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爱情十篇

时间:2023-03-28 11:15:59

非主流爱情

非主流爱情篇1

1、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2、一种鸟一生只唱一次,它在荆棘上唱出生命之歌。一个人一生只爱一次,他可以舍弃一切置之死地后生。

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4、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6、如果没有你再多的欢乐也不是我要的幸福,朋友,是一辈子的!

7、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

8、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9、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10、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11、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2、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14、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15、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16、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17、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

18、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非主流爱情篇2

1、追求一个人的手法不需要太聪明,但离开的手法必须聪明绝顶!

2、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不是谁离开了谁就无法生活,遗忘让我们坚强。

3、决定放弃你的那一刻我哭了,我的眼泪证明了我是真的很爱你。

4、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5、身上一切,看似不经意,却是我苦心经营,希望你快乐。你说:不如送我一双雨鞋。

6、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我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我选则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我选择离开。

7、感情被懂得是一种幸福,等待着被懂得是一种孤独。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8、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我喜欢这句话。有些感情如此直接和残酷。容不下任何迂回曲折的温暖。带着温暖的心情离开,要比苍白的真相好,纯粹的东西死的太快了。

9、有的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於你,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人生中有许多种爱,但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10、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11、人这样的生物,仔细一看,原来是伤痕累累的。是否被爱,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重寻旧梦的代价往往是我们付不起的。人世间的幸福,总会令人好看一点。因为微笑,我才了解爱。

12、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如果迷乱是苦,你会不会选择结束,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选择执迷不悟,如果分离是苦,你要向谁倾诉,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看清楚,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

13、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

14、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的放弃了。

15、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16、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17、有些缘分是注定要失去的,有些缘分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他。

18、什么是勇气?是哭着要你爱我,还是哭着让你离开。

19、世事其实都是在它适当的时候降临,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心情去迎接它。

20、发现自己只能爱一个人在一瞬间。而且渐渐变得自私。

21、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那么即使我流泪,在雨中,也不容易被你看到。

非主流爱情篇3

1、曾经的誓言,现在的谎言。

2、在酒精的作用下目眩神晕,心却是痛的。

3、年少的爱慕是可以寂静的,只是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永远走在少了你的风景里。

4、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单再寂寞,仍要继续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回头。

5、我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一直陪伴在我散步,然后帮我改正我的错误,让我可以微笑成长。

6、我们的幸福在停止的摩天轮上,永远位于最高点。

7、是不是人总要那么傻,害怕面对残酷的现实却又逃不过悲伤的淹没

8、是你的无情,造就了我的死心。

9、虽然‘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得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散,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里。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不变。

10、不管是身处上坡还是下坡,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来回望是为了更好的迈入。

11、靡靡之音穿过楼房的门窗,飘扬在雨夜中。

12、身边真正需要有人的时候,又发现原来需要的是一个人独处。

13、失去伱时的彷徨痛楚,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14、现在的眼光,未来的理想,它们总能在生命的一个拐角相遇。

15、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

16、太过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适合经历,因为一旦经历便无法遗忘。

17、原来,他们只是朋友,心不由微微刺痛。

非主流爱情篇4

2、看着嶶笑哋沵,湥嘫潑哯,莪嫃湜迣鎅仩朂圉湢哋亾。

3、沵哪芣經嬑簡哋冋眸,潒①骰瞐瑩哋葲渁蓅叺莪哋杺頭,仳詩還堔逺,仳畵還沋羙,汸仏看菿莪泩掵狆哋①個噺哋閞始。

4、洳淉朂後能茬①起,脕點竾嫃哋嘸葰媦。

5、洎蓯玙沵楿喁哋哪①尅起,莪僦堔堔哋嬡仩孒沵,洎蓯嬡仩沵哋哪①尅起,莪僦倁檤洎己將湜沵①泩哋俘虏。

6、姒潙莈洧沵,莪妸姒堅強①個亾,蔠於倁檤莪芣垳。

7、洇潙①個亾,厾嫚嫚哋孰悉①蓙峸;還湜洇潙①個亾,洳妗卻洮蘺孒哪蓙峸。

8、①妢禧哾讓沵兲兲赽濼;①妢問糇讓沵莈洧煩悩;①妢嫃杺芣婹冋蕔;①妢嫃凊讓沵樣樣嘟恏;①妢嬡呮婹沵圉湢!

9、迣鎅適庅汏,洏莪嫃囸想落腳哋哋汸,湜沵哋裑臱。

非主流爱情篇5

关键词:冯小刚;爱情片;类型喜剧;非诚勿扰;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41-01

即便在今天,当人们提及中式婚恋的时候,依然首推保守而富有仪式感的传统嫁娶。自周代至满清,三书六礼的求亲程序延续千年,直至五四时期,才逐渐被西式的自由恋爱取代。而征婚一词则诞生于十八世纪,也自西方舶来,只不过国人对它的接纳,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从八十年代小品《征婚》的大热,到零八年国产大片《非诚勿扰》上映,公开求偶的做法已经由新奇变得平常,更加开放的婚恋诉求随之反映在大银幕上。如今,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或者是三角恋爱的陈旧模式,爱情片如《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等作品,无不选择以“征婚”来结构故事,试图通过对多个“另一半”的呈现,展示出多元化社会对爱情的多元化想象。

影片中的八位应征者,虽在身份性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与《征婚启事》里极端个性的一干形象相比,他们是更加社会化、符号化了的。这一组群像,仿佛是当下婚恋奇观的某种集合,等待着主流价值观念的化身——征婚者秦奋的检验和遴选。在相亲过程中,他们相同美貌下的不同硬伤被逐一揭露,譬如先天缺陷、后天疾病,动机不纯、另有所爱,性开放以及性冷淡——这使其全部被传统的性别秩序排除在外。

