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传说十篇

时间:2023-03-22 10:51:39

月的传说

月的传说篇1

1、古时候,一个妇女去江边挑水,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觉得明亮的月亮特别可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种种虐待、万念俱灰。

2、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请月亮神仙帮个忙,使自己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呢? 当她刚开始祈求月神时,令她十二万分惊讶的是,从远处江面上晃晃悠悠飘来了一块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东西,很快来到了她面前,停住了。

3、她试着用脚尖往上一踩,说来也奇怪,整个身体不知不觉就上去了。它立即像变魔术那样,把那位妇女凌空托了起来,慌得她赶紧抓住身边的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那棵树竟然被她连根拔了起来。这时,“飞毯”越飞越快,她也越飞越高。就这样,那位妇女很快就消失在月亮上了。

4、这个传说是想要告诉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妇女和她带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担呀、树呀。当然,这只是个民间故事,月亮上并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所谓的月亮神。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月的传说篇2

从前,有一个人,他会一阳指,可以摧毁一切东西.因为他不想伤别人,所以他不敢向周围发功练习.

一天,他坐在院子里发愁,如果一阳指长时间不炼的话,内力就会渐渐消失,一但内力消失,一阳指就再也练不成了,一阳指自就再也练不成了.因为只有他会,所以如果他也练不成了,一阳指自然遏而然就回失传.

夜晚,当他冥思苦想的时候,突然,月亮闯进了他的眼帘,他心想;月亮没人,向那里发功练习,即不会伤到人,一阳指也不会失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于是,他奋力往天上一指,巨大的威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扑向月亮,瞬间月亮就被这力量所吞没.

原来,月亮是风婆婆的孙女.那天风婆婆睡着了,调皮的月亮偷偷地溜出去玩,没想到月亮超出了她的保护结界,发生了这样的事.

为此,风婆婆很痛心,跋山涉水找到了那个会一阳指的人,二话不说就把那人的手指割了下来.

后来风婆婆忍痛将她那最美的长发剪下献给太阳神,与太阳神换取最纯真的生命;还用她那啊娜的身姿与龙王换取最闪亮的明珠.她把最纯真的生命注入最闪亮的明珠心中,明珠越升越高,越变越大,成了一轮新的月亮.

月的传说篇3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

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

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

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一向冷淡的她只是瞪了褐发少年一眼,就继续跑。

(待续)在五百万年前,有个叫姬无月的女妖。

天暗了,下雨了,姬无月奔跑在中学的教学楼的下面。

"她怎么在雨中跑?””大家都在议论她。

“要伞吗?’’一个褐色头发的少年出现在她眼前。

月的传说篇4

故事1 坐好月子真能长个儿?

我的身高只有1.56米,说的好听点叫“娇小可人”,说的难听点也算是一种“残缺”。生完孩子之后,老公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跟我开玩笑说:“听说月子里还会长个子,你可要好好把握这机会啊!”

我倒希望老公说的是真的,可是“坐月子会长个儿”,这怎么可能啊?于是好奇地到网上查,结果,真有人拿出自己老妈当年坐月子时长了个子来证明这一理论。

这无疑是我的福音。这几天,我做梦都在和老公讨论长个子的问题,并且梦里我真的长高了,我多么希望这“梦”能成真……

专家点评:

有些女性发现,自己坐了个月子,个子似乎也高了些,这主要是与坐月子时躺着睡觉的时间长、直立负重少有关。我们脊柱在生理构造上是由一块一块椎骨组成的,相邻椎骨之间有椎间隙,使得脊柱具有伸缩性和弹性。脊柱并不是一根直挺挺的柱子,而是从上到下有4个生理性的弯曲,这些生理弯曲的曲度越大、脊柱越弯曲,身高就矮一些;如果生理弯曲的曲度变小,脊柱拉直一些,身高则变高一点儿。每个生理弯曲都有相应的肌肉群控制,或者使脊柱弯曲,或者使脊柱伸直。清晨,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使脊柱伸直的肌肉群作用增强,使牵拉的脊柱伸直,这时人就会长“高”一点儿;而经过一天的劳累加上重力的作用,到了晚上,脊柱的肌肉群处于疲劳状态,无力牵拉脊柱,就会使脊柱的弯曲度增加,人就变矮了。因此说,“坐月子会长高”似乎也有点“道理”,但它只是暂时现象,产妇很快就会恢复原来身高的。

故事2 坐好了月子视力能改善?

生下小贝之后,老妈和婆婆开始照顾我和小贝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我为这“四体不勤”的慵懒生活好不高兴,每天享受着两个“老妈”的温暖服务,真是“吃嘛嘛香”。可这享福的日子久了,吃了睡睡了吃的,我就感觉生活有些枯燥了,后来,就看电视剧或者上网看电影来打发时光。

一天小姑子来我家,看到我正咧着大嘴乐不停地看喜剧片,便大呼小叫地奔到我身边:“嫂子啊,你怎么能看电影呢?月子里眼部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稍不注意就会让眼睛损伤更严重,保养好了,你的近视眼说不定还能恢复正常呢!”

“啥?还能改善视力?”我张着嘴,半天没有合上。

小姑子用力点点头。尽管她点得相当有力,可我却对于这“理论”的真实性有所怀疑。

专家点评:

经历了妊娠和分娩,产后女性会非常疲劳,器官机能都处在脆弱的阶段。人们常说月子里不可以看书看电视、不要流泪,无非是希望产妇多休息眼睛,以免造成眼睛过度疲劳而影响视力。不过,生过孩子的女性都知道,坐月子的时光是漫长甚至无聊的,一些女性还因此患上产后抑郁症。所以,在坐月子的时候根据自身恢复的情况,听听音乐、短时间地看看书报是有益的;看电视应注意保持距离,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月子里就不要长时间上网玩电脑了,以防止眼睛疲劳。

另外,坐月子期间因为脱离了繁忙的工作环境,从而能让眼睛得到好好放松,再加上有各种营养品的滋补,所以一些女性的视力出现改善也是有可能的,但让近视眼恢复正常,则是夸张的说法。

故事3 月子坐好的话,身材会更有形?

