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大全十篇

时间:2023-03-16 08:10:09

爱情故事大全

爱情故事大全篇1

关键词:电影艺术;爱情电影;电影作品;《北京爱情故事》;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影片《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在首映日的全国影院排片表上,以33%的排片高居榜首,同时以1.02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当日全国票房排行榜。作为首次执导电影的陈思诚,极佳的市场感觉奠定了首日热映的成功基础。该片沿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名字,延续了很好的概念;由自己编、导、演,满足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心;邀请梁家辉、刘嘉玲、斯琴高娃、王庆祥、余男、王学兵等大腕加盟,迎合了受众的追星心理。仅此三板斧,便足以吸引很多观众走进影院。但《北爱》的热映不仅仅是在这里,更多的是它的“爱情表达力”和“电影价值观”得到观众认同。《北爱》并不只为情人节打造,影片叙述的其实是一个人终身之爱的寓言,描画的是一幅人生爱情的全景图,并且不只是关于爱情,而是关于更为广义的爱。有理由相信,“《北爱》热”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延续。

一、电影《北爱》会讲故事,有哭有笑有真情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发展,电影的呈现形式发生着很大的改变,越来越能满足观众的感观需要,如3D、4D,各种特效、特技,但同时也使得电影的故事原创力受到一定冲击。而在每次的观众调查中都发现一条规律,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多数观众走进影院的主要原因是看“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故事、触动心灵的故事。《北爱》,一个已被观众熟知的剧名,电视剧的剧情早已随着热播而公之于众。电影《北爱》在演员阵容上,仍是以陈思诚、佟丽娅为主,梁家辉、刘嘉玲、斯琴高娃、王庆祥、余男、王学兵等新老戏骨、实力巨星仅是客串而已,因此在上映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电影《北爱》不是电视剧《北爱》的翻版就是电视剧《北爱》的延续。看完之后才发现,除了同为陈思诚编剧、执导,佟丽娅主演,电影和电视剧几乎没有关联,这是一个重起炉灶的故事,一个有哭有笑有真情的好故事。

“80后”北漂沈彦和陈锋未婚先孕,正当筹划结婚之际,前男友方洪江却突然出现,满足沈彦多年的心愿,条件却是沈彦与他共度一夜……情场圣手吴峥与妻子张蕾的生活一直风平浪静,而张蕾突然得知老公出轨,于是张蕾拨通了老板刘辉的电话……石小猛像疯子般爱上沈冰的第一天起,注定了他要么失去兄弟,要么失去兄弟和沈冰……沈冰没有想到爱人最好的兄弟也可以发了疯似的追求自己,没想到最好的女朋友被曾经的爱人玷污了,没想到自己爱上了曾经爱人的兄弟同时也是最好女朋友最爱的男人……天堂希腊,佳玲与刘辉在圣托里尼正在大玩游戏,在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里,彼此被突然问到了内心最深的秘密……一段黄昏三角恋和两位中学生的少年恋……这些牵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矛盾重重,有哭有笑、有吵有闹,极富情感冲突,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个性也从中凸显。影片中,王庆祥和斯琴高娃饰演的一对爱人,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与子偕老,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尤为让人动容,引得在场观众纷纷落泪,成为最大煽情点。在宣传上制作方清楚地把握了这一泪点效应,将其作为海报中的人物,卖萌微笑对视,配上“爱你就是你陪伴着自己,我陪伴着你”, 再度显示爱情的魅力与力量,让爱情足以打败现实。

爱情故事大全篇2

《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民间传说之一,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内容、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以及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关于白娘子的影视剧作品也屡见不鲜,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还有央视刘涛版的《白蛇传》,以及徐克改编李碧华小说的电影《青蛇》等等……

在前人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演绎之后,我们又该怎么汇聚、改编这样一个传统题材为动画片呢?从众多的有关《白蛇传》的传说作品中,我认为应该是《雷峰塔传奇》和《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流传最广,最中国化,最具神话色彩、最贴近生活、最适合我们改编动画片。经查,最早所见的《白蛇传》传说是话本或弹词,这大体可以说明《白蛇传》故事主要在江南流传很广,与江南的风俗、信仰有很大关联。

《水漫金山》动画连续剧就是要表达一个忠善有报,邪恶必灭的美好愿望。白娘子一心一意追求和许仙的幸福生活,小青不畏惧一切艰难困苦,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洗涤凡尘市井的污垢黑暗。把一个民间传说提升到如此思想高度来说,今天我们是想通过一部动画片来向观众展示:人与人应该平等和谐的相互关爱,对道德标准有深厚而正义的认知,对生活美满执着的追求,以及勇敢的面对恶势力进行斗争。其现实意义广大而深远。

那么我们今天由《白蛇传》传说编制《水漫金山》动画,要认真分析《白蛇传》传说故事能不能适合当下大众对社会道德、文化理念、审美情趣的需要和认同。因此,我认为应该先从这个题材的主题内涵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二号人物――小青的青涩、率直、正义和成长,放在主要位置上浓笔重彩的加以描述。对白娘子形象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和她对人间恩情不懈追求的赞美。把在民间流传故事中的反面人物――法海加以改变、修正,客观的表述这个人物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因果根源和矛盾发展。法海形象改变是基于现时代矛盾的转化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同抗击危害大众的邪恶势力。许仙这个人物在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里的定位,就是要表现出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个平凡人该做的一些事。他在故事中起到了一个剧情发展的平衡和引线,许仙虽然是一个凡人,但他在真实的情感面前,也敢大声说:白素贞就是妖怪,我也不愿离开她。这个人物具体而实在,他勇敢,有时也懦弱、他聪明,有时也糊涂,他有他在生活中的成长经历,有欢乐也有痛苦。这更能使故事内容与观赏者产生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似曾相识、相似的共鸣。另外,《水漫金山》这部动画连续剧,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反面角色――大魔九面水蛇。他的出现使故事的发展的矛盾冲突更合理、更谱系化、更适合动画形式的表达。

