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十篇

时间:2023-03-28 19:27:27

尊师重道篇1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从古自今,中国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产生了多少教育学家。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仪之邦”的大国,而敬师却是中华传统美德,必不可少的一点。尊师重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曾子.荀子,这些古代被人们尊敬的教育家,也成为了现代人人皆知的优秀教师。

尊师重道的美德不久久限制于过去,在现代,尊师重道的美德更加得以发扬。

毛泽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等这些老革命家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

现在,人们尊师重道的越来越多。

宋代的苏轼曾说过:“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苏轼对老师,可见是多么尊重。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早已成为传统了,并且代代相传。

说点实际的吧。

刚过去的一个月的教师节,你送给老师什么呢?哪怕是一张亲手做的贺卡,也让老师感到温暖和欣慰。

快临近的月考,你能考出什么成绩呢?一个好的成绩,回报予老师,那么老师会更加开心,兴奋——要知道,送什么礼物都不如一个好成绩来的好。

尊师重道篇2

1、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社会蔚然成风。

2、张承业这个人的性格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爱美女和喝酒,处事狂放不羁;另外一方面,他对艺术非常执著,而且十分尊师重道。

3、我们要尊师重道,举止有礼,不可有耀武扬威之心。

4、推动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劳动,那么长期以往,教师就因讨厌学生而讨厌教学,即使教师有心教学,结果落得对牛弹琴,教师也逐渐厌教了。

5、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6、在学习中,专业不求上进,不懂得尊师重道,缺乏道德修养。

7、这种精神,就是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

8、我们应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

9、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10、而评教,则成了对服务员满意与否的问卷调查,完全扭曲了传统的尊师重道的宗旨。

11、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12、包括训练礼仪马步套拳护身术脚法体能训练自我控制增加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速度锻?力量锻?及教导学生尊师重道。

13、陈坤耀教授七十年代的学生,为表尊师重道,以他名义成立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14、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15、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尊师重道篇3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1。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2。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3。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4。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5。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选自《幼学琼林》

【注释】

1.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破弃礼教之先河。绛帐:红色的帷帐。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里七十取其约数。

2.振铎:摇响有舌的铃铛。古人布政施教时,常常振铎以吸引民众。舌耕:用口舌授课换取粮食,即以教书谋生。

3.西宾:坐在西边的宾客。古时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函丈:古时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函丈指代讲学的坐席。束:送给老师的报酬。,古时指干肉。

4.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但不愿做官,一生以设塾授徒为己任,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当时人称“关西夫子”。贺循:字彦先,魏晋时人。他博览群书,尤精礼传,朝廷有难题的时候就去问他,他都能依经礼而回答。时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5.苏章: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译文】

东汉的马融设帐授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女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

家塾教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坐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

“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是用来形容学生强过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形容弟子强过师父。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

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

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尊师重道篇4

当着学生们的面被扒掉裤子,

打三十大板,这是奇耻大辱啊!

康熙在位61年,他身上的光环太多了,看着都让人炫目。这么成功的皇帝,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对皇子们的教育,不是他不重道,而是不尊师,弄成后来各个皇子虽有才干,但人品极差。

康熙为了教育皇子们,找的都是满、汉最好的老师,他监督也很严,让皇子们学习也早,规定5岁前他亲手教,5岁后交给选中的老师,天天考核从不松懈,可以说在皇子们的学习上康熙十分用心关怀备至。

但是他对老师的态度,简直天壤之别。1684年6月,康熙去视察老师教皇子们的情况。先不考皇子们,而是拿了一本不知道在哪里找的书,让汤斌、耿介把这本书背下来。这两个人不知道,回答不出,康熙当着皇子们的面训斥,说他们误人子弟不配为老师,都是侮辱的话,从此皇子们对这两位老师说的话不再信任。

当时汤斌、耿介都是年岁已大,还是酷夏,康熙规定君臣有别,必须站着教书,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给皇子们划定背书范围之后,要跪下来捧给皇子们,听皇子们背书的时候,这些人要上身直立跪着听,当然皇子们是坐着学习的,偶有皇子们不满意的地方,还要磕头承认错误。

