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5 01:50:45

非主流名言

非主流名言篇1

1、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2、一种鸟一生只唱一次,它在荆棘上唱出生命之歌。一个人一生只爱一次,他可以舍弃一切置之死地后生。

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4、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6、如果没有你再多的欢乐也不是我要的幸福,朋友,是一辈子的!

7、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

8、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9、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10、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11、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2、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14、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15、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16、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17、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

18、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非主流名言篇2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流行语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ocie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linguistics ,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vocabulary, grammar, effects) to analysis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Keywords】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social linguistics popular words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言,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迅速传播。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 网络语言的用词法

名词做动词

例 今天你脖领儿了吗?

脖领儿:“脖(博)领儿”,微博一族中的“领袖人物”,微博关注率、点击率双高,粉丝众多。脖领儿一词作为微博用语,微博领袖人物的简称。原意是人们衣服的领子,正好恰当的比喻微博中的领军人物。形象有趣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广泛流传。

动词做名词

漂泊:“漂泊(博)”,微博一族中的“散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飘忽不定。也指以“转载”他人文章为主的微博,内容多为“舶来品”。另:也指外观漂亮的微博。漂泊原意指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这里形容微博转载的内容,用作名词。

形容词做动词

例①澳大利亚政府被黑。②一旦被黑, 不要轻易放弃, 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 “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多由“被” +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 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 来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自 “黑客”, 是英文“hacker ” 的音译。而在英语中单词“hacker ”是由“hack ”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 就带有了动词意味, 指代黑客们的蓄意破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 而其他情况下多转为名词, 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副词加名词

副词修饰名词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在网络语言中“很 名词”很普遍,。例①很+名词。 “很+女人”、“很克林顿”、“很书本”

②非常+名词。“非常苹果”、“非常柠檬”。

“很”和“非常”的这种用法可以说都是源于港台。“很+名词”这种格式是大陆旧有的“槽”加上港台的词汇。“非常”一词先在港台流行。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两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 一档叫“非常男女”, 一档叫“非常档案”。由于港台历来为大陆时尚的源头, 为许多年轻人所推崇, 因此这些格式传入大陆流行起来。

旧词新意

微波炉:“微波(博)炉”,如微波炉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炉里“加热”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题及文字吸引眼球、颇具煽动力。言辞哗众,语不“雷”人死不休。

长脖鹿:“长脖(博)鹿”,微博文字言简意赅,高屋建瓴;着眼点高,观点独到,亦指自命清高、俯视其他博主。同时有“脖子伸得很长,专窥探别人隐私”的意思。

“薄(博)荷糖”:微博一族里,语言特色、内容形式都很具个性的微博。

英语单词的缩写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

DIY是每个电脑爱好者熟悉的新名词,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自己动手制作的意思,硬件爱好者也被俗称DIYer.

DJ是DISCO JOCIKEY(唱片骑士)的英文缩写,以DISCO为主,DJ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HIGH的Muisc。 2 网络语言的新型句法

a. 状语后置 例:A: ……都“ 眼红列都! ” “ 这么一会就传完了都! ”B: ……先1、“ 走先! ” (先走)2、“ 强帖啊, 签个名先! ” (先签个名)3、“ 给我个理由先! ”(先给我个理由)

b. ……的说:动词后置的一种用法,来自日文语法。 例:A.我不太敢看恐怖片, 但心里还有些向往的说!B.但偶还是很喜欢那些老先生的课的说。

c……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

d. 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网络语言中, 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情达意外, 还更多地使用标点符号。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 以期表达各种语气, 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如: 单用……(无言)、连用!!!(强烈的感叹, 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含义)。

3 网络词汇的分类

3.1 摹声法. 第一种:模拟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厚厚、吼吼、咔咔、kaka、嘻嘻、xixi、hiahia等:表示笑声,通常当作语气助词用。 第二种:根据方言,外来语造词。如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稀饭:喜欢。 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粉:很。来自闽南方言。 表:“不要”速读连音,据说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白烂:来自闽南语“白卵”,意指一个人既笨又啰唆,还很麻烦,含贬义。 素:台湾普通话“是”的读音。与之对应的有“8素”。 3166( 撒优那拉) 是日语中“再见”之义。

这些词不一定全是有意创造,有的是在打字聊天过程中为了图方便而使用,结果因其方便有趣被很多网友所接受。

3.2 说明法。 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 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刷屏:打开一个论坛,所有的主题帖都是同一个ID发的。 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其中,有的词形容事物的性质,有的描述一种现象和行为,总的特点形象生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3.3 比拟法。 指用现有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 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经被无数人看过转过的旧帖,转火星帖的人被称为火星人。通常回帖会这样说:楼主还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来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犬科 :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3.4 双音法。 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双音造词法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造词方法,它一般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进行造词,如“妈妈妈”“路/路道路”“石石头”等。

网络上的“双音造词法”显得比较独特:它造词的基础一般是原有的双音节词汇,造出的新词一般是原词中某语素的重叠形式。例如“照片片片”“吃饭饭饭”“东西东东”“小狗狗狗”“OICQQQ”等。这样创制出来的词汇与原词相比,意义并无太大差别,但一般增加了一些可爱的意味。

3.5 简缩法。 是一种把词组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F:Girl Friend,女友。与之相对的是BF,Boy Friend,男友。 这类词满足了当今快速交流的需求,词汇量很大,没有特定的规律。

3.6 符号法。 现在的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输入一个词的时候会显示与之相应的符号,比如微笑:) 大笑O(∩_∩)O 叹气o(︶︿︶)o 该类符号具有很强的表意性,深受网民的喜爱,因此其衍生能力也很强。例如围绕“orz”便派生出了“sro”“srQ”“Or?”等一系列变体。

还有当今流行的火星文。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后来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

4 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4.1 提高交流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也相应加快。传统的书面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速度的要求,这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以其简单快捷加速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人们在打字时,可以随手用符号,谐音代替,而且对方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网络语言的形象生动,为人们的交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4.2 体现了个性和创造力。无论是现在饱受争议的火星文,还是那些可爱的符号表情,都是人们创造力的结晶。一些词如霉女等用反义指代,诙谐幽默,别出心裁,这正是网络语言的吸引力所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何最有效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网络语言是最快捷的工具。各种个性签名代表了个体不同的性格,增加了吸引力,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3 导致语言的不规范。网民的年龄在日益年轻化,很多小学生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前,过早进入了网络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是网络语言的熏陶。于是,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语言的认识。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总之,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话语环境中变异的结果,并不是新的语言,不仅会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便捷工具,它也会逐步发展与更新,来不断适应人们生活的脚步。不应过分夸大其缺点并一味拒绝。我们不仅要学习并继承规范的语言,而且不排斥网络语言,二者的共存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孙曼均.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2):101-107.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3.

非主流名言篇3

二:活动目的: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英语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我系特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活动口号:”just do it !”

四:报名截止时间:11月13号

五:比赛时间:

预赛时间:11月16号(星期一)晚六点半。

复赛时间:11月18号(星期三)晚六点半。

比赛地点: 5号楼4层教室

六:参赛对象:经济贸易系全体学生(区分英语(非)专业组.)