关于如何处理水漫金山的经典段落,我是这么想的,如按自然现象既然洪水漫上金山,必然就会波及镇江城的千家万户,必然会殃及百姓的生命,那么小青和白素贞的水漫金山无论如何也难逃其罪。这一矛盾不解决,势必会造成小青和白素贞在大众心里留下的完美形象受到损害。如果不水漫金山,回避这一经典,削弱了这一高潮,而没有别的高潮可以替代。那么这个大戏怎么才能又要有水漫金山又不能有损小青、白素贞、法海的完美形象呢?那么,作为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就一定会殃及普通百姓?从现实看大水淹了金山当然会使百姓遭殃,这是顺理成章的推想。而水漫金山是一个神话的幻想,何况神话人物神通广大,使水只漫金山不会殃及其他地方,也是非常合理的。水为什么要漫金山?水漫金山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了这一题材的传承与创新。如此的编创把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扩大为一个有张力的、为人间大爱而可歌可泣的《水漫金山》动画故事。

把握住这个题材的内在精神才能相对把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而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核心思想就是:表现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水漫金山》的文化价值

纵观大多数影视作品,无非就是将原版的《白蛇传》故事稍加改造而成,故事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支撑。

过去一谈到《白蛇传》就会盖以:佛道之争或人、妖的爱情纠葛。然而这只反应在故事的表面,其精神实质是揭示礼教和人性的冲突、宗教之间的冲突、统治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突。

将《水漫金山》制作成电视动画片,不仅仅是故事本身的传奇性和神奇性能够吸引大家,更因为其具有东方美学思想和情感的现实意义,并且其故事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类题材是非常适合动画片的表现形式。《白蛇传》具有的鲜明的形象、故事生动、感人,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作为动画题材,他的通俗性使得我们创作的视野更加宽广,虽然其中也有糟粕,但市井的趣味、风俗表达的特别突出,生活气息浓厚。经典的段落,百读不厌,如:断桥相遇、盗劫银库、端阳惊变、偷盗仙草、水漫金山、合钵镇塔等情节都极具神奇,惊心动魄,人物表现栩栩如生,鲜活生动。布局条理的非常清楚。故事奇幻、优美是《白蛇传》具有的特色,是支撑这部动画片的重要桥段,故事洋洋洒洒、曲曲折折的在刚健中包含柔美,《白蛇传》被誉为中国著名古典悲剧之一,决非偶然。故事之所以有极大的张力,是打斗场面多而神话色彩丰富,悲壮和优美、幽默并存,故事时有惊险与抒情,相得益彰。爱的平凡而高尚,使人深深的感到久违的温情,更使得爱与憎的冲突故事曲折有致。

然而,作为一部动画剧《水漫金山》要面对的观众是广大青少年的时候,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将如何展开?如果将爱情作为主要的故事线索来编剧,显然不是我们编创《水漫金山》动画的主要动机,可是摒弃掉爱情故事的许仙和白素贞,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漫金山》了。这和我们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探讨,我们决定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作为故事背景、以包容的心态重新诠释法海这个人物,编创出一个美丽的传说来展现给大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水漫金山》的创新和继承,向当代的青少年展现古老文化的魅力,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璀璨夺目的光彩。

三、故事人物是创新的传承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已经有很多关于《白蛇传》的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了。那么我们的《水漫金山》如何体现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呢?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叙事的第一主人公。

在看到了太多讲述关于许仙和白素贞爱情故事的今天,我们发现另一个重要的主人公小青却很少被人提起。然而小青的身上却有那么多鲜明的性格特点:桀骜不驯,仗义执言,率性而为,纯真智慧,风趣可爱,但是又十分善良。这些闪光点让我们把故事主人公的目光重点落在了小青身上。小青的这些性格特点也让我们想到了现在的孩子们,虽然有万般的不听话不懂事,但是内心的深处却透着水晶般清澈的纯真,我们能想到他们的每次淘气都会有一个可爱的理由,选择小青除了映射当代孩子的部分现状外,也能更好的让孩子们接受这样的一位主人公,更加具有贴近感、亲和力。

第二个不同我们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寻找真爱的故事。这里的爱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爱,而是集合包容等各种情愫的大爱!《水漫金山》原本就是一个爱的故事,只不过原著的爱更多的是想赞扬突破在封建礼教下的爱情。仅仅描写爱情或者亲情的戏我们觉得还不够大器,人间的真爱是体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不仅仅是三两个人能展现完整的。真爱是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故事事件中的集中反映。尤其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于孩子们情怀的培养。物质的丰富和精神追求的匮乏在当今孩子们的身上成为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不期待一部动画片能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希望触及到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真情实感恰是世间最动人的书本。我们的故事中小青因为自己的心浮气躁导致了大魔九面水蛇的重见天日,而她要做的就是汇聚人间的种种真爱,让镇妖魔珠重新焕发光彩,震慑大魔。小青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才是爱的蛇妖,在历经人间重重经历后,逐渐成长为一个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的人。她体会了许仙白素贞之间恋人的爱,体会了许仙对姐姐亲人的爱,体会了白素贞对百姓的爱,体会了百姓对白素贞许仙的爱,在寻找爱的过程中小青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故事的结尾部分我们结合了镇江关于《白蛇传》有名的《泪满金山》的故事桥段。泪由情而流,情由心而生,泪漫金山的实质其实是爱满金山!我们希望通过小青和白娘子的经历告诉大家,大爱无疆!