一部主流大片,能对当下的婚恋乱象进行清晰的描述,特别是直面性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同性恋、第三者,未婚先孕等敏感话题,足可见影片的观念是开放的,观众的心态也愈加包容。然而,就本质而言,冯氏幽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前卫和保守的距离,模糊了边缘与主流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接受了前卫和边缘的价值理念——应征者们无一不被秦奋,以及秦奋身后的主流婚恋观明确拒绝。这就印证了征婚广告里的一个要求,所谓“外表时尚,内心保守”。可见,主人公不仅在寻找着这样的爱人,也在寻找着这样的爱情。

由此看来,《非诚勿扰》披着玩世不恭的外皮,骨子里却是规矩得很。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秦奋一角的塑造上。根据类型片理论,固定的人物模式乃是一类影片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中国的爱情片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但冯小刚的爱情喜剧已算是其中类型化程度较高的一支。流水的美女、铁打的葛优,正是此类影片的人物标签。在这部回归之作里,葛优所饰演的秦奋似乎与从前的北京顽主、大院平民并无二致。

但在更深层面,秦奋的形象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奏。在冯小刚早期的影片,如《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作品中,男主角总是漂泊不定的边缘化人物,而女性则扮演着中庸、主流的角色,负责将游离的男性引回正题。如今,这种人物设定悄然对换。在某种程度上,秦奋依旧是一个若即若离的精神流浪者,但是相比于完全出走于社会秩序外的女主角笑笑,他已赫然站在了安定、传统的拯救者立场上。

在女主角身上,冯小刚延续了《一声叹息》和《手机》中对第三者的关注。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爱情本身拥有着绝对超越地位的爱情电影之中,道德总是有些面目模糊。因此,笑笑的形象是正面的。她不仅拥有着“一往而深”的古典爱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她有付出,有等待,但很少争取什么。而她的爱情悲剧,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第三者地位,而是由于男人的游移不定。

与传统意义上的痴男怨女不同,秦奋和笑笑是一对非典型恋人。他们各有情伤,互不相爱,但却能大大方方的谈婚论嫁,即便缺少感情的积淀,仿佛只要是好人、有好感,婚姻就不在话下。

爱情到底是私人产物,而言必及政治历史的做法终将影响到此类影片的类型化进程。由此看来,《非诚勿扰》系列的爱情主题清晰而纯粹,代表了中国电影娱乐化、商业化的发展大势。当然,与好莱坞刻意“略化、美化、纯化”时代背景、突出爱情本体的做法不同,《非诚勿扰》囿于其大片身份,还是涉及了如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重大时事,显示了自觉向主流靠拢的趋向,这在宣传语对“和谐”的强调上尤为鲜明。

在类型片尚未成熟的今天,以《非诚勿扰》系列为代表的冯氏爱情喜剧无疑在主题、叙事、人物和形式风格上都自觉遵循了某种程序,从而为中国爱情片的模式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既然秦奋和笑笑选择三十年后完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非诚勿扰》还将有第三部、第四部出现,即便其结构依旧松散、广告依旧众多,也会毫无例外的大卖热卖。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非主流爱情篇6

【关键词】《非诚勿扰》;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婚恋速配节目播出已经两周年,许多男女嘉宾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非诚勿扰》这个“红娘”不仅是越当越红,更是把红绳撒向世界,“媒人”之路越走越宽。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自从举办了澳洲和美国两个海外专场之后,外国嘉宾以及海外华人竞相亮相,频频登场。有专家说,《非诚勿扰》打开了全球恋爱版图,由一个国内的电视节目走向了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非诚勿扰》何以能在国内同类节目中独占鳌头,并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究其原因,是节目的不断创新。但是在推陈出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该节目已经大大超越了最初相亲的宗旨,致力于打造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一、打开全球恋爱版图

外国嘉宾纷纷登场。作为国内的一档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节目组在嘉宾的选择上并未局限于中国本土嘉宾,而是把视野扩展到全球范围,充当“国际媒人”。从第一位外籍嘉宾美国帅哥鲁志焰,到英国的环保哥王豆腐,日本美女矢元小梦、佐藤爱,韩国姑娘尹颂尔、李贤淑、金真,俄罗斯姑娘尤莉娅,乌克兰美女杜兰妍,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外籍嘉宾为《非诚勿扰》带来异国风情。据统计,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嘉宾已经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截至2011年10月底,该节目共出现过111位外籍嘉宾,其中男嘉宾56位,女嘉宾55位,成功牵手20对,男嘉宾牵手概率高达36%。[1]

举办海外专场。众所周知,《非诚勿扰》是一档借鉴国外相亲节目模型的电视节目,为了体现自身的特色,塑造栏目个性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满足广大“剩男剩女”的需求,节目组花费巨资,把“战场”延伸到了海外。自从2011年7月播出的“澳大利亚专场”以及10月播出“美国专场”两场海外专场后,引发了海外相亲的热潮。而越来越多的华人和外籍嘉宾也期待通过《非诚勿扰》的平台展现自己,找到理想的另一半。《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制作模式在国内相亲类节目中也是从未有过的。《非诚勿扰》和美国中文电视台、澳华中文网等海外媒体进行专场的前期招募,华人界也给予巨大关注,报名总人数近万人,境外媒体报道转载超过百篇,节目播出后更是好评如潮,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得以彰显,节目升格成跨文化交流的平台。[2]

从外国嘉宾的纷纷登场到海外专场的举办,《非诚勿扰》的“动作“越来越大,这一切得益于节目组超前的国际化视野和理念。《非诚勿扰》这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在打开全球恋爱版图,给世界各地的“剩男剩女”们提供婚恋交友大舞台的同时,更是搭建了一个异国择偶观、婚恋观的交流平台。

二、打造跨文化交流平台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媒介的全球化,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更显示出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媒介化社会正使我们生活在人际关系急增的状态,使人与人之间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缩小甚至趋于消失,我们与他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无论是在对象的选择还是在交往的性质上,都要比以往自由得多,形成了无限延伸的‘桥’。”[3]也就是说,媒介作为桥,正日益显示出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同时,媒介也在扮演着“沟”的角色,从而使跨文化交流也常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冲突和障碍。缘何《非诚勿扰》这样一档局限于本土收视的地方卫视婚恋节目能够克服障碍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非诚勿扰》淡化了文化差异性,突出的是人类的共同命题——爱情;以人性关怀为基本切入点;以人物、故事情节为文化叙事焦点。

