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翻译十篇

时间:2023-03-25 21:03:24

词语翻译

词语翻译篇1

关键词:商标词;文化差异;翻译

Abstract:Thetranslationoftrademarksisakind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ctivity.Everytrademarkimpliesitsculturalconnotation.Whiletranslatingit,wemustpayattentiontotheculturaldifferencesandhavetheversioncomplywiththeconsumers’culturalpsychology,languagerulesandtheregionalculture.

Keywords:trademark;culturedifferences;translation

1.引言

商品的商标就如同人的名字,是产品形象的代表,质量的象征,又是知识产权的保证,这就要求商标代表的这种商品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精美的包装,还应要求它的译名个性鲜明、优美响亮、内涵丰富、富于联想。驰名商标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产品,就是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由于商标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折射出有关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风俗、经济、政治、宗教。因此译好商标名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实践证明,成功的商标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会给公司或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公司或国家的形象。因此,译者在翻译商标时一定要考虑英汉文化差异,使译名符合民族的语言特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等。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词的文化属性,来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文化处理。

2.商标词的文化属性

首先我们应看看何所谓商标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R·海斯的观点,ABrand,i.e.trademark,isaname,term,sign,symbol,designoracombinationofthemthattellswhomakesitorwhosellsit,distinguishingthatproductfromthosemadeorsoldbyothers.Abrandnameisthatpartofbrandthatcanbevocalized。(刘法公,2003)好的商标名寓意深刻,引人注目,易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商标词的制造者禅思竭虑,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尽可能迎合广泛的消费者,因此,时代风气、社会心理、公众意识等社会一文化因素必然成为商标词们的一个重要影响源。任何商标词都有自身的文化涵义,商标词的文化属性首先表现在受一时形态制约上(2001,彭石玉)。商标词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守道德规范,否则商标不能注册或者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其次商标词必须符合特定社会的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传统,如果在命名时一味求新、求奇、贪大、图全、唯美、超雅,忽视了社会文化主流的接受标准就可能事与愿违。

从来源看商标词更是从其孕育之口起便浸润于文化之中。文化作为一种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商标词的理据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英语商标词具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征。比如有的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名家名作、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名、地名等‘如DuPont(人名).Avon(莎士比亚Stratfort-on-Avon的Avon河)等。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文化积淀丰富,如“孔府家酒”、“杏花村”等,就有很丰富的文化内蕴,体现在商标上,也显现出浓重的东方文化色彩。

3.商标词翻译的文化处理

商标在产品的销售中起着重要的广告作用。驰名商标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产品,就是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好的商标名寓意深刻,引人注目,易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把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要取得商标翻译的成功,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商标词的翻译要注意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繁衍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东西方人由于地域环境、种族渊源、、经济发展等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商品的认知角度、审美情趣、费观念和心理联想等方而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商标命名方而表现的求雅弃俗.取吉避凶的社会心理各国则是相同的。因此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一个好的商标译名,对消费者心理所产生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商标词的表层意义去领会寓于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好的商标词对消费者能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起着广告促销作用。否则再好的产品也会因其商标不能被消费大众心理所接受而无人问津。译者对商标词不仅需要斟酌推敲,而且需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精选翻译词语。例如:Bowling是人们喜爱的运动器材,译者将其巧妙译为“保龄球”,运动可以健身,“保龄”是“延长益寿”的同义词语,保龄健身的好名字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谁会不喜欢?名牌自行车Giant,其字面意思是“巨大”、“大汉”,音译为“捷安特”,喻其性能快捷而安全。迎合了消费者心理。美国著名的饮料“Coca-Cola”最初被译为“可口可腊”就很难激起国内消费者的欲望:“可口可腊”令人费解,“腊”又吸引人们对腊的联想,更觉“食之无味”。而换成“可口可乐”情形就迥然不同。该译文吉利、风趣、简短而又响亮,易被大众心理接受,立即产生轰动效应。但由于翻译工作者文化知识欠佳商标误译事例也不少。例如:爱妻牌(洗衣机,广东产)这个商标给懂汉语的人以美好的印象。丈夫买回这个牌子的洗衣机,标志着丈夫深爱自己的妻子,一心要免除妻子的洗衣的劳苦,妻子每次看到或使用这台洗衣机会联想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因此这种商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而“爱妻牌”洗衣机的译AiQiwashingmachine.汉语里“爱妻”的丰富寓意在外国消费者心理则意义全无,AiQi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符号,可想而知其带来的经济后果。

3.2商标词的翻译必须符合民族语言特点

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汉字亦复如此,堪称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但我们的产品要走向世界,单纯用汉字或汉语拼音制作商标词是行不通的,语言障碍会迫使我们的产品徘徊于国际市场之外。汉语文字具有很大的理据性,对语义表达的依赖性很大,而英语文字则是完全根据语音的任意性符号,音素组合的任意性程度很大,对语意表达的依赖性却很小。且汉语商标词具有“双音化”的倾向〈关于次向研究详见胡安琳的专文论述〉,而英语商标词在组成音节上没有任何约束和规定,表现出较大的任意性(朱凡,2002)。虽译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必须符合民族语言特点,译出其内涵。如“金利来”就是意译+直译的佳作。“金”直译英文“gold”,“利来”却是“lion”的意译,这种译法迎合人们祈望“财运亨通”的心态而敲开了市场大门。“护舒宝”卫生巾的音译商标“whisper”情趣盎然,译者采用音译的形式,一个“whisper”既尊重了西方民族性器官的禁忌,又让人感受到体贴入微的呵护。“安琪儿”自行车倍受国内消费少女喜爱,“安琪儿”意为“天使”与英文“Angle”同音,再加上车身上“彩云追梦”的注释,中西合璧,平添浪漫气息。采用谐音双关发音译的商标词大多数都是考虑了音韵效果,读来顺口,听来悦耳。它们利用汉语特有的种种美音手段,诸如与音强有关的平仄或四声),与声音一致有关的双声和叠韵。例如:Dunhill(时装)——登喜路,Squibb(农药)——施贯宝,Librium(药品)——利比安。平仄相同可以使语音具有抑扬起伏的变化美。采取谐音双关法译出的商标词大都平仄相同。其中“平仄仄”与“仄仄平”更是符合中国诗词三句常用平仄模式,如:Safeguard(香皂)——舒肤佳,Rolex(手表)——劳力士,这三例妙用了汉语的另一有的美音手段即双声与叠韵。

但如果译者过分拘泥于汉字,用汉语拼音英译商标不仅难以传递汉语原文寓意的问题,有时音译会恰巧译出不良的英语词形引起英语读者的误解。这是因为汉语拼音与英语字的读音相似的也不少。巧成的英语词词义不佳,效果就可想而知。请看实例:西子香皂——原译“Shitze”ToiletSoap是杭州产的一种肥皂,Shitze正巧与英文词Shits(泻肚子)谐音。”西子“可翻译成westlake(西湖)寓意就全反映出来了。再如:普科牌手电筒——PukeFlashilght(Puke与英语词puke“呕吐”同形),都可能造成不佳商业效果的商标译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3.3商标词的翻译必须符合人文、地域风情

东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种族渊源,自然环境,等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定势、审美情趣、消费观念、价值取向及对商品的认识角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由此商标词的翻译既要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符合民族语言的特点,又要尊重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民族感情、、符合人文、地域、风情。

文化渊源不同,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就必然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氛围中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同,日常生活中借物喻义,触景生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各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蒋磊,2002)。但由于人们对事物的偏爱、价值取向的不同在商标各方面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许多出口商品的商标或图案喜欢用凤凰作标记。名牌产品上海凤凰自行车的商标直译为Phoenix,在汉文化中凤凰给人以“吉祥、如意、高贵”的联想。而在西文化中Phoenix意蕴“再生”,以此为商标势必使人产生“死而复生”,“死里逃生”的不良联想。因此,各国商家在商标的翻译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到不同环境文化中动、植物名称的不同寓意,应适当的处理,如:尽管孔雀在汉语言文化中是象征“美丽、青春”的吉祥动物,国产“孔雀”彩电的出口商标名却没有直译为英语的“Peacock”,而是换用了一个汉语词义完全不同的词“Anaras”。这是由于在西方文化中孔雀可指邪恶的化身,不会给人带来美和青春的联想。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若将这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商标词成功地换为词汇意义和文化意义尽可能对等的词语,就必须在汉语翻译过程中注意译名的当地化,即在汉语中随时注意表现和丰富商标词译名内在的文化内涵,这样才有利于国际竞争,有利于使企业树立国际形象走向世界。陕西彩虹集团是我过最大的彩色显像生产家,他们用“Irico”作为出口商标。Irico一词利用英语商标词的典型构词法将Irix+Co(-rporation)构成。Irix是希衲昔腊神话中的彩虹之神,专传播美好信息。该词所具有的优美词义和西方文化内涵有助这种传播好信息的产品为国际市场所接受。商标翻译者还常常在译名中使用与中华文化中美好事物与行为关系的词Bossini(堡狮龙)、Hazeline(下士莲)、Xerox(施乐)、Holsten(好顺)、Bisquit(百事吉)、PespiCola(百事可乐)。“龙”华民族崇拜的祥瑞图腾,再加上“宝与狮”二字更让人想到逢年过节舞龙舞狮的喜庆场面,“莲”是中国人喜爱的植物之一,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施乐”蕴含的“仁”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美德,“好顺”、“百事吉”和“百事可乐”更是对生活与工作的美好祈盼。

英汉民族的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英语民族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商标命名应尽量避免使用政治上特别含义引起误解的商标名称。如“大鹏”牌卷笔刀的译名为ROCSharpners,大鹏是汉民族神话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汉语中有“鲲鹏展翅,鹏程万里”之说,但ROC三个大字母同时也是“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也会造成误解或产生不应有的联想,既不利创立我国出口商品的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再如“白熊”译为“PolarBear”,但当今国际政治语言中PolarBear另有特殊含义,为避免误会而改成WhiteBear。

商标翻译不仅仅是译名的问题,它涉及到出口商品的形象及商业机会。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等,决不是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所以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顾及译语国文化的特征,这样才能成功地跨越文化障碍译好商标词。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商标汉英翻译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翻译,2003,(6):68-71

