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的文章十篇

时间:2023-03-30 04:39:35

小动物的文章

小动物的文章篇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案例

一、导入

《我的空中楼阁》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大系》(台湾出版),其作者是李乐薇,台湾的当代作家,其擅长散文的撰写,文笔清新、风格融合、语言优美、温婉含蓄。

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空中楼阁是什么样子的呢?难道是建立在空中的楼房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空中楼阁的具体情况。

二、正课

1.走进课文

(1)疏通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较易读错的生字和读音,对个别词语进行解释)。痣(zhi)、宁谧(mi、 山脊(ji)、一幢(zhuang)、绿野阡陌(qian)、游目骋怀(cheng)、给予(ji)、栖(qi)。导语: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件上的字词。设计意图:对生字进行疏通:一是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在速度文章的过程中,更好的让学生结合文章,理解生词的内涵。

(2)阅读全文、读一读,谈一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或者景物?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主动讲授的方式,采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读他们想描述的精彩的景物和片段,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不受教师约束的条件下,自主的走进语文课文之中,走入文章描述的景色之中,体现文中的空中楼阁的样子。为下面能够理清文章所描述的空中楼阁以及四周的景色,体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教学情景一: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讲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作为一个指引者,类似助听器的一个角色,能够让学生自觉思考,跟随着学生的思想,把握好课堂教学,适当启发学生去理解文章,想象文章描述的景物和画面,师生不断的互动和提问,找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3)同学们在速度课文,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之后,那么以上同学所描述哪些是描写了山、树与小屋的依据,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①小屋与山:生: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句话写出了小屋的古典美生: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写出了小屋环境的和谐生: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天空掠过一只飞鸟。写出了小屋的灵动的情调。师:山上有了小屋,就好像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有一风帆飘过;辽阔无垠的天空,友谊飞燕穿过。单纯的底色上出现了灵动的色彩,使得山川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仔细想象这样一副美丽的画面,由动到静、动静结合,单调的画面出现了生气。②小屋与树:生:小屋含蓄有风度,大树笼罩着小屋。生:许多树是高大的,小屋却是小巧的。生:许多树呈现绿色的背景,小屋却别致而出色。师:树是动的,衬托着小屋的安静;树是高大的,彰显着小屋的小巧。树同时也有着绿色的背景,衬托着小屋的含蓄、别致。我们可以看出小屋“含蓄而风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小屋的气质、富有生命力,体现了作者无比的热爱之情。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的观察角度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生:刚开始作者是近看,角度转变为,由近变远,站在山下看。师:很好,那我们看看所描述的小屋是什么样的?生:山下看到的小屋,是像小鸟一样,轻灵和自由的。师:站在山下我们可以看到,树挡住了小屋,小屋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凌空而起,文章所描述的小屋像鸟、蝶一样,自然和轻盈。若是没有小屋,就没有了现在的生气,小屋成了山上作为突出和标志的建筑。恰如文章所说的“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使得小屋更加的美丽动人。总结:文章前半部们通过对小屋周围的山、树的描写,山与小屋以及山与树之间的关系,彼此点缀,相互映衬,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含蓄生动、和谐幽雅、清新自然的坐落在山林中的小屋。师: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了“大路是大道”,小路不是很小么?相互矛盾么?体会下作者的用意。生:“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虽然说,小屋很小,是因为收到了土地的限制,有限的土地,房屋更小,花园比小屋小,小路比花园小,但是文章作者展现的是领空的无限。总结:跟随着以上对于文章的分析,来具体的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所描述的景物以及景物与小屋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对于小屋的描写,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对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景物的特点以及景物之间的关系,来具体的展现小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学习,来具体的体会文章作者对景物的感情以及展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以及整体认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同感和喜爱感。教学情境二:通过文章中作者对自然景物感受,同学们互相交流,会拿出文章的主旨。

