理论学科建设和地方志队伍建设。省、市对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治档,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切实的法制保障;开阔思路,加强档案馆多功能建设;把握重点,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立足规范,全面提升档案业务水平;培养人才,增强档案事业发展后劲。

与全省史志档案工作的发展态势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我区史志档案工作存在的差距较大,集中表现在:第一,党史工作起步较晚,党史正本(即中共岳阳楼区地方史)编纂工作尚未正式启动,党史编研工作效果不太明显;第二,年鉴、地方志编修仍是空白;第三,档案工作基础薄弱,馆(室)基础建设比较滞后,馆(室)藏结构比较单一,原全区一级机构档案室省一级达标率只有7%,按2004年省颁新标准达标验收工作尚未启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编研工作效果不太明显;第四,档案信息化建设迟缓,没有整体规划;第五,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一部分人观念和思维跟不上时代步伐。

上述情况说明,目前我区史志档案工作的形势比较严峻,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增强紧迫感。

二、二六年全区史志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全区史志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史志档案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紧扣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客观制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落实,为全面完成我区史志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今年全区史志档案工作的总体目标概括地来讲就是: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填补一项空白,延续一项工作,夯实一个基础,发挥一个作用),启动“两项工作”(启动党史正本和地方志编纂两项工作),完成“两项任务”(区档案馆达省二级、区直机关档案进区馆),加强“三项建设”(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下面我就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分史志和档案两大块展开叙述。

(一)在史志方面主要目标和任务有四项:

1、填补“一项空白”。就是编写我区建区10年来的首部年鉴。年鉴是一种以编年体为形式全面反映我区各个方面情况的纪实性的综合性文献,是政府的大型年刊,是一部重要的区情资料。《岳阳楼区年鉴·2006》编辑方案已通过市史志办的审查。因为是首部,记述的时间跨度为9年,即从1996年5月原南、郊合并成立岳阳楼区起到2005年12月30日止。记述的方式重点记述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情况。对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所发生的情况以大事记的方式记述,对于在我区前9年存在过的机构或职能由于机构撤、并或市里上收等原因现已消失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进行简要概述。记述的内容主要不仅记述建区以来我区各部门、各单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而且还要记述在岳阳楼行政区域内各行各业,如:高等教育和院校、铁路和城市公交、邮电通讯、旅游产业、商业网点布局,以及中央、省、市驻区工业、企业等,情况都要全面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我区的面貌。对区属和非区属内容的记述只是在文字篇幅有长与短和记录形式上详与简的区别。全区区属一级机构、市垂直管理部门和驻区有关单位都有撰稿任务,请大家积极支持配合,按时按质完成撰稿任务。

2、延续“一项工作”。过往,我区史志档案局邀请了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将他们亲身所历、所见、所闻的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写成回忆文章并编辑出版了岳阳楼区老同志回忆录第1辑《风采忆当年》。这部回忆录的出版,为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一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今年起我们要将这项工作延续下去。我区离退休老同志和在职的区级领导以及绝大多数科级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是我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区各个时期、各个年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他们不仅看到过、听到过,更重要的是很多事件他们亲身经历过、参与过。对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我们如不及时请他们进行回忆、整理并写成文章的话,我们的后人就会因此而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就会愧对后人和子孙,留下历史的遗憾。根据区党史联络组组长苗老的意见,并征得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今年我区将由老同志回忆录扩展为领导干部回忆录,并初步更名为《××××岁月》。回忆录不仅要请离退休、退线的老同志写,还要请在职的区级领导,各部门、各乡街道的科级实职领导写。希望各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做好这方面的组稿工作。

3、发挥“一个作用”。今年是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岳阳楼区成立10周年的纪念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以区委党史联络组为主体的离、退休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请他们到单位、进学校、下社区对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并在史志组稿、撰稿工作等方面继续发挥通联作用。

4、启动“二项工作”。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党史正本也就是各级地方党史的编写工作,省里统一规定要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8),改革开放(1978至现在)三个时期分卷编写。目前我市其他兄弟县(市)第二部大都已完成初稿,年内可以出书。地方志的编修、其他县(市)都开始了第二轮续志。我区的前身原南区曾进行过第一轮修志,原郊区没有修。岳阳楼区成立已有10年,也该修志了,可谓盛世修志,正当其时。省、市、区领导要求,不管我们的人员如何少,财力如何有限,今年一定要启动《中共岳阳楼区地方史》和《岳阳楼区地方志》这两项工作,年内要完成这两部史志书的编目方案并通过省市的审查。

(二)在档案方面主要目标和任务有三项:

1、依法治档,夯实档案工作基础。一是突出馆室基本建设。档案馆室是档案的载体,是档案资源的保管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具备去湿、温控、消毒等设施的档案馆室,档案的老化、褪变程度会加快。我们要本着对工作、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条件,把档案馆室建设当作大事来抓。今年,按上级要求,要全面启动按新标准升级达标评定工作。区馆要晋省二级,现在取消了三级,二级是初级水平。区一级机构机关档案室省级达标率要达80%,农村社区建档合格率为100%,二级机构建档合格率为50%。过往二级机构未纳入检查范围,通过调查,档案管理不规范。今年要加强这方面的业务指导。二是创新管理服务机制。首先要创新重点工程项目建档管理服务机制。我区到目前为止,县级以上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登记、建档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这是严重违反《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的。为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要建立合同制管理机制。从今年起,该项工作正式纳入行政执法检查内容。有关审批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合协调。我们要做到提前介入,跟踪指导,简化程序,确保重点工程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不给国家造成损失。第二是要创新民企建档管理服务机制。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建档工作,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民营经济是我区的主体经济,要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档案的规范管理达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区政府已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岳阳楼区民营经济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在民乐苑房产公司等试点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这项工作远远开展不够。今年,我们将变史志档案局包干的工作方式,为属地为主、分类指导、部门配合,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整体联动的方式。要以各乡、办事处为主体,以服务为手段,与经济发展局、工商局、工商联等部门协作,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使民企建档工作有效推广开来。第三,创新社区家庭建档管理服务机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家庭建档是社区建档工作的有效延伸,是拓宽、丰富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强社区管理的服务手段。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今年,以《家庭档案》模本为载体,全区将“传家史承载八荣,守国本惠泽子孙”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档案进家庭”的活动。区史志档案局、区文明办、区妇联、区工会、区民政局已联合发文,大家要按照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开展工作。这是一项为政治服务、为大局服务、为百姓服务的民本工程。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彻底改变关门做档案的传统、封闭的工作方式。2004年以来,区史志档案局开展家庭档案研究工作以来,得到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研究人员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项活动,我们专程向省局黄局长作了汇报,她对我们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家庭建档工作的思路,给予充分肯定,赞扬我们的思路新,切入点准,并要求我们马上开展试点,认真试点,为全省家庭建档工作提供模式。我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辜负省局领导的信任。第四,创新现行文件服务机制。现行文件服务工作近几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多次明确指示,一定要做好现行文件服务工作。我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于2004年挂牌,今年政府办专门下发了文件,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及时报送,要提供免费咨询,要在深入社区、服务百姓上做文章。创新是生命之源,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令我们有新起色、有新活力。当一个个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效益更好,当档案进入全区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区的档案工作领域将会得到全面拓展,档案意识将会深入人心,档案工作氛围将会更加浓厚,公民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将会得到增强,我们的群众工作基础、社区管理基础更加夯实,而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也必将更加和谐、美满、幸福。