[2]彭石玉.英汉商标词的跨文化传通[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57-59

词语翻译篇2

关键词: 词汇空缺 语用等效 汉英翻译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文化的载体,可以折射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从语源学角度看,英语和汉语相距甚远,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则属汉藏语系。由于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语在另一种语言里却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译者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翻译时,也因此深感困惑和迷茫,一时难以找到合适对应的语言词汇表达原语之意。译界将这种现象部分地归结到“词汇空缺(lexical gap)”。这一现象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理解带来了困难,因此在翻译中空缺词汇现象不可忽视。

二、词汇空缺的成因

1.由于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不同地域的饮食起居有文化差异,如中国的“过年”、“粽子”、“压岁钱”等。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会出现“干爹干妈”“红白喜事”等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另外,双数在汉语中蕴含有吉祥的文化涵义,一些由颜色构成的词语具有独特的文化涵义。由于人们认识、审美习惯的不同,对客观事物常常赋予不同的寓意,引起不同的联想,这就造成了词汇空缺的现象。

2.由于宗教、哲学文化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不同民族在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的“阎王”、“观音”、“老天爷”及相关的道义等概念在英美文化中并不存在,因为英美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由于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不同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词语空缺。例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个对立面“阴”、“阳”及中医里的“穴位”、“刮痧”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词语在英语里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词汇。

3.由于历史文化、文学典故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文学典故是一种文化积淀,汉英典故在许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但如果缺乏相应的文学熏陶和文化体念,就难以理解对方文学典故中的人物及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中国的历史成语典故中有“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等,谚语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情人眼里出西施”等,歇后语中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等,对没有汉语功底的西方人来说,一定不知所云。

4.由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环境而造成的词汇空缺。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富有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它们在英语里也没有对应的译法,如“铁饭碗”“传、帮、带”“豆腐渣工程”“三个代表”等。

三、词汇空缺的类别

1.语义上的词汇对应空缺。

由于语言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特有的事物、现象或情感。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在另一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特有的一些概念及词汇。所以,一种语言的特性越鲜明,这种现象就越明显。比如,汉语中的“气”“礼”“义”“仁”“中庸”,以及英语中的“god”“PK”“dink”“hippie”“gentleman”“cowboy”。

2.语用方面词汇空缺。

从事汉英翻译时,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术语。这类术语既不能机械地完全按汉语直译,又不能随便套用英语国家与之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近似语,这里面涉及不同的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例如观念方面,英语里的“relationship”“privacy”与汉语对等词“关系”“隐私”;社会体系方面,英语里的“peasant”“compromise”与汉语对等词“农民”“妥协”;传统文化方面,英语文化里的“dragon”和汉语文化里的“龙”。

四、词汇空缺的实例翻译:语用等效

语用等效指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及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在翻译的重构过程中,要达到语用等值的标准,译者就必须注意到译语与原语所在的不同文化氛围,既不能欠额翻译又不能过载翻译,力求译文读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原作者的真实意图,获得与原文读者的同等效力,又不能改变文化特色。

语用语言等效指的是在理解原作的语言信息的明示意义和暗含意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完全复制到译作中。暗含意义及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的识别对理解和翻译都非常重要。话语的真实含义经常与话语的字面意义或直接用意相异甚至相反。例如疑问句式并不总是表示疑问,有时可以表示请求或者命令:“吃过早饭了吗?”的真实含义可能并不是想请人吃早饭,而只是汉语环境里打招呼问好的一种方式。例如“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张新红,何自然,2001)这句话曾经被译成了“For a good harvest both in sports and morals.”且不说“丰收”的译法太拘泥于汉语原文的字面搭配,“精神文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在这里被译成了“morals”,该词的含义是standards of behavior,esp.in matters of sex,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应该偏离了它的本意。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也许不难理解,但是译文没能准确传达该含义,导致产生了原文没有的含义。如果把它译成“For better athletic records and sportsmanship”可能更准确。

社交语用等效指社会文化层次上的等效,这一层次的等效比较难实现,要求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译者在翻译之前需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状况和对某一文化现象或意境进行评估。如果译者认为译文读者熟悉该形象或者至少可以通过译作提供的语境理解该形象,他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手段保留该形象或意境。如果译文读者对该现象不熟悉,译者就可以考虑用译文读者熟悉的现象或意境替换原文的现象、意境或者省去原文的形象,代之以该表达式的含义。例如:大伯笑呵呵地对我说:“我们北方人都喜欢睡炕,你也将就点吧。俗话说:‘入乡随俗。’嘛。”“入乡随俗”在英文中有相应的表达方式:“Do as the Romans do.”但如果不顾语境直接套译,英美读者定会感到惊讶:“这位中国农民大伯怎么也就知道这条西方谚语呢?”因此我们最好保留本国民族色彩,直译为“Do as the local people do.”

五、结语

语言离不开文化而存在,文化又影响着语言。汉语反映并承载着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在“词汇空缺”汉译英的研究中,译者可根据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差异、生活差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适当的形式,正确理解并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取同等效力,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周玉忠.英汉对译中的不可译现象[J].外语研究,1991(3).

词语翻译篇3

关键词: 复合词 特征 翻译方法

英语的构词方法很多,主要有复合法、派生法和转化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利用这些方法生成的新词中,复合词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具有灵活简便,富有生气,带有诙谐幽默色彩等诸多特点,不但有助于创造生动有趣吸引注意力的新词,让句子结构精炼,版面简洁,还能让读者在片刻浏览间获取丰富信息,颇具实用价值。本文即从复合词着手,简要分析复合词的特征,再对复合词的几种英汉翻译技巧加以探讨。

1.复合词的特征

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可能构成一个复合词,也可以构成一个自由结合的词组或短语。在复合词和自由词组之间,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但一般来说,复合词在语义和拼写上的特征,很容易使之与自由词组区别开。

语义是鉴定复合词的主要依据。复合词的意义通常是词汇的,不是综合的。其含义或许和它的各个成分的含义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根据各个成分的含义去推断整个复合词的含义。例如复合词greenfly(蚜虫)和名词词组a green fly(绿苍蝇)的意思相距甚远,前者是复合词,语义是词汇的,不能从部分意义里获得,要依靠词典给出;后者是自由词组,语义是各成分含义的综合。

从书写方面看,有语言学家认为连字符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词合成一个词的标志,可以用来判定复合词。但连字符不是复合词的唯一判定标准,比如“冰淇淋”这个单词有时会书写为ice-cream,有时ice cream分开拼写;但各种球类如football,basketball又连写。可见,复合词可以连写、分开写,或加连字符,鉴别时,至少可以断定连写和用连字符的肯定是复合词。

综上所述,复合词非常直观、生动、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的信息量大,表达力强,巧妙运用可以为文字和话语增色添彩。

2.复合词的译法

2.1直译与意译

英汉翻译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就是直译和意译。直译即基本保持原文表述形式及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原文内容。直译比较忠实于作者的原意,而且从翻译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与原文都比较一致,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译文所传达的信息且不破坏中文的基础之上。如果在结构和意思上都没有问题,直译最理想。

例1:A Chinese newly wed couple wearing a traditional costume uses a smartphone camera to take selfie during a wedding.

译文:一对身着传统服饰的中国新婚夫妇在婚礼期间用智能手机自拍。

副词和动词搭配组合成复合词的形式在英语中很常见。根据英语语法,副词可以放在动词前后起修饰作用,这和汉语的表达习惯一样,newly(最新地)与wed(结婚)搭配,直译为“新婚的”。

然而,在翻译复合词的过程中,碰到的不全是直译所能解决的。在直译无法达到所需的效果时,可以考虑摆脱原文的形式,进行意译。论及翻译,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倡“内容第一,形式第二”,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用通顺的译文表达原文意思。意译侧重于原文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和字面内容。

例2:Other popular porridge ingredients include sweet potatoes, dried lily bulbs, pumpkin, chestnuts, peanuts, fish fillet, pork liver and yams, which the Chinese believe benefit the liver and kidneys.

译文:其他受欢迎的粥,食材包括红薯、干百合、南瓜、板栗、花生、鱼片、猪肝和山药,在中国人看来这些食材有益于肝脏和肾脏。

英汉语言中对一些食材的表述方式不同,相比汉语,英语的措辞简单常规。例句中sweet potato分开的意思为“甜的”、“土豆”,如果直译为“甜土豆”,让人不知所云。要准确把握原英语单词的思想,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另外,复合词chestnut和peanut同属nut(坚果),如果按字面译为“胸膛果”、“豌豆果”,就成了胡译、乱译。意译时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灵活选用对等汉语表达。

2.2顺译与倒译

在翻译英语复合词的时候,既不能笼统按原单词主次先后顺序来译,又不能简单地把先后次序颠倒过来译,应综合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习惯,灵活处理好语序问题。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我们在翻译时常采用顺译和倒译。顺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词语的顺序或内容的逻辑顺序,依次译出的翻译方法。当英汉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在词序上相近相似,且修饰成分不多的时候,基本可按原文语序依次译出,无须做顺序调整。

例3:Some people consider purchasing overseas real estate as basic investment behavior, but some people purchase without on-the-spot investigations, so there will be some risks.

译文:一些人把购买海外房地产当成基本的投资行为,但是有些人没有实地考察就购买,这样会有一定的风险。

On the spot本来是由on引导的介词短语,意为“当场、立刻”。在几个词之间加上连字符号后,变为形容词性的复合词,置于名词之前,起限定修饰作用,顺着原有单词的意思推断on-the-spot,在这个地点的,即“现场的、当场的”。

倒译法又称逆译法,是指英译汉时,从原文后面,以逆着原文顺序翻译的方法。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成分的顺序上差别很大,如英语中状语大多后置,定语有前有后,而汉语绝大部分前置;在反映逻辑关系复杂的事物时,英语倾向于突出主要特征,而汉语则倾向于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修辞方式。在英语复合词的表达顺序和汉语相反时,如果按照原文顺序译出,势必会导致翻译逻辑不清。如果采用倒译法,先着手翻译后面的部分,再从后往前逆着原英语表达的顺序翻译,效果往往更理想。

例4: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ealant has a good bonding effect on concrete with better properties of water proof, weather resistance, chemical resistance.

