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2:48:55

广西范文篇1

一、引言

《汉书•郦食其传》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足则知礼节。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就已经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让公共财政照耀农村”的新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多渠道、多种方式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农村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201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意见》,对未来5年广西农村家庭和农民平均纯收入水平提出了明确目标,并就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路径,即“到2015年,全区农村具有完全劳动能力的家庭农户平均户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1万元以上,其中45%以上农户增收2万元以上;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50元,力争达8000元,排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广西农民增收必将达到预期目标。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内不少学者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但所得结论不尽相同。杜玉红,黄小舟(2006)[1]以及杨林娟,戴亨钊(2008)[2]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面效应。缪小林,姚永秀(2007)[3]以及李普亮,贾卫丽(2010)[4]的研究则得出相反结论。对于广西来说,广西财政支农以及农民增收的现状如何?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怎样的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分别反映财政支农和农民增收进行研究。

二、广西财政支农及农民增收的现状

1.财政支农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从1978年的20.7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545.70亿元,增加了121.48倍。同期,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则从1978年的2.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0.9亿元,增加了137.05倍,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此外,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56.19%增加到2011年的155.14%,表明广西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2.农民增收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73元增加到2011年的5231元,增长了29.16倍(见表2),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3.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变化。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系。1989年之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动特点,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动特点。1990-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的变动都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动幅度更大。1999-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特点,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先下降后上升,二者变动形成较大差异。2006年之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下降—上升—下降”。可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二者表现出比较密切的关系。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二者之间表现出比较密切的关系。

三、广西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广西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增速缓慢(见表1)。相比之下广西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但也表明广西农业产值增长相对较慢,这与巨大的财政农业支持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广西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导致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广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源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而这又是由于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造成。二元户籍制度使大量农民长期束缚在土地上而不能自由流动,严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苏现凤,梅峻,2009)。[5]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性因素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农民增收缺乏宏观制度的外在推动力(陈锡文,2007)。[6]最后,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从2010年的收入结构来看(见表3),广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7.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农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510.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5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此外,广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差额的52.6%,远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可见,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广西范文篇2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概略

民族音乐能够很好的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审美情趣。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伴随着壮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汉、壮、瑤、苗、侗、仫佬、仡佬、毛南、水家等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特别是壮、瑤、仫佬,其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人民通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达情谊,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其中《八桂大歌》、《侗族大歌》等都具有世界影响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民歌器乐方面,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壮族人民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同时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世人展示它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展示了广西人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环境下,重视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交融,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西方音乐大量的流入我国各地区,使得我们在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下,对西方音乐进行学习、欣赏、研究,同时与我们的本民族音乐进行比较。

二、键钮式手风琴(巴扬)的传入与特点

手风琴大体分两大类别,即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班多钮琴、六角手风琴等都属于键钮式手风琴家族。而现代键钮式手风琴也可以称为巴扬。键钮式手风琴,又称为半音阶手风琴,是以控制键盘及按钮为演奏方式的一种现代手风琴。通常我们称键钮式手风琴为“巴扬”。巴扬是个外来词。巴扬的音质上更加具有磁性,低音与高音层次更加分明,低音浑厚,高音圆润明亮清澈,自带深情体质,既复古又忧郁,狂野又热情,音色深沉又浪漫,就像诉说变迁的故事。自由低音式巴扬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手风琴能演奏的乐曲,还可以演奏钢琴、管风琴等作品,各种音色的变换使音乐丰富,音域也广阔许多。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手风琴领域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国际化现象,就是键钮式(巴扬)手风琴在这个时期大量传入我国。到了当今21世纪,键钮式手风琴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引入键钮式手风琴教学的高校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师大、天津师大、山东师大、烟台师大、山东大学、宁夏大学、西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在各地的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中,也有很多机构纳入键钮式手风琴的培训。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手风琴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在各地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的多年共同努力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对键钮式(巴扬)手风琴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多,传统手风琴教学中引入键钮式手风琴,完善了传统手风琴以键盘式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学习和演奏巴扬的主体主要是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此类院校的青年教师。广西,作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开展了键钮式手风琴的教学,但相比全国其它地区在专业教学研究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教学体系与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键盘式手风琴与键钮式手风琴共存的局面,使当地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更趋全面和完善,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探戈音乐的民族性

阿根廷的民族文化以高乔文化而闻名于世。探戈在19世纪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欧洲白人移民在首都的民族融合。探戈音乐是阿根廷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代表。因此,探戈音乐流行于百姓生活中的街头巷尾,同时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探戈音乐也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高雅的音乐形式。探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类型,它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于一体。阿根廷民间舞蹈探戈及其流行并被视为国宝。探戈音乐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与极强感染力的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是它鲜明的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探戈音乐欢快、热情、深邃、犹如一枝奇葩在乐坛独放异彩,诙谐的音乐表达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备受乐迷的尊索与喜爱!成为手风琴极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手风琴之于探戈,犹如京胡之于京剧,它那诱人的音色,与探戈情调贴切吻合,已成为探戈音乐的灵魂。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对探戈音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文化。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是阿根延卓越的探戈音乐家,他创造性的把手风琴音乐与探戈音乐溶为一体。他创作了大量的探戈的作品,如歌剧、室内乐、器乐独奏、重奏等,他创作的大量的作品都是为手风琴而创作,大大开拓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表现力,丰富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为手风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戈方面所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与传统的阿根廷民族特色的传统探戈音乐相融在一起,从而开创了"新探戈"音乐之风。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皮亚佐拉所创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深刻、新颖,广为流传的作品如:《自由探戈》、《再见,诺尼诺》、《遗忘》、等。其中《自由探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各种形式在舞台上出现,这些作品以动听的旋律、动感的节奏以及新颖深刻内涵的创作被广大演奏者所喜爱,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大多取材于真实平凡的生活,他的音乐让人由心而动,生动的刻画再现广大人民的生活,例如他创作的《再见,诺尼诺》即表达了他对已故的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作品真情实感的流露把听众带入思绪。他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古典元素与阿根廷民间音乐元素融合,从节奏、结构、旋律、织体、演奏模式等各方面都对探戈进行发展,形成了20世纪新探戈。他的音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象征,表达了人们真实的内心情感,受到大家的广泛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如今的探戈已超越国界和艺术门类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音乐艺术。

四、民族音乐的相通与融合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寄托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梦幻与理想。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生长,再不断更新创新。不管是西方探戈音乐,还是广西壮民族音乐,都是在本国、本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与结晶,成长为本民族独具的音乐,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也同样反映出各国、各民族民族在各不同时期特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该民族广大人民促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理念、风格特点的形成。纵观国际手风琴发展的趋势,键钮式手风琴以其特有的结构、音色特点,给我国手风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西也在全国手风琴事业的影响下,有了新鲜的血液。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增多,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手风琴专业作为众多乐器中的一个小成员,我们应将手风琴的研究融入大江中,把手风琴演奏的探戈音乐以及各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研究,把键钮式手风琴特有的演奏特点与风格与其相应的民族音乐文化相融,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手风琴上进行创作、改编,让手风琴传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做出特有的贡献。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从探戈音乐的本体分析出发,深入剖析音乐作品在键钮式手风琴中的演绎,亦在发现其背后的国际文化观念和民族融合意识,应在保留广西本地区特有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下,接受外来的因素,把民族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进行交融,而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西音乐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秀昭.音乐学文集[J].接力出版社,1999:18-20.

[2]袁佳.阿根廷探戈初探[J].音乐探索,2004(04):68-70

广西范文篇3

关键词: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作用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其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尽的宝库,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民族文化能促进人们的跨文化交流与了解:以往单纯的展示性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获得有别于惯常的生活的充满情趣的体验,体验朴实有富有新鲜感的少数民族生活情趣;民族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效益,促进了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2、民俗旅游概念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3、两者关系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二、广西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开发策略

(一)开发广西民俗旅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开发民俗旅游是由广西区的区情决定的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毛南、回、京等12个民族。其中全国90%的壮族人口居分布在广西,2000年末,自治区总人口4723.61万,少数民族人口1089.37万,占全区人口的38%,全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大约占百分之六十。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广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社会。而且广西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其民俗风情古朴原始,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广西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缩影,它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俗的文化精华,谱出了代表中国西南民族的交响曲,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广西发展民俗旅游是时代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发展。

2、国际国内的旅游发展倾向,为我们开发民俗旅游,建立广西旅游大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现代旅游过程中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追求神的享受和满足。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30%的外国旅游者认为旅游的第一吸引物是风光名胜和文化古迹。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少数民族风情的则占70%。早在90年代,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以逐步成为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1995年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的到来,标志这我国民俗风情以进入黄金季节。广西在国际上的旅游地位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品牌,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发展民俗旅游。

