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震知识十篇

时间:2023-03-20 11:06:24

防地震知识

防地震知识篇1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三防安全知识:防溺水_防火_防地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防溺水一

预防溺水重点“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若没有救护器材,在会游泳的前提下,可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压额提颌开通气道,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对溺水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特别强调:学习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具备基本急救知识。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

同学们,注意听,

安全牢牢记在心, 夏天游泳防溺水,

河沟水库和池塘, 千万不能胡乱行。

会游的,别逞能, 水深沟底乱草生,

一旦发生溺水害, 喊人救命没人听,

不会游的更可怕, 稍不留神要了命,

千万注意防险情, 安全牢牢记在心。

游泳就去游泳馆,安全清洁更轻松。

防火二

夏季火灾的特点

1、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2、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3、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生。

4、是扑救困难,易造人员伤亡。

天气炎热,被救人员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在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易发生跳楼等,造成人员伤亡。

防溺水三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地震的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防地震知识篇2

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及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地震局、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及“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以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提高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主线,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营造防震减灾社会环境为目的,坚持防震减灾和经济建设两手齐抓的工作方针,从保障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抵御和减轻地震和火山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群测群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地震和火山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活动,使干部及群众了解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全民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主题、目标及宣传内容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题:防震减灾与生态文明建设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使防震减灾知识能够全面进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和家庭,按要求开展好全省“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活动。创建一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一批宣传骨干。通过面向全社会和基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使民众了解和掌握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要求,增强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民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朝鲜族自治州防震减灾条例》等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文化及新一代区划图宣传和贯彻。

形式:悬挂宣传横幅、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地震法律法规和宣传标语、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组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到社区和学校送宣传资料、广场集中宣传、摆放防震减灾知识展板、发放防震减灾宣传单、组织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等。

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时间

2014年4月至10月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具体任务

(一)利用媒体和网络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1.自5月2日—5月30日,在县政府电子滚动屏幕中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2.在电视台民生频道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宣传片。协调电视台自2014年5月2日起,在县电视台民生频道晚上7点的民生大讲堂中,增设防震减灾宣传栏目,每周安排2天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及相关防震减灾知识。

3.协调防震减灾成员单位从5月份开始在本部门网站开辟防震减灾宣传专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知识及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公共网站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平台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联动宣传

积极与教育、民政、科协、党校等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好“科技周”、“5.12”防灾减灾日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联合县防灾减灾办公室,协调县防震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和“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当天,在我县明月镇中心地带(老明月镇政府前)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和标语、发放宣传材料、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录音带、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防震减灾知识。

(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是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省、州防震减灾安全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家庭避震,居民自救等知识宣传,组织开展社区地震应急演练,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入社区和家庭。结合县创建防震减灾安全示范社区活动,指导社区在显要位置设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或者橱窗;到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目前我县已有一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县朝鲜族学校。我们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规范示范学校管理,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根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实际需要,再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织全县各学校学生每月在班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宣传片,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展。开展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队会和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活动。协调学校每学期不少于二课时的防震减灾课程,科技局地震办到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和宣传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防震减灾宣传面,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和应对灾害能力。

(四)组织全县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利用全国学生安全教育日和国家防灾减灾日,组织县内各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每所学校至少一年内必须组织2—3次。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期间,组织县内商场和企业进行一次防震避险疏散演练,提高民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组织机构,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科技局成立由局长亲自挂帅,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好宣传活动方案,报请州地震局和县主管领导批示。切实做到周密策划、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搞好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掌握地震科普知识,主动参与防震减灾事业建设,提高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防地震知识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这个主题,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全面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能力,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牢记唐山、汶川地震教训、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高度关注民生、服务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建设。

三、总体部署

1、精心组织《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前后,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上街宣传等形式,重点加强面向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和农村的宣传。

2、强化“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2日以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为重点,通过组织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街头宣传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避震知识,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水平。

