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十篇

时间:2023-04-04 11:30:33

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篇1

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舒民〔2019〕49号《关于开展村级中心组长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政办〔2019〕80《关于印发**乡开展村级中心组长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切实开展了西港村中心组长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12个中心村组,建立12个中心组长队伍,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准备:

1.召开相关会议,吃透试点工作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召开支委会2次,两委会3次、座谈会1次,党员大会1次,村民小组长会1次,村民代表大会1次。

2.制定了《**乡西港村开展村级中心组长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细则》,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召开各类会议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充分了解原各村民小组的自然、历史、人口、水系等情况,对部分村民小组进行了合并,由原来21个村民小组整合为12个中心组,具体是:

(1)大平地、兴隆合并为大平地中心组;

(2)下院、草塘合并为下院中心组;

(3)冲东、冲西、走马岭合并为小冲中心组;

(4)小湾、小畈合并为小湾中心组;

(5)东头、西头、阳山排合并为大屋中心组

(6)老庄、老屋、新屋合并为驼岭中心组

(7)河边、河埂、地湾、黄院、老湾、红石岩分别为中心组。全村由2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2个中心组,平均每个中心组123人。

二:组织实施:

按照实施细则分别召开中心组会议,对照中心组的中心组长的要求,推选中心组长,共选出12个中心组长,新当选的组长共6个,另外女性中心组长3名,全村年龄最小的中心组长45岁。

三:取得成效:

1.

扩大了部分中心组的人口规模,原先村民小组最少人口只有33人,合并后最大的组有191人,方便了管理,试点工作后由原21个村民小组整合成12个中心组,改选了中心组长,中心组长现任年轻化,最小的45周岁,最长的也只有65周岁。

2.

女性中心组长比列有所增加,占25%。

3.

中心组长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初中以上占75%。

四:取得经验:

1.

解放思想。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书记、主任要解放思想,打消顾虑,对这项工作要认得上,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

2.

摸清底子。摸清各个村民小组的底细,包括人口、村庄、水系、历史传承、二轮承包等情况。

3.

召开好相关会议,特别是座谈会很重要,座谈的人员邀请三委成员、老村干、老教师、老党员、老组长等。

4.

注重方法。

⑴召开中心组的会议前,要到中心组了解在家人员情况,特别要座谈所在中心组的党员同志,使他们了解这项试点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提前做好宣传,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⑵召开中心组会议推选时,一是要灵活掌握推选方式,适合投票的,就要票决制,适合举手表决的就举手表决。二是严格执行标准,不能随便。

试点工作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为了顺利推进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区委组织部对推进试点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区委组织部负责总的业务指导及工作调度、督查;所在街道党组织负责服务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工作协调;两个社区的党组织负责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为了集中力量搞好试点工作,两个街道和社区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街道明确了专人负责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形成了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委组织部3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就两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协调。部长刘汇同志还专门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

二、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综合平台

社区承担的工作类别多、“线条”多,但是人力、财力、物力和各种资源都比较有限,考虑社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整合社区现有资源,我们确定了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工作原则,实现社区工作平台“三位一体”:即在启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和实施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的建设,尽量把社区的教育、服务、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形成社区综合工作平台。目前,两个试点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全部同步规划建设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基本实现社区工作“三位一体”。

三、注重建设标准,力求规范实用

党员服务中心是直接为党员群众服务的,必须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化代、信息化的需要。根据市委组织部对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和设施方面的要求,结合我区两个试点社区的现有条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除了设置“三室两栏一网一线一站一窗口”外,还因地制宜添建了健身房和读书室等,并在“八有”要求的基础上,丰富了一批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如电视机、打印机、空调机、复印机、意见箱等。两个社区的服务阵地和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为了确保建设标准,区委组织部组织了近2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两个试点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两个街道还安排了配套资金30余万元用于党员服务中心建设。

四、建立运行机制,做好服务文章

按照“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组织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服务型党建工作理念,我们指导两个试点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一边建设、一边开展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知识、组织党员活动、接纳入党申请、接转组织关系、维护党员权益、解决党员困难、受理反映社情民意等服务工作,同时,还依托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提供其他社区事务服务,如证件办理、社会保障、计生服务、城管爱卫、治安稳定、法律维权、信息咨询等,使这些服务不仅面向党员,更惠及广大群众。

