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0 22:45:20

感情故事

感情故事篇1

女孩毕业于名牌大学,然后又读了研究生,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那种。

女孩很聪明,活力四射的样子。女孩爱笑,于是很多人说女孩是个开心果,无忧无虑的。没有人知道女孩的忧伤。女孩不漂亮,从来不是目光的焦点,所以,女孩的心事深埋,无人知晓。

女孩有一个爱了十年的人。从上大学的第一天,第一个凝视,女孩就知道这是份生生世世的缘,知道自己将万劫不复。十年的感情付出。然而,没有承诺,甚至没有一份真情的回报。十年的岁月,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他对她象一个情人。众人面前,他始终如路人般冷漠。女孩以一种无法解释的执拗,固执的等待一个结局。十年的岁月蹉跎,女孩苍老了,不是容颜,而是心境,似乎很看破的样子。

然后,就是这一个岁末了。元旦前夜,照例的,他是不肯陪她的。女孩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办公室很大很大,女孩的脚步声都有回音,空空的,响着寂寞。打开计算机,女孩让自己沉入网中。第一次,不再做网上的旁观者,而是在一个名叫"绝情网"的论坛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下意识的,她留下了自己的E-mail帐号,也许,女孩太寂寞了,而岁末特有的哀伤,击破了她坚强的伪装,太想有人可以陪她聊聊天了。可是,等了很久,论坛上无人响应她。除旧迎新的日子里,大家太兴奋了吧,忽略了别人的悲伤。

第二天是元旦了。女孩梦游一般的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繁华不是她的,热闹不是她的,她只是个孤魂而已。好在,她习惯了。回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忽然见信箱里有一封署名为happy 的信。很热切的劝着她,看开一些,诸如此类非常温暖的话。女孩很感激,虽然这么多年来隐藏自己太深,她已不习惯于别人的关心,但是,这一次,她感觉温暖。

于是,开始了这网上的交往。开始时,女孩并不热烈。她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懂她,只是寂寞的原因吧,将那个不见面的人当作自己的日记,说出很多面对时不想说的话。

而 happy的信总是很准时的回复。渐渐的,她了解了一些happy的背景。

happy 似乎是个大集团的董事,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成功的事业,辉煌的经历。于是,女孩惊讶了,她不知道,这样一个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怎么会那么懂她的心思,不曾见过面,却对她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

happy 的信写的很有文采,而字里行间,有浓浓的关心和爱护。女孩感动极了。

从很小的时候,女孩就被认为是很独立自主的,一直以来,她扮演了一个强者的角色,从来没有人想过,她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她是多么渴望被呵护。

不知不觉中,女孩开始对这份网上友谊放入感情了。女孩是个很激烈的人,只要投入,就绝对是全心全意。渐渐的,每天读 happy 的信和给 happy写信,成了最重要的事。

是不见面的缘故吧,一网相隔,让人去掉了许多的伪装。女孩和happy 的信渐渐的热烈了起来,彼此都说过很多很温情的话。女孩骨子里很浪漫,对爱情失望后,她选择了友谊,一厢情愿的,相信友谊会是天长地久。

happy 要求见面,女孩如受惊的兔子般逃避。她对自己太缺乏自信。happy 很无奈,却原谅了她。春节到了,女孩必须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她有一个长长的探亲假。但是,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太平淡了,虽然有亲情,但是不能上网,不能和happy 聊天,她总觉得少了什么,于是,假期还没有结束,她就回到了北京。

然而,她刚刚回来,happy 就出差了,到上海开董事会。还是无法和 happy谈心,女孩心中空空的,每天每天,都在等待中度过。

happy 离开的日子里,女孩遭受到巨大的打击,爱了十年的人,终于弃她而去,但是,女孩努力的支撑着,因为知道,happy 会关心她。happy 迟迟未归,女孩几乎要绝望了。情人节前夜,女孩孤独的在计算机前坐到了深夜,忽然间,发现了happy 的消息,他刚刚回来。女孩的悲伤终于可以倾诉了,而happy ,除了一如既往的安慰,还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他要见她。

这一次,女孩无法逃避了。因为,happy 没有给她机会。留下了那几句话后,happy 就去了天津开会,而他约定的见面时间,就是从天津返回的当天晚上。女孩不安极了。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happy。她很怕自己平凡的容颜会令这份浪漫的友谊褪色。

且喜且忧中,女孩终于等到了那个日子。那一天,从早晨开始天就阴阴的,女孩心中忽然有了不祥的预感。她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只是非常的恐惧。

见面的时间到了,女孩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了四十分钟,春寒料峭,天空中飘着小小的雪花,女孩冷极了,从心底向外的冷。

happy 没有出现。

女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莫名的,心痛极了。一连几天,她天天向 happy的信箱中发出询问的邮件,却一直没有回音。她知道他在北京,每一封她的 e-mail 他都读过。然而,他始终沉默,甚至,面对她只要一个回音的请求,他依然无动于衷。渐渐的,女孩开始明白。细心的回想约见那天晚上的情景,女孩几乎可以想象发生了什么事:happy 曾经来过,那辆从女孩面前驶过的车里,坐的就是他。在汽车的前灯照射下,happy 看到了她,平凡的,不美丽的她,与 happy想象中美好的形象相去万里。

happy 失望了,他也曾斗争过,女孩见到那辆车开走又绕回,在黑暗中停了好久好久。但是感情终于代替理智, happy无法面对浪漫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于是,他走了,并且以他从商多年来的决绝,彻底的斩断了与女孩之间的联系。

happy 曾经说过,他不会以貌取人,这句话曾点燃过女孩心中的希望之火,而今,这火熄灭了。女孩不知道,她的容貌,甚至可以妨碍她和 happy 的友谊。再次到网上转,珠海BBS上有人写着 简.爱理直气壮的话: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女孩笑了,苦笑。笑容很短暂,昙花一现般,而女孩的容颜,在这笑容过后,迅速的憔悴了。

这份网上友谊,用尽了女孩最后的一点真情。如今,她已精疲力尽,没有人知道,她伤得有多重。

同时失去爱情和友情的女孩,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她可以相信的。她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会说,也不会笑了。太阳还照样升起,而女孩心中,再没有阳光。

感情故事篇2

我是杨瞳,杨妍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同学,一直到考上大学,我们依然在同一所学校。单独走在路上,我也不是太寒碜人的那种女孩子,也能够赚来一些回头率。可是,只要走在杨妍身边,我就完全成了一种陪衬了。杨妍是美丽的,杨妍是优秀的,杨妍是引人注目的,杨妍是鹤立鸡群的……这样一个杨妍,这样一个朋友,是我的骄傲。同时,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我的一种不幸。我的所有光芒在杨妍面前,都变得暗淡,都显得微不足道。

可是,我还是喜欢跟杨妍在一起。像陪衬,像跟班,都无所谓。其实,一直以来,好像我的朋友要比杨妍多一些。离开杨妍,依然会有很多人在我身边分享心事。而杨妍,却好像,一直只有我这样一个朋友。她的出色她的优秀,让她不自觉地受到人群的一种排斥。可是,我不在意,我喜欢做她的朋友。分享她冷漠外表下隐藏的柔软的心,分享她张扬背后的孤单,灿烂过后的落寞。没有任何其他的情绪掺杂在里面,只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杨妍这样一个朋友。

可是,因为韩叙,我第一次对杨妍有了妒忌的情绪。我也希望韩叙温柔的目光能够落在我身上,我也希望韩叙用他好听的声音喊我的名字,我也希望韩叙会因为我而快乐而忧伤。可是,韩叙,整颗心,都只为杨妍而跳动。当我的祈祷终于被神灵听见,当韩叙真的找到我把他温柔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用他好听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对我说的话却是:杨瞳,告诉杨妍我爱她。

心,一点点地冰冷,一点点地碎开。不是第一次有男孩子通过我对杨妍转达爱意,每次我都只是一个局外人,看着他们被杨妍冷冷的拒绝,同情,却只是沉默。可是这一次,当韩叙也终于对我说出这句话,我觉得,这是我年轻的生命卑微的感情无法承受之重。他看不到我眼里浓重的失落,他听不到我心底疼痛的呻吟,他只是知道,我是唯一能跟杨妍说话的人,我是杨妍唯一的朋友。我疼,可依然,只是沉默。

大学以前的杨妍是张扬的。她参加各种比赛,捧回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杯;她参加各种社团,担任一个个举足轻重的职务;她参加各项活动,让一个个校内校外的人或佩服或赞赏或妒忌……大学以后的杨妍依然是张扬的,而这种张扬,却跟以前截然不同。她固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几乎逃掉所有的必修课,然后认认真真的去上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她节假日从来不会留在学校而是背包一背就去了自己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她从不需要什么路伴饭伴之类的,每天都是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穿梭在校园……

这样的杨妍,依然是寂寞的,依然只有我一个朋友。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很少。我也变得活跃,俨然大学以前的杨妍。我参加社团参加学生会参加比赛,我拿回的证书也越来越多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自己知道这些都只是因为杨妍不再参与。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一点点的绽放自己的光芒,只为,能够离韩叙接近一些,再接近一些。因为,韩叙,其实也一直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韩叙找我后,我一直有些抗拒见到杨妍,我多么希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借口什么都不对她说。可是,再见到杨妍,我依然只是面无表情的转达韩叙的话:韩叙说,告诉杨妍我爱她。我并没有说韩叙让我告诉你他爱你,或者说韩叙说他爱你。好像,只要我说“告诉杨妍我爱她”,只要我不直接提到韩叙的名字,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掩耳盗铃,如果能让自己比较容易接受,那就捂住耳朵好了。