3.语言特色分析

(1)阅读文章的句子,将有语言特色的句子划出,并分析其语言特色。

(2)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两相对称的句式,体会文章赏景的感觉以及表现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化用古诗词。体会作者运用浓郁的诗句所展现的景物的神韵。设计意图:文章的阅读,尤其是景物的描写,都要字字、词词去揣摩其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涵盖的古典的诗词名句,细细品位文章,把握语言的精髓。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会积累好词好句。教学情境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句子的语言特色?同时分小组谈论,不同句子所运用的不同的修辞手法,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4.写作特色概括

(1)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设计意图:文章主要运用了先实写,后虚写的;多角度描写的写作特色。既涵盖了写景,也有抒情,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写作特色的探索,找出文章的景物描写的逻辑方式。教学情境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三、课后作业

1.通过文章对小屋的描绘,画出我的空中楼阁的样子。

2.思考: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作者的表达的情感。

小动物的文章篇2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四、描法的作用

1、读出描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九、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小动物的文章篇3

鉴赏人物形象,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文学作品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可以按照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时代特征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时代背景是封建社会,这使得包括柳妈在内的人都有着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这就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了人物形象。

3. 品味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语言描写要注意透过语言把握人物性格,了解人物的地位、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

4. 分析动作描写。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动是统一的,性格决定行为,行为表现性格。分析人物的行动,要关注人物做了什么和他为什么这样做,要能透过人物的行为变化,把握人物的精神境界、气质、情感,理解人物内心深层的矛盾。

5. 理解肖像、神态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等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小说的肖像描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揭示人物内在的思想性格特点的;二是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中来进行肖像描写的。

6. 把握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写,或展示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烘托。

7. 抓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体现人物精神世界的本质特点。把握细节描写,要注重分析细节的内容以及与细节前后照应的情节特点等。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概括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特征。②简析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③文章是如何描写某个人物形象的?④文章中的几个形象有何异同?作者有何用意?

答题范式:主要事件或主要内容+人物性格特征+代表的类别。

即:文章记叙(描写)( )内容,表现了人物( )性格,刻画了( )形象。

【教材链接】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曹雪芹的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

学习这篇小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分析人物的形象,我们以王熙凤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 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小说发生的背景是封建社会末期。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而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

2. 在人物关系(家庭地位)中把握人物性格。王熙凤有着特殊家庭地位,她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儿媳妇,又是二房贾政妻子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所以使得她玩弄权术,巴结逢迎,飞扬跋扈。

3. 从人物具体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小说对王熙凤进行了外貌、语言、神态、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她的形象特征。比如外貌,全身上下珠光宝气可见其庸俗,三角眼、吊梢眉可见其两面三刀、玩弄权术;语言描写中的“我来迟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等体现了她的巴结奉承、飞扬跋扈等;再如神态描写,“用帕拭泪”“转悲为喜”表现其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性格等等。

【问题探讨】

1. 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林黛玉的外貌?这几个角度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征?

2. 文章是如何描写黛玉进贾府后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体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动物的文章篇4

以近三年的浙江卷为例,2008年选的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乌米》,2009年选的是英国作家大卫・洛契伏特的《魔盒》。《乌米》和《魔盒》都是小说,但它们与传统的小说明显不同――传统的小说重情节,重故事,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达,而《乌米》和《魔盒》却颇有散文的笔致和韵味,淡化情节,淡化故事,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关注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语言风格趋于自由、疏朗、灵动,可以称作“散文化小说”。

2010年选的是李丽娟的《静流》。《静流》当属散文,但又有一些小说的因子在内,比如有人物,有人物之间观念和情感的冲突,有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等等,不妨称其为“小说化散文”。

由于“散文化小说”淡化了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小说化散文”虽有小说的人物、情感、冲突,但着墨有限,所以这样的文本在命题时,从情节、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出发的不多,而更侧重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艺术手法的分析以及主题内涵的赏析。

考点一:文章的语言

“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常考考点。

例1(2009年浙江卷第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例2(2010年浙江卷第13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2)喝令:(3)挺直: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对文章语言的体会。例1的三个“似乎”是虚词,但虚词不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各自丰富的表现力。例2考查对三个动词的理解,三个动作都是父亲做的,要求深入体会父亲的心理,品味动词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做这样的词语题,须紧扣语境,在理解词语含意的基础上,着重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考点二:文章的表现手法