我们按照“边试点、边服务、边总结、边提升”的要求,积极探索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了社区事务、党务台帐管理,将所有需要在社区办理的事项、社区所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整理,理清办事程序和办理要求,细化服务要求、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限,根据不同类别的办理事项、服务项目,科学设置和建立各项日常工作台帐、表格,并制作相应宣传资料,免费在大厅发放,或在醒目位置或以适当方式告知具体办理事项的工作流程,方便党员群众办事。

试点工作篇3

一、基本原则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补齐短板、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采取因地制宜、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方法,逐步推进“三减”试点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1、要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带动宣教活动常态化,宣传“三减”科普知识。

2、各校食堂要在显要位置宣传“三减”知识。

(二)开展吃动平衡行动

1、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2、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导日常饮食,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逐步量化用盐用油用糖,同时减少隐性油、盐、糖的摄入。

(三)加强营养能力建设

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加强营养知识学习,提升餐饮营养膳食意识,主动落实“三减”措施。

(四)发展科学营养餐

1.结合学生营养需求,开展系统的营养均衡配餐研究,开发健康菜谱。

2.实施菜品标准化,标示主要菜品的能量和盐、油、糖含量。

(五)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

对盐、油、糖使用量登记,定期记录每餐的就餐人数,监测人均盐摄入量。

三、工作要求

试点工作篇4

周转指标的涵义应明确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挂钩试点的规模控制和管理,通过下达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周转指标来进行。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归还,归还的耕地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的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土地,按照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变更不可能全部为耕地,还可能有园地、林地或农村道路、沟渠等其他农用地。上述挂钩周转指标的涵义前后不一致,前指拆旧地块的面积(用于建新地块的面积控制),后指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用于建新地块占用耕地面积控制)。例如,一个项目区拆旧地块面积为7公顷,复垦出来的耕地为6公顷,其他农用地为1公顷,那么,挂钩周转指标到底是7公顷还是6公顷呢?如果是7公顷,项目区内耕地就减少了1公顷;如果是6公顷,项目区内拆旧地块上将“留守”1公顷建设用地。 挂钩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周转指标只用一个数据,是不能全面反映国家对挂钩试点工作基本要求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参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指标结构,周转指标应包括:(一)农用地转用指标。这个指标用于控制建新地块的规模,即上述例子中的7公顷。这里的农用地包括未利用地,否则将达不到控制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规模的目的。(二)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指标。这个指标用于控制建新地块占用耕地的规模,即上述例子中的6个公顷。这样周转指标就具有了双重控制的功能,可以保证项目区的封闭运行。

建新地块不可先行定位

目前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要求建新地块定位,并提供土地勘测定界图,但一般情况下此时并没有落实具体的建设项目,场地选择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因此,建新地块的定位等于为一块土地寻找适宜的用途方向,即建新地块长宽、形状、面积已定,等着套现适宜的建设项目。这是很不现实的。假如建新地块面积为2公顷,某建设项目只需要1.8公顷用地,剩余的O.2公顷怎么办?给这个建设项目不符合节约利用土地标准,不给这个建设项目又不够上另一个建设项目。由此看来,建新地块先定位的方法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套枷锁,不符合项目选址的一般规律。

因此,项目区的确定取决于符合复垦条件的拆旧地块,建新地块只具有面积属性,且能自我拆分和与其他项目区建新地块组合,但不具有形状、空间等属性。在项目区实施规划阶段,建新地块只是一个量,只有在项目区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建新地块才能在城镇建新用地区内定位,这时建新地块才能由虚拟状态走向确定状态。

此外,要求建新和拆旧地块在地域上尽可能接近是没有道理的。项目区一般控制在市、县行政辖区内就能够满足项目区实施和管理的需要,“在地域上要尽可能接近”的原则容易对建新地块的选址产生误导。建新地块的区位和空间属性通常依据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情况等来确定的,而不是拆旧地块的具置。

启动资金宜采用财政资金

挂钩试点中,除了挂钩周转指标要求封闭运行,资金也原则上要求封闭运行。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项目,收取的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要能满足拆旧地块的补偿、复垦等用途的资金需求,无需注入外来资金。为保证资金供给,耕地开垦费应参照拆旧地块的复垦预算收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按国家规定收取;土地出让金依建新地块所处位置以土地评估值为基准,按不同的供地方式确定。由于建新地块的地价因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建新地块落户的区域应考虑拆旧地块各项费用的大小,否则项目区内的资金将入不敷出,资金无法封闭运行。

