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十篇

时间:2023-03-28 21:53:30

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篇1

一到春、秋季,我的细嫩的小手上都长满了痘痘,每天晚上,我都会拼了命地挠,一早起来,水泡都出血了。今天,我的水痘又复发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带我上医院。医院里浑浊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下来。

自从妈妈看了我的语文书上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这次就让我独自去看病,妈妈只在远远地看着。我拿着病历卡来到挂号窗口,说:“挂皮肤科”,然后,我拿到了一张号牌,到了三楼皮肤科,那里喧闹非凡,显然,皮肤不好的人很多。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已确定出我得的是湿疹,他说:“湿疹一般问题不大的,只要腥、辣的东西少吃,羊肉、牛肉也要少吃,还有如果痒了也不要挠,实在不行了,再在痒的地方涂一点药膏就行了。”我听了医生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我拿着医生给我开的处方,来到收费窗口付钱,拿了发票,我又来到药房,在“收方”窗口把处方给了里面的药师,然后又到“取药”窗口等待,当里面的药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胆怯地说了一声:“这儿!”然后,我才拿到了药。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这是一首我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今天,我又唱响了这首歌!

学会看病篇2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母爱的课,学完后,我颇有感受。

文中讲了一个儿子生病了,他和妈妈说自己生病了。他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只要儿子有小病,母亲都是在家里给治了,可是这次母亲没有给儿子治,而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读到这里,我不禁觉得这位母亲有些残忍。当我读到最后一段时,我终于知道母亲这样做的目的了,她这样做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文中的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应该用孩子。我想到了雍正皇帝少年时领悟到的一段话:“爱不是爱,是溺爱;恨不是恨,而是恨铁不成钢;喜不是喜,喜多便会骄纵;忧不是忧,犹多便会自强;福不是福,福多便会招祸;祸不是祸,惧祸便会得福。”雍正的话使我开窍,爱不能溺爱,恨铁不成钢也是恨,福祸能相交相替。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常常叫我做很多很多事情,那时我就开始抱怨:为什么总让我干这干那的,你们自己不会做吗?我总觉得他们是太懒,不肯做。

可是现在我不觉得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他们想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坚强地面对种种困难,能有生存能力。所以现在爸爸妈妈叫我做的事,我尽量完成,决不会做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这样只会让我们成为社会的无用之徒。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很深: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只是认为父母的爱只在让我们吃好,穿好,玩好……其实有时父母的爱不只体现在宠爱,有可能还体现在批评,责怪。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在两种爱的鼓舞下,才能健康得成长。

学会看病篇3

----董颖琛

今天,学习了课文《学会看病》,文中流露出了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让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看自己长大”。没有人能够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总要自己独立面对困难,独立生活下去。“是啊!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溜冰,我换上溜冰鞋,溜着、溜着,忽然摔了一跤,我感觉非常疼痛,于是大哭丧着脸起来,我原以为妈妈会把我扶起来,但妈妈没有那样做,妈妈只是鼓励我,叫我自己慢慢站起来,我很伤心,我以为妈妈不喜欢我了,不,我错了,从我发烧那时起,我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

那一天晚上,我发烧了,烧得很厉害,那时妈妈背着我就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我发现汗珠浸透了妈妈的衣服。医生走了出来,妈妈忙问医生:“我的女儿生什么病?”“那种病能不能治好?”……。一连串的问题,医生说:“你的女儿没事,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妈妈听了,一颗悬着的心才平稳地落了下来。在我生病的那段时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学会看病篇4

一、 小病初诊普通号

过去,我只要一生病,不分大小轻重,总是去挂专家号,觉得专家医术高,治病放心。然而,挂专家号的人很多,时常挂不到;即便挂上了号,还得排长队等候就诊,看一次病,至少两三个小时,很耽误时间。后来,我看到一些医学报刊上介绍,普通小病可以先挂普通号。于是,我改变了看病“策略”,几次“试验”下来,深深体会到挂普通号“好处多多”,不仅挂号不拥挤,挂号费比专家号便宜,看病的人明显比专家门诊少,能“随到随看”,而且医患之间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详细交流,有利于病情的准确诊断。有时候,医生还会向我介绍一些有利疾病康复的锻炼方法,治病又强身,真是“物超所值”。

