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十篇

时间:2023-03-16 04:52:57

小桥流水篇1

在我童年生活中,最美的风景就是那小桥流水了。小桥即龙江一桥,流水即龙江河水。或许它们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种平凡的风景,但是它们在我眼中却有着独特的美。小桥,使桥两岸连起来,给人带来方便,这是一种给予的美。站在小桥上看日出或日落,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小桥,它那矗立在流水中的桥梁。静静地等待夕阳的照射、流水的冲击。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小桥也越来越显得苍老。可它还坚持在那冰冷的流水中矗立着。任车辆一辆一辆的在它身上开过,任一个个行人从它身上走过。定是小桥的所作所为闪耀着这样的启示:做人也要向小桥一样学会无私的奉献,而不是不断的索取。

流水,是一切生灵的乳汁,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源头。人们从它身上不断抽取水源,它也毫不保留,任人们抽取水源这是一种给予的美。当夕阳西下,那柔和的余光泼洒在流水上,多美呀!这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定是流水的途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小桥流水看似平凡,其实它们并不平凡。它们一直在为我们默默奉献着。所以在我眼中,小桥流水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小桥流水篇2

婺源有山、有水、有船、有桥、有人家。刚下汽车,我迫不及待大口吸了吸空气,真令我神清气爽。

沿着店铺向山中走,隐隐约约能听到水声,声音时而缓、时而急、时而有、时而无,不知不觉,水声大了起来,向远方眺望,一片翠绿映入我的眼帘,风轻拂着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好像小草小花也被它迷住了。

进了景区,入了山,沿山路走了一阵到了半山腰,觉得累了,这时我又看到一汪清泉,叮叮咚咚地向山下流去,这就是山下那片湖的源头,与山下的水一样清澈。

山上的树也别具一番特色!树干苍老而弯曲,树叶清翠欲滴,沁人心脾,我捧起树叶闻了闻,一股子清香钻入我的鼻子,“真舒服”我说。

这时,又有一溪流从山涧中涌出,一座小桥横架溪两头,小桥很旧,简单的结构,灰色的石头,上面却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从桥上看水,那水可真像一个孩子,吹着口哨,哼着小曲儿向山下奔去。

山路长,但不险,蜿蜒曲折。从山上向下看,景色尽收眼底,翠色的瓦片,灰白的石墙和那不起眼的门窗,在山林中隐隐而现,脑海顿时浮现一句话“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篇3

也许你跟秋天合适,落寞萧条

坑洼的桥面,多久已无人问津

你用沧桑的姿态,斜望夕阳

是否看穿了,世事无常的变迁

你沉默思索

犀利的眼神戳穿每个过往的行人

那路过的,带来了每个胡同的泥巴

你身躯承受的重量,是否跟心中一样

江南的故事,你都记住

或许与你无关

@流水

你流过了小桥,不知从哪里来

还记得被你抚摸过的小鱼,还有那些你拜访过的石头

你是否偶尔也如此清澈的思念他们

或许再多的牵挂,也绊不住你

被拦断了腰,你依然未曾止步

我在岸边跟你走,却发现总没有尽头

你愈来愈远,牵着我的目光

温柔却无限凄凉

@人家

那年,听说时间过了很久

红墙青瓦,外面的篱笆也都这么说

你打马经过时,落下的诗句

如今已过了好多年,

老树依然枯朽,夕阳更瘦了

炊烟袅起的绵长,跟传说一样美

你却看不见

我站在你站过的地方,很安静

一张藤椅,流水小桥

故事被拉的更远,也许

小桥流水篇4

2、原文: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译文:

小桥流水篇5

非常幸运萧氏设计能拥有一个园子,特别是在上海徐汇中心区域。接待大厅面向公用园子的一扇大玻璃窗,将整个小区的花草和树木尽收入室内,独享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我们每年都会在“公园”里添上一两棵树,有花卉,也有观叶植物,时间长了,大园子里树木参天,色彩纷呈,尤其是春秋天,犹如沐浴在森林里,看不见远处的高房子,看不见凯旋路的电线杆。私家庭院更是难得,面积虽不大,但客户都喜欢,都愿身在园子里看谈设计,谈天、喝茶。平日也是公司员工休息放松的一个好地方,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随着人员与业务的扩大,我们决定对原有办公室进行大改造,园子无疑成了重点。原本只有一个朝向的园子,我们准备打开朝南的窗,让私家庭院完全坦露于大厅里,这对观赏景观的要求就更高了。

