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十篇

时间:2023-03-20 13:59:44

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篇1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游戏;秩序化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相比听、说话、看书、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和故事场景等诸多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多感官吸收。为此,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为之开展了各种研究、探讨和尝试。然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幼儿园游戏等同于幼儿游戏,忽视了幼儿园游戏的环境,对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指出: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同时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幼儿园游戏的性质是‘教育性游戏’;这种游戏的特征在于:一方面服务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教育满足与快乐。”

然而,幼儿不是一张被动的任人涂抹的白纸,而是天生具有主动探索、感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下面,谈谈在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尝试中的所悟。

一、幼儿园游戏富含自觉教育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朋友玩“扮家家”“小老师”的游戏,甚至就是一堆沙子石头之类的,他们也会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或菜品,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就是小朋友从婴儿期转入幼儿期后,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渴望参加到成人社会和实践活动中,但由于幼儿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又令他们不可能现实地参与成人活动。于是,为了满足这一愿望,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因能满足他们潜在的愿望而受到幼儿们普遍的欢迎。

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那完全自发的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自觉教育性。所以,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培尔警示:“学前儿童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因此,幼儿园游戏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班级特点的、又能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间接的、隐蔽的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

二、幼儿园游戏蕴含主体性指导

幼儿园活动不是单个的或几个人的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整体的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游戏不是幼儿自发的、散漫的游戏,而是一个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虽说在游戏中,幼儿是按照自己的主体意识选择游戏伙伴、内容,而决定使用活动的材料的方式、方法,以及游戏的主题和解释游戏活动的结果,以及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保留独立的游戏活动的前提下,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并制定好计划和做好记录,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才能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

事实研究也表明:教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游戏是已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性和幼儿主体性,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与幼儿游戏既有着联系,又有着区别。

参考文献:

[1]斯波戴克.幼儿园游戏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游戏篇2

例1“桌面结构游戏”晶晶和妮妮在一起玩雪花片,他们两个在一起摆弄了很久,可似乎还没有做成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两个人低头凑在一起商量了起来,过了一会便面带微笑地跑到玩积木的幼儿那里,想要拿积木,这时老师看到了就问他们:“你们两个在做什么呢?雪花片宝宝和积木宝宝有他们自己的好朋友,不要把玩具混在一起玩哦。”在老师的命令下,两个小朋友只有乖乖的回到了座位上,他们脸上的微笑都不见了,只是趴在桌上随手捣鼓着满桌的雪花片。后来通过了解知道,他们是想拿积木当“房子”的地面的,这样房子就不会倒了。案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及方式不当,对幼儿行为的目的关注不够,只是看到自己眼前所见的,采用了垂直介入法制止了幼儿跑动的行为,这样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好不容易才商量好要怎么去玩、怎么去“建造房子”,思绪才开始,却被教师的突然介入打断了,这样是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

1.提供语言支持

例2“晨间桌面游戏”盼盼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动物园”,可怎么看也看不出样子。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坐在盼盼旁边说道:“盼盼在搭什么呀?”“我在搭动物园。”盼盼说。“盼盼真棒!老师已经看出盼盼搭的漂亮的动物园了,如果再把各个动物宝宝的家分开那就更棒啦!盼盼觉得呢?”教师说完后,只见盼盼把积木分成了几个方位,又重新搭了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了语言指导的方法,主要使用了鼓励式语言与建议式语言,帮助幼儿更加清楚地认识动物园的构造。可以说效果是很好的,盼盼接受了教师的建议,重新搭起了积木,充分的调动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提供榜样支持

例3“晨间桌面游戏”佳佳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房子”,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房子”怎么也搭不高,怎么也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坐到了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指导方式是以平等的一个伙伴身份加入的,可以传递老师对幼儿游戏关注的一种态度,增进幼儿对桌面游戏的兴趣,同时老师的行为和动作可以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共同游戏,与幼儿讨论、分享游戏的技能和方法,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三、幼儿园晨间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对策建议

