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1 07:01:11

我家的故事

我家的故事篇1

那是一个上午,妈妈要出去买菜,叮嘱我和弟弟在家别贪玩,就出门了,一只“老鼠”看着妈妈出去后,马上疯了起来:翻箱倒柜。为什么?它呀,在搜吃的呢!不一会儿,妈妈藏起来的面包、蛋糕、花生、瓜子……都搜出来了,这可是他的真本领——藏在哪儿的食物都能找出来。“咔嚓咔嚓”花生被它吃了半包,我看着,惊讶极了:这可是它最快的速度呀!

正在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儿子们,开门啦,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啦!”。“老鼠”一下子慌了手脚,赶紧把零食左塞右塞,给塞回原位。糟了!还剩下花生米怎么办?对了,塞到冰箱的缝里!“帮我保密,记住,保密!”

“唉,这么久,我手都酸了,哎哟!”妈妈边说边走向冰箱。“咦?怎么有一包花生?谁的杰作?”“不……不知道。”“真的?那肯定是一只老鼠,而且是一只大老鼠!”“对!是老鼠,肯定是!”弟弟如同找到救星,“哎哟,你脸色好难看呀,生病了?”“哈哈,弟弟是……”说到一半,突然看见弟弟正凶神恶煞地盯着我,想起了他说的:帮我保密,记住,保密!便不再说下去,只在旁边暗笑。

我家的故事篇2

拿出了棋子,我又想起那温馨的一幕。虽然是平常中最普通的一盘棋局,但是,却也体现出我们家的温馨。

记得那一次,我做完了作业没事儿干,就邀请妈妈一起下棋。她连连点头说:“好!那咱们就杀上一盘!”她请了奶奶和妹妹做拉拉队。之后,一场象棋大战就开始了。我和妈妈两人势均力敌,各方和各方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没过多久,妈妈就中了我“将军吃车”的陷阱。奶奶见妈妈不能动弹,就像知了似地叫:“加油加油,妈妈加油……“妹妹不知道拉拉队原来只会为别人加油,其他什么也不能做,觉得没意思。就使出她的“必杀技”——捣蛋,她把一个棋子藏起来,不还我们。没办法了,我们只好用硬币代替棋子。眼看棋要下完了,妹妹又把棋盘弄乱了,转身就逃。妈妈忍无可忍,就使劲儿追着她跑,不放过妹妹。妹妹跑不动了就哭了起来,奶奶见她哭得那么可怜,连忙上前护着她。这下好了,一个追,一个护,完全把下棋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笑了,觉得自己的家是那样快乐,那样温馨。

虽然这盘棋没有下完,但是我非常开心。我家的故事还有很多,我相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我家的故事篇3

我们家的故事

我们家的故事可多了,有的是让人开怀大笑的;有的是让人伤心的;还有的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上周末,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星期天,天气不错,我们全都洗了洗澡。洗完澡,妈妈打开水管上水,妈妈给爸爸说说:“一会儿去关死水管”。爸爸说:“知道了”。妈妈说完就去阳台洗衣服去了。不一会,妈妈问爸爸:“关上水管了吗?”“关上了”爸爸说,好长时间过去了,妈妈发现太阳能一直往下流水,就问爸爸:“你真的关上了吗?”爸爸说:“关好了。”妈妈带着疑问去看水管,啊!原来爸爸没关水管,而是把水管开到了最大。

这都是爸爸平时不上水的结果啊!

我家的故事篇4

俺从小崇拜林志颖,只要小志一有啥动静,我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瞧,湖南台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也有小志,还有小志的儿子----小小志,哎呀!每天一回家,我就霸占了爷爷的电视,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还有“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我是戴着耳机天天听,上厕所听,逛街听,吃饭听……为的就是追星!“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现在这首歌已被我倒背如流了,妈妈也说我的歌喉不错,那如果长大我红了,想着想着,突然说:“我一定要好好练,”“咚咚”我一开门,原来是我唱的太大声了,吵到了楼下的小宝宝,悲……唱个歌还这么难吗?