公司装修时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离开上海前,设计方案基本成型,施工图已完成,鱼池也挖好了,可是闲来无事,想得太多,结果园子一开始施工,折腾也就开始了。先是有了改动墙的做法,如竹篱笆的拼法,接着又是叠山的叠法。虽身处满目尽是西式园林的美国,手边一本计成的《园冶》,心中的传统庭院却一刻也没忘怀,对比地看似乎更有趣味。春节前赶回上海,把亦中亦西的园子手稿拿给工程师讲解。当时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叠山从哪个方位起头,依靠在山墙上,水流从西北方向通过隐泉流向东南,正可与中国的地形相契合,西高东低,风水也合。半池荷花半池鱼,临窗羡鱼,加上树影,山形,十足的“书房山”的感觉。

蝉幽园的故事

自古造园“七分主人,三分匠人”。造此园,深得体会。回国后我基本排除一切繁杂事务,专心致志,与吾弟爱华、许有荣整日泡在这个小天地现场指挥施工,偶尔挽起袖子,戴上手套,亲自动手。这样,自己对空间远近、四向的美观和透视看法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工匠只按自己的习惯堆叠摆弄,就无法产生太多的美感。

至此,心生一念给园子取个名字吧!萧氏地处徐汇闹市,常有友人说在院子像是闹中取静,就命名为“蝉幽园”吧,取王籍古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摘首尾两字,觉得再合适不过,随发在微博上,却遭来一帮“损友”乱批,有改“鸟静”,有改“鸟忧”,还有“噪鸟”的,平添了多少意趣。

萧氏有了园子,又了“蝉幽园”的名字,也似乎有了一点文化的概念。但随之我们发现园子没有墙,就有点不成园子了。在爱华的倡议下,随建起了两段围墙,但有墙没门,有门没挡也不行。于是年后终日泡在古玩市场,发现了两块有趣的砖雕,它们是刚从山西墙上折下来的两个字“福”“寿”,均1.6米×1.2米,甚是震惊,觉得不可多得,缘分所至,马上就买下。把“福”放公司,“寿”留家里,意为带“福”给大家,“寿”留自己。这两个字均出自明中期,墙身上刻了很多当年顽皮小孩的一些古字,东倒西歪。砖缝里还藏有不知数百年的谷子和稻草,已然成了历史遗迹。虽然,那些欢笑地在砖上刻画的顽皮孩子已不知做古多少年,但今人却可以面对历史的斑驳印记尽兴凭吊一番了。

门是清代的门,门档石是明代的,有趣的是门档下部有一小孔,起初我以为是残破,但很规矩的一个洞口,经古董商介绍,才知道这是猫洞。古人将房门院门都关闭了,夜猫可通过此洞自由进出,这就是古人设计的人性之处。此一细微设计,也令我们这些做了多年设计的人莞尔一笑。门档的高浮雕,前面是马,侧面是兔,不知当年主人有何深意,也待慢慢揣测。

有此两样,宝贝园子也就完成了大半,将来的墙可能是白的,会有藤爬满墙。春夏绿色,秋天红叶,冬天赏枯藤。在室内均可享受一面院墙的四季变化,随着石块和草地的进一步穿插,上面有大块的荒料石随处散生,种上文人情怀的梅花和石榴。对我们而言,园子是在生长的,不仅是草木的生长,花开花落,四季更替,还有设计师思路的不断变化,经验、体会的变化,对生活的态度和自然感悟的更迭。

流动的室内

室内是整个公司的引擎,是萧氏设计的发源地,我一直相信,员工有了好的环境才更容易集中精力工作,并进发出创新灵感。鉴于之前一楼为设计师工作区域,我和爱华的办公室在二楼,在沟通设计时总要上下跑动,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将一楼用作公共空间,设计师的办公空间全部上移,使得楼上设计空间的静与楼下办公空间的动形成了反差与对比。

