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日志范文
时间:2023-03-17 11:0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主流日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校非主流节日活动表现形式
(一)网络化。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塑造出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和近现代工业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网络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发明与应用之前,人们走街串巷,穿堂过户,沟通你我;2G网络时代,人们用短信、电话交流感情,传递信息;3G、4G网络时代,人们用微博、微信分享同一时刻,用社交网络了解好友近况,用地理标签感受彼此的空间位移……诸多现象的背后,是网络带宽的加大、网速的提升、通讯技术的革新。互联网在改变人们沟通交往方式的同时,也为非主流节日活动的盛行提供了极佳的传播平台。现在,每年5月20日网络情人节、11月11日网络单身节等活动都由为数众多的年青网民自发组织,他们通过虚拟网络传播搞笑类、祝福类短信、图片等信息,增强彼此联系,沟通彼此感情。这种活动在网络世界开展的同时,也逐步从线上走向线下,从虚拟走向现实,从社会走向象牙塔。
(二)数字化。
3月7日女生节,5月20日、5月21日情人节,8月3日男人节,8月18日八卦节,9月12日示爱节,10月10日卖萌节,10月11日萝莉节,11月11日光棍节,这些节日活动广泛流行于校园内。殊不知,这些看似热闹非凡的节日背后,总有一连串数字的意义指代。以网络情人节为例,每年5月20日和5月21日,被确定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年轻人根据“0”和“1”音近或象形,将520寓意成“我爱你”,521寓意成“我愿意”的意思。这两天,青年群体通过网络或手机含蓄传情、大胆说爱,而此类节日在高校校园里最生动的体现莫过于各类搞怪的横幅或标语。由此,数字化爱情在高校校园也迅速蔓延开来。
(三)小众化。
小众化是指同一群体内部或不同群体的一些人基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在这种圈子里,他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比较强,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成员之间联系较密切。他们主要靠兴趣爱好识别“同类”。具体而言,他们从外部的服装服饰、装扮上来识别同类,同时,他们也会通过经常交流一些信息,看彼此是否对这些信息感兴趣来识别。相对于主流文化活动,高校校园里出现的一些非主流节日活动依然只是在一小部分群体中盛行。当然,随着互联网等外在媒介的作用,小众团体也有了聚合、互动、壮大并影响世界的土壤,并且这样的小众正逐步走向大众。
(四)商业化。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眼球经济时代,各种商家包装、炒作、跟风日益兴盛。一方面各路商家赚得金银满钵,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亦获得优惠。以2014年8月为例,8月1日,聚美优品推出4.5周年庆;8月3日,国美推出“男人节”;8月12―14日,苏宁易购推出“姨妈节”;8月14日―16日,唯品会推出“撒娇节”……仅仅8月份,各大网络电商推出的节日就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继淘宝推出“双十一”促销节日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在一项随机电话访谈中,更多学生表示自己有网购经历,而且在节假日期间更突出。
总体而言,非主流节日活动在高校校园里正影响着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网络、新媒体等媒介的加入,这些非主流活动正呈现出:消费走向、娱乐走向、庸俗走向的趋势。
二、高校非主流节庆活动盛行原因
高校非主流节庆活动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的共同集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相对缺位。
传统节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与集体文化记忆,然而,随着大众一味追求现实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而忽略内在精神食粮的补给时,一个民族节庆活动也就随之淡化。而这背后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流失。当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漠视时,一些在校大学生则更加失去了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公众人物的导向。
公众人物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当美国加州宣布10月16日为加州的“乔布斯日”,以纪念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本应只是美国一个州的节日,但一批“果粉”(喜欢苹果产品的粉丝)纷纷对该节日表现出一份亲切感和归属感,认为“果粉”有了自己的节日。类似这种因为公众人物的导向而出现的非主流或者在高校校园也屡见不鲜,例如:在大学生中日益盛行的每年11月11日网络购物节、动漫cosplay等等。
(三)朋辈影响。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是群聚的高级动物,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朋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似,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这些同辈群体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朋辈群体不仅给予在校大学生个体以群体归属感,并让他们感觉自己有依靠的团体,而且由于这一群体是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组成,所以他们更能够了解彼此的心境,谈论的话题也会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因此,当群体中的某一个或某一部分人开始涉猎新鲜事物时,其他个体也会争相相仿。
(四)外在传媒导向。
正如霍克海默所言,收音机和电影绝不亚机和枪炮的作用。新闻传媒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导向、潮流风尚引领方面的魅力更是无穷。生活中,各种媒体为用户提供了适时记录现场动态,表达个人情感的交互平台。这些用户中,不乏青年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是这些新媒体的铁杆粉丝团。他们利用这些平台、传播动态信息,围绕时事热点话题发表评论,针对感兴趣的话题畅抒己见。同时,这些动态信息被朋友圈相互转载,形成了如同核裂变式的传播效果。
(五)校园压力适度排解。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使最富激情的大学生们的思想受到了各种冲击,使他们原本就很脆弱的心理承受了更大压力。人们往往只关注大学生身上闪耀的亮点,诸如知识丰富、思想解放、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等,然而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其造成的种种困惑,对大学生脆弱的心理所承受着的重重压力却关注不够。目前,大学生普遍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为此,不少大学生利用一些非主流节日活动来自娱自乐达到适度排解自身压力的作用。
三、高校非主流节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当前,非主流节庆活动正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动写照,这些节庆活动正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导向、心理坐标与价值选择。因此,挖掘非主流节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已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多元共生。
高校是青年学子聚集的地方,因此也是青年非主流文化最活跃的场所。面对各色另类的、非主流的节庆活动,需要抱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并利用非主流节庆活动存在之道去透视、折射出主流校园文化活动的困境和缺陷,发挥和转化非主流节庆活动的创造性元素,融合传统文化精髓,赋予高校主流校园文化活动深厚文化底蕴,并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寻找到文化认同。目前,在大学校园里,非主流节庆活动以其自成一体的表现形式,依靠独特的行为符号,以迅疾而广泛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占据一席之地,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不能一味地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活动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高校要以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对待非主流文化活动,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承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努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加强沟通和引导,提高学生思考力、鉴别力,从而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精髓。
(二)坚持主流,寻找融合。
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一方面要坚持以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坚持用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决抵制反主流文化和种种错误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文化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采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
篇2
现今,流行伤感,人们好像对伤感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什么伤感网名,伤感个签,伤感句子,伤感说说,伤感日志也大受欢迎,就连小学生的网名也是伤感的,非主流的,五花八门的伤感。
其实伤感的人,往往不会把伤感透露,那些一天到晚表现出伤感的人在我看来,也大多不是真的伤感。
如果你还年轻的话,请好好想想,你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坎坷,也没有受过什么心灵伤害,何来伤感?如果是真伤感,那又何必把自己的伤感诉说给别人听呢?这不等于撕伤口上的疤吗?