要想形成健康的资金流,必须落实启动资金,这样健康的资金流才能激发起来。针对项目区建设初期,建新地块上的建设项目一般落实不下来的实际情况,启动资金宜采用财政资金,用于拆旧地块的补偿、复垦等支出。待建新地块落实了具体的建设项目,收取了相应的费用再归还启动资金。这样可以保证项目按规划及时实施,防止因启动资金问题而导致项目区建设搁浅。

试点工作篇5

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李如梅出席会议。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招生考试院院长、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朱华山,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廖晓珊出席会议并讲话。

试点学院是在高校内部选择学院设立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旨在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2011年,经过各高校申报,省教育厅评审遴选,确定在云南大学等4所本科高校开展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重点在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我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经验。

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朱华山要求,各高等学校和试点学院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要求,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大学生;二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整个工作的中心,同时坚持教学科研互促相长;三要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建立完善有利于争先竞位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动力;四要以改革教学方式为重点,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高端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五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六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为保障,强化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

试点工作篇6

一、试点村基本情况

*镇*村委会距县城12公里,通县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640米,辖12个村民小组,468户1931人,国土面积14800亩,耕地2355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甘蔗、米枣等,20*年人均纯收入1623元,人均有粮302公斤。村民居住地和耕地分布于通县油路两侧,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且村民都具有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属地震八度设防区,属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区域,村民的住房85%左右属土木结构,由于地质条件差,当地泥土粘结力不强,土墙自然风化严重,抗震能力非常弱,部分砖混结构的群众住房,由于修建时受经济条件制约,投入不足,抗震能力总体上也达不到要求,选择在*实施试点工作,更有利于总结好的建设经验,供大面推广和借鉴,达到试点的目的。二是该村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县级小康文明村试点之一,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作”选点在该村,符合省政府有关政策精神,有利于把该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达到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三是与我县其它村比较而言,*在区位优势、群众基础及经济基础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利于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开展。

20*年10月,我县在*镇*召开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启动试点工程。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维护好各族群众的利益出发,先行一步,迅速行动,不等不靠,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把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遵循“抗震性能好、实用价值高、工程造价低”的建房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施工进度,狠抓工程质量,形成了“思想统一、认识一致、目标明确、措施扎实、开局良好”的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省政府把我县*镇*列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村,这是对我县防震保安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为确保试点建设的顺利实施,达到试点目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的建设要求,县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项目试点乡镇领导和村组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采取六条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共完成抗震安居住房新建92户,加固维修21户,2米宽混凝土环村道(应急疏散通道)1250米。

(一)健全机构抓领导

成立了巧家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作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财政局、建设局、地震局、发改局、民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广电局、农村信用联社主要领导和*镇主要领导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工程技术组、工程组织实施组、资金管理组、资金使用监督组、宣传报道组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明确了各组具体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

(二)强化宣传抓动员

围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程这个中心,采取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现场启动会议、张贴标语、广播宣传、逐户走访座谈等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上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因地制宜抓规划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20*年试点建设覆盖农户113户440人。根据入户调查及群众住房鉴定情况,113户中有砖混、砖木结构住房的21户列入维修加固处理,其余92户群众目前的住房全部属土木结构,列入拆除重建处理。试点项目总投入概算约198万元,国家配套90万元(其中:省配套30万元、市配套30万元、县配套30万元)全部到位,群众自筹1*万元。

(四)整合资金抓投入

按照“财政出资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农民自筹一点、贷款扶持一点”的筹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除专项资金90万元外,20*年试点建设共整合各种项目资金50余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群众贷款20余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截止目前,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万元投入试点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扶持”的建设新局面。

(五)强化措施抓落实

一重落实,抓好责任明确。成立了试点建设工作领导组及六个具体的工作机构,明确了六个工作机构各自的职能职责。二重措施,抓好挂钩帮扶。抽调的县指导组和镇驻村工作组成员实行分片包干挂钩到户的办法,每人负责帮扶20户农户,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农户按照进度推进工程建设。三重制度,抓好财物管理。以领导组办公室文件的形式印发了资金管理办法,把民主管理贯穿试点建设的始终,资金管理始终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四重进度,抓好督促检查。县政府分管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共完成抗震安居住房新建92户,加固维修21户,2米宽混凝土环村道1250米,圆满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六)严格把关抓质量

