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文案十篇

时间:2023-04-08 17:14:29

教师节文案

教师节文案篇1

为庆祝2012年第二十六个教师节,丰富全县教师的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经研究决定,拟于9月10日举办教师节文艺演出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晚会主题:放飞希望二、举办单位:市教育局三、参赛单位:各乡(镇)代表队、县直各校代表队四、比赛时间、地点:9月10日晚上8∶00,剧院五、具体要求:1、各参赛单位选送一个节2012年教师节文艺演出比赛策划方案

教师节文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教育部公布今年教师节主题为“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我校结合实际,围绕这一主题,为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近期号召各班、团支部开展庆祝教师节的系列活动,借此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二、活动时间:2015年9月2日至10日

三、活动内容:

1、9月9日清晨组织全校升旗仪式(表彰优秀教师)。

2、间操时间播送《每当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红烛颂》等歌颂教师的歌曲。

3、高一学年每班制作一期手抄报(上交图片),建议学生回到毕业的初中看望老师。

4、每位同学为每个老师写一句深情的问候和祝福的话语,收集并上交文字电子稿,优秀的祝福语将在大屏幕滚动播放。

5、在教师节期间与喜欢的老师合影留念。

6、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感受到教师节的氛围。

7、号召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怀念,一起感谢,一起关注,一起祝福,向自己崇敬的老师表达敬意。给老师发一封庆祝教师节的电子邮件、短信或者写一封表露感激之情的感谢信。

8、征文《老师,我想对您说》 各班选送两篇征文,上交时限:请在9月17日之前上交参加评比。

9、召开一次以《感念师恩诉说心声》为主题的班会(9月9日下午第九节),并利用班会时间认真研读我校校友贾宏图刊登在哈尔滨日报上的文章《背影如山》。

10、校园广播站利用午间推出两期教师节专题节目。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团支部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

教师节文案篇3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1

 

根据区教体处关于《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黄岚小学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方案:

 

一、评选表彰范围及名额

 

优秀教师的推荐对象为全校考核成绩前百分之五十的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推荐对象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优秀班主任的推荐对象为我校班级考核一等的班主任。优秀教师2名,优秀工作者1名,优秀班主任一名。

 

二、评选条件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师形象。

 

(二)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目标,按质按量出色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本学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三)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和过程,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革进取,在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四)具有3年以上(含3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五)评选优秀班主任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满3年以上(含3年)且本年度在学校班级考核中名列前1/3。

 

(六)前一年已获得任何一种荣誉的教师,本次不参加评选。

 

三、评选办法和要求

 

(一)方案经党支部同意,教代会通过,方可进行。

 

(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推荐工作要遵循“民主公开、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好中选优”的原则,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公开评选条件,民主推荐人选,广泛征求意见,集体研究决定。候选人名单须经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通过民主推荐的方式,从符合条件人选中产生并进行五天公示。

 

(三)对有违社会主义道德,推荐及参与有偿补课、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等违反师德行为人员,因违法违纪尚在处分期人员不得参评推荐。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2

 

一、表彰名额:

 

20xx年教师节表彰“模范校长”5名、“模范班主任”18名、“模范教师”45名,共计68名。其中“模范班主任”和“模范教师”名额,参照各单位教师编制数,本着向一线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原则进行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模范校长”由教育体育局根据学年度考核推荐产生。推荐的具体优秀人员最后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评选范围

 

1、“模范班主任”为近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班主任;

 

2、“模范教师”为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3、“模范校长”为在学校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

 

三、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

 

1、“模范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班级学生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呈现明显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

 

2、“模范教师”: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能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并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在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所任教学科教学成绩优异。

 

3、“模范校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做出贡献、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

 

四、评选办法和工作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在评选推荐人选时,按照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推荐人选上报前,要在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再进行上报。

 

2、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注意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注意推荐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严格按教育局下达的指标推荐上报。

 

3、推荐人选要特别强调教师和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实际贡献。

 

4、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受到校级以上处分的不予评选。

 

五、奖励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重在精神奖励。

 

六、奖励方式

 

20xx年9月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七、组织领导

 

八、申报材料和时限

 

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各单位将有关推荐材料务必于9月3日前报送教体局人事室;有弄虚作假或不按要求推荐造成影响的,取消单位名额。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3

 

一、表彰名额:

 

20xx年教师节表彰“模范校长”5名、“模范班主任”18名、“模范教师”45名,共计68名。其中“模范班主任”和“模范教师”名额,参照各单位教师编制数,本着向一线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原则进行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模范校长”由教育体育局根据学年度考核推荐产生。推荐的具体优秀人员最后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评选范围

 

1、“模范班主任”为近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班主任;

 

2、“模范教师”为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3、“模范校长”为在学校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

 

三、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

 