那些伤感的网名也不一定好听,我不由得发出感叹,现在连小学生的网名也有的是伤感情侣网名,伤感?真的好吗?要是喜欢好听的网名,陌陌这里也提个建议,可以取一些唯美的诗句或者散文里短些的优美句子,至于符号,我认为也不要太花哨,句号,顿号什么的夹在网名后面也挺好看的,如果要让别人觉得你有气质的网名,我建议你清风慕竹、或者那些唯美的成语如果你喜欢伤感网名可能有些人要说,我就爱伤感,那你可以听听伤感的歌,看看伤感的诗,看看伤感的名家散文,总会比那些“伤感”充实的多。
六年级:陌雨
篇3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也正在日记本上,用天正有稚嫩的笔触,写下对过去的一年的怀念,对新的一年的向往。还记得,那篇心情小记叫《2008,我依旧是骄傲的公主》,那文章,还夹在我的日记本里面。那上面,用五彩荧光笔画的插画,那个可爱的小公主,那双小小的翅膀,头上闪闪的皇冠,也还夹在我的记忆深处。
有时候,到也怀念那一段什么都不懂的岁月,不必烦恼,不必算计。这一年来吧,我的确变了很多、成熟了很多,也尝了各种酸甜苦辣,或许真正成了一名大女孩,我当然不可能还在这儿写道“我依旧是骄傲的公主”,但我想,或许我会说,我还继续做梦,继续烦恼。
因为,做个小公主是在太累太累。我还会继续做梦,但不是梦想成为一名公主,我要做个平平凡凡的小女孩,也想其他的女孩一样,在平安夜期待着圣诞老人的礼物;也像她们一样,给自己加油鼓气时唱《半熟宣言》;也向他们一样,相信初雪来临时的美好;像她们一样,即使常常为一些细细小小的的事烦恼,钻进牛角,但却 快乐。
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成长。我学着用笔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随感,而不是那些幼稚而枯燥的课堂作文;朋友们谈论着喜欢恶魔还是骑士,而不再是喜欢冰激淋还是曲奇;我们讨论的是天使能不能爱上恶魔,而不再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我开始随口地喊出“郁闷”,并告诉不屑的大人那不是做作的矫情,我突然会用“90后”称呼我们这群人,有疯狂的在非主流中寻求枯燥的世界中属于我们的快乐……我们上课时不再死死地端坐着,而是悄悄地在课桌里写小纸条和心情小记……说真的,我们在长大。
篇4
且看这个狂小子有多狂――
他自称“匡夫子”,走在校园里也总是迈着八字步。在班级日志上,不时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在自己的网站上,他醒目地改写了的词:“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即将毕业,同学们都在墙上贴着自己的志愿和自我勉励的寄语,诸如北大、清华、南大等著名学府以及“加油、努力”之类,唯独匡超在北京大学下写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五千年的辉煌中华。”
面对各路媒体记者一小时的采访,他不时模仿偶像奥巴马挥动着手臂,挑挑眉毛,侃侃地在镜头前狂言要改变世界:“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的,说不定历史选择了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在北大某位副校长带队的座谈会上,他公开与自己心仪的北大交锋,质疑对方:“老北大一枝独秀,但今天的北大对自己的追求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北大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甚至以刚去世的钱学森为例子,给北大挑起了毛病。
这狂小子,狂得真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这却并未妨碍南京师大附中校长对他的客观评价。
是的,匡超很狂,但他也自有出众的优势:其一,考进高中时成绩就是年级第一,三年后总成绩仍然是年级第一;其二,连续两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保送生的资格,此外数学竞赛也拿过省二等奖,作为理科生竟然语文和英语也都是强项;其三,是班长,性格很阳光,搞活动能力强。如此“大牛”,成为校长首个推荐给北大的学生有何怪哉?