七:具体程序:

(一)准备阶段:

1:由学习部向本系各个班级发出活动报名表(区分英语(非)专业班)

2:1—20号签提前准备好,抽签箱,英文歌曲,评委表决牌,打分纸板.笔,给评委老师准备水,证书,奖品

3:邀请评委:

预赛:三位评委老师

复赛:英语专业组老师

(二)相关部门配合:

1 宣传部:文字宣传:做出活动展板,横幅。前期宣传。

2 外联部:联系企业进行赞助。

3 治保部:维持现场秩序

4 其他部门到场观摩,配合工作人员。

(三)活动流程:

预赛:(无评分制,由评委控制选手去留)

比赛顺序:先进行非专业组比赛,后进行专业组比赛(比赛流程相同)

注:专业组预留5——10人,非专业组预留10——15人(人数机动选择)

1:工作人员和选手(分出专业组,非专业组)提前到达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布置场地,向选手介绍比赛流程、选手细节、比赛规则

2: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评委老师

3:选手按主持人名单依序上台演讲

4:所有选手比赛完成后,由评委老师代表讲话

5:(必答题目)自由演讲:选手进行3分钟的自主演讲

(评委可自行打断时间进行提问环节)

(随机题目)问答: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自行提问(亦可机动)

复赛:每轮按十分制打分

比赛顺序:先进行非专业组比赛,后进行专业组比赛(比赛流程相同)

评分标准十分制

演讲评分标准:

1:发音标准,语言语调流畅自然(3分)

2:内容充实健康,主题鲜明突出(3分)

3:应用语言能力强,现场总体印象好(2分)

4:仪态举止大方得体(2分)

问答评分标准:

由评委老师自行评分(10分)

才艺评分标准:

1:口语清晰.流畅,有感染力(4分)

2:表演生动,肢体语言协调(4分)

3:评委印象分(2分)

评比规则:采用累积计分制,依三轮总分进行奖项评比

1:工作人员和选手提前到达比赛现场,选手抽签排序,工作人员布置场地,播放开场英文歌曲,

向选手介绍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2:主持人介绍评委,宣读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3:选手依序上台演讲,讲毕评委点评打分

4:所有选手比赛完成后,由评委代表讲话,工作人员统分

第一轮:口才大比拼:选手按照规定的主题进行3分钟的命题演讲。命题会提前通知复赛选手,由选手现场挑选

第二轮:脑力大比拼:回答评委问题(问题由工作人员提前和评委老师沟通好)

第三轮:才艺大比拼:选手可以自行选择英语绕口令,英文歌曲,英语笑话,英文诗朗诵等方式进行才艺表演

比赛结束,工作人员统分,排出获奖名单,由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获奖人员上台领奖(期间加音乐)

八:奖项设置:(据情况调整)

非专业组: 专业组:

一等奖1名(证书+台灯一台) 一等奖1名(证书+台灯一台 )

二等奖2名(证书+台灯一台) 二等奖2名(证书+台灯一台 )

三等奖3名(证书+英语磁带) 三等奖3名(证书+英语磁带)

九:工作人员:

主持人:预赛:姜洁-曹鹏复赛:陈丹萍

计时、统分员:章思,符云霞

非主流名言篇4

非主流潮之文艺范

自从生活中有了文艺青年,商业领域便有了文艺商人。挂着作家名头的跨界商人郭敬明与准商人韩寒毫无疑问是头号文艺商人。然而,如同文艺青年并非指创作文学作品的青年人,非主流商业中的文艺范,也从来不是作家商人的专利。

文艺青年的突出特色是情绪化地对待真实生活,而非主流商业的文艺范法则便是:将商品进行情绪化、文学化、艺术化的再加工,并以这种附加值打动顾客。当商业进入体验时代,文艺范的内核恰是给用户创造最具“文艺感”的独特体验。

非主流样本:阿卡

行业:女装/电子商务

商业火星文:以造梦的方式提供用户体验

非主流指数:

“是爱丽丝仙境里的精灵偷跑了出来/还是哪个善良的女巫变的魔法/仿佛充满神秘和诱惑的人间/我是这之外的主宰”

这不是哪个作家的杰作,而是网络女装品牌阿卡的商品介绍。该商品有一个颇为文艺的名字:森林的想象。其实,它就是一条碎花雪纺连衣裙。

以艺术的氛围营造顾客心中的梦境,这便是阿卡高居淘宝女装品牌前几名的法宝。有了文艺范的名字与介绍,这款售价398元的连衣裙在30天内售出799条。

非主流潮之“控”达人

控者,情结也,原指对某种事物无法自拔的深度迷恋。应用在非主流商业上,控是对某一细分领域从不动摇的持续深度关注与开发,实质是一种比小众更加小众的营销方式。

非主流样本:铁血网

行业:军事信息网站/军品销售

商业火星文:深度培养军事文化爱好者,开发并满足其专业需求

非主流指数:

蒋磊和他所创办的铁血网将“控”的力量演绎到极致。

作为一个军事门户网站,铁血网的核心内容是军事信息和连载小说。2007年,蒋磊将触角伸向了军品销售,成立了专卖进口高端军品的铁血军品行。在同样的主题下,线上网站与线下实体店互动。2011年,铁血网在这个小众的细分市场里获得了上千万元的利润。

非主流潮之技术流

所谓技术流,便是以技术为资本和优势,持续不断地捕捉最新的技术流行趋势,实现其商业性转化,并根据市场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这很像眼下流行的微创新概念。区别在于,微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调“你需要什么”,而技术流则以技术的发展为动力,强调“我能给你什么”。

非主流样本:酷盘

行业:网络存储

商业火星文:以技术研发实现差异

非主流指数:

26岁的顾志诚和他的酷盘,是技术流的实践者。酷盘是一种云端存储服务,可管理和备份文件。2010年,顾志诚开始做酷盘时,已有诸多巨头试水云存储服务,其中包括腾讯、360、金山、新浪等。

技术流的好处在于,可抛开商业资历的限制,将竞争还原到以产品定胜负。在云储存领域,顾志诚把酷盘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将文件同步到手机、电脑和web上。靠着技术实现差异,酷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轻松拥有了上千万用户。

非主流潮之“萌”经济

在非主流文化中,萌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喜爱、欣赏,另一种大致是可爱之意。无论是萌,还是卖萌,使目标对象愉悦,都是萌经济的核心。非主流商业中,一条重要的营销必杀技便是卖萌战术。

应用在商业领域,卖萌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企业的卖萌,以带有强烈可爱意味的广告等传播方式,博得目标顾客的好感,使其喜爱企业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另一种是创业者或企业高管的卖萌,有目的地选择平台,在商业或非商业领域展现自己的个人偶像魅力,创造“粉丝经济”。

非主流样本:聚美优品

行业:电子商务

商业火星文:将CEO打造成带有娱乐偶像气质的明星

非主流指数:

2011年初,聚美优品CEO陈欧在董事会的要求下,亲自担任聚美优品的代言人。

之后,陈欧和演艺明星韩庚出现在地铁上的双代言模式受到热烈追捧。他亲自出镜为公司拍摄的“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引起大众强烈共鸣,掀起“陈欧体”改编热潮。接下来,他不断上各种电视节目——不是商业财经节目,而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和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在这些本身就以“卖萌”为看点的娱乐节目中,他努力展现自己的魅力,因为聚美优品的销量和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挂钩。

