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渔场十篇

时间:2023-03-29 19:05:15

四大渔场篇1

纽芬兰渔场: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湾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

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冷暖水流在此交汇,鱼产丰富,种类繁多,主要产鲱、鲭、鳕等鱼。

秘鲁渔场: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于冷水性鱼类,特别是鳀鱼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因而秘鲁沿海一带便成为大渔场,渔区宽约370千米。

四大渔场篇2

区政府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区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区实施禁渔期制度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彰全区长江禁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2006年长江禁渔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切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

长江春季禁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做好这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几年来,全区广大渔政工作者化压力为动力,在实施禁渔工作中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渔业行政执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全区广大渔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任务重、执法人员少、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禁渔各项目标和任务。渔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渔政执法装备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改善,区政府及时拨付了专项资金,帮助区水产部门购买了渔业行政执法船。同时,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和禁渔工作实践,长江及秋浦河沿线乡镇街道广大干群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四年禁渔期间,全区共有150名执法人员参加了禁渔检查行动,出动船只120艘次,查获违规捕捞渔船30艘,清除迷魂阵200道,查获电捕器30台,清除深水张网120张及其它违禁渔具460付,行政处罚50人,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255公斤,没收违法销售的渔获物160公斤,基本实现了“江中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江鱼,没有渔民集中上访”的禁渔目标。经过四年来的禁渔工作,长江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长江鱼产量、渔获物明显提高,渔民生产捕捞收入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回顾四年来的长江禁渔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沿江、沿河乡镇街道均将禁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区政府建立了长江禁渔联席会议制度,沿江、沿河乡镇街道也成立了长江春禁领导小组。其中,江口、牛头山等乡镇街道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江春禁实施方案,建立了乡、村、组三级领导管理体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梅龙、乌沙、晏塘等乡镇在春禁前期、中期和后期均分别及时召开了会议,对实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督查和总结。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农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长江春禁工作大会上予以推广。二是注重强化舆论宣传。各地利用农网、墙报、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春季禁渔宣传,营造长江禁渔的舆论氛围。木闸乡指派专人每半个月出一期海报,宣传禁渔工作的目的、意义。梅龙镇、高脊岭、殷汇等乡镇在集贸市场广泛张贴禁渔通告和标语。国、省道沿线乡镇街道立足区位优势,在国、省道沿线拉横幅,扩大禁渔工作影响面。《安徽日报》、《池州日报》多次刊发了我区实施长江春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池州电视台、池州电台多次播出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在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中,区水产部门共出动宣传车80台次,广泛深入地宣传禁渔政策、目的和意义,使长江禁渔工作广为人知,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内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赢得了沿江、沿河渔民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三是注重严格执法检查。每年禁渔期间,沿江、沿河各乡镇街道与区直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执法力量,进行拉网式清江,清除长江及通江河流的迷魂阵、深水张网等有害渔具和所有定置渔具。梅龙、晏塘、高坦、池阳等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进行清江、清河。区政法委领导亲自到所联系的乡镇督查并坐阵指挥,对拒不拆除迷魂阵等的对象,组织执法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渔政执法人员加强水上管理,全面清查江面,对重点、难点地区、交界地带进行拉网式检查,做到规范、文明、公正执法,起到了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沿江、沿河各乡镇街道水产站人员深入现场调查摸底,为领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禁渔过程中,各地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断了偷捕者的销售渠道和违法渔具的销售来源,为禁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工商系统将禁渔通告张贴到各个市场,并加大市场、饭店的巡查力度,在销售环节上把好关,严防江鱼进入市场和餐厅。区水产部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把渔业船舶安全管理,保护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渔民安全管理,务求长江春禁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注重落实保障政策。实施长江春禁工作四年来,区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妥善地安排好渔民的生产生活,共累计发放春禁救济款96080元。各地还采取减免收费、帮助再就业等形式,帮助渔民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梅龙镇为特困渔民送去救济款,切实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各地通过扎实做好渔民的生活保障,赢得了渔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有力地保障了长江禁渔期间的渔民生活安定和渔区社会稳定,促进了禁渔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长江春季禁渔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地要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将长江禁渔工作抓紧抓实。同时,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今年我区长江段及秋浦河春季禁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职能,努力实现“江中无违规渔船,水中无违规网具,市场无禁捕江鱼”的管理目标。为此,各地要继续坚持“统一领导,乡镇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长江禁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包段包干,责任到人,确保禁渔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深入宣传发动。我区是部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保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农网等各种媒体,通过召开动员会、渔民座谈会、出版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通告等多种形式,深入渔区、港口、渔场、市场、船头等各种场所进行广泛宣传。各地要把长江禁渔工作与《中国水生动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宣传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争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渔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强化禁渔措施。3月25日至31日,我区将集中进行清江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行动,彻底清除长江及秋浦河的迷魂阵、深水张网等有害渔具和所有定置渔具。4月1日,省农委和铜陵市政府将联合在铜陵市举行长江安徽段禁渔同步执法启动仪式,届时,全省长江沿线八艘渔政船将编队在各县区江段执法,这是对长江禁渔工作的一次大检阅。我区要积极配合这次联合执法行动,迎接省农委统一组织的巡江检查。会后,各地要迅速行动,在各自的江段上认真开展一次大检查,对沿江的迷魂阵、布围子要彻底清除。同时,从本月31日开始禁止一切渔事活动,确保我区江段在省、市大检查中不出任何问题。同时,要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各地要实行联合检查、交叉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江面检查与陆上检查相结合,巡逻检查与蹲点检查相结合,渔船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晚上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在检查督查过程中,对违反禁渔规定者,要严格按照《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罚款、没收渔获物、渔具、渔船等行政处罚。区水产局和有关乡镇街道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第一艘违规船、第一张违规网、第一个违规人,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区水产部门要设立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区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在禁渔期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管。禁渔工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强化对流通环节的监管。要加强对销售禁用渔具的查处,从源头上切断电捕器等禁用渔具流入市场。禁渔期间,区工商部门要密切配合水产部门,对市场、餐桌、饭店等场所加大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在禁渔区、禁渔期内收购、销售违法捕捞渔获物等行为,切断违法渔获物的销售渠道。

三要保障渔民生活。各地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对群众生产生活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渔区,了解情况,将区政府安排的救济款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渔民手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目前,我区渔民禁渔期生活补助标准还很低,与其它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地要积极引导渔民调整生产结构,引导渔民转捕为养,转业转产,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增加渔民收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为渔民搞好服务,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渔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总之,要通过强化各种措施,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防患于未然,为长江春季禁渔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要规范执法行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长江禁渔工作与争创文明单位活动结合起来,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办案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资格审查、业绩考核、学习培训制度,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其次,要完善办案制度,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严格程序、案卷规范、依法查处和重大案件集体审查、移送、上报备案制度。要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错案追究制。要严格权力界限,实现有权而不越权,有为而不越位,做到执法程序到位、执法形式到位、执法监督到位,努力提高渔政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大渔场篇3

1、修订后的《凤珇省实施办法》,于8月3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10月1日起施行。制修订《凤珇省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办法》报省政府法制办,《凤珇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厅务会审议通过下发执行。

2、继续做好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工作,全省核发渔业水域养殖证527本,发证面积3600公顷,累计完成全省核发任务的88%。

3、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建设榆阳区牛家梁等2个生态渔业示范点,建立冯家山水库渔场等4个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全年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94亩,其中高标准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2935亩,示范点亩均增加收入381[!]元。

4、完成了团头鲂养殖技术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和送审,申报农业部渔业行业标准制修定项目4个,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组织完成石头河水库渔场、西安水流渔场等3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

