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十篇

时间:2023-03-17 18:53:58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1

我们只关心另一半神话的上半部,却忽略了下半部:当人找到最合拍的另一半,忘形地要把对方合并到自己的缺口上去时,却发现老是合不上。

当你想找一个以为能配合自己的另一半时,其实忽略了一个重点:你已随着岁月发生改变。12岁的你跟20岁的你、30岁的你跟40岁的你不会追求同一事物!人长大了,品位、要求、需要都会改变,你所追求的东西也会改变。原来,人忘记了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自己那一半以自己的方式和命运过着自己的生活,另一半也跟随他自己的方式和命运过着自己的生活。你10年前需要的另一半跟现在需要的另一半,条件已经不一样。大家都在各自改变,已无法变回等候复合的所谓“原来”的那一半了。

归根究底,这是自我分裂的问题,每个人都一样。要找一个人迎合自己当下的需求,满足自己当下的欲望,弥补自己当下的缺失,一旦以为已经找到了,爱情的悲剧便展开了。因为你忘记了你每一刻在变,你的要求也在变,你的改变却不可能跟对方的改变同步,于是,你们开始矛盾,你开始不断向对方提出要求,甚至希望对方为你改变,迁就你的意愿。你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对方则要为你改变,成全你,符合你的要求。人是充满变量的动物,你却幻想有个永恒不变的匹配对象缝合你失落的另一半。这是你思维逻辑上的谬误。

另一半的真相大白了。真正的自我整合是自然的,所有要花思考劳心劳力强挤出来的真理,只是对另一半的迷信。生命中大部分的困扰和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谬误。

另一半,还不就是你自己的变脸!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生你的生命,死你的死亡,没有人会跟随你,所谓的“另一半”是虚无的。你的另一半原就是你自己。

一切都是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结果。你希望全世界迁就你,否则就是所有人的错,却不曾考虑是否自己也有问题。最后双方都活在痛苦中,你不是你,他不是他。双方互相折磨地走在一起,浪费了不知多少青春岁月,因爱之名,岂不可笑!

人是不断自我分裂和自我重生的。爱并不需要等待另一半,爱就在这一刻,即每一个愿意活好的当下。我们不要再花精神和能量等待另一半的奇迹出现了,这只是执著,反而应准备一个可以随时去爱的身心。简单地说,就是自爱。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2

其实现在想想吧,自己身边的人是真的很善良,而且他们真的就是一心想要你好,他们会让自己有一点点委屈,但是他只要你心情好,就是真的自己交的,那一些自己认为很好的朋友,自己也有认真的对待他们的那一些朋友,他们真的就是特别善良的人啊。

就像自己前几天因为自己的好朋友,他在和另一个朋友讲话,然后自己的另一个好朋友,他又因为要回去考试,然后回老家了,自己身边就没有人在陪伴,然后那个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和另一个好朋友是很好的朋友,他不应该在我的好朋友走了之后,和另一个他的普通朋友玩的那么好,然后忽视了我的感受,不跟我一起回宿舍,就回宿舍的路上,他和另一个朋友在走路,然后不顾及我的感受,所以那个时候自己是有点难受的,而且那个时候自己回宿舍的时候也发了一点小脾气,就是他们不打算打扫那一个宿舍,然后自己就有点小生气,觉得宿舍是自己在住,所以也应该打扫干净,不是敷衍位了,老师的检查。

所以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去表达自己这样子的想法,也是跟当时我们宿舍的某一个同学他的观点是相反的,所以自己也是觉得有一点小委屈吧,再加上自己在朋友离开之后确实也是有一点很失落的感觉吧,再加上自己本来认为那一个朋友他会顾及我的情绪的,没有想到没有顾及我,还和另一个朋友那么好就有点吃醋了,所以那个时候眼泪真的就巴拉巴拉的掉下来,自己也是没有给好脸色给自己那个好朋友看,最后他特别善良的拿了饮料过来给我就哄我开心,然后这样自己瞬间就生气,不起来,就觉得好像那一个坏人是自己,自己也没有必要那么斤斤计较的,他们都是特别善良,而且想要自己好的朋友,他们没有其他的心思,再加上你自己之前也有跟一个朋友一直强调自己没有被爱。

