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校训十篇

时间:2023-03-23 16:33:44

校风校训篇1

2、振兴路小学校训:诚信、博爱、砺志、自强。

3、振兴路小学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4、振兴路小学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校风校训篇2

为期五天的*中学2009年暑期师风师德建设培训班,在各个科室的通力协作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今天下午即将结束。

这次培训是在省教育厅启动实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实行),全县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的背景下举行的,所以这次培训既是我校师风师德建设的一次常规性培训活动,也是我校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一次集中教育活动。

培训班上学习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听取并讨论了我代表学校做的动员报告,安排了*等老师进行了大会交流,听取了专家讲座,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布置了新学期的各项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工作做一个总结,并就新学期的开学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此次师风师德建设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风端正、成效明显。

1、学习文件,明确目的。此次培训会是在在全县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县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办学行为汇编》,研究分析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副校长带领大家集中学习了《*县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学校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等文件。我代表学校做了题为《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报告。通过宣讲、学习、讨论,使全体教职员工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完善形成我校《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

2、听取讲座,更新观念。全体教职员工听取了*老师的德育报告《以心灵赢得心灵》。*是*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着23部。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市十大优秀青年”“*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市教育专家”“*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年被评为“20*十大感动*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在报告中积极倡导建立民主教育、爱心教育。并且就几个具体的问题做了详细的指导。就青春期情感问题,*认为不要把情感问题随意上升到道德问题,要走在学生情感的前面,预防为先;就转化后进生问题,*认为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坚定后进生也想做好人;二要允许后进生的错误行为不断反复;三是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四是要动员集体力量来帮助。就教师成长问题,*反复强调要“写”。教师需要通过写作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够快速成长、成功、成名。

3、大会交流,精彩纷呈。特色的演讲,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老师作为一名老野中,对野中的忠诚之心溢于言表,衷心希望野中天时、地利、人和;*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当好一个教师不仅要敬业,还要勤业、乐业;*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交流的高三英语教学的经验以及高考阅卷的体会让人受益匪浅;*老师谈了作为一个文科班班主任的苦恼;*老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提出要坚持学习才能让心远航;*老师就新课程下体育课的教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两位年轻的老师坚持在反思中成长、在规范中成长,日渐成熟;*老师在教务员的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志也表达了工人的心声,希望学校越来越好。老师们充满激情的演讲让我们感受到野中的希望,也看见了野中辉煌的明天!

4、落实和布置相关工作,保障开学顺利开展。根据《*中学班主任奖励评估方案》和《*中学教师评价办法》,初评出10个优秀教研组、16个优秀班主任、29个先进个人、4名优秀指导老师和1名优秀班主任指导。这些优秀集体和个人名单在行政会议通过后计划在教师节期间进行表彰奖励。根据本学期学校实际情况和四制改革方案,完成了高二、高三班主任的聘任以及授课老师的安排。高一班主任竞聘和教师安排,待县教育局招考到我校的教师调配到位后着手进行。这些,都为新学期的开学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5、形式多样,务求实效。这次师德培训,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体教职员工对两次座谈会(行政人员到组召开座谈会、各组召集人与行政人员座谈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我校办学行为总体是规范有序的,广大老师走上讲台能够教书育人、走下讲台能够为人师表。难能可贵的是广大教职员工站在学校的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姿态,客观、公正的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在此,我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大家表示感谢!

为了把大家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学校已经将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形成21项意见,其中涉及到办公室2条,教务教科11条,政教团委2条,总务6条,均已交由相关处室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然后交行政会议讨论研究,落实情况将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通报。

二、鼓足干劲,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家园。

校园是广大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十分简单,有教室、有宿舍、有食堂、有厕所即可构成校园。但这是低层次的校园。我们还要在学校里种花、养草、栽树,师生在教学之余,还能够欣赏一下风景,这就形成了花园。相对来说,花园比校园要高一个层次,但是花园仍然不是学生最想要的,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身心能够获得充实、愉悦,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就我个人认为乐园仍然不是理想的校园,这些都还是主要依赖与物质,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家园。这应该是校园的最高境界。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很好,但是离家园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三关”:

一是要严把质量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必须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优化发展环境。要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切实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要严把素质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都只顾个人的利益,满足私欲,想提高教育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进一步巩固师风师德培训成果,将师风师德建设引向深入。培训会有时,学习无绝期。师风师德建设需要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向规范化、系列化、精细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服务学生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才有希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是要严把安全关。没有安全,谈何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为师生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要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通过内部人员调配,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力量,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预案机制,打造“平安教育”、“和谐教育”。