5、太白胥水河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评审待批,省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凤珇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新批准建设陇县、洛南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完成了20__年度渔业水域环境公报和水产疫情公报的。

6、编制完成全省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大纲,“七大体系建设”建设规划报省政府,编制申报13个渔业项目报有关部门5个已被立项下达计划,全年累计落实中省基本建设资金1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做好了渔业年报、半年报、季报等统计工作,编制完成15个渔业重点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农业部支持我省7辆渔政车和2艘渔政船交付使用。

7、全省举办渔业计划、统计、推广、养殖、技能鉴定等培训班6期386人次,组织开展3次渔资市场整顿和打假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等渔业违法行为。全省累计查处渔事违法案件523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64万元,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4多万元。

8、全面启动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做好全省渔业船舶登记检验以及船员培训和发证工作,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整顿和取缔“三无”渔船,全省有7艘渔政执法船经国家渔政监督局批准公布。

9、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完成政协委员提案2件、人大代表提案3件的回复,渔业信息40多篇,组织基层80多名职工参加四川农业大学专、本科学历教育。“池塘生态渔业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今年,渔业局(处)按照厅党组统一部署,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渔业发展主题,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做好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审核事项精简工作,在年初召开全省渔业工作会议上,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推进了全省渔业工作顺利开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渔业局(处)把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结合渔业工作实际,自觉地创新执政理念,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推进渔业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通过继续深入推行基层评议制度,做好省水产供销公司、养殖公司企业改制的协调指导,并进一步研究特点,把握规律,落实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规范 综合政务运行管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重拳出击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有效促进全省渔业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好渔业结构调整工作。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主题,着重围绕解决“三农”增收问题,从有利于加快全省渔业发展,有利于规范渔业行业管理,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年初全省渔业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渔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和目标。一年来,渔业局(处)在全面总结“十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基础上,立足当前全省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整合渔业资源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以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更新改造全省现有水产良种繁育场站,积极引导引进和繁育名优新品种。西安市名优养殖品种35个,名优养殖面积达4500亩,占到全市养殖面积的15%;咸阳市引进河蟹3.4万只在三原试验养殖产量2100公斤、产值8.4万元、亩均收入1267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汉中市汉台区引进杂交鲶、鲈鱼、河蟹等名优品种试验养殖面积达1200亩,走特色水产养殖路子成效显著。洋县、城固县在小水库试验鱼猪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渔业产值达40万元,比过去水库单一养殖模式成本降低20%,水库纯收益提高15%,为改变水库传统单一养殖模式积累了好经验。二是大力拓展水产养殖领域,充分挖掘沟、河、库地等宜渔资源综合开发,在陕南、陕北等一些地区重点发展了水库、淤地坝渔业,在一些有条件地方引导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对全省秦巴山区冷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全省优质、高效、无公害等健康生态渔业得到快速发展。西安市投资120万元建成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填补了该市冷水鱼类养殖苗种生产空白。宝鸡市在冯家山水库渔场引进鳟鱼、鲟鱼试验养殖,苗种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新增冷水鱼养殖面积1200平方米。安康市实施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932亩,亩产水稻643公斤、亩产鱼68.2公斤、亩增纯收入438元、亩均产值比项目实施前净增长89%。三是抓住今年鱼价提升的有利时机,转变过去渔业养殖生产和经营思路,依靠市场和经济利益驱动调节,广泛吸收大批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渔业生产,鼓励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加快了休闲、加工等渔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全省渔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今年,西安市有350家渔场发展休闲垂钓业,带动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仅休闲游钓收入产值达1.4亿元,占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0%,渔场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汉中市围绕“鱼”做文章,以人性化的经营理念,吸引城乡居民消费娱乐,已形成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100处,进一步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

3、强化执法,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是本着“细化、完善、突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渔业管理体制,明确渔业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填补渔业管理中的空白,配合省人大完成赴外省法制调查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学者反复研讨修改,修订后的《凤珇省实施办法》,在8月3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于10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的设置和工作职责,增加了对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程序和管理规定。特别是突破上位法,明确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销售的水产品须经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上市,把渔药和渔饲料(包括渔用添加剂)等渔需物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权限,逐步从畜牧兽医部门调整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解决了渔业行政部门多年无权对渔药、渔饲料生产和经营实施监督管理的空白,走在了全国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前列。二是进一步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在汉江实行封江禁捕和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组织召开了全省大鲵人工自然生态繁殖座谈会,整顿检查已批准大鲵驯养繁殖场,依法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严厉打击各类渔事违法行为,全省累计查处渔事违法案件523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64万元,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4万元。全省利用社会和民间资本过千万元投入大鲵驯养繁殖,汉中市大鲵驯养繁殖场有30组亲鲵产卵、孵化稚鲵5000尾,为进一步开展大鲵驯养繁殖试验研究积累了经验。三是加强全省渔政执法体系建设,严格渔业船舶登记检验制度,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和整顿全省渔政执法着装,配置改造基层渔政执法装备。目前,厅党组同意成立省渔政监督管理局并加挂省渔业船舶检验局牌子的请示报省编办待批,制定《凤珇省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办法》报政府法制办,农业部支持我省的7辆渔政车和2艘渔政船交付使用,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正式成立,咸阳市渭城区渔政管理机构经政府批准成立,宝鸡市将渔政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的申请已报人事局待批。四是加快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申报太白胥水河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专家评审待批,省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凤珇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新批准建设陇县、洛南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4、加大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贯彻实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契机,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对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质量监管,为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鱼”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法规。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凤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中,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水产苗种引进繁育、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域环境污染和从事污水养鱼、水产品销售市场准入、渔药等投入品监管、无公害水产品管理等方面,突破上位法对其相关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监管程序、具体权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法律程序上确立了渔业行政部门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实施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依据,为全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监测、防疫检疫、产品认证体系。省渔业水域环境及水产品质检中心在“五一”、“十一”、“春节”等社会重大节日,对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销售的50个水产品120个参数进行抽检,在黄河流域(凤珇段)及全省重点养殖水域布点取样进行监测;省水产病害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在生产旺季深入一线开展病防检疫工作,进一步强化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各市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积极主动配 合开展工作,有效加强了对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和水产病害疫情的监测。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狠抓鱼药、饲料等渔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深入开展渔资市场整顿和打假活动,做好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结合渔业水域养殖证核发工作,制定《凤珇省无公害水产品管理办法》下发各市执行,大力推行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工作,引进渔业新技术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营造发展特色渔业的氛围,打造优势绿色渔业品牌,全省高效、健康、生态、规模渔业发展趋势基本形成。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了石头河水库等3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核发渔业水域养殖证527本,发证面积达3600公顷,累计完成全省养殖水域核发任务的88%。

5、依靠科技,为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面临机构改革、事业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等困难和因素,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大部分单位都在忙于维持单位正常运转。一年来,渔业处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体察实情,了解困难并协助想办法、出举措,引导技术推广和科研机构克难奋进,并进一步强化了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组织制定全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省水产科研所和省水产总站,组织40名省级技术人员深入一线,选派8名技术员常年驻示范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名优水产品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引导渔民群众自觉利用渔业养殖新技术,在全省各地举办渔民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264人次,努力提高渔民自身素质,确保了全省重点渔区养殖技术指导;二是引进名优水产良种典型示范推广,落实大银鱼水库移植增殖项目面积31万亩。继续实施稻田工程化生态养殖、湖泊水库养殖增殖等4项渔业骨干技术项目,目前已落实推广面积21万亩,其中: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94亩,新增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2935亩,名优水产品繁育及养殖技术面积5043亩,盐碱滩地和风沙地区塘库生态渔业技术面积8300亩。三是制定渔业行业技术标准,开展渔业科技计划和规划工作,完成了《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规范》、《团头鲂养殖技术规范》2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和送审,申报农业部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4个,在总结评估论证“十五”期间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四是集中全省渔业管理、生产、研究、开发等方面力量,从技术、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渔)民搞好服务,大力开展渔业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有效促进了全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20__年,“池塘生态渔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验收鉴定,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申报凤珇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待评。“沿黄低洼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报告已编制完成待鉴定验收。

