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十篇

时间:2023-04-07 01:10:15

五水共治篇1

美丽的杭州,柔情的西湖,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G20的盛世开幕,更是唱响了杭城欣欣向荣的华美乐章。五水共治的系列活动,在一个个旭日东升的日子里,生意盎然!在一个个彩霞满天的日子里,捷报频传!我们的城市,有了水的流淌,变得更加灵动,有了水的滋润,变得更加秀美……

旧时的古荡河是污水沟,那时不时让人难以接受的气味,与那泛着墨黑色的河水,让我们捂着口鼻避而远之。偷偷排放,乱倒垃圾,不保护河道,成了最大的“杀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荡河变得清辙透明起来了,是谁如此勤劳,将一条黑脏臭的污水河,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的它呢?“五水共治”的大家庭便可以告诉你答案。五水共治,一声号令,抓排水、治污水。举报偷排,奖励有功,勤劳的小河长,辛苦的清河工……

现在的古荡河,无论是河水清澈,还是河边绿色,都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水共治,人人都听到的名字,虽然,你没有华彩的外表,但,你用实力告诉我们,河道因你而美丽,杭城因你而精彩!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脉,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

清澈、纯净、温柔、博大……

五水共治篇2

一、总体思路

按照“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围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总体要求,结合街道工作,突出水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污水治理,营造人水和谐的城乡卫生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河长制”长效机制、健全保洁队伍等机制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河道环境整治、农林业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提高全街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和成效。

三、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2015年1月至2月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部署年度治水工作,开展全街道环境卫生大扫除,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2.组织实施。2015年3月至7月底,启动治水项目建设,及时督促治水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

3.督查推进。2015年8月至10月底,完善和丰富治水工作,及时督促治水工作,加强管理,积极扩大治水工作成效。

4.自查验收。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底,开展治水工作自查、效能考核、项目验收等工作。

四、工作任务

1.治污水方面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巩固“洁净乡村”创建成果;强化河道保洁工作,做到河面无明显垃圾漂浮,河岸无积存垃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黑臭河提升工作。做好村头、桥坑、大岭头、大丘田、石马、临江等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工后运行和维护工作;组织实施梧桐口、竹坑等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继续开展农(林)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2.防洪水、排涝水方面

按防汛“五化”要求做好防汛工作,落实防汛责任,加强汛期宣传工作。做好小区防洪堤建设。完成水渠清理疏浚工作;做好黄灌防洪堤项目续建工作。做好大贵溪综合整治。

3.保供水、抓节水方面

完成徐山后至村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水南坞村自来水提升工程建设;做好山塘整治,节水灌溉。渠系改造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

五、工作保障

1.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完善街道“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并与各行政村签订治水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各行政村及时调整保洁工作人员,并上报备案。

五水共治篇3

一、扎实推进 “五水共治”,共建生态河道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核心,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治理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

流淌了数十年的臭水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道路、园林小品。这仅仅是治水的一个缩影,治水之难,难在追根溯源。既让“面子”好看,河道“垃圾漂浮、臭气熏天”的状况要改观,更要使“里子”通畅,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才是根治之法。

2014年大唐镇投资约3000万元对冠山溪、五泄江沿线主要排污口及镇北片区主要路网实施污水管网配套建设。通过安装无动力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方式对冠山溪和五泄江沿线15个小型排放口进行了净化改造,基本上杜绝了河道两侧直排污水的现象。2015年,大唐镇新建污水管网11.7公里,涉及大唐镇集镇主要道路污水网管铺设,铺设完成后,将转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为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化提升,镇党委政府将“清三河”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各责任办公室和村(居)、部门履职范畴,做到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统筹布置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人为本、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分区包块责任状。制定出台大唐镇“五水共治”河长制巡查机制、投诉举报受理机制、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督查指导机制、例会和报告机制、上下游协调机制、河长考核奖惩及问责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八项机制。镇级河长由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村级河长由各行政村相关责任人员担任,并配套设立“河道警长”。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河长工作规程当好宣传员、调研员、战斗员、巡查员、监督员和信息员。镇级河长每周不少于一次,村级河长每日一次,开展常态巡查,建立河长日记,记录每次巡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全力实施防洪、排涝、保供和节水工程。大唐镇计划总投入5500万元,重点抓好五泄江箭路段和冠山溪二期河道治理工程等五只重点项目。目前,冠山溪二期13km河道清理维修已于3月底完成,五泄水库北干渠2km渠道清理维修也已完成;冠山溪(八七房四化新桥—骆家大治新桥)生态示范河渠创建计划10月份完成。继续扎实推进上游水厂至马店、青山水厂大三线、三环线区域等饮用水工程,确保全体大唐人都能喝上放心水。认真抓好城镇居民和工业、农业节水工作,推进“一户一表”和节水器改造,完善阶梯水价管理制度,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培养全民护水、爱水、节水的良好习惯。

以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广告清理、街面清爽、环境清洁、卫生清扫、绿化清新“五清”行动,提升集镇形象。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旧住宅区、旧厂区、镇中村改造等宜林地绿化,进一步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做到“无既有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规划盲区、无管理死角、无‘一户多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

二、深入推进“五气合治”,改善大气环境

“五气合治”是指控烟气、降废气、减尾气、消浊气、除臭气。是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之后又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旨在有效削减本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提高市区空气质量。

第一、重点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诸暨市出台了《诸暨市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实施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明确责任主体,环保部门牵头,各镇街三级联动,交警、公安等积极配合;加强动员部署,分管领导先后组织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实施督查,黄标车淘汰办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设置考核分数,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发动各级干部,对重点淘汰对象进行包干到户。

