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校园十篇

时间:2023-04-02 11:56:45

我的新校园

我的新校园篇1

新校园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第二个温馨的“家”。怎样才能写出新校园美丽的景色呢?

一、首先要按顺序

观察的顺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按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以移步换景为序,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地方的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合情合理地写出来,校园里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其次要抓特点

注意写出景物特点。在校园中一定有一处或几处让我们喜欢,令我们难忘的景物。因此,我们要选择富有美感、令我们动情的、熟悉的景物来写。这样容易写出它们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写作时要抓住最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尤其是那些使自己激动、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要进行详细描绘和细致刻画。

三、最后要渗感情

注意情景交融。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如此,在写景中表达感情,要做到真实、自然;要言出由衷,发自肺腑;要随时、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既可以借景抒情,又可以直抒胸臆,这样别人读了你的作文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跟你同喜同忧。

(宋丽雯)

我们的新校园坐落在右江河畔,是一所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学校,也是百色市目前设施一流、占地面积最大的市级小学。

校园里,教学楼与宿舍楼错落有致,碧绿的草坪与高大的绿树相映成趣,红色的跑道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走廊和教室的墙壁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充满童趣的宣传画和墙报。这些宣传画和墙报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呵护生命;从小懂礼貌,知感恩;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

宽敞的教室里一体化触摸屏教学仪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上课时,老师轻轻一点一划,知识世界的大门便向我们敞开了。跟随老师遨游其中,我们尽情地吸收着知识。下课了,塑胶跑道微笑着召唤我们。看,同学们纷纷拥向操场,好热闹呀!同学们有的赛跑,有的踢毽子,有的扔沙包,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绿草坪上快乐地翻起了跟头……整个操场成了快乐的海洋!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即便是下雨天,热爱运动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室内体育馆打篮球、打羽毛球、跳健身操,尽情挥洒童年的快乐。放学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食堂用餐。新食堂舒适的环境,可口的饭菜,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午休时间到了,各班同学排好队回到寝室。躺在柔软的新床上,不一会,大家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时,校园里安静极了。树上的小鸟羡慕地看着熟睡了的我们,它们多想变成校园中的一分子,和我们一起快乐生活呀!

漫步在新校园里,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看着如此美丽的新校园,我感到无比幸福、骄傲。我相信同学们也跟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新校园。

广西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六(3)班

指导老师:宋丽雯

点评

全文线索清晰、思路顺畅。以移步换景法为序,介绍了新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各个组成部分。小作者在叙述时,不时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感情细腻,想象丰富。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新校园的亮点。

开篇别具一格,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把新学校的整体布局介绍得清楚明了。

我的新校园篇2

关键词:新建校园 城市新区 校园文化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口的直线上升,城市的扩张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而同样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需求下,一大批高校校址的扩建、新建和移建工程和近年来兴起的“大学城”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来。由于旧城区用地资源短缺和新城优越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在加之新城区发展的政策向导等种种原因,这些扩建、新建和移建的高校校园项目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城市向外扩张开发的新城市地段内。在新城市未成熟甚至未成形的城市空间环境中,新建高校校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如何融入城市当中而又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校园空间环境的问题。而作为新建校园,又面对着如何传承或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优越的自然环境、新城市可塑的空间环境条件、相对无约束的校园规划设计自由性以及全新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可塑性为当前新建高校校址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而为新校园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 新城市环境

城市新区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较大面积的建筑用地资源等优势,这也是大部分新建校址在城市新区选址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政府部门对城市新区发展的战略目的而有意将大学新建校园规划控制到城市新区内,以实现城市资源优势互补、城市区域功能完善和健全发展的目的。可见在一个城市区域地段当中甚至在整个城市结构中高校校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引导新城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教育塑造的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不但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的人。高校在向社会输送知识的同时,更在传达输送和建设先进的社会文化,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和精神文化体系.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地,其本身对社会文化发展有着辐射引导的职责,起到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文化熏陶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大学校园读书育人和传承、批判、发展、辐射、引导社会文化的功能职责的校园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刚刚起步的城市发展、未成形的城市文化氛围等因素恰恰给处在城市新区的高校校园建设提供了挑战和机遇,等待新建高校为城市新区带来全新的精神文化风貌和活力。