《康熙起居注》记载:汤斌、耿介因为年事已高,最终晕倒了,皇子们根本没有理会,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不管老师的死活。这种没有人性的行为,康熙没有训斥皇子们,还很生气地说汤斌、耿介突然晕倒,很容易吓到正在专心学习的皇子们,应该在苏醒之后,给没有怪罪他们的皇子们叩头谢罪,他们没有这么做,应该罚俸一个月。后来这两个老师均被革职,皇子们看到之后,更加猖狂。

1686年,康熙看皇子们射箭的时候,一时心血来潮让教皇子们儒家经典的文官老师徐元梦骑射,他当然不会了,康熙大怒,骂过之后还不解气,命人重打徐元梦,抄家之后,徐元梦父母被发往黑龙江。

为了不耽延皇子们学业,康熙让人抬来重伤的徐元梦继续教书。《国朝先正事略》记载:第二天,恰好下大暴雨,徐元梦跪在泥中,对御前侍卫嚎啕大哭说:“臣奉职无状,罪应死。臣父廉谨,当官数十年,籍产不及五百金。望圣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壮,乞代父谪戍,尚能胜甲兵效命。”侍卫们听完都哭了,而皇子们冷漠地看着这个场面。

康熙还是对徐元梦心存怨气,1707年,康熙南巡途中,不忘检查皇子们读书情况,让京城的皇子们交一份最近写的文章来。送来后他认为皇子们写的不明文义,生疏而不流畅,都是徐元梦不尽心所致。

尊师重道篇5

关键词:师道尊严;转型社会;自我实现;社会担当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教育的规模与质量,而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尊师重教名至实归的程度。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倍感效率与公平的纠结,教师奉献的多而收入偏低,使得放言热爱教育不容易;教育未能尽如人意时,家长及社会的指责与非难常常令教师倍感委屈与受辱;教育教学中良言劝告学生却招致不满事端,而制止学生课堂违规却引来肢体冲突甚至暴力事件,这些都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乃至教育管理的困惑与不解,它困扰教育的同时,也败坏着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动摇着知识经济的基础,威胁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一、师道尊严及其现实困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道者,教化之诸事理也。尊严则指尊贵而庄严的地位与身份。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其言传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然而,现代社会多理解为教师以其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修冥理顽的育人能力赢得受教者本人及家长乃至同仁或社会的敬仰与尊重。

自古至今,教师倍受肯定与赞誉,只因教师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经验、技能及其智慧的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与天地并列,与君亲相行,足见古人对教师的尊崇与敬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荀子从国家兴亡角度倡言尊师重教的必要与重要。《礼记》曰:“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王朝高度重视教育,赋予教师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如君主须礼遇教师,而其师则可免君臣之礼。为使学生尊师敬长教化于心,历代统治者制定了受业、作息、进退、应客、洒扫等学规,让“尊师重道”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血液中,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习俗与文化。这种传统至今依然残存于许多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崇尚文化与文明的根本。

教师在中国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我们对现代社会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的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人们业已形成的历史观念层面上,尚需具体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教师的实际地位。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教师的职业地位一直处于尊卑相悖、关系错位的背反境地。现代社会的实证表明,一般而言,本当尊师重道如今却重道尊师,寓意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还是突出道技的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教育。这种思想倾向必然使教育出现诸多的分裂现象,体现在教师身上精神富有而物质贫乏,看似受尊敬而福利待遇彰显不足,家长社会寄教师过高期望而提供的条件与环境有限,学生尊师徒有虚名实际上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就是上帝,所谓“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其极端化可见一斑。自从有了“跑跑”、“不管”、“剽窃”等绝大多数教师的忠诚与奉献被极端地以偏概全了,师道尊严已经到了少得可怜的地步,至于教师感化顽固弟子的无奈屈膝一跪,师道尊严已经彻底破败扫地了。

二、当代中国师道尊严寥落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携带着发展中每个阶段的信息,终成最后呈现的结果。当代中国的师道尊严,叩问其现状与成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成因。

