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4:29

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我区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兵)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地区选定乌苏市、地区水利局、卫生局开展应急管理试点工作。每个县(市)要选择1个乡(镇)、1-2个能辐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辐射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的系统开展试点工作,摸索出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路子,找到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使应急管理工作与基层的实际和原有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有机融入,形成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对以下层面的组织中,确定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形成基本的工作机制,构建应急工作运行的架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2、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对所确定的不同层面的试点单位,针对本单位的职责职能,依据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应急预案。预案要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各县(市)在试点中,要形成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不同类型单位的预案范本。3、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方面,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为主,吸收有关专家,组建精干高效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装备,组织1-2次演练拉动,强化人员应急意识,探索联动模式,增强协同能力。4、与基层原有工作相融合方面,围绕基层综合治理、卫生防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县、乡镇结合司法、农机、水利、城建等“七站八所”职能发挥,社区结合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司法警务等“六站一室”建设,找到应急管理工作与基层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把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到原有的日常工作中。

通过试点工作,要确保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试点单位建立起辐射到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在基层试点单位编写出科学实用、指导性较强的应急预案范本和工作流程。各县(市)组建1-2支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与原有工作有机融合。为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完善、预案体系全面覆盖、救援队伍精干实用、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作出贡献。

三、工作方法步骤

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采取“纵向指导、地区组织,县(市)

实施、全面推进”的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成立机构,确定试点单位。各县(市)成立试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主管领导、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组织全面调研摸底,掌握所属乡(政)、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情况,选定领导重视、工作机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基础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工作能辐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的系统承担试点工作。

(二)编制试点方案。紧紧围绕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时限、任务、责任人。

(三)试点实施。各县(市)派工作组到试点乡(镇)、街道办事处帮助指导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按照试点方案进行,一般按照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健全组织、起草预案、组织演练、建章立制等阶段进行。

(四)总结经验。试点工作到后期要认真总结经验,通过总结要形成试点成果。各县(市)要有试点工作总结报告,要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基本思考和打算。试点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有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架构、职责、职能、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工作预案。试点是为了推广,如果被地区确定为召开现场会的点上的基层单位,要把形成的如工作流程、责任人任务分解及联系方式、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张贴在相关工作人员和基层群众容易看到的宣传观摩栏内,并制作相关音像制品加大宣传力度。

(五)召开现场会。各县(市)试点工作结束后,要在本地范围内在试点现场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点上的经验,以现场会为契机,在本县(市)全面推开基层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在2008年底,实现本县(市)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全覆盖。

(六)试点时间安排。8—9月,各县(市)成立机构,选定试点单位,编制试点方案;9月中旬,各县(市)派工作组进驻试点单位,组织开展试点工作。10月底,地区结合自治区应急管理试点地、州、市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各县(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试点工作。11月底,地区将在乌苏市召开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试点的先进经验。

四、工作要求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抓好试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为开展好我区的应急管理试点工作,地区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见附件),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王建新同志任组长,行署秘书长卡力木同志、行署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徐本来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市)要充分认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要有专门领导负责。要派熟悉基层工作、有写作能力的人员到试点帮助工作,要强化试点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要精心组织、深入调研,要强化对问题的研究,要注重总结提炼,要探索和归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带有规律性的管理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制度机制,编写好预案。

(二)突出重点。试点工作要围绕确定的目标精心安排,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分步实施,有条不紊地把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忌图形式,走过场。试点工作的重点是延伸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要形成组织机构框架,明确职责。要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工作预案上下功夫,同时要通过演练验证预案的可行性。

(三)加强指导。试点工作中,地区应急办、各县(市)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调研、督促工作,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试点方案篇2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现有的村级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村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治安,救助困难群体,提高农民素质,树立农村新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加强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建成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从8月份启动,2012年年底前完成。通过试点,为我市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一)建立机构。镇党委、政府为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小陶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指导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八一社区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小陶镇社区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村社区建设具体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光亨担任。联系电话。通过建立机构,形成党、政领导,民政牵头,村两委主办,村民为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动员部署。我镇试点村要在9月30日前开好镇村两级干部动员部署会议,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宣传《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和《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初稿),大力营造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良好氛围。由“八一村民委员会”改名为“八一社区村民委员会”应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逐级上报。

(三)制定方案。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精神和有关会议精神,根据我镇和八一村具体情况,确定社区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明确试点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制订出具有本镇本村特色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工作措施等。

(四)组织实施。我镇试点村工作从10月上旬开始,根据我镇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理念及做法引入农村,要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和其它乡镇试点的成功经验,遵循“社区为主、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原则,按照“依靠群众、因地制宜,严格标准,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和,试点村要列出详细的硬件、软件建设项目和实施进度表,责任明确到人,措施具体到位,切实保证试点工作在2013年元月底前如期完成。

(五)总结经验。试点村要形成定期工作分析汇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为市、镇两级开展试点工作提供指导。镇指导组要根据工作实际,强化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完成各自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使命和任务,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试点结束后,要认真梳理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仔细解剖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写好总结精神,为全镇今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做出典范并迎接2013年1月下旬由市里组织的由有关部门对试点村社区进行的检查评估和验收。

基本内容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当前主要在农村基础设施、民主政治、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农村平安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

(一)搞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四通四改四化”进村入户,即水电路通、新型能源通、广播电视通、互联网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社区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庭院绿化、公共设施亮化。

1、在青石自然山顶上建一个八一自来水厂,供八一村和大陶洋面等村民在大陶办厂的工人饮用水。

2、结合新农村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100口沼气池建设,建设沼气池的农户给予补助100元,对侧所、猪圈进行改造,实现侧所、猪圈、沼气池综合利用,每口再补助150元。

3、结合新农村“三清六改”工作,对村的民房前屋后种草皮、入户道路硬化;入户道路必须要达到宽2.5米,每3平方米补助1包水泥,实现进户小路硬化;对房前屋后绿化的,给予提供苗木。

