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十篇

时间:2023-03-15 05:58:34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1

这是未婚女性向我咨询次数最多的问题之一,可是,这个问题就如同问我“古琦(Gucci)和普拉达(Prada)哪一个更好”或者“巴黎和新西兰哪一个更适合去旅游”。换句话说,没有哪一个绝对好过另一个,这要看哪一个更适合其本人。选择任何一方都会有其长处和短处。

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早婚,所以我很早就从抚养孩子的劳役中解脱了出来。在之后的生活中,我能充分享受工作和个人生活的乐趣。我的那些刚生下孩子的朋友们,现在忙得连洗手间都不敢随便去,所以,她们现在都很羡慕我。

不过,我的人生也有些遗憾,比如,在花样年华里,我没有谈够恋爱,也没有与单身的朋友们成群结队到处疯玩的经历。很多已婚女们挂在嘴边的“自己曾经辉煌的时代”,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的确,我因为早早解决了家庭问题和经济问题,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婚姻生活。“但是,既然早晚都要过婚姻生活,何不趁着年轻多享受享受自由的青春岁月呢?”有时候我真的这么想。

总之,我本人对早婚没有特别的不满,不过,也不是很想推荐“早婚”给其他女人。

如今这个时代,推出所谓的“适婚年龄段”似乎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大家都根据自身的状况和取向来决定结婚时间。

据统计,韩国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在28.1岁。但是,这不是指大部分女人都会在28岁左右结婚。有很多女人22岁就结婚了,当然,等到38岁才结婚的也大有人在。因此,28岁这一平均结婚年龄,只是一个算术平均值而已。实际上,我周围的女人几乎没有人在28岁左右结婚。

最近几年,韩国女性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似乎也倾向于晚婚。因为女性的知识和意识,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可惜的是,我们的家族制度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

实际上,女人等到年纪稍大一些再结婚,有很多好处。比如,女人对这个社会了解得多一点,在婆家就不会吃闷亏;另外,女人能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经验,用于家庭关系的调整和维系,更好地适应和经营婚姻;最重要的是,年纪稍大一些的女人更能够看清楚男人的真实面目,而不会看走眼嫁给一个非常差劲的男人。前提是,她们还能结上婚的话?

女人晚婚有诸多好处,大家都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为什么女性朋友们都不敢把结婚年龄推迟到自己想结婚的那时候呢?这里有两个比较大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生育;第二,是因为稍微好点的男人很早就被一抢而光了。

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好男人太少了!”回想起来,我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经常说这类话,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没太在意她们的牢骚。但是,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好男人太少”这句话是不能被“剩女”们拿来做借口的。

三十几岁的未婚女性中,许多人的条件非常好。她们经济上比较稳定,举止优雅,外貌上一点都不输给二十几岁的小青年们。

相比之下,男人的情况却大不一样:同年龄段的单身男人,比已婚男人看起来老了五六岁。好不容易找到个“稍微好点的”男人吧,一准儿是一个花心大萝卜。至于自身条件不够的,干脆直接从结婚市场上消失。

单身女性们都说,好男人在三十岁之前就被一抢而空了。相反,好一点的女人会被再次订购。也就是说,库存没了还有再次进货的情况发生,所以从没出现过供不应求的情形。只不过她们的要价会越来越高,变得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过来挑的。因此,她们不得不找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男人。现在,姐弟婚几乎占韩国每年结婚总量的20%,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觉得这不是一时的热潮,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有着社会结构性原因的现象。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2

一、养成看书的习惯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喜欢看书的女孩儿,一定是沉静且有着很好的心态,一定是出口成章且优雅知性的女人。

二、拥有品位 品位是一个人去观察事物时的态度,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眼光下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在某些程度上,一个人的品位与她的气质是相辅相成的,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一个女孩儿在日常生活里对新事物的发现。

三、要试着发现生活里的美 不要总提醒着自己遇到的不幸,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你还不幸,只要能够抬头看到阳光就是幸运的,一个人把自己标榜成什么样,她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心牢里,只有积极向上的情操才会让生活变得美好,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会好,只要你努力了,社会一定是公平的,不要报怨生活,否则只能证明你自己没有真正地去努力。

四、跟有思想的优秀人交朋友 要开始有目的性地去选择朋友,社会中的人脉非常重要,不要轻易地交朋友,但是想交朋友,你就要对他们付出真诚,你对别人好与不好,别人也都清楚地看得到。用自己的真诚与那些有思想的优秀人交朋友吧!

五、远离泡沫偶像剧 电视里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都是生活里的男孩儿或女孩儿向往的,它并不是真的存在的,女孩子不应该再沉溺于这种造假的童话氛围里了,这会让它们直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像一夜暴富或是一夜间一贫如洗在生活里或许会有,爱情与亲情也没有影片里的那样绝决与残忍。

六、学会忍耐与宽容 因为可能有些时候就因为你的计较会让你失去自尊,成为被人指责的没有教养的女人。给那些不友好的人善意的微笑,既能够让对方无地自容,也能够给别人留下大度且善解人意的好印象。忍耐并不是懦弱,也不是伤自尊,而是宽容美。生活里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会遇到很多让你无法接受的人,我们不能试着去改变别人,与其非常愤怒地大声指责别人的行为,不如怀着理解的心态给对方一个微笑,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去伤害一个善良的人。

七、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最重要的,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在真的做起来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二十几岁的女孩儿在饮食方面已经应该开始注意了。

八、让美貌成为你的资本 在适当的时候让你的美貌掌握着足够的发言权。漂亮的外貌并不是每个女孩儿都拥有的,让漂亮的外貌成为你的资本,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一下,它可以化解你人生中的很多困境,虽然有时候有人说漂亮的女孩儿都是花瓶,但是花瓶如果摆在了合适的位置,它就是艺术品。有着美丽的外表又有着智慧的内在才是优秀的女人。

九、离开了任何一个男人,你都会活得很好 感情的事情并不是谁都能把握得了,为什么要因为一个男人而让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心情中呢?一个不懂得欣赏你的男人,没有资格让你为他难过悲伤。每一个女孩儿都是美丽的,她在等待着一个懂她的男人出现,某个男人的离开,只能说那个懂你的男人还没有出现,男人不是女孩儿生活的全部。曾经我也以为离开了他我不能活了,后来我问自己一百遍:离开了他,我还能不能活?结果有一百二十遍回答是:我会活得很好。女孩儿们千万不要践踏了自己,不要以为委曲求全就能换来一个男人的爱情,爱情是美丽的,女孩子也是美丽的,不容任何一个男人亵渎!离开那个不懂欣赏你的男人,这就是最华丽的转身。

十、有着理财的动机,学习投资经营 女孩儿到了二十几岁,就要开始学会理财了,不管现在你的收入有多少,都要为你的明天打算着,聪明的女人应该知道如何花钱,其实这也是一门艺术。

