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调剂十篇

时间:2023-04-06 17:14:03

广西大学调剂

广西大学调剂篇1

【关键词】西药药剂;合理性;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西药的种类及数量繁多占据了医药市场的多数份额,其临床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效果[1]。近年来,频发的医疗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政府及医疗对于合理使用西药药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为了防范药疗风险,各医院均需要广泛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采取合适的药剂处方管理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为了对西药药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特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西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某院2014年1月至12月未实施管理考核及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管理考核后西药处方各1000张进行研究分析。1.2研究方法分析所选择的2000张处方中西药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合理用药、西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用药种类等。安排专门的药剂科药师担任调查人员,按照上述指标,根据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管理,对处方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总结用药中存在的问题。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临床用药西药处方常见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登记不规范、填写错漏、字迹模糊,乱用处方、处方规格及用药数量与要求不符、药剂种类不符、处方未及时修改,药不对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处方成为了主流,上述问题的发生率也不断降低,处方合格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次研究显示,现阶段西药药剂用药存在的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明,如每日服用1次的药物随意减量增次;重复给药,同性质药物重复服用,不但浪费药物,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害无益,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主要是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并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但如果用药不合理则适得其反,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共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青霉素疗效[3]。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主要如下。①建立西药药剂管理制度,并严格规范实施[4]。制定相应的处方点评处罚条例,成立西药药剂的监督小组及事故鉴定小组,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制定西药药剂事故处理规程,做好药物管理,注射药、内用药及外用药按种类存放,注意使用期限。②在院内广泛宣传并加强培训。安排院内资深专家及药学专家引线,主动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培训学习,在普及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药事知识的全覆盖,提高全员专业素质及水平的目的[5]。医药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提高工作责任感。必要时可在培训结束后行笔试考核,对医护人员的学习水平进行判定,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③促进全院实现西药药剂使用规划化。对每个科室、门诊使用西药的情况每月点评,如发现不合规定的西药药剂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并给出通报批评、离岗培训、业绩考核等整改意见和措施。此次研究显示,西药药剂临床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明、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管理措施实施前用药合理率为7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率为9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玉强,朱叙德.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研究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4):1-2.

[2]权朝霞.浅谈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3-14.

[3]潘贵林.西药药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4(4):40-41.

[4]丁仁田.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对策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2015,8(14):47.

广西大学调剂篇2

关键词 毛薯;植物生长调节剂;黑地膜;产量;生物特征

中图分类号 S567.23+9;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24-02

随着优质高产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大,毛薯[1]作为海南省白沙县三大薯类之一,广泛应用于本地居民主食和部分副产品加工(如毛薯馍、毛薯酒、毛薯作药引等),是白沙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高产优质技术推广一直是基层研究单位研发的主要课题,为了研究毛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覆盖黑地膜对其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供试土壤为黄褐色,质地一般,肥力中等,靠近路边。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整合、蓬松、起垄,前期进行搭架引蔓,破膜引苗,中后期做好关键水、除草、追肥等标准化管理[2]。

1.2 供试材料

本次供试毛薯品种为琼薯1号,是海南本地品种,平均薯块数量高达10个以上,此品种具有整薯淀粉含量高、耐热、抗逆性好、产量高、薯型标准、生育期较短的特点[3];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薯块顶端通常有5~10个分枝,各分枝末端有膨大成卵形薯块,其中商品薯块10~15 cm(小块根可以作为翌年的种薯),部分薯块达到20 cm,单个薯块质量在0.20~0.35 kg之间,薯肉白色且不易变色,黏度较高,产量比较可观,一般为22.5~30.0 t/hm2 [4]。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其他材料有黑地膜、沙网等。

1.3 试验设计

分别做2个试验,一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任何调节剂;处理A: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兑水225 kg/hm2;处理B:1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120 g/hm2兑水225 kg/hm2;处理C: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225 kg/hm2;处理D:1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240 g/hm2兑水225 kg/hm2。二是覆盖地膜试验,设2 个处理,分别为覆盖黑地膜(E)、覆盖地膜爬藤拉网(F)。3次重复,小区面积13.5 m2,试验区四周均设立保护行[5-6]。

1.4 试验实施

2016年3月30日播种,2016年8月20日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试验期间均是按高产优质田间标准进行管理;2016年12月15日、29日及2017年1月14日分别验收3 次,各试验小区单独收获,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覆盖黑地膜对毛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CK产量介于中间值,为29 629.63 kg/hm2;处理B的产量最高,高达33 333.33 kg/hm2,较CK增产3 703.70 kg/hm2,增幅为12.50%;处理A的产量最低,仅为27 037.04 kg/hm2,较CK减产2 592.59 kg/hm2,减幅为8.75%;处理C产量居于第2位,为29 851.85 kg/hm2,较CK增产222.22 kg/hm2,增幅为0.75%;处理D产量为27 407.41 kg/hm2,较CK减产2 222.22 kg/hm2,减幅7.50%。

从表2可以看出,覆盖黑地膜处理(处理E)产量为19 259.26 kg/hm2,较CK减产10 370.37 kg/hm2,减幅为35.0%;盖地膜爬藤拉网处理(处理F)产量为20 444.44 kg/hm2,较CK减产9 184.82 kg/hm2,减幅为31.0%。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盖黑地膜对毛薯生物特性的影响

施用高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450 g/hm2)对毛薯薯块形状、肉质、口味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薯块毛孔肉质变黄、畸形、不粉、有一定的异味等;覆盖黑地膜导致薯块成长不良、大小不一、小果居多、品种抗逆性降低、地上藤蔓较多、不抗风、不耐储存(常温下储存时间下降),产量影响较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120 g/hm2兑水225 kg/hm2对毛薯产量有一定增产作用,产量达33 333.33 kg/hm2,增产3 703.70 kg/hm2;对薯块影响不大,抗病性较高,可以适当推广利用。覆盖黑地膜对毛薯产量影响较大,块根小且多,淀粉含量较低,商品利用率较低,不利于产业化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颉炜清,李燕山,王鹏,等.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7):80-86.

