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39:31

设计模式论文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1

艺术设计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相关技术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说:“……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指出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优秀的设计是成功企业的标志。”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又要求艺术设计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要求的变化,大众审美趣味的转移等,促使设计必须时时以新的姿态不断演变。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又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经济活动逐渐转向信息生产、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等形式,这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应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结合本校本地区特点,系统规划、组织、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艺术理论、专业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中的类型选择和比重设置。当代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营销与市场、时尚与地域文化高度结合的设计;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纲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但要体现应用性,更应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总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课程设置的安排应该是将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彼此的潜能,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转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工作室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室模式就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并注重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创造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让学生贴近专业、企业、市场、社会。当然,在建设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时,我们应与当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毕业生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为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点。在此之前,要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为理论教学的应用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通过调研,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彼此友谊,培养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感情,为友好合作奠定基础;三是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明确校企双方的需求,通过合作办学,实现双赢,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就可以利用假期到实践基地参与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实践经验。由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使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得以真正实现。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可以运用兴趣法将学习变成愉快的创作体验过程;营造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运用讨论法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学术气氛浓烈的研究场所;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相长,重视历届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总结等等。

四、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学生成功推入市场。

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学习成绩,还要重视考察各地、体验生活、课程交流以及参与项目、合作课题等一系列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重要方法。各教研室应围绕着“怎么准备实习”、“怎么安全实习”、“怎么顺利毕业”三个问题展开实习动员,处理好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稳得下”。还要求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做到“三练”——练应变能力、练综合素质、练知识运用;做到“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方法;做到“二带”——带着任务去、带着收获回。动员会普遍呈现“教师热情高、学生收获大、现场气氛好、整体效果佳”的好效果。对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还应该研究讨论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比如:

第一,书记、主任带头寻找困难专业的就业渠道,找突破口,广泛联系,发动教职工找渠道,派出人员到各地挖掘资源,传递信息,落实具体的就业办法。

第二,系上再次修改有关就业的奖励措施,重点是要奖励做出突出业绩,做了实际工作的老师,不再吃大锅饭,不搞照顾政策。

五、结语

根据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为了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产学研结合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与资源条件,扬长避短,走体现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应勇于创新,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机制,并为提高高等教育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认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是一种生产力。它像其它生产力一样,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人才就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把科学理性思维纳入到艺术设计思维之中。只有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意设计。只有这样,我国的设计教育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摘要】社会经济是基础,艺术设计教育要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服务,就必须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浅谈了市场经济驱动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标与特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11

2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5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纵横.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措施

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作为现行比较常用的实际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建筑中,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因而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下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

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说明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主要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施工图中未画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1)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

3)设计活荷载值。

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等级、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

5)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图选用,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6)建筑物耐火等级、构件耐火等级。

7)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措施

(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干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人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士墙做企业较难。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措施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干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平承重体系一各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体系。其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它们承受由楼盖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做好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过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公务员之家

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粱、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

总结:

以上几点是我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体会,希望这些设计体会能给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有些帮助,以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3

大多数国家、市政公司和建筑小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超标,保护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技术,根据行业规章监测排放口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过程优化、节省成本,在重要的处理步骤中需要进行工艺参数测量。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加强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依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检测规范做好水质及相关净水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等,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自来水用户使用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有些自来水公司虽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了部分仪器设备,但化验员数量不足,且未持证上岗,自检空白。有些化验室只能检测几项指标,检测数据报表不规范、不齐全,化验员检测水平不高,现场操作考核成绩较差。有些供水单位均未建立水质监测三级(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网络,没有进行全过程的水质检测,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指标的要求。

操作技术和管理岗位实用型供排水水质检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代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古老而年轻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的精髓和真谛。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非常迫切。

二、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给排水专业设置水质检验课程培养具有水质检验技术与管理工作职业资格的专门人才,为水处理工艺运行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的依据,能够正确及时地反映水质状况。