更重要的在于,匡超的狂,并非无厘头。他欣赏一句话:“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装着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民族,还有国家。”他时时以伟人年轻时代的“张扬”来激励自己,立志“用自己的一生去帮助”弱势者,改变中国、改变世界。以至北大的副校长认为“这个学生的思辨力、责任感和使命感非比寻常”。
篇5
【关键词】教师心态;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作为一名80后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提倡新课改,追求个性化教学的大风大浪面前,我们显得尤为惊慌和茫然。对于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我来说,一开始的教学基本处于摸索阶段,结合大学的教育理论课,一方面对参考资料做深入的思考探究,另一方面对其他老师的授课经验进行学习借鉴,渐渐进入角色之后,不再亦步亦趋,开始尝试寻找个人气质与这份职业的最佳平衡点,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这四年的成长历练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同事们聚在一起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那么对于“越来越不像话”的学生,我们就真的束手无策了么?身处教学第一线,我也清楚当今的学生中懒怠贪玩的大有人在,可是既然原料已经送上门来不可调配,那么与其怨天尤人,为什么不在烹调大师的身上动动脑子,花点心思呢。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即便是文学和影视作品里,也常常将老师刻画成一个板着脸,背着手,踱着方步,手拿戒尺威严不可冒犯的老夫子形象,其实,这与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当代的教育主张俯下身子,潜心育人。正如一位老前辈这样总结:在今天,要想做一位好老师,就得放下教鞭,走下讲台,拿下威严的面罩,因为我们不再需要继续扮演高高在上的角色,替统治者来教化他们的民众,我们要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姿态,和我们那些可爱的,调皮的,天真的孩子们共同成长,健康成长。
对学生,我们常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到了自己身上,许多人已经对这份工作已经失去了热情,更谈不上兴趣了。我曾经这样开玩笑:走上讲台,第一年你还可以是淑女,到了第二年就成了泼妇,再过两年就完完全安全沦为怨妇一个了。这话虽有点夸张,但是一点不假。看似轻松的教书育人工作,已经让我们的好多老师身心疲惫了。我认为在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理解,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一、释放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作为高中生,他们思维活跃但是敏感叛逆,他们天真烂漫但是冲动盲目,所以不管是授课还是日常的班级管理,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首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具体来讲,作为一名教师,一开始就要在最短时间内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这样每次提问或者见面打招呼时你只要叫出他的名字,他就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另外,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措辞一定要真挚诚恳,慎用批评语,这样才不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其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最后,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90后学生的独特个性。作为热情洋溢,活力四射青少年学生,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从衣着打扮到语言行动,紧随社会潮流,即使是不入流的非主流,他们也敢挽起裤腿狂热地卷入其中,对于这些举动,不宜过多地批判,如真有不妥之处,只需选准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
二、充实自己,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完成的一个过程,良好的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作为青年教师,教书是知识的传递,也是自身修养的形成过程,所以面对新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在全国上下推行课改的大好形势下,除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关注学生动态,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苏联教育学家霍林姆斯基认为,信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前提,只有有了建立在情感之上的信任,教学活动才会事半功倍地进行。我知道网络语言和符号在当代学生中很受欢迎,比如他们喜欢把“孩子”说成“孩纸”,也常常用“HLOD不住啦”表示受不了了。我代课的两个班分别有一个记事本,相当于班级日志,内容不限,轮流记载,刚开始只是简单的记录,后来渐渐成为一些同学交流的平台,大家针对记载的内容,可以跟帖,也可以回帖,甚至还有续集连载,这时候我也常常拿起笔来写一些自己的感想,时间一长,这竟成了我们师生互动交流心声最佳的方式。比如某个同学上课捣乱了,他也许就会出现在班级日志里,不管是别人记录的还是他主动认错,大家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彼此的态度。
第二,关注社会热点,让课堂变的“潮”起来
高中的许多科目理论性、知识性很强,趣味性极少。以语文为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从高一开始老师们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文言文部分,实词虚词的积累,文言句式的判断总结,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每天的“之乎者也”,老师们也是无可奈何唉声叹气。其实,只要稍稍留心,在课堂中不经意间把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进来,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就会活力四射了。
篇6
搜索引擎
如今的新手站长,最热衷的就是这个短平快的方法。搜索网站的功能就是整合网络资源,给网民找到最适合的网站内容,给其他网站带去流量是其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很多站长类网站的网站推广栏目,似乎都变成seo专区了。seo的最好方法,就是网页代码规范、访问速度快、内容独特少重复,对网民有用,而且具有唯一性。
软文
写文章,或者引用好文章,里面巧妙地加入自己的网址。
博客
软文要有发表的地方。一个是发到论坛,文章站,一个是发到博客里。发到博客里有个好处,不会被乱删。
媒体网站
让传统的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等报道。
手机网站
wap网站、群发短信、彩铃提示等。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小巧容易携带,以后手机的上网人数肯定超过电脑人数。
网摘网站
提高优质网页、图片、帖子到网摘站和聚合类网站。如果被推荐,也能有不少流量。
论坛网站
注册几十个几百个论坛,每个论坛注册几十个帐号,把签名设为自己的网站。发表热门内容,自己顶自己帖子。注意换马甲,有争议性的标题内容。好的标题是论坛推广成败的100%。这里说的论坛是指泛论坛,包含留言本、论坛、贴吧等等一切网民可能聚集的地方。
第三极网站
在宣传网站的同时,缀上自己的财富第三极号码。在每个网页的内容后面,加上自己的财富第三极号码,扩大知名度,还有带来额外的财富收入。
qq和msn昵称
把昵称修改为网址,例如36992网址导航
邮件列表
就是定期不定期的给网民发送电子杂志。
非预期邮件
用专业的邮件群发工具,上网批量搜集电子信箱地址,然后群发。如今的很多网站,都要用电子信箱作为用户名,因此,搜集电子信箱地址,比以前方便多了,而且这些电子信箱都是活信箱,网民经常用的信箱,而非失效的信箱,效果不错。邮件标题要“规范”,别让网民误以为是垃圾邮件。
口碑网站推广
好好做内容,让网民自己主动传播你的网站。
限制内容网站推广法
给网站内容分出访问等级,设置访问条件。给网民一个推广链接,网民只有推荐够一定访客或者注册会员后,才能访问该内容。非主流色彩爱情网站多用此方法,效果奇佳。
网站排名投票网站推广法
加入其他的网站推出的网站排名,或者给其他站进行网站排名,都能有效地提高网站的展示率。
聚合链接网站推广法
将优秀内容聚合在一起,吸引网民。
bt电驴哇嘎资源网站推广法
可以在音视频文件里放入自己的网站,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证书才能收看的视频文件里,甚至可以弹出网站。一些站长使用这种方法,借助最新的电影上映时机,一个视频文件,就能搞到几十万的ip,效果绝对一流。
图片打水印网站推广法
防止别的网站引用图片,不仅不友好没效果,而且阻挡了搜索引擎的收录。从某种角度来说,其他网站也是自己网站的特殊网民。如果给网站打上水印,放上网站地址,积极地让别的站引用图片,提高网址曝光率,那么宣传效果是很好。水印法,包括图片水印法、视频水印法、网页水印法……)
视频源flash网站推广法
如今的视频网站,都提供外部的访问接口。在别的网站、日志引用这些视频的同时,直接宣传了网站,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qq群网站推广法
用几十个qq,每个qq加入几十个群,每天发一遍网站。平均50个qq*每个qq加入50个群*每个群50个人=75000人观看。如果qq更多,加入的群更多,加入的是大群,每个群的人数更多,则宣传效果更好。即使排除不在线的qq用户,效果也不容低估。要忍辱负重,不怕被踢。另外就是在QQ群是是可以发群邮件的,例如你可以把你的网站在上的推荐。交换友情链接网站推广法。这是最原始的网站推广网站。
无偿单向链接网站推广法
无偿给其他网站做链接,既能丰富自己网站的信息,而且在网民搜索别的站的时候,又可能出现自己的网页结果。
网站交换链网站推广法
这是几年前最流行的网站宣传方法,如今存在的交换链网站很稀少了。
法批量提交友情链接网站推广
用自动提交工具,提交网站到其他网站的友情链接栏目。当站长们在审核是否通过你站的时候,就为你贡献了一个ip。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工具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自动化、数字化、批量化优势,善于使用批量宣传工具,节省人力重复性劳动。24网站推广同盟网站推广法。单打独斗出不了英雄好汉,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聪明才智毕竟太小,因此,要懂得借用外力。几个站长联合在一起,达成宣传共识。在宣传自己网站的时候,顺便也捎带上别的网站。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的收获。
流量统计网站推广法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构建职业能力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调研情况
为了解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服务面向;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开发课程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依据。本专业调动专业老师、班主任等30多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专业调研,通过现场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调研行业企业150多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企业遍布全省各地以及部分省外企业,企业包括外企、合资、国企和民营等大小规模不同的企业。