2. 带动新城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城市新区规划政策中高等教育逐步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商业娱乐服务产业、房地产产业等有了紧密的联系。就拿高校校园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联系来看,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其科研技术成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新兴的高新企业又急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生产;与此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机构往往有更优越的设施条件可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因此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自然地成为了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联合体,推动着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体,以其稳定的经济需求和带动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其所处城市区域内聚集完备的居住、办公、商业、餐饮娱乐、文化服务设施。如此看来,对于城市新区而言,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结构、经济文化结构的优化配置,从城市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高校校园对于城市新区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影响新城城市风貌特色。在我国急速扩张的城市发展中,城市新区空间环境的发展已不再是自发生长,而是由政府部门在宏观地控制着整体的脉络、建筑风格特色、外部空间环境肌理。但由于宏观规划控制不能够制定统一的、详细的城市模型的缘故,缺乏传统历史文脉、整体空间环境风貌的新城区还需在符合宏观条理的前提下依靠对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等某一特定统一制约因素的遵循和延续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高校作为城市功能块儿当中较大的一部分,其较大规模的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完全可以作为整个城市中的标志或区域环境的中心。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有序拓展能够有效优化城市空间环境结构,进而影响整个城市新区整体建筑和环境风貌的发展。这一点尤其在高校校园建设处于城市新区建设的时间和空间优先地位时更为明显。

二、 全新校园建设

校园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是高校区别于其他建筑和建立自身形象风貌的直接表现。校园空间环境承载着校园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地域特性。它们能够最直接地转变为人们对于一个校园的认识和评价的对象。我国当前已建成的高校校园中不缺乏个性特色显明、文化传统浓厚、生态环境优越的案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等的规划设计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的校园模式;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则充分地继承和延续了历史传统文化;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等等。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迅速扩张的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造成的高校校园建设周期短、规模大以及对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起步晚、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不成熟等原因,我国当前的高校校园规划和设计实践也暴露了缺乏个性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弊端。高校校园设计的种种困境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时展的,同时又具备显明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三、 全新校园文化

空间是活动的场所,高校的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无疑是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交流等一切活动的载体。高校校园从来不是单纯地培养知识性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全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校园具备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和谐活跃的校园生活气息。高校空间作为这一系列师生活动的载体,良好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师生的各种活动提供合理有效的行为场所之外,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和优化着空间里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活动,熏陶着使用的人的精神思想、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同时,校园的这种优秀文化氛围通过空间环境的承载,被一代又一代人认知、发展和传承。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在其独特的寄宿式学院体制下发展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修道院空间为原形的学院式四方院建筑模式,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以这样的以学院为单位的四方院建筑群为基本单元,向城市的各个角落协调有机地扩张生长。从而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着牛津和剑桥特有的学院模式下的高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当前大规模高校新址和“大学城”的建设实践虽然满足了高校发展的硬件设施需求,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短周期、模式化的建设过程中也缺少了必要的人文关怀,造成了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稀释、文化驱动缺失、文化指向迷茫等严重的问题。全新的校园建设,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上述种种问题,按照理想化的思路统筹兼顾,体现先进的高校教育理念的同时充分考虑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或新建校园的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都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可见,在新时期新发展背景下,新建高校校园的设计面临着诸多文化困境的同时,也具有建设新时代优秀校园一步到位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刘万里,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

我的新校园篇3

今天,我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踏入焕然一新的新学校校门,眼前的一切让我大吃一惊,七十天的假期,工人叔叔像变魔术一样还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学校。

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用英文字母拼写的新建路小学的拼音,在新建路小学的拼音下面流着漂亮的涌泉,之后是文化墙,文化墙像书一样,屹立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

文化墙后面是休息区,休息区有许多石凳,是供同学们休息的地方,同学玩累了可以在休息区休息。之后是音乐喷泉,当音乐响起时,喷泉会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真是壮观极了!