不论“散文化小说”还是“小说化散文”,作者要表达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都要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因此表现手法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高频考点。

例3(2008年浙江卷第19题)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例4(2009年浙江卷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例5(2010年浙江卷第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例3要求不仅能辨识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还能分析其表达效果。例4要求从第一段中概括出景物“封闭压抑”“阴沉死寂”的特点,并分析这样写在营造气氛、渲染情感方面的作用。例5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从内容结构上说,由弟弟“迷恋音乐”而父亲“严厉禁止”引出两人“犹如宿敌,冷战、僵持”及“沉默”,“后文叙事”的内容是两人深深的矛盾;从表现手法上说,这一描写为后文叙事即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了很好的铺垫。

解答有关“表现手法”的题目,应准确辨识所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聚焦于特定的表现手法在渲染气氛、营造结构、突出事理、表现人物等方面的作用,切忌泛泛而谈、架空分析。

考点三:文章的意蕴

高考语文卷越来越重视考查探究能力,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阅读部分由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和“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来实现。

例6(2008年浙江卷第20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例7(2010年浙江卷第16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这两道题考查对文本意旨、意蕴的把握。例6涉及作品内涵,也关乎表现技巧。乌米的歌声忧怨中不失希望,反复描写她的歌声,能更充分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内涵,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渲染气氛,使作品笼罩在明亮与黑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例7考查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将考生的阅读视角由通常的指向文本引导至阅读者自身的内心感悟、思想认识,体现阅读的教化功能。

小动物的文章篇5

1.同学们对小动物的外形描写使小动物的面貌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在它们的习性方面你们也观察得很仔细!(板书:习性)

2.出示:请同学们读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四:乖乖吃东西的时候非常有趣。一天,我拿了一块肉,它看见了,围着我直转。我把肉向上一抛,它就纵身一跃,张开嘴巴一咬就准,然后它用前脚把肉按住,用牙一点一点地撕,吃得津津有味,那块肉不一会儿就下了肚。吃完后,它还用舌头舔舔嘴巴,仿佛在回味刚才的美餐。

――《可爱的小狗“乖乖”》

片段五:小金鱼也很活泼。它们时常在水中玩“捉迷藏”:有的钻进草丛中不见了踪影;有的从石头缝中探出了小脑袋;有的一边追逐同伴,一边吐出一串水泡……

――《可爱的小金鱼》

请同学们标出好词好句并点评。

3.以上片段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你们能帮他改一改吗?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4.你能帮他们改一改描写习性的片段吗?(出示:两个动作片段)

片段六:小黑狗吃东西的时候很有趣。我每次喂它吃东西的时候,它汪汪直叫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给我吃吧!”然后我就给它吃了,它吃东西的时候先这闻闻那闻闻,然后再将前爪扑在上面,高兴地吃起来,还发出“当当”的声音。

――《小黑狗》

片段七:小白兔吃东西非常安静。每天我只要把胡萝卜和青菜放在它的嘴边,它就会把食物叼到一边,独自享受“美餐”,连理都不理我。

――《小白兔》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描写动物时抓住了动作描写,如果用上有序的连接词,动作描写就更连贯、更有条理了。小动物吃饱以后是怎么样的?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吧。

5.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围绕中心句写具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挑战它。

[设计意图]切入学生的片段,以阅读文本的体验为资源,对比找出自己在写作小动物习性方面共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习作修改的目标。围绕重点词句写具体一段话是本节课要突破的关键所在。

五、寻找方法,学习修改

(一)巧妙对比,凝练写法

1.抓住小动物吃东西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描写,能够突出小动物吃东西的特点,将细节捕捉到位。(板书:动作描写)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将小动物的动作有序地展开,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楚。(板书:层次清楚)

2.圆溜溜的眼睛会说话呢!请展开自己的想象。如我们学过的《小虾》课文中小虾吃饱后的三种状态。(板书:丰富想象)

同学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将小动物的活动写得活灵活现。(板书:生动具体)

3.捕捉每一个动作细节,运用“钻进”“探出”“窜上窜下”这些丰富的动词及不重复的细致描写,再现小动物的活动情景。(板书:多种角度)