3、广西发展民俗旅游前景广阔

俗语有云:"越是民俗的,就越是世界的"。广西的民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我国是少有的,只要好好开发利用,必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成为广西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另一方面,民俗旅游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开发项目。只要合理开发利用从实际出发,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如:建筑、服饰、风味食品、民族歌舞,只要稍加整理、修饰就能保持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就可以招揽游客。而且通过旅游,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特别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帮助这些地区摘掉贫困的帽子,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中国的扶贫工作始于1979年,自1986年开始,扶贫工作向经济开发型转变,十几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人口由1979年的2.5亿减少到1994年的6500万。旅游扶贫投资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式,同时也是无烟工业,对环境保护也非常有好处。

(二)广西民俗发展的现状

1、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广西各民族服饰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缠各式花巾,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众多的民族服饰,魅力奇异,构成了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古今往来,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也充满了亮点。打油茶是桂北少数民族侗、壮各族的一个特有的饮食习俗。"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广西的酒文化也是非常有内涵的: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此外,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也颇具特色。在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目前,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理想的效益。

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

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这自己的情感。广西是歌舞的海洋,歌仙刘三姐的歌声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的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走向了国际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去年开始,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广西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4、民俗旅游专线产品崭露头角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西已逐步发展出拥有自己特色的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精品路线: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前年灵渠寻古游、宁明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白色小平足迹游以及巴马寿乡探秘游等等。这些线路都充分体现了少数民俗旅游以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地区、民族之间和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民族,必然对其它地区和民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伴随着旅游产业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民族地区日益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社会。在外部的文化生活的冲击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原有的资源遭到破坏甚至资源的枯竭。我们必须处理好开发和发展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广西的民俗文化的都仍处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充分体现广西民俗旅游文化的精华,没发掘其文化内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民俗旅游项目有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的趋向,以至一些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也被一一退化;开发重点不突出,民俗旅游品雷同化,过度开发,将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盲目的渗透入古街民宅中,而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保持少数民族的异地文化的原汁原味、以及先进文化的合理渗透,已成为克不容缓的问题,也是能使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得以保持的关键所在。必须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四)调整思路,提出设想

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更新提高并提高现有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运用调查取证等一系列方法,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广西民俗文化发展的方向。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的民俗进行合理的综合开发。要有明确的主题,精心的规划,邀请有关学者进行设计和研究其可行性,切忌粗制滥造,建设豆腐渣一类的工程。如仡佬族民俗村可建造罗城仡佬族,与宜州市下岘河的刘三姐壮乡民族风情游相结合,成为一个旅游区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旅游的效率和提升它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各种追求片面效益,置传统道德于不顾的行为的发生,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这样才能符合广西的区情和合理开发的要求,以确保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2、不断丰富民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

现有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如桂林的漓江民族风情园、刘三姐景观园、黄姚古镇等游览项目都属于以静态的游览为主的项目。这类的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奇的心态。因此动态的、参与性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这一类型的游览方式可以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大大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广西的各种少数民族节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有很好的开发基础,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利用好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以每个地方的特色为主题,每年注重以一个地方为中心来开展循环的、有重点的推广每个地方的特色的旅游年,从而使民俗旅游充分发挥它的魅力和潜能。

3、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

现代的旅游业以不仅仅是满足于单纯的游玩,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是空前广阔的,广西作为一个旅游大省要在旅游业中取得抢占先机就必须强调良性的发展,而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的不断研究。我们要下大力度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广西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师大、桂林工学院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来开展,这些高校已积累了雄厚的民俗文化和旅游人才的培养经验,特别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增加了艺术表演、会展旅游、等专业更是充分的体现了这一要求。桂林旅游学院筹备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必将大大有利于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

4、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

要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对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广西在民俗旅游的宣传、推广、积累一定的经验。例如:多次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旅游说明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对广西民俗旅游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在以后还需要继续不断加强。

5、注重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游客除了对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民俗的商品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也是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的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广西的商品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特色原则和有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纵观我区的情况,桂林在这方面的开发得比较成熟,每年的销售情况也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值得全区其它地区的学习和借鉴。培养专门的人员对民俗商品进行科学有效开发,在各旅游区可以设立各种有特色的商品成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的展示,同时可以让游客以DIY的形式自己亲手制作民俗商品,如:织布、蜡染、和制作各种简单有趣的手工艺品等。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灵活的销售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

6、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科学合理的极大力度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及时组织有关的专家对民俗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估,科学的规划旅游的接待量,制定年民俗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民俗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向公众传播有关的保护民俗资源的意识,加强民族意识,使少数民族群众能辨证的对待自身传统和生活方式,防止民俗被庸俗同化。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在广西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下对广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科学的指导方针指导各项开发和利用。力争与时俱进,百花齐放,使广西的民俗旅游产品成为拳头产品,使其持久的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为广西的旅游添上亮丽的一笔,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同时让广西的民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01.广西南宁统计出版社2002年.

[2].周作明.《永远的朝阳-民族旅游研究》.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西范文篇4

关键词:侗族民歌;语言;生动;艺术

广西的侗族人民主要生活在三江、龙胜、融水三个自治县,侗乡素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人民与侗族民歌紧密相连、形影不离,民间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侗族没有文字,人们则通过唱歌来抒发情感、传承历史、记录生活。民歌成为侗族文化传承、侗族人民联系的纽带。民歌是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统一体,它以语言为承载,诠释乡音,表现乡情。广西侗族民歌的语言极具特色,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朴实生动的比兴

侗族民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比兴这一常用技巧,也出现了大量的用比兴手法唱的民歌。通常采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通过地地道道的口语来表达,使侗族民歌具有了朴素、自然、机智、活泼、幽默、生动的特点,富有生活气息。侗族民歌中经常见到以人们劳动中常见的花朵比喻姑娘的容貌,以鱼虾和水、鹰和树、星星和月亮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两座山隔河相对比喻爱情不顺利,以标直的嫩笋比喻姑娘的健康美丽。这些劳动中的寻常之物,在民歌中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喻意。以下是《走寨歌•互相试探》节选:男:阿妹早嫁像那山鹰展翅飞,去到夫家像那棉桃开花又掉落。女:你像李花开过不再开哟,我像地里油茶花开几洁白。男:好像岭上梨花开过一时香,给我想你难得哟像那鱼想塘。侗族人民的感情很丰富,但很含蓄、内向,表现在情歌中,就常用比喻的手法,表达朴实的情感。以上的走寨歌节选,便全部使用了比喻手法,用山鹰展翅飞比喻心上人嫁人,用棉桃开花又掉落,比喻心上人去到了夫家,用李花、油茶花、梨花分别比喻男、女,用鱼想塘比喻男方对女方的思念和依赖。此段用侗乡常见的事物山鹰、棉桃、花、鱼等打比方,将侗乡的生活习俗、人情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也是男女双方感情的委婉试探和表达。比喻的手法在侗族民歌中大量运用,使得有些喻体相同,但喻意不同,有的喻体不同,但喻意相同。如“你的脸蛋甜美就像那十二的月亮,你的心地善良更使我日思夜想”“你的心里光明得像十五的月亮,你的智慧永放光芒”,都是以月亮为喻体,前一句比喻少女的美好容貌,后一句比喻人的智慧成熟。再如“难离你,好象皇帝难离金銮殿;鸟难离山鱼难离河;秤难离砣我也难离哥”“情人走了好象布匹离晒竿”,分别用皇帝与金銮殿、鸟和山、鱼和河、秤和砣、布匹和晒竿来比喻男女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侗族民歌还大量运用了兴的手法,通常在表达要咏之物前,先用与之相联系的事物作为烘托。兴这一手法的运用,在侗族民歌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写景、物、事,再唱出要咏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人们睹物思情,借用自然景物表达生活、表达情感。如:“百般草木到了春天要开花,千种鸟虫到了五月要叫鸣。世上男女年满十八要相爱,我郎找姣相亲相爱行不行?”歌中要表达男女年满十八要相爱,但并没有开门见山地指出,而是先写草木、鸟虫作为衬托,再点明主旨,使得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情感更真挚、深沉。二是整首民歌都在写其他的事物,要咏之物并不出现,蕴含在其间。如:“六月也有北风吹,吹得碗里结下冰,妹送剪刀剪冰块,剪烂寒冬春来临。剪来酸鱼敬亲人。这把剪刀作信物,愿它永不生锈亮晶晶。”这是写男女爱情的一首民歌,全文没有出现任何表达爱意的词语,但情感全部寄寓在剪刀、北风、冰、寒冬、春这些事物之中。北风、冰、寒冬寓意男女的爱情遇到的挫折,剪刀寓意双方的努力,春的来临、剪刀亮晶晶寓意爱情最终会冲破阻拦。兴这一手法的运用,使这首民歌风趣、含蓄,又饱含深情。朴实生动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将侗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文化礼俗融入民歌中,使侗族民歌不仅带上了浓郁的侗乡生活气息,又表达了劳动人民真挚、实在、含蓄、细腻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都要求生动而形象,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才能将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形成可见、可闻、可感的意象。广西侗族民歌就是运用朴实的生活中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表现出广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或是在火塘边唱歌谈情,或是寨上姑娘小伙对歌,或是孩童逗趣、揭竿起义,或是描绘劳动场景,或是叙述各种事物的来源,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人身临其境。比如这首描写姑娘的民歌:你打扮得赛过山野的花朵,露珠儿是你明亮的眼睛。我怕你那双闪光的眼睛,像火镰碰火石溅出火星;你的身材漂亮又标直,正像春天里刚发的嫩笋。这里首先用山野的花朵作对比,衬托姑娘的美,接着用露珠儿、闪光的火石描写姑娘的眼睛,用嫩笋比喻姑娘的身材。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侗族民歌不仅能将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也能将人物心理、场景表现得生动具体、如临其境。比如这首《走寨歌•求开门》:男:开门哟情人!难成夫妻能看一眼也甘心。翻山绕园一步低来一步高,等了半夜请妹莫闩门。女:门没闩哟!只是你们嫌弃不肯进我屋。男:开门哟情人!若不开门害我得病苦上身。女:我家没门更没闩,一座烂屋不过几张木皮挡。男:你寨的人哟真聪明,大门上闩还用木板顶!女:我家大门不闩总是开,不愿进来故意说闩门。男:情妹不肯开门是怕惊动隔壁睡不安,为什么不可怜情哥整晚巷外站?女:有心谈情就请进屋坐哟!别人的丈夫有心走寨也请进屋来玩玩。这首民歌描写的是小伙求姑娘开门的场景,行歌坐夜是侗家习俗,每当夜幕降临,小伙们三五成队,弹着琵琶走村串寨,哪家有姑娘就到哪家屋檐下唱歌,求姑娘开门,如姑娘开门即迎进一同坐夜,火塘边唱歌谈情,有时坐到天明。这里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将细腻、微妙的人物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其语言很平淡,接近口语,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刻画了一幅动人的场景,传达出了生活中微妙的情趣,耐人寻味,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场景如在眼前。