改造后,一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先是产生了一个比之前面积大出三倍的会议室,可容纳20人或4至5个会议在此召开。一张命名为“太湖”的会议桌取代了用了十五年的桥梁桌,“太湖”的名字是我刻意取的,为的是与蝉幽园协调。桌面上凸出的白色小山,犹如冰山一角,在大江大海的波涛拍打下,打破了桌面的平静。桌座采用太湖石,有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藏在水面以下,不显山不露水,含蓄而包容。但我们并不排斥高新科技,会议室采用路创LUTRON智能灯光系统,机仓式的照明方式,让看图纸和投影互不干扰,还可用手机或iPad自如掌控照明和录像。

流线性和自由的线条使得上下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整面的书架没有带来一丝一毫的压迫感,书架前任意挥洒的流线桌就像窗外的水流一样,柔软而细腻。除了书架上的设计类和艺术类书籍,在空间里我们并不展示或悬挂任何设计图片,奖状或是奖章等也被渐渐弱化于空间中,只有墙面上挂的艺术家的作品,代表着我们一直以来对生活的热爱与追逐。二层中的办公区域,整齐有序,却也有细腻的考量,在办公南向尽头辟有衣物架,冬天可挂外套,平常也可放置几套西装和晚礼服,以备出席一些临时的重要商务谈判。

造园一年后,无论在哪个季节回到办公室,在一层接待厅里,透过南面和西面的两个落地大窗,终年阳光灿烂,四季更替尽收眼底。南面拥有私家庭院“蝉幽园”,西面拥抱小区的公共庭园,绿色成了萧氏户外不可避开的主色。春天花香四溢,红枫、芍药、杜鹃、紫薇、玫瑰争奇斗艳。秋天,榉树的红、银杏的黄、海桐的绿,处处可以赏心悦目。常说环境造就人,萧氏所处的空间相信也能培养和陶冶一批又一批的萧氏设计师,让他们知晓环境对室内的重要性,也让他们知道只有内外交相辉映,方能创造完美的设计。

对话录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萧爱彬

本次是第几次对工作室进行设计,为何考虑重新设计?

萧爱彬:主要是功能性的改变,会议室与设计室对调。会议室在楼下,便于客户讨论和演示,把整个一楼做成公共空间。设计师搬到二层,方便与主设计师交流、沟通,解决了原来上下来回跑不方便的难题,在动线上也更加合理。

公司当时为何选址于此处,有何考量?萧爱彬:公司1999年就搬到徐家汇了,萧氏办公室分了两个地址,前后两幢楼,来回3分钟的路程。随着人员及业务的扩大,不得不把后面的那个办公楼也装修了,故此两处应该都是新的。当年公司选址于此,主要是考虑到徐家汇的人文环境,它是上海公认的高端区,有当年法租界的浓厚气息。最重要的是最早、最大、最好的建材市场就在附近,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了客人。

谈谈你设计自己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视觉观感,还是为了体现设计理念或是企业价值?最后它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

萧爱彬:工作室最终是要工作,但只有工作是不够的,还要有娱乐和生活,要工作人员在工作空间很放松,工作时有灵感,休息时很惬意。

对于设计师的工作场域,如何提高灵感及创意的进发,似乎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你觉得你设计的这个工作室在创意的激发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布局?

萧爱彬:我们公司有两个花园,一大一小,颜色很好看,员工疲劳了可以到外面休息一下,抽根烟,看看绿色和花花草草。两个落地高窗尽情地吸纳着外面的景致,室内设计则充满了想象――书桌及楼道的曲线告诉设计师,任何物件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空间的变化可以是永无止境的。设计师置身其中,定能触类旁通。

开放式空间无论从空间利用率还是团队的合作上都更有益处,你赞同么?为什么?

萧爱彬:开放性的空间,协同作战能力是会大大加强的,我喜欢大部分空间打开、小部分封闭,有松有紧的状态。

很多人都说,设计师的工作室因为工作的高强压力,不可能是干净齐整的,你是否也认同?如若这样,又当如何让有意向的合作方在拜访时能对贵司保持好的印象?

