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课件十篇

时间:2023-04-01 19:33:55

天上的街市课件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诗中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语歌的语言;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三、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

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及介绍

(二)文本学习:

1、初读课文:

(1)、朗读感知,以读悟美——读美,齐读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下面先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仔细体会音乐的美。

①.以怎样的感情来读

②.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2)、请大家轻声跟着配乐朗读,注意要点:

①把握美好、

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

②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品读课文

(1)、本诗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请仔细体味它的妙处(小组讨论)

闻一多先生曾经就诗歌的创作说过“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我们大家刚才通过朗读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我们来细细品味课文,文章中有没有想想呢?

(2)、诗中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生活

(3)、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浅浅的”、“不甚宽广”、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问题探究

(1)、诗中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

背景:此诗写于1921年间,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天上的生活:自由、美好、幸福

人间的生活:黑暗、悲惨、

残酷

(2)、郭沫若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做这样的改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天上人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

(三)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1.仿照例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关在笼中的鹦鹉,…………

3、月光照在大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像一个精致的小喇叭。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像铺了一层白霜。像一个丢了灵魂的肉体。

(四)本课小结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五、作业

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六、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2

[关键词]赣州旧城;中心区;保护更新;城市规划管理

一个城市是否有底蕴、有内涵、有可识别性、有个性直接决定着该城市的生命力与形象。历史文化名城均具有山城的灵活雄伟、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方正严谨的特色,城市空间布局形式可以留给他人一个直观的记忆,它是展现城市特性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城市外形几乎相似的环境下,维护城市特性的最直接可行的办法就是,保护城市内原有的历史建筑与环境。保护这个词也在与时代共进步。当人们不但更新个人思想后,开始增加保护的目标、方法、内容与对象。现在所说的保护历史说法,其实也涵盖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首先,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充斥着现代的生活,其次,城市各处都散发着历史文化气息。现代的生活代表着现代城市不断引入新的事物和功能因素,而文化气息则是城市和谐、有序、平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怎样评判眼前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文化史,怎样分配功能因素与新旧物质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可区分性的主要项目。

1.1 建筑街区质量不高

赣州旧城没有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原因有两个。1,建筑质量不高。由于过多的因素制约,使得赣州旧城区的经济日渐衰败,在旧城区生活的民众大多是下岗职工和年长者,其中不少人都是依靠政府补助来生活。还有产权这类繁杂因素,导致旧城区的建筑未能得到修复,使得调查过程查出建筑质量不高的缺陷。2,除了较差建筑质量外,它还威胁到了历史街区环境,不少生产与生活垃圾就这样肆意的扔道路两旁,还有一些居民,基于有限的房屋面积,而未能购置相关的厨房设备,迫使他们需要在路旁做饭,这在抢占了公路空间的同时也毁坏了市容。

1.2 建筑街区外貌不齐

现在大批量建设的建筑物使得老城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从赣州的居民中得知,过去可以在郁孤台上远眺四周风景,向北一望无际的青山尽收眼帘,南望全是历史建筑。 可现在,虽然还能看到青山,去再也看不到历史建筑,放眼望去全是高达六层左右的钢筋混凝土时代建筑。时代建筑除了见到了郁孤台下,在还老城区内四处蔓延,不断抢占历史街区空间,使历史建筑存在的数目锐减。如果你在乡间小道上,忽见一座于昂楼耸立在眼前,是不是很不合时宜。

1.3 旧城街巷环境衰落

旧城区里面新建的建筑和其附近环境不和谐,他们的建立就损害了原始的街道立体空间的感觉。姚衙巷这个赣州旧城区内最有自己韵味的一个街道,不过在其向邻近的纸巷,只有部分传统建筑具有特性,无法在找到其它的与历史有关因素。此外,有的街巷就只留有虚名了,比如城东的 “寸金巷”,由于接近过去的渡口,获得寸金寸土的称号,可是现在就只有支离破碎的残破的坑洼不平的路面了以前的繁荣景象早都已经人去楼空。

2.1 功能置换历史建筑的利用

(1)笔者在攀高铺历史建筑群设计方案中,主要采用把攀高铺改成青年旅馆与茶室。攀高铺市场现在位于多个民居小院的中心处,有着较为宽广的屋顶建筑。热闹的菜市场与随意丢弃的废弃物破坏了四周的居住环境。于是将旅游作为该地域的主要发展设计方向,想到此地没有成套的休闲道具,加上市场上使用历史的建筑框架与材料,营造了不错的整体空间效果,于是笔者打算对攀高铺市场进行再生设计,把它打造成一个具有休闲气息的娱乐酒吧,为地方发展增加新鲜血液,这样还可方便本地老百姓和观光者。方案中酒吧要努力保持传统的结构形式,使用以前的柱网,只但是要另外增加天窗、玻璃外墙等,以便可以保护建筑,对空间做二次隔离,增加需要使用用的手工室与洗手间等设施,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增加流行元素。针对酒吧的特点,我们在市场北面的民居房修建成一个青年旅馆,该民居之前是一个织布坊,是一座木质的带有多层回廊结构的房屋,中心位置有一个方形天井,在本这类建筑在该地比较罕见。现在的民宅由于建筑质量不高,有不少房间闲置着,不过其外面的保护结构几乎核心的一样,还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借助上述设计方案,将民居内部结构进行整顿加固和粉饰改造,再次隔离内在空间,使其具有卫生间和淋浴的实际效能,把它建设成一个青年旅馆,给方便游客住宿。完成这两个建筑的设计后,也会增加此地段四周的商业价值,为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2)改造姚衙前民居,方案将修建成民俗博物馆。正在被规划的地处东园古井广场西面的姚衙前七十一号的四周民宅;是赣南传统的天井民居建筑还未遭到严重破坏,且带有明显地域特色,并且还有二组建筑构成,形成一进一退的结构;内设二口天井,在进门的地方的门楼砖瓦,造型独特,巧夺天工。外部的维护的墙体将用现在材料玻璃进行外部墙体再设计,形成设计上历史与现在的融合。内部很多木构件例如梁架等结构都还如新建的一般,而对门窗这类装饰物的制作更是、做工考究,装饰性木雕的色彩尤为丰富。这系列民宅结合了很多民宅的惯有的风格,它的详细构建展示了客家民居的特有风格,那就是简单大方,而精美的木结构特点和修葺风格又展现徽派建筑的风格。特别是在进大门的东南拐角的巷子口,是姚衙前的特色建筑就是门前那颗古树。拟定推到部分违章建筑的建筑,完善传统民宅的原始风格,替换成具有最初的居住性能要素,重整立体结构,把它演变成民俗博物馆,以模型、图片和照片等方式来罗列赣州早期的节日礼仪与婚丧嫁娶等习俗,又在两做民宅的中部内院建设出很多方便群众参加的文化活动来增加市场人气。

