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维护十篇

时间:2023-03-23 13:58:50

基站维护

基站维护篇1

【关键词】移动;基站;维护

随着网络时代的的飞快发展,移动通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信时代。因此,移动基站的维护对于网络发展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随着移动基站数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庞大,基站维护是网络运行的重要保障基础。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机房装有许多配套设备,这些配套设备必须24小时监控,任何一种异常情况都必须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否则,将对机房中各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严重危害,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升网络指标,这就需要我们维护人员对这些基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基站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基站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因此,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整个通信顺利进行的保障。

1.基站维护的要求

所谓基站维护就是基站硬件日常保障与故障处理,包括基站环境、供电设备的日常巡检,更换故障基站硬件,减容扩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网络持续优化等。

(1)目前各地对于基站故障处理及时率始终停留在一般的“现场看、现场查”的水平,对故障基站的必备相关参数知之甚少,不能做到“先了解、后查修”,造成故障基站查修时间过长;对于同时多发基站故障,不能够采用集中资源优先处理、针对性处理等措施来保障话务高的基站恢复运营,造成该重要基站维修时间较长而影响了该基站覆盖区域下的很多用户的感知。

(2)由于对基站基础维护工作周期、项目一概而论、不分等级,无差异化、针对性的维护,从而造成重要基站的巡检周期过长、巡检内容过于简单,为重要基站日后出现告警而影响大批客户埋下了故障隐患。

(3)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并完善基站基础维护,从维护周期和维护项目上做到分等级基站维护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尽可能排除基站故障隐患。对传输接入环网的成环率进行统计分析,解决TOP成环率低的环网,推动长链优化整改。

(4)创新维护办法改善生产力,提高基站故障处理效率,有效降低因基站故障造成的用户感知的比例。

2.基站维护的范围

基站维护涉及的范围内容较广,主要包括有机房、电源、传输、塔/桅等方面的维护。

2.1机房

机房情况涉及机房的面积和承重,需要了解机房的空间以及机房的承重能不能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机房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有机房,二是租用机房。自有机房的承重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是租用机房。目前运营商在城区机房主要以租为主,机房情况差别较大,框架结构、现浇楼面的公共建筑整体承重能力较好,基本能满足要求;砖混结构、楼板楼面的建筑整体承重能力较弱,需要对楼面荷载进行核算,在必要时还应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核算,如果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以满足机房承重要求。

2.2无线设备

目前电信主设备2G与3G共用一个主设备。部分机房有其他运营商的设备。主设备维护主要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正常的设备扩容兼容,设备故障排除等。

2.3电源设备

目前大部分基站标准配备是开关电源一架、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两组。开关电源为架式电源设备,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容量配置。满配容量一般为400A,实际配置一般为200A或600A等;蓄电池容量为100AH、200AH、300AH或500AH两组;具体配置需要根据设备的数量,功耗情况以及机房面积大小和供电需求做相应调整。目前电源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电源设备的扩容,以及故障排除等。

2.4传输设备

随着电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传输线路承载的业务量不断增加,对于线路专业维护工作来说,重点工作已经不能单单关注线路障抢修和线路迁改两个方面,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承载网络的优化和线路风险的整治工作中。

3.基站维护的内容

基站维护基本内容包括:(1)基站环境与安全巡查;(2)配套设备周期检测;(3)告警监控、外部告警和配套设备故障处理;(4)维护阶段的随工;(5)存在问题整改;(6)应急油机发电;(7)抢险救灾和应急保障工作。

主要内容如下:

(1)基站环境和安全巡查:对基站的环境及安全进行定期的巡查,确保基站环境整洁,无安全隐患,符合工程规范。

(2)配套设备周期检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周期检测任务,及时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机房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外部告警和配套设备故障处理:包括基站环境监控系统告警和配套设备故障的处理,确保告警和故障得到及时处理。无线BSS设备运行稳定,告警系统完善,但告警量仍然很大,当发生某一故障时,除主要告警外,还会出现N条伴随告警来辅助定位故障点,在精细化告警管理的同时,也给日常的维护工作带来些许不便。我们没有能力对所有告警都做到及时处置,也不能要求监控人员对所有告警都实现实时监控。鉴于此,应根据告警的重要性、急迫性和影响业务的范围,将网管告警筛选后,按级别划分,针对告警级别的优先级明确监控人员需要采取的差异化处理措施和调度方案,在有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的同时,确保故障发现、通知、处理、反馈整个流程的闭环。

(4)维护阶段的随工:工作内容包括基站投用后因基站整改、工程施工和其他维护工作所引起的随工。

(5)存在问题整改:内容包括基站巡检工作中和双方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包括基站安全、环境、规范和设施,外部环境或设备本身引起的故障/告警处理,以及检测数据的记录、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

(6)应急油机发电:当基站出现停电告警时,移动分公司将根据电力部门的停电信息、被停电基站的重要性、基站设备的负荷和蓄电池的容量与性能,而决定是否对有关基站进行应急发电,如属要发电的,向有关公司派发应急发电工单,对于已退服基站的发电工单,代维公司应在工单规定时限内进行油机发电,对于未退服基站的发电工单,发电的及时性应保证基站不退服为原则。

(7)抢险救灾和应急保障工作:代维公司应统一纳入到公司(包括省公司和分公司)抢险救灾和应急保障工作的预案中,并按分公司的要求配备有关资源。在自然灾害易发期,应组织抢险救灾和应急保障队伍到指定地点待命,服从公司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4.基站维护的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和维护已成为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担负着整个网络通信的基础,本文所阐述的基站和维护从现状到发展的过程,及在社会通信发展上的重要性,规范化,整体化,服务化是当今通信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站维护的必然趋势,具有高品质规范化的团队,整体化的实施,服务化的质量是现代通信基站维护的当前任务,可以为市场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基站维护篇2

[关键词]基站 维护 巡检 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7203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基站设备从原来简单的模拟设备升级到现在复杂的数字化设备,但是无论是原来简单的模拟设备还是现在复杂的数字化设备都不是免维护的,都有一定的故障率,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将会严重的影响网络指标。为了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升网络指标,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基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

一、巡检工作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基站设备从原来简单的模拟设备升级到现在复杂的数字化设备,基站维护流程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日常巡检工作,要求:按时,按计划实施;第二、基站故障处理,要求:及时,快速,有效;第三、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以预防为主;第四、维护资料管理,要求:细致,保密。现对以上四方面工作进行逐一的介绍。

