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十篇

时间:2023-04-06 03:39:23

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篇1

“星星,我的希望”常有人这么说,希望之星嘛。

星星是很美的,在那里停放着善良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看着星星会让人想起牛郎织女,想起友爱的兄弟,同时也想起了已死去的亲人。

有人说天上的星星是死人灵魂的住所,你干的每件事情都有你的先人在看着,他们在监视着你。这些能在星星上看望你的先人都是善良的,他们会容忍你的错误,并且帮助你尽快改掉它,这让我想起了《狮子王》(1)中,辛巴望着天空,它已去世的父亲在群星中出现,并告诉它要夺回王位。这无形中给了他一种力量。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女孩在弥留之际,在天空中看到了流星,她预知了自己即将死去。那颗流星是什么样,一定很美丽,还有在另外一个地方,还会有人对着它许下一个美丽的心愿,人们说如果对流星许愿就会实现,小女孩一定对流星说:“让我和奶奶一起走吧!”流星是天上的星吗?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天上的星是永恒的,流星是短暂的,可是流星是天上的,他来到地上作客,但毕竟是天上的客人嘛,他给人带来了希望,同样也是希望之星。所以我不知如何回答,但是无论什么星,我都会感到了希望,给人以促进的作用,他永远给人以神秘之感,他们等着我们去作客。

努力吧!感受到星星的神秘不如亲自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天上的星星篇2

在童真时代,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快乐的,但也有事情是令人伤心的。

在我五岁时,平时与我一起玩耍的和蔼可亲的外公离开人世了。那是我非常伤心,每当想起外公与我一起玩耍、与我一起堆积木、与我一起抓麻雀、与我一起种稻草…的情景,我的眼泪像关不住的水龙头,眼泪哗啦哗啦的往下落。

那时候,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林丹丹,头发扎着两梳小辫子,圆圆的脸,非常可爱。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林子的小板凳上,抬头望着天空,我又想起了外公,眼睛里闪着泪光,我在泪光了看见了外公慈祥的面目。这时,林丹丹来了,她知道我在想外公,所以她坐在我身旁陪伴我,我两沉默了许久,林丹丹这才出声:“小诗,别伤心了,你的爷爷一定不是不要你了,他一定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到天堂去给你买好吃的糖果了。”我听到这话,心里豁然开朗。我半信半疑的问林丹丹:“是真的吗,你没有骗我吧?”林丹丹说:“不骗你,你爷爷肯定会回来的!”我觉得好开心了,一想到爷爷原来是给我去买糖了,心里就甜滋滋的,对林丹丹说:“我爷爷买回来的汤我一定分你一半!”我们两个开心起来,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

我们两个很要好,直到读小学了,我要到城镇读书,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这次使我明白了,享受别人的关爱是一种享受,关爱别人是一种快乐。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关爱,既然我们是同一个国家得人、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何不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呢?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天上的星星篇3

整理/非鱼

几个月前,我焦虑不安地守在星星的病床前,漂亮的女儿被化疗折磨得不成样子,头发大把大把脱落,每天被疼痛和种种不良反应纠缠。

星星意识到自己竟离死亡那么近时,哭过,闹过,可看到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看到我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深陷下去的脸颊后,她就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说:“妈妈,如果我走了,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妈妈每晚看着那颗最亮的,就是我在天上对着妈妈笑呢。”

我扭过头,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为什么这样的命运会落在我们身上。

我决定去做骨髓化验,看是否能和星星的干细胞匹配。为了给星星看病,已经花完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高额化验费,对我而言也是笔不小的开销。有人劝我去血液中心做捐献采样,干细胞一旦进入血液库,就能很快知道是否和星星的匹配。于是,我坐长途车来到市里的红十字血液中心,签署了一份骨髓捐献志愿书,并做了血液采样。

我坚信自己的骨髓能挽救女儿的生命,星星也重新燃起了生的信念,那段时间真是漫长的煎熬,每天等着血液中心的电话,无论吃饭睡觉都把手机放在手边,电话成了我惟一的救命稻草。

一周后,血液中心终于打来电话,我兴奋得有些晕眩,颤抖着按下接听键,电话那边的医生也很激动,可她竟然告诉我我的骨髓和一个患病的七岁男孩完全匹配。

怎么?不是星星?该和星星的匹配的,我是她的妈妈呀!我的头嗡地大了,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怎么会没和星星的配上却跟一个陌生男孩匹配呢?我的女儿怎么办,她还等着好消息呢!

望着女儿眼里漾满的希望,我几次话到嘴边,都硬生生咽了回去,我骗女儿说血液中心的阿姨打电话问问抽取骨髓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她说抽骨髓很疼吧,如果早知道,就不让妈妈去了。面对如此懂事的女儿,我再也忍不住泪水。

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又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渐渐平静下来,把自己和女儿的状况告诉他们,我真的很想帮那男孩,可是星星的情况这么凶险,我实在不敢离开她呀。

骨髓捐献整个过程要持续10-15天,那就意味着那么长时间我不能守在女儿身边,星星的身体已经因化疗衰弱之极,药物随时可能让她的造血系统完全崩溃,也许当我在救助别的孩子时,女儿就会永远地睡去,在没有妈妈的陪伴下一个人孤独地离开。

电话没有再来过,可我却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中,似乎总有个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阿姨,救救我吧,我才七岁呀,只有您能救我了!”

考虑再三,我终于跟星星说出了真相,我试探着问:“宝贝儿,妈妈的骨髓救不了你,可是能救一个七岁的弟弟,你说妈妈该怎么办呢?”

和我预想的一样,女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的泪马上涌出来,她说:“妈妈为什么要救他?都没有人救我,我们为什么要去救别人。妈妈不去,妈妈去了,我怎么办?我不想死呀,妈妈!”

女儿的哭声让我的心都碎了,她把头蒙在被子里,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我抱住女儿,哭着说:“妈妈不去,妈妈一直陪着星星!”那一刻我想:命运为什么如此捉弄我们,明明燃起了希望,却是替别人点燃的,没有人救我的女儿,我凭什么去救别人的孩子?

