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朗诵十篇

时间:2023-03-27 23:30:47

岳阳楼记朗诵

岳阳楼记朗诵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岳阳楼记;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17-02

《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

一、导入课文

我是这样设计这篇课文教学的导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然后,我请班上一些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篇文章。让学生在听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到课文《岳阳楼记》向我们展现的三大美景:景色美(巴陵胜状)、国家美(政通人和)、思想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师生共同讲读课文

教师要顺“景色美、国家美、思想美”的教学思路将学生领入课文的优美意境。应该把立意新与语言美作为重点。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因为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体会转折句的作用。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我们引领学生纵观课文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这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例如,第3段从“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又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全篇的主旨乃是第5段,更以“嗟夫”开启,兼融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化,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推进;重点以读为主,讲读结合。

三、师生共同归纳课文

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去概括、归纳:(用投影仪出示课件)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1、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4、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四、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写法举要

1、构思巧妙,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2、用对比的手法写景状物抒怀。

岳阳楼记朗诵篇2

关键词:思路提示 巧背诵 焦点 微观

一、探索巧背诵过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学生最容记得的名言。语文教科书上在课后研讨与练习对《岳阳楼记》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1]对《醉翁亭记》又有这样的要求与提示“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1]。

如此叙述或表述,虽然涉及到微观,但是不够完美。背诵教学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背诵训练。主要的方式有:1.编写提纲。背诵之前,可先在心中或用文字列出全文提纲,以纲作为记忆的支撑点。2.分解合成。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分散背诵,这样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然后再合成,整篇成诵。3.尝试背诵。不要等完全读熟了才背诵而要边读边背,把熟读同试背结合起来。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重复式的背诵,主要原因是它能获取背诵效果的反馈信息,把注意集中于尚未背得的材料,从而提高记忆的积极性。4.时间分散。不要一次而要有间隔地分散时间进行背诵。背诵的有效方式还有很多,关键要熟读精思,掌握记忆的规律。”[2]

这些背诵方法虽然很好,却有点只重视宏观方面的研究,忽视微观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操作不方便。不适应初中语文古文的背诵教学需要,如何是巧?

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包含着背诵教学。背诵古文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拦路虎,古文对学生来说,其中有些用语,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时间老人给学生留下的脚印也不是那么清晰了;但是古文创作的作家们用耳、目、鼻、口、心去感受认识生活,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借助于生活经验,通过古文作家的语言文字桥梁,寻根求源,把作品的形象还原到劳动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中去,思路基本与作家同步,就能把握住跳动的语言文字音符,与作家间接地互动交流,“思路提示卡片背诵”的归宿也就在这里。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即解背。简单地说是既理解又分解并背诵。也可以这样理:1.学生学会先通过眼睛阅读古文作品,理解清楚了;2.按照作品的思路,划分成小块,化整为零,降低背诵难度系数;3.背诵作品,在1、2的基础上,写成卡片形式,每句用第一个字代替,起提示作用,化零为整,达到完整的整篇作品被学生轻轻松松地背诵的目的,也就是顺利完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要求,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背诵《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一)两篇文章的第3段。

1.《岳阳楼记》:

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暝暝,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1]

初看该段有15句,66个字,简言之,按总分总去背诵,背诵得快。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划分为:

2.《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

一看这段文字有24句,106个字;二文段比较容易,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去背诵,背诵得快。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划分为:

(二)两篇完整的思路提示卡片背诵表述。

1.《岳阳楼记》 。这篇课文有368个字,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可以划分为:

2.《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有402个字,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可以划分为:

通过探索,对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文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去解读,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降低背诵的难度系数,学生易记忆,记忆的时间长,效果好!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把这两篇北宋古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分别划分为24小块,19小块,对照课文先记得第1小块,再背诵第2小块,依次类推,连块成段,连段成篇,携带方便,学生背诵就轻松多了!这2篇古文简单地说从耳、目、鼻、口、心几方面去分析,把作品的形象还原到劳动生活中去,从而找到了它们的焦点“源头活水”,与作家间接地互动交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找到了途径。思路提示卡片背诵的归宿正如此!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你想,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种种书,你肯把它扔在抽屉角里吗?”[3]巧背诵,就是让学生们逐步学会使用思路提示卡片背诵这个“锁钥”,将来能独立开启学习古文的丰富“宝藏”。