3、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机关、学校、居委会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宣传阵地,推进防震避震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普及地震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着重建立能够持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的地震安全社区和农村民居的宣传教育平台,全面推进城乡防震抗震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悬挂横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以《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为主要内容,在重要位置和各村、各居住小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组织,最少不得少于5条,各行政村、居民小区都要悬挂。对于组织情况将进行检查,并列入全年考核范围。(5月1日前完成)

2、报纸宣传。结合5月1日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5•12防灾减灾日和纪念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在报纸上刊登县领导署名文章,号召全社会共同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营造全民同参与、同宣传的氛围。(5月12日完成)

3、应急演练。组织省级地震科普师范学校桓台县实验中学以及计划申请科普示范学校的邢家中学等有关学校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提高学生防震应急意识和知识,提高学校应急反应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效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认真组织,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5月12日前完成)

4、印发宣传手册。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20000册,做到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人手一份,企业、社区、医院、商场、农村等主要负责人人手一份,并在上街宣传过程中向广大群众发放,尽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识广泛普及。(5月1日前完成编印)

5、网站宣传。在桓台政务网和桓台科技网上刊登《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文章,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面。(5月12日前完成)

6、地震科普阵地宣传。结合科技活动周集中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在繁华地段组织开展上街集中宣传活动、摆放展板、悬挂过街横幅、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村村通橱窗、组织人员到学校进行地震科普讲座等形式积极进行地震科普宣传。(5月23日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要求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县地震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并进行不定形式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2、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认真组织,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防震减灾法制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3、部门联合。与县司法局联合发文,在全县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防震减灾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浓厚氛围。

4、认真总结。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结束以后,认真进行总结宣传月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

附: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桓台县科学技术局

桓台县地震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

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3、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8、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9、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0、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防地震知识篇4

一、于5月12日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xx乡防震减灾会议和并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地震知识》、《动物震前异常反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我们从地震基础知识,到震情识别技能、灾情速报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热爱防震减灾事业的业务骨干。

二、在xx乡文化广场悬挂标语、横幅,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及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当天着力宣传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我国地震发展形势,丰富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向群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向群众展示宣传图片5张,到各企业送发地震宣传单100余份,累计咨询人数达200余人次。这次活动对有效提高我乡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也能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地震发生与识别相关谣传。通过宣传,群众了解到防震减灾知识,接受到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

三、在xx中学进行防震疏散演练,在疏散演练警报响起后,各班同学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师生在校长王学强的指挥下用2分13秒安全撤离教学楼。在师生们到达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点各班人数,向总指挥做口头汇报。最后,总指挥进行活动评估、总结。为做好这次地震逃生演练,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明确演练的重要意义、演练的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对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进行了仔细检查,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隐患,确保“逃生”路线畅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了解了防震知识、避震方法,疏散路线,树立了自救互救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发挥地震预报观测点的作用。在我乡设立了2个观测点,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上报,通过畜、禽和自然现象密切关注地震灾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动态。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防地震知识篇5

为切实做好本次法制宣传周的各项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次宣传活动的相关事宜,并下发《“加强预防文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宣传主题月活动》,要求各市、区地震主管部门结合防灾减灾日、市2012年度科技活动周和“防空防灾疏散演练”等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并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年终绩效考核中宣传方面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此次宣传主题月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学校地震科普宣传,实现学校宣传全覆盖

在“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防空防灾疏散演练”活动期间,我局开展了系列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一是深入学校开展地震科普讲座。5月7―11日,市地震局先后为统一路小学、小学、经区实验小学和区幼儿园的师生们进行了科普讲座,、、三市地震部门也深入学校进行了科普讲座。二是组织开展地震科普辅导员培训班活动。5月11日,市地震局和教育局在小学举办地震科普辅导员培训班活动,市56所学校的地震科普辅导员和小学14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活动。三是指导学校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5月11日上午,我局在市区第九中学、高区实验小学、经区实验小学、区机关幼儿园统一开展了校园应急避险疏散演练,、、三市也各选择了一所学校开展了疏散演练,并邀请其他学校负责人到场观摩。