第二、全面整治低小散企业废气。在推进低小散企业“四个一批”集中整治过程中,各镇街各部门重点对于涉及大气污染的企业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涉气低小散企业实施取缔关停;对符合整改条件的企业实行整改提升工作,鼓励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特别是城乡范围内纺织、印染等中小企业,加强监督,安装废气净化设施。

第三、着力强化垃圾禁烧监管。一是提升环境,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二是加强巡查,加大对经常发生垃圾焚烧行为区域的巡逻力度;三是完善设施,加强对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监管,对运行能力不足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升级工作,入口处安装摄像头,有效遏制垃圾焚烧行为。

第四、强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一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对实施稻草粉碎还田、秸秆收储转移利用、购买与秸秆利用相关农机的农户,在中央、省、市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补贴的基础上,可考虑再给予一定奖补,可有效提高了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宣传和监管。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禁烧网格,一方面,依靠驻村指导员的力量上门开展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驻村指导员的考核之中。

第五、有效加强治理道路扬尘。一是增加洒水遍次,将每日2遍的频率增为每日4遍,并提早开始作业;二是试点高压冲洗。利用电瓶高压冲洗车结合人工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油污、积泥进行清扫、冲洗,试验效果较好。

第六、进一步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作。2014年,全市范围内实行六项整治,关停淘汰全市范围内燃煤锅炉。淘汰燃煤锅炉主要依靠企业关停、煤改气或煤改生物质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减少了废气减排。

五水共治篇4

关键词:“五水共治” 水环境治理 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69-02

众所周知,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缺之不可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基础和源泉。但目前水资源受到了极大的污染,面临极大的资源危机,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初,浙江省报道了不少关于水资源污染的事件,一些河渠水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清水河变成了污水沟。鉴于水资源污染的严重现状,浙江省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对辖区内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此背景下,浙江省率先开展了“五水共治”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这一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切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增进社会长治久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五水共治”理念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1.1 政治意义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我们的行动。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各级政府都积极落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之一就是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而浙江省推行的“五水共治”正是从这一要求出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五水共治”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从力度和规模上讲都是一次深刻的环境改革浪潮。同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环境保护的共识越来越高。通过“五水共治”行动的实施能让更多人参与、让整个社会更加团结,在政策旗帜的号召下齐心治理我们的生活环境,这对社会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2 经济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虽然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讲比较丰富,但很多地方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面临极大的危机。我国沿海省份(以率先开展“五水共治”的浙江省为例)傍水而生,依水而建,水资源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前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过度消耗资源,导致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整体生态失衡的情形。生态失衡一旦蔓延和继续下去,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已经时不我待。搞好“五水共治”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对于防洪、防涝来说,加快河道疏浚、改善生态植被以及城市排给水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抵挡、减轻(甚至可以阻止)洪涝灾害的发生。这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极大的保障,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其次,从供水的角度来讲,水是家庭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保证每个家庭不断水、使用得上“放心水”,提高人民生活的稳定性和幸福度。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再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于污水进行治理,高污染、高排放已经使某些河流变成了污水沟,使生活环境变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最终也将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快对于污水的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

最后,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居民开展节水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金钱换不回的,必须从日常生活节约用水做起。节约用水是美德也是我们的义务,不可小视公众节水的力量,汇集起来将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3 文化意义

“五水共治”既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更需要全社会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共识和支持。这里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和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指导之下,全社会积极响应,把“五水共治”的理念和思想在全社会做大力宣传。人人了解“五水共治”,人人参与“五水共治”,在思想层面达成广泛共识,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聚拢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因此,推行五水共治,高度结合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力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始终做到保护水、珍惜水。

1.4 生态意义

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水资源的保护治理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基于这一要求提出了“五水共治”的理念和行动纲领,因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前些年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导致了生态链的不平衡,以至出现很多自然灾害。污水随处可见,洪涝灾害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大自然的不尊重,最终受害的仍然是人类。因此,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好生态链的循环,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和破坏要及时治理和修正。有些河流因为污染导致断流、水生资源濒临灭绝,生态环境一旦失衡后果是可怕的。按照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治理理念,从各个方面齐力下手保护和治理水资源,给人民一个清新、干净的生活环境,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必须下决心“治水”,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的良好生态环境。

2 “五水共治”实施途径

“五水共治”是一个复杂的建设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政府应该担当“五水共治”主导作用,并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社会组织的优势,共同来参与“五水共治”。“五水共治”的核心理念在于“共治”,主要体现在治水方式、治水模式和治水形式。

2.1 鼓励全社会参与五水共治

环境问题是一种影响人们公共利益的行为,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要在全社会普及和宣传五水共治思想,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第一,建立健全河道管理责任体系和考核督查机制,明确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第二,治理信息的公开化,市民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有知情权。市民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水环境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水环境的治理中来。第三,政府利用重大节日推进水环境的宣传工作。第四,在全民治水思想的号召下,鼓励和积极推进民间环保组织的成立。全民的力量是无限的,政府部门应和民众一道群策群力治水。

2.2 共同治理、综合协调

“五水共治”需要共同治理、综合协调。第一,做到规划科学保障,各地区要发挥能动作用,结合已有的法律制度和地方的政策规范制定联动规划或具体方案。第二,项目落实保障,把治水项目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并集中落实。第三,质量监理保障,细化各个部门的责任,治理工程的监理、验收都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过程要登记在案。第四,人才及技术力量保障,要培养水治理工程方面的科技人才,在治理工程中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人才的作用,知人善用,以先进技术保障治水工程。第五,加快治水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治水政策的研究出台,尽快在法律层面构成治水的激励、惩戒、保障机制。