十一、爱情跟婚姻是可以共同拥有的 女孩儿到了二十几岁,就要面临婚姻的压力了,有人会说爱情跟婚姻是两码事,男人娶的女人是能一起过日子的,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真正深爱的,女人嫁的男人是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温暖且安逸的家,但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真正爱的。面对这些言论,好像很多人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在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下,为了结婚而结婚了。有些人结婚也是有目的性的,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地方停留,也可能是为了以后的事业有所帮助,也有可能是自己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问一下那些甜蜜中的新婚,就会知道有时候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共同拥有的。所谓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能说双方不懂得如何去经营爱情,相信当两个人决定结婚前,双方一定是对对方有感觉的,只是婚后的日子让爱情变平淡了。这仅仅只是因为在婚姻以后,男人与女人都放下了爱情中的浪漫,投入到了工作中去。那些没结婚的女孩儿,千万不要为了某些目的而去结婚,结婚是非常单纯的事情,别搞得那么复杂,相信每个女孩儿都是渴望着爱情的。当女孩儿遇到自己深爱的那个人时,就会发现,想跟他在一起,可能无所谓贫富,无所谓生死。女孩儿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要为了想得到某种生活而结婚。

十二、谁说女人不如男 女孩儿到了二十几岁,就要坚信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并不只有男人才能有所建树,女人的资本有很多,在职场中女人略显优势,在有些行业里,女人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去拼搏,女人不要总想着在厨房发展,有能力的女人才能够让男人们欣赏,现在不流行家庭主妇的角色了,外面有精彩的世界等待着女人去追求。女人不要想依附一个男人,在这个社会里,没有谁一定要没有理由地呵护谁。女人如果依附了一个男人,她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在这个个性使然的环境中,男人也喜欢有个性有能力的女人。努力吧,只要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你还害怕自己的这片天空下没有白云吗?只要你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女人,还害怕优秀的男人不欣赏你吗?

十三、找一个能帮你实现梦想的老公 女孩儿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有着明确的梦想,然后再为了这个梦想去奋斗,当你确定了一个梦想后千万不要改变,就好像当你发现一个可以帮你实现梦想的男人,千万要想办法让他成为你的老公一样。女人不要以为有些梦想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实现,或者有些非常优秀的女人,特立独行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但是如果有男人做后盾,这个梦想就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特别是能提供资金支持的男人。现在在生活里有梦想的女孩儿似乎很少,有些女孩儿只不过是想要拥有简单的工作与简单的爱情,与一个男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而真正优秀的男人,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老婆是有抱负的女人,所以,如果女人有梦想,男人会全力支持的。女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梦想跟随自己一起嫁给一个男人,只要他愿意帮你实现梦想,就说明他是一个懂得欣赏你的男人。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3

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三十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呢?言语谈笑间细细想来,倒也是种反讽――别让恨嫁的心态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故事一:一生的爱情只在26岁

倾诉人:晴雪

当一片片秋叶飘落,我即将步入三十岁人生大关。我不再年少莽撞,也不再青涩懵懂,既忍受着单身的孤独,也逃离了背叛的痛苦。

刚到25岁时,尚未恋爱的我并不着急谈婚论嫁。虽然,时不时有人来说媒提亲,抑或异性暗示好感,我却不以为然,总想寻找一个自己非常爱的人相伴终生。

26岁,遇见自己一见倾心的男子,对方一表人才,风度翩翩,青年才俊。认识了他,我才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什么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诚如我在电子情书中所说:“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活?”然而,我们的爱情却如夏花般灿烂、短暂!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轻飘飘地走了。

家人、朋友频频催促,都认为我老大不小,再不“解决”,就很难遇到合适的老公人选了。那么,就相亲吧,北京有那么多“北大荒”,谁怕谁啊!结果,每一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我更加失望。

时常,我深刻反省自己,为什么而立之年还是孤家寡人?反思来反思去,我觉得原因有二:第一,生活圈子小,接触面不够广;第二,对男人的期望太高。其实除了性别,男人和女人一样,有强有弱,要宽容他们的狂妄幼稚;如果这辈子实在遇不到可以相托终身的人,那么,就力图让自己的单身生活快乐一点:购物、吃美食、听音乐、泡吧、看书……人生从最初到最后,都是过渡,大家都是过客,围城内外的人各有各的烦恼,所以,凡事随遇而安!谁说单身就注定是落寞、孤寂的灰色呢?

故事二:最求灵魂,爱情败北

倾诉人:依云

周末,我的一位同性朋友打来电话,哭哭啼啼地说:“陪我喝酒吧。”

二十分钟后,我已坐到她对面。隔桌看见她脸上泪痕未干,我笑道:“干吗啊?有酒有闲,还弄得像旧社会受了主人非礼的小丫环似的。”

她哽咽着说:“今天我年过三十,一人在酒吧庆祝生日。静静地反思已经过完的青春,忽然有三大发现:第一,女人原来也可以勾引男人,不用老是等着被勾引。”

我笑得几乎喷酒。她瞪我一眼接着说:“书上都说,女人在爱情中要被动。在此错误路线的指导下,我在恋爱中从来没主动过,一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可从15岁情窦初开一直等到现在,也没几条鱼上钩。

“这才想,不对啊,铁丝是直的,又垂在水面之上,又没有鱼饵,那鱼儿怎么能高高跃出水面?就算能,它又怎么会咬这根没有一点腥味的铁丝?除非它疯了!除非它想自杀!除非它不是鱼!

“你看在古代的戏里,佳人见了才子,要么回头一望,眼波流转嫣然一笑;要么忽然掉了手中的锦帕,那才子自然要弯腰替她拣起来,她接过帕子往往是看他一眼,掩嘴一笑,然后翩然而去,留下那才子怔在原地害相思。这佳人哪里是被动?分明是勾引男人的高手啊!我连古人都不如啊!”

我笑着点点头,又问:“这第二大发现呢?”她仰天叹道:“原来男人爱一个女人是爱她的外表不是爱她的灵魂!”

“以前的我太天真了!我也曾问过爱我的男人:‘你是不是爱我的美貌?’他们都回答:‘不,我爱你的美德和才气。’我恨死那个来我们大学做报告的德育教授了,他反复强调外表美不重要,害得我大学四年只顾追求内在美了,从来没照过镜子。稀里糊涂地过完了青春才发现:男人爱一个女人多是爱她的外表!他怎么能的灵魂?他又看不见她的灵魂!”

我翻起眼睛,往椅背上一靠:“越是简单的真理越难明白!第三个发现呢?”

她接着说:“活了30年我才明白,爱情不是永恒的。爱情是火,同时点燃了两个人,人又不是油库,烧个半年六个月也差不多精疲力竭了,怎么能永远烧下去?”