我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位台湾著名妇产科专家写的书,她说,女性在一生中有3次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的体形,即初潮期、生产后、更年期,最重要的时期就是生产后。同时,我还看到一些说法,说月子期间如果注意得好,身材会更有形,比如,胸部更丰满、身材会更匀称等等,也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专家点评:

一般说来,怀孕全过程所增加的体重至少有12公斤,胎儿连同胎盘和羊水的重量加在一起最多也就是7公斤,另外还有5公斤重量长在妈妈自己身上。女性在孕期为胎儿考虑,多不会节食,有的人甚至放开肚皮享受美食;而产后因为要哺乳也不可能节食,所以导致产后体重一直降不下来,这是女性发胖的一个重要时期。但如果在坐月子的时候,注意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并多喝汤水、少食高热量的脂肪类食物,做做产后操,拥有一个匀称而有形的身材也是非常可能的。

故事4 坐月子要少说话,说话会大伤元气?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即使生孩子、坐月子也没有能让我从“豪迈派”转为“婉约派”。生完孩子第五天,我就下了床,并且开始抱着电话跟女友聊天。我在电话这端说得眉飞色舞,可女友却在那端温柔地劝我:“月子里话说多了会伤元气,还是出了月子再说吧。”这是什么道理,说话真的会伤元气?

专家点评:

说话实际上是声带、口腔肌肉的运动,长时间大声说话会有呼吸肌肉和腹肌运动的强烈参与,这其中有时还会夹杂情绪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劳身伤神。比如主持人、播音员等工作,就会很劳累。但如果你只是说话多了点儿、大声了点儿,是不会伤损到元气并影响健康的。

故事5 不洗头能治偏头疼?

生孩子之前,我有个老毛病―偏头疼,每次都要吃止痛片才能缓解。后来怀了孩子,婆婆特意打电话嘱咐我:“等你坐月子的时候千万不能洗头,这样可以消除偏头疼。”所以女儿波波出生之后,我就严格按照婆婆的说法30天没有洗头,目的只有一个―让偏头疼能有所缓解。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这“秘方”真的有效,我觉得之后偏头疼的次数确实少了,发作起来也没那么厉害了。看来这月子里不洗头真能治疗偏头疼啊。

专家点评:

其实,“月子里不洗头”真不是什么好传统,“不洗头能治偏头疼”也没有科学根据。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大量出汗;而产后汗液还会增多,为的是把怀孕期间滞留体内的水分排出体外。因此,这个时候若不洗头的话,女性的头皮和头发会变得很脏,味道难闻不说,还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并造成脱发,出现发丝断裂或分叉等现象。

因此,月子里的女性只要身体情况和生活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洗头的。但月子里是身体最疲劳、抗御病痛能力最低的时候,洗头时要注意:洗后认真地擦干头发,避免感冒头疼。当大量的水分滞留于头皮表面时,遇到冷空气极易气滞血淤、经络阻闭导致头痛。另外,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饮食不当、工作压力等都是偏头疼的诱发因素,月子里充分地休息和精神放松,并适当调理会有利于改善这一病症,但绝不能不洗头。

故事6 喝自己的奶会让奶水质量更好吗?

我的奶水很充足,宝宝吃了之后还会剩下好多,很多时候我都会用吸奶器吸出来倒掉。但听人说,月子里喝自己的奶会让奶水的质量更好,我不知道这是否科学。如果科学的话,我倒是打算试试,不为提高“量”,只为提高“质”。

专家点评:

母乳是新生婴儿最天然最优质的食品,母乳的营养成分和比例最适合婴儿,尤其初乳中还含有很多抗病的抗体可以保护小宝宝不生病。对于哺乳的妈妈来说,多吃蛋白质、多喝汤水有利于奶汁分泌。如果自己的奶汁太多,小宝宝吃不了,与其浪费掉,自己喝了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因为,相比于牛奶来说,母乳不仅更适合婴儿,其对于成人也是有营养的,的确会让奶水的质量更好。

故事7 坐好月子可以改善体质?

我总是手脚冰凉,并且经常感冒发烧、免疫力低下。有人说,月子坐好了可以改善体质,比如,可以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还可以让体质更强健,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月子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月的传说篇5

倒贴“福”字,是我国民间过大年的一种传统习俗。追本求源,“福”字倒贴的传说有三种版本。

一曰“将错就错”版本。在清代,有一年除夕,恭亲王的大管家让人把“福”字贴在大门上。谁知这个下人目不识丁,竟把“福”字贴倒了。恭亲王自然十分生气。幸亏大管家脑瓜儿灵活,转得快,他立马跪下回禀说:“奴才常听人说亲王福大寿高,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恭亲王听了便转怒为喜,并重赏了大管家和家人。后来,人们便纷纷效仿,过春节时便有意把“福”字贴倒,以此图个吉利。

二曰“平安消灾”版本。在明代,有一年除夕,朱元璋到一个小镇微服私访,看到一帮人正围着一幅绘有“一个赤脚女人抱个大西瓜”的漫画议论不休,误以为人们在讥讽他的马皇后(马皇后脚大长得丑)。回到宫里,他先差人对参与围观者,均在其家门上贴一正写的“福”字;而没有参与围观的人,则在其家门上贴一倒写的“福”字,以示区别。第二天(正月初一),便派兵士到贴有正写“福”字的人家去抓人,而写有倒“福”的人家却平安无事。从此,每到农历除夕,人们便在门上贴一倒写的“福”字,以消灾讨个吉利。

三曰“避穷神”版本。相传姜子牙封神时,他的老婆也要受封。姜太公说,你嫁到我家,害得我穷了一辈子,要封也只能封你个穷神!姜妻想了想说,穷也好,富也罢,只要是神就成。但是,人人都怕受穷,那你叫我到哪里去呢?姜太公说,穷和福是不相容的,“福”到(倒)的地方,你就不要去了!这话一传出,人们为了避穷神,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一个倒写的“福”字,寓意是远离穷神,恭喜发财!