随后,我来到了操场,操场变得又宽又大,操场上有红白相间的跑道,绿色的篮球场和许多体育器材。

我的新校园篇4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回眸2016,从一开始,就有梦想。一句“同心筑梦”,让我们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全校师生一年来为了万载二小教育事业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毅力、智慧和汗水。2016年作为万载县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创新年,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突显本校特色和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发展,用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育人品牌。

一、群策群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育人场所,而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魅力、突出环境育人的重要因素。万载县第二小学自搬迁到新校区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得到长足发展,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校园文化项目的打造与建设。

为了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丁琼莹任组长,后勤负责人郭学斌与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林建华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任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紧密围绕我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开构思与设计,力求创新显特色。

2.不惜代价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在2013年刚搬到新校舍来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全面施工,让校园着上了浓厚文化氛围的彩装,但随着时间的侵蚀,有不少设施都陈旧脱落。学校乘着“校园文化创新年”这一活动之机,为了进一步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品牌,更好地在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上展示学校环境育人的魅力,2016年我校再次大投入地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建设。

3.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并进,深化校园文化主题。

为了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得到深化,在过去的一年,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采取了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双线并进的做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突显环境育人之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动设计与校歌等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至善至美展示校园文化成果。

通过精心设计与构思,2016年里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主题更突出了、育人氛围更浓了、由原来单一的环境文化发展为了环境与活动育人并行的立体式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深入构建,学校特别注重借校园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培育。

1.绿色长廊为孩子展示环境育人之特色。

为了让校园环境文化主题突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特设计了一条绿色长廊,这一长廊不仅是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好场所,更是学校打造“清雅立德”主题文化的特色之路。整个长廊集育人格言警句、学生作品、令人奋进的励志名言于一体。这条长廊的起点设于行政楼前广场,广场中有展示学校活动及办学特色的展板,有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字等安装于广场两侧墙体,使得一进校门就能体会到学校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除了墙体的美化以外,在长廊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地面上也画上了孩子做游戏的各种图案,从而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孩子在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精美书屋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之阵地。

让学生懂得读书好的道理,知道读好书的重要性,学校特建造了两处精美的小书屋,并通过学生好书共享活动——各自提供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书放进小书屋与全校学生共享和学校再购置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书充实到小书屋。这一个学期以来,在课间及放学后小书屋处就门庭若市,孩子们都喜爱到小书屋去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与此同时学校再设计了一个大型读书活动,把学校读书风气推向高潮。

3.动听校歌为孩子树立立德爱校之思想。

在这校园文化创新年里,我校新谱写制作了学校校歌——追梦。校歌的创建,不仅体现了校园文化再上一档次,还将校园文化向立体方向发展。再通过全校性校歌的推广学唱活动,对进一步强化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显著。

4.纷呈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之平台。

在谱写校歌的同时,学校还请校园文化专业设计机构结合校园文化主题策划了一套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利用这个方案指导学校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开展。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这一育人根本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精彩图片及相关优秀作品再次上墙展示,不仅让孩子在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

三、再接再厉谱写校园文化新篇。

虽然说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但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无止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还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编辑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至今为止,我校还缺少一套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三爱三淳”主题教育与学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对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与设想,计划将古城文化与学校“清雅立德”文化相结合,编写一套以古城文化为背景,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素材的校本教材。本套校本教材预计在2017年七月前定稿。

2.开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做到淳校风、淳师风、淳学风之“三淳”。认真用好校本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计划利用2017年上学期编写出校本教材,在2017年下学期将开设与校本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三爱三淳”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布置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办公环境。

我的新校园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

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宏观管理体制概况及演化趋势

1990年1月,东北大学科技园成立,标志着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创办的孵化园成立。2001年5月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部级科技园。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设起步较晚,早期是以一些基地甚至社团的形式存在,随着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发展的兴起,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倡导和支持,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才逐渐发展起来。河北省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园模式多以“一校一园”为主,管理体制上也与大多大学科技园不同。我国大学科技园多数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政府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而言,政府只是在政策上支持和倡导而不直接参与园区的建设和管理。目前,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演化趋势是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深化市场化运行。

二、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的实施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章程的收集分析,以及对园区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的实施基本是以本高校核心管理的模式为主。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层次为由学校、学院、各工作室分层分级负责管理。

三、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中缺乏政府、社会力量的发挥。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以高校核心管理的模式为主,政府主要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发挥作用。虽然从长远的角度看,政府退出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机制是一种趋势,但是,政府的退出应该是有条件的即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发展成熟。就河北省而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整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和扶持。在协调沟通、组织些方面政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明确,政府的作用并非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除了政府力量的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中发挥作用也非常重要。