二、日常巡检工作

每一个月的基站巡检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具体的检查范围包括:基站主设备、基站交流配电设备、开关电源、基站蓄电池、基站空调、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基站传输设备、基站天馈线系统、基站机房安全设施。检查项目包括: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有无告警、运转情况、设备连线情况、环境卫生,以及基站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具体包括:

1.基站主设备,检查各模块的指示灯是否正常,对有告警的用OMT软件查出并及时的处理,各模块之间的连线机柜顶部馈线传输线接地线是否连接紧固,测量机柜系统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更换防尘网,对设备进行清理。

2.基站交直流配电设备,基站交直流配电系统为整个基站提供电能,如果交直流系统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基站退服。日常巡检时主要测量动力引入三相交流电压、开关电源三相相线电流、中性线电流、直流输出电压、直流输出电流等;导线、熔断有无过热现象、开关电源有无告警、一次下电二次下电电压、蓄电池组参数是否正确等;零线地线连接是否正确,接地线可靠,地阻小于5欧姆,交流配电箱空气开关及电缆连接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

3.基站蓄电池,基站蓄电池主要是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在短时期的为基站主设备提供电能。如果蓄电池性能减退时不能为主设备提供足够的电能,在发电不及时的情况下直接导致退服,所以在日常巡检时主要测量蓄电池组的单体电压、馈电母线电流、软连线压降、连接体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电池壳体无渗漏和变形极柱、安全阀周围无酸雾酸液逸出、定期紧固电池连接条、清理灰尘,并做电池容量测试,掌握蓄电池的健康情况。

4.基站空调,基站主设备和蓄电池对环境温度要求都很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直接导致基站退服,而且高温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有致命的影响。根据维护经验,基站因空调故障而导退服占退服总数的25%,所以应对基站空调的维护给予重视。日常巡检时主要测量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制冷剂有无泄露、清理防尘网、检查冷凝器、定时清洗冷凝器、排水管通畅、无漏水现象以及自起动是否正常等。

5.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设备负责采集基站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烟感、水浸等信息量,及时的反馈给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日常巡检时重点检查,各传感器是否正常,可以人为产生告警,检查告警能否正常上传,并和机房校对数据。

6.基站传输设备,传输设备也是重点检查项目之一,日常巡检检查设备有无告警,如果有告警要各机房进行确认,并及时的进行处理。清理设备防尘网、光缆、传输线、光纤、接地线走线整齐、捆绑有序、标签完好、有效、防静电手环可用等。

7.基站天馈线系统,检测天线馈线是否无松动、接地是否良好、标签有无脱落、分集接收和驻波比是否在正常数值范围内,对超出范围值的天馈系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以上的各项测量数据要认真的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编辑成数据库,可定期的进行分析,及时侦测故障,做到防范于未然。

以上的各项测量数据要认真的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编辑成数据库,可定期的进行分析,及时侦测故障,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故障处理

一般的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基站硬件故障、基站软件故障、交流引入故障(短路、断路、更换开关、熔丝、更改室内外走线、停电后恢复供电等)、直流故障(更换开关、熔丝,更换整流模块,更换监控模块,修改开关电源参数等)、蓄电池故障、空调故障、基站传输排障、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故障。

当基站出现故障退服时:首先考虑电源、传输及温度问题,通过监控查看基站交流、直流电压(退服前最后上传数据),电源部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交流电压无:首先,与当地电业部门、电工确认是否停电,若未停,判断电表是否欠费(磁卡或电子计费类电表);其次,可能是自用变压器或市电引入部分及交流配电部分有问题,携带发电机进行发电,并联系电工配合处理;若是打雷导致交流空开跳闸或防雷模块损坏,到基站闭合开关,更换模块,并测试基站地阻值,正常单站地阻值应小于5欧姆。2、交流电压正常,直流电压低:一般为开关电源整流模块部分问题,携带相应型号备件到基站进行更换。

传输断:导致传输断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供电、光路、电路。检查传输障碍时,要做到谨慎、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动手。

基站告警:与BSC联系确定告警类别及告警代码。根据告警代码分析障碍原因。出发前需要根据告警来准备相应的备件和工具,避免由于没有备件而导致障碍处理超时。

TRU故障:一般的TRU出现故障很容易处理,因为我们可很方便地利用BSC或OMT终端来查看TRU的告警代码,从而判断故障原因。例如一载频出现TX NOT ENABLE故障,我们可以根据告警代码来查 看是TRU问题还是天线问题。但有时候TRU出现的故障基站软件本身检测不出来,例如曾遇到过一个TRU的TX不能工作,但没有告警代码,检查基站硬件和BSC参数无误,更换TRU后故障排除。

四、安全管理

以预防为主,对现存的危险和能预知的危险要及时处理,例如(及时的铲除基站周围的杂草,防止火灾。检查交流市电引入,馈线引入部分防水,避免,雨水入户造成设备短路。定期测量基站地阻,检查防雷接地系统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规避危险。

五、资料管理

当安装工程或扩容工程结束时须及时的对基站设备进行登记,登记包括:基站主设备、基站电源设备、基站传输设备、天馈系统、基站环境监控设备等,将所记录的数据编辑成基站数据库,为日后故障处理和扩容做准备。

六、工程随工

基站工程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基站,对工程中所要设计的部分过行重点的检查并做好相关主记录,对施工中不涉及的部分杜绝施工人员乱动,当工程需要停站时要向监控中心提出申请,当工程结束时督促施工人员清理现场,保持卫生并保证基站运行良好。施工完毕后对设备进行登记,人员撤离后锁好门窗,并通知机房,填写随工记录单。

七、投诉处理

到达现场后,检查设备进行情况,如设备运转正常,配合网优人员进行网络优化,用测试手机进行信号测试,直至客户撤销投诉。

八、结束语:

维护行业是一个比教特殊的行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传输、电源、无线等),而且日常琐事也较多,所以维护人员不光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基站维护篇3

[关键词]:基层气象台站 气象仪器 维护与管理 研究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基层气象台站的发展,但同时气象仪器的维护与管理将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基础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现状

(1)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比较注重使用而轻维护管理。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一旦出现了故障问题,并非逐级上报、更换,而是索性听之任之。从送修的仪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间总是聚集着大量的烟灰与尘土,甚至还存留着很多的纸屑、小昆虫的尸体,这些事实证明部分基层台站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对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维护与管理方面更新匮乏。近年来,气象监测现代化给配备的新型仪器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因此备份的仪器数量非常的少,基层台站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好以期维护与管理工作并不容易。