杨妍只是一笑,然后飘然而去。我没有追问,转达完那句话,我仿佛已经耗尽了我全身的力气。韩叙跟杨妍,能否开始,都与我无关了。我,只是一个局外人。或者,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可是当戏幕揭开当锣鼓响起,我会发现自己依然只是坐在观众席上作白日梦的那个女子。观众而已,我不用投入自己太多的悲喜。

韩叙再找我,依然只是关于杨妍。那份紧张,仿佛等着法官宣判的罪人。他的忐忑他的不自信他的坐立不安,都是大家从不熟悉的一个韩叙。主席台上的韩叙是神采飞扬的,辩论场上的韩叙是咄咄逼人的,演讲台上的韩叙是胸有成竹的,舞会上的韩叙是彬彬有礼的,被众多小女生炽热目光追逐的韩叙是气定神闲的……或许,我该为见到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韩叙而感觉骄傲。可是,我没有。我没有任何沾沾自喜或者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有些心疼。是,这样一个韩叙,就是让我觉得心疼,却无能为力。

我把杨妍的反应告诉韩叙,然后,依然只是沉默。任何劝慰的话都没有,因为我知道,任何劝慰的话,对于韩叙,都没有用。韩叙也沉默,然后语气更加坚定:杨瞳,谢谢你。麻烦你,告诉杨妍我爱她。

我以为,这一次我的疼痛会减轻一些,有人说过的,没有人能够给你同样的痛。伤害你第一次,你会痛。第二次,依然痛,却不会有那么严重了。我相信了,我以为这一次我会有些麻木了,我以为我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却不曾想,这次的疼,更加尖锐。因为,这次的疼,有心疼自己的疼痛,又加上了心疼韩叙的那一份。

我如实转达,杨妍依然微笑。一次,又一次。杨妍第九次微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杨妍,韩叙真的不错,你为什么不肯给他一次机会?于是,这么久以来,杨妍第一次跟我说了很多很多。杨妍说,不是因为韩叙怎样而不肯给他机会。只是,她不想接受任何男子,不想给任何人机会。她好像注定是一个一生漂泊的人,她喜欢一直在路上的那种生活。每天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故事。然后,第二天重新开始。也许终有一天,她会遇见一个人,让她愿意从此停留不再漂泊。可是,决不是现在……

我忽然为韩叙觉得悲哀,这样一个同样习惯了被人捧着的韩叙,这样一个被很多人崇拜暗恋的韩叙,在杨妍眼中,依然是幼稚的、摆不上台面的。杨妍跟我们一样,也是浪漫的,愿意相信一见钟情的。只不过,她的一见钟情,跟韩叙无关。我的庆幸只是一闪而过,剩下更多的,是一种落寞。很深很深的落寞。当然,这份落寞,有我自己的,更多的,还是韩叙的。

大二开学的时候,我买了手机,很少人知道号码,韩叙是很少人之一。其实,杨妍也早就买手机了。但是,她的号码只有三个人知道。她的父母,还有我。自从我开始用手机,每周周一我都会收到韩叙的一条短信:告诉杨妍我爱她。因为我见到杨妍的频率,也是差不多一周一次。其实,每次收到韩叙短信,我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杨妍。然后,却不舍得删掉。

短信收到第三十条,杨妍告诉我:以后再也不要转发了,权当没有收到就好。我又忍不住替韩叙求情,虽然自己都诧异于自己难得的大度。杨妍叹息:这样一个男孩子,让我感动,却不是爱。我如果真的给他机会,那就是给他伤心的机会。最残忍的,不是不给他希望,而是给他希望后又亲手打碎。那样的我,更残忍,你明白吗?如果没有开始的快乐,就不会有结束的痛苦。如果没有刻骨的相爱,就不会有铭心的疼痛。瞳,我不是绝情,只是不忍心给他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我的爱情,在路上……

短信一直持续到我跟杨妍大三刚开学的时候,杨妍果然在路上遇到了她的爱情。她固执的选择了退学,跟她的一见钟情一路漂泊下去。她说,生命太无常太脆弱,每一个明天都是老天的恩赐,她要把每一点时间都用来跟所爱的人在一起。她说,相爱的两个人遇到后,不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算得上虚度光阴……我没有见到她的那个他,只是从杨妍崇拜的眼神夸张的语气中读到了一个传奇式人物。除了祝福,我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杨妍也成了校园里的传奇,韩叙找到了我,他需要求证。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心底比谁都清楚,可是仍需要一个人能够证实一下。我们不舍得对自己残忍,只好让别人对我们残忍。可是,韩叙找到的这个别人,比他自己更不舍得对他残忍。有时候,我都觉得面对韩叙时,我就是一个溺爱孩子到极点的家长。不管对的错的,韩叙喜欢的,就是我支持的。于是,关于杨妍,我什么话都不说,我只是轻声对韩叙说:韩叙,我们去喝酒吧!

其实韩叙早就知道,我是滴酒不沾的。好几次学生会聚会或者各种比赛的庆功宴上,我都在谈笑间就把酒逃了过去。可是这一次,韩叙被铺天盖地的失落打击的失魂落魄,恐怕连他自己都忘了,又怎会记得那个叫杨瞳的女子从来不喝酒。

一杯啤酒喝下去,我就已经醉意朦胧。可是,我还是一直陪着韩叙喝下去,喝下去。开始还觉得头晕脑涨,觉得胃被酒烧的难受。后来,就真的麻木了。纯粹机械式的陪着韩叙举杯,再举杯,不管酒杯里的酒有多少被洒掉了多少被我喝掉了。那天最后的记忆,是韩叙抓着我的胳膊追问:我有那么差吗?杨妍为什么不爱我??我很想趁着酒醉问韩叙:我有那么差吗?韩叙为什么不爱我?可是,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在韩叙的摇晃中,我慢慢滑坐在地上。

再醒来,我竟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韩叙一脸愧疚的坐在床边:杨瞳,对不起,我竟然忘了你不能喝酒……我觉得好笑,太夸张了吧!顶多在宿舍的床上昏睡一天就好了,干吗还小题大做跑到医院来?医生进来,毫不留情的骂我:不能喝酒就不要逞能,酒精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我想反驳,我想申辩,却没有一点力气。我闭眼,假装看不到听不到。韩叙,让他愧疚好了,让他这样陪我好了。这样,他或许会稍微忘记一些自己的伤痛。

偶尔杨妍会给我一条短信,让我分享她的幸福生活。而韩叙的短信,再也没有来过。以前每次收到他的短信,他一成不变的短信“告诉杨妍我爱她”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就要爆发了,可是从来没有。现在,我忽然觉得只要能够收到韩叙的短信,不管是什么内容,都是一种幸福。心血来潮,我去新办了一个手机号码。新号码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韩叙。

我用新手机号码每天早晨给韩叙发一条短信,只是单纯的祝福或者问候。大四的韩叙正把自己投入到疯狂的考研准备中,把痛苦扼杀在忙碌中,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韩叙从来不会给我回短信,哪怕是一句“你是谁”,我并不在意,我本来就没想过得到些什么。他参加的每一场演出都有我在角落做一个安静的观众的时候,他参加每一场比赛我都比他更紧张的时候,我的目光只要粘在他身上就不舍得转移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会注意。我又怎么可能奢望这些短信,能够让韩叙关心起我的存在。

大三暑假快到了,韩叙的考研成绩快下来了。他报考的本校本专业,应该几乎没什么悬念,可是,我依然紧张的连期末考试都没有心情好好准备。用短信陪韩叙一路走来,仿佛,我也经历了一次考研。或者说,仿佛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不是韩叙,而是我。考研成绩张榜公布的那天早晨,刚换上韩叙专用的那张手机卡,手机响起。我以为只是移动公司发送的广告,漫不经心的点开,我变成了傻子。短信是韩叙发来的,短信内容只有七个字:告诉杨瞳我爱她。

我很长时间没有思想,我恍如梦中。我没有给韩叙回短信,换回原来的卡,背上书包,准备去上自习,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是无意识的,走下宿舍楼,我看到微笑着的韩叙。他的眼神里面盛满了疼惜,让我以为自己一定是因为想象而产生了幻觉。他轻声对我说:杨瞳,陪我去喝酒吧!他的声音穿过斑驳的阳光,温柔的让我心碎。因为我害怕,一切,又都只是梦。我傻傻的盯着韩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韩叙微笑着摸摸我的头:傻丫头,走了!

我跟着韩叙,梦游一般。韩叙并没有带我去喝酒,而是去了我们校园的咖啡馆。在卡布奇诺的香气缭绕中,我一点点的恢复意识,我说:韩叙,你的短信,错了一个字。韩叙一直微笑,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呢?我回答老师问题一般流利的背诵出来:告诉杨妍我爱她。韩叙终于收起他的微笑:杨瞳,你真的觉得那是正确的吗?我,沉默不语。

韩叙低头,轻轻搅动自己的爱尔兰咖啡,然后继续诉说:不能否认,直到现在,我依然关注着杨妍,仍然想打听杨妍的消息。可是,就在这近一年日子的缓慢流逝中,我终于发现,杨妍是一个让人迷乱让人有今天不要明天的女孩子,而你,才是一个让人觉得踏实让人想到以后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女孩子。你把自己的事情撇在一边去给我做观众,你明明不会喝酒却拚了命的陪我喝,你每天一条短信鼓励着我支持着我让我觉得每天的天空都是蓝的透明的……

韩叙抬头看我,用让我迷醉的深情目光盯着我,用让我心碎的温柔声音对我继续诉说:杨瞳,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迷路,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就是这样,曾经一心去追逐天边飘泊的云流动的风虚幻的影,让自己迷乱让自己遍体鳞伤,却忽略掉自己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不过杨瞳,我并不后悔当初的迷乱以及受伤,因为正是经历了那段日子,我才知道什么才是我真正应该追逐的幸福。只是一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身边的珍宝,晚了吗?