三、灵活自由的结构

侗族民歌结构形式灵活自由,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上都没有严格的限制。这与侗族民歌是地道的口语有关,侗族人民将眼前的景物、生活中的事、心中的情感即兴唱出,唱民歌者愿意唱多长就唱多长,愿意怎么唱就怎么唱,直到很好地表达心中的意思。首先字数长短不一,没有严格的规定,每一行可以是两个字,也可以多达一百多个字,如“笛子歌”中的“唱歌先,有吃无吃放一边。山上的树叶冬天落来春又长哟,走进歌堂哪管灾难在何年。”四句歌,每一句从三个字到13个字不等。侗族民歌还有独特的长句歌,常常采用衬词、短语、重叠、反复等艺术手段扩充句子,加强感情气势,如“抬头望天天有九重云分八界虹在空脚鹰在空中燕子忙忙云雀碌碌这般好景我劝我伴好好赏。俯首看水水有六层地分四面鱼游池里羊走山头春风阵阵柳枝摆摆这样好境我要我伴慢慢玩。”每一句长达39字,加强了语言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歌者的情感。我们看到,侗族短句、长句歌的存在,丰富了侗族民歌的艺术样式,也大大加强了侗族民歌的艺术表现力。每首歌少至两行,多至上千行,没有严格的限制,完全在于歌者的意愿,且每一行的字数、形式多样,可整齐可参差。每一句歌都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能给人一种整齐、均衡的美感,如“笛子歌”中的“傍着青山把笛吹,歌声朝向北京飞,侗壮苗瑶花朵朵,民族政策放光辉。”这是一首七字句歌,每句的字数、节奏都相等,给人以均衡、匀称的美感。有时甚至会采取衬词、反复、集短为长等手段,达到这种节奏的统一和整齐美。相反,也有追求参差美的,即句式变换无穷、每一句长短不一、节奏自由,如“哥去了,好似河里去了龙。龙去三年记得殿,哥去三天莫忘我面容”,像这样参差变换的诗歌在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中是缕见不鲜的,这与民歌是来自纯朴土地、歌者即兴演唱、发自人民心中的歌这一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劳动生活中自然形成,形式灵活自由,浑然天成,这又是另一种错杂美。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侗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是灵活而自由的,字数长短不一,每行从两个字到一百多个字不等,每首民歌的行数最少是两行,多则上千行,每一行的字数、形式可整齐可参差,没有严格规定,且对称形式多样。我们看到侗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而正是这样的多样化,造就了侗族民歌的丰富多彩。

四、真挚深沉的情感

广西范文篇5

一、广西旅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增长方式粗放,旅游营销理念滞后

广西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一直以来,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粗放的旅游增长模式之上,旅游增长背后是旅游景点的盲目扩张。目前,广西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与度假型、体验性旅游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另外,广西旅游营销理念远远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营销理念仍旧比较落后,旅游营销机制创新不够,缺乏新型的旅游营销理念,对现代化的新型旅游营销方式运用不够。然而在现代市场竞争体制下,旅游业的竞争与日俱增,旅游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竞争危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完善,这种粗放的、滞后的营销模式势必制约广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削价

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进行削价竞争是我国整个旅游业非常普遍也非常恶劣的一个现象,广西同样不例外。在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特色,这时候,价格战自然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广西许多旅游企业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过度追求短期销售目标,而忽视长期营销目标。各旅游企业拼命压低价格,甚至出现“负团费”,最终导致一种“低价导向”的恶性循环。低廉的价格带来的是低廉的服务,消费者在获得货不对板、品质低劣的服务之后必然是怨声载道、投诉不断,其后则是导致旅游企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最终损害的是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盲目削价严重影响了广西整个旅游营销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广西的旅游形象。

(三)旅游营销科技含量低

信息化时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需要现代化的高科技作为支撑,高科技是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保障和动力,这就要求旅游业对现代高科技的运用要非常的普遍,旅游营销也应该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然而,广西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并不高,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营销之中,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许多旅游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手工劳动居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术的运用。以广西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一般的旅行社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很少旅行社建立自己的网站。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旅游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世界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品牌时代,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品牌”二字,由此可见品牌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旅游营销中旅游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严重制约着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打造旅游品牌已成为发展广西旅游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广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着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理来说旅游品牌的建设非常得力。但事实上因为对旅游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旅游品牌意识淡薄,导致对品牌的建设力度不够。广西很少有旅游企业能将人力资源、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理念通过营销渠道、广告、公关宣传等传播手法将其整合成为一个品牌推销出去。

(五)旅游形象塑造不够

广西作为我国一个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发展的非常快,但是至今都没有树立比较合适的旅游形象和明确的旅游宣传口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旅游者眼中比较模糊。旅游形象塑造已成为广西旅游业一个较为头痛的问题,而旅游营销的主要诉求又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目标公众。但近几年广西在大力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文脉与地脉,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至于促销经费花了不少,游客量却上不来,旅游淡、旺季差异性极大,形象宣传口号雷同等等现象比比皆是,更谈不上打造旅游品牌。虽然广西曾以“美丽神奇的广西”“、中国广西———刘三姐的故乡”作为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但仍具片面性,缺乏新意和特色,不及海南省的“椰风海韵醉游人”的韵味和吸引力。如何塑造一个更具宣传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是广西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广西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一)改进旅游营销模式,更新旅游营销理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步入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需求个性化、消费感性化时代,塑造良好的整体市场形象,加快品牌的建设速度是旅游营销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确立并完善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不变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广西的旅游主管部门将服务理念与广西旅游业的实际相结合,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建立良好的诚信制度、产品形象、价格形象,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更新营销观念,将网络营销、品牌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建立全方位的旅游营销新体制,真正把旅游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完善顾客服务体系,并将这种观念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识领域并内化为他们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创新旅游价格体系

旅游定价策略是营销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旅游营销的成败,因此,旅游价格体系的创新也就显得意义重大了。广西旅游价格体系的创新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拉大旅游热点与温冷点之间的差价。广西旅游的热点是桂林山水、阳朔等,维持这些旅游热点项目与其它景区之间的合理差价有利于在旅游旺季对热点景区实现有效的旅游分流,防止旅游超载造成旅游污染而影响广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维持合理的团队与散客之间的差价。对很多旅游景点来说,旅行社在游客上的贡献非常大,旅游景点不能没有旅行社带来的旅游团队。因此,对旅行社等中间商进行适当的激励以维持他们的经营积极性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合理拉开旺季与淡季的差价。旅游产品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季节性,广西旅游业是以诸如桂林等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导产品的,这项旅游产品也是广西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而这类旅游产品的季节性也是非常强的。四是积极运用其它价格促销手段,比如实行产品捆绑价格,时间差价,同业折扣,回头客优惠价,会员优惠价等。