三、依托地震科普宣教基地,开展“开放日”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的基地宣传作用,在我局台网中心组织“开放日”宣传活动。5月9日上午,古寨小学师生分批来到我局台网中心,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代化监测系统,向广大师生介绍地震基础知识、监测预测现状和应急避险常识。

四、加强部门联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进企事业单位宣传活动。5月11日,走进中国银行分行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地震知识讲座活动。通过介绍地震科普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和机关干部的防震减灾意识。二是组织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收看电视电话会议。5月24日上午,我局组织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收看和中国地震局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要求各与会各单位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各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全市学校防灾减灾演练活动。“5.24”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市人防办和我局联合消防、卫生、教育、等部门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空防灾疏散演练活动,在市九中主会场,摆放了8块展板,发放地震科普知识读本近800本,市地震局和地震台走进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防震避震常识讲座,开展了“知识护航,防灾减灾”为主题教育活动,各市、区地震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和防震避震疏散演练,全市参加疏散演练的师生人数达到32.8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师生的防震避震意识。四是联合妇联等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5月24日下午,高区妇联与高区地震局联合在田村社区组织“火炬巾帼流动讲堂”活动,高区地震局工作人员为田村社区150多名妇女同志讲解了防震避震知识,活动期间还发放了大量防震避震宣传材料。

五、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社区宣传活动

5月11日上午,“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乐天社区的授牌仪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举行。经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要求全区其它社区要以乐天社区为榜样,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社区特色,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此次授牌仪式将会为我市的社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组织下乡宣传和科技活动周,开展农村宣传活动

5月8日上午,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地震、科技、公安、消防、医疗、社会事业、环保、农经等部门在镇大集举行“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主题宣传活动。经区地震局工作人员一共发放“防震避震知识”、“省防震减灾条例”等近千册,接受防震减灾科普咨询达百余人次。

5月24日上午,高区地震局、宣传部、经发局、农经处等部门,在初村镇集市开展了一场大型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高区地震局开展防震避震常识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地震科普知识读本、《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等材料,开展农村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七、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开展特色宣传活动

防地震知识篇6

关键词:地震 防震 科普知识宣传

中图分类号:TU89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1.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交汇部位,地壳运动强烈而复杂,是世界上地震多发、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需设防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80%,其中Ⅶ度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0%,74%的省会城市和62%的地级城市位于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地区[1]。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可以概括为“一个1/3,两个1/2,一个100%”:一个1/3,即20世纪全球1/3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两个1/2,即20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一个100%,即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2]。由于人们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上经济较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较低,所以强震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1.2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少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不断延伸,构建具有适合本区自身特点的防震减灾体系,可实现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地震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确保区域的经济安全、高效、稳定发展。

1.3加强地震科普工作是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推动经济可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十几年,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特别是生命线工程)、新型建构物和人口密集区不断出现,地震灾害潜在威胁将更加突出,经济建设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把防震减灾教育和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放到经济建设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切实发挥地震科普工作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中的巨大效益,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创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

1.4加强地震科普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的有效途径[1]

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人关注,防震减灾则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社会还将安全文化、预防文化建设作为衡量政府效能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灾害预防文化是指人类以防御和减轻灾害为中心的、与灾害预防意识和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活动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地震预防文化属安全文化范畴,是社会文化在地震预防方面的特殊形态。实质上就是构建一种社会性灾害预防文化。我国严峻的地震形势,使得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地震安全和防震减灾问题。而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和建立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则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维护公共安全和构建灾害预防文化的有效途径。防震减灾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震灾害预防中非工程性预防性的重要措施,是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保障。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途径。强化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伤害。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一所因地震出名的中学——桑枣中学,这是一所安县教委直属的农村初中学校。校长叶志平,在担任学校校长以后,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按照平时规定的疏散路线用1分36秒时间,转移到安全地点,无一伤亡,从而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相反距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一些学校,因平常注意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练,在这次地震中无一人伤亡。又如长江口以东海域,1984年6.2级地震导致百人跳楼,1996年6.1级地震因平常注意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练,地震发生后秩序井然。