以人类的共同命题——爱情为终极诉求。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外国人概莫能外。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爱情的礼赞;描摹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爱人形象;抒写得到爱情后的幸福、愉悦及与所爱之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忧伤”[4],这是中西爱情诗所拥有的共同主题。

尽管中西爱情观因为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等原因而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人类对爱情的同样渴望和赞美。因为爱情和健康、环保等一样是人类的共同命题,体现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非诚勿扰》这档婚恋交友节目即是以人类的共同命题——爱情作为终极诉求,所以才能得以实现关于爱情、婚姻的跨文化交流。

在这个舞台上,绝大部分嘉宾来自中国本土,即使都是中国人,他们的婚恋观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呈现出诸如多样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局面。有的继承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择偶注重家庭背景、个人修养等传统的婚恋观,有的则展现了宁缺毋滥,恋爱和结婚可以说是分割的,择偶更注重对方的外在形象、经济基础、是否有感觉等现代婚恋观。同一个地域内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之一。

而有着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嘉宾本着追求美好爱情的目的也纷纷登上《非诚勿扰》的舞台,这不仅使《非诚勿扰》的舞台显得更加亮丽多彩,也更加说明非诚勿扰》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婚恋交友的宗旨,有意无意间搭建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那么,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嘉宾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就婚恋问题展开面对面的讨论交流,是否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现交流的障碍与阻隔呢?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流在这里能否成为现实呢?

我们不妨对已经出现在《非诚勿扰》舞台上的国际嘉宾的身份特点做些分析,这些国际嘉宾都有着共同的特征,他们或者是旅居或定居在中国的外国人,或者是外籍华人,他们对中外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适应和了解,会说汉语,熟悉中国式的生活。那么,这样一些国际嘉宾有着起码的双重文化身份、双重文化背景和双重语言会话能力,这种双重的身份特征就为他们围绕爱情这个共同的命题展开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多种有力保障。在《非诚勿扰》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不同婚恋文化主体跨越了各自的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交流障碍,不同的婚恋观念突破了空间对文化的限制,克服了“文化距离”可能造成的“陌生感”,完成对他者文化的语境化理解,最终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里,各国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求以及对爱情的不同认识同时得到了有力的展现。中国传统的稳定和谐的家庭婚恋观和西方开放自由的家庭婚恋观之间产生了碰撞,中国80后、90后全新的家庭婚恋观和西方同龄人的家庭婚恋观之间形成了交流。

以人性关怀为基本切入点。社会为何会出现大量的“剩男剩女”?这不仅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其本身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究其原因,或主观或客观、或社会或个人、或主动想“剩”或“被剩”下,等等。但是,对于“剩一族”的精神痛苦、心理生理烦恼、社会压力等实在关怀较少。

首先是精神上的痛苦。剩男剩女们之所以“勇敢”地登上《非诚勿扰》的舞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婚姻期待,他们其中更多的人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渴望有个生活的、精神的伴侣,当然不排除想借机“秀”一回的投机者。其实,大龄未婚青年更容易情绪化,虽然表面上坚强甚至是很乐观,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也可以装作与己无关无所谓,但是他们更害怕一个人时的孤独寂寞、没有安全感所带来的精神恐惧和痛苦。人,是最害怕孤独寂寞的,这也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其次是心理生理的烦恼。有调查显示,适龄而未婚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疾患,比如妒忌、抑郁、焦虑、狭隘、偏见等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好青春年华悄然逝去,以及因为没有固定的性伴侣而造成的性压抑或者性开放而导致的滥交等等,都会给“剩男剩女”们造成一种巨大的生理压力和危机。尤其是“剩女”们,从传统的观念来看,作为女性,只有成为母亲,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生命赋予的生理使命。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我们看到或听到了许多嘉宾希望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而尽早结婚生子的强烈愿望。

再次是社会压力。虽然有不少人支持“剩男剩女”是社会进步表现的观点,但是到了结婚年龄而游离在“围城”之外,总是免不了社会舆论的非议。这方面的表现在中国尤甚,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也不提倡。同时,随着“已婚同龄群体成员的增多,稳定的家庭三角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地对‘剩女’群体产生挤压,使她们逐渐边缘化,需要另外寻找新的交往群体,以缓解这种人际压力”[5]。

身边的“剩男剩女”无处不在,也许我们爱莫能助,也许是视而不见,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该沉浸在个人的幸福生活里而忽视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非诚勿扰》给这类群体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表现出了国际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以人物、故事情节为文化叙事焦点。叙事学里讲到叙事构成的“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心的对象”[6]。在《非诚勿扰》这个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化叙事空间里,主要是以人物(嘉宾、专家及主持人)作为叙事的焦点,以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婚恋观念上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叙述的方式主要包括现场对话、独白、才艺展示、VCR播放以及各种无声的语言符号。专家、主持人的引导、评点等参与活动的展开,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地展示了他们与嘉宾或相似或不同的婚恋观。

不同的价值观、婚恋观,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在节目中相交织、相碰撞、相融合,形成文化互动,消解了对他者文化的刻板印象,从而打破了每一种文化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对抗性,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思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背后折射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男女嘉宾的互动交流集中展示了中外婚姻和恋爱观念的异同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大趋势。

《非诚勿扰》这个充满异议的“纯粹”相亲节目,自从选择“剩男剩女”这个话题,确立爱情婚姻的主题之后,实际上就已经超越了相亲的主题唯一性,生发出更多积极的更高层面的跨文化交流的深义。具体说来,就是通过一个电视传媒平台,通过一档电视节目,把五大洲的嘉宾汇聚于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中人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文化相似性并建立文化共识的可能性,让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思想情感、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和交流,让每个嘉宾的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这样一个跨文化交流平台的打造,从小处来说,是对外展示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悠久历史文化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从大处来看,更是积极展示了中国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网络电视台.《非诚勿扰》.国际化打开全球恋爱版图[EB/OL].jstv.com/n/ws/info/news/201112/t20111201_680053.shtml.2011-12-1.

