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5:43:59

竹林

竹林范文篇1

应根据竹株受害程度区别对待:对压弯竹可不处理,让其自然恢复;对竹梢受损严重、梢部折断且断裂部位高的,可砍去梢部,砍去的稍长尽量不要超过竹冠总长的1/3,保留竹枝15盘左右;对局部撕裂的竹株,可绑扎保留,待新竹长成后再伐去;对竹竿压断或撕裂面很大的竹株,雪后及时砍除;对土层浅、林缘、土坎边的倒伏竹株,如不影响生产作业,可待出笋结束、新枝长成后再清理掉;对农田和低洼地带栽植的竹林,应清沟排水;对病虫、枯死毛竹要全部砍除,所有砍除的断梢、竹枝要清理下山,以减少病虫感染危害。林地清理后,保留毛竹1050~1200株/hm2,以有足够的孕笋长竹。对海拔较高、阴山或土层较浅的山场、受灾严重的竹林,在林地清理后不足1050株/hm2的林地,应进行补植,并提倡竹林与树木混交经营或在竹林间空地套种伴生阔叶树,使其形成竹木混交林,增强竹林的抗逆性。

2护笋

在孕笋期和出笋长竹时间,严禁林内放牧,防止野猪拱笋,制止人为危害。盛笋期发出的竹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只要不是死笋、过多的并生笋,应尽量保留,后期发笋选择健壮的予以留养。“退笋”、病虫笋、小笋和歪笋应适时疏除。对清明前的零星露头笋、浅鞭笋、青头笋要及时挖除。受灾严重的林分,在灾后第2年的笋期,禁止挖笋;灾后第3年的笋期,仅可适当疏除后期退笋,一律不挖前中期春笋和冬笋。新竹最好用红漆标注年号,便于今后经营管理。

3整枝

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尚未展叶时进行,时间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方法是用小木棍沿竹竿分枝处垂直打下竹枝,一般整到2m高左右,打下竹竿最下部的3~5盘分枝为宜。

4钩梢

毛竹钩梢是最有效的防雪灾措施,能增强毛竹的抗雪压能力,保持竹竿通直,提高竹材质量,促进地下鞭茎及鞭芽生长,特别是海拔较高、坡度较陡、阴山的毛竹应采取此种措施,以防止风倒、雪压、冻雨危害。钩梢宜在白露至小雪(9~11月)进行。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30%,保留毛竹枝桠15~20盘为宜。

5施肥

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毛竹生长。施肥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出笋前后1个月内或夏季毛竹生长季节进行,以速效性化肥为主。可混施尿素180~240kg/hm2、过磷酸钙60~90kg/hm2。施肥方式:①沟施:沿水平线开沟,深15~20cm,施肥后覆土踏实;②株施:在竹株上坡30cm处挖半月形沟,施肥后覆土踏实;③蔸施:将前2年和灾后伐竹的竹窦用钢扦打通全部竹节隔,每篼施入尿素100~200g,晴天适量浇水,用泥土封口。第2次以有机肥为主,在秋冬季结合垦覆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壤。可根据条件选用厩肥、堆肥、饼肥或塘泥等种类。

6垦覆

将林中杂草灌木砍除,使竹林内通风,对缓坡竹林地进行全面垦覆,对陡坡竹林地采用带状垦、块状垦挖甚至于不垦挖。垦挖的重点是挖除老竹蔸、柴桩和石块,深埋青壮龄竹鞭,深度在25~30cm。为保证毛竹根系和竹鞭能快速恢复生长,应对翻蔸的毛竹及时采取回土覆盖的措施,同时也对春笋起到保护作用。垦覆时间一般为秋冬季。

7限额采伐措施

受灾严重的竹林,除清理外,3年内一律禁止伐竹;自灾后第3年的秋季至第7年的夏季,允许少量伐竹(仅限灾前留存竹)。之后,恢复正常采伐。遵照“砍差留好、砍密留稀、砍老留嫩”原则,择伐6~8年竹,同时清理病虫、风倒雪压竹;但采伐强度不宜过大,防止林地环境改变剧烈,以增强抗御灾害能力。

8病虫害防治

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周1次,连续3次。新竹梢发病,立即在病灶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减小侵染源。对病变竹要清除烧毁,不留作他用,杜绝病源。

竹林范文篇2

应根据竹株受害程度区别对待:对压弯竹可不处理,让其自然恢复;对竹梢受损严重、梢部折断且断裂部位高的,可砍去梢部,砍去的稍长尽量不要超过竹冠总长的1/3,保留竹枝15盘左右;对局部撕裂的竹株,可绑扎保留,待新竹长成后再伐去;对竹竿压断或撕裂面很大的竹株,雪后及时砍除;对土层浅、林缘、土坎边的倒伏竹株,如不影响生产作业,可待出笋结束、新枝长成后再清理掉;对农田和低洼地带栽植的竹林,应清沟排水;对病虫、枯死毛竹要全部砍除,所有砍除的断梢、竹枝要清理下山,以减少病虫感染危害。林地清理后,保留毛竹1050~1200株/hm2,以有足够的孕笋长竹。对海拔较高、阴山或土层较浅的山场、受灾严重的竹林,在林地清理后不足1050株/hm2的林地,应进行补植,并提倡竹林与树木混交经营或在竹林间空地套种伴生阔叶树,使其形成竹木混交林,增强竹林的抗逆性。

2护笋

在孕笋期和出笋长竹时间,严禁林内放牧,防止野猪拱笋,制止人为危害。盛笋期发出的竹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只要不是死笋、过多的并生笋,应尽量保留,后期发笋选择健壮的予以留养。“退笋”、病虫笋、小笋和歪笋应适时疏除。对清明前的零星露头笋、浅鞭笋、青头笋要及时挖除。受灾严重的林分,在灾后第2年的笋期,禁止挖笋;灾后第3年的笋期,仅可适当疏除后期退笋,一律不挖前中期春笋和冬笋。新竹最好用红漆标注年号,便于今后经营管理。

3整枝

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尚未展叶时进行,时间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方法是用小木棍沿竹竿分枝处垂直打下竹枝,一般整到2m高左右,打下竹竿最下部的3~5盘分枝为宜。

4钩梢

毛竹钩梢是最有效的防雪灾措施,能增强毛竹的抗雪压能力,保持竹竿通直,提高竹材质量,促进地下鞭茎及鞭芽生长,特别是海拔较高、坡度较陡、阴山的毛竹应采取此种措施,以防止风倒、雪压、冻雨危害。钩梢宜在白露至小雪(9~11月)进行。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30%,保留毛竹枝桠15~20盘为宜。

5施肥

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毛竹生长。施肥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出笋前后1个月内或夏季毛竹生长季节进行,以速效性化肥为主。可混施尿素180~240kg/hm2、过磷酸钙60~90kg/hm2。施肥方式:①沟施:沿水平线开沟,深15~20cm,施肥后覆土踏实;②株施:在竹株上坡30cm处挖半月形沟,施肥后覆土踏实;③蔸施:将前2年和灾后伐竹的竹窦用钢扦打通全部竹节隔,每篼施入尿素100~200g,晴天适量浇水,用泥土封口。第2次以有机肥为主,在秋冬季结合垦覆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壤。可根据条件选用厩肥、堆肥、饼肥或塘泥等种类。

6垦覆

将林中杂草灌木砍除,使竹林内通风,对缓坡竹林地进行全面垦覆,对陡坡竹林地采用带状垦、块状垦挖甚至于不垦挖。垦挖的重点是挖除老竹蔸、柴桩和石块,深埋青壮龄竹鞭,深度在25~30cm。为保证毛竹根系和竹鞭能快速恢复生长,应对翻蔸的毛竹及时采取回土覆盖的措施,同时也对春笋起到保护作用。垦覆时间一般为秋冬季。

7限额采伐措施

受灾严重的竹林,除清理外,3年内一律禁止伐竹;自灾后第3年的秋季至第7年的夏季,允许少量伐竹(仅限灾前留存竹)。之后,恢复正常采伐。遵照“砍差留好、砍密留稀、砍老留嫩”原则,择伐6~8年竹,同时清理病虫、风倒雪压竹;但采伐强度不宜过大,防止林地环境改变剧烈,以增强抗御灾害能力。