4、在张坑自然村、前坂自然村各建设一个垃圾收集点。

同时,要完善试点村公益设施,在试点村实行“一校一园一室三中心”工程,即:一所村民学校、一个幼儿园、一个警务室、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农业服务、卫生服务、商业服务)、一个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健身场所)、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健身服务场所,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继续完善八一村农民夜校,以讲课内容进一步扩大,完善学校制度。实施“村民素质工程”,建立数字化的科技培训教室,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能人作用。

2、在青石对原有的卫生所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八一社区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健身服务场所,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将引进外资投资300万元,在张坑口建设一座“八一幼儿园”,以解决八一村及大陶片幼儿培育问题;

4、继续完善老人活动中心和图书馆,使老人活动正常,图书借阅正常。

5、继续完善文化娱乐中心,要逐步形成整个大陶处以八一社区为娱乐中心,对朱氏九节龙要进一步深化,注册升级,将民间活动引向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妇女秧歌队、篮球队和晚上露天舞厅。

6、继续完善八一村卫生服务所,扩大卫生服务所建设功能,添置相关器材,建设成为八一社区村服务站。

7、进一步完善健身场所,将原旧村部楼下的房间添置健身器材,建一个标准的健身场所。

(二)提升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围绕“四个民主”、“四个自我”,通过建立完善“四权决策机制”、规范落实“四项制度”、开展“一项活动”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四权决策机制”即:以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和上级组织实施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四项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前报备制、村务公开制、财务管理制、村干部履职公开评议制;“一项活动”即:“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用好宣传阵地,强化舆论监督,设立意见箱、民情室、反馈栏,倾听民声、征集民意、落实民权,畅通民主诉求渠道。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切实依法保障广大村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提高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工作。一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阳光救助,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看病难问题。大力实施助医、助学、扶老、助残、助孤、济困慈善救助活动,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组织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二要大力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大力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除四害”和爱国卫生工作,逐步消灭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三要完善农村培训功能,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四要完善信息传播功能。在试点村构建涉及农业管理、农情预报、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民培训等“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延伸到协会、专业户、提高农村社区信息化水平。通过我市新农村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项方便实用的应用系统,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五要完善村民购物功能。在社区中设立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小超市等购物场所,满足和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发展农村社区文化体育事业。采取上级部门争取一点、驻村单位支持一点、村民捐赠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图书室援建,丰富社区藏书量。因地制宜地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队伍,继承提炼当地的传统文化。以“村民教育日”、“村民文体活动日”、“社区读书日”等形式,在重大节日和节假日期间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娱乐和联欢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村民情操,提高村民素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学习型家庭”、“好儿媳”等活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宗族等活动,培养新型农民,营造农村和谐氛围。

(五)加强农村社区平安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在八一村尝试建立“一村一警”的长效警民联系制度,继续完善建立一支干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治安联防队伍,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扎实开展“送法进村”活动,把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要结合农民夜校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发挥农村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强化农村社区沟通上下,化解矛盾的功能,努力建设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安全社区。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用心探索,创新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要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试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动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建设和利用农村社区平台,把服务扩展到村民。镇直有关部门、企业要与农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制订具体帮扶方案,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扶持力度。

试点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注重阳光操作,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规范高效落实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养殖、种植等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改善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农机装备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二)发挥补贴资金的拉动效应,带动农户在农业机械上的投资,促进农机消费。

(三)扩大直接受益范围,促进农民增收。

(四)促进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三、补贴范围和对象

根据《年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补贴范围和对象为全市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农牧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公开摇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

四、补贴资金、补贴机具种类及标准

年度,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安排我市第一批中央补贴资金1650万元,其中县400万元,县400万元,县550万元,区200万元,区100万元;市补贴资金900万元。补贴机具种类及中央、省补资金标准以《年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为准执行(详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市级补贴机具是含铡切(揉丝)、压捆、包膜等组合功能一体机,计划补贴150台。

中央、省、市补贴由市农机局统一审核补贴,整合的扶贫资金由县(区)农机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程序协调实施补贴。

五、操作程序

(一)申请、公示与下达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

符合条件的购机者凭有效身份证件、户口本自愿向县(区)农机部门提出购机申请。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公示不少于7天无异议后,办理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经县(区)农机局和县财政局审核同意后,交申请购机农民到经销商购机。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可将购机与公示同时进行。

(二)付款购机

购机者持《农机购置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在补贴目录范围内自主选择机具和供货企业,商谈机具价格,交差价款购机。经销商为购机户出具包括财政补贴金额在内的全额购机发票,并提供售后服务凭证。对补贴机具及时喷印“国家补贴机具”字样及机具编号。同时,经销商登录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填写补贴机具相关信息,并上传机具铭牌、人机合影照片及购机发票原件图片。

六、补贴资金结算

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11号)及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文件精神,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试点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农机、财政部门协调配合,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安全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管理机制。在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政策不变、确认程序不变,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快速、便捷、安全、高效办理。