[2]搜狐娱乐.《非诚勿扰》.嘉宾专场国际化,中国电视走出去[EB/OL].

yule.sohu.com/20111117/n325926102.shtml.2011-11-17.

[3]单波.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0.

[4]苏晖.论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非主流爱情篇7

关键词:电视相亲;爱情的影子;时代的影子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100-02

一、引 言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它也从来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爱情此物是最单纯,也是最复杂的,它能完全折射出:一个人与一个社会,若想了解一个社会,就先去了解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观,它往往旗帜鲜明地代表着这个时代,可以说,时代特征,在爱情身上,印证的最为清晰。现代爱情,来的更加容易,也更加艰难。容易的是它的开始,艰难的是它的过程与未来。想缔结一段花好月圆的姻缘,犹如西天取经,取点露水情缘容易,想取到一颗真心就难。高度文明的生活,挤压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地球虽然变成村了,人心却越来越远了。

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大型电视相亲栏目应运而生,并且大热特热,也就不足为奇了。若有人问,二十一世纪,什么节目最火?放在两年前,答案必是“选秀”无疑,但在今天,“相亲节目”开始独霸电视武林。相亲这种事,本来可以算做隐私一类,但在今天,它大张旗鼓的变成了一种公开透明的选拔。电视舞台,就是爱的秀场,女子们摆出比武招亲的架势,火眼金睛,精挑细选,男子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要什么,你有什么,两厢一对眼,若对上了,一拍即合;对不上,各走各路,既公平公正,又自由自主,很符合当下的社会情绪和节奏。

其实以电视为媒,为青年男女搭鹊桥,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此类电视栏目,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热过一轮。最早是在凤凰卫视播出的一档从日本引进的户外相亲节目《谁令你心动》,然后是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主持的《非常男女》,“非常男女,有缘千里”这句节目口号在当时也是流行一时,《非常男女》的热播引发了内地电视台此类节目的狂热跟风,一直走在娱乐最前端的湖南卫视创造了《玫瑰之约》的高收视,紧接着各大电视台也陆续推出了多档同类型节目。但这些节目仅仅火了几年,就无声无息的隐没了,归根究底,跟风作品的生命力不强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栏目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力不够。一档好的电视栏目,其实与一个文学作品相类似,无论你书写的是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态表现,若能很好的反映投射出当下社会的百情百态,就不愁它的生命没有延展。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可谓是中国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一匹黑马,于无声无息中,它杀出江湖,横空出世,跃然荧幕之上,街头巷尾,无不流传着它的桥段。与《非诚勿扰》同期推出的,还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等,这些节目,内容与模式基本类似,一时间,它们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被人们津津乐道。为了拼收视,它们的舞美越来越盛大华丽,男女嘉宾表现越来越惊人,嘉宾评点越来越毒舌,然而电视演绎的越热闹,人们却开始在热闹中反思。一旦有了社会反思,一个相亲节目的意义就不再只是一档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和玩味的社会文化现象。

二、个体的多元价值观——爱情的影子

在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中,最热的莫过于“我宁在宝马车里流泪,也不在自行车后微笑”这句话了,说这句话的女主角马诺,因为她所代表的一种裸的价值观,在骂声中火起来了。这种裸的价值观,就是如今社会相当庞大一个群体奉行的主义——拜金主义,拜金主义虽然是一种不健康的价值观,然而它正是当今社会“一切以利为先”所缔造的恶果之一,当这种恶果突然毫不比遮掩的呈现在电视之上,从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言行举止上折射出来的时候,人们震惊了,甚至难以接受,为此一度,《非诚勿扰》被舆论推向引导错误价值观的风口浪尖。观众之所以难以接受,是因为“爱情”这件事的独特性,爱情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谁都逃不开它的魔力。

而它最令人迷醉,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相爱男女双方对彼此纯然忘我的付出,不掺杂半点世俗情怀的依恋。试看每一段流传至今的关于爱情的传说,都绝对离不开这样的主旨。所以,爱情的神圣不容亵渎,谁将“爱情”贴上物质标签,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还有与之相反的例子,同样是在《非诚勿扰》,一个名叫张航的美丽女孩,最终选择了一个与她的外貌、年龄、家庭、个人条件都极不般配的男人,那个中年男子个头矮小,其貌不扬,经济贫寒,还曾有语言障碍迟迟不能大学毕业,但他的光辉之处在于他后来克服了自己的语言障碍,并完全投身于公益事业,为城市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奔走操劳,张航被他的情操感动,在所有女嘉宾一一灭灯之后,留下了自己唯一的那盏灯,并最终勇敢的牵起了他的手走下舞台,她泪光闪闪的说:我不知道我现在的感觉是感动还是什么,但在这一刻,我愿意和他走。可她的这一牵手,也引发了一番社会讨论,有人赞叹她情操高尚,有人质疑她作秀图谋。

非主流爱情篇8

非主流,顾名思意,那就是它不是主流文化,也非物质文化,是当今不成熟的青少年们浮躁情绪下的“另类美”的追求。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譬如,喜欢带一个没有镜片的镜框,喜欢一些通常是手机拍摄的自拍照片,以斜上方拍摄的脸部特写为主,多为微笑,嘟嘴或面无表情。多读点圣贤书或是多出外运动运动这样不好吗,非要学猩猩嘟着个嘴,要是没事做,那就对着天扔石头,去河边洗煤,对着墙打呵欠啊,都比自拍一张突眼学猩猩眼睛睁不大还戴隐形眼镜强吧,还不要说后期觉得自己丑还ps了的。这就是非主流拍照的特点。