(三)建立完整的旅游营销信息系统,提高旅游营销的科技含量

旅游营销科技含量低下严重制约广西强省的建设,为了提高广西旅游营销的科技含量,广西应注重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努力建立完整的旅游营销信息系统,做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通过旅游营销系统,可以反馈旅游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加以控制,为决策层提供最新营销动态,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旅游企业大热市场竞争力。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及时、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旅游品牌建设,走品牌营销之路

广西必须增强旅游品牌意识,加强旅游品牌建设,走品牌营销之路,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真正走向旅游强省之路。目前,广西推出了六大旅游品牌,并分别对每一旅游品牌进行了品牌定位(如下表1)。但是目前除了“桂林山水”这一旅游品牌打造的非常成功之外,其他五项旅游品牌建设力度还有待加强。要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旅游品牌,广西应该制定适当的品牌规划,提高品牌的质量,增加品牌的投资,严格品牌的管理,并努力培养品牌的管理人才等,力求打造好另外五项旅游品牌,并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推动广西旅游强省的全面建设。

(五)重视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宣传

广西应高度重视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对旅游形象进行战略性策划。在现有旅游形象口号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对广西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并针对不同的目标群采取不同的形象传播策略。此外,广西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积极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方式,积极活跃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广西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积极宣传广西旅游新形象,让广西旅游新形象深入人心,从而赢得更大的旅游市场。

三、结语

广西旅游业正蓬勃发展,现在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的广西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营销理念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广西旅游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和网络营销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致胜市场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将这些先进的理念与广西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广西的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为实现广西的长远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广西旅游强省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周坤顺 卢彩秀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奉钦亮,黄圣霞.广西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5(9).

[2]郭雪,唐善茂.对桂林旅游营销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6(12)

[3]杨晓华.我国旅游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观察,2006(2).

广西范文篇6

[关键词]混业经营;监管;挑战;对策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国先后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英国在1986年完成了金融“大爆炸”的改革,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形成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企业集团。随后,日本于1998年实施“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放宽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限制,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的禁令,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案允许银行、保险及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通过,意味着美国实行了60多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经营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经营的普遍模式。

尽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但目前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之间仍然已经出现了许多业务合作和金融创新,开始突破了分业经营界限。我国国内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业务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表1)。

二、广西金融业基本情况和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一)基本情况

1.银行业是金融业的绝对主体。2006年初,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5503个,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同比减少,而其他银行类机构增加。2006年6月,金融机构资产规模5256.93亿元,全区金融资产总计10340.4亿元。2006年6月末,广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08.4l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481.00亿元,截至2006年6月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人民银行)实现账面利润26.33亿元。广西银行业健康发展,地方金融企业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入。

2.证券业在改革中发展。2006年6月底,广西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广西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营业部37家,证券服务部门26家,证券中介服务部门6家。期货经纪公司0家,期货营业部3家,2006年1~6月期货交易额102.56亿元,股票交易额725.28亿元。广西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原先8亿元增资至16亿元,并积极谋划上市。

3.保险业运行平稳,发展亟待加快。2005年末,广西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327家,营销服务部453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36家,保险总资产157.1亿元。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73.17亿元,保险深度为1.82%,比全国(2.7%)低0.88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48.55元,仅为全国(380元)的39.10%。

(二)金融监管面临新挑战——混业经营初露端倪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挂牌成立,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初步完成,在广西亦建立了这些金融监管部门的分局,由此形成了目前“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金融监管格局。但是,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在广西已经初露端倪。

1.从广西金融业内部环境看,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业务合作发展迅速。2002年12月,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与广西国海证券公司再次强强联手,双方签订《受托投资管理托管业务战略合作意向书》,由此拉开双方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战略性合作的序幕。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与国海证券一直有着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双方在银证通、银证转账、法人资金清算、网络结算和存管银行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广西建行、中行、农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也与广西区内的国海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建立密切的银证合作关系,银行接受委托发行、兑付各类有价证券业务,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证券资金清算、“银证转账”业务、基金托管等业务。银保合作业务也发展迅速。2002年12月30日,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与新华人寿保险南宁分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业务合作范围主要包括:销售保险业务;收取保险费、支付保险金;资金网络结算;银行卡业务;电子商务;联合开发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中国人保和中国农业银行互为最大银保合作伙伴,农行广西分行在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中,类特别是保险类收入占比快速上升,从1999年的3.77%剧升到2003年的16.91%。2006年,农发行广西北海市分行抓住银监会批复农发行开办保险等中间业务的机遇,与中保人寿、太平洋寿险等保险公司签署了银保合作协议,建立银保“联姻”关系。2006年8月25日由广西保监局、广西银监局联合举办银行保险合作座谈会,广西的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将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广西保监局局长金坚强表示,广西各家银行、保险公司今后将在银保方面加强合作,大胆突破目前合作模式表层化、合作产品同质化的现状,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金融保险需求。

2.从广西金融业的外部环境看,混业经营是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广西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在广西全力构建北部湾经济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的背景下,广西和东盟经贸联系日益密切。2005年底广西南宁市成为国内第二批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四个城市之一,比协议要求提前一年。在广西确定“M”型发展战略后,广西与东盟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广西金融呈现出对外日益开放的态势。顺应世界金融发展潮流,实现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必然的,未来在广西构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可行的。而目前广西现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监管体制虽然是由客观的国情所决定,但这种体制不利于金融创新,抑制了金融业规模的扩大、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虽然目前实行分业经营暂时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正是顺应混业经营潮流。对于已经出现的带有混业经营色彩和具有多重风险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分业监管下的监管冲突和监管真空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因此,金融监管能否顺利由“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走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监管体制,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广西金融监管对策

(一)转变监管理念。努力由合规性、机构性监管向风险性、功能性监管转变

当前广西乃至我国的金融监管内容仍以对金融机构的审批和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为主,在监管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的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的现象。而国际金融监管的趋势是风险监管和功能监管。功能性监管强调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以金融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减少监管职能冲突、交叉和监管盲区。功能监管更能适应金融混业发展趋势。因此,广西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转变监管理念,树立风险监管意识,逐步实现功能性监管。

(二)进一步完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由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设置,长期以来,这三大监管部门之间政策措施相互重叠或相互抵触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复检查、重复监管也比较常见,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同时也形成了不少监管漏洞。针对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及各自为战的状况,2004年5月,广西银监局、广西证监局和广西保监局召开第一次监管联席工作会议,决定在广西辖区内正式建立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合作机制将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监管合力,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该联席协调机制确立后,极大地促进了广西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避免了一些监管盲区,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信息系统分割,不能实现监管信息共享;二是监管信息定时报送制度,使得金融监管信息的收集效率很低;三是金融机构报送数据存在人为调整,使得金融监管信息失真。今后,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机制,重点对跨行业违规问题、危及地区整体金融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协调治理,从而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三方建立起稳固的包括监管信息共享机制、跨行业违规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处置协作机制等内容的监管合作机制,保证广西金融的稳健安全运行。

(三)建立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

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金融监管提供连续、系统、动态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制度,节省各监管部门监管信息的搜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广西要加快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加快广西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监管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实现系统内部业务发展与监管信息同步反馈。二是加快广西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内部监管信息网络化建设,改善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创造条件实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业务系统的信息联网,使金融机构的原始信息真实反映到监管部门,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动态观察与分析监管对象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情况。三是加快广西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三者之间的监管信息网络建设,以实现金融监管信息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建立高效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借鉴世界各国金融风险防范的经验,结合广西金融业的风险实情,广西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建立:

1.建立广西区级(省级)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由广西银监局、广西证监局、广西保监局会同广西统计局、各大金融机构共同参加,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指标体系、分级监控的原则,组建广西区级金融风险预警组织系统,主要负责广西范围内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并对广西区内各地市预警系统进行组织和指导,及时将各种风险信息和对策措施及时传输到政府各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中去。

2.建立地市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以由广西各地市银行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辖内各大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主要负责辖内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将各种风险信息和对策措施传送到辖内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中去。

3.建立县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由县级金融监管部门与设在当地的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主要负责辖区内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将各种警情信息及时输送到辖内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中去。

(五)强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和行业自律

强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的关键是建立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制度。“防火墙”制度一直被认为是防范金融混业经营利益冲突,阻隔金融集团内部风险蔓延的有力武器。虽然目前广西还没有金融控股公司,但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看,建立一家综合经营的投资银行(如北部湾银行)是可行的。一项完善的“防火墙”制度必须包含两大构成:“法人防火墙”和“业务防火墙”。“业务防火墙”又可以细分为“资金防火墙”、“身份防火墙”和“管理防火墙”。“资金防火墙”是指禁止或限制资金在金融集团内的任意流动,除了法定的股权投资之外,禁止以关联交易的形式在集团内任意调配资金,如禁止将银行存款拆入股市;“身份防火墙”是通过办公场所、营销网点、设施上的分离实现集团内各个独立法人的隔离,避免公众的误判,导致非接触性风险传导;“管理防火墙”要求严格贯彻竞业禁止的规定,分设账簿,实现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分离。