2.3 依法治水、完善长效治水机制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共有7章70条,几乎每一章对水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有相应的规定,为“五水共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各级政府应依法建立系统化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明确实施的保障条件,完善治水机制。

首先,确立全流域综合生态管理。我们既要关注自然水体的特征,也要基于保护地方民生的要求,注重宏观综合性和流域整体协调性,保证全流域综合生态管理的稳步推进。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应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将统一管理和部门管理相结合,构建起监督管理和具体管理相分离的体制。

其次,建立水体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应采用可持续水治理的理念,通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夯实环境保护基础。科学地规划水环境的治理,合理地将总量控制计划付诸实践。

3 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扭转之前不计环境污染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水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对象,实施“五水共治”可谓是势在必行,这对全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采取铁腕措施,集结全社会的力量,按照依法、协调、共同治理的原则确保“五水共治”取得实质性成效,这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参考文献

[1] 罗汉高,陈真亮.关于“五水共治”的冷思考[C]//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14.

[2] 陈江.五水共治的意义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59.

五水共治篇5

为深入了解温州地区“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情况,捕捉典型案例,寻找特色亮点,同时研究“五水共治”与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厘清全省大力推进治水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报告团组织经济学院、法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一行9人组成“五水共治”调研团队,在鹿城区、平阳县和瓯海区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调研,主要形式包括水利局座谈会、走访企业、水文环境监测和居民调查问卷。来自研干讲习所的博士生学员潘伟康、虞璐、方若霖、陈小梅作为实践团成员参与其中。

8月24日下午,团队抵达鹿城区,就近走访了南塘河。作为“五水共治”的重点治理河道,这里的水文环境令人向往。迎着渐渐微醺的暮色,团队一行来到河畔,感受千年河道和古街相互映衬的美景,“印象南塘”的舞台留下一串串水乡文化记忆,而这些记忆的保留和传承得益于鹿城区“五水共治”打造“浙南水乡梦”的多项保障措施。对于此次调研,队员们充满了期待。

8月25日,团队赴温州市水利局,与李红建副局长、白荣亮处长就工业水、农业用水、居民用水治理情况和经验开展深入学习和探讨。李副局长向大家介绍了“五水共治”的渊源和温州治水的总体情况,并用“治水群众观”和“治水政绩观”表达了水利部门对治水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和信心。调研团队成员对李副局长的发言深有感触,表示聆听政府专业人士的娓娓道来受益匪浅,同时也清晰了调研思路:企业、工业园区、河道、社区全方位推进才能把握关键。

8月26日,调研团队抵达平阳县,走访了宋埠镇滨海新区电镀园区海源污水处理厂、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鳌江口安信码头。海源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处理平阳县金属制品加工园区约30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混排废水等七类废水分别由不同的工艺处理,达标后再进行二次处理才可排放入海。海源污水处理厂自投入运行后,有效削减了废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解决当前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大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为五水共治中的“治污水”做出了巨大贡献。调研团队成员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口采集了水样,后期将回到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同时与工程技术人员就污水处理试剂配方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提高治污能力的具体建议。“五水共治”正在倒逼产业升级,实现良性循环,较为典型的是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曾经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绿色生产和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在鳌江口安信码头,调研团队采访了鳌江口环保局张局长,张局长介绍,从1995年起鳌江承载着太多工业污水、沿岸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污水,水质始终是劣五类,基本不具备河流功能。但近年平阳县治水办引进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等,该段河道水域已经提升水质到三类水。同时鳌江口北岸墨城水闸改扩建,极大增强了排洪涝功能。鳌江,作为浙江省八大河流之一,逐渐成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风向标。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感受到治水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号召和领导,更离不开企业的贯彻执行和支持配合。在温州,政府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治水新路子。

在与平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中,队员们针对取缔造成污染畜禽养殖户与达到畜禽养殖农业指标产生的矛盾,提出延长畜禽养殖产业链,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蚯蚓处理技术,该技术工艺简便,成本低,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不产生二次废物,不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该技术已在江苏省太仓市生态高值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得到应用,并达到农业固液废弃物循环增效再利用的良好效果。同时,博士生报告团成员在交流中介绍到浙大环资学院杨肖娥教授团队拥有尾水高效深度处理生态工程关键技术,拥有高度净化尾水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及稳定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在临安污水处理厂周边青山湖淹没区内建设了六万吨/日立尾水深度处理生态工程技术集成示范工程。通过收获花卉、牧草、水生植物等,不仅去除水体中营养盐与污染物,而且可以获得部分经济效益,体现循环经济特色。双方均对日后浙大与温州地方发展的合作表示期待。