根据《年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省财政厅将全市三县两区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预算下达到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将补贴资金拨入市农机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专户。补贴资金兑付结算,由市农机局负责。以县(区)为预算单位进行结算,至少每个季度结算一次。市农机局审核农机供货企业报送的结算材料,审核无误后分县(区)分类存档,出具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支付结算清单,市农机局计财科向市财政局提出结算申请。市财政局接到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并给供货企业结算补贴资金。具体结算程序按市农机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市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试点工作方案》执行(详见农机信息网)。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市、县(区)农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纪检监察、财政、农机、工商、农牧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机局。由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大,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市农机局增设计财科,具体负责购机补贴资金审核结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农机购置补贴及购置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使国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农机、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及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落实市级购机补贴工作经费20万元,县(区)也要落实必要的购机补贴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本方案的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一是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在确定补贴对象时,不得优亲厚友,不得人为设置购机条件。在村公示不少于7天无异议后,县(区)农机化部门给农民办理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交申请购机农民。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方案。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方案,在确保执行购机补贴政策不走样的同时,方便农民,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做好补贴资金结算管理工作。购机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后,市农机局、财政局在补贴资金兑付结算时要认真负责、规范程序、严格审核、保证进度。市农机局确定专人审核,严格汇总、初审、复核等程序,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行政一把手负总责。认真做好补贴资金结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三)公开信息,接受监督。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函〔〕99号)精神,切实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要将补贴政策内容、操作程序、举报电话、资金规模、执行进度以及每个购机户的购买机型、生产厂家、经销商、销售价格、补贴额度、姓名住址(不涉个人隐私部分)等信息在县(区)电子政务平台的政府网站上公布,同时通过其他多种形式进行公布,使全社会广泛知晓。要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公布到村。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县(区)农机部门要以公告的形式公开本县补贴资金额度、农民分户实际购机数量、金额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肃纪律,加强监管。市、县(区)农机、财政部门要严肃纪律,把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及《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农机发〔〕4号)等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强监管,确保购机补贴政策有效落实。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市上将由市农机局和市财政局相关人员组成督导检查组,对补贴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重点检查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及委托经销商办理手续等违规行为及补贴机具的到位情况、服务收费、机具质量及售后服务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并将督导检查情况及时报省农机局。二要加大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定时不定期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或实地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财农〔〕17号)要求,主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工作,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补贴对象和补贴种类及补贴产品经销商确定、农民实际购机情况核实等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优势。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机等有关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民10%的比例,对农民购机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抽查核实及处理情况上报市财政局、农机局。三要加强补贴机具的管理。要求新购置的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必须挂牌,无证人员全部参加培训并考取驾驶证,对购买其它机具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农民安全使用。

试点方案篇4

一、目的意义

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涉及面很广。通过抓试点,可以集中资源,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行业、企业等,实现重点突破,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效得到集中体现,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有利于摸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经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加上**的发展模式比较特殊,不可能有现成的调整路子可以套用。通过分类试点,以点带面,可以有效摸索转型经验,特别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完善,形成指导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是有利于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效。**各产业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各镇村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抓好试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对不同区域和领域的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有利于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稳妥推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关系着**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毫不犹豫地强力推进,又要切实做到以稳保调,不能够急于求成。采用试点先行的办法,既能够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又可以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二、试点类型

试点选择原则:(1)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就是试点要具有典型意义,能够在某个领域、某个区域、某个环节上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摸索经验。(2)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就是试点要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和有效的切入点,容易抓出成效,发挥示范作用。(3)必须有较广的覆盖面,就是要在多个区域、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别开展试点,既有利于多方面摸索总结经验,又能够在多方面实现有效突破,做出成绩,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综合上述原则,结合**的实际情况,当前要突出抓好镇、村、行业和企业等四种类型的试点。

(一)镇(街)试点

综合考虑我市32个镇(街)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财税收入、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土地资源等状况,分成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具有特色、镇村发展相对缓慢三大类,从中分别选择1—2个镇作为试点。

1.综合试点镇:长安镇。选取依据:长安镇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相对雄厚,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层次不够高,可用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类似镇(街)中具有代表性。工作重点: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在多个方面摸索经验。(1)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龙头企业。(2)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3)主动调整转移污染大、效益低、用工多的企业,减少人口压力。(4)加快旧村旧厂、城中村改造,在镇和村(社区)中心区积极推进“退二进三”。(5)清理无证照经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有效减少闲散人员。(6)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公司化的经营模式。

2.特色产业升级试点镇:厚街镇、大朗镇。选取依据:厚街镇和大朗镇分别在家具产业、毛织产业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高,集群优势比较明显,但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低端产品多,优质项目少,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通过试点,可以在推动特色产业升级方面积极探索,为类似镇作出示范。工作重点:(1)探索产业升级与控制减少人口规模协调推进。(2)继续引进培育优质项目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3)淘汰重污染企业,大朗镇同时着力推进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实行集中治污。(4)加快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引导企业向产品开发和销售延伸,逐步把一部分生产环节向市外转移。(5)做旺专业市场、专业会展等,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6)加大村组统筹力度,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强化产业集约发展。

3.加快发展试点镇:谢岗镇、麻涌镇。选取依据:谢岗镇、麻涌镇综合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商企业较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可用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相对较多,存在一定开发空间,发展后劲较大,如何有效发挥后发优势和独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对类似镇具有激励和示范作用。工作重点:(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土地资源统筹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用土地资源。(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先进优质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4)探索利用独特资源优势发展新产业和特色产业。(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麻涌镇同时着力加快环保专业基地建设,整合电镀等污染企业,实行集中治污。(6)探索以镇统筹招商、镇村利益共享的模式发展经济,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二)村(社区)试点

原则上要求全市每个镇(街)都要实施1个村(社区)试点,其中在5个试点镇各选1个村(社区)作为市的试点村,由镇具体实施,挂点联系的市领导和部门进行指导。具体试点村名单见附表一。工作重点:围绕如何推动产业转移升级、如何推进旧村旧厂改造、如何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结合实际,各有侧重,具体可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1)实行“退二进三”,主要在镇中心区范围的村(社区)进行。(2)淘汰落后企业。主要在一些污染企业较多的村(社区)进行。(3)开展旧村改造,探索如何在推动农民上楼过程中,有效改造旧村,盘活土地资源,减少流动人口。(4)集体经济转型,主要在一些集体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村(社区)进行,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公司化运营模式。各镇(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村(社区)试点中抓以上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抓一些以其他内容为主的村(社区)试点。

(三)行业试点

突出抓信息产业,并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石龙镇、石碣镇、清溪镇为实施载体,作为信息产业升级示范区域。选取依据:信息产业是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主导优势产业,已形成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但加工环节多,研发机构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硬件制造多,软件生产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以信息产业为试点,突出扶持做大做强,有利于强化优势产业核心地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重点:抓住**作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省市联手共建电子信息及电气机械产业升级工程试点城市的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1)强化研发环节,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建设信息产业研发区和信息学院等,集聚一批信息产业研发机构和人才。(2)完善产业链条,发挥原有配套优势,尤其要在电脑咨讯产品95%配套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缺失的5%部分的产品生产企业。(3)发展软件产业,利用世界软件业非核心项目外包的趋势,积极发展软件业,作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补充和完善。(4)实施品牌战略,以电博会等为平台,帮助信息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发展自有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四)企业试点