在行业自律方面,从世界各国金融同业自律制度建设的实践看,行业协会是适应金融业行业保护、行业协调与行业监管的需要自发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广西金融行业协会有广西证券业协会、广西银行业协会、广西保险行业协会等,建议广西监管当局赋予金融业行业协会更多的行业保护、行业协调、行业监督、行业合作与交流等职能。行业自律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有益补充。

(六)强化社会监督

金融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没有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是不可能的。以广西各级地方政府为核心,包括人民法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新闻宣传部门、会计或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广大社会公众等在内的社会联合监管防范体系,构成有效金融监管的外部环境。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合监管防范体系,是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环境保障。

广西范文篇7

广西保险业的纵深发展有很好的未来前景。2006年,中国保监会会长吴定富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广西保监局局长金监强在《坚持自主创新,立足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广西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报告也强调自主创新。因此我们也应以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主旋律,解决广西保险业现存问题,使广西保险业发展更强大,进而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当前广西保险市场现状

(一)规模小,与广西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加入WTO后,广西保险遇到的挑战更大,即:产品、价格、服务方面的挑战,管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改革广西保险业很重要的内容。保险人员要确定服务和挑战在保险业发展中的地位,更好地发展广西保险业。广西保险市场规模太小,只局限于高薪阶层和城市的保险市场。扩大广西保险市场,普通工薪阶层和农村则是最好的潜在市场。广西经济还比较落后,而且农民占了大半边天,如果让这些农民也积极地参加投保活动,广西保险业将快速发展扩大。在广西整体经济发展中,保险业起的作用还很小,原因就是市场规模太小,这不但使大部分群众不了解投保的好处,也达不到宣传效果,同时也是和广西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

(二)保险功能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保险功能和作用在广西保险业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其拥有的力量,无法释放。据现象显示,广西社会安定时起彼伏,出现事故、意外和遭受到灾害而没有得到补偿的事件屡屡发生,广西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等也会受影响。要改观这一现象,就要求广西保险业进行改革,建立趋向集体化的现代保险业,力求达到国内甚至国外保险业的标准。

(三)保险服务与制度、公民保险意识有待发展

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问题归纳为五大类,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市场比较脆弱。农村地区民风纯朴,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市场传染性强,销售误导和无理拒赔的后果可能相对严重。”可见,公民的保险意识亟待加强。

对于保险业来说,服务是最重要的。但广西保险业服务做得不是很到位,有些保险公司在群众买保后,对售后服务不热心;没有向群众很好地介绍保险产品的具体情况等等。因此要提高服务水平,广西保险在这方面就需要花大力气。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理,没有完善的保险制度,保险业就不能很好地运行。目前,广西保险制度还没有完善,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健全,保险人员贪污保费、保险用人机制欠缺,等等。壮大广西保险业就必须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四)保险收入与资金运用矛盾

广西保险收入增长快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矛盾严重。据广西保监局统计,“十五”期间,广西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8.76%,到2005年年末广西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57亿元,当年实现保费收入达73.1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19%,利润可观。公司收入高,便有资金积累,但资金投放得到的收益很低。这样看来,资金在财会部门运作,存在着问题。这与保险收入增长快是严重矛盾的。

二、传统思维方式的利弊及其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保险市场小影响了公民利益和经济发展

市场小,严重阻碍了广西保险业的发展。市场小,入险的群众就少,提供的服务范围就小,提供的服务产品也就少;市场小,保险人员总趋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做着重复的事,局限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创新;市场小,对群众的利益起不到完全的保障作用。可以看出,市场小的弊大于利。如果打不开市场,保险公司的收入将无法提高。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扩展自己的经济市场,使广西整体发展不受牵制

(二)公民保险知识水平低,进而不愿投保

群众对保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同,对保险就会树立信心而且愿意投保。现今,广西保险业对保险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据了解②,目前全区保险个人人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保险人员需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带动群众的保险意识,提高群众的保险知识水平,才能让群众对保险有比较深的了解,树立对保险的信心,从而愿意参加投保。广西保险公司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保险队伍,通过完善的宣传体制做好群众的投保思想工作。还要针对群众在投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更快更好发展广西保险业。

(三)保险服务、制度不完善,导致公民不投保

保险业发展已经开始从价格性竞争转到服务性竞争,多元化的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广西保险业要大力开拓保险市场。对于群众来说,他们期望的是养老、医疗和意外险的保障,获得及时赔偿;对于政府来说,保险公司在发展业务时,要排解群众的危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帮助政府减轻压力;对于社会来说,加快西部地区的保险发展,壮大保险公司的实力,培养人民之间的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当地社会人文水平的提高。无论对谁而言,我们保证保险服务质量和完善保险制度是必须的。

服务是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情与理的宣传,使群众理解投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他们自愿投保。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保险信息,使群众了解保险的内容和符合自身需要的险种;用最简化的手续帮助不同层次的群众投保;准确的核查,使出险的保户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服务的开展需要完善的保险机制。在保险内部,保险的机制要完善,加强控制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是群众具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保证他们投保资金的保值和增值。服务和公民意识是互动的。只有服务好,公民的意识就强,公民意识提高,会促进更好的服务。

(四)保险收入与资金运用影响偿付能力

保险收入和资金运用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的好坏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投资收益率又决定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公司的投资收益越高,

相同价格的保险产品的利率也会越高;同时,公司在产品定价上也会有不同的浮动从而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公司的收入和资金积累关系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投资管理公司效益好,才能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强,这也是影响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扩大管理规模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经营管理的资产专业化,管理公司分业管理不同风险的业务,也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这样更能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

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广西保险业的提议

(一)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广西保险业

加入WTO之后,各省保险业都面临着许多挑战,无形之中保险公司的危机感也越来越重。创新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广西更需要在体制、制度、技术和服务上创新。相对于发达省市来说,广西的网络技术落后,人文精神不高。我们可从这些突破口进行创新,把挑战转变为机遇,在竞争中壮大保险公司,繁荣广西保险业,把广西中的劣势转为优势。具体来说,吸收先进经验,提高保险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刻不容缓的。广西应派一些保险人员去学习外省的保险技术,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了解实用的保险产品,掌握灵活的营销技巧。如果广西既能够学到发达城市的宝贵经验和经营技巧,又能像发达城市引入外资保险公司参与竞争,广西保险业将有惊人的飞跃。

广西保险业应该主动和发达城市保险业进行交流。尝试扩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外保险等。根据各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在海外建立保险机构,吸纳其他国家的长处,获得国内得不到的保险资源和不一样的保险经营技术,进一步锻炼自己的队伍,扩大自己的实力,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壮大,才能跻身于世界保险业中。

(二)探索经营的有效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

广西保险业随着国内大流发展日趋向上,应把握国内对西部地区开发大力支持的机遇,突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地域优势。如在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和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诱惑下,吸引外资保险公司参加竞争,虚心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应对策略。地处西部的广西要使经济更好地发展,其保险业就要跟上国内发达地区甚至国外保险业的步伐。因此引入外资保险很有必要,同时对广西保险经营方式和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十分有利。

创新是任何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广西要想突破发展滞后的围墙,就要大胆创新引领创新的新先锋。要用战略性、全局性、发展性的眼光看待、研究保险的新市场、新竞争、新问题,要摈弃计划经济的思想意识,重新省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改革传统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保险市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要创新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工作定式,摆脱“老框框”、“老做法”、“老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发现新的视角,新的切入点,创造新的工作方式,积极改造公司的体制,进一步建立起现代化保险企业制度,逐步使保险公司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公司员工专业化,业务发展国际化的大型保险公司。

除了经营管理水平要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也要提高。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步伐,需要尖锐的眼光和有长远的打算,探索一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招聘人、使用人、培养人、提拔人、留住人等各个环节找到保险公司的所需人才。应该入微观察,细致地安排每一岗每一位,使每一个人各有所用。

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影响广西保险行业的“瓶颈”问题。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运用高科技有条不紊的管理,广西的保险公司就会达到国内的规范化。要建立好一种有效的规章制度,提升自己的经营决策水平,实施文化知识管理,统一员工的意志,激活员工的热情,凝聚员工的力量。

(三)推进保险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创新是商界的一个重要法则,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保险业中,也需要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1)提高保险产品创新能力

