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十篇

时间:2023-04-01 02:59:19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篇1

一、 第一重门:远

“远”是本诗第一个形而上的思考,也是陶渊明人格操守的第一重境界,是进入人生优美境界的第一重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但是他们的梦想却是功成事遂身退,既要全忠全孝,还要全身全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远离世俗名利场,回归朴素洁净的田园。虽然不是功成身退,也确实做到了远离是非,由儒入道,志在山林,归隐田园,成全了大节。虽然不能实现自己早年定下的“大济苍生”“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却从容放下功名利禄,成全了誓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节。由身远入心远,由心远促身远,心身皆净,践诺了自己“委运乘化”的理想,瞬间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在世俗绝境中的断臂自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艰难时世中的浴火重生。陶渊明逾越了很多人不能跨出的这一重门槛,进入了很多人很难走进的这一重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古代隐士中贤者的人格操守。

二、第二重门:忘

“忘”是本诗第二个形而上的思考,也是陶渊明人格操守的第二重境界,是进入人生优美境界的第二重门。如果说“远”是一种人生的选择,那么“忘”则是一种人生的自觉。如果说“远”是一种距离之美的话,那么“忘”则是一种超脱决绝之美。距离之美并不能阻隔喧嚣之闹和世俗之惑,而且还有让其回到原点的可能,回到从前的官场,回到污浊的现实中去。所以陶渊明几隐几仕,虽然是由于生活所迫,如在《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到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可以解决生活贫苦的困难。但毕竟不能与“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志向相媲美,也是真正的君子贤者所不齿的行为。所以,陶渊明由“远”之门毅然进入“忘”之门,体现出超然决绝的人生态度。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句,一“真”一“忘”,既是陶渊明对求真存真目标的期盼,也是其对超然超远之境的体验;既是对有限之我的否定,也是对无限之我的追求。这种人生超越的努力和超脱自我的胸怀,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自我人格锻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趋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致中和”与“君子中庸”(见《中庸》)的价值趋同。《庄子》中有“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不管是“得意”,还是“忘言”,事实上是讲人格的返璞归真,以及人与自然大道和谐相处的优美境界。三国时期的王弼在他的《周易略例》中有“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这里,“言”“象”“意”三者有机统一,由有形入无形,由有声入无声,由实入虚,虚实相生,使形而下的世界与形而上的理念浑然一体,使有我的世界与无我的理想融会贯通,使功利与美和谐共存。所以,陶渊明说此时已“欲辩已忘言”,其实是说对这种优美圆满之境去作任何形而下的辩识、描绘和把握,其实已经不可能了或者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陶渊明跨出了很多人跨不出的第二重门槛,进入了很多人走不进的第二重门,真正绽放出古代隐士中君子的人格魅力。

三、 第三重门:无

“无”是本诗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形而上的思考,是陶渊明人格操守的最高境界,是进入人生优美境界的第三重门,也是最后一道门。如果说“远”和“忘”的境界,一般人是可以经过长期的修炼而最终达到,但对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欲无求之境,又有几人参透其中奥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赏此句之美在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中的“南山”似乎也是“我”,“我”似乎也是“南山”,“我”与“南山”合而为一。至真的化境,与“庄周梦蝶”之境完全一致。“远”道犹可归,“忘”道亦可忆,至“无”则万法归一、万物皆如。至此,中国传统文人归隐山林,并与天地齐一的最终梦想得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也蕴涵其中。陶渊明跨越了极少数人能跨越的这一重门槛,进入了极少数人能走进的这一重门,最终完成了古代隐士中高士的精神修炼。

饮酒其五篇2

十多年过去了,这位酒鬼除了为江湖上不断增添饮酒的笑料之外,就是五脏六腑都不同程度地拉响了警报,肝脏、胆囊、肠胃乃至血脂、血压,都出了问题。几番折腾下来,某君顿悟:福也饮酒,祸也饮酒;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于是,他在饮酒上来了一次大的飞跃,由豪饮改变为慢品,之后几乎再也见不到他烂醉如泥的境况了。一段时间后,他居然由“酒鬼”过度到了“酒仙”:不仅能够很迅速地品出真酒假酒、酱香浓香清香、高度低度,更重要的是能品出酒的产地、陈酿的年份、甲醇是否超标、蒸馏的程序等,之后,还能善意地提醒同桌的饮酒者悠着点儿,真是让人为之惊叹。

原来,酒是可以饮到纯粹的!

由此,不禁联想起蔡澜先生的品酒,在饮酒上他自成风格,并且掷地有声地谈到了“饮酒五贵”:一贵在能好,酒量大小都不要紧;二贵在喜谈,饮伴多寡不拘;三贵在可继,好酒劣酒,都不成问题;四贵在可行,喝酒后答应的事要做;五贵在可止,长喝短喝,喝得多喝得少,一旦叫停就能够再也一滴不喝。有了这“五贵”,才有资格称为能欣赏酒的人,方可叫做懂得喝酒之乐,也就是把酒饮到了纯粹。

酒一旦饮到纯粹,人也进入到一定的境界,因酒让人生精彩纷呈。陶渊明深居田园,把饮酒作为怡然养性之乐,在《饮酒》系列诗歌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陶渊明留给我们的《饮酒》诗系列20首,尽管大都为酒后偶然题咏,但却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把自己对魏晋玄学“得意忘象”的顿悟展示得自然而又超脱。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谈到了唐代的酒仙,其中,李白最为耀眼,“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现有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时刻有酒相伴。月下、花间、舟中、亭阁,无论是显达得意之时,还是在困厄郁闷之际,李白无处不在饮酒,无时不在深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美酒,只要能畅快痛饮,李白甚至可以“认他乡为故乡”。诗与酒在李白看来是浑然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酒可以醉人,也可以释放真情。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人生与酒的最好阐释:人高兴时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激愤时要喝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人排遣寂寞时要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郁闷时要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因为饮酒给我们留下大量的诗词佳作,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太白遗风”“太白酒楼”飘逸在祖国的大小城镇。