2、克服困难,完成两项任务。这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两项硬任务:第一,形成期为十年以上的档案全部进馆。区直各部门单位共计65个全宗,档案接收进区档案馆一个不漏。各单位形成时间十年以上的档案要依法依规如质如量移交。建区10年了,有的区直单位1995年以前的甚至80年代的永久和长期两类档案至今还没有向区档案馆移交。请各部门按区档案馆制定的移交时间表,按时办好移交手续。移交前,各单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将未整理的档案资料尽快整理规范;二是编好检索工具,文件级目录要输入微机,带盘移交。第二,馆藏文件级目录输入微机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全面启动文件目录录入微机工作。目前,区档案馆近两万卷档案资料,近100万条目录必须要进入微机。但这项工作,仅靠区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和其他县区的做法,我们也按照“谁形成谁录入”的原则来做好这一项工作,请大家按照下发的文件,按时间、按进度进行。

3、加大投入,加强“三项建设”。一是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以丰富档案馆藏,优化档案结构。首先,要在全区开展征集名人档案,建立名人档案全宗。名人档案征集的对象包括在本区担任过正处级实职的本地和外地领导;在外地担任正处以上实职和在部队担任正团以上军职的岳阳楼区籍的政界、军界领导;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在省级以上的文化部门、新闻媒体、文艺单位工作的具有相当于高级职称的岳阳楼区籍画家、作家、记者、编辑、主持人、演员;在省内外知名的岳阳楼区籍企业家等现代名人。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市档案局要求,并结合我区史志和档案机构合一的实际,今年,区级将建立岳阳楼史志档案网。其目的有两个:其一,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其二,为全社会各界特别是向区外宣传岳阳楼区,宣传岳阳楼的史志档案工作建立一个平台。从现在起,全区各一级机构必须将档案目录输入电脑,以后逐步由文书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第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实行依法治档。今年,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牌、板报、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湖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宣传。由区人大牵头组织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湖南省档案工作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在档案工作平时检查、指导时发现的违法行为和案件依法严肃查处。

三、落实全区史志档案工作任务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区档案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要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必须要强化责任和工作措施。

(一)突破传统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当前史志档案工作发展的态势看,其工作模式已由过去传统型、封闭型向现在的创新型、开放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史志档案工作者要通过加强对党史、档案资料的编研,拓宽工作领域;通过开放式服务,使史志档案工作更加社会化。在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切合形势的发展与要求,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与时俱进。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考核,加强对全区史志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从业务管理的层次来讲,区史志档案局(馆)直接对应和指导区一级机构的史志档案工作,乡、街道,区直部门的档案室分别对应和指导其所属的村、社区和二级机构。为了加强这项工作,区史志档案局和区一级机构史志档案工作负责人要分别进行分片包干联点,加强平时业务工作的督促检查,具体指导档案业务工作的开展和达标升级。

(三)搞好联络协调,争取有关单位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岳阳楼区是一个有别于县(市)及云溪、君山两区的中心城区。许多方面与市里交错重叠,有很多行政企事业单位驻在我区却又无权去管,工作很难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是这样,史志档案工作尤其如此。要完成今史志档案工作任务,特别有些部门的年鉴撰稿工作和回忆录的组稿工作,不仅要取得离退休老干部、各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重要的是取得驻区许多相关单位的重视与支持。这就要求各相关单位的同志与老同志及驻区单位和领导进行经常性的协调联络,并注重讲究协调联络艺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做到以感情促工作。

(四)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史志档案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已被省、市、区纳入办公室系统优质服务竞赛内容,这无疑为史志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刮起了一级强劲的东风。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区史志档案局局务会决定对机关各股室工作实行百分制年度目标考核。其中各股室公共内容占30分,业务工作占70分。并将实行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奖、评优及奖金挂钩,局班子成员与股室工作人员同奖同罚。经区委、区政府领导同意,今年还将对区一级机构的史志和档案工作实行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方式以平时检查考核为主,结合年终情况实行综合评估。考核结果报区委办和区政府办作为今年各单位办公室工作优质服务竞赛考核评分依据。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史志档案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专兼职队伍是我区做好史志档案的前提和基础。请各单位加强史志一线的力量,指定一名文字功底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专门负责史志业务工作。档案一线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力量。同时要加强史志档案工作的业务培训。今天下午,我们先利用半天时间,请市史志办的行家就年鉴撰稿工作进行业务培训,请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或专门负责文字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参加。5月份,区里还将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我们要通过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全区史志档案工作专(兼)职队伍。以前,我在计生委工作时经常听领导讲,对计生工作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作为区史志档案局的负责人,我要向各单位领导呼吁对史志档案工作人员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因他们身兼数职,更难更苦更累更清贫,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默默无闻却十分重要而又崇高的工作,是对人类历史的记载,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现实的需要。

岳阳楼记教案篇3

[内容]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见解与语文内容或权威观点产生矛盾。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如何运用比较法在课堂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解决学生的意见分歧。学生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致,这在语文课堂上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常会针对一个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每遇此况,我都注意认真揣摩他们意见的缘由和思想,去发现他们的“之所以然”,以便对症下药。例如分析“临事而迷”这一成语的词性及关系时,学生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偏正式动词短词、并列式动词短词、偏正式形容词短词、并列式形容词短词。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把四个答案板书黑板上,不急着公布谁是谁非,因为留着悬念倒有利于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临事而迷”的意思,这里关键是弄清“迷”是何义。“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带宾语,同时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反映了形容词的词性特点。进而我又组织学生回顾偏正与并列两种关系的特点,加以比较区别。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教师未下判定,学生却已经找到了正确认识,一致认定“临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词短语。得出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还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从而掌握在课堂上已经演绎过的有效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训练,不仅弥补了有关知识的缺漏,还纠正了以往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决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师生平等。我经常向学生宣传做学问应该不“唯书”,不“唯上”而“唯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外,还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倘若养成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积极作用。另外,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开展学术争论,并不影响教师威信,反而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更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无疑为“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润滑剂,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师生分歧意见的比较,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偏见的根源,一旦发现,教师就紧追不放,授之以理,这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吧。当然,让学生充分发表议论,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必须在课前课后多花时间,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处理更科学。有时我故意抛出一个错误见解,以刺激学生据理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唇枪舌剑的局面,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好语文这门功课的欲望,而且也造就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胆略。

    解决教师之间的意见分歧。调换课任教师在教学中是常有的事。新任教师复习旧功课,难免遇上这种情况:对某知识或某问题的看法与前任教师的意见不尽统一,甚至有严重的分歧。那么学生该听哪位教师的呢?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教师的看法不意味着永远正确,它只代表一家之说。面对不同意见,学生自己要动脑筋,比一比,想一想,谁更有理就听谁。记得组织学生复习宋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时,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句话,我的译文是:“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的雄伟景象。”或者“这就是岳阳楼(所面临的)雄伟景象。”而前任教师的译文则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当学生无所适从时,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语文老师意见不统一是常有的事,做学问不应盲从,要肯动脑筋,比较两个译文应好中选优。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上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绘的对象显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阳楼,那么下文中的“大观也”能说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吗?当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满意答案后,还认识到学海无涯,文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认识到要想获真知,就要善于比较选择,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全面、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从而真正消化和掌握。