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工作学会工作。因此,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以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保持实训内容、实训环境与企业现场一致,使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从试液、仪器准备、采样、预处理、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水质评价、质控等各个工作步骤的完整训练,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工作,获得职业活动的技能和知识,获得职业能力。

求知即行动,行动即学习,以完成典型水质指标检验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教学出发点和目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造不适于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不合理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实训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计划、实施、检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学生通过符合要求的水质检验全过程的专业行动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是直接学习行为,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在“做实验”过程中获得工作成果,技能、经验和知识、并归纳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会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责任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行动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效果显著。

2.2教学目标设计

水质检验课程总体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供排水水质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水质检验周期、操作规程开展检验工作,使学生具有从事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具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维护、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报告编写、采样等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水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保证水处理工艺正常运行和水质合格/达标。

教学目标有具体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与社会能力目标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污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主要控制参数设计有两个项目,分别为污水进出水水质检验、污水处理过程水质控制与检测。结合给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源水检测项目、主要控制参数和水质监测三级网络设计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供水水源水质检验、净水构筑物水质控制与检测、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设计教学项目,具有针对性,适合给排水行业岗位需求。

对每一项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对应一具体的工作过程。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学会主要水质指标或参数的检测,并使学生具有水质检验方案设计、采样、仪器设备管理、检验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基础技能。

2.4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2.4.1项目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检验项目或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为什么要做,检验哪种水样中有机物、重金属还是富营化物质等,了解其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学生独立计划及判断计划的合理性,通过阅读教材或浏览网页知道怎样去做,目前有几种方案。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一般有常规法、快速法和在线法,学生主要查阅每一项目的几种方法。

开始阶段,学生不会做计划、方案,教师描述、讲解,引导学生看教材或提供网上信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我们已经编写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提供较为齐全的资料,逐渐地,学生结合实践会自己读懂或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接下来是:学生独立实施及检查是否正确实施了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等。在方案实施中按照统一的过程如配溶液、仪器准备、采集样品、预处理、检验操作,得出结果几个步骤来进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最初的项目教师采用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熟悉关键步骤、学生重复做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得出后,需要检查,因为误差和偏差主要来源于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学生首先在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标准物质对照等质控措施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同学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对项目或任务加以改进,反复做实验,完成任务。几个任务实施后,学生会自主完成新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4.2合作式学习

由于仪器、试剂和学时的限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进行汇报,因此,每个人对小组的成果有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公务员之家

2.4.3启发引导

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获得相关技能。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教学资源,录制、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信息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学生做,学生模仿,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4

一、山绕水围的神仙佛道模式

先民们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产生了山岳灵石祟拜与昆仑神话,以为主宰神灵世界的至高无上的上帝和群神,在人间的住所是居于世界之中的昆仑山,昆仑山上具备了理想的仙居环境(《山海经•海内西经》)。神山周围有神水,山上有神树、水井,并有守门神保护。山上有“平圃”、“县圃”、“悬圃”、“疏圃”、“元圃”、“玄圃”等仙境,圃中有池。山水环绕的昆仑山模式,成为中国园林文化中仙境神域景观模式之一。

先民出于灵水祟拜,产生出具有海岸地理型特色的蓬莱神话体系: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高下周旋三万里,顶平旷可九千里,洪波万丈的黑色圆海成为天然的护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类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宫阙台观,赏玩的苑圃,那里有晶莹的玉石、纯洁的珍禽异兽,又有食之可以令人长生不死之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树华食。

秦始皇、汉武帝首先运用蓬莱神话系统提供的仙海神山景观所创作的宫苑造型,成为后世帝王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秦汉典范”,士大夫们也竞相仿效。

佛教须弥山模式,须弥山即妙高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本义是位于世界中心的金轮之上。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的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顶峰居帝释天,山腰为“四天王天”,居四大天王及眷属。山周围为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之外为咸海,咸海中有四大布洲,洲外又被铁围山团团围住。而九山八海之中心是须弥山。