饮酒其五篇3

论文摘要:饮酒是中国古老的饮食风俗,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寄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到汉代饮酒之风盛行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我国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盖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充分说明了酒在当时的重要性。

在汉代酒还用作实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后下诏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酒,?五日。”?五日的意思是聚饮酒五日,按照汉代律法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是国家对百姓的一种赏赐。孝文帝元年三月诏曰:“年十八以上赐米、酒、肉;九十以上赐帛絮”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百户牛酒是对女性户主家庭的赏赐,标准是每百户赐一头牛,十石酒,每户合百钱左右。

酒还用来犒赏军士,刘邦当年进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喜,争持羊酒食献享军士”。武帝初置四郡保边塞,两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通焉。臧宫率兵屯驻骆越。越人“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爰央为司马“乃悉以其装买二石醇醪会士卒饮。”

汉代还有乡饮的仪式,乡饮是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时代氏族集体活动,周代乡人因时而聚会,是在举行射礼前的宴饮仪式。仪式严格区分长幼尊卑,升降拜答都有规定。这种聚会有举荐贤士以献王室的意义所以一般选择吉日举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乡饮酒礼”。每年三月学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时也要举行盛大的酒会。“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当时的乡饮仪式非常受重视,伏湛为光武时的大司徒“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是岁奉行乡饮酒礼,遂施行之。”

按照汉代的礼俗当别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者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进酒人的不尊重。灌夫与田?有矛盾,灌夫给他倒酒时被田?拒绝了,灌夫因此骂座。

当时男女宴饮时可以杂坐,刘邦回故乡当地的男女一起在宴会上“日乐饮极欢”。西汉时供人宴饮的酒店叫做“垆”雇佣干活的店员叫“保佣”当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在临邛开了一家酒店。“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店,乃令文君当垆。”

按照当时宴饮的礼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规模宴饮还分堂上堂下以区分贵贱,吕公当年宴饮“进不满千钱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礼仪制度的严格。

酒在汉代用做医疗用途,酒有“百药之长”的称号。当时有酒、茉莉花酒等药酒。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利用药物配合治疗的药酒的方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记载。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饮酒其五篇4

石大川是河南省巩义市的一名中年商人。2006年12月25日,当他电话得知合作伙伴李丰银出差归来闲暇在家时,就决定赶赴登封,请李丰银一块喝酒还个人情。

石大川选择中午就餐的松阳酒楼,位于登封郊区。当天中午,为了制造酒桌上的热闹氛围,石大川力邀家住登封市的另一位好友李自强作陪。石大川、李丰银和李自强三人,一开始就吆五喝六,尽情畅饮。不大功夫,由酒楼老板李顺风提供的两瓶“泸州老窖”白酒,就变成了空瓶子。

喝过两瓶酒之后,石大川和李丰银均微有醉意。不想此时,年轻力壮的李自强却连声叫嚷不过瘾。于是,他打电话约来了好友王平均,四人再次开怀畅饮。转眼,又两瓶酒被喝了个精光。就在四人摇摇晃晃走出酒楼时,正巧此时,石大川的另一位朋友石大有因事凑巧来到酒楼前。石大川见状,上前盛情相邀,五个人便又折身返回酒楼喝酒。

其间,李丰银的司机杨有坤曾两次从外边进来,一再劝阻李丰银不要再喝了,但正在兴头的李丰银不听劝阻,五个人又同饮了一瓶酒。这样,五人前后共喝了由酒楼老板李顺风提供的五瓶“泸州老窖”白酒。

没想到,此时的李丰银已经不胜酒力,一下子从凳子上栽了下去。面对“突发事件”,酒楼老板李顺风“精明”,赶快拨打了“120”。令人遗憾的是,虽经医生努力,但由于李丰银饮酒过多,中毒太深,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李丰银死亡后,当地警方也迅速介入展开调查,结果认定李丰银系饮酒过量而中毒死亡。

依法维权:四龄童替父鸣冤

李丰银死后,家中顿失顶梁柱,其上有七旬老父老母需要赡养,下有四岁的儿子需要照顾,而妻子陈玉珍则为此整日以泪洗面。

石大川明知自己在本次意外事故中存在过错,最终答应给予李丰银家人经济补偿。2006年12月27日,陈玉珍与石大川签订了“协议书”,石大川一次性补偿其各项损失3万元。

难道丈夫的一条命就值3万元?拿到补偿款的陈玉珍又后悔了。她认为,丈夫之所以命丧酒场,主要是因为其他人频繁劝酒所致。所以,涉“酒”人员均有责任。经过慎重思考,陈玉珍最终决定通过法律为死去的丈夫讨个公道。

2007年1月30日,四岁的晓钢以第一原告身份,与母亲、奶奶和爷爷联手将喝酒人石大川、李自强、王平均、石大有和酒楼老板李顺风一并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依法撤销2006年12月27日陈玉珍与石大川签订的不公平“协议书”;请求判令五被告支付四原告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15万元。

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五被告则异口同声喊“冤”。石大川首先辩称:其一,李丰银的死亡是因为过量喝酒而造成,与我五人没有关系。其二,我已经与原告签订了赔偿协议,事情已经了结,何况该协议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其三,原告我是违约行为,自己根本不应再次赔偿。