[2] 余文慧,张富仙,邵晓伟.浙西地区特色旱粮毛薯的生长动态[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826-827.

[3] 余文慧,张富仙.海南毛薯(山)在浙西的引种表现[J].农业科技通讯,2013(6):265-266.

[4] 韦本辉.毛薯“桂毛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6(16):167-168.

广西大学调剂篇3

关键词: 设施甜瓜; 烟粉虱; 杀虫剂; 防治效果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1989年首次于希腊种植的烟草上被发现[1],其成虫和若虫通过吸取植物汁液,不仅分泌蜜露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是病毒传播的媒介。在我国,烟粉虱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北京、台湾、新疆、河北、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2]。烟粉虱是杂食性害虫,可危害寄生植物已超过600 种,可传播超过15 种病毒和引起40多种植物病害。

目前,海南地区设施甜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较快,虫害也随之加重,烟粉虱现已成为海南地区设施甜瓜的主要虫害之一,发生严重时,防治极为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农户长期用药单一性等原因,造成了烟粉虱抗药性的增强,使得生产上防治烟粉虱越加困难。因此,为了筛选出防治烟粉虱的有效药剂,本实验选用几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治试验,以期为生产上有效防治烟粉虱的发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概况:试验地设在三亚市吉阳新村田洋热带高效设施农业蔬菜栽培基地,设施钢架大棚规格8 m×58 m,两侧为防虫网,棚顶覆盖编织膜。上茬作物为甜瓜,2013年3月2日移栽试验作物,试验时作物处于苗期。供试作物:甜瓜品种为M98,由新疆省农业科学院选育。供试药剂:供试药剂6种,药剂浓度及生产厂家见表1。防治对象:烟粉虱。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6个药剂处理(表1),对照为清水,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选10株调查虫口总数。

1.2.2 施药方法 2013年3月14日清晨,使用中国FST-18D富士特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甜瓜茎叶进行一次性常规喷雾,每个药剂使用 10 kg平均喷施在3个重复小区内,对照小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当天天气多云,气温23~28 ℃,东北风3~4级,相对湿度86%,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任何药剂。

1.2.3 调查方法 每种药剂选则3点,每点调查10株,分别调查10株甜瓜上的总粉虱数量,中间隔开5株作为保护行,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1、3、7、10 d分别调查药后虫口数。

1.2.4 数据处理分析 通过药前虫口数、施药后活虫口数,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并使用SAS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6种药剂施药后1~10 d 对烟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2%阿维菌素2种供试药剂表现最好,相对防效在施药后1 d防效分别达到97.67%和97.80%,在施药后3 d防效分别达到91.48%和86.85%,在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82.24%和93.69%,在施药后10 d后防效仍为90.16%和91.07%,该2种药剂不仅对烟粉虱的防效较好,而且持效期较长。

药后 1 d,6个处理对烟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啶虫脒>螺虫乙酯>乙基多杀霉素。

药后3 d,6 个处理对烟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阿维菌素>噻虫嗪>乙基多杀霉素>螺虫乙酯。

药后 7 d,6个处理对烟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噻虫嗪>乙基多杀霉素。

药后10 d,6个处理对烟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乙基多杀霉素>噻虫嗪。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D(1.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E(3.2% 阿维菌素)2种药剂不仅对烟粉虱的防效较高,而且持效期较长。药剂E试验结果与尹飞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持效时间长,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内吸作用。药剂F在防治烟粉虱中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的防效为73.77%,该药剂防效在10 d后表现最好。防效为逐渐增强,主要是该药剂作用机理主要为防治卵和幼虫。

而处理A、B、C等3个供试药剂在本次试验中均表现出防效一般或较差,其中处理A 防效最差,在药后7 d后只有56.49% 防效,其他B、C则有65.65%、71.21% 的防效。药剂A是新型环保药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开发,2011年在中国推广,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持效期长,对人、哺乳动物、鸟类等低毒。有文献 [4-5] 报道乙基多杀霉素防治蓟马的效果很好。药后10 d,药剂B的防效为49.98%,药剂A、C分别为71.94%、82.20%。药剂B速效快,但持效较时间短。有文献[6]报道,药剂B可防治治螟虫。

综上所述,1.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剂和3.2% 阿维菌素乳油可以作为目前海南设施甜瓜烟粉虱防治首选药剂,二者防效都较好。而60 g·L-1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药剂,从2011年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但由于主要防治对象为蓟马等缨翅目害虫,因此在本次试验中表现一般。而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与40% 啶虫脒可溶性粉剂两种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烟粉虱的药剂却在本次试验中表现出较差的防效,主要原因为噻虫嗪与啶虫脒在生产上长期大量使用,使得烟粉虱已经对这2种药剂产生很强的抗药性,生产上不得不加大用量,致使烟粉虱抗性越来越强。

本次试验初步对生产上的常用低毒安全的药剂进行药剂筛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设施大棚甜瓜烟粉虱已经对常用防治药剂产生了严重抗药性,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建议生产中使用阿维菌素、甲维盐及螺虫乙酯进行交换使用,减缓烟粉虱对3者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建议噻虫嗪、啶虫脒在生产上可减少使用,以免产生更大的抗药性。

本次试验主要在三亚吉阳镇开展,而未在三亚其他乡镇开展试验,因此作为一个初步试验,给三亚及海南省设施甜瓜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而真正的海南省设施甜瓜烟粉虱抗药性试验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 文,吴青君,徐宝云,等. 螺虫乙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蔬菜,2011(14): 69-73.