眼泪一滴一滴的滴到咖啡里,看不到一点痕迹。我拿出手机给韩叙看,上面只保存了54条短信,发送人全是韩叙,短信内容全部一样:告诉杨妍我爱她。韩叙的眼睛有些湿润:傻丫头,删了吧!以后我会每天给你发一条同样的短信:告诉杨瞳我爱她。我抗议:不要!韩叙疑惑:不要什么?第一,我不要删这些短信,这都是一种历史,那些日子,其实也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第二,我不要那七个字,那让我感觉这句话跟或许跟韩叙有关跟杨瞳有关,却跟我无关。我只要三个字就好了!对了,你怎么知道那个手机号是我的?

韩叙将他的手压在我的手背上:除了我的杨瞳,还会有谁这么傻呢?我佯装生气,抽出自己的手。韩叙这一次把我的手紧紧握在他手心:傻瓜,我有朋友在移动公司的,我让他帮我查了一下机主姓名而已。我傻傻的笑,让我的手感受韩叙的温暖。是的,虽是夏天,我只感觉温暖,没有炎热。

感情故事篇3

张茂渊,张爱玲的姑姑。

1925年,在前往英国留学的轮船上,25岁的张茂渊遇上了26岁的李开弟,彼此一见倾心。可当李开弟了解到张茂渊的外祖父是李鸿章,无法接受,毅然斩断了情丝,和一位女留学生结为连理。

张茂渊选择了等待。这一等,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里,历经十年浩劫,不离不弃。

五十年后,李开弟的老伴去世,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那一年,张茂渊78岁。

感动理由:爱需要勇气,守候更需要毅力。

新凤霞与吴祖光 霞依光华 光因霞灿

新凤霞与吴祖光恋爱时遭遇不少风雨,有说新凤霞一家七八口人,都要靠新凤霞养活,吴娶她是要挑重担的。又说新家唱戏俗气,吴家书香门第,不门当户对。但新凤霞说:“我认为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坚持。我认定了的事谁也破坏不了。”“台上唱《刘巧儿》,唱婚姻自由,台下还在婚事上这么不勇敢?”

“本来领了结婚证就行了,可是现在反对的人太多了,我非要办个样子给他们看看!”于是自己去大栅栏定结婚礼服,要最好、最贵的……婚宴大气而隆重。

后来对这对夫妇说:“祖光和凤霞结合,是很理想的一对。

感动理由:因为爱,人可以变得更优秀,人生可以变得更丰饶。

情痴知青义娶“小芳”

上海知青戴建国与小凤的爱情因小凤父母的阻挠未能称愿。小凤另嫁,三个月后疯了,再后来,因为一个孩子夭折被休掉,彻底沦为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

几年后知青回城,戴建国却做出惊人决定:和小凤结婚!突如其来的幸福令小凤婚后清醒了三天,此后病情时好时坏。就这么过了多年,小戴已是当地一家电视台的总编,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戴母希望儿子回上海陪自己度过晚年,有人劝戴建国不要带上妻子以免被笑话,但他毫不犹豫携妻带子回上海,小凤神志清醒的时候会呆滞地依偎在老戴的身边说,我喜欢他。这是老戴最幸福的时刻。

感动理由:震撼人心,是因为至真至纯――这样的爱情在当夸实为罕有、弥足珍贵。

姐弟共架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遭来村民闲言碎语。他们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远离一切现代文明,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二人互称“小伙子”和“老妈子”,虽然老妈子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但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小伙子一辈子都在忙于搭建沟通峭壁与外界的石梯,一凿就是50年。小伙子凿成老头子,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他们还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

感动理由:爱情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年龄、面包,都不是问题。

徐敏芳爱屋及乌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近30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吴月瑛相恋。1974年的一天,吴月瑛因事故下半身瘫痪。吴月瑛瘫痪后,不少人给韩惠民介绍女友,都被他婉拒。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时,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到吴月瑛家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多年来的倾情照料,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一家人。

感动理由:是恒久忍耐,也是恒久宽容。

朱桂琴献肾救夫

朱桂琴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2004年,她在丈夫李广明肾脏衰竭生命垂危之际,毅然决定献肾救夫。然而夫妻没有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医院的化验结果显示:朱桂琴与李广明组织配型非常好!

2004年8月15日,上午8时,两人躺在手术床上,从各自的病房被推出来,相遇在医院的过道里。李广明伸出手握住妻子紧紧地不愿松开……

11时40分,移植成功了!这对夫妻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永远不会分离。

感动理由:奉献之美,我的一半是你!

罗映珍600天守候唤醒“植物人”丈夫

600多个日夜不离不弃的守候,600多封倾情呼唤的情书……她用真爱的呼唤把2005年国庆探亲途中遇匪受伤、变成“植物人”的丈夫罗金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她就是警察的妻子罗映珍。

感动理由: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努内:漂洋过海,爱就是家

1995年,努内在亚美尼亚首都医院的一间病房认识了中国男人邓忠刚,跟着他远嫁山东荣成詹家庄。在那里,她做了8年农妇。

2004年赴威海打工和母亲的来访唤醒努内沉睡的记忆。努内意识到,她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村子里。

她想做生意。搬到城市后,―切重新开始,像初到农村一样茫然,可最后夫妻俩还是改变了家里的面貌,过上了好日子。

努内和邓忠刚不管是性格、举止还是生活方式,差别特别大。他们是被缘分连在一起的。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为了对方,为了这个家,不管吃多少苦,遭多少罪,他们都心甘情愿。

感动理由:爱无国界。家的真谛就是磕磕绊绊地一路前行。

邢丹:因为爱着你的爱

2006年4月,歌手丛飞的葬礼上,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了丛飞的爱人邢丹。一个哭得像泪人一样、让人怜爱的漂亮姑娘。

邢丹爱丛飞的“豪爽,干脆”,而他的豪爽远远超出了她想象。为了给170多个失学孩子挣学费,他拼了命演出,结果得了严重的胃病。尽管父母坚决反对,可邢丹就是要跟着这个比自己大一轮儿、离过婚带着两岁女儿的男人。

2004年,他们结婚了。丛飞四处演出,邢丹为照顾丛飞和女儿,放弃了自己钟爱的空姐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成为了170多个孩子的妈妈。

2005年10月16日,丛飞和邢丹的女儿出生了。然而2006年4月20日,丛飞因胃癌走了。

感动理由:他慷慨助人的精神让人敬重,她真心的理解和付出更令人感动。

郑广明与贺展曦:地震中的“生死恋”

“我们结婚吧,你喜欢中式婚礼还是西式?”“我喜欢中式。”“可西式礼服漂亮啊。”“那我们先西式再中式。”“好,什么都听你的。”

2008年5月16日,郑广明向尚被埋在废墟中、命悬一线的女友贺晨曦求婚。郑广明在随后的1 8个小时里不断说着情话,贺晨曦在爱情的支持下挺过104个小时后被平安救出。

2008年10月6日,两人执著地将童话一般的爱情变成了现实:结为夫妻。

感动理由: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大难临头还有你。

结语

60年婚恋,是一场巨变。

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国人的婚恋日益多元化。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婚恋生活最大的一次转折。巨变来自哪里?人们不能不唏嘘以问。

世界力量“挤压”影响中国“婚变”,这就是答案。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渗透,是这场巨变的国际背景。

中华民族对人文关怀的重新觉醒,对外来文化的开放胸襟,是这场巨变的内在动因。

60年激荡的情史,凝结着太多的剧烈。太多的波折,太多的迷惘,太多的期盼,既多姿多彩,又可歌可泣。

企图重现60年风云全貌,显然为我们力所不及。这组报道,只是60年岁月的一个剪影。

我们希望,透过那些曾经风行天下的关键词,透过那些刻着时代烙印的家庭史诗,透过那些感动过无数人的婚恋传奇,透过那些全景式俯瞰的点染勾勒,能够让读者重新忆起那些汹涌的波澜,奔腾的浪花,清澈的涟漪。

感情故事篇4

爱,无处不在,可是和北京沾上边的时候也许有时候就有了变质的可能了!因为和北京沾边也就意味着和物质沾上边了,在北京,爱,对于一个月收入没有过万的男人来说也许就是最大的奢侈品。可是,即使这样,你也应该勇敢去爱,相信单纯的爱情,即使有物质的诱惑也能也会在你的真心下来到你的身边。

《北京爱情故事》,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发生在北京这个大都市几对不同恋人之间的故事。导演兼编剧陈思成,通过几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恋人之间的故事诠释了发生在北京的爱情。

第一段故事讲的是一个北京公司的小设计陈锋,月收入六千五,却只能租住一间30平米不到的小房子里。但是他还却对一个酒吧认识的女孩一见钟情。两个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不小心的情况下私定终身,决定结婚。可是面对种种困难,他们改怎么做,这是对他们的考验。