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本专业服务面向、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具体的专业调研数据分析见调研报告。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2.1 基本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当代经济管理实务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经济、贸易、物流等信息的计算机采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领域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基本经济手段、信息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软件工具和数据库处理,具有一定的系统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经济法律意识与管理素质,以及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2.2 专业服务面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计算机及其设备功能的迅速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及Internet向全球的不断延伸,为信息的充分及时交流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信息交流将成倍增加,因此加快培养有较深计算机、信息、外语、法律底蕴的面向新世纪信息产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社会需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有广泛的择业涵盖面和一定的就业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的IT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与本科生相比,更具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与中专相比更具处理对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3 专业学生需具备应职应岗的职业能力
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服务面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营销、管理、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软件系统诊断及维护能力等5项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应具备职业必须的专门化知识,包括管理知识、会计知识、供应链知识、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知识。
鉴于此,本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中应加强管理、会计、供应链等方面知识的补充。
3.1 管理与沟通能力
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中与用户对话,善于询问和了解需求;
能够理解不同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流通业等)、不同业务(主要是会计、统计、供应链、营销等环节)用户的管理需求,并将其复述和梳理;
能够把握用户所述需求中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解决次要矛盾;
能够指出多个用户或用户的多次需求中的不一致,帮助用户进一步明确真正的需求;
能够读懂并运用流程图、数据字典、功能模块等软件工程文档描述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
能够向用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软件的操作演示,并作讲解和指导培训;
能够倾听和复现用户对于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描述,并作出系统的质量评估。
能够在系统开发团队中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和沟通交流;
更为复杂和高级的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沟通交流体验。
3.2 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基础数据的准备;
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内容、方法,完成信息采集;
能够根据采集的信息将管理体系的问题(物流、会计和统计等)描述为信息体系的问题并加以实现;
能够把握流程特点和处理技巧,进行业务级(物流、会计和统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能够进行系统的测试;
能够进行系统日志的管理;
能够进行系统文档的管理;
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含网络)及其数据存储空间的管理,日常备份和恢复;
能够运用互联网搜寻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更为复杂和高级的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体验。
3.3 信息产品运用能力
能够运用C、VB、ASP等代表性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系统维护与开发;
能够运用原型工具类的平台软件进行管理需求的二次定义和开发;
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浏览嚣进行互联网HTTP、FTP等广域网操作;
能够安装、操作、维护SQL Server等主流数据库系统;
能够熟练安装、配置、使用OFFICE、评测系统等常见计算机信息产品;
能够安装、操作、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网站网页开发所需的界面图像文件;
能够阅读、翻译和理解非主流计算机信息产品的操作手册,并进行必要的安装配置;
能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选型;
3.4 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
能够装配或更换普通台式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能够运用与设备相关的工具软件(如测试软件、系统组件等)进行必要的环境配置;
能够操作使用和更换计算机网络主要设备,布置、铺设和连接计算机网络;
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相关软件(如拨号、协议等)进行必要的网络环境配置;
能够进行Web服务器的IIS配置;
能够进行网络的存储和安全管理;
3.5 系统诊断及维护能力
能够对各类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计算机硬件设置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诊断与评估;
能够纠正各类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使用中出现的环境配置类错误和二次定义类错误;
能够进行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的重装级技术排障;
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板卡级部件更换排障;
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机、联接件、路由器等主要设备的设备级部件更换排障;
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实现用户需求的完善性维护,或提出维护建议;
能够进行系统及系统文档的修改与版本升级管理;
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5大职业技能,即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系统的诊断及维护能力,本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抓住2条主线,一是企业网站建设线,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建设各项基本技能,包括网站美工、网站图片制作、网站建设、网站后台开发等基本能力。要掌握这些能力就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应用与实践、flash程序应用、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C#程序与应用、WEB项目开发与实践等课程。二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线,要求学生能使用工具开发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系统的维护和调试,能撰写完成企业级信息的系统设计书和使用说明书。要掌握以上能力,就需要学生学习快速原型法、数据库操作实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并同时学习会计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使得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业务,从而正确设计企业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本专业的三年学习,学生将具备5项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拓展4项可持续学习能力,掌握3类必备的职业知识,提升3方面的职业素质,共15项知识、素质、能力指标。基本素质必备知识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成及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
15项知识、素质、能力按众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综合实践依次展开,分别映射到全部的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的教学协同和时序推进,学生分别形成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支撑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5 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结论
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培养计算机类和谐职业人为目标,充分调研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总结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5大职业技能,即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系统的诊断及维护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抓住2条主线,一是企业网站建设线,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建设各项基本技能,包括网站美工、网站图片制作、网站建设、网站后台开发等基本能力。二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线,要求学生能使用工具开发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系统的维护和调试,能撰写完成企业级信息的系统设计书和使用说明书。
参考文献
[1]朱顺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4月.