李自强、王平均和石大有辩称的理由是:其一,我们三个人是被邀请吃饭,并不是组织者,更何况石大有是在接近尾声时,被他人强拉入内的,故我们是被动的参与者,而非组织者。其二,我们与死者事先并不认识,只是在邀请下参与喝酒,且在喝酒中无猜拳行令、无劝酒等行为,所以我们不存在过错。其三,在喝酒过程中,受害人司机曾两次劝阻受害人少喝酒,但受害人不听劝告,这才发生了意外。其四,受害人发生异常死亡后,我们进行了积极求助。其五,受害人作为成年人,应预料到过多喝酒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受害人自身存在过错。综上,在这次喝酒中,我们三人不存在过错,所以不应赔偿,相反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酒楼老板李顺风辩称:自己是合法经营的个体户,且在出事后积极救助受害人,已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受害人死亡与我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根本不应赔偿。

法院判决:均有过错责任分担

2007年8月22日,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认为,白酒是含乙醇带有刺激性的饮料,过量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李丰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白酒对身体有害,依然过量饮用,其司机多次劝阻仍然不听,最终导致因酒精过量死亡,其本人应对自身的死亡后果承担主要责任,可酌定责任为80%。

被告石大川作为本次酒席的组织、召集者,对参加酒席者的健康安全应尽到最大的注意义务。其平时与李丰银关系较好,且常在一块喝酒,应当熟悉对方的酒量,由于其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劝阻李丰银少量饮用,故对李丰银的死亡,应承担较大的责任,可酌定责任为14%。

被告李顺风作为酒店的经营者,对消费者在其餐馆饮酒无法定或约定的警示义务,且出事后尽了积极的救助义务,所以不应承担责任。

被告李自强、王平均和石大有明知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但在饮酒时未尽到较大的注意义务,故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李自强自始参与饮酒,相对而言,责任比王平均和石大有要大一些,可酌定责任为3%。王平均和石大有参与饮酒的阶段比较晚,事先与李丰银并不认识,也没有恶意劝酒,可酌定每人责任为1.5%。

关于陈玉珍与石大川所签订的赔偿协议问题,法院认为,因该协议主体资格合法,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且石大川应予赔偿的数额与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基本相当,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故对原告认为该协议显失公平应予撤销的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上述人的责任比例,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李志强、王平均、石大有应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各赔偿原告损失6804元、3402元、3402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后余思:喝酒应有度

饮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饮酒讲究情调不同,中国人喝酒更强调感情。但如今,劝酒喝出人命,劝酒“劝”出官司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喝酒喝出人命,应如何界定责任呢?

有关专家指出,喝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原则上责任自负。因为究竟有多少酒量只有自己才知道,根据心情、状态、环境的不同,一个人的酒量也会发生变化,别人是无法判断的。当自己无法把握或判断失误的时候,后果应当由自己承担。

此外,在哪种情形下,酒友应当担责呢?有关专家也给出了以下答案:

1、强迫性劝酒。作为酒友,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的劝酒行为,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不依不饶等,只要主观上存在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酒友”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果酒友不知道对方有疾病,在劝了少量酒的情况下,对方诱发疾病,此时酒友无需承担过错责任。但依据《民法通则》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如果法院判决酒友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的话,也是合理的。同时,只要喝酒是损害后果的诱因,无论酒友是否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不能喝酒,一旦有强迫性的劝酒行为,都应承担责任,只不过“明知”的情况下责任更大。

3、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果饮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让其达到有人照顾的情况(比如家中无人),此时若出现意外,酒友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饮酒其五篇5

春节古称元旦,又称元日。所谓“三元之日”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荆楚岁时记》载:在除夕日,家家户户要备办好酒好菜,全家在一起开怀畅饮,迎接新年。同时要留出一些守岁吃的年饭,到正月十二日,撒到街旁路边,寓送旧纳新之意。大年初一还要饮椒柏酒、桃汤水和屠苏酒,下五辛菜,每人还要吃一个鸡蛋。饮酒时的顺序与往常不同,要从年龄小的开始,而平时则是老者、长者先饮第一杯。

新年所用的这几种特别饮食,并不是为了品位,而是为了祛病除邪。古人以椒、柏为仙药,认为吃了以后能身轻耐老。魏人成公绥的《椒华铭》云:“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还认为桃木是五行之精,能镇压邪气,吃了用桃木煮的水,能制服百鬼。五辛指韭、薤、蒜、芸薹、胡荽五种辛辣调味品,吃了可以顺通五脏之气。晋人周处《风土记》云:“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这里的“五辛盘”,就是上述的“五辛菜”。

正月七日是古代的“人日”,又称“人庆节”,这一天须吃以七种菜煮成的羹。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的菜也不同。如广东人用芥兰、芥菜、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福建、台湾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芥菜寓意长寿,如此等等。一些地区还有吃“及第粥”等风俗,北方人在这一天还要吃饼,而且必须是在庭院中煎的饼,俗称“熏天”。

正月十五日,人们熬好的豆粥,滴上脂膏,用以祭祀门户。先用杨枝插在门楣上,随枝条摆动所指的方向,用酒肉和插有筷子的豆粥祭祀,祈福全家安康。

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日,年轻人常常会带着酒食去郊游,一起泛舟水上,临水宴饮。还要象征性地洗洗自己的衣服,把酒洒向岸边,以解灾厄。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之日。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酒肉在一起聚会,并在社树下搭起高棚,祭祀土地神。祭祀完毕,大家共同分享祭神用的酒肉。据说吃了祭神用的酒肉,便能福禄永随了。

冬至过后的105日,是古时的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被焚,晋人哀怜子推,于是寒食一月,不举火为炊,以悼念这位志士。到了汉代,因一些老弱不堪寒食1个月,便改为三日不举火。曹操还曾下过废止寒食的命令,但终不能禁。寒食节的主食为杏仁粥及醴酪。