跟我同样经历的还有俺老妈,老妈迷上周杰伦,每天家里传出了“鬼怒母吼”!现在老妈车上的音乐,全部都是周杰伦的,“东风破……”唉,我想周杰伦已经替代了老爸在老妈心中的地位,这让老爸头疼得要死。

每天老爸都要被我和老妈的歌声夹击,当老妈说到我和她谁唱的动听时,老爸的目光投到了我,谁叫我天生有个好嗓音呢!但要说我们家的歌星,俺老姐的歌声比我的要动听,因为她从小她妈就给她报了音乐班、笛子班……没这天赋,也能练出来,我敢肯定以后俺家一定会有个歌星---俺老姐!

我家的故事篇5

我拥有世界上最爱我的爸爸妈妈。

爸爸是我的尊严保护伞,虽然有时有点严厉,但其实非常疼爱我,而且他也非常能干;妈妈是我感情的保护伞,性格直爽,非常勤劳。

我在两把保护伞下长大,胆量渐渐变大,能力渐渐增强。安静的时候温顺像绵羊,运动起来,手脚麻利如猿猴,正所谓“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妈妈都会准时在小区门口等我,但是,那天却没有。天上打着雷,下着雨,雨滴像子弹一样从天空中向地面扫射,世界一片白茫茫。等走到我家楼下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我家的车库门居然开着,莫非来了小偷?我急急忙忙跑过去,运动鞋拍打着地面的积水,溅起一朵朵水花。天哪!我家的车库被暴雨给吞噬啦,简直成了一个小型的游泳池!爸爸妈妈正挽起裤腿,正在排水呢!我连忙放下书包,脱下运动鞋,挽起裤腿,冲进了车库,和爸妈一起排水。

我拿着拖把,妈妈拿着扫把,爸爸更牛,直接抄起了一个大水桶。我们一家人奋力地想把车库里的水排出去。这时爸爸却一个不小心滑倒在地,扑通一声水花溅得老高,爸爸成了一只真正的“落汤鸡”。爸爸一边爬起来一边抱怨:“这鬼天气,下这么大雨。”我和妈妈在旁边也是笑弯了腰。笑过一阵之后,妈妈说:“别抱怨了,赶紧把水排出去吧。”我也暗暗说道:“加油,加油!”

当我们使劲往外排水的时候,发现因为雨下的太大,排出去的水又流了回来,这可难倒了我们。我们就像那绝望的“战斗鸡”,面对着强大无比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水魔,我们真的有种“回天乏术”般的无奈,但我们不会放弃,秉承着绝望的“战斗鸡”的那种“打不垮”精神,准备做出最后的一击,我们纷纷拿起自己的“武器”,冲水魔。在和雨水僵持了几分钟后,爸爸忽然灵机一动,拿了车库中原有的几个蛇皮袋,用铁片在小区的空地上铲了泥土装进蛇皮袋,然后挡在了车库门前,这样外面的水往车库里流的速度就慢了很多。终于,在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之后,我们把“水魔”打败了。精疲力竭的我们一屁股坐在了袋子上。虽然排水很累,但是我们一家人一起抗击“水魔”的时光真的非常美好。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

这就是我们家“抗洪”的故事。这段美好的回忆永远镌刻在我心上,挥之不去。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四口之家,这个家不算大,但却为我遮风挡雨;这个家不富有,但却让我丰衣足食;这个家不特别,但却令我乐在其中。我家天天都有不同故事发生,酸、甜、苦、辣、咸,滋味多种多样,却演绎着同一样东西——“幸福”。

那天,我和妈妈为了一件事儿发生了争吵,最后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进入冷战状态。妈妈气呼呼拿起拖把拖地去了;我扭转身委屈地躲回房间,把门紧紧地锁了起来。想起妈妈刚刚张牙舞爪的样子,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哪里是我的亲妈,简直比后妈还后妈!