以上神山和大海结合的景观模式,呈现出水围山绕样式,山上有植物和建筑俱全,是个安全性强、生态环境特别优越的生存空间。

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费尔巴哈《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第542—543页)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来飞禽走兽,带来鸟语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如妆,宜登;冬出惨淡如睡,宜居,足可“和于明阳,调于四时”(《素问•上古天真论》)。绿色植物具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滞留、吸附、过滤灰尘以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收噪音等作用,对人类有医疗保健功能。以盛夏植物的降温作用为例,绿化植物庞大的根系象抽水机一样,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枝叶蒸腾到空气中去。一般一株中等大小的榆树,一天至少可蒸腾100升水。(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9页)如果一株树木每天能蒸腾88加仑(1加仑等于45460升)水,即可产生l亿焦耳的热量消耗,它抵得上五台一般室内空调机每天运转20小时。(同上第172页)又能产生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空气长寿素”的空气离子。

承德山庄是“逢草逢花莫不香”,乾隆在《松鹤清樾诗序》中写到:“进榛子峪,香草遍地,异花缀崖。夹岭虬松苍蔚,鸣鹤飞翔。登蓬瀛,临昆圃,神怡心旷。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乾隆诗曰:“寿比青松愿,千龄叶不凋。铜龙鹤发健,喜动四时调。”

二、风水佳穴模式

风水佳穴的意念模式,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风水说源于中华先民早期对环境的自然反映。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风水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半窑洞的选址与布局,距今6000多年前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丁一等《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第6页)可见,古人环境吉凶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经验积累,中国原始人选择的适合自己居住的满意生态环境,是中国人理想环境的基本原型。《周礼•地官司徒》“以相民宅”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中国古代造园讲究风水,又称堪舆,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其堪舆工具“六壬盘”和风水罗盘,是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轨化。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穴的四周山环水绕,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追求环境的回合封闭和完整均衡、背阴向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垲高敞,“具有日照、通风、取水、排水、防涝、交通、灌溉、采薪、阻挡寒流、保持水土、滋润植被、养殖水产、调整小气候,便于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等一系列优越性”(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95页)。这种山环水抱,重峦叠嶂、山青水秀、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的和谐风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

今天,中国的风水说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充分肯定,被称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是“驾驭龙的真正的科学”,誉其为“宇宙生物学思维模式”和“宇宙生态学”。(转引自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第96页)

清代乾隆时请法国传教士韩国英协造圆明园,“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注重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如乾隆造的“静宜园”,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环山,“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宫。参差相望,而峰头岭腰,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因山势高低层层构筑建筑物,与周围的苍松翠柏、溪流瀑布、峭壁悬崖,相融相和,犹如天造地设一般。避暑山庄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康熙《芝径之堤》)因为“胜景山灵秘,昌时造物始……土木原非亟,山川已献奇。卓立峰名磬,模拖岭号狮。滦河钟坎秀,单泽擅坤夷。……宛似天城设,无烦班匠治。就山为杰阁,引水作神池。”(乾隆《避暑山庄百韵歌》)。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说:“在甚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种树和竹以作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

传统风水说中还体现了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如风水术有关植树的规定,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两类。在大环境中,风水术认为,草木为龙之皮,来龙是村落住宅、墓地之命脉,伐山木必至伤龙。且树木位于吉方者,伐之则去吉,位于凶方者,动之则招凶,所以严禁伐木。