[2] 褚 栋,张友军,丛 斌,等. 世界性重要害虫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J]. 昆虫学报,2004,47(3): 400-406.

[3] 尹 飞,冯 夏,张德雍,等. 8种杀虫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2011(18): 59-61.

[4] 李现玲,宋 娜.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豇豆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2012,25(3): 18-19.

广西大学调剂篇4

关键词:杀螨剂;柑桔红蜘蛛;防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48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6

柑桔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全爪螨属的一种螨虫,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还可为害黄皮、杨桃、桃、葡萄等。1a发生18~24代,世代重叠,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叶片、嫩梢、果皮上吸汁危害,导致落叶、落果,尤以叶片受害为重,被害叶面密生灰白色针头大小点,甚至全叶灰白,失去光泽,终致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多年来,兴宁市柑桔红蜘蛛为害猖獗,一些果农治虫心切,常常不规范使用农药,致使柑桔红蜘蛛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强。为了筛选出防治柑桔红蜘蛛的高效低毒杀螨剂,于2016年选用24%螺螨酯等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柑桔红蜘蛛的效果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择在兴宁市永和镇三枫村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红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溉条件较好。供试作物为23a生的沙田柚,种植规格22株/667m2,树势中等。柑桔红蜘蛛处于为害高峰期,并选择虫螨分布较均匀的植株进行。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24%螺螨酯悬浮剂(西安康太龙作物保护公司)2000倍、5%唑螨酯悬浮剂(陕西省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倍、5%阿维菌素乳油(天津市百盛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000倍、73%克螨特乳油(湖北盛天恒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500倍及对照(CK)喷清水。设3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1]。

1.2.2 试验方法

试验在4月份柑桔红蜘蛛为害高峰期进行,喷药时间选在16:00时,使用药液量7.5kg/小区,用T-40手提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按常规方法对树冠进行喷雾,在沙田柚叶片正反面喷至叶片有少量滴水为度。施药时天气晴朗,施药后6h内无雨。分别在4月23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ld(4月24日)、药后3d(4月26日)各调查1次,共调查3次。调查时每小区定点调查3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别调查2片叶,调查的叶片做好标记,每小区共查30片叶,用10倍手持放大镜调查叶片正反面并记录活螨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在调查的同时进行叶片及果实药害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数据整理见表1。数据统计经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方法。

表l中,选用24%螺螨酯悬浮剂、5%唑螨酯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和73%克螨特乳油防治柑桔红蜘蛛,药后ld的防效分别为88.91%、80.66%、82.85%、75.15%;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90.88%、91.10%、90.36%、82.31%,分别比对照(CK)防效40.56%提高50.42%、50.54%、49.8%、41.75%,其中24%螺螨酯悬浮剂、5%唑螨酯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3种药剂的防效较为理想,防效达到90%以上;73%克螨特乳油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使用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下降。经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4%螺螨酯悬浮剂、5%唑螨酯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和73%克螨特乳油药后3d的防效相互之间表现差异不显著,与对照(CK)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药后3d进行药害观察,4种药剂对沙田柚新梢、叶片及果实均未产生斑点和脱落等药害症状。

3 小结

选用24%螺螨酯悬浮剂2000倍、5%唑螨酯悬浮剂1000倍、5%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防治柑桔红蜘蛛药后3 d的防效分别为90.88%、91.10%、90.36%,防治效果都比较好,均达到90%以上,3种药剂在沙田柚上使用安全,可大力推广使用。使用浓度建议24%螺螨酯悬浮剂2000倍、5%唑螨酯悬浮剂1000倍、5%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杀螨剂轮换使用,以避免过早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吴小萍,曾志,吴新华,等.几种药剂对柑桔红蜘蛛的药效试验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01):158,137.

广西大学调剂篇5

国家线

国家线即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国家线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单科包括专业课、公共课两种。通过国家线指的不仅仅是总分通过了国家线,单科每一门也都要通过国家线。

国家线公布时间,一般为三月中下旬。

无论是直接进入复试还是调剂,想要有资格参加复试,就必须要过国家线。国家线公布以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与国家线之间的差距,做好相应的准备。高分飘过的考生只要安心准备复试就好了,低分掠过的考生就得复试、调剂两手抓,没有通过国家线的考试不管是总分没过线还是单科没过线,就得开始安心找工作或者准备来年再战了。

34所自划线

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一般先于国家线公布。而且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因此报考34所自划线院校的小伙伴可以提前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复试,没进入复试的也可以尽早准备调剂。

这些学校一般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的。

34所自主划线院校名单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

 

A区B区线

国家线依据不同地区,分数线标准有所差异,即A区线和B区线。教育部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水平等,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类,分别为A类和B类。前者分数线高后者稍低,一般相差2—10分。

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如果成绩只要有一门课或者总分不过国家线,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也没有机会参加调剂。但是,如果报A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A区的分数线,却过了B区国家线,就有机会参加B区招生单位的调剂。

各学科门类线

 