(二)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中公司化运作能力缺失。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都是由学校自行管理的,孵化园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均是来自于学校内部,使用学校现有的教职员工。省内没有一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是通过引入专业管理运营机构或是管理团队来对孵化园进行管理。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性质还是隶属于大学,而大学具有事业单位性质。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管理中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从本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设情况看,有些孵化园在资金方面引入创业基金,有公司化运作的影子,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中公司化运作能力还是缺失的。社会人员参与到孵化园管理中的机会和渠道也基本处于空白区域,我省在这方面的建设还比较欠缺。

(三)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之间联系松散。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园模式多以“一校一园”为主,不存在“多校一园”和“政府高校共建”的建园模式。这种“一校一园”的建园模式,容易使孵化园专注于寻求自我发展而忽视了校际之间孵化园的联系和沟通。河北省的孵化园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校际联系主要建立在各种创业比赛、评优等正式的官方的活动上,交流和联系的渠道和机会不多,缺少正式与非正式渠道到结合的交流平台。在倡导开放建园的今天,“一校一园”的模式显得优势和竞争力都较弱,密切园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有必要。就管理机制而言,校际之间缺乏发挥纽带作用的组织。同样是理工科院校或是同样是医学类院校,其入孵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具有相近相似性质,或是需要资源互通有 无的项目,他们只是松散的分布在各个院校的孵化园内,缺乏交流相互启发的机会。以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为节点建立孵化网络,增强信息和资源的流动性,使资源在河北省内部实现配置的最优,具有其客观必要性。

我的新校园篇6

看到这些名字,很多人恐怕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不是传唱一时、风靡大江南北的校园“民谣”吗?

是的。10年前,这些校园民谣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校园音乐的独特魅力,飞扬的青春、火热的激情,但今天,我们再听校园音乐,感受到的却是颓废、不满和宣泄,那些旋律清新、富有校园气息的声音淹没在歌词含混不清、周杰伦式的说唱和歇斯底里式的摇滚、朋克声中。校园,真的不需要“民谣”了吗?

有一些声音:校园民谣,应该歇歇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校园民谣”以其干净的吉他伴奏,优美上口的和声形式一下子风靡了大江南北。一时间,在路边小花园里、操场上、女生宿舍楼下,怀抱一把吉他哼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个文科生的下午》成了校园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听这些老歌,不仅是在校大学生,许多经历过学生时代的都会被它打开记忆之门,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如今,走在大学校园里,校园广播里播放的、大学生们哼唱的都是《老鼠爱大米》、《2002年的第一场雪》、《爱情三十六计》、《双节棍》、《挥动翅膀的女孩》等网络歌曲和港台流行歌曲,而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的校园民谣却很少有人去听去唱,即使有也还是那些老歌。

王小敏(新师大外国学院学生)告诉记者,类似《同桌的你》这样的校园民谣我们喜欢听,我们也知道老狼、叶蓓、高晓松,但他们如他们的作品一样,都太老了,说真的,校园民谣,应该歇歇了。对于生于80年代的我们来说,更喜欢新鲜的东西,拿现在走红的花儿乐队、龙宽九段和水木年华来说,他们前卫、时尚、另类的风格,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

赵星元(乌鲁木齐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节目

工作人员)说:“10年前,校园民谣一出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张扬的今天,校园民谣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有些落伍了,很多校园歌手在创作时,更注重自我,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不指望别人去理解,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就OK了。另外,校园歌手搞创作,不再是一把简单的吉他,很多人玩起了摇滚、朋克、爵士、布鲁斯等多种风格、多种流派的音乐,并将其中一些音乐元素借鉴到校园音乐的创作中。”

浮躁的心态里校园民谣中的真诚与纯洁丢掉了

缺少了民谣,时下的校园音乐是啥样呢?前不久参加了大学里的几次文艺演出,记者发现,除了一些风花雪月的无病及歌词的含混不清外,很多校园音乐意境不高,歌词内容充斥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牢骚。

港台音乐对校园音乐的影响一直很大,特别是近几年,以周杰伦、蔡依琳为代表的偶像歌手令无数青少年为之疯狂。第一次听周杰伦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嘟嘟囔嚷半天,唱的是啥几乎一句听不懂,但就是这种让你听不明白的歌却成了一种时髦和潮流,很多校园歌手将这种模式运用到创作中,由于模仿味儿太浓,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口水歌”。

不光模仿港台歌曲,一些校园乐队更是将西方摇滚、朋克、重金属等东西借鉴过来,但他们却走偏了,他们认为,既然是乐队,就要大声喊就要大声叫,要有气势,于是,在他介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中,传递出来的只有宣泄和不满。