质量是农村民居防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生命。我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县、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把好质量关,同时明确了村组质量义务监督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的意识,借助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各项目建设质量。

三、主要成效

通过试点工作实践,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是实现了“一落实、三改善、五转变”。

一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支农、惠农的系列政策,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熟知“三农”工作的干部,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下一步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改善:一是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防震保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震保安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原有村庄进行了规划,实现了管网改造、户户通水、通电、通电视,2米宽混凝土路面环村而过。三是改善了村容村貌。试点村群众由原来的乱搭、乱接、乱拉线问题,转变为现在的线路清晰规整,搭接规范,从整体上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五转变:农民在家园建设上有了根本转变,一是基础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基础均进行了50cm以上的块石浆砌处理,转变了直接在简单夯实的地基上建房的传统作法;二是构造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均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加设上、下圈梁,转变了不设立构造柱和上、下圈梁的传统作法;三是连接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在连接部位均增加了拉接筋,转变了不添加拉接筋的传统作法;四是强度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均达到M5,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达到C20以上,转变了忽视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传统作法;五是观念上的转变。广大群众在修建防震保安工程房的过程中,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庭院经济和生活设施等相关事宜,转变了单纯建房的传统观念。

四、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是关键

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及建设部门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起,狠抓落实,从根本上改善了试点村项目受益农户的居住条件,锻炼了一批乡镇干部,培养了一批农村工匠,加强了民族团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政策宣传造声势是基础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受益者也是群众。要全面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仅靠各级组织机构和党员干部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是干部“一头热”,必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获得群众的支持尤为重要。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初期之所以工作进展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部分被列为加固改造的农户甚至有错误认识和抵触情绪。通过各级干部群众进村入户地与他们交心谈心,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可以肯定的说,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进展日益顺利的过程,就是广大群众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步理解认同到现在广泛参与的过程。正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鼓动和合情合理的政策推动,使得群众的建房积极性空前高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得到了顺利开展。

(三)整合资金破难题是保障

防震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投入是前提。作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农村来讲,要建设“抗震性能好、实用价值高”的防震安居工程,资金不足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我县按照“财政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农民自筹一点、贷款添补一点”的筹资原则,广开筹资渠道、多元筹集资金,有效破解了资金投入不足这个最大的瓶劲制约因素,基本保证了必须的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支持”的筹资建设新局面。

政府主导——要项目争资金。主要是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整合到防震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不同项目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群众主体——筹现金投劳力。主要是强化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参与防震安居工程建设。

企业支持——放贷款保投入。主要是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联系和协调,积极争取信用社对贫困群众贷款支持,确保自筹能力有困难的群众自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四)加强指导抓质量是核心

我县深刻认识到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党委、政府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形象。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既结合当地实际,又始终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规划和房屋设计时,既着眼于全县小康目标的建设,又考虑到项目实施乡镇的实际,区别对待,突出经济实用,美观新颖。具体建设过程中强化一家一户的逐户指导,一经发现问题,坚决返工或拆除。这样,结合了当地的实际,确保了工程质量,而且为农民建造了舒心房,真正把党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政策落到了实处。

(五)统筹兼顾抓协调是重点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领域,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建设。为此,我县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实际承受能力、新农村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特色产业发展和沼气池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中通盘考虑。做到了既能够立足当前,又可以适度超前;既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又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留下了余地。

五、组织验收

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现已圆满结束,通过*镇*试点工程领导办公室提出的验收申请,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巧家县20*年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验收工作会议,并就验收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制定验收方案,成立了由巧家县城市管理局局长任验收领导组组长,下设工程质量验收小组、资金审计小组、档案验收小组。领导组主要采取“听、看、查、访”方式进行。“听”就是听取*镇介绍*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痕迹资料完善情况;“看”就是实地查看*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选址情况、质量情况;“查”就是检查*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档案资料包括房屋鉴定表、地基基础工程验收记录表、主体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和资金补助花名册;“访”就是深入走访农户的资金到位情况、施工技术指导情况以及材料物资供应情况。