(一)现代史上文化教育革命对师道尊严的摧毁殆尽

20世纪初年的新文化运动在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同时,高举反对封建礼教、宗法观念及封建专制的大旗。而运动中的某些非学术化倾向,在客观上促成了现实中反孔灭儒的文化破坏。“自新潮澎湃,盲从之少年,习焉不察,遂共以孔子为迂腐陈旧之偶像,……若武汉湘中等地,摧毁孔庙,斩杀儒者,凡令人疑其为反对文明社会,匪特反对孔子而已。”经过这场反孔灭儒的新文化运动,孔子在国人心中已残存些许,而“夫子”的传承者也饱受株连。至于解放初期,“臭老九”的称谓则表明教师的尊严与地位已秋风扫地了。20世纪70年代,北京小学生的一封对师道尊严不同理解的来信,被指令由《北京日报》进行摘编并添加编者按语之后公开发表,随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转载与转播。于是,全国各地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的运动,许多学校出现管不了、教不了、学不了的混乱局面。小学生的作为原本没有深意,而小学生日记的恶意炒作却掀起了新中国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革命,它在颠覆与破坏师生关系的同时,教师的尊严与地位已经被彻底挫败与辱没了。当然,伴随师道尊严的被沉没,读书无用成为那个时代最时尚的革命选择。当年激情澎湃的青少年在这场革命中摧毁师道尊严的同时,也就铸就了自己激情流变的人生定格。

(二)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地位的日渐提升以及师道尊严的渐次回归

1977年起,中国高等学校实行新的招生制度。邓小平提出,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伴随新高考制度的施行以及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在莘莘学子无不渴望读大学、做骄子、成人才的社会风尚下,从业教师的地位与尊严逐渐变得荣光起来。但是,要象传统文化下那样的尊贵显要是不现实的。就是一个教育经费达到当年gdp总量的4%的承诺掷出多年但至今没有兑现,而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恐怕至今在许多地方尚难明致实归。

尊师重道篇6

21世纪的初期,作为中国社会变革的转型期,是一个多事之秋;中国的教育界也是如此。其中的焦点便是集中在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面:一方面是教师惩罚学生,诸如《女儿被老师骂成精神病 家长向学校索赔百万》(k12网新闻频道2001年2月14日转载中新社消息),《女教师报复学生家长 小学生无辜惨死课堂》(万维读者网2000年3月12日转载《厦门商报》)的事情频频发生;另一方面是学生惩罚老师,如《郴州师生冲突致教师挥刀自伤 折射困惑师道尊严》(搜狐网转载《中国青年报消息》)的事端也时有发生。

由这些事件引发的进一步争论便是“师道尊严”的存废问题。有人主张“‘师道尊严’当休唉”,理由是:“师道尊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个性、禁锢了学生思维[1];也有人主张“‘师道尊严’该重提”,理由是:“师道尊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社会秩序、可以改进教育质量[2]。双方似乎都有理,以至争论不休。

但他们也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什么是‘师道尊严’”。本文正是在探讨这一问题,即“‘师道尊严的传统和现有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基于对人性的关爱我们应该怎样来重新理解和诠释“师道尊严”,以使它更加符合“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且也论述了新解所给予我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师道尊严”旧解

在此所说的“旧解”主要是指对“师道尊严”的传统理解和人们现有水平的理解。在所有这些理解中,虽有不同,但方向是基本一致,即都是在讲述“师道尊严”中“尊”的根基或者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尊”来自“严”,二是“尊”来自“道”,三是“尊”来自“师”。三者只是侧重点的不同。

(一)重在“严”

此种观点认为“师道尊严”所阐述就是“是‘严’带来了学生或社会对老师的‘尊’”。“严”就是严厉、严格。正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

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礼记》中的“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师严而后道尊”中的“而后”一词便可知“严”与“尊”何为因何为果,很明显“严”才是“尊”的根基。

以“严”为根基的“尊”更多的是对老师权威的敬畏,即“敬而远之”。而老师的这种权威的最高体现便是传统社会中“天地君亲师”的排位,“师”的这种权威进一步发展甚至变成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再生父母”“亚父”等。