“说得好,干杯。”两个酒杯一碰,彼此相视一笑。乐声悠扬,正是小提琴《梁祝》。朋友恨恨地说:“有朝一日,我来立法,先消灭这些骗人的爱情谎言,再规定全国人民谁也不许结婚!”

故事三:30围城外的徘徊

倾诉人:秋风

所谓三十而立,一直认为那是指男人的专利,至于女人嘛,我觉得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女人的事业是家庭”,也就是说,女人二十也好,三十也罢,她的立场和骄傲全在于她的孩子和丈夫。直到自己真的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怅惘中,岁月已经匆匆流过了三十载。

三十岁的女人在网上聊天,被人问得最多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你的芳龄,二是为什么还不结婚。

连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也不例外。国人似乎并不认为追问一个女人的年龄和婚姻状况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于是在被追问得太多的情况下,午夜梦回,自己也不禁开始问自己:对啊,为什么三十了还不结婚?

都是琼瑶惹的祸。从年龄上推算,三十岁的女人基本上是在70年代出生的,她们中学时的课外读物是风行一时的言情小说。于是常会听见这样的话:“是不是言情小说看多了?”看来,女人三十不婚,都是琼瑶惹的祸。

想想也是,琼瑶书里面女的漂亮,男的英俊,一旦爱上了,那叫一个天昏地暗、生死相许啊,真的拿到现实世界里来,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的日子怎么能比啊?在我们青春年华的时候接受的就是这样的爱情观念,让我们这些爱幻想的女人还怎么回到现实中来呢?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只好不结婚。

都是工作惹的祸。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那么快,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中午,午休只有一个小时;晚上,没完没了的应酬。

每天下来跟打仗似的,吃的是快餐,赚的是快钱,连放假去旅游,也是早六点晚十点的连轴转。谈情说爱的时候只想睡觉。这时候,真羡慕古时候的女子,她们可能没有地位,可能需要依靠男人,但是她们起码有充足的睡眠啊。

三十岁还未婚的女人,工作对于她们显得尤为重要。

工作顺利的,在担心自己能不能保住地位;工作不顺的,眼看比自己年轻的下一代已经长江后浪推前浪了,心中的惶恐无助更是不言而喻。再加上失业下岗的威胁和困扰,套用一句俗话,就是:做女人难,做三十岁的女人更难,做三十岁未婚的女人难上加难。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哪里有时间和心情去谈婚论嫁啊!

都是男人惹的祸。男人与女人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男人有了什么事情总要归结为是女人的不好,而女人不结婚的最大理由也可以说是――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问一个男人对三十岁女人的印象时,他说:“三十岁女人都在想法留住自己的老公呢。”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4

当时借是因为封面女人荒凉的眼神,一张美丽但不再年轻的面容上有着这样的眼神,有种对岁月追究的感觉:我在老去,可是,我年轻过吗?

片子是一般韩国片的讲述方式,和缓、细致、唯美。

一个三十九岁的女人,平静的家庭生活,也还不错的丈夫,可爱优秀的儿子。她不曾深爱过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不曾深爱过她,可终究还是有些感情的,或许,也曾有过爱,只是渐渐淡了,多少的家庭都是如此。

她是个家庭妇女,没有工作,也就没有什么社交,她正准备如一切家中的女子般无声无息老去时,一个男人走近了她。因为她那任性的妹妹在美国不愿回来,要她这个姐姐帮忙布置新房,而那个男人就是她未来的妹夫。

不能说故事的开始真的是无意的。他们的相互吸引有着天性与本质中相似的东西,可是,这个女人,她或多或少是有些故意。单独相处中,她的微笑,凝视、温和却暗藏诱惑的风情。许多暗生情愫的场面她原本可以不动声色的避开,但她没有。或许,她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要让这个男人爱上她的想法,有的,只是一个女子在一个男人面前卖弄风情的天性,而她,已经如此经年没有被男人关注过了。

演这个女人的演员真的演得很好,不温不火。沉静端庄,所有与诱惑有关的坏感觉都在她那大家闺秀般的行为举止里消融得不含敌意,她无声的告诉你们:我已经枯萎很久了,我需要滋润。

渐渐,他们的行为出轨:如恋人般散步,亲吻、并有了沉入爱河的人才有的相思与焦灼。这个女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地接受了一切,她以为,这个故事只会是个过程,是她即将变老前的最后一次狠狠的青春。那个二十四的男人怎么可能是她最后的归宿?无论如何激情澎湃,她甚至不曾说过:“我爱你”。

问题出现了,那个男人爱上她,坚决不肯再与她的妹妹结婚,并希望能带着她一起走。

灼热的爱情让她燃烧,她亦向丈夫提出离婚,狂怒的丈夫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我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你以为,你跟他真的有结果吗……

她清醒了,决定做回她原来的角色:贤淑的妻子,慈爱的母亲。

马上又要回到讲述婚外情影片的老路上来了。还不论一向民风保守、宁拆十座庙不拆一家亲的中国了,就连一向宣传个性释放,爱情至上的美国,也在《廊桥遗梦》中,让那对爱得死去活来的中年男女分开了。仿佛无论如何闹腾,最终还是回归家庭,当然,《失乐园》倒是没有回归,但最后两人都死了,自杀以谢天下。

真的以为故事就会这样结束:这对男女最后再见一次面,拥抱,然后哭泣,然后,那个男人黯然离开,两人或许会在某个相同的时候都低头微笑,因为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岁月。这样完结其实不错,无论如何受伤,这个男人还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而那个女人,也会有毕生最有色彩的回忆和安全的未来。

可是,这部片子不是这样的。

女人观看儿子的篮球比赛,那里坐着许多的母亲,她们握着充气的棍子,忘情而投入地为她们的孩子喝彩。只有她,在那群心如止水的女人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坐立不安,是的,她不是单纯的母亲,她还是一个女人,一个被一个年轻而英俊男子爱着的女人。她的内心暗涌着渴望与激情。她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去观注她的儿子。

这时,那个男人出现了。

她离开了那个球赛场。

无人的试验室里,他们相拥,那个男人再次要求她一起离开。

男人说:“我知道,你一定会说不,离不开你的儿子、丈夫还有妹妹。”

女人说:“是的,那是我的一部份。”

男人说:“永远不再见我你真能活下去吗?”

