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的童话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6 09:04:19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1

写,“感恩父母”(转载),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我小小动物的童话故事,

渐渐地,那东方的雾气先有些微红,在、这红色越积越浓,便突然划出一线鲜红,那鲜红里突然跳出一个通红的光轮。小动物的童话故事,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美好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2

关键词: 童话故事 幼儿教育 魅力

童话故事之所以具有那么好的魅力,与童话故事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有关。它适合于儿童的趣味,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良好形式。《安徒生童话》的扉页这样写道:“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或多或少的看过一些经典童话,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完全的。”可见世人已经公认童话故事的魅力是无限的。

一、童话故事的三大特点

1.富于幻想。列宁说:“童话里如果没有神仙宝物,孩子们听起是不起劲的。”比如:《灰姑娘》里的老鼠、南瓜在神仙的指挥下,一到十二点钟就变成马车,拉着美丽的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这种作者的幻想往往使读者跟着幻想,让自己跟着灰姑娘一起喜怒哀乐。

2.内容单纯明白,人物善恶分明,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在童话故事《小狐狸变身法》中,小狐狸学会变身法,他变成蘑菇捉弄小兔,又变成石头捉弄小狗,小兔、小狗都不理他,不跟他在一起玩。最后,下起倾盆大雨,小狗、小兔没带伞,在危急时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为小狗、小兔挡住雨,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3.富于教育意义,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人们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智慧,也包含各种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

二、传统童话故事内容的分类

1.动物故事。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多用以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在童话故事《太阳和小鱼》中灰色的小鱼把沉睡的大海里的太阳娃娃用哈痒的方式把太阳托起来,而其他全世界的人所想的办法都不能把太阳从海里捞上来,而小灰鱼由于用身体给太阳哈痒把身体染得鲜红鲜红的,最后变成人们喜欢的小金鱼。

2.童话故事是精灵故事。动物成了精,有了人形,但其动物的本性未变。这类妖精故事,教育孩子们勇敢机智,善于识破狡猾的敌人的伪装并战胜它们。在童话故事《小红帽与狼外婆》中,老狼变成了慈祥的外婆骗吃小孩,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到肚子里,猎人经过它旁边,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子里救出来,最后把狼弄到井里淹死了。

3.童话故事是魔法故事。此类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宝贝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宝贝是劳动的产物或是对好人、好事的报答,它常常是劳动人民本身,是歌颂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在童话故事《渔夫和鱼》中,渔夫用渔网打到了一条金鱼,这条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它能满足渔夫的三个愿望,渔夫答应了那条金鱼,但是他那贪婪的老婆却欲望强烈,最后小金鱼生气了,仍然把渔夫的家变回原样,什么也没有。

4.童话故事是人物童话。以现实人物为中心,但仍穿插了很多幻想和夸张的成分。人物童话多说儿童自己的故事,读来亲切易懂,有的带有寓言性,富有教育意味。如《一半的故事》中,教育幼儿要懂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故事中,小猴是小朋友的化身,他爱帮助别人,可就是贪玩,做事总是只做一半,结果让别人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小猴就再也不贪玩,小动物们又都爱请小猴帮忙了。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尽显童话的魅力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是学习与玩乐结合的,利用童话故事让幼儿懂得一些道理,明白该如何做,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1.利用童话故事,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5分钟,15分钟,能够集中到15分钟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所以在上课期间,一般是采用童话故事给幼儿讲一些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幼儿在听故事中不断锻炼集中注意力。

2.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3―6岁的幼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逐渐形成发展的。在幼儿园里,一般利用童话故事,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给幼儿讲《一半的故事》,那只小猴,乐于助人,但是有做事只做一半的坏习惯。这种坏习惯多数小朋友都具有,讲这个故事时就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他们就找到想说话的理由,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幼儿们想想如何帮助小猴改掉只做一半的习惯。

3.利用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每篇童话故事都蕴含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幼儿听童话故事的过程就能明白过来,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富于幻想、内容单纯明白、富于教育意义的三大特点。童话故事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的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人们的智慧。这个道理幼儿听懂了,在他以后的言行中就会不断地用这个标准看事物,运用思想分析,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观察世界。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3