岳阳楼记教案篇4

一、 积累运用芳草地 (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yùn( )藏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育着希望与梦想。②勤劳的新邵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yǎn( )生息,他们因地zhì( )宜培育出了许多特色水果品种。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2分)A.稍纵即逝 瞬息万变 如诉如泣 张灯结采B.油然而生 容光换发 脍炙人口 娓娓动听C.分道扬镳 风度翩翩 无动于中 不言而喻D.劫后余生 弄巧成拙 按部就班 首当其冲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拍重。D.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按要求填空(4分)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吴用和诸葛亮,他们所在的两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一位是:___________,请用一句话对这位人物加以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默写。(10分)1《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山西村》一诗常用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本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16字)(3分)某地八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本县商业招牌用字,发现在所调查的繁华商业区274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达36个,约占总数的13%。在这36个招牌中,共有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52个。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赏析百花园(40分)(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 (战役名)是古代一个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4分)1牺牲玉帛 古: ;今: ;2小大之狱 古: ;今: ;1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13、翻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译:。14、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2分)________________(二)仔细揣摩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2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会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3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4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6.第一段文字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17.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8.最后一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 ,以此作结尾,作用是________(4分)19.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___________20.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3分)(三)观楼品文怀范公 (10分)1早春三月,因公事前往岳阳,趁闲暇之际,急赶心中圣地——岳阳楼。如今,列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经过精心打造已非一楼独傲,而是一个集楼、碑、亭、台、阁、廊、榭、祠之艺术精品于一体的仿古景区,并被评定为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游览区。2景区入口处,刻于两旁立柱上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鎏金大字赫然入目,让人顿生几分神往之情。也许是观楼心切,我对途经的缦腰回廊、喷泉小流、园圃雕塑等新造景观没有过于在意,可当巍然兀立的千古名楼倏地定格于眼前,内心的钦往、景仰、兴奋、激越已无以言述。细细端详,历经千年风雨和数次修缮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据了解,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尤其是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远远而望,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风格之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为楼观之绝。3后经导游介绍,关于岳阳楼的建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开元四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张说贬到岳州(即今之岳阳)担任刺史,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贸然揭榜,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拆,拆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了然无迹。工地上的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虽为传说,但于楼无不笼上一层神秘缥缈的面纱,于后览者更不乏向往追探之意。4拾级而上,踏入一楼正厅内,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巨幅雕屏直逼人眼。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嵌于楼之正墙,几占整墙面积。细观之,文章脱俗、书法飘逸、刻工隽劲、木料上乘,全属珍品,堪称“四绝”。尽管这一旷世雄文早已了然于胸,可此刻吟哦又生万般韵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等文字何其沁脾入心!这般胸襟何其博大旷达!如此抱负何其宏远高峻!如若不怀心系苍生社稷之仁心,不守高人逸士之节操,希文公岂可挥毫写下流光溢彩之锦绣珠玑?无怪乎朱熹称之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5其实,范仲淹只是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而并没有踏足岳阳楼。庆历六年,与他有相同官宦舛运的同僚好友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后,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通览其文,范公不是寻常的触景抒情,而是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了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浩然之气直干云霄,并借此激励屡经政治风雨磨砺的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同时也启发和教育后之览者。由是观之,的确是楼以文而名,文因楼而传,人由二者而彰了。6缓步登梯,且观且思,不觉已至顶层。凭栏远眺,浩淼之洞庭,秀美之岳阳,尽收眼底。睹物思人,范希文公不凡之人生展现眼前:范仲淹少年立志,苦读诗书,勤奋佳话,历历可数;为官数十载,冒死犯颜进谏,数次宦海沉浮,无动其心;发动庆历新政,力抗守旧权势,开创北宋士大夫议政之先风,虽败犹荣;主持地方政事,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舍身修筑‘范公堤”、“兴化灾民从‘范’姓”,政绩斐然;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公辞世后,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庶民举哀斋戒,凡其从政之地,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试想:古之为官执政者,几人能怀博大‘忧乐’之情如范公?几人可在百姓心中树亘古巍然之丰碑?7伫立良久,时有惠风捎来沙鸥欢啼芷兰郁香,洋洋春意催生着蓄积已久之真情:壮哉,气吞万象之名楼!雄哉,感肺沁腑之宏文!伟哉,万古流芳之范公!选自2012《江南文学》21..文章第三段引用一个传说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2分)2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合全文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作者怀念范仲淹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一)题目:心中的___________(彩虹、梦想、烦恼……)(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再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得一杯清茶,老师给你得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要求:(1)如选题一,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语文参考答案】1、蕴 孕 衍 制2、D3、C4、A5. C6、《水浒传》、《三国演义》(人物与作品的顺序应一致)。人物与评价答案略(写出作品中的人物,评价恰当,即可给分)7、1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8、汪松获爱丁堡科学奖(意对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9、如:规范招牌用字刻不容缓。(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即可给分)10、《左传》 长勺之战11、(每处各1分)①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为某种目的而舍弃利益;2古:案件;今:监狱。12、B13、打仗是靠敢做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14、(符合文意,写出一点即可。)例: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15、(言之成理即可。)例:虽然鲁庄公有“将鼓”“将驰”的急躁冒进之意,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没有独断专行,善于接贤纳谏,礼贤下士,也不失为一明主。16.从主到次。17.举例子(2分) 目的是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2分)18.议论(2分) 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分)19.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20.(言之成理即可。)例:研制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21.增添了岳阳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2.排比 议论23.总结全文,照应文题24.写出了寄寓“忧乐”情怀的千古宏文《岳阳楼记》(2分);景仰其冒死进谏心忧百姓严谨治家的为官处世风范。(2分)

岳阳楼记教案篇5

关键词:岳阳楼记;注释;商榷

新编初级中学语文教材,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又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无疑将对新一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是金无足赤,碧玉也有微瑕。在我看来,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就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展开讨论,以期使课本日趋完善。下面我对中学第四册文言文课文《岳阳楼记》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商榷。

一、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人教社200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越明年”的注释是“到了第二年”;人教社编写的2002年版(2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越明年”的注释则改为“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46)”;同样还是人教社编写的200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在2005年10月第三次印刷时,“越明年”的注释又改成了“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由于两种解释都没有注明具体依据,改来改去,越发让人莫衷一是了。

1.理解“越明年”的含义,首先要对“越”进行考察。“越”历来有两种解释:

(1)超过、度过、经过、越过。“越”作“逾”讲,这是《说文》的本义。《说文解字》中“越”下注释是:“过度也”。《玉篇》:“蝓也”。《说文解字今注》中注:越,度也,从走,戊声。本义为度过、跨越。又有“坠落”之义。《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毖于车中。”杜预注:“越,队(即坠)也。”古人乘车作战,越车(即翻过车厢板)必坠,此为“越”在特定语境中的灵活义。

《广雅・释诂》也说:“越,渡也”。

《古代汉语字典》注:越,越过,跨越;超出范围或超出时间。

《现代汉语词典》注中有:跨过(阻碍);跳过。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

(2)“越”作“到、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王引之举了《尚书》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如《尚书・召诰》中:“惟二月既望,越六日……”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又《古文观止》中对“越明年”的解释为:到了第二年,越作“到、及”讲。

看起来两种说法都言之有理。但我认为此处“越明年”的含义是“到了第三年”还是“到了第二年”,都显得错误或欠妥帖,因为这两处编者在年份上存在明显差别,须加以确定并对“越”作适当补充。

2.理解“越明年”的含义,其次需联系语言环境、时代背景、主题等。

《为学》主题是通过贫和尚立志从四川边境到南海又返回的时间短与富和尚准备的时间长却一事无成的对比来说明“为学难与易”的道理。所以此文中的“越明年”的含义为“到了第二年”,“越”作“到、及”讲。可《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含义则不同。根据《岳阳府志》及《岳州府志》①“职方考”的《宗谅求记》“去秋以得罪守兹郡”“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庆历四年,并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和修建成岳阳楼的,范仲淹记也是庆历六年。从庆历四年到庆历六年前后共三年,中间隔了一年,故“越明年”是“度过第二年”,即“到了第三年”,其中“越”为”“度过、超过”。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注释应为“度过第二年,即到了第三年;越,度过、超过、经过。”才显得完整。