四、创作需要深入挖掘传说中的真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歌颂了几百年的《白蛇传》的故事重点也会转移。《水漫金山》动画片展示更多的是真情的可贵,爱憎分明的温馨、善良、正义。应当说《水漫金山》的故事构架与传说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深刻的时代痕迹的。今天,人们已经对爱情、人情有了新的认知,改编的故事加入越来越多的人情味,是符合时展需要的。民间传说从古到今,是不断的在吐故纳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吸收、消化、改造和更新。只有这样,民间传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力。

杭州和镇江都是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濒临大江。杭州有雷峰塔,镇江有金山寺。也都是产生许许多多民间传说故事的历史名城。

镇江素来是《白蛇传》传说的发源地,《白蛇传》中的保和堂普救众生、端午惊变、昆仑山盗仙草、水漫金山等重点高潮段落,其实全都发生在以江苏镇江为背景的时代。而杭州仅仅因为断桥的缠绵而牵动了无数憧憬真爱的心,作为故事核心地的镇江却在故事中被人忽略了。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本着尊重传说的基础上,全剧有五分之三的故事将发生在镇江。艺术创作需要夸张,但基础需要真实,反应的故事也是源于生活,故事设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将使故事更加入情入理,也一定会加深观众对于故事的可信度。我们创作的原则是:以镇江金山寺、古街巷周边环境背景为主展开故事;以文戏为主突出智慧;以武戏为辅加以奇幻、节奏快、高潮多来支撑全片的品质;以女孩为主营造美丽的视觉画面。让人们重新认识《水漫金山》的深邃风貌。

将《白蛇传》改编成动画片《水漫金山》,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既然是全新本身就意味着从起步开始就是一种突破。突破的道路上必定荆棘丛生,艰辛坎坷,但是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扬光大将是该片不渝的宗旨。

爱情故事大全篇3

“哥几个你一嘴我一嘴,加了不少想法和故事,前前后后经历了大概一年多吧,我将这故事写了下来”。陈思成创作,李晨监制,《北京爱情故事》

是“士兵帮”的延续,这里面容纳了许多他们的真实故事,以及男人们的爱情观。陈思成爱在不自知之中

我现在特别特别难去爱上一个女人!我会喜欢谁,但爱上特别难。我不太喜欢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女孩,所以(爱上兄弟的女朋友)这种几率对我来说几乎不存在。

我一直觉得爱情是一个稀罕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子孙满堂,却没有碰到过真正的爱情。很多人以为自己恋爱过,但你碰到真正的恋爱时,才发现以前建立的体系和对恋爱这件事的认知全都坍塌了。那一瞬间你会顿悟:爱情,能让你真正为一个人付出,甚至超越生死、毫无保留。就如汤显祖《牡丹亭》题记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我觉得这宗情感是在你不自知的某一个瞬间发生的,比如程峰为沈冰扛刀的桥段……你才会发现他能一瞬间超越生死,一瞬间去扛刀是下意识的,这时的爱情是真正到了一个境界。

《北京爱情故事》是个开放式结局,并没有交待遭遇车祸的沈冰是否最终能醒来,我不想强加给故事一个欢乐的结局,因为故事还在发生。死亡,才是我们惟一的结局,也许,这也不是结局。她,醒来也会睡去,睡久了,就一定会醒来。我想说,我们都还在,流逝的是时间。北京,还在。爱情,不死。故事,永生。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输家。

在爱情上,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就像陶说他一直想找一个女陶……我觉得爱情最美好的感觉是等待,就像以前在古代,飞鸿传书之类的,有时要等上几个月,这种等待和期盼是非常美好和绵长的。所以才会出现李清照这样的词人,写出那样的千古绝甸。“北爱”中有一句台词也是我对婚姻的态度:婚姻有可能是这辈子最大的一次投机也有可能是这辈子最大一次的妥协。对我而言,婚姻现在不是为自己,越来越多的是承担着家人的期望,毕竟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对我来说,婚姻,也许很快,就是觉得跟她结婚行,就结呗。李晨有人通过疼痛让自己忘记

有一天,陈思成和我开玩笑说:“全剧的角色中除了你不用演,其他都需要演。”这虽是玩笑,但的确像是25岁之前的我。吴狄这个角色,就是我的憎瞳、迷茫期,以及对尘世的不解。所以,我们把人生观、价值观放在这个戏里,也是在拷问自己,甚至更想通过这部戏让自己所有的回忆变成―个动态。

在当下的物质时代,爱情可以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觉得感情有时候会伴随着人很多时期的不同状态而呈现。有时候很想立即就告诉大家,恋爱了或结婚了,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生活当中很多东西都是附加值,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社会角色等。再说“俗”些,你开什么车,住什么房,戴什么表,穿什么衣,都会成为你的附加价值。所以生存在社会中的每个人不可能把面包全都扔掉,只相信爱情。我现在不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但一度有过只要爱情的阶段。慢慢我发现,人是会变的,就像几年之后你可能变成了那个你最讨厌的人。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和反省,这样对不对,是不是该有的状态。

爱情故事大全篇4

两个孩子和“爱情童话”的故事

1男孩小树:“爱是什么?”

故事发生时:小树3岁

妈妈记录:那天,我在家里陪宝宝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当主题歌响起,我家的宝宝无意间用主题歌中的歌词问我:“妈妈,为什么‘爸爸爱妈妈’?‘爱’是什么?”我竟哑口无言。

2女孩桥桥:“我的心跳得好快!”