一、放飞想象,亲近故事人物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深入解读文本,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如在教学《三袋麦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形象,但是怎样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教师就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教学引导。例如在体会土地爷爷的形象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土地爷爷的描写语句,比如对土地爷爷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等,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想象:土地爷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想象活动,将一个个子矮矮、头发胡子全都花白的慈祥老人展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学生对土地爷爷就有了具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三袋麦子》的动画片资料,让学生对土地爷爷形象的感知更加直观深刻。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就能比较轻松地体会到童话故事中的深刻寓意,从而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非常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将童话故事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形象,也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化的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三袋麦子》这篇童话故事就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会。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土地爷爷、小猪、小牛以及小猴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这几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在合作探究后,认识到了土地爷爷的慈祥、小猪的憨厚、小牛的节俭以及小猴的聪明能干,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形象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通过大家的认真思考,学生们认识到它是通过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实现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展现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并且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大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自由结成小组进行课本剧编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这篇童话故事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教师根据学生喜欢表演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的童真童趣,同时还将文本中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掌握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解读中的难点,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童话故事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头脑风暴,拓展思维空间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童话教学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在学生对文本获得深入解读之后,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袋麦子》的故事,老师看见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那么,故事中的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呢?假如你也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土地爷爷也送给你一袋麦子,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袋麦子呢?”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讨论,纷纷展示自己的看法,这样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了自己的体验。

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展示,注重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拓,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升华感悟。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4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界定

何谓儿童文学呢?截至目前,对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王泉根(2009)编撰的《儿童文学教程》指出:儿童文学也可称之为少年儿童文学,其阅读对象为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依据读者的年龄层次不同,可将其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2)童年文学;(3)少年文学。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们可将儿童文学简单理解为:是针对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形式,它是整个文学大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儿童文学读物是儿童最爱的文学形式

在苏联学者梅拉赫看来,艺术作品均是有生命的。不论是任何文本形式,唯有读者真正参与进来,对其进行欣赏和阅读,才能赋予文本以灵魂。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我们可发现唯有那些可被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方能真正受到儿童的喜爱,其文学价值方能真正得以体现。儿童文学读物无疑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儿童文学的语言魅力

众所周知,儿童的审美经验及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通俗易懂,内容也较为活泼、浅显、轻快,所用文学语言也大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词汇。儿童文学读物描述的内容大都是具体的,再加上轻松活泼的语言运用,往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成效。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运用亦充满形象性。当儿童读到这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时,可以获得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儿童文学读物独特的语言魅力,才使得儿童文学读物成为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对于每个儿童而言,玩游戏是其天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得其乐、摆脱成人的束缚,获得更好的情感宣泄,体验到精神的愉悦。在儿童文学中,不同程度上渗透有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正是儿童普遍喜爱的。儿童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充满游戏性的美好世界,通过阅读文字让儿童更好地体验到自由、快乐,实现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游戏愿望。

三、儿童文学读物的具体分类

儿童文学读物有很多形式,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动物小说

所谓动物小说,即是指以动物为小说主角,通过特定环境及故事情节描述创造的一种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动物小说将动物视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在小说中对相关动物的命运、生活及遭遇进行描述,进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引发阅读对象对生活、生命及人生的思考。典型的动物小说主要包括:《酷熊贝鲁克的烦恼》、《春田狐》、《大泽蛙国》、《最后的藏羚群》、《秃尾巴的捣蛋鬼》、《蚂蚁王国的奇闻》等。通过上述动物小说的阅读,可将儿童带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帮助儿童从小建立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亲近自然。另外,动物小说中塑造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会更好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讲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涉及:(1)儿童的社会生活;(2)儿童的学校生活;(3)儿童的家庭生活;(4)与儿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自然世界等。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故事在极大程度上可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探险、好奇及求知心理等。通常而言,儿童故事的篇幅不会太长,大都短小精悍。在情节描述方面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生动有趣,较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故事具有三方面特征,即完整性;生动性;口头性。正是基于上述特征,它才能更容易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我国,《贝瓦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大全》等均是经典儿童故事的代表。