可那天后,我却失眠了,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开始担心起那个男孩的命运。直到有一天,我的手机又响了,看到那一串陌生号码,我知道,是那个孩子的父母打来的。

原来红十字中心的工作人员无法劝动我,可她们觉得我是个好人,更是位好母亲,心疼自己患病的女儿,一定也会愿意帮助同样渴求生命的另一个孩子,于是冒着违反规定的惩罚,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男孩的家属,希望他们能改变我的决定。

电话那头也是位母亲,她没有哭闹着求我捐献,只是恳求,能见个面吗?我们知道您女儿的事,我们决不奢求什么,只想跟您见个面,好吗?

她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完全能够体会到她的小心翼翼,谨慎得让我心酸,她儿子的生命握在我的手里,如果不是因为星星的病情太凶险走不开,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

那天天空下着小雨,风冷冷地吹着,我轻抚着女儿的小脸,看着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外面是一片灰黑色的天空,不由得又为那个男孩担心起来。这时护士匆忙跑来找我,让我快下楼看看。

在住院处门口,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老少少跪了一地,足有十几个人,雨水把他们的衣服和头发都打湿了,他们就这样跪在冰冷的雨地里,虔诚地看着我。

我的泪滑落下来,为一个和女儿一样被病魔死死抓住的陌生孩子,我深深地自责着,自己也是一位母亲,怎么就体会不到别的亲人的痛苦呢,就这么无情地捏碎了一个孩子生的希望,捏碎那么多亲人的希望。

我跟着她们去看了那个男孩,他瘦弱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特别明亮,孩子没有哭闹,只是乖乖坐在那里看着我,轻轻地叫了声“阿姨”。我的心疼得很厉害,逃跑似的离开了男孩的病房,离开了那群流着泪的亲人。

回到女儿身边,我欲言又止,抚摸着星星稀落的头发,心如乱麻。星星终于开口了,平静得让我吃惊。她说:“妈妈,去救那个弟弟吧,我会好好地坚持下去,等着妈妈回来!”

女儿在那一瞬间说出了我一直想要做的决定,她说妈妈自从接了血液中心的电话,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我不能阻拦妈妈救人的决定,更不能为了自己让那个弟弟失去生的希望。

我抱着女儿泪流满面,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女儿的心竟是那么美丽。

安置好星星后,我踏上了长途车,临走时女儿像个大人似的嘱咐我注意安全,给了我一个平静的笑容,那时我恍惚了,觉得女儿就是天上最美丽的那颗星星。

我没有去见男孩的家属,直接住进了骨髓捐助病房,那天晚上,睡了一个踏实觉。

接下来要连续打七天“生白药”,作用是刺激干细胞增殖,为了避免不良反应,每天只能打一针。我想快点回到女儿身边,请医生每天早晚各打一针。由于量过大,不良反应接踵而来,我很到浑身酸痛,下腹坠涨,一天就呕吐了三次,上卫生间的时候,身体抖得厉害,要扶着墙走好一会儿。

可这些我都不在乎,咬咬牙就能挺过的小痛苦,我一心想早点回到女儿身边,没有我,她不知道能否挨过化疗的疼痛。手机一直放在身上,我真怕铃声突然响起,有人说,我的星星永远地睡着了,那几天对我而言是一种如同地狱般的漫长折磨呀。

四天之后,我完成了捐助的第一个程序,接下来就是抽取骨髓。说也奇怪,手术台上的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疼痛,只是十分焦虑地等待着手术的完成。医生说术后要休息两天。两天?多么奢侈的等待,我再不能多忍受那漫长的两天,躺了半小时就匆匆踏上回去的长途车,只觉得两眼发黑,浑身无力,我想,就是爬也要快点回到女儿身边。

星星看到我时,忍不住哭了,她用手轻轻抚摸着我嘴边的大水泡,眼泪一个劲往下掉。

我捐助的骨髓让男孩重新获得了生命,他的家人以十五万作为报酬,凭良心说,我真的很需要那笔钱,可我没收,我知道这十五万对于一个有白血病患儿的工薪家庭意味着什么。

好人有好报,上天总会眷顾善良的人,星星没有等到与她配对的骨髓,却成为那万分之一的靠化疗治愈白血病的幸运儿之一。如今我的星星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健康而漂亮。

后记:记得李佳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时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太难了,可一旦下决心去做了,我的心又从嗓子眼放到了肚子里,那是从未有过的踏实,真的,当时我就想,无论女儿的结果如何,我都没有愧对自己的良心。”

天上的星星篇4

天上的星星,是亲人的眼睛发亮,是爷爷奶奶的眼睛发亮,是爸爸妈妈的眼睛发亮,那是善良的光,可以穿透一切黑暗,从极远之地,带着他们头发的味道、带着他们手掌的温暖,也带着他们的心跳,把他们的关切、问候、祝福融进我们的生命。我甚至听见了爸爸的声音,那是心灵对心灵的永恒呼唤。

二、

喜欢星星,就要走进黑暗,走进浓雾,走进弥漫。在黑暗里就是巧遇死亡,也无须惊慌惧怕,死亡未必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浓雾中也许会迷失方向,没有了头绪,那时你就想象,自己是一只飞蛾,宁死不畏光明。而在弥漫中,你就寻找星星,不论他在天上,还是在身旁,相信星星的人,就会相信自己的命运,相信眼睛就是身体的灯。如果眼睛健全,全身就都明亮。

三、

星星落在河里时光变成一串星星流逝,孔子看见河水东流,日夜不停,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不会回头,在不同的时间里,星光也是那样的不同。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喜欢我们的亲人,喜欢我们朋友,我们就要接受他们的所有,他们的善良为我们所爱,他们的狭隘为我们包容。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常常连我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我们有时候是天使,有时候是恶魔。黑暗可能很长,光明可能很短,只要我们在一起相爱过、惊险过、欢乐过、丧失过,我们就没有白白的来过活过。

四、

星星是可以飞的,在花间草丛树荫下,星星煽动了翅膀,拽出闪闪的绿光,真的很美,跳跃着,飘动着,和着动听的虫鸣,纵使周围是黑暗一片。心灵依然感觉的到暖暖的明亮。我喜欢在这样的夜晚,走进没有人影的教会墓地,只看静静竖立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十字架、墓碑,看苍白的铭文,看被鲜花围绕的逝者安详的面容,在这无声的世界里,星星用舞动的光华显示着他们曾经丰富过的生命。人的一生,实在短暂,可是在短暂的岁月里,能用自己的热温暖别人,能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的人,即便只是这样活了一天,这一天也会变得非常美丽。