注释:

[1]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八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页,203页,197页,202页。

[2]杨成章,秦树基,王日新:《语文学科教育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岳阳楼记朗诵篇3

重上岳阳楼,初游新景区。沿江五里城墙,凭栏百座诗碑。三级平台望,十影凉亭遐思。瞻岳门高耸,出入新新人类;偃虹堤横卧,往来队队外宾。过城郊高速路,观云梦好风景;离闹市互联网,赏洞庭大自然。君山秀色,包容雅俗;湘水奇观,见证兴亡。波涌风云雷雨雪,浪淘唐宋元明清。五朝楼前,穿梭蓝领白领;双公祠内,展示紫袍朱袍。多媒体演绎青史,高科技改变红尘。铜象如生,群雕欲活。鼓瑟之湘灵,忽听彩铃交响;镇水之铁牛,诧看快门闪光。斩蛇之后羿,惊望嫦娥探月;举杯之洞宾,醉闻福娃争辉。安得时空融汇,今古交流。起范仲淹于泉下,偕滕子京于楼前。并肩游灯火万家,文明街市;刮目看辉煌四字,民本广场!

新哉!今日公民,与子民殊不可比;历朝天下,与天子密不可分。天子独裁天下,天下尽归天子。范仲淹,臣民也。上有天子,下有子民。循吏楷模,满腔正气;贬官典型,满纸牢骚。毕竟是臣民心理,忠君情结。先天子之忧而忧,后天子之乐而乐也。当代人,新思维。不奉天子之旨意,而遵公民之意旨。岂仅吸取范进士、滕进士之精萃;更须攀登德先生、赛先生之高峰!

变矣!古之天下,只华夏九州;今之天下,乃寰宇五洲。奥运火燃烧,地球村旋转。正面朗朗乾坤,负面花花世界。光明日新月异,阴暗波谲云诡。祸福伴生,喜忧交集。登斯楼也:喜巴陵纯净,青螺碧水;忧海域污染,酸雨赤潮。炎炎地球变暖,冷冷人心变寒。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染缸效应,尔黑我污。斗争哲学,妄想人定胜天;钞票图腾,深信钱可通神。登斯楼也:喜经济飚升,忧道德沦丧;盼城乡平衡,哀贫富悬殊。最恨硕鼠害人,更忧人变硕鼠;牢记方舟靠水,警惕水覆方舟。登斯楼也:微观细细潇湘雨,宏观莽莽宇宙风。思考人类命运,探测时间简史。乐极生悲,悲极生壮。黑洞虽深,银河仍美。雪灾虽猛烈,人气正昂扬。忧也!冰临城下;喜也!爱涌心头。苍天遣玉龙飞舞,试人间有情否?赤县促红梅开放,与彩霞比美哉。

壮别岳阳,忧患而不悲观;梦回湘浦,欢乐而催奋进。欲赏风月无边,再游此地,欲求天人合一,请上斯楼。

2008年仲春苦吟成骈

【原载2010年第5期《四川

岳阳楼记朗诵篇4

【关键词】激活思维;培养语感;触类旁通

拥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学,文体荟萃,各领,凸显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遴选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华。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于古今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根据我市历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显示,文言文教学效率令人担忧。为此,搞好文言文教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笔者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情趣导入,激活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情趣导入,为有效课堂吹响前奏曲。我在践行情趣导入的过程中坚持采取如下办法:

其一,音乐导入。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一定要贴近文本,因为当学生在领略了歌曲美的同时,也将这种美恰当地运用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譬如,我在执教《三峡》一文时,先播放《长江之歌》,许多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初步感知长江的浩淼与汹涌澎湃的力量,而学习《三峡》时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气势自然就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其二,图片导入。初中生一般的直觉感官比较强,因此教师适当用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作为引子导入新课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譬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时,就先展示了一组有关岳阳楼的彩色图片,促使学生初步感知岳阳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浩瀚无垠基础上,再读文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便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也确信了“岳阳楼之大观”确有其事。这样不仅美化了学生的视觉,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其三,故事导入。学生一般对感到好奇,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讲诉一些名人轶事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欲望。譬如,我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口述如下故事: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李白杜”三位诗人是家喻户晓的,但是杜甫的命运最为不幸。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为避战祸,离开关中,过秦州、经同谷到达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茅屋,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与自足,然而命运再一次戏弄了他。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都饶有兴致的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的人生不幸,如此的导入不仅解决了时代背景的问题,而且也牵着学生的思绪去追随杜甫的足迹,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可谓“一箭双雕”。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使众所周知的,诵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不但使学生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而且也培养了丰富的语感。但是,由于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处在启蒙阶段,因此教师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范读、跟读、自读”三个步骤,由教者逐字逐词地细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后,教师就应逐步放手,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按照“读顺、读准、读懂”的要求,进行诵读。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

所谓“读顺”,就是要求遵循古汉语的结构特点,清楚地表情达意。正如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明,惑之不解。”可见,把握好句内停顿,对顺畅朗读至关重要。

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句读正确,而初中文言文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和通假字。譬如,《出师表》中的“深追先帝遗诏”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遗”,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当然,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少量的古音字、生僻字。

读懂文言文主要指通过朗读能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朗读的时候,让学生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口发其声,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达到“读”与“思”有机结合的美妙境界。

三、归纳比较,触类旁通

初中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等实词,往往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综合、比较、归类,才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譬如,《马说》中 “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意思是“方法”;《桃花源记》一文中有“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是“说,讲”的意思;《陈涉世家》中有“会天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诛暴秦”这两个“道”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道路”,后者是“道义”的意思。如此的归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针对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把古今义加以对照、比较,识记、加深印象;至于通假字,则把本字和假借字对照,理解字义,结合课文句子加以识记,我在每学期的期末复习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通假字大盘点,从而加深学生记忆。

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岳阳楼记朗诵篇5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借助各种媒介为经典诵读提供丰富信息,使诵读活动与多媒体充分整合,让诵读充满活力,充满趣味。

多媒体在经典文章阅读鉴赏中的运用

阅读鉴赏经典文章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阅读鉴赏课内的经典文章外,我们还要拓展补充课外的经典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开阔视野、理解经典。多媒体的使用,能使鉴赏活动更有效、更生动、更富内涵。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生动逼真,使阅读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可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经典文章的主要情节。多数记人叙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阅读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在诗词鉴赏课上,运用多媒体能使鉴赏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加以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经典文章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文天祥;毫无民族偏见、具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运用多媒体,对背景材料及人物相关资料进行拓展,用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从而更了解人物形象。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经典文章的语言。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鉴赏《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段,插入切合文章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播放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和对比阅读,反复体会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在课堂之外的运用

1.多媒体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

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学生可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经典阅读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可以这样说,多媒体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一把打开经典诵读宝库的钥匙。

2.运用校园广播,播放名家经典解读

经典的魅力,在于启迪智慧,唤醒灵魂。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名家的经典解读,倾听这些解读,会净化人们的心灵。校园每天在规定时段播放《论语》、《弟子规》等名家解读及名家诗词朗诵。长此以往,经典会在学生的无意识中生根开花。

3.在课外时常播放经典影片

岳阳楼记朗诵篇6

朗诵是一种塑造声音形象的艺术形式,导入语言的朗读要注重语言的抑扬顿错、轻重缓急,感情充沛,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感的声波,透入学生的心田,打动学生的思想,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朴实的语言如一股清泉,清爽怡人,沁人心脾,文章深切地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根据这些特点,我进行精心设计,深情的朗诵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父爱深沉含蓄,给人以力量;母爱伟大无私,给人以温暖。孩子得到父母的双重的爱,才能够健康成长。

二、导语要引人如胜,使学生活学活用

设计导语要注重恰当实用、还要使学生学得灵活会用,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设计导语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精心选用