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基本的单元。要抓好一批企业试点,由相关部门负责跟踪落实。

1.争取上市企业试点:由市金融办负责。

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试点:由市外经贸局负责。

3.技术改造企业试点:由市经贸局负责。

4.创名牌企业试点:由市经贸局负责。

5.产学研合作企业试点:由市科技局负责。

6.清洁生产企业试点:由市环保局负责。

7.控制减少用工企业试点。

以上7类企业试点,前6类分别各抓3个共18个,主要在试点镇和试点行业中挑选,第7类在这18个企业中挑选2—3个,仍由前6类相应负责部门负责。没有市试点企业的试点镇也要各挑选3个企业作为试点,由镇具体实施。具体试点企业名单见附表二。

三、目标要求

(一)把握总体目标

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要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总体目标,以发展先进高端的制造业和发达完善的服务业为重点,坚持引进、淘汰、转移、转型和升级有机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手段,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减少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着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

(二)明确时间安排

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从2008年4月开始。各个试点的工作方案于2008年6月中旬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12月各试点负责单位做好阶段性试点工作总结,市组织检查考核。

(三)注重工作方法

要边开展试点,边摸索经验,边研究政策,边推进工作。市要加强统筹,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城建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等协助,迅速制定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试点的指导。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强工作汇报,有效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政策措施

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结合试点工作,着重制订完善下列政策措施:1.“科技**”工程配套政策措施。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2.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由市金融办牵头负责。3.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4.重点项目和关键性项目引进鼓励措施。由市外经贸局牵头负责。5.高污染、高耗能、用工多、低层次企业转移的相关推动政策措施。包括推进阶梯水价改革,执行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等。由市经贸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物价局等共同负责。6.关停高污染企业的有关标准和政策措施。由市环保局牵头负责。7.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由市外经贸局牵头负责。8.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补助政策。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9.旧城旧村旧厂改造政策措施。由市城建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局等共同负责。这些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于2008年12月底前完成并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抓出工作亮点

各级各类试点要各有侧重,争取在一些方面抓出成效,形成一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亮点,起到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综合试点镇要努力在旧厂改造、加快发展服务业、控制减少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有所突破;特色产业升级试点镇要努力在淘汰低端、完善产业链、做大市场、控制减少人口规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发展试点镇要努力在引进优质项目、发展新产业等方面有所突破;信息产业试点要在高端化发展方面有新进展;村试点和企业试点也要在一些方面取得成效。

四、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机构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为加强工作领导,市成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任第一副组长,市党政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以及市人大、市政协各一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社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城建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外经贸局、市人口和计生局、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综合执法局、松山湖管委会、虎门港管委会、**生态园管委会、市委台办、市民营办、市金融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检验检疫局的主要领导,长安、厚街、大朗、谢岗、麻涌5个镇的党委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兼任办公室主任,潘新潮、温淦荣、蔡家华、梁近东、任新合、黄冠球、黎达潮、朱斌华等8名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市有关部门抽调干部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调研、规划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编发简报、文稿撰写等工作。全市的试点工作,由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推进。

(二)明确责任分工

1.领导分工。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领导与试点单位挂钩联系,深入指导试点开展工作。其中,信息产业试点和5个镇试点,分别由1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挂点联系,1个部门协助。信息产业试点,由冷晓明同志负责组织推进,市发改局协助。长安镇试点,由黄双福同志负责联系指导,市国土局协助。厚街镇试点,由邓志广同志负责联系指导,市经贸局协助。大朗镇试点,由江凌同志负责联系指导,市外经贸局协助。谢岗镇试点,由何嘉琪同志负责联系指导,市建设局协助。麻涌镇试点,由王道平同志负责联系指导,市环保局协助。

2.部门责任。市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环保局、国土局、建设局等部门主要领导,要协助市领导联系指导试点单位,亲自参与有关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关政策措施。市科技局、财政局、城建规划局、物价局、城市管理局、金融办等部门要在分管市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分工积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组织推进或配合开展试点工作。市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落实政策,做好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3.镇街责任。试点镇和试点村(社区)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属地镇(街)负责。各镇(街)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主要领导建立挂钩联系点,深入实际,加强指导,解决问题。

(三)实行政策倾斜

1.办证办事优先。全市各职能部门对试点镇村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事情要优先优办,对试点企业要设立绿色通道,简化办证、报批等手续,最大限度地为试点单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便利。

2.政策适用优先。将“科技**”、“创业**”、“商贸**”等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新制订的政策措施,优先在试点中试行。

3.资源投放优先。优先保障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用电、用地、用水等资源供应,对人才引进给予方便。

(四)加强考核督导

1.纳入考评体系。将各镇(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工作的考核纳入《**市镇(街道)领导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加分考核。

试点方案篇5

一、项目背景

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即省农村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是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年在省长直接批示和要求下,由省数字办和省农业厅牵头,省农办等17个省直涉农单位共同建设综合性的“三农”服务平台—“三农服务网”;年省农村信息化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年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名称更改为“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利用整合涉农各部门的资源,为农民提供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公益与增值有机结合。

三、实施内容与工作重点

(一)实施内容

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一是网站整合及网站群建设,利用省级三农服务网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利用省级平台提供的建站系统,建设“县三农服务网站”,整合现有的县涉农服务网站的信息资源。主要内容涉及三农政策法规、网上政务、农技服务、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市场供求、劳务需求、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本县所有乡村网页,形成省、市、县三级三农服务网站群;二是重点做好“三大系统”的应用,即信息系统、语音服务系统、实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并重、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服务并举。

2、建设县地方特色数据库

一是将建立适合各地农业生产经营个性化特点的数据库,主要包括适合本地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业专家、劳动力转移、农民生活等内容。