查访中该工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主体意识不够强。绝大多数群众对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是支持的,但也有个别群众认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是上面的事,主动参与意识较弱,当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二是工作进展不均衡。总体上看,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开展较快,经济条件较差、投入能力较弱的进展较慢;三是配套工作到位难。客观上由于群众自筹能力弱,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之前段时间水泥供需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进度。主观上驻村工作组在协调物资到位、到户指导方面的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还不够,协调和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劳力投入保障难。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一部分家庭仅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建设所需的劳动力难以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

目前,20*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村验收全部完成,各验收小组意见汇总如下:

一是档案检查情况。档案小组通过查阅料,基础资料齐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完善,农户调查表准确仔细,资金发放落实到户真实可靠;

二是质量检查情况。新建工程选址合理,结构布局可行,基本达到防震减灾效果;加固房处理灵活,能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装饰抹灰稍差,有待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屋面小青瓦抗震效果差,不能完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试点工作篇7

一、基本情况

县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任务面积3万亩,试点任务下达后,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根据省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将试点区域安排在沿黄5个乡镇,分别是镇8000亩、镇8000亩、镇8000亩、乡3000亩、镇3000亩。试点区域要求大豆种植成方连片且无插花种植,每乡镇实际种植地块,最终以第三方核实面积为准。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轮作区域。相关乡镇立足本地实际,明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域,采取整田清种的方式,整建制集中连片推动夏玉米轮作夏大豆。突出规模种植,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2个2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大豆种植区。组织引导种子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大户积极参与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

(二)大豆良种推广。大力示范推广大豆优良新品种,加速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进程,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资金50万元采购大豆优良品种,在试点区域重点支持种地大户建设大豆优良品种展示示范方,促进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新型农机具推广。针对当前小麦秸秆大面积还田条件下贴茬机械直播大豆的现状,积极推广新型大豆播种机械,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2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或者种地大户自筹10万元,共计3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大豆精播机10台。同时积极调配相应播种机械,提高大豆播种质量,确保大豆苗全、苗匀。

(四)大豆病虫害统防统治。为加速新型植保器械推广应用,降低农药用量,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近6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确定实施主体,对试点区域3万亩大豆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五)加强指导服务。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大豆苗情、病虫情、墒情和灾情的监测与会商,认真组织农技人员,通过入场、入社、入户等方式,开展大豆生产技术指导,举办大豆技术培训班,组织种植户观摩学习。提高大豆生产关键技术应用到位率。引导豆农建立合作社,提高大豆生产的专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

(六)监测耕地地力。我区按照每1万亩至少设置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或取样点的要求,选取镇、办建立了5个监测点,科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掌握轮作试点区域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轮作制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七)建立档案信息。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档案和台账,主要包括试点区域、轮作种植面积、种植协议书、补贴农户信息等,推动试点任务落实。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工作,6月10日前将承担任务的乡镇名称、村庄名称和所有承担试点地块的面积信息及种植户签订的种植承诺书上报至县农业局备案。

三、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

落实补贴政策,轮作试点由中央财政按照每亩1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采取的方式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真正落实到乡、村,兑现到农户。

目前各乡镇正抓紧向系统录入大豆补贴农户信息,待信息录入完成,补贴资金将及时拨付到大豆种植户的“惠农一卡通”卡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组织实施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袁红兵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李沉静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试点区域所在乡镇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朱传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资金监管等工作,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二)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顺利完成,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温勇任组长,农业农村局专家团、农技站、农广校、植保站、土肥站、种子公司、经作站等业务站及相关乡镇业务骨干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三)压实工作责任。县农业农村局与承担试点任务的乡镇签订耕地轮作试点责任书,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试点乡镇与试点村和农户签订轮作种植承诺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试点任务细化到村、到户、到地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四)做好公示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实地测量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在乡镇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根据试点协议内容和核查结果,按照补贴标准,通过“齐鲁惠农一卡通”,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承担试点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力争2020年10月30日前完成补助资金发放工作。

(五)强化指导服务。以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尽快掌握大豆种植技术要领。搞好机具改装配套,满足生产需要。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耕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机械收获等社会化服务。积极对接大豆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努力增加轮作效益。