萧爱彬:我不认同设计环境乱糟糟。我觉得越乱的环境越做不好设计,乱乱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想象他的设计是干净的?我要求我的设计师每天下班时都要清理桌面。一周要做一次大清理,把不用的书再整理到书架上。我们公司是随时可以参观,都是整整齐齐的,这是我的要求。

很多工作室有很多人性化的空间,譬如花园、茶水间、休息区、阅读区甚至是厕所,在一些细部体现着设计者独有的人性关怀,你的工作室具有园林景观,除此之外,还拥有哪些既有趣且放松的空间?

萧爱彬:别人有的我们基本都有,别人没有的我们都要想办法拥有。花园是最理想的空间,我们有山有水有鱼池有树,还有可以看电影的会议室。周末会组织一些艺术性的电影或短片,给感兴趣的同事们分享,或开一些茶话会或派对。

小桥流水篇6

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去周庄的N大理由

理由1:周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居。

理由2: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江南古镇之典范。

理由3:周庄是世界十大美丽小镇之一,世界排名第九。

理由4:周庄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目的地”。

理由5:周庄是画家陈逸飞创作《故乡的回忆》油画的“双桥”所在地,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必游之地,集中国水乡之美。聚集了15处知名景点。

周庄的桥: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站在市河一侧举目望去,钥匙形的双桥连同不远处的清代石拱桥、太平桥,一个镜头可以摄下市河上的三座古桥。

富安桥:位于周庄古镇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总管桥。初系青石面无级。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贞丰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位于周庄古镇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以里得名,为贞丰桥。石隙间伸出枸杞枝,风貌如初,整治后傲然跨河而立,呈现一派古意。

福洪桥: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但当地老百姓却叫它洪桥,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记了。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重修。

太平桥:位于周庄古镇后港东口,连接城隍埭和蚬江街,为单孔石拱桥,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清初整修,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遮掩着石拱洞券,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灰墙面坡屋顶,山墙漏窗,高低错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是人们选为最佳画面景色的镜头之一。

周庄的建筑

张厅:是周庄古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 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

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阿金如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

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夜幕降临的时候,周庄的灯火亮了,亮在游船的灯笼上,一串一串的;船连着船,灯牵着灯,远远近近,曲曲弯弯,在一轮明月的映衬下,是一幅秀美的江南湖波月色图。夜进古镇,窄窄的小街更显得热闹。然而,一登上小船,缓缓浮去,眼前的一片水色灯影,还有水波两边楼堂阁榭的蠹窗砖雕之中映过来的灯光, 连同那旧宅中隐隐的江南丝竹之乐,仿佛把所有的喧闹都给过滤了,古镇的景致一片片一丝丝地沁入感觉中来。古朴的石板街,精致的木雕栏,迂回不尽的走马堂楼,幽暗深长的备弄,还有那微微倾斜的迷楼,所有的粉墙黛瓦、轩廊画栋,都仿佛映衬着周庄。而那双桥,别样地载了水流,宛如启开水门的钥匙,凝成永恒的水中周庄的象征。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古镇东 。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是一处拓展和延伸周庄古镇旅游景点的重要人文景观。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四季周庄》大型原生态水乡情景表演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演出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里展开,以特有的水乡表现手法,再现中国第一个水乡周庄的文化特质和迷人情韵。演出的三个篇章——渔歌、渔妇、渔灯、渔作表现的“水韵周庄”;以春的《雨巷》、夏的《采藕》、秋的《丰收》、冬的《过年》放映的“四季周庄”;迎财神、打田财、阿婆茶、水乡婚庆展示的“民俗周庄”,其地域性、民俗性、观赏性、草根性、艺术性堪称世界一流演艺之精品。

周庄购物指南

周庄人心灵手巧,九百年来发展了不少高水平的传统工艺。“周庄竹编”、“庄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小桥流水篇7

南浔的味道除了通常的碧水环绕、小桥石驳、古风古韵之外,还多了很多名园巨宅,使人领略“不出城墙,而享山林之美”幽趣,这样构筑起来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有了一份天然的大气。

因此如果说大半江南小镇是荆钗布裙的小家碧玉,那么南浔则是一位名媛闺秀,它的完美存在则得益于她的富庶丰饶。

郁达夫到一个地方,会先读地方志,这是传统做派。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就先上网。我在网上查到“南浔”,第一句话就是: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