持此种观点的人所崇尚的更多是老师的权威,认为这种权威可以更好地维持学习秩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而且这种权威是不容撼动的,一旦撼动便是“损害了老师的‘脸面’”“大逆不道”“世风日下”,是要受惩罚的。由此,持此观点的老师教起学来也大多是这样的心态,即“他们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以强烈的权威人格居高临下地控制着这个环境,调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资源用以实现他对环境的主宰和支配。他们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别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服从他们所宣称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3]”。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还是保留这样的观念的,从一场场悲剧中便可知,如《不堪老师脸上留言 九龄学童举刀自残》(《生活时报》2001年1月16日)、《上课说话竟遭如此惩罚:7岁女童被揪掉头皮》(《华商报》2001年3月14日)、《女学生被追打摔成骨折》(《温州侨乡报》2000年1月26日)等。

(二)重在“道”

这种观点也就是认为“‘师道尊严’的‘尊’是因‘道’而来的”,“道”也就是老师的“术业”。既然“道”是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社会尊敬的根本,那么一个老师要想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肯定就必须专攻“术业”,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从老师的职业和职责的角度来说的,即认为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老师只有更好地“教”才能更多地受到“尊”,“道”才是“尊”的根基。

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一个老师的“术业”无非是传授“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教授“礼、乐、射、御、书、数”的基本技能;而在应试教育的当代中国,一个老师的“术业”也进一步简化成了: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师道尊严”的“尊”更多地是考场上见分晓,考得好就是“再生父母”,考不好就是“类如粪土”。

(三)重在“师”

在此,“师”更多的是指一个老师的道德水平,特别是伦理道德和思想道德。

“重在‘师’”就是认为一个老师只有自己道德高尚了,足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语),才能够赢得世人的尊敬。“师”个人的道德修养才是“尊”的根基与来源。

其理论根据也很易理解,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就是“只有老师自己道德高尚了,才可以培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只要老师自己道德高尚了,就可以培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因此,一旦发生诸如“不堪老师脸上留言 九龄学童举刀自残”这样的事情,社会便将其归咎于教师个人修养不高、思想道德败坏,于是社会、国家便起来呼吁“要加强教师个人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似乎是认为这才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老师真正所缺乏的是“人权意识”,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或思想道德。

上述三种理解均有合理之处,只不过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到现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而又日益融通的时代,已经走向了极端,显得越来越不合理,甚至有些残酷和变态。我们需要带着人权的意识站在人性的高度重新对“师道尊严”进行理解和诠释。

二、“师道尊严”新解

(一)“尊”的根基——互相尊重

“老师”“学生”只是一个人的身份或者职业象征,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首先是“人”,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首先也应遵守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根本原则,即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在人性上,每个人也都有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尊重”作为一种过程和状态,需要至少两个平等的主体,即“彼”和“此”,没有“彼”的“尊重”也只是自我欣赏式的“自我尊重”,没有“平等”的“尊重”要么是“敬畏”,要么是“怜悯”或者“赏识”。

基于此,“师道尊严”的“尊”也应首先将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师生这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之上。“尊”,在此只具备最基本的含义,即“尊重”。

(二)“尊”的羽翼——人格魅力和术业专攻

“尊”,作为“师道尊严”的“尊”,在具备了最基本的含义“尊重”之后,还要进到第二个层次,即“尊敬”。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作为一个人,我们尊重他;他作为一个伟人,我们尊敬他。对老师的“尊”也是如此:他作为一个人,我们尊重他;他作为一个好老师,我们尊敬他。

赢得这样的“尊敬”,需要的是“师德”和“师职”兼备,即要有人格魅力并且术业要专攻。“人格魅力”同样关涉的是个人修养,但并不主要是指伦理道德和思想道德,而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追求个人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梦想时的执着所散发出的吸引力,他人为这种执着所感动并被之吸引,甚至受到鼓舞。“术业专攻”所要求的也是一个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在此“术业”所指的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树立自己个人的梦想和理想。

没有人格魅力就难以吸引人,没有术业专攻也就难以服人;如此,也就根本谈不上“尊敬”。所以,作为“尊敬”的“师道尊严”的“尊”是需要人格魅力和术业专攻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尊敬”虽居于更高的层次,但其根基依然是“尊重”,没有“尊重”的“尊敬”很难说是真实的和诚恳的,只可能是“阿谀”和“奉承”,骨子里甚至是“鄙夷”。

三、新解给我们的启示

    对“师道尊严”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要反思我们的现实,要改善我们的现状。在此,“启示”主要是指新解所给予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启示