1.教师之间应相互促进提高

在平时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教师双方的行为是会被潜移默化影响的,但是这就得要自己有坚强的意念了,非但不要被对方不正确的观念影响到自己,而且还要使自己正确的观念影响对方,特别是经验比较老道的老教师,更应该给其他教师好的影响,给新手教师做好的榜样,从而互勉互利、互相促进,共同树立正确的游戏指导观念,引导正确的指导行为。

2.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热爱本职工作,与幼儿共享晨间的快乐时光。尽管幼儿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它本身是极具创造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晨间是一日生活的初始,是所有人心情最放松的时候,但教师不能把这当作是自己可以轻松偷闲的时刻,保持好的心态与幼儿一起游戏或者细心观察幼儿,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教师应学习科学的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幼儿游戏是否需要指导,是进行直接指导,还是进行间接指导。其次,教师需要具有指导的教育机智,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对儿童施加影响,通过群体游戏行为影响个体,使幼儿之间产生群体交叉影响。最后,是教师确定游戏指导的时机。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需要对幼儿和游戏密切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幼儿的困惑与矛盾。适时介入和及时退出游戏,都是把握游戏指导时机的要素。如果幼儿有了得到帮助的需要,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然而当教师的介入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则有必要及时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4.应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游戏篇3

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建议,从游戏中体现出以学前教育理论为起点,探讨幼儿园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引导策略和游戏过程的创新。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肯定的理论参考,为在一线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幼儿园游戏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幼儿教育中需要这种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灿烂,他们只想追求当下自由的生活,对于游戏有一种天生的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灿烂、追求自由天性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措施,是挖掘智力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同时,推进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个性品格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创造能力,还能推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并且还能锻炼个人的意志力。所以,幼儿园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幼儿园游戏教育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教育信念,带动儿童的自主性,让儿童在幼儿园游戏中能有效激发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

一、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获得的价值

1.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过程

小孩在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游戏是自由独立的,是每时每刻都能进行的,比如在餐前的数字游戏;户外的身体接触游戏;口语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过程、空间、难度等都是可以随时改变的,非常适合幼儿生理活动的需求。

2.促进儿童认知的开展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与他人、物体、环境相互作用,借助语言的互动交流,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探索和实施,满足他们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获得社会经验的一种特殊方式。3.推进儿童社会性的开展在幼儿园游戏的情境中,儿童需要和伙伴互动交流、互相协作、一同选择、组织协调、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且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监督、评价自己以及同伴的游戏行为。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儿童自我意识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二、创新游戏内容

1.加强儿童的生活体验,创新游戏内容

儿童想象力是对于记忆表象所进行转化来的过程,而记忆的表象则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加强儿童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需要对游戏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改革。比如,在“小熊造房子”游戏活动中,要多组织儿童去搭建各类建筑物,也可以让儿童自行去搜索和房子相关的图片资料,加深儿童的表象记忆,在熟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幼儿游戏活动,这样一定能起到有效的成果。

2.需要延长游戏教学链条

普通的游戏活动一般都只出现在校园内,幼儿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严重,在游戏中的知识性和技巧性收益较少,所以,需要在儿童游戏任务的驱动下,不断创新游戏内容、拓展游戏的纵向、横向空间,这样才能使幼儿园游戏更加有趣,更能提高游戏的效果。比如,可以为幼儿设计《我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题目,让幼儿回家后收集家里的声音、照片和物品等资源,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览,让幼儿在课堂上讲讲我和哥哥姐姐的故事,评比一下哪位小朋友收集的资料最全、故事讲得最好,过后可以对学生展开亲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扩充了游戏的实践容量和空间,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能有效达到幼儿园游戏的活动目标。

三、对于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1.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注重观察

老师可以通过制订教学计划,有方向、目的和步骤地指导儿童开展幼儿园游戏,利用游戏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导的方向性。

2.游戏中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幼儿在游戏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游戏伙伴,决定游戏活动材料的技巧和方法,即自己能够决定游戏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老师适当地给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不但能增进老师和儿童之间的感情以及扩展幼儿语言,还能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幼儿年龄段指导游戏