寒食一过,就是春光明媚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带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间去作曲水流杯之饮,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漂至人前,即取而饮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尽兴,还含有流杯宴饮可除去不祥之意。同时,还要吃掺和鼠麴草的蜜饼团,据说吃了可以预防春季流行病。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粽子是这一节日的主要食品。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日投江,人们用箬叶包上黏米煮成粽子,或以新竹截筒盛米为粽,并以五彩丝系上楝叶,投进江中,用以祭奠屈原。

六月炎夏,兴食汤饼。汤饼指的是热汤面,意在以热攻毒,取其大汗来除散暑气,亦为祛恶之举。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人们争相出外郊游,野炊宴饮。富人宴于台榭,平民则登高饮酒。少不了的食品是饼饵和酒,据说吃了能使人长寿。陶渊明把重阳节看作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所谓“引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并有诗曰:“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饮酒赏菊,确为人生一大乐趣。

十月一日,要吃黍子羹,北方人则吃麻羹豆饮,为的是“始熟尝新”。尝新即尝鲜,泛指享用应时的农产品。

到了十一月,采摘芜菁、冬葵等杂菜晾干,腌为咸菜酸菜。腌得好的,呈金钗之色,十分好看。南方人还用糯米粉、胡麻汁调入菜中泡制,用石块榨成。这样的咸菜既甜且脆,汁也酸美无比,还被人们用来当作醒酒的良方。

十二月八日,称为腊日,这个节日除了要举行驱鬼的仪式,还要以酒肉祭灶神,送灶王爷上天。祭灶一般由老妇人主持,以瓶作酒杯,用盆盛馔品。又说佛祖释加牟尼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教徒此日还要烧“腊八粥”。以后,祭灶活动改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就与腊日不相干了。

饮酒其五篇6

文喝者,三五知己,几碟小菜,围坐一处,细斟慢饮,山高水长,掏腑抖心,乃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文喝者,互不强劝,量大多饮,量小少饮,不沾酒者也无妨,陪坐其间,拉拉家常,析解人生,胜似浓酒一杯。文喝者,不大呼小叫,不猜拳行令,平平静静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饮者自知个中味。

据说,国外饮酒,多属文喝,不强劝,不蛮让。除各种酒外,还有其他饮料,对不饮酒者极方便,碰杯也不仅是一种礼仪,不必仰脖子灌下一大杯烈酒,叫人烧心。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饮酒也属文喝,偶尔听到吆五喝六者,多为北方佬,南人稀见。文喝者也有不足处,其情调如温汤水,高潮起不来。真正的文喝者,修养也是极深的,深得你以为他真的“但愿长醉不复醒”。此种喝法,多出高人,李太白、杜少陵绝不会喝得烂醉如泥。否则,怎能出口成章,留千古绝唱?至少是把握自己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为度,才会借助酒兴,豪气干云,吐心中块垒。因此,真正的文喝者,境界是极高的,要有一定的酒文化的层次,饮者之中,难得几人。古往今来,敢自称酒中仙者,也仅太白一人而已。

武喝者,北人多此豪举。三、五者、八座不等,先蹲上两瓶高度烈酒,杯盏如南人茶碗,每人倒上一杯,先干为敬。武喝者起先也还雅相,互让互敬。酒过三巡,内中必有挑战者先领。此公一般要有些酒量,敢叫阵,且拳令娴熟,是酒席上打头阵的一员骁将。战火既烧起,猜拳行令,其势磅礴,声震屋瓦,气冲霄汉。不知何时,两瓶酒早已罄底,第三瓶也剩不丁点,第四瓶早已拧开瓶盖。倒酒者一般是量小的或根本滴酒不沾的,此公专干杂务,侍候一帮喝得脸如青面鬼如赤面鬼们。

饮酒其五篇7

看一部二十五史,金樽美酒,曾淹杀多少君王!

酒对人身体的伤害,先哲早就有谆谆告诫,《韩非子・扬权》说酒“甘口而病形”。《吕氏春秋・本生》更直斥酒为“烂肠之食”,提醒人们务必高度清醒,“不可不察也!”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却只能为智者道,不可对愚人语。嗜酒酗酒的愚人中,尤以君王为甚。常人好酒,多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君王富有天下,志得意满,威福自任,想喝啥酒有啥酒,想咋喝酒就咋喝,所以酒之害人,以害君王为最甚。

《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蒙古主窝阔台“素嗜酒,日与大臣酣饮。楚材屡谏,不听。乃持酒槽铁口进曰:Lf能腐物,铁尚如此,况五脏乎!”窝阔台为蒙古军事集团英主,耶律楚材为蒙古贤臣,君臣之间甚相得,窝阔台对耶律楚材几乎是无言不听,无计不从,而唯独不听其节制饮酒的谏言。多次谏言无效,耶律楚材终于想出一个直观进谏法,这天,他拿着一截废弃的锈蚀斑斑的酒槽铁口,来到窝阔台面前,沉痛地劝谏道:酒虽好喝,却有很强的腐蚀性,铁够坚硬了,都被酒腐蚀成这样,何况人的脏腑呢!窝阔台被那截锈铁吓着了,也被耶律楚材的忠心感动了,终于醒悟过来,一边对耶律楚材赏以金帛,表示感谢,一边“敕近臣日进酒三钟而止”,严格限定自己的饮酒数量。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第三子。与人们熟知的汉族君位由嫡长子继承制度不同,蒙古族的继承习俗是幼子承父业,成吉思汗之位,本该由其第四子拖雷继承,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用尽心机,才从幼弟拖雷手中夺得汗位。所以,窝阔台继位前期,颇能励精图治,在耶律楚材辅佐下,逐步引导蒙古由成吉思汗时期的野蛮杀伐,向文明施政和注重经济建设过渡,到其晚年,蒙古境内已是“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元史・太宗记》)随着其汗位的巩固,政绩的凸显,特别是设计毒杀了拖雷,灭亡了金国以后,窝阔台踌躇志满,宣称人生一半是为享乐,一半是为英名。如今英名既得,自然可以尽情享乐了。于是逐渐放纵于酒色,常为长夜之饮,每饮必酩酊大醉。察合台是他的二哥,是他争夺汗位的忠实支持者,两人情感极深。察合台为了让窝阔台节制酒量,派人专门掌管他的酒食,限制他饮酒的杯数,窝阔台便改用更大的酒杯,照旧狂饮。据《元朝秘史》,窝阔台自己也深知酗酒不对,他曾公开承认,“自坐我父亲大位之后”,有四样事做“差了”,第一件就是“既嗣大位,沉湎于酒”。他还曾亲眼看到爱将塔思因饮酒过量而丧命。时在窝阔台继位后的第十年(1238年)秋九月,窝阔台在行宫大宴群臣,塔思豪饮,醉得不成样子。窝阔台预感这场酒将危及塔思的性命,对身边的侍臣说:“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元史・木华黎传》)第二年春三月,塔思就死了,年仅28岁。