然后她后来就真的有去刻意的关注自己的心情,然后去照顾好自己,就想着不要让自己那么难过,而且也希望自己知道有他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不是那一个没有人爱的,她不是说。说说而已,他就会通过实际行动去告诉你,你身边还有他不用去那么担心,不用去那么焦虑,觉得自己身边没有人在陪伴,没有人在疼爱,就觉得他们真的都是特别善良的人,自己很感谢这一路遇见了他们,如果说在这一个高中学校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就是遇见了这几个可以一辈子深交的好朋友,这几个那么善良的女孩子和男孩子。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3

摘要:为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识,寻求学校的应对策略,对上海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对于“另类行为”的理解更加多元,富有人文关怀,认为学校应该加以引导,但缺乏有效的应对。学校教育对“另类行为”的影响力不及家庭和媒体、心理等产生的效力。将“另类行为”的管理纳入学校校纪校规等明文规定相对有效,学生更喜欢“面对面”形式的教育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另类行为;学校;对策

一、调查实施方案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项调查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读本科学生。我们将所有上海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总体分为综合性高校、理工科类高校和文科类高校三种类型。先选取一所高校进行预调查,修改调查问卷后,共抽取8所高校进行正式调查,覆盖所有类型高校。在每一所大学中再按专业学院最终共抽取1400个样本,回收1378份,有效问卷1276份,有效问卷率为91.14%。

2 调查样本的主要特征

本次研究涉及的调查对象中各类人群的主要特征所占比例如下:大一学生40.24%,大二学生33.40%,大三学生21.41%,大四学生4.75%。男性50.35%,女性49.65%。来自大城市学生52.03%,中小城市学生32.71%,农村学生15.26%。独生子女占75.72%,非独生子女占24.28%。父母的管教方式,专制型9.42%,民主型73.24%,放任型14.07%,溺爱型3.27%。

3 调查维度和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理解、态度、具体行为、影响因素)、对学校及自身的评价、现有对策评价和对策期待三个维度八个方面。问卷内容选取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遇到或关注的问题,如:衣着另类、关系另类、节日另类、语言另类等,涉及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大学生另类行为及学校对策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

1 高校学生对“另类行为”的理解笔者通过文献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到大众将“另类行为”理解为“与社会主体价值观念或传统文化习俗不相容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个性化和创新性”。而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却不仅仅局限于此。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另类行为的理解各不相同。在最符合自己对“另类行为”的理解排序中,排序在第一位最多的是“举止奇怪”,占28%,第二位的是“不符合主流”,占16%,“性格有趣”和“个性夸张”并列第三各,占12%,其余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表现叛逆”、“不符合传统”、“自我中心”和“追求时尚”。排序为二、三的各选项所占比例接近,没有显著差异性,“追求时尚”是大学生对“另类行为”最不认可的理解。

2 高校学生对“另类行为”的态度

对于“另类行为”的态度,呈典型的正态分布。75%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11%的学生表示“接受”,而14%的学生表示“不接受”。

对于“不接受”另类行为的学生,他们选择的表达途径也因人而异,“背后议论”占大多数为31%,“通过BBS”以及“当场表达”的学生接近,各占18%和19%,而“向学校或者学院反映”属极个别现象仅占4%,还有28%左右的学生没有选择。

3 大学生“另类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在预调查基础上,笔者修改了调查问卷,将另类行为具体按“生活另类”、“学习另类”、“活动另类”、“穿着另类”和“语言另类”5个方面进行分类,共计56题,以期根据学生对这些另类行为进行“绝对接受、可以接受、无所谓、不太接受和决不接受”5个梯度的评价结果,寻找当代大学生“另类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不能接受的行为中,“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首当其冲,其“决不接受”占48%,“不太接受”占36%。其次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极端事件,如群殴等”,其“决不接受”和“不太接受”倾向总比例为74%。然后分别为“天天打游戏,被迫退学”、“寝室或公共盥洗室的资源不用交费而随便浪费”等行为。学生“不太接受”的另类行为,最突出的选项分别是“借别人的钱永远不记得还,别人借自己的,哪怕再少,也催着还”、“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是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使用他人的东西”、“只要与人有过节,就一直放在心上,想办法整他”以及“谈恋爱就像找金钱袋”,比例均在45%左右。学生表达“无所谓”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热衷加入社团,却很难参加活动”、“喜欢占卜等来评论性格、爱情、事业前景”、“打扮中性化”等选项,分别占该选项的44%、44%、43%。“可以接受”的另类行为有“酷炫一族”、“偶尔没带手机,或整天无一条短信感到失落”、“有心事,都写进blog里”,其比例分别为29%、27%、23%、22%“绝对接受”的另类行为中比例最高的分别是“酷炫一族”、“打扮中性化”、“喜欢独立制作者剖析人性黑暗面的影片”、“在宿舍里养宠物”,其比例成分为9%、8%、7%、7%。