(三)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受儿童喜爱。童话具有幻想性特征,纵观国内外所有童话,均具有较强的幻想性特征。童话故事作者在创作童话时,会积极运用自身想象,有机构勒出一个虚幻世界。在童话世界中,充满着奇异的事物,且都传递着快乐,可极大程度上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此外,童话还富有隐喻性和游戏精神,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阅读童话时,儿童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童话世界,享受童话世界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一千零一夜故事》等均为童话的经典之作。

(四)儿童诗

儿童诗较为适合6~12岁之间的儿童阅读、吟诵,亦是儿童极为喜爱的文学作品形式。儿童诗涉及题材广泛,主要包括:(1)社会生活;(2)校园生活;(3)家庭生活;(4)自然;(5)人物等。在所有儿童诗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占大部分。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因为6~12岁之间的儿童主要生活在校园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更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儿童诗的文字内容大都较为浅显易懂,在写作手法上喜欢采用象征、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儿童诗还往往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元素,符合儿童的天性。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金波创作的儿童诗《春的消息》便是儿童诗的典型代表。

(五)儿歌

儿歌的形式大都较为短小、精悍,儿童诵读起来也容易,适合记忆。儿歌大都运用较为简洁优美的韵语创作,其内容不仅生动活泼,阅读起来也较为琅琅上口,极为符合广大儿童的认知特点。古时,儿歌也被称为童谣。童谣在民间广泛流传,不同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韵味。发展至现代,很多作家和诗人会专门为儿童创作儿歌。因为其读者对象较为明确,即为儿童,所以,作者在创作儿歌时,往往会下意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审美能力,创作的儿歌也大都生动、有趣,如儿歌《平平搭积木》等。除此之外,儿歌的形式大都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并富有一定的音乐美。

(六)儿童散文

儿童散文亦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儿童散文大都为作者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极为适合儿童欣赏及阅读。儿童散文具有散文的典型特点,即在选材、形式及写作手法上均表现的极为灵动和自由。正因如此,儿童散文才更符合儿童的率真天性。通常而言,儿童散文往往充满更多个性化特征,抒发人性情感,描述的大都是作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和客观感受,充满着浓浓的儿童情趣。

四、结语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5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师: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童话迷,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童话故事之旅,遨游童话王国。请同学们赶快系好安全带,我们将乘坐“和谐号”动车去往目的地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师:各位小朋友,我们到达目的地了,你们想进入童话王国里面吗?可是童话王国的国王说,我们要进入童话世界里,得先回答他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设置了什么问题?

出示:请你们说说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生:童话里的各种动物、植物都会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

师:你说的是童话拟人化的特点。(板书:拟人化)

师:还有吗?想一想,童话故事都是真实的吗?

生:不是,都是作者想象的。

师:对呀,童话故事还要有大胆的想象。(板书:大胆想象)

师:除此之外,童话故事对情节还有什么要求啊?

生:情节要生动有趣。

师:没错,情节如果不生动有趣就不能吸引读者。(板书:生动有趣)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对童话有一定的了解了,太好了,我们可以进入童话王国了。

三、学习童话的语言

师:同学们,童话王国到了,请听:(播放鸟叫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哦,你们听到了鸟儿在叫。

出示: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

师:可是,这句话不是童话王国的语言。你能把这句话改成童话语言吗?想一想,小鸟会怎样说?