三、闭合式壶天模式

中国神话中将也称海中三神山为“三壶”:南朝梁萧绮《抬遗记》载:“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可见蓬莱仙境也都属于“壶中天地”,道教中的“壶”,不仅盛满仙药,而且还是方外世界的意象。《后汉书》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为市椽,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及市罢,常跳入壶中,市人莫视。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乃出。乃就楼口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乃毕,当去。”“壶天”这种仙境模式,实际上是封闭式的小天地,里面应有尽有,陶渊明的桃花源、“壶园”、“茧园”、“纟见园”、“芥子园”等都是一种闭合式空间的形象体现。大如承德山庄,小如三四百平方米的私家小园,都有高高的围墙四面围合,具有安全姓和私秘性,这是中国宅园式园林的基本特点,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主人在园中,不下厅堂,尽享山林之乐,享受与自然交感的美感。“松栋焕云霞,瑞图丽景;蓬壶开日月,仁境长年。”人在其间,感到无限的惬意和酣足。公务员之家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提出很多现实的音乐教育问题,而人才培养规格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才能确定教育教学中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的方向,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依据。当代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使音乐教师培养与就业单位形成”适销对路”的良性供求状态;其次,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不断融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建构音乐教师完备的知识体系;再次,加强音乐教师的教育特色,以教学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音乐教师从教技能,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规格就业市场综合能力教学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指导方案》指出音乐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渗透了教学之外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下,结合音乐教师近几年来的就业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当代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本人认为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规格。

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音乐人才

1995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发展和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艺术师范教育的迅速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办学层次和形式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高等师范艺术教育专业和普通高校的艺术师资和科研人员;本科层次主要培养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学校的艺术师资;专科层次主要培养初级中学的艺术师资;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师的艺术专业班的主要培养小学的专业艺术师资;中师艺术选修班主要培养小学兼职艺术师资。”很多高师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着这种指导精神。教育体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一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的统筹规划,它的指导精神在一定时期里影响着高师的办学思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积极性而一种教育制度总是和一定阶段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即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国民素质为基础。市场的发展变化往往又不受宏观教育体制支配。加之,三级师范和二级师范的不断升格和部分学校的破产.以及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就业去向的多层次性,传统培养层次链条已断裂和变化。种种社会现状和教育现状表明:一些教育体制已经过时,高师应及时转变音乐教师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长期桎梏于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框框里。就会延缓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

从近几年的音乐教师的就业现状来看,高师培养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的中等学校教师.也可以是上到高校,下到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还可以是学校中其他课程的教师,甚或其它种种职业。所以,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市场.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而学校逐渐扩大自主权,扩大开放性办学,办出特色,而不再是单一办学模式的封闭式状态。过去.社会上对高师音乐系毕业生的“专业思想不巩固”、“跳槽”之类的批评.也将在价值观的转变、人才市场竞争中,不再是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发展研究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对未来各行各业的竞争局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其对社会的适应性上。如果教育的增长是高质量、高效益的,而存在着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状况+即不是“适销对路”,则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基础,成为无本之木,最终也就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以综合能力为基础培养音乐人才

2l世纪,社会的变化发展更加复杂多样,教育改革也将更加深入。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这一形势。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人才作为未来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21纪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我认为综合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专业能力

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无论教育思想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影响下产生怎样的变化,良好的专业能力还是一名音乐教师的立身之本。关于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有“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两方面的争论,但总的来看,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能力,也就是音乐专业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的专业能力不要求学生对学修的科目面面俱到,事实上,面面俱到也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以两年一次的“珠江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为借鉴来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应该具备那些专业能力。钢琴、声乐、自弹自唱、指挥、综合理论知识这五项竞赛科目通常被称为“五项全能”.这是近几年全国高师在学生培养方面比较下功夫的四种技能,加上综合知识的掌握。这五项知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指挥棒。就音乐教师的主要从业方向——中小学校而言,还应具备以下的专业能力:合唱教学、小型乐队配器、舞蹈排练、音乐创编。除此之外.还要掌握钢琴之外两门以上乐器的演奏能力与指导能力。