二、 就医时段选“早晚”

以前,我去医院看病配药,大多选在上午八九点钟,医院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很耽误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只要能错开医院看病的“高峰时段”,要么去得早,争取早挂号、早看病;要么晚点去,下午三点半以后再去挂号看病,就能省下不少等待的时间。

三、 分清“急慢”看“中西”

我发现,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患者可以从自己的病情出发,急性病选择看西医,见效快、疗效好;慢性病选择看中医,巩固疗效。2004年,我患结肠炎,时常腹泻。于是,我先去看了西医,把腹泻止住。之后,为了巩固疗效,我又看了半年的中医,效果很好,到现在未再复发。

四、 医患亲密交朋友

人际交往中,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友谊,多一份帮助。看病也一样,患者要学会主动和医生交朋友。我认为,和医生交朋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固定找一两位医生看病,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普通医生。经过多次就诊和交流,医生对你的病情很熟悉了,检查、治疗起来自然更顺畅。二是要尊重医生。在与医生讨论病情和治疗情况时,患者一定要尊重医生,把医生的话牢记在心,认真履行医嘱,“医生咋说,咱咋办”。医生得到了患者的尊重,心里高兴,看病自然会更认真、仔细;三是帮医生。患者应找机会常和医生交谈,做个有心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帮助医生解决实际困难。有一次,我了解到一位内科医生因夫妻双方都在医院上班,没空带孩子,需要一个细心的保姆照管。于是,我给她介绍了一个勤快的保姆,她很高兴,我也高兴,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学会看病篇5

关键字:“看病难,看病贵”;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R197.1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论述

所谓“看病难”就是人们对医院的就诊服务感到不满意,也就是说医院方面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及条件无法满足群相关需求的一种客观表现,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到大规模医院就诊难;二,看专家难;三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农民“看病难”,农村不少地方,除少数乡镇中心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中低档医疗设备外,同时乡村医生职业素养相对偏低,没有像样的医生给群众看病。“看病贵”,贵就贵在医院药价贵、检查多。收费贵主要表现:部分低收入人群“看病F”问题突出;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看病贵”问题明显;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致使“看病贵”问题尖锐。

二、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分析

1.卫生资源配置短缺

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东西两部、南北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在医疗领域犹是如此。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优质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乡级特别是村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短缺,不仅仅是医疗设备投入不足,在医疗技术人员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进措施,无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2.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盲目求医现象丛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白身健康的关注有很大的增强。多数人身体不舒服就会选择就医,甚至为了保险起见选择到大医院就医,找专家诊治。此现象造成了小医院门可罗雀,而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政府投入不足,政策配套相对滞后

目前,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比例较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主要是靠自身解决,这种高消耗必然导致“看病贵”的产生。从医疗角度分析,医院给患者提供精良的诊疗设备,舒适的就医环境,便利的就医设施等都需要经济投入;从医院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医院需要引进并且留住卫生人才,导致投入成本逐年增加;从患者角度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愿意选择到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就医。

4.医生职业素养偏低

医生在卫生工作开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卫生工作中,这是保证村民健康的关键因素,可是,在卫生事业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由于在高职院校受校园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品德出现变化,且人类本性具有一定的弱点和局限性,导致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

1.通过制定适宜卫生政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缓解人们沉重的医疗费用压力,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政策,要求每个地区必须提倡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并且不断完善健全各地区的医疗保险机制,确保每一个城乡居民都享受到同等待遇。在医疗保险的保障下,“看病贵”问题有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如果不制定配套措施,就没有正常的就医秩序。因此要设立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者根据自身的参保类型选择对口的医疗机构才能够报销。若没有这个条件限制,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会愈演愈烈。

2.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政策,多角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我国治疗疾病的医疗模式直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产生。首先,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加强投入并且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另一方面,基于医保资金每年都有结余,可以根据结余情况鼓励老百姓面对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减轻其疾病痛苦,同样减轻了医疗负担。此外,公众参与机制就是建立一个可有效运转的公众意见表达、收集、反馈系统。