在瓯海区,调研团队拜访了欧江区水利局周主任,周主任向队员们介绍了瓯海区较为典型的治水工程,并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森马集团承包治理河段和西向排洪工程主河段。森马集团作为温州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仅向治水基金捐资1000万元,主动承担森马集团新桥旧工业区、娄桥新工业区以及未来森马学校周边河流的清淤等工作。在副总裁黄剑忠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森马集团清淤示范河段,对比治理前的照片,河水中原本布满的浮萍和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新荷塘,河段的末端还设置了景观瀑布,过去河道的死角也变得灵动起来,周边的环境得到显着的改善,为民企参与治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周主任的帮助下,调研团队联系上瓯海区西向排洪工程主河段指挥部陈主任,陈主任第一时间来到工程现场与调研团队进行交流。据陈主任介绍,排涝水是“五水共治”其中之一,再加上温州地属沿海港口城市,雨量充沛,因此排涝显得尤为重要。西向排洪工程就是温州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工程。据西排工程瓯海段指挥部负责人陈敏介绍,自该工程建成运行以来,瓯海区的排洪工作达到了显着的效果,并经受住多次台风考验。此外,西排工程附带建设了仙河亲水休闲公园,功能定位为亲水和休闲,治水的同时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既为河道的护堤,又作为市民的健身、休闲场所,成为欧江区西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五水共治”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五水共治让城市建设越来越美好。政府企业携手打造“美丽浙南”,深深印刻在每一位队员的脑海里。

五水共治篇6

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不懈抓治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产的要素、生态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都是因水而兴;世界上的名城大市,大多也是依水而建。对杭州来说,好山好水更是最显著的标志、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后,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更是明确指出,杭州山川秀美,生态建设基础不错。要加强保护,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使绿水青山常在。这既是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的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看,整部杭州史就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杭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以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甚至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而杭州水文化大放异彩的背后,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的治水历程可以说居功至伟。就拿西湖来说,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一次次的疏浚整治,没有白堤、苏堤、杨公堤和小瀛洲、阮公墩、湖心亭,西湖是否还能令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如此赞扬吟诵,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城市格局是否还能延续至今。自古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得就是绿水青山,杭州很多人吃得就是“生态饭”、“绿色饭”。为保护好、传承好“老天爷”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方山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治水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西湖、运河、西溪综保和“三江两岸”、“清水治污”等一系列重大治水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治水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从现实的角度看,治水已成为我们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倒逼转型升级又着力改善民生,找到并找准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突出问题的关键,这也是这项工作之所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支持并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的原因所在。与全省一样,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丘陵占65?郾6%,江、湖、水库占8%,平原只占26?郾4%,环境容纳能力非常有限。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欠缺,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水、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近年来由台风暴雨引发的城西、滨江等地内涝问题已影响城市功能正常运行;47个市控以上水质断面功能达标率、符合或优于Ⅲ类及以上水质的断面比例均为80?郾9%;市区饮用水源单一、开放,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自来水水质,同时部分山区还有一些群众喝不上安全的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极限,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难度大;部分区域、企业和居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水现象等等。特别是对“江南水乡”没水喝、找不到可游泳的河以及汛期到某某地方“看海”等问题,老百姓反映日益强烈。如何既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保证杭州“二分田”、“七分山”特别是“一分水”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转型升级,而且影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稳定。

从未来的角度看,优良的水环境将是杭州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就讲过,人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之后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最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一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其中,水环境的好坏,是综合环境优劣最基本的“风向标”。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无论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治水都是基础,都是重点。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找不到可游泳的河、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遇到台风天和大雨天就要为家里会不会进水而担心、为出门会不会受阻而烦恼,杭州又谈何“品质”、“幸福”、“美丽”和“转型”?杭州要赢得未来的竞争,要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江、河、湖、海、“溪”一应俱全、“五水共导”的禀赋,做深做好做足水的文章,进一步彰显满目青山、处处绿水的“江南水乡”特色,进一步发挥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融为一体的优势,并尽最大可能使环境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在接续努力中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之,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治水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杭州治水能否取得成效,事关880万杭州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衰存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大治水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投身治水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抛弃治水可能影响GDP的思想、治水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心理和就治水论治水的观点,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抓治水,真正当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之城的薪火传人。

二、以“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科学有效抓治水

在长期的治水历程特别是近些年的治水实践中,杭州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今年,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又专题研究部署建设美丽杭州工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把“清水治污”行动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九大行动”之一。我们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取得治水工作的新突破新成效。

一要有统筹的理念。治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要坚持远近结合,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编制完善好相关综合规划,制定执行好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要盯紧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实施重点项目、重点治理,力争一步一步取得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看得见的成效。要坚持统分结合,统一规划、统一目标,分清责任、分头治理。相关部门、相关地区、相关企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从全市大局出发、从全流域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切实防止“五水”之间“各吹各的号”,部门之间“各唱各的调”,政府与企业之间“各敲各的锣”,真正做到“五水共治”、水岸同治、上下游齐治、全社会合治。要坚持建管结合,一方面加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做好后续运行管理工作,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特别是要把建章立制作为重中之重,包括建立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制度、交接断面考核制度、企业偷排惩治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水环境。