国家线根据各个学科门类划分,又形成了各个学科门类的分数线。根据学科的热门程度、难易程度等,分数线的高低各不相同。

调剂的一般原则是同专业间进行调剂,即工科的专业只能在工科专业内调剂,而且只能调剂相近的专业,无法调剂跨度比较大的专业。国家线公布后决定调剂的小伙伴最好尽早联系想调剂的院校,搞清楚该院校是否接受自己这一类专业的考生。

13大学科门类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艺术学

——

——

 

院校线

 

院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一般学校直接采用了国家线。所以说,院校线才是真正的复试线。

国家线是录取资格线,院线是复试资格线。也就是说,院线决定能否进复试,国家线决定能否读研。所以,通过了国家线且通过院线的好好准备复试,通过了国家线未通过院线的联系调剂,未通过国家线的准备二战或者找工作。

专业录取线

 

由于大部分院校录取采取差额复试方式,所以最终的录取线和院线并不完全相同。(差额复试:就是在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再选取定额的人数。比如录取二十个人,会让二十五个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在二十五人中选取二十个人。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差额淘汰比例为1:1.2,生源充足的院校专业可适当提高该比例。差额复试的比例一般为1:1.2或者1:1.5。)

广西大学调剂篇6

关键词:罗汉松新叶蚜(Neophyllaphis podicalpi Takahashi); 危害; 毒力; 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80-03

DOI: 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1.022

罗汉松新叶蚜(Neophyllaphis podicalpi Takahashi),属于斑蚜科,新叶蚜属,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台湾、广西等地,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1]。张广学等[2]报道罗汉松新叶蚜在中国东北地区危害罗汉松,李照会等[3]调查山东蚜虫,发现泰安、潍坊等地有罗汉松新叶蚜危害,和秋菊等[4]报道在云南昆明有该虫危害。近年来,在日本进口的罗汉松中,多次检疫出罗汉松新叶蚜[5]。罗汉松新叶蚜以成、若蚜群集于罗汉松嫩梢、嫩叶正面和背面吸食汁液,叶黄绿色时发生严重,叶转深绿则转移至幼嫩部位,使叶片变小,叶色发黄,嫩梢生长不良。本研究初步调查了罗汉松新叶蚜的危害,并对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昆虫采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广州番禺钟村)的罗汉松上,截取带有新叶蚜的叶片,放入垫有湿毛巾的托盘中备用。供试药剂:480 g/L毒死蜱(乐斯本)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功夫)E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烯啶虫胺(米旺)SL,江苏农药化工厂;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山东嘉禾化工有限公司;50%噻虫嗪悬浮剂,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2.5%鱼藤酮乳油,广东省广州农药厂;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罗汉松新叶蚜危害特点观察 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一号楼、华南农业大学湿地公园、珠海M琴岛等地调查罗汉松受新叶蚜危害后的受害状及新叶蚜的危害特点。

1.2.2 室内毒力测定 根据预备试验,将供试药剂以去离子水配制成5个等比浓度,对照为去离子水。活性测定采用叶片浸渍法,将带有罗汉松新叶蚜的叶片浸入配好的药液中,3 s后取出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然后放入垫有滤纸保湿的培养皿中盖好,48 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罗汉松新叶蚜死亡情况(用解剖针轻触虫体,不动者为死亡)。每个浓度3个重复,每重复30~50头试虫。

1.2.3 罗汉松新叶蚜田间防治试验 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选择效果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地点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广州番禺)进行,罗汉松树龄10 a以上,树高2~3 m。每浓度选择2棵树,在每棵树主干高度1.0~1.8 m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2枝有罗汉松新叶蚜的枝条,挂上标签,记录每枝上总虫数,每浓度重复3次。试验期间无雨,气温17~32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均匀喷洒。施药浓度参考说明书,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第一次处理后3、7、15 d调查罗汉松新叶蚜的存活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汉松新叶蚜习性及危害特点

罗汉松新叶蚜成、若蚜群集于罗汉松嫩梢、嫩叶正面和背面吸食汁液,使嫩梢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叶色发黄。春季主要群集于黄绿色的嫩梢及嫩叶上,新叶变深绿后又转移到黄绿色新叶上,嫩梢及新叶正反面均散布白色虫蜕,叶片颜色不均匀,深绿色叶片上有煤污病,严重时煤污常与灰尘形成一层薄壳层,影响光合作用。春季4月初新蚜开始出现,4月下旬及5~6月大量繁殖为害,大雨会明显降低种群数量。2014年调查发现,4月初发现新蚜,中下旬种群数量明显上升,5月6日夜间和7日凌晨降雨,7日上午在广东省畜牧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一号楼调查,虫口数极少。7~8月广州高温多雨,虫口数下降。9月下旬虫口数开始上升,10~12月发生严重。1~3月虫口数量低,在老叶和枝条茎上有少量分布。罗汉松新叶蚜还未发现其他寄主植物,为单食性害虫,只在罗汉松上终年繁殖为害。

2.2 8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室内毒力

8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鱼藤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对罗汉松新叶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53、6.95、8.43、8.26 mg/L,其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LC50为16.09 mg/L,苦参碱和吡蚜酮的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的防治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几种供试药剂。

2.3 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防治试验选择了两种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和苦参碱,新型口针阻塞抑制剂吡蚜酮,并以传统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药剂,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后3、7、15 d,4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罗汉松新叶蚜对供试杀虫剂均较为敏感。

3 小结与讨论

罗汉松树姿苍古矫健,叶色四季鲜绿,是庭院、校园、公园、游乐区、廊宇等地优良的园林风景树。该树种对SO2、Cl2、NO2等气体抗性较强,是这类气体污染区的优良绿化树种。其中珍珠罗汉松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材,如培养得法,经数十年乃至百年都能长盛不衰,可成绝佳盆景,观赏价值特别高。罗汉松新叶蚜是为害罗汉松的重要害虫,对罗汉松的生长及造型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国内对于其危害及防治药剂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松新叶蚜在广东常年发生,5~6月和10~12月是发生高峰期,降雨对种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均表明,该虫对常用药剂较为敏感,鱼藤酮、吡蚜酮等低毒药剂均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参考文献:

[1] 张广学,张万玉,钟铁森.中国新叶蚜属研究与新种记述(同翅目:斑蚜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3,15(1):41-44.