在陈欧看来,“消费者更愿意去记住和传播一个有血有肉的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公司”。也许在用户体验这一块,聚美优品存在不足,但采取的营销方式,曾经确实为其带来了利润和名誉。

非主流潮之视觉系

当视觉系的概念被应用于非主流商业,其实质等同于眼球经济。操作的关键点在于,通过事件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为企业或本人营造看点,并通过后期营销实现销售转化。

与传统网络推广不同的是,视觉系法则虽然本质上也是事件营销,然而操作过程却极具“可读性”与隐蔽性:一场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可能是在推广某款手机应用,一条微博可能是某个品牌宣传的载体。这就是非主流时代商业法则的特色,永远没有固定的格式,永远在变化中完成最意外的市场奇袭。

非主流样本:韩寒

行业:新锐作家

商业火星文:针对热点争议性事件推出相关产品

非主流指数:

如果要为视觉系的非主流商业效应寻找一个代言人,或许没有人比韩寒更合适。

“今天,我真的是被逼无奈了。我决定把《三重门》400多页的手稿出版成书,再赠送一本200多页的笔记本,笔记本里有一些全新的文字给大家助兴,共700页左右。该书的套装售价为人民币10元。是的,你没有看错,仅需要10元,你就可以得到接近700页的套装,厚度超过六厘米哦。”2012年1月25日,在韩寒与方舟子论战越来越浓的战火中,韩寒突然在博客上了新书《光明与磊落》的出版消息。

被逼无奈、仅需10元、光明与磊落,当这样的词语叠加在方韩论战的背景之上,无论无心或有意,方韩论战都成为一场经典的非主流商业案例。

非主流名言篇5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认为“现在是‘一面倒’”,“流通股股东处于优势地位”,“从非流通股这边基本没有人说话”。――在这位先生眼中,非流通股股东竟成了弱势群体。这一判断如此新颖大胆,且不说流通股股东作何感想,恐怕连非流通股股东都不好意思公开赞同。

在对价思路已获广泛认同并已实际执行的背景下,这位经济学家仍表示,“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补偿。因为从2001年到现在,这个股权已经变化这么多了,谁受了损失,你补偿给谁?按照什么标准补偿啊?”――难道他不清楚证券的转让、股权的流转实为权利义务的让渡、风险收益的承继吗,为何还提出这种貌似寻根溯源、实则乱搅混水的伪问题呢?

另一位经济学家则径自授予非流通股“免费流通权”,或者在他看来根本就无所谓“非流通股”。他将非流通股的“非流通”解释为“暂不流通”,并推论道:“‘暂不流通’不能解释为‘永不流通’。暂不上市流通就是暂时如此,不是永久如此。非流通股进入上市流通,没有违背任何承诺。证监会要求发行前的股份暂不上市流通,限制了非流通股的权益。非流通股是受害一方,结束股权分置,恢复其流通权天经地义。”――如此裸的创造性诠释,恐怕足令监管部门、相关部委、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直至普通股民无一例外大跌眼镜吧?

这位经济学家断言:“补偿流通股的主张,前提错误,逻辑混乱,没有可信的事实说明其合理性,于法无据。实施这一补偿,损害了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基础,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明火执仗地侵占和剥夺非流通股股东的合法财产权利。”――对于各方已经接受的补偿方案,该先生仍不惜拔到政治高度进行阻击,其内心的焦灼可见一斑。

还有一位专家以独立董事的身份对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达成共识深感不满:“我对法人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赎买流通权这一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虽然明知“提出赎买的是作为法人股东的集团公司,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他仍刊布“一个独立董事致上市公司的公开信”,大讲特讲“我为什么投反对票”。――这种同时既反大股东、又反小股东的两面作战型独立董事,恐怕在全球范围内也属孤例吧?

非主流名言篇6

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流行语的语言变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本文以新时期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流行语为考察对象,对流行语在语法方面的变异作粗略的分析。

流行语的语法变异是指在流行语中出现了新的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规则的偏离的语言现象。流行语中的语法变异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词语模的大量涌现

词语模是指一种可以套用的词语格式。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可以套用的词语模。词语模包括词模和语模,本文不讨论词和语的区分,因此,不论词模还是语模,文中一律统称词语模。流行词语模总是以某一流行语作为基式。在基式广泛流行的基础上产生结构模型,然后再按照该结构模型生成出句法结构相同的流行语。

(1)“副+名”结构

在流行的词语模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副+名”结构,该结构中的“副”是指程度副词。按照汉语传统语法规则。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程度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在汉语语法学界引起争议。但“副+名”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使用数量日渐增多,遂成为一种流行格式。进入“副+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最流行的是“很”。例如:“很中国、很青春、很女人、很淑女、很书生、很现代、很西方、很马列”等。当然,并非所有的名词都能进入“很+名”结构,能进入“很+名”结构中的名词所指称的事物一般在其性质特征上具有程度的差异,而且这些性质特征的程度差异是人们特别是使用者能够认识和把握的。另外,能够进入“副+名”结构的副词还有“太、最”等。

对于流行的“非常+名”结构是否属于“副+名”结构,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中,“非常”有两个义项:(1)异乎寻常的,特殊的;(2)十分,极。“非常”的第二个义项是由第一个义项(基本义)引申而来,作为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是汉语中较常见的用法。事实上。表示“异乎寻常”意义的“非常”可以看作是形容词或体词性的词组而不再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因为在古代汉语里,“非常”就已经作为一个动宾结构而存在,表示“不同寻常”的意思,它既可以限定谓词,表形状的程度,也可以限定体词。表事物的情况。据此,我们认为,流行语“非常男女”“非常话题”等“非常+名”结构不属于“副+名”结构,但无疑也是当前一个流行结构。

(2)其他流行词语模

随着白岩松《痛,并快乐着》一书的书名的流行,产生词语模“x,并y着”,并以此为模式生成出同结构流行语,如

(1)爱,并恨着 (2)痛,并奋斗着

(3)累,并快乐着(4)富裕,并痛苦着

流行语中类似的词语模还有:

以电视剧《水浒传》刘欢唱的《好汉歌》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流行基式。产生词语模“该x时就x”,并仿拟出流行语:

(5)该出脚时就出脚(6)该破产时就破产

(7)该闭嘴时就闭嘴(8)该快乐时就快乐

由张宇唱《都是月亮惹的祸》的歌曲名而产生出流行词语模“都是x惹的祸”,随着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热播,该片名也流行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类推格式“将x进行到底”,等等。

2.动宾式词语带宾语

汉语的动宾结构一般是自足的,不再带宾语。动宾式词语带宾语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的。此类结构一出现也引起了是否“合法”或规范的争论。但随着语言交际中实际用例的大增,多数人都承认和接受了这种句法结构的存在。如“挑战”一词,常规的用法是“向××挑战”,现在该词有了许多带宾语的组合:挑战主持人、挑战生活、挑战未来、挑战你的智力、挑战你的激情,等等。另外,类似的动宾结构有“亮相、登陆”等,如:

(1)以色列最新高科技武器集体亮相武器展(新浪军事2005/03/12)