师:你们笔下的小动物这么可爱,这么活泼,这么有趣,源于你们对小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板书:真情实感)

(二)观看视频,引导修改

1.播放视频一:小兔子吃东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和同桌说一说:小兔子吃东西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相机指导:请同学们抓住动作词“闻”“咬”“吃”“嚼”“低下”“找”“张开”“叼”,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吧。(生口头修改)

2.播放视频二:小兔子吃饱后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兔子吃饱后会做些什么?(生说略)

(三)习得方法,现场修改

1.总结板书:运用动作描写、带上丰富想象,并从多种角度感知,就能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描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2.同学们,快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用上这些方法,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3.同伴互评

4.看大家笑眯眯的神情,一定收获不少。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设计意图]总结赏评环节中积累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修改实践中。在学生修改意见出现饱和时,教师出示片段背后的视频资料,辅助修改文段,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写作思路。在共同修改后,放手让学生自改、互评,将学习所得付诸实践,得以运用。

六、共赏美文,分享交流

1.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们修改的精彩片段吧。

教师选取学生的修改片段进行即时展示,师生相机点评。

2.同学们,将你的文章中的那些好词好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鼓励更多的学生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段落、句子等,并分享精彩的地方。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优点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彩!课后你可以把文章拿给你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小伙伴们看一看,读给他们听一听,听取他们的修改意见,把文章改得更漂亮!

2.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文给更多的读者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修改意见,并将修改好的习作装订成册,设计精美的封面,做成一本作文集。

小动物的文章篇6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技巧;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的内容和题材相较高中,是比较局限的,题材主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四大种为主,如何在各个题材的阅读中都能够游刃有余、熟练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主体内容的表达思想,并且在阅读题中获得高分,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来进行阅读。在这里,我将着重突出说明以下小说的阅读教学。

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在讲小说类题材的阅读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小说与其他题材的阅读是有区别的,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也是由它们三者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小说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具有“虚构性”,“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其感觉经验愈是细腻、奇特、具体、准确、深刻,它也就愈具有小说化。它的故事情节常常来源于生活,但它又不同于生活,它比生活更形象,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小说与作文一样,也特别注重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和选材的选用。

二、学生在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都爱做小说题材的阅读,但往往都是喜爱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多变的人物,惊心动魄之后,却又不明白整篇小说反映的主旨内容是什么,自然而然,题目也就做得不够理想了。所以,在小说阅读中应让学生明白运用到的一些写作手法。例如,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有一个课后习题就问到:“作者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的?”很多学生就不清楚在问什么。其实,这实际上就是在问,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所以,我们要知道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然后再根据小说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三、如何进行小说阅读教学

1.粗读课文,梳理脉络

要让学生先粗读一遍文章,引导学生先站在高一些的角度来整体感知文章,对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简略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2.细读课文,扫清障碍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多读多看,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我日常的小说教学中,我总是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不熟悉的生僻字词,先用字典等工具书扫除基本的字词障碍。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的蕴意深刻、有特别意义的句子,一定要先勾画出来,重点体会,这样学生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课堂上,我也会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仔细、认真地阅读一遍。自己和同桌之间两个人把这个故事互相叙述一遍,比较一下两个人叙述出来的有什么不同,再探讨一下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小说叙述的整个故事了,并且对主要人物形象有所了解。遇到在语言上特别有韵味的文章,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小组竞读等。

3.结合作家的背景,了解文章主旨

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更能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4.了解大意,熟知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撷取课文大意,循文导法,理清作者的叙事线索,把脉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阅读中只有了解文本的逻辑层次与有机联系,才能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教师在学生撷取大意时,应重点指导他们把握文章脉络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人物关系、文章线索、感情脉络、事件变化。因为不同的小说叙事的脉络是不相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阅读其实不难,但是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进行学习,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俭.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J].学周刊,2011(25).