生:可能小鸟会说:“欢迎你们来到童话王国。”

师:你真会想象,真是一只热情的小鸟。

出示句子:小鸟说:“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童话王国。”

师: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写才是童话的语言,它写出了鸟儿说的话,像这样,在童话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像人一样行动的。

师:我们说的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鸟会做什么动作,用怎样的表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出示:小鸟 , 地说:“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童话王国。”

生:小鸟会拍着翅膀热情地说。

师:同学们真棒,会使用童话的语言了,那么我们在童话王国里生活就畅通无阻了。

四、学习编童话

师:老师听说啊,童话王国里有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里面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把事先做好的“大树、坑、小鸭子”贴在黑板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啊?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树,一只小鸭子掉进了坑里。

师:老师想啊,这里面肯定包含着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合作把它编完,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小鸭子为什么会掉到坑里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小鸭子走路不小心掉进了坑里。

师:刚才我们说了,编童话要给事物赋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能够这样把小鸭子详细地描绘出来吗?

生:有一只小鸭子……

师:童话故事的开头通常都是怎么样的?

生: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有一天,一只小鸭子皮皮要去河里游泳,它一边走一边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心里美美的,不禁唱起了歌儿来。突然,前面有一个很深的坑,小鸭子皮皮没看见,一不小心踩空了,就掉进了坑里去了。它拼命地嘎嘎嘎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师:真了不起,把故事的开头描述得这么具体,想象力这么丰富。老师要给你颁发一张奖状:创编小能手。

师:正当小鸭子苦恼的时候,一只小燕子飞来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只“小燕子”)

出示:正当小鸭子苦恼的时候,一只小燕子飞来了。小鸭子( ),( )地说:“ 。”小燕子( ),( )地说:“ 。”

(引导学生用上童话的语言说一说,把动作、表情、语言说具体)

生:正当小鸭子苦恼的时候,一只小燕子飞来了。小鸭子嘎嘎嘎地叫着,着急地说:“小燕子,请你救救我,好吗?”小燕子低下头看见了小鸭子皮皮掉进了坑里,说:“对不起,我没有手,救不了你,我去找别人来帮帮你吧!”

师:正当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小松鼠闻声而来了,此时,他们俩又会发生什事情呢?请同学们拿出刚刚老师发给你们的练习单,发挥想象,把这个小片段补充完整。(注意:要把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写细致。)

在小鸭子和小燕子束手无策的时候, 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师点评。

师:不只是小松鼠,还有一只小兔子也过来了,它能救小鸭子吗?(不能)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你们看,都有谁?(贴小动物)同学们,你们猜,小鸭子最后得救了没有?是谁救了他?你们有什么救他的好办法吗?

五、练笔写片段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鸭子是怎样得救的?请拿出纸和笔,开动脑筋,动笔写一写,把鸭子得救的经过写下来。看看谁想的办法最妙?救上来之后,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对话?开始动笔写吧。

学生一边写,师一边巡视。

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片段。师生共同点评。

生1:聪明的小猴子来了,它让同伴拉着它的尾巴,自己把头伸进坑里,用手把小鸭子救了上来。小鸭子连忙说:“谢谢你,小猴子,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小猴子说:“不用谢,那是我应该做的。”(生点评)

生2:大象伯伯来了,它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坑里,把小鸭子皮皮给卷了起来,小鸭子皮皮得救了,它感激地说:“谢谢你,大象伯伯,要不是你,我就没命了。”大象说:“不用谢,那是我应该做的。”(生点评)

生3: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这时,小熊来了,它带来了一个桶,只见它从河里打来了一桶又一桶的水倒时坑里,坑里的水满了,小鸭子皮皮浮了上来。皮皮说:“小熊,谢谢你救了我,你真是会想办法。”小熊说:“不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大家都夸赞小熊很聪明。(生点评)

……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办法最好最妙?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4:我觉得小熊用水桶倒水的方法最妙,因为鸭子会游泳,倒满了水就可以浮上来了。其他的办法未必能把小鸭子救上来。