[2] 张广学,刘丽娟,何富刚,等.中国东北地区农林蚜虫名录(一)[J].辽宁农业科学,1985(6):11-16.

[3] 李照会,王念慈,叶保华,等.山东体会蚜虫名录[J].华东昆虫学报,1994,3(2):26-31.

广西大学调剂篇7

关键词 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玉米田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51.22;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32-01

安徽省阜阳市位于皖北西部,属于黄淮平原,常年种植玉米24万hm2左右。近年来玉米田杂草造成玉米减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杂草不仅种类多,而且密度大,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1-2]。据统计,阜阳市夏秋季旱田杂草有63种[3]。玉米田平均有杂草94.7株/m2;杂草总危害程度2级以上的占90%,3级以上的占70%。常用的封闭性除草剂乙草胺由于长期使用,已产生抗药性,且极易对玉米苗期造成隐性药害。为了研究和摸索新的高效安全玉米田除草剂,笔者于2015 年开展了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4-5],探索阔草清单剂以及混配对玉米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评价其对玉米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汤庄村,土地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条件好,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地土质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1.6%、pH值6.6、全氮0.74 g/kg、有效磷31 mg/kg、速效钾127 mg/kg。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作物。试验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伟科702。

1.2.2 防除对象。田间自然发生杂草,以反枝苋、铁苋菜、马齿苋、青葙、马唐、牛筋草等玉米田一年生杂草为主。

1.2.3 供试药剂与肥料。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0%乙草胺乳油(市购,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40%控释肥(26-6-8)(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 g/hm2;处理2: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60 g/hm2;处理3:50%乙草胺乳油1 200 mL/hm2;处理4: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 g/hm2+50%乙草胺乳油1 200 mL/hm2;处理5: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 60 g/hm2+50%乙草胺乳油1 200 mL/hm2;空白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 m2。

1.4 试验实施

试验地旋耕2遍,起垄。6月13日人工点播,行距60 cm,株距28 cm,密度59 550株/hm2。于整地前施40%控释肥(26-6-8)750 kg/hm2。7月21日施药防治玉米螟。按规定剂量折算小区用药量,使用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进行地面喷雾。于玉米播种前1 d即2015年6月12日下午施药1次,用水量450 L/hm2。试验期间无特殊气象天气。施药前、后10 d内多云天气,微风,17~33 ℃。

1.5 调查方法

1.5.1 药效调查。施药后15、30 d,分别目测杂草防除效果;施药后45 d,即7月27日调查主要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每个小区3点取样,每点0.25 m2。药效计算公式[6]:

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1.5.2 药害调查。分3次调查,第1次调查于处理后10~15 d;第2次调查于处理后30 d;第3次调查于处理后45 d。调查方法:目测各处理是否有药害症状,如有,记录药害症状,并按药害分级方法,给予分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评价

由表1看出,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及其混配处理对玉米安全,没有药害。

2.2 防效评价

由表2看出,理1、2对玉米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差距不大,效果不明显。处理4、5防效均高于处理3,分别达到株防效86.20%和86.45%;鲜重防效87.89%和 87.55%。处理4、5的防效差异很小,防除一年生杂草效果较好。从应用成本考虑,建议使用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 g/hm2+50%乙草胺乳油1 200 mL/hm2混配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 g/hm2+50%乙草胺乳油1 200 mL/hm2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及其他杂草,是玉米田芽前封闭性除草剂较为合理的混配剂型。一是其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铁苋菜、马齿苋、野苋菜、野绿豆、青葙、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自生麦苗等多种一年生阔叶和禾本科杂草。二是对玉米安全。三是持效期长,施药1次基本可控制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杂草危害,药效期达75 d以上。四是防效较好。株防效86.20%,鲜重防效87.89%。其作为夏玉米田芽前除草剂,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4 参考文献

[1] 张传伟.黄淮海地区夏播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危害与防除[J].农药市场信息,2004(12):29.

[2] 南曼莹.夏玉米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12(5):114-116.

[3] 阜阳市植保学会.阜阳市农田主要杂草图谱[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 钟志斌,刘晓英,寇振达.阔草清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J].现代化农业,2002(10):13-14.