过了一阵子,我开门去喝水。走进客厅的一霎那,妈妈抬起头来,刚好与我的目光撞上了。她的眼神很复杂,掺杂着一种莫名的情感,似乎……

突然,在客厅另一边的妹妹叫了起来,我的目光也因此转移,"妈妈,有两个梨长黑斑了呢!”

听完妹妹的话,她马上过去,拿起梨左摸摸右看看,最后惋惜地说:“真的,不过好在只有两个有一点,没事,我把它去切了给你们吃。”说完,她走进了厨房。

“ 等等,妈妈说‘你们’,‘你们’?莫非这个‘们’指的是我不成”不知道是我想吃梨,还是因为房间太热,我并没有走回房间,而是假装悠闲坐在沙发看报纸,像等着什么似的。

一小会儿,妈妈把梨端了出来。看着洁白晶莹的梨肉,我舔了舔舌头,但双腿没有移动。妈妈垂着眼皮说:“一个人吃不完,浪费,两人一起吃吧。”说完,她又钻进了厨房。

听到老妈的“邀请”,我的身子慢慢地挪到放水果的地方。心里还在犹豫不决:吃不吃呢?吃了吧,感觉是因为老妹而沾的光,面子上挂不住;不吃吧,妈妈可能又要借题发挥,让我下不了台……

正在我踌躇的时候,妹妹含着满口的梨对着我含混不清地说:“姐姐,你也快吃啊,不吃就被我吃完了哦!咦?这梨貌似缩水了呢!不管这么多啦,天大地大,吃梨最大……”

哦,梨少了?我顾不上什么,望着盘子里所剩不多的洁白的梨肉,也拿起一块尝了尝,嗯,水分好像有点少了,味道也不够脆,而且梨似乎真的少了。对了,妈妈在干什么?我望望厨房,看看梨肉,她为什么要躲起来?

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原想吓得她个措手不及逮她个正着,却反儿让我大吃一惊:妈妈的面前正放着几片凹进突出的梨肉(那是削好的烂梨切成的片,手中拿着一个干瘪的梨核儿,正津津有味地吮着呢,神情是那么满足……

此时此刻,我内心百感交集,被两行不知名的液体模糊了。

老妈似乎听见了什么,她转了过来,神情有一些慌张。看见我哭了,她不知所措:“宝贝,怎么了?谁惹你伤心了?”。

“妈,我错了,我不应该吵,和你和你……”我哭得语无伦次,妈妈见状,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妈也不该和你怄气……”在她那温暖的臂膀下,我感受到了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梨子的味道,那种味道叫做——幸福。

“哎……”

“哎……”

“哎……”

一家人望着已经快有一星期没打扫的家无奈地摇了摇头,真没想到,也就一星期没打扫,家里面就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于是,经过一番紧急讨论后,我们做出了一个郑重的决定——给我们家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说干就干,我迅速找来了抹布、水桶,对着酒吧台和窗户一顿猛擦。嘿!你还真别说,我擦东西的功夫可不是盖的。瞧,一会儿时间,我擦的窗户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块明镜了,还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呢!我倍感自豪地拉过在另一边奋战的妈妈,得意洋洋地指着我的成果叫她看。

妈妈看了看我的“战果”,也毫不示弱起来,一把拿起鸡毛掸子就往前冲,目标——藏在角落里的蜘蛛。此时,蜘蛛似乎也隐约察觉到了空气中有股冷冷的“杀气”,竟手忙脚乱地想逃跑,一下子从织好的网上挂了下来,可是终究逃不出老妈的手掌心,在鸡毛掸子下丢了小命。“擒贼先擒王”,在搞定完蜘蛛后,又本着“消灭敌人的根据地”的信念,老妈又开始“扫荡”蜘蛛网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蜘蛛也挺聪明的,把家“装修”成透明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不过没关系,因为我老妈有双“火眼金睛”,立马就找到了它的老窝,两三下就给端了。