(二)文化素养

音乐教师教育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文化的产物。“音乐的最本源的动力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地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憾力的作品。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道进行运作出物化表现的。所以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发展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尤其是在现今。音乐哲学以审美为基础向以文化为基础的转型时代,文化素养日益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只注重专业能力,而不加强文化素养,不但是主体文化素养本身贫乏的问题。还关系到专业发展方向、知识体系建构、新思想新观念接受等一些列问题。在高师音乐的课程设置、学习内容上都要考虑文化的建构问题。因为音乐是艺术的分支,艺术又是文化的分支。音乐教育应更集中于文化的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匠人式的学习。学习音乐过程中,可以借助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多视角,从文化的各个层面来剖析音乐现象,解释音乐行为,从而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于高等教育人才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学好专业课同样重要。

(三)创新能力

同志年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更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知识体系更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众所周知,科学创造首先是猜想的,而后才是逻辑思维,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开拓性人才,是我们音乐教育对于其他课学程习重要意义之所在。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所以,高师音乐专业要着重培养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音乐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之形成具有独立精神和品格的个体。其次.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音乐教育技术,丰富和提升他们的思维空间。再次,高度重视音乐教师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提高音乐教师的表演能力,促进知识的转化,锻炼意志力,丰富想象力。第四,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各方面学习热情。第五,加强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研究.提供或创设多方面条件,在技能、视听、创作等方面以方法论形式展开各科课程的创新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力牵涉到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以教学能力为主线培养音乐人才

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音乐学院专业教学体制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师范;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从根本上说音乐教师教育没有抓住教育这个根。音乐教师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和技能,但到工作岗位却不会教音乐,不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教学的力量。在今天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音乐教育人才缺乏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育技能训练课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教育实践课是音乐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门课程,又是评价和检验教育理论课和技能课教学效果的工具,是具有“临床”性质的实训课程。音乐教育技能包括音乐专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内容。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课程结构问题就是师范类课程少,不能体现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性质。以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学计划为例.教师教育系列课共15学分.306学时,仅占总学时比例10.7%:占总学分9%。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从卜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这十几年是中国营销传播没汁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也涎生了很多伟大的营销传播概念,它们或一举成就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或一举转变了市场运行规则。这些奉不该被大家忽视却正在被大家忽视的经典案例综合在一起应该会给中国的营销传播设计者一些深刻的启发,值得新世纪的营销传播没计者们再度深思。

在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认知研究不断重视,对于营销传播设计的研究在企业里不断细化和深入,已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实体来开展工作。品牌的成功,离不开研发、营销,而这一切以现代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思想来看,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来调整品牌形象,以整体的产品形象来强化人们的认知,甚至整个团队的工作方式必须及时调整,在产品的规划和前期设计时就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用户环境的角度来琢磨产品的特性,达到营销传播设计的最优化,使产品中更多地体现出用户的情感和使用习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对于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认知

整合营销传播英文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ns),简称:IMCo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IMC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二、营梢传播设计中企业的产品形象设计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因此,企业以及产品的形象设计都是营销传播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磺、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三、企业形象设计的组成

企业形象设计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企业形象设计中VI是指视觉认知,即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识别)。VI是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

VI是CIS的静态部分,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识别设计。

基本要素系统一—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标语、企业象征图形、宣传语言、市场行销报告书以及各部分的组合规范设计等。

应用要素系统—将基本要素系统中的设计运用到与企业相关联的各个领域。如:办公事物用品、生产设备、建筑环境、产品包装、广告媒体、交通运输工具、衣着服装、旗帜、招牌、标识牌、橱窗、陈列展示等。

视觉识别VI在CIS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受众所认可,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的直接传达系统,故被称为“企业的脸”。

四、曹销传播设计的经典案例

一个完美的企业形象传播设计就是一次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这就是营销传播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IBM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优势,因此铸就了辉煌。IBM公司是美国最早导人CIS战略的企业之一。时任IBM公司总裁的Thomas"Watson认为,为了使公司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企业,就非常有必要改变企业的陈旧形象,在电子计算机行业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能体现出企业的理念,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标志。于是,在设计大师保罗·兰德的建议下,把公司全称“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缩写成“IBM’’三个字母,形成统一的、易于识别的标志,为“IBM’’的发展制定出一整套的CIS战略;还以此设计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蓝色字体和富有灵感的造型,且选用明快的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从此,IBM公司通过CIS战略的导人塑造了企业形象,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增,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蓝色巨人”的形象在公众中树立了起来。公务员之家