二要有创新的思路。抓经济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抓治水同样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大禹改堵为疏就是最好的例子。要创新理念,坚持堵疏结合、重在疏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好与治水相关的转型升级“组合拳”,顺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又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使杭州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要创新体制机制,除了要理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以外,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既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得利益,让违法污染的企业受打击,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企业保护水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的治理。要创新方法手段,结合“智慧杭州”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建好共享平台,推进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河道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这也有利于从制度上确保依法行政,做到数据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有具体的抓手。抓任何工作,只有坚持抓具体、具体抓,才能抓出实效。我们要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具体抓手,以项目化、责任制的方式抓推进,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破题,实打实地把行动变为措施,把蓝图变为现实。治污水方面,要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业面源控制、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到201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黑臭河道全面消除,需纳污地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平原河网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30%,全市50%以上的水体达到Ⅲ类水质,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达到良好以上,区、县(市)行政区交接断面消除劣Ⅴ类水质,且出境水质不劣于入境水质。排涝水方面,要实施排涝骨干、积水点治理、河道整治与断头河打通、重要入城口整治和闸泵站提升、小流域功能整治等工程,到2016年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其中2014年要在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的目标。防洪水方面,要实施主体防洪、海塘标准堤建设、堤防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到2016年基本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干堤达标率达到87%以上,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国家标准,力争达到上限;中心镇、中心村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10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2014年完成钱塘江综合治理工程33?郾8公里、萧围东线标准塘建设工程4?郾5公里和苕溪北塘加固工程8公里,重要堤防加固工程14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7座,万方以上山塘加固159座。保饮水方面,要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厂改造、管网提升、备用水库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到2016年围绕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加快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状况,实现水源地水质保持三类以上。抓节水方面,要完善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应用节水科技、狠抓节水主体、健全节水统计,到2016年健全节水法规和管理体系,推进高效节水、田间排灌渠系工程,改造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开展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使用的试点建设,加快城市节水工程项目建设,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继续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其中2014年实现主城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2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5%以上,主城区非居民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1?郾52万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0?郾48万亩,节水灌溉0?郾6万亩,改造排灌渠系工程400公里,改善农田面积7?郾4万亩。上述工程项目要做到“四个抓”:抓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和项目建设;抓保障,切实做好项目审批和资金保障、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工作,特别是要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争取一点、项目谋划申请一点、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一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筹集一点等办法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抓质量,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真正把项目建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抓廉洁,严格落实项目廉政建设责任,确保工程和干部“双优秀”。

三、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用好作风抓治水

治水是锤炼各级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场硬仗,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次测试。我们要知难而进、克难攻坚,以干在实处的优良作风确保杭州治水工作走在前列。

一要落实责任、守土有责。省委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反复强调,全省领导干部要始终拿好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坚决守住民生、环境、平安、廉政四条“底线”。水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是“底线”中的“底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把守好一方山水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劲,以“钉钉子”的韧劲,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担负起河长的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自己的示范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市里要成立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治水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各区县(市)也要参照市里做法建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治水工作的领导。

五水共治篇7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利发展;推动措施

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社会严峻水资源紧张问题以及社会不断发展的现状,传统的发展策略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发展的需求了,需要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自我探索的同时学习国外的丰富经验,然后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改善,那么“五水共治”战略的提出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 “五水共治”战略概述

首先所谓的五水就是指洪水、节水、涝水、洪水以及污水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应的治理措施为防洪水、抓节水、保涝水以及治理污水;其次就是这一战略的提出,浙江省委在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从这五个方面的治理,通过以这五个方面水资源的治理为突破口实施倒逼转型;“五水共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所以浙江省委采取了分布实施的措施,例如在2014年―2016年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在2014年―2018年以解决基本问题为主要目的,在2014年―2020年达到基本不出问题的情况,这种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五水共治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在治水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有效投资,尤其是水利项目的引进对整地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看,治水的过程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比如说节约资源的意识、珍惜热爱环境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浙江省树立新风和正气;从生态角度看,水是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生态建设,在五水共治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避免了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保涝和节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2 浙江省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不强

浙江省属于沿海地区,近年来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浙江省的水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不能够有效解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其次防灾减灾的意识不强,在很多偏远地区,没有树立防灾的意识,一旦遇到灾害不能够有效抵制,从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薄弱

浙江省的耕地面价较大,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较大,但是目前浙江的农村水利建设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实际需要,而且还存在很多较为落后的水利建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说小型水电站的机械设备老化甚至损坏,很多山塘容易出现堰塞湖的情况,从而引发更大的危险;其次管理不全面,对上述损坏和老化的机械设备没有及时的修理和更新,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不能满足用水需求,还会引发一些列的安全故障,对水利工程的效益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3 区域性水资源紧缺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是目前浙江省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中心城市的水资源匮乏。水资源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其次针对区域性水资源经济精确我国都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调节,比如说南水北调工程,但是浙江在跨区域调水问题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阻碍水资源的协调利用。

2.4 水环境形势严重

水环境形势严重是浙江省水生态的主要问题,包含了多方面的情况,除了上述的水资源紧张和分布不平衡问题,还有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环境的问题。浙江省的农业耕地面积大,洪涝灾害严重,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垃圾或者废弃物直接排放影响了水资源的生态情况等。

3 “五水共治”战略推动水利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防洪的综合能力

洪涝灾害是浙江省主要的灾害,所以需要加强该地区的防洪能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安全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2014年浙江省将保证生命 财产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存在危险的山塘地区进行加固,避免在遇到洪涝灾害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逐渐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对洪水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尽可能避免损失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

3.2 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节约水资源和治理污水两个方面。节约水资源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例如2013年浙江省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并且以浙江省某县为例开展试点活动,2014年上半年浙江水资源调查表显示改地区的水资源节约率达到了18.5%,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6.9%,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治理污水是水生态治理的重点,对工业废水进行治理、对污染河道进行修复等,例如2014年浙江省进行了河道生态示范工程的建设,并且加强了河道的绿化建设,某县的河岸绿化长达300公里,对水生态的治理和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大力发展农村水利

上述提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水利。首先应该对农村破损的设备进行维修,并且根据该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设备,从而满足农村水利的需求,例如2014年浙江省对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以及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兴建了一定数量的水利工程,并且定期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在发现故障时及时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水利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生态能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水资源作为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省的经济呈现迅猛趋势,随之而来的污水排放问题、供水紧缺问题、洪水、涝水以及节水等问题逐渐暴露,为了促进浙江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五水的治理问题。笔者提出,长期以来浙江的水资源问题都是城市发展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问题,浙江省在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战略,从多个方面入手,多个单位的参与,进行全方位的治理,为浙江的水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川.抢抓“五水共治”战略新机遇 推动浙江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J].政策t望,2015(19).5.