2.2 郁孤台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方案

在2002年,赣州市政府对郁孤台的周边进行了环境治理,在建筑的周边创造了优美的绿化环境。但经过笔者考察认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现在郁孤台下方的南面部位原有的建筑已经被拆除干净,所以就会留下大面积的空闲空间。而西津到章贡路周围的沿边建筑是复合的多层建筑,当人们在郁孤台站高朝南观望的时候,景观并不美好。而在郁孤台的北面,因为树木的遮挡让参观者的视线受阻,所以体会不到古诗词中悠远的意境,而且据观测从城墙已经不能看到郁孤台的入口给两者之间的相互辉映造成影响。

因此,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和要实现的历史建筑目标现状,笔者对郁孤台地区的周边建设提出策略性的方案:对于该地区的文化遗迹和历史传统建筑上,可以采用保留和功能性的置换并且以保护修建为主的建设新模式,争取做到对原有的建筑风格做最大的保留上开发研究新的建筑功能,让城市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结合前文和赣州旧城现状,本课题提出如下建设性意见。第一,将原有的广东会馆功能进行添加和设计;将赣州旧城历史文化的变迁进行展出成为展示性的博物馆;第二,将原有的赣州市电影院建筑改变为可以表演传统采茶戏、地方戏剧等展示民间特色的民艺剧场;第三,拆除影响美观的田螺岭路西段的老旧烂建筑,加强东段地区的建筑修建力度,对其进行经济功能调整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商业街,方便旅游者消费和购物和客观望城墙。第四,为了尽快的恢复赣州原有的古城风貌历史景观,体现古城建筑的氛围,方案设立有代表性的历史标志建筑,一个是历史上盛名远扬的城墙外的接官亭,将其修建成为水上游玩和陆上游览的独特的连接点。第五;恢复原来的标志性建筑,让军门楼形成明显的另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观赏节点。第六;对于郁孤台南侧的建筑,则是沿着等高线统一度量,完全依据该地区传统建筑样式重新建造新的商业建筑和旅游建筑。通过建筑上的高高低低的空间格局,唤起人们在过去登临郁孤台向南远望时看到的屋顶层叠起伏接连天日的城市景象。

2.3 百家岭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方案

本课题规划选择了百家岭地区作为旧城更新中间阶段的主要设计方案。在赣州城区原来的地委大院东就是百家岭地区,其北面现在有市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东面有繁华的八境路,南面则是紧靠章贡路。总的占地面积是三点三九平方公里,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危旧房高度密集的地块之一。

笔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在白家岭地段的东侧大多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而西侧则是传统的一两层的居民建筑。而且在这些居民建筑中还有少量的明清时期特有的天井式民居建筑,剩余的建筑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平房,其建筑的质量和居住环境都是比较差的,居住条件需要及时的进行改变。因为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白家岭地区是不再其中的,所以对于风貌的要求和保护较低。

本课题对百家岭历史街区保护设计方案认为可以对区域内的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对重要的体现传统和历史的建筑则可以保留并赋予新的用处;而白家岭以东地区可以新建多层高大建筑与原有的建筑一起构成性能齐全的多层住宅区。而在这些新建的建筑底层则可以开辟百家岭路,让其拥有商业经济性能同时兼有历史文化游览散步的功能;对于百家岭路以西的地区进行建设,则是采用传统的民间元素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在传统的院落结构和天井组合模式中,大胆的添加更多的新式天井结构住宅。

2.4 姚衙前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方案

姚衙历史街区是赣州的核心街区,也是河套老城区的中心区域。它是在群巷穿杂之中建立的,全长二百七十一米,宽约三米左右,与多个巷道都有联系并相通。因此连接了多数巷道形成了独有的赣州旧城区特有的街巷分布。而且其分布的面积范围大,小巷连接多独有风味,因此姚衙前街区已经被赣州市政府明确文件确立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保护重点区之一。但是和赣州其他历史保护地区一样,姚衙前历史街区也存在者人口数量过大,房屋建筑质量低旧、市政基础设施短缺、历史风貌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让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本课题设计方案采用了两个措施方案,一个措施方案就是推进政府的廉租房建设,让本地区的有困难的群众可以有新环境居住从而降低本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第二个措施方案就是有目的的设计规划导则,逐步的对房屋产权进行下放,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街区的住户在规划导则的指导下,对属于自己的房屋进行适当的修建。这两项措施可以分为建设的初期和中期的实践,当具有了一定的建设基础。随后就可以对姚衙前街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治理和规划,让整个街区纳入完整的文化中心和历史行程中独有的文化散步街道。这样该街区的经济活力也将得到重新的焕发,城市更新也将加快。

而在推动保护和建设的过程中,本课题采用的设计方法如下。第一,对设计规划导则内容的执行力加强。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分类保护、适当保留、完成修缮和整治,也可以采用拆除的方式对街区内的建筑进行统一更新。第二,对姚衙前街现有的铺地材料、建筑的立面风格进行治理,将沿街现有的建筑功能中加入商业经济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第三,在街道的重要地区进行空间方面的环境治理,提升整个街区整体的历史建筑形象。

四、结语

赣州旧城中心区保护与更新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一定要立足于赣州旧城中心区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物质条件的改善,又要考虑到文化精神的传承;既要从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出发,同时又要满足广大市民的现阶段要求;既要着眼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又要考虑城区局部特色的保留与改造;以城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赣州旧城市中心的完善,才能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协调好各方面的冲突和问题,达到赣州旧城中心区保护和更新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地方志:

[1]江西省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会,赣州地区志,新华出版社,1990

[2]嘉靖赣州府志 1982

专著;

[1]吴良铺.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昆仑出版社,2009.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02.

[4]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期刊论文:

[1]朱明政.古建筑改造和保护―中欧古建筑改造保护方法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D].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2008.

[2]王树声.徐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2001.

[3]于珊珊.乾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0.

[4]张楠.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研究[ D].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0.

[5]张继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D].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07.

[6]张晓荣.西安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历史保护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 规划与设计,2007.