译文:研究结果表明,该密封胶对混凝土黏结性好,并具有优良的耐水、耐气候、耐化学介质的特点。

英文proof有“防……的;不能透入的;耐……的”意思,常与不同名词搭配,组成新复合词。这里的proof描述的是一种防某种物质的特性,前面的water说明了具体方面。如果此时按英文词序顺译,则为“水防的”,既听着别扭,又使词语的原意模糊不清。若从后往前倒译,把“防”这个主要特征道出,再结合“水”,译为“防水或耐水的”,符合汉语表达。

2.3增译法

所谓增译法,就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或词组,从而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并使译文在修辞上、语法结构上、词义上或语气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的目的。

例5:You might create a coding standard that says that every test case ends with a call to this function.

译文:你可以创建一个编码标准,即每个测试用例都以对该函数的调用作为结束。

复合词coding standard由动名词coding和名词standard构成。英语中动名词具有名词和动词双重属性,因而翻译时可增加具有动词概念的词,coding增译“编码”。同理,programming menu增加动词意义为“程序设计菜单”,molding machine“造模机”,automatic centering“自动对中”。根据动名词中涉及的范围或性质,对其做适当的概括,增补相应的动词是译文更准确。

总体来说,英文复合词的翻译亦属于翻译的范畴,可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不管是直译意译、顺译倒译或增译,都要兼顾词的结构和内容是否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总之,翻译必应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磨炼,对翻译的探索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陈建生.英语复合词语义构式的可分析性探索.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

词语翻译篇4

摘 要:翻译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翻译活动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受到社会、文化、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是连接语言、文化的桥梁。本文将从翻译的五大特性入手,研究这五个特性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影响,以说明翻译是一种与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的人文活动。

关键词:翻译特性;文化词语;汉英翻译

一、对翻译特性的阐释

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在许钧的《翻译概论》中,他把翻译的本质特征归纳为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型、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五个特性。翻译的第一个特性是社会性。翻译活动并不是符号转换的表层现象,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语言之间的翻译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根据具体语境,受实际社会交流的影响。因此,社会性是翻译的基本特性。翻译的第二个特性是文化性。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翻译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人类虽然分处居住,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但是借助翻译,我们可以进行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圣经》和《佛经》的翻译让世界人民有了共同的信仰,英语习语和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让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可以说,翻译的文化性是我们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依据。翻译的第三个特性是符号转换性。“一种语言符号在翻译者头脑中创造出一个概念,并且产生了一个‘思想场所’,即‘符境’或‘语境’。然后,译者头脑内部的语言编译机制将原语的思维转化成‘内部言语’,供大脑进行编码,接着转化成译语的语言,从而产生出原语语言符号的对象――译语的语言符号。这就是翻译中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李莉,2005:149)”这也就是说,译者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在创造的过程来赋予原作意义,而我们说这种再创造的过程又是与原语、译语的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不可分割的。翻译的第四个特性是创造性。正如前文所说,翻译不是将语言符号一一对应的过程,它需要受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是译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翻译的创造性是译者在受原文某些因素约束下通过其自身主体性体现出来的。翻译的第五个特性是历史性。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的历史深远,因此,一位译者不可能一次性地全面理解和阐释文本,比如公元前3世纪七十二子对《圣经》旧约的翻译与当代译者的译本肯定存在差异。所以,对某个文本的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译本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丰满,符合时代需求。

二、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受翻译社会性的影响

在社会背景下从事翻译活动,最重要的是考虑语境。“语境决定(语言)形式;形式反过来也建构了语境;”①这一点对称谓语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小孩子平时在家中称呼父母为“爸爸”“妈妈”,我们可将此译为Daddy,Mummy;但是如果稍大的孩子,即使他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我们也只能将此译为Dad,Mum,或者是在某些正式场合或文本中,要翻译成Father,Mother,不然,在他人看来就有矫揉造作之嫌。又如,在亲密的朋友或熟人之间,中国人大多爱称呼“老张”“小李”等,那么译者也没有必要译出被称呼者的全名,只需译为Old Zhang和Little Li即可;但是如果在某些正式场合有其他陌生人在场,即使说话人向陌生人介绍说“老张是一位老师”,译者出于礼节方面的考虑也应当译为Mr.Zhang is a teacher。另外,有一点在中英文化中很相似,当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满意时,父亲可能对母亲说:“看看我女儿做的!”但是如果父亲对女儿的做法不满意时,他又会说:“瞧瞧你女儿做了什么!”这“我”和“你”在称谓上的一字之差恰恰表现出不同的感彩。这时,译者可以照实译出,Look at what my daughter did!和Look at what your daughter did!英语中my和your的转换可以表达出同样的感彩。②在不同的语境下交流,所得出的翻译成果不尽相同。所以,译者要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这样才能译出既能使原作读者明白又能使译作读者理解的作品。

三、汉语文化词语英译受翻译文化性的影响

汉英文化渊源有别,这种文化的差异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的种种障碍。这一点首先体现在文化词语的缺失上。如中国周易文化中的阴阳八卦,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多数情况下人们将其译为yin,yang。又如我们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八个称谓语分别代表了母系一族和父系一族,而在英语中仅仅用cousin一词表示了所有八个称谓,但是为了让英语读者明白,有时要进行十分复杂的称为“换算”才能近似地译出原文。同时,文化的不同也会导致词义的冲突。比如“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翻译,英语文化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种政治主张,因此常用bourgeois liberalization来表示。而我国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指的是背离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宪法的思想或行为,因此,译者翻译时不能简单地用bourgeois liberalization,而是要用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aiming at capitalist restoration,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由此可见,汉语承载着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而英语也承载着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要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原汁原味的汉语并不是一件易事,还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四、汉语文化词语英译受翻译符号转换性的影响

对于翻译的符号转换性在汉语词英译中的体现,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译者在头脑中将原语符号和译语符号直接对应。如人名地名:“迎春”“探春”“惜春”分别译成Yingchun、Tanchun、Xichun;四川译成Sichuan;又如一些短语,“保持冷静”可以译作keep cool;“火上浇油”译为to pour oil on the flame③等。在第二类中,原语词语符号的语义不再单纯,需要具体语境和文化的配合。这种配合体现在符号转换性上是这样的:当原语进入译者大脑后,大脑会自动排除第一类符号转换的可能性,而是开始在译语中寻找原语“相似快”。之后,基于语用关系,译者选择其中一个语义,完成翻译过程。如中文的“健壮如牛”英语中应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牛是主要的劳动力;而欧美国家中,马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类似的还有“昭然若揭”译成as clear as the sun at midday,“血流如注”译成bleed like a pig④等。这种符号转换再一次证明翻译活动并不是语言符号间一一对应的过程,而是需要译者根据环境,习俗以及信仰中的差异,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进行相应的符号转换。

五、汉语文化词语英译受翻译创造性的影响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根据原文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的作品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法,需要译者进行适当的取舍。如:我们家那小破土屋的前后左右呀,就像座小花园似的了,红是红,绿是绿,紫是紫,黄是黄,五彩缤纷,赏心悦目极了,美丽极了。⑤有译者将其译为The four sides of our shabby little house had become a true garden spot,a riot of colour;red and green,purple and yellow―very pleasant to look at.在译文中,译者没有将“红是红”等一系列句式翻译为“red is red”,因为如果这样翻译,译语读者也不会理解。译者进行相应的取舍,只用“red,green,purple,yellow”四个词来表现“小花园”的“五彩缤纷”。同样的还用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一些歇后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被译为Each of us shows his true worth⑥,译者并没有将“八仙”译成eight gods,因为即使这样译出,译语读者也不能理解,因此,进行适当的取舍却仍能表达原意是最佳的选择。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也能体现出翻译的创造性。如汉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⑦

整首诗都充满了姑娘、小伙采莲时欢乐愉悦的心情。而诗中的鱼儿也来凑热闹,在莲叶间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更衬托了整首诗的欢快气氛。因此,译者认为应把鱼儿的运动具体地译出,才能使读者理解其中真意:

Lets gather lotus seed by southern river shore.

The lotus sways with teeming leaves we adore

Among the leaves fish play and make love.

In the east they make love below and we above;

In the west they make love below and we above;

In the south they make love below and we above;

In the north they make love below and we above.⑧

译者将“戏”译为make love(求欢)而不是play(玩耍),就是想将鱼儿间的戏耍和男女间的嬉戏打闹融为一体,互相衬托,体现出原诗的主旨。这样,译者的主体性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译者根据译语的文化将原语的作品适当地改写,使译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语所要传达的思想。

六、汉语文化词语英译受翻译创造性的影响

同一译者对相同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有限的,因此不同的译者会译出不同的作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译作的策略应用和遣词造句间,而这一方面又体现了翻译的历史性。《红楼梦》的成功译本有两个,分别是杨宪益夫妇的和大卫・霍克斯的译本。霍克斯是汉学家,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因而选择了“归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希望普通英语读者能享受和他一样的乐趣。而杨宪益夫妇在20世纪70年代翻译《红楼梦》的目的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杨宪益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更忠实地传达原作的精髓,更真实地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如在第六回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是: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而霍克斯的译文是:Man proposes,God disposes.⑨杨宪益先生用异化法翻译出汉文化的宗教特色――佛教来翻译原文,仍然保留了源语言的文化;霍克斯采用归化法用God代替了Heaven,照顾到西方读者的宗教观,这样更便于读者理解和体会原作。

同时,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的翻译也会特定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许渊冲先生对柳宗元的《江雪》作了两种翻译。原文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一: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译文二: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⑩

华东理工大学邵志洪教授认为,译文一是寓动于静,同时采用偶句押韵,因此,第三行中译者用了behold一词,但其实这样做打破了诗人想要营造的静谧氛围,影响了全诗的完美展现;而译文二一直体现原作的静态气氛,相比译文一更能体现诗人的初衷。由此可见,翻译的历史性主要是通过译者体现出来的,译者对原文的解释和理解,以及使用的翻译策略都受历史环境的影响。

七、结语

本文以许钧在其《翻译论》中提出的翻译的五个特性翻译的特性为视角,采用举例证明的方法来探讨它们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影响,通过以上例证,本文发现翻译与社会、文化、历史、译者主体性等条件息息相关。所以,今后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要注重以上方面,以期更好的理解原文,引导读者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为翻译事业做出贡献。(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1.118-160