6、依靠项目,加快渔业基础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渔业资金筹措力度,项目建设资金争取成绩显著。一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搞好基本建设项目的编制、论证和申报,上报中省有关部门秦巴山区水生动物保护区、省冷水鱼良种引种繁育中心等13个渔业重点项目,有5个已被批准立项下达计划,首次申报农业部的3个科技示范场项目已被批准立项,全年累计落实中省基本建设资金1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二是加强渔业在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完成5个中央国债基建项目的初步设计、招投标和前期建设审查批复,配合农业部开展1998年以来16个渔业国债基建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自查自咎,确保了在建项目保质保量按计划实施;三是组织开展渔业生产年报统计,配套建设渔业行业优惠政策,在良种引进繁育、病害防治、新技术试验推广、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渔政装备配套等方面积极争取公益性投资,特别是针对去年受灾地区渔业灾后重建和修复,多渠道想办法筹措资金,保证了渔业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20__年,太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完成项目投资约380万元,建成土建工程面积2200平方米,装备1辆越野渔政执法车;省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完成投资300多万元,监测手段和检测能力大幅度提高,可承担全省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省团头鲂良种场项目完成投资180万元,经过试运行发挥了阶段生产效益,对解决凤珇及相邻省份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四是根据全省渔业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了11个专项工程建设和渔业7大体系建设规划,组织召开全省渔业基建项目管理及规划工作座谈会,编制完成了全省渔业“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大纲。《西安市渔业发展规划》6月4日经市政府审定批准实施,成为全市今后渔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余各市的渔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五是贯彻新《凤珇省实施〈渔业法〉办法》有关规定,履行法律赋予渔业管理部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法定职责,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在省级新增财力中增加水产补助费的请示》,多种渠道积极争取政府公益性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加快支撑全省渔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六是全省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初具成效。西安市已建成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3处,零售市场200多处,新建的北郊朱宏路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鲜活水产品达4万吨。汉中市过街楼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已建成20__m2批发楼、3000m2交易大棚,设备先进、配套完善、功能分区明确、规范有序、物流畅顺的西部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年来,渔业局(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厅党组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如:渔业工作仍未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无公害、绿色水产基地建设和认证进程缓慢,良种引进创新力度不够,渔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开展工作活力不足,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够多,指导方式还不够适应,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等等。明年,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压紧逼,夯实责任,确保渔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渔业局(处)将以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指导,以农(渔)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行政和渔业资源保护,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加大服务和督办力度,构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工程化稻田养鱼和休闲渔业发展,大力发展渔业区域经济,努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加渔业在全省大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努力完成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各项任务。

全省计划完成水产品总产量7.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2.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编制完成全省渔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报省政府审批。继续抓好渔业前期项目的论证与申报,多渠道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个重点渔业项目的论证和入库,加大对渔业在建项目资金的财务审计和监管力度。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优质、高效、无公害渔业发展的典型,切实加强渔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落实工程化稻田生态养殖等4大渔业骨干技术推广任务,计划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00亩,其中新建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000亩。

3、深入贯彻实施新《凤珇省实施〈渔业法〉办法》,进一步落实渔业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任务,组织开展渔资市场打假和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活动,试点开展水产品销售市场产品检验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产品优、市场前景好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

四大渔场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指导和督促苗种场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加强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和执法监管,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水平。

二、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符合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的水产苗种场持证率达到100%;杜绝水产苗种繁育过程违法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性激素等违禁药物;对监督抽查发现阳性样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要组织对本辖区内水产苗种场开展一次普查,全面摸清情况,并填写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表(附件2)进行登记造册。

(二)开展水产苗种场生产检查。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对本辖区内水产苗种场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水产苗种专项整治现场执法检查记录(附件3)。检查内容包括:一是检查苗种场是否依法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已取得许可证的苗种场是否符合发证条件;二是检查水产苗种场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是否完备;三是检查水产苗种场所用亲本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四是检查苗种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用药情况;五是检查自繁自用的苗种场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用药情况和违法销售行为。

(三)开展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农业部将在4月至6月组织开展一次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对对虾、罗非鱼、四大家鱼、大菱鲆等主要养殖种类的苗种进行抽检,重点检查水产苗种中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甲基酮等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根据省局质安处制订的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实施方案,针对各地实际,对全市抽检品种和数量进行统筹部署,组织各地开展本辖区苗种药残抽检工作,并将抽检情况汇总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局。

(四)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要及时向相关渔政执法部门通报水产苗种场检查情况和药残抽检结果。各区县渔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严格执法和教育整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等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月至3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成立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并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开展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工作;

第二阶段(4月至8月):组织开展水产苗种生产检查和药残抽检,对生产检查和药残抽检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督促苗种场整改;同时做好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督导工作的准备;

第三阶段(9月至10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对各区县执法和督促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阶段(11月):总结回顾本次水产苗种专项整治的落实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水产苗种专项整治由农业部渔业局统一组织实施,直接关系到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市局成立了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工作小组(附件1),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确保层层落实,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于3月10日前报市局渔业科。要进一步明确渔政监督、技术推广、检验检测、水生动物防疫、环境监测等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机构为主,技术推广、检验检测、水生动物防疫、环境监测等机构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执法力度。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要组织渔政执法机构依照《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水产苗种生产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责令改正、无害化处理、取消苗种生产许可证、罚款等行政处罚。特别要加大对使用违禁药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查获一起,处罚一起。

四大渔场篇5

按照传统习俗,渔民出远海捕鱼,女人是不能去的,船上只准许青一色的男子汉。但在三亚渔场云集的渔船上,却有一些女人。她们带着孩子,住在渔船上,渔船开到哪里,全家人日子就过到哪里。这就是海南有名的“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的渔船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有“生活舱”、“储藏舱”和“轮机舱”。大渔船的生活舱不仅面积大,而且隔成二三个小舱。生活舱为防止烟火危害,渔船的炉灶都设置在甲板上或船舱内的安全地带。储藏舱的位置在渔船的前部和底层,那里放置着各种捕捞工具,装鱼虾的箩筐,生活用的淡水、粮食等物,还有用木板隔开的舱房。轮机舱的位置在渔船尾部。

“水上人家”的生活程序由海里的鱼儿来安排。鱼汛一到,大型渔船都编队开到远海去围捕鱼群,那些船上的人都是精壮汉子。在三亚近海水域里,捕捞的多是“水上人家”的渔船。一些渔船清晨出海,傍晚载着满舱的鱼虾回港。另一些渔船则专门夜里出海,用灯火引诱捕鱼。站在鹿回头山顶,可以看见茫茫大海上的盏盏白光灯,星光灯光交相辉映……