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其中“忧谗畏讥”一句,课本注释为:“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有些选本注“讥”为“讥刺”或“讥笑”。在现代汉语中,“讥讽”与“讥刺”、“讥笑”义近,大体上指“不负责任的挖苦、嘲弄”,含贬义。然古代汉语中的“讥”,其含义与此却有较大差距,不可不察。

《汉书・冯奉世传》:“京兆尹王章讥凤专权不可任用。”曹操《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邪?”此二例中的“讥”,都指严肃、郑重的批评。

《楚辞・大招》:“诛讥罢只。”王逸注:“讥,非也。”“非”即责备、责难之意。《公羊隐公二年传》:“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休注:“讥犹谴也。”《广雅・释言》:“讥,谴也。”《说文解字》:“讥,诽也。诽,谤也。”“谤”古义亦为谴责。如《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辞源》修订本:“讥”字条下第二义项为“讥刺”,其书证是《汉书・梅福传》:“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事实上,这里所说的“讥刺凤”,不能以今律古,理解为“讽刺王凤”。在古汉语中,“讥”与“刺”义近。“讥”是严肃的批评,“刺”是尖锐的指责。如《汉书・龚遂传》:“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说文解字》:“刺,数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数其失而谏之。讥刺字当用此。”可见,“讥刺凤”应释为“批评指责王凤”。②《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其中“刺”亦为“指责、批评”之意。《左传・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讥失教”即“指责庄公有失教诲。”据此,《岳阳楼记》中“忧谗畏讥”的“讥”,是指“严肃地批评”。这句是说那些受降职远调的迁客,登斯楼睹此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担心会受到坏人的攻击诋毁和好人的批评指责,有此两层忧畏,故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绪。《古代汉语字典》注为:“讥,非议、指责”,并以《岳阳楼记》中“忧谗畏讥”为书证,可见释“讥”为“批评、指责”是符合文义的。

“讥”这个词,在宋代是否已演变成为表示“讽刺”、“讥笑”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从宋代欧阳修《上范司谏书》③中找到答案:“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策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范司谏”即范仲淹。本文之“讥”,皆“批评指责”之意。欧阳修说的“君子之讥……甚可惧也”,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畏讥”二字的最好注脚。

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其中“或异二者之为”一句,课本注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乎‘或许’、‘也许’的意思。”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均执此说,似乎这已成定论,然而我认为此说尚可商榷。

首先,从文意看,尽管各选本都认为“或”表示揣测、估计和不肯定的语气,可是文章前一句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既已探求,怎么又只是揣测?既是揣测,又怎么可以据此立论,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中心思想呢?可见,“或”绝不能理解为表揣测不定语气的副词,而应当解作动词“有”。

其次,从词义看,“或”训为“有”,于古有征。《广雅・释诂》:“或,有也。”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注云:“或,犹‘有’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三注云:“或犹‘有’也。古‘有’字通作‘或’。”“或”的这种用法在古代典籍中并非鲜见。略举二例:《尚书古义》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吕览》④引此“有”作“或”。高诱曰:“或,有也。古‘有’字通作‘或’。”鲍照《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君士联句》:“三尹无喜色,一适或垂竿。”“无”“或”对文,即“或”犹“有”也。“或”与“有”,古音同属匣母,“或”属职部,“有”属之部,之职对转。“或”“有”二字古代经常通用。在《岳阳楼记》这句中,“或”即“有”的通假字。“或异二者之为”是说有异于上述两种人的所为,这是在经过探索之后,而语气肯定地指出“古仁人之心”与当时迁客骚人有根本差别,从而为下文表达中心思想打下稳固的基础。

总之,为使文言文注释失误少,需要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

[注释]

①见语文报刊网

②转引何世英论文《文言文注释商兑》对“讥”的商榷

③《欧阳修文选》第21页

④《吕览》即《吕氏春秋》

参考文献:

1.何世英.对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年8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28卷第4期.

2.张双棣,陈涛主编.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3.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1月第1版.

4.张求会编.欧阳修文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5.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6.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7.古文观止.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8.原建平主编.文言文全解(初中卷).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

9.《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现代汉语辞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岳阳楼记教案篇6

对联知识型

通常设置一些简单的试题来检测考生,以考查同学对对联常识的掌握程度。

【名题精选】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解题技巧】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相同。基于这一点就可排除BCD,因为B中的“临窗”(动词短语)与上句中的“院落”(名词短语)不同,同理C中的“带水”对不上上句的“梨花”,D中的“初绽”也对不上上句的“院落”。这道题还可以从平仄的规律来推测。对联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而上联与下联对偶的字,则要相对,即平仄相反,也就是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该是仄声;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对联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这里上句的“月”是仄声,下句的最后的一个字为平声,这样就可以排除B、C两项,因为B中的“雪”和C中的“雨”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再从对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的要求来看,又可排除D,因为上句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规律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丁香”为“平平”,“初绽”又为“仄仄”,可见上下句平仄不相对。而A句的平仄规律刚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参考答案】 A

【同步演练】

1. “自坏长城慨今古”是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中康有为先生撰书的一副对联的上句,请从以下四个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

A. 万世清风关岳并 B. 怕闻鼙鼓之声来

C. 永留毅魄壮山河 D. 锦江春色来天地

人文典故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多有名的对联大都涉及相关的人文掌故,考查对联中的人文典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名题精选】“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这副对联,说的是()

A. 贾谊 B. 诸葛亮 C. 屈原 D. 文天祥

【解题技巧】解答这一类对联题,要求同学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产生丰富的联想,由已知推测未知。例如说到岳阳楼,我们就要马上联想到与岳阳楼有关的人文典故,如范仲淹与《岳阳楼记》,杜甫与《登岳阳楼》等名人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选出答案。题目是武侯祠的一副对联,联中也蕴含多个典故,如“二表”即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托孤寄命”指刘备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春病危时,召见诸葛亮将儿子托付给他的事。因此可以推断这一副对联应与诸葛亮有关。

【参考答案】 B

【同步演练】

2. “国步正维艰,野草热风,塞外方悲烽火;斯文今又丧,彷徨呐喊,何人更作导师。”这是厦门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副挽联,请问这副挽联的对象是()

A. 老舍 B. 朱自清 C. 鲁迅 D. 闻一多

推敲文字型

对联一般都比较讲究炼字,字斟句酌足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名题精选】请在下列句子()处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岳阳楼上的一则名联:“四面()归眼底,万家()到心头。”

A. 湖山苦乐 B. 河山忧乐

C. 河山苦乐 D. 湖山忧乐

【解题技巧】这一题要求填入最确切的词语,这就必须结合整副对联来考虑。题目已暗示我们这是岳阳楼上的一副名联,那么可以肯定联中的内容一定和岳阳楼有关或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有关。从对联的大概内容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根据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可以肯定对联的后一句可填“忧乐”。再比较“河山”与“湖山”。“河山”一般指河流和山岭,借指国家的疆土,如“还我河山”,因为前面有“四面”一词修饰,故不宜填“河山”。结合岳阳楼处于洞庭湖畔,湖中央有一座山名叫君山,这样“湖山”一词就有了着落。解答这类试题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参考答案】 D

【同步演练】

3. 下面是江西南昌滕王阁的一副对联,请在句子()处,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A. 蓝天阁中 B. 蓝天楼中