广西大学调剂篇8

1 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1.1 吲哚乙酸

50 mg/L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马铃薯种薯,可增加种薯吸水量、种薯出苗数、植株总重和叶面积,增强呼吸作用,有利于增加产量。100 mg/L吲哚乙酸处理西瓜花芽,可诱导雌花发生。10 mg/L吲哚乙酸溶液浸蘸西红柿花簇,可诱导单性结实,提高坐果率,产生无籽果实。

1.2 2,4-D

温室栽培时,西红柿必须采取防止落花落果的措施,方法是用5~10 mg/L的2,4-D涂抹或浸蘸西红柿花簇,可提高坐果率,防止落花落果。茄子用2.5 mg/L涂抹花簇,西葫芦用10~20 mg/L涂花柄,均可防止落花,并可提高产量。大白菜、甘蓝在采收前用25~30 mg/L的2,4-D溶液喷洒外叶,可防止贮藏过程中脱帮掉叶。

1.3 萘乙酸

可防止西红柿、辣椒落花落果。盛花期的菜豆喷洒5 mg/L萘乙酸溶液可防止落花落荚;100~200 mg/L萘乙酸涂抹南瓜雌蕊花托或柱头,可防止幼瓜脱落。黄瓜在3片真叶时用10 mg/L萘乙酸喷洒1~2次,可增加雌花,产生无籽果实。

1.4 防落素

茄果类生产中用防落素浸蘸花簇,可促进坐果,防止落花落果。气候炎热干燥时,菜豆易落花落荚,用2 mg/L防落素喷洒菜豆全株,可有效防止落花落荚。

2 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2.1 促进萌发,打破休眠

1~5 mg/L溶液浸泡马铃薯种薯薯块,可促进薯芽萌发,出苗齐全。秋季高温下播种的莴苣种子,用100 mg/L浸泡,可显著提高发芽率。芹菜、菠菜、韭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用赤霉素处理后,可显著促进其营养生长,增加产量。

2.2 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

西红柿在花蕾期用10~50 mg/L赤霉素喷洒花簇,可增加坐果率。豆类作物在结荚后用10~20 mg/L赤霉素喷洒豆荚,可以保荚增产。

2.3 调节花芽分化

赤霉素能诱导雄性器官发生,在杂交育种上常用来诱导雄性系黄瓜长出雌花,也可诱导雄性不育的西红柿形成雄蕊。

2.4 控制花期

对于需通过低温春化才能够抽薹开花的二年生蔬菜,用50~500 mg/L的赤霉素喷洒植株,可以代替低温处理,促使其在冬季开花。

3 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6-苄基嘌呤和激动素。开花后2~3 d的小黄瓜,直接浸蘸500~1 000 mg/L的6-苄基嘌呤溶液,可以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输送,促进黄瓜增大。在秋季高温季节,用100 mg/L的6-苄基嘌呤或激动素溶液浸泡莴苣种子,可解除种子因高温引起的休眠。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在开花前后用1 % 6-苄基嘌呤溶液涂抹果梗,可促进坐果,防止生理落果。高温下生长的西红柿,常因落果严重而影响产量,用20~50 mg/L6-苄基嘌呤蘸花簇,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用6-苄基嘌呤或激动素在作物、果实、花卉采收前后喷洒或浸泡,可有效地抑制呼吸和内源乙烯的生成,并阻止同化物的转移,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色、香、味。

4 植物生长延缓剂类

在蔬菜上应用较多的生长延缓剂类物质主要有丁酰肼(B9)和矮壮素,但丁酰肼已在国际上被禁止在蔬菜、果树和粮食作物上使用。矮壮素在蔬菜生产上的主要作用为防止徒长和提高抗性。

4.1 马铃薯

在开花期用矮壮素喷洒叶面,可使植株矮壮,叶色浓绿,防止徒长,促进地下部块茎生长,增加产量。

4.2 西红柿

分别于3~4片真叶和定植前用100~250 mg/L矮壮素溶液浇灌,能使幼苗健壮,可增加定植密度,定植后缓苗快,有利于提早开花结实。用500 mg/L矮壮素溶液浸种,可提高发芽率,且处理过的西红柿幼苗生长矮壮,耐寒性提高。用200 mg/L矮壮素溶液50 mL/株灌根,能增强西红柿抗黄萎病的能力。

4.3 辣椒

花期用500~1 000 mg/L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洒,可使植株健壮,提早结果。

4.4 黄瓜等瓜类蔬菜

常常会因瓜蔓生长旺盛消耗过多的营养物质而引起化瓜现象,用250~500 mg/L矮壮素溶液浇灌,可以防止瓜蔓徒长,促进结瓜。

4.5 菜豆

用250 mg/L矮壮素浇灌土壤或用1 000 mg/L溶液喷洒叶片,可以减少蒸腾,提高抗旱性。

5 植物生长抑制剂类

5.1 青鲜素

5.1.1 马铃薯、洋葱、大蒜 于收获前2~3周,用2 000~3 000 mg/L青鲜素溶液喷洒叶面,可延缓贮藏期间发芽与生根,减少养分消耗,避免因长途运输或贮藏期间变质而造成损失。

5.1.2 甘蓝、大白菜、芹菜、莴苣 收获前2~4周,用2 500 mg/L青鲜素溶液喷洒甘蓝与大白菜叶面,可抑制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促进叶片生长和叶球形成。用50~100 mg/L青鲜素溶液喷洒叶面,可防止芹菜和莴苣抽薹。

5.1.3 瓜类蔬菜 幼苗期用100 mg/L溶液喷洒叶面,能诱导增加雌花。

5.2 整形素

5.2.1 黄瓜、丝瓜 于3片真叶时用100 mg/L整形素溶液喷洒叶面,可促进雌花发育,雌花数目增加。开花期喷洒整形素,可诱导单性结实。

5.2.2 马铃薯 用1~100 mg/L整形素溶液喷洒马铃薯幼苗的叶片,能控制幼苗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块茎生长,提高块茎产量。