故事发生时:桥桥3岁半

妈妈记录:有一天在路上,她突然停下脚步:“妈妈,我的心跳得好快!”“哪里不舒服?”“没有不舒服,是我爱上了一个人!”“哦,你差点吓着我了,那你爱上了谁呀?”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爱上了童童,我们天天都在娃娃家做游戏。”童童和她一样,都是可爱的小女生。

资讯发达的年代,宝宝受各种媒体的影响,慢慢地接触到了“爱”。关于“爱”,小树和桥桥,以及更多的孩子们都感到好奇。可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爱”可没有被正式编入课本,就连爸爸妈妈们自己也是边听边学过来的。经意不经意之间,妈妈们找到了“故事”这个媒介。在故事里,宝宝们是学会浅薄的调情、接吻,还是更多地感受着善良与美好?一起来看一下。

童书里都有什么样的“爱情”

爱情在童书中从来不是一个回避的词。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都有爱情。爱情,让童话充满了无限魅力。

1. 为什么人们需要“爱”?

虎斑猫,是一只不死的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浑浑噩噩,心生厌倦。直到他爱上了一只白猫,爱她胜过爱自己;孩子出生后,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当白猫停止呼吸,他抱着白猫哭了100万次,躺在她身边,再也没有活过来,之前死过的100万次都像在为这一次作铺垫。

桥桥家的共读故事:这个故事虽感人,但通篇都提到死亡,想来并不“可爱”。奇怪的是,桥桥很喜欢;带到幼儿园去,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也许,我们太低估孩子了,孩子的世界,难道只应是粉红、粉蓝的吗?)当读到“猫喜欢白猫和小猫们,胜过喜欢自己”时,桥桥就会插话:“妈妈,就像爸爸更喜欢你和我一样,对不对?”

妈妈感受: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本书也许能挽救一场即将失败的婚姻。”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读的。而对于孩子呢,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孩子也能逐渐懂得:要相信爱、珍惜爱,要全心全意去爱。

2.“爱”是什么东西?

莎乐美总是被厄斯尼捉,她小声告诉妈妈在学校发的一切。妈妈告诉莎乐美不烦恼:“厄斯尼也许爱上你。”第二天上学,莎乐美一在想“爱”是什么东西呢?伙伴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恋爱,就是火!”“恋爱两个人才行!”“会有3分钟热度吗?”“不,是一生一

世!”……可莎乐美还是弄不懂。

爱爱家(爱爱,4岁)的共读故事:原来没有想这么开门见山地和孩子谈“情”说“爱”,

可是爱爱的幼儿园里也有一个小“厄尼斯”,就爱“欺负”她。于是给她读了一遍。出乎我的意料,她并没有问个没完,只是跟着叨叨了两句:“爱,那是什么东西呢?”

妈妈感受:故事里孩子们对爱情的讨论简单而又单纯,正是对爱情最原始、最准确的诠释。关于爱情的这些困惑,孩子将来肯定也会面临,与其到时我们措手不及,不如现在把美好爱情的小小种子种在她的心里,等哪一天时机到了,再与她一起讨论真正的爱情难题。

3.“爱”是怎么发生的?

寻找爱情的主角被作者塑造成了一只粉嘟嘟的小猪。小猪的名字叫奇奇,有天早晨起床,忽然要去找自己的女朋友。女朋友是长颈鹿吗?她太高了,不合适。女朋友是大象吗?她太健壮了,不合适……都不合适,那究竟谁合适呢?

小树家的共读故事:当小树和奇奇一起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追寻之后,书页的右侧传来:“你愿意当我的男朋友吗?”的声音。虽然对方面目狰狞,但是奇奇觉得她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把小花献给了对方。而小树则很肯定地对我说:“小猪的女朋友是小猪妹妹。”这是他自己的珍贵发现。

妈妈感受:幸运的奇奇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身高的差距、种族的差异、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宝宝也许还体会不到那样深,可是能让他微微轻扣一下爱的那道门,就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了。

4.“爱”有了烦恼怎么办?

青蛙弗洛格神情恍惚,一会儿想哭一会儿想笑,身体里还有个东西怦怦地跳,原来他爱上了小鸭。小猪说:青蛙和鸭子不能谈恋爱,因为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白色。弗洛格才不理会呢!故事的结尾是弗洛格和小鸭深爱着对方,绿色配白色,爱是不受肤色限制的。

桥桥家的共读故事:有一次,我和桥桥爸在书房看电影,桥桥跑来凑热闹。电影中有对夫妇,一个白人,一个黑人。桥桥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我知道,我知道,这个叔叔和这个阿姨,一个黑一个白,就像弗洛格和小鸭,爱是不受肤色限制的!”

妈妈感受:这类的故事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懂得,爱情同母爱亲情一样,是可爱的、难得的、珍贵的。让孩子从小拥有对爱的健康认识,也会大大提升一生的幸福度。

Tips和孩子一起读爱情故事

不刻意回避。小小的孩子,喜欢的是故事本身,不像我们成人在以岁月和阅历去解读一个故事。爱情故事对于孩子不应是个,父母越回避,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

不刻意引导。对爱情的理解本来没有一定之规,随着年龄增长,见解也会不同。没有必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孩子,更没必要找来众多爱情故事来集中引导孩子的爱情观。

书写最好的爱情故事。相爱的父母会给孩子最真切的关于爱情的引导。但中国父母并不擅长在孩子面前展示夫妻之爱,他们注重的是毫无保留的父子、母子之爱。如果在洋溢爱的家庭氛围中读爱情故事,对于爱情,孩子会有更健康和自信的心态。这无疑是最好的引导。

更多“爱情”书

《黑兔和白兔》

《鳄鱼爱上长颈鹿》

爱情故事大全篇5

摘要: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有着独特的叙事特点。首先,小说采用了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形式;其次,多个第一人称叙事者使小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另外,小说放弃全知视角而采用有限叙事视角,注重对人的主观的内在信仰和对上帝的内在经验的审视。

关键词:叙事者 叙事视角 有限视角

Abstract:Graham Greene’s novel The End of the Affair is a narrative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o start with, it employs the unreliable first person narrator to tell the story. Secondly, the many first person narrators make it multi-layered and multi-dimensional. Thirdly, the novel adopts the limited rather than the omniscient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which emphasize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jective, inner experience of faith and God.