篇8
简单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期,明星云集,也是港剧在内地声名鹊起的开始。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牌明星制度瓦解之后,一些伦理剧、武侠剧如《流氓大亨》《鹿鼎记》等在内地也掀起了收视。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它带来了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方法,同时也促成了明星文化的传播。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拍商战剧,一度达到了香港商战剧的顶峰。至此,本刊将带领读者重温一下香港电视剧的发展历史。
80年代之前:香港电视剧的起步发展
1957年亚洲电视(以下简称ATV)成立,同时也宣告香港第一家、中国第一家,以及全球华语第一家电视台的成立。而到20世纪60年代,香港只有两家电视台获政府发牌,经营本地免费电视节目,亚洲电视为其中之一,另一家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亦即“香港无线电视台”),亦为其主要经营对手。两家电视台构成了香港电视剧的双雄角力格局,香港电视剧也由此开端,走向辉煌。
1957年5月29日ATV成立,这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亦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全球首家华语(粤语)电视台。
1967年TVB开台,同年11月19日播出的《太平山下》是开台后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
1969年7月TVB制作并播出的《法网难逃》(100分钟)是由黑白画面横跨至彩色画面的开端。
1976年6月TVB的《书剑恩仇录》(郑少秋、任达华、石修)是无线第一部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剧集,自此时装与古装剧进行双线发展。
1976年11月1日TVB制作并播出的120集《狂潮》,是第一部百集豪华时装剧,自此掀起百集长剧热潮。
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视剧走向成熟
香港电视业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八十年代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所谓企业化就是在制作上讲求回报,也就是近些年来内地终于为电视人套上的收视率紧箍儿。在制作中具体表现为:题材上贴合大众口味,而演员方面则实行明星制,因而涌现出赵雅芝、米雪、郑少秋、周润发、刘德华等一大批在影视界呼风唤雨的巨星。回顾八十年代的经典作品,如TVB1980年的《上海滩》《网中人》、1983年的《神雕侠侣》(刘德华版)、1984年的《鹿鼎记》《新札师兄》;ATV收视率达21点的《天灵》、18点的《十兄弟》,以及20点的《秦始皇》。
普遍认为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较之前稍微逊色,可能是成熟的管理体制过分追求收视率而约束创作所至,但期间也不乏佳作问世,如TVB的《义不容情》《誓不低头》,ATV的《还看今朝》。总的来说,那时候的作品除古装戏外多以豪门恩怨、黑帮火拼或是警匪争斗为题材,节奏紧凑,情节跌宕,人物命运及性格多变,往往能透发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同时,八十年代是整个香港电视行业的黄金时期,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率纪录也在那时写下,那就是《神雕侠侣》创出的62点收视率,约300万观众观看了该剧。
在20世纪80年代播出了两百多部香港电视剧,有80%是古装剧。港剧风行全国,在内地电视剧制作薄弱的20世纪80年代,成为大众最佳的娱乐方式。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视工业正和香港的经济一样处于黄金时期。那个时代香港的电视剧工业人才济济,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ATV和TVB正是旗鼓相当的时期。为了收视两台各出法,而电视剧便成为争夺观众的最大砝码。在武侠片《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轰动一时之际,香港的“历史戏说”电视剧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题材。其中以ATV制作的由冯宝宝主演的《武则天》,刘永、刘松仁主演的《秦始皇》和刘雪华、伍卫国主演的《少女慈禧》最轰动。这些剧目将历史人物跃然于电视,并以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的服饰,以及对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的全新演绎作为包装,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内地历史正剧的大规模崛起,内地制作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国》等大型历史正剧在香港轰动一时,无论在历史细节和场景上面都比香港更加严谨。在此之后,香港戏说历史人物的大型电视剧逐步退出了香港电视剧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录像带的流行和版权意识的逐步加强,令香港电视剧失去了初期在内地全民轰动的情景。也许正是这种大环境的隔断以及内地人生活娱乐方式的逐步丰富,香港电视剧早期的黄金记忆才成为人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成长情节。虽然这些拍摄于早期的电视剧在今天看来,在拍摄技术、化妆、场景,以及清晰度上已经过时,但不可否认,这是内地人对于香港最早的生活记忆。
1980年8月4日TVB的《轮流转》是首个以一个编剧一个编导负责一星期五集戏的长篇剧,开创了此模式的先河。
1980年的《上海滩》,主演为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这部以民国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会内的人物情仇和爱情的故事于1980年在香港横空出世,风暴席卷全亚洲,成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至今仍让观众回味。
1983年播出的《霍元甲》是内地认识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是亚洲电视台的作品。该剧在广东电视台首播之后在各地电视台播放。每周播出之时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该剧开创了新派历史人物与功夫相结合的经典作品,以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一生为蓝本改编。《霍元甲》不但在内地兴起了一股习武练武的热潮,也令广东话歌曲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万里长城永不倒》至今听起来仍令大众热血沸腾,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
1984年TVB播出的《射雕英雄传》作为被华人地区电视台播放最多次数和出版音像制品最多版本的电视剧,影响了内地两代人的价值观、择偶观,成为内地70后一个集体的回忆。在那个商业不发达、娱乐只有电视的年代,黄日华、翁美玲曾是大众集体的梦中情人,在每个人心中恐怕都保留着一份关于《射雕》的成长日志,香港也因此成为那代人渴望又觉得不可及的神秘旅游目的地。在当时,《射雕英雄传》成为港剧最受欢迎的代名词,香港的武侠电视剧成为内地观众的最爱。
1989年《义不容情》是由香港TVB拍摄制作的时装恩仇剧集。此剧是1980年代末最经典的时装剧,播出后立即引起热烈反响,号称是当时收视最高的剧集。剧本与主要演员俱佳,主要演员均由偶像派升为演技派,黄日华凭此剧人气第二度提升;温兆伦更凭反派一炮而红,被视为当时反派角色的代表。此剧在无线电视TVB28周年台庆中夺得“全球最多华人收看的电视剧集奖”。
20世纪90年代:向内地加深渗透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内因、外因的影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港剧也起了相当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渴望通过电视节目松弛紧张的神经,因而港剧的整个基调轻松了许多。一些具有中产阶级感觉而不再煽情的作品受到欢迎,如在香港创造高收视率的《妙手仁心》《一号皇庭》等。港剧早年的观众群主要是香港本地及广东地区居住的人们,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特别是90年代以后港剧影响增大,以至于对全球华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在《射雕英雄传》之后,香港的现代剧和时装剧也陆续打开内地市场,一大批香港现代剧出现在内地荧屏上,其中以警匪剧和伦理剧最受欢迎。出自这个时代而被内地观众视为经典的港剧有《警花出更》《义不容情》《法网柔情》《大班密令》等。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香港明星成为20世纪80年代内地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们的海报成为年轻人的时髦装饰品。梁朝伟、刘德华、万梓良、郑裕玲、刘嘉玲等走红内地。而演唱这些电视剧主题曲的一大批香港歌星也逐步在内地推出磁带,如梅艳芳、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等。香港电视剧的大举播放引领了内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主流偶像文化。
1997年祖国之时,一大批由TVB元老级金牌监制――李添胜监制的TVB金庸新武侠连续剧又一度成为内地电视台的收视冠军,如《神雕侠侣》《鹿鼎记》《天龙八部》等。并且成功向内地推销了几位TVB20世纪90年代的超级明星,如古天乐、陈小春等。当时曾经出现了6个卫星台同时播放《天龙八部》的盛况。
1990年《我本善良》属于TVB制作的时装电视剧。此剧乃是TVB当年的重头剧,除了在香港拍摄外,亦在英国取景,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外景剧。剧中齐浩男一角,更被视为港剧中的经典角色。有媒体评论:“齐浩男之后,港剧再无可恋之人。”主题曲《笑看风云变》,由许志安及梅艳芳合唱。此剧乃当年TVB少有的大众市场中非主流的题材,播出后创下香港收视新高,随后又席卷了整个大陆地区。
1992年《大时代》是以香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金融市场为主线背景,此剧属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电视剧盛行之作,俗称 “争产剧”,内容多数讲述香港上流社会的利益斗争和是非恩怨,集数多、人物多、节奏明快,而剧情非常复杂,但多数正邪分明。不过像《大时代》般横跨三十年时空的争斗剧却不多见。此剧云集一众当年TVB一线艺员,被视为香港争斗剧剧种发展的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亦被公认为制作优秀的经典香港电视剧,更被誉为“港剧之王”。韦家辉后来制作的另一剧集《世纪之战》虽被誉为《大时代》的姊妹作,但外界评论亦一致认为就算韦家辉自己也无法超越当年所创下之奇迹。