三、规范办学,科学教育,精心育人,做一名心灵家园的守望者。

心灵的家园需要心灵的守望者。要想把把校园打造成为师生的心灵家园,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职员工按照社会的要求,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办学、科学教育、精心育人。值此新学期开学之际,我对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1、坚持学习,让书香飘满整个校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呈现出大发展、大变革的态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

2、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要求真,就应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是艺术就要创新,创新是教育教学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我们作为省级示范中学的老师,高标准要求自己,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艺术。

3、坚持积累,厚积薄发。许多老师浏览报刊杂志都有一种感觉,发现这些文章不过如此。但是等到自己真正写起来往往又是明于心而不能言于口。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积累、缺少思考、缺少理性认识。而要想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就必须天天记录、大量积累。只有厚积才能够薄发。

4、积极反思、努力成长为教育专家。*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主要是因为他的“写”,他及时把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认同。市教育局局长江兴代也曾经说: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够扬长补短,做好工作;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够形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只有积极反思,才能够化蛹为蝶,成长为教育专家。希望老师们要坚持每日三问:“我今天读了没有?”、“我今天写了没有?”、“我今天的课学生喜欢了没有?”。

校风校训篇3

(1)在依法执教方面:本人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未传播过对学生有害的思想。17年来,我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拉,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在我心中,教学质量在我心中。

(2)在热爱学生方面: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老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3)在严谨治学方面: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4)在团结协作方面: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我不单单注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主动调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同时也注意树立其他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维护科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在学生面前议论科任教师的"长短"。就是学生对别的老师有什么误解,我也主动帮助解决。

(5)在尊重家长方面: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好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离不开与家庭联系,共同教育学生,只有主动与家庭联系,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科学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好学生。

(6)在廉洁从教方面:我一直认真做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要有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教师也不例外,有的教师私设课外辅导班,收取补课费,有的教师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从中获取回扣等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向来以此现象为耻,从不做加强学生经济负担的事。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

(7)在为人师表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学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参加任何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

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学无止境,师爱的源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海无涯,正如陶行知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二、为人师表,师爱的基础。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三、爱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准则。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

四、培养孩子的爱心,师爱的升华。

校风校训篇4

但是,他们人在山沟,志向不小:立志打造一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技工学校。国内外的专家经常来讲课,国内外一些企业员工和学校老师也经常来听课。

他们人在山沟,眼界不小: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公司合作长达30年,学校有170名在德国受训的教师,是德国双元制中国化的典范和标杆。

他们人在山沟,“地盘”不小:建立十堰、武汉等多个校区;与河南、陕西、广东等多个省市的10多所学校有办学合作,学生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

他们人在山沟,规模不小:在校生达到12000人,每年招生近3000人。

他们人在山沟,实力不小:办学40年,毕业生80%成为企业一线挑大梁或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30%成为企业一线中层管理干部;东风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专家有50%毕业于该校;东风公司参加全国青奥赛、全国职工技能大赛、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湖北省、东风公司等各层次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中80%来源于该校。

是什么使山沟沟的一所小学校回避了地域劣势,硬生生闯出了一个大世界?

“东风模式!其核心就是借东风、用东风、助东风。”中国技工院校杰出校长、湖北技工院校十大杰出校长、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院长沈炳生如此作答。

借东风

现在,不少企业办的技校连生存都成问题,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为什么事业做得如此之大?

“这得益于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背靠的这棵大树、全国汽车行业的第二巨头――东风汽车公司,得益于我们借了企业的东风。”沈炳生一语双关。

那么,他们“借东风”到底借了什么?

借品牌是他们借的“东风”之一。始建于1969年的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企业综合实力稳居行业领先,东风品牌跻身国际。二汽建立之初就有研发中心、装备中心、教育中心,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作为教育中心主体在1973年建校,肩负着为二汽发展和国家汽车工业输送优秀技术工人的时代使命。

45年来,东风汽车公司不断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的事业梦想。

创建期间,学校就把“背靠东风汽车,探索东风模式”作为重要任务,确立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

41年来,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这个汽车巨头的品牌优势,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也成就了学校自身的品牌。现在,学院正向他们的目标――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技工学校迈进。

借战略是他们借的“东风”之二。“东风的事业做到哪里,学校的服务就跟到哪里。”沈炳生介绍说,40多年来,东风汽车技师学院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都在紧密围绕东风汽车公司战略布局进行:在国内,随着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企业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建立了汽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便先后在广州、襄阳、武汉、昆山建立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事业布局;在国外,他们先后与国际大腕“联姻”,先后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美国康明斯、韩国起亚、法国雷诺、日本本田等公司合作。