(2)新鲜“说话玫瑰”亮相香港(南方网2004/02/13)

(3)三峡工程亮相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三峡工程报2008/11/08)

(4)nasa火星登陆车“勇气”号即将登陆火星(2004/01/04)

(5)韩《明朗少女成功记》登陆广州(南方都市报2002/09/20)

(6)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登陆中国(新浪体育2005/01/04)

这类能带宾语的动宾式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成为流行语的目前还不是很多。

3.语码混合的流行语

流行语在句法上的语码混用现象较多,这里的句法语码混用是指流行语中词组(不包括由词组缩略的字符串,如f2f)和句子一类的流行语在句法组合上句法成分的语码不一致,其中汉英语码混用最多,如“开party”“i服了u f you)”“小case啦”“我们去happy一下”,等等

4.其他语法变异现象

非主流名言篇7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意识形态风险;规制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依赖度的不断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及其安全性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关联,网络舆情碎片化占据社会舆情新场域,甚而牵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党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产生了严峻挑战。为此,必须牢牢把握网络舆情传播产生的意识形态风险并予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基石。

一、网络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风险表征

第一,网络舆情传播中各类媒体“民粹主义”编码和“泛政治化”解码对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力的冲击。网络舆情处于虚拟生存传播的状态下,“今天我们正目睹一场‘超级民主’的胜利,在这种民主当中,大众无视一切法律,直接采取行动,借助物质上的力量把自己的欲望和喜好强加给社会”。在中国,民粹主义主要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力量登上社会生活的前台,体现为网民蜂拥于短信、QQ、微信、微博和BBS等媒体传播平台,攫取地位、干涉社会司法审判结果。依照“自由民主”的旗号,遮蔽和抗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导向;在网络上借助“人民的名义”,宣泄对社会不满之情绪;造成民众消解主流文化的权威,激发了民众对“非主流中心化”的博弈。第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稀释。意见“哄客”是意见领袖的贬义称谓。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和网络话题中网络舆情的传播存在两个维度,传播话语中时间性和空间性影响了网络舆情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对涉警、涉军、涉法类等政治敏感性事件中意见“哄客”的身份构成、通过博客、微博、跟帖、留言、论坛帖文等方式,对行业分布、粉丝量、态度倾向及作用机制,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场者”变成“缺席者”。因此,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者处于尴尬的境地,其话语权处于失语和缺席状态,意见“哄客”遮蔽和稀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第三,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歪理邪说”撕裂民众对主流话语认同。意识形态交锋和较量不会仅停留于公开、抽象、学院式的理论与对理论的学术论战,必然潜移默化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自由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论等非主流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尤其是意识形态类舆情事件,进行“歪理邪说”,兜售其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进而撕裂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导致网络舆情中话语的正效果转向负效果,特别是一些政客搞虚名化和污名化不正当言论,挑衅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第四,舆情传播中滋生青年亚文化的话语狂欢及对主流文化反叛。网络传播中一旦被青年亚文化扰乱,媒介的传播主流文化教育就得不到保障,由媒介传播的文化就会恶化。网络舆情中青年亚文化主要是借助于文化消费来实现,网络舆情传播中戏仿、拼贴、反讽的亚文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研究青年泛娱乐化、反精英、反主流、“反制性”心理及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当前,出现精英与大众的对立失衡现象,在网络舆情中显现大众舆情中心化倾向,存在反主流文化,反智主义成为网民信奉的价值哲学。非主流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只需要渲染气氛、制造群体氛围,不需要政治精英深思熟虑的判断。舆情传播中滋生青年亚文化的话语,促使主流意识形态精英引导的网络民粹化在网络舆情中泛滥成灾。第五,公权力主体不当的舆情应对损害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党和政府是公权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代言人。网络舆情事件的公共性使其成为矛盾焦点,政府应对舆情事件的不当言行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网络舆情中的是非、美丑、善恶须正确教育和引导大众正确评判,但掌握公权力主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范现象,损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今天,“塔西佗陷阱”在网络舆情中影响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心理反叛依然存在。

二、网络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风险成因

(一)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权威性。网络传播呈现出多元、非线性的传播,传播与受众主体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网络传播呈现出去“中心化”状态。人人都是“网”中的一个平等的节点,人们获得的海量资源、交流信息,有时获得的碎片话语信息比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速度快,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滞后甚至存在质疑心理。如在今年的肺炎疫情中,人们深受疫情传播中“去中心化”理念的影响,他们通过QQ或微信等传播不良讯息,民众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和非理性因素影响对疫情作了一些非科学性判断,甚至造成网络谣言,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二)转型期结构性矛盾的累积和价值诉求多元引发社会心理失衡。情绪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行为和认知的桥梁。威廉•詹姆斯认为:“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网络舆情在复杂的心理体验时,加剧公众情绪波动。面对网络舆情信息和网民评论,公众往往会产生复杂的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疫情期间长时间的“被宅”带来生活上的无序、焦虑和恐惧心理,在复杂易变的网络舆情催生怀疑心理:“疫情会二次爆发吗?”这些负面情绪难以得到合理宣泄,容易在短期内形成聚焦,极易引发公众的情绪失控和心理失调现象。

(三)主体的社会风险认知能力易催生狂热偏激与行为越轨。一是催生公众失范行为。网络空间的特点是交互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给公众提供了宣泄不满的“私密空间”,其中不乏网络谩骂、诋毁主流意识形态言语。二是助长公众狂热情绪。网络舆情中夹杂着未经证实、来路不明的虚假谣言,公众在谣言的感染和暗示下易产生愤怒、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公众情绪失控等不良情绪。三是引发公众重复行为。如由于疫情期间公众对疫情的不确定感,希望从多个信息平台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寻求信息答案,对疫情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当公众的注意力范围变得狭窄,持续讨论、反复思考疫情,只关注与肺炎疫情相关的新闻时,就会引发重复。

三、网络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风险规制

首先,通过制度完善增强应对舆情能力。要充分发挥权威主流媒体在消解谣言的作用。习指出,必须“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主流媒体如新浪、腾讯等媒体平台实时回应社会重大事件和网络舆情的真相,揭开公众心中的迷雾,消解公众的信息壁垒,畅通权威信息渠道与平台,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民众最关切的社会重大事件,彰显执政为民,赢得民众的信任,使公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如在疫情防控中,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感受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权威专业人士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人民关切的重大事件,对网络舆情中不良信息加以教育引导。使公众尊重科学和崇尚科学,克服焦虑心理。要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有效加以引领网络舆情,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培养民众的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大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形成对负面媒介舆情的抵制能力,教育大众对网络舆情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提高媒体的教育引导力和传播力。其次,对传播主体失范的话语表达进行伦理规约和立法治理。要将网络舆情引导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依法打击网络乱象,规范网络治理。立法部门要针对网络舆情的新态势不断推进网络立法进程,“梳理既有法律规则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总结网络技术的自身规律,斟酌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营造有效的网络环境,在立法上注意坚持适度性,对涉法的网络舆情需要法规去调整时,尽快制定并实施网络法规,对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的立法时注意准确性。要对网络谣言的范畴加以学理界定,界定网络谣言的法律性质,明确网络谣言的治理方式。如疫情中对于肆意编造国家对疫情管控不力、夸大疾病数据和虚假信息给予严惩。但不能将所有未经证实的信息均视为谣言处理,对网络谣言,进一步明确治理对象,明晰法律适用范围,提高谣言治理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同时,防止片面强调技术非意识形态化的“技术逻辑”和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或消解。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依法打击网络乱象,形成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治理格局。最后,提升重要责任主体的意识形态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一要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加强政治信仰和业务技术的培训,面对复杂的网络媒体,理论知识不足,科研信息滞后,就要培养一支责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不断提升主体的意识形态认知能力,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解读、批评、应用和选择等认知能力。二要加强技术防范,增强业务能力。相关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对涉及本地重大决策的网络舆情要做风险评估,加强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部门之间加强联防联控。面对有害信息的侵入,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杠杆,控制信息源头,如IP实名制管理和内容屏蔽技术,对非法和不当言论进行屏蔽处理。“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三要加强主体的责任意识的认知。要强化广大干部这一主体责任意识,明确权责关系,系统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实管控意识形态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严厉惩处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体责任主体,做到管网和管人“双管齐下”的协同推进,完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综合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32.