(刘才)

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回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是诗人对我国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过龙抬头日的生动描写。在我国北方,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日,也叫春龙节。在南方则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了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我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屈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月的传说篇6

复过来时,两人都有点尴尬,结结巴巴的打招呼:“嗨……你好。”

“一起去逛个街。”幻首先提出来,“恩。”歌呗点点头。几分钟

后,几个甜心打成一团,嘻嘻哈哈的笑着。幻的一个甜心先开始自我

介绍了:“你们好,我叫寂影,是绅士的象征,可以帮助幻完成战斗

和礼仪方面。”

另一个也开口了:“好啊,我是萧诺,艺术家的象征,可以帮助

幻完成艺术方面的。”

欣欣也骄傲的说道:“我比你们都要先进哦(先进?是技术

吗?),我会服装设计,策略和舞蹈。”

依琉不甘示弱,朝向欣欣和绘琉:“哼,我告诉你们,再讨厌人

我就不客气了。”说着象征性的挥了挥拳头,又对寂影和萧诺说:“我

叫依琉,恶魔的代表。嘻嘻”

寂影表现出不顾一屑的表情:“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甜心,我记

住你了。”依琉气的哇哇大叫,刚想发作,却被歌呗硬生生的瞪回去了。

幻明显有点嘲笑的语气:“原来你是想变恶魔啊。”歌呗头一甩:“随你便!”

绘琉小心翼翼的说着:“大,大家好,我叫绘琉,是天使的象征,

经常……被依琉欺负,我的生活好悲惨啊,5555555……”

萧诺也开始了总结:“一个爱哭的,懦弱的甜心。”

幻有点哭笑不得:“你是想当一个又暴力,又懦弱,又骄傲的女

生吗?”歌呗有点不爽:“管你甚事?”

幻耸耸肩膀:“不关我事,的确。”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看起来酷酷的女生,看着几个甜心有点呆:

“呵,幻,你想当个女的?”

幻有点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怎么会想当个女的。”

那女生努努嘴:“这不是你的?”

幻看看歌呗:“她的。”那女生呆了一下:“额……这几个甜心是

你的?”

歌呗表情越来越沉:“恩。”

女生有点不好意思:“别生气了,交个朋友吧,我叫蓝雪蓉。”

歌呗挤出笑容:“你好。”蓝雪蓉看她还是有点不高兴,说:“走吧,我带你去吃拉面。”

歌呗歪歪头,算是同意了。

一路上,蓝雪蓉向她介绍着:“这里的拉面超级好吃,真的,你吃了第一碗就想吃第二碗,有时候会很没面子的,呵呵。”

歌呗终于被她逗笑了,蓝雪蓉如释负重的:“这才对嘛,你笑着挺好看,好像那个刚出道就红的星那歌呗。”

歌呗脸上的肌肉突然抽搐了一下,蓝雪蓉关心的问道:“怎么,不舒服吗?”歌呗赶紧摇摇头:“没事。”

路上,蓝雪蓉一直说着,幻没有一点插话的余地。

“好吧。”幻终于忍不住了,“我承认你很喜欢她,但是你也用不着说这么多,絮絮叨叨的。”

蓝雪蓉吐了吐舌头,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平常一向不太喜欢向

别人说这么多话。可能是缘分吧,呵呵。

蓝雪蓉叫出她的两个甜心:“雪晶,冰梦,出来吧。你们又多了几个朋友。”

两个“亮晶晶”的甜心飘了出来,引得欣欣,绘琉看的呆了:“哇塞……好漂漂哦。”

连依琉也不再叽叽喳喳了,盯着两个甜心使劲看,好像想在她们脸上看出个洞来。

冰梦被看得有点受不了:“那个……我们脸上有什么吗?有什么好看的。”

雪晶不以为然的说:“这又怎么了,谁让咱俩这么有鬼未(魅)力呢?”说着看了

看依琉,绘琉和欣欣。

寂影嘴角歪了歪,直觉告诉他将有大战开始:“萧诺,咱们去旁边歇一会儿吧。”

萧诺可能也感觉到了,点点头。

依琉被雪晶的态度激怒了(别说,还真是一点就着火):“你什么意思啊你,我看

看你是因为你长得比较另类,你以为你漂亮啊,长的柔柔弱弱的,一个指头就把你捅倒

了。”说着伸了伸小指头。

雪晶也不是好惹的,虽不会打架,嘴却很溜:“什么什么?你说我另类?!我的天

啊,我要是另类,那你就是惨不忍睹。”

依琉气的直瞪眼,却说不出什么。终于憋不住了:“你以为你会说,我还会和歌呗

变身,你会吗?”

这回换冰晶和雪梦说了:“你还知道歌呗啊,挺渊博,人家可是当红明星,你吹去

吧你。”

歌呗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低吼了一声:“依琉,闭嘴!”可是依琉还不准备回

来,继续说:“你以为我不认识?歌呗是我的主人,我再不认识她我就白混了。”

依琉真的是吵昏了头,什么也不管了,只想把自己抬高,“要不,我现在就和歌呗

变身,信不信?”