五、

天上的星星篇5

天上的星星这篇短文又短又非常使我有了感想。星星就像我们这些小孩。晚上,它出来了在黑漆漆的夜空上玩耍。可是,在这星星正玩得开心时,月亮出来了,这又星星害怕躲藏起来。月亮却灿烂的在夜空上。

星星就像我们这些不自由的小孩子,但是我们有时候还是自由的。我们过了一个大周从学校回来了。父母不时会问我们学习情况怎样?如果是很好,父母就非常开心,有 时候让你轻松点。不好,就要催促努力点,多看书,不要看这些无聊的电视节目了,多学习。星星也肯定是这样,没有了自由,想玩也不能出来玩。我想:“爸爸、妈妈也太严了吧!”就算严也不能一天死呆在书房写作业,看书吧!也总得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可是,在这些烦恼来看,大人也是有极大的压力的。他们要为我们学费、生活费等等,要去工作。如果,有时候生意不好,再加上我们学习不好不努力,这也不难怪会朝我们发火。大人还有时候,会被我们气得生病了或是有时候工作压力大而生病,但他们还是去上班。晚上,他们下班了想放松一下,但是又被我们这些小孩吵得不得安宁。所以不要只顾自己快乐,而不顾大人们的快乐。

大人们也是有烦恼的,别以为大人们没有烦恼,就只顾怪大人们,不想一下大人们的苦处。

天上的星星篇6

民间传说天上有天堂由来已久。宋·范成大《吴郡志》中记载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信奉基督教的信徒相信:好人死了,灵魂会升上天堂。

我想如果有天堂,天堂一定没有尘世间那么多苦难和纷扰吧。妈妈,你是好人。你升上天堂化作什么呢?我想是化作星星了吧。如果是,一定是浩如烟海的繁星中最璀璨夺目的那颗吧。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秋风起,正如宋代朱熹诗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风将天吹得更高更远,枯黄的落叶随风飘零,大雁成排的向南飞去……,这景致恰如曹丕所描写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情此景,我总是不自觉地思念起我那慈祥的妈妈。那年也是深秋时节,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已至深夜,并无睡意。倚窗凝望,满天的星星点缀着深蓝的天空,陪伴着皎洁的明月。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上,在数也数不清的星星里我在找寻着你,妈妈。妈妈,你看到我了吗?都说母子之间心灵相通,想必你一定看到了我!那一眨一眨的闪动,是你的回应吗?那稍瞬即逝的流星雨,是你洒下的泪水吗?妈,咱不哭,虽然咱们相隔的很远很远,毕竟咱们相见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敝开心扉的时候。

妈妈,记得你说过。你的老家是四川省雅安市。解放前你家的家境很好,是经商做生意的买卖人家,有油坊有店铺还有耕地,家里是二层四四方方的圈楼,不敢说富甲一方,也是远近有名殷实的小康人家。你的父亲是子承父业,识文断字的商人。你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可谓大家闺秀。

13岁那年,四川解放了。你们家的成分被划为“小资本家”,属于教育、改造和被管制的对象。从此你和你的家人的境况在中国那个年代里可想而知。

16岁那年,你凭着良好的家教和勤奋与聪颖,考入四川都江堰水利中专。二年后你完成学业。正待分配工作之时,爸爸走进了你的心里,走进了你的生活,从此改变了你一生的人生轨迹。

对你与爸爸的相识相恋,爸爸不无骄傲地描述道:他从抗美援朝回国后,在15军当文化教官。他回家探亲,当地学校请“最可爱的人” 做报告,与校长交谈中,校长得知他还孑然一身就欣然作媒,把已毕业的校花介绍给他,于是成就了这个美好的姻缘。从你们名为“花好月圆” 的结婚照上看 ,那时的你们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一个是英俊潇洒的军官,可谓鲜花配英雄。其实用现在的语言描述,你属于知识与美貌兼具的女性。

与爸爸结婚后,你便随军来到湖北孝感,并生下大女儿,取名“湖”。刚刚熟悉孝感的生活,军校被解散,你随爸爸来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省军垦汤原农场,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加之不适应东北异常严寒的气候,你的大女儿“湖”夭折了。在黑龙江你又生育了你的大儿子,取名“江”。你与爸爸一共生育了九个孩子,存活了六个。

按照组织安排,你又随爸爸从黑龙江省来到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除去回四川老家生活那几年,你一直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直至去世。

记得你说过,因为你的名字如男人的名字一样,分配工作时是按照男性分配的,你被分配到农药厂,农药厂下马,你又被分流到离家十几里大山里的铜矿工作,几经周折才在造纸厂稳定下来。

在造纸厂你以为人正直,踏实恳干,热情大方,获得领导的赞赏和工友们的一致好评。你的大名在厂子里无人不晓,官称:“彭姐”。你做过管理员,班长,车间主任,供销业务等工作,各个工作岗位你都样样精通,样样出色,年年被评选为厂或者县的先进工作者,象征荣誉的奖状挂满了墙。要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爸爸完全不顾家,你一面照顾我们六个孩子,维持这个破大家;一方面又要投入紧张繁忙的工作情况下取得的,其苦其难其不易,只有你自己冷暖自知。

妈妈,你别嫌我啰嗦。今晚的夜景多美呀,你看那月牙象微笑的少女,一颗颗闪耀的星星象一颗颗宝石,秋风拂面虽有些凉意,倒也使人精神百倍。趁着这美好的夜晚,我们娘俩就好好聊聊吧。

妈妈,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困难甚至苦难,也有过许许多多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你的自信、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及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至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你记得吗?每到深秋准备冬贮煤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煤场里聚集了好多人,不象是买煤反倒更象抢煤。你领着我们抢到没冻的煤推回家。还要返回煤场在煤矸石堆里挑捡还能烧的煤矸石,因为买这些被废弃的煤矸石不用煤票,我们满煤场找寻,费九牛二虎之力凑足一车推回家。如此一冬得十多车确实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这并没有难住我们,虽然冻得够呛也遭得小脸黢黑,但是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温暖的冬。