幼儿的年龄不同,使游戏的方式种类也有所不同,对于老师的指导态度也是有所区别的。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区别对待,不能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要针对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教。总之,幼儿园游戏是一种愉快且有益的自由活动,不但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能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幼儿园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学习契机,有趣的游戏活动能让小孩全身心投入,游戏是一种能表现和肯定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活动,有利于幼儿主体发展和培养的教育价值。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以幼儿主动性学习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所以,老师应当把幼儿园游戏当成基本教育活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游戏篇4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 游戏材料 自然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活动,无论是孩子的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课堂上的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提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不难看出,自然性的游戏材料早已成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不可或缺的来源。

1 幼儿园游戏和游戏材料自然性的见解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中认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而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顾兰芳在《教育导刊(幼儿教育)》上提到幼儿游戏是幼儿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作用于环境的活动,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游戏的材料等要采用开放式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当主人。此外,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中写到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他提到幼儿“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所以说,现实生活中,在大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能成为孩子玩得乐不思蜀的玩具。在《幼儿游戏理论》中,华爱华指出了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游戏的放任现状而提出来的。中国的许多教育者都认同幼儿游戏更为注重儿童游戏的自然性。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以此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他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恳切地呼吁父母亲正确地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游戏。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成长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是依靠感官进行的,教育者要提供一个具有丰富的教材的适合孩子生长的环境,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多样性、真实性、自然性的特征,那些贴近生活的事物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维果茨基提出了关于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他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规则,要在游戏中掌握生活经验或者一定的社会文化,那么收集和使用生活材料就是其必由之路,即这些材料必须具备自然性方可行得通。

2 游戏材料的自然性和功能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具体选择确实有某种定向的功能。游戏材料的提供,某种意义上是对儿童起着暗示游戏的作用。游戏材料广泛地存在于幼儿整个生活中。这些材料的自然性不言而喻。它指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是无需花钱的、先天存在的。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以觅的一切(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线轴、塑料瓶、废弃盒等等)。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否具备自然性意义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商业气息不断加重, 幼儿自发自由的游戏过程渐渐被浓缩成为一个手柄或者一个遥控器,时尚新潮的商品玩具以购买、交换的方式代替了儿童的思考和劳动,游戏过程中,消费取代了儿童的创造。游戏材料的性质影响着游戏的成效,游戏材料的价值不是以价格为标准的,而以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自主活动为标准的。正因为幼儿自身的自然性,他们对自然的奥秘也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具备这样影响力的恐怕就是游戏材料的自然属性了。

3 各类游戏中所用材料的自然性

在角色游戏中丁海东认为,除了用娃娃和衣帽之类的真实品充当角色材料外,对于年龄稍大的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应是真实程度较低和简单的。美国的斯卡雷特等人甚至认为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可以说根本无需购买,都是来自生活的一些用品。由此可知,角色游戏中的游戏材料除了具有形象性外,还具备了自然性是必然的。

结构游戏亦称为建构游戏,而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基础,除了可以购买现成材料外,还有一些自然原材料及各种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也可充当游戏材料。斯卡雷特等人认为结构游戏重在识别材料大小、形状、凹凸、颜色等特征。以上这些来自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它们所具有的自然性是不言而喻的。

表演游戏和有规则游戏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重要形式。尽管表演游戏强调的是表演的情节内容,有规则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规则性,但是我们也能从中探索出材料自然醒的存在。就像在表演游戏中有些应用的道具和物品就具有自然性。而有规则游戏中较常用的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这些游戏中有的游戏所采用的操作材料亦具有自然性。

总而言之,我们为幼儿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让孩子尽可能地快乐,更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论是家长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是幼儿园的老师所提供的教育,幼儿游戏是不可缺少的过程,而游戏材料所具备的性质中,自然性的意义是巨大的。具有预习材料具有自然性,就具有经济实惠、价廉物美和一物多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更有利于幼儿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 顾兰芳.游戏组织三部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5).

[3]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沙培芳.福禄贝尔教学理念[J].2007—11—05.

[7] 福录贝尔.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姚捷如.解读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J].2006—04—11.