耶律楚材手中的锈铁,塔思年轻的生命,多么严峻多么直观的警示呵!都消除不了酒对窝阔台的诱惑。在耶律楚材那次谏阻之后不久,窝阔台又狂饮不休了。在其为汗的第十三年(1241年)二月,一天,窝阔台狩猎后痛饮发病,太医诊断,说是“脉已绝”。皇后急召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深谙医道,知道窝阔台是中风,暂时不至于死,俄顷,窝阔台苏醒过来,耶律楚材趁机进言:今后应力行善政,不宜再打猎饮酒。窝阔台此时虽尚不能说话,但心中明白耶律楚材谏言是对他的忠爱,点头表示同意。到这年十一月,窝阔台自感身体已完全恢复,而按蒙古习俗,隆冬季节,正是狩猎饮酒的黄金时段,于是复又豪兴大发。耶律楚材知道过去的进谏之言和进谏之方,对窝阔台已毫无作用,只好搬出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最迷信的星象学,说是“以太乙数推之”,此时决不可出行。窝阔台身边亲信反驳道:“不骑射,何以为乐?”窝阔台遂出猎,连续骑射四天,第五天才返程,途中于行帐内“欢饮,极夜乃罢。”(《续资治通鉴》卷一七)第二天,人们入帐探视,发现窝阔台又已中风不能言语。不久,窝阔台就死了。

窝阔台得志纵酒,酒终于要了窝阔台的性命。

如同耶律楚材的忠谏劝不住窝阔台,塔思的早丧吓不住窝阔台一样,窝阔台纵酒的悲剧,似乎对其以后的蒙古诸汗和元朝诸帝,也未产生多少警示作用。其后嗣者中,不乏步其后尘者。

窝阔台纵酒中风而死,其子贵由继承了窝阔台的汗位,也继承了窝阔台的酒风,继位不到两年,就在酒宴中大醉后斗殴,被政敌打死。

忽必烈在蒙古军事集团统治的基础上建立元朝。元朝诸帝大都嗜酒,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和末帝惠宗,皆因嗜酒过度,得病伤身折寿,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均享年不永,文宗死时年仅29岁。武宗更是一个出名的酒鬼皇帝。

元武宗名叫海山,继位不久,就沉溺于酒色之中,经常在后宫为长夜之饮,又好与佞臣和淫僧纵酒,只要能讨其“一笑之欢,一醉之适”,便“纷纭赐予”,大加褒赏,不惜“灰民心,糜国力”。(《续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因酒色过度,海山身体大遭亏损。一次,海山坐殿上召见大臣,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见其“容色日悴”,沉痛进言:“八珍之味不知御,万金之身不知爱,此古人所戒也。陛下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而唯Lf是沉,姬嫔是好,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也。且陛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也,陛下之位,祖宗之位也,陛下纵不自爱,如宗社何!”阿沙不花的进言,句句如利刃剥皮,直揭海山行为之丑,心灵之陋,而且是在皇皇庙堂之上,前有大臣执笏,旁有史官执笔,其言当即就会公之于天下,载之于史册,岂非要海山扬丑于万民,留恶于万世!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若放在一般君王,不等阿沙不花讲完,就会立马要了阿沙不花的小命,至少也要龙颜大怒,驳阿沙不花个体无完肤。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海山居然静静地让阿沙不花讲完,听完痛斥又居然高兴得不得了,“大悦曰:非卿孰为朕言?继自今毋爱于言,朕不忘也。”不是爱卿谁给我讲这些道理?从今往后你都要像今天一样不吝言辞,我不会忘记你的谏言。海山态表得诚恳,话说得也诚恳,还真像个纳谏的样子。但接下来的行动就不是那回事了。“因命进酒。”居然下令侍臣上酒,就在这进谏纳谏的现场立马来个君臣同乐,开怀痛饮。阿沙不花哭笑不得,“顿首谢曰:臣方欲陛下节饮,而反劝之,是臣之言不信于陛下也。臣不敢奉诏。”我正劝陛下节制饮酒,陛下却因此命令我奉陪陛下一起饮酒,陛下根本就不相信我讲的道理呵!这酒我不敢喝。海山左右侍臣适时出来打圆场,“皆贺帝得直臣。”海山当场就给阿沙不花加官褒赏,“遂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行御史大夫。”(《元史・阿沙不花传》)一次忠臣劝皇帝戒酒色之谏,于是乎就被跑题改编成了圣君善待直臣的闹剧。酒,海山自是照饮不误,与酒为伴的色,海山同样好之不疲。