1994年《笑看风云》是TVB拍摄制作的时装剧集,此剧为TVB27周年台庆剧。此剧在东莞外景拍摄,包含了全台顶级演员,并且是郑少秋继1992年的经典剧集《大时代》后又一力作,当时播出后出现“秋官效应”。
1995年《壹号皇庭》系列属于TVB翡翠台时装法律电视剧系列,合共五辑,此剧在当时开创了专业剧的先河。TVB在此剧成功后陆续开拍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剧,如《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妙手仁心》《法证先锋》等。除了剧种新鲜外,也捧红了当时长期在TVB二、三线徘徊的欧阳震华、陶大宇、林保怡、苏永康等人,使他们日后成为无线的一线小生、一线歌手。此外郑秀文、王菲、苏永康都参与其中重要角色的演出,并演唱主题曲或插曲,也使此类剧成为经典。
1997年《天龙八部》是由香港导演李添胜执导,黄日华、陈浩民、樊少皇、李若彤、赵学而等主演,属中国武侠连续剧经典之作。1997年7月28日首播,红遍了大江南北。
1998年《鹿鼎记》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在刚刚迎接的内地引起空前的追剧狂潮。不仅是故事的吸引,演员卓越的演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陈小春演活了韦小宝,刁钻聪明、重情重义的形象深入人心。
1999年《创世纪》是TVB出品的时装商战电视剧,总投资1.5亿港元,是港剧中的鸿篇巨制。作为一部以纯正香港背景为题材的电视剧,成为港剧在内地观众心目中新的里程碑。豪华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靓丽当红的演员以及前期的轰动宣传都创造了内地观众又一次港剧情结。而该剧也充分考虑了内地市场的口味,演员阵容算是TVB10年港剧之最,如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郭可盈、秦沛、汪明荃、郭晋安、陈慧珊、蔡少芬、吴奇隆、郭锋、邵美琪等。
21世纪:后香港电视剧时代
为了更好赢得内地市场,以“背靠祖国,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归之后,除了将大量的电视剧外景搬到内地实景拍摄外,还与内地不少发行公司合作拍摄电视剧,如《血荐轩辕》《大唐双龙传》等,同时也广邀内地电视台和媒体出席在香港的活动,以期推销和扩大香港电视剧在内地的影响。
“后港剧”时代,内地各电视台开始以争夺收视为主要考核目标,一部成为香港收视最高的电视剧,在内地电视台中,自然会成为抢手货。比如在湖南台播出的《金枝欲孽》和安徽台已经购买的《铁血保镖》,均是由于内地媒体和香港媒体同时刊登了众多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内地电视台的注意。由于《金枝欲孽》在内地的轰动效应,为港剧在内地的播出创造了更好的口碑,也令新的一批香港艺员成功打入内地市场。
2003年10月《冲上云霄》为TVB2003年的台庆剧,故事以航空业为题材,是一个极具难度的题材,是香港电视史上的首次涉足。这部剧的拍摄,得到了国泰航空公司和香港机场管理局的支持。从开始大量的资料搜集、创作剧本以至拍摄,到最后完成后期剪接,整部剧集的制作历时三年。摄制组远赴多个海外城市取景,包括阿德莱德、罗马、佛罗伦萨和札幌,包括远赴澳洲的阿德莱德飞行训练学校,进行实景拍摄。
2004年8月古装宫斗剧《金枝欲孽》在TVB播出,它开创了宫斗剧的风潮,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属经典之作。该剧不仅给香港电视剧带来了重振雄风的机会,还给中国内地观众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叙述方式。该剧和中国内地宫廷剧完全不一样,它的着重点在于写人。观众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在《金枝欲孽》中被打破。并且该剧改变TVB电视剧传统的室内拍摄手法,不仅在浙江横店取景,还前往北京故宫实地拍摄;横店是《金枝欲孽》的主要取景点之一,一些花园假山戏则选在了和|故居、颐和园和大观园拍摄,钟粹宫的室内戏是在香港拍摄的。
后记:
金融危机以后,香港文化产业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电视行业,产量少,投入低,演员素质差,造成电视剧剧情重复、乏味,收视率低下,每年除了年度大戏,其他的收视都很惨淡,直接对香港文化输出造成很大影响。
篇9
【关键词】SNS;人人网;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系统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群体,大学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新浪微博,人人网,QQ校友等一系列新兴的SNS。SNS全称为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为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本文中使用的是后一种解释。SNS指的依据六度理论建立的网站,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其核心价值是人际关系网络的激活。在我国,利用SNS进行的网络虚拟社交的主要方式是实名制和匿名制。实名制虚拟社交平台主要包括人人网,开心网,QQ校友,大学生在这些社交网站注册时需要输入包括姓名、性别、就读学校、联系方式等在内的个人详细信息。匿名制社交平台以腾讯QQ,新浪UC,MSN等即时通讯为主。
大学生群体年龄大约在18-24岁,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随着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从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与归属感。因此,大学生成为了SNS使用的主力军。然而,社交网络一方面与传统的交往方式比起来,消除了时空限制,更加便捷、快速和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固有的多极主体性,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其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意义。
“人人网”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实名制的社交网络,是当代大学生中最流行的SNS之一。因此本文将以“人人网”为例,以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对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社交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特点及影响的深度,分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原因,从而得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结论,并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在校本科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法等调查方法。通过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西北政法大学的100名学生为样本。
问卷调查法是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发放自填式问卷,由被访者填写后回收。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7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1%。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人数为 37人,占总人数的52.1%, 女生人数为34人,占总人数的47.9%。
由于本次调查是基于“人人网”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此样本抽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用“人人网”,因此,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判断抽样这一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判断抽样即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由于属于非概率抽样,所抽取的样本不严格遵循随机原则,代表性不高,无法推论总体。
本次调查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和交叉列表以及多选变量分析的方法得出统计分析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接触“人人网”的被调查者,占69%;其次是从中学时期开始,占22.5%;再次是从大学二年级时期开始,占4.2%;这说明,“人人网”在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了,这说明“人人网”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的“人人网”好友构成主要是大学同学,占32.9%;其次是朋友,占29.6%;再次是大学以前的同学,占28.6%;由于被调查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人人网”好友的主要构成是同学和朋友这点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网络人际交往主要还是来源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的“人人网”好友数量主要集中在100人以下,占43.7%;其次是100-200人之间,占28.2%;再次是300人以上,占15.5%。这说明被调查者的“人人网”好友的数量主要集中在200人以下,好友数量并不太多。
(一)“人人网”对被调查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影响
据调查分析,30.5%的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的目的是联系老同学,朋友;23.0%的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的目的是认识新朋友;13.1%的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的目的是宣泄情绪;6.6%的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使为了增加关注度。可以说明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的目的比较明确,主要是为了结交朋友,寻求一些情感方面的支持。笔者认为,利用“人人网”增加关注度也是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动机之一,虽然在本次调查中仅有6.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