(2)维护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

近年来,随着气象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气象仪器自身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台站工作人员若不随之提高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则很难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环甚至非常小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气象仪器都可能发生故障,有些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如何正常开关机都不清楚,关键设备更不必说能维护好;一旦故障发生,上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远程进行维修指导,因此也严重影响到了各项业务的开展。

(3)对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等,缺乏有效的培训

近年来,虽然气象部门对基层台站工作人员使用新型仪器设备上也做过一些技术培训工作,但对于如何进行安装、 管理以及维护等内容知之甚少,每一个台站培训人员最多不超过2人。从实践来看,新型气象仪器采用的多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模块化结构、计算机模块以及新型的探测元器件。若管理人员缺乏基础知识,则就不懂得基本工作原理,同时也不能判断出气象仪器的故障所在,至于维护则更是难以做到的。

2、加强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3、加强领导重视,制定相关制度

随着气象仪器自动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其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显得至关重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新仪器管理方案,基层台站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制度,将仪器使用、管理、维护以及一般性的检修纳入议事日程,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地认识到仪器管理与维护的意义所在,对于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克服重使用而轻维护和管理的传统思想。数字化、模块化和集成化气象仪器工作过程中,供给芯片上的电能大约有半数以上会在通过发热的方式浪费掉。如果这一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则很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甚至更大的故障问题,造成芯片损坏,那时的经济损失将会更大。因此,新型的气象仪器不能长时间地在超高温状态下运行,以免受损。

(1)进一步提高基层台站工作人员的素质

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基层台站的气象仪器也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之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使用、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新型的气象仪器若没有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使用,无异于浪费。基于此,笔者建议要加强对基层台站气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其要对直接操作人员强在业务技能训练,尽快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面,这也是实现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要求。第一,基层台站应当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新型的气象仪器使用之前,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业务技能进行全面的培训,同时还要将日常维护和保管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在气象仪器安装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始终参与到实际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去,通过实践可以有效地掌握住仪器运行的基本原理,为日后的维护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一定要注意对基层台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其中也包括相关领导。新型的气象仪器通常都比较先进,而且科技含量也非常的高,因此要对基层台站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和及时发现仪器运行过程中的简单问题,并及时予以处理。第三,要加强新型气象仪器使用之后的跟踪和检查。气象仪器使用过程中,基层台站应当及时地向上一级主管单位汇报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对气象仪器进行维护和管理。

(2)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

在气象仪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维护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并且要保证维护和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因为一项制度真正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价值。当气象仪器出现了故障和问题时,基层台站的领导应当及时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护,若实在难以排除故障和相关问题,也要对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请求支援。在气象仪器运行实践中,各级领导机关应当对基层台站加强技术指导,将基层台站仪器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4、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维护和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就气象仪器运行状况建立资料库,并将气象仪器的出厂、日常维护、故障次数以及修理信息等全部登记造册,便于日后检查维护。

参考文献:

[1] 仲郭军 黄杰.基层气象台站观测设备维修技术保障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z1).

[2] 赵辉 马军 贺庭树 杜蔚宁 邹安安 唐喻.浅谈如何提高气象台站地面测报的质量[J].中国科技博览,2010(08).

[3] 李文选 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基站维护篇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通信行业开始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通信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竞争逐渐趋向白热化,运营商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质量就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基站的建设会造成一定的电磁辐射,因此在建设时容易遭到居民们的反对,为此在建设基站过程中,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建设,例如企业环境和居民环境等。

2移动基站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选择基站建设地点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在建立基站时,选择的基站建设地点应当避开电台、雷达中心等地区,从而防止出现信号交叉覆盖点现象,确保信号的质量,有效提高通信效率。(2)为了防止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要依据业务量的情况来确定基站的建设数量,从根本上提高基站的利用率。(3)为了达到增加基站信号覆盖的面积,应当将基站建设在通信业务量较为密集的地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通信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电信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

3移动基站建设的现状

(1)基站数量较多。随着我国通信工程不断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基站数量不断的增加,其主要建设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且具有占地面小、分布范围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基站建设的平均距离在500m左右,个别业务量大的地区距离在300m左右。由于近年来我国4G网络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由于4G网络兼带传输互联网数字信号,因此对基站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密度也要更高一些。(2)目前我国移动基站的主要形式为宏基站,宏基站具有覆盖率高、信号传输稳定等优点,同时由于宏基站内部采用了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因此能够很好的满足室内信号的需求。宏基站还能在大型建筑物内部以及地下设施中接收到较好的网络信号,大大提高了我国移动网络的覆盖程度和服务质量。(3)由于基站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地形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如果在高海拔地区或者地形复杂的地区建设基站,那么应当保证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能够满足信号传输强度的需求,以确保信号能够正常传输。

4基站建设的具体策略

(1)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认真勘查。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最初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因此在建设基站前,首先要对用户需求量、用户聚居位置以及居住环境等进行了解,以此作为基站建设的参考依据与基础,这样能够为基站建设提供更为精准的建设方案,并对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提高其使用效率,在保证网络覆盖率和容量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2)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措施。对于基站建设而言,根据用户实际的需求进行相关工作的规划是基站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制定施工方案过程中,要以用户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会产生的影响,例如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量、建设环境等因素;此外,为了确保运营商的业务和收益能够良好的发展,在选择基站建设地址时还要对基站建立的潜力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建立一个基站需要满足运营商3~5年的业务发展需求才值得投资;在建设基站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遵照小容量大覆盖的原则进行基站建设。(3)为消除用户顾虑,加大环境美化力度。由于移动通信基站会带来一定的电磁辐射,这就导致基站在建设过程中人们出于对健康的考虑,通常会反对基站的建设。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推行基站美化工作来缓解人们对基站建设的敏感。美化基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美化天线、二是美化景观塔。这种做法能够在改善了基站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来降低人们对基站辐射的恐惧感,并且运营商在向政府部门提出基站建设时,美化环境的考虑能够让环保部门更容易接受运营商提案,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5基站的维护