3.改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问题,强化医生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国家想要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医学领域人才,就要借助高职院校的力量才能实现。虽然在新医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社会上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但依然存在部分不和谐因素,如: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的报道屡见不鲜,而造成这种紧张局面的绝大多数原因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低下,令患者不满。

(1)职业道德的强化

所谓的职业道德就是在医生岗位上的医德医风,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首先需要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不应该把社会的不良风气、不正之风带到校园,老师要在教学中,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提升自身良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纵观各大高职院校可以发现,当前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这就等同于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应重点提升其主动好学的兴致,不能在学生没有回应的情况下还一味的单方面教导。只有通过主动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社会激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处处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问题,让病患既能治好病又少花钱,尽量做到药到病除,一心为患者服务。

(3)创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实践。通过实践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才能够意识到自身职业素养水平的不足之处。实践过程是医德形成的主要阶段,要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实习实践,能够使医学生逐渐养成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学会看病篇6

一、医生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的精神。

在有负责精神的基础上,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有了这两点再加上奉献精神,就可以做一名使病人满意、使同行称道、尽职尽责的好医生。要有责任心、有负责的态度。责任心、负责精神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现。

(1)从事医疗活动,包括在门诊、病房看病人、查房、手术室或在其他诊疗场所从事医务活动的时候,负责任的医生表现为专心、认真。如果边看病边想其他事,那就是不负责任,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干扰为病人服务。

(2)一定要细心,看病时认真负责,要细心询问病人的情况。以前外科急诊室有这样一个病历,一个病人来了,你也很认真地看了,他说昨天吃了顿不干净的饭菜,结果呕吐很厉害,但如果你不细心,不进一步询问病人的其他病情情况,就草率诊断为肠炎或胃炎,一耽误就是10几个小时,结果发现是患了急性化脓性梗阻性的胆道肝癌,非常严重。这个病人如果你不负责任或不认真看,会造成医疗上的失误。

(3)细心还表现为要仔细地听病人诉说、听病人主诉。病人有时经常抱怨:大夫不听我说的!表明你的工作没有使病人感到你是细心的、认真的,就会造成一些失误,在检查记录各方面都要细心。

(4)除了专心、细心、认真外,还要多动脑筋。病人的问题有的很简单、一目了然;有的却很复杂,所以要多动脑筋、反复想想,治疗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多动脑、多思考。有了这些还不一定能做到负责任,负责任最重要的是要把病人的病治好,要掌握专业技能、医学知识,这也就是第五个要求,要提高自己的医疗本领。医疗本领有通过积累经验提高的,但这个过程是较慢的,提高到一定程度还同时要结合医学发展阅读书籍、向别人请教、上网,那你就会觉得以前的了解很局限,多花一些时间看一些书和杂志你就会觉得思维开阔,虽然这些工作不是针对当时处理的病人,但通过这个病人你的本领就会提高,对处理下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力就加强了。我想,你对一个病人负责任首先要在这几方面表现出来。具备了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再说到第二方面,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二、医生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医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但面对的对象是人,所以医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以人为本,直接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态度非常重要,必须在有责任心的前提下,再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首先,作为一名医生的言谈举止要让病人感到可亲可信,要让病人信任你,要让病人感觉到你的亲切和关心的态度。亲切和关心不是心里的表现,而是在态度上要让病人体会到。例如:你总是说对病人关心、负责,一旦病人来了,你只是埋头写,头都不抬,这就是不对的,因为从你的态度中病人没有体会到信任感。医生是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治疗措施、治疗方案、诊断方法很重要,但病人信任你是最重要的。其次在语言上,如果你说话生硬或很愣,是不对的。病人来了,你先要察言观色,他是哪类病人?是知识丰富的还是知识有限的?是对自己的病非常重视的还是无所谓的?作为医生要有个判断,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说的实在一些就是要有礼貌,使人容易接受。第三是态度表现,让病人感到医患之间是平等的。在解放前,医生是尊贵的职业,总觉得病人是来求我们的,医患关系是不平等的。现在不一样,对于不同病人要平等相待,不能看病人是否有钱、地位和身份是否高低。在北楼看病人、对待首长,语言上更要有礼貌、更要谦虚。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在服务态度上要平等。有了负责任的精神、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最后要有奉献精神。