生5……

六、小结,布置作业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6

一、从读童话到编童话

要让小学生编童话,就得先让他们在肚子里装上几十篇乃至上百篇童话。为此,我们经常从《365夜》里选一些故事性强、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如《老虎和黑熊》《聪明的小鸭子》《小兔乖乖》等让学生读,读后教师加以指导。如学生读了《老虎和黑熊》以后,教师便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黑熊的力气比老虎大,为什么老虎反而打败了黑熊呢?老虎、黑熊各有什么特点?你读了这个故事受到了哪些启发?这样读得多了,学生便能从感性上认识到童话的一些特点:如童话一般都采用拟人手法,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大象、老虎、狮子、狐狸、羊之类的动物,这些动物跟人一样会讲话、会思考,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如狐狸狡猾,老虎凶猛,狼残暴,羊温顺,孔雀虚荣爱美,蜜蜂辛勤劳动……又如,童话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经常用反复叙述的方法。虽然有不少幻想成分,但也必须合乎情理,有现实生活作基础。此外,童话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强是非观念,受到思想教育。学生有了这么一些感性认识,就为他们编写童话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从集体编到个人编

一开始,同学们会感到编童话故事有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集体编写。第一次指导编写,教师从大家拿来的玩具中挑了一只大灰狼、一只小白兔和一头大象放在讲桌上,然后问大家:用这三件玩具可以编一个什么故事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大灰狼在森林里要吃小白兔,后来,大象伯伯救了小白兔,打跑了大灰狼。

有了梗概,怎么具体地展开故事呢?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展开想象。教师问学生:大灰狼是怎么遇到小白兔的呢?有的说,早晨,大灰狼的肚子很饿,到森林里捕食小动物,碰到了小白兔。有的说,兔妈妈带小白兔到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到处跑着玩迷了路,被大灰狼盯上了。在编到大象伯伯救小白兔时,有的说,大象伯伯趴下来,让小白兔跳到它的背上去;有的说,大象伯伯用鼻子把小白兔送到背上去;还有的同学说,还是大象伯伯把小白兔送到小河的对岸比较安全。

在指导学生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乎情理的编法。如编到大象跟大灰狼搏斗时,有的同学说,大象用脚踩死了大灰狼。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这种编法,理由是:狼比较灵活,大象比较笨重,恐怕不易踩死狼。但大象的鼻子比较灵活,而且很有力量,还是编成用鼻子把大灰狼扔进小河里淹死了比较合理。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讨论,很快就把故事编成了。通过集体编写,大家感到只要开动脑筋,想得在理,编童话故事并不难。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他们分头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教师把同学们拿来的玩具经过搭配分给各个小组,让每个同学“各取所需”,边摆边编;童话故事编好后,就轮流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帮助修改、补充;最后再把自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三、从编童话到讲童话

童话编好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一一当众讲,但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而是拿着玩具边摆边讲。教师还鼓励他们添枝加叶,尽量把童话故事讲得形象些、生动些。在哪些地方添枝加叶呢?教师一般要求他们从三个方面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什么装束打扮;二想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景物或陈设;三想在不同的场合,你故事中“人物’’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再创造。讲过后,教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评论,或指出其优缺点,或提出修改意见。讲得好的同学,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使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指导学生“摆玩具,编童话”,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仿”与“创”的关系。初编童话,往往有“套编”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正像学书法先临帖一样,学编童话也必须有一个摹仿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就能逐步摆脱

“套编”,从而编出富有创造性的童话故事来。

二是要处理好“摆”与“编”的关系。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即使是他们的抽象思维,也往往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让学生一边摆玩具一边编童话,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把故事编得具体、生动些。反过来说,随着编的故事逐渐成型,学生又要不断地抽换或增减玩具,以调整、补充他故事中的角色或道具,从而使之更符合童话的故事情节。学生边摆边讲,就像是在演出童话木偶戏,学生自己是编剧,又是导演,同时还是解说员。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演示又解说,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其创作热情。

三是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童话是吸收,编童话是倾吐。没有吸收就没有倾吐。因此,抓好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指导阅读时,不光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领略作者编写的思路和意图,从中受到启发,取得某些编故事的借鉴。在指导学生编好童话故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编故事时是怎么一步步想的,编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别人什么。学生通过亲自编写童话,又反过来提高了他们阅读童话的能力。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7

