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人生十篇

时间:2023-04-12 07:05:19

真实的人生篇1

——读《机器猫》有感

都会小学五(1)倪杨璐

最近读了几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机器猫》这本漫画书。

看书怎么看回头了?对这样小儿科的书也感兴趣?是不是太菜了?你可能对我嗤之以鼻。大可不必如此!读书是一种享受,是和书中人物的交流,是一次心灵的历程。对于《机器猫》这本漫画书,我敢下这样的结论:当你无聊时,你看到它会很开心;当你伤心时,你看到它会破涕为笑;当你幻想时,他又是最好的伙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简单的判断让你回归真实的人生。

偶遇《机器猫》是在一个星期天。“今天干什么呢?”我无事可做,感到特别无聊。去同学家吧,或许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发时间。在同学家,看到了它,便随手翻了起来。刚打开第一页,我便被书中有趣的插图吸引住了。我急忙告别同学,带着这本书钻到我自家的小天地了。

《机器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熊用时空机从一百年前带回来一只恐龙蛋,在大熊的精心呵护下,恐龙蛋孵出了小恐龙。小恐龙渐渐长大了,要不要把小恐龙送回去,这使得大熊陷入了深深的感情矛盾之中。大熊舍不得送走小恐龙,小恐龙也舍不得离开大熊呀!

看到这里时,当时我已泪眼模糊了,不得不停下来。小恐龙该不该走呢?一方面,小恐龙与大熊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小恐龙应该生活在它们的世界里呀!小恐龙的爸爸妈妈肯定也在想念着它们的孩子。友情与亲情,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碰撞!是去是留,友情与亲情这一对砝码谁轻谁重,你可以放飞你的心情,也可以挥洒你的泪水。

躺在床上,合上书放在胸上。大熊每次去看小恐龙,小恐龙是怎样地兴高采烈,分别时,小恐龙又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我虽涉世不深,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不过如此吧!

真实的人生篇2

约了好几次的采访,电话那头的黄正晖总是显得很忙碌,嘈杂的声音几度打断了谈话,让前期的采访有些困难。没想到刚见面的黄正晖就主动道起了歉:“不好意思,您每次给我打电话我都在厨房里,太吵实在听不见。”

眼前看着黄正晖,面颊红润,头发乌黑,精神劲儿十足,40岁出头的样子。没想到黄老师伸出了6根手指头:“我都六十多喽,不年轻喽。”

“60多岁,还在厨房里?”

“得在啊!厨师这个工作,不进厨房手就生了,昨天忙完了才赶车来北京采访的,但现在心里还是挂着,这几天酒店特别忙,得盯着。”

很朴实的一段话,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让我暂时忘记了他是一位烹饪泰斗,忘记了他众多的名誉头衔,只像在跟一个前辈很舒心地聊着关于他和他的厨房故事。

功夫50年

50年,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是多长的一个岁月,而眼瞅着已经走过了47年,再差3年,黄正晖就整整在灶台上站了50个年头。一辈子的光阴,三尺的灶台,黄正晖脸上有一种难得的平静:“了一辈子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满足。”

选择从厨的理由似乎有些不同,黄正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不错,196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在抚州二中毕业,却放弃了上高中继续学习的机会,毅然报考了抚州市职业学校厨师班。“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喜欢,很喜欢做饭。”那个年代厨师行业的“脏、乱、差”,并不能阻止黄正晖对爱好的追求。

黄正晖所在的职业学校是新办的,几间破烂的瓦房,一片泥巴的场地,但却是藏龙卧虎,有着当时最好的厨师团队。刘洪生,唐仁义,陈道生等在当时的厨坛上赫赫有名,能跟这样的老师学习,黄正晖很珍惜。

黄正晖记得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讲他们在庐山八届八中全会上为党和国家领导烹调菜肴的情景,黄正晖深深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烹调是天天例行的要事,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黄生晖记住了这句话,也从此对烹饪事业由朦胧到深刻,由兴趣到理智,更加明白自己从事的是怎样一份事业,也暗自发誓要终其一生为其努力。

刀飞刀落四百下。为了练好刀功,他每天在砧板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熟练掌握了直刀,横刀,斜刀、滚刀等十余种用刀方法。他采取“观火、做菜、品味,记载、思索”等五个步骤,把心得用文字记载下来。而作为红案出身的他并不仅仅满足于炒菜功底,为了学习白案知识,他每天3点半起床,炸好60多斤面粉的油条,和面粉打好了“交道”,再走六公里的路到市区采购菜赶回饭店继续上灶炒菜,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回来后也并不休息,他把所挣得的微薄收入全部用来买书,《烹调技术》,《刀工技术》、《原材料加工技术》、《烹饪原材料》、《营养卫生学》……读着,记着,练着,睡觉对于他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儿,但他却满足于这种状态。

工夫不负有心人,20多年的刻苦学艺,使黄正晖的烹饪技艺渐趋炉火纯青。他精通京、苏、川,赣菜的制作,特别对家乡的地方菜更是情有独钟。他刀工娴熟,无论块、条,丝,丁,刀起刀落,干净利索;他制作的菜肴造型精美绝伦,冷盘雕刻各种动物,花草、山水工艺细腻,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对于黄正晖的厨艺,抚州食客们这样赞誉:“临川的酒好,黄正晖的菜好,吃了一世都忘不了。”

OK!中国菜!

当然,让黄正晖骄傲的不只是家乡老百姓的认可,当外国友人同样发出对中国菜的惊叹时,黄正晖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那么有价值。1986年5月,联合国世界银行红壤考查团来江西考查红壤,下榻东乡。碧眼隆鼻的客人,平素倾慕中国菜肴,听说离东乡县城不远的抚州市有位特级厨师手艺不凡,便点名要他做菜。好客的主人当即派车把黄正晖接到东乡,上午11点钟到达,稍事休息,黄正晖便和带去的徒弟一同动手,克服了时间紧迫,原材料准备不足等困难,在下午6点准时完成了两桌菜肴。客人们步入餐厅,一看餐桌,情不自禁欢呼起来:“OK,中国菜!”

原来,黄正晖做了两个象形拼盘,一桌放“金鱼戏水”,一桌是“彩凤衔丹”。普普通通的午餐肉,猪舌,蛋黄糕,西红柿,葫芦,洋葱等,经他刀切,手拼,变成了两条栩栩如生,嬉弄水草的金鱼和一只五彩斑斓,口衔牡丹的彩凤。那两条金鱼,颜色不同,头尾有别;圆鼓鼓的,是荔枝肉做成的眼球;红彤彤的,是樱桃粒点出的眼珠;不软不硬的琼脂胶冻,恰似水一般清澈透明:夹在琼脂中弯弯曲曲的黑色发菜,宛如漂浮不定的水草。那只彩凤,昂首展翅张尾,口衔牡丹花瓣,简直就要从白瓷盘中飞出来!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围着“彩凤衔丹”的6个冷碟,菜肴分别是梅,兰、荷、菊,牡丹、水仙6种花卉的形状,围着“金鱼戏水”的6个冷碟,则又分别是宝塔,风车,一颗印,三叠水……望着这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客人们舍不得下筷动叉,鼓掌,欢呼之后,又取来摄像机,“沙沙沙”地录了相。饭后,要赶火车的客人们纷纷关照主人转达对这位特级厨师的敬意。东乡县副县长握着黄正晖的手说:“谢谢!您为祖国争了光!”