风里来,雨里去,一条渔船一家人,追随着鱼儿在海上游弋。海风海韵伴着海上生活,日光月光和着海上渔歌。星移斗转,春去秋来。

渔民们信奉“天后娘娘”,特别是跟随出海的渔姑们,更是信奉。渔船每到一个海港,她们都要买点香烛、礼品,供奉娘娘。若和熟悉的人交谈,她们会讲出一些“娘娘黑夜送灯引路”,“娘娘浪里转舵护航”的故事来。她们把自己的丈夫当做“天后娘娘”之后的第二个神,处处体贴、照顾,服从他们。每当渔船驶进一个海港,渔汉们或上岸卖鱼,或进饭馆喝酒,渔姑们则从不离开渔船,她们在船上煮好鱼,烧好菜,安静地等待渔汉归来。渔汉回到船上,盘腿坐在船舱里,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向渔姑讲述岸上的事。有时候卖渔赚了钱聚到一起喝酒,边喝边谈渔汛,说女人。而渔姑们则坐在船尾织鱼网。有的水上人家拥有两条渔船,出海捕鱼时两条船一起航行。一条船驶进渔场附近的海港,渔姑带着孩子留在船里:渔汉和另外几个汉子则驶另一条船出海。捕鱼的船一二天或三四天回来一趟,卖鱼并休整,然后再驾船出海。在渔汉出海的日子里,渔姑就守在“水上小屋”里,一边忙着晾晒鱼干、修补渔具,照看在船上玩耍的孩子,一边企盼着出海的亲人平安归来。

四大渔场篇6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全县20__年水产渔政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渔业生产发展情况

全年共生产优质鲤鱼苗300万尾,鲫鱼苗20万尾,从重庆南川和遵义引进草鱼和花白鲢各10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4.5吨,生产商品鱼840吨,比上年同比增长5%。

(一)进一步规范鱼种场生产管理,确保优质鱼苗鱼种的生产和供应

目前,我县仅有田生水产良种场和安场擦耳岩渔场两家具备专业法定资质的鱼苗繁殖场。20__年田生水产良种场在主管局水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亲鱼的更新换代和提纯复壮,确保和提高了所生产鱼苗的品质和良种化程度,共繁殖鲤鱼苗200万尾,鲫鱼2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3吨;安场擦耳岩渔场生产鲤鱼苗10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1.5吨。基本满足了全县养殖户的鱼苗鱼种需求。

(二)以常规稻田养鱼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效益渔业,积极推进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1、在发展常规稻田养鱼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去年全县共发展稻田养鱼3.2万亩,成为全县渔业发展中最基本的生产模式,平均每亩产鱼10公斤,共产鱼32吨,主管局还在巩固了大坎20亩生态渔业示范点的基础上发展了凤仪小寨坝生态渔业示范点15亩,山峰村生态渔业示范点25亩,俭坪丁家山生态渔业示范点20亩,大力实施“稻鱼三千工程”,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2、积极发展池塘养鱼,大力推广和利用山塘、水库大水面养鱼。

全县去年共发展池塘养鱼360亩,山塘养鱼760亩,水库养鱼800亩,至此全县的山塘和水库基本上都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发挥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大力推广集约化养鱼技术。

去年县水产部门分别在小雅、庙塘和凤仪巩固和发展简易流水养鱼12亩;还利用芙蓉汇良坎库区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发展网箱养鱼500平方米,并带动周边4家农户发展250平方米,集约化养鱼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

4、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养殖。

一是推广埃及胡仔鲶的养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县原水产公司就开展了埃及胡仔鲶的引种和人工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此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所以埃及胡仔鲶在我县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养殖条件。去年,由我县提供技术支持俭坪丁家山生态渔业小区饲养胡子鲶20__多尾,达到每尾个体1公斤,获利1.8万余元。

二是推广南方大口鲶的稻田养殖技术,我县推广的南方大口鲶属芙蓉江野生,经我县水产科技人员引种驯化,进行反复人工催产试验,1998年在田生良种场取得繁殖成功,并进行稻田养殖,当年投放的鱼苗年底个体可达2公斤左右,去年共推广稻田饲养50亩,经济效益显著。

三是开展大鲵(娃娃鱼)的人工驯养和繁殖试验,创办了谢坝娃娃鱼特种养殖场,通过人工手段克服技术难关,建造大鲵仿生环境,并在去年取得人工繁殖成功,获苗20余尾,此项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同时关于建立谢坝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的立项、论证和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这对大鲵资源保护增殖和科研、药用价值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是开展棘胸娃的人工饲养和繁殖试验,目前我县共有两个棘胸娃生态养殖场,一个是桴焉棘胸娃养殖场和双龙清溪河棘胸娃养殖场,现两个养殖场均已完成了种蛙池、繁殖池、蝌蚪池、成蛙池等基建工程,并进入到了引种驯化和人工饲养试验阶段。

(三)进一步加大了渔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水产养殖科技含量。

去年为大力实施生态渔业工程和推广集约化养鱼新技术,我局利用“三下乡”活动举办了三期生态渔业技术培训班,受训人数160余人,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技术培训班各一期,受训人数65人,同时派出技术人员跟踪指导,下沉到基层,蹲点指导,率先垂范,赢得了养殖户的尊重和信赖。同时也改善了年群关系,为构建“和谐正安”,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渔政工作

渔政工作包括了渔业普法和渔业行政执法两方面的内容,渔政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县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问题,已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我县渔政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政工作方针,重点突出三个狠抓,一是狠抓渔业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狠抓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和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三是狠抓渔政队伍的自身建设,规范管理,严格依法监管,文明执法,积极开展渔业行政执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20__年全体渔政人员克服了管理区域大、执法人员少、管理经费缺、执法装备无等实际困难,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来共查处种类渔业违法案件24起,其中简易程序8起,一般程序16起,涉案人员36人,没收渔船3艘,网具35张,电鱼机3台,罚款0.47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从而严历打击了各种渔业违法行为,调解民间渔事纠纷2起,使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具体做法是:

(一)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渔业法制意识,营造渔政监管工作舆论氛围

一是利用有线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滚动电子屏幕、制作宣传标语和永久性宣传碑、出动流动宣传车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法》和《贵州省渔业条例》以及《正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渔政管理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全年共出动宣传车35辆,宣传人员124人次,制作永久性宣传碑3座,宣传标语60余幅,包括悬挂布标15幅,做到渔业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利用3·15活动和五月综治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

动宣传渔业相关法规3次,发放宣传资料20__份,接受现场咨询150余人次,现场受理渔政举报案件一起。

三是到沿河两岸和全县各大集贸市场以及各餐馆张贴政府通告500份,发放禁渔通知250余份。

四是开展了养殖户和河道承包户的法律法规培训,去年共举办渔业法规培训班两期,受训人数210余人,使我县渔业生产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精心组织,强化服务,明确职责,确保春季禁渔工作有效开展

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工作是我县渔政工作的重点,从国家农业部到省市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20__年,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6000元资金用于开展禁渔工作,尽管这对于开展时间长达三个月的春季禁渔专项行动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渔政部门还是克服难关,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有行动、有成效。

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渔政管理的通告》,对春季禁渔期间的各种捕捞行为、渔具渔法、餐馆经营等都作出了明确的、具体的、强制性的规定;

二是渔政部门向各渔船主、渔具和餐馆经营者发放政府通告和禁渔通知,向其宣传春季禁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其规范好自身生产和经营行为;

三是打破时间概念,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全力查处各种渔政案件。因渔政案件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取证难的特点,我们渔政人员在无渔政车和工作经费短缺的情况下经常租车或步行,不辞辛劳,风餐露宿,翻山越岭调查取证,认真查处每一宗渔政案件,做到有案必查,查有结果;

四是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将岗位目标、岗位职责、管理范围责任到人,并围绕管理目标,对监督检查做到“四个结合”,即联合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水上检查与陆上检查相结合;江中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晚上检查相结合。由于措施得力,有效地促进了禁渔工作的扎实开展,使我县基本实现了“岸边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上无河鱼”的管理目标。