第二段讲的是陈锋的一个哥们已经结婚,却还出去“玩”,一次喝醉,被自己老婆发现微信,QQ等的隐私,被告知要离婚,他后悔了,他说出的一句话挺让人感动的,也让他知道了在北京真的存在爱情:“我不管怎么出来玩,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开她。”这又是对一段爱情的考验。

第三段讲的是一对已经结婚多年的夫妻,通过玩“偷情游戏”是他们又重新找回回味无穷的爱情的味道。时间也是对爱情的考验,其实爱不是没了,是埋在心底很久,不懂的表达了。

第四段爱情讲的是一个高中生,为了一个女生付出了很多,即使暂时没有在一起,但是他心存希望,在付出中,他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他坚信,在未来还能遇到那个女孩。这是发生在人最青春的时候的爱情,不求回报这也是对爱情的考验。

第五段爱是更加神圣的。一对老年夫妻,妻子得了重病,马上就要离世了,在这段时间中,她怕自己没了以后,丈夫没人照顾,于是给丈夫相亲,找了好几个丈夫都没有感觉,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的,丈夫又拒绝了人家。妻子因为这个和丈夫吵了一架,丈夫说了句:“你要是今天死了,我明天就抹脖子自杀,不会让你自己一个人孤单。”在路上,妻子病发住院,丈夫为了让妻子安心离去,找来那个女的帮忙,安慰妻子,自己会好好的。最后一句:我爱你,我也爱你。“结束”了这段爱。

感情故事篇5

张一白,1963年生人,1998年拍了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引起轰动。此后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拍摄同一种类型电影:青春爱情电影。他的电视剧开启了大多数的70后、80后们对于当代爱情的想象,而他之后的电影也一直在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最新的电影依旧关于爱情,虽然由于连日宣传,他有些疲倦,但是聊起新电影,他热情不减。以前的作品已经成为记忆,而他还在持续创造着新的记忆。

以前与现在

《开往春天的地铁》是张一白导演的第一部爱情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第八部。在《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前,张一白导演了一部叫做《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电视剧,自那之后,执导的作品几乎都是爱情题材。“我总是会被爱情故事感动,或者是在第一部作品的名字里就注定了。”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工种,但是张一白说话很感性,这或者也是他为什么总能拍好爱情电影的原因。

在最新的电影里,用了第一部电影的主题音乐。问导演,是不是穿越时光,向十多年前的自己致敬;导演说不是,选了很多音乐,刚刚好这段合适。只是巧合,然而以前的东西,现在拿起来还是喜欢,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

重庆与稻城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重庆和稻城。重庆是山城雾都,稻城是高原净土。

重庆还是张一白的老家。说到重庆,张一白掩饰不住作为当地人的责任感,他说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背景之下,在其他城市越来越趋同的现状里,重庆是特别的,它地处西南洼地,植物茂盛葱郁,高楼依山而建,地铁跨江穿行。城市的立体,决定了它在镜头里的美感。如此具有电影表现力的城市,希望它的电影产业也能发达起来。

毫无疑问,张一白热爱重庆,他的另外两部电影:《好奇害死猫》和《秘岸》也都在重庆取景。张一白说,重庆一直在变,在每一部电影里的样子都不相同。而这部电影里的重庆,市井气与都市感完美融合,正是故事想要的样子,他提供了一种真实。然而其他城市会比重庆来的更不真实吗?我想未必。而是重庆这座城市有属于导演自己的真实。

如果说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里,重庆是现实,那么稻城则是理想。

张一白说,在去稻城之前,大家都觉得整个剧组最有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的会是他,结果没想到,去了之后其他人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唯有他安然无恙。而且当地人很欢迎他们过去拍摄,十多天的行程都非常顺利。电影里呈现出来的稻城,天远山阔,景色绝美;异族风情,淳朴动人。所谓理想,不过如此,在别处,在没有艰辛的地方。

导演与演员

在新生代小生小花演技备受争议的当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用了杨洋和张天爱。一头乱发,衣服邋遢,戴着黑框眼镜的杨洋,仿佛一下子脱掉一层硬壳,变得有了生命,让人惊喜。自然,导演功不可没。或者有人注意到,除了同以往反差很大的造型以外,杨洋大部分的戏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完成的,这是技术,是导演张一白的功力。

“我用一个明星,不希望只用这个明星的红利,我希望给他们提供更新鲜的东西。”张一白说。

作为演员,能遇到这样的导演是幸运的,当然,他们也知道。譬如说张天爱,她不介意从“全民老公”变成为爱默默守护的小女人,还有杨洋,他拍摄之前,总是提前两天到重庆,一个人关在屋里,培养“宅男”情绪。

有能力的导演,和足够努力的“偶像”,塑造出一个“演员”,是迟早的事。

悲剧与喜剧

夸张的喜剧表达之后,紧接着就是堕入沉重。上一刻还在通过广播帮村民找羊的陈末,下一刻就被迫直面命运的无奈和残酷。而专门搞笑的岳云鹏,在这部电影里负责让人哭。

喜剧与悲剧之间的巨大落差,在这部电影里贯穿始终,而这一切都在导演的计划之中。当然不止是把玩一种形式和戏剧冲突,而是要在这种反差里,让观众反思人物存在的意义。

所以张一白不止是在拍爱情,他还是在拍人生。

王菲与张一白

9月9号,王菲宣布将于12月30日在上海开唱,票价最便宜1800,最贵7800。自然,即使13年都没有出过新专辑,歌坛天后依然值这个价。而张一白却说:“请王菲要谈钱吗?”

这是王菲第三次为张一白的电影献唱,可见两人交情。

“我希望有一首歌是适合她,她想唱的,而不是因为有朋友的情谊在,就随便用她。”

最终,张一白找到了这首歌,名字叫《你在终点等我》。歌曲从被王菲认可,到制作完成,花了一个星期。第一个音符出来的时候,依旧触动了许多人的情绪。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路过张一白,路过王菲,路过操场上的杨铮和文慧,路过cd机里的寓言和流年。

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故事梗概

感情故事篇6

《金牌流浪狗》的主人公鲁飞是一个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度日的学生。一天晚上,他肚子一个人坐在外面吃面包,遇到了一只流浪狗东东。路费跟流浪狗东东玩耍了一会儿就要离开了,可东东一直跟着他,鲁飞想收养它,可是鲁飞的爸爸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鲁飞把东东藏到了学校器材室里。

在体育课的时候,鲁飞和朋友叶奇想给东东洗澡,结果被一个女同学发现了吗,她不仅没有告诉老师,还找到了一个地方给东东洗澡,可班主任郑老师和教导主任撞见了。鲁飞担心东东无家可归。善良的郑老师带他和东东去见了宠物店老板谢耀。让谢耀暂时代养了东东。

后来,鲁飞心灰意冷的时候,谢耀帮助了鲁飞,照亮了鲁飞和东东的人生旅程,并带着鲁飞参加大赛,走向了金牌流浪狗的大道。

影片当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鲁飞在参加全国飞盘狗比赛中,连续两次失误,让鲁飞想起了之前许多人对他的不看好,对自己产生了疑问,可鲁飞爸爸的鼓励和观众对他的加油,又让他重拾自信。经过了种种事情,鲁飞爸爸从刚开始的对儿子大骂,再到犹豫,最后到对二足的鼓励。这也让父子俩的亲情愈来愈好。

当鲁飞因为心态不好时。弄伤了东东。这是挺让我气愤的。当后来鲁飞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也为他们松了一口气。鲁飞爸爸对鲁飞的打骂,并不能让鲁飞学习好;鲁飞对东东抱怨,也不能东东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要想对方到达你的要求,不仅对方要努力,而且自己也要学会努力和理解对方。

感情故事篇7

我是杨瞳,杨妍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同学,一直到考上大学,我们依然在同一所学校。单独走在路上,我也不是太寒碜人的那种女孩子,也能够赚来一些回头率。可是,只要走在杨妍身边,我就完全成了一种陪衬了。杨妍是美丽的,杨妍是优秀的,杨妍是引人注目的,杨妍是鹤立鸡群的……这样一个杨妍,这样一个朋友,是我的骄傲。同时,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我的一种不幸。我的所有光芒在杨妍面前,都变得暗淡,都显得微不足道。

可是,我还是喜欢跟杨妍在一起。像陪衬,像跟班,都无所谓。其实,一直以来,好像我的朋友要比杨妍多一些。离开杨妍,依然会有很多人在我身边分享心事。而杨妍,却好像,一直只有我这样一个朋友。她的出色她的优秀,让她不自觉地受到人群的一种排斥。可是,我不在意,我喜欢做她的朋友。分享她冷漠外表下隐藏的柔软的心,分享她张扬背后的孤单,灿烂过后的落寞。没有任何其他的情绪掺杂在里面,只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杨妍这样一个朋友。

可是,因为韩叙,我第一次对杨妍有了妒忌的情绪。我也希望韩叙温柔的目光能够落在我身上,我也希望韩叙用他好听的声音喊我的名字,我也希望韩叙会因为我而快乐而忧伤。可是,韩叙,整颗心,都只为杨妍而跳动。当我的祈祷终于被神灵听见,当韩叙真的找到我把他温柔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用他好听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对我说的话却是:杨瞳,告诉杨妍我爱她。