艺震巴黎

1997年6月17日,世界名城巴黎。

有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在繁华的大街上,慢步而行,他满脸喜色,又神态庄重,悠然潇洒,又全神贯注,这就是黄正晖。这个日子让他无法忘记,他是中国技能工人访法观摩表演团成员之一。这次,他要代表中国在巴黎展示10道菜,在世界上展示自己国家的烹饪文化,压力大却难抑心里的激动。

得到这次机会的人共有6个,有上海锦江集团的烹饪高级技师赵仁良(现为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国家机关工作区主任),北京贵宾楼烹饪技师田润福、福建天福天大酒店的高级技师林水第、湖北省烹饪高级技师卢永良(现为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劳模江苏扬州富春茶社杨永珍,而剩下的一位就是当时在玉茗宾馆的黄正晖。而作为国家选派的六位顶级代表,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烹饪水平,是难以在名厨如林的巴黎赢得掌声的。

厨艺表演当日的下午1时,黄正晖提着做菜工具和原材料,来到设备齐全的厨台。此刻,中法两国10多家媒体60多名记者莅临现场,一台台摄像机、照相机对准中国技师不停地转动、闪烁。轮到黄正晖登场,只见他拿起刀,寒光闪闪,刀声沙沙,笋丝鱼丝在他刀下如水波,如云丝、如花瓣,又卷又滚地流出来,接着萝卜、番茄、辣椒、白菜在他手握的一把小刀里瞬间奇妙变身,幻化为各种奇异的图案,花鸟,虫鱼、草地,水池……现场顿时沸腾起来,照相机沙沙地响个不同,议论声、惊呼声充斥了整个会

场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包括黄正晖在内的中国6位名厨端出了他们的杰作10个大冷拼,25道热莱,10种面点。当人们走到黄正晖制作的6道热菜面前时,只感到五彩缤纷,香气逼人令在场的各国贵宾赞不绝口。更为惊叹的是,他用的原料都是抚州的土特产品:宜黄的笋丝,南丰的鱼丝和金银蛋菇,临川的牛肉和米粉、广昌的葵花莲子等。令人惊叹的还有两道冷盘“旭日东升”与“鸳鸯戏水”,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刀工精细,记者们的拍摄镜头全部对着脸带笑容的黄正晖。

巴黎市副市长泰坦杰和ADECCO集团董事长福里埃・德斯德走过来,紧紧握着他的手,并赠送他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牌。6月23日,世界著名的高等烹调学府――法国蓝带协会主席安德尔・关图向黄正晖颁发了证书,聘请他为法国蓝带烹调俱乐部荣誉高级教官。

第二天,巴黎的数十家报纸、电视台都发了消息,介绍了中国名厨的精湛技艺,千万人争相传闻,街头巷尾议论,一时成为巴黎人的传奇话题。

整个巴黎震动了!

三百徒弟,三千学子

四十多年的积累创造中,黄正晖吸收了川、淮、粤等名菜精华,结合赣菜自身特点,创造了富有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的“黄正晖菜谱”,总计3000多个,其中名菜谱200个。而他把这些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徒弟、学生。

毫无保留?是的,“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句话在黄正晖身上根本没法联系。用黄正晖徒弟的一句话来说:“师傅,真实得可爱。”

在黄正晖的身边每天都围绕着一帮人,有些是徒弟,有些是学生,有些是烹饪爱好者,黄正晖并没有细分,只要有人问,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徒弟。“甚至于,我们学不到的,他都会生气,一定要教会我们。”黄正晖的徒弟“委屈”地说,有这样的师傅,我们技术不精都难!

1991年,黄正晖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是余干县一个名叫徐淑慧的姑娘写的。信上说她家在山区,父母又穷又苦,自己又是残疾人,初中毕业后养鸡、养猪却连连失败,现在生活实在无着落,想求他收其为徒弟,拜师学艺。这封信打动了黄正晖,黄正晖立即回了信,并免费为她培训,经过几年的苦学,徐淑慧已经成为特级厨师,在当地有名的酒店担任主厨。

而在黄正晖的眼里,任何徒弟,学生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只要肯学,愿意学,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他都要培养。就这样黄正晖身边的徒弟一批又一批,而每个人提起师傅,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嘴里念叨地还是那句话:“师傅,很真实。”

发扬赣菜,永不停歇

现在的黄正晖每天必须做的事就是去厨房两次,他说:“字要写,拳要打,同样的道理,厨师不进厨房,也就不能再是一名合格的厨师了。”黄正晖低下了头从包里拿出一摞碟片,“这是我每天的功课,家里还有很多,每天我都要看这些光碟上的菜谱,学习个一两道,心里才踏实。”

这么多年来,黄正晖不只是在学习,他最多的还是在总结,他的作品曾多次在《烹饪瑰宝》,《中国名菜荟萃》和《中国厨师名人录》等书刊上登载发表。他先后主编和撰写了《抚州地方菜与传说》,《赣东名菜名点精品集》《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等书。把这些总结下来的经验编辑成册留给后辈直是黄正晖的心愿,他希望,赣菜有一天能像其他菜系一样为更多的人熟知。

“不以技自骄,不以技自矜,不以技自居”,这是社会对黄正晖的评价。的确,作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他恨不得把全部烹饪技艺奉献给有志于烹饪事业的年轻人。黄正晖经常说:“我是个贫民厨师,贫民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今天我不应该忘记他们,我要以自己一技之长为他们服务。大众化、营养化、社会化是我直坚持的方向。”

所以在黄正晖的菜谱中看到的也更多的是这朴实的一面:都是一般的食材,却有着精良的烹饪技法,精妙的营养搭配,和平民的消费价位。这就是黄正晖一直坚持的:让名莱从高贵富豪席中走出来,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黄正晖被选为抚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在人大代表提案中,他庄重地写下了:“为了抚州市烹饪事业的发展,为了创造抚州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建议市政府在抚州市建立美食一条街。这样做,既可以整顿全市餐饮行业的秩序和美化环境,更能解决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2001年8月,黄正晖当选为抚州市烹饪协会首届会长,在他的倡导下,抚州市烹饪协会和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响亮地提出了“把一切优惠让给下岗工人,免费为下岗职工传授技术”的口号,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帮助400多人成为专业厨师并创办饮食实体。为此,抚州市烹饪协会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餐饮行业先进社团单位”,2003年获得“全国抗击非典先进单位”等荣誉。

真实的人生篇3

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石微雨深受作家父亲的影响,文学写作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早已变的侵入骨血。东北女孩性格豪爽,干什么事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出书亦是。近期在北京了新书《微雨飘飘》的石微雨接受了我们的专访,采访中除了聊聊书,也聊到她不常与人提及的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坚持。《微雨飘飘》是根据她自己成长历程、奋斗往事写成的散文随笔集,不仅邀来舒乙作序,书中更是大谈与演员佟大为、刘烨的点滴过往。

P: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想要出一本书?

石微雨:文学是戏剧表演之外我的另外一个专业,编剧、歌词创作、散文诗歌是我日常生活中一直的坚持,艺术让我变得综合,我愿意为艺术而生。我有一位当作家的父亲,从小看他在案台上一稿一稿的手写作品,我的家中书房、卧室、客厅,甚至是厕所都充满了书,这让我从小就很热爱阅读和写作。我是一个愿意去倾诉、去表达的女孩,在我心中,书可以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启迪心灵,在做演员的这几年,我一直在坚持写作,出一本书是我十年前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P:是什么让你坚持了这个梦想?