(三)依法管理,重点整治,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1、加大渔政监管力度,建立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了河道日常巡查机制,鉴于渔政案件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只有经常性的不定期的巡逻,才能使案件得到快速及时查处。

二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外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对举报属实并立案查处的渔政案件给予举报人适当的现金奖励(标准为20—100元/件),激发群众揭发渔业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勇气,并对举报人个人资料严格保密。

三是建立渔政协管员制度,探索建立渔政执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对每一个河道承包户进行渔业法律法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渔政协管员证,委托并赋与其一定的管理权限,但不能自行行使处罚权,必须配合县渔政部门实施处罚。

2、着力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去年一共开展了四次重点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渔具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各市场经营网具和钓具进行了专门清理,共检查市场11个,检查渔具经营户16家,没收不合格网具19张,爆炸钩130颗。

二是开展了违禁渔药的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氯霉素、五氯氛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渔药,经过对我县各兽药经销点和养殖场(户)认真的清理和检查,目前还没收发现经营和使用违禁渔药的情况在我县境内发生。

三是开展了禁止电、炸、毒、偷鱼等渔法专项整治行动,这是我县历年来渔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常年性的专项整治,一年中以春季禁渔期为重点整治时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年共查处电鱼案3起,炸鱼案件8起,毒鱼案件2起,偷鱼案件4起,共收缴网具6张,收缴电鱼机3台。

四是开展了全县渔船专项整治活动,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做好渔船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对全县的渔业船舶进行了认真清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发放捕捞证8本,清理报废“三无”渔船6艘,查处无证捕捞案件3起,收缴渔船三艘,网具10张。

3、加强了河道滩涂渔业资源的分段承包养护工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正安县水产技术服务公司就着手研究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荒滩荒水,开发其潜在能力,实行封河养鱼,并率先在小雅河试行河道分段承包,效果非常明显,这种管理模式很快在全市范围推广,截止目前为止,我县一共承包了三江、芙蓉江、清溪河等一类水域及支流河段35处,面积7万余亩,发放养殖证35本。

4、开展人工放流,增殖鱼类资源。

为切实保护天然水域渔类资源,维护渔业水域生态平衡。除了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以达到鱼类自然增殖的目的外,同时开展人工放流活动,通过人工调控手段,采取合理捕捞,增殖鱼类资源。一是开展人工放流活动,去年共开展从工放流活动4次,分别是安场三江张小华承包河段,投放优质鲤鱼、鲫鱼苗80万尾;石梁河下游徐际育承包河段投入大规格鱼种200公斤;流渡三角塘贾其元承包河段投放鲤鱼苗10万尾;中观晏溪王正福承包河段投放鲤鱼苗3万尾。二是根据河段承包养护的时间和效果进行合理捕捞,去年在县渔业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合理捕捞,按照捕大留小,去劣存优的原则进行捕捞,芙蓉江、三江河段共起捕各种河鱼6000多公斤,其中不乏南方大口鲶、二胡子、白甲、重口裂腹鱼、中华倒刺巴等土著经济鱼类,南方大口鲶市场价每公斤可卖到100元,二胡子每公斤60元,其他鱼每公斤20-30元,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也保持了捕捞水域鱼类资源种群优势,增殖了鱼类资源,维护了渔业水域生态平衡。

(四)加强渔政队伍自身能力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渔政

一是提高渔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程度,目前县渔政站共有渔政执法人员5人,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中专2人,年龄平均在38岁,水产专业毕业3人,渔政专业毕业两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均通过了渔政执法培训和考试取得了执法资格,专业化程度较高。

二是强化学习与知识更新,不断增强渔政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去年派出2人参加全省水产动物检疫员培训,2人参加了省渔政员培训,加上自身的不断总结和提高,增强了全体渔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是牢记渔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打造廉洁型渔政、服务型渔政,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一年来没有发生渔业执法人员有违法违规的行为。

四是完善渔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公示制度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外公布渔业

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渔政。

三、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渔业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2、投入不足,政府未将渔业生产和渔政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水产渔政工作经费和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专项经费末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制约了水产生产发展和渔政工作的开展,削弱了我县渔业生产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3、体制不顺,水产渔政工作陷入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虽然在20__年经过县编委行文,撤消原有县水产公司建制,恢复水产站,但由于种种原因末能真正合并到县畜牧局,财务仍实行单列,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4、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短缺,无执法车辆和执法服装,执法取证设备不到位,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发展和渔业行政执法效率。

5、渔政站有牌子无机构,目前和水产站是一套人马,挂渔政站牌子,形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工作格局,这有碍渔业生产对技术要求的专业性,同时也影响了渔业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6、对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大部分人不知道《渔业法》和《贵州省渔业条例》。

7、执法力度不够,对县政协、县人大和社会各界对渔政工作的提案和举报案件查处不及时,影响了渔政执法形象。

8、和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的配合不够,没有形成渔政联合执法行动机制。

9、与乡镇党委、政府、乡镇畜牧水产站和村支两委的工作衔接不够,导致水产渔政工作有名无实,漠然视之。

10、河流承包养护制度不健全,承包户责任不明确,末缴纳承包费,造成其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11、河道规划和分段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承包者管理不到位。

12、河道游钓秩序混乱,缺乏管理规范,严重损害了承包者的合法权益。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大力发展效益渔业,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和启动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

2、适度发展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

3、稳步推进特种水产养殖,建立谢坝河大鲩自然保护区。

4、围绕“五五”普法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5、筹建全县钓鱼协会,实行钓鱼许可证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县天然水域游钓行为。

6、进一步加强渔政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7、加大市场检查和河道巡查的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渔政案件。

8、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手段,整合执法资源,建立同公安、工商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

四大渔场篇7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护渔农根本利益,保障渔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巩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狠抓水产品苗种生产许可证和养殖证的审批管理、生产监管、市场规范和投入品科学使用等重点环节,大力推动水产苗种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渔药、渔用饲料下乡进村,实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开展定点渔用生产资料市场创建活动,强化服务指导,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苗种和养殖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渔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渔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苗种、渔药、渔用饲料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渔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资料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强化市场整治。以水产苗种、渔用药物、饲料为重点,加强对水产苗种生产许可、渔用药物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参与对渔用药物、渔用饲料生产、市场销售专项整治活动。

1、加大对渔用药物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渔业养殖用药的监督管理,督促水产养殖企业确定渔药监督员,建立安全用药档案记录,定期自查并严格按照渔用药物用药须知进行水产养殖生产,坚决杜绝国家禁用药物的使用。

2、强化水产苗种监管、加快苗种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水产苗种信用体系建设。严肃查处水产苗种生产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孔雀石绿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生产、用药及销售记录,逐步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含禁用药物的水产苗种的行为。在苗种繁育期间(3—5月份),各区县(单位)要组织一次以上述内容为主的检查活动,并将检查结果于5月31日前报市水产管理处质检科。

3、加大检查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渔用药物、渔用饲料的质量抽查和禁用限用渔用药物的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参与调查处理渔用药物、渔用饲料生产、销售环节中的违法、违规案件,维护市场秩序。

(二)推动渔业标准化养殖生产,突出投入品使用环节监管,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渔业生产标准化,规范投入品使用。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对象,检查是否按法律规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有无使用禁用渔药、饲料添加剂或其他化学物质以及超限用范围使用渔药的行为,是否存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销售水产品的行为,是否存在使用违法包装物、保鲜剂、添加剂等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水产品包装和标识。