(六)强化部门协作。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加强协同配合。县农业局主动牵头,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七)严格督导检查。县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督导检查,实地核查轮作面积,跟踪地块种植作物变化,强化工作调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我县试点任务经得起国家和省的核查核定。

(八)搞好总结宣传。及时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通过现场观摩等方式,大力推行新的间作轮作制度,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自觉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主要成效

(一)在镇村建立了50亩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为农民科学选种提供了依据,促进了高产优良品种的推广进程。

(二)在试点区域集成示范推广喷灌、配方肥及统防统治等技术。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镇村大豆田安装固定管道地埋式喷灌850亩;在镇村大豆田安装大型平移式喷灌机788亩。

(三)通过项目实施,截止目前培训科技带头人200余人,农民5000余人,发放技术明白纸1万余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田水平。

(四)示范推广了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试点工作篇8

一、目标任务与原则

(一)目标任务。2003年度,选择*市的*县、*市的*县、*市的*县、*州的*县和*市的*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筹资、补偿、监督等机制。试点县(市)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得低于农业人口的80%.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疾病带来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致贫、返贫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提高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保护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在全省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科学管理、符合实际、简便利民、可操作的经验。

(二)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的原则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以县为单位,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分类指导,民主监督。

二、对象

凡农村户籍人口(不含正在服役的义务兵)应当在所辖乡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镇企业职工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筹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筹资与管理

(一)资金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农民个人缴费。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筹资不低于10元。五保户仍执行《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特困户筹资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定解决。

2.集体和社会多渠道筹集。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支持。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型、出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政府资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省级财政承担比例,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和省财政占全省可用财力的比重分类测算。

(二)基金管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严禁挤占挪用。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

1.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专款专用。县级管理机构统一在1家国有商业银行开设1个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基金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定期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信息网络管理。

2.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个人缴费。个人缴费部分,可以部分统筹,部分建立家庭帐户。统筹部分纳入县级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统一管理。家庭帐户资金,用于家庭成员支付医药费,超支自理;当年结余留用,自动结转,不退款,不得作为抵冲下年度家庭成员应缴合作医疗专项经费。具体管理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自行制定。

3.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审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公开、民主、制度化管理,其开支由新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

(三)统筹资金开支范围与标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等资助的资金,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疾病造成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和基本医疗。统筹起付、封顶额度、支付内容与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在认真调查、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科学制定。

(四)各级政府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的申报与核定。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缴纳基金到位后,由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机构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报同级卫生、财政行政部门核定,再由卫生、财政逐级申报与核定。上级财政根据核实的下级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拨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

四、机构与职责

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在省卫生厅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有试点任务的市、州政府可成立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宣传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暂不设立具体的管理机构,但要明确1位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1个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试点县、市政府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经办机构,负责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业务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基线调查。通过调查,掌握经济水平、卫生资源现状、卫生服务提供、卫生资源利用、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农民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愿等内容的分析、测算,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县级政府根据基线调查的情况,按照《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简便利民、易操作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报市、州政府批准,省政府备案。

(三)宣传发动,农民自愿参加。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组干部和党团员的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和多种其他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农民了解合作医疗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明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是乱收费、乱集资,也不是增加农民的负担,让农民积极、主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享受政府补助和关怀。

(四)培训人员。加强对乡、村、组干部,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培训,使其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使管理、技术、设施、服务等方面适应农民健康服务的需要。认真贯彻《决定》和《意见》,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充分发挥县级卫生机构在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业务指导中的中心作用,尽快实现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按职责管理,在县(市)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医疗服务功能,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实行定点服务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原则上在其户口所在地村、乡镇卫生机构就诊,每户可就地就近选择符合条件的2个村卫生室(站),2个乡镇卫生院作为就医定点机构。因病情需转诊者,由首诊乡镇卫生院出具转诊证明到县级卫生机构就诊(急诊除外)。

(三)加强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加强定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实行医疗服务、药品等价格公示制,病人清单制,病人选医生等制度。严禁推诿病人、大处方、乱检查等。严禁违反药品购销渠道,销售假、劣药品。严禁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或乱收费。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农民就医及时、安全、价廉、有效。

(四)加强信息管理。注意收集、分析、整理医疗服务、统筹病种及标准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农民的要求与反映等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机构反馈,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