4 “另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你认为大学生另类行为中,最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影响?”的调查中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传媒”以及“心理因素”都占据了30%左右,而“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学校的管理”分别占8%和1%。

其中认为大学生另类行为产生的主要心理排在第一位的是“追求个性”,占39%,“排解压力”和“表现叛逆”均占24%左右,认为是在“冲动情绪”和“从众”心理支配下产生该行为的学生分别占8%和5%;比例较小。

(二)大学生对高校及自身的评价,

1 对所在大学的评价

(1)对自己学校的认同度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比较热爱”以及“一般热爱”的学生占了42%和36%,非常热爱的有13%,而“不太热爱”和“非常不喜欢”的很少,仅为7%和2%,且国家教育部重点高校与市属高校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在对“学校的氛围”评价的问题调查中显示,分别有41%与4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高校是“开放”与“一般”。“很开放”也占了11%,而“严谨”甚至“非常严谨”仅占6%和2%。

2 对“自己及周围学生精神面貌”的评价

调查还显示,对于“周边青年学生精神面貌”的认识,“多数情况下比较有精神”和“一般”的占了绝大多数,分别为42%和36%,“神采奕奕”的比例骤减,占12%,而“多数情况下精神不好”以及“几乎每天都没精打采”的学生仅占7%和5%。对于“自己精神面貌评价”的结果,与对他人的评价结果近似。

3 对高校文化氛围的期待

对于“你认为学校应该具有的氛围”的期待调查表明,51%的学生认为应该“开放”,20%认为学校应 该“很开放”,17%的学生认为“一般”即可。10%和2%的学生认为应该“严谨”和“非常严谨”。

(三)对学校现有应对“另类行为”状况的调查

1 管理态度

对“大学是否应该对另类行为进行相应的引导”的调查表示,大学生据此有立场分明的两派,分别认为“应该”的占53%,“不应该”的占47%,持“应该”态度的学生略占优势。

2 现有管理手段

在对“据你所知,你所在的学校对另类行为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吗?”的调查中,回答“没有”的学生占93%,“有”的学生占7%,高校管理中对大学生另类行为的应对几乎为“空白”。

3 对策期待

在如何有效引导“另类行为”的建议中,有31%的学生寄希望于“社团活动、自发宣传”,同时“紧跟时代的公选课”也占23%,“利用学校BBS进行大讨论”和“校方组织大型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17%,传统的“在校内张贴标语、海报等”形式遭到冷遇,仅占4%。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理解并非我们预先估计的那样,与传统的理解差距很大,而是在“举止奇怪”、“不符合传统”这样较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元素,即“性格有趣”和“个性夸张”这些中性甚至正性的认识。体现了大学生的多元化观,在少数对“另类行为”的批判色彩中,蕴含人文关怀。

其次,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接受态度,由于“无所谓”的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向“接受”或者“不接受”游离的可能性都极高。这既表现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也反映出“玩世不恭”心理产生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潜在诱因,同时说明我们研究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第三,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应该对另类行为进行引导,但他们表达对“另类行为”不满的手段单一,途径缺乏。显然高校对学校中的“另类行为”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有效的引导。

第四,大学生眼中的“另类行为”虽然涉及到学习、宿舍生活、交友、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但还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挑战权威,如违反国法校规,关乎道德底线的行为,更多地被视为“另类”。投射出管理规则的制定,对另类行为的引导有相当大的作用。

第五,当代大学生整体心态良好,态度积极。对自己所在学校认同感越高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

第六,上海市高校文化氛围呈现多元化,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开放式教育。对学校“开放”氛围形成的期待越大,希望自主管理的愿望越强烈。

第七,多数高校对“另类行为”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学校原有的针对“另类行为”的应对方式陈旧、落后,不被学生接受,效果不明显,正因如此目前学校对“另类行为”的管理功能弱化。在对其引导效果方面,家庭和传媒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青年人在当下追求新异的活动中获得满足或从众的需要是心理特征。