作者简介:吴维(1982.12),性别:男、籍贯:江西,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文化研究

张洪(1964.12),性别:男、籍贯:江西,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客家文化研究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3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东方之珠”的美丽繁华,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到过香港吗?看过香港的美景吗?今天大家一同和老师去香港看一看。(课件出示:香港夜景录像,简要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情况。)看了这段录像,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师:是啊,香港实在是太美了,所以被人们誉为“东方之珠”。(板书课题:东方之珠)

3.鼓励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细读释疑,读中感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呢?读后交流。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细读第一自然段。

读后,老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香港的地理位置,体会“南大门”,然后课件再出示香港浅水湾的沙滩,海洋公园,铜锣湾景色图,引导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看到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体会到香港很美。)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须重读。(教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自由反复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为什么香港的沙滩是如此迷人,香港的公园是如此著名,香港的街市是如此繁华?可自由选择一段,用笔画出表现这个地方美的词语、句子,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同桌之间自由合作、交流并探究。

(学生读、圈、思,及批注。)

1.交流“迷人的沙滩”一景的学习感受。

谁来说说你画出了什么词语,感受到了什么?

从“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漫步”、“沐浴”、“倾听”、“舒服”等词语中体会到浅水湾的迷人和人们在浅水湾旅游、度假时,沙滩、海风、海浪给人带来的舒服美好的感受。

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它的美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生齐读。

继续讨论其他句子。方法基本同上。

……

小结:香港的沙滩就是如此迷人,漫步在这样的沙滩,人们感觉到的是舒服和惬意,所以作者说(生齐读: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交流“著名的公园”一景的学习感受。

作者又是如何介绍“著名的公园”的呢?在这一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一部分的录像,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语,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再来说说动物表演,在此基础上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这里的动物表演精彩无比,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生齐读: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交流“繁华的街市”一景的学习感受。

香港街市的繁华又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出示课件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灯的海洋”“闪光的长河”理解铜锣湾的热闹和夜香港的繁华。

课件再次出示香港夜景录像,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反复朗读两句比喻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同学听。

4.学习最后一段,交流整体感受,完善板书内容。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香港的美景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并问谁能当一回小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学生交流感受,理解“无比璀璨”一词,体会香港的美丽如璀璨的明珠。完善板书“无比璀璨”。

(设计意图:重视阅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学当“导游”,培养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按照“香港的___________真美啊!你看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学当“导游”,练习说话。(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发挥想象,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小组再派一名同学展示。)

2.课件出示香港“九龙”的景色图,要求用以上的句式,发挥想象,再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一段导游词。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按小组成立“东方之珠导游团”,在组长的安排下,每个同学在小组内各介绍香港的一个景点,选择能手准备参加班级“导游大王”竞选活动。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4

从2012年开始,壮志路小学本着“学校是社会的学校,学生是社会的主人”的理念,立足本地资源,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开发了许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室里的“小课堂”到社会上的“大课堂”,该校的师生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如该校校长陈丽所说:“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寻根溯源,传承文化

2012年5月16日,壮志路小学政教处主任陈菊香带领部分学生来到学校旁边的粤东会馆附近,了解壮族传统手艺——修容术。只见几个要求修容的人坐在一张小椅子上,脸上抹着白白的粉,一旁的民间修容师双手拿着一粗一细的白线在她们的脸上不停地刮、扯,不久,那些人的脸就变得光滑细腻了。大家被这项古老的修容术深深地吸引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终于明白:这些民间修容师是通过两根线来回刮、扯,把人脸上细小的汗毛绞掉,让人的脸面变得光洁而又富弹性。“真是灵巧而神奇啊!”同学们不禁赞叹起来,纷纷用相机、笔记本记录下了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

实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民俗和手艺,是壮志路小学开展“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走进水街文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水街,是南宁的开埠之地,它就像一个符号,见证了南宁的发展。壮志路小学就位于南宁市水街中心,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2012年5月开始,该校立足水街这一本地资源优势,开展了以“寻根溯源,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走进水街文化”系列活动。陈菊香说:“每个地方都会有一种或多种事物代表着当地特有的文化。我们通过走访水街的旧城区、老街道,采访民俗传承者和熟悉水街历史文化的老街坊,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对水街文化的探究、发掘和保护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水街,熟悉水街,更加热爱家乡。”

为了让这项活动顺利推进,壮志路小学精心制订了活动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科学地分配了活动任务:一年级学生了解水街的新貌;二年级学生了解水街的旧貌;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分别了解水街的民俗,如修容术,以及特色美食粉饺、粉利、鸳鸯糊、伦教糕、马蹄糕、烧卤等;六年级的学生了解水街的古迹、建筑、学校历史和中草药等。

领受任务后,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浏览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电话采访、与了解水街的长辈面对面交谈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资料收集回来后,由各班小组集中交流,并在老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将获得的资料进一步筛选和整理,最后制作成展板进行展示。

2012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壮志路小学校园里张灯结彩,“寻根溯源,传承文化——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暨走进水街文化成果展示活动”隆重举行。南宁市西乡塘区副区长李东红、西乡塘区教育局局长陆志海,华强街道办、大同和永宁社区的相关领导,水街美食专家、部分兄弟学校的领导以及100多位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学生把修容术、美食、中草药等内容编成歌舞小品;各班的“水街美食长廊”展示了各色美食,如天天生榨米粉、双色芝麻花生糊、粉饺、粽子、凉茶等,学生、家长、老师齐上阵,现场热闹非凡,所展示的水街文化令人交口称赞。陈丽校长说:“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加热爱生活。”

主题活动的延伸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带我去买拖鞋。”“点虫虫,虫虫飞,飞到隔壁阿婆屋。”走在壮志路小学的校园里,可以听到许多学生哼唱着这些南宁白话童谣。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壮志路小学在开展“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走进水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传唱南宁白话童谣,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穿插南宁白话童谣外,该校还给家长发出了倡议书,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完成“挖掘本土童谣”工作。经过努力,该校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南宁白话童谣了。

为了营造浓郁的童谣传唱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壮志路小学还举行了童谣书法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该校学生加深了对南宁本土文化的理解。五(1)班的肖雨恬说:“白话童谣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它是南宁本土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它,就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四(1)班的孙凯并不是南宁本地人,说白话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放学之后,他们全家总动员,一起学习白话童谣。孙凯说:“虽然现在我还不能用正宗的南宁白话念一首童谣,不过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快乐,这些经历都是有趣而难忘的。”

壮志路小学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渐走出了一条社会实践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路子,2012年9与3日,经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友好协商,“共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在壮志路小学正式挂牌。陈丽校长表示,希望通过共建活动,带动全校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内容是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内容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壮志路小学开展的一系列“走进水街文化”活动,其内容除了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实践性,还体现了地方性和时代性特点,使得“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这一主题活动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还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文明网、今日神州网、南国早报、南宁日报等媒体都对该校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过报道。