你记得吗?正是数九寒天的年三十的前夜,孩子们已然进入梦乡。昏暗的灯光下,你脚踏着老旧的缝纫机,一会裁剪,一会缝合,躬着身子挥汗如雨地忙碌着。当温暖的阳光射进小屋里,犹如圣诞老人刚刚造访过,六个孩子的枕边都放了 一套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刚刚合身,顿觉精神百倍。孩子们心喜若狂的时,你却合衣悄无声息的睡着了。虽然你身上还是那套洗的发白带着补丁的工装,但是睡梦中你,嘴角上却露出不易查觉的微笑。

你记得吗?那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你红肿着双眼,孱弱的身躬已无半点气力,你一头栽倒在冰凉的炕上,默默流泪,不吭一声。妈妈,你走时抱着小妹去看医生的,为什么只一人回来, 只带回那竹编的暖瓶,不见了小妹,也不见了那包裹小妹的小花被。记得我坐火车逃票去四平妇婴医院看小妹时,呀呀学语的她还吵着要回家呀,要回家……,都好几天了,满四平市就买不到只几角钱一支的青霉素、链霉素吗?那怕只买来一支,小妹也不会留在医院不回来呀!那可恶的病魔_大叶性肺炎(因感冒发烧引起),已经夺去了小弟鲜活的生命,为什么还要来夺去小妹那灿烂的笑容呢?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好个无情寒冷的冬。

你记得吗?依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弟弟被人打伤了,血肉模糊,被人送到镇医院。妈妈呀,你带着家里全部的钱就往医院跑,医生说要立即转院到四平。借来担架直奔火车站,天那么黑,路那么坎坷,抬着人那么重,你的泪水呀汗水呀一齐往下流 ,你都不顾,都不顾,心急火燎地往四平赶。只听你不断地叮嘱弟弟:你要坚持住呀,坚持住!

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有困难和痛苦,当然也有许多许多美好的记忆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

你记得吗?我曾经多次陪着你上夜班。那时你在造纸厂当“三·八” 妇女班的班长,带领你的姐妹们流血流汗、大干苦干加巧干,成为全县有名的三八红旗班。我和哥姐去找你,你让我们在点点繁星的注视下,睡在生产原料废纸堆里。子夜时分,终于熬到下班,你唤醒我们,托着疲惫的身躯与我们有说有笑走回家,那急匆匆的脚步声,那爽朗的说笑声划破寂静的夜,传到九霄云外。

你记得吗?那时我们特别特别盼着过年。过年了就有新衣服穿,有肉吃,也能吃到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记得那年正月十五小镇举办秧歌赛,你领着孩子们去看秧歌比赛,你让我们去找寻你们单位的旗帜,跟随着你们单位的秧歌队一路说来一路笑,你告诉我们领队指挥是谁,打头的是谁,那个演老汉推车的又是谁。你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捡刚爆过的爆竹,以免受伤。

你记得吗?那年中秋佳节,在院内窗前的花架下,餐桌上放满了葡萄和月饼。花架上蓝色的、紫色的、红色的喇叭筒花开的正旺,长长的丝瓜垂下来,一不小心就会踫到头。花墙下牡丹花、月季花、芍药花等花卉也在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赏花,一边轻声细语地交谈着,其乐融融。你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儿时家乡的歌谣,旁若无人。有人提议请你唱支歌,你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动情地唱起了那首你最喜欢的《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这歌声那么高亢,那么婉转,那么动听,至今还常常在我耳畔回响。

你记得吗?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妈妈,你来我服役的部队看我,我和我的战友们赶着10多台毛驴车(当时一个连一台驴车作为后勤用车)为你送站,长长的驴车队一路颠簸,你一路叮咛,唯恐遗忘什么。列车已经缓缓开动,你趴在车窗似乎还在讲着什么,我听不到呀。可是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是不是?“孩子,要好好干呀,好好干!” ,你的叮咛至今还记在我的心中。

你记得吗?深夜里你不顾一天工作的疲惫,为我抄稿。那时懒惰的我不愿意改稿,抄稿。夜深了,你盘坐在小小饭桌前,一字一句地改稿,一笔一划地抄写稿件。第一次投稿的三个稿件,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你的汗水。因为有了你在文字上的把关和一手秀美的钢笔字,才达到百分之百的中稿率。如果没有你为人做嫁衣,甘为人梯,怎能有儿的今天呢?

妈妈呀,聊了半天了,你也不回应我,你记起过往那些琐碎的流年往事了吗?

妈妈你不愿意说什么,我理解!你不是夸夸其谈的人。你现在还经常笑吗?你爽朗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极深极深的印象。

你记得吗?咱家的土坯房要塌了,新房是建也得建,不建也建。分文没有是天大的困难。工程筹备从购买一推车一推车的次品砖开始,但凡周日你便领着我们满砖厂找次品砖,什么窑头砖,半截砖等等 ,只要论车不论个的就要。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周周不落 ,一年下来终于凑足了建二间房所需的砖料、木料、石料等材料。好象是五一的时候,你邀请了厂里与你相交很好的瓦工、木工、电工和工人等朋友们,大家都来义务帮工,而且热情非常高涨,不但出工出力,还出谋划策,只几天就建完大统 ,上梁封顶那天你特别高兴,爽朗的笑声传得好远好远!