好的导语像一块磁石能吸引学生,又像电光火石给人以启迪,导语的设计要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要新颖,要灵活多样,巧妙有趣。例如:谈话导入式,复习巩固式,作品简介,歌曲导入,引用名言警句,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总之,要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导语要语言优美,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注重多方面构思,多方面借鉴;精心运用优美的语句去打动人心、感染学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比如,八年纪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文言文,在讲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一文时,我注重借鉴教材,把前几课的文言文贯串起来引入本课,并展示在大屏幕,把与前几课有关的画面展示出来,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下列一段导语: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我们跟随着柳宗元游览了湖南永州八记那优美清幽的小石潭,同范仲淹一道登临了岳阳西北雄伟的岳阳楼,和欧阳修一起领略了安徽滁洲的醉翁亭周围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满井游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走近北京西直门的满井一带,去欣赏那里优美的早春美景。”

这段话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学生受到感染,使之积极愉快地投入了学习之中。

在文学作品导入语的设计中,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很不够的,教师还要有驾驭教材、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很深的语言功底和生活体验,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美的思想境界,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审美价值的导入语。

岳阳楼记朗诵篇7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作为教学的依据,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方向以及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一般都存在着功利化的思想,运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文言文的学习,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和厚重的历史知识,让他们爱上文言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和领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消极厌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法有所革新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的满足于简单的灌输一些文言文的知识给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以学生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保证文言文教学的精彩性,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比如说在对八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以及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下岳阳楼的具体状况,让学生对范仲淹所描绘的岳阳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加深“胸怀天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比如小组合作翻译,每组选出纠错员、疑难大师,采取互帮互学的形式,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聪明才智,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文言文课堂的高效性。

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我们虽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这不意味着盲目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决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盲目创新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抓准纲目,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和能力为目标。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进行充分的训练。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的诵读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言文都是众多教育学者经过千挑万选所得到的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文言文不仅所蕴含的思想比较丰富,并且气韵也比较生动,这些特点都需要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进行亲身体会和理解。比如说在进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学习时,从字面上我们虽然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但只有通过亲身的朗读,体会节奏和韵律,我们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那种胸怀天下,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另外,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地标明应该掌握的实词、虚词等内容,并对这些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汇进行解释,保证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岳阳楼记朗诵篇8

一、诵读

在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哪一类文言文,读是首要环节。诵读就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读熟,直到能背诵。应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如果连读都不读,那又怎么谈翻译,怎么谈理解。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对理解语音、语义和翻译都有较好的作用。诵读也是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在诵读的指导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泛读或录音泛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诵读中的异读破读、重音停顿、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同时提出诵读要求。朗读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节奏的划分,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句,都是学生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泛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节奏划分,可边泛读边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划分。

第二,学生自读。学生在教师泛读的引导下试读,在掌握节奏划分的基础上在读中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自读中理解相关的语音及语义。教学中对学生自读的要求一般为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读出感情。通常而言,在教学中,学生自读的时间要占整个诵读时间的大半。

第三步,重点读。所谓的重点读是根据作品内容对某一段或某几句话进行反复诵读。重点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在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如《小石潭记》中写潭上景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就可重点读,因其中“悄怆幽邃”与前文“心乐之”相互映衬,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在乐与忧中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心境,也才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升华。同样,在《岳阳楼记》中对最后一段就应重点读,最后一段以“嗟夫”领起,在抒情和议论中列举悲喜两种情境,衬托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志,可谓悲凉慷慨,一往情深,感人至深。

第四步为背诵。当然我们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而提倡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而进行,切勿对作品都还没有理解就开始背诵,造成“读白眼书”现象发生。

二、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实词的意义,还要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掌握。在教学中,翻译指导要坚持“忠实原文,保留原貌”的原则,即在翻译中要做到做到“信、达、雅”。

在翻译中,常采用“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虚词不虚”的方法来翻译常规句子。就初中文言文来看,大多都是较经典和简单的作品,翻译中只要才用先定词,后替换,再连贯的规则,基本能对全文进行疏通。