壮志人的幸福梦

“捧起可爱的书来吧,让悦读开启梦想,让翰墨香飘壮志!”一阵阵激昂的朗读声在壮志路小学的校园上空回荡。为了营造读书氛围,积极响应“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壮志路小学于4月22日上午隆重举行“悦读开启梦想,翰墨香飘壮志——南宁市壮志路小学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该校颁发了12位读书小明星奖,韦跃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读书经验,陈丽校长、梁崇波书记向全校老师们赠送了图书,林灿文副校长和韦月华副校长给各班流动书箱充实了图书,最后,陈丽校长带领全校师生朗诵了她自编的充满激情的《悦读开启中国梦》诗歌,把活动推向高潮。

壮志路小学结合中国梦精神以及南宁市教育局提出的“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方略,从4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了“幸福寻梦文化”系列活动。

4月1日至19日,该校开展“教师成长大练兵活动”,全校教师分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行政领导进课堂听课。

4月16日,根据城区教育局精神,由林灿文副校长负责策划、设计“美丽南方”劳动实践基地,初命名为“壮志幸福园”。

4月22日,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该校举行“悦读开启梦想,翰墨香飘壮志”活动,通过表彰“小书虫”、给班级赠书等方式,再次在校园内掀起“读书”热潮。

5月1日至30日,该校政教处和大队部联合组织开展“五一”劳动节“我能行”学生学做水街美食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挖掘身边的美食,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制作,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

5月13日母亲节,该校大队部发出倡议,全体学生开展“我为母亲做一件事”或“做一件让妈妈温暖感动的事”活动,号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母亲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承担一件家务,尽一份孝心。

5月31日,该校开展追逐美丽梦想,欢喜庆祝“六一”暨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幸福文化月”展示活动,将系列活动的成果面向社会和家长进行综合展示,让全体师生体验成长的幸福和收获的喜悦。

……

陈丽校长在总结这些活动时说:“全体师生心怀美丽梦想,追逐美丽梦想,两个多月来,校园充满了活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天天成长:教师追寻幸福课堂苦练内功;师生悦读开启梦想,晨诵午读不间断,南宁白话童谣照传唱,书香满壮志;学科竞赛让每一名学生展示了学习梦;水街美食传承梦更让同学们动手实践,爱上了水街美食;‘寻梦美丽南方创作园地’小社团采风创作令人向往;篮球比赛让篮球壮志梦更近;强身健体、抖擞精神的广播操比赛,让壮志的梦想在校园里起飞!”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6

一、目前各镇、街道、村、社区等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情况

(一)加强硬件建设,为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提供良好场所

在所在镇、街道、村、社区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基本都建有老干部活动站点,能够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需要,有的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标准还比较高,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比较大,内设图书室、室、排练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学习设施、娱乐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有的还设立老干部医务室;外有宽阔场地、健身设施、花坛绿地等;这些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为一体的老干部活动站点,为老干部开展政治学习、文化娱乐、健身强体创造了良好条件,极大丰富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二)加强软件建设,为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老干部活动站点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卫生包干制度》、《考勤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评比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上墙,主动接受老干部的监督。在活动安排上,做到小活动天天有,任凭老干部自由选择参加;集体活动一般每月开展一次,主要是老干部政治学习、情况通报、座谈会等,让老干部畅谈心得体会,了解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表意见建议等。还建立走访看望制度,坚持做到“四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的老干部必访,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必访,孤寡、失去活动能力的老干部必访,以此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党、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每个老干部的心中。

(三)积极开展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各镇、街道、村、社区都建立了老干部党支部或老干部党小组,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上一次党课,学习上级党组织文件,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使老干部思想常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上级部门保持一致。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采取“三沟通”和请上来、走下去的办法对老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沟通”即:定期沟通,利用每月的党小组会议,了解老干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沟通,利用走访看望,传达上级最新情况和方针,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势发展;随时沟通,经常与老干部接触、谈心,把老干部的思想问题解决到家。三是根据老干部的不同情况与兴趣爱好,开展阅读、健身、、书法、绘画、琴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干部玩得满意,活得开心。四是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就近参加镇、街道、村、社区的党组织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关怀下一代活动等,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二、各镇、街道、村、社区等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硬件设施有待更新提高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是关键,要配备专门的会议室、活动室,要建立室外活动阵地,有门球场、活动广场等,配齐各种健身器材。但是我市部分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特别是镇、村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与应配备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房屋陈旧、内部设施不配套、使用面积不足。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不达标,直接影响了老干部学习、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为此,这些硬件设施落后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需要落实经费、采取措施加以更新提高,以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需要。

(二)软件制度有待健全提高

部分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缺乏必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以致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存在随心所欲现象,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有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制度放在抽屉里没有上墙公开化,影响了制度的效率,形同虚设。有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的制度过于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要求,中看不中用。这些软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提高,真正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三)活动开展少,老干部参与率不高

部分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开展活动不规范,具体情况为:一是活动开展少,甚至连续几月无活动,失去了老干部活动站点存在的意义,造成建设资金与活动资源的浪费;二是活动只注重娱乐性,忽视对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品位不高,失去开展活动的应有目的与意义;三是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活力,对老干部没有吸引力。由于开展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致使老干部参与率不高。四是发展不平衡,相对街道、社区的活动开展比较好,老干部参与率较高;而镇、村的活动开展不够,个别镇、村甚至长期无活动,老干部参与率较低。

(四)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一般不配备专职老干部工作人员,都是老干部自己服务自己,最多也就是在职的老干部管理人员提供场地、茶水,因而对老干部的服务不够周到,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三、解决老干部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好硬件,夯实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基础

一是制定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标准,由市老干部局负责,根据各镇、街道、村、社区的老干部人数及实际,制定一、二、三级标准,并明确各镇、街道、村、社区的硬件标准,各镇、街道、村、社区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二是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由镇、街道、村、社区负责建设,建设经费由镇、街道、村、社区自筹为主,不足部分市适当补助。三是规定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达到硬件标准。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市老干部局要加强对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的检查监督,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拖延应付的严肃批评,好的经验与方法树为典型予以表扬推广。

(二)建好软件,提升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

要提升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获得老干部的满意,关键在于制度。老干部工作具有普遍性与共性,建好软件,提升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一是由市老干部局会同镇、街道老干部工作机构根据全市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工作的实际,制定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要涵盖老干部政治学习、文娱活动、健康养身等方方面面,基本管理制度要少而精,讲究实用。二是各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根据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针对本地实际,作适当修改、补充、完善,正式拟定本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三是管理制度必须上墙,公开公布,接受老干部和有关部门、群众的监督。四是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每年举行一次落实基本管理制度情况座谈会,镇、街道、村、社区有关领导、老干部代表和相关部门代表参加,共同评议,促进基本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三)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