Key words:narratornarrative point of viewlimited point of view

1951年出版的《恋情的终结》是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 格林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也是格林所有宗教题材小说中宗教色彩最浓的一部作品。该书自出版之日,就受到批论界和读者的好评,曾荣获天主教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三角爱情故事:小说家莫里斯 本德里克斯因创作需要结识了政府公务员亨利 迈尔斯的妻子萨拉,二人在被法西斯的闪电战摧残着的伦敦开始了一段恋情。在一次空袭中,莫里斯被炸昏过去,醒来后萨拉却不辞而别。莫里斯不知就里,妒恨交加地度过了两年。两年后,因怀疑萨拉另有新欢,莫里斯雇用私家侦探跟踪萨拉,结果从萨拉的日记中得知萨拉离开他的真正原因:她是出于对天主的许诺和敬畏才离开他的。追悔之余,他提出要和萨拉私奔,开始新生活。此时萨拉已最终皈依天主教,并在不久后患病去世。天主从莫里斯身边夺走了萨拉,莫里斯怀着复杂而抗拒的心情面对萨拉死后她的祷告一一应验的事实。小说中,宗教教义与世俗的爱情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在小说的叙述上,格林更多地运用了当代小说的写作技巧:书信、日记、梦幻和意识流等,从而使读者清晰地看到萨拉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天堂。本文拟对这部小说的叙事者和叙事视角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它独特的叙事特点。

一、不可靠第一人称叙事者

叙事者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张寅德),或称“声音或讲话者”(胡亚敏),它与视角一起,构成叙述。叙事者是任何叙事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执行特殊使命的人物”(赵毅衡),他决定着所叙述材料的取舍和叙述的形式等,从而影响读者对叙事的阐释。小说《恋情的终结》故事的主要叙事者是小说家莫里斯 本德里克斯,他以第一人称“我”讲述自己同萨拉的恋情故事。这种第一人称叙事者又被称为同叙事者,即叙事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属于限制性角色。它不像第三人称叙事者即异叙事者那样全知全能,可以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的解说。第一人称叙事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时,通常是情真意切的,提供的信息很详细,内心剖析也很深刻,但读者往往会感到,所讲述的故事只是他的一面之词,具有不可靠性。

韦恩 C 布斯(1961)在《小说修辞学》中把叙事者分为可靠的叙事者和不可靠的叙事者,并将隐含作者的是否存在视为区分二者的标识。因此,隐含作者的隐蔽存在就成为不可靠叙事者类型存在的依据。《恋情的终结》的叙事者“我”即莫里斯 本德里克斯是一个作家,他是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也是在进行小说创作。正是叙事者的这一特殊身份,使隐含作者可以方便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评判。小说一开场,叙事者“我”就说明了自己小说家的身份:

“故事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那个可以让其回顾以往或者前瞻未来的时刻时,完全是任意的。有些职业作家,在被人们认真注意到的时候,曾因他们的写作技巧而受到过赞美。我用“作者选择”这样的说法时,口气里所带的便是这一类作家会有的那种并非很确切的自豪感。但是,事实上是我自己选择了一九四六年一月那个漆黑的雨夜里在公共草坪上看到亨利迈尔斯顶着一片滂沱大雨打斜刺里走过呢,还是选择这些景象选择了我?依照这一行当的惯常做法,我从这里开始写会很方便,也很正确。”(格林)

作为叙事者的“我”对要讲述的故事有完全的选择自由。虽然有时候是任意的,但通常作家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些许的自豪;而且,选择了就是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从哪里开始完全取决于叙事者任意的选择,而选择的正确性是对叙事者而言的,对读者来说,没有正确与否。这也说明,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叙事者的制约。既然是任意的,也就意味着是不可靠的。

“我”的不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我”的小说家身份有关。叙事者“我”一再声明,“我”所讲述的故事是关于恨的故事。假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了爱等其他感情,那么,也不必奇怪,因为“我”是在陈述事实。莫里斯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我碰巧说了亨利和萨拉什么好话的话,读者也大可以相信我;我是在抵制偏见,因为我喜欢写出接近于真实的东西,甚于发泄自己接近于仇恨的情感,这是我的职业自尊心所在。”(格林)显然,叙事者也意识到自己的叙述有不可靠之处,有令读者不能相信的地方,所以,竭力表明自己的叙述是真实的,而这是出于作家的职业自尊心。即便如此,“我”对自己叙述的可靠性有时似乎也产生怀疑,“有时候我自忖:自己在这儿写下的文字里,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因为“我的职业就是想象。”(格林)“我”为什么要再三强调自己的作家身份?为什么要不断地提醒读者自己是小说家,是在讲述故事?是因为作家写作的虚构性还是“我”对萨拉的强烈感情导致了“我”叙述的不可靠性?