所谓定词是将句子中需要翻译的词语找出来进行翻译。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的“称”为“著称”,“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通“饲”,“喂”之义,而“材” 通“才”,“才能”之意义。替换是将定下的词语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最后连词成句。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其中“自”为“在,从”,“略无”为“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于是连词成句“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对于虚词,虽然有些时候不用翻译,但要引导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的“以”为“因为”,而“策之不以其道”的“以”则是“按照”之意。“其真无马邪”的“其”是为了加强反问语气。

此外,对重点词语,需要引导学生单独掌握。如《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对古今义有区别的也要单独提出。如《三峡》中“或王命急宣”中“或”古义为“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同样如“至于”“虽”等词语也要提醒注意。

对于特殊文言句子则采用“增(补)、删、调、换”的方法进行翻译。即对包含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句子如果完全按照常规句子的翻译方法翻译基本上行不通,需要用补、删、调、换的办法,来解决。如判断句中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的句子“夫战,勇气也”,在翻译时“者,也”就需删除而替换为判断词“是”。对于省略句则要补充出省略掉的部分,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在翻译时就要进行增补。被动句则要采用“换”的方法,如《马说》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于”就可替换为“被”。倒装句则要采用“调”的方法,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就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介宾短语后置的因其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如《曹刿论战》中“战于长勺”一句。

三、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建立在诵读和句子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握作品内涵。因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提倡逐段提问,最后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对第一段学习后设问“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来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第二段学习中则围绕“衔”和“吞”二字来套就洞庭湖的景色。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写景上,接着以“然则”二字回转而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于是过渡到第三、四段中,设问“第三、四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迁客骚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来对古仁人之“悲”和“喜”讨论,进而为自己那“进”和“退”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誓言形成对比,最后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岳阳楼记朗诵篇9

文言文教学的一般传统模式--教师先逐字、逐句的串v,进行相关古汉语知识介绍,最后让学生背诵。这种方式让学生叫苦连天,甚至发出“熟知文言文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叫喊,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我大胆地闯进荒凉之地耕耘,在教学中尝试着用多种方法,力求找回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能力。

一、教师做到学以至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思想大家都熟记在心,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具有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约性,严密精确的逻辑性,为学生树立了语言榜样。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注意积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之句,并能学以致用,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我记得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有一件小事:蔡老师教学生读诗。魏巍这样写到“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我也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吸引着学生走近、学习文言文。在教学和辅导中,我经常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佳话去感染和教育学生,适时地传递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难以承受学习沉重负担想打退堂鼓时,我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努力学吧!”中考有学生落榜,我会真诚说:“天生吾才必有用”。对学困生,我会引用孔夫子的话劝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批阅作文时,我尽可能多地用诗词写批语,像看到佳作时我会写上“春色满园关不住”,主题模棱两可的,我会送一句“不知庐山真面目”。在教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言名句,时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自由捕“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是获得了“渔”,那就莫愁无“鱼”吃了。我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其中一枝大杈是文言文,在树权上缀上小果,上面分别写有:基础知识、阅读、背诵。让学生形象感知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再告诉他们如何去摘取果实:朗读、积累、阅读、背诵。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文言朗读规则。例如在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先把文言文的部分朗读法则教给学生――人名、地名不拆读,习惯用词不拆读,修饰限制词与中心词不能拆读。其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通假字,如何判断通假字。例如在讲《扁鹊见蔡桓公》中,让学生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方法。学生积累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使篇目较多,学起来仍然得心应手,能够较好地适应课改要求。

三、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变枯燥学为有趣学

正如纸张、粉笔、黑板和幻灯等教学工具一样,多媒体计算机正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并对传统语文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用多媒体设计编辑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极具表现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以下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

1.朗读范文

2.演式相关的背景材料

3.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作家、作品、前人评论等

例如讲《狼》我就把蒲松龄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材料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还将根据他作品改编的电影《精变》的片断播放给学生,大大增强学生对蒲松龄作品的阅读兴趣,把平时枯燥的讲解变为视听方面的赏析。又如讲范仲淹《岳阳楼记》,我通过播放“岳阳楼”的片子再现景观,同时加上朗读配音,创设了一种特殊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学习好文章创造了条件。