七、加强领导,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疾苦、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大局和全面推进我省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政府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宣传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恪尽职守,全力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八、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监督机制

(一)建立公示制。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当每月公示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与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增加透明度。

(二)建立监审制度。建立由人大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监督委员会,定期听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汇报,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由卫生、财政、农业、审计部门组成审计组,定期不定期对资金进行审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加强自身建设。县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是专业性强的管理机构,涉及管理、医疗、药品、财会等专业工作,编制、岗位、人员等要有利于工作运转,要防止非专业人员进入。要建立精干、务实、高效、廉政的工作队伍。各县(市)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加强群众监督。

试点工作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考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单位对从业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与运用能力成为了人才适应社会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是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中规模大、影响广、社会认可度高的一种社会化大型考试。NCRE合格证书全国通用,是人才持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证明。

一、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国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发展现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点经湖北省教育考试院1998年9月批准成立,考点代号420064。为确保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保障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任小组组长,下设考务和教学两个部门。考务部门负责考试的宣传、组织报名、考试实施;教学部门负责考试培训,按不同考试级别和种类指定专任教师,收集考试信息,编写考试辅助材料、组织学生备考,并提供专用机房供学生自主练习。这些措施使得学院全国计算机考试质量不断提高。虽然近几年具备了一定规模,基本形成了健康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如何更进一步科学发展,合理规范,提高全国等级计算机考试管理质量与服务工作,值得人们思考。

二、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寻求与自身特点相衔接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规定:学生应在毕业前取得大学英语应试能力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能毕业。这项规定一方面使得高职学院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以外还重视了职业技能操作技术,促进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使得本身文化成绩偏低的部分高职学生将面临学习了三年无法顺利毕业的尴尬局面。但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激励的方法有很好的积进作用,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院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寻找一种有自身特点的新方法,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衔接。

1.将等级考试教材应用到实际教学

目前,学院共有机房10个,教学电脑数量近1000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上机操作的需求。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一级,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等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要求有很多相同地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将结合等级考试教材实例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在机房可以专心练习模拟考题,熟悉考试环境与题型,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考生通过率每年成递增趋势。同时,对部分优秀学生报考二级、三级时学校也一样做好服务与支持工作。

2.实行奖励政策,提高师生等级考试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增加报考人数,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政策提高师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积极性。对一级考试通过的学生鼓励报考更高级考试,对通过者在综合考评时加上相应的分数,对通过率高的班级与系部将给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定的经济奖励,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系对报名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任课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报考的积极性。

三、树立宣传阵地,增强责任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宣传模式已经不能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网络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广泛应用的媒介,在高职院校中树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宣传阵地也是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学院首先要在新生入校报到时期就抓住机会宣传,并落到实处,比如采用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单、设立答疑点、专场报告会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作用与意义。其次,利用学院的板报、广播台、专栏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去。再次,建设专门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站,并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关于等级考试的信息、考试大纲、培训资料一级模拟练习题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同时还可以专门建立成绩的查询与公布等相关信息。通过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QQ群、EMS、博客等,建立独特的宣传阵地,起到有效宣传引导作用。

在积极宣传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的重要性。在切实加强考试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要宣传诚信应考。并针对在组织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前认真研究与分析。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效措施,强化考试过程中各个环节,做到部署周密、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到位,确保考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考试监督与服务机制

1.建立严格的考务人员管理制度

在每次考试前期要高度重视考试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组织考务人员参加考前培训,择优筛选,选聘上岗,如有人员变更则重新进行考前筛选考务人员工作,确保所有考务人员都具备应有的素质,并熟悉考试程序与考试管理。同时每个考场的考务人员采用抽签决定考场。

2.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在考点组织报名工作的时候,要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开展诚信应考的团日活动,鼓励学生树立道德之风,当诚信考生,做文明学生。同时严格按照《考务规则》的规定布置考场,严格按照监考操作程序执行。为了保障上机考试的质量,上机考试采取随机编号,确定考生坐位,监考人员为学生现场考试照电子照片,并核对考生的身份证件与准考证。同时设置曝光台、举报电话,在考点周围设有警戒线,悬挂考风考级宣传标语,安排保安着装巡逻,营造等级考试氛围,杜绝发生代考等恶劣现象。