在经常使用的“人人网”的功能中,24.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状态;21.6%的被调查者分别选择了发表或转载视频和日志和了解同学近况;18.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使用日志和照片功能。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渴望被关注的心态,“状态、照片和日志”本来就是一项提升自己关注度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人人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求。
据调查分析,28.2%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于其最大的帮助是联系老朋友;24.9%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最大的帮助是扩大了交际圈;22.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最大的帮助是结实新朋友;15.5%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因此可以看出“人人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建立自己社会支持网络,扩大了朋友圈。52.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使自己不受时空限制,与别人的交流增多;38.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关系没有受到“人人网”的影响;仅有9.9%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导致自己与同学之间的现实接触少了。可以说明“人人网”对于被调查者的人际交往正面的影响占多数。
但是,虽然“人人网”给予了被调查者一定的社会支持,但是并不是非常显著,例如:67.6%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好友主要是自己的普通同学;15.5%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好友主要是自己的聊天对象;这说明对于大学生来说,人人网好友对其而言只是普通同学关系,关系并不密切。因此可见大学生在寻求情感性支援和工具性支援时,主要还是通过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实现,“人人网”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本次问卷还涉及了“人人网”对于大一新生适应校园和大四毕业生找工作的问题,但结果显示“人人网”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有33.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刚入校时,“人人网”对其帮助一般;31.0%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帮助不大;28.2%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有一点帮助;仅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帮助特别大。这说明“人人网”在对被调查的大一新生的入校适应方面的帮助并不大。对于“人人网”对毕业生找工作方面的影响,由于调查对象仅限于大四年级的学生,因此,有效问卷为17份,其中41.2%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找工作帮助不大;其次35.3%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找工作帮助一般;23.5%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找工作帮助有一点;而0.0%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其找工作帮助很大。说明“人人网”对于被调查者找工作帮助不大。
(二)大学生对于“人人网”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调查分析发现,40.8%的被调查者每天都登入“人人网”;23.9%的被调查者一周登入“人人网”2-3次;15.5%的被调查者一周登入一次“人人网”。说明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登入“人人网”的频率比较高,可从侧面反映被调查者对于“人人网”的依赖程度比较大。
在对待“人人网”的态度方面,有64.8%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21.1%的被调查者表示登入“人人网”可使我很放松;8.5%的被调查者表示长时间不登入会使我感到焦虑。说明“人人网”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据调查数据分析,47.9%的被调查者在“人人网”填写的个人资料和头像大部分真实;35.2%的被调查者在“人人网”填写的个人资料和头像完全真实;12.7%的被调查者在“人人网”填写的个人资料和头像虚实参半。说明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在“人人网”所填写的个人资料和头像比较真实。并且49.3%的被调查者会经常在“人人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22.5%被调查者对于会不会经常在“人人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示不确定;16.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在“人人网”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一定程度上很信赖“人人网”,自我暴露的程度相对比较高,通过上网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是一种潜藏在大学生网民内心深处的极为深刻的上网动机。
(三)大学生在“人人网”中的活跃度和现实人际交往中的活跃度相当
在被调查者与“人人网”好友的在线交往频率中,39.4%的被调查者是几乎不交往;29.6%的被调查者的频率是每三天左右一次;11.3%是一周一次。这说明被调查者与“人人网”好友的互动频率并不高。而被调查者与“人人网”好友的现实交往频率为:26.8%的被调查者是几乎不交往;23.9%的被调查者是每三天左右一次;15.5%的被调查者是一天一次。可见,被调查者与“人人网”好友的现实交往频率与在线交往频率相仿,频率都不太高。
(四)“人人网”促进了大学生现实中的同学、朋友聚会的参与积极程度
本文试图对登入“人人网”的频率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参加同学、朋友聚会进行交互分析。登入“人人网”的频率为自变量,对于“经常参加同学、朋友聚会”的符合程度为因变量。每天都登入“人人网”的被调查者中有58.6%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符合经常参加同学、朋友聚会;17.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符合;有13.8%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符合;在一周登入2-3次的被调查者中,有52.9%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符合;有17.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符合和不确定;有11.8%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符合;在一周登入一次的被调查者中,有27.3%的被调查者分别表示基本符合和不确定和不太符合;有18.2%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符合;在一个月登入一次的被调查者中,有42.9%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符合;28.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符合;14.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和完全符合;在一年难得几次的被调查者之中,42.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28.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符合;14.3%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说明随着登入“人人网”的频率的增加,被调查者对于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同学聚会的频率也加大,这可以说明“人人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重现,帮助了人们更好地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五)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23.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交往的交往范围更广泛;22.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交往的交流频率快;20.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交往能更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10.8%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交流是真正的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分别。以上特点可以大体体现被调查者使用“人人网”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因。
三、小结与讨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人人网”对被调查者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正面影响
1、“ 人人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被调查者的“人人网”好友大部分来自现实中的好友,因此可见,“人人网”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网络人际关系依存于现实人际关系同时又反作用于现实人际关系。“人人网”为现实人际交往提供了渠道,使其不受时空限制,并且“人人网”还给被调查者提供一些情感上的依托。与此同时,使用“人人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被调查者的关注度,由于,本次调查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由于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试图在“人人网”中寻求激励、自信和归属感。