你记得吗?你的长子结婚操办那天,你也很高兴。一直笑容满面地迎送着前来贺喜的亲朋故友和同事邻居等,忙前忙后,张张啰啰,不知疲倦。送走了所有的客人,你一个人坐在凳子上依然面带微笑。看来你的笑是发自肺腑的,是啊,哥哥的婚事一直是你的心病。家境贫寒是一个方面,另一种方面哥哥本身也有一些不足,学历、身高、工作呀等等都不理想,所以介绍了不少都看不成 ,你着急呀,上火呀,今天终于了却了你的一桩大心事,你怎能不笑呢。虽然没有发出朗朗的笑声,但你把心里的笑都写在脸上了。

以后就很少看到你笑了。只顾工作,不顾家里,更不顾自己身体的爸爸突然病倒了,先患肠梗阻,检出淋巴癌,又患脑出血,半身不遂!一病五年不起,在长春住院半年,连续四年到北京化疗,放疗都是你一个人陪护在爸爸身边,你费尽艰辛,无微不至地护理,所有病友都羡慕爸爸有个好老婆,所有人都对你竖起大姆指!但是你的心酸,你的苦楚,你的难处又有谁知呢?几乎看不到你的笑容,或听不到你那爽朗的笑声了。

再次看到你有笑容,那是爸爸去世三、四年之后的事情

你回到了四川老家,在西昌市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老干部,你们很谈得来,决定相依相偎走完后半生。你在信中详细说明了相关情况,还附上一张照片。你和侯伯伯两个人在刘伯成与小叶丹雕塑下的合影,你笑的多甜呀,好像还多少带有一点少女的羞涩!一年多之后,我到西昌看你。夜晚,你带我到西昌最大的广场。若大的广场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好生热闹。你与好多阿姨们相识,愉快地打着招呼,完全融入广场那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一会你轻盈地跳起广场舞,其优美的舞姿一点也不像老年人;一会你又声情并茂地投入到合唱队伍中,那歌声依然那么高亢、那么嘹亮,那么动情。我又看到了你久违的笑容, 听到了久违的的笑声,依然是那么甜美,依然是那么爽朗。

正当我们为你有这般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庆幸不已的时候,侯伯伯却突然撒手人寰,这对你的打击甚至超过了爸爸的去世。

我到西昌去看你,发现你突然之间苍老了许多,背也有些驼了,眼睛也经常闹病见不得光,头发几乎都白了,又沉默寡言起来。

我劝你回东北吧,毕竟孩子们都在那呀,你不应!若大的西昌市你形单影只,为什么非要留下来呢?我不甚理解。现在想来你不愿意回东北的原因,是不愿离开侯伯伯呀,与侯伯伯生活的九年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是你漫长的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这里有你与侯伯伯共同生活的老屋,共同走过的街巷,共同玩耍的广场,共同相知的朋友和你从小就熟悉的四川老家的生活……。

就象一根没有根须且漂浮不定的草,你在西昌孤独的守候了二年多,一场大病后你才同意随小女儿回东北。

妈妈呀,你回东北了,孩子们高兴地不得了。可是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你就罹患癌症了。原以为你一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想你很乐观,与医护人员和病友们说说笑笑,你面对病魔豁达超然的态度深深感染着你周围的人 ,也令人称羡不已。然而……

你走时那天很安祥,虽几天水米未进,说不出话来,仍很精神。儿孙们来看你,你微微点头示意,但仍不住地向门口张望,问:你是不是想你大孙女了?你不点头也不摇头。妈妈呀,我们知道你的心思,可你的大孙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实在是赶不回来呀!

妈妈,你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给儿女们留下了难以言表的悲伤,延绵不断的思念。

星光下,我想: 摘一片白云写上我对你的思念;借一缕秋风捎去我对你的问候;点一盏天灯送去我对你的祝福;烧一柱高香转达家人一切安好的消息。

妈妈, 东方露出鱼肚白,你的身影若隐若现,我已经看不清你了 ,看不清了,就最后再说几句吧。

天上的星星篇7

冬天的晚上,母亲早早地给妹妹铺好被窝,把她安顿好,就开始做活。记得那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我趴在被窝里看书,总是嫌灯暗,但母亲却说这比她小的时候好多了,这就已经不算暗了。那时,我陪着母亲做活,有时看书,有时写作业。但时间不长就熬不住了,在纳鞋底的嗡嗡声中甜甜地睡去。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见两只鞋底放在炕上,问母亲昨天晚上什么时候睡的。母亲的回答令我感觉新鲜至极--那就是“三星正南“的时候。因为我当时小,所以不知道三星正南是什么时候。反正是我一觉醒来,母亲在做,又一觉醒来,母亲还在做。我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觉得肯定很晚了。

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三星是猎户座中的三颗星。冬天的夜里,我看书看得累了,就到院子里放松一下。但那时还不是三星正南的时候。心里想还不晚。可走回屋一看,已经11点多了。于是,不禁想起小的时候,母亲做活到“三星正南“,那该多晚呀!

过年,我们几个穿着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同伙伴们高高兴兴玩耍的时候,我们不曾想过这是母亲经过多少日日夜夜才做出来的。有时天气骤冷,母亲几乎整夜不眠;第二天,我们看到母亲一夜做好的棉衣,感到格外亲切。这时,母亲也甜甜地笑了。

母亲永远是家里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她一直含辛茹苦照顾着我们。

母亲常说孩子就是母亲的希望,如果孩子高兴,父母也高兴。如果孩子不高兴,父母也会闷闷不乐。母亲说:“只要你们高兴,我们也就很满足、很幸福了。“这不正是道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吗?

家中没有表,天上的星星是母亲最忠实的时钟,只有它们知道母亲每天忙到多晚。母亲不用表,无论白天与黑夜都在为儿女操劳着,但从不觉得委屈。因为我们高兴,她也就觉得幸福。

天上的星星篇8

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颗卫星可非同一般――它是中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低轨道科普卫星。

中国首颗中学生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7厘米,采用航天科技集团入院研制的立方体卫星分离装置,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这颗卫星的发射,是“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在首个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由八一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联合启动。

卫星发射当天,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代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发射,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航天科普交流。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中国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还将与八一学校共同开发航天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计划在全国发展200所航天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组成卫星科技应用教学与卫星创客实验室联盟。

载荷方案从十几种删减到四种

“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入轨后,计划在轨运行180天,期间将进行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音频传输和快速离轨实验,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

那么,它将如何完成自己的科普使命?