这些合作让他们走出了十堰这个小山沟,布局全国,走向了世界。

目前学校科学定位、调整资源,将原有5个校区集中整合为十堰和武汉2个校区。2007年学校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了分校。当年招生400人,第二年招生500人,2013年招生900人。开发区的领导非常惊奇:“武汉的名校那么多,你们怎么能招这么多学生?”沈炳生回答说:“因为学生相信东风汽车的品牌,相信东风技校的品牌。”现在,为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他们正在规划武汉新校区建设。

借资源是他们借的“东风”之三。近水楼台先得月,与东风汽车公司的深度校企融合,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设备、技术始终与企业同步。现在,学校用于培训的很多实训设备都是企业投产的新产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产品的后续服务能够跟上。同时,学校使用的教材也是最新的,大多来自于企业最新的技术规范和实际要求。另外,东风汽车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新产品的数量也是很大的,仅神龙公司就一次性提供10台车、500个车门,这些都是其他学校羡慕和奢望的事。

凭借东风汽车公司的资源,东风汽车技师学院1985年就与德国汉斯基金会合作,进行了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的合作,先后送170多名教师到德国学习,并成功地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

用东风

“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进行深度的校企融合,是东风模式的核心。”沈炳生深有感触地说。东风模式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是该校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化的结晶。

模式之一:龙锦之约――培训承包。

东风商用车作为亚洲第一大中重卡车制造商,占国内份额的25%以上。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多年来为东风公司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培训。2011年底,东风公司撤销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与东风汽车技师学院进行校企合作,成立了东风商用车售后服务培训中心,为其全国800多家特约维修站提供维修技术培训服务,东风公司只负责技术监督指导。因主要实施东风天龙和天锦两大核心产品的培训服务,所以他们称之为“龙锦之约”。近两年来,培训超过3.5万人。其业务包括定期接受东风公司新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开发企业培训课程,并根据企业标准实施培训考核;对参加培训的客户实施培训的售后服务,包括现场维修问题的在线QQ咨询、新技术要点在线解答、技术设备更新的动态等;为东风公司的设计、工艺、制造、安装、售后服务部门搭建客户技术服务沟通平台,成为东风公司部门之间、各类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售后服务技术平台。

与东风公司紧密的商用车培训项目带动了专业建设,东风汽车技师学院的汽车维修专业在商用车的维护以及核心技术课程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龙锦之约创新了校企融合的理想模型和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具备了“职前―职中―职后”的各阶段教育培训能力;具备了“学生―员工―客户”全方位受训人员各类产品服务;能承担商用车培训“承包商―合作伙伴―售后服务”的全部角色。

模式之二:康定情歌――高端带动。

2012年初,东风康明斯公司了解到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在柴油发动机教学和培训方面的实力后,在该校设立了东风康明斯培训中心,并捐赠价值200万元的发动机、台架和专用工具。随后,发动其全国的各大商专程到学校挑选企业售后服务的后备人选,并组建了订单班,还为学校专门培训企业认证的培训师。培训中,东风康明斯公司为该校提供全部康明斯维修核心课程及维修手册、网络资源,并对订单班进行校企共同授课;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也投入70万元,专门修缮场地和印制培训教材。目前,该项目已经先后完成3期120人的订单培训,首批毕业生中,有的在该公司技能大赛中获奖,有的担任了维修站主管。此外,还为400多名参加全国师资培训的教师提供了康明斯相关课程培训。

订单班的优秀业绩,促使美国康明斯公司把其全球公益项目落户该校。学校则把这些资金用于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丹江口移民子弟提供全免费学习,并帮助他们就业。东风康明斯校企合作项目还被评为了美国康明斯2012年全球最佳十大合作项目之一。

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与康明斯公司通过校企强强合作实现了双赢,谱写了东风版的“康定情歌”。

模式之三:神龙握手――厂中建校。

早在2006年,神龙汽车生产线大量急需涂装、调整、钣焊、模具、机电、汽车电器6个工种的员工。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倾力抽调10名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项培训,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两年后,这些毕业生大都在企业重要技术岗位工作。

学校为企业服务和分忧的举动,让神龙公司在2011年底再次把建设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培训职场”的机会给了该校。在神龙公司第二工厂区内,校企双方形成了四大职场1500人/批次的培训能力。整个职场按照国际化行业标杆尺度建设,历时78天。校企双方投资780万元,四个职场1401平米,拥有工位台架92个,焊装龙门3台,全部由校方设计开发和制造安装。校企双方还合作开发了500学时的专项培训课程,各派出10名专职教师任教。学生和学员培训合格后直接上岗。这样的厂中校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013年,神龙培训中心被湖北省授予“武汉市技能培训定点单位”,目前已经向神龙以外的企业提供商业性职前员工培训。运行以来,先后完成了7.44万人日培训,培训人数3100人。这充分显示出厂中建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013年,该校再次与神龙握手,共同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阵地,涉及维修钳工、模具修理、气动液压、机电及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维修等5个项目,在技术全面性和层次上又进行了提升。东风汽车技师学院神龙握手案例创新和实践了“厂中建校”的工学结合机制,学校在为企业培养“满意的实习生―合格的好员工―企业的传承者”过程中彰显了价值。