三、要有奉献精神。

因为医生职业本身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医生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要牺牲自己的时间,现在我们的大夫早来晚走,节假日还要来看病人,病人很希望大夫来看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是一种安慰。为了病人的安危牺牲自己的时间,我们提倡这种精神。

学会看病篇7

关键词:病句辨析;病句修改;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05-02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转变,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忽视了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重要性,经常只是在遇到时才粗略地提一下,基本没有系统的关于病句辨析与修改方面的教学。由于教师自身没重视,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通常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下面笔者将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教学。

一、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由于大多数师生长期不重视病句辨析与修改,考试中遇到病句修改基本采用四选一是运气法做题目,作文中错别字和病句也是层出不穷。教师基本只在讲解试卷遇到病句辨析与修改题时才粗略地讲一下,缺乏系统化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是否真地学会了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在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上不花费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到考前才会把病句辨析与修改作为一个考点突击训练,并且只是针对具体的考试题目讲解,完全是为考而讲。所以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引起思想重视。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语法教学的一部分。语文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学不好,语文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准确使用语言,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病句辨析与修改,树立良好心态。很多学生完全是为考而学,认为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很小,仅是语病题3分,作文出现了病句也不会扣分。所以平时花费时间也很少,很多学生都出现过病句错误,有的学生甚至就不知道六种语病。而且在调查几次考试中病句题的完成情况时,发现了: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和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病句辨析与修改题目上基本无差别,可以说是毫无规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情况,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做病句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语感法”,即读起来不顺的就是病句;还有一些同学在判断有无语病时,先看几个选项里有无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只要有就判断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这种方法让人哭笑不得,正确率却没有一点保障。不少学生虽然题目做对了,但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选那个选项,根本不能准确找出病句的错误,至于修改,就更加不用说了。对此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多进行系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训练,告诉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具有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为高中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信一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在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经验,整理、总结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平时多让学生练习,增加系统化教学。高中语文关于病句的平时训练和讲解太少,所以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训练增强学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适当增加系统化的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如每星期抽出一个课时专门进行病句辨析与修改讲解,系统地讲解六种语病,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地学习病句辨析与修改的知识。(2)探索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方法。①提取中心思想,把握核心内容。有些病句结构十分复杂冗长,错误也不太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学生提取句子主谓宾,先看主谓宾是否正确,再检查对修饰主谓宾的定状补,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一步步把一个字数较多的长句子分割开来,就很容易找出句子的问题所在。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从这个长句子里我们提取出了主、谓、宾――我看到了乡亲、茅草房子、山道、乡音、笑声,一提取我们就发现了语病所在,“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将“乡音”和“笑声”换成别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听到这个词。②抓标志断语病。有不少病句本身有明显错误标志,如:a.看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分句内容不合逻辑、滥用词语;b.看并列短语,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c.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d.看否定词,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表意相反、位置不当;e.看两面词,就要考虑语病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f.看介词,在介词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g.看代词,使用代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h.看助词,使用助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i.看长宾语,句中出现了长宾语可能语病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③语感质疑法。这种语感质疑法是指先把题目的各个选项通读一遍,遇到感觉不对的地方就剖析开来仔细分析,直到找出其中的错误为止。

总之,对于高中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应多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具体情况,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容易、愉快,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冯侠.辨析修改病句复习指南[J].新语文学习,2011,(05).

[2]李翠巧.浅谈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08).

学会看病篇8

在美丽富饶的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有一个古老的县城――齐河县(也称晏城)。山东齐河县,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距离山东省省会济南最近的卫星城。齐河县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有晏婴,今有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物价先进个人米英霞、全国十佳公务员李开运,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李润喜等等。然而今天我们介绍的不是这些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是一个默默的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为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而倾尽毕生精力的老中医――齐风成教授。