3、提供公用数据库数据及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数据

负责向省级公用数据库提供的我县地方特色数据:一是提供公用数据库数据,主要包括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专家、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营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实用技术,农业质量标准、三农新闻、三农视频、劳动力培训、农业名优产品、台湾农业文献等各类数据库;二是提供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数据,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及管理系统(即热线服务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村务管理系统和三农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数据。

4、建立农业热线服务系统

对县农业局原有的农业服务热线进行改造提升,依托电话语音及网络环境支撑、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查询、在线咨询等服务。一是成立“县热线服务中心”等,形成省指挥协调中心—市指挥调度中心—县热线服务中心—乡镇热线工作站—农村信息员的热线服务网络。主要工作职责是集中接听、接待、处理农民群众的来电、来人、来信;收集、整理相关的涉农信息,利用墙报、广播、电视、刊物、网络等形式对外;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科技下乡;接受有关农民负担、农资投诉和举报;对农业自然灾害、动植物重大疫情、病虫害等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理、对农民咨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等;二是成立一支农业技术专家队伍,实行专人值班、专家咨询、限期答复(72小时内)、责任追究等制度。

(二)工作重点

1、确立信息点。在县级设服务中心(热线服务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级设服务点。乡镇信息服务站的可设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可设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典型基地、农业示范户,文化站、计生服务站点、“世纪之村”信息点、学会(协会、同业公会等)、村委会、村级代销店以及信息运营商经营的业务站点(如电信、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场所,尽量依托乡镇、村已有的站点设施建设或全县已经建设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

2、信息点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五个一”:即有1至2名的专职或兼职信息员;一处固定的场所;一套信息设备(包括电脑、电话、手机等);一块信息栏;一套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服务站点管理规定、信息员工作职责、有关服务规范等)。其中计算机等设备由电信公司免费赠送(不包括电话和手机),宽带月使用费按现行电信资费的50%优惠(即39元/月,有线宽带.2M速率,不限时使用);新装宽带/固话,免安装调测费;新装ITV互动电视免安装调测费,并免费提供互动电视(ITV)机顶盒;新装天翼手机,免UIM卡费等优惠。

3、信息员甄选。信息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并熟悉电脑操作;乡镇信息员主要从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甄选;村级信息员主要从“十百千万”工程农业示范户、村干部、农技员、大学生村官、科技信息员、“世纪之村”信息员、学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或信息运营商的业务员中甄选。信息员可兼营如代缴话费、水费、电费、电信、邮政代办业务、甚至劳务需求等便民服务。

4、做好信息员管理与培训。一是对信息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的信息员队伍。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撤销其资格,收回聘书及计算机等设备,由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另行安排;二是要将信息员培训纳入农村基层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分期分批组织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的信息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各对应职能单位及各乡镇分管领导(数字办、农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财政局、科技局、气象局、物价局、粮食局、供销社、统计局、农机站、农科所)为协调小组的成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并已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负责我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

2、分工负责

县数字办负责指导和协调;

县农业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确定信息点及信息员的聘用工作;负责县热线服务中心对外运行及对乡镇热线工作站的指导和扶持;

电信部门负责乡镇、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承建;设备的配置、安装及日常维护;信息员的甄选和培训;农业执线服务系统的承建;开展相关电信业务代办等;

县直各对应职能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在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提供相应文字资料、信息、数据,并确定一名领导和联络员具体负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好信息点,选好信息员,做好信息录入,组织信息员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工作;积极筹建乡镇农业热线工作站,做到镇村联动、主动参与,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宣传推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务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建设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会议培训、制作电视专题、印发宣传简介等,介绍网络平台的内容、功能、操作使用方法、让广大群众懂得应用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平台的顺利推广应用。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11月--12月,主要工作:一是成立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二是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三是制定项目具体建设实施方案。

试点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自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通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现在,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06年人均收入实现3700元;2007年人均收入实现4100元;2008年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达到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达到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达到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达到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自然屯,07年入户3个自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自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06年至2008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达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达到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通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自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通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文明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在2008年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后,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试点方案篇7

[关键词]房产税;房产评估值;累进税率

[中图分类号]df432.9[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和政策效果的差强人意,使房产税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1 年 1 月 27 日重庆市和上海市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但国内专家学者对其合法性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合法者有之,如刘俊[1]认为房产税是经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依法设立的一个税种,它不存在新设立的问题,也不需要再重新授权。质疑其合法性者亦有之,如耶鲁大学陈志武[2]认为,房产税是最重要的财产税,必须通过正式立法和听证程序。笔者认为,现有相关研究没有从现行的法律体系来剖析房产税问题,仅就房产税本身论述房产税。本文拟从现行的法律体系来探讨房产税改革的合法性,并在分析两地试点方案的基础上为构建我国房产税制度提出设计构想。

一、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重庆市和上海市出合并实施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都采取了在原房产税基础上扩大征税范围的形式,并没有根据全国人大的立法或国务院的修法程序,两试点城市也没有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可见,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存在合法性的证成问题。探讨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应当遵守税收法治的规则,其合法性可以从现行法律体系得到证明。

1.试点方案符合《立法法》的要求

(1)《房产税暂行条例》的立法权限

首先,《立法法》第2条明确规定,任何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必须按照《立法法》来进行。《立法法》第4条明确要求,任何形式的立法必须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不能超出自己的权限范围。只要《立法法》对于某种事项明确规定是否需要制定法律,是否需要由全国人大立法,是否需要依法授权国务院进行立法等,我们就必须遵守。

其次,《立法法》第 8 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只能通过制定法律的形式。可以看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无权对新税种的征收作出规定。但《立法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有学者认为,《立法法》第9条的规定并不是国务院出台房产税的法律依据。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未作出开征或者扩征房产税的决定,二是国务院也未取得明确的授权。[3]然而,这一理解是片面的。1984年9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有关税收条例草案试行的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工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拟定有关税收条例并试行。[1]虽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6月27日废止了该项授权,但根据当时授权形成的一批税种及其征收的基本规则,已经形成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废止的原因仅在于它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绝不能将其理解为依据授权形成的税收法律制度也随之废止。否则,我国正在运行的税收制度也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因此,1986年国务院《房产税暂行条例》的立法权限,来自于198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