(三)加强执法抽检,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结合我省的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做好水产苗种、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抽查工作。加强对苗种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苗种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苗种企业诚信评价。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或者存在较大缺陷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要追回。要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监控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

(四)落实监管责任,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形成稳定、有效的监管机制。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区县为主,由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渔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渔资执法工作负责,市局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二是推行执法责任制度。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逐级落实渔资监管责任并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渔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化报送,网络化管理。

(六)强化服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发挥各级渔业部门的技术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广渔药、渔用饲料科学合理的使用技术,宣传渔用药物、渔用饲料质量识别和使用常识,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渔民科学使用、鉴别苗种、渔药、饲料的水平和能力。

三、重点活动

(一)4-5月,认真学习传达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开展科技周等活动,做好渔资打假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和参与苗种、渔药、饲料打假活动。

(二)5月,市局将开展一次渔用药物、渔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专项打假治理行动,各区县(单位)要认真组织本辖区内的专项打假活动,市局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区县(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5-9月,市局将组织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育苗场的苗种生产、采购情况,查处违法行为,公布检查结果。

(五)5-11月,省厅组织开展苗种质量监督抽检。

四大渔场篇8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农林渔场(包括良种繁育场、园艺特产场、种畜种禽场等农业事业场,下同)是省和市、县(市、区)政府批准建立的基层农林渔业事(企)业单位,是农业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建设现代国有农林渔场,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排除发展障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有利于搞活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促进国有农林渔场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改革,以建设求稳定,以改革促发展。

二、建设现代国有农林渔场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立足点,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国有农林渔场优势,加快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职工,营造新风尚,力争把国有农林渔场建设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谐社会的新社区,在建设新农村和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坚持在统筹发展中找出路,把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放在首位,统筹各方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和自身实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国有农林渔场主要功能、自身实际和地方财力,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扶持政策;四是坚持属地管理与负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与管理由所在市、县(市、区)政府负主体责任,明确其事业或企业单位定位,纳入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范畴,现有就业与社会保障、扶持“三农”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必须落实到国有农林渔场。

三、深化国有农林渔场改革

(一)多形式推进国有农林渔场整体改革。对国有农渔场,要继续坚持以公司制为主要方向的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农业企业。规模较大、整体素质较好的国有农林渔场,可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农林渔场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应以骨干农林渔场为核心,组建实体性质的总场,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政府授权经营。中小型农林渔场可进行整体或部分改造,通过吸收社会投资、鼓励职工入股、出让企业产权等方式,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对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的国有林场,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方向,建立以国有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国有林场体系,可增挂“国有生态公益林保护站(所)”牌子,归口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主要承担林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国有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林业科技示范推广等公益职责,并按照所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和“精干、高效”原则,核定与履行公益职责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对从事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的“事业三场”,要明确职责任务,核定相应经费,并实行严格考核,保障其履行职责。

(二)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和维护职工权利,兼顾农林渔场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林渔场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在参照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相关政策,确定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时,要根据国有农林渔场性质,遵循职工意愿,优先考虑实物或资源安置的方案,并尽可能给予政策支持。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稳定再就业。国有林场中专职履行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公益性职责的人员,按照“公平公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在职人员中择优录用,并按同类事业单位落实其工作经费和待遇。鼓励采用“少养人、买服务”的办法,将具体管护任务委托给转制分流职工或当地农民承担。

(三)加快国有农林渔场社区管理制度改革。剥离国有农林渔场办社会的职能,将其纳入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加快建立地域性国有农林渔场新型社区,不断完善建设内容和服务功能。

四、大力发展国有农林渔场经济

(一)开展现代农林渔示范场建设。要根据区位、资源等条件,按照三次产业联动的要求,科学制定现代农林渔示范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现代农林渔业。充分利用国有农林渔场的资源、技术等优势,稳定发展粮油、生猪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生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努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果品、茶叶、花卉苗木、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为主的国有林场,也要积极发展林区畜牧业、种植业等,增加经济收入。

(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支农惠农政策,都应统筹考虑国有农林渔场。凡按规定适用于国有农林渔场的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在改革过程中,继续保留国有农业事业场的事业经费,并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力争逐年增加。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2006〕25号)精神,免除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五项费用,减轻职工负担,农林渔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国有林场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从*年起,省对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按“分类分档补偿”试点的要求,优先予以安排,具体由地方政府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

(三)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机具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国有农林渔场科技示范推广奖励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国有农林渔场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国有农林渔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创新经营机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经营方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益。从事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的农林渔场,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种质资源市场化开发与保护的路子。

五、推进国有农林渔场新社区建设

(一)将国有农林渔场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国有农林渔场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中心镇规划等各类规划,统筹安排,同等享受当地有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统筹考虑国有农林渔场,使国有农林渔场享受与周边农村同等的扶持政策。凡符合“康庄工程”、“千库保安”、“万里河道整治”等工程立项条件的,要优先立项,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开展道路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整治。把国有农林渔场用电纳入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统一规划与组织实施。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广播和有线电视网更新改造。*—201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县(市、区)也要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三)开展职工生活区整治。将职工居住集聚度较高的国有农林渔场生活区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范围,享受同等扶持和奖励政策。加快推进国有农林渔场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国有农林渔场居民饮用水纳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立统一的供水工程体系,切实解决国有农林渔场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六、加强国有农林渔场资产管理

(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有农林渔场需要迁移、撤销建制或改变隶属关系的,须报经批准设立的政府同意。国有农林渔场设立、变更、撤销或者改变隶属关系和土地出让、合资、股份经营、委托经营、抵押等方式改变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关系的,须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评估和报批。

(二)依法保护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权益。国有农林渔场的财产、土地及其他资源均属国家所有,依法登记的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国有农林渔场对国家授权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土地和其他资源,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收交、归并、侵占、平调。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收回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做好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妥善调处国有农林渔场与周边农村、相关单位间的土地权属争议,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依法确认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

(三)加强国有农林渔场土地管理。要根据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纳入所在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报省农林渔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加强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权证管理,严肃查处非法侵占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规范审批程序,因国家建设需收回或使用国有农林渔场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并参照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标准予以补偿,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被征地职工社会保障等费用。在上报用地审批之前,应通过召开国有农林渔场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完善补偿安置方案,并经相关国有农林渔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加强对国有农林渔场土地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和职工权益不受损害。

(四)落实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开发利用优惠政策。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列入当地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的,应统筹安排国有农林渔场参与开发。国有农林渔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参照当地征收集体土地的相关规定和留地比例给国有农林渔场,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开发建设。国有农林渔场利用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除按规定交足国家应收的税费部分外,其他地方性收费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酌情减免。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租赁和入股所得收益,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由地方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按其相应的收缴额度安排给国有农林渔场,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补充职工社会保障资金和社区建设等。落实农林渔场享受周边农村在土地整理及标准农田建设、退宅还耕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同等优惠政策。

七、努力解决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一)促进职工就业再就业。将国有农林渔场下岗职工、分流安置人员和被征地职工家庭就业再就业,纳入当地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一管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国有农林渔场社区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分流安置职工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扶持。把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再就业培训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转移就业能力,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妥善处理国有农林渔场职工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困难职工欠缴养老保险费以及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遗留问题。*年底前,所有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均应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省财政对有关县(市、区)酌情给予一次性补助。可根据“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参照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办法,妥善解决国有农林渔场长期临时工(家属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庭,纳入所在城镇低保救济范围。

(三)逐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各地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57号)要求,通过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综合改造等办法,多途径解决国有农林渔场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对地处偏僻、困难户较多的国有农林渔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市、区)政府批准,可利用自用土地组织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大渔场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滩涂以及国家规定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督管理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