石微雨:钢琴练习完全实打实的,练习一小时和一天的效果差异很大。考音乐学院附中之前每天都在加紧练习,小时候家中没有空调,夏天用冰冰着脚练,小区停电摸着黑也练。记得父亲有次外出回来一进门就说,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别人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是看到家中灯光感受到温暖的期盼,而我是听着女儿的琴声回来的。练琴让我成为一个懂得坚持、愿意付出、勤恳的女孩,而父母的支持和爱,也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有阶段性的目标,而我天生是个行动派,一有目标就想要去实现它。

P:书名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石微雨:我的名字和书都有“微雨”两字,微雨总给我重生的感觉,雨后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静谧而深入。在艺术学院我做的是海军,蓝天白云赋予我一种胸怀,也成为我最喜欢的两个颜色,我觉得蓝色代表着梦,白色代表着情,这是一种情结,也影响着我。

P: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而这次出书也已经组织了多场公益捐赠活动,如何看待慈善和公益事业?

石微雨:东北的深冬很冷,父母在晚上下班回家后没有看到我就沿着路找我,发现我竟然为了一只手套在小学的门口等了一整天。我做慈善义工八年了,有一次到山区学校讲戏剧表演课的时候,遇到了我最初支教那几年的学生,她拍拍我的肩膀说,老师我曾经是您的学生,您的课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我现在是北大的学生,也成为了一名义工。对于大山的孩子来说,可能没有机会和师资去支持他们学习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课程,戏剧表演是我的专业,我希望用这样的课让零基础的孩子可以尝试舞台,敞开封闭的心,释放感情,打破生活的沉闷,发现真诚、爱、热情、表演天赋。这次,我也将自己的书捐给很多学校的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他们去了解这个世界。

P: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让您难忘的经历?

石微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很多收养的家庭因为负担不起他昂贵的手术费,被国际绿色通道退回来三次,我为他做过一次慈善晚会,在完成了人工耳蜗手术之后,他终于遇到一对美国夫妇的领养,找到了一个归属。你知道当这样一个先天障碍的孩子从听不见到听见、到说出妈妈喊出爸爸时候,给人的喜悦和感动是特别温暖的。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需要我、爱我,而这也是我回馈社会的机会。

真实的人生篇4

在中国现代史上,谢冰莹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的名字不仅联系着国民革命和中国女性伟大抗争的重大命题,也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发生有着血肉关联。

以道论之和以史论之,我一生敬仰的许多人中,就有一生苦多乐少、战场上叱咤风云、文场上流血流汗的谢冰莹。她是20世纪一位巾帼英雄式的强者。这位从小反叛封建家庭,为婚姻自由多次逃婚,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存亡,参加北伐,跟随叶挺西征讨伐杨森、夏斗寅,坐过日本牢狱的国民革命战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再造,曾经艰难困苦、枪林弹雨,成就了她的人生价值。自她踏上文学之旅,更是艰苦卓绝,走多少路,便爬多少格子、多少文章;她的不事雕琢、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七十多部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和儿童文学,铸成她的血肉,她的人格,她的精神和光辉。她的鼓荡着时代风雨、历史脉搏,充满女性叛逆、爱国爱家和民族气节的《从军日记》及《女兵自传》,更是我们认识中国精神与中国人命运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历史教科书。作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开拓者,由于她的辛勤耕耘和成就,而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史上“女兵”文学的老“祖母”。

谢冰莹一生坎坷,命运的风雨曾给她痛快淋漓的快乐,更为她制造了数不尽的人生苦难! 她一再说,自己平凡而渺小,生来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与世无争,能吃苦,不怕穷;为国家,为文学,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从不向现实低头,从不向敌人屈服,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鼓起勇气再干。这就是谢冰莹!

传记文学写作很难,因为它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但是,传记文学毕竟是文学,作家必须以“史蕴诗心”写出传主的人性光辉和历史真实,塑造出传主丰满而完整的生命与独特而鲜活的灵魂。真实、历史、艺术地发掘、解释、创造传主的性格和生命历程,是传记文学成功的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传记文学既是一种人生实录,又是一种艺术创造。传记文学,既然是文学,就一定得是创造。石楠说,她的传记写作追求以真为骨、以美为神的史实与艺术完美统一。传记文学传主的天空往往广阔而散乱,作家的功夫和智慧就在于将传主生命中的零碎细节和飘浮于时空和记忆里的轶事,以严密的结构和文学语言结构出完整的悲喜剧,塑造出传主栩栩如生的性格,就是说在真实的“囹圄”中跳出美丽的“舞蹈”。

真实的人生篇5

两年前的冬天,河北女孩路小玉走上红地毯,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人造美女”大赛。在最后的决赛中,她在入围决赛的19位选手中一举冲入十强,并最终获得“人造美女”大赛份量最重的奖项――最佳变化奖。

按老百姓的理解,所谓最佳变化奖也就是“前后差距最大奖”,在外貌上整容前后如云泥之判的路小玉,她接下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呢?在这个女孩已美丽了许久后,我们再次走近她……

丑小鸭想做白天鹅

1981年10月1日,路小玉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张会亭乡马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如果没有后来的那13次整容手术,也许她至今仍呆在那个小村庄,嫁人生子,重复着当年父母的生活。

16岁那年,和周围许多女孩子一样,刚初中毕业的路小玉就辍学了。她在家里闲呆了一段时间,看着同村的小姐妹们一样都出门打工,天性不甘寂寞的小玉想着自己也该做点什么了。

这期间,小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引起了她的强烈兴趣,有事没事的时候常过去玩。尽管乡村的美容店谈不上什么“创造美”,但让顾客进门前后有若干变化还是没问题的,在那里,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被激发出来,小玉对这个行业开始着迷了。1998年,她向父母提出去学习美容美发。

对小玉这个主意,父母开始并不赞成,在他们眼里,这好像不是个“非常正当”的职业。但路小玉是个性坚定的女孩子,她认准的事情,一向是会坚持下去的。费了很大的功夫后,父母终于敌不过难缠的女儿,她揣着4000块钱,去了廊坊学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的确不假,在那间美容美发学校里,路小玉的学习非常刻苦,用她自己的话说:“比过去上学的时候刻苦多了”。手指被洗发水漂的裂开了无数细小的口子,沾水便疼的钻心,她依然咬着牙坚持下来。3个月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通过一个熟人介绍,小玉在天津市塘沽区一家整形美容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是一家挺规范的整容机构,老板是名技术高趣的整容医生,看小玉手脚勤快,态度诚挚,便把她留了下来,在店里的前台负责一些接待工作。对这份工作,路小玉十分满意。

工作安定了下来,但路小玉的心并没有平静下来,经历让她明白,在这个行业如果有个漂亮的外表可以使自己更容易立足。她开始用心的为自己化妆打扮,但不久她就沮丧地发现单靠自己那点技巧,想让自己漂亮起来太难了!

还有什么办法吗?路小玉很快发现答案就在自己身边:每天,她都要接待很多来自己店里整容的女士,经过整形手术,她又亲眼看着前后判若两人的她们漂漂亮亮从店里走出去。一个想法逐渐在她心头清晰起来:别人能整容,我为什么不行呢?