[2]浙江省水利厅厅长 陈川. 抢抓“五水共治”战略新机遇[N].中国水利报,2015(23).

五水共治篇8

场景一:我刚走到河边的时候,就看见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河边驼着背洗衣服,白色的肥皂泡沫不断地流入河中,河水顿时变成了白色,像给河面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我走过去,劝阻老奶奶,以后不要在河边洗衣服了,这样会污染河水的,老奶奶也听了我的话,我很开心。

场景二:我继续往前走去,住在河边的几户居民正在排放生活用水,那流水声:哗哗哗“的从管道里流出来,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我走过去,和那几户人家进行了沟通,并劝阻他们不要将生活用水排放到河水里,应该另外弄一个水管接到专门排放生活污水的地方,他们听了我的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场景三:我接着沿河走过去,正巧看到有一位年轻的叔叔在河边倒垃圾。忽然,有股臭臭的气味迎面扑来,我忙上前阻止这种行为,那位叔叔用网兜把垃圾弄上来了,并扔到垃圾桶里去了,我劝阻他以后不要因为贪图方便,而乱倒垃圾了,他也听了,我很高兴。

五水共治篇9

目前,在推进“五水共治”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构。具体而言:

(一)治水经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纵观目前“五水共治”的管理机制建设,主要在“治污水”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有效推进了污水整治与水环境改善。这方面的典范是浙江省浦江县在水环境整治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2013年以来,浦江县打响了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重点整治水晶玻璃行业,采取一系列强力措施予以推进:在舆论引导方面,对水环境整治中利用网络造谣中伤、试图制造混乱的行为进行了打击,查处了2名“网络红人”并追究了刑事责任;在组织基础方面,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明确“每个排污口就是一个枪口”,要求各“江段长”限期消除劣五类支流;在打击力度方面,通过一年时间,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4197家,拆除违章建筑347万平方米,移送相关部门处理533人;在机制建设方面,注重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的运用,依法严厉打击水污染犯罪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扩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包括主动介入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矛盾研判化解机制,等等。在肯定浦江县污水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之所以浦江县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上述经验之外,浦江县的特殊情况也不可忽视。从产业结构上看,浦江县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污水来源是水晶行业;从从业人员上看,从事水晶行业的人员大多数来自广西、贵州等地,本地少较少;从水晶行业本身而言,由于存在大量无证无照、广散小的家庭作坊,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少;从社会反响上看,由于水晶行业长期排放污水,对当地老百姓造成影响,从事这一行业的本地人较少,社会舆论普遍支持政府进行严格执法,社会稳定风险不大。上述因素决定了浦江县开展水环境整治在内外部环境上较为特殊,能够集中精力围绕“治污水”展开行动并快速取得效果。但是,其他地方和浦江县的情况有较大差别,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不适宜也不可能照搬浦江县的做法。从国际上水治理的经验看,治理污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为快速取得效果而采取急功急利的做法,亟需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上取得进展。

(二)“河长制”与长效制度安排

在当前“五水共治”过程中,“河长制”是最为普遍推行的机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治理的任务。应该看到,“河长制”能够较快的提升水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优点在于:第一,“河长制”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第二,“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多头治水”的不足;第三,“河长制”提出了辖区内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措施,并在行政系统内形成竞赛氛围,促使相关部门提升水治理水平。但是,本质上而言,“河长制”是一种类似突发危机应对式的制度创新,是一个有效但非长效的制度安排,它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实现水污染标本兼治的功能,反而还有可能阻碍和消解当下防治水污染正规制度化的努力。如下问题值得思考:1.“河长制”的产生本身体现了当前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的弊端———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但“河长治污”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非理———毕竟“河长”们不是环保局长或水利局长,这种制度创新其实混淆了原有的行政部门职能分工;2.“河长”不是目前行政体制中的正式职位,“河长”发挥作用主要依靠其所能支配的公共资源。显然,不同级别、不同职位的行政官员在调动资源能力上必然存在着差异,这实际上影响到河流污染治理的不同效果,也难免成为受到众多“河长”们个人权力、地位之争的影响。3.由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兼任“河长”容易造成权力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的状况。在各地规定的“河长问责制”中,很多规定是由当地的纪委、监察局及“河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监督和考核“河长”的工作,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来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考评验收,实际上是“下级监督上级”,其客观性和可行性有待商榷。

二、以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

显然,目前“五水共治”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上存在不足,亟待加以完善。这凸显了从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必须看到,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五水共治”对各级政府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以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将管理活动与外部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全面、系统的战略管理落实治水与转型的总体性战略目标。具体而言:

(一)战略管理与水资源综合治理

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五水共治”的首要目标即在于统筹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属性,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必须看到,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作为五个“手指”,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与属性,但都是基于水资源综合效益这个“手掌”上。同时,受多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五水”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形成多个相互耦合的场域,较为常见的有“污水—供水”、“污水—洪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等,这就需要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在治理过程中予以统筹考虑、长远规划,绝不能人为忽视或者割裂治水各领域的相互联系。