[2]陈飞.道德教育话语权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1).

[3](美)詹姆斯.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6.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非主流名言篇8

关键词:《名利场》 语言 风格

引言

19世纪英国文坛涌现出大量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文人对一些虚伪或故作姿态的社会群体表达内心的不满,这些作家对社会中勤劳贫苦大众的被欺凌和压榨的现象作出了严厉批判。萨克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他在整个一生中写出了数不胜数的杰出作品,他的文风有趣而辛辣,尤为看重对讽刺语言的使用,他凭借深刻入骨的讽刺及充满趣味性的行文而被广大读者青睐,在英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笔者将列举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中最杰出的典范,同时把在世界文学历史上也声名显著的《名利场》作为分析文本,对其作品的语言风格予以评析。

一、萨克雷和《名利场》概述

萨克雷一生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深受我们喜爱。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中,其父在他6岁时去世,给他遗留下巨额财富。母亲把他带大以后,他凭借优渥的家境开始四处游学增长视野,这段经历扩大了他以后的写作视野,给他带来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但是他由于对钱的敏感度不足,经常投资失利,在他成年后家庭逐步走向败落,再加上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因此他只有通过到处讲课以及不停地写作来赚钱养家。在这个人生阶段,他看到了社会中唯利是图的一面,也领教了上层社会虚伪狡诈的一面,这些都对他的写作基调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妻子患病而不能沟通,挚友布鲁克菲尔德成了他仅有的沟通对象,他喜好交际,和社会上层的许多人维系着紧密联系,这个期间他在美国经历了此生最自由的生活。然而伴随时光流逝,他慢慢爱上挚友之妻,挚友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和他绝交不再来往,他因此失去了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在那之后的十几年时光中尽管他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小说,可他却怏怏不快,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

《名利场》是其写作中期的代表,副标题是“一部缺失主人公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拿破仑战役与战后的英国,国内上上下下对权势的追捧到了痴迷的程度,百姓愚蠢无知是那个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家重点抨击的问题。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打破了以往写作的传统,力图将现实情况展现于我们眼前,他运用大量篇幅描写角色的内心活动与感受。与此同时,他利用生动突出的细节描写展现角色的个性,在他看来,当时社会流行的唯利是图的风潮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引发了巨大的影响。这部作品用艾米利亚与丽贝卡的经历作为主要脉络,描写了故事里的人是如何为攀权附贵、为进入上层社会而运用无所不能的手段,甚至损害身边的人,最后将自己出卖,沦落至悲戚不堪的结局。作者说道:“我认为全英国都被财富崇拜风气导向得一塌糊涂,自上到下所有人都阿谀奉承,另外还不忘恐吓与欺凌他人。”这部作品描写的就是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人性,这并不是作家为了写作而虚拟构建的世界,而确实是对19世纪前期英国上层阶级的真实写照。

二、《名利场》的语言风格

(一)讽刺语言

小说《名利场》写作之初,萨克雷就表明了书中描写的所有角色都是一群牵线木偶,这些人既没有思想也没有内在灵魂,他们争相出演争权夺利的一场场剧幕。而作家好似一位置身事外的人,以自己特有的风趣文字描写着角色们的内心想法,他的讽刺深刻入骨,让我们同萨克雷一起在剧场中观赏那些提线木偶的言行举止,慢慢地我们能够看出作家描写的场景原来一点也不陌生,就是我们真实生活中身边的人与事。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金钱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然而却无法代替所有一切,大家面临金钱攻势时逐渐丧失本我,良善和所有优良品格被物质蒙蔽,转变为愚蠢无知的人。作家在陈述故事时有意留白,让我们有更广泛的余地来思索与想象,我们进入其中,好似走进作品陈述的剧情。萨克雷采用的语言风格是希望我们通过思考找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对社会现状予以反思,竭尽全力地去思考小说反映的症结所在。例如,萨克雷描写主人公丽贝卡丈夫揭穿其出轨时,讲道:“谁都不知道丽贝卡是否失节,她自然会给自己脱罪,但是自她口中讲出的话有谁会信?谁知道这个坏女人这一次到底是否被冤枉呢?”这段话,令我们很快就看清楚她是不可能改变的,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真实生活。

此外,作家在描写丽贝卡的行为时,也是通过淋漓尽致的讽刺语言。有关丽贝卡所有的描述,均展现了她对金钱、地位与权势的痴迷状态,丽贝卡平日里四处游荡,凭借欺骗手段混进上层社会。作品语言展现了她的无情冷漠,谁也不爱,哪怕是丈夫与亲生儿子,均是其迈入上流社会大门的敲门砖。为进入上层社会,她不吝出卖自己,勾搭乔治,和罗登私奔,讨取司丹恩喜爱,用尽心机、以假乱真,好似变色龙般地穿梭于上层社会之中。她俘获的人在被她利用到极致后,都被她立刻踹开。萨克雷将这个角色的虚伪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并非只是形容,是活灵活现的生动形象。作家运用语言描述,重点在其“假”与“变”,关于“假”,她对自己周围一切人的情感没一个是真的,不管家人或是友人,她付出的情感只为利用。她的变色龙特色展现得极其到位,均突出“变”的特点。丽贝卡在“名利场”中丑陋的行径,极其显著地展现出那个社会道德风俗与风潮的丑恶。