关键词:重感悟;重表达;重情趣;有效性

童话故事是学生喜爱阅读的一种文体形式,在教材中也占据了较大的分量。童话故事也是每个学生从接触文字开始阅读的最初文本形态,这类文本其语言表达的特点风格和故事情节的设置都与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规律息息相关。

一、重感悟,以文本富有特色的语言为据点

(一)在词眼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童话故事其情节虽然简单,但每个情节之中都蕴藏着富有价值内涵的语言表达着力点,即词眼。一般情况下,这种词眼孕伏在文本故事情节推动的过渡处,潜伏在人物形象的着力点上,对于整篇童话教学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狐狸与乌鸦》中狐狸“眼珠一转”,则是对文本中的狐狸在神态方面的重要一笔,抓住这一词眼,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把握狐狸这一形象的个性特征,从而在故事之中领悟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在核心句中据细节而通整体

童话故事在创作特色中常常将创作者要反映的哲理体现在人物对话之中,而不是用文本叙述性的语言直接言明。在设置情节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常常通过人物对话有意识地借助其中人物,将道理娓娓道出。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悉心体察领悟,帮助学生洞悉其理。例如,在《小鹰学飞》的教学中,小鹰断断续续说的话,教师可以借助“总算”“问号和分号”等细节进行细细揣摩,从而扣住核心语言,将整个教学串联起来。

二、重表达,以文本生动有趣的情节为载体

(一)借助自主朗读实现情感表达

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富有个性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故事编排,是童话创作特色的重要原则,辅之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体系,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就十分鲜明了。教师可以通过激情生动的朗读激发学生,实现自我身心与文本内蕴的有效链接,从而真正走进童话的世界。

例如,在讲授《狐狸与乌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朗读狐狸前后三次对话中的不同语气、不同神态进行朗读,真正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悦纳童话的核心价值。

(二)借助引导提问实现思维表达

童话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巨大的思维张力供学生进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辐射全篇的统领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与陈述,促使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解《青蛙看海》一课时,教师在讲到青蛙登上山巅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此时的青蛙,你会如何看大海呢?这一导问并非简单的想象,而是借助文本语言对童话故事留白之处进行有效补充与拓展,是让学生以童话之言补充童话之意。

(三)借助人物评价实现言语表达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常常被划分为两种,他们的核心主旋律价值常常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这两种态势常常是处于矛盾之中。正是这样的矛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对这两种人物的个性和形象进行评价,以达到训练学生言语表达的目的。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小羊这个形象进行评价时,除了得出小羊善良、孱弱的特点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小羊被吃,并不在于它本身应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重新思考定位:小羊面对狼这样的敌人,虽然雄辩地申明自己没有任何过错,不应负任何责任,仍是动摇不了狼要吃它的狠心的。

三、重情趣,以童话富有特性的文体为基础

(一)在情境渲染中铺陈童话教学底色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依据生活实际由作者进行创作加工形成的另一个生活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故事才能显示其熠熠之辉,人物才能彰显其鲜明个性。也只有这样的情境所在,教学才能在具体亲切可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否则纯玩文字游戏,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的言语优势进行人为语言创设,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声音视频加以呈现,也可以借助自主绘制的头饰进行人物形象的装饰与描绘,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欲望,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即兴表演中悦纳童话言语特色

乐于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而这一特性与童话故事文本的特色完全吻合。童话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学生的表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更为学生对文本的言语吸收与倾吐表达奠定了基础。

仍以《小鹰学飞》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鹰跟随着老鹰不断向上学习飞翔的姿态与外形,从而体验小鹰在老鹰的引导帮助下越飞越高的过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完成对文本语言的习得与品味,如此,课文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三)在精彩创编中再现童话文体特质

童话本身就是文本创作者凭借生活经验和自身表达欲望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完成童话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同样的童话讲述模式和语言图式中,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与想象动力,从而盘活学生的童话故事语言,对原本的童话故事进行二度创造。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童话世界 童话氛围