8病虫害防治

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周1次,连续3次。新竹梢发病,立即在病灶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减小侵染源。对病变竹要清除烧毁,不留作他用,杜绝病源。

笋期防治的重点是竹笋泉蝇和竹笋夜蛾等食笋、食叶害虫。可在出笋前后,于林中反复喷洒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2~3次。

竹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防治可用2.5%敌百虫、2.5%敌杀死喷洒灭杀,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喷洒和烟熏应选择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对受害的竹笋要及时挖除,以杀死幼虫;并将害虫的栖息场所及时清理消除,保持林地卫生。

竹林范文篇3

关键词:毛竹林;资源现状;培育措施;朱溪镇;浙江仙居

毛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笋、竹鞭、原竹和竹枝都可以加工利用。随着竹炭、竹胶板等副产品行业的兴起和供不应求的前景,毛竹的价格不断上涨;竹笋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丰富的无公害食品,冬笋、春笋可鲜卖,春笋还可加工成咸笋干,当地称为“笋咸”。竹子5~10年即可采伐利用,生长好的竹林,每年产竹材22.5~30.0t/hm2,收入1.35~1.80万元/hm2,产竹笋15t/hm2,收入1.5万元/hm2。此外,竹材质地优良、收缩性小、弹性和韧性强,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造纸、竹胶板、竹地板、竹制品等。尤其是竹材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还是制造优质纸的重要原料之一。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处于浙中丘陵山区的朱溪镇有毛竹林面积2466hm2,毛竹数量为729.03万株,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24.6%,株数的27.5%,占全镇林地面积的16.5%。全镇53个行政村,30个行政村均有毛竹林。近年来,又引进了2家毛竹加工企业,进行竹筷、竹帘等产品加工。因此,分析毛竹林的现状,并根据不同类型探讨毛竹的科学经营,对将毛竹产业发展为山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朱溪镇毛竹林资源经营现状

调查中发现,朱溪镇的毛竹林约70%属于粗放经营。由于滥挖笋、过伐和失管等多种原因,造成竹林逐年衰退,竹林密度渐趋稀疏,老竹、雪压竹、病虫竹充斥其中,其竹材产量、质量明显低于浙江省安吉等县市平均水平。

1.1毛竹林分布及生长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按海拔划分,海拔200m以下的有667hm2,海拔200~600m的有1333hm2,海拔600~900m的有267hm2,海拔900m以上的有199hm2。6.7hm2集中连片的有233hm2。绝大部分立地条件较好,但产竹慢、成材晚、产量低。

按龄级划分,幼林(一至二年生新竹)占1%,壮龄(2度、3度毛竹)占50%,老龄竹(4度以上)占49%。按立竹度划分,密度在1800株/hm2以下的占15%,密度为1800~2700株/hm2的占50%,密度为2700~3600株/hm2的占30%,密度为3600株/hm2以上的占5%。按径阶划分,径阶在8cm以下的占51%,径阶在9~10cm的占42%,径阶在10cm以上的占7%。按高度分,高度在8m以下的占24%,高度在9~10m的占45%,高度在11m以上的占31%。以上情况说明毛竹材质量相差较大。

1.2毛竹林经营管理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缺乏科学管理,缺乏科学留笋养竹,挖笋量太大、立竹量偏小、林分稀疏,有1/4是竹、针、阔混交林,竹林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地劈山垦复、锄草松土,造成低产。竹林采伐不合理,有的采伐过早,有的采伐过迟,有的春夏采伐,引起竹液大量外流,影响竹子生长,有的采伐过度,有的伐桩过高,采伐时没有注意保护好竹林。

二、毛竹林培育措施

2.1保持合理的时空结构

竹林高产与否与基地经营的集约水平关系极大,一般纯林较能进行集约经营。竹林也可采取混交方式培育,混交树种20%左右为宜,应尽量选择深根或有自肥能力的树种作为混交树种,如枫香等科及落叶树种。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用材竹林密度为4050株/hm2,每年留笋养竹约750株/hm2左右;笋用材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约450株/hm2;笋竹两用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600株/hm2为宜。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1~3度竹,按相同比例保留,4度竹以不超过10%为宜,5度以上竹子应适时采伐,保持竹林旺盛的生理代谢能力。三是保持笋竹均衡。在竹林密的地方少留笋;在竹林稀的地方多留笋养竹。在林中空地,要注意松土、施肥、引鞭,使竹林均匀度提高、增加产量。四是保持好地下结构。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即深翻、松土,清除死鞭、老鞭,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形成地下幼壮龄竹鞭占绝对优势的良好生长空间。

2.2土肥水管理

将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高效毛竹林的初期应进行深翻和除草等土壤管理工作。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秋季,对林地进行1次深垦,垦复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蔸和大石块,改善林地条件。

毛竹林有大小年之分,一般竹林地为坡地,以竹笋为主要产品收入的毛竹林需肥量较大,进行全林撒施并通过垦复的方法翻入土中,如果少量多次施肥,不仅用工量大、作业不方便,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对毛竹林的施肥管理应考虑施肥效果和经济投入、产出及生态的协调。根据毛竹生长节律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施肥重点在5~8月。留养新竹发枝展叶后,林地因发笋消耗了大量养分,此后新竹加固生长进入增进期,竹子内含物之间充实,干物质增加,养分消耗量大;同时竹株的生长为当年和翌年地下鞭生长奠定了基础,地下鞭生长进入快速期,因此5~8月的养分管理对翌年竹笋生产有重要作用。“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重点为4~5月发鞭肥和8~9月笋芽分化肥。同时,结合施肥,于8~9月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用肥量按氮∶磷∶钾=6∶1∶2,有效量30%计算,春笋大年用量为450~675kg/hm2,春笋小年用量为1125~1200kg/hm2。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分4种,分别为沟施、蔸施、穴施、撒施。沟施法是沿水平带方向开沟,水平带间距2~3m,沟深20cm,沟宽20cm,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蔸施法是在毛竹立竹竹上坡,沿竹蔸30cm左右开沟,沟深15~20cm。沟宽10~15cm,沟长以半圆为最佳。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发鞭长笋的施肥时间在4~6月,应采用沟施法或蔸施法,禁用撒施法。笋芽分化肥施肥时间在8~9月,施肥种类为氮∶磷∶钾=2∶1∶1,施用45%复合肥225~300kg/hm2或毛竹专用肥375~525kg/hm2,撒施在地表,结合林地浅耕除草(10cm)翻入土中。孕笋肥施肥时间在11~12月,施肥种类为有机肥或绿肥,可不经堆沤撒施在地表,用量为2.25~3.75t/hm2。

竹林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其中笋芽分化期和孕笋期林地水分条件是翌年发笋的重要因子,即此期水分多少直接影响翌年发笋量和竹笋单株的大小。经营集约度较高的林地宜在干旱时进行水分管理。2004年全区新建竹林蓄水池166个,可蓄水3679m3,受益面积730hm2,据调查,实施竹山灌溉后,林分结构更趋合理,竹林的立竹度、整齐度都相应地提高,平均眉径达到9.5cm以上,竹林年产值比原来增加了4500元/hm2。竹林生长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笋芽分化期(8~11月);连续干旱25~30d的应进行1次灌溉,每次土壤浇透20~30cm深。特别干旱时每7d要灌溉1次。

2.3科学采伐

竹连鞭,鞭生笋,笋成林,竹子又养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竹材采伐时要做到采育兼顾,永续利用。一至五年生竹子不宜采伐,六至八年生可进行采伐,九年生以上的老竹不宜保留。采伐季节宜在晚秋或冬季进行,即11月至翌年3月最佳。原则上每2年采伐1次,不要每年都采伐。大小年分明的,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大年的笋竹两用林,一般不能进行竹材砍伐,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小年的笋竹两用林,则可进行竹材砍伐。在严格控制采伐量的前提下,密度大的竹林可多伐,密度小的竹林宜少伐,密度低于适宜立竹度的,除了九年生以上的老竹外,不采伐。另外,竹农可根据竹材市场考虑,选择适宜时间砍伐,其中7~11月间的砍伐强度应适当降低,以免对竹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挖掉冬笋能促进竹鞭上其他笋芽的生长。笋用竹山通常把冬笋挖光,促使其他生长成春笋;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笋。挖冬笋应注意做到及时,即看天(温度)、看地(地力)。一是初冬温暖的可早挖;进入休眠状态,笋体小一些也可挖,因为冬笋已停止生长。二是肥力不足的笋山不宜多挖,冬笋挖光后,笋芽分化缺乏条件,将导致翌年春笋数量减少。三是挖掘冬笋应尽量减少对地下鞭的损伤。春笋挖掘可根据市场和加工原料而适时进行,应与留笋养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石麟.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唐小艳.灌阳县毛竹资源发展机遇、问题及对策[J].广西林业,2008(1):27-28.

