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十篇

时间:2023-04-04 22:38:30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篇1

元宵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节的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的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的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的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的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每当过元宵节的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的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的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的元宵和原来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篇2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篇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六街小学六年级:赵娜

元宵节的由来篇4

2022元宵节是在哪一天几月几号

2022元宵节是2月12日。

元宵节是在哪一天几月几号是时下大家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节日,有的地方也称灯节、元夕、上元节、小正月、小年等,正月即农历元月,古代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都有什么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也称作上元节,是紧随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同时,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包括吃元宵,放焰火,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等等。

人们通常在元宵节干什么

元宵节的由来篇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的由来篇6

老北京的民俗节日气氛历来是十分浓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花会,在白天举行,地点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种娱乐活动为主,包括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猜谜语及各种小吃的叫卖和民间工艺品的展卖等。其中以耍狮子的场面最热闹,所谓的耍狮子也叫“舞狮”或“狮子舞”,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体育形式,遇有喜庆的日子,艺人们相聚在一起,舞狮、耍狮,表现欢乐喜庆的心理。特别是每逢民间的重大节日,更是热闹。小到由一两个人舞动的狮子,大到由五六个人舞动的狮子,伴着锣鼓,翩翩而舞,气氛异常活跃。

二是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举烛张灯,结彩为戏,供人观赏,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明清时,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特别是在今天的“灯市口”一带,更是花灯荟萃,买卖花灯、放花灯、赏花灯,成了一条灯的河流,“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元宵节的由来篇7

元宵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这么好的节日自然是要在学校里面准备一些活动的,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2021五篇,欢迎参阅。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一一、活动主题

浓情元宵佳节会、元宵花灯喜乐会等(主题可按照自己学校的特色来订)。

二、活动时间

可提前于元宵节几天举办(具体时间按各自学校自身情况安排)。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2、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氛围。

3、激发孩子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4、通过制作花灯。

锻炼学员的手工制作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5、与家长一起完成,增进亲子关系。

6、通过活动,建立鱼塘,收纳周边学生名单,扩大机构招生宣传和学校的影响力。

四、活动地点

选择公园、学校活动室、社区等人员往来多、场地大的地方。

五、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学生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

场地分为几个区进行,如:知识区、制作花灯区、制作元宵区、观赏区、灯谜区、舞龙区、许愿区、休息区、领奖处,家长自带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区进行游玩。

七、前期准备

1.给本机构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校外学员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学员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_学校元宵喜乐会。

6.准备许愿树(机构可自制、也可用机构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做元宵的材料(做元宵的专用糯米粉、馅3—6种、盆3—5个、笊篱(zhao

li) 3—5个、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手套)。

9.提前准备或学校自制一条布龙,长短最好是可以让10名学员舞动,同时考虑到间距。

10.班级进行美术活动《花灯》:学员制作花灯(教师做好轮廓)装饰为主;

有些学员以线条画为主,将作品布置成展板,在本次活动的欣赏区进行展示。

11.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12.教师收集学校以前学过的灯谜,再搜集一些没学过较简单的灯谜,制作有灯谜的花灯。

13.制作以“元宵节的由来”为内容的展板。

14.提前制作各区标牌和区域规则提示板。

15.选定一位教师为采访员,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采访。

16.由机构后勤人员(3—5名),组成安全小组。

17.准备活动中发放的小奖品,各区(休息区除外)准备小印章。

八、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1.知识区:展示“元宵节的由来”的展板,可供家长讲给幼儿听。

2.制作花灯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制作花灯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3.制作元宵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做元宵的材料、一次性餐盒;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做元宵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4.欣赏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在本区内放置各班级“花灯”展板、花灯图片展板,悬挂收集的花灯。

5.灯谜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悬挂有灯谜的花灯供学员与家长选猜。

6.舞龙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投放布龙。

7.休息区:摆放椅子供学生、家长休息。

8.许愿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与水彩笔;

② 放置许愿树,该区负责教师备好许愿卡,学员写下许愿卡内容

九、活动流程入场

在场地入口处,设有登记处,招生办人员专门负责。家长带着学生凭邀请函入场,不是本机构的学员,填写登记表领取一张邀请函(一个孩子一张),即可参加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老师首先组织家长、学员在各自班级指定的场地等候。在活动开始之前,全园统一由各班级教师带领本班学员及家长跳律动。

十、主持人开幕校长致辞活动开始

家长可带领学员自由游玩儿。班级教师提示家长注意学生安全。

十一、家长带学员自行玩耍

注意事项:

1.每参加一项活动,负责教师就在邀请函上加盖印章以示鼓励。

2.允许孩子将花灯作品、自制元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果实。

3.在孩子做好的花灯上贴上有机构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4.安全小组随时巡视、提醒,在场地出入的地方设固定的安全人员看守。

5.活动中全程播放欢乐的节日的音乐。

6.采访员在活动中进行采访。

中大班主要采访元宵节的由来以及花灯的制作种类及方法。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手工,分享给没有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小班主要是采访今天是什么节日?开不开心?都看到了哪些花灯?漂不漂亮?