[2]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85.1-9

[3]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视角.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68-71

[4]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6.345-349

[5] 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5.133-205

[6] 潘文国.英汉语比较与翻译8.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10.275-290

[7] 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394-399

[8] 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东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18-20

[9] 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3.40-60

[10]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10.491-494

注解:

①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93页。

②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第119页。

③ 同上,第149页。

④ 同上,第149页。

⑤ 梁晓声:《黑纽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13页

⑥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第158页。

⑦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视角》,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9-70页。

⑧ 同上。

词语翻译篇5

论文摘要:移就修辞格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境中移就格的巧妙运用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结合相关语言材料的分析,粗略地探讨了英语语言中常见的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

一、引言

《辞海》载:“移就:甲乙两项相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如‘幸福水’,幸福本属于人,今移用于水,这就叫移就。”按照A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的解释,TransferredEpithet是:“afigureofspeechinwhichistransferredfromtheappropriatenountomodifyanothertowhichitdoesnotreallybelong”词典进一步举例说明:“Commonexamplesare:‘asleeplessnight’;‘thecondemnedcell’;‘ahappyday’。由此可见,移就修辞格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种超常的词语组合方式,是一种艺术语言。

除开上文提到的形容词移用外,英汉语言中还有副词的移用,如“Waterflowedlanguidlyintothethirstyfield”(水无精打采的流进了干涸的土地);名词的移用,如“Heknewthatthemoralcardhousewouldcomedown”(他知道那道德纸屋会塌下来)。本文主要讨论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即移就形容词修饰语+中心语。

二移就形容词的表现类型

转移形容词与中心语临时组合,其搭配有悖语言规范,是作者在调遣词语上的一种主观随意的“拉郎配”,只要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在逻辑语义深层结构中合情合理,一切属于人、动物、具体和抽象事物的形容词修饰语都可临时相互借用。

1、移人于物,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事物,即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使事物或概论带上人的情感,这是常见的用法。

⑴Beforehimtherearestillthreewearymiles

在他前面仍有三英里令人厌倦的路程。

Weary本是指he,作者一反常规移来修饰mile配不当,却使语言简洁生动,意蕴丰富.

⑵“Don’tworry,son,wewillshowthemafewtricks.”Darrowhadwhisperedthrowingareassuringarmroundmyshoulderaswewerewaitingforthecourttoopen.

“别担心,孩子,我们将给他们看些把戏,”我们等候开庭的时候,达罗搂着我的肩膀,低声对我说,叫我不要担心。

Reassuring属于描写人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人体的一部分,说明某种行为动作,使之带上人的情感。

2、移物于人,即把说明事物的属性移用来说明人或人的行为

⑶Heisnotaneasywriter.

他是一个作品很难读懂的作家。

easy本来用于说明事物,即修饰作品而不是作家,作者在此移用来修饰人writer,aneasywriter等于awriterwhoseworksareeasytoread(作品易懂的作家)

3、移甲物于乙物,即将原描写甲事物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与之相关联的乙事物或某一概念。

⑷Darrowwalkedslowlyroundthebakingcourt.

达罗绕着那气氛紧张、异常闷热的法庭踱着步。

Baking本来是指烤面包,可以想象一下靠面包时的情景,所以作者在此移来说明另一具体事物court,生动的描述了法庭在审理这场震惊世界的审判时紧张而闷热的气氛。

三、移就形容词与中心语的关系及其翻译

移就格简洁凝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而作为一种超常规搭配的语言变异现象,含有移就格的句子如何准确理解,如何翻译得恰到好处,往往使人颇感踌躇。翻译时,首先要弄清移就形容词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因此,译者只有从深层结构角度对其分析,才能准确传达原文内涵。常见语义关系可归纳如下:

1、修饰关系

语义为修饰关系的转移形容词一般可以直接译成汉语,并保留移就手法,我国读者获得相通的感受。

⑸Thisisacredulousage,andtheburdenofknowledgewhichwenowhavetocarryispartlyresponsible.

这是一个轻信的时代,究其原由,部分在于如今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

2、并列关系

语义为并列关系的转移形容词,一般可译成两个并列的成分

⑹Shesattherewithembarrasseddelight.(cf.Shesattherewithbothdelightandembarrassment.)

她坐在那儿,既尴尬,有高兴。

3、因果关系

语义为因果关系的转移形容词搭配,一般可译成原因状语

⑺Possibly,somepeoplemightsuspecthimofadegreeofunderbredpride;Ihaveasympatheticchordwithinthattellsmeitisnothingofthesort.(cf.Possibly,somepeoplemightsuspecthimofadegreeofpridewhichwasduetohislackofeducation;)

可能有人怀疑,他因某种程度的缺乏教养而傲慢无理;而我内心深处却怀有同情之感,觉得他并不是这类人。

4、转折关系

转移形容词与被修饰语形式上是修饰关系,实际上是转折关系,可采用增词法翻译,即增加转折关联词。

⑻Theanguisheddignityshebroughttothatpartmadeitthebestperformanceofhercareer.

那个尽管痛苦却不失尊严的角色是她演艺生涯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

5、伴随关系

语义为伴随关系的转移形容词一般是动词的分词形式,形式上是形容词,实际上是动词,伴随谓语动作的发生,翻译时视为谓语为宜。

⑼Thesailorsswarmedintoalaughing,cheeringringaroundthetwomen.

水兵们笑着,欢呼着,在这两个大人物周围挤成一圈。

四结束语

总之,移就修饰格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新颖生动,简洁明快,含义深刻,表达准确,巧妙的运用这种修饰手法可以增强语言描述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论说的力度。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艺术,可以帮助我们领略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感,挖掘文章的内涵,进而帮助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原文,翻译原文。译者在翻译移就修饰格时,首先必须彻底理解其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再现于译入语中。

参考文献:

1.吕煦,《实用英语修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树德、冯齐,《英语修辞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安定,《英汉修辞与翻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王得春,《词格与词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钟馥兰,“英语修辞格中的移就与移觉浅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词语翻译篇6

学的角度探讨英语新词的来源,构成特点及翻译技巧以便掌握和积

累英语词汇。

关键词:英语新词 构成法 翻译技巧

英语词汇跟任何现代语言的词汇一样,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发

展。二战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变化发展,出现了许多

新生事物。这些变化必须有与之相适合的新词,因此英语中涌现

了大量的新词(neologisms)。为了了解英语中的新词,本文拟从

新词的产生、发展及翻译等方面作简单的介绍。

一、新词的产生原因

1 . 政治的变化。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这些变化给英语也增添了不少新词。如:(冷战)cold war ,

(军备竞赛) arm race, (静坐示威) sit-in, (男女平均主义等)feminism等。

2. 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英语中也出现

了不少新词。比如:(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石

油输出国)Organization of Petrol Exporting Countries, 以及与我们位生

活息息相关的(自动取款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

3 .科技的发展。尤其近几十年来,科技迅猛发展,各种高科

技产品不断问世,大量科技词汇不断涌现并频见于媒体为大众所

熟知,如:(因特网)Internet, (电子邮件)E-mail, (万维网)WWW,

(克隆)clone 等等。

4 .文化影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任何国家无一

例外,因此英语中也有许多关于教育的新词。比如:(广播、函

授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电视大学)Open University,(热线)hot

line, (脱口秀) talk show 等等

二、新词的发展途径。新词产生的主要途径有创造新词,语

义新词,外来词借入等。

1 .创造新词。即通过传统的构词法构成新的词汇。其方法

主要有词缀法、缩略法、拼缀法、类推法和合成法。

(1)词缀法(affixation)。利用英语中的前缀和后缀构成新词。前

缀构词如:“微”micro microwave 微波;“反”antiantiparticle

反粒子;“超”super superstar 超级明星。后缀构词有: -phonic“声

音的”periphonic多声道的, 一cide“杀”ecocide生态杀灭等等。

(2)缩略法(shortening)。它有两种构词手段:一种是截短法

(clipping),即把一个词或词组中的部分字母删掉而构成新词的方

法。如:ad(advertisement,广告),homo(homosexuality,同性恋)。另一

种是首字母缩写法(acronyms),就是将词组中主要词的每个字母

连成一个新词,这样的新词每个字母都要大写。如: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执行总裁,首席执行

官)。

(3)拼缀法(blending)。它实际上是在两个单词中各取一部分

拼缀成一个新词。如:comsat(communication+satellite)通讯卫星,

chinglish(Chinese+English)汉式英语,lunarnaut(lunar + astronaut)月球

宇航员,transceiver(transmitter+ receiver)无线电收发器,nanolaser

(nanometer+ laser)纳米激光器。

(4)类推法(analogy)。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引出对应或近似词的

方法。如:earthquake(地震) moonquake(月震),hardware(硬

件)software(软件),brain drain(人才外流)brain gain(人

才流入),cold war(冷战) hot war(热战)。

(5)合成法(composition)。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联结起来

构成新词,它是最简单常用的构词法,在英语新词中占的比例最

大,大家随处可见。如:generation gap(代沟),summer time(夏

令营),disk copy(整盘拷贝),test-tube baby(试管婴儿),moonwalk

(月球漫步)。

2. 旧词新义。即在旧词的基础上赋予新的词义。常用的动词

(break)有了新词义“霹雳舞”;在计算机术语中mouse (老鼠)成

了鼠标;menu 原指“菜馆的菜单”,现在为“电脑的菜单”。

3. 吸收外来语作为新词。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

广,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大量

的外来语流入英语,单就汉语来说就有不少融入了英语。如:饺

子(jiaozi),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风水(fengshui) 等; 此外 还有

从别国引入的词:jukebox 投币式自动唱机(非洲语),sputnik人造卫

星(俄语), acupuncture针灸(拉丁语), ambulance救护车(德语),tsunami海

啸(日语)。

4. 杜撰新词。即凭空杜撰出来的。如:dweep(讨厌的家伙),

Prozac(抗沮丧剂), whack(老土),hotsy-potatsy(市场营销的“高

手”)。

三、英语新词的翻译方法。 由于大量新词的出现给英语学习

者带来了许多困难,要理解这些新词的意义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

翻译方法。

1. 直译。即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如:white collar(白领),

moonrise(月初),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download(

下载), bandwidth(宽带),multimedia(多媒体)。

2. 意译。 因为有些新词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我们就

采取一些较长的解释性语言。如:baby bust (生育低谷时期),

quality time(跟孩子一起谈话的时间),soccer mom(足球妈妈-郊

区妇女,她们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占相当人数的投票者),hotkey(快

捷键),honeymoon(蜜月)。

3. 音译。根据英语的读音巧妙地译为合适的汉语对应词。如:

cool(酷),hacker(黑客), nylon(尼龙),AIDS(艾滋病), talk show

(脱口秀),Utopia(乌托邦)等。

4. 半音半意译。即把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如:X-ray(爱克斯光),Internet(因特网),black humor(黑色幽

默),beer(啤酒),hamburger(汉堡包)。

5. 一词多译。由于新词出现后不可能立即有统一的叫法,就

会出现此类现象。如:E-mail 被翻译为“电子邮件”,“电子函件”,

“伊妹儿”,“伊媒尔”等;cell phone 的译名则有“移动电话”,“无

绳电话”,“大哥大”,“手机”,“便携式电话”,“蜂窝电话”六种

之多。

6. 省译。随着人们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许多英语新词已经家

喻户晓,人们通常不翻译成汉语。如:WTO,CEO,CET,NBA,MTV,VCD,E-mail, IT等等。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合作化的进一步加

强,层出不穷的新词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掌握以及运用新词就变得非常必

要了。

参考文献:

[1]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 汪溶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9.