竹林范文篇4

关键词:气候变化;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竹林分布

前言

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除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自七十年代以来,探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植物分布关系的著述很多,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关系进行探讨,敬请诸方家指教。

一、仰韶温暖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仰韶温暖时期是我国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之间。仰韶中期(距今约5000年)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3ºC,正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5ºC。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大片竹林的分布。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现在在西安地区这种动物已经不存在了,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中。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表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丽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十分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从临近地区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考古发掘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

二、先秦时期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历史学常将秦朝建立以前的夏商周时期称为先秦时期。西北地区这时期气候较现在温暖,适宜于竹类的生长。从陕西临近省份河南安阳地区的古代遗址——殷墟也可佐证。殷墟是殷代故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那里发掘出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其中有同西安半坡遗址相同的竹鼠等亚热带动物。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箕”、“筐”、“笰”、“箙”、“簟”等竹部文字。说明陕西地区有竹林的分布。

随着周朝的建立,国都设在镐京(今西安附近),当时的官方文字先铭于青铜,后写于竹简。中国的许多方块文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那时已形成。方块字中如衣服、帽子、器皿、书籍、家具、运动资料、建筑部分以及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做成的。由此可以想象到当时竹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在周朝初期气候温暖,可使竹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地区广泛生长。在周代成书的《诗经》中也有记述。如《诗•秦风•小戎》中云“竹闭绲縢”,反映了渭河与千河上游,今天水、陇县一带有竹林分布。到西、东周之交有竹制弓箭的记载。《山海经••五藏山经•西次二经》载:“高山,其木多梭,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泾水源出六盘山东南,高山即是六盘山,说明六盘山区在当时有竹林分布。《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足见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从《诗•国风•秦风》诗句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也可以看出,梅树和竹类当时在终南山分布的相当普遍。梅树是亚热带植物,现今仅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气候之温和。

三、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秦汉时期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经济文化达到了繁荣。这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竺可桢先生认为“到了秦朝和前汉(公元前221—公元23年)气候继续温和”,平均气温较今大约高1.5ºC左右。西汉时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时说:“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内中“渭川千亩竹”正是西汉时期关中地区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也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气候较今温暖湿润,有类亚热带型。因此,西汉时期陕西的关中地区有大面积竹林分布。《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以“有秔稻、粱粟、桑麻、竹箭之饶”,称关中为“天下陆海之地”。《汉书•地理志》中称“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陆海”,为“九州膏腴”之地。《史记》中司马相如称宜春宫(今西安市南)是“览竹林之榛榛”。《汉书•扬雄传》中扬雄曰:“望平乐,径竹林”。张衡《西京赋》称长安一带的竹林分布是“篠簜敷衍,编町成篁,山谷原隰,泱漭无疆”。等等,均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的竹林分布之广。以至于西汉王朝在今周至和户县一带的竹林,建立官竹园“竹圃”,并设官管理,称司竹长丞。西汉末年,义军首领霍鸿曾以该园为根据地,表明其竹林面积之大。由上所述,秦汉时期的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推向北方。《后汉书•郭伋传》载:“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美稷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纬39.6º)西北,长城以北,当时是否有竹则难以肯定,需要进一步考证。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如《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乙酉,“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说明陕西渭河平原及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竹林大面积被冻死。到东汉后期,随着寒冷程度的继续加剧,竹子的生存和生长受到很大的威胁,竹子被冻死是很正常的。《后汉书•郎凯襄楷列传》载,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冬大寒,城旁竹柏之叶有伤枯者”。《汉书•五行志》则载,延熹九年,天气寒冷,使洛阳城“竹柏叶有伤者”。这种寒冷气候直到公元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徐中舒先生曾经指出汉晋气候不同,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2—4ºC。使竹类失去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关中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竹林已经不复存在。

南北朝时期,气候仍持续寒冷,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ºC以上。竹子因不适于严寒的天气,从关中地区及临近地区逐渐消失。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渭水》称渭水流域的官竹园“竹圃”已废置,原有的竹林已尽成“田墟”,仅留有竹圃一地名了。《水经注•淇水》说到“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后指出:“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表明气候的极度变化,使竹林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已不能大面积分布。

四、宋元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北宋时期气候开始转寒,到十一世纪初,陕西关中地区已无梅树。著名诗人苏轼在他的诗中哀叹梅在关中消失(“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杏》);王安石曾嘲笑北方人常将梅误认为杏(《红梅》诗有“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由此可见,宋代气候已开始转寒。但这种逐渐变冷的天气对竹林分布影响不大。关中地区竹林仍很普遍,范围益广,从北宋苏轼诗可看出,当时

竹林分布由盩厔、鄠县,经武功县,直到凤翔原上;宝鸡阳平以南也有竹林的大量分布。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在游鄠县草堂寺作《咏草堂》诗注:“寺在竹之心,其竹盖将十顷”。《太平寰宇记•凤翔府•司竹监》载:“皇朝唯有鄠、盩厔一监,属凤翔。”可见其地仍有官办的竹林园,苏轼称“官竹园十数里不绝”。据《孝肃包公奏议》称,北宋司竹园一次供澶州(今河南濮阳)、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治河与修架浮桥用竹就达150万竿以上。可以想见该园面积之大,产竹之多。山西中条山虞乡(今运城)和芮城间的王官谷当时水源充足,是当时产竹区之一,宋代有“绿玉峡中喷白云,溉田浇竹满平川”(清乾隆《蒲州府志·艺文》)诗句称道。北宋时商洛山区的山间竹林也颇众多,著名诗人王禹偁在《竹Liu》诗描述了商州一带的竹林盛况:“商山多修篁,苍翠连山谷”。

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金人侵入华北地区,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这时期,南方的太湖、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在冬天经常结冰、遍地皆雪。杭州在南宋时期(十二世纪),四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要冷1—2ºC。北方地区势必更加寒冷,竹林的分布区自然南移。据《太平寰宇记》载,南宋初期只凤翔府的司竹监依然保留,河内(今河南博爱、沁阳一带)和西安的司竹监因无竹生产而被取消。十二世纪刚结束,气候又开始变暖,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元朝初期)。元朝在西安和河内又重新设立管理官办竹园的“司竹监”,但到十三世纪末又被停止了。这些都说明了气候变化使陕甘地区的竹林分布面积在不断地减少,竹林已失去了汉唐时代经济作物的地位。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第八世纪初期,梅树生长于皇宫,到第九世纪初西安南郊还种有梅花,柑桔也种植于长安。由于气候转暖,竹林的分布范围再度北移。陕甘地区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太平寰宇记》载,唐朝在京兆府(今陕西户县)、歧州(今陕西周至)和凤翔(今陕西凤翔)设有管理竹园的机构——“司竹监”。说明唐代关中有大面积竹林的经营。《新唐书•平阳公主传》载隋末平阳公主起兵之初曾招降据有司竹园的何潘仁。司竹园中能屯驻兵马,可见其范围之大。《大唐六典•司农寺》载:“司竹监,今在京兆、鄠(今户县)、盩厔(今周至)”,上引宋之问文谓长安城南有“千亩竹林”,可知产竹地区的广泛。唐王维描述其蓝田辋川别业中竹景点“斤竹岭”、“竹里馆”。“斤竹岭”因山岭所种高大竹子而称,“竹里馆”是因在溪边竹林中修建的建筑,说明蓝田也有竹林的分布。渭水上游的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该地所作的诗中有五首提到当地之竹。其中《石龛》、《铁堂峡》、《秦州杂诗》等明确描述当时秦州山地及其东的铁堂峡、东南的东柯谷等地多竹,是供朝廷制弓箭、箭竿等用的竹林。唐《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甘州•张掖县》提到兰州西北祁连山东段,“多材木箭竿”,这种“箭竿”之竹可能就是高山竹种箭竹类、巴山木竹类。反映当时从兰州向西北经乌鞘岭沿祁连山到张掖一带有竹林分布。