(二)幽默语言

作家运用讽刺手段,用反讽构成其特有的幽默,令原本紧张的情节不断流露出喜剧特点,使人发笑,在我们感叹的同时,又被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自以为是与弄巧成拙引得爆笑不止。作品里的主人公乔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他看来,自己就是无比聪明的人,但没料到丽贝卡正织着网来套他。丽贝卡编了个钱包,而这个包就是她希望留下的,她选用金色来编包代表其对权势和金钱的无限憧憬,在她的眼里,除了钱与权不存在真爱,而钱包就是其唯利是图的象征物品。最后她又移情上流社会的老毕脱,他真的认为丽贝卡喜欢自己,真心实意地希望嫁给他,此时丽贝卡所表现出的压抑和心痛传达出其虚假的特质,她希望得到的只有钱而已,虽然这一连串关于对丽贝卡的描绘是萨克雷常用的幽默语言描绘手法之一,然而这样一种反讽的幽默方式令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丽贝卡该有应得的结局,同时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作者运用对比方式,把艾米利亚与丽贝卡的生活分为两条主要脉络。作者描写的艾米利亚是一位性格善良的女孩,她全心全意地爱奥斯本,在她看来,他是其一生的良伴。然而,真实的奥斯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新婚后就纵情于风流生活中,还被丽贝卡引诱,和她私奔。艾米利亚全心全意地爱着奥斯本,没有察觉此人性格里的虚假,这一点也表明她并非有智慧的人。她在悲惨遭遇面前不会抗争,反倒默默承受,表明她被个性中复杂与怯懦的成分主导。作家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展现出当时那个社会的冷漠自私。两个经历全然不同的人却迈向了同样的结局,这正因在那个时期的上层社会里,所有人都无法逃出社会冷酷的环境,深陷虚假名利的漩涡之中,没有人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两人的共同结局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讽刺。

三、《名利场》全景化的语言描写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全景化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包括地位至高无上的贵族、大臣,或是贫苦人民,无论他们是否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均无法逃离对金钱、权力的觊觎。作家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群人的语言、行径、思想、习惯,表现出这个群体对荣华富贵的无限追求。例如,这部作品里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司丹恩勋爵,他头上顶着许多头衔,平日里对待他人总是温文有礼,在外头对他妻子也是十分尊重,但到了家中,他的面具就摘下来了,对妻子不屑一顾,他貌似高雅的言行举止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赞誉与尊重。他活着时的丑陋与死去之后的评价构成落差极大的对比,将有品格、有教养的上层群体批判得不留一丝余地。

《名利场》的语言描写好似上演了一台戏剧,其中不同人物在这剧幕中交相登场,轮番上演暴发户的丑陋面目、骗子的居心叵测的行骗、胸无半滴墨的投机之徒、言行不一的达官贵人……这里描写的并非具体某个人的个性,作者描写的是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全景。

结语

萨克雷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现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丑陋情况,小说中使用了讽刺、幽默等方法,且对英国社会全景均有涉及。在描写时,萨克雷化身为一位批判者,他站立于和我们相同的世界中,仿佛置身事外一般俯视着所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在嬉笑怒骂、悲喜交加中体会着作品的主旨,骤然意识到《名利场》里描写的竟然就是身边的生活,这种语言风格深刻入骨,具有警示的功效。作家着力对人物的所思所想和行为举止,按照“名利场”的准则进行描写,丽贝卡偏执地朝着上流社会攀登并非只是个性原因,而是其地位、背景导致他的家庭无法给她匹配良人,因此她只有靠着一己之力来寻找美好生活,这并非个人的心态偏执,而是全社会问题所造成的个体悲剧。萨克雷认为:“小说就是要尽力展现现实”,用使人揪心的讽刺语言幽默表现真相,避开空洞的教育说理,更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正因作家运用现实主义方式,把社会最黑暗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才能通过阴暗来寻找希望,从作品里看穿生活的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随波逐流地热衷于追求名利,而是社会环境致使他们如此,这样一种反思跨越了社会和时代的鸿沟。萨克雷的落笔貌似不经意,实则引领了我们感受社会现实,出色的语言特征和反讽技巧令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熠熠生辉。语

参考文献

[1]谢红岭.浅析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语文建设,2013(06).

[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非主流名言篇9

关键词:演唱会名称; 修辞现象; 文化现象;

在资讯发达的当代,人们可以发现有不少新语言现象出现在社会上。这些新语言出现在广告上或网络上,并成为当代社会的流行语。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领域的人们的关注。不过,至今语言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语言。笔者则发现了除了这两类语言领域外,娱乐影视界出现的新词语则更多、更易流行。比如在歌名、歌词、电影对白里出现的新词语就很值得研究。

流行音乐的兴起于早期欧美国家,随着全球化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中文的流行音乐也迅速地发展并盛行起来,并由此扩大和带动了更多的文化消费。中文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展演,举办演唱会是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而这种演唱会则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现场演出。演唱会也是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的演唱会门票相当昂贵。流行音乐演唱会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因其拥有众多的观众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演唱会的大众普遍性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演唱会的名称也成了吸引人的卖点之一。因此,无论是演唱会的组织者、策划者,还是歌手们自身,甚至是歌迷们都对演唱会的名称相当重视,都希望用最有特色的名称达到“先‘名’夺人”的效果。因此五花八门的演唱会名称也就成了语言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笔者通过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20位中文流行音乐歌手50个演唱会名称,这些语料中有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地的著名歌手的演唱会名称。笔者选取了其中若干名称作为研究基础,并运用分类法探讨其中的语言表现现象。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语言修辞现象约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会名称的谐音化艺术

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是提高语言表现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谐音法多出现在俗语、广告语中。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运用谐音法,有易读易记的宣传效果。它不但能让人们一看就能猜到或者意会得到相关演唱会将由哪位歌手主唱,而且还可以在宣传中增加交流的幽默感和亲切感。例如:

①张惠妹:《“妹”力四射》演唱会、《歌声“妹”影》演唱会

②王菲:《“菲”比寻常》演唱会

③飞轮海:《想入“飞飞”》演唱会、《希望起“飞”》演唱会

④周杰伦:《无与“伦”比》演唱会

⑤古巨基:《“古”舞飞扬》演唱会

⑥杨千:《花样“千”》演唱会、《万紫“千”红》演唱会

⑦蔡依林:《“林林”尽致精彩无比》演唱会、《万众挺“依”》演唱会

从上可见,中文演唱会名称使用谐音法的语料,一般选择固定词语,如成语或四字格词组等。这些固定词语对人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此很容易引起联想,也很容易“猜”到正确答案。如“魅力四射”,当“魅”换上“妹”字,就很易联想到或者猜到张惠妹演唱的魅力。这个演唱会的名称对张惠妹的歌迷们来说,无疑是一剂演唱会前的兴奋剂,会比平实的演唱会名称引起更强烈的烘托效应。

另外,使用谐音法也能点示出主唱歌手最突出的艺术个性。如飞轮海的团体名称,其团名是华氏气温度的德文原文“Fahrenheit”的音译,意指“飞轮海”的四位成员具有不同的风格温度: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他们是一个由温暖、炎热、凉爽、酷冷组成的团体。而一旦把这个团体名称用谐音加以处理,变成了“想入‘飞飞’”和“希望起‘飞’”,这样的谐音处理既可以扩大原义的联想范围,由实实在在的四季温度可联想到无限的时空;把“想入非非”的“非”换成“飞”,又契合了“飞轮海”飞上天海,畅想无垠的音译中文名。一举两得,回味无穷。使用谐音来做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艺术处理,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宣传战术,用这种谐音幽默的方式推出的演唱会名称,可以为演唱会营造更有趣更有号召力的先期声势。

二.演唱会名称的英文名字谐音化艺术

除了中文的谐音法,中文演唱会名称中也出现了英文名字谐音化现象。特别是以歌手的英文名字命名的演唱会,这种英文名字谐音化修辞手法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例如:

①郑秀文(Sammi):《Show Mi》 演唱会、《Love Mi 》演唱会、《Love Mi more》演唱会。

②梁咏琪(Gigi):《北京G夜》演唱会。

③陈奕迅:《Take it to EC》演唱会。

④S.H.E.:《S.H.E. is the one》演唱会。

三.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

黄颖(2003)在音乐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对流行音乐的认知大都取决于音乐制作公司对所发行的流行音乐的定位或评价;一般来说,唱片公司为歌手建立的形象与歌迷对歌手的认知相差不远。不过,比较一下歌手个人形象与其音乐表演的话,在歌迷心中还是歌手个人形象更为突出。因此,为凸显演唱会的个性特色,唱片公司会采用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来为演唱会强化卖点。这种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直接表现为演唱会的名称。或采用歌手的专辑名称命名、或采用歌曲(特别是主打歌)命名。这种演唱会名称,尤其是团体名称,一般都采用比较强势的、夸张的形容词,以期达到刺激和震撼受众心理的效果。例如:

①郭富城:《最激》演唱会、《狂野郭富城诱惑》演唱会、《纯美纯真》演唱会

②刘德华:《热浪劲爆》演唱会、《最好的声音》演唱会

③王力宏:《不可思议》演唱会、《永远的力宏》演唱会

④Twins:《一级棒兴奋》演唱会

⑤郑秀文:《火热动感》演唱会

从阅读感上体味,上述演唱会的名称中使用的“最劲”、“最辣”、“最酷”、“叱咤”、“火辣辣”、“动感强劲”等词语,都十分强烈地突出了歌手形象。从这些名称中可以感觉到,使用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来为演唱会起名称,一般来说,名称越短越好,所选词语越熟悉越好。因为简练熟悉的名称能让人入目即入心,易记易说。

四.直名修辞手法的演唱会名称

直接以歌手专辑名称或歌曲名来命名演唱会,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演唱会命名法。歌手在推出新专辑后,一般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以专辑或歌曲名称命名的记者招待会、签唱会等。这类演唱会的名称大都采用专辑名或者主打歌来直接命名。这种“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通过电视广告、市面上的海报、演唱会特刊等宣传渠道直接向大众传播,特别是电视广告,每日多次,日复一日地滚动式传播,使这些“直名”与大众的听觉和视觉无数次地接触,使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这些直名演唱会熟悉起来。如:

①周杰伦:《范特西》演唱会

②S.H.E.:《奇幻乐园》演唱会

③杨丞琳:《遇上爱》演唱会、《任意门》演唱会

④蔡依林:《特务J》演唱会、《说爱你》演唱会

⑤张惠妹:《阿密特》演唱会

周杰伦的《范特西》直接音译于“Fantasy”,“Fantasy”,意为“幻想、狂想”,如果直接意译为“幻想”或“狂想”来作为专辑名称,并以“幻想”或“狂想”来命名周杰伦的演唱会,其广告效果就不会有“范特西”那种“神秘感”的创意,也就引不起大众的好奇。周杰伦靠第二张个人专辑《范特西》奠定了他在中文乐坛的地位。用直名法来命名他的演唱会,这恐怕也是助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吧。还有,张惠妹推出的新专辑《阿密特》一炮走红也有得益于名称的因素。“Amit”是阿妹的卑南族本名。张惠妹借阿密特的身份不再唱幽怨女人的情歌,而是像卑南族人那样唱得畅所欲言,辛辣爽快。由于《阿密特》的成功,张惠妹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由直名法命名的这首歌也在大众传播中印象深刻,人们多听多哼以后自然而然地也就爱上了。因此,直名法在演唱会名称的设计上也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修辞手法。

五.英语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

使用英文词语或者短语作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也跟中文命名一样,采取简洁的、吸引力较强的词语或短语,力图使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英文为中文演唱会命名,其采用的英文大都表现为突出的文化心理,以文化心理上的沟通为手段,可能更能迎合某些受众的崇洋、崇高贵、崇罗漫的心理。例如:

①谢霆锋:《Viva Live》演唱会

②容祖儿:《Starlight》演唱会、《Show up 》演唱会

③S.H.E.:《Perfect 3》演唱会

④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会

⑤刘德华:《Wonderful World》演唱会、《Unforgettable》 演唱会

⑥孙燕姿:《The Answer is》演唱会、《The Moment》 演唱会、《Start》演唱会

以上这些以英语命名的演唱会名称,念读起来有响亮、悦耳、简洁和罗曼蒂克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目标消费市场对时尚的追求或崇拜。此外,有些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还出现了中英语词汇谐音混用的现象,这种命名方法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如罗志祥的《一支独show》演唱会、《巨星Now 翻天》演唱会。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称之为“语码混用”(code-mixing)。这种在某一词语的基础上,插入另一种语言成分的语码混用手法,有时能起到“幽默双语”的修辞效果,用在演唱会名称上,能收到风趣可乐的效应。

六.符号命名法

在现代社会语言现象中,网络与手机短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语言或手机语言中,词汇性语言与非词汇性的符号语言夹杂在一起,如汉字、英文单词、数字符号、表情符号等同时运用在一个语言表现的平面上,这种情况已不算稀奇。中文演唱会名称中偶尔也会这样。比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演唱会名称中会“夹”入感叹号“!”如:

①萧亚轩:《E!VA Wow》演唱会

②容祖儿:《Yes! 不“容”错失》演唱会

七.以赞助商或商品名称命名

以赞助商的名称或标志(logo)来命名演唱会,既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告示了演唱会要闻,又借着歌手的名气和演唱会的造势活动,宣传了赞助商的品牌或者商品。如:

①《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

②《BenQ Speshow罗志祥演唱会》

③《Sony Ericsson王力宏Music-Man演唱会》

上面的第一例《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这个名称会让社会大众对这个演唱会产生“快乐”联想,即喝可口可乐和观看张惠妹的演唱会都会带来快乐,达到一石二鸟的修辞效果。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还发现有些演唱会名称把上述7种分类手法综合起来使用,如《~H20 + 903容祖儿夏水礼》演唱会。这个名称结合了谐音法(“下”与“夏”)、符号使用法(+)、赞助商名称(~H20与903广播电台)和语码混用法(符号与罗马数字)。再如张惠妹于1999年举办的《“妹”力“久久”》演唱会,它表示了三层意义,即演唱会的主角(张惠妹)、张惠妹的形象(魅力长久)及演唱会举办的年份(1999年;“九”与“久”谐音)。这种综合手法的名称,数量不多,但也很有吸引力。

通过以上的分类与分析,笔者认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体现出的多样化形式中包含了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现当代的语言修辞现象。这些新语言修辞现象其实反映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语料,而这些新语料也是顺应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此,这样的新语料还是很有研究空间的。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颖,《流行音乐歌手形象、偶像崇拜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国立中山大学,2003.

(4)宋思敏,《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语码混用现象》,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第2期.

(5)刘雅祺,《文化消费的符号学解读》,中南大学,2007.

(6)李逸歆,《台湾流行音乐行销之策略》,世新大学,2001.