(1)对于蓄电池的维护。蓄电池的维护作为基站维护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所有维护工作的基础。而蓄电池的维护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做好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对充放电进行有效的控制。充放电是维护蓄电池的重要方式,浮充充电以及均衡充电是蓄电池常见的两种充电方式。对于浮充充电而言,为了确保电池自放电以及氧循环的正常运行,要做好开关电源输出的控制工作,并将电压控制在2.23V/只的程度,这样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期限。(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维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基站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在线检测以及远程控制基站中的一些设备,例如机房内动力环境检监控配套设备、门禁监控以及入侵检测等设备。该系统能够有效的维护基站的正常运行,其检测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检查各类告警采集设备的可用性和灵敏度是否达到要求,并对告警参数的设置进行监控。

6结束语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我国通信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决定了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的效率,同时也与通信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运营商应当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加以重视,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移动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移动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

作者:林壁锐 单位: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柯.城市公用移动基站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02:23

基站维护篇5

【关键词】无线基站实施维护

从3G牌照发放开始,国内三家经营移动业务的运营商一直致力于3G基站建设,并不断加快步伐,几年来,无线基站的网点遍布全国大小省市。大规模的基站建设工程,为运营商进一步推行无线基站建设积累了丰富而富有成效的经验。本文通过在新建小区建立无线基站的实际操作案例浅析无线基站工程一般施工环节与维护要点。

一、无线基站工程实施具体案例分析

1.1工程概况

在新建的小区内建设一座移动无线基站机房用于居民通信。机房选用一层框架结构,地面到屋顶高度为3.3m,机房建筑结构类别为3类,拥有二级抗震等级和二级耐火等级,设计使用期限是50年。

1、防雷接地系统。防雷与接地装置选择应热镀锌防锈的金属构件;铁塔的防雷引下线使用-40*4的扁钢和牢固的钢筋焊接在基础定位的钢板上,焊缝的长度达标;用-40*4扁钢作为接地材料,与接地极一起,绕铁塔牢固焊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到4Ω;在墙内埋入两根引自水平地接线的-40*4扁钢并将其引至机房内部,扁钢位于馈线洞下,引出墙面的长度是120mm,超出地面1.6m。2、照明系统。照明管线全部选用铜芯塑料线,并配合施工的具体情况预留了一部分;在门侧距离地面1.3米的地方放置照明灯的开关,门两侧距离墙边1米及地面250mm处各设置了一个插座,开关和插座都是暗装;馈线洞对面明设照明线,在室内地坪2.6m处,在门所在的墙1.6m处预留50孔径的进线孔。

1.2工程实施方案设计

1、对文件进行编号,反复核实后确认文件准确无误并分发给相关人员。2、严格按照合同标准采购物资,依据说明书与书面指令对材料的存储及运输进行控制。按照装箱单逐一对货物进行了检验,确认货物无任何纰漏并在装箱单上签字。3、硬件安装。(1)机柜安装。参照设计图纸使用冲击钻在标记好的位置打孔,打完孔后除去孔内灰尘,将机柜用膨胀螺丝固定好。如果机柜不大平稳,可以在底部垫上U型垫片并再次调节膨胀螺丝直至牢固。(2)电源线与地线的安装。选用电源线为-48伏的电源线以及0伏的地线,根据机房实际走线情况裁剪好电源线与地线,电源线一端同BTS机柜电源接线柱相连,另一端连接在电源柜接线排上,电源线都用白色扎带绑扎,并整齐沿着走线架布放。保护地线一端同机柜相连,另一端则连接到室内的保护地排,也是跟电源线一样用白色扎带绑扎。(3)传输线与告警线布放。传输线不要与直、交流电源线以及强信号电缆一起布放,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信号干扰问题。告警采集线在布放前要仔细测量安装位置与BTS机柜的距离,并且为了美观,在布线的时候都要对PVC走线槽进行安装。4、天馈系统安装。(1)在室外安装时,选择晴朗的白天,施工人员统一配备安全帽、安全保险带和应急药包。在施工现场时,对有可能滑落的器具做好安全处理,防止对经过人员造成伤害,并做出较为显眼的标语,提醒施工现场行人注意安全并绕道。(2)天线安装。应该在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里安装天线,同时,天线要伸出铁塔平台1米以上。确保天线的型号、挂高和设计图纸一致。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安装要求各不相同,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来。安装后用指南针对天线的方位角度进行调整,偏差不能高于5度,调整后固定好螺丝。调整天线的俯仰角时误差不高于0.5度才算达到要求。(3)馈线的布放。在馈线切割时,不能小角度弯折以及踩踏碾压。确定好馈线长度后最好预留4米左右在对其进行切割,切完后在两端及中间都贴上相应的标签,以免排线时发生混淆。吊装馈线时将接头简单包装防止损伤,吊装到位后将上端准确固定,并实施多点固定的方式防止脱落。布放馈线时沿走线架隔上1m便安装上一个固定夹,将馈线按照贴上的标签顺序布放到固定夹中,保持固定夹与馈线的垂直,然后拧紧螺丝。(4)避雷系统安装。一般由馈线接地夹、天线上端的避雷针以及避雷器共同组成天馈的避雷系统。馈线在室外要做好3次接地工作,根据馈线在室外及塔上的长短要相应做好增加避雷接地夹的工作。5、安装质量检查。室内外设备都安装完毕后,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工作。包括:天线的方位与角度符合要求与否、馈线与走线架及塔有没有摩擦、天线正前方的200米之内有没有建筑物阻挡、电源与告警线的外皮是否安全、所有没有连接的接线头是否进行保护工作等等。6、基站调测。准备好调测要用工具及安装调测文件,打开空开,测量各设备电压符合标准后按顺序对模块进行加电操作。用笔记本连接基站设备进行单机测试,并下载基站数据,成功下载后基站便可以开通,机柜的指示灯全部现实绿色。安排工作人员在小区附近100m左右对小区PN OFFSET值进行手机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写好报告,让相关人员签字。

二、无线基站工程维护要点

(1)机房设备的检修。对机房设备实行预防性的计划检修,了解各设备运行状况,注意传输设备、电源、空调与蓄电池的温度,及时处理存在着安全隐患的硬件设施,更换有故障的基站硬件,维护无线基站的正常运行。(2)各种线路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查天线有没有老化现象,天线的俯仰角度是否正确,定向站的方位有没有问题等,隔段时间统一更换陈旧的天线,避免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其素质下降。(3)机械设备的定期清洁保养。机械设备容易积聚灰尘、烟雾、油污等,导致无线设备与交换设备的工作环境日益恶劣,机械设备如果不定期清洁与保养,将严重影响各项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降低通信质量,甚至引发火灾。