持续的天气干旱对竹林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玉堂闲话》载,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陇(指陇州)、褒(今分归汉中市和勉县)、梁(梁州)之境,数千里内大旱,这些地区山中的竹林皆开花结子,饥民采之舂米而食。反映了当地竹林颇多,面积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天气持续干旱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六、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从十四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00余年。在这个期间的最温暖时期,气候也没有达到汉唐期间的温暖。汉唐时期梅树生长遍布于黄河流域,已退至淮河流域。竹林在陕甘地区的分布也受到很大影响,十四世纪以后即明初以后,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历代朝廷设立的官竹园亦被取消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水湿条件较好,耐寒的刚竹类刚竹、斑竹、淡竹有零星分布。周至东的筠溪亭,康熙年间“茂林修竹”,县东斑竹园之竹“其大如椽,其密如箦”,生长良好。清乾隆《鄠县新志》载户县草堂寺一带在北宋为千亩竹林,明正德十五年却“根株尽矣”。明隆庆《华州志》称州内“唐村地瘠民贫,率习为竹器之艺,已数百家”,想必其竹林不小。清康熙《续华州志》载州内刘氏园“多竹,竹岁入可数十千”。《华州乡土志》载:“傍山(秦岭)东西峪口多竹园,总计有二千亩。”又载:“太平河,州东郊,其源出太平峪五眼泉,北流经城内,其地竹园甚多。”反映出竹林分布与水源关系密切。清《重修辋川志》记载蓝田辋川龙口竹园是:“西园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门前置小桥,园中修竹万个,绿阴合围。东园竹亦森列,泉低不可引溉。”清康熙《凤翔府志》载:“明末张应福于凤翔东湖,植竹万竿。”这些竹林的规模已远远不及汉唐时代,且是长期进行引水灌溉、高度集约经营的结果。

山西中条山永济的明代栖岩寺一带是“竹声清杂水声寒”,至清代已是“竹千亩”;万固寺一带是“直排峰万笋,况有竹千竿”。上文中提及的中条山虞乡(今运城)王官谷在清代仍是多竹之地,号称“修篁茂密,溪水暗流,拨竿寻径,宛然陶公结庐处。”(清乾隆《虞乡县志》)说明水源是影响该地竹林分布的主要原因。

西北泾渭上游和北洛河上游也有竹林分布,明清文献中有记载。清道光《兰州府志》称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仍有竹生长。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平凉府部汇考》载六盘山西的静宁县和六盘山东的华亭县有竹,《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西安府部汇考》载邠州(今彬县)也有竹。可见陇东、六盘山一带在明清时期仍有竹林分布。志载北洛河上游的陕北佳县箭括坞,从明弘治到清嘉庆间“多产竹箭”。由于道光年间的极度严寒,该地竹林消失了。这些分布的竹林都是耐严寒的高山竹种,如箭竹类、箬竹类,而它们的经济价值不大。公务员之家

七、结束语

现代西北地区的竹林分布大致是起自甘肃东南部渭河上游的天水一带,经六盘山南麓和千河上游,到渭河平原南部。主要有甘肃的天水,宁夏的隆德、泾源,陕西的陇县、眉县、周至、户县、蓝田、华县等地。竹林在沟谷、小平原等背风向阳、水源丰富处散布,呈不连续的斑点状分布。

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南竹北移活动。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引种毛竹成功,形成了成片生长的毛竹林。兰州大学先后从临近地区引种刚竹、淡竹和毛竹,经7年培育已分布在校内各个景点,成为优良观赏竹。今后西北地区发展竹林生产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乡土竹种,选择背风向阳、灌溉条件好的地方种竹,扩大竹林分布面积。

参考文献:

[1]朱士光:《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辑。

[2]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载《历史地理》第五辑。

[3]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竹林范文篇5

关键词:毛竹林资源现状培育措施朱溪镇浙江仙居

毛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笋、竹鞭、原竹和竹枝都可以加工利用[1,2]。随着竹炭、竹胶板等副产品行业的兴起和供不应求的前景,毛竹的价格不断上涨;竹笋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丰富的无公害食品,冬笋、春笋可鲜卖,春笋还可加工成咸笋干,当地称为“笋咸”。竹子5~10年即可采伐利用,生长好的竹林,每年产竹材22.5~30.0t/hm2,收入1.35~1.80万元/hm2,产竹笋15t/hm2,收入1.5万元/hm2。此外,竹材质地优良、收缩性小、弹性和韧性强,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造纸、竹胶板、竹地板、竹制品等。尤其是竹材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还是制造优质纸的重要原料之一。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处于浙中丘陵山区的朱溪镇有毛竹林面积2466hm2,毛竹数量为729.03万株,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24.6%,株数的27.5%,占全镇林地面积的16.5%。全镇53个行政村,30个行政村均有毛竹林。近年来,又引进了2家毛竹加工企业,进行竹筷、竹帘等产品加工。因此,分析毛竹林的现状,并根据不同类型探讨毛竹的科学经营,对将毛竹产业发展为山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朱溪镇毛竹林资源经营现状

调查中发现,朱溪镇的毛竹林约70%属于粗放经营。由于滥挖笋、过伐和失管等多种原因,造成竹林逐年衰退,竹林密度渐趋稀疏,老竹、雪压竹、病虫竹充斥其中,其竹材产量、质量明显低于浙江省安吉等县市平均水平。

1、毛竹林分布及生长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按海拔划分,海拔200m以下的有667hm2,海拔200~600m的有1333hm2,海拔600~900m的有267hm2,海拔900m以上的有199hm2。6.7hm2集中连片的有233hm2。绝大部分立地条件较好,但产竹慢、成材晚、产量低。按龄级划分,幼林(一至二年生新竹)占1%,壮龄(2度、3度毛竹)占50%,老龄竹(4度以上)占49%。按立竹度划分,密度在1800株/hm2以下的占15%,密度为1800~2700株/hm2的占50%,密度为2700~3600株/hm2的占30%,密度为3600株/hm2以上的占5%。按径阶划分,径阶在8cm以下的占51%,径阶在9~10cm的占42%,径阶在10cm以上的占7%。按高度分,高度在8m以下的占24%,高度在9~10m的占45%,高度在11m以上的占31%。以上情况说明毛竹材质量相差较大。

2、毛竹林经营管理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缺乏科学管理,缺乏科学留笋养竹,挖笋量太大、立竹量偏小、林分稀疏,有1/4是竹、针、阔混交林,竹林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地劈山垦复、锄草松土,造成低产。竹林采伐不合理,有的采伐过早,有的采伐过迟,有的春夏采伐,引起竹液大量外流,影响竹子生长,有的采伐过度,有的伐桩过高,采伐时没有注意保护好竹林。

二、毛竹林培育措施

1、保持合理的时空结构

竹林高产与否与基地经营的集约水平关系极大,一般纯林较能进行集约经营。竹林也可采取混交方式培育,混交树种20%左右为宜,应尽量选择深根或有自肥能力的树种作为混交树种,如枫香等科及落叶树种。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用材竹林密度为4050株/hm2,每年留笋养竹约750株/hm2左右;笋用材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约450株/hm2;笋竹两用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600株/hm2为宜。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1~3度竹,按相同比例保留,4度竹以不超过10%为宜,5度以上竹子应适时采伐,保持竹林旺盛的生理代谢能力。三是保持笋竹均衡。在竹林密的地方少留笋;在竹林稀的地方多留笋养竹。在林中空地,要注意松土、施肥、引鞭,使竹林均匀度提高、增加产量。四是保持好地下结构。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即深翻、松土,清除死鞭、老鞭,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形成地下幼壮龄竹鞭占绝对优势的良好生长空间[3]。

2、土肥水管理

将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高效毛竹林的初期应进行深翻和除草等土壤管理工作。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秋季,对林地进行1次深垦,垦复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蔸和大石块,改善林地条件。