第八,大学生比较接受面对面的交流,以此了解并解决另类行为问题。而相比之下标语及海报形式比较死板,不适合沟通。大学生期待学校通过更多现代化的辅助手段,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学校的精神家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第一,高校应该在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特定内在心理特征和合理的外在行为的基础上,将另类行为的引导纳入学校管理的系统工程里。高校需明确管理规则,尤其在《学生守则》里有履行告知的义务,让学生及老师有所了解和认识,便于在契约精神下,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如应对的目的。

第二,高校要以开放的姿态,提供多元化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校园BBS、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手机短信等,用丰富详实生动的实例,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规划、杰出人物等有影响力的事件公布于众,让在校的师生都有心灵的归属感,让爱校荣校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第三,高校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尤其应加强宿舍文化和社团文化建设,做到宿区、校区和家庭三方融动。调查反映多数另类行为发生在宿舍,由校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宿舍的寝室长,上下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形成健康向上的宿合文化。高校在对学生另类行为的引导方面,还可以更多地规范管理学生社团,在他们中间有意识地塑造典范,以便模仿。同时,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定期、及时地与学生家庭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致,从而达到三方融动的最大合力。

第四,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有计划地开设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引导学生在课堂这样的公众场合共同探讨热点话题,包容不同的观点,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达成基本一致。课堂发言的形式,有助与学生“口头承诺”的心理暗示形成,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其言行的一致。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书面蓝蓝的,一滴大水滴在中间,旁边几个小朋友,几条小鱼……这种境界,让人感到自由自在的,怎能不让人情不自禁的看起书来呢?

这本书主要讲了:女孩姚果粒发现家中小猫豆沙在窗台和一只一模一样的流浪猫对视。没想到这种事眨眼也降临到她头上——一个古怪摄影师叔叔“不是双胞胎”的摄影计划,让她撞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蓝泰格。两个“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探究: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变化让她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发现了内心的另一面。两个女孩在一种神秘的好奇和烦恼仲豁然长大。“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让她们彼此终于拥有了一种奇异的完整感,也揭开了果粒的身世之谜,更让脱线妈妈别丹心和时装女魔头妈妈蓝蔚蓝各自揭开了心结。

读了这本离奇却美妙,悬疑却温暖的书,让我读来不可思议,又爱不释手,更让我开始联想浮翩,世界上是否也有另一个和我“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呢?她在哪里呢?我是否可能也会遇上她呢?…… 读完这本书后,我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大问号,可是,我仍记得《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本书里出现过的一句话“如果真有一个人完全像我,看她就像拥有另一个自己,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是多么想拥有另一个她自己啊!可是对于我来说,我也是多么想拥有一个和我完全相同的另一个我自己啊!

当然,我也知道,这世界上天大地大,是否有另一个我,这也不能确定的。可是,读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真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5

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芒火四射,一个暗淡无光。悦纳前一个自己容易,悦纳后一个自己难。

平淡是另一个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喜欢躲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渴望被关注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人要被社会关注,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比如出了比较大的名,做了相当富有的富翁,当了高级别的官,假若这些东西你一样也不占,也许就只能安于平淡。其实,平淡不等于庸庸碌碌,也不等于没有出息。接受自己的平淡,用心经营一份有趣味有激情的生活,比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所谓的“辉煌”更有价值。

另类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的文化比较保护同质思维,一个人什么都跟别人一样,一辈子可能过得无风无雨。喜欢标新立异,呈露真性情,却可能靠山山崩、靠水水干。然而,一个人要真正成长,一个社会要不断远行,需要的不是同质思维,恰恰是创新精神。当你某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不被周围的人理解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放弃,而应该给自己一个微笑,要相信“爱拼才会赢”。

清贫是另一个自己。有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基本的世情和人性决定了我们对金钱不可能完全采取排斥态度。生活需要钱,但人赚钱的能力有大小,有的赚一个亿也许比你出趟省还容易,有人赚十万可能比一个人登上月球还难。假若你努力了,依然清贫,我劝你保持平常心。清贫不是你选择的,你也曾经作出过努力,你的内心不应该再有惭愧。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6

文/星云大师

人人都希望发财致富,但是聪明的人应该知道,不是拥有金钱、股票就是富者,世间其实有很多另类的财富,只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如果人人都能体会到另类的财富,则世界上没有穷人,大家都是最富有的贵人。例如,我们游走大地山河,大地山河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看到日月星辰,日月星辰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游览公园、博物馆,公园的风景,博物馆的收藏,我们享有它,它不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吗?