C. 长天楼中 D. 长天阁中

求上(下)联型

近年来最常见的对联题考查方式是根据上(下)联仿写下(上)联,或者根据提供的示例另外仿造一句,更难的则是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自己创作一副对联。

【名题精选】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解题技巧】求上(下)联,其实也是考仿写。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题中上联是12个字,拟的下联也必须是12个字。有考生写的下联“鸡鸭鹅 皆是岭南佳兽”,只有9个字,就不符合字数相等这一要求。对联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词词性相同,题中出句前面是三个并列名词,后面包括一个表示范围(“岭南”)的方位名词或表示处所(地点)的名词,如有考生对“勤劳谦虚宽容 全为中国美德”,前面三个词语不是名词,就不好。

【参考答案】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

【同步演练】

4.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图文转换型

根据有关图文拟对联,这其实还是仿写,只是加大了难度而已。

【名题精选】

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解题技巧】这道题显然难度较大,上下联都要考生自己拟定。根据提供的特定情景,“编钟”“祥云”,我们可以把上下联初步拟写成“编钟声声歌盛世”“祥云朵朵迎嘉宾”;再结合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八艺节”的具体语境,加入“云梦泽畔”和“‘八艺节上’”,这样整个对联就与“八艺节”主会场的氛围相吻合了。

【参考答案】云梦泽畔,编钟声声歌盛世;“八艺节”上,祥云朵朵迎嘉宾。

【同步演练】

5. 一位企业家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徐悲鸿的《八骏图》,需要一副对联配在两旁。请你拟一副对联,每联单句的字数在七、九、十一之间选择,内容要符合《八骏图》及企业家办公室的情景。

修改仿写型

通过修改,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或者根据情境要求对原有对联进行改造。

【名题精选】

下面的对联表达了某所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请你改写下联的画线文字,以体现当今的育人理念。工对宽对均可。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为师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

【解题技巧】原对联体现了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现在题目要求体现当今育人理念,可将画线部分的文字进行改造,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联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有些不合时宜,可以将其修改为“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同时原句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中“儒”字和“学”字要重复,所以修改后的“前人旧学今人新学”中“人”和“学”两字也必须重复;原句“同造圣贤”似乎有点拔高,可以改成“同育英才”,这样比较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

【参考答案】会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同育英才。

【同步演练】

6. 黄埔军校原为国共合作创办,培养过不少英才。当时学校的大门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可是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后,篡夺了领导权,学校变质。有人巧妙地把上下联的某个字交换,使联意大变。

请写出修改后的对联:

调整语序型

故意将一副名联的有关内容打乱,要求学生重新组合,以此考查学生的对联知识。

【名题精选】

下面是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解题技巧】这是一道调整式的对联题,它有意打乱原有对联的句序和结构,让考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题型既测试了对联知识,又考查了语言表达“连贯”等考点。对联要求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词性必须一致,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由上联“大江东去”推知“小苑西回”应为下联第一句;由上联“浪淘尽千古英雄”推知下联的“一庭佳丽莺唤起”应调整为“莺唤起一庭佳丽”;由上联“山外白云”推知下联的“红雨树边”应调整为“树边红雨”。对联要求平仄相调,即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而上联与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则一般要求相对,即平仄相反、平仄对立。也就是说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为仄声;反之亦然。另外,对联还必须仄起平收,即一副对联不论长短,必须做到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作结。根据这一要求,下联末句“此间有尧天舜日”的“日”是仄声,应调整为“此间有舜日尧天”。

【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同步演练】

7. 成都杜甫草堂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

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长留有天地,先生亦流寓,草堂一月白风清。

下联应调整为:

“同步演练”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 2. C 3. D 4. A

5. 群英共聚,驰骋千里功名传天下;周公吐哺,问鼎九州宏志炳日月。

岳阳楼记教案篇7

[内容]

“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必”即“如果、果真”;“随”即“轻易、随便”;“植”通“置”,“放下”之意;“葛”,古代用来织布的一种植物;“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进平技”即“进于技”;“结发”当释为“成婚、结婚”;“愁思”乃同义复词,即“悲伤、忧愁”;“过”即“探望、看望”之意;“冷袖”当释为“罢舞”。

笔者曾撰《对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的系列论文,先后发表在《北京师大学报》等十几家刊物上,其中有的注释已在新版课本中得以更正。这里积多年教学所得,再对中学单册文言文课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一、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新编初五册《岳阳楼记》)

其中“翔集”,课本未注释,目前通行的教参资料译为“时而飞翔,时而聚集”。其实,这是不了解“集”的古义而造成的失误。“集”,《说文解字》注云:“群鸟在木上。”《经籍纂诂》下册卷130 (1049页)亦云:“集,群鸟在木上也。”可见,“集”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古人在使用时,如侧重点落在“群”字上,则表“聚合”义;如侧重点落在“停”字上,则表“栖止”义。因此,一只鸟停在树上也可叫“集”,如《庄子·山木》:“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引申之,也可指其他动物的停栖,如《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因此,“翔集”指“飞翔”和“停栖”,二字义相反对。与之相应的“游泳”二字,课本未注释,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亦未注释,以为此义习闻惯见无需加注吧。其实不然,“翔集”是两个词,义相反对,“游泳”在此亦是两个词,意义上也正相反对。“游”,古文作“@①”,《说文解字》:“@①,浮行水上也。泳,潜行水中也。”《诗·邶风·谷风》:“泳之游之”,“泳”与“游”分言,义别。《列子·黄帝篇》:“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水经注·江水》:“有潜客泳而观之,见水下有两石牛。”“泳”皆谓潜行水中。《辞源》修订本释“泳”为“浮游”,实误。“泳”本为“水中潜行”,浑言之,凡游于水中皆可谓“泳”。《尔雅·释水》:“潜行为泳。”郝懿行义疏:“游与泳对文则别,散文亦通。”因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泳”亦可指“浮游”。但作为专收词语概括义的辞书,只列这个随文而释的使用义,显然是不妥贴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二句对仗工稳,意思是:沙鸥时飞时停,鱼儿时浮时沉。

《岳阳楼记》中这种工整的对句并不少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语言特点,对比证义。如下文“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二句,前句课本注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此注不确。“跃”是“跳跃”,不作“闪耀”解。“跃金”跟“沉璧”相对,“璧”是实物,“金”亦是如此,不当解为“金色”,而应指金子、黄金。两句皆比喻,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璧。意思是:浮动的月光象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如沉下的璧玉。这样理解,始为合理。

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新编初五册《岳阳楼记》)

其中“忧谗畏讥”一句,课本注释为:“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有些选本注“讥”为“讥刺”或“讥笑”。在现代汉语中,“讥讽”与“讥刺”、“讥笑”义近,大体上指“不负责任的挖苦、嘲弄”,含贬义。然古代汉语中的“讥”,其含义与此却有较大差距,不可不察。

《汉书·冯奉世传》:“京兆尹王章讥凤专权不可任用。”曹操《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邪?”此二例中的“讥”,都指严肃、郑重的批评。