女人沉默。低着头。

男人说:“你真不可思议,你连哭都不哭,你说不出我爱你吧,你从来都没说。”

女人依然低着头,一动不动。

男人走过去,把她的头狠狠按进怀里,语气凄然:“你会老,会死,没有人关心你,你会病,没有人告诉你他们爱你,你再也没有机会爱了。”

这真是太致命的话,加上那个男人撕裂心一般的绝望表情。

终于,女人还是离了婚。当然,良心让她并没有答应跟那个男子一起离开韩国。

她想去墨西哥,那个男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曾用如梦的声音描述过那里的风景,并说,会在那里终老。

而那个男人绝望之余也想到那里,想到那里疗伤。

飞机上,镜头扫过男人悲伤的脸,然后静静推移到前面女人的身上。

他们在一架飞机上,他们的故事会重新延续。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5

八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年龄一般比较小,最小的十五六岁,大部分是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好时期,心智却都不太成熟。当年的学生守则上有十条禁令,其中一条就是禁止谈恋爱,如有违反,一律开除,可见是非常严格。

禁令再严,总有一些不怕“死”的人铤而走险,这是青春期的本性使然。我们那―届有两个班,每班三十七个同学,女同学只有六个'可谓“狼多肉少”。年龄大一点的几个同学基本上发育成熟,已是情窦初开:其中有一个是我们的班长,他长得帅,个子高,成绩也.不错,自然能博得女孩子的仰慕和喜爱。只要他一出现在篮球场和田径场,喊加油的女孩子阵容就绝对声势浩大,令包括我在内的其他男生羡慕嫉妒恨。

班长比大多数同学要大两三岁,再加上职务便利,把我们班最漂亮的女生和她的闺蜜发展成了死党。他当然知道淡恋爱违纪,为了掩人耳目,他就把他最好的朋友也拉入小团体,两男两女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看电影。说实话,他们四个都很优秀,或许开始并不是真正谈恋爱,但日久难免生情。

看到他们四个人经常出双入对,班上许多男生就像开异的孔雀,也纷纷向女生展示羽毛。除了学习成绩和运动风采,给小妹妹打个饭占个座当然也有用。第二个学期下来,我们班六个女生已有五个名花有主,还有几个男生在外班或者外校找到了自己的初恋。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_个外号“眼镜”的同学,找的女朋友是食堂打饭的小姑娘,爱屋及乌,小姑娘不仅对“眼镜”另眼相待,而且对他的死党乃至我们整个班的男生都厚爱有加,每次打饭打菜勺子都特别满。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6

三十岁之前的“而立”,我们暂且忽略,那些少年天才毕竟是少数。如今在许多大城市颇为流行的是“四十而立”的现象。认为在结婚年龄普遍推后、学习周期延长、行业竞争加剧、社会转型急速的今天,四十岁已经不再是衰老的开始,而是青春期的延续。英语里有句谚语:男人三十半成品。而四十岁的男人,经过长久的社会阅炼,能遇事不惊,处事不乱,对待事情多了一份豁达和睿智;多年的事业打拼,成为社会的精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男人才真正进入“立”的阶段。

也有人认为,四十岁仍然不能算是“而立”,应该“六十而立”。

国外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21世纪新人生阶段论――将人生分为两大阶段,以60岁为界。60岁既是人生第一阶段终点,也是人生第二阶段起点。人生的第二阶段是黄金年龄段,是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国内有专家由这个命题,引出了“六十而立”的观点:立德、立功、立言。当然,这并非没有依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曾经把人类的年龄重新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0岁为年轻的老年,70~89岁为老年。认为人的年龄与人的经验、知识和才能的积累是成正比的,60多岁的人大脑仍灵活,工作效率仍较高,不管是自我感觉,还是社会实践,六十可以是“而立之年”。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超过了60岁,有的甚至到70岁才摘取桂冠。

事实上,年龄只是一个生理概念,在心理学范畴里也无非属于心态变化的一个阶段,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应否成功的界限来划分。不能说三十而立就必须在三十岁时功成名就,况且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化、商品化、知本化的社会,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在日新月异。把成功的要求加于事业上来看,很多人以为有房有车、存折上的数字不断递增就是成功。窃以为:无论在哪一行哪一业,即便是在最普通的建筑工地、商场柜台,实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同都可称之为“成功”,至于年龄的压力完全可以弃之不顾。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7

一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朋友强烈建议中国剩女“外销”,她哗哗地絮叨:“国外生活环境好,在澳大利亚到处是大大的花朵;老外对女人年龄比较宽容,四十岁都不嫌老;老外喜欢中国女人贤惠,做饭好吃……”说实话,中国男人对女人年龄是有点势利的,且别说姐弟恋不太被中国男人接受,上了35岁的剩女被相中的机率很低,如果是离异带孩子的大龄女子,再婚的希望更是微乎其微,除非是嫁大叔和老头。

木琼娇小美丽,30出头就离异了,拖着开个小百货店过日子,孤独了好几年无人问津。后来有个美国老头经常光顾她的小店,他得知木琼是单身妈妈后,立即展开猛烈的追求,他诚恳地对她说:“给我一个机会,我帮你改变命运。”这句话敲开了她的心扉,是呀,一个失业离异独自抚养孩子的女人,前途是黯淡的,这个“外援”虽然年龄比她父亲还大,但真诚可靠,有稳定收入有海外背景,可以带她走出孤独和困境。十年过去了,木琼真的改变了命运,她和女儿都拥有了美国绿卡,衣食无忧,还在柳州买了几套房。她从最初犹豫不决到如今誓死捍卫跨国婚姻,美国老头在中国教英文,有很多年轻靓丽的女学生,木琼都设防着呢。女人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个安稳的家,可以踏实地过日子。

晓白在一所外语培训学校任教,上成人口语班,她有许多年轻女学生都是冲着方便和老外谈恋爱才来学英语的。晓白课余还兼职做“红娘”,帮学生翻译情书,有时在跨国相亲现场做同声翻译。晓白高挑靓丽,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单身的她曾风光无限,豪车排着长队等着接送,可她偏偏恋上了一位有家的老总,那人山盟海誓耗费了她几年青春时光,然后撇下她孤独地反刍那段痴情。35岁之后,渐渐地门前冷落鞍马稀,她对中国男人死了心,一心想嫁到国外去,于是她在一家涉外交友的网站贴了玉照招亲,一时间求爱信如雪花纷纷从海外飘来,晓白从爆满的电子邮箱中精挑细选了几个,开始越洋电聊,有一位条件很不错的美国帅哥比晓白年轻5岁,晓白对他说:“可惜你比我小。”小帅哥大惑不解:“爱情和年龄有关系吗?你就帮我加上10岁好了,当我是个老男人。”可晓白还是不能接受,最后确定了一位英国绅士作为候选人。半年后绅士万里迢迢来到柳州和晓白见面,一出手就是近万元的见面礼,晓白笑靥如花。交往一段时间后,晓白还是感觉不够“电”,绅士也对她说:“你对我不够热乎。”一年后这段情熄火了,晓白也快奔四了。她家境殷实,不差钱就恨嫁,四十不惑了,晓白现在是:“谁对我足够好我就嫁谁。”最后有个离异后一穷二白的男人对她死心塌地地好,她认命了。女人呀,不就是渴望有个爱她的男人嘛,可以温暖地过日子。