“烂肠之食”与“伐性之斧”交加发力,海山在皇帝位上坐了不足四年,身子就彻底被毁了。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一,元朝百官照例入朝向皇帝祝贺正旦,等候半天,也不见元武宗上朝,正狐疑间,宫监传旨:皇上龙体不适,免行大礼。七天以后,海山就驾崩了,年仅31岁。

不过,“烂肠”――间接诱发和直接导致肉体病痛,还只是酒对人浅层次的伤害,过度刺激和麻痹神经,让人神志不清,神魂错乱,或身不由己,举止乖异,或萎靡不振,生趣几无,或疯狂暴戾,如兽如魔,则是酒对人深层次的祸害,而君王所遭酒祸,尤以后者为多,好端端的人生和事业,竟被酒毁,岂不痛哉!。

十六国时期南凉的开国君王鲜卑秃发乌孤,颇具军事和为政天赋。公元397年,秃发乌孤摆脱氐人吕光后凉政权的控制,在今甘肃青海一带创建南凉。史称其善用贤能,一时之间,“四夷之豪俊”,“西州之德望”,“文武之秀杰”,“中州之才令”,皆被擢用,“内居显位,外宰郡县。官方授才,咸得其所。”(《晋书・秃发乌孤载记》)初建的南凉政权,一派兴旺。正当秃发乌孤豪情满怀,积极实施其廓清西夏,一统陇右的宏图之时,却让一次醉酒断送了性命。公元399年,南凉又一次大败后凉,秃发乌孤兴奋,酣饮大醉,神经已被酒精极度麻痹,接着又“因酒走马”,昏昏颠颠,御马不当,“马倒伤胁”,摔坏肋骨,重创胸腔。钻心的疼痛终于驱散了醉意,秃发乌孤预感不妙,却强打精神,故作潇洒,“笑曰:几为吕光父子所喜!”(《魏书・鲜卑秃发乌孤传》)过了不久,秃发乌孤就死了。不仅被后凉政权的吕光父子看了笑话,更给历史留下千载笑料。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天赋很高,“机警勇决,学问博洽,文章华敏,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骑射”。堪称文武全才。明代思想家史学家李贽赞之为“难得!”(李贽《史纲评要》卷十六)然而,纵酒不止,却将刘骏推向昏君和暴君的行列。刘骏自己凡饮必醉,也硬逼着臣下向他看齐,每次君臣“燕集,在座者皆令沉醉”。刘骏爱开玩笑,好以庸俗的搞笑助酒兴,宴饮时,强令臣下“自相嘲讦以为乐。”(《资治通鉴・宋纪》孝武帝大明六年)一些不好饮酒,素性恬雅的臣子,因此或被逼死,或被杀之。刘骏好色,后宫颇多秽闻。宠妃殷淑仪死,刘骏“痛爱不已,精神网网,颇废政事。”其酗酒,也多了一个仪节,每晚就寝前,“先于灵床酌奠酒饮之”(《南史・后妃上》)。渐渐地,刘骏患上了酒精依赖症和精神抑郁症,及其末年,全部生活就是没完没了地饮酒。每晚必“为长夜之饮;每旦寝兴,盥漱毕,仍复命饮,俄顷数斗;凭几昏睡,若大醉者。或外有奏事,便肃然整容,无复酒色。”(《南史・宋本纪・孝武帝》)酒中睡,酒中起,酒中处理军国大事,径直将皇皇庙堂做了熏熏酒场,这哪里还像个帝王,简直就是个酒鬼!这种酒鬼起居,酒鬼行政,坏了刘宋王朝国运,也毁了刘骏人生,公元464年,刘骏死,年仅35岁。

饮酒其五篇8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是药酒进补的最佳时节,其服用方便,疗效稳定,副作用少,深得人们喜爱。冬季,身体弱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养生酒。养生酒主要用白米酒或高粱酒浸泡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作用的中药制成。选择干净的棕色广口瓶,准备好白酒或黄酒,酒度数越高越好,泡好后存于阴凉处。现介绍一些家庭自制养生酒处方,供选用。

1. 人参酒

将人参切片泡入白酒中。此酒有益气健胃、强身健体之功,适于产后、病后,或老年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减退、神疲肢倦者。

2. 人参枸杞酒

人参10 g,枸杞子50 g,熟地、冰糖各30 g,白酒500 ml。将人参切片;枸杞、熟地择净;冰糖加清水适量溶化,而后同时放入酒中,密封浸泡15 d。浸泡时每天摇数次,浸至人参、枸杞颜色变淡时为止,每天饮用量可根据患者酒量而定。此酒可大补元气、养肝明目,适用于劳伤虚损、少食倦怠、惊悸健忘、头痛眩晕、阳痿、腰膝酸痛、神经衰弱等症,是秋冬季节中老年人的平补佳酒,无病常饮可强身益寿。

3. 红花酒

取红花50 g浸酒,成熟时呈棕色,味浓,饮用时需加2~4倍冷开水。此酒能通经活血、降压止痛,适用于高血压、头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腹痛者。

4. 杜仲米酒

杜仲、枸杞、当归各15 g,糯米20 g,白糖50 g,加入白酒500 ml,密封,置阴暗处存放一个月后即可饮。此酒有补中益气、滋阴补肾之功效,身体虚弱、气短乏力、面容憔悴者宜服。

5. 黄精天冬酒

黄精、天冬各30 g,松针15 g,枸杞20 g,苍术12 g,白酒1 000 ml,炮制几天后可用。有补虚、健身、益寿之功,常用于体虚、食少乏力、脚软乏力等症。

6. 天门冬酒

天门冬60 g,白酒500 ml。先把天门冬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酒罐中。将酒倒入,密封,浸泡30 d。此酒可润五脏、和血脉,适用于肾阴不足、浮火上炎而易感外风,以致血脉失和、肢体麻木、疼痛等症。