[9] 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7—02—24.

[10] 陈姝娟.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J].肇庆学院报,2010.7(4).

[11] 顾芳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运用的观察研究.无忧幼儿园网.

[12] 王秀娥.浅谈幼儿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09.

幼儿游戏篇5

1.丰富幼儿知识。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游戏活动时,他们会拥有很多发现知识的机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最基本的社会认知。教师在游戏引导时,应适时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发展幼儿社会能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必须与小伙伴开展必要的交往并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这就是幼儿提升社会能力的过程,幼儿可以借助游戏来探究世界,了解社会,体验人际交往。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尊重孩子选择游戏的权利。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该将游戏种类的选择权交给幼儿,使他们的兴趣真正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从游戏中获益。假如教师单纯凭个人意愿或按照幼儿园要求来组织游戏活动,而不重视幼儿的取向,就难以激发起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游戏的积极作用也难以发挥。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孩子们平时的游戏活动,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游戏安排。例如,幼儿们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常常彼此设定角色,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就可以安排孩子们扮演生活中常见的职业角色,如老师、医生、司机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社会工作的乐趣,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孩子们只有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才会迸发出更多智慧与能力,才能更加投入地参与进去,使游戏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2.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游戏指导。鉴于幼儿特殊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游戏指导,让幼儿明确游戏的目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帮助幼儿树立起规则意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游戏活动的安全。尤其是活动比较剧烈的游戏,更是需要教师的看护。例如,“老鹰捉小鸡”、“幼儿篮球”这样运动型的游戏,幼儿之间很可能会有推搡、冲撞、跌倒等情况发生,教师在游戏之前就应给幼儿讲好规则,规定好游戏强度,指导幼儿在游戏中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幼儿们了解了游戏要求之后,教师也不可放松精神,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全程看护,保障幼儿安全。另外,教师通过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和认知水平,为日后游戏的安排提供方向。

3.进行幼儿游戏评价。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处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但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结束之后给予相应的评价,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游戏现象,明白更多道理。当然,教师在进行游戏评价时还应邀请幼儿参与,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达对游戏活动的想法,例如教师认为音乐伴唱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乐感,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但幼儿可能并不喜欢教师播放的乐曲或不理解歌曲表达的意思。这就说明让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游戏方向。另外,教师也应发挥出教师的长者风范,对游戏中表现优秀的幼儿提出表扬,使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得以保持。

幼儿游戏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 游戏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93

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缺陷与不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给予幼儿游戏的权利,确保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完善游戏化教学、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

1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指的是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目标之中,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游戏活动与精神,为幼儿尽量创造优良的游戏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与健康成长,以达到娱乐与学习的有机统一。然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形式过于严重,教师只是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些小游戏,但是这些小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是很大。除此之外,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忽略了对相关游戏情境的设置,仅仅考虑了游戏的连贯性,却对游戏所能产生的真实体验未能全面考虑,导致幼儿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以上都是目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发展现状,不利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推广与普及。

2 实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途径

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革新,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做出的进一步探索,不仅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更是幼儿对游戏产生愿望和冲动所必需的,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发展,使幼儿真正学到相关知识。

2.1 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为有效实现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就必须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种“游戏化教学”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幼儿教师要确保幼儿园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预先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并且要具备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安全、舒适、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才能够忘我地投入到游戏化的教学之中,进一步激发出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2.2 整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资源

为了避免出现游戏化教学资源被隐藏、被闲置与被浪费的现象,幼儿园及教师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整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资源,以实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普及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当保持高度敏锐的洞察力与观察力,对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与甄别工作,适当地增加或者减少教育设施,以保证幼儿园的游戏化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总之,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将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达到娱乐与学习的有机统一。

2.3 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精神

幼儿教师通过游戏性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精神,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地进行游戏与学习活动,循循善诱地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行为,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关注幼儿在游戏性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敏感地觉察到幼儿什么时候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为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活动提供发展契机。

2.4 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

在实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技能以及对幼儿进行“教”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游戏化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性学习与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游戏化教学技能。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必须为幼儿教师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资教育培训,支持、鼓励幼儿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参加其他形式的进修等等,以便于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带来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与培养。

3 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游戏化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在享受游戏带来乐趣的同时能够学到一些学前知识,给幼儿园的教育与教学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有效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小班教学游戏化初探[J].科学大众,2008,(3).