奥秘就在其搭载的载荷上。据了解,这颗卫星的载荷共有四种:对地

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参与卫星研制的八一学校高二学生朱迅介绍说,这四种载荷是队员们精挑细选、经过可行性论证的产物。“一开始我们征集了十几种载荷方案,后来经过专家点评、指导后,慢慢淘汰掉了不合理的方案,剩下了现在这四种载荷。”

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

这颗卫星主要依靠航天相机实现对地拍摄功能,卫星升空后,可从几百公里高空俯瞰地球。

未来,八一学校会公布卫星拍摄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测图片来自地球上哪个位置。同时,同学们还将通过学习卫星轨道知识,指令卫星进行定时拍摄,从而得到拍摄特定坐标所需要延迟拍摄的时间,最终验证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队员们还希望通过卫星上的相机,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等,从而进行气象观察数据的积累。

与全球无线电爱好者通联

卫星的无线电通讯载荷,则承担了交流沟通“中转站”的功能――这项功能可实现数据和语音的转发,为后期各个学校之间的连通、学校业余无线电教学以及与全球无线电爱好者的通联打下基础。

此外,2017年是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这颗发射升空的卫星也寄托了孩子们对母校的祝福――卫星搭载了对地音频和文件传输载荷,当接收到地面遥控指令后,卫星上的音频文件可以通过下传“解码”后进行播放。届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歌等将通过卫星向全球播放。

设计试验清理太空垃圾

在载荷的选择上,学生们关注的目光还更长远。通过系统的学习卫星知识,他们了解到,空间卫星领域发展至今,太空碎片的数量迅速增长;而随着太空碎片数量的积累,卫星与空间碎片不断相撞并产生出更多的卫星碎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种潜在的多米诺效应将严重阻碍卫星事业的发展。

为此,队员们专门设计了快速离轨实验。

根据预想,当“八一・少年行”卫星处于寿命末期时,可通过下指令进行快速离轨试验,使原先的迎风面对准太阳、迎阳面迎风,从而增加迎风面积,同时尝试控制磁力矩器,使其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卫星尽快离轨。在这个过程中,地面人员还可通过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

为中国少年点赞

在这颗卫星的研发过程中,还发生过一段国家主席与“八一少年”们的趣话。

2016年9月9日,第32个教师节前夕,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全校师生并调研。当他看到学生们正在研发科普小卫星时,欣慰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我上学时,也就是组装个矿石收音机。你们从中学阶段就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兴趣特长,打下牢固基础,将来上大学继续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连贯起来,这很好。”离开前,他还跟学生们约定:“发射时,跟我说一声!”

3个月后,“八一少年”们果然不负所托,将他们研制的科普小卫星送上了天!

卫星发射前,同学们按约定给写信报告好消息。12月24日,发回了贺信,他说:“知道由你们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即将发射,我非常高兴。中学生设计研制科普卫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你们攀登科技高峰的热情和勇气让我感到欣慰。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让这颗小卫星发挥启明星一样的作用,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天上的星星篇9

一、农民工

一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群,在最短的时间内,涌入最没有准备的城市,承托起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创造出数量最多的廉价商品,以最低廉的成本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这就是中国农民工。

当下中国的农民工,与历史上的农民工以及其他国家的农民工相比较有很多不同之处。后者属自然生长,前者是人为生成。在唐代以前,城市的管理一般实行的是城坊制,那时的农民想成为市民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到了宋代城坊制改为了街巷制,城门大开,城市得到空前发展,汴京有上百万人口,成为世界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农民进城想成为市民已经变得十分容易了。这种城市的自由发展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末。到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一道户籍制度的高墙挡住了他们梦想,城乡壁垒分明,它与生俱来,世代沿袭,不可逾越。到80年代中期之前,农民连进城的资格都没有,出门要获得生产队的批准,要带上生产队、大队、公社的证明信函,即便这几关你都过了,还有一关你是怎么都过不去的。不论谁走到哪里,吃饭得给粮票,而粮票只有吃商品粮户口的人才有,农民没有获取的资格。几级证明信和粮票把农民拴死在自己家门口。80年代后期,随着物质的丰实和户籍管制的松动,农民才被允许自带口粮到城里走一走,随后兴起的民工潮,彻底冲开城门,农民才有了自由的出入资格。但他们只可以在日思夜盼的那个繁华世界里出卖劳动力,想成为真正的市民,至今仍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大小障碍。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一亿多人外出打工,比俄罗斯的总人口还要多。其主要特点,一是流动方式以个体流动为常态。农民工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经商,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举家迁徙的很少。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举家外出的仅占1/4。二是流动时间长。农民工在外以务工或经商为主业,基本上是常年不归,时间较短的也长达几个月,有的甚至十几年都不回家。三是流动空间广。农民工无处不在,只要有用工需求的地方,就有农民工的身影,其足迹遍布全中国,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要能挣钱,他们可以奔波到任何一个地方,干任何一种能干的工作。四是期待父辈成为“末代农民”。综观农民工的追求,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质追求是第一位的,只要能挣到钱什么苦都能吃;第二阶段,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不光能挣到钱,还要有说得过去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第三阶段已经上升到理想层面的追求,那就是千方百计甩掉那顶农民帽,做一个真正的城市人,最好是让父辈当“末代农民”,顶不济也要让自己当“末代农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农民工市民化》课题组调查,数量过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7%的人愿意以后回乡。具体的表现就是追求“三感”。一是归属感,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二是尊严感,解决“我像谁”的问题;三是幸福感,解决“我比谁”的问题。

归属感是农民工的认同追求。是农民还是市民,这个问题是农民工最想搞清楚的问题。今天的农民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四不像”,是农民又不是农民,是工人又不是工人,是市民又不是市民,很长一段时间连一个“官方”的称谓都没有。边界的模糊导致农民工找不到一丁点的归属感。从内心,他们想把自己归为“市民”,但现实,依然是“农民”,“农民帽”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难以甩掉。