“50后”的职校英语老师玉青,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寻寻觅觅,如今依然孑然一人。其实从40岁以后,玉青就开始把目光瞄准海外了,她相貌平平但身材娇小,高大的老外特别喜欢small(小个)的中国女人。晚上,玉青习惯呆在自己空荡荡的房子里,在电脑前用英文与老外热聊,这能让感情寂寞的她得到很大安慰,在外国男人群里她终于找到了自信。她幸运地“撩”到一个澳大利亚的同龄男人,那男人揣着根白金手链来见她了,之后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年,等不到承诺的她狠心对老外说拜拜了,可一连串的love you(爱你)又让她不忍斩断遥远的恋情,算了,有聊胜于无。女人呀,不就是渴望有一份感情寄托嘛,管这份情是远还是近呢,只要走进心坎就行。

其实无论跨国恋还是本土恋,感情本身就是酸甜苦辣俱足,女人四处寻觅的,不过是温暖贴己安心的寄托,寻到了,从此河清海晏波澜不惊;没寻到,就四顾茫然怅然若失。海内存真情,天涯若比邻,为了理想的爱情,女人其实很勇敢,寻到天涯也愿意。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8

关键词:侗族;婚姻习俗;现行婚姻法;冲突

侗族聚居地大都地处偏僻的山村,交通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致这些传统的、落后的,甚至与现行法律(主要是婚姻法)、法规具有明显冲突的婚姻习俗至今仍旧不衰,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侗族传统婚姻习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相抵触的主要方面有:

一、结婚年龄大大提前

我国现行婚姻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公布,1981年1月1日施行)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以鼓励。”《婚姻法》对结婚年龄的规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考虑结婚者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健康状况,婚后能否承担家庭责任,以及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等综合因素而作出的,也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因此,是具有科学性的。这里所说的“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并非说男子年龄届满22周岁,女子年龄届满20周岁必须结婚,而是具备此条件才可以结婚。从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来看,男子年满22周岁,女子年满20周岁,只是结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另外,国家从控制人口增长,为使社会各方面和谐稳步发展的角度出发,还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从长远和大局来看,这于国于民均是有利无弊的。但是,侗族青年(特别是在偏僻落后的农村)一般结婚年龄都大大超前,不仅“意识超前”,且“行动也超前”。“意识超前”指订婚、指腹婚等(下文将另论)。“行动超前”指男青年十七、八岁,女青年十六、七岁(甚至更早)就婚嫁者大有人在,可谓“年轻化”了。在侗族聚居地(特别是偏僻落后的山区)年满二十二、三岁尚未完婚者,便被人们视为大龄青年而歧视之,分别称这种人为“汉行”(男光棍、单身汉)、“棉行”(老处女),充满着歧视味。

近些年来由于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在全国贯彻实施,原先相对被法制冷落的偏僻侗族聚居地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力度。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抓得紧,相应地结婚登记手续也严了一些,强调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但是人们为了早结婚,又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手段:一是以虚岁充实岁,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实际年龄多报一两岁。侗族传统只讲虚岁,不讲实岁;另外,在农村只用农历(即阴历),不用阳历。因此,侗族人家所报的岁数比实际周岁大一两岁是很常见的。二是虚报岁数,侗族农村户口登记观念十分淡薄,基层乡、镇政府对户口登记也抓得不紧。婴孩出生后,一般都不及时上户,而是不定期得隔几年才统一进行上户。这样,为了达到早婚早育、早娶媳妇、早嫁女儿、早抱孙子的目的,父母们给孩子上户口时往往多报年龄。此外,为了达到早结婚的目的,有的不惜以财物贿赂拉拢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员。加上乡、镇婚姻登记机关管理不健全,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也助长了侗家人的早婚风。

侗族崇尚早婚早育,一方面是受传统婚姻习俗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在其深层次的经济生活原因。侗族大都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闭塞,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至今很多地方的侗族同胞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更不要说受教育了,整体文化素质低下。为了生存,养家糊口,人们不得不从事全部是体力消耗巨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刀耕火种,肩挑背扛,加上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人们是未老先衰。四、五十岁的人往往就如夕阳西下,体衰多病,平均寿命也短,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养家糊口的重任。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农民迫切希望增加家庭劳动力,再加上“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享福”的思想的影响,所以都希望早点生子,在父亲还健壮时培养出“接班人”,希望“接班人”尽快“子承父业”,接过养家的重担。

二、近亲结婚

《婚姻法》第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侗族地区,直系血亲结婚几乎是绝迹的,是为侗家人所不齿的乱伦。但侗族历史上崇尚姑舅表婚。认为姑妈的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姑妈的娘家(即舅舅家)的回报,又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侗家人称这种往复循环的近亲通婚为“踩不断的铁板桥”他们认为这样的亲戚将世代友好下去,其实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危害性是极大的。侗族地区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已说明了这一点。

现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一是从医学、科学出发,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口质量,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在偏僻的侗族聚居地,因近亲结婚所生的婴儿中,痴呆、哑巴、甚至怪胎、畸形婴儿屡见不鲜,但近亲结婚却禁而不止。虽有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但人们仍以为数不多的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依然健康为证,怀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殊不知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胎痴、二胎哑、三胎残……拖累、痛悔终生。按医学、科学观点看,近亲结婚生出的婴儿即使其成人后仍有健康、健全者,但也潜伏着某些有害隐形基因的几率是极高的,它可能隔代遗传,时时潜伏着危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善良的侗家人至今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有些人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仍一意孤行,对此说可悲可叹也不为过。看来侗家人要将祖祖辈辈传下的“铁扳桥”踩断,其路仍漫长。

侗族的姑舅表婚历史悠久,其内容是:姑舅表兄(弟)、姐(妹)之间互称“买标”(号定的妻子)和“草标”(号定的丈夫)。作为姑舅表兄(弟)的“草标只要看上姑舅表姐(妹)的“买标”,无论是否愿意只要年龄相当,那是“娶你没商量”,不管你愿不愿意,都非嫁我不可,真是前世“情未了”。由于这种原因,侗族近亲结婚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这种姑舅表婚也是属包办婚姻范畴。直至今天,如果你走到南侗地区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的农村侗族地区,你会发现各种年龄层次的夫妇中都可能有这种由“草标”和“买标”结合而成的夫妻。