(二)战略管理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水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与环境要素,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看,“五水共治”的最终目的是以治水为突破口,促进转型,推动升级。因此,不能狭隘的从“项目管理”角度理解“五水共治”,将其仅仅视为建设一批涉水工程,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治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国家与社会的互构合作、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的全面转型。“五水共治”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多元主体,即在政府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公民个人等;多方联动,即在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形成高度联动;多种方式,即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强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信息性工具、服务性工具等;多重责任,即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行政责任、财政责任、法律责任等。

(三)“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体系

“五水共治”重在行动、贵在落实、成在持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治水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重点推进的同时,还必须形成“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将“运动式治理”提升为“制度式治理”,从“非常态管理”转变为“常态管理”。将战略管理引入“五水共治”,就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基本框架。总体而言,“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基本框架由应急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组成,三者之间通过“风险———应急———危机”的演化范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以这一战略管理体系为基础,充分借鉴吸收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深入总结暴露出的问题,建立系统性、主动性、持续性的“五水共治”长效机制,为子孙后代永享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保障。

三、“五水共治”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以上述“三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为基础,可以更加全面和综合视角看待“五水共治”,推进相应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而言:

(一)“五水共治”的应急管理之维

水是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涉水领域发生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具有影响力强、涉及面广、持续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浙江各地在“洪水”、“涝水”、“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频发,在2013年,就有由超强台风和强降雨造成的大涝和大水、杭州市自来水异味事件等多起重大事件发生。从世界范围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气候灾害风险不断增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有效管理极端气候与灾害风险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通过应急管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在国家层面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为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的处置要求。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共四类。从性质上分析,“洪水”、“涝水”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归入“自然灾害”类别,“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归入“事故灾难”类别。就浙江的应对措施而言,在《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引下:

1.针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省政府了七个专项应急预案,其中与“洪水”、“涝水”相关的有:《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各地市、县也逐级了相应预案;同时,易受气候灾害影响的沿海地方基本制定了城市防洪、防台、排涝的应急预案,如《温州市城市防台防洪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等。

2.针对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

省政府了十四个专项应急预案,其中与“供水”相关的有:《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城市供水、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各地市、县也逐级了相应预案。总体而言,目前浙江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建成,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能够对“洪水”、“涝水”、“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响应与有效应对。同时,省政府针对应急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这些都为“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五水共治”的危机管理之维

危机是对社会结构及其核心价值造成的严重威胁。危机不能简单等同于突发事件;以“控制事态”为中心的应急管理无法适应具有公共性的危机问题,在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目的上均存在缺陷。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应急预案具有预测与控制功能,其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本意在于消减不确定性。但研究表明,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过程本身则带有悖论性,反而可能加大应急管理制度风险,具体表现为预案“复制化”、“碎片化”、“空想化”等问题。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表现出“应急失灵”的现象。可见,单纯应急管理并不足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公共危机;在应急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发展以“改善公众认知”为中心的危机管理。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水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代表性的是浙江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以及因台风引发的“水淹余姚”事件,都暴露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因此,通过危机管理有力化解社会矛盾,变危机为转机,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中心任务。危机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的、持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形成“五水共治”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重视并完善如下三类机制:

1.政府协同与危机决策机制。

政府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核心主体,在危机管理中无疑应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危机治理也对政府的决策能力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体包括:决策环境评估能力、决策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决策资源动员整合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决策评估与自我修正能力。由于水资源天然具有流动性与跨区域性,同时公共危机具有共振性和非常规性,这就要求政府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多向度、交织性的,而不能是传统科层制中自上而下的直线控制。因此,应打破行政区划与部门划分的限制,建立“五水共治”的上下级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多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协调政府及部门间关系的中心机构,避免治水中出现“地方主义”与“部门主义”倾向,确保决策的快捷有效。

2.多元合作与公众参与机制。

现代公共事务管理的最大特征在于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包括基层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并非治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而是应最大限度的包含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庭、公民个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在目标上,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应对公共危机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社会主体在政府指导下的充分参与和积极互动并形成制度化的合作网络,是“五水共治”取得成效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强调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主体之间平等交流、协商互动的合作机制,让社会各类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涉水事务的管理全过程,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五水共治”工作格局。

3.社会资本培育机制。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为核心的价值观与规范集合。正如学者所言,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信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能避免国家权力单向度运作的缺陷,从深层次推动社会行动和解决矛盾。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社会资本的形成与集聚状况是“五水共治”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形成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层面,政府应重视自发并保障形成社会资本的社会条件,通过信息公开、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执法等方式加以促进;在价值层面,政府要给予多元主体平等的关心与尊重,培养并生成“普遍信任”,引导形成有利于“五水共治”的共同价值观。

(三)“五水共治”的风险管理之维

突发事件与危机是一种已经发生的事实,其根源于事前存在的风险,即可以引发大规模损失的不确定性。必须看到,“风险社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等外在因素也正在不断提高风险的复杂性。2013年,我省在夏天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秋天又遭遇百年不遇强降雨,已经暴露出认识不到位、缺乏预防措施的问题,凸显应对灾害的社会脆弱性问题。此时,就有必要破除“天灾/人祸”的二元对立思维,从更基础的层面对自然与社会风险进行综合预防,实现危机管理的“关口前移”,减少突发事件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风险管理有序推进经济、社会与政府的全面转型,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一般而言,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包括四个主要环节:1.风险识别,即在事件发生前,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识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危险源、发生区域、种类、主要危险因子等;2.风险分析,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3.风险评估,即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确立风险优先顺序,决定风险的可接受性;4.风险决策,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减轻风险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在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五大领域,都应当建立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风险管理框架,为“五水共治”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1.在环境保护领域,针对化学物质的应用、工程项目的兴建和运转、各种开发行为引发的环境风险,环保部门已经全面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价(ERA)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行业标准,为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水源地提供了决策依据,构成了“污水”、“供水”领域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需要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协调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在环境风险治理上的府际关系,将风险管理措施落到实处;2.在防灾减灾领域,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利用多种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制定风险区划。浙江省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已在2009年3月向社会公布,为“洪水”、“涝水”领域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目前需要细化风险区划的范围并加强后续的风险决策工作,真正实现风险评估与政策过程的“对接”;3.在社会管理领域,由于社会性风险不同于技术性风险,是决策主体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诉求冲突所产生的,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框架,即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实践情况看,针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实施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了《浙江省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对重大事项开展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双评估”,切实预防减少实施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这为“五水共治”中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尚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评估主体、内容、方法上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的转变。