四、教法采取整体感知,个别突破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读文言文时应把读放在首位,读是感知课文的主要途径。读既是对个别词句的理解过程,又是对课文相关信息进行整体加工的过程。读放在感知课文之前和感知课文之中,通过读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借助语境去突破哪些个别的字、词、句。我在教每篇文言文时,都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读代讲打破先分析,后归纳的传统模式。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根据内容确定词、句的语言环境,就能推断个别的字、词、句的意思。在教《公输》一文时,我采取这种办法,让学生先听朗读录音,然后仿读,再分角色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故事大意,他们朗读语气、声调逐渐有了变化,这说明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感知,在这篇文章中我只点拔了个别的古今异义的词,其余学生都能自主判断。

五、指导背诵、功下难关

在文言文学习中,越来越提倡积累,要想积累得多,就得多读多记,特别是有些文章课后习题中明确要求背诵,我在教学生背诵中尝试用了几种方法:

l.理思路法:沿着作者的写作行文思路进行背诵。例

如我在讲《桃花源记》时,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发

现桃源一一进入桃源一一桃源见闻――做客桃源一一离开

桃源一一再找桃源一一不得桃源。用这种方法学生又快又

准的背下全文。

2.分层背诵法:就是把较长的段、篇分出若干小层进行背诵的方法。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按全文分四层意思来背诵,列举事例――提出论点一一阐述理由――得出结论。《出师表》也可以采取此种方法,将每段分层背。这样背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拈词法:这种方法就是找课文中关键的词作为记忆的提示词,以词带句,以句带段。背诵时可抓住首尾的词,也可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文章中的名言警句、过渡句,线索标志性的词语等环环相扣,扩充记忆。

4.以图带文法:把文章的内容给制成图表或简笔画,然后根据图、表就能带起全文内容的背诵方法。

文言文中多图文并茂的佳作,为了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课文内容制成简笔画,列成图表,让学生看图就能想起文中的语句,这既避免死记硬背给学生带来烦感,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全

面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上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设想和尝试,万望同仁批评指正,愿我们能为课程改革进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岳阳楼记朗诵篇1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笔者仔细研读“课标”后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既重视基本的古汉语知识,也要注重对古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基于此,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读”,就是读文章。初中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抑扬顿挫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去理解品味,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底子功夫。正如朱熹所说:“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比如教学《三峡》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错读漏读,再读出句内正确的停顿,最后把握句式,读出正确的语音、语速、语调。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另外,读的形式可以多样,领读、男女读、分组读、竞赛读等方式,在不断变化的朗读中,让学生熟悉并走近文本。

二、“理”,则是理解文意。文言文里稍难理解的句子,教材里都有注释。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此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学生自主探寻、互释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答疑等。理解文意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和文言词语。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这里的“河阳”就是文化常识,古代的“阴、阳”是一个地域概念,须让学生识记。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记忆,从而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要能准确翻译出文中重点句子,且落实到具体的重点字词上。日久,学生就能获取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悟”,指悟文理、悟特色。先说悟文理,初中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优秀篇章。文言文教学,旨在引领学生感悟文理,使其认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章的内涵美。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唤醒自己与文本相似、相关的情绪情感体验,以更细腻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思。联想与想象就如古文学习的双翼,它们能帮助学生走入作者心灵的深处,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意融为一体,形成心灵的合奏与精神的共鸣。比如学习《童趣》,就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充分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唤醒自己内心和作者的情感上的共鸣;学习《愚公移山》,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领悟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则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唐雎不畏、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再说悟特色,就是要引导学生去领悟文言文的写作艺术特色,琢磨作者谋篇布局之法,揣摩其运用修辞手法之妙,领会作品言语表达的“秘妙”。如,学习孟子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孟子是如何运用大量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达到说理效果。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则要领悟作者如何以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进而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诵”,指背诵文句。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优美的文言句段或篇章,能有效地增加其语言积累,增强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文言语感,写作时就可以达到“厚积薄发”。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进一步体会到文本的内涵,升华民族的精神,涵养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此过程,教师可结合文章的特点,给予适当引导。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精巧的板书设计,这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背诵。当学生能熟练诵读这些经典作品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人文精神就会渐入其心,甚至成为其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