[2]杨晓晓,李宏.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与教学[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高祥,孙亚娟.我国近十年幼儿园游戏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3,(1).

[4]杨顺艳.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3,(6).

幼儿游戏篇7

关键词: 幼儿游戏 教学价值 实践运用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尤其对幼儿的教育更加重视,因此,幼儿游戏脱颖而出,幼儿游戏教学不仅是儿童自身发展的自然需求,还是老师们发现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下面具体分析幼儿游戏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幼儿游戏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1.1幼儿对游戏缺少选择。

目前,在幼儿园开展的诸多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幼儿教育应当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幼儿游戏可以满足这种教学要求,幼儿园老师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但是在实践运用中,老师往往会把游戏视为一项任务,例如,孩子要成功地完成这个游戏任务,才能玩下一个游戏。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情绪会变得消极,不利于幼儿发展。

1.2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对幼儿和自己开展教育活动有很大影响,但是,在目前实践中仍然有很多老师教学模式单一,要么形式化,要么模式化,主要表现在对游戏规则严格限制及名义上是游戏而实际上没有落实,从而没有教育意义。

1.3游戏硬件设备不足,活动空间少。

幼儿参加游戏时的选择和活动范围会受到很大限制。现在大多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少,活动空间小,使集体游戏开展有一定的束缚,孩子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游戏设备种类稀少,模型稀缺,幼儿容易出现因争夺玩具而产生争吵等不良后果。

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

2.1提高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

第一,幼儿会在做游戏的时候对具体游戏模型或者玩具触摸,从而加强感知能力,通过对多方位感觉器官的刺激进一步感知环境。例如,在对海绵和玻璃的触碰中感受柔软和僵硬的区别。第二,幼儿要想顺利完成游戏,就要在游戏过程中认真聆听老师的规则讲解,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具体表现,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方法,使自己更好地完成游戏。这一系列过程就是观察力、判断力和学习能力的培育过程。比如,幼儿在玩遥控玩具车的过程中,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对遥控车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真实操作,对之前认识有进一步理解和认知,从而判断出怎样操作使小汽车跑得更快、更好,更好地掌握操作小汽车的技巧。这一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幼儿对事情的处理。

2.2促进幼儿素质提升。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体现在幼儿游戏可以促使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快速有效地达到幼儿教学目的。拿语言培训来说,在“小马请客”这个游戏中,幼儿要充当游戏中的多种角色,还可以模仿各种角色的语言特征,从而表现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比如,扮演小马时,幼儿要表现出热情、高兴,这时候语言就要表达出喜悦。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语言要求,幼儿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这些要求完成游戏,而是具有创造性地、根据自己想法和理解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语音和性格特征。其实是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3有利于幼儿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从游戏教学活动的观察来看,做游戏是孩子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投入游戏中,毫无掩饰地呈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包括对事物的认识,对眼前东西的喜欢程度等心理状态。老师通过幼儿在这个游戏中的表现可以掌握幼儿最新状态,从而展开对幼儿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同时,幼儿还可以在游戏中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如果游戏设置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发现趣味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和提高问题处理能力。

3.幼儿游戏教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3.1老师要给幼儿灵活的选择权。

有的老师将游戏视做一种任务,强迫幼儿顺利完成上一个游戏才能进行下一个游戏,限制幼儿选择,导致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使游戏教W丧失本有的教学意义。假如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给孩子们灵活选择权,不要为完成任务而做游戏,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朗诵活动的时候,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各种题材的朗诵材料,方便幼儿选择,也可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拿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朗诵,给孩子们充分选择权,朗诵方式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激发幼儿兴趣的目的,是他们表达自己喜好的途径。