非主流名言篇10

一批批优秀的“王牌”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产生也给节目甚至是媒体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号召力,更有些节目是为这些主持人量体裁衣、量身打造的。现今的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有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谢娜,东方卫视的曹可凡、陈蓉,安徽卫视的李彬,浙江卫视的华少,江苏卫视的孟非、李好等。由于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综艺节目要起到的娱乐、文化、艺术的导向功能都需要通过主持人来完成。而主持人所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关键是要通过主持人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作为传播的载体。一个主持人的好坏,取决于其语言艺术素养的高低。那什么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言艺术呢?我们就以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优秀代表董卿的主持艺术为例,探索总结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二、董卿的主持风格与主持人的语言运用技能

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好坏,以及能否把自己的主持语言变为一门艺术,是衡量主持人好坏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董卿的老师,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艺术硕士生导师吴洪林对于主持人有过这么一段论述:“主持人不仅仅是吐字发声声情并茂,而且要遣词造句妙语生辉;‘流畅’只是主持人的最低水平,聪明的主持人说的是经过选择的、精心组织过的精炼语言。”董卿在其主持实践中,就将这段话灵活运用到其主持的节目中。她在自己主持的多档综艺节目中,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应有的语言艺术修养。从对董卿的主持中,我们来总结一下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

(一)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和风格

观者经常被董卿主持的节目深深吸引,并被她出色的语言功力所征服,这是因为董卿在她主持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地做到了“有效沟通”,这是主持传播要追求的目标即“传必求通”。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需要主持人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董卿就以她流畅的而富有内涵的主持语言,很好地把握了节目中的情感,掌控并推进着节目流程,为观众们呈现了一档又一档精彩而经典的节目。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流畅、语言表达富有内涵、语言对于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与沟通和语言对于节目现场的掌控与推进。

(二)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我们总结了董卿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四大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大特点出发,结合董卿主持的实例,论述并总结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1.主持语言的语感、语流、语形与语义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具体表现在主持人的语感和主持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中。语感,顾名思义便是对于语言的感知和感觉。以唱歌或演奏作为表演方式的音乐家和歌手需要有良好的乐感,同样的,以语言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主持人理应具有很好的语感。只有具有良好的语感,主持语言才会更具有表现力。董卿的主持语言极具表现力,也正是因为她有着很好的语感。语流、语形和语义是主持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具备这三点,语言才会具有魅力。语流是口语成线性结构的连贯顺畅的表达。主持人在口语表达中就应当有连贯顺畅的语流,这样,语言才更能够直达受众的内心。语形指的是语言的句式结构,语句结构的精心设计,对于语言的表达会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语义,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即语言的含义。恰切的遣词造句,正确的表达语义,才能使语言达到其需要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好的主持语言的表达,必然是要顺畅的语流、精心设计的语形和准确优美的遣词造句表达的语义三者的完美结合。看过董卿主持节目的观众都会有这种感觉,即董卿在场上的语言不仅接得好,而且接得巧。这就是因为董卿有着很好的语感,而且其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结合得非常好,受到观众朋友的喜欢,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主持语言的内涵

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品位的高尚,是优秀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追求的目标,也是高水平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选用富有文化品位与内涵的词语,在语言中融入典故、成语和诗词,都可以极大地丰富主持语言的内涵。主持人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升语言内涵的重要基础。董卿在主持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她在主持的语言中经常会引经据典或是加入诗词成语,既恰到好处地抒情,又很好地用诗词典故总结评论现场,更表现出了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具有的文化内涵。董卿在主持青歌赛时,有这样一名选手,他为了自己的演唱理想离家数载,这位选手在比赛中的演唱曲目是《梦回家乡》。在表演完后,董卿说了这么一段话:“这首《梦回家乡》我想也唱出了你对家乡、对家人的一份情感。”当董卿得知这名选手已经三年未见过自己的父母,这次比赛特意把父母接到了北京,而父母的头发都白了许多,董卿说:130-“我们的大奖赛期间,该有多少白了头发的爹和娘守在电视机前啊。为了他们的儿女能够踏上我们今天的这个舞台,他们也紧张着、激动着、担忧着、不安着,真的让我们想到了那首流传了很久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以我也希望孩子们结束这场比赛之后,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向他们表达你们内心的感谢还有心中的那份爱。”董卿的这段话,不仅恰切地点评了现场,也很好地配合了现场的气氛,更是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那极高的语言修养和内涵。

3.主持语言对情感的沟通和把握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良好的情感沟通与把握能力。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建立起全方位的情感联系,抓住重点深化情感抒发,把握情感节奏,创造情感高潮。主持人应具备自己的情感诉求技巧,创造出亲切、自然、朴实的形象。节目主持人高超的情感诉求艺术,取决于主持人对于观众是不是具有真情实感,能不能够深入地了解、熟悉观众的艺术品位和对于美的追求。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制片人王铮说过:“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第一就是对人的关怀。”主持人只有具有了人文关怀,才可能将真情实感融入主持语言之中,才可能“以情动人”。董卿的主持语言很能打动观众,正是董卿本人有着一颗人文关爱的心,所以她才可以在自己的主持中与观众和嘉宾建立起情感联系的渠道。她在主持谈话节目《音乐人生》的时候,与嘉宾的交谈真情实意,与观众的交流亲切自然,整个节目的气氛非常的热烈融洽。在这里举一个主持人情感沟通把握做得很不好的例子。在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的一期节目中,著名音乐人谭盾在节目现场录制过程中“愤然离席”,退出了仍在录制中的节目。这期节目播出后引发了许多的争论,主持人姚长盛在节目中的失误与控场的不力造成了节目的混乱与失败。其实,主持人在节目的沟通与控场不力,正是因为他的情感沟通和把握没有做好,所以嘉宾、观众与主持人三方的语言沟通才会失败。可见,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是极为重要的。

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作用

说到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我们举了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星线》的那期“谭盾来了,谭盾走了”作为反例。从这一反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主持语言对于节目掌控的决定性作用。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控节目,而语言是主持人最主要的工具,所以主持语言的运用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董卿无疑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控场能力极强的一位。她可以用语言将现场的氛围和整个节目很好地把握与掌控。这里依然用她在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主持举例。在一场比赛中,有一支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合唱队,他们在演唱环节得分很高,但是在综合知识上却得了零分。当时现场的气氛十分尴尬,这时候身为主持人的董卿说了一段堪称是语言控场典范的话:“我现在啊想来考考各位评委,你们知道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歌手们身上挂的这个小袋子是做什么用的吗?”评委们都表示不知道,于是董卿就让其中的一位歌手解答说这是他们上山打猎时装盐巴的袋子。董卿这时候说:“看来,每个人都有他知识的盲点。”就这么一问一答一点评,董卿用“每个人都有知识的盲点”这么一句话,化解了当时场上气氛的尴尬。可见,主持人的机智和选择恰当的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董卿的主持艺术对于主持人语言运用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于董卿主持艺术实例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之中应当具有这样几点语言艺术,即:(1)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中对于语流、语形、语义的结合;(2)主持语言中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3)语言中无处不体现出的人文关怀,重视语言情感的沟通和把握;(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场面与氛围的掌控。那么,我们也自然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以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为基础,将文化修养与真情实感融入到精心设计的语言结构之中,并用顺畅的语流表达出来,与受众全方位的沟通,同时调动、推进、掌控节目的艺术。董卿在她的主持之中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思考和借鉴。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