然而,促使IBM公司成为计算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霸主,却不仅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视觉识别VI,而且由于IBM公司树立了以“IBM就是服务”为宗旨的企业理念识别MI,并自始至终为之奋斗不息。

"IBM就是服务”—这句话清楚而又准确的阐明了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IBM公司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机器,而且还有使人信赖、热情周到的服务—公司在创办之初就要求对于任何一位用户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解决;公司免费为用户提供维修、咨询和培训的服务;甚至对IBM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还可以退回机器·IBM公司用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使得公司在服务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正因为IBM公司能为顾客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这就使消费者确信公司在关心着每一位用户。所以,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才能使IBM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计算机市场中一枝独秀、勇往直前。

至今,IBM公司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充满自信,永攀科技高峰的国际性大公司”,这都应归功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开发,特别是企业理念识别的成功策划,IBM公司已成为企业导人CIS的典范!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7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语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这类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I临严峻挑战,亟需进行转型使其摆脱对单一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谋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营建为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创新主体引导的区域创新体系营建模式,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主体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两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对创新体系营建模式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体系;营建模式

资源型城市约占我国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长期以来这些城市亟需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资源型城市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开拓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1创新主体引导的区域创新体系营建模式

区域创新体系营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地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发达程度,这决定了它们拥有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差异,创新投入和侧重点也会随之不同。经济和科技教育发达地区可能成为创新的中心,而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更依赖于外部创新成果的吸收和引进。根据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区域创新主体特征的四象限矩阵,由于位于不同象限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同,导致其在区域创新体系营建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据此,区域创新体系营建可划分成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高校一科研机构主导型和价值网络型四种创新主体引导模式。

当一个区域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较弱时,这时需要依靠政府进行支持。政府主导型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地营建区域创新体系。当一个区域经济实力较强而科技实力较弱时,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成为区域创新体系营建的主要力量。企业主导型模式主要是企业自上而下地营建区域创新体系。有些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教育实力较强,大量的科研成果却无法被本地吸收利用,必须到其他地区推广应用,这就需要以高校一科研机构主导型创新主体引导模式进行区域创新体系的营建。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都很强时,区域内的企业通常具有领先的技术,与区内外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享有充足的创新资源且高度合作,

由此可见,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创新主体引导模式是过渡模式,企业主导型和价值网络型创新主体引导模式大多是在发达区域或者区域创新体系比较成熟时使用的营建模式。

2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创新主体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新主体数量较少、功能缺失。由于资源型城市多处内陆及中西部地区且长期以资源开采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导致这类城市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大都集中在资源产业领域,没有足够的创新主体进行替代产业的创新。第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意识薄弱。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企业不具备创新硬件,缺乏测试条件和固定的经费来源。企业自身不求开拓创新,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第三,地方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职能定位不合理。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大企业与小政府的格局,这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在制定计划、政策、进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微观管理功能过强,宏观调控功能过弱;经济职能过强,社会职能过弱;社会管制功能过强、服务功能过弱。第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缓慢、服务单一。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素质不高,分布不均衡;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支持存在错位现象;缺乏促进和规范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秩序不规范。

2.2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新人才匮乏。资源型城市的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资源产业,人才的专业构成单一,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创新人才匮乏。而且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劣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匮乏。第二,创新人才部门和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资源型城市的科技人员集中分布在中央企业、省直企业和资源企业,而地方企业、非资源企业的科技人员比重低、实力弱,创新活动过分集中与封闭。许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资源产业、冶金、建材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科研机构,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却很少。第三,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型城市大多底子薄,财力有限,资金投入能力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对科技投入上都有较大差距。第四,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由于资源型城市创新主体发展落后,创新环境较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极低。同时,创新信息和技术等流通速度很慢。