十几个字,尽显南浔的富贵气象。

蚕丝织出了南浔锦缎般的富有和锦缎般的园林,与穿镇而过的小河一样从没有萧条过,逶逶迤迤流出成群富商。这些商贾名流用自己的财富与才智匠心独运地雕饰着这座古镇,中式门庭修得并不奢华,它就是要让人没有戒备地踏入,走进了才惊诧于它的精巧和轩昂,才知道这不显山露水的背后是藏巧守拙。

于是从正厅到轿厅,从厢房到书房,从议事堂到小陪弄,有钱人的气势便显在画栋雕梁上,西洋进口的砖瓦玻璃栏杆上。于是就有了深深的庭院,庭院里无数镂花的窗户。这些窗,雕着花草,雕着江南的半缕清风一弯瘦瘦的残月。于是就有了江南特有的细腻精致,也有了南浔特有的中西合璧。

若仅是这些,南浔也只是个寻常古镇,和周庄一样。

南浔还有一款别具一格的味道,那就是:风雅。这风雅来自于书卷气。南浔著名一为丝,一为书,“诗(丝)书之乡”就勃发出古镇郁积千年的精气和雅致,于是就有了嘉业堂藏书楼,有了叔奖学金,有了无数文人学士。

有些古镇适于一个人发痴发呆,坐在河岸随意地让思绪没有着陆地飘飞,但是南浔却要一字一句地去解读,它是一部厚重的线装书,错过了一行,就错过一段叫你感慨万千的历史。在南浔幽深的小巷里,偶尔照面的衣袂飘飘者,也许就是某位学富五车的智者。这般文化积淀的先天养分,就把南浔滋养得一直水灵灵,书氤氲。徐迟先生晚年写下《江南小镇》,用60多个“水晶晶”送给他的故乡南浔。

微雨开始飘落,青石板路润湿了起来。细雨中的古镇是最显景致的,可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里,只怕更照见了流水去意,那声声敲在廊檐上和绸伞上的雨滴,仿佛就是一首哀怨伤情曲,隐约讲着一些繁华旧事:多少人和事在历史的云水烟雾中逐渐地发黄发灰,然后淡去,只有墙壁上蔓延的青藤,马头墙上萋萋的青草,还在年复一年地青翠。

携着怅惘之意,在小莲庄的荷池旁,打开一些想象,想象月明之夜,刘家小姐倚窗而立,怀揣着心事,心事滚成荷叶上的露珠,水波微微有些荡漾。有着清朗面孔的他从紫藤花架下走出,站在池边的亭台,吹一曲箫,或者画下一幅画,画里只有一双幽怨的眼睛。或者想象另一些女子,或采桑,或浣衣,或当垆沽酒,阳光照下来,一脸的笑靥,像柔软的丝绸,布满岁月印上去的纹理。

小桥流水篇8

钟声三响,街道停止了沸沸扬扬,喧闹的人们减缓了心跳。

今日,似乎连人们的呼吸也都安静了许多。尘土飞扬,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夜店里纷纷离散,街上,异样的宁寂。也许有些人已习非成是,把它当成了细微末节。夏虫不可冰语,正所谓人类肤浅的眼光。如此的,一碰就碎。

白天,又恢复了如往常一般。繁杂。喧乱。整条街都填满了细碎的脚步。每个脚步都充满了力量,以及希望,隐忍饱含着人们一路走来的泥泞。心中淤积的痛恨随之爆发。一路路细碎温柔的脚步却换来了愤怒的刻印。我,将这一路的追寻记录了下来,让它显得更加的凄美。霓虹灯的光彩赶走了追寻,我却依然逆向旋转。天空盘旋着冷清。千方百计地尝试着睁开眼睛,希望却一次次落空。

厦门市第九中学初二 林嘉欣

小桥流水篇9

富有特色的写生之地首推“江南水乡”,江苏周庄、同里、嘉善西塘、桐乡乌镇等。各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在春、秋季云集在这几个写生点。在这几年的写生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在基础教学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法和体系,通常只有水粉、水彩的特性与技法的介绍、习作的构图等,而真正涉及到风景写生活动方法的非常少。