镇、街道、村、社区老干部活动站点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大致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老干部思想政治文化素质。要组织老干部读书看报,订阅《人民日报》、《求是》、《老同志之友》、《老年教育》等适合老干部阅读的报刊杂志,开设电脑阅文室,满足老干部读书看报需要。要坚持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老干部集中学习;每季组织1次形势报告会,让老干部明确形势,确保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有条件的要举办各类学习班,开展继续教育,提高老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情操、增进老干部身体健康,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实现健康长寿。

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在活动形式上,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书法绘画等益智延年适合老干部活动为主,既可集体组织,亦可自娱自乐。在活动方式上,以比赛、竞赛、竞猜、展览、展示为主,既可竞技,亦可休闲消遣。在活动内容上,麻将、棋类、纸牌类、球类、健身类、文艺类、情趣类等等尽情展示,充分发掘个人爱好,施展个人才艺。要拓展活动领域,延伸活动阵地,达到每天有活动,每月有比赛,每季有展览,形式灵活多样,活动丰富多彩。

三是发挥老干部余热,积极奉献社会。要组织老干部进支部,担任社区、村支部成员,利用老干部懂政策、懂法律、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全面推动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二是组织老干部进社区、村,担任社区、村领导成员,共同研究社区、村重大事项,帮助出谋划策,协调各方面关系,促进社区、村工作发展;三是组织老干部进学校,加强与团组织、关工委的联系,对学生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可发挥老干部的威望优势,从事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民事调解、帮教后进青年等工作。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7

一、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培训与交流,提高管理能力

1.继续组织社教干部的业务培训,更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学习,明确形势,提高社区教育干部的业务能力。做好**区的社区教育工作。

2.加强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的指导交流,鼓励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的开拓和创新。

3.进一步拓宽信息视野,全面了解各社区实情。

4.探索兼职社区教育干部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新思路,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作用,各街道进一步完善和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并做好对志愿者的队伍、人数、活动内容的统计,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活动。

二、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搭建服务平台。

1.继续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开设全区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市民课堂、市民讲堂,积累社区课程资源,为区域居民和学生提供学习、活动与交流的平台。年内准备根据市民的需求,搞一至两次比较大型的培训。加强学院内部管理,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区实情的社区教育学院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计划实施,课程成效评价等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特色的校本化课程。

2.建立完成社区教育网站,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搭建网络平台。从社教信息、文件汇编、队伍建设、研究探索、教育培训、社教基地、特色介绍、成果展示等内容展示**社区教育。实现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年内完成我区社区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配合区民政局搞好**区电台专题节目的播放,年底组织各街道社区教育网站内容的交流活动。

3.各社区培训分院要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开展对社区居委会骨干、各类有专长的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市民学校骨干的培训等。下半年组织一次社区教育自编或选购的优秀教材的交流活动。

4.发挥市民学校的骨干作用,积极创新培训形式,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加强失地农民培训和暂住流动人口的培训。

三、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

1.巩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各街道要根据市创建文明城市要求和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全区的文明建设。石路街道做好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创建与申报工作。

2.继续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总结我区社区教育经验,提炼我区社区教育特色,探寻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在全区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年底进行评估,使学习型组织占社区内各类组织的比例逐步提高。

3.加强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继续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4.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类教育基地资源、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年底准备组织一次现场会。

四、进一步加大对民工学校的管理和扶持,提高民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根据《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履行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职责,做好民工子弟学校的布局规划工作。制定执行区**8~2010年民工子弟学校调整规划,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七、八月份做好志成学校和郢都学校学生的分流安置工作。

2.进一步规范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行为,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生安全,确保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核定其余5所学校的办学规模、校车数量及区域内学生比例,分别签订下学年度办学规模、办学人数、依法治校、依法用工、安全用车等目标责任书,使外来工子女和本地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上享受同等待遇。

3.帮助指导新益学校争创苏州市合格外来工子弟学校。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年审工作,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指导。

具体日程安排:

七~八月份

1.区社区护苗学校开学。

2.走访慰问街道社区居委会。

3.完成统计、整理志成学校学生的分流安排工作。7月22日全天在新庄小学现场办公,进行分流工作。

4.各街道认真挖掘暑期办班的亮点和特色,完成暑期护苗分校、社区护苗班的总结,认真填写《活动情况记录表》。

5.八月下旬检查民工学校开学前的学生数、教师数及学校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6.分别与其它五所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签定下学期办学规模、办学人数、依法治校、依法用工。安全用车等目标责任书。

7.送交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材料二篇,送交《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周年纪念文集》四篇。

九月份

1.组织社教干部学习并交流暑期工作总结、布置社教办下半年补充工作计划。

2.组织社教干部培训。内容:示范项目的探讨

3.民工学校开学工作常规检查(安全、卫生等)。

4.民工学校享受免费教育学生资料审核。

5.民工学校校长例会。

6.参加“海峡两岸发展社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及准备大会交流。(福建厦门)

十月份:

1.社教干部培训。内容:社区教育网站的信息管理。

2.完成**区社区教育网站的建立。完善及布局网站的社教信息、文件汇编、队伍建设、研究探索、教育培训、社教基地、特色介绍、成果展示等内容。

3.对申报全国示范街道、申报区级示范项目“社区邻里节”构建和谐社区”石路街道调研。

4.准备**区培训学院申报全国示范项目“社区培训学院实体化运作的实践与探索”验收材料。

5.民工学校校长例会。

6.参加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上海闸北)

十一月份:

1.对申报全国示范项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转岗再就业培训实验研究”白洋湾街道进行调研。

2.对申报区级示范项目“新老苏州娃,传承吴文化”虎丘街道进行调研。

3.准备**区电台专题节目“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发展历程”材料。

4.组织社教干部培训。内容:市民学校中志愿者队伍的管理。

5.预查新益民工学校的创建进展情况。

6.民工学校校长例会。

十二月份:

1.社教干部培训。内容:

(1)“十一五”规划课题二级子课题实践与探

(2)社区教育自编或选购的优秀教材的交流活动。

2.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年底准备组织一次现场会及进行学习型社区的评估。

3.对申报区级示范项目“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实践与探索”留园街道和申报区级示范项目“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彩香街道进行调研。

4.民工学校校长例会。

09年元月份:

1.根据《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对新益民工学校进行验收

2.制订并布置**9年寒假活动计划。

3.做好全国示范街道、示范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4.民工学校校长例会,布置结束工作。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8