《楚辞·大招》:“诛讥罢只。”王逸注:“讥,非也。”“非”即责备、责难之意。《公羊隐公二年传》:“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休注:“讥犹谴也。”《广雅·释言》:“讥,谴也。”《说文解字》:“讥,诽也。诽,谤也。”“谤”古义亦为谴责。如《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辞源》修订本:“讥”字条下第二义项为“讥刺”,其书证是《汉书·梅福传》:“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事实上,这里所说的“讥刺凤”,不能以今律古,理解为“讽刺王凤”。在古汉语中,“讥”与“刺”义近。“讥”是严肃的批评,“刺”是尖锐的指责。如《汉书·龚遂传》:“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这里的“刺”,本字当作“@②”,《说文解字》:“@②,数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数其失而谏之。讥刺字当用此。”可见,“讥刺凤”应释为“批评指责王凤”。《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其中“刺”亦为“指责、批评”之意。《左传·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讥失教”即“指责庄公有失教诲。”据此,《岳阳楼记》中“忧谗畏讥”的“讥”,是指“严肃的批评”。这句是说那些受降职远调的迁客,登斯楼睹此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担心会受到坏人的攻击诋毁和好人的批评指责,有此两层忧畏,故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11页)注为:“讥, 非难、指责”,并以《岳阳楼记》中“忧谗畏讥”为书证,可见释“讥”为“批评、指责”是符合文意的。

“讥”这个词,在宋代是否已演变成为表示“讽刺”、“讥笑”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从宋代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中找到答案:“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策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范司谏”即范仲淹。本文之“讥”,皆“批评指责”之意。欧阳修说的“君子之讥……甚可惧也”,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畏讥”二字的最好注脚。

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新编初五册《岳阳楼记》)

其中“或异二者之为”一句,课本注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乎‘或许’、‘也许’的意思。”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均执此说,似乎这已成定论,然而愚意以为此说尚可商榷。

首先,从文意看,尽管各选本都认为“或”表示揣测、估计和不肯定的语气,可是文章前一句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既已探求,怎么又只是揣测?既是揣测,又怎么可以据此立论,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中心思想呢?可见,“或”绝不能理解为表揣测不定语气的副词,而应当解作动词“有”。

其次,从词义看,“或”训为“有”,于古有征。《广雅·释诂》:“或,有也。”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岳麓书社1985年版64页)注云:“或,犹‘有’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55页)注云:“或犹‘有’也。古‘有’字通作‘或’。”“或”的这种用法在古代典籍中并非鲜见。略举二例:《尚书古义》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吕览》引此“有”作“或”。高诱曰:“或,有也。古‘有’字通作‘或’。”鲍照《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君士联句》:“三尹无喜色,一适或垂竿。”“无”“或”对文,即“或”犹“有”也。“或”与“有”,古音同属匣母,“或”属职部,“有”属之部,之职对转。“或”“有”二字古代经常通用。在《岳阳楼记》这句中,“或”即“有”的通假字。“或异二者之为”是说有异于上述两种人的所为,这是在经过探索之后,而语气肯定地指出“古仁人之心”与当时迁客骚人有根本差别,从而为下文表达中心思想打下稳固的基础。

四、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新编初五册《孟子二章》

) 其中“拂士”,课本注释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此注欠妥。

杨伯峻《孟子译注》、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辞海》皆训“拂士”之“拂”通“弼”,义为辅佐、辅弼,唯《辞源》修订本“拂士”条注云:“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拂通弼”,并以此句为书证。权衡以上二说,愚以为《辞源》修订本的说法更为妥贴。其理由如次:

首先,从文意看,“法家拂士”与“敌国外患”相对为文,都是指使国君忧患的对象。“敌国外患”固然是君主所忧患者,法家是守法度的世臣,国君不依法而行,就要进谏劝阻,所以也是国君忧患的人。如果“拂士”理解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则国君对他何患之有?唯其“拂士”是“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则昏君常忧之。

其次,从古训看,拂通弼,弼有辅佐义,也有矫正义。《尚书·益稷》:“予违,汝弼。”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此弼字即纠正过失之意。《大戴礼记·保傅》:“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此更明言“弼”有“匡过谏邪”义。贾谊《新书·保傅》:“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拂。拂者,拂天子之过者也。”《韩诗外传》卷八:“辅臣五人,拂臣六人。”拂臣辅臣对举。《说苑·君道》:“范氏之亡也,而少拂。”皆可证“拂士”即“能拂天子之过之士”,而非一般的“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可见课本注释有误,当予更正。

岳阳楼记教案篇8

聊城的历史因水而辉煌

如果说曲阜是中国2000多年前的思想火炬,青岛是当今山东最亮丽的名片,那么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边缘城市聊城,便是省会济南的后花园,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诗意的栖息地,原因只有一个字“水”,人类自古就是择水而居的。而聊城,京杭运河从中部蜿蜒穿过,黄河从东北咆哮而行,马颊河、徒骇河在城内恣意交错,方方正正的宋代古城像一块碧玉,被烟波浩渺的东昌湖托举在湖心。

聊城是不折不扣的水城,在这87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域面积在3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东昌湖的水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是中国江北最大的城内湖泊,聊城市水的面积占到城市面积的1/3,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让每一个走进聊城的人,仿佛走进了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正是这份南方气韵,让“江北水城”风生水起,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成了众所追逐的“宛在水中央”的佳人。

聊城是一座碧波荡漾的水城,水是聊城的魂。如果说有着700年历史的威尼斯,在地中海文化发展中曾经担当过重要角色,逃兵荒的人建起威尼斯城后一度成为地中海海上霸主,三四百年间把地中海财富集中起来。中国的聊城也不甘示弱,它是中国运河文化带上一颗最灿烂的明珠。元、明、清时期,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为聊城的繁荣带来勃勃生机,聊城为沿线九大商阜之一,“尘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600多年前,马可波罗是这样写聊城的热闹与繁华的:“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多,商业茂盛,河上运输有丝、香料及其他巨贾货物很多……”漕运畅通让默默无闻的聊城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府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繁荣昌盛达400余年,与世界水城威尼斯惊人的相似。但是它的年龄,要比威尼斯长好几倍,早在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的时候,聊城已是店铺林立、帆樯蔽日了。前些年当美国、澳大利亚大张旗鼓地庆祝建国200周年时,聊城和苏州一样悄悄庆祝了自己2500岁生日。不同的是,聊城的人家除了能听到小桥流水,还能听到黄河的咆哮。

早在6000多年前,东夷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九处龙山文化城址,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都、邑、聚”金字塔形三级社会结构。传说中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巢父、舜、禹都曾在这里留下活动足迹。仓颉,这位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它的墓就位于聊城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那位被他带着偏见造的“蚩”的人文始祖的陵,蚩尤的首级冢就在聊城的阳谷县15里园镇叶街村东。“成者王败者寇”的人间思维定式在地下应该被取缔吧,我想在地下世界里,仓颉应该向蚩尤赔礼,因为蚩尤部落绝对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文明,绝不是“虫”的代表,被黄帝认为“食沙石”——即稻谷的东夷集团被炎黄联合打败,但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应被抹煞。

“舜帝迁都古穷桑”的传说,“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北杏之盟、马陵之战、齐燕之战……给这座古城印上战争的烙印,曹植、李白、王维等文人墨客的到来又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若捧着《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名著游聊城,更将是乐趣无穷,惊喜连连,因为这些名著的许多篇章,皆源于此发生于此。聊城,也因为这些名著,走进了世界艺术的殿堂。如果你会穿越,也许会碰到古代的伊尹、孙膑、近现代的张自忠、傅斯年、季羡林、李苦禅等历史名人。如果不能穿越,肯定能碰到聊城人为他们建的纪念馆。