三、包办婚姻

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是每一个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一项权利。《婚姻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者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此规定特别强调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既不能勉强,更不能掺杂其它任何强制干涉因素。用《民法》上观点说就是男女双方必须平等、自愿意思表示一致,即男方愿娶女方为妻,女方愿嫁给男方,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对方与自己结婚。任何第三者(包括男女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都不能以各种不正当理由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因为婚姻是男女双方之间的大事,是否完全自愿结婚对婚后生活是否幸福,对家庭的稳定,甚至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行《婚姻法》禁止包办婚姻的这一规定,正是基于此宗旨而作出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侗族传统上盛行包办婚姻,并不同程度地沿袭至今,在侗族聚居的偏僻农村尤为突出。包办婚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9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科协主席黄细花在提案中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至18周岁,认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个法定婚龄导致了“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不断增多。并提出,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保护普遍存在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一提案引起了舆论热潮,为了解不同学识、地域、年龄的民众对“婚龄降至18岁”的看法,向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府更好地履行民意提供决策参考,我们新闻专业一行人于2012年4月上、中旬开展了“婚龄十八岁提案民意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报告采取问卷直接面访、网络投票和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市常驻居民和外来人口及部分网民。其中又根据教育程度、年龄、社会地位进行划分,分别予以研究。

一、              公众对此提案的态度

1、   八成大学生反对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据对***、河北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的100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78.3%的人表示反对降低法定结婚年龄;92%的人表示即便法定年龄降至18岁,自己也不会去结婚,仅有12.4%的人表示同意。反对此提案的同学表示,18岁结婚缺乏经济基础,且生理、心理不成熟一部分表示正忙于学业,会影响学习,还有部分人看重感情基础。

2、46.15%的受访网民认为18岁无法承担家庭责任。

通过在2012年4月16日从“你支持把婚龄降至十八岁吗”等几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对1064位受访者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受访者年龄,性别等比例基本与互联网人群分不相同。

42.9%的受访者支持此提案,认为其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优生优育,其中25—29岁、男性受访者所占比例较高;45.1%的受访者反对此提案,认为十八岁心智尚不成熟,无法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其中40-44岁、男性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较高;11.91%的受访者认为说不好,其中20-24岁、女性受访者所占比例较高。

 此外,在"您多少岁结婚或打算多少岁结婚"的调查中,选择"18-20岁"以及"21-23岁"的网友各占15.4%和15.8%,占总投票人数的31.2%;而选择"24-26岁"及"27-29岁"的网友则占到了53.4%。综观整个调查数据,选择"24岁以后结婚"或"打算24岁以后的结婚"的网友占到了63%。

 

3、大部分学生家长担心提案通过会影响学生学业。

据对***附属中学30为学生家长的街头面访,以及我校30位学生家长的电话访问得出的调查资料显示,89.2%的城镇学生家长反对这一提案,认为提案通过将破坏教学秩序、荒废孩子学业;51.23%的家长认为早婚会造成婚姻不稳定,进而增加离婚率。

4、不少社会务工青年及农村留守家长看好这一提案。

据对石家庄20位青年务工人员(其中8男12女)、20位外来农民工(其中18男2女)及20位农民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56.75%的人认为这一提案有必要,其中农村留守家长所占比例较高;约43%的人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15.3%的青年存在婚前同居现象。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早婚可满足老人迫切“抱孙子”的愿望,且可增强青年的责任心。

二、 提案可行性及其利弊探究

1、可行性探究

    我国过去的婚齡是比较低的,像唐、宋朝规定的是男15岁、女13岁。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婚齡是也只是男20岁、女18岁,但是1980年的婚姻法就提高为男22岁、女20岁,2001年修改时仍维持了这个高位,在世界各国来看这是最高的。婚齡提高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而提高婚齡是控制人口数量与增长的有效途径。的确,从实施的效果上看,较高的婚齡对于我国实现该目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30年过去了,现在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并非没有根据和其合理性。

确定婚齡时必须考虑到人的生理、心理发育等自然因素和经济、宗教、民族习惯等社会因素。一般而言,女子14岁、男子16岁左右就已发育成熟,开始具有生育能力,就具备了结婚的自然基础。事实上其它国家的婚齡也就在15-18岁之间。像丹麦、芬兰、波兰是男21岁、女18岁;瑞士、越南是男20岁、女18岁;德国、意大利是男女均18岁;日本和韩国是男18岁女16岁;菲律宾是男16岁,女只有14岁,明显比我国的要低。当然,我国由于抑制人口增长的考虑,婚齡不可能太低,但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不仅与世界其它国家相一致,而且在法理上说,也是符合的。按照民法规定,年满18周岁即为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也就有结婚的权利。

进一步讲,婚齡只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结婚的门槛而已,结婚作为人的一项权利,到了18岁并不是必须要行使的,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来看,实际的结婚年龄大多在法定婚齡的基础上延迟了7——10年,为25——29岁之间,并不是我们所想当然认为的18岁。因此,降低法定婚齡只是增加了结婚的机率和人口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导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和人口数量的过快上升。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严格的执行。而且,在高生活成本、高压力下,人们即使有生育的机会未必就有生育的决心和行动。

再者,我国是一个有着早婚早育传统且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之一是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齡,否则就是无效婚姻。如果我们站在城市的角度看,现有的法定婚龄修改不修改关系不是很大,反正也不会这么早结婚。但如果站在农村的现实来看,从保护农村的一些弱者来说,显然是有意义的。这也是正视现实之举。因此,过高的婚齡必然会把一部分适婚青年挡在合法婚姻之外。有些人或虚报年龄骗取结婚证,或“未婚同居”不要结婚证。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给他们一张婚姻“通行证”有利于保护社会上事实存在的“无效”或所谓的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

2、   婚龄降至18岁利弊分析

利处:

 生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都支持降低法定婚龄。从人体生理发展规律来看,女子在14岁、男子在16岁时就已经发育成熟,具有生育的能力,可以过婚姻生活了。但是,根据《婚姻法》现有规定,青少年从性成熟到法定结婚年龄之间有6年的空当。而禁欲生活过长,对身体并无好处,更可能导致自慰、性压抑、心理扭曲等症状。

    另外,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初次遗精和初潮年龄已提前至11岁到13岁,较以往提前3年到4年,初遗和初潮的出现说明男子开始有性冲动,女性具备生育能力。而我国男女青少年从性成熟到法定婚龄相距太长,由于生理年龄的提前,难以抵御性的诱惑,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更容易在年轻人中流行。此外,司法统计的数据显示,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不少就是强奸等性犯罪。

    再者,降低法定婚龄或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现有法定婚龄修改不修改,关系都不是很大,因为城市里的青年男女们通常不会早婚。但如果站在农村的现实来看,显然是有意义的。农村女孩一般18岁之前几乎都订婚、已婚、甚至已经有了孩子,只是等到法定年龄一到,到婚姻机关补办登记手续,拿结婚证书。从实际效果来说,法律允许18岁结婚不仅不会影响到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反而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优生尤其是优育方面的工作。

         弊端:

 从心理学、机体机能学的角度来讲,生长到18岁的男孩女孩们,虽然在机体机能上已经成人,具有了却婚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生理成熟并不代表心智成熟.结婚是两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对生存形式的挑选,婚姻是责任担当的理性状况,婚姻中还涵盖各自的家人、朋友等,涵盖适合相异的生存习性、处事方式等,需求心智成熟的男性和女性双边来打理;假如机体机能上已经长大成人,但心智不了熟的两私人结了婚,有可能会形成众多冲突和矛盾而造成不幸运福,因此使离异率增加。