三、结束语

对于日益复杂化的通信工程,本文给出的意见只是冰山一角。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项设备的更新换代,无线基站的建设会呈现出越发复杂的局面,所以,要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才能在以后的施工与维护中做到又快又好,确保无线基站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张继磊.浅析新建无线基站的几方面应对措施[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3)

基站维护篇6

关键词:物联网;4G;基站维护

引言

移动终端时代的来临,标志着4G网络覆盖已成为通信技术浪潮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带来了又一巨大挑战。4G网络虽然具备快的优势,但其移动基站的覆盖范围只有2G移动基站的1/16[1]。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建设大量的4G移动基站才能满足大范围覆盖4G网络的要求,在基站建成后也将会有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到4G移动基站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如何解决数量如此庞大的4G移动基站的维护工作便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技术课题,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物联网是信息技术浪潮中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新一代潮流技术,其职能控制和处理能力是通过多种感应装置获取外界参数变化,达到判断物体或环境自身属性变化,并通过数据对比出来与传输,达到控制和智能处理的效果。其特点在于能便捷的实施远程控制。这一特点恰好能满足4G移动基站数量庞大且对远程操控的强烈需求。因此,物联网在解决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方面由于特性匹配度高,所以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 4G移动基站维护方案构思

物联网参与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主要基于国内现有的IP网络来实现[2]。基站终端通过安装各类感应装置来获取该基站环境温度,湿度,HP值,光学照度,声学噪音等环境参数,同时通过程序监测基站电源运行状态,系统运行状态等,并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基站终端设备进行收集处理,连同GPS定位装置的GPS信息一起通过IP网络传送给运维管理中心数据库,分类整理并存储,当某一基站传回数据有异常时,发送信息到服务器,由服务器下发指令给代维终端,形成工单下发。当代维人员获得工单维护信息后可通过服务器下载中心数据库中的基站数量资料进行查看问题原因并实施代维工作,并通过代维终端记录、发送维护信息反馈给运维管理中心数据库,数据库将代维人员发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同时还可对代维人员的维护工作做出考评,进行代维人员考勤管理等。因此该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站监测智能化,操作便捷简单,节约人力监控成本。(2)代维人员考勤管理便捷。(3)基站维护动作有记录,并形成数据,便于技术交流和存档。(4)系统智能化信息识别,能自动进行简单维护。

2 4G移动基站维护方案详解

本方案设计思路主要从物联网的特性出发,结合4G移动基站维护的困难,以国内现有的IP网络为桥梁,搭建基站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流,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基站运行状态,从而判断并发送正确的维护指令给代维终端,代维人员通过下载故障信息和GPS定位信息来开展基站维护工作。整个维护环节离不开两大板块,即设施硬件和系统软件。

2.1 终端硬件选择

终端硬件的选择主要从可行性、接口开放性、系统功能性、经济性等原则考虑。由于Microchip的网络单片机集成支持IEEE802.3 的以太网控制器,并集成MAC 和10Base-T PHY。且具备丰富的I/O接口,支持RS-485、RS-232、SPI和I2C接口,具有多达16路通道的10位模数转换器模块(A/D),具有输入复用的双模拟器。满足监测终端环境信息的采集,电源电压、电流的A/D转换等基本要求。所以,作为微处理器,该单片机是本系统较为可行有效且匹配度最高选择[1]。

2.2 硬件的工作原理

基站硬件由电源模块、模拟数据输入模块、GPS定位模块等6大模块组成。MCU通过I/O等接口与的传感器进行通信,采集环境中温度、湿度等信息,实现代维人员的身份识别和操作记录。网络接口模块实现处理器与IP网络的接入,上传站数据,接收运维中心的控制信息。同时通过对智能控制设备的操作,实现对基站中小型事故的处理[1]。

2.3 终端软件要素

系统软件的设计应该具备模块化,系统化升级功能的特点,同时应该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清晰的工作流程。具体分为三大板块,即管理中心数据库、管理中心服务器、代维人员客户终端,通过三个软件系统实现对基站和维护数据的手机,工单下发等功能。

(1)管理中心数据库的功能是数据的获取和存储,主要有基站档案数据和基站维护人员操作记录和人员考勤管理记录的存储。

(2)管理中心服务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操作并发出指令,有

数据库信息的提取、添加等操作和维护工单下发。

(3)运维客户终端的功能是供基站维护人员获取和上传数据使用,如获取基站的故障信息和GPS定位信息,上传维护信息和操作记录。

2.4 软件系统工作的基本流程

三大软件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做出不同的指令动作,整个基站维护的具体流程如下:

(1)维护工单派发。在系统不能自我优化维护的情况下,管理中心服务器将通过IP网络派发维护通知到代维客户终端,形成维护工单。

(2)代维人员出工维护。代维人员跟进代维客户终端接收到的维护信息,自行下载维护数据和GPS定位数据,前往指定的故障基站进行维护操作。

(3)身份识别和考勤管理。代维人员到达指定基站后,通过系统特有的身份识别功能进行人员识别,方可进入基站进行维护工作。待代维人员维护完毕后将此次维护信息的数据上传至管理中心服务器,以便于实现代维人员的维护工作评定和工作质量考评。

(4)操作数据归档。管理中心数据库可对给了维护操作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以便于代维人员通过代维终端进行下载交流学习,达到资源数据共享,提升维护效率和人员技术交流。

3 结束语

文章从物联网和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各自的特点入手,探讨了物联网在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的方案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运用物联网的智能化处理功能和远程控制的特点可实现4G移动基站维护工作的便捷。从而达到远程操控,节约人力,实现基站维护技术的交流和共享的效果,解决了4G移动基站维护中资金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基站维护的系统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袁灿,陈金鹰.物联网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的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3,1:72-73+88.