毛竹林有大小年之分,一般竹林地为坡地,以竹笋为主要产品收入的毛竹林需肥量较大,进行全林撒施并通过垦复的方法翻入土中,如果少量多次施肥,不仅用工量大、作业不方便,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对毛竹林的施肥管理应考虑施肥效果和经济投入、产出及生态的协调[4]。根据毛竹生长节律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施肥重点在5~8月。留养新竹发枝展叶后,林地因发笋消耗了大量养分,此后新竹加固生长进入增进期,竹子内含物之间充实,干物质增加,养分消耗量大;同时竹株的生长为当年和翌年地下鞭生长奠定了基础,地下鞭生长进入快速期,因此5~8月的养分管理对翌年竹笋生产有重要作用。“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重点为4~5月发鞭肥和8~9月笋芽分化肥。同时,结合施肥,于8~9月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用肥量按氮∶磷∶钾=6∶1∶2,有效量30%计算,春笋大年用量为450~675kg/hm2,春笋小年用量为1125~1200kg/hm2。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分4种,分别为沟施、蔸施、穴施、撒施。沟施法是沿水平带方向开沟,水平带间距2~3m,沟深20cm,沟宽20cm,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蔸施法是在毛竹立竹竹上坡,沿竹蔸30cm左右开沟,沟深15~20cm。沟宽10~15cm,沟长以半圆为最佳。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发鞭长笋的施肥时间在4~6月,应采用沟施法或蔸施法,禁用撒施法。笋芽分化肥施肥时间在8~9月,施肥种类为氮∶磷∶钾=2∶1∶1,施用45%复合肥225~300kg/hm2或毛竹专用肥375~525kg/hm2,撒施在地表,结合林地浅耕除草(10cm)翻入土中。孕笋肥施肥时间在11~12月,施肥种类为有机肥或绿肥,可不经堆沤撒施在地表,用量为2.25~3.75t/hm2。

竹林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其中笋芽分化期和孕笋期林地水分条件是翌年发笋的重要因子,即此期水分多少直接影响翌年发笋量和竹笋单株的大小。经营集约度较高的林地宜在干旱时进行水分管理。2004年全区新建竹林蓄水池166个,可蓄水3679m3,受益面积730hm2,据调查,实施竹山灌溉后,林分结构更趋合理,竹林的立竹度、整齐度都相应地提高,平均眉径达到9.5cm以上,竹林年产值比原来增加了4500元/hm2。竹林生长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笋芽分化期(8~11月);连续干旱25~30d的应进行1次灌溉,每次土壤浇透20~30cm深。特别干旱时每7d要灌溉1次。

3、科学采伐

竹连鞭,鞭生笋,笋成林,竹子又养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竹材采伐时要做到采育兼顾,永续利用。一至五年生竹子不宜采伐,六至八年生可进行采伐,九年生以上的老竹不宜保留。采伐季节宜在晚秋或冬季进行,即11月至翌年3月最佳。原则上每2年采伐1次,不要每年都采伐。大小年分明的,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大年的笋竹两用林,一般不能进行竹材砍伐,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小年的笋竹两用林,则可进行竹材砍伐。在严格控制采伐量的前提下,密度大的竹林可多伐,密度小的竹林宜少伐,密度低于适宜立竹度的,除了九年生以上的老竹外,不采伐。另外,竹农可根据竹材市场考虑,选择适宜时间砍伐,其中7~11月间的砍伐强度应适当降低,以免对竹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挖掉冬笋能促进竹鞭上其他笋芽的生长。笋用竹山通常把冬笋挖光,促使其他生长成春笋;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笋。挖冬笋应注意做到及时,即看天(温度)、看地(地力)。一是初冬温暖的可早挖;进入休眠状态,笋体小一些也可挖,因为冬笋已停止生长。二是肥力不足的笋山不宜多挖,冬笋挖光后,笋芽分化缺乏条件,将导致翌年春笋数量减少。三是挖掘冬笋应尽量减少对地下鞭的损伤。春笋挖掘可根据市场和加工原料而适时进行,应与留笋养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石麟.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唐小艳.灌阳县毛竹资源发展机遇、问题及对策[J].广西林业,2008(1):27-28

竹林范文篇6

关键词:毛竹林;资源现状;培育措施;朱溪镇;浙江仙居

毛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笋、竹鞭、原竹和竹枝都可以加工利用[1,2]。随着竹炭、竹胶板等副产品行业的兴起和供不应求的前景,毛竹的价格不断上涨;竹笋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丰富的无公害食品,冬笋、春笋可鲜卖,春笋还可加工成咸笋干,当地称为“笋咸”。竹子5~10年即可采伐利用,生长好的竹林,每年产竹材22.5~30.0t/hm2,收入1.35~1.80万元/hm2,产竹笋15t/hm2,收入1.5万元/hm2。此外,竹材质地优良、收缩性小、弹性和韧性强,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造纸、竹胶板、竹地板、竹制品等。尤其是竹材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还是制造优质纸的重要原料之一。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处于浙中丘陵山区的朱溪镇有毛竹林面积2466hm2,毛竹数量为729.03万株,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24.6%,株数的27.5%,占全镇林地面积的16.5%。全镇53个行政村,30个行政村均有毛竹林。近年来,又引进了2家毛竹加工企业,进行竹筷、竹帘等产品加工。因此,分析毛竹林的现状,并根据不同类型探讨毛竹的科学经营,对将毛竹产业发展为山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朱溪镇毛竹林资源经营现状

调查中发现,朱溪镇的毛竹林约70%属于粗放经营。由于滥挖笋、过伐和失管等多种原因,造成竹林逐年衰退,竹林密度渐趋稀疏,老竹、雪压竹、病虫竹充斥其中,其竹材产量、质量明显低于浙江省安吉等县市平均水平。

1.1毛竹林分布及生长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按海拔划分,海拔200m以下的有667hm2,海拔200~600m的有1333hm2,海拔600~900m的有267hm2,海拔900m以上的有199hm2。6.7hm2集中连片的有233hm2。绝大部分立地条件较好,但产竹慢、成材晚、产量低。

按龄级划分,幼林(一至二年生新竹)占1%,壮龄(2度、3度毛竹)占50%,老龄竹(4度以上)占49%。按立竹度划分,密度在1800株/hm2以下的占15%,密度为1800~2700株/hm2的占50%,密度为2700~3600株/hm2的占30%,密度为3600株/hm2以上的占5%。按径阶划分,径阶在8cm以下的占51%,径阶在9~10cm的占42%,径阶在10cm以上的占7%。按高度分,高度在8m以下的占24%,高度在9~10m的占45%,高度在11m以上的占31%。以上情况说明毛竹材质量相差较大。

1.2毛竹林经营管理情况

朱溪镇毛竹林缺乏科学管理,缺乏科学留笋养竹,挖笋量太大、立竹量偏小、林分稀疏,有1/4是竹、针、阔混交林,竹林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地劈山垦复、锄草松土,造成低产。竹林采伐不合理,有的采伐过早,有的采伐过迟,有的春夏采伐,引起竹液大量外流,影响竹子生长,有的采伐过度,有的伐桩过高,采伐时没有注意保护好竹林。

二、毛竹林培育措施

2.1保持合理的时空结构

竹林高产与否与基地经营的集约水平关系极大,一般纯林较能进行集约经营。竹林也可采取混交方式培育,混交树种20%左右为宜,应尽量选择深根或有自肥能力的树种作为混交树种,如枫香等科及落叶树种。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用材竹林密度为4050株/hm2,每年留笋养竹约750株/hm2左右;笋用材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约450株/hm2;笋竹两用林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笋养竹600株/hm2为宜。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1~3度竹,按相同比例保留,4度竹以不超过10%为宜,5度以上竹子应适时采伐,保持竹林旺盛的生理代谢能力。三是保持笋竹均衡。在竹林密的地方少留笋;在竹林稀的地方多留笋养竹。在林中空地,要注意松土、施肥、引鞭,使竹林均匀度提高、增加产量。四是保持好地下结构。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即深翻、松土,清除死鞭、老鞭,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形成地下幼壮龄竹鞭占绝对优势的良好生长空间[3]。

2.2土肥水管理

将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高效毛竹林的初期应进行深翻和除草等土壤管理工作。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秋季,对林地进行1次深垦,垦复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蔸和大石块,改善林地条件。