3.2探索多种游戏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游戏教学内容。

根据之前对游戏教学实践运用现状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在实践中,很多老师的游戏教学模式单一,以致这种游戏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老师们应该对以往教学模式有所改变,积极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尽可能丰富游戏内容。第一,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所教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第二,老师组织游戏的时候,可以将两个或者更多游戏融合,使游戏环节更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幼儿全面发展。

3.3增加游戏硬件设、游戏模型和游戏玩具的种类。

现在幼儿园虽然普遍引进游戏硬件设备,增加一定数量的模型和玩具,但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除此之外,游戏材料的选择会对幼儿发展和培养有一定影响,所以幼儿园可以考虑对游戏硬件、模型材料、玩具种类和数量进行改进。

4.结语

幼儿游戏教学对开展幼儿教育有很大帮助,具有很重要的教学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对于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幼儿选择受限制、教学模式单一、游戏硬件不足等问题,幼儿园和老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幼儿游戏教学模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褚夫荣.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4(8):15.

幼儿游戏篇8

【关键词】游戏,幼儿

游戏是幼儿时期不可缺少的一样课程,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忘我的,开心的进行自我展示。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与探求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然而幼儿对游戏那是与生具备的,游戏和音乐一同进行那是没有矛盾的,用游戏使之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1.音乐课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音乐课的游戏化,是对幼儿审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的才能,发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这种手段让幼儿用肢体去感知音乐,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音乐。音乐游戏灵活多变而富于想象,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幼儿们需要的,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的游戏化不仅促进幼儿的兴趣,也能培养和塑造幼儿的智商。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中学习使幼儿快乐。快乐的学习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音乐课的游戏化,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会为幼儿学习音乐创造自由,灵活和想象的环境。把这种自由和快乐的游戏引入音乐课中,使幼儿快乐的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游戏化的教育,应立足于幼儿本身,幼儿是否在音乐学习中自由的发挥,无拘无束的展示他们的本领,并快乐的学习等,这是游戏化音乐课的问题根本所在。要寻出恰当的适合于幼儿的游戏,在游戏的途中挖掘出幼儿的巨大潜力。通过游戏化音乐课,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以及课程内容的游戏性。

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特点,所以将音乐教学用游戏的方法和幼儿的学习、生活、玩耍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幼儿音乐课游戏化是必要的。从我们幼儿园就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形式呆板,单一,音乐游戏一般都不会用到,有时会在课前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那是为了整顿课堂纪律而用的一些小音律游戏,真正在音乐课上的游戏活动的成份就大打折扣了。课程与游戏的融合性、互动性不够,甚至有些课程和游戏互不相干。

2.音乐课内容的游戏化

音乐游戏活动具有幼儿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儿的特点。充分利用幼儿的特点,认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中唱歌、跳舞、律动活动、打击乐器、音乐欣赏等内容中游戏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小矮人和大巨人”这首歌曲中可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用肢体语言来体现人物的心情和表情,用打击大鼓和双铃来表演歌曲中的人物出场情景,还可以用亲子活动来体现歌曲中的内容等等。所以游戏会让幼儿自由的展现自己,愉快的感受音乐,尽情的发挥创造能力和参与游戏的兴趣与乐趣。

3.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创造性教育是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兴趣能诱发和强化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能获得愉快的情绪。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或是教育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那首先得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说:放一首节奏感强,轻巧愉快的歌曲时,幼儿就会手舞足蹈的动起来,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的引导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生活当中多接触音乐。教育家芭芭拉老师说过“大多数幼儿游戏或上课,玩耍时他们本能的爱唱,爱跳表现出音乐的律动,人的本身就是音乐的旋律”幼儿具备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保护好兴趣的萌芽,不断创造条件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的兴趣,还要用自己对音乐游戏的浓厚兴趣去感染幼儿,教师应该把自身改变为幼儿的状态,要用恰当的丰富感情以及表现方式来感染幼儿,带动幼儿。在音乐课游戏化教学中,用游戏的方法,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转化为幼儿们的兴奋点。