7. 仙灵脾酒

取仙灵脾60 g,白酒500 ml。先将仙灵脾洗净,沥干,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酒瓶中,再把白酒倒入,盖好,浸泡7 d即成。此酒可益肝肾、强筋骨,适用于阴阳两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肢不温等患者。

8. 茯苓酒

茯苓60 g,白酒500 ml。将茯苓入白酒罐中,浸泡7 d即成。此酒可补虚益寿、强筋壮骨,适用于因脾虚失运、不能营养四肢而引起的肌肉麻痹、身体瘦弱等症。

9. 地黄酒

干地黄60 g,白酒500 ml。将地黄洗净,泡入白酒罐中,用不透气塑料纸严封,浸泡7 d即可饮用。此酒可舒筋活血,适用于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而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

10. 当归桂圆酒

当归(酒洗)37 g,桂圆肉300 g,枸杞子50 g,甘(去蒂)37 g,白酒浆4 200 ml,放烧酒1 800 ml。将当归、桂圆肉、枸杞子、甘共盛绢袋中,悬放坛中,入酒后封固,放月余后饮用。此酒有补心肾、和气血、益精髓、壮筋骨、安五脏、旺精神、润肌肤、驻颜色的功效。

11. 长寿酒

防风7 g,肉桂7 g,白芍7 g,枸杞子7 g,玉竹7 g,前胡7 g,羌活7 g,大枣7 g,灵仙7 g,杜仲7 g,大茴7 g,茯苓7 g,牛膝7 g,续断7 g,沙参7 g,陈皮7 g,甘草7 g,广香7 g,木瓜7 g,枣仁7 g,熟地7 g,秦艽7 g,川芎7 g,白糖1 000 g,白酒1 500 ml。将药物及白糖共置于坛中,坛口密封,3昼夜后开封饮服。每次一小杯,每日3次。

12. 周公百岁酒

蜜炙箭芪60 g,当归36 g,茯神60 g,党参30 g,麦冬30 g,茯苓30 g,白术30 g,熟地36 g,生地36 g,肉桂18 g,五味子24 g,枣皮30 g,川芎30 g,龟板胶30 g,羌活24 g,防风30 g,枸杞子30 g,广皮30 g,大枣1 000 g,冰糖1 000 g,高粱酒10 000 ml。将药和酒共置容器中,煮一炷香时,滤去药渣,将药酒装罐内密封,埋进土里7 d,即可取出饮用,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30 ml。此酒可滋补强壮、益气养血、祛病延年,能治聋明目、黑发驻颜。

13. 西洋参枸杞酒

西洋参、枸杞各30 g,白酒500 ml。将西洋参切碎与枸杞放入盛酒容器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7 d后服用。此酒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适用于疲乏无力、声音嘶哑、午后潮热等症。同样忌食萝卜,体质虚寒者不宜服用。

14. 鹿茸虫草酒

鹿茸15 g,冬虫夏草50 g,白酒1 000 ml。将药品放入盛酒容器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7 d后饮服。此酒可温肾助阳、填精补髓、强筋健骨,适用于肾阳虚、精血亏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等症。

15. 当归舒筋酒

当归、寄生、红花、伸筋草各30 g,白酒1 000 ml。泡制方法同上。此酒可内服外用,能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经止痛,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肤麻木等症。

16. 鸡血五加皮酒

鸡血藤、桑寄生各45 g,木瓜30 g,五加皮15 g,白酒1 500 ml。泡制方法同上。此酒可祛风通络、温经止痛,适用于关节僵硬、行动不便、身骨酸痛的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等症。

17. 鹿血酒

新鲜鹿血100 g,白酒1 000 ml。将鹿血放入酒瓶中,再将白酒缓缓倒入,用筷子搅匀,静置24 h,然后取上层澄清液饮用。饮用时可先将鹿血酒加温,热至50℃~60℃时再饮。此酒可调血脉、止腰痛,适用于肾阳虚亏和阳痿等。

18. 鹿茸酒

鹿茸3 g,山药30 g,白酒500 ml。将鹿茸、山药切片,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7 d后即可饮用,每次1小盅,每日2次。此酒可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精气寒冷、阳痿,小腹冷痛、白带清稀、夜尿频多、老年性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老年性贫血等。

19. 山药白术酒

山药、白术、五味子、枣皮各30 g,人参、丹参、生姜各20 g,黄酒1 500 ml。将上药切碎,用生绢带包好,放入黄酒中,密封浸泡7 d,然后过滤取汁饮用,每次5~10 ml,每日2次。此酒可健脾开胃,适用于少男少女秋冬季节脾胃虚弱、食少乏力等,体虚易感冒者饮用亦有良好效果。

20. 十全大补酒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各60 g,甘草、肉桂各30 g,白酒1 500 ml。将上药如上法制后饮服,每次10 ml,每日3次。此酒可大补气血、温肾散寒,适用于阳虚有寒的各种病症,对妇女秋冬季节气血虚弱、少食乏力、头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和产后恶露不尽等效果尤佳。

饮酒其五篇9

乡饮,在周代最初只是乡人聚会的一种方式。后来,崇尚礼教的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敬老的思想,让一乡之人在欢聚宴饮时受到“礼”的教化,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仪节,称为“乡饮酒礼”,并被记入了儒家典籍。后来又长期被历代士大夫所遵用,赋予它治国安邦之要义,并从周代一直延续到清朝道光年间,前后达3000年之久。