顺应基层需要坚持突破创新

设置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专题。根据市委确定的“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加强引导、服务中心”原则,市委宣讲团通过四个途径确定宣讲专题。一是基层单位上报宣讲专题。根据基层需要,增加专题设置的针对性。二是通过深入到街道、工厂、社区、学校、部队等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座谈,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听取最真实的意见。三是邀请市委党校、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一线教研人员进行分析论证。四是市委宣传部和市委讲师团有关人员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研究,最后确定重大主题,完善专题内容设置。据统计,“百课下基层”活动累计宣讲专题63个,其中有37个源于基层单位的建议,约占专题总数的60%。

采用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形式。深圳“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在基层被称为“流动的课堂”、“百姓课堂”。由于听课对象不一样,会场条件各有千秋,时间安排不尽相同,市委宣讲团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讲形式,具体表现为“三不限”。不限条件——硬件条件好,就采取电脑投影课件教学;条件适中的,召开音响扩音报告会;条件一般的,就演讲授课。不限形式——既有几百人的大讲堂,也有十几个人的小圆桌。听课人员不多的,就围坐在一起,进行座谈互动交流。不限时间——有些工厂企业,白天有时间就安排在白天讲;白天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安排在晚上的,就上晚间课。

建立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队伍。宣讲团整合全市社科理论专家资源,从高端学术精英、学者型领导、基层宣讲人才三个层次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讲课效果好的宣讲专家队伍。深圳市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讲得好的宣传工作者基本上都被涵盖到这支队伍中来。

打造有力品牌实现跨越转变

打造“百课下基层”理论学习服务品牌。经过连续七届活动的实践,“百课下基层”活动已经成为深圳市规范化、制度化形势政策教育和形势报告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组织领导方面,形成了成熟的组织实施工作模式。市委宣传部作为组织单位,负责项目计划的审定,明确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确定宣讲专题和主讲人,安排活动时间及工作任务。市委讲师团作为实施单位,加强宣讲活动的过程管理,协调落实宣讲活动,跟踪工作质量,实施情况通报,创造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列支“百课下基层”活动经费。在质量控制方面,建立宣讲活动信息反馈机制,让基层单位对每一场宣讲活动进行监督评估。通过基层单位对宣讲专题和主讲人受不受欢迎、宣讲效果好不好和组织协调保障措施到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优化。

理论宣讲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组织者、实施者及听课对象三个层次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组织者做到提前调研、提前策划、提前安排,把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许多专家反馈认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想法对于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纷纷主动要求下基层。二是从虚到实的转变。专题设置紧密联系国情省情市情,重点突出关系深圳发展的重大事件,关注社会民生。宣讲时少讲大话空话,多讲身边事;少一些填鸭式灌输,多一些互动式沟通交流,确保每一场宣讲活动都取得实效。三是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市委讲师团作为“百课下基层”的实施机构,在设计菜单式学习专题、推荐联系专家学者、提示工作细节、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为基层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协调服务。

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俗话讲,工作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百课下基层”宣讲规模不断扩大,反响越来越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思想认识问题。首先是转变了发展观。“百课下基层”活动深入基层宣讲经济形势和“质量深圳、效益深圳”,讨论交流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事实。宝安区怀德社区等基层组织受宣讲活动影响,主动转变发展观,推进社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好效果。其次是转变了文化观。近几年,“百课下基层”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宣讲活动中的重点专题,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转变文化发展观。福田区南园街道在宣讲活动启发下,实施社区文化发展计划,创出了一条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群众,融入生活”的社区管理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再者是转变了生活观。深圳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百课下基层”结合市委书记王荣同志提出的“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在基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调适人们的心理,引导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立足深圳实际积累探索经验

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理论宣传的重心下移,必然有许多平时在办公室听不到的相对尖锐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理论工作者应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敢于面对热点和难点,向群众做出科学的理论阐释,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缩。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激烈冲撞的交汇处,一些基层群众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对此,要毫不含糊地正面解答,结合深圳市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论证深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坚定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紧紧贴近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深圳改革发展实际进行理论宣讲,回答基层群众关注的问题,是宣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具体讲,就是以改革发展实践立论,用改革发展事实说话,做到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的有机结合,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提升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比如,针对有些干部、群众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形势盲目乐观和忽视发展质量的思想,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说明深圳既是经济大市、能源消费大市,又是国土面积小市、能源拥有小市和资源小市。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如,针对部分群众促发展的松劲情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结合深圳成功举办大运会的经验,大力宣传弘扬“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创业精神,为“深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9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教兴处、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别是自2007年省“义务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促进了我街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升教育发展地位

艾山街道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工作列入办事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纳入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完善“四个机制”,夯实了教育工作基础。

1、建立定期议教制度与教育责任制。我们规定每年专门研究布署教育工作的专题会议不少于四次;分管负责人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教办、学校现场办公、调查研究;人大工作室每年两次对教育部门进行视察,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教育责任制,把重视教育、做好教育工作与街道、村(居)两级干部的考核成绩挂钩,由人大、政协组织考评,定期监督检查。

2、制定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机制。依据《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了《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见》、《艾山教育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保证。每年教师节,街道专门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拨专款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走访慰问老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完善对教育投入的评估机制。在加大对中小学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注重了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制定教育投入评估机制,激发各村(居)办园的积极性。

4完善教师分配与交流机制。根据钢城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钢城区教育局在教师聘任,分配和交流上注重了向偏远和薄弱学校倾斜。近年来专职对口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被分配到施峪、双峰、育才任教。另外,我们加强了师资交流,每年都从一中、中小抽调年轻教师到以上学校支教,同时,派部分教师到区直学校交流,这种做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教师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以上措施的落实,使街道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均衡、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街道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做到了“资金到位。逐年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我们加强校舍建设,为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2008年,街道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面积4500平方米的艾山一中综合办公实验楼。去年,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为4000m2,15个班规模的中心幼儿园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2800m2的育才教学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街道、教育局的不断努力与协调下,利用省财政厅专款130万元,为育才联小安装节能中央空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取暖问题。徐家庄、张庄、陈家庄投资新建了标准的幼儿园。另外,施峪等五村联办幼儿园已完成选址工作,规划图正在设计当中,即将开工建设。

二是提高内配标准,加强规范化学校创建。在内配方面,我们本着高标准原则,08年一次性投资20余万元为一中配备了完备的实验设施。现在,艾山一中、中心小学内配达山东省实验室一类标准,其余学校达到二类以上;音体美仪器室达到教育部一类标准。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艾山一中、中小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目前,街道8处中小学全已达到规范化标准,其中省级1处、市级5处、区级2处。

三是抓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区政府和办事处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信息技术设施,所有中小学均按要求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室,各校建立了校园网;同时根据省市区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指示精神,我街道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各中小学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用机达到验收标准,各校均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