毛竹林有大小年之分,一般竹林地为坡地,以竹笋为主要产品收入的毛竹林需肥量较大,进行全林撒施并通过垦复的方法翻入土中,如果少量多次施肥,不仅用工量大、作业不方便,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对毛竹林的施肥管理应考虑施肥效果和经济投入、产出及生态的协调[4]。根据毛竹生长节律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施肥重点在5~8月。留养新竹发枝展叶后,林地因发笋消耗了大量养分,此后新竹加固生长进入增进期,竹子内含物之间充实,干物质增加,养分消耗量大;同时竹株的生长为当年和翌年地下鞭生长奠定了基础,地下鞭生长进入快速期,因此5~8月的养分管理对翌年竹笋生产有重要作用。“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重点为4~5月发鞭肥和8~9月笋芽分化肥。同时,结合施肥,于8~9月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用肥量按氮∶磷∶钾=6∶1∶2,有效量30%计算,春笋大年用量为450~675kg/hm2,春笋小年用量为1125~1200kg/hm2。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分4种,分别为沟施、蔸施、穴施、撒施。沟施法是沿水平带方向开沟,水平带间距2~3m,沟深20cm,沟宽20cm,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蔸施法是在毛竹立竹竹上坡,沿竹蔸30cm左右开沟,沟深15~20cm。沟宽10~15cm,沟长以半圆为最佳。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发鞭长笋的施肥时间在4~6月,应采用沟施法或蔸施法,禁用撒施法。笋芽分化肥施肥时间在8~9月,施肥种类为氮∶磷∶钾=2∶1∶1,施用45%复合肥225~300kg/hm2或毛竹专用肥375~525kg/hm2,撒施在地表,结合林地浅耕除草(10cm)翻入土中。孕笋肥施肥时间在11~12月,施肥种类为有机肥或绿肥,可不经堆沤撒施在地表,用量为2.25~3.75t/hm2。

竹林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其中笋芽分化期和孕笋期林地水分条件是翌年发笋的重要因子,即此期水分多少直接影响翌年发笋量和竹笋单株的大小。经营集约度较高的林地宜在干旱时进行水分管理。2004年全区新建竹林蓄水池166个,可蓄水3679m3,受益面积730hm2,据调查,实施竹山灌溉后,林分结构更趋合理,竹林的立竹度、整齐度都相应地提高,平均眉径达到9.5cm以上,竹林年产值比原来增加了4500元/hm2。竹林生长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笋芽分化期(8~11月);连续干旱25~30d的应进行1次灌溉,每次土壤浇透20~30cm深。特别干旱时每7d要灌溉1次。

2.3科学采伐

竹连鞭,鞭生笋,笋成林,竹子又养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竹材采伐时要做到采育兼顾,永续利用。一至五年生竹子不宜采伐,六至八年生可进行采伐,九年生以上的老竹不宜保留。采伐季节宜在晚秋或冬季进行,即11月至翌年3月最佳。原则上每2年采伐1次,不要每年都采伐。大小年分明的,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大年的笋竹两用林,一般不能进行竹材砍伐,若今冬明春为冬笋—春笋小年的笋竹两用林,则可进行竹材砍伐。在严格控制采伐量的前提下,密度大的竹林可多伐,密度小的竹林宜少伐,密度低于适宜立竹度的,除了九年生以上的老竹外,不采伐。另外,竹农可根据竹材市场考虑,选择适宜时间砍伐,其中7~11月间的砍伐强度应适当降低,以免对竹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挖掉冬笋能促进竹鞭上其他笋芽的生长。笋用竹山通常把冬笋挖光,促使其他生长成春笋;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笋。挖冬笋应注意做到及时,即看天(温度)、看地(地力)。一是初冬温暖的可早挖;进入休眠状态,笋体小一些也可挖,因为冬笋已停止生长。二是肥力不足的笋山不宜多挖,冬笋挖光后,笋芽分化缺乏条件,将导致翌年春笋数量减少。三是挖掘冬笋应尽量减少对地下鞭的损伤。春笋挖掘可根据市场和加工原料而适时进行,应与留笋养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石麟.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唐小艳.灌阳县毛竹资源发展机遇、问题及对策[J].广西林业,2008(1):27-28.

竹林范文篇7

样地处于霍山县诸佛庵镇霍山县毛竹科技示范园区内,位于115°55′~116°43′E,31°~31°31′N,海拔210~490m。属北亚热带湿润温暖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391.2mm,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集中的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50%;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20d;日照时数2083.3h[6]。园区土壤pH值4.42~5.46,水解氮在110.88~259.88mg/kg,有效磷在1.25~4.80mg/kg,速效钾在24.69~35.27mg/kg。氮元素养分含量中等,磷元素含量较低,钾元素缺乏。霍山县毛竹科技示范园区中竹林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水平较低。竹林主要经营活动为竹材砍伐,且砍伐缺乏科学性,5~6年砍伐一次,砍伐除新竹以外的全部竹材。竹林未进行采笋、垦复、施肥等作业。可将其竹林培育现状定为“材用林利用”阶段。

2材料与方法

2.1竹林经营规划设计。根据毛竹林经营现状,对毛竹科技示范园区的毛竹培育进行科学规划,将园区竹林按照经营目标设置为材用林培育示范区和笋材两用林培育示范区。材用林培育示范区:以材用林为经营目标,配套以合理砍伐、竹林结构调整、护笋养竹为核心的经营措施。土壤管理以砍灌清杂以及除草等为主,不进行人工施肥管理。笋材两用林培育示范区:示范推广砍灌、清杂、笋竹留养、竹林结构动态调整、林地平衡施肥、水分灌溉等高产高效培育技术。结合林地施肥进行垦复,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年1800kg/hm2,施肥方法为沟施。在毛竹的“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4~6月份即毛竹展叶期时进行施肥;而在“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4~5月份即毛竹换叶期时施用发鞭肥,8~9月份施用笋芽分化肥。其中,春笋大年施肥量占总用肥量的30%~40%,春笋小年占60%~70%。2.2样地设计。自2009年11月起在毛竹科技示范园区竹林中,分别设置“材用林培育”样地11块;“笋材两用林培育”样地10块;对照样地13块,即按照原有经营模式的材用林利用型。样地面积均为200m2。2.3测定方法。截至2016年12月经营结束,期间对样地进行调查,测定样地生物量,统计笋竹产量,测试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立竹度和胸径测定:在样地竹林内进行每竹检尺,调查竹胸径并统计立竹度,不同阶段统计样方内竹笋产量。土壤养分测定:在每个样地中按梅花形分别选取3个点,采集0~30cm表层土壤,每个样地3个点的土样充分混合均匀。土壤基本化学性质指标参考《土壤农化分析方法》[7],土壤pH值测定采用电位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速效氮(N)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P)测定采用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冬笋产量测定:根据当地农户每日挖掘冬笋产量进行统计。春笋产量测定:根据当地农户每日挖掘春笋产量进行统计。

3结果及分析

3.1不同人工经营模式对笋经济产量、竹材胸径、立竹度的影响。对于不同人工经营模式下竹林生物量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霍山县传统经营模式下对竹林不进行管理,灌木丛生,无法进行冬笋采挖作业,因此无冬笋经济产量,春笋产量也较低。材用林经营模式下,竹笋产量也较少;而在笋材两用林经营模式下,竹笋产量显著提高,达到材用林竹笋产量的10倍以上。无论是材用林培育模式和笋材两用林培育模式,毛竹林胸径整体增加,立竹密度提高显著。笋材两用林培育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立竹胸径提高了13.6%,差异极显著。说明人工经营能显著提高毛竹林生产力,大幅提高竹林的生物量及其竹林产出。3.2不同人工经营模式对竹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霍山县本地传统经营方式下的竹林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低于人工管理下的材用林培育模式和笋材两用林培育模式。其中有机质含量较材用林管理模式降低了50%以上,达到了显著差异;较笋材两用林培育管理模式降低了27%。有机质是评价土壤养分质量的关键指标。传统经营模式下,霍山县竹林土壤肥力质量趋于下降,而合理的人工经营培育促进了土壤质量的提升。对土壤全氮、速效氮的分析表明,配备养分动态管理模式的人工经营竹林显著提升了竹林土壤氮素的含量,其中笋材两用林培育模式和材用林培养模式经营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比传统材用林利用型经营模式分别高41%和37%,全氮含量增加量分别高于传统材用林利用型培育模式16%和20%,说明笋材两用林培育增加了养分的有效性。对土壤磷元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培育模式下土壤速效磷显著高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特别是笋材两用林培育下,速效磷增加了70%。这一方面说明人工经营及施肥增加了养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继续加强对磷元素的管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分析发现,材用林经营竹林土壤速效钾略有增加,但笋材两用林土壤速效钾略有下降。说明随着笋材两用林培育集约度的增加,毛竹对钾元素的需求逐渐增高,后续养分管理中还应加强钾元素的管理。另外,在人工经营下,竹林土壤的pH值下降明显,在后续养分管理中要考虑对土壤酸碱度的调控。