5.2.3 菜花 在花球长到12~14片叶时,用1 000 mg/L整形素喷洒全株,可促进菜花提早成熟。

5.2.4 萝卜 在萝卜收获前20 d,用100~1 000 mg/L整形素喷洒全株,可改善品质,减少空心。

6 乙烯类

目前生产上应用广泛的产品为乙烯利,因使用方便,且对人畜无毒无害,广受欢迎。

6.1 催熟

西红柿在冬季温室和塑料大棚中长到由绿转白时摘下,用1 000~4 000 mg/L乙烯利处理,可提前5~7 d上市,且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比,色、香、味均未改变。辣椒、甜椒在未成熟前采摘后,用4 000 mg/L乙烯利浸蘸,有明显催熟效果,可提前5 d成熟。甜瓜在坐果30 d后,摘下浸泡在1 000~2 000 mg/L的乙烯利溶液中10 min,6 d内果实能达到充分成熟。为使西瓜提前上市,选择10 d后可成熟的西瓜,用100~300 mg/L乙烯利溶液喷洒瓜秧和整个瓜,可提前5 d上市,品质与自然成熟的一样。

6.2 调节瓜类花芽分化

广西大学调剂篇9

1引言

保水剂作为一种化学节水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开发成功。随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对保水剂在农林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国内对保水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大部分产品已有一定规模。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共在全国示范推广达1100多万亩。目前,土壤固化剂、复合土工膜料、坡面积雨固土材料、植物蒸腾抑制剂、种衣剂等大批保水剂已经在我国农林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2保水剂的一般性质

保水剂是一种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采用含有羧基、羟基或氨基等的亲水性单体,在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交联等化学反应而形成。高吸水性树脂能通过水合作用迅速吸收自重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水而呈凝胶状,常压下对其施加压力,水也不会从凝胶中逸出,常称其为高吸水性聚合物。高吸水性材料或超强吸水树脂等。

保水剂作为农作物干旱时的“微型水库”,具有应用范围广,高保水性,改良土壤,促进生长,节约肥料等多方面优点。据资料显示,在相同水肥条件下,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增加作物产量。增产幅度达10%~30%。节水节肥5%~20%#在花卉等经济作物上,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延长浇水时间(3天~7天),花蕾大,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高I在旱农试验区开展的保水剂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保水剂对保蓄雨水效果较好,尤其促使了作物生长后期根区土壤水分的补充和提高。

近年来由于新原料的选用和材料的复合化,保水剂的类别不仅包括传统的淀粉类、纤维素类、合成类(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酰胺类等)。还包括生物降解类(氨基酸类、壳聚糖类等)、有机一无机复合类、缓释功能类(腐殖酸类)。保水剂的聚合工艺主要有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也可采用辐射引发聚合、微波引发聚合以、喷雾聚合、高温快速反应法等方法。目前,国内生产和供应保水剂的厂家多达40多家,主要有胜利油田长安集团、北京裕德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科瀚树脂有限公司、天津晨光化工有限公司等。

3保水剂的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开发战略,农业重点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而抗旱保水技术是其重要内容。近年来,保水剂越来越受到农业领域的重视,研究重心也开始从如何提高保水剂的性能向其在农林业的实际应用转移。有关保水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开发保水剂的制备新方法

新的制备方法要在保证产品具有优良的吸水保水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吸水速率、改善耐盐碱性能和产品凝胶强度以及热稳定性能,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措施:引人非离子型亲水基团到主链上;使用含有大量亲水基团交联剂;用表面活性剂对树脂进行外层处理等。天津三农金科技有限公司用玉米淀粉作原料,在引发剂作用下,用乙烯或丙烯单体在淀粉的天然高分子骨架上接枝共聚,最后接枝共聚物靠爆聚放热自交联,从而生产出高效抗旱保水剂。该方法称为原子经济反应,实现了清洁生产。杨瑞成等利用高温快速反应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蒙脱上高吸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在外界温度为20℃时,该复合材料水凝胶所需干燥时间为128h,此复合材料可望广泛应用于西部高温干旱地区的沙漠化治理。

3.2研究保水剂的有机一无机复合

通过有机一无机复合方法,可制备出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实用性强的吸水材料。赵娜制备出了白鳝泥/(丙烯酸一丙烯酰胺)高吸水保水材料,吸蒸馏水的倍数可以达到1900左右,同时吸自来水倍数可以达到380倍左右,吸生理盐水能够达到124倍,在4000r/min的情况下离心1h后,其保水能力为98.97%。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首次采用丙烯酸或丙烯酰胺与凹凸棒土合成有机一无机复合保水剂。抗钙、镁离子性能明显提高,原料成本进一步降低,与环境更友好。产品吸水倍率≥400倍;吸盐倍率≥70倍;该保水荆适合中国西部年降水量小于400mm,降雨比较集中,沙漠化、盐碱化严重的特点。

3.3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添加到保水剂中,实现其多功能化

制备多功能化保水剂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简单的包裹;另一种是使两者发生某种形式的化学反应。林晶将保水剂与化学肥料按比例配合制得了既能吸水保水抗旱保墒,又具有缓释肥料功效的保水缓释肥,并以药用植物板蓝根为试验对象进行盆栽试验,对其保水效应及板蓝根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出了保水缓释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合理释放土壤有效养分、促生长作用明显的结论。

3.4研究高吸水性树脂在实际应用中与土壤、作物、肥料等的效应问题,以及对灌溉模式。耕作制度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

目前国内关于保水剂的实际应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增加入渗、抑制蒸发等方面。但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尚缺少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庄文化采用离心机法,分别研究了聚丙烯酸钠与聚丙烯酰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砂土、壤土、黏土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对砂土的作用效果要优于壤土与黏土,因此大面积推广应用应首先选择在土壤偏砂的地区,实验证明8/1万~20/1万用量效果较好其高分子吸持水分的约83.7%可释放出供植物利用。杨瑞香等以华南赤红壤为基质,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保水剂对桉树幼苗抗寒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可以有效提高华南赤红壤的保温性能,有利于桉树苗木抗寒生长。