自古以来,人类自耕自食,自织自衣。有时不求助于人,也不会感觉缺少什么。所以,财富用现在的物质来比较,有贫富之别,如果在另类的财富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举例说,我们有气质,气质不是财富吗?有气度,气度不是财富吗?有诚实,诚实不是财富吗?有惭愧,惭愧不是财富吗?有信仰,信仰不是财富吗?家庭和谐、社会名望,不都是吾人的财富吗?以下再举另类的财富数事,以为佐证:

一、欢喜。金银财宝再多,股票再多,如果不欢喜,人生也没有意义。拥有欢喜,不是人生很大的财富吗?

二、健康。吾人拥有良田华厦,但是终年疾病缠身,这样的人生也快乐不起来。有健康的身体,双手能动,双脚能走,双眼能看,双耳能听,健康就是我们的另类财富。

三、信仰。我信仰自己心里有无限的宝藏。我信仰因缘果报,就能改善我的命运;我信仰勤劳努力,就能发财致富。信仰可以安慰我的心灵,改善我的贪欲,增加我的满足、自在,肯定我的节省、淡泊。说信仰是吾人的另类财富,一点也不为过。

四、满足。世间有形的物质,包括黄金钞票、有价证券,再多也不会满足。不满足,你拥有再多,也只是一个有财富的贫穷人。相反,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有满足感,时时都觉得自己日用很充足、心里很欢喜,这才是世间真正的富人。所以,满足是另类的财富。

五、感恩。不知感恩,表示自己贫穷;常怀感恩的人,因为他的心中很富有。我们看到世上有一些人,慢慢发财致富以后,他会回想过去帮助过他、让他有机会发财的恩人,所以心生感恩,用种种方法回报恩人。有人说“施比受更快乐”,说的就是感恩是财富的道理。

六、惭愧。惭者,对不起自己;愧者,对不起他人的意思。惭愧心是任何人都有的宝贝。做儿女的,惭愧自己对父母不够孝顺,对朋友帮助不够;为人父母者,惭愧自己不能让儿女受高等教育,不能使幼小儿女得到童年应有的欢乐。甚至自觉愧对国家、社会,愧对世间的有缘人。能生起惭愧心的人,就会想要回报,就会成为富有的人。因为惭愧自己对不起他人,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另类的财富。

另外,像慈悲、明理,都是另类的财富,自己的道德、人格,在社会中的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也都是人生无价的另类财富。

打发中年好时光

文/戴蓉

看一个好手艺的人有条不紊地干活是种享受。于是,我在日剧《深夜食堂》中,不厌其烦地看那个小饭店的老板摊鸡蛋卷,熬猪肉豆酱汤,把红肠煎成一条条小章鱼的模样,或者只是冲一碗茶泡饭,然后在白米饭中心郑重地放上一颗艳红的腌梅子。当然,他不是什么米其林三星厨师,只能做几个小菜,但对夜半饿了、累了、伤心了的客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碟家常菜更切实的安慰。而且让人心安的是他不多话,活到一定的年纪,大抵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也就没有什么好聒噪的。来来去去顾客的悲喜和故事,投进他这个深潭,最多也就是几圈涟漪。然而沉默的人一旦开了口,却又是诙谐、意味深长且分量十足的。

我在名古屋的时候,也遇见过这样的一个中年人。他是学校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7

两个“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探究;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变化让她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发现了内心的另一面。两个女孩在一种神秘的好奇和烦恼中豁然长大。“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让她们彼此终于拥有了一种奇异的完整感,也揭开了果粒的身世之谜,更让脱线妈妈别丹心和时装女魔头妈妈蓝蔚蓝各自解开了心结。