4讨论与结论

竹林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毛竹林;培育;笋用;材用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通气。土壤以发育在砂岩、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母岩、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壤土为好。现将毛竹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材用毛竹林的培育

1.1护笋养竹

护笋就是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冬笋能生长成竹而且材质较好。毛竹林入秋后逐渐进入孕笋阶段,每年都有大量鞭芽萌发,其中80%以上不能出土而死亡,或出土后成为退笋。竹鞭上发笋多的、瘠薄地段、距离母竹远的退笋多,尤其是露尖早的浅鞭笋与密生笋,退笋率最高。对材用竹林最好不挖冬笋,对笋厂加工或大年需要挖冬笋的,要有计划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清明至谷雨发笋最多,约占笋期总数的75%。一般出土较早的竹笋,成林质量和数量都较好。春笋合理留养,分期适当挖去孱弱、个体小或稠密的竹笋,以利于留下的竹笋旺盛生长。留养小年竹是解决大小年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露土的春笋40%~50%不能成竹,成为退竹,要及时挖掉。大别山区大量退笋的时间为4月15~20日。

1.2抚育措施

1.2.1劈山。陡坡、土层瘠薄、易于水土流失的稀竹林,以5~7月劈山抚育为宜,适当清除杂草灌木。此时雨量多,气温高,灌木杂草枝叶幼嫩,砍后1~2月即能全部腐烂,肥效高。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劈山的枝桠已木质化,不易腐烂。冬季劈山,杂草第2年萌芽较旺盛,影响劈山的效果。如果连续劈山数年,可收到抑制灌木杂草再生之效。

1.2.2挖山。土层板结、老鞭崇塞的竹林,以挖山、埋青为宜,均以大年的6~7月毛竹生长旺季为宜。挖山一般约15cm或更深。立竹周围竹鞭稠密处、嫩鞭附近和土壤疏松处宜浅挖;林中空地、竹鞭稀疏处、老鞭附近和土壤板结处可深挖。除挖老鞭、浮鞭外,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应开沟排水。

1.2.3埋青。开沟埋青法,土层深厚立竹稀疏的竹山,开宽约50cm呈“U”字形的横沟。将砍下的树枝杂草放入沟内,然后在其上方开设第2道横沟,取土覆在下面横沟的杂草上,依次向上。客土埋青法,鞭浅根多的林地,劈山后将树枝杂草平铺林地约30cm,然后客土覆盖埋青1次,可在7~8年内,连年生长大竹。

1.2.4松土。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的容重,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作肥料,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松土6月初至8月底为宜,松土深度20~30cm。如结合松土再施入土杂肥,则效果更好。对荒芜林地,第1次松土效果很好,即使不施肥也可增产20%左右。

1.2.5施肥。化肥可在挖山后撒施或劈山后条施;厩杂肥可采取穴施,施用未经消毒的杂肥,笋期笋夜蛾较多,注意防治。竹伐桩内施肥,肥料有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复合肥等。毛竹伐桩内施化肥有下列优点:一是可节省劳力和费用;二是伐桩内施肥,肥料不会被杂草吸收,不易挥发散失和流失;三是碳酸氢铵一类肥料沟施容易造成烂鞭,浅施则肥效不高,而在竹蔸内施,不仅成本低、肥效高,而且竹蔸烂的快,又不伤鞭。

1.3合理采伐

1.3.1采伐季节。竹林采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伐竹应在大年竹伐的秋后,小年竹林的春前。伐竹技术较复杂,要识别竹龄,掌握密度与留竹度数。

1.3.2采伐年龄。采伐年龄大小关系着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三至六年生最强,其中三至四年生竹母发笋率最高,竹材的力学强度以五至九年生最好,竹龄低的竹株蔑性好,竹材易加工,采伐年龄以四年生为宜;培养特大径级的毛竹林,伐龄可推迟至8~9年;造纸用竹以当年的新竹进行砍伐为宜。

1.3.3保留密度。土壤疏松肥沃的条件下,砍伐后密度3750株/hm2左右;立地条件较差的竹林2250~3000株/hm2。密度过稀的过伐竹林应暂缓采伐,使其尽快恢复。

2笋用毛竹林的培育

2.1选择适宜的竹林改造

(1)立地优良。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

(2)生长正常。无严重病虫害,立竹度1500株/hm2以上。公务员之家

(3)经营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2.2垦翻林地,增施肥料

首次林地的翻垦,大年5~6月、小年10~11月进行,清除

杂灌,挖除“三头”,再进行垦挖,深度25cm。此后2~3年内,5~6月和10月翻垦,深度40cm。翻垦要结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月至3月上旬施速效催笋肥,在挖笋早期施笋穴肥,以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

2.3合理砍伐留养,调整竹林结构

留养4度的毛竹林,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均高。对于生长稳定,立竹较密的毛竹林砍五留四,竹龄结构保持1~4度竹比例为3∶3∶3∶1;对于生长衰退,立竹较低的毛竹林,砍四留三,竹龄结构保持1~3度竹各1/3,以促进竹林复壮,增加立竹度。一般立竹数应在2400~3300株/hm2。

2.4适度钩梢,防治病虫害

材用竹林改建笋用竹林初期,应适度钩梢。钩梢可结合冬季砍竹同时进行,钩梢强度以留枝13~17盘为宜。每年的新竹,要在当年白露后钩梢。冬季林地垦挖,要注意灭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虫茧。发现病虫竹笋,要及时挖除,以防传播;病虫害较严重的,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黄文超,潘淑芳,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2004(1):46.

[2]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4):54-58.

[3]萧江华,刘仲君.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J].农林科学研究,1990(3):271-274.

[4]张美琼,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2(1):86-91.

竹林范文篇9

摘要:介绍了材用毛竹林与笋用毛竹林的培育方法,以期为毛竹林的培育和改造提供参考。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通气。土壤以发育在砂岩、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母岩、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壤土为好。现将毛竹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材用毛竹林的培育

1.1护笋养竹

护笋就是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冬笋能生长成竹而且材质较好。毛竹林入秋后逐渐进入孕笋阶段,每年都有大量鞭芽萌发,其中80%以上不能出土而死亡,或出土后成为退笋。竹鞭上发笋多的、瘠薄地段、距离母竹远的退笋多,尤其是露尖早的浅鞭笋与密生笋,退笋率最高。对材用竹林最好不挖冬笋,对笋厂加工或大年需要挖冬笋的,要有计划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清明至谷雨发笋最多,约占笋期总数的75%。一般出土较早的竹笋,成林质量和数量都较好。春笋合理留养,分期适当挖去孱弱、个体小或稠密的竹笋,以利于留下的竹笋旺盛生长。留养小年竹是解决大小年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露土的春笋40%~50%不能成竹,成为退竹,要及时挖掉。大别山区大量退笋的时间为4月15~20日。

1.2抚育措施

1.2.1劈山。陡坡、土层瘠薄、易于水土流失的稀竹林,以5~7月劈山抚育为宜,适当清除杂草灌木。此时雨量多,气温高,灌木杂草枝叶幼嫩,砍后1~2月即能全部腐烂,肥效高。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劈山的枝桠已木质化,不易腐烂。冬季劈山,杂草第2年萌芽较旺盛,影响劈山的效果。如果连续劈山数年,可收到抑制灌木杂草再生之效。

1.2.2挖山。土层板结、老鞭崇塞的竹林,以挖山、埋青为宜,均以大年的6~7月毛竹生长旺季为宜。挖山一般约15cm或更深。立竹周围竹鞭稠密处、嫩鞭附近和土壤疏松处宜浅挖;林中空地、竹鞭稀疏处、老鞭附近和土壤板结处可深挖。除挖老鞭、浮鞭外,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应开沟排水。