3资源型城市对基本营建模式的选择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其创新体系营建的理论支撑是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其创新体系的营建模式也应以区域创新体系基本营建模式为基础。

3.1创新主体的能力对营建模式选择的影响

区域创新体系从建立到成熟的时序进程中有渐进式,也有跳跃式,总的来说大体可以分为创立、成长、成熟、创新衰退或持续创新四个阶段。由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得比较早,现在他们大多进入了成长阶段,有的甚至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如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市。但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创新体系仍处于初创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架构,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联系不紧密,创新资源匮乏,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缓慢。薄弱的创新实力决定了它们不能以高校一科研机构主导型模式作为推动其创新体系营建的主导模式,也决定其不能选择价值网络型模式。

3.2经济实力对营建模式选择的影响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同时对设计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属于大众型教育,侧重于一般的理论普及,并不注重思维发展训练和实践锻炼,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培养要求。因此改革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紧要问题。

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模式的现状

当前,高校在进行设计人才培养时大多采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三段式模式在造型基础、设计教育和专业设计各段中又设计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完整性,教学方便易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学校培养具有综合创造能力的人才。

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每门功课都优秀的学生却做不出优秀的设计,甚至不懂得设计程序,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因为,现有的各阶段课程教学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使学生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些缺乏相互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他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综合化的、系统的设计创作。

二、建立满足多元需求的设计人才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体系

(一)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安排课程

根据现阶段我国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设计人才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制定符合设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要具有学科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教学管理部门一起探讨,共同建立、尝试相关配套的、可操作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教学中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化的需求选择课程,并且合理安排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专业基础课程强调技能培养,专业设计课程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完成整个一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把大量的知识点融入到完成课题的实践中去。课题的选择要具有实际意义,最好是和公司合作,获得课题来源,这样就能够避免专业理论课程中理论知识的乏味,提高学生完成课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享受成就感。

(二)校企联合形成教学实践一体化培养

学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后,怎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则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要培养动手能力就要广泛的建立实习地基,让学生在每一学期都有一定时间的进行实际操作,而实习基地的最佳去处就是各种类型的公司,例如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等需要设计环节的公司,因为公司是设计的第一线,他们的信息丰富而且超前,与市场接轨,而学校在这一点上相对落后,所以要加强与各种设计公司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优势互补。学校为设计公司输送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设计公司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直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互通信息,取长补短。

三、以满足多元需求为目标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所谓多元需求就是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从目前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设计专业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劳动强度,使设计的整个过程更为快捷和便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更多的人只能在电脑上做设计,忽视了对基本功能力的训练,无法进行徒手设计,也就缺少了创新的空间和能力。计算机某种程度而言仅仅是个操作工具,无法代替我们进行思考,只有通过大脑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的设计修养,只有不断提高造型基本功的训练,即徒手绘画能力,才能使我们在进行设计创作时产生更多的新构思和新创意。在徒手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眼光与品味,同时可以锻炼你敏捷的思维、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更好地帮助你在计算机上游刃有余的运用软件进行各种设计。

(二)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在设计应用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设计发展的轨迹,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设计工具,具有快捷、便利,而且其虚拟的画面显得直观而且生动等特点。因此,现在的设计人才将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授最先进以及最流行的设计软件,例如平面设计,三维立体影像设计,网络及媒体设计以及利用各种CAD软件进行的辅助设计等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正的创造力应该是创新立意、改造与发明的能力。就创造力而言,它是智力、阅历、创造动创造方法与有关知识的函数,即创造力=智力×阅历×创造动机×创造方法×有关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是决定其所设计的产品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可以针对设计课题的主题、类型、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门训练。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是不可能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一个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联想可以引发多种联想,从而在另外一个设计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超前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综合设计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在设计创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面向未来,并从幻想中寻找思路,在创新中实现目标。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满足多元需求下的人才需求,应当对目前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予以改革,采用复合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谓复合式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线,构建教师导学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三位一体的复合教学方式。