从理论上来说,保险产品的创新是无限的。因为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而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从大类来说,保险标的有人身、财产和责任三大类,有多少不同种类的人群、财产和责任,就有可能设计出多少不同的人身、财产和责任保险产品。因此,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个性化产品,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发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创新监管方式,支持产品创新,修改和完善保险产品审批备案管理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建立贴近市场,效率高、反应快的产品开发机制。

从实际上来说,要提高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培育形成多个有市场竞争力的保险企业、打破垄断状态是增强企业产品创新的外部压力的有力途径。

要成立产品研究开发组,使产品研究开发机构应和现在归属和各专业机构分离,使产品开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但又和产品管理、产品销售系统相互协作的部门。产品研究开发组并不是研究开发从来没有过的保险产品,而是要根据某个地方或某个特殊时段研究建立新的产品销售。如在洪水泛滥的地方,推行适当的寿险和财险;“非典”时期推行的疾病保险产品等。因此要大力培养、引进精算等专业人才:建立、完善产品研发的数据库。

需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保险产品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国家应适当放宽对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政策限制,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以支持分红投资类产品的开发并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为产品创新提供支撑;对养老金产品(特别是对团体养老金业务)实行国际上通用的税前列支税收政策,以鼓励事业单位和个人参加补充和储蓄性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促进多种形式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保险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所关注的目标是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价低质优的服务,所以保险凭证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也应该从服务入手,一方面为客户和保险公司提供各种方便,另一方面增进客户与保险公司的感情。

首先,改革服务,广西保险业要明确服务的方向、目标和效果。服务改革是一种战略计划,计划好从哪些方面去服务、怎样去服务、由谁去服务和服务的宗旨是什么,使其成为一种系统的服务。广西保险业要以服务民众作为基本原则,在竞争和发展中不断锤炼自身的服务品质,要让广西的民众十分肯定我们的保险业服务。

其次,鼓励保险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网上保险,远程理赔等新的服务方式,要加大对展业、承保、理赔、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创新。采用新技术如电子卡形式的保险凭证可以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能够迅速了解到被保险人的保险情况,便于及时提供相关的服务。有好的售后服务,不仅使保险公司有好的声誉,也使群众买保险买得放心。

再次,培养好的保险人才,进而更好地为保险业服务。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广西保险行业应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吸取有专长的大学毕业生、有经验的“老革命家”。在经营管理、技术和适应市场等领域中,按其所需、按需分配。广西的保险可持续发展,这些人才就是根本动力。

(四)联系实际,挖掘、发展县域保险和农村保险

发展县域保险是保险支持“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也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广西还有多数人处于城乡阶段,广西农村保险业还没有很好地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近几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推进,个人和家庭保险需要呈现大幅度增长,同时,随着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实施,农村支持保护体系的健全,也急需商业保险提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基层保险公司的作用,向城乡居民推广保险知识,点燃居民买保的热情。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贴近居民的利益,基层保险公司还可以挖掘新的保险产品并推广。

(五)坚持方针、响应政策

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广西保险公司在经营实践中应该深刻体会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不断改善行业工作质量来服务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保险公司的收入是取之于民的,但也是用之于民的。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之时,广西保险业为提高广西整体经济水平也起到了不可或缺作用。

广西范文篇8

[关键词]广西民族装饰纹样吉祥观念

一、引言

吉祥的本意即为美好的预兆,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通用引言的祝福之词。千百年来,“吉祥”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无论是图案纹样或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所表达的主题是“吉祥”。吉祥图案作为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它是通过某种自然现象的寓意、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来表现人们的愿望、理想的图案。吉祥图案是吉祥观念的艺术表现,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吉祥如意的希冀和期待。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各种工艺品都是纹样化的吉祥物的载体,而为满足心理和审美需要而在媒介物上进行平面或立体设计所形成和积淀的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装饰则是吉祥观念最主要的载体。

学术界中关于民族装饰纹样及吉祥观念研究早已有之且成果斐然,主要可概括为三个研究方向:一是民族装饰纹样的研究,如李桐的《广西民族背带装饰艺术及其文化特征》、张大庆的《中国民间刺绣装饰纹样的构成》l2等许多关于装饰纹样的研究;二是关于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意识的研究,如唐平涛所著的《浅析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符均的《吉祥图案与民间装饰艺术》等;三是传统吉祥观念的现代运用研究,如陆宇澄所著的《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戴鹏的《中国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等等。但是对于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学术界探讨的人还是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从广西民族装饰纹样的分类和特点出发,举例说明了广西的民族装饰纹样中体现的各种吉祥观念,并对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以就教于行家。

二、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及其特点

广西各民族装饰的纹样、图案种类多样,且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蕴涵着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气息,同时还蕴涵着浓厚的吉祥观念。人们常常将植物、动物、生产工具、日月天象、自然地理,以抽象或写实的方式用于各种装饰中,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强烈的吉祥观念和对美好幸福的向往。

1.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的分类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非常丰富,主要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等。由于受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广西各民族人民在图案纹样上的喜好也各不相同,例如,壮族的服饰图案和壮锦的图案等主要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自然形图案有鸟、兽、虫、鱼、龙、凤、花草或山川I等;几何纹图案有菱形纹、回纹、万字纹、水波纹等,形象简朴而抽象,色彩艳丽而协调。瑶族的装饰图案纹样主要以花、山、树、草等的自然物纹样为主,如瑶族挑花的纹样多是些小花、大树花、谷仓花芭蕉花等,此外瑶族的装饰图案纹样也常以动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题,如鱼、鸟、勾花、妹仔花、路花、太阳花、水沟花等。苗族和侗族则喜欢用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几何纹样作为装饰图案;苗族刺绣的题材都是她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如人物、楼阁、龙鱼、虫乌、花卉、几何纹等;苗族的浆染纹样多用细线组成,线条流畅自如,纹样精细清晰。常用纹样有鱼骨花、小团花和叫不出名的一些单独纹。水族的服饰有人字纹、花椒纹、方格纹和斜纹等的图案纹样。

2.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的特点

(1)广西民族装饰纹样素材丰富多彩。广西民族装饰纹样的素材丰富多彩,常见的素材有:人物:八仙、关公、财神、寿星、麻姑、送子观音等。动物:飞禽(凤、鹤、鹊);走兽(龙、象、羊、鹿、豹、麒麟);虫鱼(蝴蝶、蝙蝠、蟾、鱼、蝶)。植物花:(牡丹、月季、莲花、桃花);木(松柏、梧桐、竹、梅);草(萱草、灵芝、白菜);果(石榴、桂圆、葫芦、包谷)。器物:礼器(爵、鼎、璧、卣);货币(古钱、银锭);乐器(铜鼓);其他(寿石、瓶、如意)。字符:祝、寿、喜、、八卦、祥云、宝相花、回纹等。

(2)广西民族装饰纹样表现文化内涵的手法多样。广西的民族装饰纹样大多是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进行设计造型而形成的,它对民族文化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借喻。人们将动物、植物的自然属性特点延长、引申,经着意加工,借物喻志,以表达各种情感。如借助于松柏来寓意长生不老,祝福人之长寿;借助红梅寓意春光等。二是比拟。即可将人化作美好的事物或将美好的事物当做人。如以梅、兰、竹、菊比喻人之高风亮节;以牧童表示天下太平;以南极仙翁或麻姑比拟长寿。三是象征。人们通过对某些特定审美内涵的图形形象或局部形象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自由组织画面并借表面形象来深化内在寓意,这种具有含蓄美的构成方式在广西民族装饰中有着广泛应用。四是谐音手法。有些是利用原物名称与表现主题在语音上的相同或相近而生成的。如用寿石、绶鸟、寿桃代“寿”;用蝙蝠代“福”;用喜鹊代“喜”;用桂花、桂圆代“贵”;百合代“百”;花生代“生”等。

(3)广西少数民族装饰图案纹样寓意深刻。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纹样、图案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大多装饰图案的主体都以诗情的、吉祥的,或象征幸福美好,或歌颂正义为题材,借物寄情,将个人的意念和愿望呈现在装饰图案的纹样中。有的纹样图案是在叙说着潜藏在民族记忆中悠远的历史或童年神话,展现着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追求,例如白裤瑶妇女夏衣背面的方形图案,表示对祖先苦难历程的纪念;有的图案纹样寓意光明与自由;有的图案纹样是对祖先或民族英雄的崇拜和记念;有的图案纹样寓意爱情幸福、婚姻美满;有的图案纹样寓意高官厚禄,富贵长命;有的图案纹样寓意丰收喜庆等等。虽然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对制作各种民族装饰的手法和技巧有所不同,但其所表达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是具有相似性的,都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美好愿望。