周代的乡,不是今日所言的乡下、乡村,也不是今日行政单位的乡的含义。在周代,天子所居为都城,距离都城一百里内称为郊,百里之郊依次分为乡、党、族、闾、比五级行政单位,乡是国家之下最大的一级。周天子的百里之郊分为六乡,诸侯国下只设三乡。在周代教育体系中,乡有乡学,州有州学。乡学称“庠”,州学称为“序”。乡学中的学子学成后称为“学士”,每隔三年,各乡都要“大比”,就是选举学士中的贤能者,献给天子或诸侯,以备国家任用。为了表示尊重,乡大夫先要以主人的身份在乡学“庠”(或序)中与贤能之士饮酒,其意是倡导尊重人才,这就是”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中,宾客尊卑分明;礼数高低有别;一乡人快乐而不放肆;无论长幼都得到惠泽;没有人被遗忘;安乐而有秩序。做到这五条,就足以“正身安国”,能做到正身安国,天下也就安定了。整个乡饮酒礼的主要仪节也就是围绕这五条而形成的。

乡饮酒礼的主要仪节有: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宾返拜等。

谋宾/迎宾―宾、介、撰

谋宾和迎宾是”乡饮酒礼”的首要一环。“谋宾”,就是乡大夫和乡先生根据学成者德才的高下来确定“宾”的人选,以德才最优的一位为宾(正宾),其次一位为介(陪客),再次者三人为众宾之长。此外,主人还要从属吏中选出一位德才较优者担任“撰”,辅助自己行礼。宾、介的人选一旦确定,主人要按先宾后介的顺序亲自到其家中通报并致邀请之意。邀请时,宾、介谦辞后接受,主人行再拜之礼,以示为国求贤的郑重。宾、介来到主人家门还要在进门时几次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堂,彼此行礼后入席。宾主在堂上的席位有严格的规定:宾在西北方,面朝南;主人在东南方,面朝西;介在西南方,面朝东;撰在东北方,面朝西。这种主宾名分和座位的方位,儒家赋予很深的象征意义,《乡饮酒义》说:“四面之座,象四时也。”

献宾―献、酢、酬

献宾,是整个”乡饮酒礼”的重心,分为献、酢、酬三大节。

主人向宾献酒称为“献”;宾回敬主人称为“酢”;主人先自饮,再劝宾一起饮,称为“酬”;三者合称为“一献之礼”。古代献酒,礼数最高为“九献之礼”,但九献一般是天子诸侯之间才能享有的。乡饮酒礼只能用一献之礼。献宾的每一个仪节都相当讲究,相当程式化。比如主人献酒之前,先要下堂洗爵(酒具),此时,宾为了表示无役使主人之嫌,也要随之下堂,主人要辞谢宾的下堂,称为“辞降”,宾又要谦词作答。洗好酒具后,主人上堂,然后又下堂洗手,再然后又是一大套礼节。直至所有来宾都按各自的仪节行过酒礼后,主人持空爵下堂,放入筐内,不再使用。

乐宾―升歌、笙奏、间歌、合乐

献宾结束后,就是乐宾。乐宾是为宾客演奏乐曲,以示尊敬和慰劳,意在使宾客欢愉,这套仪式包括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段。升歌是由四位乐工升堂歌唱。歌唱的内容有迎宾、赞扬宾客的辛劳、表达希望请教宾客的心情之意。这是”乡饮酒礼”的正式节目。歌毕,主人还要向乐工献酒。笙奏是由吹笙者入场,站在堂下的磬架之前,吹奏乐曲。奏毕,主人同样向奏乐者献酒。间歌是堂上升歌与堂下笙奏交替演奏乐歌。这些歌和曲含有酒醇菜美、优礼于宾、礼贤下士、与之燕乐的意思。合乐是升歌与笙奏同奏。歌奏毕,正式礼乐到此结束。

旅酬

旅酬是宾客将要告辞时,主人命司正(监酒)“安宾”,即挽留客人再继续安坐饮酒。宾谦词后同意,主人则行再拜之礼以感谢宾的留坐,然后开始旅酬。旅酬是自上而下劝酒,尊者酬于卑者,即: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众宾再依年齿长幼依次相酬。由于场内饮酒的人多而杂,为了防止有人放肆失礼,所以由司正负责监礼。司正上堂按年齿的长幼顺序招呼众宾前来受酬酒,直至最后一人。

无算爵、无算乐

无算爵、无算乐,是指乐宾程序后,主宾饮酒不必再像献酒时那样有严格的爵数,主人与来宾频频举爵,不计爵数,尽兴而止,故称“无算爵”。同时乐工也不断歌奏,尽欢而止是为“无算乐”。这时,虽然主宾献酒和众宾之间虽仍多次行礼,但菜肴一上来,场上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大家也相应自由许多,伴着堂上堂下的音乐歌奏,吃得一醉方休。

宾返拜

饮酒其五篇10

食补:鸭肉补虚,羊肉补形

关于食补和食疗,李时珍论述很多。如豆芽“甘温无毒”,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损”;胡萝卜,“性甘、辛,微温,无毒”,可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家禽中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清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若将鸭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养胃补血、生津作用,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乌鸡“性甘,微温,无毒”,可治“肚痛,心腹恶气,除风湿麻痹,安胎。”并附方“补益虚弱:虚弱人用乌雄鸡一只洗净,五味煮极烂,空腹饮食之”,“或五味腌灸食”。家畜中羊肉是大补之物。李时珍说,它能和人参、黄芪相比;“黄芪补气,而羊肉补形“。吃羊肉时,肚子要留有余地,不可吃得太饱,饱则伤脾坏腹。关于鱼类的营养及吃法,李时珍也有诸多论证。如鲤鱼“性甘,平,无毒”,若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可“治水肿脚满,下气。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

粥:老年人食粳米粥

李时珍提倡老年人食粥。他认为:老人牙齿损坏者多,脾胃功能虚弱,实行粥养最佳。“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写了胡萝卜粥的制备与服法:新鲜胡萝卜适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萝卜甘辛微温,若经常食用,现代研究看来,可防治高血压,增强老年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