(一)精选教材,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立足当前的多元需求背景,选择合适的基础教材和专业教材,将教学目标课题话,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

教材选定,经过基础教学之后,教学方式便进入到了核心阶段:“自主——合作——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自我发现和研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和研究能力,包括“学习、思考、提问、研究、解决”五个互相联系的学习要素。使学生们在自我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学习,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研究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必须有的一个条件,而设计问题往往不可能凭一个人的能力完成一个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又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创新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多元需求下的人才培养除了对教学结构本身的改革之外,很重要的一面就是任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全面提高。在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资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设计教育中,教师由原本只担任一、两门课程转向全面负责知道学生的整个课题设计环节,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教师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的设计教育”。因此,那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并且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将是当前设计教学最为理想的教师。当前学校在引进复合型教师的同时,努力培训现有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设计模式论文范文篇10

一、气体制备的设计模式

1发生装置的选择

主要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时是否需要加热来选择。

(1)凡是给固体加热或固体跟固体反应加热,适用于制O2装置(a套装置),即试管横放、管口略下倾,教科书中加热Cu2(OH)2CO3、H2还原CuO、胆矾分解均采用此装置。

(2)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且反应不需加热,均可采用制取H2装置(b套装置),即试管直立。(a、b套装置图略)若要控制液体反应,可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若反应物固体块较大,且用量多,可将试管换成广口瓶、锥形瓶或烧瓶等。

无论选用上述哪种装置均应注意:

(1)先检查气密性后再加药品。

(2)制气装置中导管口略露出胶塞即可。

(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另外,利用a套装置时还应注意:

(1)药品平铺。

(2)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3)如反应较剧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药品堵塞导管口。

(4)制完气体,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利用b套装置时还应注意:

(1)长颈漏斗底端需液封。

(2)装药品时先固后液。

2收集装置的选择

(1)凡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根据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或利用空气平均式量与气体式量比较),采用向下或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2)凡气体不易溶或难溶于水的,可采用排水取气法。

(3)有毒性且不溶于水的气体,可采用洗气瓶倒装装置(既短进长出),从长管排出的水可用烧杯接装,如将烧杯换成量筒还可用来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洗气瓶中的液体可根据气体性质选用。

利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需注意:

(1)导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无论向下排气或向上排气法)

(2)应在瓶口验满,可燃性气体不能用点燃法验满。

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注意:

(3)收集前集气瓶应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不留气泡。

3所集气体的存放

(1)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盖严后正放。

(2)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盖严后倒放。

二、气体除杂的设计模式

气体中混入杂质气体,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进行除杂。

1直接吸收法

(1)水气可选择干燥剂,如浓H2SO4、火碱、氧化钙等初中常见的干燥剂,若选用其它干燥剂如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等需在试题中说明。

(2)酸(碱)类气体可采用碱(酸)液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氯化氢气体等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碱性气体如氨气可用酸液吸收。

(3)如果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的是盐酸溶液),可用饱和碳碳酸氢钠溶液来吸收。近年来初中化学试题中类似题目常有出现(如已出现在2000年竞赛复赛试题中)。

2转化吸收法

将混入的气体杂质转化为原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除杂目的。

三、气体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模式

初中化学中能够参与验证的气体有O2、CO2、H2O(g)、CO、H2、NH3、HCl气体等。其中O2、CO2、H2O(g)、NH3、HCl气体可直接验证: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H2O: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NH3: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Cl:可使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有些气体需将它们转化后验证,如一氧化碳气体、氢气需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再验证生成物。综合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若需验证某种气体,则一定要先除去此气体中其它气体,一般是先除其它气体杂质后再除水气。(2)从溶液中制得或从洗气瓶中通过的气体中都夹带少量水汽,一般需先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