在这股模仿风中,很多学生被误导了,认为这就是校园音乐的主流,相反,那些清新自然的校园音乐被淹没在架子鼓的“咚”“咚”声中。

万洋(新大法学院女生)告诉记者,她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中,也看过不少校园歌手和乐队的表演,但这些歌手和乐队给人的感觉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活力的,个个都是失恋狂,郁闷狂,Pop、R&B、Hip―Hop说唱、摇滚等形式,将原本清新干净的校园音乐糟蹋的得面目模糊。

对此,杨建军(新疆教育学院老师)分析说,现在有些学生歌手心态很浮躁,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搞创作,经常在外表演,沾染了太多世俗的东西,反应到创作当中就是丑陋、阴暗、不满和宣泄,无形当中将校园民谣中的真诚与纯洁丢掉了。

杨建军认为:另外,现在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不强,只是一味地模仿,但这些模仿“形似而神不似”。此外,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们越来越实际了,甚至可以说越来越功利了,包括现在一些小有名气的校园歌手,已丢弃了往昔的挚诚和纯真,投入到“媚俗”的怀抱当中。

校园民谣,爱你不是两三天

有人说,民谣经过数年的辉煌,已是“人去夕阳斜”,还有人说,在后民谣时代,民谣已经死了,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仍有很多人一如即往地喜欢校园民谣,很多校园歌手守着那份寂寞在校园民谣创作道路上艰难前行。

提到校园民谣,已工作多年的孙小姐感慨地说:“我是生于70年代的人,我喜欢听高小松、老狼他们那拨人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校园歌手的情人》……亲切,又透着淡淡的伤感。现在,即使离开校园很久了,听到这些歌儿,仍然会回想起那过去的青春岁月,回想起同学们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我觉得,老狼他们的校园民谣多的是抒情,旋律简单质朴,歌词平实中带着诗意,却颇能打动人心。他们的校园民谣感动的会是几代人,如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童年》,历经30年,依然不老,依然会被一代代人传唱,也会被一代代人奉为经典。”

谢媛(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说,大学,是梦起飞的地方,这里有朦胧、抒情、怀旧、感伤、犹豫、彷徨,而民谣的意境刚好符合这些特点。就业、考研虽然磨掉了很多大学生的”诗,隋画意”,但仍然有不少人对民谣痴心不改,他们用文字把自己的感受记载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延续着校园民谣当年的辉煌和传奇。

面对未来,一位校园歌手说,现在的校园音乐从音乐形式上更丰富了,但其表达的内涵和原来还是一样的,而且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学校,就有校园民谣的存在,因为作为学生,他需要有蓝天,需要有草地,需要有激情的同桌,需要“睡在上铺的兄弟”,所以校园民谣会一直存在下去。校园,呼唤“民谣”的回归音乐,前面加上了“校园”两字,意味着它是活泼的、积极的、充满阳光的,在这个多少有些浮躁的时代,面对各种诱惑的包围,校园,不需要民谣了吗?

杨建军说,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那种充斥不满、宣泄、牢骚的校园音乐不应是主流,它必将被那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所替代。民谣,以其清新的旋律和纯净质朴的歌词,打动了许多人,在这一噗上来说,校园需要民谣,现在的校园音乐需要向民谣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了是鹇园民谣的一种回归,哪怕只是内容和旋律的回归。

隋蕾(新疆电视台主持)说,现在有些校园歌手创作的音乐另类,消极,颓废,让社会不理解,这恰 愉说明我们对他们不够关注。他们希望自己被会关注,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以这种极端和叛逆 的音乐来引起我们哪怕是不赞同的注意,宣汇自己的情绪,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只能啼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样。他们是校园产生优秀作品的主力军,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出口,让他们去表现自己,从而引导他们,还一份纯真,质朴给校园音乐。