小动物的文章篇7

月华满地

月光悠悠,我心悠悠。(开篇未紧扣文题,没有细致描绘月华。)

小路上,老人微微勾着背,用手轻轻拍打背上的孩子――那是童年的我。(此段有些突兀,要与“月华满地”这一线索联系起来,使得上下文意贯通。)

我问外婆:“外婆,月亮在睡觉吗?”“是啊,我们得轻轻走,别吓着它。”“那星星在陪它吗?”稚气的童声再次响起。“星星是月亮的梦,它总是独自转啊转,需要一个繁星满天的梦来陪伴。”此时,我总是睡去。(对于外婆的神情描写不够,情感味不浓。)

等我醒来,总会看见外婆捧着一碗糖水看着我,“天天,快喝吧,看,这里面有月亮!”小小的我捧着大大的碗,趁外婆不注意,将糖水埋在路边,单纯地认为我留住了月亮,永远留住了那段时光。(此段语言优美生动,情感浓郁,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很少回家乡。在那有月亮的晚上,我总是难以入眠。(这个过渡段应紧扣文题,再次凸显“月华满地”,使得文章脉络更加清晰,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外婆已垂垂老去,当我走过那熟悉的小路,内心充满着惶恐不安。白天的小路没有月光,留下苍白肃杀的悲凉。(此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分巧妙。)

走进小院,已经来了很多人,我不知所措地拨开人群挤进房,外婆依旧望着我,笑吟吟地,手边放着一碗糖水,她躺在床上,轻轻蠕动着唇,我端起碗,她笑了,我却泪流满面,紧紧握着她苍老冰凉的手,不愿松开。(此段细节生动,描写细腻,祖孙情谊,溢于言表。)

时光荏苒,我已很久没有回过家乡。城市的月光很柔媚,却被高楼挡住,显得很灰暗。我想,是该回去看看了。再一次踏上那条月华满地的小路,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耳中回荡――孩子,你回来了,记得吗?我是你当年留下的月光。我怅然,于是一遍一遍走过小路,踏过月光。(对于“月华满地”的情景描写不够精细,使得文章情味不浓,感染力大打折扣。)

我多么希望留住那段时光,尽情品咂那幸福的滋味……(结尾未扣题,没有凸显线索。)

【升格建议】

本文被定为三类文,其主要原因就是叙述线索不明,思路不清,结构不严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月华满地”是全文的线索,可是在全文未作生动描写,使得文章情与景未能交融,感染力大打折扣;二是文章的线索应是文章的主轴,应有力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可本文未体现此种作用;三是文章的线索应穿插在行文中,反复出现,可是此文未能做到这点。此文若在以上方面精心修改,一定会提升作文的档次。

【升格作文】

月华满地

龚巧迎

月光悠悠,洒在静谧的小路上,汇成一条河。

小路上,老人微微勾着背,用手轻轻拍打背上的孩子――那是童年的我。那时的我总爱伏在外婆的背上,数着天上的星星,沐浴着月光。

走在月华满地的小路上,我问外婆:“外婆,月亮在睡觉吗?”“是啊,我们得轻轻走,别吓着它。”“那星星在陪它吗?”稚气的童声再次响起。“星星是月亮的梦,它总是独自转啊转,需要一个繁星满天的梦来陪伴。”外婆的声音柔柔的,甜甜的。而我也沉沉睡去。

等我醒来,总会看见外婆捧着一碗糖水笑吟吟地看着我,“天天,快喝吧,看,这里面有月亮!”小小的我捧着大大的碗,趁外婆不注意,将糖水埋在路边,单纯地认为我留住了月亮,永远留住了那段时光。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很少回家乡。外婆总在有月亮的夜晚,轻轻走在那月华满地的小路上,期盼着我的身影在山坡上出现。

外婆已垂垂老去,我每次走过那熟悉的小路,内心总充满着惶恐不安。白天的小路没有月光,留下苍白、肃杀的悲凉。

走进小院,已经来了很多人,我不知所措地拨开人群挤进房。外婆依旧望着我,笑吟吟地,手边放着一碗糖水。她躺在床上,轻轻蠕动着唇。我端起碗,她笑了,我却泪流满面,紧紧握着她苍老冰凉的手,不愿松开。