齐风成教授今年已经52岁了,古语说五十知天命,也许到了这个年龄才能更清楚的看懂、读懂这个社会吧!这也许就是齐教授刚开始的时候拒绝我们采访的原因吧。进入齐教授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屋子的病人和满强的锦旗,如“齐天医术、峰为人高”、“医术高超,态度和蔼”、“华佗再世,妙手回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神医神方,神药神效”等等。从这一面面的锦旗,我们能感觉出患者对齐教授的感激之情,能看出齐教授高超的技艺。初始齐教授,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有一种父亲般的感觉。齐教授毕业于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的会员和北京东方创奇风湿骨病中医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三十多年以来,他苦心研究医学,博采了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原理,精心研究古、现代医学和论文,又得到了硕士生导师张明鹤、赵安仁、李广文、于志民等十几位老师的亲自指点,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在齐教授的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齐教授的书架,在书架上面,有很多医疗书籍,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中医方剂金典》等等,随手翻开任意一本书,都可以看到齐教授写的密密麻麻的读书心得。齐教授说,我每一本书都要看三遍,第一遍看,第二遍记,第三遍研究,剖析,质疑,从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正是由于齐教授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他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尤其在研究风湿骨病这一病症中,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于2003年发明了一种专治风湿类风湿疾病的药,并获得来国家专利。老子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就在他夜以继日的学习中,他的视力急剧下降,现在两只眼睛的视力只有0.1,可是齐教授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停止他探索祖国深奥医学的脚步,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天都早早的起床,锻炼身体,不抽烟不喝酒,用齐教授的话说,只有自己的身体好了,才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减轻病痛。

齐教授看病还有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好务,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在他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高高兴兴来看病,满满意意回家去”。他还说,我们是医生,社会上称我们为白衣天使,我们不能把钱看的太重,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病人病看好,让病人减轻痛苦,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凡是让齐教授诊治过的病人,都说他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很多大夫都是想着法子,让病人多花钱,多买药,而齐教授就不一样,他总是让病人少花钱,哪怕是不花钱,也要把病治好!因为这样,他才觉得对得起身上这身白大褂,才能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

在我们采访齐教授期间,有幸采访到了几位病人。贾中才,男,45岁,山东禹城县交警队队员,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在各大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经人介绍,了解到齐风成教授治疗这种病很有心得,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齐教授,经过齐教授的精心治疗,他的病已经完全康复,并能回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他逢人便说,是齐教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齐教授。袁秀兰,女,67岁,甘肃省兰州市人,早年在兰州西古炼油厂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得了肾结石,并全身疼痛,血压高。由于病痛的折磨,袁女士骨瘦如柴,遍访名医,一直没有治愈,后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齐教授诊所,齐教授详细了解了她的病症后,对症下药,仅一个疗程,她就明显的感觉的到疼痛减轻,于是继续接受治疗,经过齐教授三个疗程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为表达对齐教授的谢意,特送了锦旗,上面写道:“华佗再世、妙手回春。”可能袁秀兰女士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齐教授的感激之情吧。像这样的病例还很多,如:石凤美,女,52岁,山东省齐河县华店蔡庄村,得了多年的类风湿病被治愈;尹秀红,女,37岁,山东齐河县大夫营王楼村,类风湿、骨头坏死被齐教授治愈;李成海,男,39岁,山东邹平魏桥村,风湿类风湿被治愈;韩贵香,女,63岁山东军区干休所,肾结石病,齐教授用3付药就将结石排出体外,完全治愈;魏庆银,男,40岁,山东军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被治愈;王玉江,男,59岁,山东齐河县公安局,患有严重的腰椎增生,椎管狭窄症状,被齐教授治愈。像这样的病例,齐教授有十多本,就是说上几天都介绍不完。

学会看病篇9

2006年初,我开设了个人网站(),免费为病人提供疾病诊疗咨询,重点针对肝病和不明原因发热。至今已为近6000人提供咨询,回复次数逾3万。

几年前,一位初二女学生,因长期低热看过不少医生、做过很多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在网上苦苦寻觅后意外找到了我的网站,在网上咨询了一次之后就在母亲陪伴下来看我的门诊。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后,我很肯定地告诉她们:发热的病因一开始是普通感冒,后来因为不断地使用抗生素而成为药物热,加上四处就医心理压力大而附加了“功能热”。我请她们回家后立即“扔掉”体温计,结果女孩发热病很快“自愈”。4年后,她在微博上告诉我已经考取上海某知名大学。