4.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是指:“对音乐要素的认知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时值、音色、节奏、旋律等要素的识别能力。此外对音乐审美方面的才能是各种音乐能力结合形式的音乐敏感性。是音乐能力的集中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在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需要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等等能力的支撑。是建立在音乐素质基础上的,经过教育培养和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得到发展和提高。

音乐能力的培养要整个贯穿在课程游戏化内容的教学中。而幼儿的音乐能力往往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的限制,使幼儿的音乐能力很有局限性。因此对幼儿来说,他们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听觉上的感受来体验音乐的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早期,对幼儿实施早期音乐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懂得如何在幼儿早期实施音乐教育,不断培养、充实和反战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从听觉抓起,先听后做,边听边做,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听音乐,用自己的听觉来辨别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变化,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幼儿的听辨能力提高了,迁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样幼儿就能听辨音乐做游戏了,随后类似的音乐游戏也就会做了,这是教会幼儿自己做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如何学习,这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游戏化音乐课程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音乐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幼儿游戏篇9

关键词:身心发展 情绪 角色游戏 个别化游戏

人的行为构成活动,活动是人生命的标志,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志。游戏活动对成人和对儿童虽然都有普遍意义,但对学前儿童有着特殊的价值,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

一、游戏活动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进行游戏活动,就是要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根据游戏的要求和特点,使幼儿的身体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例如《爬行动物运动会》,鼓励幼儿模仿各种爬行动物走路,分为手脚着地、手膝着地、横爬、竖爬等几种不同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分组进行比赛,还可以让幼儿从游戏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二、游戏给幼儿带来积极愉悦的情绪

刚入园的幼儿往往在情绪上不稳定,我的班上有一个叫宁宁的孩子,从入园开始到学期末,情绪总是忽好忽坏,时有波动,宁宁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大部分幼儿在情绪波动时,喜欢让老师单独,宁宁却不然。在这个时候,老师越是偏爱她,她的情绪就越波动。后来,我发现宁宁在参与游戏过程中非常愉快,她喜欢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并且,在游戏活动中,起着先锋作用,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还是记忆力都极为突出。这样,我把她的集体意识渗透到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消除她的孤独感。经过一个月的尝试,果然有效,宁宁喜欢上幼儿园,完全消除了不良情绪。

三、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探索的愿望

幼儿的好奇心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幼儿可在游戏中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探索性的尝试。例如游戏《捕鱼》,既来源于生活的捕捉现象,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不存在被捕的实际意义。该游戏可反复进行,幼儿可以创造性地活动,从游戏中探索鱼儿的生活。

学前儿童是在游戏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学前期是游戏期,剥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便是窒息了他们的童年,将造成他们发展的畸形,因此,必须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并要研究在游戏活动中怎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角色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由活动,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经验: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角色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决定着角色游戏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

2.充分发挥讨论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活动需要的道具、头饰等。

3.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适宜介入

(1)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例如游戏《狼和小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陆续以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充实狼、小兔、兔妈妈和小狗的语言和动作。

(2)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幼儿通过看同伴的表演,一是可以增强自信心,二是可以积累经验,想出更好的游戏方式。

个别化游戏以学习为目的,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比较适合中大班,特点是根据幼儿能力和需要,设计和添加有层次的材料,幼儿自主选择和操作,教师给予帮助和点评,游戏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例如:游戏《故事棋》。

玩法1:棋盘一副,故事图片一套,骰子一个,两名幼儿参加,故事图片提前商议摆好,一名幼儿投掷骰子,另一名幼儿根据数字前进,遇到图片讲述相应的故事情节。

玩法2:棋盘一副,图片两套,骰子一个,两名幼儿参加,一套图片提前商议摆好,另一套图片放在固定的位置并设定要求(如:前进两步、暂停一次、后退一步……)一名幼儿投掷骰子,另一名幼儿按照要求进行游戏。

个别化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根据幼儿的能力需要,逐层投放材料。

游戏和学习是整合的,不是对立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使儿童的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求、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可举一反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幼儿拥有一个灵活多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游戏篇10