我的新校园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我们将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就以我校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以三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近看影响孩子们的发展,远看关系着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师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里,就会感受到一种美好、一种清新、一种诗意、一种生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就会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举止行为才会日趋规范,学生的情感才会不断得到丰富补充。我校自成立以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厚德、励志、笃学、创新”的校风和“尊师、尚美、勤思、乐学”的学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育人文化。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落实“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创设新颖、美观、大方的校园文化,给师生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我校对“五化”建设常抓不懈,短短几年,颇具特色。如今,学校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楼廊内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地方名人字画,以及专门展示学生作品的书画窗;校园内的各个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创新学校管理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正义、向上的校风。以前的校园制度,多以“不准如何”、“禁止如何”等来实现对学生的约束,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创新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激励和引导学生走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制度创新上,我校注重减少“硬”约束,强调“软”约束。如在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尽量少说“不”和“不准”,多说“应该”,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写学校宣传标语,也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青草如茵”、“学校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等。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强化校园思想文化。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以正确舆论为载体,大力宣传良好的社会文化。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共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这一点,我校通过各类方式,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如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校务公开、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形式,及时报道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校园新人新事,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才能与智慧,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我的新校园篇8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校园文化 培养 建设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教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院每年举办的科技文化节与艺术节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下面将结合我院的两节特色活动来探讨一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创新型人才与校园文化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是要永远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二是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四是要有创造思维能力。五是要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而这些素质的具备除了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将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校园文化则是所有这些得以实现的路径。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学校师生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众体,并且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科技文化节与艺术节便是校园文化开展的成功表现。

二、校园文化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校园中互动着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蕴含着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我院科技文化节期间,“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系列竞赛活动中的一项,它要求学生围绕一项产品或服务组成若干专业互补的创业小组,展开市场调查,完成包括生产、营销、财务、效益分析在内的一整套创业设计。此活动需要学生正确的选择和确立创新目标,培养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为载体的校园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在艺术节中,“宿舍环境艺术大赛”、“集体舞大赛”等活动使相当多的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还有其它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更是不胜枚举。这都激发了学生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的需要与动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拓宽了空间,开辟了新视角。

3.校园文化的品质优化作用

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还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是开发出创新能力的支撑。集学术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机会与舞台。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韧性,增强了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培养学生不断的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奋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既不狂妄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三、如何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1.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为了保证活动的主旋律,坚持正确性,我院的校园文化都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每次活动从筹办到落幕都要经历层层把关,学院每次都对各项活动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使得我院的校园文化出现多层次、多格局发展的新特点。形成“传播、审美、创造”三位一体的新模式。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引导着学生,以好的活动鼓舞和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强调主体性,注重大众性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校的主导性,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得以实施。所以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与智慧、意志与能力以及特长在参与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参与的主体上,要注重大众性,校园文化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这方面我院及各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团的依托作用,通过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强化指导与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渠道,成为学校发展与稳定的积极力量。

3.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创新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何,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其一,要创新思路。要敢于否定前人、“独树一帜”,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拓宽主题,选择更贴近国情、校情、学生实际的论题,使学生从中收益。其二,要创新内容。要突破传统,反映时代气息。把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善;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常规管理、人文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其三,要创新方式。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至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部队、媒体联姻,通过科技、文化等,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在借助社会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我院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学分制是推进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一次创新性的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我的新校园篇9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通过研究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刻认知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真正使校园流行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更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生动地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浸染和渗透,高校校园流行语正逐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校园流行语就是形象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以幽默风趣、新颖别致、简洁明快、形象传神等特征为大学生所喜爱,虽然校园流行语有时也夹杂愤世嫉俗、消沉粗俗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而言,校园流行语这种校园流行时尚的确给原本单纯严谨的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新鲜感,注入了新活力,也给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内容,提供了新手段和教育途径。

一、校园流行语体现着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在校大学生思想开放、紧跟时代,追求新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获取信息渠道的无限畅通充分体现了校园生活的弹性化和校园文化的人性化,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意愿,去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此期间出现的校园流行语覆盖了大学生活的众多方面,并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和接纳,成为了大学生突显时尚和个性的标志,他们认为,能否创造或熟练使用流行语是他们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彰显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透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流行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校园流行语关联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塑造

校园流行语是指某一时间段在校园青年群体中产生并流行,并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的词语。通过对近几年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校园流行语一般都存在时间短暂,可以说一定阶段或一个时期的校园流行语涉及所在时期社会重大事件、问题、现象以及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够生动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心态和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诉求——校园流行语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表态。从积极的方面讲,校园流行语体现了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勇于创新和追求自身价值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校园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流行文化冲击下主流价值取向的提升。从消极方面讲,很多校园流行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盲目追求个性和感官的新鲜与刺激,明显充斥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甚至存在消极阴暗和粗鄙肮脏的一面,诱使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流行化”和“低俗化”。