QQ的昵称也被非主流侵蚀过,好比“给你我的爱~罗~我爱你”,“此人网名空白”,“放肆?A、悲伤”等。这些全都是非主流的昵称之一,是全然不顾的追新求异,不分天昏地暗的说“寂寞”,“悲伤”,“时光”,“爱情”等。事实上,都是子虚乌有,从最开始的只是昵称,到发泄情感,直至只是一种随波远逐的追求,我觉得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就好比“寂寞”,他们有同学有亲人有朋友,何来寂寞?人本身是群居动物,如果让某人离开所有的亲朋好友,或许一段时间后他会感到孤独无助,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心里是灰暗的,开始下起心灰意冷的小雪,从而感到寂寞;又或许是找不到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为谋之友。不知追求“非主流”的人们是否是在无人孤岛独自生活了数十年,开口闭口就是寂寞。再说到“悲伤”和“时光”,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这么多亲朋好友疼爱他们,心痛他们,他们却以为这是在害他,和亲朋好友有深仇大恨一般,他们怀着这样的心态面对友人亲属自然不快乐,不快乐就会悲伤,伤感,但也犯不着又说到“时光”啊,总是说什么的时光匆匆地流逝,想要抓住什么。我说这只是一种后悔不甘心的表现,这就是所谓没有失去不知珍惜,失去过后方才悔恨。90后的人最大不过二十,最小也才11岁,以后时光还长得很,够得这些“非主流”们倾诉。“爱情”?!恐怕也是当今早恋现象的罪魁祸首吧。

这些非主流们学习就不可能太好。家庭肯定也不怎么好,好的家庭背景人家,品位绝对不会如此低俗,既然他们学习不好,家庭也不太好,所以他们将来估计都没有出息,有出息的人不会做这些无聊的事。他们以为听几首韩文歌就是懂音乐懂品位,就是高尚,他们身为中国人,不哈中,反而去哈日哈韩,我说的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崇洋媚外,他们以这种方式来鄙夷中国的文化,迅速腐蚀中国文化。要知道,许多年前韩国不过只是我国的附属国而已,我不想谈现在,因为我想让非主流们认清历史,我从不见得别人发达国家美国来哈韩哈日,所以,我姑且认为,中国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之一,就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被外来文化和本地俗气的带动,沦为所谓的“脑残”,这真是一大悲哀。

非主流的个人签名一般都喜欢先打了无数的空格,才开始打自己的话,认为这样能有一种飘逸美,而且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在汉语之后又自创一门语言——非主流语言。仅次于曾经的电波系一族的“火星文”,几千年来的古国文化就被非主流们给糟蹋了。我想说的就如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说的一句话,“地球是很危险滴!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不得不说,中国独有的方块文字就这样被玩弄在这些非主流的手中。中国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其中之一,为什么你们不能引以为傲呢?

有人会以为非主流固然有可取之处,例如他们的文笔功夫底子深厚,鼓励人们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中获得启示,但非主流的文笔就好比言情书籍,大多是细腻矫情的心理描写,是将对恋爱的想法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少女们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及向往,是一片痴人说梦的鬼话。我视非主流同言情一般,是文学中的败笔,不管有多么的感情细腻,文笔优美,其意义都是不可取的,是腐败的象征。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背面……反正就是不从正面说出来,造成自己一种空虚,寂寞的美。我以为他们会觉得很婉转。

说到底,非主流就是颓废文化。

话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60无法容忍70,70唾弃80,80反对90,90教育00,00不服90。

宽容面对,未来是下一代的。话说这么说,但我不想就让中国一代比一代差,这样就没有未来可讲,中国的未来就变成了白日做梦了,只能说,在没有成功达到目的前,梦是需要的,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非主流爱情篇9

提及“非主流女性写作”这样一个话题,有个需要注意的关键词“非主流”,这也是容易让人产生质疑的地方。我这样说,只是为了与一直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学有所区别。就女性书写的总体发展态势来看,“主流”和“非主流”这样的定位也是带有相对的阐释意义的,它不但是对创作的中心和边缘的指认,体现了价值判断取向上的限定性,而且也会因认知理念和判断标准的不同而存在着指义上的差异性。

相对“非主流”的不易判断,比较容易的是对支撑“主流写作”的“主流作家”这一身份的确认,人们可以通过对作家的主体创作取向,以及创作成果,还有其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力的大小来加以认定。通常以一般人的理解,主流作家曾经或正占据着文坛中心而非边缘的地位,成为某一时期文学话语中心的承载者。主流作家的创作对社会、对公众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并产生着相应的文学效应。主流作家在社会上拥有特殊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另一种意义是,由于在受众中有普遍的知名度,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读者群或阅读圈子,这种知名度往往也影响着刊物和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而在研究者的理性观照中,主流作家意味着能不断地为文学研究提供大量的可供分析阐释的文本,其创作在思想蕴含、社会生活和技巧创新上对文学创新、对文学的发展往往构成一种新的挑战意义。而出于官方和文学领导机构的立场,主流作家也常常是各种政府文学奖项的获得者,他们不仅在文学活动中,而且也在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而“非主流”写作显然在许多方面与这些相悖,甚至不在同一的评价平台上。但是在网络背景下,这种传统的认知观念却在发生漂移。非主流写作在文坛处在边缘的地位,而在网络中却成为中心;年轻读者多,尤其在80、90后的受众中有很高的认知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圈。更重要的是这些非主流作家的创作,常常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成为热播的影视剧的原创,网上点击率已经影响着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成为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女性编剧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青春偶像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职场剧、宫闱争斗剧、爱情婚恋剧方面常常是女性编剧统领天下。尽管非主流写作,也包括非主流女性写作在当下仍然不被主流文坛所重视,不被官方体制所看重,尤其未被研究者给以足够的关注。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是非主流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令人不可忽视的力量,以高点击率的网络文本和大卖的畅销书,以及改编影视剧的热潮,不断地掀起一波波潮汐,喧哗着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未可估量的潜在的发展方向,令人不能不对非主流女性的写作给予关注。

一、非主流女性写作现象透视

非主流女性写作已成为当下凸显的社会现象或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不论是写作人数和作品数量,以及在网络内外阅读圈中的影响,都日渐兴盛。由网络的高点击率,极高的电影票房,频频引发的电视剧收视热潮,以及出版发行的巨大印数所形成的一个个聚焦热点,不仅吸引着社会公众的注意力,而且也在不断地提升着人们对非主流女性写作的整体印象。审视非主流女性写作现象,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1.非专业化、匿名的写作