三、提高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要求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德方面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夯实教师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以德立校的自觉性。另外,以艾山街道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广泛宣传教师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广泛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教师“十佳”系列评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德能双馨”、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业务方面,我们加强教师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教师个人档案,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细化对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及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各校落实校本研究方案和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校本研究及教师继续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全校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良好氛围。每年街道都派出200多名教师和校长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和校长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坚持“研训结合”,优化培训方式,做到“学、教、研、思”相结合,把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教育办公室坚持每学期开展教师才艺展示、备课作业展评、中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推动了各校研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教办定期举办中年教师大比武带动了青蓝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业务骨干,在近几年全区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我街道教师获奖率列全区第一。现在,共有2名教师获得首批“钢城名师讲堂”一等奖,并被推荐为“齐鲁名师讲堂”人员;有4人被评为市“十佳校长”;17人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其中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市师德标兵,1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十佳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大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名师,57人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29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158人获区级以上优质课奖。良好的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艾山街道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管理,管理注重育人为本。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重视和加强了德育工作;有效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同时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各校以学生的多元评价为平台,落实好常规教育,养成教育,以良好的班风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另外,街道建立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并结合未成年人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形成校外教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各校都要组织学生到艾山敬老院、艾山文化广场举行献爱心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和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2、强化教学常规,实施课题带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教办认真落实教育教学评估方案,坚持月查月报制度和学期初、学期末检查评估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把两次打分作为单位评优依据,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二是是教学常规抓细抓实。教办积极落实教育局的常规教学要求,在每个学期第一天,都要落实“上好开学第一课”制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严肃认真的工作氛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好头,起好步。教办教研员定期到各个学校推门听课,并参加各科教研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各校都推出了以“打造高效课堂”和“我最满意的一堂课”为主题的课堂展示活动。其中艾山一中和中小的教学开放周最具特色,为全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三是是实施课题带动工程。艾山各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加大课改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艾山各校承担着国家和省级教育教研课题10多项,一中的网络形势下的教学与研究、二中的英语特色教学、中小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应用研究、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卞家泉的小班化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在山东省中小学评价研讨会上,艾山一中代表莱芜市为大会提供的题为《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的课题材料,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这些课题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艾山教学成绩的提高。

3、强化课改理念,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艾山街道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不为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按规定开展好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各校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社团建设,艺体教育也搞得丰富多彩,走在了全区前列。艾山一中、二中、中小社团活动尤为突出。我街道的学校艺术节、“书香校园”工程、校园文艺节目多次在省市区电视台展播;师生书画作品多次获省市一二等奖;中小学篮球队、乒乓球队多次荣获全区第一、二名;一中、二中和中小的校刊已经连续刊发10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艾山的教育成果更加显着。今年,全街道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名列全区前列,有30名艺体特长生通过了考试,过关率最高。

近年来,艾山教育办公室连年被评为莱芜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钢城区争优创先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各镇处、区直各学校排名第一);艾山一中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艾山二中被评为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中小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首届莱芜市廉洁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

市、区多次教育系统现场会在艾山召开:如:迎接省政府督导档案管理现场会、全区学校管理现场会、“钢城区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会”、全区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等等。现场会多次在我们艾山召开,标志着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前列。规范的管理,扎实的工作,使艾山的教育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有淄博市、腾州市、新泰市、市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等市内外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提升了艾山的教育声誉,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

4、强化安全工作,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街道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了学校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机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每学期初,街道、教办专门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街道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全街道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舍进行全面检查,对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另外,我们积极联系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周边环境的网吧、游戏厅,饮食摊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了集中检查治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车辆,按照交警部门的管理要求统一进行了整改。街道投资给所有学校安装了监控设施、今年,为一中、二中、中小共配备了专职保安人员,加强了安全巡逻,配备警用设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统一。各校还认真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重点开展了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防震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知识讲座和自救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救护能力。各个学校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组织了甲型H1N1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及疫苗的接种工作。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组织严密,整个艾山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五、协调发展幼教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实施水平

艾山街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

1、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在制止中小学生辍学方面,根据实际,街道、教办与各学校都制定了管理制度,把巩固率列入了对学校和教师评估的内容。一方面,大力营造控辍保学的社会氛围,加大控辍保学宣传力度。除充分利用广播、专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外,还制定了《关于制止中小学生辍学的暂行规定》、《关于实行义务教育通知书制度的规定》等各项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

二是街道积极筹措资金建立特困生救助机制,实行贫困生救助制度:每年发放“贫困生救助基金”3万余元,救助贫困生100余人;其次是利用希望工程捐款大力救助贫困生。

目前各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99.8%、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达到96%。

2、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

幼教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申报、验收工作。截止目前,我街道15处幼儿园中,有中心园1处,示范园1处;一类园10处。二是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文化、专业方面的培训,07年以来有14人获区教学能手称号。三是教办与各村两委积极协调,鼓励社会办园,办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艾山已开办两处规范化民办幼儿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办学氛围的形成。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1%,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

成教工作:一是圆满完成了“两基”任务。二是大规模地开展了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进行讲课,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20多期,推广实用技术10多项,农村92%新增劳动力能够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500多人。三是成人培训中心积极与莱钢电大联合办学,开展学历教育,为各类专业函授班提供保障。今年,艾山成教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社区教育示范中心。

天上的街市课件篇10

为了增强基层女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基层女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妇女进“两委”和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民主管理。按照省妇联《关于进行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通知》的要求,各级妇联通过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市镇(街)、村(社区)女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市妇联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刘展红主席亲自带队深入到7个市、区的镇(街)和村(社区),听取妇联的情况汇报,与基层女干部面对面交流,充分掌握了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的培训情况。现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

1、希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在被访者中,绝大部分的基层女干部认为“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事,成功的原因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大部分基层妇女干部希望能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如女村官认为需要学习涉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村务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社区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等;镇(街)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项目管理等知识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希望加强能力培训,树立女干部良好形象。大部分的女村官都认为需要学习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带头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妇女群众中的威信力和被认同度。在调查中,镇(街)、社区女干部最渴望接受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公务礼仪、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培训,她们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逐步得到领导或男同志的认可。

__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内容需求情况一览表

人群类别 曾参加过哪些培训 最希望学习的知识

镇(街)女干部 公务员培训班、中青班、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 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能力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领导艺术、女性修养、演讲与写作知识等

女村官 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农技知识培训 国家涉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农村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农业技术技能等

社区女干部 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村(居)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电脑知识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个人文明礼仪和修养等

(二)在培训的形式上

培训时间最好在一周内,培训形式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

1、脱产集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有些基层妇女干部认为,一般脱产集训每年才参加一至两次,虽然课程安排内容比较全面,但仍未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她们希望能结合专题讲座这方式,对某段时间她们最迫切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培训。