心,一点点地冰冷,一点点地碎开。不是第一次有男孩子通过我对杨妍转达爱意,每次我都只是一个局外人,看着他们被杨妍冷冷的拒绝,同情,却只是沉默。可是这一次,当韩叙也终于对我说出这句话,我觉得,这是我年轻的生命卑微的感情无法承受之重。他看不到我眼里浓重的失落,他听不到我心底疼痛的呻吟,他只是知道,我是唯一能跟杨妍说话的人,我是杨妍唯一的朋友。我疼,可依然,只是沉默。

大学以前的杨妍是张扬的。她参加各种比赛,捧回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杯;她参加各种社团,担任一个个举足轻重的职务;她参加各项活动,让一个个校内校外的人或佩服或赞赏或妒忌……大学以后的杨妍依然是张扬的,而这种张扬,却跟以前截然不同。她固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几乎逃掉所有的必修课,然后认认真真的去上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她节假日从来不会留在学校而是背包一背就去了自己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她从不需要什么路伴饭伴之类的,每天都是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穿梭在校园……

这样的杨妍,依然是寂寞的,依然只有我一个朋友。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很少。我也变得活跃,俨然大学以前的杨妍。我参加社团参加学生会参加比赛,我拿回的证书也越来越多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自己知道这些都只是因为杨妍不再参与。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一点点的绽放自己的光芒,只为,能够离韩叙接近一些,再接近一些。因为,韩叙,其实也一直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韩叙找我后,我一直有些抗拒见到杨妍,我多么希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借口什么都不对她说。可是,再见到杨妍,我依然只是面无表情的转达韩叙的话:韩叙说,告诉杨妍我爱她。我并没有说韩叙让我告诉你他爱你,或者说韩叙说他爱你。好像,只要我说“告诉杨妍我爱她”,只要我不直接提到韩叙的名字,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掩耳盗铃,如果能让自己比较容易接受,那就捂住耳朵好了。

杨妍只是一笑,然后飘然而去。我没有追问,转达完那句话,我仿佛已经耗尽了我全身的力气。韩叙跟杨妍,能否开始,都与我无关了。我,只是一个局外人。或者,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可是当戏幕揭开当锣鼓响起,我会发现自己依然只是坐在观众席上作白日梦的那个女子。观众而已,我不用投入自己太多的悲喜。

韩叙再找我,依然只是关于杨妍。那份紧张,仿佛等着法官宣判的罪人。他的忐忑他的不自信他的坐立不安,都是大家从不熟悉的一个韩叙。主席台上的韩叙是神采飞扬的,辩论场上的韩叙是咄咄逼人的,演讲台上的韩叙是胸有成竹的,舞会上的韩叙是彬彬有礼的,被众多小女生炽热目光追逐的韩叙是气定神闲的……或许,我该为见到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韩叙而感觉骄傲。可是,我没有。我没有任何沾沾自喜或者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有些心疼。是,这样一个韩叙,就是让我觉得心疼,却无能为力。

我把杨妍的反应告诉韩叙,然后,依然只是沉默。任何劝慰的话都没有,因为我知道,任何劝慰的话,对于韩叙,都没有用。韩叙也沉默,然后语气更加坚定:杨瞳,谢谢你。麻烦你,告诉杨妍我爱她。

我以为,这一次我的疼痛会减轻一些,有人说过的,没有人能够给你同样的痛。伤害你第一次,你会痛。第二次,依然痛,却不会有那么严重了。我相信了,我以为这一次我会有些麻木了,我以为我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却不曾想,这次的疼,更加尖锐。因为,这次的疼,有心疼自己的疼痛,又加上了心疼韩叙的那一份。

我如实转达,杨妍依然微笑。一次,又一次。杨妍第九次微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杨妍,韩叙真的不错,你为什么不肯给他一次机会?于是,这么久以来,杨妍第一次跟我说了很多很多。杨妍说,不是因为韩叙怎样而不肯给他机会。只是,她不想接受任何男子,不想给任何人机会。她好像注定是一个一生漂泊的人,她喜欢一直在路上的那种生活。每天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故事。然后,第二天重新开始。也许终有一天,她会遇见一个人,让她愿意从此停留不再漂泊。可是,决不是现在……

我忽然为韩叙觉得悲哀,这样一个同样习惯了被人捧着的韩叙,这样一个被很多人崇拜暗恋的韩叙,在杨妍眼中,依然是幼稚的、摆不上台面的。杨妍跟我们一样,也是浪漫的,愿意相信一见钟情的。只不过,她的一见钟情,跟韩叙无关。我的庆幸只是一闪而过,剩下更多的,是一种落寞。很深很深的落寞。当然,这份落寞,有我自己的,更多的,还是韩叙的。

大二开学的时候,我买了手机,很少人知道号码,韩叙是很少人之一。其实,杨妍也早就买手机了。但是,她的号码只有三个人知道。她的父母,还有我。自从我开始用手机,每周周一我都会收到韩叙的一条短信:告诉杨妍我爱她。因为我见到杨妍的频率,也是差不多一周一次。其实,每次收到韩叙短信,我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杨妍。然后,却不舍得删掉。

短信收到第三十条,杨妍告诉我:以后再也不要转发了,权当没有收到就好。我又忍不住替韩叙求情,虽然自己都诧异于自己难得的大度。杨妍叹息:这样一个男孩子,让我感动,却不是爱。我如果真的给他机会,那就是给他伤心的机会。最残忍的,不是不给他希望,而是给他希望后又亲手打碎。那样的我,更残忍,你明白吗?如果没有开始的快乐,就不会有结束的痛苦。如果没有刻骨的相爱,就不会有铭心的疼痛。瞳,我不是绝情,只是不忍心给他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我的爱情,在路上……

短信一直持续到我跟杨妍大三刚开学的时候,杨妍果然在路上遇到了她的爱情。她固执的选择了退学,跟她的一见钟情一路漂泊下去。她说,生命太无常太脆弱,每一个明天都是老天的恩赐,她要把每一点时间都用来跟所爱的人在一起。她说,相爱的两个人遇到后,不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算得上虚度光阴……我没有见到她的那个他,只是从杨妍崇拜的眼神夸张的语气中读到了一个传奇式人物。除了祝福,我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杨妍也成了校园里的传奇,韩叙找到了我,他需要求证。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心底比谁都清楚,可是仍需要一个人能够证实一下。我们不舍得对自己残忍,只好让别人对我们残忍。可是,韩叙找到的这个别人,比他自己更不舍得对他残忍。有时候,我都觉得面对韩叙时,我就是一个溺爱孩子到极点的家长。不管对的错的,韩叙喜欢的,就是我支持的。于是,关于杨妍,我什么话都不说,我只是轻声对韩叙说:韩叙,我们去喝酒吧!

其实韩叙早就知道,我是滴酒不沾的。好几次学生会聚会或者各种比赛的庆功宴上,我都在谈笑间就把酒逃了过去。可是这一次,韩叙被铺天盖地的失落打击的失魂落魄,恐怕连他自己都忘了,又怎会记得那个叫杨瞳的女子从来不喝酒。

一杯啤酒喝下去,我就已经醉意朦胧。可是,我还是一直陪着韩叙喝下去,喝下去。开始还觉得头晕脑涨,觉得胃被酒烧的难受。后来,就真的麻木了。纯粹机械式的陪着韩叙举杯,再举杯,不管酒杯里的酒有多少被洒掉了多少被我喝掉了。那天最后的记忆,是韩叙抓着我的胳膊追问:我有那么差吗?杨妍为什么不爱我??我很想趁着酒醉问韩叙:我有那么差吗?韩叙为什么不爱我?可是,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在韩叙的摇晃中,我慢慢滑坐在地上。

感情故事篇8

姗睁大了眼睛,看清楚了这个男人,眼窝深陷,面容憔悴,两鬓泛白,皱纹刻在眉间

。姗看着他,亲切在心里弥漫开来,“爸爸……”姗轻轻叫了声。男人愣了一下,猛然紧紧抱住了姗,哽咽着“你终于醒了,你知不知道你昏迷了四年了…”泪水落在姗脸上。

姗的身体还很虚弱,美丽的脸显得有些苍白,对于从前的事情她想不起来,从爸爸那里知道了关于她的故事:她原来是家银行的出纳,有着很爱她的父母,还有一个很爱她的男友,正在婚礼的前个月,银行内部的保安起了歹心,一天中午,在她和另一个同事值班的时候,持枪抢劫了银行。她和同事大声呼救,被保安一人开了一枪,同事当场死亡,姗腹部中枪后仍然和保安博斗,纠缠中头部咂到了窗台。姗的手术整整做了六个小时,尽管极力抢救保住了她的性命,但是因为脑部受到了强烈的撞击,姗就再也没醒来……姗的母亲受了很大的刺激,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倒,带着无限的牵挂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几年间,父亲四处求医,姗也辗转来到了这个城市的医院,但得到的结论都有是一样的:她醒来的机会几乎是零,就算是醒来,智力也会像几岁的孩子一样。父亲对这个晴天霹雳的结果并没有死心,他四处借钱,哪怕有一点点期望也不放弃。

为了筹措昂贵的医药费,他卖掉了家里的房子,但是很快就所剩无几。为了早点治好姗,节省开支,他白天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地干活,晚上就到医院守着姗,饿了就喝开水就着馒头充饥,困了就在姗的床边打盹,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劳累也导致了身体的虚弱,但是他有信心,他一定能等到姗睁开眼睛。