再来看看我老爸吧!他负责的地盘可大啦!家里的地面都“承包”给他了。看看他那辛苦的样子,脸上的汗珠像坏了的水龙头似的,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看着还真让人心疼的。我跟老妈对视了一眼,一起扛起“家伙”走向老爸,为老爸分担一些剩下的部分。不过老爸还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啊!看看地上,原本那黯淡无光的地砖已经恢复了以往的光泽,就连墙角那儿也看不到一丝一缕的灰尘……

我家的故事篇6

家,爸爸、妈妈、我合为一个和谐的家,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家快乐占了主旋律,时常会发生一些好笑的事,比如:我和“灰灰”(小狗昵称)跳舞打翻饮水机,“舞蹈家”(小猫昵称)跳舞不由自主地睡觉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请看下面,你就会更深的了解我家的事。

有一次,爸爸买了个水枕头回来,我非常高兴。我立刻拿起枕头去装水,可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把水灌进去,经过我仔细研究是发现水枕进水口太小,我二话不说便像剪袋装牛奶一样把水枕剪开了一个角,便亳不费力的把枕头灌了水,然后用透明胶带封了口。正当我沾喜时,发现床单,衣服都湿了,这时妈妈走了进来,我的心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看了下“犯罪现场”似乎全明白了,当时没有责怪过,一声不吭地收拾起来……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晚上爸爸和妈妈便开始狠狠的教训我:“谁教你这么做的,一天到晚给我们添麻烦,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只好低头认错。最后,跑进房间大哭起来,哭完之后又反省起来,是自己不好,为什么要自作聪明,明明水枕包装盒里有灌水漏斗还把水枕剪个口,害妈妈忙着帮我收拾。

我从中知道,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自作聪明,要按正确的做法去做。有不懂的就要问,要不然自作聪明,反而会给父母添麻烦。

还有一次,我看见我家的“灰灰”。我突发奇想想让“灰灰”荡秋千。我马上找了材料做秋千,我先把绳绑在一根粗的木棒上,之后木棒横放在两把椅子上,两头用绳绑住做完后,我兴高采烈的把“灰灰”抱上秋千,我轻轻的推着它,它似乎也喜出望外。就在一刹那,我用力过猛,不小心打破了花瓶。晚上妈妈回来后发现花瓶碎了,便问我:“是不是你打破了花瓶?”。我摇摇头说“不是我,是‘灰灰’”。但妈妈从我换乱的表情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便给我讲了《狼来了》的故事。我听了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一边大哭,一边说“妈妈,我错了。花瓶是我打碎的,不是‘灰灰’打碎的。”妈妈听了把我抱起来,说这才是我的好女儿。

我家的故事篇7

夏一帆

星期天,阳光灿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洋水族馆游玩,这是对我通过银章的奖励。

在水族馆里我们见到了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300多个品种、1万余条珍稀鱼类及濒临绝种的稀有生物。但是在所有动物中我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的是企鹅,它们非常可爱。他们看上去好像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风,只露下肚子的那一块没有盖到,所以是白色的。在水族馆里面有许许多多企鹅,可是有些藏起来不让我们看,好像很害羞。有的开始还悠然自得,可每当它发现我们看它时,它都会一下子跳进水里,难道它害怕我们欺负它?可是却有那么几只我们一直注视着它,可它们都没有退缩的意思。看这只最“厉害”,我们都看着它可它却仍然在悠然自得的游泳,我猜它一定刚出生,俗话说的好真是“初身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羊”。

再瞧那只企鹅,它正准备上岸呢!你瞧!它正扭来扭去,每当快要大功告成时,它却不动了,好像在休息,所以一直上不上去。不过它那滑稽的样子却惹得人们捧腹大笑。后来它突然呆住不动了,可能是因为它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笑得这么开心吧!……