广西大学调剂篇10

【关键词】艾滋病;中西医;概况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1-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关数据显示,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的第四号杀手[1]。AIDS自被发现至今,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虽然AIDS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及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本文对近年来艾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内AIDS的流行现状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HIV感染以来,AIDS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即传入期或散发期,HIV感染者主要为外来人员;1989年-1994年为第二阶段即扩散期或局部流行期;1995年至现在为第三阶段即增长期或广泛流行期。目前,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六省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累计报告数的80.5%。HIV感染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表明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2]。HIV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韦光海[3]还提出了另外三种传播途径:种子传播、家庭聚集性传播、经皮肤和黏膜的途径传播。有报道称有偿供血污染和临床用血污染导致艾滋病在局部地区的特殊人群中爆发流行,据统计输入一次带HIV血液受到感染的危险几乎是100%,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由于针刺或利器损伤造成HIV从病人传给医护人员的危险发生率约0.3%-0.4%[4]。目前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必要的临床用血也大幅度减少,经采供血感染HIV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5]。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孕期、分娩时和产后哺乳期(尤其是初乳产生的阶段),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越高,围产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邓莉平[6]等对我国中部某血源性AIDS流行地区的母要传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07例HIV阳性母亲及其136名子女中,有50例儿童HIV阳性,HIV母婴传播率为36.8%,与李关汉等报道的中国部分地区HIV-1的母婴传播率(35.0%)一致[7]。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经皮肤感染的报道[8]。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许多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因此我国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扩大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很大[2]。AIDS的迅猛传播,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极大的损失。

2 现代医学对AIDS的认识

2.1 药物及治疗

目前对AIDS治疗的药物中,目前已有六大类、20余种药物通过美国FDA认证。分别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融合抑制剂、进入抑制剂(EI)和整合酶抑制剂[9]。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10]是以此为靶位的代表性药物。默克公司的整合酶抑制剂采用两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其对正在治疗并对其他药物类型耐药的病人体内抗病毒效力突出[11]。目前除抗病毒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的Bruce等采用基因疗法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并升高CD4+T细胞计数,受试者对该治疗方法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良好[12]。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同位素治疗学Dadachova博士采用免疫疗法,通过增加抗体剂量,几乎能够完全清除HIV-1入侵感染的细胞[13]。直接证明了免疫蛋白抗击AIDS病毒的能力,这为基于抗体的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希望。

2.2 疫苗的研究

控制AIDS的最好方法是开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维生素缺乏在AIDS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症状,血清中维生素标准低于1.05umol/L便决定3.5-5倍的高死亡危险。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在维生素A缺乏的HIV感染病人中通过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效率[14]。目前已经开发出的疫苗主要有ALVAC2HIV疫苗、gp120疫苗、DNA2HIV疫苗和HIV活疫苗等[15]。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所有的抗HIV药物都针对病毒复制循环过程中所需的酶及蛋白,但没有一种药物单独应用能够将病毒载量持续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多数学者认为,单纯中药治疗抗病毒疗效远不及西医,因此主张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我国AIDS治疗的主要模式。王健等[16]认为,在AIDS病的治疗中,可利用西药直接的高效抗病毒作用,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下降,然后发挥中药作用缓慢持久、作用时间长的优势,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同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3 问题与展望

众多学者积极开展的临床试验为抗HIV的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试验设计的不科学性、临床试验与基础实验相脱节、治疗的疗效评价急需标准化等。通过研究,治疗AIDS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在AIDS的防治中必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子羊.西药抗艾路瓶颈中药开发成效斐然[J].医药化工,2004,7:4-11.

[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7,11.29.

[3] 韦光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研究概况[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 23(4):271-273

[4] 梁浩.艾滋病及其诊断治疗的进展[J].广西医学,2006,28(2):169-173.

[5] 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 邓莉平,桂希恩,庄柯,等.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183-186.

[7] 李关汉,程雨荷,何云,等.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4):204-207.

[8] 庄坤玉.艾滋病预防控制培训教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9] 魏秀青,陈曦.艾滋病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78-280.

[10] 高锦杰,李春艳,张建军,等.艾滋病的药物治疗[M].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 623-624.

[11] Markowitz M, Nguyen BY, Gotuzzo N. Rapid and Durable Antiretroviral Effect of the HIV-1 Integrase Inhibitor Raltegravir as Par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With HIV-1 Infection:Results of a 48-Week Controlled Study[J].J Acquir Immune DeficSyndr,2007,46(2):125-133.

[12] Bruce L. Levine, Laurent M. Humeau, Jean Boyer, et al. Gene transfer in humans using a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lentiviral vector[J]. PNAS,2006,103(46): 17372-17377.

[13] Ekaterina Dadachova, Ruth A. Bryan, Xianchun Huang,etal.Cancer therapy with antibodies and immunoconjugates: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and F (ab’) 2 and Fab Fragment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Radioimmunotherapy of Fungal Infection[J].Clin. Cancer Res, 2007,13:5629-5635.

[14] Fabio F Neves, HélioVannucch,i Alceu A Jordao Junior,etal. Recommended Dose forRepair ofSerum Vitamin A Levels in PatientswithHIV Infection/AIDSMay Be Insufficient Because of High Urinary Losses[J]. Nutrition, 2006, 22(5): 48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