我的童话我做主

不过,连小玉自己也觉得这想法不可能实现。自己是个农村孩子,没有钱来支付整形手术的费用。想跟父母伸手要钱更是不可能,一是父母对整容手术肯定理解不了,二是自己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况且自己刚来美容院不久,提出这样的要求太冒昧了,老板和同事会怎么看自己呢。

小玉只好把这个愿望深深地压在心底。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她实在忍不住了,2001年春天的一天,她终于向老板吐露了自己的心思。老板听了她的话,看着她没有开口,半晌方微笑着对她说:“好,我答应你,而且为你免费!不过,你要考虑清楚,还要争得父母的同意才行。”

路小玉没想到老板这么痛快地答应了她,高兴得跳了起来。赶忙给远在河北的父母打电话,父母听了这消息果然坚决反对!“就是为了个好看,没病没灾的在脸上动刀子,这怎么行!让街坊邻居知道了怎么说!”父母在电话里气哼哼地教训她,平时心疼电话费的他们,这次却长篇大论没完没了的说了起来,看来真是担心地不行。路小玉这下又犯了难,不过让她因此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更不可能。于是和父母打起了拉锯战,这是她从小的拿手好戏,那些日子,她一天几个电话打回家,好话说了几火车,终于把父母说动了心,弄明白只是个小手术,又没什么风险,最好勉强答应了:“不过,下不为例!”他们说。

小玉笑了,连忙答应下来,父母哪里知道,从此以后,“下不为例”这句话他们就要不停地说下去了。

很快,老板为她做了第一个整形手术――一对酒窝。手术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手术后,恢复得很快。看着镜子里自己脸上凭空飞来的酒窝,路小玉有些眩晕了,她一遍又一遍地轻抚着那对酒窝,连洗脸都小心翼翼――可不敢洗没了!看着她的样子,老板和同事们都大笑起来。小玉也笑起来,这时候人们清楚地看到,因了那酒窝,小玉的笑容比以前灿烂了很多。

小玉亲身体验了整形的神奇和带来的自信,有了甜蜜和开头,她的心就再也放不下了。看着她整天魂不守舍,欲言又止的样子,老板主动告诉她可以继续给她做手术!

小玉喜,等从父母那里又拿到下不为例的通行证后,开发际线、割双眼皮、隆鼻、吸脂、瘦脸、开眼角……十几项整形美容手术陆续开始了。

此后,路小玉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13次整形美容手术,像是一个躲在汉白玉石里的美丽公主,在整形师一锤一斧的雕琢声中,多余的遮挡被一块块卸去,由远而近,由模糊而清晰,一个美丽的她从童话里走了出来。

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变成了气质清新、亭亭玉立的都市时尚女郎,走在街头,路人频频回头,她开始尽情享受美丽,尽情享受童话与现实的零距离!

那些日子,我是特别爱逛街,小玉笑着承认。

小玉至今还记得整容后回家的经历,当她下车后和妹妹走在乡村路上的时候,村民们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她,显然已经不敢认了。她听人在悄悄地问妹妹“这是你家哪里的亲戚?这么水灵?”妹妹嘴角裂到了天上:“她是我姐啊!”问话的人也张大了嘴,半天不敢相信,晚上追到家里来问她的母亲“白天来的那个闺女真是你家的老大吗?”

渐渐地,小玉有了名气,特别是经当地媒人介绍后,路小玉在天津和家乡河北成了名人,她被称为“天津第一人造美女”。

2004年,听到北京将举办首届世界人造美女大赛的消息,小玉心动了,“我要参加,”她毫不犹豫地说。从小渴望登上舞台的她,却始终是台下的一个观众,今天,丑小鸭已经成为历史,她要登上舞台,将今天的美丽呈现给更多的人。

为此,路小玉推迟了婚期,全身心投入,紧张进行音乐训练、舞蹈训练和口才训练。身体虽然疲累不堪,但心里却被喜悦和自信充盈。

初赛和复赛,她一路顺利过关,年底的时候,来到北京参加总决赛。比赛中,小玉一上场,就迎来了全场上千位观众的欢呼与惊叹。黑色礼服展示阶段,路小玉被安排第一个出场亮相,小玉淡定自若,尽显自己高贵典雅的气质。才艺表演中,小玉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风趣的小品表演中,她抖出了一个又一个“包袱”,逗乐了决赛现场所有的评委与嘉宾。

大赛落下了帷幕。路小玉以小品《约会》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的认可,首先入围十强,最终得到了最佳变化奖。

路小玉成名了。各种媒体蜂拥而至,各种应酬应接不暇,此时的她却有些茫然,这一切是真的吗,自己一个农村女孩,却在不经意间走到了时代潮流的最前沿。这一切在不久前,还是一个不敢企及的梦。

我的生活没有整容

比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玉出语惊人,抛出了她 的“口红”理论:“我觉得现在人们对整容的议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议论不久就会消失,就象当年口红刚出现的一样,人们也没一下子接受,可现在,有多少人喜爱它?”

她的话让人们听的饶有兴趣,小玉最后的结论是:整容只是人们追求美的一个方法,一个途径,最后会平静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那时候,就不会再起什么波澜。

果然,成名的路小玉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些故事一样,主人公向演艺圈等方向发展,相反,她平静地回到了带给她美丽的整容店,她热爱这份工作,在这里生活,她的心里感觉踏实。

“别人给了美丽,我希望也能给别人带来美丽,我还是那个我。”看来,小玉现在的心态的确十分平和:“整容出名是我赶上了,是历史和机会造就的,随着整容的人越来越多,我肯定也会被人忘掉。”她微笑着说,“所以,我现在的心态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些快乐和自信。”

小玉介绍说,这两年她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什么感觉不适的地方。因为当初做的都是微创手术,对身体影响本来也不大。当然整容手术有一定风险,所以一定要规避风险。路小玉再三强调这一点。

问起她今后的打算,她说“就是想多学点东西。”几年的工作中,她见到了太多从店里走出的女士,在容貌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今自己更亲身感受到这一点。这使她更加热爱整容工作,并希望自己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而生活也真的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2005年,一家马来西亚权威的整容机构邀请路小玉和他的主治医生去参观考察,并许诺给她一个学习机会。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路小玉却因为护照迟迟办不下来,拖了近两年,而最终与这一人生机遇擦肩而过,现在提起这件事,她仍倍感遗憾。

“不过,不能出国,国内学习的机会也很多,我主治医生的技术,就够我学一辈子了。”她笑着说。

2005年3月份,刚参加大赛回来不久,路小玉就结婚了。“新郎还是从前那个,没有变,呵呵”。小路说,她的爱人是个性格内敛的人,对她做整形美容也是支持的,但是对她的外貌漂亮起来,却表现得很平和。对他这一点,小玉心里的感觉是满意的:她可不希望男友仅仅是看中了她漂亮的外表才和她交往!不过,有时候她还是有些“委屈”,毕竟男朋友对自己相貌的评价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当初,小玉和男朋友王军经人介绍认识的时候,小玉刚做了几项手术,觉得相貌“有点对得起观众了,呵呵”。认识后,小玉觉得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很踏实的男孩子,很快对他就有了好感,每次做手术前,她都征求他的意见,“你喜欢,你就做吧。”每次,小王都是这么一句。

“你真的不希望我变漂亮吗?”有时候,小玉会被他不温不火的态度“激怒”,揪着他这样问,现在想起来那时自己有勇气继续做下面的手术,还不就是为了在爱人面前更漂亮吗,后来两人开始谈婚论嫁,“希望自己是最漂亮的新娘”这个念头更是让小玉把手术进行到底!