1.2.3埋青。开沟埋青法,土层深厚立竹稀疏的竹山,开宽约50cm呈“U”字形的横沟。将砍下的树枝杂草放入沟内,然后在其上方开设第2道横沟,取土覆在下面横沟的杂草上,依次向上。客土埋青法,鞭浅根多的林地,劈山后将树枝杂草平铺林地约30cm,然后客土覆盖埋青1次,可在7~8年内,连年生长大竹。

1.2.4松土。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的容重,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作肥料,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松土6月初至8月底为宜,松土深度20~30cm。如结合松土再施入土杂肥,则效果更好。对荒芜林地,第1次松土效果很好,即使不施肥也可增产20%左右。

1.2.5施肥。化肥可在挖山后撒施或劈山后条施;厩杂肥可采取穴施,施用未经消毒的杂肥,笋期笋夜蛾较多,注意防治。竹伐桩内施肥,肥料有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复合肥等。毛竹伐桩内施化肥有下列优点:一是可节省劳力和费用;二是伐桩内施肥,肥料不会被杂草吸收,不易挥发散失和流失;三是碳酸氢铵一类肥料沟施容易造成烂鞭,浅施则肥效不高,而在竹蔸内施,不仅成本低、肥效高,而且竹蔸烂的快,又不伤鞭。

1.3合理采伐

1.3.1采伐季节。竹林采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伐竹应在大年竹伐的秋后,小年竹林的春前。伐竹技术较复杂,要识别竹龄,掌握密度与留竹度数。

1.3.2采伐年龄。采伐年龄大小关系着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三至六年生最强,其中三至四年生竹母发笋率最高,竹材的力学强度以五至九年生最好,竹龄低的竹株蔑性好,竹材易加工,采伐年龄以四年生为宜;培养特大径级的毛竹林,伐龄可推迟至8~9年;造纸用竹以当年的新竹进行砍伐为宜。

1.3.3保留密度。土壤疏松肥沃的条件下,砍伐后密度3750株/hm2左右;立地条件较差的竹林2250~3000株/hm2。密度过稀的过伐竹林应暂缓采伐,使其尽快恢复。

二、笋用毛竹林的培育

2.1选择适宜的竹林改造

(1)立地优良。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

(2)生长正常。无严重病虫害,立竹度1500株/hm2以上。

(3)经营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2.2垦翻林地,增施肥料

首次林地的翻垦,大年5~6月、小年10~11月进行,清除杂灌,挖除“三头”,再进行垦挖,深度25cm。此后2~3年内,5~6月和10月翻垦,深度40cm。翻垦要结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月至3月上旬施速效催笋肥,在挖笋早期施笋穴肥,以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

2.3合理砍伐留养,调整竹林结构

留养4度的毛竹林,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均高。对于生长稳定,立竹较密的毛竹林砍五留四,竹龄结构保持1~4度竹比例为3∶3∶3∶1;对于生长衰退,立竹较低的毛竹林,砍四留三,竹龄结构保持1~3度竹各1/3,以促进竹林复壮,增加立竹度。一般立竹数应在2400~3300株/hm2。公务员之家

2.4适度钩梢,防治病虫害

材用竹林改建笋用竹林初期,应适度钩梢。钩梢可结合冬季砍竹同时进行,钩梢强度以留枝13~17盘为宜。每年的新竹,要在当年白露后钩梢。冬季林地垦挖,要注意灭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虫茧。发现病虫竹笋,要及时挖除,以防传播;病虫害较严重的,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黄文超,潘淑芳,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2004(1):46.

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4):54-58.

萧江华,刘仲君.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J].农林科学研究,1990(3):271-274.

张美琼,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2(1):86-91.

竹林范文篇10

应根据竹株受害程度区别对待:对压弯竹可不处理,让其自然恢复;对竹梢受损严重、梢部折断且断裂部位高的,可砍去梢部,砍去的稍长尽量不要超过竹冠总长的1/3,保留竹枝15盘左右;对局部撕裂的竹株,可绑扎保留,待新竹长成后再伐去;对竹竿压断或撕裂面很大的竹株,雪后及时砍除;对土层浅、林缘、土坎边的倒伏竹株,如不影响生产作业,可待出笋结束、新枝长成后再清理掉;对农田和低洼地带栽植的竹林,应清沟排水;对病虫、枯死毛竹要全部砍除,所有砍除的断梢、竹枝要清理下山,以减少病虫感染危害。林地清理后,保留毛竹1050~1200株/hm2,以有足够的孕笋长竹。对海拔较高、阴山或土层较浅的山场、受灾严重的竹林,在林地清理后不足1050株/hm2的林地,应进行补植,并提倡竹林与树木混交经营或在竹林间空地套种伴生阔叶树,使其形成竹木混交林,增强竹林的抗逆性。

2护笋

在孕笋期和出笋长竹时间,严禁林内放牧,防止野猪拱笋,制止人为危害。盛笋期发出的竹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只要不是死笋、过多的并生笋,应尽量保留,后期发笋选择健壮的予以留养。“退笋”、病虫笋、小笋和歪笋应适时疏除。对清明前的零星露头笋、浅鞭笋、青头笋要及时挖除。受灾严重的林分,在灾后第2年的笋期,禁止挖笋;灾后第3年的笋期,仅可适当疏除后期退笋,一律不挖前中期春笋和冬笋。新竹最好用红漆标注年号,便于今后经营管理。

3整枝

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尚未展叶时进行,时间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方法是用小木棍沿竹竿分枝处垂直打下竹枝,一般整到2m高左右,打下竹竿最下部的3~5盘分枝为宜。

4钩梢

毛竹钩梢是最有效的防雪灾措施,能增强毛竹的抗雪压能力,保持竹竿通直,提高竹材质量,促进地下鞭茎及鞭芽生长,特别是海拔较高、坡度较陡、阴山的毛竹应采取此种措施,以防止风倒、雪压、冻雨危害。钩梢宜在白露至小雪(9~11月)进行。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30%,保留毛竹枝桠15~20盘为宜。

5施肥

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毛竹生长。施肥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出笋前后1个月内或夏季毛竹生长季节进行,以速效性化肥为主。可混施尿素180~240kg/hm2、过磷酸钙60~90kg/hm2。施肥方式:①沟施:沿水平线开沟,深15~20cm,施肥后覆土踏实;②株施:在竹株上坡30cm处挖半月形沟,施肥后覆土踏实;③蔸施:将前2年和灾后伐竹的竹窦用钢扦打通全部竹节隔,每篼施入尿素100~200g,晴天适量浇水,用泥土封口。第2次以有机肥为主,在秋冬季结合垦覆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壤。可根据条件选用厩肥、堆肥、饼肥或塘泥等种类。

6垦覆

将林中杂草灌木砍除,使竹林内通风,对缓坡竹林地进行全面垦覆,对陡坡竹林地采用带状垦、块状垦挖甚至于不垦挖。垦挖的重点是挖除老竹蔸、柴桩和石块,深埋青壮龄竹鞭,深度在25~30cm。为保证毛竹根系和竹鞭能快速恢复生长,应对翻蔸的毛竹及时采取回土覆盖的措施,同时也对春笋起到保护作用。垦覆时间一般为秋冬季。

7限额采伐措施

受灾严重的竹林,除清理外,3年内一律禁止伐竹;自灾后第3年的秋季至第7年的夏季,允许少量伐竹(仅限灾前留存竹)。之后,恢复正常采伐。遵照“砍差留好、砍密留稀、砍老留嫩”原则,择伐6~8年竹,同时清理病虫、风倒雪压竹;但采伐强度不宜过大,防止林地环境改变剧烈,以增强抗御灾害能力。

8病虫害防治

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周1次,连续3次。新竹梢发病,立即在病灶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减小侵染源。对病变竹要清除烧毁,不留作他用,杜绝病源。

笋期防治的重点是竹笋泉蝇和竹笋夜蛾等食笋、食叶害虫。可在出笋前后,于林中反复喷洒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2~3次。

竹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防治可用2.5%敌百虫、2.5%敌杀死喷洒灭杀,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喷洒和烟熏应选择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对受害的竹笋要及时挖除,以杀死幼虫;并将害虫的栖息场所及时清理消除,保持林地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