(2)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

重庆市人民政府“为调节收入分配,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决定在部分区域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4]。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市政府决定,自2011年1月28日起,本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5]

如何理解上述阐述?我们是否可以理解这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房地产税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讨论的内容很多,其中提到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因此,房地产税试点方

里面的“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有关精神”这一句话,应该理解为国务院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它不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房地产税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这一点可以从《立法法》第73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的规定看出来。这一条的规定明确了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具体到重庆市和上海市房地产税试点方案的立法根据应该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即1986年的《房产税暂行条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重庆市和上海市是按照国务院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根据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这一高位阶行政法规进行立法的。

2.试点方案符合《税收征管法》的要求

《税收征管法》第2条明确规定了该法的适用税收范围,规定了所有税务机关的征税必须按照《税收征管法》进行,这里包括征税范围、征税权力和征税程序等;当然这一条只是总括规定,具体的规定体现在《税收征管法》的全部条文中。房产税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征收这一税种自然必须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则行事。

《税收征管法》第3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这与《立法法》第8条“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的规定相吻合。[6]随着国务院在2009年后被终止制定、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授权,关于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等各种事项以及这些事项的任何内容,都必须由法律规制。自此,2009年之后法律规制的税收,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相关的法律。但是,房产税不是一个新税种,不涉及税收的开征、停征和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等各种事项及这些事项的任何内容,现在的改革只是对这一税种的征管办法之具体操作的完善。

二、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征税范围重庆市和上海市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征税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和对象范围。对于地域范围,重庆市进行了具体列举,上海市则直接涵盖全上海市行政区域;在描述对象范围时,这两个城市均采取了具体列举的方式。

1.试点方案征税的地域范围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下文简称重庆市《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下文简称重庆市《实施细则》)的第3条确定了重庆市房产税试点改革方案征税的地域范围。重庆市房地产税的地域涵盖限于主城区不包括市辖县,也没有明确是否包括主城区内的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的住宅,尽管实际的征收过程中只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房产税,但是存在模糊的空间。被排除的市辖县实际上存在大量的国有土地上的商品房,但试点方案对此也不征收房地产税。

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下文简称上海市《暂行办法》)确定了上海市房产税试点改革方案征税的地域范围。上海市房产税的地域范围涵盖本市行政区域,包括市辖县。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也没有明确是否包括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的房屋,也是在实际的征收过程中只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房产税,同样存在模糊的空间。

2.试点方案征税的对象范围

重庆市《暂行办法》以及重庆市《实施细则》的第4条规定了重庆市房产税试点改革方案征税的对象范围。该方案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即使是存量的也要征收房产税;二是这次房产税改革试点没有包括“高档住房、多套普通住房”。该方案在征收范围上回避了占市场存量最大的高档和普通存量住宅,但规定“高档住房、多套普通住房,将适时纳入征税范围”。这种制度设计更多的是通过改变市场预期发挥政策调控功能,税收的收入汲取能力有限。[7]

上海市试点方案规定其征税的对象限于增量住宅,排除了存量住宅。即上海市《暂行办法》出台之前个人无论拥有多少房产,都无须缴纳房产税。这种税制设计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无法反映其支付能力,违背税收公平原则,还鼓励了 “先富起来”的人,与国家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距离遥远。[8]

3.试点方案征税范围的

合法性

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纳房产税。这一规定是非议重庆市和上海市房产税试点的重要理由。笔者以为,我们要从整体理解《房产税暂行条例》,不能单独抓住某一个条款。该条例出台时还没有进行住房改革,人们所住的房屋很少有个人产权,只有极个别人拥有住房的产权(往往是出于政治和历史因素的考量),还有部分人拥有营业用的房产,规定房产税由个人承担没有实际意义。按照条款的规定纳税人应该是人们所属的单位,实际情况是只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事业单位和一些国有企业才有福利房。因而凡是不属于所谓“国家单位”的房产实际上都是要缴房产税的,自然个人拥有的房产无论是否属于非营业用的都是要缴房产税的,那些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因素致使个人拥有的住房不能理解为个人拥有产权的住房不缴房产税。我们理解一项法律不能离开这个法律实施的历史背景。因此,房产税征税范围涵盖现在意义上的个人拥有所有权的住房,试点方案的征税范围是对《房产税暂行条例》征税范围的完善性操作。

三、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计税依据与税率重庆市和上海市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计税依据与税率,既保留了原有房产税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1.试点方案的计税依据

重庆市《暂行办法》规定:“应税住房的计税价值为房产交易价。条件成熟时,以房产评估值作为计税依据。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一经纳入应税范围,如无新的规定,无论是否出现产权变动均属纳税对象,其计税交易价和适用的税率均不再变动。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应税住房用于出租的,按本办法的规定征收房产税,不再按租金收入征收房产税。”重庆市《实施细则》的第6条、第7条也明确了重庆市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试点方案实行的以“房产交易价” 而非“房产评估值”为计税依据,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庆市想利用试点方案打压房价,尽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预留了未来条件成熟时以“房产评估值”为计税依据的伏笔,只是规定得比较简单。

上海市《暂行办法》规定:“计税依据为参照应税住房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确定的评估值,评估值按规定周期进行重估。试点初期,暂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计税依据。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上海市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初期以“房产交易价” 而非“房产评估值”为计税依据,与重庆市的做法一样,也是想打压房价。但上海市对于未来的计税依据明确规定以“房产评估值”为基础,规定得比重庆市清楚、明确。

目前两个试点城市还没有实行以“房产评估值”为计税依据,其试点方案均是以“房产交易价”为计税依据,这是不符合财产税特征的。[9]财产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按财产的现有价值征税,房产作为一种资本性货物,它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房产征税就要体现它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价值特性。所以,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应是其不断变化的评估价格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交易价格。

2.试点方案的征税税率

重庆市《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收税率:“(一)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建筑面积交易单价在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3倍以下的住房,税率为0.5%;3倍(含3倍)至4倍的,税率为1%;4倍(含4倍)以上的税率为1.2%。(二)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税率为0.5%。”重庆市《实施细则》的第8条也设定了征税税率。但重庆市对房产征税税率很低,很难增加房地产持有者的持有成本。