我家的故事篇8

我的父亲杨得志、母亲申戈军亲身经历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建立到发展、巩固的全过程。这一对老八路,整整六年,在这里与日军、伪军、顽军、土匪、会道门等多种敌对武装顽强斗争,与乡亲们共同熬过沙区最困难的特大旱灾、瘟疫时期,建立了亲如家人的深厚感情。父亲母亲在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常常会讲到冀鲁豫时期的斗争,后来我们一听到“冀鲁豫”这个词,就知道是他们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如今,两位老人先后过世,但他们留下的故事,我们永生难忘,因为我们这个家庭就诞生于冀鲁豫,那里还有我们对姐姐的永远思念……

我的母亲原名申淑文,河北魏县人,是邯郸市大名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华北平原地区大乱,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她改名申戈军,与姐姐申晓普一起来到河南省濮阳县,投奔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妇女救国会,直接参加了抗日工作。

刚到冀鲁豫边区妇女救国会工作时,母亲她们主要根据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女同胞的特点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她当众演讲,办骨干班,演出抗日剧,努力使女同胞们树立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鼓励她们多为抗日作贡献。负责这个地区的专员名叫丁树本,经过中共做工作,与中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双方的部队配合作战。后来,丁树本又同八路军、共产党和抗日团体闹摩擦,克扣国民政府对救国会的正常供给,使救国会的工作很难开展,母亲她们甚至一天三顿只能吃点红薯蘸盐水。即便如此,母亲的决心仍很坚定,只要有抗日的工作能做,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父亲杨得志参加平型关战斗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之后调任三四四旅旅长,奉命率部进入冀鲁豫,任务是组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领导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冀鲁豫边区最初只有几个县,包括滑县、内黄、清丰、南乐、濮阳、范县等。冀鲁豫支队组建后,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清除汉奸,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到两个月,冀鲁豫支队发展到4000多人,滑县、安阳、汤阴、内黄等数个县陆续建立了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不到一年时间,冀鲁豫支队就发展到近1.7万人,开辟了大片根据地。

当时八路军办事处也在濮阳县。办事处主任唐克威(1943年初牺牲),看到我父亲母亲那时都还未结婚,便主动介绍,促成他们组成家庭。他们在唐克威家第一次见面不到两个小时,只是认识一下。母亲对我们回忆说:“由于不好意思,也没看清你爸爸长什么样,只记得很瘦,络腮胡子,满脸一个大嘴……我们互相问了问姓名,哪里人,是不是共产党员,有无文化,家庭出身情况,以前是否结过婚等。当时两人就表示可以继续接触。”

在第一次见面两周后,冀鲁豫区党委开成立大会。我母亲是妇女救国会宣传部部长,列席了会议;我父亲任冀鲁豫支队的支队长、区党委委员,也参加了会议。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唐克威说:“一个是出生在湖南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团长,一个是出生在河北的有文化的进步学生,为了抗日的共同目标,现在都来到冀鲁豫,既志同道合,又历史清白。抗战艰难时期见一次面不容易,利用这次开会在一起的机会把婚结了吧!”就这样,从老百姓家买了几个鸡蛋,大家举行了热闹的“婚宴”,就算婚礼大成了。这一天是1940年4月24日,地点在清丰县城西南的西王什村。

2013年11月,我和三姐去山东莘县参加中共冀鲁豫(中原)分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时,抱着侥幸心理去找西王什村。意想不到的是,不仅村子找到了,连父母结婚那天的“洞房”(当时是冀鲁豫区党委刚成立时的一间办公室,后由濮阳市定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也找到了。可以说,我们这个家庭就是在这个时间、这个村庄和这间屋子诞生的!这是个令我们兄弟姐妹兴奋和激动的事情。