这时候,男朋友大都会笑一笑,从不正面招供。不过,看着女朋友一天天神奇般的变漂亮,尽管嘴里没有惊奇的赞叹和唬人的甜言蜜语,他的眼睛里的骄傲和幸福还是藏不住,掉进了小玉的眼睛,这下她满意了:“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女朋友漂亮一些!”当初去北京参加人造美女大赛,王军就很支持。

真实的人生篇6

在广州的一个社区,80岁的刘伯和老伴拄着拐杖慢慢走着。他们缓缓上楼,走进自己家中:一个更安静的世界――这里没有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他们都在遥远的美国和澳大利亚。

子女已出国20年,刘伯和老伴也在这小小空巢中生活了20年。刘伯总笑着说已经习惯了,但有话没多少人可以说,病了难以及时得到照料,东西坏了没人修理……

走进刘伯家里,第一感觉是舒适。屋子收拾得很整洁,家具有些年头了,但被擦得干干净净,只是屋内给人一种空寂之感。

刘伯已经须发斑白,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显得慈祥可亲,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刘伯是湖北人,几十年前工作调动来到广州。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经去世,在广州他没有什么亲戚。现在他最亲的人,除了老伴就是两个远在国外的儿子。两个儿子是刘伯的骄傲,大儿子在澳大利亚从事IT行业,已经买了一栋别墅;小儿子是美国一所大学的生化教授。

孩子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但是这种面子却是以长久分离换来的。刘伯的儿子们从十八九岁开始,就离开家在外求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定居国外,时光荏苒,转眼就是20年。孩子出国20年,刘伯也退休了约20年。20年来,他和老伴就这样守着这小小的空巢相依为命。

时间充裕却无事可做

刘伯每天的时间很充裕。每天清早,他与老伴就锁上门,去市场买买菜,偶尔也喝喝茶。剩下的时间,怎么打发呢?就去逛逛街。而其实,家周围并没有什么“街”可以逛,没有公园,没有大商场,甚至连树荫都难得一见。出门就是车水马龙的马路,上面还有高架桥,呼啸而过的汽车让年轻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老伴没心情逛这样的街,刘伯总是一个人去逛。他会东看看西瞧瞧,哪座大楼装修了,哪个广告牌翻新了,小摊小贩在卖些什么……

逛街逛累了就回家,刘伯打开电视,接下来的一天,他都将在家中度过。除了看电视,刘伯每天会上网一小时,主要也是为了“网罗新闻”,他还会看看网友的评论。

刘伯退休以前是国企的干部,工作非常繁忙,经常要出国。退休后,生活突然从忙碌走向清闲,对刘伯来说,“不能说一点失落都没有,但是那个年代,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

刘伯和老伴每个月总共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收入,他说自己的生活基本没问题。“没有特殊情况,不会伸手向儿子们要钱。”他也不愿请保姆,“毕竟不是一家人,要花很大力气互相适应迁就。”

刘伯一直很希望社区里能有个老人活动的空间,“有个窗明几净的地方,稍微宽敞一点,能有空调更好。大家下下棋,天南地北都可以聊一聊。”他其实是希望能有一群可以交谈的人,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不是一群人“一窝蜂”地打麻将耗时间。

平时在家,最怕的是生病

春去秋来,刘伯年纪渐渐大了,房子没有电梯,他每次出门买东西都不敢买太多。

“平时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刘伯有慢性心脏病、高血压,他很担心万一哪天突然患重病,该怎么去到医院。无论是他还是老伴,都没有力气将对方背下楼去。

有一次,刘伯的老伴回湖北了,他的高血压突然发作,“3分钟之内,天旋地转,完全动不了,只能用手死死抓住床沿。”黑暗中,刘伯只有一个念头:“这下完了!”一个小时后,病情渐渐缓和,他才摸到床头的电话,给老伴打了一个电话。此时已是晚上10时,老伴没有办法买到飞机票,只能在那边干着急。老伴要两天后才能赶回来,第二天,刘伯只能拖着沉沉的脑袋,一个人蹒跚着走到医院打吊针。

除了生病,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人帮助的地方。但刘伯又是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直到现在,家里的吊灯坏了,他还是自己颤抖着爬上梯子去修理。

儿孙回来,相聚短暂

20多年间,刘伯和老伴的两个儿子从来没回家过春节,他们已经习惯了两个人的春节。但春节不会让他们的生活有任何不同,不看春晚,不逛花街,“连做好吃的都不会,多做几个菜也吃不完。”最多就是和老朋友们打打电话。只是到了晚上,外面的烟花把屋内照得亮亮的,两位老人难免会想:远方的儿孙,现在在干吗?

2010年,两个儿子终于带着全家回来了,在家里待了十几天。“20年当中也只有这一次。”刘伯高兴坏了,提前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他们回来。

真实的人生篇7

佛山是清代岭南一带的武学中心,洪拳名家黄飞鸿、咏春拳王梁赞、铁血捕头冯少清等都出自佛山。

深造咏春

叶问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找钱华”(即陈华顺,因为他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主,人称“找钱华”)为师学习咏春拳。

苦练3年后,16岁的叶问前往香港读书。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约1.63米),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把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一日,有位老者找到叶问要求“讲手”(比试武艺)。叶问毫不犹豫便应战了。但是,这次他使尽浑身解数,均被老者于轻描淡写间一一化解,而叶问竟然连对方的招式也无法看清。叶问沮丧地坐在地上。这时,老者开口问道:“你是找钱华的徒弟吗?”叶问大为吃惊。老者说:“我叫梁壁。”叶问如梦方醒,原来他是师公咏春拳王梁赞的儿子――人称“壁先生”的梁壁。从此,叶问便在香港跟随师叔梁壁继续学习咏春功夫。

1913年,20岁的叶问告别梁壁,回佛山继承祖业。他时常与佛山一带的武术同仁切磋交流,咏春拳技亦臻入化境。

叶问除对咏春功夫有高深的造诣外,还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常用力学原理,并从几何角度去解释拳法。

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

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被叶问断然拒绝。宪兵队遂多次指派高手与叶问比武。这些所谓的比武都是在日军的枪口下进行的。很多人劝叶问认输算了,但叶问将生死置之度外,把那些日本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听说日军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叶问便到外地隐居起来。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能含糊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才再次回到故乡佛山,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除暴安良的工作,曾亲擒劫匪。后又在广州市担任南区巡逻队长一职。

门生众多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认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他拜叶问为师,学习拳法,并请叶问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由于求学者众多,叶问再三扩大场地,还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多家武馆执教。

在生命中的最后22年,叶问不但在港澳台地区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更将咏春种子撒落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他生前培养出了梁相、李小龙、黄悖梁等一班出色弟子。而叶问弟子中最出类拔萃者,当属让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1956年,16岁的李小龙拜人叶问门下。学了一个星期后,李小龙就对枯燥乏味的扎马步和单式操练不耐烦了,遂不辞而别。奇怪的是,半个月后,李小龙又回来了。原来,几天前他在外边跟人比武,一开头就被对方打得晕了头,情急之下,李小龙想起刚学到的咏春“日字连环冲拳”(此拳法在电影《叶问》中,甄子丹有精彩演示),就施展该拳法打败对手。李小龙认识到了咏春拳的厉害。此后,他全身心投入,从不缺课。

一代宗师

叶问平时举止斯文大方,潇洒倜傥,看不出是武林高手。他不大喜欢说话,连他自己也承认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几句,他便会感到口干舌燥。

除了练武之外,叶问喜欢和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此外,偶尔会打几圈麻将。仲夏之时,叶问喜欢看斗蟋蟀,看斗狗。