2、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不足,防震减灾教育滞后

目前,我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多数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高;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较薄弱,科技实力不强,防震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不够;防震减灾教育滞后,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6.0级及以上的地震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灾害预警、指挥部署、社会动员和信息收集等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2.2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避震逃生应急能力不强

由于我国的地震科普与安全教育相对薄弱,许多人对地震常识和自己住所的抗震性能不了解,也缺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意识和热情;极大多数学生以及高层建筑居民和职员未掌握自救知识,从未经受过逃生演练。我国每年发生的中等有感以上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缺乏科学避震意识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避震不当造成的伤亡事件。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数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广东广东汕头饶平县有三所小学距离震中相对较远,但由于避震不当,导致死4人,伤799人,重伤110人的严重后果,伤亡人员中91%以上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常识,惊慌逃震而挤伤、踩伤的,其中又以正在上课的学生居多。地震发生时,人们科学避震,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当务之急是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人们掌握应有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震逃生方法,地震突发时人们的行为就会更加理智,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避险措施,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的目的。

2.3公众缺乏地震常识,地震谣言广为流行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由于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平常时期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地震科普知识的态度也较淡漠,加之社会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地震科普知识贫乏;但地震又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使得社会公众对地震总怀恐惧之心。这些对地震无知而神经又过于敏感的人们,往往人云亦云,成为地震谣言传播的媒介。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广东等地区地震谣言不断。还有一些人打着易经、占星术之类的幌子,声称能预报地震,居然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地震谣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二传说地震是外国人预报的地震传闻;三传说的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发震时间、地点都很精确的地震传闻;四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由小道传播的地震传闻等。人们可以根据地震谣言的上述特征来识别地震谣言,努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

防地震知识篇7

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社区成立了以xx书记为组长,xx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其他干部为成员的社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制度,明确创建工作程序与职责,并根据本社区特点制定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计划、健全制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室、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地震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规划图。

二、营造地震安全目标任务

1、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1)有一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

针对社区特点,集思广益,把社区人员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成立一支防震减灾宣传队伍,承担起面向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2)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依托社区学校,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对社区学校的学生进行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达到宣传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目的。随后,社区利用QQ、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居民宣传地震知识,并不断组织辖区居民集中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开展社区、家庭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熟悉掌握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震时迅速安全避震。

(3)建立固定活动点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定期组织开展有关地震方面志愿者深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防震避震知识培训。建立社区防震减灾宣传站点,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建立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社区社志愿者队伍、应急避险场所、社区、家庭预案、社区居民等内容。

2、社区应急体系建设

社区构建覆盖了各个不同组织的防灾预案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

(1)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制定了社区、家庭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志愿者个人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实现预案的规范化管理,完善邻里救援的社区支持框架体系,建立健全邻里互助网、应急避险通道网、单元地震应急救护网、居委会联络卡。将草根超市等商户吸收为应急避难物资储备库,平时作为经营场所,遇有地震突发事件,可直接调用日常生活必备品。将社区医疗服务站设置为应急医疗救护点。

(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根据九圣祠社区实际,制定了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实施方案,规划设置应急志愿者专用道、应急抢险车辆专用道、应急医疗专用道,应急避险场地。

(3)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防地震知识篇8

地震的科普教育,要追溯到20世纪 70年代,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鉴于此,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2006年11月申报成为广州市中学组第一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

1.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宣传、培训等体系

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的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疏散方案的编写;教师培训;研究性小组、综合实践组建立;校园建设;校内外宣传阵地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全面渗透,在海珠区、广州市甚至广东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阵地

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阵地,分别有室内和室外的。室内的有地理专用室、专用电脑,海珠区观测台站;室外的有地理园,专门开辟一块防震减灾预测预兆阵地,种植了十几种植物。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做起,学生既感兴趣,效果也好,又为学校增添不少的绿化。此外我校还有投资了20多万元的“防震减灾科普长廊”和各种各样的防震减灾活动宣传栏、电子屏幕等。