(一)树立人权意识

既然“师道尊严”的“尊”的根基在于“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那么对老师来说最基本的素质便是树立人权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老师要学会在尊重中赢得尊敬。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正确给自己定位“我不是救世主,只是个交往者”,要尊重学生的作为交往的一方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发言权”“质问权”,要以平等沟通的方式处理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问题和矛盾。

(二)树立个人梦想

已如前面所说,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就必须要有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又在于对梦想的执着。因此,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个个人梦想。

回首历史,那些令我们敬佩而又吸引我们的往往是那些理想主义者,那些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如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鲁迅等等。他们或许成功,也或许失败,不论如何,我们都为他们身上的那种“为梦想而梦想”“为理想而理想”的精神所触动所吸引所感化。

所以,一个老师最好不仅是个有梦想的人,而且是一个敢于追求和坚持梦想的理想主义者。

(三)启发而不是灌输

如果说老师的术业就是创造环境,那么老师所应做的也只能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进行“精神的接生”,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就是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之后再进行质疑,“再提问,再回答,再质疑……”,以这种方式来启发学生、指引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接近真理。老师所做的只是提问、质疑和启发,而不是给出现成的真理,甚至老师本人也不一定知道真理到底是什么。如此,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活,智慧就得到了启迪。

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是启发而不是灌输。

结论

老师,作为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应享有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因此,在新时代里,我们真正所要讨论的并不是“还要不要‘师道尊严’”,而应是“要什么样的‘师道尊严’”,就是要重新解读“师道尊严”。

基于现代社会的人权和人性,“师道尊严”的“尊”的根基不应再是“严”“道”“师”,而应是“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进一步,老师要想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除了要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尊重之外,还要有人格魅力并且术业要专攻,具体一些,便是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和坚持自己的梦想,要努力创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1] 吴占海. “师道尊严”当休. 2004.01.09,/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66

尊师重道篇7

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自己的老师也要顶礼膜拜。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古至今,教师即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莘莘学子,谁能无师自通?皆须教师悉心教导循循善诱,方能知书识礼。教师所传授的不仅是学业技能,更灌输我们民族文化、中华道统之精义。近年来,网络以及其他的文字媒体多有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校之间,发生冲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让人不禁哀叹“尊师重教”之风每况日下,特别是师生双方间情感关系麻木冷漠,导致的隐性或显性的心理上、行为上的某种强度的冲突。学生和社会对教师失去了理想中的崇拜和敬仰,从而出现“师道没落”的现象。时下很多学生的表现,令人无不为之心寒、痛心。以往“程门立雪”的心意到哪儿去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下一代的向导,若缺失了学生的尊重和敬仰,如何能在精神平和的状态在,培养下一代的精神追求,全面开发他们的潜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重任,于情于理教师都应受到世人的尊敬。“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发展受到文化、经济、教师待遇等因素影响,教育活动中时有发生师生冲突和家长对教师的控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人们和教师自身都趋向了功利世俗化,逐渐失落了传统“尊师重教”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重拾“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对人类终极理想追求,对教育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具重要意义。

仿若海洋中的灯塔,老师指引我们航行的方向。他们更希望我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种不辞辛劳,不求报偿的伟大精神,我们能不涌泉以报吗?谚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大孝尊亲,尊师更应如事亲般,古时至圣先师孔子死,诸弟子庐墓三年以及汉明帝赴太学听道,必先行师生之礼。古时尊师如此,至死仍不变更。尊师应出于内心之诚,在态度上力求恭敬。孟子曾说:君子虽诲人不倦,又恶夫意之不诚者。若人人皆衷心尊师,想必教师们定乐此不疲!

尊师重道篇8

【关 键 词】师道尊严;教师权利;教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99-03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国将兴,必将贵师重傅。”教师对于社会的发展、下一代的培养都身负重任,这样的历史使命,赋予了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固有的角色权利。而“师道尊严”正是在这种地位和权利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教师映像。

一、教师权利的内涵

教师权利,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一名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又具备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需的专业权利。法律所规定的基本公民权利是教师职业权利的基础和保障,而职业权利是教师权利的核心,它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由教育法律法规设定,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也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保障。

首先,是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自由权、生存权、工作权、财产权、参政权、文化教育权、婚姻家庭权等。教师也是人,有自己的合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总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递进的过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所以要求教师两袖清风,总是以牺牲自我权利为前提来开展教育活动是不对的。