1940年6月,我母亲以地方县团级干部身份参加八路军,在冀鲁豫支队当一名普通战士,经短期训练后担任报务员,收发电报和译电都是她一个人干。我母亲是支队唯一的女同志,身高不足一米六,随部队行军,男同志急行军一晚上,她就得小跑一晚上才能跟上,脚底板不是几个小血泡而是一个完整的大血泡。部队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休息了,而她还要继续工作,负责通联和译电。我母亲当时是整个部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知识分子”,因此她也承担起了部队的文化教员工作,编写识字课本,有空就给同志们上文化课。她虽然是学生出身,但工作泼辣、不怕吃苦,与同志们的关系十分亲密。

作为一名有血性的中国人,此时她肩负着民族赋予的抗击外敌入侵的使命;作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除了同样要面对反“扫荡”的危险,她还要承担怀孕、生孩子的艰辛,有时比男同志吃的苦还多。

1941年6月的一天,冀鲁豫军区的卫生部部长失踪了,当时以为他叛变投敌(后来得知是私自跑到太行分区去了),为防万一,部队决定马上转移。就在前一天,我母亲刚生了我的大姐,是卫生处主任蒲荣清接生的。生孩子时连一块尿布都没有,也没有小孩衣服。接生后只能用被套做包被,掏出自己棉衣里的棉花裹着孩子,撕件衬衣做尿布。头一天生孩子,第二天发现有人失踪,当晚就要转移,对一个女同志来说,意味着将面对极大的困难和产后大出血的危险。

那天下午开始下雨,牛车在交通壕里不能走,我母亲只能自己抱着孩子在青纱帐里步行转移,在泥水地里一步一滑,直到天亮也只走了十几里。黎明时,我母亲进到一个小村庄,敲老乡家的门想避避雨和烤烤孩子的包被。老乡从门缝里一看,雨地里站着一个全身湿透的女人,双手抱着一个婴儿,头发贴在脸上,雨水浸透的裤脚还在滴着血水。老乡用颤抖的声音轻声问:“你是人还是鬼呀?”我母亲说:“日本鬼子又‘扫荡’了,我是从邻村跑出来的。想给孩子要口水喝。”这样老乡才开门让她进去。孩子满月后,我母亲为了能随部队行动,经组织联系,把孩子交给一家老百姓代养。几个月后,部队反“扫荡”经过那个村,老乡也找到了,但是说孩子已经死了,病死了。

1942年6月,母亲生了第二个孩子,也是女孩。几天后敌人又来“扫荡”,为了不连累老百姓,老乡往西跑,母亲就向东走。我母亲是城市学生出身,没有裹过小脚,短发梳成假髻子,尽管穿着老百姓的破衣服,但是很容易被日本鬼子识破。当时,日军为了用恐怖气氛摧垮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对付中国民众的手段极其残忍。除了常见的砍头、射杀、刺死、活埋,还有把人一个个推入井里一直填到井口,再压上石碾全部闷死;抓住婴儿的两条小腿活生生地撕成两半;把妇女扒光衣服当众污辱,再一刀一刀割死;等等。这些惨不忍睹的暴行不是传说,在冀鲁豫都真实发生过。中国老百姓把日军称为“日本鬼子”。我母亲走着走着,远远看到有队伍的影子,便爬到路边老百姓沤肥的粪堆上,目的是把两只脚盘在腿下面藏起来。母亲抱着我二姐,当时就做好死的准备了,紧握剪刀的手藏在孩子的包被下面。日本鬼子带队的跑过去没有理会,看样子是有任务,就这样我母亲躲过一劫。

日军“扫荡”后,母亲她们又回到老乡家。听母亲说,二姐比大姐长得漂亮。但部队行军,孩子容易暴露目标,没法带在身边。二姐满月后不久,母亲又不得不忍痛把她托付给老乡,为了不让外人知道,是夜里抱走的。后来也说是病死了。母亲还到村外去看了她的小坟堆,远远看到有明显被野狗扒过的痕迹,就不忍心再往前走了。