三、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

民族传统装饰纹样表现为物质的具体形式有雕亥、壁画、年画、剪纸、织绣、彩绘、图案等,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构建民族理性思维和文化性格的象征,体现人们祈盼福喜和吉祥的精神慰藉。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的图案纹样主要以吉祥观念为中心,反映的吉祥主题大概有“长寿”、“富贵”、“安乐”、“喜庆”、“如意”、“吉祥”等内容。下面将以实例说明吉祥观念在广西几大少数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具体体现。

1.壮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

壮族的壮锦是广西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品之一,其图案精致美观,色彩艳丽。在壮锦的制作过程中,壮族妇女通过在壮锦上织绣图案纹样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壮锦上的图案纹样总以吉祥为表达主题,壮锦上常见的龙凤图案纹样壮锦即为富贵吉祥之意,还有壮锦纹样题材中的蝴蝶朝花、凤穿牡丹、双龙抢球、狮子滚绣球、四宝围篮、鲤鱼跳龙门以及大小五彩花、大小菊花、石榴牡丹、水波纹等,都反映了壮族人们的生活愿望和淳朴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在壮族人民心目中是吉祥、智慧、幸福的象征,人民的婚嫁、生死,甚至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都少不了它。壮族的背带中刺绣有各种花草,欲纹龙纹以及“福”、“富贵长命”的图案和字符,以表达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佑护等各种吉祥愿望。

2.苗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

牛是苗族丰收的保证,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苗族地区最大的牲畜,在婚喜庆典和人生交往中,杀牛是最隆重的仪式。因此苗族服饰上的龙纹、牛旋纹是穿在身上的图腾,其意义是希望得到龙(牛)的护佑,多子多孙,风调雨顺,表现了苗族祖先生命本体意识的追求。此外,在妇女和婴儿的服饰中以蝴蝶图案纹样为主,来表达对生育繁衍的渴盼。铜鼓是苗族一种乐器,在传统节日和祭典活动中,青少年男女喜欢成群结队到有铜鼓的人家去击鼓作乐。铜鼓为族人公有,表欢乐和喜庆,是丰收和兴旺的象征,将铜鼓图案纹样绣于各种服饰中,用以表达对丰收的向往、喜庆的渴望和对神的祈祷的意义。苗族人认为初生的婴儿还处在阴阳交界、人鬼之间,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新生命,其中包括采取系列穿戴仪式,如用一张绣有“蝴蝶妈妈”图案的纺织品作为襁褓,一直到两岁前服装都绣这种“蝴蝶妈妈”图案,以示“始祖母”对后代的庇护。

3.侗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

侗族小孩的背兜上,常见的是一种以牡丹花为中心组成的“月亮纹”,另一种是以涡纹组成的“月亮纹”,其意都有祥合和意。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们在小孩的背带盖上绣有一个四方形图案,从周边四个角向中心直立着四棵大树,树干坚韧而挺拔,每棵树上枝繁叶茂,有些树还开花结果,预示着无穷无尽的繁殖能力;而隆林的苗族则在小孩的背兜上绣着向日葵,希望小孩能像向日葵一样茁壮成长。

4.瑶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

瑶族1~5岁幼儿戴的八仙帽,帽正中饰以“太白金星”的神像,两侧各立四个神共“八仙”,以祝神灵庇护孩子平安成长;瑶族有以狗为图腾崇拜的习俗,孩子戴上狗头帽可祛邪避恶,带来平安;广西全州地区的瑶族三角帽是妇女传统帽饰,呈三角形,由各色丝线在帽沿刺绣花乌鱼虫、锦鸡凤凰、龙狮艘鳞等图案,人们认为戴这种帽子进密林入草丛,可以打草惊蛇,保护自身安,以求吉祥。谷仓花是瑶族织锦和蜡织纹样,用几何直线表示谷仓结构,中间有谷籽形。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寓以丰收、富裕之意。广西南丹的瑶族刺绣纹样多以对称红线组成,似正方形,像太阳放射光芒,寓意追求光明与自由。瑶袋中的鱼、鸡、蝴蝶、花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的。其背后的民俗含义有:如鸡吃花中,鸡象征男性,花象征女性,取阴阳相合子孙无穷之意。

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体现可谓种类繁多形式各样,在各类数不胜数的装饰中都能看到吉祥观念的存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装饰图案纹样中的吉祥观念贯穿了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幼儿时期的平安成长,到中年时期的福禄富贵,再到老年时期的长命百岁。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的图案纹样以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手法来展现广西各民族人民对吉祥美好的孜孜不倦的向往与追求。

四、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中吉祥观念的发展远景

吉祥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属于人类的主观意识层面,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生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呈现出以下的变化趋势:

1.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需求的扩大,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将更具民族性

近几年来,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行以及“北部弯”经济区大开发,对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广西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刺激了广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作为对游客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民族装饰品,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卖点。因此,在市场需求扩大的情况下,广西各少数民族装饰品的种类和数量将不断增加,一些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民族装饰重新回到历史的舞台将成为可能;而为了各具特色更显本民族文化,装饰图案纹样也会被人们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所展现的吉祥观念亦将得到更广泛的诠释,更能显现广西少数民族装饰纹样的独特民族性。

2.随着民族装饰的商品化发展,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将更具全球性和时代性

广西范文篇9

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就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民俗旅游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同的界定。一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族民间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习俗,如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祭祀信仰习俗、文学艺术等。有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及居住地特征的因素的总和,包括显而易见的建筑、饮食、生活方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以及需要细心观察、体会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有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俗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一样具有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从内容上来说,它既包括物质性的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它的表现形式有服饰、民居、饮食、建筑、礼仪礼节、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等;从特殊性来说,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因此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二、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广西也不例外。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①。其中,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上分布在广西,全国瑶族的75%分布在广西②;广西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约占60%③。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如在小吃方面,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各具特色;在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酒文化方面,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在民族服饰方面,各民族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缠各式花巾,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这些别样的民族风情,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这些资源宝库目前正在逐渐被开发、投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本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的旅游发展理念,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在政策、财力、人力和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使以侗族建筑、侗族风情、侗寨居民生活和侗乡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旅游业更具魅力。仅2006年上半年,接待人境过夜旅游者12180人次,同比增长61.22%,实现国际旅游收入685.5万元,同比增长79.6%,旅游创汇80万美元④。

尽管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并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使用及开发还是存在另人担忧的一面:

1.许多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被异族异地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异地文化的引入,一些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逐渐被冲淡同化乃至消失。受现代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不愿再穿本民族服装而钟情于流行服,忘了老祖宗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美的民族舞蹈而沉醉于流行歌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整体断代的危险。此外,文化的变迁也十分突出,像端午节、中秋节这些我国传统的节日在逐渐被淡化,而欧美国家的传统节如对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却正在风靡整个社会。

2.模仿成风,缺乏创意,没有特色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近年来我区有大量资本涌向民俗旅游开发领域,数不清的民俗村,民俗城纷纷建成。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及旅游开发经验,这些项目大多粗制滥造,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重,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加大了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风险。

3.民俗风情正在庸俗化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淳朴民俗风情的亵渎和歪曲,从而使民俗风情庸俗化。如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将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和下流的、暴力的、无聊的事物掺入其中或将少数民族婚俗开发成“摇钱树”,在一些民俗旅游区,少数民族姑娘“邀请”男性游客参与婚俗表演,当节目结束时,少数民族姑娘让所有参与者给小费、或是见面礼或是媒婆辛苦费,而这一切费用都是在事后才被告知,很多游客都有上当受骗甚或是被敲诈的感觉。

4.伪民俗现象泛滥

伪民俗是指子虚乌有的民俗,即某些旅游企业或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编造、添加或随意拼凑、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风情。在民俗风情丰厚的地区,流传着许多内涵丰富、带有民族色彩的神话传说等,有的部门在开发这些资源时,不是正确地表现这些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追求真善美的正面精神,而是着力渲染一些附在这些神话传说下的封建迷信。

5.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些民俗风情景点的建设投资太大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许多景点采取高价门票、层层设卡卖票的做法,令游人望而却步;不少民俗旅游景点参与性项目较少,而供人们观赏浏览的项目虽然艺术水平很高,造价也很昂贵,由于没有脱离传统展览馆的展示、观赏的方式,因此吸引力不明显,游客的重访率很低;还有些景区的开发、宣传不到位,导致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此等现象的存在制约了民俗旅游景点的深度开发及合理经济收益的收入。

6.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且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旅游产业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也不是可以无限度地发展,而是应根据当地资源、社会与文化承载力来开发。民俗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将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盲目的渗透入古街民宅中,而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特别是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此外,旅游者的过度涌入会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对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有很大的冲击虽然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涌到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忽视了这里不仅是旅游点,也是成千上万人的家居之处。景区人满为患。不仅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使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受阻。