3.提供优质的服务,认真对待每位考生

在考点专门建立考试公告栏、广播台、留言板以及QQ在线交流平台。通过QQ群等网络手段及时解答考生疑问与有关信息。为了方便考生,要给考生留下办公室地址、电话与手机号码,确保考生在碰到突发事情时可以及时与考点联系,为考生提供方便。同时,对校外考生还要在证书发放的时间及时电话通知每个考生到学校领取。对于补考的考生,要电话通知到每个考生,询问原因,确认是否报名参加考试,给予每位考生参加考试的机会。

五、考点资源利用的几点设想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考点,要及时地创新与发展,在完善考点自身制度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知名度,将等级考试的考务工作与信誉度推向一个新台阶。

1.充分调动校内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我校在校学生有6千人,每次报考的人数却比较少。除了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报考以外,其他专业报考的比例较少。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如一方面高职类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阶段就分批分流去企业参加定岗实习工作,使得部分学生错过了参加等级考试的时间。另一方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选择报考劳动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考试,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够重视。针对这些情况,考点应加强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校内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积极性。

2.积极联系学校周边,开拓培训市场

为了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考生的报考人数,除了在考点(校内)积极宣传以外,还要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主动开拓考点周边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考点的地域优势与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选派工作人员去周边学校、企业进行沟通与宣传,广泛吸纳校外学生与社会人士前往考点报名。同时,可在考点开设培训班,选拔业务好的教师辅导,提供机房模拟操作。在提高考试通过率与信誉度的同时,也实现了培训与考试双赢的局面。

试点工作篇10

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2009年12月启动后,我们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扩大范围、全民覆盖"的工作思路,努力适应形势,自觉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服务民众,切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着力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一、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岗位职责交叉的实际,从营造良好的城乡居保试点工作环境出发,充分发挥系统整体效能

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部门,业务的办理涉及众多岗位,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城乡居保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是我们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适应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把开展城乡居保试点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强调,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适应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职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针对我市各区市县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这一政策的及早实施,使全市城乡居民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及时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市长、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副组长,统筹规划和指导试点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财政、公安、民政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积极展开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议意见,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试点区市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落实办事机构,配强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确保了试点工作按时展开和强力推进。三是主动协调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牵头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争取各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切实可行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的强力推进。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和作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主动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确保了试点工作效果。

二、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保障经费紧缺,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从完善城乡居保试点工作建设出发,努力增强城乡居保试点工作规化范水平

优质、高效、便捷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规范的制度建设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有力保证。为此,我们不等不靠,立足现实,克服困难,结合实际,着眼发展,努力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环境。一是抓好城乡居保试点的设施建设。各试点区市县在财政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进。加强对基层保障站所的改(扩)建,配备微机等办公设备,方便居民参保。二是抓好城乡居保试点的机构建设。为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高标准起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利用机构改革这一契机,在局编制内设立了信息中心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合理调配人员,加强试点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指导,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各区市县均在社保局内增加编制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事机构,配齐了经办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合理设置岗位,保证了试点工作健康运行。三是抓好城乡居保试点的制度建设。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制度,是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首先是规范经办流程。严格按照省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要求,在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咨询公示等业务环节,准确把握具体操作程序和标准,务求不出差错。其次建立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监管,对参保人个人账户积累、政府补贴的新农保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新农保基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帐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保证基金安全。

三、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办人员业务水平不精,能力素质不高的实际,从增强城乡居保试点工作队伍能力出发,着力提升经办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经办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我们狠抓经办队伍整体质量建设。一是加强城乡居保试点工作政策学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颁布实施时间较短,涉及人员广泛,惠及居民众多。为把这一惠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我们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理解政策宗旨,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标尺,进一步提高试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城乡居保试点工作业务培训。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们在每年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时机,组织区市县新农保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经办人员熟知和掌握城乡居保参保业务、经办流程、财务管理及信息服务等知识与技能。同时,市级人社部门还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深入区市县,对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城乡居保协办人员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使每位城乡居保工作人员都能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规程,确保城乡居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城乡居保试点工作经验交流。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组织试点区县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议,研究工作举措,制定解决措施。组织经办人员进行工作交流,谈工作、谈体会、谈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经办队伍素质的提升。

四、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区县群众居住分散,思想观念陈旧的实际,从扩大城乡居保试点工作影响出发,切实加强新农保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