1943年秋末,我母亲和区党委书记信锡华的妻子转移到范县仝庄生孩子,后来走漏了风声。

有一天,突然来了600多名日本鬼子把村子包围了。她们再想转移已经来不及,只好躲进一个德国人开的天主教堂,是村长花了钱疏通的,在教堂的一间弃婴室里假装成教堂雇用的奶妈。弃婴室又脏又臭,十几个半死不活的婴儿,炕上、地上到处是屎尿。日本鬼子挨家挨户搜查,每个院子门口站一个兵,不准出也不准进。一个日本军官来到弃婴室看了几眼,臭气熏得他急着离开,临走时还假惺惺地说了几句夹生的中国话:“你们是行好的!你们是行好的!”就在日本人转身离开时,德国修女用夹生的中国话想告发:“太太在这里!”幸亏那个日本人没听懂,径直走了。就这样,母亲又躲过了一劫。

我父亲得知600多日本鬼子包围了仝庄,心想她们和孩子这回真的在劫难逃了,心里万分焦急。其他同志背后嘀咕:“如果再看到申戈军,那一定是碰到鬼了!”所有人都认为她们不会活着回来,结果她们却活着回来了。原来,日本人撤走后,地方党组织当晚就把她们转移到一个敌占区的村子,反而安全些。敌人对根据地“扫荡”完后,地方党组织又把她们转回到仝庄。

我家的故事篇9

如果你到我家来,肯定很惊讶。为什么?因为我家书报一大堆,都叠在大门后面呢!首先我家厕所有书报,客厅有书报,卧室也有书报,几乎到处都是书报,随手一翻就有。

“钦钦,快过来呀看呀!是关于猪流感的新闻。”说着,妈妈拿着报纸甩了甩。我刚想过去拿下报纸,“这猪流感啊,应该是一个人传给猪,然后猪再传给人的……”妈妈说道。爸爸也插了进来:“外国已经死了很多人呢!……”

对于报纸上的头条新闻,爸爸妈妈和我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于书本上的内容,我们的兴趣也不低哦!

“爸爸妈妈,我给你们讲故事,你们来抢答故事中的道理,好吗?”我捧着《智慧背囊》,满怀期望地说。“好啊好啊!”妈妈高兴的说道。“嗯,不错。好像很有趣嘛!”爸爸也点着头说。

游戏开始了,我清了清喉咙,读了起来:“我读的故事是《把碗晾干》。一个云游的道人来到酒馆前,酒馆老板……”“我知道了,”妈妈连忙举手回答,“这则故事的道理是:有时,遥远而美丽的目标,我们也许该放弃,把重点放在伸手可及的眼前。”“很好!回答的很棒!加一分。”我大声说道。“接下来是《朝闻道,夕可死》。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由于妈妈对历史不感兴趣,爸爸就率先举手回答:“这则故事讲的是: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无论在什么地方,身处什么环境,都不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这会让你受益无穷!”“嗯,加一分!”

我家的故事篇10

近代实业家张謇于民国10年创办大生三厂。早在1913年张謇从老家常乐向南8里来到这里视察厂基。当年这里茫茫一片农田,没有村镇,但川洪河(青龙河)穿此而过,北通四甲运盐河,南抵长江,向西15华里,为海门县城,棉花和纱布供销两便,于是他就拍板定下在这块土地上建设大生三厂。

据考证大生三厂真正破土动工,是在1919年7月,土建结束于1920年12月,仅用18个月时间便在一片农田上矗起了一座现代化工厂,张謇要求所订机器必须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全厂规划,就一、二厂之老式加以改良而订。凡前此经验觉有局促难以舒展之处,均廓而大之,俾适于用。意在他日修理上,扩张上可以省却许多手续,有一劳永逸之美,无枝枝节节之嫌,犹人家之治产,取其久长受用者也。”工厂于1921年九月初十开车出纱。当年张謇为纱厂取名“大生”,曾解释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