2013年初,一位在加拿大温哥华读研究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当地不仅遭遇看病难,一个月才能预约到专科医生,而且好不容易预约到专科医生,得到的治疗方案却是最糟糕的。期间她和我已经在我的网站交流很久。我从病人的文字判断,该病人已经近乎“歇斯底里”。后来我把美国和欧洲最新的慢乙肝诊疗指南的原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她,并教她如何与当地医生据理力争,如何为自己维权。再过了一个月,她终于吃上了全球推荐的治疗慢乙肝的最佳药物。

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我的网站里,6000个病例就有6000个故事,就是6000个获益者或获益家庭,还有很多人在“潜水”中而获益。这样的网站当然多多益善。可是,如同其他行业,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在网站上出现的医生都非常专业,也不可以强制或规定医生应在网络里有此类善举,因为这并不是医生必须有的职责。

在中国,找一位心仪的医生并非易事。中国人的看病习惯与国外有很大区别,大多数病患们既要看“庙”的大小,还要看“和尚”的名气。点根香也要求方丈的情况普遍存在,到处托人找关系者更比比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不过,疑难杂症还真得找“好”医生。不可否认,知名度高,或者说技术水平高的医生多集中于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因此,循着“三甲医院”找好医生就是一个思路,而网络则是最便捷的寻医途径。

3种可靠路径,助力网络寻医

路径1:通过医院官网找专家

在百度上,输入已知的某个地区某个医院的名称,找到这家医院的官方网站。在这个网站的首页上一定有专家介绍栏,锁定某个专科,继而定位某个专家,很快就会获得这位专家的学历、职称、专科特长、门诊时间、服务理念,可能还包括国内外学习经历、研究经历、学术任职、研究基金、获奖情况、著书立说、特殊荣誉等信息。综合所有这些信息,这位专家的能力水平就会非常清晰地展现在面前,据此做出选择就会很容易。

但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专家的头顶上可能环绕很多光圈,你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位专家的专科特长,即看病的真本领,其他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与其看病本事呈正比例关系。

路径2:通过医学会网站找名医

寻找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的网站,比如,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就有各自的官方网站。开办这些网站的目的是向业界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也就是说,这类网站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但病家却可从这些网站获取名医信息。

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开设的网站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资讯的可信性很强,二是专科性很强。比如,找感染性疾病或肝病专家,当然去寻找相应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或肝病学分会的网站。在网站“关于学会”或其他专栏下,你可以发现很多新老专家名单和个人介绍,然后再在百度上输入这些专家的姓名,你就能轻而易举地锁定这些专家所在的地区和医院。类似地,如果要搜索其他疾病的专家,就可以通过其他专科分会的网站获取信息。

路径3:通过健康网站找大夫

在百度上输入“医生”二字后,很多介绍医生的专门网站名称就会自动跳出来,如“39健康网”()、“好大夫在线”()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好大夫在线”,它号称“收录全国 3233 家正规医院 303367 位大夫”。大家不仅可以从该网站获取这些医生或专家的介绍,而且网站本身就有医学科普功能,包括疾病和健康咨询的功能。此外,笔者的个人网挂在“医元网”(),我认为这个网站也值得信赖。

网上找医生,最重要的是方法的正确和路径的正确。根据上述三个路径,你可以找到正确的网站,并在正确的网站上找到正确的医生。在享受“正确”的同时你更享受了“便捷”。当然,经典的找医生途径,比如经他人介绍、报刊和电视介绍、工具书介绍等,仍然是可取的,但与网络找医生相比较,就显得路径太窄、信息量太小。

网络寻医,需重视风险

然而,网上找医生也会出现“失真”,如有以下几种情况,要引起重视。

一是误入虚假宣传网站。某些非法或低层次的医疗机构,为了招徕病人,借助公共网络平台或自办所谓“官方网站”,刻意包装自己的医生,在网络上用极有迷惑性的语言,天花乱坠地介绍所谓专家,那些患有慢性病或晚期疾病的病家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是通过未经实名认证的个人博客或微博等途径寻找医生。须知,我们有时很难判断开通微博者的身份,更难确认其医生的身份,即使是那些通过微博实名认证的医生,也难免良莠不齐。实际上,利用微博平台宣传某些非主流疗法的案例并不鲜见。