2、课堂教学与外出学习交流、专题调研相结合。基层女干部特别是农村女干部最希望走出去,开拓视野,到经济发达地区“取经”,回来后应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展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或方法。

3、动态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基层女干部对培训手段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她们希望多采用图文并茂的PPT或动态影像进行授课,增强学习内容的可读性。课后还可设立网络BBS,让学员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交流互动,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使培训更加充满灵活性。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问到“你担任乡镇政府女干部期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八成以上的调查者认为“能和男同志一样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最成功的”,说明基层女干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她们更多地希望课堂上老师能准备多一些实际案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或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现身说法的方式,使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__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形式方面的需求情况表

人群类别 最喜欢培训方式

课 最希望哪些老师授课? 集训的最合适时间

镇(街)女干部 讲座、外出学习交流、实际案例分析、PPT或互动授课 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 8-9月,集训时间最好5天左右

女村官 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 优秀的女村官现身说法 农闲时,集训时间最好2-3天

社区女干部 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讲座 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领导 5-6月,集训时间最好2-3天

二、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主要做法

1、结合集训、轮训等方式,对基层女干部进行全面培训。一是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市妇联每3年分别举办一期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和女中青班,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培训方式采取课堂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妇联业务知识等多个方面。此外,各市、区妇联还相继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妇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加强基层女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在开班期间,有些市、区还安排联欢晚会或才艺表演等,以此加强女干部的联谊交往,培养女干部能说会唱、有干劲有活力的一面。二是村(社区)女干部选前任前培训。换届前,为了确保妇女进村(社区)两委比例 ,各镇(街)妇联均提前介入,对村(社区)两委女候选人进行系统培训和政策引导,强化女干部参与竞争的意识,提升其参政能力和水平。换届后,各市、区妇联组织新上任的村(社区)两委女干部进行2-3天的集训,内容涉及法规法律、卫生保健、妇女工作职责、村(社区)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基层女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确保培训成效,鹤山市妇联在培训结束后,还组织首次担任女村官的新同志到经验丰富的女村官村里走访,让新上任女村官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三是政治理论水平培训。市委组织部把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镇(街)、村(居)女干部每年均能参加一次以上组织部门举办的轮训。四是利用农村基层远程教育和妇女学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4期以上的学习,内容涉及党务、法律、农业、科技等。

2、通过主题活动、“大讲堂”等项目,对基层女干部进行补充培训。一是开展“内强干部素质、外树妇联形象”学习活动。市妇联连续7年举办妇联系统干部三化建设现场会,先后开展了“党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丰富的读书学习,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丰富其政治理论基础。二是开展“增强农村妇女发展能力”学习活动。两次组织女村官到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博览会;到广州、增城等地参加省妇联举办的“春游南粤“活动,帮助她们开拓眼界,加强沟通交流,拓宽发展的路子。台山市妇联还紧抓时机,争取北京《农家女》的支持,三年内先后输送19名女能手、女村官到北京参加先进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相继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项目。以每月一讲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每期,市妇联都会要求各基层女干部按需求报名参加,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6期,“妇女素质教育大课堂”已成功举办3期,效果良好。

二、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够。有的基层女干部认为抓具体业务才是硬任务,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应付培训, 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期间经常出现课堂不停接电话、迟到早退甚至请假不来上课等现象,人在心不在,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部分学习培训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2、培训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女干部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课堂授课、考察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我市女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仍比较传统,一周的培训一般只安排半天演讲或实践活动,其余大多时间学员只听、记笔记,被动地接受培训,参与互动、交流少,学员们感受不深,培训后作用不明显。而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理论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未能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女干部的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实操性不强。

3、培训经费不足。目前我市有的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没有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每次都只能从妇联的业务经费里挤,或由学员单位承担。由于缺乏经费,培训只能是2-3年举行一次,且培训时间短,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女干部对培训的需求。

4、欠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调查的基层女干部大部分希望聘请同时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来授课。但目前我市各地妇联邀请前来授课的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搞研究的老师,有理论基础,但是欠缺工作实践;一种是部门专业人员,如政法、卫生、农业、法律系统的同志,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两类老师授课都存在不足,有的老师授课更是枯燥乏味,难以达到学员的需求,而聘请外地专家授课成本过高,基层负担不起。

5、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目前我市对女干部的培训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每年进行业务或素质培训,未能针对女干部群体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的培训。如在村(社区)换届工作中,有部分村原妇女主任因年龄问题退出竞选,而新物色和推荐的女候选人往往由于能力不强和群众基础薄弱而落选。这突显了我市在抓村(社区)后备女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存在漏洞与不足。又如镇(街)妇联主部分都进了班子,工作能力也获领导和同事认可。但到目前为止,镇(街)妇联主动针对当地妇女群体或妇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出研究成果的,基本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我市基层女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不强,二是我市基层女干部对工作的敏感度不够高。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市对基层女干部分析、思考和调研能力开展培训的不足。

三、对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建立女干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对妇女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针对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各级妇联要从思想上对她们进行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终身学习教育观念。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奖优罚劣等制度,对一些学习积极、培训成绩优秀的女干部要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对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的女干部给予差评,并向所在单位反映其学习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女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女干部的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评比考核推荐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她们对干部培训工作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增强她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调查中,当问及“与男性相比,女性担任乡镇干部有哪些优势和弱点?”时,女干部普遍认为善于协调沟通、细致、周到,更能吃苦耐劳,有女性视角是优点;工作中依赖心理强,自立意识不够,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不高是弱点。因此,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一是要加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培训。如围绕推动妇女进村两委工作,要着重加强村(社区)女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党的政策方针、“四自“精神、村务管理知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向、涉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形式上要采取课堂学习、互动交流、模拟组织活动、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还要多举办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丰富她们的知识层,提升她们参与竞争的底气。二是要加强基层女干部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目前镇(街)女干部参加的培训虽很多,如组织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中青班、科级干部轮训班、镇(街)一把手培训、选调生培训班等等,但男女同窗,一概而论,效果不明显。妇联应根据不同时期女干部在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培训方式要有实效性。可邀请相关学者专家进入课堂,与女干部面对面,就当前时社会的热点难点案例展开探讨,引导她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培训期间 组织女干部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从如何科学地制定问卷、技巧流去挖掘问题、深入分析情况、理性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到最后形成有水平有成果的调研报告,整个过程由老师指导完成,让女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使教学变成理论研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

3、统筹规划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鉴于妇联独立开展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不足、能力有限,建议把基层女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由当地妇联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人事部门统筹调训;党校负责提供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同时,将其纳入培训学分一起考评。这样既可保证女干部参训,又可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防止疏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