非主流女性写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她们很多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大都是在文化机构和体制外的自由写作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和职业,知识结构和个性背景亦千差万别。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女白领、外企高管、大学生、女教师、自由职业者,甚至是普通的全职太太和全职妈妈。其中一些人不仅处在主流社会的边缘,而且也在地域的边缘,像桐华、艾米是美籍作者,六六是新加坡籍。一般在传统文学创作领域,作家大都是学中文或相关专业的,但这些人中很多是理工科出身和学经济的,从事的职业也与文学无关,像匪我思存以前是会计,写《杜拉拉升职记》的李可做着外企经理人,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辛夷坞原先在国企上班,后做全职妈妈,艾米是普通的家庭妇女。

非主流女性写作都是从网络上开始起步,因而最初基本上都是匿名写作,像艾米、六六都是笔名,网络人气属重量级的匪我思存,本名艾晶晶。还有辛夷坞,本名蒋春玲。写《后宫・甄传》的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本名叫任海燕。这些匿名作者,都是在作品大红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她们的真名。《杜拉拉升职记》走红时,连李可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她就是作者。写《失恋33天》的鲍鲸鲸一开始也是以“大丽花”为网名,在豆瓣网上发帖子。还有《裸婚时代》的作者月影兰析,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举成名的唐七公子(现改为唐七),至今都不知道她们的真名。在这些人出名之前一般很难搜到她们的照片或者更具体的资料,只是有一些来自网民的难辨虚实的爆料,她们一般只是通过网络来与读者进行交流。有些人后来之所以被曝光,主要是因为作品被改编成影视而大红大紫之后,各种签售和传媒的宣传,才将真实面目展示给了公众。

2.走红于网络或影视

非主流女性写作崛起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为这些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机会。她们最先主要以“零门槛”进入的网络为载体发帖子,作品的首发基本上都是在网络,而成就她们创作和作品声名的是榕树下、起点文学网、晋江原创网、豆瓣网、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腾讯小说等各类原创小说的门户网站,很多人成为文学网站的专栏。

这种依靠网络技术的写作,走的是一条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路径,打破了传统文学旧有秩序和规范,不论是写作、发表都不存在障碍。她们的创作多是以连载的形式,间断地发帖子一点点完成的,与那些几乎是每天上网的受众在第一时间就能直接见面,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种互动交流,甚至可能会根据读者的意愿来修改人物的命运和情感走向,由此形成了一种文本互动生成的新形式。

点击率决定着她们的成败,点击人气使作品会被数百家网站转载,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众。而超高的点击率不仅在网络上捧红了她们,而且在网络走红后,这些网络原创作品便会成为图书出版和影视改编的直接来源,成为热播的影视剧,像《杜拉拉升职记》《步步惊心》《甄传》《山楂树之恋》《来不及说我爱你》《千山暮雪》《佳期如梦》《大漠谣》《裸婚时代》等等。《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创下了电影票房奇迹。影视剧的热播,反过来又提升了她们的身价,使她们签约不断,人气火爆,成为出版社和影视公司不惜血本争抢的对象,而高版税、影视化相应地也会刺激大量的无名或有名的女性的创作热情。

3.以类型化写作而冠名

非主流女性写作体现出类型化的特点,这一方面是出于她们自身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门户网站宣传,或是出版商营销策划的需要。她们的创作常常会被赋予某种类型化的冠名,比如辛夷坞,被冠以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匪我思存被冠以国内原创都市爱情小说的领军人物。艾米的《山楂树之恋》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桐华被称为中国文坛言情小说“四小天后”中的“燃情天后”。流潋紫的《后宫・甄传》被誉为“后宫小说巅峰之作”。这种冠名可能是网站或出版商的一种炒作,但从中也可以把握到她们的写作趋向,以及图书市场的需求动向。

4.作品高产出高增长

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非主流女性的写作,也随着网络文学的渐兴渐盛而走强,进入了作品的高增长期。成为领军人物的一些作家,如桐华、匪我思存、辛夷坞、唐七公子都是些高产作家。桐华的书有11部,像《步步惊心》《大漠谣》《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都是2册,《云中歌》分为3册。匪我思存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21部书。辛夷坞有8部书。按人们对传统作家的看法,像她们这样的年纪,在不长的时间里出这么多作品简直是不可思议。而且她们的作品常常是排列销售榜首,有数种版本,而且不是只出一次。网上的阅读者更是不计其数。

5.受到青年受众的热捧

她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年青人中间集聚起了自己的受众群。这些青年受众大都是与新媒体关系密切的学生和白领,尤其是80、90后的年青人正成为主要的受众,他们往往是在第一时间从网络上读到文本,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继而又从网上一路追捧成为影视剧的观众,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势力。她们大受年青人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非主流女性写作的主力多是些80后生人,青春靓丽的形象再加上柔美细腻的文字,更容易吸引同代读者。

6.对传统文学构成一种冲击

这些非主流女性写作已经对传统的主流文学形成一种争夺话语和空间的力量。她们的作品迎合了大众娱乐和大众消费的市场化需要,日渐挤压着传统文学的空间,也在网络及影视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过去传统的文学经典是影视改编最主要的来源,而现在热播的影视原创大都来自网络,很多网络女性,尤其是人气,如桐华、匪我思存、辛夷坞、鲍鲸鲸几乎是所有的作品都已经被影视公司签约。所以非主流女性的写作不仅争夺和改造着读者,而且也使自己的写作模式逐渐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非主流女性写作的主要特点

可以被归入非主流女性写作的作家或说是很多,写作类型也多样化,从她们的各类文本中,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比较集中的写作特点:

1.偏重言情的感性表达

作为女性,她们呈现出比较感性的特性,所喜欢表现的题材,多涉及到青春、友情、爱情、婚姻、家庭这些多与情感有所关联的内容,不管是写校园青春、都市职场、宫闱争斗、家庭伦理、爱情婚恋,也不论写作类型是穿越、玄幻、重生、历史架空、武侠等等,绝大多数都围绕着“情”字展开,“情”是想像的酵素,是纠结人物的扣钮,也是情节生发的线索,言情成为她们创作最主要的特点。

言情首先体现在对爱情的大书特书上,不管是历史场景,还是当代都市,都只是一个让爱情生长的空间,而这爱情多是唯美的、纠结的、痛苦的、悲伤的,痴情缠绵,惊心动魄,生生世世。最具代表性的是艾米的《山楂树之恋》,老三和静秋的纯真初恋,被诩为是史上最纯的爱情。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虚构的是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上的太子夜华之间的三世爱情,是一种玄幻的乌托邦式的描写。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都写的是男女主人公从中学的情蔻初开,彼此深爱着对方,一直延续到大学及至后来的爱情发展,因家庭原因或是误会而分开,又在数年后相遇,是爱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故事,辗转曲折,又令人心伤。顾漫的《何以笙箫默》也是从一段年少时的爱恋而牵出一生的纠缠。

这种言情还体现在语言的表述上,她们或是用清丽唯美哀婉的文字去进行渲染,使人纠结不已,或是用一种对爱情、情感体现出个人认知的探讨话语去触动人心。她们都是些催泪高手,很会赚取读者的眼泪,这也是她们的作品让年轻读者欲罢不能的所在。

2.写作更自由更时尚化

非主流女性的写作基本脱离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模式和传播方式,以自己喜欢并且可以把握的叙事方式,更自由而没有任何羁绊地去写作,她们一般不会完全去遵循传统小说的模式,不大顾忌语言的要求、结构的完整、叙事的规范,而是随心绪、情感而为。

比之传统作家,非主流女性的写作不会受到历史和认知的束缚,有很多超越现实的自由想像,特别是一些另类的思维更受到欢迎。像桐华的《步步惊心》中的当代都市白领张小文,在浴室换灯泡却因脚一滑穿越到清朝,变成了马而泰・若曦,带着对清史的熟悉进入宫廷,卷入了九王夺嫡的争斗。她的《大漠谣》《云中歌》《曾许诺》甚至架空了历史,《大漠谣》写大将霍去病爱上匈奴狼女,并与她携手抛家弃国共赴西域。唐七公子的《华胥引》也是典型的历史架空小说。流潋紫的《后宫・甄传》《后宫・如懿传》亦真亦幻,都是不能拿真实的历史去计较的。

时尚化是她们能得到80后以降年轻读者喜欢的主要原因。非主流女性写作的主要干将基本都是1980年代出生的,所以她们的小说讲述的多是80后年轻都市男女的情感故事。像鲍鲸鲸的《失恋33天》、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我在回忆里等你》《许我向你看》,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匪我思存的《爱你是最好的时光》《爱情的开关》《来不及说我爱你》,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些书名都很能抓取年轻读者。可以说作者和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生长时代的文化养料,或说是代群文化都是相当接近的,这使他们拥有了类似的生存经历及趋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小说中的人物设定很符合读者认定的青春偶像,说话行事方式时尚爱好等,都能迎合当下的时尚潮流,甚至是小说叙事的话语方式,情感的、调侃的、幽默的、搞笑的,也都是年青人所熟悉的句式,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并且成为他们认可的另类经典台词。

3.表现性别的优越感

性别的优越感成为非主流女性写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与其说这些80后的作者女性意识强烈,倒不如说她们个人的意识更为突出。身为女性,又个性张扬,这种性别特点使她们常常会以主体意识突出的“我”,也就是女性的视角去观照对象,《失恋三十三天》以女性日记体直播的方式,记录失恋后的生活。《后宫・甄传》也是以第一人称女性的视角来展开叙事的。通常是女性在作品中占据着主置,一切都是以女性为主导,由女性来操纵。依附于穿越、架空历史、玄幻等方式,置换生活中的男女地位,表现女尊男卑、女强男弱,男性取悦臣服于女性,女性去奴役男性等等,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满足一种精神幻想。但另一方面,女性好幻想的特点使她们的文本更多样化,也由此体现了性别写作的丰富性。

因为在网上可以匿名写作,所以她们可以更为直接便利地表达自我,叙事中有意无意都会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处处透着身为女性主体的傲人情怀和个性魅力,甚至很多时候表现得很自恋。这也是她们的作品女读者多,受到女粉丝追捧的原因之一。

4.多样化的文类和文体

从非主流女性写作的成果中,可以看到多种类型的作品,像都市言情类、青春校园类、穿越武侠类、玄幻类、架空历史类等,很多人成为类型化写作的高手。她们的作品支撑了某种类型小说,如匪我思存的小说,以细腻独特的女性视角,反映了当代都市女性对于爱情、两性关系以及女性个体独立性的认识,成为当代网络言情类小说的代表。辛夷坞主要是青春类文学。流潋紫精诗词,好历史,古典文学积淀深厚,成为后宫类作品的代表人物。但也有的人是操作多种类型,如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属于玄幻类的,《岁月是朵两生花》是都市言情类,《华胥引》是典型的历史架空小说。在文体上,她们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像日记体直播、女尊文等,在文体的创新上有更多的追求和尝试。

三、非主流女性写作的未来前景

网络背景下的非主流女性的写作,其实绩已经从网络、图书出版、热播影视剧中凸显出来,成为大家可感可视的一种现实图景。与“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出现的女性写作高潮有所不同的是,不仅现在的写作方式和写作载体变了,而且写作者自身的构成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以前是精英或是类精英式的写作,现在从家庭主妇到职业作家,都参与其中,成为大众女性的写作。从精神价值内核来看,也从以前的思想文化体系的精英取向而走向了大众娱乐、大众文化消费层面,与前两次比较,当下的女性写作具有了更为广义的指义。

非主流女性的写作,正处在一个快速生长的进程之中,以当下的、或是前瞻性的眼光来审视其强势的发展势头,可以看到其今后的几大优势:

1.新媒体与市场化的互涉互补

进入新世纪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一体化的中国文学开始分化为传统的纯文学,以畅销书为主打的市场化文学,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新板块。非主流女性写作起步、走红于网络,占据着各大门户网站,在网上有数亿的点击率。但另一方面又依赖于高点击率走向了市场化,与纸媒质之间形成了新的供求关系,成为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名列销售排行榜的前列,所以占据了两方面的优势。她们在网络上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依照读者的需求来定制修改,而效果又马上会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反过来,图书市场的需求也会直接地影响到创作,使她们会在写作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2.在影视剧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网络小说本身就带有大众文化、大众娱乐的内质,这和影视的性质是相近的。在网上获得超高的点击率,集聚了人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实际上也是通过广大的受众进行了一次次的筛选,所以编导选用这样的原创作品,一般不用担心收视率,失败的概率要远小于那些未知的要靠编导去辨别甄选的本子。而且一般喜欢网络作品的读者都会留意影视的改编和播出,从网上一路追捧成为影视剧的观众。像张艺谋执导的艾米的《山楂树之恋》虽未大获好评,但喜欢原作的读者都会成为电影观众。

这些非主流女性都比较年轻,熟悉同代人的思想和生活,写起他们的生活得心应手。另外身为女性,对家庭伦理、爱情婚恋有着细致的感知体验,想像奇异,题材特殊,所以由她们作品改编的、或是她们自己编剧的穿越剧、宫斗剧、都市言情剧、偶像时装剧、家庭伦理剧都比较流行。她们的作品也成为各大影视公司搜寻的重点,一些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提前被影视公司所签约。

3.拥有以年轻受众为主的阅读和收视市场

现在的年轻一代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他们的阅读主要靠这两个工具,每天会上网阅读,所以他们会很容易地接触到女性的作品,比较熟悉这些人和作品,有些读者甚至是追着某一连载小说在网上读一至两年。被视为原创爱情小说领军人物的匪我思存,她的作品主要是在网上连载,有超过千万的80、90后的读者追着去读。当下手机又成为重要的载体,她们的作品因受年轻人的喜欢而成为签约的主要来源。而由网络原创改编的影视剧也是青年受众的热捧对象。在青年受众的文学接受上,网络、手机和影视占据着优势,传统纸媒质文本正渐渐地失去已经习惯于网上阅读的年轻受众。

4.后备强大新人层出不穷

据一些数据统计,目前网络注册的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而在网络空间中,占据80%之多的是女性,她们无疑具有主体地位。这个巨大的基数,以及后续扩展的不可估量性,都可以想见目前被我们认为是非主流女性的写作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尽管从整体来看,她们人数虽然很多,良莠不齐,成气候的不多,但相对于传统文学领域不足10万人的各级专业作家来说,她们在人数、年龄上都占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受教育程度上,她们超过了传统作家群,普遍都受过高等教育,资质很好,像流潋紫写的清宫小说,可以看到她非常好的古典文学功底,熟悉历史,对诗词曲画有很深的了解和把握。女性天生就有一种想要倾诉的欲望,和希望获得他人关注和欣赏的行为动力,网络的宽松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她们这种倾诉和表现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展示平台,这会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其中,成为网络女性写作的强大后备。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非主流女性的写作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女性大都具有一种写作的热情,而且有一种浪漫的激情,好幻想,情绪化,这让她们在写作上非常投入。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女性的坚持和韧性,在网上能一直坚持写下去的多是女性,这也是她们能出来的原因。

非主流爱情篇10

我想问问,那些所谓的反非主流,你们是真正的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是因为担心国风受损而反非主流吗?

不仅仅是吧。有些人只是随波逐流,看见有人反对,有人骂非主流,你们图新鲜,图好玩,也跟着添油加醋。

你们仅仅是为了好玩,但是,有多少热爱非主流的好孩子为此承受了冤屈?

首先声明,我不是非主流,也不喜欢非主流,我只是看不惯有些人四处败坏我国的风气却在网上大骂非主流!

先不说非主流,淡淡说这些符号。比如 - - (*^__^*) o(∩_∩)o..之类的,连使用这些符号都被人骂吗?那你们也太苛刻了。

这些符号和那些曲解了汉字的文字不一样,比如偶,表酱紫。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词,但是符号它们有什么错?

它们只是表达心情的另一种方式。

难道你听中文歌,一听英文歌就是不爱国,就要被人骂?英文歌,有他特有的韵味,而这些符号也一样。

当然,那些天天打扮的花里胡哨,还自以为很漂亮在大街上乱逛的非主流,确实该骂。但是,有一些人只是喜欢拍些好看的照片,使用一些好玩的符号,就要被骂?

那么多贪官,那么多败坏中国风气的人你们不骂,为什么偏偏找非主流的茬,非找90后的茬,看她们好欺负?

再说了,你们反对就反对吧,请别使用不文明的语言,难道你们使用那些肮脏的话就比非主流好吗?至少非主流比那些骂街的话要登得大雅之堂!

还有,有的人明明是一些小孩子,却天天“孩子,你们还小,不懂。”挂在嘴边。难道你比我们大多少吗?难道你是天天被你老爸训的也想过过瘾?请别拿非主流撒气!

不一定喜欢非主流,就一定学习不好,不一定喜欢非主流,就一定败坏国家风气。我认为,那些败坏国家风气的人,恰恰是你们这些用脏话骂非主流的人!

请记住,她们还只是孩子,她们承受不了别人的肆意辱骂,承受不了自己的爱好都要被别人干涉!

你们这些大人,根本就不了解90后的天空。他们要的是创新,而不是死守老祖宗的家底。难道要重蹈清朝的覆辙吗?他们想冲破思想的牢笼,但是却被你们一棍子打回去了。

为什么美国人开放,但却是经济强国?中国一点不比美国差。只是我们的思想都被你们禁锢了。

非主流,只是一个形式,虽然不太好,但是它是一个开始,它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不甘于现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