  假如事业尚未成,思想幼稚,对结婚的定位错误,当面临来自己庭的事实压力时,这些个结婚中的人不一定有有经验去面临和解决,离异有可能就是一个“天然”的最后结果,这无形之中也祸害了下一代,影响社会形态配合得当。将法定婚配岁数降至18岁,有帮助有弊,它本身合乎每私人的机体机能生长规律,解决了一点事实的社会形态问题,不过结婚的福祉和牢稳也是应思索问题的因素,应当以每个个体不一样的实际事情状况客观思索问题。

三、              结论

法定结婚年龄究竟是否有必要降至18周岁?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持赞成与反对态度的两大阵营实力不相上下。大部分支持者与黄细花代表的说法基本一致,认为此举可以维护农村地区早婚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低龄事实婚姻一族;降低婚龄有利于缓解“剩男剩女”现象;有利于优生优育;有利于缓解现下“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其中,以农村户口人员居多。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篇10

可惜事与愿违,《诗经・周南・汉广》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有人认为“游女”就是剩女――不接受男子的婚求而有自己思想的孤独女人。这些披古风悠然随舟飘荡于清清汉水的女子,或许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甘愿为无所归依的剩女。

真实历史比《诗经》更骨感,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因为价值观、贫穷、出身、战争、制度、生理等原因,制造了无数难以被后人观照的剩男剩女群体,古称“独”,与“鳏寡孤”并列。

男的通常叫“单身公”、“单身佬”、“逸夫”、“喇唬”、“光棍”、“打光棍”;女的叫“姑婆”、“老姑婆”、“自梳女”和“不落家女”等等。1949年以后公开出版物称“大龄青年”,以示不歧视。

大禹,剩男剩女励志的榜样

多大年龄未婚就进入剩男剩女之列?周代有“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结婚一说,而且一位传说中人物就是如此――大禹。

《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这位年届三十当时最忙碌的公务员,在走群众路线时来到了涂山参加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深刻认识到结婚的重要性,遂娶涂山氏结束童子身。大禹的确是剩男剩女励志的榜样,但从古代人均年龄较低来看,男人到三十结婚不太可能,一般而言,过了二十不婚便是剩男。

孔子认为“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造人之道”。

历朝历代亦有适婚年龄规定。越王勾践有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北周武帝有诏: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婚。

大唐诗人李颀《古意》记载,“辽东小妇年十五”,李白的《长干行》有称,“十四为君妇”,后来玄宗有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听婚嫁”。大宋时代,司马光在《书仪》中称,“婚龄男十六以上,女十四以上”。元明清之后,大抵如司马光所言。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子十六岁以上未婚就成了“大龄青年”。

梅妻鹤子,剩男的某格高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传统社会,不认同这个主流价值观的剩男剩女需要勇气。

中国第一个因为信仰(为了长生不老)成为剩男的,也许是东汉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佛学传入后,汉人世界第一归依佛门的剩男是北魏时期朱士行(法名八戒),他也是第一个西行取经的出家人,千百年后在吴承恩的笔下,他从“朱八戒”成了蠢笨、慵懒的“猪八戒”。

第一个女尼是东晋彭城(今徐州)仲令议,她的父亲官至武威太守,她在洛阳听了来自Y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智山讲佛后潜心为佛,并于公元357年受戒。五胡乱华时的后赵有女尼在都城邺修行,前燕时多至200女尼。

在儒家统治的世俗社会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这个世界的逼格提升了好几千米。

这位处士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为千古绝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庙,独留下他的坟墓。

据冯至先生考证,杜甫也是剩男,他在三十岁后才娶了老婆。剩男时期杜甫的肉体与灵魂都盛着大唐磅礴气韵与家族贵族底蕴,没有一丝汉人以孝、隐的形式博取名誉的功利色彩。

举案齐眉,好大一块牌坊

主流的儒家思想似乎不想放弃对剩男剩女的关心,于是在这个世界立了一个牌坊,挂了牌匾,上书“举案齐眉”四字。

故事男主角姓梁,叫梁鸿,字伯鸾;女主角姓孟,叫孟光,字德曜。梁鸿的父亲是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早亡,太学毕业后在上林苑养猪(不要认为现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养猪就了不起,梁生早就干过),不小心着火烧毁邻家的财物,因家贫不能赔偿只好给邻看门。世人闻其贤德愿与之婚姻而不得。

同县一位三十岁的老剩女,体肥而黑,力可举臼,非贤如梁鸿者不嫁。长得难看,眼光还很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可没想到,两人真的结婚,梁鸿嫌孟女衣绮缟,敷粉墨,估计是觉得她长这么难看,越打扮越不舒服。于是猛女改变装束着布衣,隐于世,与鸿生举案齐眉。

孟光应是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剩女。但日后学她模样“非贤不嫁”的故事也有,就如“范进中举”的胡屠户,看那50多岁的老女婿中了举人便炫耀起来:“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原来,范进的媳妇也是三十多岁的老姑娘,屠户的女儿最终也只能嫁个贫穷潦倒的老童生。

宫女四万,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后人在考察大清时期东北婚姻状况时写道,“男女十三四岁即结婚,至二十岁以上方结婚者,俱为贫人。”一语道破天机,贫穷造就出来的大龄青年才是史上剩男剩女的主流。

女子因家贫而不能出嫁,白居易有诗:“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踌。”那时纺织女工是剩女的主力军,元稹《织妇词》告诉我们:“在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有点姿色的可以卖入宫中,汉元帝刘]后宫多达三千人,《新唐书》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她们常出现在富有同情心文人的诗文中。杜牧《阿房宫赋》云:“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她们中成为武则天的只有一个,成为皇后者凤毛麟角。在明代,偶尔有那么一两位宫女因为皇帝的荒淫而播下龙种的传奇。如明隆庆帝临时起意和一位宫女李氏欢好,播下龙种万历帝朱翊钧;万历帝在慈宁宫解手时破了小宫女王氏的瓜,生了太子朱常洛;明宪宗十五岁登基后,迷恋孙太后宫中来自山东青州聊城的宫女万贞儿。

更多宫女的命运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所云:“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未年初选入,入时十六年六十。”

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关于这个群体“对食”的阴暗一面,自汉代至明代,史籍及笔记记载不绝。

有姿色不能进宫者或为“妓”。并非所有的妓都像唐时士人追逐的薛涛、红拂女、鱼玄机、公孙大娘、李娃、霍小玉、玉箫、杜秋娘、苏小小。宋徽宗宠幸的李师师,宋理宗钟情的唐安安,明代风骨蚓的柳如是,侠肝义胆的李香君,或留下诗文几卷、风情万种、美谈一段。但更多的是“老大嫁做商人妇”,空弹琵琶,或许月亮从西边出来,才能遇到白居易这样的知音。