[3] 王运.实用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武汉: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1992.

[4] 毛荣贵. 英语词汇热点透视[M ]上海: 上海交通出版社,

词语翻译篇7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语词组对比与翻译,通过对语词组的定义、类型、功能以及语词组产生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分析与翻译,找出两种语言在词组上的异同,为双语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维吾尔语;汉语;词组;翻译

一、前言

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汉语和维吾尔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可求同,即找出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方面;亦可求异,即找出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方面。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语词组的对比,目的是通过对语词组的分析,找出语在词组上的异同,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翻译。

近几年来,语对比研究向深层发展,词组结构的对比也在更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之中。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彼此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汉语注重意合,不依赖于形式而注重内在意义的贯串承接,结构比较简洁,维吾尔语注重形合,结构比较严谨,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这种特点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各个部分。

因此,通过对语词组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词组,也能提高学习者的词组应用交际能力和翻译技巧,对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二、语词组定义

2.1维吾尔语词组定义

在维吾尔语研究文献中,词组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维吾尔语词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而且是按语法规则或是结构规则组合而成的语义上或语法上能逐层搭配起来没有语调的一组词。如:(体现了语法关系,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开门开车(体现了语义关系,是及物动词含有“开”的意思,但却与中表达的“开”的意思不一样,因此,或都不能组成词组。)

在维吾尔语中,词和词组合成词组有三种语法手段:一是语序,二是虚词,三是借助词尾。因此,维吾尔语词组的结构比较固定,类型比较单一。

2.2汉语词组定义

关于汉语词组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意义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能够自由运用的造句单位。

语法手段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

三、语词组形式和类型

3.1维吾尔语词组形式和类型

关于维吾尔语词组的分类有多种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把词组分成不同的类别,本文主要从词组的结构、词组的功能、词组的层次等几方面进行分类。

3.1.1根据词组结构

(1)联合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分主次连接在一起,词和词之间可通过连接词连接,也可不用连接词连接。如:

我和你工农兵

(2)动宾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表示动作或行为,另一部分是动作行为所支配涉及的对象。它往往以名词的宾格出现。如:

看望他读书

(3)主谓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被陈述部分,后一部分是陈述部分。两部分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

下雨

(4)偏正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限制或说明后一部分。其中起修饰、限制、说明作用的词在前叫从属语,被修饰、限制、说明的词在后叫中心语。

根据偏正词组中心语的词的不同,偏正词组又可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

a.定中词组是按照“定语+中心语”的结构关系组合而成的词组。如:

勇敢的人

b.状中词组是按照“状语+中心语”的结构关系组合而成的词组。如:

努力学习

(5)同位词组()

由两个或多个词语在意义上指同一事物,在结构上作同一成分,两者互为复指,带有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两者为同位语。如:

卡德尔先生

3.1.2根据词组的层次

简单词组好电影学习语言

复杂词组许多书和杂志

3.1.3根据词组功能

名词性词组

死胡同乌鲁木齐和喀什

动词性词性

写信买本子

形容词性词组()

非常好又干净又明亮

3.1.4根据词组语义

单义词组()

书和本子勤劳的人

多义词组()

爸爸的照片达吾提的故事

3.2汉语词组形式和类型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词和词容易组合,因而词组的类型较多,本文主要从词组的结构、词组的功能、词组的意义等几方面进行分类。

3.2.1根据词组结构

(1)主谓词组: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而不用虚词表示。如:他说今天国庆我们学习英语

(2)动宾词组:由动语和宾语两个成分组成。动语在前,宾语在后,二者是支配、涉及的关系。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如:想他接受批评去外地

(3)偏正词组:由修饰与限制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与限制部分在前头叫修饰语,被修饰与被限制部分在后头叫中心语。

(4)中补词组:由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中心语在前,补足语在后,有的补足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记。如:学得好

(5)联合词组: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如:今天和明天

(6)连谓词组:由两项或多项没有其他结构关系的谓词性词语连用,没有语音停顿。如:上山采药

(7)兼语词组:由动宾词组的宾语和主谓词组的主语套叠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如:请他进来

(8)同位词组: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如:

我们大家

3.2.2根据词组的功能

名词性词组:老师和学生。动词性词组:明天见。形容词性词组:整齐干净

3.2.3根据词组的定型程度

固定词组:走马观花。自由词组:他是教师

3.2.4根据词组的层次

简单词组:讨论问题。复杂词组: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3.2.5根据词组的意义

单义词组:书和本子。多义词组:母亲的回忆

四、语词组对比与翻译

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因而在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都有所差异,但并不能否定它们之间没有共性。

4.1语词组相同点

(1)语词组的定义都描述了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意义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且没有语调的一组词。

(2)语中,词组都是最小的合成体,都是由实词和实词或实词和虚词组成。

(3)语词组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但汉语比维吾尔语更灵活。在语词组中,当词组具备了句子的语调时,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如:这本书好!明天星期五。

4.2语词组不同点

(1)汉语是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例如:“天气好好天气”(主谓词组偏正词组),是语序的不同;“老师和学生老师的学生”(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是虚词的不同;维吾尔语是典型的黏着语,强调语言形式。因此,维吾尔语的语法意义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如:(你们的意见)等,在这些例句中分别附加了第二人称的复数、相似格、时位格、宾格和向格等,这些都体现了维吾尔语的形态变化。

(2)汉语词组没有形态变化,因此进入句子也没有,维吾尔语则有。如:今天我很高兴。太阳落了。(例句在翻译成维吾尔语时动词则有了时和人称的变化。)

(3)根据词组的解体性,语词组在句子里的存在也不同,在汉语中词组在句子中仍可是词组,亦可是成分。如:今天阳光明媚。(阳光明媚在句中仍是词组同时也是谓语);在维吾尔语中词组在句子中部分是词组,部分不是词组只是成分。如:(在句子中即是词组又是成分)(在句子中只是成分而不再是词组)

(4)汉语特有的几类词组,如:兼语词组、“的”字词组、“所”字词组、方位词组、量词词组、比况词组等,维吾尔语中相同的语义,多数用一个词表示,不存在类似的现象,少数用其他类型的词组表示。如:他的向云一样轻,同时,汉语的介词词组与维吾尔语的后置词构成的词组相当,如:好久以来,其余的词组均属汉语所特有。

五、结语

维吾尔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通过对语词组的分析,加强了对两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和翻译,一方面在进行两种语言对比的同时,我们对语词组的认识也再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也是语双语教学需要弄清的问题和扫除的障碍,同时可以促进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学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更好地学习双语有一定的帮助,对维吾尔语和汉语词组的翻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YSY005

参考文献:

[1]陈世明、热扎克.《维吾尔语实用语法》[M].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

[2]张玉萍.《语法对比》[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词语翻译篇8

(嘉应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摘要: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词汇翻译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双语平行语料库作为有效的词汇翻译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有四方面的应用价值:帮助师生检验译文的词组搭配是否地道;提供丰富多样的双语对译样例,有助于学生丰富对译词语,增强语感;提供词典外的译法供学生仿习;为教师编写翻译练习题或测试题提供素材。

关键词 :双语平行语料库;词汇翻译教学;学习者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H31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103-05

收稿日期:2014-11-14 修回日期:2014-12-1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基金项目:梅州市社科联、嘉应学院2012年度文科育苗工程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课程建设及其应用模式研究”(2012SKM03)。

作者简介:蔡永贵(1982—),男,广东新丰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17.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103-107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20

语料库来自拉丁词“corpus”,意为“汇总”、“文集”等。语料库是“按照明确的语言学标准选择并排序的语言运用材料汇集,旨在用作语言的样本[1]。一般而言,语料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语料);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真实语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2]。

语料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类型的语料库。按照时间划分,语料库可分为共时性语料库和历时性语料库。按照语料的语种划分,语料库可分为单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和多语语料库。其中双语和多语语料库视其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对应语料库(parallelcorpora)、类比语料库(comparablecorpora)和翻译语料库(translationalcorpora)。王克非指出,平行语料库指由原文文本及其平行对应的译语文本构成的双语语料库,其双语对应程度可有词级、句级和段级几种[3]。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大学着手研制双语平行语料库,如北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王克非、王立第等学者主持建立的3000万字/词的汉英平行语料库;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卢伟教授主持开发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绍兴文理学院建立的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本研究旨在探讨句级对齐的英汉/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在词汇翻译教学中应用。