三是通过医生个人网站锁定目标医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通个人网站,并为病人提供咨询的专家医生为数不多,甄别其真伪也不难,“闻其言、观其行”即可。若某医生在个人网站上刻意介绍某种药物或某种所谓发明,就该引起警惕了。

四是医生通过网络给病人看病。医生是不可以在网上看病开处方的,我的个人网站就长期坚持了“咨询”和“建议”4个字。

延伸阅读:网上挂号,传统挂号的一种补充

近年来,有网站与医院合作,推出网上预约挂号服务,以期改变看专家“一号难求”的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患者就医提供了便利。但目前可供网上预约的医生和就诊时间只是一部分,因此,网上预约仅仅是传统挂号的一种补充。明确地说,网上预约不适合于普通门诊,现阶段只能服务于特需门诊或专家门诊。

学会看病篇10

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别离。

——苑子文《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跟诊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好吧,不推脱责任了,我承认是因为我笨…)。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

 “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初次跟诊的时候,老师很客气地让我们坐在身旁观摩。来就诊的第一位病人王某,男性,62岁,因体检做胃镜时发现胃部糜烂半个月前来就诊,无其余不适。老师很快开好了方,待病人离开后,老师说道:“像这种胃炎的病人,吃几剂荆芥连翘汤就好了,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最早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上世纪初期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成为日本汉方流派贯一堂医学的经验方。宝爷爷特别爱用荆芥连翘汤,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又调整了方药和剂量,所以才有了现在南方医院的协定方,效果特别好。很多胃部不舒服的病人,其实不需要按照胃病来治,这些人往往伴有焦虑,你按照焦虑来治,一下子就好了。”(原话本宝宝早就不记得了(⇀‸↼‶)“…”都是按照回忆大致瞎编的~下同)就这样,每每有空闲之余,老师便会激情澎湃地跟我们畅谈自己学医之路的收获,对理法方药的理解和感悟。其实我对老师所说的很多理论都不太理解,可能是自己行道太浅,还达不到一点就通的地步,只能似懂非懂的记在小本本上。

一天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开方用药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药多,用量大;二是经方少,合方多。还没等我开口问,老师便早已知晓我的小心思,坦言道:“现在人的病症早已不像古人的病那般简单,现代人的病都特别复杂,而且现在的中药材也不如以前的药材药效好,在几代人不断的对比摸索中,才有了现在的合方。宝爷爷也是花了大半辈子才摸索出来的,我很感恩老师能把他的经验方传授于我,才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自己后面也摸索了很久才有了现在的思路,你们想学是好事,我也没什么秘密可留,只要你们以后出去不要做坏事就行了。”我非常感恩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大脑过去,却装满了知识回来,心中无比感恩,“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暑假,一定要认真学!”我在心中暗暗起誓。

几次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确实是博览群书,对各种疾病都能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不敢再夸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免得你们觉得我太浮夸,可老师确实是学贯中西医,大至人体解剖,小至基因细胞,几乎对各类事物都知晓一二。

很多人都误以为我们学中医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只会照着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书开方,对人体结构、细胞组胚等西医知识一窍不通。亲~敢问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学,我们中医专业的孩子们也要学各种西医的课程的好嘛~~“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局解系解,不得正解;分生细生,考死学生;诊断局解,学到吐血;微生物,为何物?寄生虫,何生人?”(ー_ー)!!以上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学!只是我们和黄老师的区别是,老师能把看过的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通过基因、神经等机制解释向来玄乎的中医中药,而我,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我自认为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凡事我都不信绝对。我虽喜欢中医,但我并不是狂热的中医迷,我会客观评价中西医的疗效,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极度怀疑我学了几年的中医是否真有神效。所以,唯一能让我信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疗效。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效果,病人一吃就知道了。

为了能见识到更多奇奇怪怪的病,我们决定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跟诊,去看看老师的成名之地。早上坐校车7:45就到了医院,发现门诊外面已候满了病人,而老师已经开始坐诊了。果然这边的病人是真的多,一个上午都没停歇过,除去复诊和开药的病人,我最后记录了将近30个医案,记录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开药的速度,幸亏我是个有手机的人呐。很多病人见到我们来跟诊学习,都夸黄博士医术高超,让我们好好学。每每这时,老师都自谦道:“我也不是什么神仙,你们不要把我神化了,有的病我也还没攻破。但哪些病看的好看不好我心中有数,看不好的病我也很自责很愧疚。”