四、结语

五水共治篇10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能够利用到承诺书的场合越来越多,承诺书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作出。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承诺书感到非常苦恼吧,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用水承诺书,欢迎阅读!

 

 

用水承诺书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十八大以后,省市党委、政府结合省市实际,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决策,发出治水总动员令,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限时整治臭河、黑河、垃圾河,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根据省市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制定了“五水共治”三年目标,即:一年消灭黑臭河垃圾河,两年消灭五类劣五类水质断面,三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开展“五水共治”,共建美丽__,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子孙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需要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特向全区各级群众和党员倡议:立即行动起来,以主动担当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治水新实践。要做治水的'先行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生产生活习惯,不乱丢垃圾、不乱排污水、不侵占河道;要做治水的宣传员,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共同投身治水行动;要做治水的监督员,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劝导、监督、检举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要做治水的奉献者,舍小利、为大家、顾长远,积极为“五水共治”和美丽__

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力所能及地多作贡献。

涓涓细流,汇滴成海;众志成城,五水可治。毕你我之功,享未来之福。美丽__,系于治水伟业,为市民所盼。我们只有齐心共举,有力者出力,有钱者出钱,尽我们所能,__才更有希望。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五水共治”,保护好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每一处环境,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__的天一定会更蓝、水一定会更清、山一定会更绿,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生态、富饶、美丽。

__市________局 __

20__年6月20日

用水承诺书二

根据__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三年目标和__市______的总体工作部署,我承诺,坚持“六个不”,争做“护水标兵”。当好治水监督员,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劝导、监督、检举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宣传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亲朋好友和周边群众做到不乱丢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侵占河道、不在河道沿岸乱搭乱建、不向河道排放各类污水、不破坏污水处理设施。自觉做到“八个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合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1、带头学习宣讲治水政策,在党内首先形成治水护水共识;

2、带头参与治水专项捐款,倡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参与治水护水捐资;

3、带头拆除妨碍治水违建,并教育引导群众拆违治乱;

4、带头参加治水志愿服务,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池塘沟渠,美化生活环境;

5、带头承诺落实治水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推动治水工作落实;

6、带头包干参与各级主管部门划分的治水区块,参与各级部门党员“五水共治”责任区块并实现全覆盖;

7、带头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争当节水护水表率,引导全社会抓节水;

8、带头化解治水矛盾纠纷,做好身边群众思想疏导和纠纷化解工作。

承诺人:

日 期:

用水承诺书三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承诺书。

一、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法律、法规之规定,增强企业法人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

三、严格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自来水消毒剂,禁止使用未经批准及标识不清、不全的消毒剂;

四、严格操控自来水生产工艺流程,并按规范投加消毒剂,保证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

五、严格建立自来水消毒剂索证、索票制度,健全每日耗量台帐管理,消毒剂仓储符合相关要求;

六、严格水质监测制度,经常开展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及游离余氯等指标测定;

七、严格落实水质风险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环保、卫生部门;

八、严禁瞒报水质异常情况,严禁未经健康体检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自来水生产实行卫生许可制,未经卫生许可不得生产自来水。

承诺单位: 承诺人:

宝坻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牛道口中心小学

用水承诺书四

本公司煤炭生产规模120万t/a,取水总量为28.38万m3/a,其用中矿坑水量为22.28万m3/a,岩溶水量为6.1万m3/a。为确保本矿正常运转及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不受影响,本公司郑重承诺如下:

一、本项目矿坑水及生产、生活污废水全部进行处理达标后回用,剩余水量也达标排放,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影响。

二、本项目产生的煤矸石等固体废物也都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影响。

三、井下采煤引起地表下沉,本公司根据塌陷情况及当地经济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垦方案。

四、本项目取用水源没有其他用水户,不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若因煤矿开采引起周边居民用水问题,将由本公司负责解决。

山西_____煤业有限公司

20__年7月28日

用水承诺书五

一、文明施工的承诺:

1、确保施工污水不外流,场内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在清运过程中,防止有飞落现象;严格按环境保护要求施工,尽量降低施工产生的噪声。

2、施工现场内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搭设临时设施,做到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通畅、无大面积积水、临时设施建造力求整齐、美观。

3、在整个施工现场设一专职文明工地管理员,负责工地施工现场的布置、道路畅通、材料堆放、环境卫生等工作。

4、在施工生产区内根据各施工班组的施工场地进行卫生包干,在各自的包干区内每天清理,做到清洁、整齐。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二、施工用水用电公司承诺:本工程进入施工现场,用水用电由公司自行解决,费用由公司自行承担。

三、政策处理协助,配合:本公司承诺及时与建设单位及各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及时解决政策处理协助,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