经过了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姗出院了,只是说话还有点含糊,还要在这个城市继续呆下去,定期到医院做复查治疗。父亲带着她租了一间房,白天照顾姗的生活,晚上等姗睡下去后拣些瓶瓶罐罐的,好换来一点微薄的收入。

姗的气色逐渐好了起来,并学会了自己穿衣、自己做饭。

父亲给你买来了小学的课本,一点一点地教她,慢慢地,姗能看书读报了,并且吐字渐渐清晰。复查的时候主治医师惊讶不已,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答应要介绍姗到医院来做清洁工。

命运之神终于慢慢的对姗露出了笑脸。

半年之后,姗的身体终于康复了,并且通过自学学会了很多知识,现在报考了夜校,她想找份好点的工作好好地报答她的父亲。她在医院工作得很勤奋,工作之余还帮助病人的家属。病人和家属都很感激她,知道了她的遭遇后更加吹嘘不已,赞叹他父亲多么的伟大,有点老人更是泪涟涟地叹息:多好的孩子啊,真是命苦啊。姗总是微笑着说:“命运对我已经够好的了,起码我现在还活着。”

温柔善良的姗引起了一个叫凡的年轻医生的好感,他深深被姗的精神所打动,他开始暗暗关心起姗,知道了姗在学习,他就把自己以前的学习资料全部搬到医院给姗,还指导姗学习。经过慢慢的接触,姗也感觉到了凡的许多优点:幽默、善良、博学。两颗心慢慢贴近了,姗觉得幸福已经开始降临了。又是一年过去了。

如果不是那天和凡一起上街,姗可能永远这么幸福下去。

情人节前一天,凡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他决定明天就向珊求婚。中午休息时间,凡和姗走在街头,经过一家银行,凡决定今天就去给姗买一只结婚钻戒,他拉着姗快步走了进去。银行的人不是很多,姗康复之后一直没去过,她记得父亲总是带她绕道而行。大厅里人很少,三两个人办理业务,姗四处看着,记忆深处的东西被触动了,她头痛欲裂,却控制不住地往下想,她记起了那次抢劫,但又从大脑里消失了……姗眩晕了,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姗睁天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在医院里,看见凡焦急的眼神。凡握住她的手:“对不起,姗,我不该带你去那里。对不起……”

姗带着凡回家,凡有点局促不安。父亲应声开门,一开门就紧张地抱住了姗:“姗姗,你去哪里了,急死我了,没什么事情吧,是不是又头痛了,想不起来的事情就不要去想了…”父亲这时才看见姗旁边紧张不已的凡,凡上前对他握了握手:“伯父,你好,我是姗的同事。”父亲什么话也没说,转身进了屋里,凡拉着姗跟在后面。

在珊的小房间里,凡真诚地对她父亲说,希望能永远和姗在一起,以后就由他来照顾他们两父女。父亲挥了挥手,半响后说:“你先回去吧,我考虑一下。”

送凡出门后,姗发现以父亲的泪。他低低地问姗:“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男孩,他可靠吗?”姗望着自己的脚尖,点了点头。她听见父亲叹了口气:“好吧,那你们准备结婚吧……”

一切都在进行着,姗的脸上整天挂着幸福的微笑,和凡看房子,定家具,婚期渐渐临近。

姗是在结婚前天的早上发现父亲不见了的。她原以为他去了工地,于是就像往常一样父亲放工回来,但是很迟了都不见父亲。在父亲的桌子上,姗发现了一封信,她看到信封上写着“姗姗亲启”。她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后拆了信。

姗姗:

相信你此刻的心情一定很高兴吧,因为你终于可以披上婚纱,幸福地过半生,爸爸由衷地感到高兴,曾几何时,我也一样有过和你一样幸福的时刻,可惜是那样的短暂。

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去想以前的事情了。只要你过得开心、幸福,就是我此生最大的快乐。我已经去了别的地方,我在你身边只会给你增加负担,我不想这样。凡是个好男人,我相信他能给你幸福,不要找我,我会在远方给你祝福的。

感情故事篇9

2014年4月30日是任弼时110周年诞辰纪念日。怀着崇敬的心情,笔者采访了任弼时的小女儿任远芳,她向我讲述了父亲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

被大家誉为“党内的母亲”

父亲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反对轻易搞“路线斗争”,从不偏听偏信,倾力抵制各种“左”、右倾错误,因而挽救和保护了许多革命同志。他在处理问题上周到细致,情系民众疾苦,待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遇到问题都愿意来找他解决,并亲切地称他为“党内的母亲”。

1933年1月,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根据地后,进一步推行其错误政策,以“否定过去,打倒一切”的手法,在党内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先在福建批“罗明路线”,接着在江西整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父亲当时虽然也执行了这些极“左”政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强调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例如,当时在敌后万(安)泰(和)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被人“揭发”为“”总部负责人。有个领导人决意要逮捕张爱萍,并把材料送给了父亲。父亲并不相信这一口供,因为他熟悉张爱萍的历史。张爱萍在上海做过秘密工作,曾几次被捕,以后又到红军工作,负过伤,后来又负责青年工作,这不是一个“”分子能做到的。因此,父亲提出对于这样的重大案件,不应只凭口供,应该从他这个时期的工作中来找根据。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结果证明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了防止肃反扩大化,他在组织部门的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后肃反,不能重口供,要重调查!”尤其“不得随意乱抓人,乱杀人,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一指示,无疑是对当时的“左”倾错误的一次严肃抵制。可是不久,临时中央认为他“贯彻政策不力”,将他排挤出了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层。5月,免去了他的中央局组织部部长的职务,派他去湘赣边区担任省委书记。

父亲到达湘赣边区省委所在单禾川镇以后,最为当地干部所称赞的,就是他同一些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的领导人作斗争,将许多党的好同志从肃反扩大化的迫害下及时解救出来。当时,边区省委在书记陈洪时(湘赣红军长征后叛变)、副书记刘士杰(长征中叛变)的把持下,利用改组省委的机会,打击和迫害原省委书记王首道、原省苏维埃主席袁德生、原省军区总指挥张启龙等许多领导干部。父亲到任时,袁德生已被杀害;王首道被攻击为“不可救药的”、“右倾机会主义”,多次受到大会斗争,已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张启龙被攻击为“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判了两个月徒刑,随时可能被杀。受他们迫害的还有其他许多同志。父亲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在省委会议上,他强调指出:在肃反中不能随便抓人,更不能乱杀人,抓人杀人,都要有确凿的证据,杀人必须经过省委的批准。根据他的意见,省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并成立了裁判部。他还坚决抵制了陈、刘两人提出要在军队中肃反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以后,张启龙被释放,受到陈、刘诬陷的张子意也被保护下来,曾一度受排斥的张平化、王恩茂、曾涤等人,也重新安排了工作。许多被解救出来的同志在回忆这段历史时,都十分感激,说:“我们都是幸存者,是任弼时同志救了我们!”

在长征途中,父亲同的错误领导进行坚决斗争,对于被迫害的干部,他更是关怀备至,想方设法把他们解救出来。廖承志在回忆自己这一段经历时曾说:“那时我是的犯人之一。和我一起坐的牢的同志,还有罗世文、朱光、徐一新等同志。我们是被分开了的,我则被押解着跟着队伍向沪霍前进,谁也不敢和我打一个招呼。我也不愿意和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一打招呼就会连累别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和任弼时同志会合了。那是在一个草地的小坡上。我远远看见和一个身材不高、脸孔瘦削、长着小胡子的人在谈话。我猜到那一定是任弼时同志。我们队伍正从他们面前通过。弼时同志远远看见我走近了,他笑着站起来,走向我这边,和我握手。他笑着问:‘你是廖承志吗?我就是任弼时。’我那个时候很窘,不知如何是好。那时也很狼狈,他装起笑脸虎似的笑脸,用他那种怪腔怪调问弼时同志:‘怎么,你认识他吗?’弼时同志笑着说:‘老早认得。’其实弼时同志和我那时并不认得。然后,弼时同志严肃地对说:‘如果他有什么需要的话,我可以帮助他,请你告诉我。’这之后,我到了沪霍。我、罗世文、朱光、徐一新,立即恢复了局部的自由。”

1938年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父亲发现并解决了几名同志受宗派主义干部路线打击的问题。他和一起,为沉冤6载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郁,并让被“挂”了3年的原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吉合(张期生)和失去工作不被理睬的师哲顺利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陈郁是工人出身的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6月来到共产国际管辖的苏联国际列宁学院中国部学习,其间还担任过学生部的党支部书记。苏联“”、“肃托”结束后,陈郁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并被放逐到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做工。整整5年,陈郁被排斥在党组织之外。为此,陈郁写了12封申诉信。1938年10月,父亲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9年初,他的秘书师哲与共产国际东方处处长马尔特维诺夫一起,清理王明、康生留下的一堆档案材料,从中发现了陈郁的多次申诉,才知道陈郁的情况。父亲看了对陈郁的处分决定后,认为理由站不住脚,当即报告了共产国际干部部,并把陈郁请到莫斯科,听取了他本人的申诉,让他等候共产国际的批复。1939年11月,与邓颖超来到莫斯科,听了父亲的汇报后,一面决定要陈郁办好离厂手续,到共产国际招待所来;一面亲自与共产国际监委一起处理陈郁的问题。共产国际监委在研究陈郁的全部材料后,取消了1933年给他的“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恢复其组织关系,并请中共代表团送其回国工作。1940年2月25日,陈郁随同、任弼时、邓颖超、蔡畅、陈琮英等一起回国。后来,陈郁每每想起此事,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如若不是弼时,我恐怕早就死在异国的土地上了。怪不得很多同志都称弼时同志是‘党内的妈妈’,我认为,对于这个光荣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1943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但是,当时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却背离党的思想路线,违背党的干部政策,主观地要各机关各单位提出几个人作为突破点,并随心所欲地圈定了陕甘宁边区200人的名单,给这些人戴上特务、叛徒、反革命的帽子,一夜之间,全部关了起来;接着又在中央机关各部委逮捕了很多人。这样一来,把审干变成了肃反,搞得人人自危,甚至连从统治区来的党的七大代表也成了受怀疑的对象。