在近二十年的美术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写生方法上的研究已愈发重要。色彩写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应在整体教学中有明确的位置,每一次写生活动的安排,都应有教学理解念和教学目标,它是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应完成什么目标,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笔者以浙年艺术学校二年级美术班学生去江南水乡嘉善西塘写生活动为对象,在教学活动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一 必须有明确教学目的

风景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作为2002级美术班是第一次风景写生,重点应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如何把自然界的景物综合加工,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加以组合,成为一幅完美的画面;其次是如何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掌握室外的光色变化)。教学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集中时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外光写生作业,使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必须有完整的写生活动过程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期、活动实践期、调整展览期。

前期准备期,是色彩风景临摹阶段,是在写生前在画室中进行的。经过色彩静物写生的系统训练,在对水粉画的特性、工具和材料的运用,用笔、用色的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过对优秀的水粉或油画、水彩美术作品的研读和临摹,来学习别人的处理手法,以达到放开眼界、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目的。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风景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后再结合写生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综合利用各种手法、处理复杂色彩关系的能力。

在学生临摹练习的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讲述风景画的概述、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写生的方法步骤及画面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临摹作品的选择上,笔者选择近年来较优秀的、印刷精良的、篇幅较大的水粉、水彩、油画风景作品的印刷品为临本,内容以江南水乡或民居为主。教学内容上以透视、构图为着重点。透视是水乡蜿蜒的河道、高低错落的房屋、笔直延伸的街道在画面中构成的关键,是景物中的近、中、远三种层次的深远空间的具体表现。构图上要有统一(色调)、变化(对比),一般采用对比与调和的方法,明暗、疏密、动静、虚实、高低、远近、强弱等。写生的方法步骤中,采用由远到近的分部进行法,由近及远的层次推移法,或全面铺开的统一调整法。特别强调景物中天与水的画法,顺光与背光(逆光)的天空和景物的关系;平静的水、流淌的水、荡漾的水的具体表现方法。使学生边临摹优秀作品中学习,为写生打好基础。

教学中要表现的重点是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泉,在江南水乡它与人们的生活与感情息息相关,所以是水乡风景中必须表现的绘画题材。

平静的水:止水如镜,清澈地反映出水边的景物—倒影,倒影的形与陆上的形形成对称,但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

流淌的水:用曲线表现流水的结构与方向,其倒影随曲线断续映现。

荡漾的水:用碎片法,表现平行型的波纹。河边因行船等活动引起的浪纹即属此类,有时为局部水面的动荡,其倒影随波摇曳断续可见。

风动涟漪:用交叉法,表现微风吹皱水面形成的鳞鳞细波。

“水天一色”也是水乡风景中的一大特色,是指水面从某个角度望去,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静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趋向,常多用垂直的笔触画出,并辅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来,倒影处理得概括而虚幻,多是先画倒影再画较亮的水面及波纹。

活动实践期,是色彩风景写生实践阶段。到了写生目的地后,笔者先带领参加写生活动的15名学生,考察整个写生区的地形,熟悉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个写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写生角度。要求学生尽力避免画色调雷同、环境相似的风景,应选择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区别的环境来写生,更不能重复表现同一角度的同一景物,以免写生后的作品雷同。

在真正进行水粉风景写生前,应先进行一些风景速写练习,以帮助学生构图和景物的选取组织及掌握透视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房屋和景物写生。首先进行简单的房屋写生:房子体积感强分面清楚,外光色彩也很典型。可就近选一简单的小房,如阳光明朗则有冷暖不同的明暗两面,作画时应注意分析天空、地面、房顶、墙面的色彩关系与差别。在进行简单的景物写生时应注意选择一种有远景、中景和近景的画面,观察其远、中、近三景的色彩差别,要求在色调统一的前提下,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觉。要达到这种感觉,除了色彩上的递变之外,在表现手法上(用笔、干湿、造型)要有相应的处理。最后进行较复杂的街景写生:街景写生难度较大,但相对而言,街景主体房屋都是固定的。街景色彩的特点是色彩的纯度对比比较明显,路面及建筑虽有新旧之分,但大体上是以灰色为主的,而街道的装饰点缀着无数鲜艳的色彩,呈现出一片沸沸扬扬的闪烁之感,所以画的时候既要表现出这种感觉,画出丰富的色彩,又不要画“花”。画点景人物及车辆等重要细节,只需描画出感觉上的具体,不要画得过分呆板、孤立,与画面的整体风格不相吻合。