十二、活动反思

任何学校在举办一场活动以后,一定要进行一个活动反思,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

1、活动的优点

2、活动的不足

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场活动的价值和不足,有利的地方继续沿用,不足之处也要吸取经验不断改进,这样才是一个学校进行活动营销的长远有效的办法!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二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16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四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_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五元宵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校园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必须做好活动的准备,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更好地亲身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元宵节的由来篇8

元宵节的来由,您了解了吗?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传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传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20xx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新《红楼梦》剧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

关于元宵节,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元宵节传说之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传说之二

相传元宵节始于汉代。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教义中将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灯一直是佛前的一种供具,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元宵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张灯、观灯就成为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元宵灯节形成后,历朝历代都是年中的一大盛事。南北朝时,南朝梁简文帝目睹元宵灯节盛况,写下了著名的《列灯赋》。

到唐代,元宵灯节成为固定假日,灯节从汉代时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唐代京城长安历来实行宵禁,夜晚不许人们出门,但唯独在元宵节期间的三个晚上解除禁令,以便让百姓观灯。节日之夜,长安城十里长街,游人如云,热闹非凡。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两句更是脍炙人口,以致“火树银花”一词成了后来比喻灯光烟火绚丽灿烂的一个成语。

唐代时,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元宵灯会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20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5万盏灯,簇之为花树。”据《开元天宝记事》记载,唐明皇李隆基下令建造了一座高150尺的大灯楼,光照长安。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不甘示弱,特意制作了一座“百枝灯树”,灯树高80尺,“竖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

到了宋代,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是壮观。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元宵灯节从三夜增加到五夜。我们从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中,可看到当时元宵佳节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清代元宵节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元宵节传说之三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元宵姑娘的传说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舞龙灯和舞狮子

是元宵节中传统的娱乐活动。舞龙起源于祈年求雨,后来成为元宵传统节俗。每到元宵节,各地都组织舞龙灯。长长的龙身,蜿蜒扭转,龙身里灯光闪烁,流光溢彩,其景十分壮观。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节美食——元宵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节美食——元宵

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圆子》诗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正月十五夜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月圆人圆,事事如愿。亘古至今,元宵节负载了人们多少美好的祝愿和祈望!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走百病 请紫姑神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节风俗之:逐鼠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中国的情人节

古代的上元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上元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古代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最佳时机,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仪的恋人。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定情的青年男女,上元灯会更是他们相约相会的大好时机。因此,自古以来,上元节也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在古代的台湾,还有着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也就是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上元灯会还出现乐舞百戏的表演,成百上千的宫女走出皇宫,和民间少女在亮如白昼的灯火下载歌载舞,这叫做行歌、踏歌。这些宫女虽然不能随意挑选自己的恋人,但她们十分羡慕民间女子与情人相会的自由生活。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近几年来,由于西方的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的习俗涌入中国,国内的一些民俗专家便呼吁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他们认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不仅观灯、猜谜、吃元宵,而且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体现的是一种纯洁的男女之情,元宵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内涵、有传统,含蓄内敛,韵味十足。

【传承古制】元宵节由来

千佛山兴国禅寺·崇明寺·月牙寺恭祝十方檀越,元宵佳节,团圆美满,六时吉祥。

20xx年3月5日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要全家团圆,也意味着农历新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了。在我们举家团圆吃着甜美的元宵时不仅产生疑问,这元宵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元宵节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由来篇9

2017年温州元宵节灯会各区展览时间地点安排

淄博素有举办元宵节灯会的传统习俗,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淄博花灯与自贡花灯、哈尔滨冰灯齐名,并称为华夏神州的三大灯系。

淄博花灯,始于春秋战国,最初叫“号灯”,用于战争中指挥三军;后来随着工商业特别是丝绸业、印染业、彩绘业的发展,生产的灯又叫纱灯或灯彩;张店曾因种桑养蚕而成为黄桑店,老张店人认为,只要元宵节当晚,打着红色灯笼刷养蚕席即可驱除病害。久而久之,灯笼成为这个地区的一种民俗象征,并逐渐演化出花灯。

淄博花灯的类型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传统花灯和现代化灯两大类。传统花灯包括民间工艺灯、彩楼灯、彩棚灯、迷宫灯、树灯、水灯等。在淄博地区,人们以竹子和高粱杆为骨架制作工艺花灯最为普遍。制作工艺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即:定题选材、绘图设计、施工制作、组装调试。现在花灯是由传统花灯发展变化而来的。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光源制成。型、色、声、光、动有机结合;现代科技含量增大。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淄博花灯题材多取于当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尤以齐国故事、聊斋人物灯组最为普遍;原料多取于当地所产的彩绸、塑料、陶瓷、琉璃、玻璃;并融合雕刻、剪纸、绘画、裱糊等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会已经成为淄博人的一项传统习俗,并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受到国内外专家人士的好评,产品远销国内外,曾代表国家多次赴国外参加灯展。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看了2017温州元宵节灯会时间地点安排的人还看

1.2017年北京元宵节灯会时间和地点

2.关于2017年元宵节活动通知

3.2016年杭州元宵节灯会灯展活动地点及时间

4.2017元宵节灯展策划方案

元宵节的由来篇10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