父亲了解这些情况后,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说:“我们的革命队伍,哪能越革反革命越多呢?我不信。应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但康生仍继续搞扩大化,又提出了所谓“抢救失足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很多人。康生为了证明他的方法“正确”,还以欺骗手段,找了一些幼稚青年,让他们编造假口供,进行假坦白,然后给大家作报告,再让他们上主席台,并给他们戴大红花,树立所谓“彻底坦白的典型”。

父亲发现这些情况后,又立即报告了。他说:“即使真有其事,用这种形式也是错误的。”他特别不同意任意怀疑七大代表。为此,他和、刘少奇、等一起多次研究,认为应当坚决纠正在审干中出现的扩大化的错误。1943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提出了“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九条方针,提出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严禁逼供信的政策,从而,使整风运动走上健康的轨道。

“指腹为婚”

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既没有浪漫传奇,也没有电闪雷鸣,没有风花雪月。可从这种平凡的情感中,你能感受到一种踏实、一种厚重、一种美好、一种坚固、一种永恒。

父亲和母亲陈琮英的婚配是“指腹为婚”。陈琮英到任家当童养媳时,父亲只有10岁,正在读小学。父亲好学上进、知书达理。母亲朴实淳厚,勤劳能干。两人相处自然和谐,成了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好朋友,而这种感情基础为他们后来步入婚姻殿堂铺垫成一层厚厚的红地毯。

1915年夏,11岁的父亲到省城长沙读书,而12岁的母亲为家计着想,来到长沙的一家小袜厂当童工。他俩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常相约见面。当母亲得知父亲的学杂费不足时,就省吃俭用地积攒起一个个铜板,悄悄送给父亲:“给你读书用吧。”父亲很受感动,学习更加刻苦。

胸怀远大志向的父亲1920年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之一,并于1921年赴莫斯科学习。他在苏联常想念家乡和母亲,就不断地给母亲写信。母亲不识字,读信要请人代劳。她可不想把父亲的信给别人看,于是就萌发了读书认字的念头。父亲也来信鼓励她,并对家人讲了她读书的事。就这样,母亲上了半天学习、半天打工的自治职业学校,苦读4年,终于过了认字关。

1924年8月,父亲回到上海,开始领导青年团的工作。1926年春,母亲到达上海,这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在革命的道路上,开始了风雨同舟的伴侣生涯。任弼时做秘密工作,常早出晚归,母亲总是等着丈夫回来,照顾好他的生活。为适应工作需要,母亲还学会了刻钢板、油印党的文件。从此,她成了党的秘密交通员。

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党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1928年,父亲在安徽巡视工作时不幸被捕,党组织立即组织营救,并请母亲出面作证。母亲为赶时间,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女儿爬上一辆煤车,赶到长沙做营救准备。当敌人到长沙核对口供时,母亲巧妙应答。而狱中的父亲面对酷刑也绝不低头。敌人查不到实据,只好放人。夫妇相见,十分惊喜,可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却因染风寒而不幸夭折。

1929年冬,父亲再度被捕,他化名彭德生,机智应对敌人,母亲也立即将消息告知。在领导的特科的营救下,父亲出狱了,但他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母亲摸着父亲被电刑烙下的伤疤,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1931年3月,父亲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他走后不久,上海党组织因总书记向忠发的叛变而遭到破坏,母亲被捕,出生不到百天的姐姐也随母亲一起被关进牢房。在的积极营救下,母亲和姐姐终于出了监狱。根据组织安排,母亲前往苏区,因不便带姐姐,只好将她送回老家。父亲见到母亲消瘦的面庞,十分疼惜,他满怀深情地对母亲讲了一段令她终身难忘的肺腑之言:“我们是革命的夫妇,同是党的儿女,我们的爱情是融化在党对人民的爱情里的。”

长征是党和红军处于危境时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战斗之频繁,路途之艰难,生活之困苦,都是举世无双的。为了长征,父亲和母亲不得不把儿子湘赣寄放在老乡家,从此,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找到,成为他们夫妇的终身之憾。长征途中的父亲,要统筹全局,要指挥打仗,要做好部队工作,忙碌的工作和恶劣的条件使他的身体更差了,母亲就尽可能地照顾他。在二、六军团会师和二、四方面军会师时,母亲与父亲为红军的大团结而高兴;在与分裂主义作斗争时,她坚定地支持父亲。而父亲在百忙之中也关心着即将临产的妻子,吃野菜时,他专拣粗硬的吃,把嫩点的留给母亲。我的姐姐在草地上诞生后,母亲身体虚弱,父亲便从草地的河流里捉鱼来给母亲补营养,用布带将女儿捆在背上,扶着产后虚弱的母亲,在茫茫草地上,在深山野岭中艰难地行进着。后来,父亲为姐姐起名远征,这个名字寄托了他们的希望,也是为了纪念这次不寻常的生命之旅。

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后,父亲赴抗日前线作战,母亲留在延安,姐姐远征被送回老家,一家人又开始了天各一方的生活。直到1938年3月,父亲赴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时,母亲才与他团聚,在莫斯科共同生活了两年。父亲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这对取得共产国际的有力支持,确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父母将在老家的两个姐姐接到延安,加上后来出生的弟弟远远,一家六口除我留在苏联外,终于团圆。然而,发动内战的炮火再次使他们分离。两个姐姐随学校转移,母亲和弟弟到晋西北,父亲则留在延安,协助指挥解放战争。

长期的紧张战斗和超负荷的工作,使父亲病倒了,母亲闻讯赶到杨家沟看他时,父亲血压很高,脸色苍白,失眠严重。可他为了安慰母亲,失眠时总是装着睡觉,令母亲很感动。即使病情严重,父亲还是忘我工作,认真调查研究了问题,并在中央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49年,为筹备新中国的建立,父亲积极工作。他参加了在北平举行的阅兵式,又为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起草了长达1.2万字的报告。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开幕,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父亲在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报告,当报告念到一半时,他病体难支,不得不请人代读;而他却带病坐在主席台上,坚持到会议结束。

会后,傅连暲等医生在会诊中,认为父亲必须休息。中央让父亲到玉泉山休养,母亲随行照顾。父亲在休养期间,仍然关注着国内外大事,他每天让秘书给他念电报。当得知南京解放时,他异常兴奋,在地图前指指点点。怕他血压升高,母亲和医生赶忙劝告他要保持平静。10月1日,当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父亲和母亲从收音机里收听实况,心情激动万分。父亲感慨地对母亲说:“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它呵……”随后,他坐到钢琴旁,弹奏起《我们工人有力量》、《您是灯塔》等歌曲。母亲深情地望着丈夫,听他用琴曲抒发着火热的情怀。

因父亲病未见好,中央决定安排他到苏联去治疗。父亲在医生的陪同下,于1949年11月底赴苏联治疗。半年后,他的血压由原来的高压240降到160,他向中央报告要求回国。1950年5月,父亲回到了祖国。

父亲回国时,适逢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全面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朝鲜战争也在此时爆发。面对艰难的时局,父亲早就将苏联医生建议他休养的意见丢于脑后。他一生只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别人。他向中央报告要求工作,中央同意他有限度地参加部分工作,但要随时注意身体。可父亲开始工作后,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的4小时,有时晚间也不休息,母亲心疼地劝他注意身体,他不以为然。父亲还不愿浪费医生的时间,让陪伴他的刘医生进入天津医科大学深造,让另一位主治的苏联医生回了国。

1950年10月24日,父亲看了起草的关于增派志愿军出国作战等一系列电报后,晚上也没休息,在灯下查看地图,深入思考。虽然母亲和往常一样劝他休息,可他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第二天清晨,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中风失语,中央立即部署力量全力抢救,终无效果。27日,父亲溘然长逝。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信念:能走一百步,决不走九十九步。

与父亲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共同经历过生生死死考验的母亲,肝肠欲断,悲痛万分。但她坚强地挺过来了。母亲经常对我们讲:“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他那革命的一生,他那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思想品德,永远铭刻在我心里。”

198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中央统战部召开纪念大会,并发给每一位到会的老红军一顶红军帽作纪念。这可乐坏了母亲,她对之爱不释手,会议结束回到家里,仍旧舍不得摘,还走到镜子前仔细端详戴着红军八角帽的自己。在这之后,母亲头上始终戴着那顶缀着红星的八角帽。她对岁月的回想,对父亲的怀念,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贞,都体现在那颗闪闪的红星上。

2003年5月31日,母亲也随父亲而去,享年102岁。

父亲与我

我是父母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时出生的,取俄文名卡佳。1940年3月,父亲奉调回国。时值国内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考虑到路途艰难和国内抗战的形势,为了回国后工作便利,父亲把才刚1岁多的我留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我在国际儿童院一住就是10年。我一生中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年零7个月。但是,父亲的爱却温暖了我一生。