本书离奇却美妙,悬疑却温暖,让你读来不可思议,又爱不释手。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跳出来的一个大问号:如果我有很多个呢?有胆小的我,有笨笨的我,有不会唱歌的我,有写字写很丑的我,有爱漂亮的我,有爱跑步的我……那么会不会就有很多个另一个我:有胆大的我,有聪明的我,有唱歌很好听的我,有写字很漂亮的我,有不爱漂亮酷酷的我,有不爱跑步懒懒的我…… 宇宙天地间将有无数个我,世界上是没有陌生人的,只要我够用心,每个人都有可能跟我心灵相通,我可以和所有的他们交朋友,还可以让所有的他们喜欢哦。

我还在想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另一个我,她会是什么样子?我哭的时候 , 她一定在笑 ;我害怕的时候 , 她一定很勇敢;我想逃避的时候,她却挺身面对;我因冬日的阴霾而彷徨,她绽放出花开的微笑。我孤独、失落、迷惘 她豁达、坚强、自信 。我掉入一句话的深渊中黯然神伤苦思冥想,她耸耸肩膀扬扬眉毛向天空挥手 ;我透过指尖的缝隙看到流逝的光阴 拼命拼命想要抓住不要让它跑掉; 她推开窗户, 享受般深深呼吸着大自然的灵气 ;我怯懦了退到了墙角根处默默细数着这个时节逃不过劫难的银杏叶, 她双手叉着裤袋晃迹于大街小巷的人群之中饶有兴致的数着人们脸上的皱纹有几毫深 ;我犹豫着说不是的, 她爽朗的笑容早已证明了一切;我心有余悸地打开属于青春的潘多拉魔盒 ,她没心没肺地哼着小曲,咬着小调儿 ;我眉头深锁看到了荒芜的土地 ,她孩童般的欣喜地看着夜晚的星空;我穿越长长长长的长廊走向对面 , 她正在转身的刹那 ;我认出了她 ,她看到了我 —— 于是我和她相遇了。

于是时光重叠 ,年华倒转 。 如果真有一个人完全像我,看她就像拥有另一个自己,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这是儿童文学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中的一句话。 故事中讲了女孩姚果粒发现,家中小猫豆沙在窗台和一只一模一样的流浪猫对视。没想到这种事眨眼也降临到她头上——一个古怪摄影师叔叔“不是双胞胎”的摄影计划,让她撞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蓝泰格。两个“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探究;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变化让她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发现了内心的另一面。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8

人们似乎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做父母的总爱问自己的孩子:“爸爸和妈妈谁好?”朋友之间总是互问:“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而我们作为学生也总是关注谁是老师心目中最得意的门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我们想用别人的看法来衡量自己。

其实,对于位置的高低,我们要采取坦然的态度。有时候争一争,拼一拼,的确是必要的,但争的结果永远亘古不变,排名总有第一、第二、第三……无论怎样,你不是处在这个位置,就是处在另一个位置上。如果不在第一行的位置上,我们也大可不必黯然神伤,我们可以洒脱一点,把它看作另一行,然后我们找出差距与不足,奋起直追,力争下次向第一行看齐。

另外,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位置,从而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因为每一个位置都因另一个位置的存在而存在,彼此相辅相成,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荷叶与荷花长在水面上,藕却深埋在水下的烂泥中。它们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如果没有泥中的藕,荷叶与荷花又怎能展示其婀娜身姿?如果没有荷叶与荷花,泥中的藕也必定不能独善其身。

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寻找自身位置的过程,在寻找中不断提升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无论我们寻找到怎样的位置,也无论我们是做荷叶、荷花,还是做藕,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坐标,真正地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9

如果当初学了法语而不是德语,那么我现在是否还会在德国?如果当初不是有直升的机会,那么我现在是不是在某个电视台或者某个报社做记者?如果当初遇到的男孩子不是他,那么现在亲吻我的是谁?

关于过去的如果是那么神秘,那里是关闭的可能性。就像坐船一样,我在这个码头上了岸,那条叫做过去的小船就继续向前。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远去。它还能遇见什么风景,还能经历什么奇遇,都和已经上岸的我毫无关联了。

可是我总觉得,那条小船上,有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她还在那里,经历着或许我本该经历的一切。或许她比我先看到我一直在经历的胜景,或许她比我先遇到王子,可是我在我的码头,必须继续走下去,因为决定那时上岸的是我自己。

我的闺蜜芳,是我大学时代的死党。那时的她,文艺、浪漫、爱旅游,一副闲云野鹤的模样。我在她的怂恿下,曾经一起翘课去福州玩。我大学时代就开始给各种杂志写稿,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觉得我将来会是事业狂人,我有勃勃的雄心。