尊严感是农民工的融入追求。农民工早已远离了田地,过上了城里的生活,特别对于那些努力打拼的农民工来说,已经和城里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喝咖啡了,从穿着、说话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跟城里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但始终只是“像”而已,一说到户籍便矮人三分。这是社会畸形的二元心态最直接的折射。在一个不懂得尊重的城市里,农民工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幸福感是农民工的生活追求。幸福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生活感受。传统农民工只顾拼命挣钱,他们进城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养农村那个家,他们“进城”大多是为了“出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则是为了“入城”,为了成为真正的市民。传统农民工只知道“低头拉车”,找到了一份工作就任劳任怨;新生代农民工则喜欢“抬头看路”,“旅游式务工”现象十分突出,“短工化”已成常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传统农民工平均每年变换工作0.09次,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年变换工作0.26次,差不多是前者的三倍。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而不如老一代农民工,2011年调查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老一代农民工喜欢纵向比,跟自己的过去比,他们出来打工,分明操着“卖白粉”的心,得到“卖白菜”的钱,却无怨无悔,因为支撑“血汗工厂”的背后有一个更差的“血汗农场”,所以在不公平的现实面前,能忍。前几年,一位背砖上楼的农民工写道:“步履匆匆汗满肩,风吹背篓正冬天。高楼白领曾知否,十块砖头一角钱。”尽管如此,他依然默默挺着;新生代农民工喜欢横向比,跟周围的人比,当发现自己跟城里人长得没什么两样,而得到的待遇和享受的权利却有云泥之别时,他们已不再忍耐。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的条件还算不错的,但2010年几个月之内发生了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全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工。除了自杀,更有反抗,领导本田零件工厂罢工的就是一位“二代农民工”。2011 年6月,在短短的20多天里,广东潮州和增城就发生了两起以农民工为主体的。

很明显,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新一代农民工不仅关心福利,更关心权利;不仅关心民生,更关心民权。他们的追求已经由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上升到理想层面。

二、留守妇女

“老婆、孩子、热炕头”、“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是构成中国农村家庭幸福生活的核心元素,但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家庭仅仅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形式,夫妻天各一方,名存实亡。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庭曾遭受过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五四时期,西风东渐,欧风美雨袭华夏,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力图冲破传统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旧式家庭的不满。第二次冲击发生在“”时期。由于政治影响,亲情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受到严重破坏。第三次大的冲击就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打工潮的出现。中国农民工的家庭基本上处于半解体状态,传统的家庭观念遭受到严重的冲击,家庭伦理受到巨大的挑战。

当前,在第三次冲击下形成的“体制性寡妇”将近5000万。她们既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又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作,家务、农活一肩挑,生活压力大,劳动强度高,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未老先衰;由于男人不在家,留守妇女普遍缺少安全感。她们既担心老人、小孩和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也担心疾病、灾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担心身在花花世界的丈夫抛妻弃子当“陈世美”。由于缺少沟通、交流,夫妻双方容易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逐渐产生差距,出现感情“隔离带”,引发矛盾,导致婚姻出现危机,现在,在道德观念原本极为保守的乡土社会,婚外男女关系已不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话题。

三、留守儿童

儿孙绕膝,这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一;养儿育女,这是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抚养未成年子女,这是《宪法》对父母规定的义务。然而,随着农民工的外出,这些合情、合理、合法的基本伦理近乎土崩瓦解,现实中,不少农村儿童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思想上缺少教育,安全上缺少保障。据统计,2011年被称为“时代孤儿”的农村留守儿童有5800万人,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8%,占全国人口数的4%。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妈妈隔离开来,再放置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身上装有奶瓶,另一个是用软绵绵的绒布做成,没有奶瓶。结果,小猕猴全都依偎在“绒布妈”身边。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幼儿对温暖的需求超过了食物。当实验人员把这些猕猴与从小和“真妈妈”一起长大的猕猴放在一起发现,缺少母爱的猕猴冷漠得多、残酷得多。猕猴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94%,这个实验足以说明,对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现实生活中,大多外出的农民工父母,一年到头只是定期寄些钱给孩子,很少回来探望。长期与孩子隔膜,根本谈不上心理的沟通,更谈不上情感的融合。亲情缺失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发育、人格养成造成严重影响。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存在孤独、紧张、失落、焦虑等心理问题,生活和卫生习惯差,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孩子甚至已经成了“差生”、“问题孩子”、“不良青少年”的代名词。

“少年强则国强”,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缺失亲情和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凭什么强起来,又拿什么赢得未来?这些本应成为未来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一代,却因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渐渐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成为农村新隐患。不久的将来,他们中的一部分要留在农村以务农为生,这样的素质是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的;一部分要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继续其父辈们的打工生涯,素质低下、纪律涣散、行为不良、自私冷漠、忧郁多疑、以自我为中心等“留守综合症”会被一并带到城市,进而成为城市新隐患。今天,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经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还会继续从农村问题演变成城市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留守老人

城市对于风烛残年的农村老人来说,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当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老人只能独守故土。据全国老龄办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国有4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龄人口的37%。农村老人一生辛苦劳作,晚年本应休养生息、颐养天年,但儿女的外出打工,使他们不仅不可能安享清福,反而要重新担负起青壮年时代的农活重担,生活压力使他们感觉比青壮年时代更苦更累。

他们是当下中国最苦的一个群体。就其生活状态而言,一是生活质量很差。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教养孙辈的责任,身体上、精神上都难以承受。二是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少老人疾病缠身,没钱看病也没有条件看、没时间看,小病扛,大病拖。三是家庭氛围缺失。电话成了与外出子女交流沟通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平时除了看电视、赶集、聊天外就没别的娱乐活动和情感寄托,常常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老无所养,老无所乐。

五、后打工族

当一些80后、90后农民工拉着箱杆,哼着网络歌曲三三两两进城寻梦,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工正陆陆续续扛着标志性的蛇皮袋卸甲归田。但,这决不是荣归故里,更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一种苦涩的选择,一种无奈的回归。

之所以打道回府,要么是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要么是自身的技术不能与时升级,干不了了;要么是伤病缠身,不能干了。他们是被“干完活走人,市民权免谈”的高傲遗弃的一族。表面上看,“后打工时代”表现为用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背后隐藏的却是现行的农民工体制无法保证他们在年轻时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型。由于各方面都不愿意支付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所需的成本,大多数民工来到城市之后,无法实现“能力再造”,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社会保障、卫生服务、教育等方面权益,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简单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作,通过出卖体力和青春换取在城市稍作停留的机会。一旦没有体力可出、青春可换,那么“回家”也就成了农民工唯一而又无奈的选择。“用之而不养之,用之而不护之,用之而不留之”,“后打工时代”集中体现了我国现行农民工体制的弊端,集中反映了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对他们来说,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是历史的宿命,想挣脱都挣脱不了。

他们无奈地归乡,眼下手里还有几个余钱,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他们余钱告罄,日渐衰老,又体弱多病,谁来负担他们的晚年?多年在外打工,荒疏了农技,也无力务农,不愿务农,漫漫的养老路上,何为依靠?!