二、课题提升,专项支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利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平台,由笔者牵头主持,于2010年6月成功申请立项广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研究。课题深入探索具有特色的防震减灾地理教学特色课程的建设。主要内容是:①研究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构建,例如让学生通过关注生活热点, 充分挖掘内容,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主动地开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②研究如何将防震减灾特色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即如何将特色课程的内容采取向学科渗透,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主题。通过利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建设等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特色融入到地理学科教育建设中去,研究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机、有效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11月又成功申请了广州市海珠区科技与信息局的防震减灾专项——利用广州市第五中学地震前兆观测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广州市地震办公室、广州市海珠区科技与信息局和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联合指导下,发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优势和作为省、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的“以点带面、全面渗透、辐射全区”的作用,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开展提高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性的教育科研。

三、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

1.具体落实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加强课题组老师专业素质培训。此项专业素质培训主要通过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基本功。重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地震专业岗位培训,加强新地球观教育。为此我校一共进行了七次教师专业培训和两次野外实习。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防震减灾专业知识,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落实到教学实验中。

(2)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落实到教学实验中。在初中的教材里安排了板块构造运动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安排了有关的知识。我们让学生在初中粗浅的地震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详细地掌握地质构造的概念、板块运动的形成、地震的种类、地震波的种类等知识。并利用课堂、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研究性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地震有关知识,达到真正普及的目的。

此外,我校课题组老师还专门开展了三次“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校级公开课。

2.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及预防知识,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和防震减灾有实际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及技能,提高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活动、宣传增加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使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在这一年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如:观测井的各项设施及仪器的使用,各项仪器发出的各种数据及其含义,如何记录观测的数据、野外实习等。

经过学习培训,不但增强了课题组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开展学生活动的能力。

四、成果

我们的成果是丰富的,有《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书籍、《2012—2013年宣传台历》、“观测井”模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网站等。

防地震知识篇9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考核督查,逐级落实工作任务

为了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之后我局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以防震减灾工领导小组名义下达了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考核指标任务,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县上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突出监测预报,加强群防体系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把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地震信息节点及系统运行良好。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之间广域网络互联,地震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数据资源共享,便于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震情。二是对全县的宏观监测点实地进行了检查,落实了监测人员,明确了职责,对宏观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建设了3个规范化宏观观测点、观测点达到了“七有”要求。切实按照“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各宏观观测点开展动禽、井水变化、气象等宏观异常观测,为准确预测预报震情提供了依据。加强了西河村庙嘴山测震台的监测环境维护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力畅通、环境整洁,确保测震台正常运转。三是制定下发了《县2013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采取电话询问、月报表等形式,加强震情监视和跟踪,密切关注地震前兆异常事件,完成了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形成有价值的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四是制定了“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和职责,全县9个镇、2个社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主管领导和镇上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完善更新了“三网一员”信息,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了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三)强化机制建设,提升震灾防御力度

认真落实《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了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凡没有县地震办的备案手续,不得进行规划定点、工程招投标和办理施工许可证。上半年备案4项。二是加快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创建步伐,今年创建示范村一个。三是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县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建苑、宜禄等社区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四是开展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县地震办联合县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对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成立了联合检查组,按照从严从实从细的原则,从2013年5月22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历时27天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不含民办幼儿园)单设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和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及4栋保障性住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给出了意见,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深入宣传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为了切实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科技之春”、“5.12”汶川地震纪念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采取上街设点、现场讲解、发放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切实增加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截止目前,共开展防震减灾宣讲及演练活动8(场)次,悬挂横幅7条,制作宣传板面20块,散发宣传资料5000多分。二是充分发挥媒体、通讯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在大屏幕播放防震减灾知识专题宣传片、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使群众进一步了解地震科普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三是扎实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为主题的“六进”活动,在昭仁中心校、巨家中学、巨家中心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金宇社区、建苑社区、宜禄佳苑、冉店社区上孟村、丁家镇张代河村等社区居民发送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以及《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宣传资料,增强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常识。结合“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及“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及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四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按照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的文件要求,昭仁中心校今年开展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巨家中学开展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五)加强应急救援,提升防灾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下发了《县地震应急预案》,我县73个县级部门、9镇2个社区、160个行政村,80%的中小学校和卫生院、按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根据自身职责,完成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学校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检验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时更新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二是建设应急平台。宜禄街文体广场为县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周围及入口处设置明显指示标志牌,并制作了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合理划分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区、应急棚户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水源区等功能区,确保地震应急避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三是壮大应急队伍。加强县、镇、村三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应急能力。目前,我县有地震应急救援中队各镇、社区均成立了20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分别成立了15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防震减灾志愿者协会,会员40人。