上海市《暂行办法》规定:“适用税率暂定为06%。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本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虽然上海市房产税的征税税率考虑到不同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购房者实行差别对待,体现了“负担能力大者多纳税,负担能力小者少纳税”的思想,符合公平性要求,但上海市房产税的征税税率与重庆市相比还是偏低,同样也很难增加房地产持有者的持有成本。

四、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税收减免与用途1.试点方案的税收减免

重庆市《暂行办法》规定“对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另外重庆市《暂行办法》以及重庆市《实施细则》的

11条、第12条、第13条还规定了其他减免事项。重庆市试点方案的税收减免主要是针对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拥有的普通应税住房,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应税房产毁损。

上海市《暂行办法》的税收减免非常具体,比重庆市《暂行办法》科学得多。概括来说,包括以下方面:新购第2套及以上住房的,人均免税60平方米;有无住房的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的,可核定计入免税面积;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免税面积计算办法另行制定;新购1套住房后的1年内出售原有唯一住房的,退还征收的房产税;子女成年后首次新购住房、且属于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特殊人才新购住房、且属于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持有本市居住证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购房人,新购住房、且属于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持有本市居住证但不满3年的购房人,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退还已征收的房产税。

2.试点方案的税收用途

重庆市的改革试点方案明确规定“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全部用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维护”。上海市也同样规定“对房产税试点征收的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笔者认为,试点方案关于房产税税收用途的规定非常类似美国的房地产税。美国的房地产税大多明确规定用于教育和公共服务产品,反过来理解如果不征房地产税,这部分服务产品的经费就没有相应政府的财政支出,实际上这部分经费无论是否征收房地产税,政府都是应该支出的,只是现在用法律明确规定用于教育和公共产品而已,美国的地方政府在这个地方玩了个文字游戏。因此,我国未来房地产税的用途不需要这样规定,毕竟改革试点方案的背景决定了不能明确规定征税是为了提高政府收入。

产税的未来制度设计

结合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设想,借鉴重庆市和上海市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房产税制度提出如下初步设计。

1.未来征税范围的制度设计

笔者以为,未来房产税的征税地域范围应该直接明确规定为:国有土地上的所有房地产,并且要在地域范围里直接排除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原因在于我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很大,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农民占有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这些土地可以分成耕地和非耕地两大类。非耕地中又可以分成宅基地、集体企业占用地等;耕地不能随便转让,即使是农民把自己的承包经营权入股也不行,否则时间一长会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无法生存。从理论上看,宅基地、集体企业占用地等非耕地好像可以随便转让,我们仔细分析就可发现,这些土地转让后农民还是继续要拥有宅基地,集体企业还是要继续占用土地,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民的生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国家通过征用的方式尚且不能保证耕地的最低需要,更遑论允许土地的个人使用者自由转让了。此外,具体条文的设计最好避免使用1986 年《房产税暂行条例》中的表述方法。未来的房产税的征税对象范围要涵盖存量房地产和增量房地产,毕竟在财产税视角下,存量房产是房产税的基本征税对象。[10]否则如果房产税只主要对增量房征收,其较窄的税基范围和较小的税收规模都难以使其成为房地产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税种,改革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11]

2.未来计税依据与税率的制度设计

(1)计税依据的制度设计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和2011年重庆市和上海市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相关规定)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后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其中,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房产税是以历史成本余值或者出租的租金作为计税依据,2011年重庆市和上海市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很显然,这两种计税依据在设计本质上都是按照房产原值征税,这样不能真实反映房产作为一种重要财产的价值,因而不能通过税收来实现调控房地产的增值收益,也无法反映房产的时间价值,所以无法调节房地产的投机炒作。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公平税收负担,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并使税收与经济发展和价格水平同步增长,房产税应将原来的按账面原值计税、从租计税改为按市场评估值为计税依据。

(2)征税税率的制度设计

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和上海市的试点方案规定税率是固定税率,重庆市的试点方案

规定的是累进税率。固定税率比较简便、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比较低、纳税人的税负也比较平衡,但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达不到调节贫富差距的效果。累进税率可以较好地弥补固定税率的缺陷。因此,房产税应该实行累进税率,从低到高制定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税率。有学者[12]认为,房产税改革应根据各地房地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中央统一立法,规定幅度税率,地方政府可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房产的地理位置和实际用途,确定不同的房产税税率。这种看法实际上还是固定税率,它只是将全国统一的税率切割成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税率,与累进税率有本质上的不同,累进税率的每一个税率都是统一的,只要是达到某一个层级,税率全国都是一样的。

3.未来税收减免与用途的制度设计

(1)税收减免

房产税要设立起征点,并规定一定的免征面积。在税法中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征税:与个人的生存权有关的财产不课税或少课税。这也是房产税法中设定一定免税范围的立法基础。上海市的改革试点方案设定的人均免税面积是60平方米,重庆市的改革试点方案是每户180平方米或者100平方米。对比这两个方案,上海市考虑了每一个家庭人口数量的差异,房产税的免税面积用人均数比以家庭为单位更科学。在具体操作时,房产税的税收减免可以按照房地产产权证上的所有者进行免征,避免使用户籍中的家庭成员免征方法,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

在免税方面,可借鉴1986年《房产税暂行条例》第5条对于免税的规定。对不同房地产的不同属性,区别对待:国家机关、军事、外交机构和宗教场所等自用的房地产免税;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地产免税等。

(2)税收用途

房产税功能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房产税的用途是复杂的。未来房产税的税收用途不需要像重庆市和上海市两试点方案那样予以规定,政府取得房产税收后,只要另行明确规定公共租赁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维护的任务即可,甚至可以规定一定的支出比例。这样可以达到提高政府收入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

六、结语

房产税的改革是复杂的,这里面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像重庆市和上海市两试点方案对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减免等的改革无疑是破冰之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房产税的改革提供了时代背景,现实的需求以及房产税拥有的功能为房产税的改革奠定了现实基础,我国应紧密联系现实国情,精心设计房产税制度,以充分发挥房产税的应有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刘俊.房产税的立法基础[j].改革,2011(2):135.