我喜欢这里的医患关系,这是一种超越契约关系的信任之交。这里的病人有的身染怪病,有的恶疾缠身,有的癌症晚期,到处求医而不得,直到在黄老师这里才找到了解救的方法,所以大家对老师都是极为尊敬的。我终于见证了中药的神奇,这里每一位病人都在告诉我,他们相信老师,相信中医,那是一种不用言语表达就能看透的疗效。

很多病人都习惯了找老师看病,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便成了朋友,没有啥交集的久而久之也成了熟人。“医生和病人之间也讲究一种缘分,我们称之为‘医缘’,有医缘的病人很好相处,没有医缘的病人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想救他们,但就是很无奈。”老师说。由此我想起上次在南方医院找老师看口干的一个病人,这位患者自述已有口干数年,辗转很多医生都看不好,这次也是碰碰运气才挂了老师的号,或许是看到老师太年轻,没有传统“老中医”的样貌,仅仅问了几句话就直接扭头走了,连方都没开,我们都很无奈的相视一番,“也许吃了老师的药,他的病就好了。”舍友说道。这大概就是没有医缘吧!

说实在话,我之前是不相信这些因缘关系的,作为一个从小受到社会主义九年义务教育熏陶的无神论者,我觉得神佛之说太悬幻了,平时口中所谓的“随缘随缘”,也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直到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我才渐渐感受到佛学的奥妙。当时我正巧处于对某件事物苦求而不得的苦恼之中,深夜中的数次惊醒,才让我明白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真的是一种很痛的领悟。老师拿了几本书给我们看,我随机挑了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在看的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佛教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无欲无求的平和心境。看完之后豁然开朗,曾经我苦苦追寻的不可得之事,也一并看淡了,也顺带理清了很多曾经的“无缘”之事,心态变得格外平和,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现在我体会到了,于是我开始相信缘分之说。老师说我们这次暑假能有跟诊之缘,也许就是上辈子的交集产生之果。大概就应了那句话吧:“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想我和老师最有缘分的一件事,莫过于我终于在老师这里弄清楚了我的胃病缘由。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从小就有慢性胃炎的病史,尤其是去年考研前后,胃疼得厉害,而且这种疼痛很奇怪,与体位有关,只要站着便会烧心疼,但是一躺下就啥事没有。所以考完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了个胃镜,结果却只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医生也只是建议我注意饮食就好,我其实倒真希望照出点什么溃疡出来,好让我明白为啥老是疼,可最终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数周前某次跟诊期间,我的胃病又犯了,一番问诊后,老师当即让同学下去买药给我止疼,说我这是因为焦虑引起的胃疼,并为我开了专门治根的中药方。“焦虑引起的胃疼?”我开始在脑海里思索,我记得第一天来跟诊老师就说过这个问题,8月12号去参加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会议里,李凌江教授和张璐璐主任有提到焦虑引起胃病的神经生理机制,再回想我去年胃疼大部分时候都在考研前,照完胃镜得知无碍之后便再无发作,如此一串一串联系起来,解释得在合理不过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亲身经历,又让我不得不再次佩服老师对中医理论竟如此参透。

老师是相信因果报应的,所以老师做事向来光明磊落,损人利己的事老师一概不做,不义之财一概不要。也是,依老师这一身本领,到哪都可以发财,所幸老师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一心只求提升自己的医术。很多人都觉得老师的运气很好,总是能遇到各种达官贵人相助,其实我想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老师不断告诫我们,以后出去了要多好事,要有大格局,不能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放弃自己的追求。“我看啊,你们以后还是要经常回来被我骂一骂才行。”嗯,我会谨遵医嘱的!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假期余额不足,我的跟诊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一人对另一人造成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予以强烈的冲击,其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黄老师是两者兼有的,跟诊之时是中医的碰撞使我们大开眼界,工作之余是良好的修养散发人格魅力。在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所以,接下来才要更加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