我的童年是和苏联人民一起在艰苦的卫国战争中度过的。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认识父亲是从我上小学四年级通过书信开始的,时间持续了近1年。从那时起,父亲走进了我的生活。

1948年8月30日,不满10岁的我第一次给家里写信,用俄文讲述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1月20日,我收到了父亲的第一封来信。父亲知道我不会中文,所以信也是用俄文写的。从这封信中我第一次体会到被父母钟爱的感觉,第一次从照片中见到了父母、姐弟,看到了家人,第一次有了“我的家”的概念。父亲的来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亲情,父亲盼望看看10年来未曾谋面的女儿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亲爱的卡佳:……从信中获悉你生活很好,学习也不错。我们为此而欣慰。可你为什么没给我们寄来一张你的照片呢?你大概已经长大了,我们多想看看你呀!哪怕是你的一张照片。”

1949年8月,父亲又来信叮咛我:“亲爱的女儿,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再三询问我“这学期你考得如何?暑假你干什么?是否到哪儿过暑假了?”“我们非常想知道(你)学习和身体情况,一定要给我们寄照片来。”

接了父亲这封信,我马上把照片寄回家。是年11月11日,父母联名寄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

亲爱的卡佳:

你的近况如何?8月30日来信和照片均已收到。我们都很高兴,你这学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卡佳,我们也生活得不错。爸爸有点病,目前正在疗养院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你的两个姐姐和弟弟都在北京上学。

卡佳,中国已经从帝国主义和手中解放出来了!

不久以前,新的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为此,需要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专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

望你常来信。

你的父亲陈林(任弼时)

你的母亲陈松(陈琮英)

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巴拉维赫疗养院。

1949年12月初,组织上安排父亲到莫斯科治病。父亲先住在克里姆林宫皇宫医院,治疗了一个阶段即转到巴拉维赫疗养院。

1950年元旦,我在国际儿童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疗养院。和父亲一起生活仅8天后,我就再也不想离开他的身边了。这一个多星期,是我有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生活。父亲用他全部的爱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以父母亲情与家庭概念的启蒙。此外,父亲还是我识汉字、说汉语的第一位老师。他会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更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教我准确发音,他在每个汉字右下角都用俄文字母进行标注。每天,我都在他一字一音的带读中学习读写汉语基本语汇。

当时,我正读小学四年级,他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当他看到我的记分册上各科全优的成绩时,十分高兴,夸奖的同时又告诫我:不要骄傲,学习一定要踏踏实实。

一个多星期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我感到自己确实舍不得离开他,多么想在疗养院多呆几天啊!可是,父亲要我以学业为重,我只得回儿童院。临走的头一天,我哭了。这是我长到10多岁,第一次为离开父亲而落泪。

回到国际儿童院,我第一次体会到思念亲人、思念父亲的感觉,很深很深。过去没有和父亲接触过,我根本不觉得,如今,我每天晚上都想父亲,老想到他那儿去,想得很苦,没有办法,就给父亲写信,差不多隔一天写一封,有时甚至天天写。父亲也很想我,我刚离开疗养院4天,在尚未收到我的来信时,父亲就先给我写信了:“你走了4天,但还没收到你的信,我估计你能按时到达。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火车上比较冷。你走以后,我很寂寞。……卡佳你在伊凡诺沃生活好吗?11号赶到那儿了吗?功课落下了吗?落下多少?你写信告诉我。卡佳,你别忘了你说过的,每两天给我写一封信。这样不会影响你的学习,我也可以不寂寞。”最后又叮咛我一句“接到我的信,马上回信”。在收到我的第一封信后,他又回信写道:“卡佳,这几天我生活照旧,就是比你在时寂寞一些。”接连收到这两封信,我知道父亲也很想我,他已习惯我生活在他身边了。

这一阶段父亲和我书信往返频繁,特别是在讨论我是否回国一事上,他把我当作大人一样为我严肃认真地分析了利弊。

当时,我由于年龄小,对许多问题根本考虑不到,对于回国与否,全是孩子式的凭习惯和感觉:因为习惯在国际儿童院的生活,舍不得离开同学们,我不想走;出于和父亲的感情,我又想和他一起回国。父亲在1950年1月20日的信中写道:

“关于回国还是留在苏联这个问题,我还想和你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作决定。

一、回国当然有有利的一面。第一,对你作为中国姑娘可以尽快学会中国话,这对你今后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第二,你将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对你也非常重要;第三,你将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这对你看来也是需要的。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因为你不会讲中国话,你回国后第一年只能学中文,然后才能上学(当然也可以在学校里学中文),你将耽误一年的学习。

二、你如留在苏联学习,这也有好的一面:第一,你不会耽误一年的学习;第二,你大学毕业之后,你不仅完成了高等教育,而且将精通俄语。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你无法学会中文,这对你今后来讲是莫大的困难,此外你完全脱离国内的生活。

这就是供你选择的具体情况。我想你最好留在苏联继续学习,完成大学教育,然后带着专业知识回国,这就是你在这里的时候我向你说的。

但这一意见绝不是最后决定,你完全可以自己考虑对你怎样更合适。如果你坚决要回国,并像你在最后一封信中所说的,如果我不带你回国,你将永远哭泣、思念,而且还会影响学习,那我将在莫斯科治疗后带你一起回国。

你接到这封信后,再想一下,然后告诉我你对这一问题的最后决定。……”

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引导,让我十分感动。最终我决定跟他一起回国。

经过近半年来的诊治与疗养,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我们决定启程了。临行时,爸爸什么珍贵的东西也没买,只给我买了几本苏联小说和几本课本,给姐姐弟弟们买了一些学习用品。

自回国至进北京育英小学的5个多月时间,是我一生中生活在父亲身边最长的日子。父亲既是我的汉语教师,又是我在家中的“大翻译”。我靠着父亲这座语言大桥和母亲、姐弟们开始了最初的交流。

父亲疼爱我,却不溺爱。每到休息时,他爱和秘书(我们称呼赖叔叔)下象棋、跳棋。后来,赖叔叔也常和我下着玩。开始,我经常因为输棋而发脾气、耍赖。父亲并不因为我年龄小就迁就我,而是严肃地批评我。这样不但纠正了我的毛病,而且促使我棋艺快速进步。不久,我的跳棋就经常能赢赖叔叔了,上小学后参加跳棋比赛还常得第一名。这当然有父亲的功劳。

感情故事篇10

事业巅峰期到加拿大做待产妈妈,被狗仔队求着拍照

中越混血的钟丽缇1970年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魁北克大学工商市场系,大三时在香港参选国际华裔小姐获得冠军后,1993年只身留在香港当演员。凭借出色的外貌和身材,钟丽缇与刘德华、郑伊健、李连杰等一线男星合作,《中南海保镖》、《人鱼传说》等作品令她迅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处于事业巅峰期的钟丽缇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到加拿大做待产妈妈。谈起当初的决定,钟丽缇在节目中说:“我记得半夜拍一个电影,下着雨,特别冷,熬了几个小时,我就打电话给我在美国的最好的朋友,说我现在正在拍戏,好累呀,我也想要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可能我的天听到了我的希望,给了我一个礼物。”1997年,钟丽缇邂逅比利时籍男友Glen-nRoss,订婚还未结婚就怀孕生女,当时去加拿大待产时还遭遇了从香港跟过去的狗仔队,“我记的是1月份,特别冷,马路上、树上都是冰。因为香港很暖和,很多狗仔队从来都没有碰到这么冷的天气,也没有棉衣。他们在医院待了一个月,也没有拍到我。我记得有一个记者跟我说,给我拍一张照片吧,求求你,我就可以回家了。”

第二次离婚因为“女尊男卑”。对那段爱并不后悔

钟丽缇的第一段婚姻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就无疾而终,她带着女儿独自回到香港。2001年左右,钟丽缇连续接拍了《晚娘》、《色戒》等几部大尺度电影,被杂志称为“亚洲最性感的女神”。在爱情方面,钟丽缇也有了新的收获,与小自己4岁的台湾音乐人严铮坠入爱河。严铮在台湾组摇滚乐团时和黄大炜、齐秦是“战友”,还曾为刘德华、陈慧琳写歌。2003年,钟丽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与严铮举行了婚礼。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钟丽缇在北京生下一女。2010年,钟丽缇在北京诞下了第三个女儿。

然而家里家外不堪的压力,让钟丽缇身边的男人再一次选择了逃跑。回顾第二段婚姻,钟丽缇曾坦言,离婚主要因为一直“女尊男卑”,“可能他没想到做我老公会有这么大的压力。每一次有新闻或者我们一起出席公开活动,记者都不会写他的名字,只会写‘钟丽缇老公’。而作为男人,他可能也需要自己的身份。这11年来,其实他也很努力地发展事业,但始终是时机未到。再加上生了两个女儿,我们总共要照顾三个小孩,他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小问题慢慢产生了变化。”在节目中,钟丽缇表示对那段爱并不后悔,“我觉着其实有很多事情我控制不了,让自己开心就好,人生太短了。在孩子面前我不想自己不开心,我想我钟丽缇妈妈最开心、最有自信,就可以照顾别人了。”尽管父母离婚了,但孩子们的心态很好,“她们希望妈妈开心就好,妈妈开心才会更多关注她们。孩子现在会觉得自己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

不希望大女儿太早谈恋爱,对于爱情自己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