助东风

知恩图报,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对东风各个公司的大力支持一直怀着感恩之心,所以,他们不仅把学生送到东风公司就业,而且教育学生要为东风争光,为东风做贡献!

正因为如此,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定位为:为东风创造价值,培养会工作和能做好工作的学生,成就合格的东风员工和优秀的企业传承人。其人才培养围绕东风汽车主业生产链条展开,形成从汽车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人才培养链。学校具备覆盖“技工、工长、技术员”一线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在校生“以校为主、工学结合”,企业员工“以厂为主、校企合一”的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

正是因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该校毕业生在东风公司受到了重用,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东风梦”。

夏升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01年,夏升从鄂西北农村入校。2002年,他观摩东风公司大赛并目睹自己的实习老师夺冠后,立志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技术工人。2004年,夏升从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工模具钳工专业毕业。在东风公司两个月实习期间,他将所在班组18个岗位操作全部实习了一遍。毕业5年内,他掌握了总装车间300多个工位作业技能。2006年,夏升以高超的技能,荣获广州风神技能大赛第五名;2008年,又荣登广州风神技能大赛冠军宝座;2011年,在全国第三届乘用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夏升和队友包揽2.0L及以上级别组的前三名;在此期间,夏升还先后被评为“东风汽车公司劳动模范”,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可以说,夏升是“在东风技校学习、在东风企业成长”的典范。他从“我要工作―教我工作―学习工作―实践工作―做好工作”开始,成为会工作的毕业生,一步步实现了“认识东风车―学习东风车―制造东风车―驾驶东风车”的生活梦想,完成了“满意的实习生―合格的好员工―企业的传承者”的化茧成蝶。从一名东风技校生,到一名做受人尊敬的技工,夏升“自立―发展―反哺―承下”东风梦的实现,也体现了学校回报东风公司的实际行动。

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对东风公司的回报还可从另外一个小故事中得到体现。2010年9月,学生张琪在神龙公司实习,在用伺服枪拧紧制动盘紧固螺栓的最后一瞬间,听到了轻微的异声。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让他没有放过这一细节。他立即自检并追溯已流入下道工序的车辆,最后发现该螺栓防松垫片出现了裂纹。轻微的异响“惊”动了全公司,杜绝了5000余辆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整车出厂。

校风校训篇5

以校训为核心,可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优势,塑造学校精神;可以借助以校训为核心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属。校训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内化为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成为职业追求乃至人生追求的动力。校训,对内具有约束性、生成性,对外则是学校软实力等综合系统的形象展示。

校训系统建设是隐性生产力的转化,它对延伸学校教育的外延,促成教育效果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的沉淀,校训集中体现了学校精神、治学传统。通过校训,可触碰到学校的灵魂特质。当我们对“校训”满含感情时,它便成为全校师生精神生命中的“文化胎记”;当我们浸染其中时,它便成了培育“文化共识”的最佳载体。

1.搭建文化平台,让校训文化由物质形态渐变为精神内在。

以校训为导向,精心布置物质环境,使之由内到外彰显校训文化;借文化氛围的营造,再将文化由外到内地影响师生身心,内化为精神修养。

走进我校校园,“正德厚学”的校训石即入眼帘,从校训石出发,沿中心大道往前,在教学广场上刻有“明理笃行”四个大字的文化石又赫然醒目,两座大石一前一后遥相呼应,似乎在昭示朴素的道理:厚学方明理,厚德为笃行。中心大道两侧,间隔竖立的名言警句又将“正德厚学”作了意义诠释。“让每面墙壁都能讲话”,但又不能“让每面墙壁都自说自话”,以校训为内涵指向的文化布局独具匠心。从教学区的板报宣传到校刊校报的策划,从教室文化的经营到办公室书法匾额的悬挂,从绿园花圃的人文语录到教师的座右铭设计,从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到文明学校,“正德厚学”无不隐于其中。