真实的人生篇8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做好再就业工作。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国有企业户籍下岗员工及登记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下岗问题开始突出,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下岗、失业员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实施再就业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几年,全市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国有企业下岗员工约占全市户籍城镇劳动力总量的1%。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下岗员工总量将会有所增加,劳动制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失业员工也会不断出现。同时,外来劳动力大量存在,给我市户籍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也带来压力。据劳动部门统计,1998年需安置的特区户籍劳动力4.4万人,其中下岗员工1.5万人,失业人员和新成长未就业劳动力2.9万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成败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特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我们要从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齐心协力,满腔热情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做好下岗、失业员工的再就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调整所有制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把下岗、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突出重点,加强调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这个社会系统工程,以保证和促进企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的具体目标任务是: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国有企业户籍下岗员工的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并确保每年度再就业人数大于下岗人数。1998年的目标是,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城镇户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户籍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率达到75%以上。国有企业户籍下岗员工有就业愿望的65%实现再就业。为此,全年需促成户籍下岗员工8500人、户籍失业人员12500人实现再就业,政策性安置1100人就业。同时,切实做好户籍下岗、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100%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使他们人人有饭吃。

搞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工作,要根据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当前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做好特困下岗、失业员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三是帮助下岗、失业员工转变择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就业能力。

要建立员工下岗申报制度,规范员工下岗程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谁下岗谁不下岗,不能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方案要充分听取职代会的意见。制定员工下岗方案的同时,要提出再就业的意见,做到公平下岗,竞争上岗,使下岗的人服气,在岗的人有压力。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制定一些保护措施,如双职工不能同时下岗,对劳模、军烈属、残疾人尽可能不安排下岗。

三、成立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

成立全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子彬市长任组长,李容根、郭荣俊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劳动、人事、社保、国资办、体改办、工商、公安、财政、税务、贸发、经发、国土、住宅、运输、民政、城管、人民银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局。该办公室主要职能是:督促政府管理部门责任制和企业责任制的落实,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落实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政策。

要建立再就业工作责任制。一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再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今年全市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二是6个区、3个控股公司、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工、青、妇等组织,也要全面实行责任制。三是建立责任制的各单位,要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并将其落实下岗员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四是企业也必须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对本企业下岗员工不能一推了之,要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负责缴交社会保险费和转业转岗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要逐步理顺社会劳动力宏观管理体制。为改变当前我市劳动力管理存在的职能交叉、市场分割、多头审批、多口子进入的状况,在机构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作为过渡性措施,由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制定全市统一的劳动力管理政策和市场规则,加强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制定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分流总体方案,制定并实施转业转岗培训计划。进一步清理整顿人才中介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外地劳动力的调控力度,要进一步理顺就业管理与服务两大职能,将目前由有关职能部门按各自办理外来劳动力多少与返拨城市增容费挂钩的做法,改为由财政按照各职能部门的定编人数,统一划拨,以不断提高外来劳务工的管理和调控水平。在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搞好劳动力结构调整,严格外来劳动力的招用审批,严厉查处私招滥雇。

加大立法力度,今年要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就业条例》交市人大审议,确保各项劳动就业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到实处。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裁减员工的,要严格按照《深圳经济特区企业经济性裁减员工规定》的有关规定向劳动部门申报,并按照先裁非特区户籍员工、后裁特区户籍员工,在同等条件下,先裁新员工、后裁老员工的原则,制定裁员方案。有关部门审批国有企业改革方案,要注意把员工下岗、基本生活保障、分流安置等问题同时考虑,进行审批或核准。

五、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落实再就业基金

按照中央要求,我市成立三个层次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一是市属3家资产经营公司、一类企业、驻深内联国有企业集团,以及下岗员工较多的国有企业,要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各企业内部下岗员工的管理。二是各区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所属国有企业下岗员工的管理。三是成立深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对全市各级各类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并负责对没有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员工的管理,以及负责市级再就业基金的管理。

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任务是:1.向下岗员工发放基本生活费;2.代下岗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用;3.对下岗员工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落实再就业基金。市再就业基金今年计划筹集2000万元,按照“三家抬”、“三三制”的原则,由财政出资1000万元,其余由社会保险基金和企业筹集。基金由市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今后将根据需要,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采取将该项基金纳入年度预算计划,原则上保持年递增10%增幅,以保障基金来源的稳定。再就业基金主要用于为亏损严重企业户籍下岗员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各种社会保险费和再就业培训。

各区再就业基金的筹集和数额,由各区参照市里的办法自行确定。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所需要的费用,由各企业自行筹集。属赢利企业由企业自己负责;控股公司所属亏损■企业由控股公司负责;其他亏损企业由财政、社会保险和企业3家负责。区属国有企业参照上述办法,自行安排解决。

六、把住“三道防线”,切实保障户籍下岗、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

各企业要按时发放下岗员工基本生活费,并保证其不低于当年度的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进入市、区两级再就业服务中心被托管的下岗员工,托管期限不超过3年。其基本生活费标准,按逐年递减的办法发放。第一年按失业救济标准的120%发放,第二年按110%发放,第三年按100%发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和提高参保率,以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减轻企业负担,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继续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城镇居民的各种收入(含失业救济金)总和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补足。

七、实行优惠扶持政策,拓展再就业渠道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道。

要切实贯彻《深圳市居民按比例就业暂行办法》,凡新办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比例招用户籍居民。对目前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企业,要落实措施,限期整改。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吸纳接收户籍下岗、失业员工;鼓励户籍下岗、失业员工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并在税收、工商管理、场地使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扶持;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实行员工内部持股的,应鼓励户籍下岗员工持股;鼓励职业介绍机构推荐户籍下岗、失业员工就业,对成功介绍就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特困户籍下岗、失业员工,要积极开展“一对一”、“一帮一”就业指导、转业训练、推荐就业等活动,以提高他们再就业能力。

为使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相关上级部门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八、强化再就业培训,增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再就业培训。要针对下岗员工特点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下岗员工的再就业能力。下岗、失业员工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转业训练,经考核合格后,可享受减免学费待遇。

市劳动部门要在现有培训力量的基础上,组建市一级再就业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和扶持、个人自学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安排国有企业户籍下岗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各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按有关规定,筹集培训经费,开展本企业下岗员工的转岗培训。

九、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下岗员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998〕10号),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深入企业,深入下岗、失业员工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疾苦,听取他们的呼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决不允许对下岗员工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态度。要多为下岗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教育下岗员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企业改革,自觉维护社会稳定。“铁饭碗”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竞争上岗、竞争就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要教育下岗员工转变择业观念和参加再就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要教育在岗职工珍惜就业机会,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再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大力宣传下岗职工自强不息、积极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正确择业观念,理解并支持再就业工作。

十、加强统一领导,确保再就业工作目标实现

真实的人生篇9

真人秀(Reality TV),也叫真实电视,指的是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自由而真实的竞争或是体验行为,从而凸显参与者本身个性,与观众互动的电视节目。①真人秀电视节目始于荷兰,1999年真人秀电视节目《老大哥》(Big Brother)在荷兰播出后,立即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节目,而今已风靡30多个国家;2000年,美国CBS推出的真人秀《生存者》(Survivor)在美国有线电视网黄金时间的收视率名列第一(2700万电视观众);2002年,FOX的才艺类真人秀《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一经推出,立刻红遍全美,该节目最后一场就吸引了2300万电视观众,占到30%的市场份额。2003年1月,《美国偶像》连续两晚吸引了2500万观众;2005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声》(一款类似于《美国偶像》的真人秀歌唱才艺节目)问世,获得空前成功,收视率居当年国内各类电视节目之首,决赛期间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央视春晚”,引发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追捧狂潮。