童话的法宝有如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在童话中是个机关,它是真与幻之间的纽带,使本不相同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对接,共同构成真幻并存的统一体。鉴于以上认识,我们中班教研组提出“对幼儿进行童话故事”的教研专题特色活动,旨在幼儿活动室营造“童话气氛”,让孩子尽情地遨游美丽的“童话世界”,通过幻想创设的情境和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生活,表演童话故事,在娱乐中给幼儿以启发和教育。在深化童话故事的内涵的过程中,让童话与想象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养料,让幼儿沐浴童话般的雨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性情,培养个性,让孩子把童话当做认识世界的工具,走向生活的阶梯,一步步长大。

一、为幼儿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1.创设以童话为载体的环境氛围。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森林,让幼儿一进活动室就融入其中。我们将走廊环境营造成童话故事《小鲤鱼历险记》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一走进幼儿园就感受到童话的氛围。另外在班级的走廊墙壁上还创设了许多童话故事里的卡通人物,如泡泡、双面龟等。在表演区中,我们还创设了泡泡剧场,里面投放了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头饰,并能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所进行的童话故事进行装饰,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

2.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剧本。一般来说,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的题材最好是主题单一、情节简短、有较多重复的,如最经典的《小兔乖乖》、《金色的房子》、《狼和小羊》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是进行表演游戏的必要条件,因此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至为重要。我们通过PPT、教具、磁带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故事,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性格、动作特点。

二、激发幼儿浓厚的表演兴趣

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餐后活动或睡前活动给孩子讲故事时,我都会有感情、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他们爱听老师这样讲故事,同时在教师的带动和感染下,爱上了自己讲故事。听得多了,他们就知道什么内容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讲述。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讲得像老师一样生动、有趣。有了这样的愿望,他们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的动力就大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平时,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请一些故事讲得好的小朋友给大家做示范,然后问大家:他哪儿表演得最好?小朋友们有的说:他的表情很像;有的说:他的声音很像。孩子们不懂得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感受到表演关键的成功所在。在不断的欣赏、比较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熏陶,萌发了难能可贵的表演意识。

三、引导幼儿充分的作品理解

1.用音乐唤起想象。音乐包括拟音、朗读、乐曲的录音。指导幼儿阅读之前,放一段与所读童话有关的音乐,可以把幼儿带入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容易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话的具体形象。

2.用图画唤起想象。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是唤起幼儿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幼儿多喜欢读有多幅连续图的童话,由于它是情节的分解图,故事发展过程比较清晰,最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

3.用表演唤起想象。在粗读之后,指导幼儿用自己对童话人物的理解,按小组分角色地登台表演,看哪个小组、哪位幼儿表演得最出色。幼儿可以在这种活泼、有趣的表演中,通过相互启发,想象童话的内容,人物对话的感情、思想,等等。

4.用说故事唤起想象。在指导阅读之前,老师可先绘声绘色地童话故事,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他们比较顺利地进入童话情境,从而加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四、教导幼儿基本的表演技巧

在引导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表演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童话故事表演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声音的变化。声音是有表情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内涵,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不同的意思表达出不同的声音。例如《金色的房子》中说同样一句话:“让我到你家去玩玩吧?”如果用细柔的声音、较慢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就能表达一种活泼、欣喜的情绪,可体现在小猴的身上;用较粗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就能表达的是一种笨重、缓慢的性格,具体体现在大熊身上。我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使幼儿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9