一、双语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

(一)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翻译教学依旧存在不少问题:(1)课时少。目前我国大多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必修课只包括两个学期的英汉、汉英笔译课,每学期40个学时。课时不足势必影响教学效果。(2)教学模式陈旧。在大多院校,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即“理论技巧讲解举例验证结论巩固练习讲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3)教学效率不高。“PPT+粉笔+教材+课后翻译练习”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知识容量小,节奏缓慢。(4)教学内容陈旧。现行翻译教材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甚至不少是20世纪80年代编写的。教材内容陈旧,多以文学翻译为主,例句不少为人造语境,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要改变传统翻译教学现状,就要“实现翻译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量,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语境中快速提高翻译能力”[4]。双语平行语料库无疑能提供海量的真实的翻译材料供学生自主分析探索,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二)将双语平行语料库引入翻译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何安平指出将语料库引进课堂教学,会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可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比如互动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和分析归类型的学习,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塑造学生的批评精神和反思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5]。具有丰富语料资源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比双语词典更有效的参考工具和研究平台。意大利学者BERNARDINI曾认为翻译教学辅之以大型平行语料库检索,翻译专业学生可以形成一种翻译的“意识”、“反射”和“应变”,这些技能“使专业译员有别于那些不熟练的业余爱好者[6]。MONZO指出,要让翻译学习者认识翻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置身其中(exposure),而双语库是创造此种翻译环境的一条途径,因为通过双语平行语料,不仅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原语语言系统的规则,也能看到翻译文本自身特征,建立对翻译转换的感性认识[7]。可见,双语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语料库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对译语料供学习者观察,从而加深对某单词、词组或短语的认识,并丰富对译词语。

二、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词语翻译教学

廖七一认为,平行语料库最典型的应用范围之一是双语词汇教学。在词语翻译教学中,平行语料库的作用不可小觑[8]。教学实践证明,双语平行语料库用之于词汇翻译教学,至少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帮助师生检验译文的词组搭配是否地道

词语搭配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即什么词常和什么词组合在一起使用。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搭配形式和词汇惯用法是迥然不同的。掌握和使用地道的词语搭配是学习外语的重点也是难点。英语有太多的固定搭配,学习者不可能都掌握。一般而言,评判译文质量的基本标准是“忠实”和“通顺”。汉译英还特别强调译文要“地道”而不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然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来说,由于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要想英译得“地道”绝非易事。利用网上现有的语料库,可以检索到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以验证译文中所使用的搭配是否地道。使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分析词语搭配不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写日记”这一搭配的翻译,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不少学生会翻译成“writeadiary”。通过在卢伟英汉双语语料库分别检索“写日记”和“记日记”这两个

关键词 ,可以找到9对汉英对译例子,通过观察这些语料,不难发现该词组的地道英语表达为“keepadiary/journal”。如:

(1)她写日记已二十多年。

Shekeptadiaryforovertwentyyears.

(2)他记自己漫游亚洲的日记。

HekeptajournalofhiswanderingsacrossAsia.

(3)我不明白你为何要记日记。

Idon′tseewhyyoushouldkeepadiaryatall.

在翻译练习中,很多学生一时记不起“发烧”一词的英文表达,便模仿“catchacold”和“sufferfromaheadache”把它翻译成“catchafever”或“sufferfromafever”。但其实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搭配用法。通过在卢伟英汉双语语料库的检索“发烧”这一词,学生很容易发现“发烧”一词的英文地道表达为“haveafever”“getatemperature”和“runatemperature”等,如:

(4)我感到自己好像有点发烧。

IfeelasifIhavesomefever.

(5)简:他发烧了。

JANE:He′sgotatemperature.

(6)孩子在发烧。

Thechildisrunningatemperature.

(7)那个病人有些轻微的发烧。

Thepatienthasamildfever.

(8)你有点发烧,你该上床去。

You′reabitfeverishyoushouldgotobed.

(9)她发烧病倒了。

Shewastakendownwithfever.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双语对译样例,有助于学生丰富对译词语,增强语感

KUJAMAKI认为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喜欢使用词汇的直接意义或词典中的等值项,致使翻译过程变得相对简单[9]。笔者在翻译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处理生词时往往直接采用词典意义。由于词典只能提供词语静止状态下的规约意义,无法提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动态用法,直接套用词典意义的译文往往比较僵硬、不地道。钱厚生指出:“真正贴切的对应词大都存在好的翻译材料中,值得大力搜寻”。[10]双语平行语料库正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储存了大量翻译材料的“仓库”,语料真实、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速,使用者可以瞬时检索出观察词的大量对译例子。通过观察大量真实语境下的译例,学生在翻译时便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最贴切的译词。

例如,提到“孝顺”一词的英译,大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filial”。“孝顺”一词作为形容词时,词典对应的译法确实是大家所常用的“filial”。以“孝顺”为检索词在绍兴文理学院研制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39组含有“孝顺”一词的句子。其中形容词“孝顺”出现18次,而动词“孝顺”出现21次。然而,只有3处形容词“孝顺”被翻译成“filial”:

(10)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

“Thesonofacertainfamilywasmostfilial”hebegan.

(11)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AlthoughfondparentsarelegionWhoeversawareallyfilialson

(13)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恤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TheoldpeoplerecalledKeqing′sfilialbehaviourtheyoungpeopleheraffectionatewaysandthechildrenherkindness;whilenotoneoftheservantsbutweptforgriefrecollectinghercompassionforthepoorandhumbleandherlovinggoodnesstooldandyoungalike.

其它15处形容词“孝顺”的对应译文都不是“filial”,如:

(14)就是老太太跟前,也是真孝顺。

andsheisplainlydevotedtoyou.

(15)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YetthoughofpatentsfondthereisnolackofgratefulchildrensawIneveraone.”

(16)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

Youwhoareoutwardlysodutiful:youaresecretlyplottingagainstmelikealltherest.

(17)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

Thisoneisaboutadutifulsonwhosemotherwasill.

(18)“今儿见宝玉这样孝顺,他又丢了一块玉,故此想着拿出来给他,也象是祖上给我的意思。”

“NowseeinghowdutifulBaoyuistomeashe′slosthisownjadeIdecidedtogetthisoutandgiveittohimjustasmyfathergaveittome.”

“IwasthinkingtodaywhatagoodgrandsonBao?yuistome;andsincehehaslosthisownjadeIthoughtImightgivethistohimjustasmyfathergaveittome.”

(19)便是看着宝钗心里好像不愿意似的,“虽是这样,他是女儿家,素来也孝顺守礼的人,知我应了,他也没得说的。”

althoughshecouldseethatBaochailookedratherunwilling.“Still”shethought“she′sagirlwho′salwaysbeensubmissiveandamodelofpropriety.KnowingthatI′veagreedshewon′traiseanyobjections.”

ShecouldseethatBao?chaiwasunwillingtobemarriedinthiswaybutreasonedwithherself:‘Evenifthisisnotwhatsheideallywantssheismydaughterandhasalwaysbeenobedientandwell?bred.SheknowsIhaveagreedtoitandwillnotgoagainstmywishes.”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形容词“孝顺”的对应译文除了“filial”还有“dutiful”“grateful”“devoted”“submissive”“obedient”和“good”等。而“dutiful”共出现13次之多。这些译例为学生提供了比汉英词典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的译法。学生往后再碰到“孝顺”一词时就不会仅仅使用“filial”一词进行翻译,而会考虑从丰富的语料库样例中选取更符合其语境的词语。

再如,“protect”一词在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为“保护、保卫某人(某事物)”。在双语平行语语料库中,可以发现该词还常常被译为“保障”、“维护”和“以免”等,如:

(20)Wewilleffectivelyprotectthelawfulrightsandinterestsofworkers.

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1)Weneedtoprotectwiveswhoareatriskfromviolenthusbands.

我们需要保护处于危险之中的妻子免受粗暴的丈夫的欺负。

(22)Youneedwarmclothestoprotectyouagainstthecold.

你需要穿暖些以免着凉。

(23)ToprotecttherevenueoftheColony.

本条例旨在保障香港的税收。

(24)Theynettedthefruittreestoprotectthemfrombirds.

他们用网罩住果树以防鸟来啄食。

(25)Thevaccinewasusedtoprotectthewholepopulationagainstinfection.

这种疫苗用以为全体居民预防传染病。

(26)PleaseProtectPublicFacilities

请爱护公共设施

通过语料库检索,不难发现“保护”一词的对应英译文除了“protect”还有“safeguard”“guard”“shield”“takecareof”和“defend”等,如:

(27)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和法权益,制定本法。

“ThislawhasbeenformulatedwithaviewtostrengtheningtheadministrationoftaxcollectionguaranteeingthetaxrevenueoftheStateandsafeguarding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thetaxpayers.”

(28)能保护这个市镇不受攻击吗?

Canthetownbesecuredagainstattack?

(29)宪法保护人民的自由。

Theconstitutionguardsthelibertyofthepeople.

(30)保护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Conservationisoftheutmostimportance.

(31)别让那些大孩子欺负你要保护你自己。

Don′tallowthosebigboystobullyyou;stickupforyourself.

(32)每人都应注意保护视力。

Everyoneshouldpayattentiontopreservinghisowneyesight.

(33)她的帽子遮住太阳光保护她的眼睛。

Herhatshieldedhereyesfromthesun.

(34)如果不是我们保护他,他也许已被杀了。

Ifwehadn′tcometohisdefencehemighthavebeenkilled.

(35)保护基地免受空中袭击变成了不可能的。

Itbecameimpossibletodefendthebasefromairborneattack.

(36)矿工们进行罢工以保护他们的职业。Theminerswentonstrikeindefenceoftheirjobs.

(37)在红十字会的保护下正在空运进医药用品。

MedicalsuppliesarebeingflowninundertheaegisoftheRedCross.