2.借助校史教育,让师生触摸校训脉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起始年级有一项重要的入学课程――了解校史,领悟校训。学校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室,展示杰出校友事迹,并广泛开展“我说校训”活动;对于新进教师,不论年长年少、资历深浅,都需要参加校本培训,校训的解读和浸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学生毕业离校,教师回访母校,争相以校训石为背景拍照留念,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校史激发了师生内心的崇高感和使命感,校训的“价值塑造”便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共同的价值观的形成便成为可能。

3.狠抓“三风”建设,让具体的规范约束与校训的文化熏染相生相长。

“三风”是校训内涵的直接延伸,它依托于校训,保持内核一致,指向一致,但比校训要求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因此,我们将“三风”建设视为深入领悟校训的捷径。围绕教风,学校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以信仰教育为切入点,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信念。围绕学风,学校从“习惯、毅力、理想”三方面入手,使之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师生间相同的文化使命,促成校风蔚然生色,办学理念紧扣着“正德厚学”。同时,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注意以校训为内隐,引领师生精神成长。

4.构建特色课程,在课程文化中彰显校训的生命力。

学校应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体现着自己的课程观,体现着学校价值观。课程的工具性以传递学科知识为主要体现,而人文性则以文化内隐的方式存现。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学校充分挖掘人文因素,为构建学校文化框架提供丰厚资源。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更是极力彰显学校主体文化,主动融入校史、校训、“三风”等精神文化。将校训内涵融入课程要求,是我们进行校训系统建设的鲜明特色。学校提出总体课程目标: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养成课程,培养每位学生的健全人格;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选择课程,培育每位学生的独立人格;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特长拓展课程,开发每位学生的创造潜力。

5.推进队伍建设,在教师职业追求中彰显校训文化魅力。

我们以校训为导入,重视校训在师资建设中作为精神标杆的引导作用,强调教师对校训精神的身体力行,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符合学校文化的隐性要求,彰显校训濡染下教育人应有的教育格调和职业品格。只有这样,作为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沉淀的校训方能获得继承和发扬。

学校要求教师将“德学”视为自我诉求,培植“正德做人一世,厚学育人终身”的职业信念。学校将师德视为队伍建设的核心,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绩效考核,调整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师德表率优于工作实绩,成为考核重点。

学校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以“三心二意”砥砺自己:真心――热爱工作;正心――恪守师德;恒心――不轻言放弃;要有争先创优的意识,敢于超越;要有创新突破的意识,追求卓越。我们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层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个人的成长目标,并通过教研实践、教学比武、校本培训、论文比赛、专项技能竞赛等方式,使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发展。

6.重视德育催生,在德育实践中实现校训融合。

德育与校训有功能的交叉,德育工作的文化属性应附属于校训文化,校训作为文化核心直接影响德育目标,因此德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能对校训建设产生推动作用,促成校训实现育人功能。一个重在目标引导,一个重在文化渐染,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坚持“人品与学识同步成长”的教育实践,将德育融入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校训精神依赖德育思路一贯而下:高一重习惯养成,围绕军训、学习规范,以衔接教育为重点;高二重自律责任,围绕主题讨论,以目标教育为重点;高三重理想信念,围绕校友典范、心理辅导,以勤奋教育为重点。学校重视两个德育亮点的打造:一是强调作为德育主阵地班会课的作用发挥,每周班会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构成;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课堂教学要立足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德育渗透的抓手,它使课堂内人文与科学比翼齐飞,做人与求学并驾齐驱,“正德厚学”的要义在课堂中得以延伸。

校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训自身建设的系统性,正如东南大学陈怡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的沉淀,凸显了这所学校的精神风尚、治学传统”,校史迭变、传统延续、文化提炼等属于校训的纵向系统。在纵向系统的建设中,校训作为“线索”的贯穿作用非常明显,学校有必要围绕“线索”厘清各项“外延”。例如在校史整理中,必须明确不同时期校训的地位和影响,甚至是不同时期校训的演化,在厘清校史变迁和校训演化的双线进程中,厚实校训的文化内蕴,凸显其时代性;作为高度凝练的文化标签,校训要得到广泛认可,必须进行文化诠释,要将抽象的概念陈述为可鉴可行的准则;校训还可以成为学校的品牌符号,但办学特色的提炼和教育风格的涵养是其重要的支撑。

另一方面,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枢纽,统摄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对诸如物质环境、管理制度、德育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等都具有指导作用,这些是校训建设的横向系统。物质环境中的“器物文化”,管理制度中的人文内核,德育制度中的性灵养成,教学制度中的主体追问,科研制度中的学术操守等,都需要体现校训的“主题”色彩。当然,在横向系统中强调校训与其他文化建设的关联,突出校训的灵魂地位,仍然需要保证其他文化项目的独立性和生命力,他们同样是校训永葆生机的源头。

校风校训篇6

[关键词]校风建设;德育;向上向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05-02

[作者简介]韦家强(1973―),男,广西隆安人,本科,隆安县南圩镇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2014年春节期间,同志在孔子的故乡――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倡导要“传承家风家训,坚守向上向善”的作风。

2014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全国包括海外随机采访,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儿童,问的问题就是: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有: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等。2月1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我们又如何加强校风建设,弘扬向上向善作风呢?