[2] 燕赵都市网.师出无名的房产税[eb/ol].(2011-02-14)[2012-02-12].http://www.cnr.cn/hnfw/hngbfc/fc/201102/t20110214_507672051.html.

[3] 杨志武.宪政语境下的房产税初论[j].财会研究,2011(5):15.

[4] 中国网络电视台.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eb/ol].(2011-01-27)[2012-02-12].http://jingji.cntv.cn/20110127/114773.shtml.

[5] 东方网.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1-01-27)[2012-02-12].http://sh.eastday.com/qtmt/20110127/ula851618.html.

[6] 杨勤法.住宅房产税的合法性研究[j].财会研究,2011(7):21.

[7] 宋祥来.沪渝两市房产税试点比较和评析[j].中国房地产,2011(4):38.

[8] 谷成.房产税改革再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1(4):93.

[9] 张洪铭,张宗益,陈文梅.房产税改革试点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1(4):36.

[10] 潘明星,王杰茹.财产税属性下房产税改革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8):7.

试点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消防法》为主线,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为目标,认真摸索和总结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实现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后向全市推广,以推动全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消防局副局长××*

成员:××市第二中学校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处长××*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参谋××*、××*、××*

试点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试点工作。

三、工作内容

以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宣传教育、考核考评、健全档案为试点工作内容,全面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单位如成绩突出,拟提请以市政府或以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的名义进行表彰,并挂牌。

(一)试点单位要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本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逐级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组织,分类建立保卫人员、教职工、学生三支义务消防队伍,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宣传教育、检查巡查、灭火演练等活动。

(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议事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本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并落实包括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巡查、用火用电等在内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使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依托校办刊物、广播站、校园网以及宣传栏、文化橱窗等设施进行动员发动,向广大师生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定期对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每学期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2课时的规定;在当地教育、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区每幢建筑物出入口和公共建筑内设置《学校防火安全公约》牌,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图板和宣传标志等;每年组织一至两次灭火和逃生演习,节假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考核考评。每学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列入素质教育成绩;每年对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于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的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

(五)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分级建立消防基本情况登记册、消防组织人员登记册、火灾情况登记册、消防设施器材登记册、消防宣传教育情况登记、防火巡(检)查记录、火灾隐患整改记录、消防会议、活动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确保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底子清、情况明。

四、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06年5月16日至5月22日)。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调研组对全市部分地区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重点、难点,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5月30日前)。在××市第二中学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由政府组织,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参加,市领导、市教育局、市消防局有关领导参加。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发动活动,努力营造关心消防、学习消防、积极参与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5月31日至2006年6月20日)。这一阶段,各试点单位都要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表,并按时逐项抓好落实。市教育局、市消防局要深入试点单位具体帮助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试点工作。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试点单位进行检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6月20日至7月5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资料。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对试点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材料,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9月16日至9月30日)。拟定于2006年9月份在第二中学召开由全市各地市教育、消防和市直学校有关领导参加的现场会议。组织参观第二中学试点工作成果,互相学习交流工作经验,以此全面推进我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宣传“进学校”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试点工作中,切实抓出成效。

试点方案篇9

文 石学慧

为加快推进“食安山东”建设,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山东省金融办、山东保监局联合印发《山东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进试点工作方案》。

《方案》选择全省乳制品、白酒、规模以上肉制品生产企业,以及济南市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作为试点范围,在两年试点期内,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承担投保企业生产的食品、保健食品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记者了解到,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山东省将逐步开发食品召回等保险品种。试点工作实行统一保险条款和基准费率,并区别生产企业不同情况,采取浮动费率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费率的价格杠杆作用。

《方案》同时在加强政府引导、强化保险服务、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投保积极性。

试点方案篇10

一、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公路干线灾害防治工作目标 (二)公路干线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结合近年来特别今年以来公路水毁、震毁的灾害发生情况,依托路面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公路灾毁修复工程和安保工程实施工作,以增设和完善试点路段的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推广科研成果,采用成熟的工程措施,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处治,全面提高公路防灾能力。具体包括:

1、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试点路段公路灾害的成因,科学拟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2、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完善、修复各类排导设施,及时检修防洪设施,以预防和减小自然灾害对公路设施的损毁。

3、清理、疏通桥涵的泄洪通道,增设必要的调治导流设施,增强公路桥涵构造物的抗洪能力。

4、全面修复已损毁的挡墙、护坡、石笼、驳岸等公路防护设施。

5、整治或加固易发生崩塌、滑坡、滚石、冲蚀、冲刷、泥石流等灾害损毁的公路上、下边坡和路基。

6、顺应洪水流势,全面整治或完善试点路段的排水系统。

7、探索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的处置技术,总结工程实施经验,完善《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试行)》(附后)。

二、工作步骤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涉及因素多、技术要求高,而且多数实施路段位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岭重丘区,实施难度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按以下步骤,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一)调查摸底。收集、分析试点路段发生灾毁的历史数据,查明灾害发生的具置、类型、规模,摸清目前公路设施的抗灾状况。

(二)工程设计。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和试点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等,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试点工程进行详细设计,并对设计方案作充分论证。

(三)组织实施。组织施工单位按设计方案完成试点工程施工。

(四)总结验收。灾害防治试点工程完工后,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相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并向部提交“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技术总结报告”。部将根据情况组织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交通部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国公路网络的通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试点工作所需资金主要由有关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筹集,部给予适当补助。部补资金将纳入安保工程的投资计划下达各地。试点省(区)的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需要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为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三)精心设计,保证工程效果。公路灾害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工程技术难度大,试点省(区)应针对影响公路设施安全的主要灾害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专门设计。设计方案应符合

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并充分体现“安全、经济、环保、和谐”的勘察设计新理念。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规范和加强工程管理。应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建立和完善符合试点工程特点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