1、“模范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班级学生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呈现明显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

 

2、“模范教师”: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能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并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在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所任教学科教学成绩优异。

 

3、“模范校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做出贡献、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

 

四、评选办法和工作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在评选推荐人选时,按照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推荐人选上报前,要在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再进行上报。

 

2、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注意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注意推荐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严格按教育局下达的指标推荐上报。

 

3、推荐人选要特别强调教师和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实际贡献。

 

4、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受到校级以上处分的不予评选。

 

五、奖励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重在精神奖励。

 

六、奖励方式

 

20xx年9月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七、申报材料和时限

 

教师节文案篇4

一、征文主题:迎第二十二届教师节

二、参赛范围:1—6年级的所有学生。

三、征稿要求: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为宗旨,情感真实,内容健康,文笔流畅。

2、内容不限,题材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题目自拟。您可以记录良师的可敬与幽默;您可以回忆人生重大抉择时良师对您的启迪;还可以向我们讲述您和老师之间的动人故事……可以写书信、散文、诗歌等等,总之,只要是和教师、教师节有关的话题,我们都欢迎!

3、来稿请注明班级、姓名。

四、评奖方法:

1、以班为单位进行初选,每班选送三篇优秀作品上交到学校。

2、学校将组成评审小组对来稿进行审评,获奖名单将在学校予以公布,获奖作品的部分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学校校报《xx报》上予以发表。

五、截稿日期:2011年9月9日

六、 活动组织及分工安排:

问:

教师节文案篇5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1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2

教师节手抄报的图片3

教师节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简介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来历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教师节文案篇6

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 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崭新的教学形式,广泛运用于法学领域、医学领域、工商管理学领域、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师资培训领域及中学基础学科领域。就德育课堂而言,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政治、经济、法律、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集体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一、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上课时,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有: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教师念案例;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教师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因为在课前准备中己经把文字案例给学生,所以最好采用后两种方法来呈现案例,会增加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消化分解案例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这个环节需要向前延伸,也就是在案例教学准备时,学生要提前认真研读案例。

三、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即集体交流,讨论案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借鉴能力。集体交流有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形式。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小组中每个成员可以按老师提供的案例讨论问题的顺序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难点供同组内的同学讨论、补充。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完全达成一致的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允许。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进行引导,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讨论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明显的倾向性的提示或提供结论给学生,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为了使这个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也必须向前延伸,也就是说,要认真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2.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高潮阶段,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由各小组选派1~2名学生到讲台前介绍本小组讨论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组员也可以相互补充。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能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和提升,但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论,甚至争吵,或者出现“冷场”、“走过场”等现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面临的考验最大,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当然也最能表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课堂讨论有序、有效进行。当课堂发言出现“冷场”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当课堂发言偏离案例主题时,教师要能够及时把讨论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课堂发言争执不下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刹车”,将问题暂时“存而不论”,留待课堂总结和课后再仔细深入研讨等。总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够保证课堂发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四、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证明,教师精彩的总结点评往往能够消除学生心头的疑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点评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总结点评是否精当与教师的思维是否严密明彻、语言是否条理清晰、理论功底是否扎实、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总结发言时,不应对案例讨论结果简单下结论,关键是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中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可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总结发言的分寸,要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要能够做到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

上述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加一个环节,或者减少一个环节,也并非不可以,最重要的是达成案例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章福.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浅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3).

教师节文案篇7

关键词:三案 六环节 教师课程能力

“三案六环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为连云港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送来了清新的春风。作为一线的教师,笔者也积极实践着这一模式。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实施“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本文将就以上发现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三案六环节”和“教师课程能力”

1.“三案六环节”的含义及优势

“三案六环节”是一种教学模式,“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可以分别设计,可以分离,可以一体化,可以学案、巩固案一体,教案另设等。“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等六个环节。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要经过按步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升华等三个阶段,涉及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领域。

2.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教师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拥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按照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课程能力主要表现在课程决策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等。

二、为什么“三案六环节”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教师课程能力作为教师与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路线,决定着课程功能的转向,是课程价值与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和本质性力量。任何新课程的改革和施行,都需要教师课程能力与之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

“三案六环节”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质疑问难,思维一次又一次碰撞和激荡,师生互动,课堂是动态的、是活跃的。那么对于即时“生成”,教师必须提升课程的决策能力,把课堂上无效的生成,及时引导到“正题”上;而对于课堂中有效的生成,教师要适时把学生引向积极的探究状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以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遇到的生成问题来解释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

当读到课文中:“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质疑:“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大家都笑起来:“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出问题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抓住教学契机,又问:”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呢?“一个学生回答:”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于老师当场给予了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学生们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而于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个新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资料来源: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这个案例中,于老师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锐地发现这一动态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由此,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从中可受到很好的启发。