通过观察上述英汉、汉英对译例子,学生了解了英文“protect”一词和汉语

“保护”一词的诸多对译词,在翻译时便会灵活地选择最适合语境的译词,而不会再一看到“protect”便译成“保护”。可见,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以就某一词语提供多种译法供学生参考,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提供词典外的译法供学生仿习

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以提供词典以外的其他译法,这些译法有时比词典的译法更地道、简练。有些词语因为是非固定词语而不为词典所收录,在语料库里却能找到其对译。如:

(38)“多此一举”besuperfluouscarrycoalstoNewcastlemakeanunnecessarymove(据汉英词典)

takethetroubletodosth(据语料库)

(39)“得寸进尺”reachoutforayardaftertakinganinch;givehimaninchandhe′lltakeamile;beinsatiable(据汉英典)

Ifyouagreetocarrythecalfthey′llmakeyoucarrythecow;giveagreedypersonaninchandhewilltakeafoot(据语料库)

(40)“进退两难”finditdifficulttoadvanceaortoretreat;cangoneitherforwardnorback;beinadilemma;beinaquandary;(据汉英词典)

becaughtinadoublebind/findoneselfinacleftstick/beonthehornsofadilemma(据语料库)

(41)“倾盆大雨”downpour;torrentialrain;(据汉英词典)

rainingpitchforks/drivingrain;cataractsofrain;deluge(据语料库)

(42)“以毒攻毒”combatpoisonwithpoison;usepoisonasanantidotetopoison;setathieftocatchathier(据汉英词典)Devilmustbedrivenoutwithdevils;Likecureslike;Takeahairofthedogthatbityou.(据语料库)

(43)“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汉英词典未收)

oneman′smeatisanotherman′spoison.(据语料库)

(44)“自己笨,怪刀钝”(汉英词典未收)

Abadworkmanalwaysblameshistools.(据语料库)

词典多以解释性的意译释义为主,缺乏具体语境和真实语料基础,通过观察真实语境下的译例,学生可以把一些成语和固定搭配翻译得更加准确和灵活。由于语料库的语料内容丰富、语料更新及时,可以检索到许多词典尚未收录的词条,特别是一些新词,如博客(blog)、网上购物(on?lineshopping)、mortgageslave(房奴)、selfie(自拍)、不折腾(avoidself-inflictedsetbacks)和农民工(ruralworkers)等。

(四)编写词汇翻译练习题或测试题

词汇翻译练习题和测试题的编写一直是令不少翻译教师头疼的一件事。一方面,教材后面所附的有限的词汇翻译练习题大多是较为枯燥的文学题材翻译习题。这些习题内容过时陈旧、题材单一、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浩瀚的书库和网络资源里面寻找有针对性的词汇翻译练习题绝非易事。利用双语平行语料库编写词汇翻译习题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双语平行语料库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且不断更新的习题库。通过检索可以得到大量涵盖各种文体的包含检索词汇的双语对译例句。教师可以在这些对译例句中筛选出典型的例子用以编写词汇练习、同义词比较、词组搭配练习等。

三、结束语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既有定量的实证分析,又有定性的功能解释,为实现翻译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拓展和深化翻译研究、促进翻译实践、提高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质量[11]。由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语料丰富、真实而新颖,能充分地反映语言的翻译规律,所以相比教材和词典的对译例子,它们更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双语平行语料库对词汇翻译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们在帮助学生丰富对译词汇、增强语感和提高翻译能力方面是其他教科书和词典等工具书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它又能帮助教师编排科学的词汇翻译练习。随着越来越多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立,语料库必将在翻译教学中发挥逾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INCLAIRCORPUSJ.Concordancecolloca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2]杨惠中,卫乃兴.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33.

[3]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2004(6):27-32.

[4]吴春梅.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7-59.

[6]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41.

[7]廖七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380-384.

[9]KUJAMAKIP.Whathappensto“uniqueitems”inlearners′translations“Theories”and“concepts”asachallengefornovices′viewson“goodtranslation[C]//AMAURANENPKUJAMAKI.TranslationUniversals:DoTheyExist?Am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2004.

词语翻译篇9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07-02

摘 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重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然而其出现频率和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拟将英汉两种语言中及英汉互译时常见的重复略作归纳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重复;替代;省略;方法

1 引言

重复是指同一个语言成分的多次出现或相同语言成分的重现。词语重复在汉语语篇中十分常见,是语篇衔接的一种主要手段。然而,英语语篇的衔接主要依赖代词、助动词或同义词替换,一般情况下避免重复的出现。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回避重复。

2 汉英词语重复差异对比

2.1 英语回避重复:

英语行文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避免重复。当然,出于强调或修辞的需要除外。回避重复的主要原因是,重复会使语言的表达单调、冗余,所以在能够明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英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用词的重复。

2.2 替代法: 英语中,代词数量多,使用的频率高,英语中避免词语重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代词。名词性替代,即用代词取代名词或名词短语,是最常见的替代法。例如:

Wrought iron is almost pure iron. It is not frequently found in the school shop because of its high cost. It forges well, can easily be bent hot or cold, and can be welded.

熟铁几乎就是纯铁。熟铁在校办工厂里不太常见,因为熟铁价格很贵。熟铁好锻,很容易热弯和冷弯,还能够焊接。

原文中只出现了一次wrought iron,其它都用it进行了代替。

其次是动词性替代,即用替代词取代谓语动词或词组。例如:

He buried her where she could see the mountains.The book of English poems lay with her and so did the flowers from the woods.(so did替代lay with her)

他将她埋葬在她能看到群山的地方,那本英文诗集和她躺卧在一起,从树林里采来的鲜花也和她躺卧在一起。

2.3 省略法: 省略和替代一样,也是避免重复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有时,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有的语言学家将省略称为“零位替代”。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名词性省略,通常指重复的名词以及名词性短语中的中心词或修饰语的省略。例如:

They are fine actors. Smith is the finest I’ve ever seen.(the finest后省略了actor)

他们是优秀的演员,但史密斯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演员。

(2)动词性省略,通常是指发生在动词词组内的动词的省略或整个动词词组的省略。例如: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 riding for the head.(平行结构中省略了谓语动词is good for)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2.4 变换法: 此外,英语中还常用同义词、近义词等方法来避免重复,也就是所谓的“变换”。变换方法的使用不但避免了单调、枯燥,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例如:

The solemn but simple ceremony held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was attended by Zhou Nan, vice foreign ministe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d Sir Richard Evans,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and the head of the British team.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出席仪式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英方代表团团长理查德·伊文思爵士。

句中的“head”替代了“chairman”,“team”替换了“delegation”。

总的说来,英语比较忌讳重复,因而常用替代、省略、变换等方法来避免重复。

2.5 汉语的重复: 相比而言,汉语则比较习惯于重复。汉语的重复与其语言文字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在组词造句别讲究结构对应和平衡对称。汉语的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5.1 同词重复(即同一个词或短语的多次出现)。例如:

桌子上面有一个古瓷花瓶,花瓶里面还插着鲜艳的步步高花,花瓶周围则摆着好几瓶好酒……(《子夜》)

An antique porcelain vase, with immortelles in it, stood on a table in the center of the room, surrounded by bottles of choice wines and spirits…

在这句话中,为了语篇的连贯,用了三个“花瓶”,但并不使人觉得累赘。译文中为了避免重复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将其合并为一,提取了出来。

2.5.2 同义重复(指的是汉语中常连续使用两个同义或近义的部分,尤其是结构类似、含义相同的两个四字词组或单个的四字对偶词组,以强调要表达的意思,提高修辞效果)。在汉英翻译时,往往省译同义词。例如:

(1)感恩戴德———gratitude

(2)长吁短叹———to sigh deeply

(3)筋疲力尽———exhaustion

(4)繁荣昌盛———prosperity

2.5.3 反义重复(同一个意思先以肯定形式出现,然后又以否定形式重复的语言现象)。这种重复,在英译时往往只译出肯定部分,去掉否定部分。例如:

安排财政开支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不分主次。

Financial expenditures should be arranged in order of priority.(而不是Financial expenditures should be arranged in order of priority, rather than be given equal status.)

2.5.4 结构重复(其表现形式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在汉语中被称为骈偶,汉语中的骈偶音韵可以和谐,字数要求相等,结构可以匀称,辞义可以对应(邵志洪2005:136)。在汉英翻译转换时,必须考虑汉英重复结构的差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When false is taken for true, true becomes false;

If non-being turns into being, being becomes non-being(杨宪益、戴乃迭译)

2.5.5 叠词的使用。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

(1)静悄悄———perfectly quiet

(2)熙熙攘攘——hustle and bustle

(3)磨磨蹭蹭——tardiness

3 英汉互译中重复现象的处理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明显发现:汉语崇尚重复,而英语力求简洁,一般用替代、省略和转换等方式避免重复。因而,在汉英互译中,应当采取一些方法来处理重复现象。

3.1 汉译英的常见方法: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 汉语中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一般多用重复,而在翻译成英语时要尽量避免重复表达,选择英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例如: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周敦颐《爱莲说》)

T’ao Yuanming alon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hrysanthemum. Since the opening days of the Tang Dynasty, it has been fashionable to admire the peony; but my favorite is the water-lily.

汉语原文中“爱”重复使用三次,如全部译成“love”会很单调乏味。现将其分别译成“devote oneself to”, “admire”和“favorite”。这样的译文显得通畅、不单调,更有生气。

(2)用代词来避免重复: 汉语中重复的词或结构往往可以用英语的代词进行翻译。例如:

词语翻译篇10

关键词: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特性;英译汉;汉译英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41-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36

1 . 引言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

汉语之所以称之为汉语,是根据语言的特点来决定的。在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记录文化的主要载体。常敬宇在其专著《汉语词汇与文化》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词语:“是特定文化范畴的词语,他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何更好地解决汉语文化词成功的英译呢?以往的作者只是就翻译特性的某一方面对汉语文化词的英译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从翻译的基本特性来总体分析文化词的英译,从而有助于汉语文化词的成功英译。

个性和共性是文化的两个特有的表现,民族性说的就是文化的个性表现。不一样的民族拥有不一样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就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差异,他们不会通过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他们也具备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是翻译过程别重视的一种底蕴乃至技巧,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翻译出来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翻译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平台和视角。这一平台却受到了文化背景因素影响,它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

2 . 翻译之文化特性

许钧在《翻译概论》里说过,翻译并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实践(2009:4)。在这个基础上,许钧总结了翻译一共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特性。

第一,翻译是具有社会性的,翻译理论家让・皮特斯指出,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现象,翻译活动理应被包括在对于社会运行的整体研究之中(张露,2001:2)。所以翻译这项活动是需要与社会生活、文化联系起来的,共同讨论社会环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第二,翻译是有文化特性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语言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因素,然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必然会含有文化性。第三: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新的词汇具有某种意思,那么它就是“符号”,开始融入本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中。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符号系统,然而原文在被翻译成译文的时候就是在解码和重新编排的过程,这就是符号的转化特性。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才能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义。理解错误,译文不可能正确。第四,翻译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众多的表达方式里面挑选一个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然后通过原文的构架等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境、风貌和内容等。第五,翻译是有历史性的,受历史和时代的限制,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是不同的。译者需要顾及翻译的历史性,把当前的历史环境还原到原文中,尽量做到不让译文与时代脱轨。

3 .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

3 . 1 社会性

翻译是具有社会性的,翻译理论家让・皮特斯指出,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现象,翻译活动理应被包括在对于社会运行的整体研究之中(张露,2001:2)。所以翻译这项活动是需要与社会生活、文化联系起来的,共同讨论社会环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译例一: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史湘云也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杨宪益译文:

Naturally I’ll never come up to you this life time, I’ll just pray that you marry a husband who talk like me, so that you hear nothing but “love” the whole day long. Amida Buddha! May I live to see that day.