调整展览期,是在写生过程中进行或写生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讲评和调整完成作品的过程。写生过程中的讲评与修改:是指学生白天写生的作品,晚上指导老师逐一进行作业讲评,让学生集体参与,指出写生作品中较好或不足之处,学生再在写生作品的基础上,修改、调整画面的关系、色调等,使画面的表现形式统一,画面完整。

对那些在实景写生期间来不及修改的作品,在写生活动结束返校后,学生要在画室中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整体记忆和主观表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自己的速写作品、自己拍的一些照片来完成作品。在这时学生画的作品都较概括、整体、主观、大胆、熟练,作品也较成熟和完整。

水粉风景写生的习作展览,是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是写生活动方案的重要环节。2002级美术班嘉善西塘写生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成功地举办了《水乡行—02美术班赴嘉善西塘写生作品展》。15名学生,一周的写生时间,共60幅精选作品,本次展览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鼓舞了学生创作的信心。

三 必须有活动总结

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体裁。一幅好的风景画并不仅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

通过本次写生活动,学生掌握了风景写生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较而言,风景写生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其一,光源变化大。风景画里对光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自然界光的变化必然导致色彩的变化,这种光色特点可谓复杂纷繁,但仍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天晴时,室外景物阳光直接照射,光线集中,光色对比强,投影清楚而透明,物与物之间光色相互反射影响也相当大,调子也更明朗,甚至暗影里也有光流穿过;天阴时,景物明暗对比弱,色彩关系柔和。其二,季节、气候与地理环境不同,景物的环境色变化比室内的静物、人物复杂。如早、中、晚的自然景物色彩各有不同,四季色彩更替与阴、晴色彩变化也迥然有异,如西北戈壁滩与江南水乡色彩格调相差甚远。这样无疑给室内的色彩写生带来更大变化,也带来了不同的境界。其三,视野广阔、深远、上下、左右距离相差大。与静物画相比,风景写生空间更为增大,透视也更为明显(包括色彩透视),景物随空间推远,其明暗和色彩对比变化比较明显。

概括、洗练、强调、集中都有一个原则:从生活出发,充分体现自然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艺术感受。

小桥流水篇10

1西南山区铁路桥梁及水文环境概况

成都铁路局管辖范围包含西南两省一市。川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流域内支流众多,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集中在夏季;含沙量较小;没有结冰期。川、渝、贵多处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主要包含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主要表现为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西南山区铁路桥梁除了一小部分跨越长江干流和大支流以外,绝大部分位于在山区峡谷、山间宽谷漫流等小流域地区。山区河流流经的地方都是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这些地方岩石、径流系数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暴涨陡落,而山间宽谷漫流河段则具有河槽浅小且基本稳定,河滩辽阔,且滩上广布耕地,汛期洪峰持续时间不长,洪水涨落快。这些地方基本都没有详尽的历史水文资料。桥梁水文勘测和水文计算是桥梁设计的重要内容。从现有铁路桥梁来看,很少有桥梁被车辆活载破坏,但桥梁浅基和孔径不足等病害却时有发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桥梁众多,形式多样,修建时间跨度大,桥梁的设计抗洪能力标准不一,成为了成都铁路局铁路桥梁的一大特色。局管桥梁共计600余座,其中有始建于1936年,建设时间长达20余年的成渝线,也有解放后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成昆线,川黔线等普速铁路桥梁。老线桥梁由于水文技术力量、水文资料积累有限,计算理论和方法照搬前苏联模式,与当地复杂的水文情况相差较大;加之设计时对桥渡水文认识不够,节约投资等原因,造成桥梁水文方面的问题比较多。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逐步深入,在成都局管内对部分既有线进行了提速改造,新建了很多快速铁路,新结构新工艺建造的桥梁也逐渐增多。虽然桥梁水文理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各地区情况比较系统的水文检算方法。但是桥梁水文计算涉及到天文、地理和气候等很多方面的知识,每个从事水文的工程师对河流水文特性的理解、对桥梁设计规范的掌握不同,可能存在按同样的水文资料由不同工程师设计的桥梁差别很大的情况。西南山区铁路大部分线路建造年代较早,桥梁设计抗洪能力标准普遍不高,特别是在行洪河道中的扩大基础桥梁,经过长期运营后,由于河道变迁,上游采砂,修建水库等影响,逐渐出现浅基病害,孔径不足等问题。为了能及时准确的发现铁路桥梁水文病害和灾害隐患,避免给人民生命财产和铁路交通运输工作带来损失,铁路桥梁的水文检算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2西南山区铁路桥梁水文检算