基站维护篇7

一、直流监测与免维护系统设计原理的优越性比较

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都针对蓄电池状态监测 、直流巡检、充电管理、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的寿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这些研究都是单一实现。没有一种装置或系统来统一实现这些必要的功能。 无法满足供电公司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实现智能状态监测维护的需求。而国外科学家针对本国变电站分布情况,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蓄电池化学性能,来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

1.传统的直流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①基于整组电池的监测、统一由充电柜充电。每组电池数量大,不能监测到单节电池状态。②单节电池失效会引起整组电池失效,需整组更换电池,新旧电池不能共用。③长期\行导致电池间参数差异加大、长期浮充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④分项配置直流巡检装置,不能在一套系统软件上显示直流系统所有参数。⑤国家电网18项重大技术反措要求直流系统需对交流窜入直流参数监测。目前直流巡检和蓄电池监测都不具备这项功能,需另配装置。⑥运维班组定期进行维护性活化放电、内阻检测、容量核对,投入人力多,时间长。

2.直流蓄电池最新的监测维护技术方式。①监控直流充电机运行状态、电池的单体电压、内阻、温度、控制母线电压、合闸母线电压、控制母线接地、空开跳闸检测等重要电源特性参数,通过声光报警的方式响应变电站直流电源状态的异常,通过以太网将变电站直流电源异常状态上报到监控中心。②监测各单体蓄电池的电压、总电压及温度信息;对蓄电池故障预测。③蓄电池组在线均衡系统能在线均衡每节电池,使他们工作在相同的电压、内阻、容量状态,防止因蓄电池过充或欠充而导致蓄电池组快速老化。可自动对单节电池进行均衡调整,使各节电池的性能均衡一致,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④对电力系统直流电源中出现的交流电窜入直流的故障原因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对交流电窜入直流的检测技术和定位技术进行归纳,利用这些方法检测到交流电窜入直流的故障,并能准确选出故障支路,满足《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关于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⑤基于单体电池的直流系统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系统,是直流监测及蓄电池均衡维护技术的创新整合。改变依靠人工巡检与维护的繁琐工作方式;改变监测与维护单独分项进行的现状。不仅实现直流系统全参数采集,直流状态在线监测、还实现了蓄电池在线智能维护。综合智能采集维护模块综合了直流绝缘监察、交流窜入直流监测、单体电池状态监测、在线更换、在线核容、蓄电池在线均衡维护活化功能。系统可实现远程传输、远程多种方式预警。

通过上面的介绍和比较可见,基于单体电池的直流系统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系统功能全面,涵盖直流监测的各项内容,节约多项设备购置成本;在线退出劣化失效电池,更换新电池,免去整组更换的巨大浪费;代替人工巡检、核容,以及相应的维护,节省人财物力; 对蓄电池组在线均衡调整活化,延长蓄电池组使用寿命。降低采购成本。此系统切合供电局运维实际需求,值得在此技术总线上深度开发与技术推广。

二、基于单体电池的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直流系统

针对传统直流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对比已有的直流监测及充放电技术的优缺点,利用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设计一种基于单体电池的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直流系统:包含直流巡检、交流窜入直流监测内容,开发一种在线采集、充电、放电、活化一体化分布式智能综合维护模块单元,组建直流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替代人工实现对在线运行的直流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的监测和在线维护。通过实时监测单体蓄电池的运行状态及直流各项运行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自我诊断并自动进行相应的维护,利用网络实现远程遥信、遥测、遥控,数据传输至电力公司各级监控中心,通过GPRS将预警信息发送到运维人员手机。

1. 功能概述。适用于新建站与老站应用,现运行变电站可保持原直流电源系统的架构不变,加装基于单体电池的直流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系统,由分布式智能综合维护模块、主机、跨接装置、智能维护综合装置组成。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便安装更换及系统拓展。实时监测每组蓄电池的总电压、电流、环境温度、各节电池电压、各节电池内阻、容量。通过设置告警门限和越限告警,实现蓄电池故障的前期预警。实现在线均衡维护和脉冲活化维护。系统自动判断劣化电池,在线退出更换电池,进行单体核容试验。

2.主要特点。①在线实时监测和异常告警功能: 实时监测蓄电池组运行状态,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单体电压、单体内阻、电池负极温度、电压均衡度、电池组剩余容量、放电可持续时间。并可设定门限进行超限告警。②在线自动均衡维护功能:小电流的对整组电池进行电压均衡调节。确保自动实现单体电池的电压均衡调整,使电池单体电压保持均衡状态,有效防止个别电池因长期欠充而硫化或长期过充而失水的现象出现,同时能消除劣化电池引起的各种安全隐患。③单体蓄电池在线跨接退出功能:发现电池组中存在个别劣化电池,并无法修复需要更换时,采用跨接装置跨接在落后电池两端,将劣化电池从电池组回路中旁路出来,防止劣化电池影响其他电池,并可实现在线更换新电池。④对劣化单体蓄电池在线核容试验:整组电池容量是由电池组中容量最低的电池(劣化电池)决定的。所以只要能确定电池组中最差容量的单体电池,并对其进行单体容量试验,就能了解整组电池容量。无需离线。 通过在线监测系统自动判断出劣化电池,再进行单体恒流放电核对容量。⑤单体蓄电池在线活化养护: 蓄电池在线脉冲活化功能是系统在浮充状态下自动对性能劣化的单节电池提供正负脉冲电流进行在线活化,激活蓄电池内部电极板的结晶和硫酸的沉淀,防止蓄电池因长期浮充而导致的硫酸盐化,消除由内部引起的安全隐患。

3.工作原理。整体系统包括五部分:①数据采集维护单元:由分布式智能综合采集维护模块组成,每个采集维护模块最多可采集12节电池的电压、内阻、电流和温度,能定期进行内阻测试、能自动进行均衡维护和脉冲活化维护。②现场监控主机单元:现场监控主机主要负责全参数采集监测与免维护直流系统的现场监测显示,告警及告警门限设置、交流窜入直流监测告警、内阻手动测试、核对性放电操作、容量试验操作、容量计算、数据分析判断劣化电池、现场告警记录查询、数据现场存储、数据传输等。配置2个RS485通讯接口和1个以太W、1个GPRS通讯接口,下行接口负责接收各综合采集维护模块采集的电池数据,上行接口负责将电池参数传送到后台监控中心及运维人员手机。③数据监控中心后台:负责数据集中显示、告警、存储、分析、报表,由服务器、数据库和上位机监控分析软件组成。能进行系统设置,实时显示系统各项参数,实现故障告警和越限告警功能,能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总电压、单体电压、充放电电流曲线图,容量柱状图、内阻趋势图、电压平衡度V趋势图等,对交流窜入直流分析,对蓄电池组健康性能和放电能力进行分析、甄别劣化电池,对蓄电池充电状态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稳流稳压精度和纹波系数,为充电机性能分析和维护提供依据。可手动或自动生成各类符合客户要求数据报表。④蓄电池在线跨接装置:在线将劣化电池进行旁路脱离电池组,防止劣化电池影响其他电池。⑤蓄电池智能维护综合装置(单体容量试验装置):对额定电压2V的蓄电池进行10小时率恒流放电,终止电压1.8V。进而核容试验。