二、存在问题

1、防震减灾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健全。

2、广大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知识匮乏、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各级的应急预案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提高。

4、“三网一员”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络还需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按照年初工作计划,进行全面的查缺补漏,重点围绕考核目标任务,进行认真地检查和落实,确保全年的工作完成,下半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点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时段,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知识、抗震设防知识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我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社区、村、企业的创建工作。

(二)继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认真做好震情值班工作,利用宏观资料,切实做好月、年会商各项工作。加强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测、调查核实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在提高群众宏观现象的观测、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广泛引导和发动群众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发现异常及时向政府或地震办报告,为地震部门判定震情提供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

(三)进一步抓好“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推进全县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防地震知识篇10

关键词:地震;科普知识;课程

一、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进学校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20世纪地震死亡人数居各国之首。而目前现实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震灾频繁发生的国情还很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大力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知识。为此,国家地震系统展开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宣传,其中进学校以地震科普讲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地震科普宣传材料形式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反映在讲座中能明白地震的成因,在演练中清楚应对地震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反应因讲座和演练的频次太低,即便在当时掌握部分过段时间便会忘记。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形成应对地震的理念是什么,是将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的课程。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

(一)多学磋商 启迪思路

学习地震科普知识,掌握防震避震基本需求观念已经形成,但在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加入学生课程难度较大。组织专家到多所学校考察,与教育部门及多所学校教务处共同探讨磋商,广泛采纳各校教师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内开展地震科普讲座的同时详细咨询学生对地震科普的认知程度及所需,汲取了多方面经验,逐步把震科普知识走进学生的课程推向了实际。

(二)编写教材 培训教师

组织专家严抠细抓,邀请各校名师参与,结合教育部门规定,多角度、多方位、高标准地,改编地震科普知识成为教材,以不同年级接受程度不同分为“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震灾自救与互救”三部分。根据教材编写成科普讲义以备教师授课使用。成立宣讲团,对各校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地震科普事业的教师进行选拔并培训地震科普授课。发放地震科普讲义,开座谈会相互交流地震科普知识授课技能与技巧,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三)定期演练 合理考核

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课程,不考核会导致学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采取定期地震避险、疏散演练,让学生将所学地震科普知识在演练中实践应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择优表扬奖励,让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定期演练也是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进行检验的方式,督促各校定期清理疏散通道,加固教室各类悬挂物,以备学生规范有序组织撤离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建基地实地观摩

地震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缺乏实地实践,实物观摩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很理想。指导多所中小学制定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经费,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条件,创建科普活动室,为其提供教学场所,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知震前兆、遇震冷静,自救能力强,救他人有着手,达到教学目的。

三、前景展望

(一)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起来,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写入教学大纲。科普教学内容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始终以最新的面貌传给学生。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了地震科普教育,使防震避震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将成为家庭里的一位小老师,将所学的防震减灾事业所处的状态和达到的水平讲解给家里,带动一个家庭平时制定家里的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包、清理的疏散通道、熟悉家庭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教会父母及老人地震来了沉着冷清,处置得体。

(三)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防弊学校忽视震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加强了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地震科普宣教基地的建设、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力度等各项检查。地震部门将指导学校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期间落实应急工作,破坏性地震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为创建全国一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地震、教育、科协部门对地震宣传教育成绩显著、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建立学校地震科普宣传队、地震科普宣传栏,制定地震教学制度。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