最是那一泓湖水

江北水城,美在水上,丽在波中。

没到过东昌湖,就不能想象她在一个城市中央还环抱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城市是怎样的风姿曼妙婀娜迷人?“一湖翡翠千重秀,清风潋滟荡古城”,这是一个适宜做梦的地方,那个喜欢捕梦的男人在这里捕到了一个绚丽的梦《胭脂》,一波三折的冤假错案,最终水落石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故事,与西湖桥边的白娘子传奇一样,为身边的水涂抹成梦幻色,笼上一种神秘的色彩。“南有西子,北有东昌”,西湖有白娘子的断桥,东昌湖有胭脂小姐的亭子,西湖有苏堤春晓南屏晚钟,断桥残雪曲苑风荷。东昌湖有江北水寨明珠大剧场,沙滩浴场水幕电影……可以说西湖是山水画,东昌湖是油画,西湖如茶,东昌湖似咖啡。西湖成就了杭州之美,东昌湖成就了聊城之魅。

东昌湖始掘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筑城取土而成,城外自然成河,恰似一条美丽的玉带环绕古城。它与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并誉为我国三大美女湖,在《聊斋志异》中美女胭脂梳洗浣纱皆在此湖边。胭脂姑娘这位纯情的民女,因在蒲松龄的笔下出走,成了与白娘子齐名的传奇。东昌湖的形成与古城的建设同步,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古城规划布局严整规则呈方形,以光岳楼为中心,干道成十字形。这是国内外少有的格局保留完整的古城邑的代表。东昌湖的水源由黄河水运河水调剂补充,因水源为活水而水质清澈,适合多种水生物生长。每逢秋末冬初,百鸟云集或结群戏水,或婉转啼鸣,可谓是北方鸟的天堂。

聊城的旅游线路很多:水上逍遥游、马顿河温泉游、水浒旅游线、运河旅游线、黄河旅游线……让我心灵触动的是登临光岳楼,人们眺望空间的时候,往往也望穿了时空。光岳楼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作为聊城的城徽,它给走出聊城的人多少思乡的想象。而当我,一个外来人,沿着木梯拾阶而上时,我便一下子融入了这个城市嘎嘎作响的年轮。的确,光岳楼不再年轻,始建于洪武7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本为修城余木修建的更鼓楼。后“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所以取其近鲁,而有光于岱岳也,而更名为光岳楼。

光岳楼是江北第一名楼,也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从建筑结构上说,与同时代的西安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的。光岳楼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它的高度不可能被超越。光岳楼雄踞在古城的中心,如今又宛若水中央,其恢宏气势是立在水边的岳阳楼、黄鹤楼不能比的。更重要的是,岳阳楼、黄鹤楼屡建屡毁,东迁西移,唯有光岳楼是600多年前的旧貌,国内绝无仅有的原装。康熙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都在光岳楼留下墨迹,乾隆皇帝更是留下了“天下第一楼”的赞誉。尽管如此,光岳楼终因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有风采的诗章而名气不大,好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它有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东昌湖区最让我惊喜的是船过龙湾桥,竟然划到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上,原来,为了贯通城区水域,聊城人实施了龙湾、丁家坑、铃铛湖等四处的开挖扩展,将古运河与东昌湖联通,使湖河融为了一体。

昨天刚刚开车去看过的山陕会馆、宋代铁塔、清代海源阁藏书楼等景点,今天可以乘船参观了,真不愧为水上威尼斯。明清时期,运河边上曾经云立着山陕、江西,苏州,赣江,武林等会馆,山陕会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见证着昔日聊城商业的发达。古色古香的山陕会馆在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回到船上,已是夜色迷离,在朦胧的月色下泛舟水上,遥望流光溢彩的水城明珠大剧场,水城广场,运河博物馆,仿如仙境……聊城真的把水做活了,刚刚闭幕的2012中国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首届“水文化节”,拭亮了聊城曾名冠天下的光环……

聊城让女人更美丽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露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全唐诗》收录的这首诗,揭开了杨贵妃“ 肤若凝脂”的秘密,是对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一个注解。

阿胶是什么,在哪里可以找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是聊城市所辖八县之一,是中国阿胶之乡。

东阿阿胶在2500年的传承发展中,与李世民、康熙、乾隆、慈禧等历代皇朝君主为伍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曹植、白居易、苏轼、老舍、郭沫若等古今名人为伍,丰富了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为什么阿胶只有东阿的好呢?关键在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他一道谕旨命大将尉迟恭封存了东阿古阿井,并布告天下,自此以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开封,制造阿胶,否则杀无赦。只有管家才可以“启封井取水”、“熬胶进贡”。

东阿地下水系的水是东阿阿胶的核心,这里的水有什么与众不同吗?清代医学大家陈修园在他的《神农本草经读》中说:“此清济之水,伏行地下,历千里而发于此,其水较其旁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这样赞美道:“其水清而重,性趋下。”现代科学解开了这千古之谜。20世纪80年代,山东地质考察队专门进行了考察化验,原来东阿地下水是发源于泰山和太行山两山山脉的地下潜流,大雨落下之后,沿着泰山,太行山石缝不屈不挠的渗透,且两相交汇点点滴滴汇成地下河,时间之漫长,一路逶迤居然要两亿年方才来到东阿县境……

“东阿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元白朴《秋夜梧桐雨》写得更透彻直白。有着2500多年发展史的东阿阿胶制作技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占地300余亩,是我国第一个以养生养颜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景区,该景区为清代建筑风格,青砖灰墙,庭院深深,楼阁回转,给人穿越时空之感,养颜养生体验中心传统阿胶制作工坊,影视基地等特色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大宅门的白七爷就是靠东阿阿胶白手起家在济南站住脚的。现在正在此拍摄《新大宅门》,说的是白七爷后代的故事。

阿胶不仅让女人越来越美丽:“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三国时期的东阿王曹植因常服东阿阿胶而强健身体,作《飞龙篇》赞阿胶为仙药。东阿,不仅因为阿胶而出名,它更因曹植创作的梵呗而名扬天下。

曹植在东阿为王时,见自己封地的鱼山翠柏郁郁,雨雾缭绕,这是聊城唯一的一座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仅82.1米。于是便常常住到山上来。鱼山西麓半山腰处,曲径通幽至1450平米大小的石洞,洞口镌刻着“梵音洞”三字,相传当年曹植在鱼山顶上听到的梵乐,就是从这个洞口内传出的。据《法苑珠林》记载:曹植常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乃慕其音,写为梵呗。曹植首创中国的佛教音乐,梵乐随佛教东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日本宗教界为纪念曹植的功绩,将日本岛内的一座小山也命名为鱼山,并将曹植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时至今日,日本宗教界每年都会有大批人来参拜曹植墓。

走到鱼山西麓曹植墓旁,已夕阳西下,千百年来多少人为才高八斗的曹植鸣不平,殊不知,这是命运使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说过:子建思敏而才俊,子恒虑祥而力缓。曹植是感性的、审美型的人,曹丕是理性的、权力型的人。坐在墓旁我想对曹植说,你没什么遗憾,因为你的“洛神”没死,你的七步诗一直在大街小巷阔步行走,你的音乐居然漂洋过海……你活得值。

聊城让男人更豪放

地处鲁西之地的聊城,深受燕赵文化的影响,自古就是慷慨悲歌豪杰辈出的地方,英雄情结早已深入聊城人的骨髓和血脉。战国时期孙膑马陵之战打败庞涓,成为魏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古战场遗址就在聊城。《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狮子楼杀西门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宋江三打祝家庄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大地上。近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战死沙场的抗日英雄名将张自忠,他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走出了的闯将,被誉为“傅大炮”的傅斯年……听说如今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上三碗不过岗的酒旗依然飘扬,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上依然可以大块吃肉,于是我驾车到阳谷,重游景阳冈,体味打虎英雄的豪情万丈。