三、 结语

基站维护篇8

2、对新割接入网及扩容的设备进行入网检查、验收。

3、统计分析基站故障数据,整理基站报告,为网络质量分析会议提供依据。

4、对基站搬迁工作进行督导。

基站维护篇9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与维护

引言:

变电站作为我国重要的电能转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逐渐普及,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上,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为保障电网优质、完全、经济以及稳定运行的有效途

径,其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只有认真做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才能为电力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日常运行维护

(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运行巡检制度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在变电站日常的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一般来说,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设备和各种信号灯在运行中的工作状态;(2)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所反映出来的报告和自检信息;(3)五防机和监控机的运行状态;(4)通信系统是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缺陷管理

在变电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缺陷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值班人员在每天的巡视工作中,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应该及时通知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缺陷进行处理,并且值班人员还应该做好设备缺陷处理记录工作。在平时的运行管理中,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发现对设备正常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要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出原因,有助于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的设备维护工作,比如,雨季地面比较潮湿时,一定要做好设备的防潮工作;

二、远程维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少人或者无人值班已经逐渐成为变电站运行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增加了难度。因此,进一步加强系统的远程维护,能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从当前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技术人员还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当地监控系统软件,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还需要将远方监控软件作为媒介,让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远方诊断,并且提供相应的在线技术支持,从而帮助变电站管理人员更好的解决问题。

对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在监控软件的管理下,利用后台监控系统,能够在线对数据库、遥测系数、报表参数以及遥控权限等多个方面进行修改。如果值班人员在使用后台监控系统软件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远方监控软件,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能进行远方诊断,并且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更快、更好地将问题解决。同时,通过主控端与被控站之间所具有的文件传输功能,在解决变电站综合系统遇到问题的同时,还能实现监控系统病毒库的同步升级,为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维护要领

(一)正确分析和判断系统的异常问题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特点的系统下程,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在系统出现问题时,为了能及时找出发生故障的地方,可以采用系统分析法和电源检查法。

1.系统分析法。所谓系统分析法,指的是将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然后对构成系统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系统具有目的性、集合性、适应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在运用系统分析法找出故障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中了解的内容包括:由哪些子系统组成整套系统、每个子系统所遵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哪些设备构成了子系统以及每台设备具备怎样的功能等;(2)在了解了某一个设备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功能之后,就会知道在这个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整个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对系统的运行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找出故障。系统分析法,其实质是一种逻辑推理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很快找出发生故障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实现整套系统的快捷维护。

2.电源检查法。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将会进入稳定期,因为设备本身缺陷而导致故障发生的几率会降低,但是,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往往还是会出现设备故障问题通常在发生这种情况时,要将电源检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对系统的电源进行全面的检查,看看是否出现接触不良、熔断器坏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工作电源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从而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一般来说,在通过系统分析法找出故障发生在哪台机器之后,就可以运用电源检查法。

(二)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对系统维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系统维护人员应该具备“三能”和“三熟”。所谓“三能”,主要指的是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熟练地运用相应的维修技术排除故障;在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能看懂绘制比较简单的加工图;能掌握一般常用材料的性能和钳工工艺。而所谓的“三熟”,主要指的是要熟悉各个设备的基本构成原理;熟悉系统维护的工艺和了解相应的系统运行知识;熟悉自身岗位的规章管理制度。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系统维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一定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维护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变电站的维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维护方法,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认真做好各方面系统维护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英明.张玉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J].经验交流,2012(0l):164-165.

[2]刘军.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日常维打的探讨[J].青海电力,2013(3):62-63.

[3]黄益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张儒.胡学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基站维护篇10

关键词 县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运行保障;社会化;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17-02

区域自动气象站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基础,更是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恭城县气象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气象山洪非工程性措施的有序开展,将原有区域自动气象站网进行了大力提升与拓展,由原来各乡(镇)分别建设一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到目前全面覆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中小河流域及水库、重要交通线路以及通信、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区域自动气象站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够为国家自动站网的加密观测提供重要的补充,有助于提升我国气象观测的质量和水平[1],对气象防灾减灾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如恭城县2013年5月15―16日特大暴雨、2015年5月19―20日特大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导致重大山体滑坡和山洪灾害,区域自动气象站准确监测并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汇报,及时撤离转移群众,挽回恭城县人民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极大地提升了气象服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地位。

由于县气象局未能增加人员编制、预算经费等资源,导致气象局滞后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大规模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维护维修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矛盾越发凸显,严重影响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运行质量,全县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保障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1 区域自动站维护维修保障现状

1.1 维护与维修量

2015年全县共计投入运行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全年维护、维修次数合计为87站次,每站年平均维护、维修量为6.2站次。由于设备的老化,2016年上半年已达到53站次。

1.2 人才技术队伍

无专职维护人员,有兼职技术保障人员3人,其中在编人员2人,编外人员1人,外聘人员主要为司机或重体力劳动者。

1.3 管理模式

县气象台负责区域自动气象站日常运行监控,县气象服务与防雷中心负责日常巡检、故障维修等任务。目前,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人员基本由编制内人员、编制外人员2种人员构成,管理模式自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市局每年采用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即制定目标考核任务并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由于县局人少且换岗相对频繁,每年采用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运行基本为以下2种。

1.3.1 行政管理模式。与市局对应管理模式,将维护维修任务下达给气象台或气象服务中心,完善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管理办法,明确运行监控、故障修复时效、工作日志等方面要求,制定奖惩机制。人员以编制内人员为主,编制外人员为辅,车辆由气象局统一调度安排。

1.3.2 其他管理模式。由于县气象局人少、工作量大的客观因素,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不下达具体的任务及考核指标,对运行监控、故障修复时效等方面只依据市局管理科室要求完成,无明确的责任人,最多只能追责到局分管领导,对维护维修时所需人员采用临时组织,人员基本未参加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培训,车辆由气象局统一调度安排。