张謇的大生三厂开机生产后的第二年,我们家三代人的故事也开始了。

先从我奶奶陈福来(1889-1970)的名字说起,她用的这个名字并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1922年为了免去繁琐的手续,尽快到大生三厂上班,用了别人的名字顶替的。爷爷和奶奶祖籍山东,他们在山东老家已成亲,爷爷翟汉成(1889-1925)于1921年带着8岁的儿子逃荒,来到海门谋生,第二年奶奶坐着她父亲推着的独轮小车,心急火燎的来找丈夫和儿子,他们在江海平原的三厂相聚,并在这个人生的第二故乡安家落户、延续后代。奶奶陈福来先是在大生三厂做技术要求不高的拣花工,后到织布车间学习织布,这样做工赚钱养活全家,几年后,工厂对技术要求更高,奶奶因不能掌握先进技术于1929年离开了她的工厂,她是大生三厂的第一代纺织工人。时间一年年过去,在以后的岁月中,亲朋好友和邻居都只知道她叫陈福来,而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那个素不相识的,大生三厂开工初期纺织女工的名字伴随了她以后的一生。

母亲名叫刘凤清,(1921-2010)1929年进大生三厂在纺织车间做童工,可以说是大生三厂第二代纺织工人。她一进车间就跟带班师傅学接细纱头,小小年纪,个子还不如机器高,垫一张小凳子上机操作。她每天要上8至10个小时的班。她跟我们说,活虽然累,但可以赚钱贴补家用,几年后技术熟练,工资提高了,比在田里做好多了。在她的带动下,母亲的两个妹妹也去了大生三厂当工人。先进的纺织技术,工厂车间的集体生活熏陶着姊妹三人和厂里的工人们,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时家里的收入也好了许多。

父亲翟金铎,(1916—2005)8岁那年随父逃荒来到三厂,在厂里当过搬运工、打井工,在乱世中谋生,抗战时期的1940年春,父亲和爷爷一样找了一个纺织女工为妻子,父母新婚,这是人生的大事,虽然条件艰苦,他们还是从牙缝中省下钱,到三厂照相馆拍照留念。

前几年我去唐闸看到大生码头的牌坊一幅翁同龢为大生纱厂而题写的对联,牌坊为四柱三门式,中门二柱上刻有文为“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的对联。张謇还为大生纱厂题词“为大众利益事,去一切瞋恨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他的道德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大生纱厂大厅所挂的这副对联正好概括了张謇富国强民的高度人文精神。也是大生三厂给海门带来财富的真实写照。

在上世纪30、40年代生灵涂炭的中国大地,大生三厂的确给海门百姓的生活带来一丝希望。我奶奶、母亲和我的姨妈在大生三厂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奶奶和母亲用在大生厂做工挣的钱抚养了她们的后代。她们经历了大生三厂创办时期、日寇占领时期、统治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营通棉三厂四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1949年4月海门解放,工人翻身当家做主,母亲刘凤清操作技术好,被评选为组长,1971年她光荣退休。她一生在纺纱机旁工作了42年,解放后为新中国干了21年。2009年我搀扶母亲到三厂职工医院去体检,她见到几十年前一起在纺织机前工作的老姊妹,回忆往事、唠唠家常,享受着晚年的幸福。前年一月母亲病重住在三厂医院,从北窗又看到了她劳作了一辈子的大生三厂厂房,她默默地望着她熟悉的厂房,仿佛向他们作最后的告别。几天后她因病离开了人间,离开了她朝思暮想的大生三厂。

弟弟翟玉樑是老六,父母要他继承自己干了一生的纺织技术饭碗,为他选择的南通纺织学校,这样弟弟尊崇父母之命走上求学之路。他每次回家都要讲讲学校的历史,夸夸张謇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告诉我们他上的学校也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是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张謇是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他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而创办该校,并为之确立下了不受制于洋人而自立的办校宗旨。张謇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初创成功后,为塑造优良校风又亲自题撰校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纺织技术人才,改变了中国纺织业全依赖洋人的历史,学校声誉大振,美名远扬。1979年弟弟从南通纺织学校毕业分配到通棉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