其次,教师的职业性、专业性决定了教师拥有在教育领域的专业权利。主要有:教育教学自、学术自由权、指导评价权等。在其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教学权和指导评价权。根据各类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教师自身和学习者的实际,灵活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权利。同时,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还拥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严格要求并对学生的品行按照严格公正的标准作出适当评价等方面的权利。同时,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拥有自己的学术自由权,既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也包括参加学术团体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自由。

二、“师道尊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解体

“师道尊严”最早出自于中国古典著作《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旨在通过尊师重道、以师传道来推进社会教化,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唐朝韩愈在《师说》里面也致力于恢复传统的师道意识,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在这里,“师”与“道”是分开的,正如韩愈所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些学者提倡尊师,但同时又为尊师设置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择师,只有有“道”之人才可以成为“师”,尊师是重道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师道尊严”的内涵慢慢发生了变化,尊严与师道之间形成了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片面强调尊师。而对于为何要尊师,尊师的前提条件等方面则被忽略了,“师道尊严”的内涵变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传授的对象,没有自可言。

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人,希望进行平等的交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被放到了改革的首要方面,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消除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权威而达到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权威几乎成了“教师专制”和“限制自由”的代名词而不断受到人们的非议和弱化。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诚然不错,打破“师道尊严”中的教师绝对权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在众多媒体倾情关注教师对学生如何不人道的同时,我们是否也看到了教师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尊严。

2012年3月26日,小学老师王洪雨正在上课,一男一女带着一孩子闯入教室,几句询问之后,男子出手将王洪雨打倒在地。事后,王洪雨了解到,打人者的孩子四五年前是他的学生,该男子在附近一所初中找孩子的班主任未果后,将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1]

2012年5月4日上午,普宁市燎原镇光南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与老师发生口角,该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即率数人前往学校不问青红皂白打老师,致该教师脑震荡住院。[2]

2012年4月23日,广东汕尾陆丰甲子镇甲子一中语文老师范炳因为制止学生考场吵闹,被数名学生与家长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3]

这几则报道让人震惊,也让人深思。一般我们认为,教师是在与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不会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而在这里,却提出了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试问,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权都无法保证,又何谈追求职业上的理想,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且与这种直接的身体伤害相伴随的还有对教师的精神伤害。与直接的人身伤害不同的是,这种精神伤害比较间接,但却是在伤害教师事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如,当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有了某些差错,学生便讥笑教师,在背后说“这是什么老师”之类的话,甚至当场让教师出丑。再者,给教师起侮辱性的外号、辱骂、造谣污蔑等,都使得教师形象受损,情绪低落,觉得辛勤的付出没意义,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总是强调教师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是,由这些案例引发的教师安全、教师职业伦理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

另一个矛盾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自和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教师教育教学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权的享有以其授课对象即学生履行其义务为前提。而现实的情况是,因为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权利,师生间如果发生矛盾,不管事情起因如何、事态怎样,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推到教师方面,指责教师违反师德。这样的压力让学校和教师对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甚至出现“杨不管”等类似现象。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但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作为学生,有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所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使教师无法正常行驶上课权,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改正。但是,如果学生多次违纪且屡教不改的,教师是否要继续忍让下去呢?难道这样不也是对其他学生接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尊重吗?

三、维护教师权利,建立必要的“师道尊严”

这里的“师道尊严”,不是教师绝对权威,只是想寻回某些被人们丢失了的或者是被扭曲了的价值,重构教育道德秩序,通过建立必要的“师道尊严”,维护教师所拥有的权利,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于教师,要为自己树立相当的权威。教师权威不等同于“师道尊严”,但却是其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强化专业素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育技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以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使其能“亲其师,信其道”,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处理好“师道尊严”与关注学生不同需求、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