2.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由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成主动的课程设计者,应该把学生的兴趣、能力、经验和需要考虑到课程设计中去,设计出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师要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融会其中,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后,教师设计了《我与高尔基比童年》的活动课程,根据“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他们阅读欣赏的品位;课堂上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激情演绎了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的苦难与抗争,交流了自己童年的幸福与追求,孩子们在展示交流中,妙语连珠,潜移默化中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课后,让学生就这一活动写出自己对童年的感悟或回忆自己童年的。

3.需要提升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担当起重要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要求教师了解课程方案的内涵,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对于学生已知的,要少教;对于超越学生认识水平一大截的,要慎教;对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要重点教。教学就是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向未知领域突进的历险,挑战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兴趣。教学中以问题呈现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以及深层理解学习内容;还要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并且使用合适的评价激励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

4.需要提升课程评价和课程研究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要求教师在掌握必要的课程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领会和遵循课程评价的准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在课程评价中,从每个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出发,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确立发展性的评价目标;承认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与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要经过按步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升华等三个阶段,在这些阶段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课程的研究能力。教师参与课程研究对其专业发展和提高课程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发现实践“三案六环节”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加以思考,求得解决;教师只有经过研究,才能把“三案六环节”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技巧,才能将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给自己以后的教学和他人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三、边实践“三案六环节”,边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1.深入学习“三案六环节”的具体精神

笔者曾听过“三案六环节”的几节课,发现其中不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探究、精彩高效的好课,但也有照搬形式、机械运作、效率低下的课。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好好领悟“三案六环节”的内涵和操作策略,造成教师的角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看客,以为学生讨论、交流就可以了,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理解不深不透。其实,“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领悟“三案六环节”的内涵,这样才能激发自我提高的意识,提升与心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课程能力。

教师节文案篇8

一、教案精细化管理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就学校现代制度的意见征询、区域均衡的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学校的办学自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内涵发展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看似简单、很容易做的事情做好,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其基本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教案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对教师而言,备课的外显形式就是书写教案,编写教案的过程即是备课的过程。对教案的精细管理,实质是引导教师在常规工作中注入研究意识,突出教学的研究性、系统性和复杂性。

二、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理论支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更注重作为教学源头的教案的实效性,检查教案的中心也从常规检查上升到质量检查。写教案的核心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案只是个形式,而且教案永远落后于课堂。管理者要引领教师实现个人成长,将教案的书写作为教师个人发展的第一步,将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个人成长服务,切实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体现教师劳动的有效性和创造性是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三、教案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1.分层设计,有效选择。

日常教案可分为详案、简案(流程)、研究性教案、个性化教案四种。四种教案各有侧重,教师可结合实际选择最具实效的一种。年轻教师旨在规范教学、扎实基本功,必须书写详案,其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媒体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上课后记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均要填写完整。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精力更多的用在思考教法、研究学生上,可以自主选择,可写详案亦可书写简案(流程),其中教学目标、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上课后记必不可少。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有相对扎实的专业能力,可以根据各自在教学研究方面选取的研究点,详细书写积累素材,不作重点研究的环节可以适当书写简案。建议教学骨干选择个性化教案,因为他们大都有专业引领的重任和能力,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目标,学校应减少硬性约束,让他们发挥学科特点和个性特长。

2.突出重点,体现差异。

无论选择哪种教案,在项目上体现选择特点。详案并不是句句师语都落在笔上,但需认真将所有项目书写完整,尤其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情况及时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年经教师还应配合书写教学札记,与教学领导进行笔谈,这样既是一种督促检查,更是一种学习培训,对双方都是促进。简案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环节,可以以流程的形式呈现,也可标注或符号表示,还可用实物投影的样式呈现,体现简洁、精炼、实用。研究性教案要将日常教案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从课题研究的视角关注某个或某些环节,如问题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活动、教师语言等,从最初的设计到实际效果,将来源于每节课上的原始素材做好积累,认真在教学反思环节中体现实践效果,充实课题研究。个性化教案则应突出“个性”,体现专注、精深的专项研究和教师的个人风格。

3.集中优势,突破难点。

教师编写教案前先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学科教学所遵循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学校的教学研究重点,在教案中积累案例或实录。如学校发现课堂教学中对“反馈”环节研究不足或对效果关注不够,就应提出本阶段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反馈内容,教案中“当堂反馈”环节都作为研究重点,从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做详细记载和分析,学校定期编辑信息导报,以文字形式展示实践效果。

四、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成果和反思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我们经历了摸索试验、循环共享、推广简案、形成特色四个阶段,不断完善教案的操作性,建立了学校的电子教案资源库,在循环使用的基础上推广教学流程本,进而从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出发,分层明确教案要求,并出台了具体标准、操作、评价、改进的方案。这些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细管理措施,培养了教师的自觉学习力、持续学习力、合作学习力。