幻和蓝雪蓉吃惊的看着歌呗:“你……那个……星那歌呗?”歌呗点点头,幻有点

不高兴:“你不是说……”没说完就被蓝雪蓉瞪回去了。

“对……不起,我还有事,先走了。这是我的电话,明天见!”歌呗显然不想再让

依琉这个缺心眼继续说下去了,留下自己的电话,匆匆的准备走,幻叫住了她:“你认

识路吗?”“啊?”歌呗忘了这一茬。

这时,欣欣跳过来说:“放心,我可是记住路呢。绘琉,准备!”绘琉信心满满的

说:“OK。”

“向左走……向右走……到了!”欣欣大叫,歌呗抬头一看,恩,不错不错,欣欣记性

月的传说篇7

吴刚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

出处: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来源:文章屋网 )

月的传说篇8

那两个男人回过头去,一副流氓相:“呦呵,这不是星那小姐吗,挺红的。这次出来没带保镖?”

歌呗脸上的表情变得冰冷无比:“你们想干什么,放开她。”声音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却有着不可抗议的威严。

两个男人浑身打了个激灵,却想起自己的“优势”,其中一个大胆的走上前,伸手想搭她的肩膀。

歌呗冷冷的打掉他的手:“我再说一遍,你们。放开她。”

另一个人也走上来:“怎么着?我就不放,你把我怎地?”

“依琉。”依琉摩拳擦掌:“OK”

“我的心,Unlock!变身, Lunatic Charm!(月之魅)”

两个男人看傻了,他们回过神来,恢复一副流氓相:“穿得这么性感干嘛。”

“Ririn Trident(恶魔三角叉)!”歌呗使出那个大叉子(大叉子?):“我说过的话不想再说。听见没有?”

两个人呆过后,又发扬了不怕死的精神:“小妞,你拿个大叉子干嘛,小心刺到我哦。”

歌呗忍无可忍“Nightmare Lorelei!(恶魔妖精)!”一下就把两个人打到了20米以外,两人终于醒悟面前这位大明星是不敢惹的,连滚带爬的跑了。

“站住!”歌呗站到他们背后“敢把这件事说出去,你们死定了。”说着还冷笑了一下。

那两个人彻底疯了,连忙磕头:“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我们一定不说出去,放了我们吧!”歌呗满意的点点头:“恩,要的就是这效果。”

看着两个人跑掉以后,歌呗解除变身,又回头看看雪薇:“你,也一样!”雪薇点点头,她也明白了,自己服侍的人并不是普通的明星,而是一个很……恐怖的(很恐怖吗?)又有两面性的,星那歌呗!

【歌呗殿不是坏人哦。】

第二天,雪薇依然跟着歌呗来来往往……在她眼中,歌呗像个天使,可昨天的一幕,却像一个魔鬼。

“雪薇,想什么呢?”歌呗走在前面低声问。

“啊,是!”雪薇没有听到歌呗说的话,连忙走到歌呗前面。

歌呗皱起眉头:“你干什么呢,我在问你话。”

雪薇连忙退回来:“对不起……小姐,该去练舞了,走吧。”

见歌呗面无表情。雪薇掏出手机,想给司机打电话。被歌呗打住了:“不用叫车,走着去!”

雪薇:“哦。”

因为是周末,天气也不错,街上人很多,大家说说笑笑的从歌呗身边走过,没有谁注意到身边这位头戴遮阳帽的女生。

“小姐,你看这个!”雪薇指着报纸说。

歌呗白她了一眼:“你觉得我会看懂吗?你念!”

“哦,不好意思,我忘了。你听啊。中国巨星——蓝兰月,昨日在她召开的新闻会上说,她要向您挑战演唱会票房。”

歌呗眯眯眼:“哦?她很有名吗?想向我挑战?”

雪薇点点头:“恩,蓝兰月和您的情况差不多,之前在中国红透了。直到您来了以后,她就被比下去了,媒体一直在跟着您,估计她被气疯了。”说着还轻蔑的笑笑。

月的传说篇9

关键词:天狗;蟾蜍(虾蟆);食月;天狗食月;百喻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65-02

如今天狗食月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遍布在内蒙古到云南两广的广大地区。如《中国民俗大系・内蒙古民俗》中记载了达斡尔族日食月食民俗:“因为相信万物有灵和信仰多神,遇上日食和月食,就认为是天狗捕日头、天狗吞月亮了,萨满要各家敲打水桶、犁铧、铁盆等响器,好吓走天狗以保护太阳神和月亮神。”

祁连休、冯志华编著的《中外机智人物故事大鉴》中记载了流布于我国两湖一带关于天狗食月的机智人物故事:“写财主为了捉弄智者,宴请时特意不给智者摆任何餐具,或者将筷子钉在桌上,让他无法用膳。智者随即讲起天狗吃月的故事,说众人见了都鸣锣呼救,唯有一人找不到铜锣,十分着急。宾客们忙问:‘那他怎么办呢?’智者说:‘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狗吃。’”

刘锡诚、王文宝主编的《中国象征辞典》中记载了广西融水地区的天狗食月传说:“广西融水地区称天狗为‘朵瑙谷’。传说,一天,朵瑙谷骑一匹红马,身后跟随四十人,扛着糯米酒、猪肉串、酸鹅鸭以及刀斧,到朗丢地方寻找最美丽的哔漠姑娘,并骗取哔漠的爱情。到了天上,朵瑙谷现出原形,哔漠自知受骗,纵身往人间一跳,朵瑙谷挥起一刀,杀害了这个美丽的姑娘。所以人们对朵瑙谷十分痛恨,每见到它吞食日月,就吐口水咒骂。”