一、校训引领校风建设的方向

校训是一种训导或行为规范,它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学生、员工都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是学校师生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好的校训是学校的精神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判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我校在传承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办学理念,经过讨论确定了“明德、励志、乐学、尚美”的校训,明德是品德的修炼,励志是理想和信念的向往,乐学是求知的境界,尚美是心灵的追求。学校师生每天都在“明德、励志、乐学、尚美”的校训激励下健康成长。

二、领导作风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优良的领导作风影响着教师的教风,也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所谓“正人先正己”,我们十分重视领导与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和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己优良的行为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事实表明,领导和教师队伍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而领导和教师的以身作则、带头实施又是校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良好的教风是校风建设的重点

好的教风,要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业务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要做到让社会、家长满意,让学生喜爱。我校的教风是“爱生、敬业、求实、创新”。爱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教育、诲人不倦;敬业是指教师要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勤勤恳恳、乐于奉献;求实是指教师要遵循规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而创新则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风是教师师德水平、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

四、良好的学风是校风的基础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形成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的学风是“尊师、勤学、活泼”。尊师是指尊敬师长、举止文明、谦逊诚恳、彬彬有礼;勤学是指刻苦学习、好学上进、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活泼是指朝气蓬勃、热情积极、性格开朗、勇于实践。学风是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精神与行为准则。

五、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

学校教育、教学、文体、卫生等活动,大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每一个班级的班风好了,学校的工作就会安全、健康、有序地开展,良好校风也就形成了。如何抓好班风建设?首先,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一个班级想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俗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可塑性大,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如果教师在他们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就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其次,要重视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善于发挥班级管理小助手的带头与监督作用。再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是公平的。用爱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健康、快乐成长。最后,要利用班队会、各种纪念日,开展健康向上的主题班会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优良作风。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不可松懈。

六、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全员参与

培育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首先,要通过教工政治学习会和班级会、团队会进行宣讲,强化教育,使师生明确:建设优良校风人人有责,大家都要为校风建设添砖加瓦。其次,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向全体师生解读“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的内涵,佩戴“校徽”,唱“校歌”等形式,时刻激励师生以“一训三风”为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再次,要调动德育队伍和科任教师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培养校风有机结合起来,如引导学生讲文明、遵法纪、讲公德、勤学习等。总之,教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反复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的活动理念是: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从经典国学文化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规范言行,学习传统美德、培养人格,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书香校园。

总之,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校园之魂,立校之本,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校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我们要遵循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经常抓、反复抓,不断强化,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丰慧,黄希庭.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5(5).

校风校训篇7

【关键词】校训 雷同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20-01

经过对百所高校校训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目前中国高校校训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大多数校训或直接取自古文典籍,或结合时展稍做改动和调整。如此,导致大学校训雷同现象严重。

一 大学校训雷同现象的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校训雷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自身定位不明

一个大学的校训不仅仅是这个学校传统的承载与继承,更是这个学校办学理念的概括与提升。学校的自身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直接影响大学校训的制定。校训雷同,反映出大学自身定位不明。有的大学因为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与思路,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思路模糊,对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方向不清晰,对学校的自身特色凝练不够,所以在选取校训时,或直接套用其他名校的校训,或单纯地对校训的字面意思稍做更改和调整,根本不考虑它们是否适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这样的校训更多地成了一种形式,不能体现一个大学的发展内涵和个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功能。

2.高校发展盲目跟风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而随着时代变化,新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为了顺应“潮流”,紧跟时代的“脚步”,发展的独立性受到制约,最终造成了如今千校一面的现象。高校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的单一造成了校训的单一,“求是”“严谨”“创新”等词纷纷成为高校校训主题词中的热门词汇,千校一面的校训也就在所难免了。

3.忽视学生群体需要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所在学校的校训。对校训的知晓和接受程度,与学校的宣传教育有很大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大学建设的中心环节。大学校训作为大学的重要标志,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更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校训远离了学生的需求。校训的制定者在确立校训时忽视学生群体的需要,单纯地追求校训内涵的丰富性,希望透过校训丰富而厚重的内涵和精神来表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校训的制定者们搜寻文献典籍、查阅古书史料,然而,作为大学真正主人的大学生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被彻底忽视了,这样的校训也就很难被大多数学生接受。