“打光棍”,做官府的爪牙

汉代聘皇后的礼金是金二万(铜钱),虽厚,皇帝从来不缺老婆。蒙古人统治时期明确规定了聘财,“庶人上户一百贯,中户五十贯,下户二十贯。”对于普通老百姓,这笔礼金不轻。大宋时“里巷之民贫不能聘”,老实贫男孤独一生,幸运者还可“引伴为妻”(即同性恋)。

部分通过自宫后入宫脱贫致富,这种剩男,殷商称为“寺人”。这个群体有多大?唐中宗时,太监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明天启三年,征募太监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编制办”不得不扩编1500人,剩下的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在《山堂别集》一书中记载,一个村就有900男子净身准备入宫。

清光绪帝时太监多达9000人,因为财政匮乏不得不裁减编制,最后还留下了1900人,宣统帝时宫里还有500人。

另外有些天性顽劣的贫男,成了唐宋时街头的闲人、帮闲。“光棍”在明代并不是一个中性词,专指这类闲人,又叫“逸夫”、“喇唬”、“打光棍”。他们与官府勾结,充当其爪牙,其实就是无恶不作的二流子、地痞、无赖。明代有两位着名的“打光棍”王玉、王海,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专门在通政司与兵防衙门前,拦截告状的平民与送问囚犯。

军营也是一个庞大的剩男集中营,所以后世流行“当兵一年母猪变貂禅”一说可以为证。如果碰到一个好上司,老兵或许可以成一个家。宋朝镇江韩香与叶姓将军的公子交往,因为身份的原因叶将军不许二人结婚,将她许给了一名听话的老兵。但这个老兵没有福份,韩香情迷叶公子,自尽而亡。

青衣半世,然后只影空房

很多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有严格意义的西方奴隶制,但奴婢制长期存在却是事实。奴婢是史上剩男剩女又一主力军。

晋代石祟的婢女非但婚姻不能自主,生命也时有危险,他在酒席上居然以砍杀婢女为乐事。在唐元明都有明确规定主仆不可为婚。

近世奴婢制在部分地区十分盛行。明时广东人林钺岩十分同情这群剩男剩女,“人家畜奴,及笄而嫁者,十无一二。往往逗留淹固,蹉跎岁月,至三四十岁,犹不知正夫妻之伦,完室家之好。”徽南人多地少,丈夫一般外出经商,所以盛行奴婢,“妇持家政,以男仆入室为嫌,畜婢无配,甚至终身不享。此风休宁为最。”

也有少数幸运的婢女。魏晋时期名人裴秀就是尚书令裴潜魏与灶婢合生,宋代名臣陈了翁、潘良贵都是婢女所生。

明御史大夫吉秉中儿子吉之任在游虎丘时迷恋上一官家的奴婢秋香,卖身为奴与秋香接触,这情节看官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后来的小说家们把吉之任偷换成唐伯虎。

清人陶澍与黄氏有婚约,娶亲当日女家悔婚,黄家婢女主动“调包”被陶家娶回而不知。陶澍后来中进士,成为两江总督,这位婢女勇敢地捉住了自己的幸福,不仅告别剩女时代而且搏了个诰命出身。

好运气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奴婢过着“白发盈头,犹是双鬟婢子;青衣半世,然后只影空房”的孤独生活。清代潮阳陈家的家奴金祥在陈家中道衰落之时,非但没有离开,而且凭着自己的经营本领帮助陈家再致富,年过四十仍不婚,后劳累而死。金祥是孤身奴仆的经典榜样。

“自梳女”,原来“不落家”

古有汉水游女,在五代后周恭帝显德六年(959年)有女子社团“女人社”,但女性独身主义流行则是近世之事。广东的“自梳女”与“不落家女”就是中国女子独身主义的先锋。

约自明代中后期起,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遂有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为“自梳女”,以示终生不嫁,也称“马姐”、“姑婆”(这是一种贬称,宋代对非主流身份与职业的女性叫“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和稳婆),死后称“净女”。

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这种风气达到高潮。如番禺南村一年之中女子出嫁不过数人,至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1953年调查,番禺第四区大龙乡有2028名妇女,其中自梳女245人,占12%。

2012年12月25日,顺德成立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现在广州天河棠下仍有没有离世的自梳女,《羊城晚报》曾做过报道。

“不落家女”系指有婚约仍不赴夫家的女子。她们与“自梳女”一样是南粤的“历史特产”。

好意外,突然“剩”下了

即使没有贫穷,剩还是不剩,仍是一种天意,万般不由人。

“三十男有室,二十奴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战争这种意外因素往往产生剩男剩女无数。

另外一种意外是中国特色。古制《礼记・内则》:“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这个“有故”特指父母双亲故去,即使婚约在即也不得不推后三年,因为要丁忧三年为孝,丁忧期间结婚或行都被认为不孝,皇帝如果要在服阙期间让官员担任公职,那叫夺情。因此产生的意外剩男剩女可算是制度性剩男剩女。

假设某种极端情况,男女双方四位父母相继辞世,定了婚约的男女甚至可能一等十二年。

除此,民间也有不少男女已经订婚,但因对方之故突然被剩下的案例。元朝留下的部分文献讲了这样的事情,至元七年女伴姨,经媒说合与一男订婚约,但是女子二十四了,对方不来娶,女家一气之下告官。官家判男家结案状抵达到三十天必须娶,否则女家可以别嫁。这算是定妻不娶女为剩。

与之相反,也有女家反悔的。至元六年八月期间,李仲和受了财钱三十五两、红花等订情婚礼,将其女丑哥聘给了郭伯成儿子驴儿,两年后女家又受取石姓家财钱一十五两,召入舍为婿。就这样,郭驴儿被“剩”下了,官家判女方离异赴郭家当媳妇。

这种因为意外,突然剩下产生的民间故事,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存在,也成为一些说书人极好的材料。

官府安排,靠得住吗?

除了那些独身主义者,大部分剩人还是希望早日成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如果遇上好的皇帝,好的制度,剩人们的婚姻问题或由组织来解决。譬如晋武帝时女子十七岁没有嫁,地方官必须充当媒人,给女子找到夫家。

唐太宗真是一个好皇帝,贞观二年下诏:希望州、县官人解决普通老百姓中没有婚嫁的剩人,如果男女自由恋爱,官人不得阻止;对二十岁以上男子,十五岁以上女子,妻丧达制之后的男人和孀居服纪已除的寡妇,鼓励他们结婚;对那些因为贫穷出不起礼聘金的,鼓励乡里的富人资助完婚。

他还将其列入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导勤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如果细细梳理,“组织”这样急着让剩男剩女们告别单身并不是从人性出发,而是为了多一个人头,多一份人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