霍克斯译文:

I shall never be a match for as long as I live. Xiang-yun said to Dai-yu with a disarming smile,“All I can say is that I hope you marry a lisping husband, who that you have “ithee-with” “itheewith” in your every minute of the day. Ah holy name! I can see that blessed day already before my eyes.”

原文反映黛玉和史湘云之间的斗嘴,整段话俏皮活泼。杨宪益先生事先有对“爱”和“二”作过标注,对这一段的翻译偏向于中规中矩。而霍克斯的译文用了一些咬舌音,较好地反映了原文的谐音特点与当时社会的说话方式,二者的翻译都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译例二: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现象。肢体语言是民俗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同民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民俗对应不同的肢体语言,虽然历史逝去,却不会阻止那个历史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流传下来并为人们使用。他们从民俗中累积而成并存留了下来,即使很多使用他们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起源。例如“matzo”这个词,指的是张开手掌,伸向其他人的脸的姿势。这个姿势在中国人看来没有恶意,但是在Achaean人眼里是一个极其无礼的侮辱的手势。它起源于拜占庭时期,人们在犯人脸上扔污物的侮辱动作。现代希腊人做这个动作来表示一个张开的空的手掌,但是侮辱性的含义没有改变。

3 . 2 文化性

翻译是有文化特性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语言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因素,然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必然会含有文化性。

译例一: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译文一: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

译文二:穷得像叫花子/一贫如洗

在中国,信奉基督教的人比较少,对教堂的了解也不多,如果把“church mouse”直接翻译成“教堂里的老鼠”就不能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意思,而译成“叫花子”才是中国人了解的意向,使读者明白其表达的穷的程度。

译例二:

欧美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有不少词汇包括他们的节日都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如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弃的盟约),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较之,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佛教和道教是分不开的,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无边。再有一些如“武术”wushu,“功夫”kung fu,“扭秧歌”yang ko,这些都是具有民间的特色文化。

译例三:

“童养媳”

“child wife: girl raised from childhood to be wife of son of family”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童养媳在清代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童养的女孩年龄都很小,有的达到了清代法定婚龄,也待在婆家,等候幼小的女婿成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习俗,翻译的时候就加了一个注释去解释child wife以便更好地去对这个词语进行理解。

3 . 3 符号转化性

新的词汇具有某种意思,那么它就是“符号”,开始融入本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中。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符号系统,然而原文在被翻译成译文的时候就是在解码和重新编排的过程,这就是符号的转化特性。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才能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义。理解错误,译文不可能正确。

译例一:

“两岸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两岸关系”这个新词实际上指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也就是大陆与台湾间的关系,故英译时,不能只简单地译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而应稍作解释,补译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译例二:

“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real economy”

翻译语言的符号转换性需要重视的是民族习惯,尽量做到不让读者误会。虚拟经济是个新的概念,国外的经济学家实质上并不太认可把虚拟经济用在金融体系或者金融活动中去。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国外的新闻报道也经常提到the real economy(实体经济),但是像纽约时报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等权威媒体从来没有出现ficticious economy的提法。因为在纽约和英国,the financial sector金融部门才是和实体经济the real economy相对应的。the virtual economy在英语里面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是跟虚拟经济没什么关系的一种说法,而是用来形容网络游戏里面虚拟世界的经济的。所以,在提及或者翻译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提到“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应该是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real economy而不是the relations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这样的话主要使用英语的读者就不会困惑,网游里面的虚拟世界中的经济怎么会对现实世界影响如此巨大。

3 . 4 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即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众多的表达方式里面挑选一个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然后通过原文的构架等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境、风貌和内容等。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者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包惠南、包昂,2004:9-13)。

在西方,所谓的“创造性的青春期”说的就是翻译。翻译人员的创造性叛逆是语际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实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言转换或者文化传递的条件下,翻译人员根据翻译的目的,超脱语言的制约,突破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实现对原文的高度重视的一种翻译策略(张德鑫,1999)。

译例一:

“A beautifully situated park on the lake’s shore provides a perfect spot to savor an ice cream while watching the boats darting about on the bay or the exciting arrival of the famous M/S Mount Washington as she docks nearby.”

“公园坐落在湖边,风光秀丽。在那儿,你可以一边品尝冰淇淋,一边观赏湖湾里的游艇飞也似地穿梭往来;当著名的华盛顿山号游轮刚刚在附近的码头靠岸时,你会看到那些兴奋的游客熙熙攘攘地上岸。”

译者将这个句子的主句A park provides a spot提出,把其他修饰语译成5个独立的主谓结构句,既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又使读者明白易懂,不失为一个佳作。

译例二:

“Ulvi is a young, cinematically handsome man.”

“奥尔威年轻、英俊,赛过电影明星”

普通读者根据字面翻译得到的是“奥尔威很年轻,而且如电影里的演员般帅气”,这样的译文未尝不可,但却不免显得唆,就不如译者的翻译:奥尔威年轻、英俊,赛过电影明星。这样一来,读者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奥尔威有多么英俊帅气呢?

3 . 5 历史性

受历史和时代的限制,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是不同的。译者需要顾及翻译的历史性,把当前的历史环境还原到原文中,尽量做到不让译文与时代脱轨。

译例一:

“Queen’s English”――《麦田的守望者》

“标准英语”

意译法的特点是以目标语为导向,用规范的目标语语言将原文本的意思表达出来,注重译文的流畅,意译法不再像直译法那样极力地保留原文本的句子结构等,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更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而改变原文本的结构和修辞手法。Queen’s English如果直译就是女王的英语的意思,这样会有些不妥而且也使得语句上下也不顺畅,所以就采取了意译法将其译为“标准英语”。

译例二:

“It was cold a witch’s teat”――《麦田的守望者》

“天气冷得邪门”

由于21世纪的读者已经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就偏向于阅读的流畅性。

4 .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意义再生

文本的多义性或歧义性,对原文中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味的传达之难做了简要分析,归纳起来有两点:原文的多义、韵味、情调创造了一个宽阔的阅读空间,它给译者提供了多重的阅读和阐释的可能性,这种多重的可能性的存在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之一。译者的任务是要调遣译入语或目的语所提供的语言手段,着力去建立一个相应的阅读空间,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阅读空间的重建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对原文可能提供的众多意义,译者出于表达的需要或由于多种原因的局限,往往选择其中的一种意义,即他自以为准确的意义加以传达。这样一来,在理论上便缩小了原文本的阅读空间。在事实存在的这些困难面前,到底如何既传达原文字句的意义,又传达原文含蕴未吐的意味呢?应该说,作者有意识地创造元文本丰富多义的想象空间,本身是一种创造,每一个多疑的词句的聚合、每一个留给人以丰富想象的情景的创造,也是非常困难或具有挑战性的,且这种创造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我们在此不可能为传达原文所创造的“义”和“味”提供一个万能的方法,只能基于我们对意义的理解,再借助一些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在处理有关意义问题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原则:

4 . 1 去字梏

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明白了意义不是确定与唯一的,并认同维特根斯坦“意义即用法”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会进一步领会到萨特所说的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的深刻道理。在翻译中,要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必须细心地揣摩作者的意图,全面地把握上下文的关系。总之,要在动态的语境中正确领悟字词的意义。学外语者习惯了依赖字典,从开始学习外语就习惯于从课文的词汇表所列的母语解释中去理解外语字词的意义,往往误以为词汇的意义是固定的。要破除字的桎梏,首先要破除流行的逐字对译的习惯。去字梏,并不是去破除字的存在,相反,字词的意义是一部作品意义的基础。同样的字和词,在不同的作家笔下,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上下文,会赋予他们不同的色彩和生命。

4 . 2 重组句

去了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

杨绛认为:“翻译包括三件事:选字,造句,成章”。选字需经过不断的改换,得造成了句子,才能确定选用的文字。成章当然得先有句子,才能连缀成章。所以造句是关键,牵涉到选字和成章。”

傅雷特别重视翻译中“重组句”这一环节。在《致林以亮论翻译书》中,傅雷就明确谈到了短句与长句的翻译问题。他认为短句的翻译难在传达原文的语气、情调与气氛,而长句的翻译难在“重心的安排”。要解决这两难,就应该依靠句法,多加句法的变化。

杨绛在《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一文中对组句的理论依据、困难及方法作了系列的分析与介绍,尤其是她根据实例将组句的机理、步骤和效果作了透彻的揭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4 . 3 建空间

在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言文化词语翻译中,译者不但要着重将原文的意义确切地表达出来,还要考虑读者能不能通透地理解原作的深层韵味,通常译者需要把原文中隐含的意义也要直接地表露出来进行传达,所以原文的立体结构空间就变成了平面的结构空间,原文中隐晦复杂的意思也就变得更加透明,这样一来,译文往往就没有原文立体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大大缩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怎样克服这样的障碍呢?只有通过智慧地翻译而不是去复制原文,机械性地翻译原文,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把原文放入这个语言关系空间中,找出原文的主旨,在翻译的时候,重组这些语意并进行和谐的空间改造,既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也把蕴含在文章中的深层意义也表述出来,重新赋予译文生命。

5 . 结论

通过从翻译的五个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入手,本文采用举例证明的方法来探讨英语文化词语的汉译。本文发现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译者主体性等条件制约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我们进行翻译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方面的影响,使翻译真正发挥其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22.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1-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杜争鸣.翻译策略与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54-175.

傅敬民.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74-79.

顾学梁、何建乐.汉英互译实用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6-70.

辜正坤、史忠义.国际翻译学新探[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27.

任虹.翻译引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9-30.

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8-20.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王宏印.英诗经典名译评析――从莎士比亚到金斯伯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14-119.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27.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