二 大学校训如何创新

1.高校定位要突出个性

学校的定位是一所学校在办学方向上的角色定位、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只有找准了学校的定位,制定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训,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才能发挥校训的文化育人、熏陶凝聚功能。校训既要体现一所学校的性质、类型和层次,又要体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等特质。卓越的校训,应该是既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时代精神,又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丰富个性。如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就非常有特色,既反映了这所高校的师范性质,凸显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又表明了这位伟大的学生与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

2.高校发展保持独立性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阶段的教育权利和发展空间应该是最宽的,高校管理上应该趋向多元化和独立性,采用何种教育和管理模式都由高校自己决定,学校办学才能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大学校训的确能反映时代风韵,有些学校校训制定时也吸收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但校训毕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其文化育人功能,是对学生发展起引导、凝聚、熏陶作用的,因而,校训要体现时代精神,但还必须与时代风向保持一定的距离,校训不能盲目跟从时代的风向,与时代联系不宜太过紧密,大学应该是社会风气的平衡器和净化器。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训“一流学术成就一流国际公民”就很好,体现了诺丁汉大学强调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的学术精神,也凸显了学校倡导教育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3.校训走进学生心灵

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虽然校训的制定、修改、废止、完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除特殊情况外,不可轻易更改。但那些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校训的大学,应该结合大学自身的办学特点,广纳学生建议,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讨论,民主决策等途径来确立一个有广泛认同感和学生基础的校训,而那些已有固定校训的大学,则可以围绕校训进行相关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训的文化精神和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杜鑫.不少“211”大学校训“同一娘胎”,随机调查绝大多数学生答不会[N].工人日报,2013.01.04

校风校训篇8

校园文化建设是发挥党校干部教育职能、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全体党校职工要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积极努力,建设优质高效的校园文化。

1.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在领导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特殊重大的历史责任。当前,要通过党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党性教育融汇于党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经过党校教育培训的干部努力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具有驾驭全局能力的优秀领导干部。

2.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党校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的重要途径。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育水平以及党校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环境等方面,都会对学员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党校可以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的独特优势,强化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合格领导人才。

3.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党的现代化事业服务,其自身的发展不仅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完善,同时也包含着其整体精神风貌的培育,而党校校园文化则为党校的发展起到了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党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最终有力地促进党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4.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就是为党校人和谐发展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党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制度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学术氛围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创建党校人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当前培训需求个性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机构多元化、培训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级各类党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不相适应,与党校未来文化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

1.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只有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都认识到用优秀的校园文化管理人、教育人、引导人,促进党校发展,构建和谐党校的重要性,才能营造一种让人心身愉悦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快乐学习,开心工作。

2.对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现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主体班听课、开展教学竞赛,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成果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但是缺乏对这一系列活动的统一策划和统筹推进,没有上升到校园文化的层面来组织开展。

3.对校园文化的连续性建设落实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孤立的几次活动,需要把党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与机关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发挥党员的作用、提升教学服务水平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4.校园文化建设中人力不足。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党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完成日常公文流转、科研教学、学历继续教育等工作时人力分配已经是捉襟见肘,再承担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党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特色文化五种形式。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党校姓“党”,表达党的声音,实践党的宗旨,服务党的工作大局;在运行方式上,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广泛参与,在焦点难点问题上形成共识;在活动载体上,注重实效,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创设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活动载体;在建设重点上,以规范“三风(校风、教风、学风)”为突破口,突出“道德修养和心志历练”这个主题;在建设目标上,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形成教师乐于教、学员乐于学的良性互动,催人向上的党校新局面。

1.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一所学校的教材、场所、设备和教学科研队伍等要素。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精神风貌、规范准则和价值体系,是学校这个有机体的“气血”和“灵魂”。完善的党校校园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如党校的校训标志牌,设立的宣传、报刊橱窗和一些文化内涵深、具有党校特点标示,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使师生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无形中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精神文化建设。

党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党校素质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教职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实事求是”既是党校校训,也是党校精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党校和

行政学院合署后,对干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对新时期党校精神进行新的拓展和延伸,用新的党校精神引领党校人向更高目标迈进。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一是加强塑造和维护党校核心价值观,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引导党校核心价值观和党校精神的形成为主的校风建设。二是突出党校特色和优势, 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优良教风,建立适应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学科教学布局。三是加强学员集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学风建设。四是加强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学校人际关系建设。3.管理文化建设。