在美国,真人秀节目特别受青少年(这些观众是广告商关注的焦点)的青睐,他们收看真人秀节目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其他电视节目的时间。同时,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费用也很低廉,以一小时的节目为例,真人秀节目的花费仅为20万美元,而普通电视剧的制作费用为150万美元。②在美国,不仅观众乐于长期锁定和参与真人秀节目,而且美国的电视公司也对真人秀情有独钟,将其看成“摇钱树”,争先制作和播出题材新颖、刺激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真人秀俨然成为当今最红火的电视节目,变成激烈竞争中电视公司克敌制胜的法宝。

真人秀电视节目用娱乐大众的方式,集中讲述了关于真正的人和真正事件的故事。它的“看见它发生”的真实节目风格,使得观众更喜欢它,其成功缘于其“真实性”。摄入镜头的真实人物的娱乐故事,对大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当观众认为节目是真实的,就会产生信赖,引起共鸣,建立起与真人秀电视节目稳固的关系,成为该节目忠实的观众,并坚定地、持续地收看下去。

传播学视角的真实性内涵

Trilling最早对真实性进行定义,他认为真实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真实和积极评价。Grayson和Shulman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释真实性,他们认为真实性指的是事物具有真实的和不可替代的特点,与其所代表的特殊的事件或人物有着实际的、空间的联系。这种事物与消费者生活体验要素间的联系,是判断客观世界真实性的保证,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有效地识别真实和虚幻。Grayson和Shulman的观点与鲍德里亚的观点恰好相反,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鲍德里亚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真实可言,所谓的真实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真实,而是人为制造的,这种人为的真实已经替代了纯粹的真实体验,而且更为大众接受。Rose和Wood基于鲍德里亚的“超现实”的观点,建构起电视节目体验真实的模型,他们认为真实性是客观现实/本真(real)和幻想/虚构(fantasy)矛盾协商的结果,真实性是这两者的完美融合,真实性是观众基于客观的主观感受,有真实也有虚幻。??

电视媒体通过对客观真实讯息进行编码,将讯息做媒体符号化处理,形成了符号真实。受众(观众)接收到符号化的信息,并进行解码――观众通过观看电视节目的再创造,将影像所带来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体验、生活、思考相结合,获得熟悉的心理体验,产生出每个受众不同的心理再创造真实――获得主观真实。电视节目提供的“真实性影像”,使受众以对节目中嘉宾的平民身份心理认同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完成自我认同的过程,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受众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与节目之间的交流,从而引起二者交互性的共鸣和提升,产生满意、信任、依赖等感受,与该电视节目形成稳定的品牌关系。

电视节目真实性是指观众认为电视节目真实可信、合乎逻辑,反映了真实的客观世界,节目中的人物、背景、故事线索都是真实可靠的、合理的。然而,这种所谓的客观真实性是经过电视处理后,被观众所感知的真实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电视具有权力,能够影响观众他们认为什么是“真”的观念。④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解构

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其含义而言,强调的是“真实性”、“互动性”和“表演性”。真人秀电视节目在体现“真”的同时,也尽量突出“秀”的成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只有“真”和“秀”的结合,即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真人秀节目产生最好的效果。解读一个文本时,读者/受众就在与它互动或协商,协商过程是读者/受众将定位于社会意义系统的自身文化经验加诸文本。由这一解读过程赋予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同社会化所建构的受众/观众相互“协商”的结果。情境是指电视节目中所设计的主题及其环境、背景;身份认同是观众对电视节目人物和角色的身份、性格等的认同;叙事即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是顺其自然发展的,还是经过人为精心编排、设计的。⑤实现“投入”和“互动”是观众感知到真实性的关键,消费者重视的是主观的、社会建构的真实体验。

1.情境感受度

观众收看电视节目而产生的基于意义的情境并非是过分单纯的,而是反映了复杂的矛盾要素的协商过程。当电视节目提供的情境(环境和背景等)与观众的亲身经历一致时,即情境真实、熟悉,观众就会对真人秀节目产生真实性感受。然而,更大的真实性并非在于情境是否为人熟悉,观众往往对未经历过的情境充满了幻想和渴求,基于幻想而虚构的情境增加了观众独特的享乐性体验,能够产生更大的真实性。例如,当《生存者》的场景从观众熟悉的澳大利亚和非洲搬到南太平洋岛时,天堂般的景色满足了观众的想象和渴望,这反而增强了真人秀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是说电视媒介工作者仅需关注带给观众享乐性体验的幻想化的情境,例如FOX推出的未婚男女感情游戏真人秀――《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尽管选择的岛屿旖旎秀美,是观众心目中渴求的幻境情境,但由于其挑选的演员给人感觉像已婚人士,这无疑使得该节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真人秀电视节目独特的情境激发了观众最积极的收视体验,这种体验正是真实目标和虚幻背景的结合。⑥观众对情境的体验和感受是电视节目中与自我相关的真实情境和幻想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身份认同感

认同是个体将自我身份同至少另外某些身份融合的过程。认同包括(1)将自我延伸到某些他人;(2)从某些他人借得自我;(3)将自我与某些他人融合。⑦社会角色与真人秀电视节目人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真人秀中的人物角色不是社会角色的简单投影,其相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正向相关性,即社会角色真实、直接地反映到电视节目的世界中,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社会的反射与回声;(2)逆向相关性,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东西,渴望在电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当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的外形、身份和性格等特点与观众差别不大,即这些角色被认为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时,观众就会产生真实性感受。但同时,观众对故事书式的人物总是充满了向往、期望、渴望和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虚构人物又加强了真实,原因在于为个体提供了感知现实的框架。观众不仅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真人秀电视节目所需要的,而且在生活中不曾遇见的。非凡的角色即使是虚构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真实生活化角色和虚构化角色的身份认同的共同协商,影响着观众对于真实性的判断。观众对真人秀电视节目角色的身份认同感越强烈,主观真实性也越强。

3.叙事接受度

叙事是指故事(虚构的或真实的)组织成前后相继的事件时,制约这一过程的手法、策略与惯例。叙事可进一步细分为情节和叙述。情节是一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叙述是使这些内容发生关联的方法。⑧这里的叙事,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传播者对于电视节目制作(剧本、情节、角色挑选与搭配)的理解。在真人秀电视节目出现之前,观众看到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电视节目,演出都是在节目制作方的指导与控制下完成的,电视节目本身缺乏现场感,这类节目很难唤起观众的共鸣。真人秀电视节目采用了纪实性的表现手法,拍摄过程也采取了纪录片跟踪式的方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这种纪实性的表现手法模糊了生活与电视的界限,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没有剧本,给人未经打磨的真实叙述的感觉,带给观众极大的真实效果。但同时,也有观众质疑他们看到的只是摄像机所拍摄下来的东西,或者说观众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角色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制作方精心挑选的,甚至有造假的成分。例如2003年美国FOX收视率最高的真人秀节目《嫁给百万富翁乔伊》中的百万富翁乔伊真实身份被狗仔队揭露,原来他竟是电视台雇佣的一名建筑工人。内幕一经披露,观众感觉受到愚弄,拒绝收看这档有失真实的真人秀节目,使FOX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真人秀不能过分失真,即使要加入人为化的、虚构化的东西,也要小心谨慎。当真人秀电视节目采取自然、符合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时,观众会欣然接受自然发展而没有人为化痕迹的节目,并产生真实性感受。但同时,人为操纵的、精心编辑的、虚构的叙事方式由于其合理性和适度性也往往让观众乐于接受,产生真实性感受。