二、复杂的第一人称叙述系统

虽然第一人称叙事者难免让读者对其叙述的可信性质疑,但同时也使它体现出内涵的丰富性和潜在的歧义性。叙事者“我”选择从1946年一个阴郁的雨夜讲起,“我”碰到萨拉的丈夫亨利,得知萨拉可能另有情人。“我”回忆起同萨拉的恋情,对两年前萨拉突然离我而去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因此,“我”一再声明,“这个故事所讲述的与其说是爱,到远不如说是恨。”(格林)“我”对萨拉由爱生恨,巴不得她死了,因为“她要是死了,我就解脱了。”(格林)然而,由于极度的嫉妒和愤恨,“我”雇佣私人侦探跟踪萨拉,打算找出她的新情人。正是“我”作为小说家和故事叙事者的特殊身份,使故事充满了叙事的悖论。在文本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既是恋情开始的主人公,又被私人侦探当作调查的“对象”;“我”是情节的推动者,同时又是一个评判者,叙述中不断对自己的嫉妒和行为进行剖析,对亨利、萨拉、私人侦探以及被认为是萨拉新情人的斯迈思进行评判。“我”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积极参与到到故事之中,作为小说家,又游离在故事之外。整个的叙述中,“我”一方面沉浸在对过去时光的与萨拉性爱的欢乐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恋情终结所带来的痛苦之中;“我“既活在”现在”对萨拉的愤恨、跟踪及探秘中,又活在对逝去时光的美好回忆中。“我”不是天主教徒,却目睹萨拉祷告内容的实现,最后竟也开始向天主祷告。作为故事的人物,“我“沉沦于情感旋涡之中;作为小说家,叙事者”我”又清醒地旁观一场恋情的开始与终结。如此丰富的内涵,使读者一面对叙事者的可靠性发出质疑,一面又沉醉于故事中人物的爱恨情仇之中。

小说家本德里克斯并不是小说唯一的叙事者,整部小说是由多个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构成的。本德里克斯雇用了一名叫帕基斯的私人侦探去调查萨拉,而这位侦探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我”做了一系列报告;此外,萨拉的丈夫亨利、母亲伦伯特太太、唯理派讲演人斯迈思和克郎普顿神父,也先后讲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情况。虽然以上叙述是通过“我”来转述的,但这些人物叙事者却是独立于“我”的叙事主体。萨拉的日记则详细记录了萨拉对莫里斯的爱以及与对天主的爱的挣扎。在这多个叙事者构成的复杂叙事体系中,每一个叙事主体的叙述都呈现出一定的不可靠性,即便对同一事件的叙述。读者从任何叙述主体那儿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不够完整,也未必准确。读者需要对这多个叙事者的叙述进行比较印证,才能获知真相。叙事者“我”也是通过这些不可靠的叙事者的叙述才获得真相的。萨拉死了,彻底结束了他们的恋情。然而,莫里斯也意识到,萨拉永远爱他,恋情永不终结。死亡将尘世之爱的幸福夺走,也将恋情永恒停留。莫里斯在萨拉的死亡中理解了为什么当她做爱时总是如此忘情,“对她来说,唯一重要的只是此时此刻。照她的说法,永恒不是时间的延续,而是根本没有时间。”(格林)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第一人称叙事系统,格林将莫里斯与萨拉的爱情故事讲的深刻感人,引人入胜。

三、有限视角的叙事模式

叙事视角也称叙事聚焦,是叙事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作家通过他所选定的叙事视角将故事、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一切告诉读者。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法国的兹韦坦 托多洛夫把叙事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全知视角是传统叙事常常采用的叙事模式,叙事者大于人物,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这种叙事者有点类似于全知全能的上帝,他洞悉一切。而现代小说大部分采用内视角和外视角的叙事模式,这两种情况下,叙事者或者等于人物,或者小于人物,其共同特点就是叙事者不是全知全能,而是受到限制。叙事者直接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转述所见所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超过全知视角叙事。格林在自己的小说中大多采用这种有限视角的叙事模式,《恋情的终结》也不例外。

现代社会被认为是一个缺少信仰、精神空虚的时代。尼采曾发出上帝死了的感慨,乔治 爱略特则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精神的荒原,人们普遍没有信仰。在格林的小说中,许多人物往往既深深意识到上帝的存在,同时也人在亵渎上帝。与以往传统小说不同的是格林小说中的上帝并非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直接教人为善的上帝,而是一个沉默的、受到限制的上帝。格林放弃全知视角而采用有限叙事视角,注重对人的主观的内在信仰和对上帝的内在经验的审视。这也是为什么格林的人物大多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缺少上帝明确指导的罪人和反英雄。

萨拉和本德里克斯的恋情本身就是亵渎天主的行为。故事的中心事件是萨拉和本德里克斯幽会时发生的一件事。空袭时的爆炸使本德里克斯被埋在了房子的前门之下,萨拉以为他死了。她无助地“向任何可能存在的东西”(格林)祷告,承诺只要本德里克斯能够活过来,她愿意放弃这段恋情。绝望中的她不由自主地祷告:“我会信你,让他活着吧,我会信你。”(格林)看到本德里克斯活过来,萨拉认为自己的祷告产生了作用,天主显灵,救活了他。正是这个时候,萨拉深深意识到了天主的存在。对天主的信仰促使她放弃了她和本德里克斯的恋情。然而,本德里克斯却认为自己没有死,只不过是在门下面暂时失去意识躺了一小会儿,他不知道萨拉的祷告,因此,更加不明白萨拉的离去。本德里克斯活了,但同时也失去了萨拉和爱情。他妒嫉和萨拉接触的任何男人,他恨萨拉的移情别恋。小说采用有限叙事视角,即:第一人称叙事,可以非常详尽地描述叙事者由爱生恨、妒嫉愤怒的心态。