任宝根编著的《鲁迅著作的江浙方言》中记载了浙江一带的天狗食月说:“‘天狗’――绍兴话读若普通话,旧时神话中的动物,又称‘仙狗’。民间传说中讲天狗会吃月亮,绍兴方言中就有‘天狗吃月亮’一说。”

布依族民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记载了云贵高原一带布依人们月食打狗的独特生活场景:“上到十一层天啊, 我们走到月亮边, 碰见‘都卡’吃月亮。 它吃了半边的月亮呀, 天下黑去了一半。 我们都去打都卡呀, 打都卡好救月亮。 让月亮出来照山川呀, 让月亮出来照夜晚。”人们用歌声描绘了“天狗食月”时人们踊跃救月的美好情感。

在江西九峰森林公园以及湖南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都有以“天狗食月”命名的景点,说明天狗传说已经普遍流传于这些地区。

但是这一传说起源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学界对此还缺乏相关研究。遍查古代文献中关于天狗食月传说的渊源,发现“天狗”一词在古代早已有之,但是并不是吃月亮的天狗,最早以及很长时间内吃月亮的都是蟾蜍(虾蟆)。

一、天狗

“天狗”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山海经・西山经》中讲到“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在这里“天狗”指古传说中的可以御害的兽名。《尔雅・释鸟》中也出现了“天狗”一词:“~鸠,王~。B,H其。,r轨。t,天狗。”在这里“天狗”被解释为青翠的小鸟。

其次,关于“天狗”的词条是作为星名。这也是“天狗”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主要的一个意项。在古代天狗星的出现,被看做是一种凶兆,此星出现则必有血光之灾。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兑者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天狗星有时也被看做是财富的象征,这一寓意相对被采用的就比较少。如:唐魏徵等《隋书》卷二十:“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

再次,“天狗”是指月中凶神名,《协纪辨方》卷四引《枢要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祷祀鬼神,祈求福愿。”又引《历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马良春、李福田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中记载:“古代人们因不理解日食月食发生的原理,故传为天上有天狗神者,常张口吞食日月,但它有口无喉,虽然口大能含日月,却终于不能咽下,所以它衔而又吐,吐而又衔。日月神不堪其扰,便指示下界百姓遇日,月食时发出大声以惊吓天狗。据《周礼・地官・鼓人》有‘救日月,则诏王鼓’的说法,可知其传说由来已久,可能与原始天象信仰及巫术有关。”

文中所说的天狗神,是指此月中凶神吗?依据马良春、李福田的观点,天狗食月传说最早在周代就应该已经形成。但是这一传说在以后直至南朝,期间却根本不曾出现相关记载。如果今天流传的“天狗食月”传说中的天狗就是《周礼》中击鼓驱赶的天狗,这样被百姓广为接受的传说,何以在当时以及其后如此长久的历史记载中却从未出现呢?另外文中所引的《周礼》中‘救日月,则诏王鼓’的仪式也并非是为驱逐天狗而设,而是古人在日月食时采用的一种祭祀仪式,这种击鼓仪式由来已久,并在以后历代得以流传。这种日月食的祭祀仪式,不只是在民间,上至宫廷都被严格对待,有一套非常严禁的祭祀流程。可见此说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民间传说中吃月亮的天狗具体是指什么呢?在搜集月食与天狗相联系的文献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吃月亮的却并非是天狗,而是月中蟾蜍,这也是我国古代一种更为流行的食月之说“蟾蜍(虾蟆)食月”。

二、蟾蜍(虾蟆)食月

“蟾蜍”一说的由来,又涉及中国另一个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食月之“蟾蜍“正是由奔月的嫦娥所化。王充《论衡》:“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之奔月,是为蟾蜍。” “蟾蜍食月” 的传说在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并且这一传说已经逐渐成为后世咏月之典故。《史记・龟策列传》中就出现了蟾蜍食月传说:“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到唐宋时期,关于“蟾蜍食月”的诗文更是极为多见。唐人卢仝《月蚀诗》就完整的记录了月全食的整个过程:“传闻古老说,蚀月虾蟆精。径圆千里入汝腹,汝此痴骸阿谁生。”。此诗是以月食天象为主旨,记载完整,这在历代诗文选材中并不多见。韩愈对此诗大为赞赏,并仿效其诗作了《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卢仝号“玉川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中李白借“蟾蜍食月”传说讽喻时事,暗喻唐玄宗晚年宠幸杨贵妃,使权奸当道,国势衰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云:“虾蟆蚀月乌蚀日”,又引苏轼语云:“玉川子作月蚀诗,以为蚀月者,月中之虾蟆也。”

蟾蜍食月传说在唐宋诗文中留下大量文献记载,这也得益于诗词在唐宋时期的发展高峰。自宋之后,可见的关于“蟾蜍食月”的记载就相对有所减少。《全金诗》卷六七:“清光半食入肝腴,雄文径欲诛蟾蜍。”《晚晴m诗汇》卷一百三十一:“蟾蜍蚀尽瑶台月,对舞时闻凤鸾泣。”

通过以上诸多记载,可知,天狗有诸多意象,但是都和食月没有直接联系,食月的多是蟾蜍。那么人们的意象中又何时出现了天狗食月的传说呢?

三、天狗食月

在上一章节,我们可以发现,自汉代一直到明清,蟾蜍食月一直是食月传说的主流。但是在今天流传最广却是“天狗食月”传说,那么这一传说起于何时?又是如何替代源远流长的“蟾蜍食月”传说呢?