校核的主要参数包括桥址处河道的滩槽宽度、桥址河床断面、滩槽糙率、各项流速数据、检定流量、历史洪痕等;桥梁抗洪能力检算的主要指标则是由桥梁的孔径、冲刷检算结果来反映。经过几年的水文检算工作实践,发现针对西南山区铁路桥梁水文条件的复杂多样,历史水文资料的缺乏等条件限制下,桥梁抗洪能力的检算的重点应放在桥址河流的类型区分和检定流量的推求上。只有将桥址河流所处流域和环境特征调查清楚,才有利于选择检定流量的推求方法。而检定流量合理推求是桥梁的孔径、冲刷检算结果是否具有参考价值的前提。检定流量的推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桥址附近的水文观测资料(包括历史流量系列,水位观测系列等)通过概率统计法和形态勘测方法来推求检定流量;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局管内的跨长江流域上的干流或主要支流的长大桥梁。这些桥梁在设计建造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水文环境对桥梁的影响,且历史水文资料收集保存也较为完善,因此在做水文检算时推求的检定流量和检定水位一般来说是比较可靠的。这类桥梁因为大都处于大江大河之上,现场水文勘测工作对人员、测量仪器的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一般采用全站仪和测深仪结合,对桥址处的水下地形和桥址周边地形进行准确定位和测量,得到相对准确的形态勘测数据,同时进行桥前水位坡度测量和流速测量。最后将推求的检定流量与桥梁设计文件中的设计流量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映证,最后得到较为合理的检定流量。另一类则是缺乏水文观测资料,利用雨量推求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来确定检定流量,这类方法在小流域中的桥涵水文检算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西南山区处于这类小流域的铁路桥梁数量较多。该方法的重点是流域面积的确定,同时也是现场勘测工作中的难点。目前,确定流域面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现场实测,二是利用计算机对现有地形资料或者是卫星图片进行描绘并辅助计算流域面积和河道比降数据。现场实测流域面积的方法优点是测量数据准确,对流域内其他水文地质资料收集较为全面细致,但测量工作任务繁重且时间长,测量仪器配备要求高,成本消耗大;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的方法虽然简单省事,但是现有地形图精度低,人为因素对流域数据取值影响较大,这也会直接反映在检定流量的推求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唯有进行多方调查、使用多种方法和多次计算进行验证,才能尽可能的接近真实。在计算检定流量之后,桥梁的孔径检算和基础冲刷检算,以及既有桥梁的过洪能力检算就会迎刃而解。目前进行铁路桥梁的孔径检算和基础冲刷检算主要采用人工计算和计算机辅助计算两种方式。两种计算方式采用的计算依据都是以一般冲刷计算公式(64-1式)和局部冲刷计算公式(85-1式)为理论基础进行计算。计算机水文检算软件虽然可以简化整个水文检算工作的大部分工作,但是软件本身开发不很完善,操作比较繁琐。在对成都局300余座山区过水桥梁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对水文资料丰富的桥梁得到的检算成果较为可靠。而对小流域桥梁的检算成果可靠性仍然不高,特别是有些很难找到设计水文参数的桥梁,检算结果受到小流域检定流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并且一些小流域过水桥梁,河床地质参数取值对冲刷检算结果影响同样较大,时常会出现检定流量冲刷后桥梁基础悬空数米或数十米的检算结果,但经手工计算校核后,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桥梁水文检算本来是基于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工作,计算机辅助计算忽略对计算参数和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将会降低对水文检算成果准确性。对一些不易判定的检算结果,仍然要用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校核。所以,人工计算仍是水文检算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检算方法。

作者:李俊 单位:成都铁路局工务检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