上世纪50年代,一句“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让阳谷和武松一样家喻户晓。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发生在阳谷的故事就占8集,英雄文化成了这里发展水浒旅游的显著特点。

据阳谷县志记,当年这里冈阜起伏,草密木茂,人烟稀少,野兽出没。今日的景阳冈,占地700亩,依然呈现出沙丘起伏,莽草无涯,林荫蔽日,野兽出没的荒野景象。那几间低矮的土房,就是“三碗不过岗”酒店了。这透瓶香酒究竟如何醇香好喝呢?竟让英雄一饮就是18碗。有词为证:“造成玉液流霞,香津天润堪夸。开坊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爱酒不归家,醉倒景阳冈下。”好一个醉倒景阳冈下,如果不醉,怎能留下这家喻户晓的佳话。武松当年睡过的大青石更加光哒,几百年过去了,青石板的周围断枝枯树彷佛还残留着武松与老虎搏斗的痕迹,打虎碑为南宋初年所立,离武松打虎的日子仅几十年,应为英雄武松打虎的历史见证。

武松庙为景阳冈上的至高点,是阳谷人纪念英雄的场所。原来武松最后出家了,对于这位英雄,也许是最好的归宿。因为水浒传里所讲“德”便是拒绝女人。

狮子楼旅游城是阳谷千年古城最经典的地方,同时也是《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当年武松在景阳冈打死猛虎以后,被阳谷县令封为教头,巧遇了哥哥武大郎,后来武松为兄报仇,杀死恶贯满盈的西门庆,在这里又上演了一段除暴安民的英雄壮举。狮子楼景区虽为新建,但却再现了千年古城淳朴的鲁西民族风情,可放下书本,真正走进《水浒传》《金瓶梅》的情节里。

首先可以喝一喝王婆风情功夫茶,尝一尝武大郎炊饼潘金莲咸菜,这武大郎炊饼可是有讲究的,上面定沾有108粒芝麻,吃时先撕一小口,把潘金莲咸菜放进去,堪称美味至极。在《水浒传》里的紫石街上,可以看到《金瓶梅》的狮子街,狮子街店铺林立,当时的阳谷首富西门庆的五大店铺都在这条街上。当铺、盐铺、生药铺……按《金瓶梅》的故事,西门庆就是因为服用自己药铺的,33岁就命丧黄泉的。而按《水浒传》的演绎,西门庆是被武松提刀斩死在狮子楼下的。那座因为上演了武松怒杀西门庆的故事而闻名遐迩的狮子楼就在阳谷县城中央十字街头,它因武松和西门庆的出场而游客擦肩接踵。这座千年奇楼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距今已有900年的历史了,为二层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据说是作恶多端的西门庆为压邪镇鬼建的,怪不得狮子楼的圆柱门窗楼梯护栏都涂成红色,这是因为当地人认为红色能够驱鬼辟邪。

前面一部《水浒传》,后面一部《金瓶梅》,能在两部中国古典名著都有重点描写的酒楼,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更另人吃惊的是,狮子楼的楼体结构全为木结构,也就是说整座楼没有使用一个铁铸体,完全是靠卯楔的牢固吻合建造而成。这让我们想起了贵州苗寨被称作“木质的史书”的吊脚楼,就是这样不用一钉一铆全木质结构,建造技艺惊人的相似,是巧合吗?贵州苗族称自己是蚩尤的后代,蚩尤是东夷族的首领,阳谷就是东夷族的首都,《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曰蚩尤旗。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首异处,故别葬之。现在全国有很多蚩尤冢,但是专家认为只有阳谷这个墓葬与记载中的方位大小年代最符合,而且此处又是其首级所在地,灵魂所在地,想到蚩尤族群一分为三,一部分留在中原,与炎帝部落逐渐融合,一部分到山西陕西与古羌族杂居,一部分走到湘鄂,后又被尧舜打败,南逃到越南老挝。这三部分的迁徙说明蚩尤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祖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蚩尤冢前,深深的膜拜。

聊城男人的豪放仗义,武训是最好的代表,生于清朝末年的武训,只因在兄弟中排行老七,而被称作武七。他耗尽30年行乞的心血先后建起了三处义学,震撼了大清王朝上上下下的亿万公众,朝廷以训导民众为意,赐名于他为训。

岳阳楼记教案篇9

一、链接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以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学中,链接时代背景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对文言文的探究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本文,有些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太深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本文,而且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战役以及发生在许多著名谋士身上的故事就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轻松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知识,而且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使课堂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初中生链接时代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文言文时代背景的链接,有效地拉近了初中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阅读距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文言文的内容中找出其蕴含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做人的艺术。

二、穿插视频资源,创设文本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文本意境,从而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简单方便,在课堂上能够播放音乐、视频以及图片,这对于丰富初中文言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教师可以展现岳阳楼的风光,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岳阳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岳阳楼的前世今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画面感。通过视频资源的有效穿插,能够把原本抽象的文言文形象化,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文言文所蕴含的意境,从而优化他们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这样,他们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就能够对文本意境进行深入的触摸,就能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穿插视频资源是促进初中生对文言文意境感受的有效途径。但是,须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须要把握视频资源穿插的度,不能够为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穿插视频资源要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服务。

三、引导朗读吟诵,触摸文本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都是难度适中且对学生有深刻影响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节奏韵律还是用词方面,都是精华,如果能背下来,对于初中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背诵和理解的前提是诵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诵读文章,只有读熟文章了,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闭上双眼去想象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以及安乐祥和的生活图景。这样一种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颇有深意,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所留下的空白。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吟诵,就能够有效地让他们触摸文本的情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阅读美感。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内容,才能仔细品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岳阳楼记教案篇10

“讲”,不能和“灌”混为一谈,不能片面地理解成“注入式”。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讲,讲要注重艺术性,尤其语文教学更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强的“讲”,就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准确的理解力,提高较强鉴赏能力,充分发挥“讲”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由此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艺术弱的“讲”,把讲变成了“逐句逐句地翻”,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徒然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所讲的内容教师自己也食而不化,学生听起来更是吃力;有时隔靴搔痒,正是学生已经知道的讲的不少,考生想知道的讲的不多,所以学生觉得听不听都是那么回事。还有的是八股式的说教、标签式的分析,这样学生只能昏昏欲睡。可见讲究艺术的语文教学太重要了。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讲”的艺术性呢?艺术,境界很高,“艺海无涯”,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它总是激励人们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生最大的创造性。但任何艺术创造又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有其客观依据,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讲”的艺术也必须受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制约,教师必须把这些客观的东西融会于中,经过头脑加工形成自己的创造力,而讲的艺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字逐句地翻译,把文言译成白话,把白话译成另外一种白话,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的话启迪了我们语文教学把握艺术性的方向和思维。

把知、情、义更好地统一起来,这样讲,对提高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进行比较讲解也是讲究艺术性的方式之一。教师通过比较讲解,学生就能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这对他们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游记散文。《岳阳楼记》借景抒情,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醉翁亭记》通篇都是写景叙宴游之乐,表面看与政治无关,但处处都是写太守与民同乐,和谐融洽,内含着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和对自己政绩的自得之情。两篇文章,教师讲解时要通过比较给学生以提示,学生就会深刻领悟,从而提高讲的效率,起到点睛之作用。

讲的艺术性太广泛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题讲究艺术,吸引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造成悬念;高潮部分妙语连珠,落地有声,引人入胜;结尾部分回味无穷,意蕴悠长,留下悬念。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多实践、多吸收、多学习、多探索,努力提高讲的艺术,教学就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