校园管理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党校的管理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科学态度、现实精神,体现新时期党校建设的时代特征、人文关怀、公平与效率,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对员工在党校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考评与激励,体现了这种强化机制。考评内容方面应具体化和形象化,比如员工晋薪晋级时,要考虑他是否与党校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难以和党校文化融合的人员要加强教育,让员工明白党校核心价值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同时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并考虑他们的需求,引导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党校的工作目标相一致,使之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员工就会逐渐形成习惯,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党校核心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形成优良的党校文化。

4.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学风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20__年工作规划》规定“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在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干部在职岗位培训中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因此,党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受训学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不断规范从政行为,努力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各类培训班中,注重将廉政文化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党性修养,培养政治坚定,清政廉洁,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校园设立廉政文化宣传栏,设规章制度公开栏,建廉政文化活动室,所有办公电脑设廉政文化网页,在办公室摆放廉政格言警句桌签,开展廉政文艺活动等,充分调动全校职工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

校风校训篇9

1、茅箭区实验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凸显学校“创名校、铸名师、育名生”的美好发展愿景,11月27日开展了以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为主要内容的“一训三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2、该校“一训三风”是围绕“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的办学理念量身定制,是该校培养“能安静、爱干净、懂礼仪、知安全、惜公物、会学习、有活力”的学生的有力支撑。

3、“仁爱、诚信、协作、进取”的校训,“健康、快乐、和谐、进步”的校风,“敬业、爱生、善教、慎行”的教风,“尊师、守纪、乐学、上进”的学风,是该校全体师生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更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师生与学校和谐发展的完美诠释。

4、体现了学校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师魂、根植幸福的奋斗目标和坚定决心。

(来源:文章屋网 )

校风校训篇10

一、加强党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正与否,直接关系作风和党风。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加强党校学风建设对不断发扬并努力培育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学风建设,是发挥党校重要阵地作用的现实需要。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理应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应有贡献。各级党校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作为。

二是加强学风建设,是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客观要求。从现实看,多数干部到党校来学习,都有着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是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党校自身建设的战略举措。办好党校,最重要的就是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教职工队伍。所谓政治强,就是忠诚于党校教育事业,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所谓作风正,就是学风严谨,勤奋工作,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所谓业务精,就是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精通党校教学和管理,胜任党校工作。

二、加强党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推动党校教学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党校办学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能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正利益关系,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决定着党校工作的成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对党校人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是加强党校作风建设的首要条件。

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党校内部管理是党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学风优良,不断强化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以制度促进和加强管理。第一,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党校的管理是通过班级管理来完成的,班级管理是各班主任在党校的领导下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来实现的。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主任加强管理外,还应积极发挥班级党支部的模范作用。培训学员中党员的所占比重很大,并且他们多数都是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或先进分子,具有一定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加强班级管理就是要在党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发挥班级党支部的带动作用,使全班学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干什么,为什么,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是为了升官,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还是为了给自己充电,为了更好的工作。思想深处的问题解决了,学风自然就端正了。通过制定完善《主体班次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增加党校主体班班主任的硬约束;通过制定完善《主体班次学员守则》,使学员在党校培训学习期间的言行表现更加规范,促进班级管理制度化,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第二,完善干训积分制度,提高参训比率。每年由组织部门统一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实行点名调训,未经组织部门批准,学员单位不得随意变更或取消,维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严肃性。重点落实干部所在单位抓干部教育培训的责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将个人培训积分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在负责学员选调的基础上,直接派工作人员跟班考察学员,确定培训积分,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干部培训工作的严肃性,保证了培训质量。第三,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学习效果。配合组织部门研究下发《主体班次学员考试考核制度》和《主体班次学员学籍管理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学籍管理等规定,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学习档案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评选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向学员所在工作单位反馈,实行双向管理、动态管理,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第四,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改善管理。为了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客观评价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每期主体班结束后,召开学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办班意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学员意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管理服务,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办班质量。

关于党校的制度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要突出解决影响本单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如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从高层校委到各科室、从班干成员到普通教职工每个工作岗位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酝酿讨论,以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党校制度修订与完善的过程中,要在校内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学习兄弟党校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初稿,然后提交全体教职工讨论,最后经校委会定稿并以党校文件的形式下发,使制度形成的过程变成全校教职工学习、认识、理解的过程,为今后制度的落实奠定思想基础。三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党校实际,不断及时地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党校工作与事业发展所面对的客观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将不适应党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因而在制度建设上必须适应变化而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创新工作制度,在发展中完善制度体系。四要注重制度的宣传贯彻,建立监督长效机制,抓好落实。要通过组织教职工学习制度的内容,使之明确哪些行为、程序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增强制度落实意识,提高遵循制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