乡镇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村民委员会、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渔业管理工作。跨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公安、边防、环保、水利、交通、海事、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渔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立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行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职责。

渔政检查人员对渔业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监督。

第六条渔业生产者应当遵守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渔业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鼓励渔业生产者依法成立或者参加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第二章养殖业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和改革、渔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根据上一级水域综合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域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水产养殖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产养殖规划,经同级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衔接平衡,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水产养殖规划应当根据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养殖种类、容量、方式等内容。

第九条单位和个人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养殖证。

申领养殖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养殖的范围符合水域综合利用规划;

(二)养殖品种、规模和方式等符合水产养殖规划;

(三)有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和有关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养殖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养殖证,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对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许可,应当优先安排下列当地渔业生产者:

(一)主要依靠其毗邻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因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由捕捞业转产从事养殖业的;

(三)因水域综合利用规划调整,需要另行安排养殖水域、滩涂的。

第十一条承包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依法签订承包合同后,从事养殖生产,并可以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养殖证。对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条件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核发养殖证。

第十二条养殖生产者应当按照养殖证载明的养殖范围、品种、规模、方式和期限进行养殖生产。

第十三条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或者征用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征收或者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规定办理。

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已确定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四条从事水产种苗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生产,但自育自用的水产种苗除外。

第三章捕捞业

第十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和改革、财政、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发展远洋捕捞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捕捞量,合理调节近海捕捞能力,严格控制沿岸渔场和江河湖泊的捕捞强度。

第十六条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海洋捕捞渔船实行船网工具指标控制。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渔船的数量、功率不得超过捕捞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分配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捕捞许可证。未取得捕捞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捕捞作业。

捕捞的许可条件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可权限的具体划分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规定。

第十九条捕捞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捕捞许可证载明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进行作业,并按规定期限和标准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捕捞许可证应当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应当随身携带。

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第二十条特定渔区、特定水产品种的专项捕捞许可,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专项捕捞权的招标、拍卖所得款项应当全额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渔民的社会保障。具体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捕捞渔船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进入他国管辖水域作业。

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应当填写渔捞日志。

第二十二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规定配备职务船员和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其他船员,保证渔业船舶符合适航要求,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渔业船舶作为单独的生产作业单位,船长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组织实施交通、生产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规程,并服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指挥。

第二十三条渔业船舶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交通、生产安全作业制度和规程,保障渔业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

渔业船舶上的作业人员有权依据船舶安全技术标准对渔业船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正意见;在安全隐患未排除时,有权拒绝上船作业。

第二十四条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应当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鼓励小型海洋捕捞渔船和辅助渔船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渔业船舶,应当按规定予以补助。

第二十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必要资金,建立渔船海上救助专项资金,用于渔业船舶海上救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当地渔业生产者建立非商业性渔业互助保障组织,鼓励渔业生产者对船舶、船员或者养殖水产品进行非商业性互保。

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第四章渔业环境保护

第二十六条渔业水域及周边的工程建设项目涉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有对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植物影响评价的内容。

在渔业水域周边设置排污口的,应当符合保护渔业环境的要求。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渔业水域周边排污口的设置时,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单位、船舶和个人向渔业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排放物达到渔业水质保护标准;禁止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等国家禁止排放的物质。

第二十八条渔业生产者投喂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因卫生防疫、病害防治向渔业水域药物的,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止渔业水域环境污染。

渔业生产者不得在开放性渔业水域直接泼洒使用对公共水域有毒有害的渔用兽药、农药。

排放养殖废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水域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毒性和疫情等渔业环境的监测,按规定公告监测结果。

第三十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船舶和个人的监督检查。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单位、船舶和个人,应当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五章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十一条水产养殖用水和养殖水体的水质,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捕捞应当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内作业。

第三十二条渔业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组织生产,保证水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第三十三条渔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如实填写并保存生产、用药和产品销售记录;

(二)不得使用国家禁用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其他禁用药品;

(三)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渔用兽药、化合物、生物制剂,不得将原料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使用有休药期规定的渔用兽药的,应当确保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四)不得将国家禁用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用于水产品初级加工、储存和运输;

(五)及时合理处置被污染或者含病原体的水体和病死养殖生物,防止病害传播。

第三十四条渔业生产者应当保证渔业船舶的设施和卫生符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并遵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程。

第三十五条渔业水域遭受突发性污染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公告,禁止在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采捕水产品;情形严重时,可以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职责加强对渔业生产中饲料、渔用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水生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

对依法进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渔业生产者不得阻碍或者拒绝。

第六章渔业资源增殖保护

第三十七条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的品种应当属当地地方品种。

实施增殖放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增殖放流的方案进行区域生态影响评估,并征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禁止向开放性水域投放外来水生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的物种;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第三十八条禁止养殖、销售未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

养殖、销售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外来有害水生物种的侵入或者逃逸。

第三十九条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闸坝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批机关应当对过鱼设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案书面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在鱼、虾、蟹生殖洄游季节,闸坝管理单位应当适时开闸纳苗。禁止在闸坝上下拦网捕捞。

第四十条进行水下爆破、勘探、采砂等施工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作业单位在依法向有关部门报请批准前,应当事先同有关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协商不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严禁围填重要渔业种苗基地、重要养殖场所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水产品种的渔业水域,或者将其改作其他功能。确需围填或者改作其他功能的,应当在书面征求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符合前两款规定从事爆破、勘探、采砂、围填等施工作业,或者改变重要渔业水域功能,造成国家渔业资源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捕捞作业主要渔具的规格标准除依法由国家制定的以外,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按规定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四十二条禁止制造、维修、销售、使用电脉冲、地笼网、帆张网、多层囊网拖网等禁用的渔具。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敲■以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第四十三条对省内重要渔业资源实行重点保护。除国家规定外,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及其可捕捞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据资源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十四条严格保护缢蛏、牡蛎、贻贝、文蛤、毛蚶、泥蚶等重要养殖品种的种苗及其繁殖场所。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封涂护苗、封岩礁护贝等保护措施。

第四十五条禁止捕捞鳗鲡、河蟹、鲥鱼、石斑鱼、银鱼、真鲷、香鱼、对虾、梭子蟹、青蟹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种苗。

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前款规定水产种苗的,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专项捕捞许可证,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核定的数量捕捞。

第四十六条调运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品种的野生水产种苗出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应当向设区的市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准运证。

申领准运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调运种苗的品种、用途、数量符合渔业资源保护规定;

(二)运输方式符合保障种苗安全的要求;

(三)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准运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除国家有关禁渔区、禁渔期规定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禁渔区、禁渔期应当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八条在禁渔期,渔业船舶和个人不得携带禁止作业的网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违禁作业的渔船供油、供冰,不得代冻、收购、销售违禁渔获物。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款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处滞纳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对没有捕捞许可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件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暂扣其渔具,并出具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暂扣凭证。

经查实属于无捕捞许可证从事捕捞作业的,按照国家规定处罚;属于有捕捞许可证但未随船、随身携带或者遗失后未及时补办的,应当立即发还被暂扣渔具,给予警告,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未按规定填写渔捞日志,或者未按规定安装、使用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船长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渔业生产者养殖、捕捞的水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责令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无害化处理的,予以监督销毁。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没收违禁饲料、饲料添加剂及禁用药品,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采捕水产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养殖、销售未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的,没收非法养殖、销售的水产品和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外来有害水生物种侵入或者逃逸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未按要求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

(二)爆破、勘探、采砂等施工作业单位未按要求采取防护措施的;