时光荏苒,我已很久没有回过家乡。城市的月光很柔媚,却被高楼挡住,显得很暗。我想,是该回去看看了。

我再一次踏上那条月华满地的小路。月光从老槐树间透出来,映出点点光斑,那光斑一闪一闪,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耳中回荡――孩子,你回来了,记得吗?我是你当年留下的月光。我怅然,于是一遍一遍走过小路,踏过月光。

走在那月华满地的小路,怀念我未留住的童年,未留住的旧时光。

小动物的文章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构思;掌握

俗话说,文成于思。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构思为作文搭起了“架子”。而构思是小学生进入作文的一个最大困难,构思的灵感往往藏于人思维的深层中,别说小学生了,就连教师来说,也是不易捉摸的。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想想作文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引导学生回忆、再现作文所需要的人和事。当然,好的构思会使作文出彩,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让小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构思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引导构思,从联想开始

联想是小孩子在作文构思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指出,联想能使人从一件事想到与这件事有关联的多件事。联想使小学生的构思扩大了范围,作文内容自然丰富了,文章的感染力得到了加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发挥联想在构思中的作用,为小学生作文搜集大量的材料,以便于选用,进一步开拓孩子们的思路。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写一种动物”的习作训练时,小动物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所接触的小动物有很多,然而当老师让他们动笔时,他们却不知道应该写哪一种动物,因此他们对作文就会盲目无从下笔。这时候,我们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学生联想构思。先让每个学生都来谈谈自己接触过哪些小动物,这个问题很简单,小学生都会参与谈话,畅所欲言。当孩子们谈得起劲时,教师可继而提问:“那你们能说说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当孩子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时,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当然,小孩子们的介绍是不完整的,让他们初略写下所联想到的,然后布置他们放学以后回家仔细观察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对自己的联想内容进行“笔对”。这样通过课堂联想与课的观察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学会作文构思与现实的联系,习作内容才不会空洞。

二、范文引领,从模仿入门

让孩子们产生联想,并通过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我们常说“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小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

比如,在训练写景的习作时,我们可以借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习作范文。这篇课文结构简单: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

再如,在训练写人的习作时,也可以借引《爱迪生》这篇文章,首先简介典型事例来塑造人,先写外表、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明中心。

三、审清题意,从题眼抓起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构思时,要让学生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那应怎么办呢?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因此,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理解意思,这样才能选好材料,谋划布局。

比如,在写《一个刻苦学习的人》这个题目时,要让小学生看仔细,引导学生认清这个题目中共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肯钻研)、“学习的”(指明范围)、“人”要写的是人物等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构思: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这样作文构思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才不会离题。

四、确定顺序,从提纲布局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构思“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顺序的问题: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很明显,我们要列出“写作提纲”,谋篇布局。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

那么,怎样列提纲呢?可以引导学生把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总分总等,接着说“可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作为“段意”,还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等等。

总而言之,构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指导小学生作文,从构思开始,让孩子们学会构思,写作文就有章可循了,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会有血有肉,鲜活动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作构思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01).

[2]周泓.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小动物的文章篇9

写人形象丰满,叙事波澜起伏。要想写好记叙文,就应在这两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形象丰满对人物而言,是要能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人来看待,从而引起读者的浮想、遐思。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活泼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淡而寡味,无人愿读;只有波澜起伏、跌宕曲折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赢得读者。那么,叙事类记叙文怎样才能使文章“一波三折尺水兴浪”呢?

一是改序法。指叙事时改变事情本来的时空顺序,采用倒叙、插叙、补叙或大故事包小故事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此法例子太多,只是要提醒大家:写作时应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叙述方法。

二是悬念法。就是在文章开始设置疑团,暂不予解答,使读者产生期待心理,借以激发其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曲折,呈现出文章的布局之美。

三是误会法。就是有意让作文中的人物产生误会,不让谜底过早出现,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多姿。

四是抑扬法。开头写不属本意的情绪,正文才表现真情、传达本意,使行文跌宕曲折。

五是陡转法。所写的事情顺着情节发展,读者差不多明白底细了,但结局却峰回路转,变成另一种情形。

小动物的文章篇10

一、作文开头评语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二、作文过程评语

1、以饱满的***,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

12、一些精妙 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三、作文结尾评语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