教师节文案篇9

1.教学材料新颖、种类多。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单一、死板,案例教学法中应用到的教学材料是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可能是某个特定教育情境、某个实际教育活动,或是某种实际运用的方式、方法。这些材料比较鲜活,同时具有类型多的特点。

2.师生共同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师讲授是课程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但随着高校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兴起,案例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3.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角色的转变。相对于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地位,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出最终结论。这样学到的知识可以从教条的知识点转换为可以活学活用的实际操作。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学方法跟不上教学理念的更新。应用文实用性较强,不像其他文艺性文体,是以记叙、议论、说明为目的的文字。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得到更新,一直属于传统型教学模式,一直按照“写作理论―格式要求―写作注意事项―分析例文”的陈旧模式来进行,这与高校倡导的新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教学核心思想不确定。在文体教学中,一直有格式和语言孰轻孰重的争论。在传统的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格式的讲解放在了首位,实质性的语言训练却被抛弃,最终导致应用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性不强。错误的核心思想也?е掳咐?教学局限于格式的框框条条,学生只是谨记格式规律,借鉴案例,照搬即可,并没有真正了解应用文写作中语言、语法的应用,这是应用文写作学习中最大的误区。

3.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薄弱。应用文属于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而传统教学的案例法只是将案例拿来,供学生了解,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举一反三。因此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事务、信息、实际问题时,贫乏的学习经验无法使学生灵活选择适合的文种,其实际操作环节十分薄弱。

三、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方式

1.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明确训练目的。在新教学理念的应用文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应用文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特定的案例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点。合适的案例解析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探索和论证。其次要明确训练目的,任何一个应用文写作案例的引入和分析,一定要紧密配合相应的知识点教学,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案例材料应更加多样化。应用文题材、内容的多样性,加之应用环境的多样性,导致应用文的实际案例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列举不同场景、不同状况下的应用文写作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情况、场合中灵活选择相应的写作方式,提高应用文格式及内容写作的辨析能力。要消除以往传统模式教学下只注重格式教学的弊端,应注重应用文语言的学习,真正将应用文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其技能型课程的功能和价值。

教师节文案篇1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的进一步深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教材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实践证明,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学活语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课改的模式体现,也是适应课改教学的需要。那我们的语文导学案怎样才能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和使用呢?

二、现状分析

在确定导学案的设计之前,我们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调查,特别是初一的新生,结果如下:①初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导学案不能较好地运用。②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及巩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记笔记,不会举一反三。③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阅读训练机械重复。④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对老师有依赖心理。因而,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懂学习,更不知用方法来指导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

由此,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首先从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上着手,集全体语文老师的力量和智慧讨论,反复地把有导学案设计的课上公开课,再推敲定稿。笔者也参与了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过程,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对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导学的教学模式有了逐渐的理解和思考。特别是针对以上几种情况,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那么,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在导学案中加以体现,把学法与学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预习、交流、展示、巩固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学案实施,问题初现

在课改的最初时期,我们导学案的设计已初具形态,形成了最开始的五个部分:课前检测,预习讨论,展示交流,课堂小结,课内检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语文导学案起了明显的效果,因为它上面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老师在编写学案时把学案做得跟教参一样,或者就是几个问题的简单设计,跟原来的教师备课相比是换汤不换药,当然还是给这些流程冠以了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后来,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们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课改经验,去东庐、洋思中学学习导学案的设计,把学案设计得似乎完美了一些,学校领导也鼓励教师们创新,结合自己的教学把学案做得更完善。

四、重视学法,逐步完善

经过一番争论和实践过程后,学校领导和全体语文组教师集中在一起最终给语文学案的设计定稿,遵循了学案设计的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梯度化原则。我们根据学情重新制定五个环节:前提测评―预习交流―展示提升―梳理巩固―当堂反馈。

预习首先是自主学习过程,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会阅读文本,阅读文本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长此以往地指导学生预习,就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无论是在预习交流,还是展示提升中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展示提升这一环节,是展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全方面的体现。在展示环节中的方法指导,可以是在学案上注明,也可是讨论时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至于梳理巩固,很多教师对于这个环节并不重视,其实它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的目标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查漏补缺,加深印象。

因此在当堂反馈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时,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应通过“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老师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要与反的“三”有相通性,从而达到知识迁移指导的理想效果,并且要设计一个学生反思或总结栏。这样的话,督促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归纳,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并且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细致、认真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于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五、因材施法

1.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个性逐步设计导学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有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设计使用导学案,不能用导学案限制和主宰师生的教学行为。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文言文适合用学案,因为文言文需要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而且在学案中可以明确提示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