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郁贤皓主编的《中外名人掌故》中出现了最早的有关“天狗食月”的故事《祖冲之预测月食》:

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祖冲之根据他新测出的交点月数值,预测出当年9月15日晚上要发生月食,并四处张贴告示,通告百姓。

当晚,宋孝武帝的宠臣中郎将(高级武官)戴法兴正在家中设筵为自己祝寿,祖冲之也被邀出席。正当宾客就要入席之际,门外跑来一个仆人报告:‘老爷,不好了! 街上正传今天晚上天狗吃月亮……’

‘放屁! ’戴法兴正要发作,站在旁边的戴法兴夫人打了仆人一巴掌,说:‘今天是老爷的四十五岁大寿,是吉祥日子,你胡说些什么! ’

‘奴才不敢瞎说,有人在街上贴了告示。’

‘谁贴的?’戴法兴阴沉着脸问。

‘是下官张贴的。’祖冲之看着这一幕无知的闹剧,感到实在好笑。

‘啊,是你……’戴法兴气得话也说不出。

因为在那时,所谓‘天狗吃月亮(月食)’,是大祸将要降临的征兆,是不吉利的日子。戴法兴认为在他生日的时候不可能发生月食,肯定是祖冲之有意给他触霉头。

但是,天体运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戴法兴憋了一肚子气,月食还是按照祖冲之预测的时间发生了。”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的科学家。郁贤皓对这一故事的记载也是有关天狗食月传说在文献中最早的明确资料的记载。那么为什么会在南北朝时期,在“蟾蜍食月“一说盛行时出现”天狗食月“说呢?这里吃月亮的天狗又起源于何处呢?

结合摘要中提到的《百喻经》八十四《月食打狗喻》中“月食”时人们“[横打狗”的故事,和我国月食打狗的传说一致不二,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影响关联?何以如此相像?

《百喻经》是佛经中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这部经源于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八十四喻对月食打狗的记载,表明了佛教对于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的吸收,并把这一传说与佛教教义融合。

关于此经的译出时间目前有五种说法,分别是“永明年、永明十年、永明十年秋、永明十年九月、永明十年九月十日。”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佛教的急剧发展,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而食月传说在这一时期为一大变,出现“天狗食月”一说,结合已知印度存在的天狗食月传说,以及《百喻经》中出现的月食打狗的习俗,和佛教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天狗食月”传说来源于佛教的传入,似乎是顺理成章。但是根据记载,《祖冲之预测月食》故事是在南朝宋孝武帝年间,而《百喻经》是在南朝齐才被译为汉文,这显然不能证明中印文化在食月传说上的影响互通,但两者几近一致的记载显然不能完全隔断其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注释:

①王孺童.之研究[J].佛典研究,2007(10).

参考文献:

[1]A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上)[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2]赛音塔娜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内蒙古民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陈永正主编,古健青,张桂光,张解民编.中国方术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月的传说篇10

至董仲舒则以阴阳学说对秋冬嫁娶之说进一步加以解释阐发,其《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来,向春夏而阴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杀内。”王肃因之,《孔子家语·本命》篇云:“群生闲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阴为冬也,冬藏物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季秋霜降嫁娶者始于此。诗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也。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泮,散也。正月农事起,蚕者采桑,婚礼始杀,言未正也。……诗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言如欲使妻归,当及冰未泮散之盛时也。”可见,王肃除了用阴阳学说解释以外,还从妇功农事方面加以论证。孔颖达总结上述诸说云:“《邶风》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知迎妻之礼当在冰泮之前。荀卿书云‘霜降逆女,冰泮杀内,霜降,九月也;冰泮,二月也。然则荀卿之意,自九月至于正月于礼皆可为昏。荀在焚书之前,必当有所凭据。毛公亲事荀卿,故亦以为秋冬。《家语》云群生闭藏为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以合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礼杀于此。又云冬合男女,春颁爵位。《家语》出自孔家,毛氏或见其事,故依用焉。WWw.133229.coM”(1)[377]诸家均以秋冬为婚礼之期,且均似言而有据,是有道理的。古人最重农业生产,春、夏、秋之季农事正忙,而霜降以后,正所谓“十月涤场”农事已毕,方可办婚事。是婚始于农事毕,止于农事起,此说应比较古老。而《卫风·氓》之“秋以为期”与《邶风·匏有苦叶》之“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即为婚期在秋、冬的明证。

郑玄则提出以仲春为婚礼之期的观点,其《周礼·地官·媒氏》注曰:“仲春阴阳交以成昏礼,顺天时也。……无故谓无丧祸之变也。有丧祸者娶得用非中春之月。《丧记》曰: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子娶妻。”班固与郑玄同,并同样用阴阳学说作解。其《白虎通义·嫁娶》篇云:“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显然班固、郑玄均把《周礼》所载的仲春之会看作是嫁娶之时。并认为,周代的嫁娶季节依礼而行只在仲春,除非有丧葬之故,否则不可改变。由于郑玄坚持嫁娶季节在仲春,所以他把《周礼》的仲春之会也看作是举行婚礼,可能有误。依笔者之见,《周礼》的“仲春之会”是周代社会礼与俗互相结合的产物,不是男女举行婚礼之期,而是一种特殊的婚恋习俗,是男女的婚恋之期,是当时的青年男女在仲春时节可以自由选择配偶的一种婚恋礼俗。(2)[53—59]但是,在先秦文献中又确实存在春季行嫁娶之礼的记载。如下文将举《诗经》“二南”中的例子,而《春秋》、《左传》所载春季逆女之例更多,这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由于主张上述二说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均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由此而来,后人或持毛传之说,或步班固、郑玄后尘,两派学者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与二者意见不同的,如《管子·幼官》在列四时之事时,就说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有“合男女”的情况;而晋束皙则提出上古嫁娶无春秋为期的规定,而是四时皆宜。唐代杜佑亦赞成束氏之说,云:“婚姻之义,在于贤淑,四时通用,协于情礼。安可以秋冬之节方为合好之期?先贤以时月为限,恐非至当。束氏之说,畅于礼矣。”(3)[59]