其次,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选拔和任用责任感强、人格高尚的教师。做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鼓励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丰富师生的生活;把师德建设摆到重要地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心理、教师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合理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学校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外在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保障,满足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再次,社会环境方面,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树立“尊师”的文化环境,无论是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元的家庭,还是孩子日常活动的生活环境,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人生启蒙的出发点,对整个人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自己首先了解到尊师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言语传达给他们的孩子,家校共同努力解决好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对于父母而言,创造出友爱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这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一块圣地。当然,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会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成人给予正确的引导,走向积极的方面。社会提倡什么,流行什么,孩子很容易感知到,并且喜欢学习和模仿,这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正是一个教育机会,是我们教给孩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心理习惯的过程。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活氛围,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风气,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尊严的教育,才能铸造教育的尊严。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依然肩负着对社会、对个人最原始的使命,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权利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2]news.省略/20110510/n307128854.shtml

[3]news.省略/rollnews/2010-04/29/content_

1871846.htm

[4]李倩.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权力状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申素平.对我国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尊师重道篇9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一、教育目的: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教育形式:

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

三、环境设置: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学生分小组围坐

四、教育内容:

1、课前准备:

(1)以小队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尊敬老师的好故事

(2)从平时生活中观察老师是如何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尊重老师,以小队为单位写一份调查报道

2、教育过程:

主持人:无论是谁只要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都会感受到同学们浓浓的尊师之情每天清晨,执勤的同学在校门口亲切地问一声:good morning, teacher 教师节,同学们会向老师送一张精美的贺卡这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

(1)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2)各组尊师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3)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看两个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然后开展一场辩论赛:你喜欢x老师还有y老师?

正方:朋友型老师至上

反方:师生不宜太亲近

主持人:经过大家激烈的辩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我们的老师是哪一种类型,他们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爱我们,所以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尊重他们、爱戴他们

(4)下面请听朗诵《老师,我们最尊敬的人》

(5)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让我们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讨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

主持人:通过大家细微的观察,大家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

主持人:那么我们该怎样尊敬老师呢?

主持人: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请我们的班长说几句

班长总结:老师的职业既平凡又伟大,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我们人生的扉页上撒下一片片光明,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我们有理由做到:尊敬老师从你我做起!

主持人:最后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总结

班主任: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仅是教师节才有的专利,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送上贺卡以表心愿,其实,尊师不在于这些,而在于我们同学的头脑中,是否时刻都有这样一个意识,在于是否将这种意识溶于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中我真切的希望各位同学能将今天所说的一切化为实际行动,用你们的一言一行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主持人:让我们衷心地祝愿我们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次主题班会《师恩难忘》到此结束。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二一、教育主题:教师节感恩,尊敬老师

二、教育目的: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教育形式:

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

四、环境设置: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学生分小组围坐。

五、教育内容:

1、课前准备:

(1)以小队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尊敬老师的好故事。

(2)从平时生活中观察老师是如何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尊重老师,以小队为单位写一份调查报道。

2、教育过程:

(1)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2)各组尊师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3)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看两个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然后开展一场辩论赛:你喜欢x老师还有y老师?

正方:朋友型老师至上。

反方:师生不宜太亲近。

(4)下面请听朗诵《老师,我们最尊敬的人》

(5)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让我们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讨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

尊师重道篇10

上午好!我今日演讲的题目是《饮水思源,感怀师恩》。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尊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教师,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教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师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独举,高霞孤映,白云谁侣,“干青云而直上,夺白雪以高洁”,更有师恩惠惠,润物无声,如此伟大的老师,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吗?孔子学徒三千,每一个都对老师倍加尊敬,为了感恩,他们四处奔波,传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说的也是学生尊重老师的重要。

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今日,我们双楼职中以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针,在苏中大地上树起了一支艳丽的奇葩,我们作为双职的学生,更应该让尊师敬长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目前学校开展的尊师重教活动至今已有3个月了,就总体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执行尊师的“一般要求”,4个“尊师示范班”的同学基本能做到尊师的较高要求,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在老师们的关心和配合下,我校尊师敬长的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养成。

但是目前尊师重教活动也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些阻力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想不到的,给此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学们是否发现,就在我们身边大多数同学都已能执行尊师的一般要求,就在校园的尊师气氛日渐浓烈的时候,仍有部分同学的表现与此极不合拍,有的同学遇见老师不能主动问好;上课明明迟到,却大摇大摆的晃入教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课后不完成作业等等,这些都是不尊敬老师的行为,更有甚者,居然当众顶撞老师,如此恶劣的行为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反思吗?人世间最大的情感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