四、结束语

小说的整体叙事系统可以视为多个第一人称叙事的集合,每个叙事者都从自己的有限视角对故事的一部分进行叙述,构成了整个叙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叙述;不同视角的叙述,又往往涉及同一件事。正如前文所述,小说大部分出自男主人公本德里克斯,即:第一人称的“我”之口,但这并非小说唯一的视角。对萨拉和本德里克斯的恋情,就从好几个视角来进行讲述。“我”认为单方面终结他们的恋情,是因为萨拉无情无义,另有所爱;私人侦探帕基斯从一个侦探的视角对萨拉的故事进行了叙述;萨拉的日记则整个是对爱的宣言,不仅记述了她和莫里斯的爱,而且记述了自己在对莫里斯的爱与对天主的爱之间的挣扎;唯理派讲演人斯迈思和克郎普顿神父,叙述了一些与“我”有关的萨拉的情况。格林有意强调或者说如实再现了第一人称的局限性和相对真实性,又拒绝在此之外提供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不受局限或绝对真实的视角。假如小说中这一视点确实存在,那么它应该是属于俯瞰这一切的天主的,然而天主始终沉默不语。故事的主要聚焦者就是本德里克斯,他丝毫不信天主,即使在萨拉之后,一系列神秘事件的发生,他也极力拒绝是天主的力量,而是极力给出理性的解释,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巧合,而非奇迹。正是通过这种有限叙事视角,格林让读者自己选择自己对宗教的诠释。

[本论文受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格雷厄姆格林小说宗教主题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ACZ2138。]

参考文献:

[1]格雷厄姆 格林:《恋情的终结》,柯平译,译林出版社,2000。

[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张寅德:《叙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6]Bradbury,Malcolm.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1878-2001[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7]Greene, Graham. The End of the Affair[M]. London: Vintage Classics, 2004.

爱情故事大全篇6

1998年由张一白执导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中国内地第一部青春偶像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剧中有爱情、有梦想、有流行、有浪漫,而同时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与困惑。

去年同名电影上映前,很多人说其实这部电影真的不用炒,因为对于大多数三十而立的人来讲, “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一代人的符号,一代人的沉淀。有人甚至说“就算电影没有那么好,骗了我们,也要去看被骗的青春,去看不可能再回来的青春”。

可是,贯穿全片的熟悉的旋律,还有《因为爱情》这首歌,与当年听到《等你爱我》时的感受差不多。十四年前,那时候的你不懂爱情,不懂世事,整天只知道逃课打架欺负人。十四年后,现在的你已经工作几年,谈了几场恋爱,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美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经历过了升学、毕业、进入这个社会工作闯荡等等一系列的沧桑之后,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坚守着从前的那个承诺——将爱情进行到底,这句我们在青春懵懂年少轻狂时许下的诺言,可曾还记得当初酝酿许久情绪道出的那句“我爱你”是有多么的动人。

杨峥和文慧的故事给一代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微电影《将爱》启动时,明确表示了这次的“恋爱”与梦想有关,讲述的是80后的爱情故事。作为一个系列微电影,《将爱》开启的是怎样一种新鲜的面貌,很值得期待。“《将爱》系列不只是个品牌系列,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不同年代年轻人的生活轨迹和情感踪迹。”张一白说。

《将爱》微电影系列计划新人、新题材的大胆尝试可谓颇具风险性,对此张一白表示这次的微电影是专门为年轻人做的,“以前我们更多的是‘男人戏’,现在要开拓都市情感、青春偶像剧,《将爱》系列是一个重点项目,新的电视剧就是要为新人做,打造新一代青春偶像,这也是从小马奔腾整体的战略高度出发考量的”。

爱情故事大全篇7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幸福与安全永存》

说到幸福,人们会想起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说到幸福,心中会涌起付出而收获后的成就感;说到幸福,耳畔会响起朋友牵挂的问候……,而这一切幸福的根基是什么呢?是极易忽视,却又重如泰山的安全。我们热爱生活,在岗位上挥洒汗水,憧憬着明天;我们珍惜生命,拒绝事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喜欢劳累后的休憩;我们喜欢朋友间的小酌(zhuo),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它--安全。 失前蹄之灾,伤及自己,累及骑者;违章操作之祸,祸损自己,殃及他人。今天,当我们在开展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之际,重温安全生产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由于一时疏忽而酿成的事故,那些由于一时渎(du)职而造成的终生遗憾。安全事故如同雨后的春笋,只要抓住一点机会便开始萌芽。事故的发生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曾经是我们最可爱的工友,然而却走得那样的匆忙。鲜花,遮不住他们痛苦的遗容;哀乐,压不住亲人嘶哑的呼喊!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早已化成追忆的幻觉,他们年轻的,骤然熄灭的灵魂,把亲情,友情和爱情化作滴血的绝望堵在每一个活人的胸口!是这些无视事故隐患的无良之人,是这些可悲可叹的安全事故,强取豪夺,取人性命!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让数百个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让数百个母亲、孩子和妻子在哭泣号啕,颗颗血泪,声声泣诉,谁能无动于衷。逝者已去,留给我们的是无言的悲痛与沉重的思考!也让我们足以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此时此刻,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能否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重新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她来寻找光明”,从事故中知道安全可贵,从事故中总结安全教训,时刻树立防事故,保安全的思想,处处想在前,安全关口前移。让我们认识到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珍爱生命、和谐发展这个主题的内涵。

“安全生产”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多年养成的陋习已根深蒂固,难以改正。可是,为了各自的生命,还是一定要痛下决心,务必改正。我们不求活得多么灿烂、多么耀眼,只求个幸福和睦、平平安安。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想起来并无半点不安全现象时,饭也吃得香,觉也睡得踏实,家人也安心。