广西范文篇10

关键词:广西;旅游潜力;评价;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截止2017年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4885万人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14个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我国9个沿边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8523.26亿元,人均GDP为38102元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拥有壮、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原住少数民族,地处西南边陲,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沿海沿边,同时还有百色等革命老区,是我国典型“老少边穷”分布较多地区,经济发展限制多,脱贫致富和带领全区各地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的难度大。而经济发展的劣势换位思考也可以转化为旅游发展的优势,通过整理、分析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制定挖掘旅游潜力,扶持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打造广西各地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带动全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收入增加、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提高的战略目标,不失为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然而,目前我国直接研究广西整体旅游潜力的文献稀缺。自2015年8月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旨在共商区域旅游合作大计,共谋西北旅游城市发展的《兰州宣言》正式通过并发表,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发掘旅游潜力”口号以来[1],我国学者有关旅游潜力的研究主要包括高句丽文化的旅游潜力分析[2]、长春市双阳区鹿文化旅游潜力调查研究[3]、风景植被特征及其旅游潜力评价[4]、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5]、中国省会城市开展医疗旅游潜力探析[6]等。这些研究大多数为专项旅游潜力分析,而有关区域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如西双版纳的避寒旅游潜力[7]。基于此,本文对广西旅游资源的存量和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8],构建了广西各地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区划[9],提出了以桂林为龙头的山水风光、以北海银滩为龙头的滨海风光、民族风情游和边关游四大特色[10]为研究内容。鉴于广西发展的需要和旅游业现状,进行广西各地旅游潜力分析与评价,将有助于挖掘广西的旅游发展潜力以及发现开发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的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和崇左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发展规模、旅游资源与景区级别、旅游资源结构、旅游业发展综合环境、旅游发展价值和旅游业发展活力六方面对广西14地市旅游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二)地区的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可以采用“旅游潜力”来加以评价,而旅游潜力是一个相对、专业、变化的软实力,采用定性描述是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潜力。科学的地区旅游潜力评价方法不仅要能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还需要能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提供有效标准。此外,地区间旅游潜力的比较能够帮助发现旅游业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格局问题,为旅游业地方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构建的广西各地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总的目标层、6大方向和32因子(分指标)。6大方向大体上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条件、综合发展环境(自然与社会经济)、旅游潜在价值、旅游产业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等。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研究中选择了旅游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16人作为专家组,共进行了3轮问卷调查。第一轮向专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让专家独立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将专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标权重作为第二轮调查参考标准,让专家进行第二轮指标权重赋值。在对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轮专家调查,第三轮调查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专家们对于旅游竞争力各指标权重的意见趋于一致,由此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11-14](见表1)。

二、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结果与类型划分

(一)结果。根据表1构建的地区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14个地区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旅游景区(包括5A、4A级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管理部门、星级酒店、旅游收入增长率、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率、地区经济增长率等旅游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tjj.gxzf.gov.cn/tjsj/tjnj/)公布的200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各地级市2018年的统计公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及各地市文化与旅游局网站资料整理获得。另外,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城乡结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则通过各地统计公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的广西统计年鉴获得。各地旅游资源的历史、美学、科学、休闲、教育和娱乐价值则是通过对各地代表性旅游资源综合分析和专家打分后获得,如历史价值主要从各地首府城市的建城历史、历史遗迹、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四个方面综合评价获得。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从总体旅游潜力水平来看,桂林市以95.34分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南宁市13分之多,比第三位的柳州市高出近20分。第四、五、六位的分别是百色市、河池市和崇左市,属于旅游潜力中等偏高地区。旅游潜力中等地区为北海市、钦州市和玉林市(第七位到第九位)。旅游潜力较弱的为来宾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和贵港市。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全面性方面综合考虑,本次评价主要依靠2018年统计年鉴的2017年的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由表2可知,从分指标来看:1)旅游规模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玉林市、钦州市、北海市、来宾市、贺州市、梧州市、防城港市和贵港市;2)旅游景区和资源的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南宁市、河池市、北海市、崇左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防城港市、梧州市、钦州市、贵港市;3)旅游资源结构与组合由高到低依次为贵港市、玉林市、河池市、南宁市、贺州市、钦州市、来宾市、防城港市、桂林市、崇左市、梧州市、北海市、柳州市、百色市;4)旅游发展综合环境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北海市、柳州市、防城港市、河池市、钦州市、贵港市、梧州市、崇左市、百色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5)旅游资源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钦州市、柳州市、贵港市、河池市、梧州市、贺州市、北海市、来宾市、玉林市、防城港市;6)旅游与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来宾市、玉林市、钦州市、百色市、河池市、南宁市、防城港市、贺州市、崇左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北海市和桂林市。综合来看,桂林市在旅游业规模、旅游资源级别、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价值四个方面都为广西最佳的地区,但是旅游发展活力为广西14地市中最弱的地区,说明一方面桂林市旅游规模较大,绝对增长速度相同或较高的情况下,相对的增长率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桂林市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后续发展乏力,较之其他地区旅游发展速度减缓。经济较为落后的贵港市、玉林市和河池市在旅游资源结构与组合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这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组合较好,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对于广西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来宾市、玉林市、百色市和河池市的旅游发展活力既高于经济发达的防城港市、柳州市和北海市,也高于旅游业规模较大的桂林市、南宁市,处于全区的前几位,说明经济落后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旅游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步重视其旅游业的发展,走上了旅游带动地区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未来要继续加强旅游业在河池市、贵港市、百色市、玉林市等经济落后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分布地区的深入发展,推动地区社会经济进步。(二)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类型划分。根据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的高低以及综合分析旅游资源规模、级别、结构、价值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活力等情况,将广西的14个地区划分为四大类型:1)潜力巨大型。桂林市,旅游潜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旅游规模、级别、环境、价值也都是在全区最佳,但旅游发展活力最弱。2)潜力较大型。南宁旅游潜力名列第二位,由于是自治区首府,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环境和价值也名列全区第二位,规模、级别、结构也都靠前,各项指标没有在倒数位置的,比较均衡。3)潜力中等型。北海市、防城港市、柳州市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位列前三,旅游发展环境相似并靠前。4)潜力提升型。钦州市、百色市、梧州市、崇左市、贵港市、河池市、玉林市、来宾市、贺州市9个市的旅游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当前旅游潜力相对桂林市、南宁市较低,但通过科学规划、认真开发、创新发展,未来旅游潜力有逐步提升的空间(见图1)。

三、广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一)广西各地经济总量与人均。GDP水平从2017年经济总量来看,南宁市为4000亿元地区,柳州市、桂林市为2000亿元地区,玉林市、百色市、梧州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为1000亿元地区,崇左市、防城港市、河池市、来宾市、贺州市为900亿元到500亿之间的地区②。经济总量仅能说明地区经济规模,但各地人口规模不同,从人口GDP角度能较好地体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2010年到2017年8年人均GDP的平均值来看,将广西14地市划分为:1)防城港市、柳州市为50000元的高发展地区;2)北海市、南宁市为40000元的中高发展地区;3)桂林市、梧州市、崇左市为30000元的中等发展地区,钦州市为25000元的中等发展地区;4)百色市、来宾市、玉林市、贺州市为中低等发展地区;5)贵港市和河池市为低发展地区③。(二)经济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对比分析。从2017年旅游总收入情况来看,南宁市达1127.35亿元(千亿俱乐部,经济水平第四位),桂林市达971.76亿元(经济第五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柳州市(经济第二位)、玉林市(经济第十一位)为400亿元,北海市(经济第三位)、百色市(经济第九位)、河池市(经济倒数第一位)为300亿元,贺州市(经济第十二位)、钦州市(经济第八位)、梧州市(经济第六位)、贵港市(经济倒数第二位)、崇左市(经济第七位)5个地区为200亿元,来宾市(经济第十位)、防城港市(经济第一位)为100亿元④。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总体现状的对比,经济中高、中等发展地区南宁市和桂林市旅游水平最高,经济高发展地区的柳州市、北海市和经济中低发展地区的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及经济低发展地区的河池市是旅游发展较好地区。经济低发展地区的贵港市,经济中低发展地区的贺州市,经济中等发展地区的钦州市、梧州市为旅游发展较弱地区。而经济中低发展的来宾市和经济发展最强的防城港市为旅游发展最弱地区。综合来看,旅游发展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发挥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1)各地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高,旅游发展后续乏力。除了桂林之外,广西各地的旅游发展和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贵州省、河南省等。2)旅游项目缺乏精品、影响力不高、特色不够鲜明,虽然资源潜力不输于其他省区市,但是5A级旅游景区仅有6个,且4个集中分布在桂林。3)广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缺乏创新、体系不完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单一,民族资源优势未能充分挖掘、转化为旅游特色和旅游亮点。4)旅游扶贫作用有待提高,桂西北旅游带动地区经济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在广西各地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严重影响了提高广西知名度、带动全区经济水平提升、社会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广西各地旅游潜力开发与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