1.4 维护维修费用

2015年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总共投入维护维修费用为7.8万元;其中燃油、路桥、车辆维护、人员差旅等费用为3.4万元,占总费用的44%左右;编制外人员工资福利2.5万元,占总费用32%;自筹备件费用1.9万元,占总费用24%。

1.5 资金来源渠道

自2005年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其维护维修资金渠道包括以下3种:中央财政年度预算经费;地方财政支持的气象事业经费;科技服务自有资金。自2006年以来,所有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维护费用大致为53.9万元左右,其中中央财政预算经费17.6万元,占总费用的33%左右;地方财政支持经费6.7万元,占总经费的12%左右;科技服务自有资金经费29.6万元,占总费用的55%左右。

1.6 维修维护成本

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平均每站年度维护维修成本为5 500元左右,包括燃油、路桥、车辆维护、差旅、编制外人员工资福利、自购备件等费用。

2 外部门类似站网维护维修保障调研

2.1 恭城县移动公司基站维护维修情况

恭城县移动公司的GSM基站、TD基站覆w广泛,地理位置涵盖县城中心、乡镇、边远山区及无人区等,全县共建设有137座,其密度远远大于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密度,移动基站一般建设在较高建筑物或地势较高的山顶,为保障全县移动基站正常运行,维护维修工作量极大,其维护难度也远高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成本相当高。而为了保证通讯质量的稳定,县移动公司采用基站维护维修服务外包的方式,移动运营公司通过购买基站公司服务保证通讯质量的稳定。多年来,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保障了基站的稳定运行,其服务外包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是落实管理制度规范化,如《移动基站维护外包管理办法》《移动基站维护外包考核办法》《移动基站外包维护人员资格要求》《移动基站外包维护装备配置标准》《移动基站外包维护年度(月)计划》等,填报移动基站外包维护作业计划表、移动基站外包维护质量月报表等,并且按照每月、每季度、年度等固定周期对外包服务企业进行考核评价,连续2个季度考核不合格就终止服务合同。

2.2 恭城县防汛办雨量站维护情况

恭城县内大小水库共计23座,简易雨量站108个,水位雨量站3个,雨量站覆盖全县河流及水库,其密度大于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于雨量监测技术并非其主业和核心技术,为了保证111个雨量站的稳定运行,县防汛办对雨量站的维护维修管理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外包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按3 500元/个足额经费保障。经过多年运行,目前经费保障、管理绩效等都已成熟,所有雨量站在汛期上线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实践证明,这种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部门新增业务的创新,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条件下,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政府防灾减灾的能力。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中央财政实际下达的维持经费很有限,只占维护维修费用总额的33%左右,地方财政支持的经费也只占12%左右,而55%左右的维护维修经费来源于防雷技术服务和手机天气信息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自有资金。而随着国家防雷体制改革和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气象科技服务自有资金将大幅减少甚至取消,这将给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经费的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3.2 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目前人员编制情况为:国家气象事业编制8人,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3人,业务系统事业人员5人,地方气象事业编制2人,由于属于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年轻大学毕业生基本不愿意到此地工作,导致人员极度紧缺。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除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同时在全县123个村委建设123套气象预警大喇叭,每个乡镇建设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等气象服务设施,在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气象装备规模很大,设备年久老化,故障频繁发生,维护维修的压力巨大。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新形势下气象装备运行保障需求与滞后的人力资源的矛盾也已成为影响气象装备发挥效益的突出矛盾。

3.3 技术保障队伍不稳定

区域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必须建立结构合理、设置科学、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技术保障机构[2]。而县气象局由于人员编制少,业务繁重,在职人员基本都是身兼数职,同时人员流动性较大,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局领导、测报员、预报员、财务、保洁员、门卫等都兼职维护维修区域自动气象站,人员责任也不明确,这是人员有限且队伍不稳定造成的必然结果。

3.4 维修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由于参加面授、远程等培训的人员很少,基本未参加过培训,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的技术更新较慢,基本是边做边学状态,知识老化程度高,技术能力难以适应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的发展,导致维护维修效率不高,一般的故障还可以应付,技术难度较大的故障很难及时处理,有时需要数天才能解决,延长了区域自动气象站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

3.5 维护维修成本不断攀升

恭城瑶族自治县属于艰苦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且交通普遍不便决定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成本相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同时部分设备自运行以来已经使用近10年时间,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抵抗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不强[3],如2008年发生的雨雪冰冻、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一般都必须去现场维护维修才能正常运行。2006―2015年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总费用为53.9万元,而燃油、路桥、车辆运行等费用为30.2万元,占总费用的56%左右;编外人员工资福利支出19.6万元,占总费用的36.4%左右。

4 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社会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4.1 必然性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4]的气象灾害防御总体原则,由于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预警大喇叭等气象装备维护维修面广量大、气象部门人员紧缺等现状,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引入社会参与理念是必然,实现“服务外包”管理运行体系,避免因繁重的维护维修任务占用大量县级气象机构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导致预警预报、综合观测业务及公共气象服务等主要业务受到影响。同时,随着深化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优化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探索适合新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及气象预警大喇叭等气象装备保障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机制,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优秀的社会人力、物力等资源服务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装备的维护维修运行保障工作,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的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同时注重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气象装备保障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当然,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社会化保障并不是简单地把其推给其他单位,需要将气象部门与保障单位很好地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的质量,充分发挥其效益[5]。

4.2 可行性

政府作为气象灾害防御的主体,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要求,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实现精简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减少财政供养和负担,又可以增加创业就业的机会,而且通过择优获得更优质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管理服务。通过引入外部门的实践经验,现优质的外包服务解决目前人力资源不足、队伍不稳定、技术能力不足、经费压力大等矛盾,实践证明实现外包服务是可行的。

5 结语

随着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年久且设备陈旧,维护维修工作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将逐年增加,要保障其正常稳定运行,必须加快建立和健全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积极培育气象经济的同时,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适合气象现代化的社会气象装备保障服务市场,通过“以补代奖”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参与气象装备维护维修保障工作,不断优化气象装备保障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服务外包”模式为主,其他保障模式为辅的区域气象自动站等装备维护维修保障体系。加强和规范“服务外包”的管理与考核,逐步建立科学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装备维护维修绩效评价标准,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装备高效运行。

6 参考文献

[1] 张娜,朱翠红,刘勇.区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的发展方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0):202-203.

[2] 郭文远.浅谈地市级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体系的建立[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75-176.

[3] 闻春华,俞炳,胡新华.浅谈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保障现状与发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