2、 “人人网”促进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朋友和同学的交往程度
据调查结果显示,登入“人人网”的频率越高,参与同学、朋友聚会的频率也越高。这可以理解为,由于“人人网”属于SNS网站,其好友主要是同学和朋友,由此可见,社交网站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现实人际关系的重现。其次,随着使用“人人网”的频率增加,被调查者和同学、朋友的关系的密切程度也会随之增加,这体现在大学生参与同学和朋友的聚会也越来越频繁。
3、 “人人网”自身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
据以上数据分析,被调查者认为“人人网”对比现实交往,依次有如下特点:交往的范围更广泛;交往频率快;能更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网络交流是真正的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分别。由此可见,人人网可以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渠道,使其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方便地与同学和朋友联系。交往频率很快,对比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写E-Mail等交往方式,更加快捷,有效。由于大学生学业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投入人际交往之中,而人人网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可以在线聊天或者留言、评论等进行人际交往。虽然人人网最大的特点是“实名制”,但是它依然具有网络交往的特点,即“匿名化”和“非人格化”,这使得双方交往更加坦诚、平淡,发表言论更加自由,也没有所谓的等级分别。
(二)负面影响
1、 大学生对“人人网”的依赖程度过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据以上数据分析,40.8%的被调查者每天都登入“人人网”,23.9%的被调查者每周登入“人人网”2-3次。说明大部分的被调查者登入“人人网”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并且,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在“人人网”所填写的个人资料和头像比较真实,49.3%的被调查者会经常在“人人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说明被调查者的自我暴露程度比较高,可见大学生在“人人网”上寻求关心,帮助,情感支持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对“人人网”高程度的依赖和信任,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长时间的上网会缩短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并且影响视力。对网络交往过度的依赖有时候会导致大学生不能适应正常的人际关系。
2、 网络交往阻碍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交友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终结,并把感情移植到网络中,这与传统的人际交往相去甚远。大学生要进行社会化,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与现实双方的互动,掌握现实中的社会规范、习俗和把握不同社会角色的要领,从而实现社会化。而网络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与现实世界中的人的互动,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3、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社交网络中的灰色信息、网友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容易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自我认知的形成时期,并且由于网络的包容性,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存在,很多非主流观念或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很容易通过网络好友的传播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也比较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待加强,因此很容易盲目地跟风或是无原则的赞同一些原本错误的观念,还加以传播,从而导致错误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中开始生根,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弱化其理想信念的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1、 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增强自我约束力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但是由于缺乏鉴别和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网络观点所影响,因此大学生需要增加自我约束力,不被网络的一些被歪曲了的观点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应该控制上社交网站的时间,不过度依赖社交网络所带来的虚拟的交往,应该以现实交往为主,网络交往为辅。
2、 “人人网”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渠道
本次调查发现,“人人网”对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大四毕业生找工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笔者认为,“人人网”作为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实名制”网站,起主要特点是将用户群按照“学校”分类。大一的新生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如果可以通过“人人网”认识同校的学长、学姐,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四毕业生找工作,人人网可以凭借其信息流通快,信息量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联系已经毕业就职的学长学姐,多了解现阶段各岗位的招聘信息和用人需求,并依此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据笔者了解,“人人网”目前正在倾力打造“人人招聘”平台,旨在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尽早尽快地顺利实现就业。目前入驻的超过70家企业共提供了近300类的职位,而所有用人单位均为免费入驻,开通人人招聘平台、主题为“面试”、“职业规划”等各类公共主页,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各类信息咨询。
3、 学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克服社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课程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交网络的功能与地位,使学生明白社交网络的工具性特征,不谣言和诋毁他人的言论,不参与网络组织的非法活动,学会识别网络骗局,辨别错误的价值观念,不被其引导,坚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也应给与大学生适当的关注和理解,积极关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障碍,并且及时给予帮助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4、 政府应有效地对社交网络进行监管,推行实名认证
网络一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弊端。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推行实名制认证,使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环境更加健康,从而消去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社会交往类网站不仅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使其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渠道,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和价值观的形成。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个人三方面齐抓共管,发挥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规避一些不利因素,从而使社交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 乔虹,贾琳.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11卷,第2期.
[2] 何仕.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4月,第7卷,第2期.
[3] 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5月,第1卷,第2期.
[4] 季春红.浅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J].校园心理,2009年8月,第7卷,第4期.
[5] 卢桂桃,王莉.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调适途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2月,第8卷,第2期.
[6] 王玮.SNS与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路径探析[EB/OL].人民网,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