对此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李炳海先生则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论断。他根据不同部族、地域文化的特点,参照《春秋》、《左传》所记载的某些嫁娶事实,提出先秦时代的嫁娶季节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晋地系统,迎娶时间在春季;一是周、齐、鲁系统,迎娶季节在秋、冬至初春。前者是按夏历计算,后者是按周历行事。杨伯峻先生指出:‘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事实的确如此。至于周、齐、鲁,基本是按周历行事,有时也兼用夏历、殷历为参照。尽管如此,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4)[337]提出先秦嫁娶季节存在两大系统并行之说。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中关于嫁娶季节的这种时月差异是不同地域产生的夏文化与商、周文化差异的体现。同时还强调指出束皙与杜佑所说先秦嫁娶不限时月,四季通常的说法是“用后代的婚俗习惯去推逆先秦的嫁娶时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5)[27]从不同部族、地域文化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各自在嫁娶时月上的不同习俗,其独特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以至于其后再无人对此问题提出异议。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在先秦嫁娶季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并结合《春秋》、《左传》等史书进行了认真地考查,得出了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证明束皙与杜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诗经》“二南”是西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诗歌(6)[20-27],其对周人嫁娶时月上的记载也必然会反映出周代婚礼的嫁娶时间礼俗。所以对此作了考察。而研究结果表明,“二南”中所反映的周人嫁娶时期,既有春季,也有秋、冬。从而证明单纯说春季或者单纯强调秋、冬为周人的婚礼之期,都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一)春季嫁女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在春季举行婚礼的习俗。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作为判断的根据,如说:“这一方面用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一方面比喻其出嫁的时间。诗中虽没有言及春天姑娘出嫁,但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桃树才能枝叶繁茂,开出鲜艳的花朵,说明这位女子是在春天出嫁。‘桃之夭夭'为嫁娶之时。”(7)[236]我认为这样的联想是不实际的,因为《桃夭》共有三章,第一章言“灼灼其花”,第二章言“有蕡其实”,第三章言“其叶蓁蓁”,有花有实,而且叶子茂盛,显然只是以桃树比喻新娘既美貌如花,又会子孙满堂,是对新婚女子的祝愿之词,婚期在何时,均可适用。故与女子春天出嫁无关,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嫁娶季节的根据。

然而,在“二南”中也确实反映了周人有在春季嫁女的内容。《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鸠,鸤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郑玄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鹊作成巢而鸠来居是在春季,用以兴“之子于归”的季节,显然这嫁娶之时亦在春季。

《何彼襛矣》云“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说“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描述王姬出嫁的场面,正直唐棣之花艳丽盛开的季节,王姬乘着雍容华贵的车子出嫁了。唐棣之花既如桃花,又似李花,桃、李之花均在春季开放,所以说明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以上二诗均属《召南》,在陕之西,非为晋地,而是宗周所在,以丰、镐(即今西安、咸阳)为中心。表明周人嫁娶本即可以在春季进行。并不是只有晋地,即李炳海先生所谓的夏文化才有的习俗。

(二)秋冬娶女

在“二南”中,同样记载了秋、冬娶女的习俗。表明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亦是周人的基本习俗。

《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又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以刈楚、刈蒌为薪起兴“之子于归”,说明婚礼之期是在秋、冬季节。

《逸周书·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说:“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礼记·王制》:“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草木以时伐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七十年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槨)者,是不用时”的条文,这是说,除了因不幸死亡需要木材做棺材的以外,一律禁止在春天砍伐山林。《管子·轻重己》云:春尽而夏始,天子令毋斩大木,毋斩大山,毋戮大渊,“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至短,则伐木,取竹箭”。《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也就是说,当时对伐薪的季节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只有在深秋以后才允许砍伐林木。而在春、夏两季,由于草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可以随便砍伐。

这说明,在《诗经》中每以嫁娶之时出现伐薪事象,一方面因为婚礼时要点燃火把,而火把是束薪而成的;另一方面就因为正当入山伐薪的季节是嫁娶之时,因此在诗人心中也自然地把伐薪与娶女联系在了一起。说明周人的嫁娶季节也可以是秋、冬二季。

《汉广》属《周南》,在陕之东,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成周所在。成周为殷商遗民的集中地区。如金景芳先生所言:“周公克殷后,对于殷民的处理,一大部分殷余民分给了新建的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五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了在封鲁、封卫时,也都分给了一部分殷民。剩下的多半就是所谓‘多士'了,他们在原来的殷政权下应是有深厚基础的权门、势族,这些人则被迁于成周。《尚书·多士》就是为处理这部分所谓‘殷顽民'而的软硬兼施的文告。”(8)[121]从周公对“殷民”的处理,可以看出他们都集中在宋、鲁、卫三国与西周东都即“周南”一带。因此,《周南》地区人们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克殷后的商、周文化融合的产物,说明商人与周人在嫁娶季节方面都有秋、冬娶女的习俗。不存在周文化与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二南”所载的这两种情况表明,古人关于先秦嫁娶季节或只在春季或只在秋、冬的说法都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属于周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召南”亦有春季举行婚礼的记载,从而也可以证明李炳海先生关于“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春秋》、《左传》中关于嫁娶内容的记载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代嫁娶季节统计表:

鲁公世系编年 嫁娶季节与事件 所载之书 鲁公 在位之年 季节 事件 隐公 二年 春 莒子娶于向。 《左传》 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 《春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左传》 七年 春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 八年 夏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 《左传》 桓公 三年 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翚如齐逆女。 《春秋》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冬 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 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左传》 九年 春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春秋》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 庄公 元年 夏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王姬归于齐。 《春秋》 十一年 冬 冬,王姬归于齐。 《春秋》 冬,齐侯来逆共姬。 《左传》 十八年 春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 《左传》 十九年 秋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 二十四年 夏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春秋》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六月辛未朔,……伯姬归于杞。秋,大水…… 《春秋》 二十七年 冬 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 僖公 五年 夏 夏,公孙兹如牟。 《春秋》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左传》 十五年 秋 九月……季姬归于鄫。 《春秋》 十七年 夏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 《春秋》 文公 四年 夏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左传》 六年 夏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左传》 宣公 元年 春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春秋》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左传》 五年 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春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 “逆叔姬。”即自逆也。 《左传》 六年 冬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成公 五年 夏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春 声伯如莒,逆也。 《左传》 九年 春 二月伯姬归于宋。 《春秋》 二月伯姬归于宋。 《左传》 十四年 秋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春秋》 秋,宣伯如齐逆女。 《左传》 襄公 十二年 冬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左传》 十五年 春 春,……刘夏逆王后于齐。 《春秋》 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二十二年 冬 十二月,郑游贩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 《左传》 二十六年 冬 卫人归卫姬于晋。 《左传》 昭公 元年 春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左传》 二年 夏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 《左传》 三年 夏 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 《左传》 五年 春 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 《左传》 九年 夏 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 《左传》 哀公 八年 秋 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 《左传》

由于《春秋》、《左传》记事,均以鲁公世系编年,年分四季,季以系月,一年四季分明,时间顺序非常清楚。故据上表统计,春秋时代人们进行嫁娶的季节已一目了然。说明当时人们在一年四季之中皆可以举行婚礼,并没有春季或秋冬的规定。也没有两个系统并行之说。如上表所记春秋时代的嫁娶事件共有37次,其中在春季举行的有10次,夏季13次,秋季7次,冬季7次。事实是不但一年四季皆可举行婚礼,而且在夏季举行的次数又最多。

对于这种情况,李炳海先生认为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是指周历的夏季,如果按夏历计算则仍然是春季,而对鲁国夏季逆女的情况则解释为“可能有特殊原因,属于例外”(9)[336-337]。显然这种解释亦难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春秋》、《左传》记录史实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如《春秋》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记载了春正月、三月与夏四月,秋七月、八月,冬十月、十二月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他各年均是如此,季节、月份的时间先后顺序非常清晰,所以根据其中所记春、夏、秋、冬四季的嫁娶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四季皆可嫁娶的,与实行周历还是实行夏历无关。

其二,对于《春秋》、《左传》的历法,前人早有研究。清人陈泗源云:“唐一行谓《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传》所述多夏政。”又云:“《传》言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卯。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历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卯与壬辰亦差一日也。”(10)[47,52]其说至确。如《左传·僖公九年》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而《春秋》记载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则在僖公十年,云:“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记载同一事件,而年月不同。即因《春秋》从鲁历,行周正。而《左传》从晋国所记,行夏正。周正正月正是夏历上一年的十一月,故《左传》僖公九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事情,在《春秋》中就为僖公十年春正月发生的事了。因此杨伯峻注曰:“《经》在今年者,《传》仍晋史用夏正。”(11)

正由于《春秋》经、传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即“《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所以《左传》所记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事实,应该是按照晋国本国的历法记载的,晋国实行夏历,如成公五年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昭公二年夏四月晋韩须如齐逆女,昭公三年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昭公九年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四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夏历的四、五月间,并不是如李炳海先生所说为“周历的四、五月间,周历建子,它的四、五月正值夏历的二、三月。”即使真如李先生所说,这四次事件所说的夏季是周历的春季,也并不影响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因为夏季的时间改变,其它各季的时间同样随之改变,四季依然是分明的。因此李先生关于先秦嫁娶时月分为春季与秋冬两个系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周人一年四季皆可嫁娶。一般说来,由于周人仲春有会男女之礼俗,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自主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成婚姻,名曰成婚,而秋冬至初春正是农闲时节,所以结婚就以在这时为多,亦有在夏季的。如《左传》记载,桓公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嬴,并约定成婚,秋季即由公子翚如齐逆女。昭公三年春齐侯使晏婴请少姜之继室于晋,春季成婚则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也有夏季成婚,冬季迎娶的,如《左传·宣公六年》载,夏,周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即命卿士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据《春秋》记载,杞伯姬则在僖公三十一年冬季来鲁国为儿子成婚。可见,春秋时期不但结婚四季皆宜,成婚亦四季皆宜的。因此,我们认为周人的嫁娶并没有季节规定的制约,但是,虽然四季皆可结婚,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在农闲时节举行婚礼,所以也就有了“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或“秋以为期”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些秋冬结婚内容的记载。然而荀子所说“霜降逆女”,并没有说其它季节就不可以结婚。“冰泮杀内”,杀者,减也。是说春季来临前,内御要减,故荀子下文云“十日一御”。所以李炳海先生说:“杀内即停止纳入。内,同纳。”(12)[335]解释亦误。因此,人们根据生产的需要喜欢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这应该属于农业社会的民俗内容,与礼制的规定无关。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377页

(2)吴晓峰.《〈诗经〉“二南”礼俗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版.53—59页

(3)杜佑.《通典》[m].卷五十九

(4)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7页

(5)李炳海.《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多品的物类事象》[j].《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7页

(6)同(2)20—27页

(7)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6页

(8)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21页

(9)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6-337页

(10)[清]陈泗源.《春秋长历》[a].王先谦.《清经解续编》[m].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一册.卷四十七、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