有句歌词说得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在激情的六月,让我们为安全谱写乐章,宣传安全,守候安全,把握安全,为了我们家人的幸福,“珍爱生命、远离违章”,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爱情故事大全篇8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幸福与安全永存》

说到幸福,人们会想起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说到幸福,心中会涌起付出而收获后的成就感;说到幸福,耳畔会响起朋友牵挂的问候……,而这一切幸福的根基是什么呢?是极易忽视,却又重如泰山的安全。我们热爱生活,在岗位上挥洒汗水,憧憬着明天;我们珍惜生命,拒绝事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喜欢劳累后的休憩;我们喜欢朋友间的小酌(zhuo),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它--安全。 失前蹄之灾,伤及自己,累及骑者;违章操作之祸,祸损自己,殃及他人。今天,当我们在开展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之际,重温安全生产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由于一时疏忽而酿成的事故,那些由于一时渎(du)职而造成的终生遗憾。安全事故如同雨后的春笋,只要抓住一点机会便开始萌芽。事故的发生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曾经是我们最可爱的工友,然而却走得那样的匆忙。鲜花,遮不住他们痛苦的遗容;哀乐,压不住亲人嘶哑的呼喊!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早已化成追忆的幻觉,他们年轻的,骤然熄灭的灵魂,把亲情,友情和爱情化作滴血的绝望堵在每一个活人的胸口!是这些无视事故隐患的无良之人,是这些可悲可叹的安全事故,强取豪夺,取人性命!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让数百个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让数百个母亲、孩子和妻子在哭泣号啕,颗颗血泪,声声泣诉,谁能无动于衷。逝者已去,留给我们的是无言的悲痛与沉重的思考!也让我们足以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此时此刻,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能否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重新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她来寻找光明”,从事故中知道安全可贵,从事故中总结安全教训,时刻树立防事故,保安全的思想,处处想在前,安全关口前移。让我们认识到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珍爱生命、和谐发展这个主题的内涵。

“安全生产”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多年养成的陋习已根深蒂固,难以改正。可是,为了各自的生命,还是一定要痛下决心,务必改正。我们不求活得多么灿烂、多么耀眼,只求个幸福和睦、平平安安。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想起来并无半点不安全现象时,饭也吃得香,觉也睡得踏实,家人也安心。

有句歌词说得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在激情的六月,让我们为安全谱写乐章,宣传安全,守候安全,把握安全,为了我们家人的幸福,“珍爱生命、远离违章”,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爱情故事大全篇9

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界的老母体,爱是什么?其实爱是一切,爱是所有你想象的东西,在爱与城市这样的命题作文中,年轻导演们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在布拉格,爱是意外。第一段故事是五段故事中时间最短,情感最集中的一段。两个内心孤独,行走在世界边缘的年轻人,因来不及思考的爱与痛走到一起,然后开放式的结局让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否相爱,但最后男孩儿的一笑却是对这个世界上的孤独最好的化解。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了大量男孩载着女孩骑着摩托车穿越城市的画面。友人问为什么有这些废戏而不多拍些两个人的亲热戏。我说,一直在行走的两个人,最能代表他们他们散落在天涯的故事,而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不是谁都能拥有。简洁有力的叙事,让这段故事浪漫之余那么令人回味。

在上海,爱是佯装。这一段故事是全片中最差的,也是完成度最低的。一个女孩撒了谎,找了人来和自己演戏试图伪装,然而二人相恋,此人却消失了。故事本身缺少可信度,两位演员的表演无法令人信服,爱情喜剧的类型设置上缺少新意,在主命题的讨论中缺少亮点和必要的叙事逻辑,相比较,它无疑是失败的。作为短片来说,没有吸引人的亮点,且节奏拖沓,令人期待下一个故事快点到来。

在巴黎,爱是奇异。导演非常好地运用了巴黎的罗曼蒂克的气质,再加以奇幻的风格,令这段故事无论是放在这部长片中,还是以独立的短片出现,它都是及其优秀的。但这样痛快的爱情仿佛只出现在悲无可悲的绝境中。无论男女主角是活生生的人来还是孤魂野鬼,电影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即使是参考了《天使爱美丽》的气质,黄轩松弛的表演和张容榕冷艳精致的面容都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再下一城。这才是对爱情最好的讴歌,在感情的另一端,人类都看不见的地方。

爱情故事大全篇10

一、让学生“看”出滋味

在写故事前,我开始领孩子们读童话故事书,从故事中看出童话写作的密码。我们从《木偶奇遇记》开始读起。一看人物———儿童化。在孩子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过程中,我利用晨读时间和孩子聊书,先聊人物:书中讲到的那些人物(包括小动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为什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们触摸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就和他们是一样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人物形象就在生活和想象中借助阅读丰满起来。二看情节———生活化。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展现在孩子眼前,孩子们读到小木偶的爸爸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孩子而嫌弃他,而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看他饿了,就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他,心甘情愿地看着他吃掉,虽然爸爸自己也很饿。学生们读到这些,就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眼前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几乎已分不清哪些是童话中的情节,哪些是生活中的情节。真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开始就漂亮乖巧,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调皮捣蛋,可是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爱就像高山的流水,流到了每个孩子的心里。三看哲理———含蓄化。《木偶奇遇记》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而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却蕴含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没有明显的说教,只是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各种滋味。所以我在学生读完《木偶奇遇记》之后,让他们和父母讨论皮诺乔变成真正男孩的原因。孩子们接下来还一起读了《绿野仙踪》《夏洛的网》《彼得潘》等,浸润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中。

二、指导学生“写”出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