三、校园流行语促进着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与拓展

青年时尚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是大学生展示青春的一种方式,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文化能够反映一个群体的普遍思想状况,甚至是塑造其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会化机制。从青年时尚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校园流行语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最具典型的代表。校园流行语的形成和密集使用正是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和拓展的过程,也是时尚文化对校园文化渗透并逐步同化的过程。反过来讲,青年时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和发展。基于这种相互影响机制,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的研究应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状况,探索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校园流行语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意义来看,它对充实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导向,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校园流行语所折射出来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很多不利影响。以校园流行语为代表的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现象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对此,我们需客观承认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存在,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以时尚形式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校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并愿意不断用自己的智慧、行为为其创新、拓展。为此,在校大学生也应该从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正确了解青年时尚文化,正确认识校园流行语现象,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言语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长沙:岳麓书社,2009

[3]郑欣,流行语:双重视野下的语言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10)

[4]韩希明,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观察与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5]祝西莹,从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我的新校园篇10

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着力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形成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指建设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创设完善的制度文化,形成多样的精神文化。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设书香校园,形成学校特色教育。我校位于城郊结合部,由于自身、家庭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因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不深,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更应该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

我校下定决心,选准方向,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科教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我校成为广陵区南部的特色学校。

近年来,随着我校相关课题的开展,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上着重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筹划,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精致校园

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1.加快校园改造建设。我校积极争取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重新修整了运动场地,装饰了体育文化墙,增添了两块篮球场、乒乓球场及活动器材区,建立了宣传橱窗、黑板报专栏,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我们还精心布置花圃,绿化、美化校园。如今学校一片生机盎然,崭新亮丽的校园风貌已初步显现。

2.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我校进一步整合了教室资源,最大限度地配齐了专用教室,并对相关用房进行维修整理,做到整洁的教室,完善的管理制度,齐备的教学仪器,添置了白板、视频展示台、数字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等高端电教设备,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络下的“班班通”。这些努力不但使我校顺利地通过了省检查,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我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物质文化的提升。

3.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校园宣传栏里定期展示学生的手抄报、书法、绘画作品及活动剪影。每个教室的墙面布置有古诗文配情境图案,走廊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墙”,上面有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警言佳句等内容,让每位学生在精心设计与布置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更要搞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健康,避免不良风气、行为、文化对学生的身心侵害。

二、构建书香校园格局,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效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1.营造阅读文化氛围

⑴看。营造一个和谐、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方显书香气。学生们借助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图书漂流,体验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将阅读纳入课程计划,语文教师利用午间阅读时间和每天一堂的课外阅读课,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

⑵读。扎实开展“三名工程”。通过诵名诗、读名篇、看名著,老师带领学生潜心诵读经典美文,吟咏古今诗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陶冶了高尚的情操。

⑶写。争创“书香班级”。组织学生撰写读书感想,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评。

2.重视全面素质,彰显文化特色

⑴积极开展系列读书体验活动。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诵名言、古诗比赛、背诵三字经比赛、“绿色、书香、文化”小手抄报设计、“文明读书”等比赛; “小名人”“小诗人”“小画家”“小故事家”“小作家”“小编辑”“小文人”等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展示活动效果。

⑵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红领巾广播站以猜谜、习作、诗歌、新编三字经等形式,每天对各班读书活动进行报道。每天午间休息时播放古今中外的名曲供大家欣赏;班级书香板报也定期评比。

三、创新校本活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新阵地

课堂教学重渗透。我校还积极向其他学科进行延伸,思考在不同学科中渗透校园文化,不同的教学方法感悟校园文化。如教师尝试把书香班级活动与中队主题会结合起来,利用主题队会的灵活性,学生的参与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开展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班级中人人背古诗,个个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校本课程注提高。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的探索以活动课程促进校园文化文化繁荣和发展,学校开设了书法、礼仪教育、乒乓球、形体训练、电脑绘画、空竹、讲故事、游戏、编织、玩具制作、等校本课程。

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各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又使其在课堂外加以延伸丰富,同时进一步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已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受到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禀赋潜能得到了挖掘,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

校园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的特色得到了彰显。

现在,在校园里,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在学校书香校园活动中已经成为常规活动,清晨的教室你可以听见学生们抑扬顿挫的读诗声,中午的阅读课你可以看见学生捧着《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在学校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检查活动中,学生们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班级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