六、小漂族

调查显示,当下有些年轻夫妇进城打工并非只为挣钱,第一追求是陪孩子在城里读书,只要能在条件比乡村好的城里找到一张书桌,他们就心满意足地生活下去。但为了稳住这张书桌,他们不得不四处想方设法谋到生存之所,孩子只能随着他们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当城里人在为孩子怎样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烦恼时,农民工子女却在期盼着能有一张安稳的书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务工地和老家接受教育基本各占一半。农村的学校,老师越来越老,孩子越来越少;但城市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当紧缺,相比之下,如此多的小漂族进城读书,城里哪所学校能容得下他们的书桌?古代有“孟母三迁”,今天城市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孟母”,所不同的,前者是主动的,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环境;后者是被动的,只为能找到一个读书的地方。即使上了学,面临高考,小漂族还得回到老家考试,不允许与城里的学生同场竞技。

七、老漂族

为了照顾自己的生活或照顾孩子读书,一些青年农民工把父母接到城里同住。表面上看进了城,甩脱了繁重的农活,又能跟自己的孩子、孙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无限惆怅、孤独。对于中国而言,人生对故乡的情感纠结可以用两个“真好”概括:年轻时,终于走出故乡,真好!老年时,终于回到故乡,真好!而这些长期生活在故乡的老人,晚年却不得不远离故乡,四处飘零,他们的心灵失去了安放的场所。他们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过着低度现代化的生活,不少老人电器不会用,电话不会打,马路不敢过,外出之后找不到家。生活方式也跟不上趟。特别是情感交流缺失,从熟人社会一下子进入生人社会,举目无亲,老人想找个人拉拉家常唠唠嗑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除了每天看护一下读书的孙子,再也没有其他活动,更谈不上娱乐生活,成为漂落在繁华都市里茫茫人海中的“鲁滨逊”。

城市化把最容易资本化的人群都拉进城市,让最难以资本化的人群都留在农村,但是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却遍布城乡,而且越积越深。了解这七大群体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质量,提升发展能力,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关键。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解决,铲除二元制度、消解二元思维、清理二元文化都需要假以时日。当务之急,应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应大力推进农民工流动家庭化。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细胞功能退化或发生病变坏死,社会的肌体必然大受影响。就中国的情势看,农民工的存在不是三代、五代人的问题,很可能是更长时间的延续。因此,只有以家庭为流动单元,才能修复家庭这个社会基础细胞,从而促进社会肌体的健康发育,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可能。一要解决居住问题。政府在考虑廉租房问题上不仅要针对城里低收入人群,同时也要将进城农民工纳入视野。企业在用工方面要尽量提供更多夫妻共事的机会,有些地方的企业开设夫妻房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二要为农民工子女上学提供充分条件。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城市更应该无条件接纳他们读书。今天多放一张书桌,明天就可能少建一座监狱。三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五险一金”在农民工中的落实比例不足三成,这是农民工难以举家流动的重要障碍,应大力推进“五险一金”的缴纳,为农民工落户系上安全带,让农民工多些安全感。

第二,应大力推进社会建设。西方一些城市不管经历什么风雨都没有走向衰败,根本的原因,城市的肌体有两大内核在支撑。纵向的是以凝聚人心,横向的是以发育成熟的社会组织提升归属感。相比之下,中国“主义”不少“社会”很少,目前社会组织才万分之二点多,法国差不多是中国的100倍,每一个人都有多个属于自己的组织。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一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让家庭的一些职能转移给社会。比如,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模,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和计生组织作用,开展留守家庭生产互助等类的活动,帮助留守妇女和老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乡镇一级的含有心理门诊、法律援助、文娱中心在内的留守服务中心等。二是在农民工集中地建立各类农民工组织,或吸收农民工加入城市中的各类民间组织,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三是完善城市社会服务,城市各类群团组织都应把触角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民工群体中,同时在每个社居委都应设立农民工工作站,把农民工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第三,应为农民工消费工余时间创造条件。无事就会生非。如何引导农民工科学合理地消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对维护社会稳定将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当前,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未能有效满足,整体呈现“孤岛化”特征,处于城市和农村的“夹心层”,已经影响了农民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影响了农民工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使他们缺乏融入感、认同感,进而影响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满足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要做好盘活存量文化资源和优化增量文化资源两篇大文章。充分利用现有直接文化资源,如向农民工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协调利用间接的文化资源,如协调教育、科技、旅游、企业、社区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特点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开发利用新的文化资源,如为农民工提供新的传媒载体,搭建城市露天舞台,构建文艺活动、文学创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平台。

天上的星星篇10

轻轻地感受风给我的温柔,静静地体会夜给我的抚慰,不必寻问曾经的风雨,只希望那颗下雨的心能够雨过天晴。许多日子以来不知何去何从,烟雨蒙蒙中让泪尽情挥洒。仰望星空,想找寻那颗曾经属于我的“星”,想要回那份曾经属于我的爱,却怎么也留不住找不着。

风依然那么温柔,夜依然这样寂静。站在那儿,还给夜空一个微笑,笑出了一朵泪花,任这滴泪在脸上缓缓的滑落,我决定不将它擦去,要让这滴泪带走我所有的忧伤与不快,然后消失在这个美丽的夜晚,一切随风散去。

雨轻柔地飘了下来,带来了如丝般的感受,细细的甜,淡淡的苦,还有一点小小的幸福。去的终须要去,来的终须要来,就让痛苦离我远去,欢乐随之而来吧!仰望着没有星星的天空,朦朦胧胧、飘飘渺渺、恍恍惚惚地忘记了伤痛。

雨夜的星空,告诉我不要哭泣,茫茫宇宙,那小小的忧伤又算什么呢?黑夜只是暂时的,黎明还是会到来,当朝霞满天时,回想那个黑夜,也许你会感谢伤痛,因为它带给了你仰望星空的机会。当自己漫步在生命的花园,蓦然回首,掌声、鲜花带给我的并不是最珍贵的回忆,而是那段无助、失意时所给予我深深的痛。也许爱到深处才会痛,不懈努力换来的失败才令人伤心。真的不该埋怨什么,生活中的一切都该感谢,感谢失败给我的勇气,感谢泪水带给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