(三)擅自围填重要渔业种苗基地、重要养殖场所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水产品种的渔业水域,或者擅自将其改作其他功能的。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渔获物、违法所得和渔具,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闸坝上下拦网捕捞的;

(二)制造、维修、销售、使用不符合规格标准渔具的;

(三)禁渔期内,违反规定携带网具的;

(四)向违禁作业渔船供油、供冰,代冻、收购、销售违禁渔获物的。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擅自调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水产种苗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水产种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或者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决定,但本条例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国家渔业资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

第六十四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核发养殖证、捕捞许可证、准运证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等款项的;

(四)未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有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渔业水域,是指本省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渔业养殖水域、滩涂。

水产种苗,是指用于水产养(增)殖生产的原种、良种和苗种。

渔业船舶,是指从事渔业捕捞的船舶和为渔业捕捞、养殖生产服务的辅助船舶。

四大渔场篇10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海洋渔业一直是浙江省沿海4市23个县(特别是6个海岛县)、40多万渔民、110万渔区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也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综合考察建国六十年来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恢复与发展阶段(1949~1965)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从组织领导着手,制定渔业发展方针政策,实施体制改革,海洋渔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50年,浙江成立了水产局,对于海洋渔业制定了“先恢复,后发展”的指导原则。在制度建设上,浙江先后创新实践了“硬脚制”、生产互助组、渔业合作社、渔业等多种合作体制;在生产方式上,通过渔船动力化和推广机帆船作业,海洋渔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海洋渔业配套产业的兴起。在渔场开拓上,浙江通过嵊山渔场等近海渔场的开发,实现了海洋渔业作业由沿岸渔场向近海渔场和外海渔场拓展。这一期间,浙江海洋渔业占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的1/4,上调国家的商品鱼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均居全国首位。

(二)曲折中前行阶段(1966~1977)

十年期间,浙江海洋渔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大鱼小鱼一起捕”等“左”倾思想的影响下,浙江废弃了传统有利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的流、钓作业,代之以高强度机帆船捕捞,渔业资源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而水产品全额收购制度也给渔民带来严重的生活困难。即便如此,浙江海洋渔业还是在挫折中继续向前发展,期间浙江成立了嵊山渔场指挥部,加强渔业生产中供、销、补给等环节的协调,解决渔事纠纷,并初步完成了东海渔业资源调查和渔区划分,为之后海洋渔业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浙江舟山等地实验并开展了海带、紫菜以及贻贝养殖,推动了浙江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与发展阶段(1978~2000)

这一时期浙江海洋渔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产权制度、流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渔业体制迅速建立;面向市场、放开经营、多渠道、少环节、高效率的水产品流通体系逐步畅通;以“单船核算”、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生产经营体制也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浙江还首开全国渔业补偿贸易之先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渔工商联合企业,并参加了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建设。这一时期浙江海洋渔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位列全国首位,而海水养殖也在“246”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重点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四)优化与升级阶段(2001~2009)

这一阶段的开始以浙江省加大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渔民转产转业战略为重要标志。在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方面,自2001年起,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压缩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通过实施渔港标准化、鱼塘标准化和渔船标准化的“三化工程”,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拓宽转业渔民就业门路,促进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全省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都市型休闲渔业带、生态型休闲渔业带等三大特色休闲渔业产业带正在迅速形成,对繁荣渔区经济、提高渔民收入、扩大渔区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六十年浙江海洋渔业发展道路探索

(一)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重要保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浙江就实施海洋渔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创新和实践了多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的动荡时期,浙江依然在渔业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与设计,通过成立渔场指挥部,探索出一条打破行政区划,共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解决渔事争端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开展了以“单船核算”、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至90年代,浙江远洋渔业企业在远洋作业与生产方式上进行创新,闯出了一条“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的新路子。新世纪以来,浙江又在渔业保险机制、渔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和渔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从制度上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内部结构调整为发展导向

从本世纪初开始,浙江逐步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型渔业,渔业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坚持贯彻“压缩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捕捞、主攻海水养殖”的方针,海水养殖业较快发展,尽管海水养殖占海洋水产品的比重仍偏低,但从纵向比较看,海洋渔业捕养结构日趋合理;海洋渔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水产品加工、渔业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海洋渔业一二三次产业日趋合理;构建海洋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发展,树立了一批名优品牌,海洋渔业逐步走向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三)以渔业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

在渔业科技创新方面,浙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组织实施深水网箱及其产业化、海水增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科技兴海重点项目,使得海洋渔业现代化和高科技水平大大提升。特别是在深水养殖方面,通过“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等一系列国家863项目的研究,使得浙江深水网箱设备开发、养殖技术和产业化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同时通过“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的研究及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浙江海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了海洋渔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以渔区综合治理为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浙江省大力推进渔区综合治理,并将其作为一项根本性举措和长期性任务来抓。浙江的海岛地区实施了“小岛迁,大岛建”工程,这是浙江海岛地区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沿海重要渔区还纷纷开展“平安渔区”建设,将其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推进标准渔港建设,促进人口转移集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渔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建国六十年来浙江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海洋捕捞位居全国首位,海水养殖稳步发展

浙江海域具有“中国鱼仓”的美誉。丰富的渔业资源保证了其海洋渔业产量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7年我省的海洋渔业产量达337.62万吨,排在全国第4位,但海洋捕捞产量却一直稳居全国首位。相对于海洋捕捞而言,尽管海水养殖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其他沿海养殖大省相比却略显滞后。2007年我省海洋养殖产量占海洋渔业的比重为25.5%,比2001年提高了约三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

(二)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2002~2007年间,全省共有4462艘海洋捕捞渔船淘汰报废,涉及捕捞渔民2.2余万人,上交功率指标37.16万千瓦(见表2)。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休禁渔、人工渔礁建设等措施,使得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浙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渔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浙江远洋渔业从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远洋渔业的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海水捕养产量也从2003年的76:24调整为2008年的74:26,水产品加工业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海洋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至2007年,浙江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之比已调整为36:41:23,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四,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渔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三)推进海洋渔业保障体系建设

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浙江相继进行了三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所形成的渔业资源调查报告为浙江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浙江还开展了渔区规划工作,并完成了《浙江省简明渔业区划》。此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浙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渔港建设,从北到南相继建成了大小渔港200多处。2008年,浙江省公布实施《浙江省沿海标准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标准渔港工程建设。同时浙江加快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对无居民岛季节性避风渔港或港湾的维护工作,保障渔民作业安全。

四、浙江海洋渔业的未来走向

(一)积极推进以海洋捕捞为主向“耕海牧鱼”生产方式的转变

加速从单纯的捕捞的生产方式向“耕海牧鱼”或者说渔业“农牧化”的转变,这对于浙江海洋渔业向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继续推进一系列举措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继续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加大人工渔礁建设力度,推进人工放流和进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其次,大力建设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全面提升海水养殖整体技术水平。按照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养殖的要求,建设若干个沿海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抓好优势特色养殖品种的选育,探索和建立“龙头+基地+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为养殖产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创造条件。最后,打造深海养殖“牧场”,拓展“耕海牧鱼”的领域与范围。

(二)加速实现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的转变

渔业产业化是渔业新阶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浙江海洋渔业由传统相对单一的产业状况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转变,是未来海洋渔业的一大发展方向。要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推进名优水产品养殖、生态渔业、休闲观光渔业区域化发展;通过加大对重点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海洋渔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推动生产、运销、加工一体化发展,形成龙头带基地、带农户新局面;逐步建立起开放、流动、协作的渔业科研体系,加大对渔业品牌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渔政执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渔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