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的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来的。如在《蒲公英》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其中一颗蒲公英种子飞向金光闪闪的沙漠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各种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童话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突破口,也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一般形式是:兴趣引导,导入故事——学生初读,感知故事——熟悉情节,讲述故事——想象推理,充实故事——换个结尾,创新故事。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看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将学生思维引入幻想和想象的境界,进而理解童话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体会出作者的深刻思想、情感和生活真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表演。实践证明,将童话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只要我们恰当使用,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童话中的形象。一位教师教学《蒲公英》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准备好泥土、沙漠、湖泊等模型教具和蒲公英种子、太阳公公、蒲公英种子的头饰,然后找学生戴上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在哄堂大笑的表演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改写。无论情节多么完美的童话都不可避免地要在读者的心中留有遗憾,虽然有些遗憾是作者的匠心安排,是表达主旨的需要。如《猴子种果树》中,猴子虽然勤劳,可最终仍然什么果树都没种成。孩子们对这样的结局肯定不够满意,都想给猴子一个满意的结果。在教学的末尾,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教师以问题启发学生:①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你对这样的结局满意吗?②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将怎样写?通过改写童话,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3)续编。好的文章读过之后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的童话之于儿童也不例外。当儿童沉浸在童话所表现的意境中时,一旦童话故事结束,儿童就会产生淡淡的失落感,进而不自觉地联想童话的后续情景。既然如此,在教学结尾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再阅读的兴趣,强化延伸教学给孩子们发挥其创作才华的机会,为作品做个“续编”,已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等。“续编”可以是口头表达,例如在设计《三袋麦子》的教学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课前老师说这节课谁表现好,土地爷爷就送他礼物。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更聪明了,你会怎么处理你那口袋麦子呢?”也可以是书面创作,比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老师可以启发同学:“蜗牛现在可后悔了,它还想重新参加飞行比赛,此时它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在自由的想象和创作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4)配画。童话作为一种受儿童喜爱的文学样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许多童话故事都被拍成了动画片,所以为童话配上画面是可行的。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势必要仔细研读文字,思考童话要表达的意思,融入理解,发挥想象进行图画创作。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增强图画艺术表象能力。

三、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小动物的童话故事篇10

一、呼唤旧知,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法进入阅读主题。课之初,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安徒生、格林童话的主要特点,交流《丑小鸭》、《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通过自主交流,再次熟悉童话中的人物世界,了解童话的趣味性、故事性、新颖性。与此同时,教师指出:我们认识了解了如此众多的童话人物,今天我们要熟悉另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女孩》,这个女孩又有怎样的故事,促使学生对这个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2.情境法呈现阅读主题。对于这篇童话,笔者从读过、熟悉的童话入手,过渡到教学的主题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个故事的背景,以及故事发生发展的几个“剪影”,如多次擦燃火柴等细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个故事中人物的不幸、初步感知小女孩的命运悲惨,有力地揭示文章的主题。

3.引用法激发阅读兴趣。对于@篇文章的激趣的方法,除了谈话法、情境法外,引用台湾作家张晓风对安徒生童话认识的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就少了一段温馨……”(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提出:你对这段话有什么体会?(体会到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影响之深远)由此,再次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指导文本,学会阅读童话

1.观看插图,初步感知文章意境。在教学这篇童话时,首先指导学生观看文章的插图,从插图中想象小女孩的饥饿、寒冷、痛苦等,通过插图中的女孩与女孩透过窗户看到屋里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度圣诞夜的情景对比,感受课文主题之深奥,理解童话的意境之深远。

2.抓住关键词,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走进文本,词语的分析、理解和感悟是体味文章内涵、把握文章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插图、观看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之后,学生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得到小女孩的不幸?或者教师直接将这些词语――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传递的信息而分析出小女孩的不幸和痛苦。

3.抓住细节,引导学生走进人物世界。细节描写是童话的主要特点。对于这个故事,笔者抓住小女孩饥饿、寒冷时的一次次擦火柴等细节,解读小女孩的“幸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故事,看看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一次擦燃火柴,借着“亮光”,她看到了什么?从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得出、感觉得到?分别让五位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并简单说说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女孩的“幸福”。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荡起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层层涟漪。于是,教师应该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利用课文中五次幻想出来的句子:她敢擦……又擦了……又擦着了一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渴望幸福。

5.设计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文章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的引领。在这篇文章的阅读中,让班级的一个女孩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人家在欢度圣诞节的情景中,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收到许多的卡片和祝福,其他同学送卡片和祝福……这个表演活动的开展,与童话的想象的特点相吻合。再开展“采访”活动,两人一组,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女孩,记者采访小女孩过圣诞的收获和感受,小女孩听到别人的祝福,内心会怎么想?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也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