结语

德波曾说,“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原则上它所要求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实际上它已通过表象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实现了。”⑨这就是说,观众只相信他们看到的,对未看到的事物保持怀疑。然而,从本文上述的论断来看,并非只要电视将真实与假象一并呈上,反复播放就能使观众产生真实性感受。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是通过观众对情境、身份认同以及叙事的解构、现实和虚构矛盾协商的复杂过程而形成的。■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上海财经大学第三批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JJ-2008-310)

注释:

①刘利群、傅宁编著:《美国电视节目形态》第129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③Annette Hill. Reality TV: audiences and popular factual television, Rout ledge, 2005

④隆??莱博:《思考电视》,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⑤⑦⑧约翰??费克斯:《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真实的人生篇10

关键词:明清小说 真实性 影响

中国小说发展经历了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小说、宋话本小说、明清文言白话小说、现代汉语小说等阶段。李卓吾先生把唐以前小说称作小说的童年期,认为这一时期的小说没有虚构意识,主要特点是尚实。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志人小说大量涌现,神仙妖魔奇谈怪论成为主要描写对象。这时人们认识虽有提高,基于长期的尚实意识影响,仍称志怪志人为“写实”。最早意识到小说的虚构性并加以自觉提倡的是干宝。他在《搜神记》中提出过“实”与“虚”、“信”与“不信”的论述。在理论上较完整地提出虚构说的是明代的胡应麟。他认为“凡变异之说盛于六朝。然多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作臆好奇借小说以寄笔端”。这里“幻设语”、“作臆好奇”均指虚构。

后来叶昼提出“劈空内造”、金圣叹提出“以文生事,”都肯定了小说的虚构性质,认为它是小说有趣、有魅力的重要方面。但虚构是否就可以凭空捏造,无所顾忌呢? 理论家们在营建虚构理论的同时,更加重视小说的真实性,认为真实性是小说生命力的源泉,虚构必须以真实为基础。作为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的明清时代,创作的繁荣带来理论研究的日臻成熟与完善。真实性成为这一时期小说理论的重要内容,著名理论家除胡应麟、叶昼、金圣叹外,毛宗冈、脂研斋也都阐述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其观点对后世小说创作及其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史传文学的发达,历代经学地位的显赫,以及封建文化对通俗文学的歧视,种种因素造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小说是一种小道,是正史的参数与补充。因此,小说的本质在于“实录”,好的小说必须排斥虚假,不允许作家的想象掺入小说的叙事过程。明清之际的小批评家,对于小说艺术的真实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理论上作了充分、深刻的阐述。

首先,肯定了小说的艺术真实性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只是它的真实不依赖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是真实而得到证明。它的真实表现在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符合生活的逻辑。《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始终,深刻地阐述了小说人物情节与社会生活之内在关系。在叶昼看来《水浒传》之所以能与天地相始终,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作品中人物创造做到了“逼真”。叶昼的“逼真”,可理解为生活的逻辑。

所以小说真实不仅是事实之真实,而应是艺术之真实。只有真实地写出“至理”、“真情”,小说创作才会有艺术生命力。其次,明清之际小说批评理论,不仅强调了小说艺术真实来源于客观,是客观存在的人情物理之反映,而且还阐述了小说艺术的真实性是作家艺术想象、虚构、概括、创造之结果。脂砚斋就明确提出了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是作家虚构、创造的:按此书中写宝玉,其宝玉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非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曾见这样的文字。在这里,宝玉之形象确已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实录,也不是符合逻辑概念之真实,而是一种想象中的真实,一种情理中的真实。

从上面所举的明清文人评点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小说批评家,对小说艺术真实性的审美内涵之理解,经过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之过程,已达到了相当之高度。

自干宝提出小说中存在虚幻内容后,虚幻理论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叶昼则提出“劈空捏造”,“实有其人事”。这就说明虚构不是凭空设想,虚构的内容要符合实际生活,符合社会规律。叶昼之前,李贽评《水浒传》时多次提出“语与事俱毕”,“妙处只是一个情字逼真”。“逼真”就是逼近,接近生活实际,至少与生活现象一致。叶昼则在李贽基础上,具化了真实性内容,他指出:“《水浒传》文字原是假的,只为它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以与天地相终始。”文字可虚构,情理却不能作假。“真情”“人情物理”便是小说真实性的特点。这里“真情”不能仅指作者抒写情感的真挚,还指他描绘的对象的情感符合世间人情,符合人伦道德,符合社会关系且为读者接受。真情,是小说生命力所在。金圣叹称小说的真实性是“未必然之文,又必定然之事”。“文”不一定存在,通过虚构可得,但“事必存在”,它须合乎人情物理、合乎生活习惯,金圣叹与叶昼一脉相承。自此“情理”便成为小说真实与否的标准。

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中也继承了这一观点:“做文章,不过是情理二字。今做此一百回长文,亦只是情理二字。于一个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则一个人的传得矣。虽前后夹杂众人的话,而此一人开口,是此一人的情理。”情理真,人物便真,小说也真。但这种“真”又不是照抄生活的真实,而是艺术真实的表现。他又说:“看《金瓶梅》,把它当事实看,便被它瞒过;”“稗官者,寓言也。其假捏一人,幻造一事,虽为影风之谈,亦必一山点石,借海扬波。”从叶昼、金圣叹、张竹坡的真实性理论看,他们着重强调的是:描写对象虽不必与实际生活等同,但在人情物理上必须符合实际生活,使人们的心理情感能够接受,这就是借用艺术手法去刻画描摹,构成艺术真实。因此这种真实性理论只重艺术和生活的形似。“逼真”、“肖物”、“传神”便是其特点。至脂研斋,真实性理论得以极大的发展完善。他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认为艺术真实还应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揭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他评价《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形容一事,一事逼真《石头》是第—能手矣”,“逼真”就是情理真。

洪秋藩在《红楼梦抉微》里,这样高度评价《红楼梦》对世态人情的反映:《红楼梦》是古今独一无二书, 言鬼不觉荒唐,赋物不堆砌,无一语自相矛盾,无一物不中人情。他如拜年贺节,寿庆理丧,问卜延医、丰酒聚赌、失物见妖、遭火被盗以及家常琐语、儿女私情,靡不极人事之备记之。《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同样也不回避世俗人生的丑陋肮脏的一面,在特定境遇与特定性格塑造中,如二十一回对贾琏与多姑娘一节的描写,就写到混乱性关系之秽行,但脂评眉批却说:“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写与贾琏身上,恰极,当极。”然而,在曹雪芹这部“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中那样的龌龊,即使在贾府这样“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贵族家庭里,也只是生活的一角,而《红楼梦》对《金瓶梅》的超越,就在于它所要表现的,是封建末世世态人情的全般,将封建末世富有历史特征的生活风貌、世态人情、礼教习俗,参差错落、富于情趣地编织在《红楼梦》的艺术情节里,创造了一个新鲜别致的美的新境界。

明清小说,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最后到人情小说;从朝代兴替、英雄争霸、神魔变幻,到一个家庭的荣枯盛衰,普通人的人生际遇,作品与现实生活,与普通百姓的心理更贴近了, 现实感与时代感更加鲜明了,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的进一步成熟与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裕琨.明代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2]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3]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