可是看看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如今我在德国,整天旅游,烧饭写字,一副闲云野鹤的模样。而芳成了出色的财经记者,每天见不完的财经界大佬,每个都赞她思维敏捷,企图挖她为自己效力。芳每日工作从6点到24点,出差回来不进家门直奔会议室,开完会后继续通宵写稿。

我有一阵嫉妒她,那是我要的生活啊,每天有成长有进步,生机勃勃。可她在网上问我最近做了什么,我说去了阿姆斯特丹、柏林、维也纳……她却说,好羡慕你,到处玩,那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我们是否成了对方的世界中的另外一个我?我们都在各自选择的码头上岸,却发现对方去了自己曾经最向往的地方。

不管你是自己决定在某个码头上岸,还是不小心被命运扔在了某个码头,你只能向前走,看看是不是有意外的惊喜等着你,或者意外的荆棘。否则你将一无所得。

听到不止一个人说,我想去流浪,但是那样的话,父母会杀了我的。于是规矩做事做人,23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开始拼打事业。他或许放弃了那个可能流浪的自己,他可能在32岁又突然放下一切开始流浪。此间得失难料。从来,冷暖自知。

你在你不适应的那个码头,虽然一切不顺利,但是还要继续走,哪怕只是穿越过一片荒地,至少你为自己披荆斩棘锻炼了臂力。

真是太好了,亲爱的,有选择权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幸福。只是每个选择都有代价,就是放弃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你在众多的可能性中被动或者主动地选择了这个,那么你就要完成它。这块荒芜的地是你的,你可以探险,可以开拓,也可以放弃,但是放弃之前,请一定要细细地踏遍每一寸土地。你站着不动,整天想象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自己,才会一无所获。

选择它,承担它。

说人生没有如果那是假的。如果始终在诱惑着我们,不过首先要活在当下。

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关于未来的如果。你说如果将来可以周游世界,那该多么开心。你说如果现在可以在英国读书,那么你要去看球,要一个贝克汉姆的签名……

关于未来的如果多么美丽,总让人心存希望。

没错,世界上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永远存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永远都在呼唤着这个我。在我奔向那个可能性之前,我必须把这个我做好。我的每一个当下都要对得起自己。你也是,要想明白,听从内心,然后选择,走到底。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10

我们有气质,有诚实,有惭愧,有信仰,有家庭和谐、社会名望,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

一、欢喜。金银财宝、股票再多,如果不欢喜,人生也没有意义。拥有欢喜,就是人生很大的财富。

二、健康。拥有良田华厦,但是终年疾病缠身,这样的人生也快乐不起来。有健康的身体,双手能动,双脚能走,双眼能看,双耳能听,健康就是我们的另类财富。

三、信仰。我有信仰因而自己心里有无限的宝藏。我信仰因缘果报,就能改善我的命运;我信仰勤劳努力,就能发家致富。信仰可以安慰我的心灵,改善我的贪欲,增加我的满足、自在,肯定我的节省、淡泊。信仰就是吾人的另类财富。

四、满足。世间有形的物质,包括黄金钞票、有价证券,再多也不会让人满足。不满足,你拥有再多,也只是一个有财富的贫穷人。相反,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有满足感,时时都觉得自己日用很充足、心里很欢喜,这才是世间真正的富人。所以,满足是另类的财富。

五、感恩。不知感恩,说明自己贫穷;能常怀感恩的人,正是因为他的心中很富有。我们看到世上有一些人,慢慢发财致富以后,他会回想过去帮助过他、让他有机会发财的恩人,所以心生感恩,用种种方法回报恩人。有人说“施比受更快乐”,说的就是感恩是财富的道理。

六、惭愧。惭者,对不起自己;愧者,对不起他人。惭愧心是任何人都有的宝贝。做儿女的,惭愧于自己对父母不够孝顺,对朋友帮助不够;为人父母者,惭愧于自己不能让儿女受高等教育,不能使幼小儿女得到童年应有的欢乐。甚至自觉愧对国家、社会,愧对世间的有缘人。能生起惭愧心的人,就会想要回报,就会成为富有的人。因为惭愧于自己对不起他人,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另类的财富。

另外,像慈悲、明理,都是另类的财富,自己的道德、人格,在社会中的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也都是人生无价的另类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