【关键词】表演游戏 问题 指导策略

在整个幼儿期,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同时,游戏对幼儿的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是幼儿以故事(儿童自己创编的或来自于文学作品)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表演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实践发现,幼儿园中幼儿表演游戏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幼儿园中,表演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游戏,在表演过程中重表演的完美、轻过程的愉悦,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对表演游戏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而进行的游戏。它不同于角色有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之前并没有一个约定的框架;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来源于故事,包括文学作品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创编的故事。表演游戏虽然也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但是,先在的故事规定了游戏的基本框架。

表演游戏也不同于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是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根据事先编写好的剧本,运用语言、肢体语言和一定的道具严格再现剧本内容的活动。演员表演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剧本的内容、自己的理解和导演的意图传达给观众,并使自己的表演得到观众的认可;表演游戏则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幼儿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并不是为观众而表演。表演游戏和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如“游戏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类属性”一样,“表演性”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

二、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于幼儿园来说,它也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游戏活动。但是,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表演游戏被当作歌舞表演活动

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混同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和角色游戏。教师往往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将歌曲、舞曲等纳入表演游戏的范围,并更侧重于后者,因为歌曲、舞曲更适合舞台表演。幼儿园教师通常所说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角区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这与表演游戏的本来意义相去甚远。在教师所说的表演游戏区,通常有录音机、音乐磁带、舞台等,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等。而且教师一般认为表演游戏必须是对内容的生动性表现,因而强调表演游戏中“表演”的一面,从而忽略其“游戏”的一面。

(二)单纯地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

表演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故事教学中的运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情况:一种是作为故事教学的末端环节。教师通常采用以下程序组织故事教学:(1)讲第一遍故事以后就所讲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提问;(2) 以听录音、分角色复述、看图讲述等方式讲第二遍故事;(3)以师幼分角色复述、边提问边讲述等方式讲第三遍故事;(4)表演游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复述故事。一种是作为故事教学的开端环节。运用在教学过程开端环节的表演游戏,一般由教师或由教师事先训练好的幼儿来表演给小朋友看。表演游戏承担着提高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讲述故事和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的功能。另外一种是用在提问环节。在教师讲过故事以后,教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角色动作。表演游戏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和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这三种情况,其目的都一样: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模仿角色对话,记忆故事。由此可见,本属于自由游戏范畴的表演游戏实际上已成为集体故事教学的手段。由于教师仅仅把表演游戏当作故事教学的手段,表演游戏的运用被呆板地限制在语言教学领域中,教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其他课程领域相关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视而不见,一心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和框架,拽着幼儿沿着故事教学这一条窄道往前走,幼儿一旦有“越线”和“出轨”现象,立即就被老师拉了回来,从而导致许多很好的教育契机和课程生成机会白白流失。

(三)表演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活动

幼儿园游戏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教师不应该将游戏全部纳入教师的要求和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由于表演游戏是被作为集体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因此教师总是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

这种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表演游戏的方式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总指挥”或“总调度”的角色,这种做法极容易导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教师控制程度高,幼儿比较安静但很被动;控制稍一放松,幼儿又吵又闹,全班一片混乱。

(四)重表演的完美、轻过程的愉悦

对于幼儿来说,“玩”的过程本身是他们所注重的,而在实际游戏中教师的目的性非常强,教师的干预是很多的。以期达到表演的完美性,而忽视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情感的体验。这主要表现在 :“即演即像”的要求和高控制化的指导。在幼儿初步熟悉了内容以后,教师一般不给幼儿“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忽略幼儿游戏的过程,片面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要求幼儿“即演即像”。 幼儿做不到时,教师往往采取立即示范或手把手地教的高控制化的指导策略。

(五)忽视作品的年龄适宜性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集和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的年龄范围都比较宽泛,教师往往不细加选择,造成故事选材上的过易或过难现象。《三只小猪》的原著大约7000 多字,情节生动有趣、对话琅琅上口,比较适合大班幼儿。但是经过简编过的故事只有寥寥数语,情节也很简单,这样的故事可能适合小班幼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明显是不适宜的。许多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在这种大刀阔斧的“改编” 和教师随意的“选择”中令人惋惜地流失了。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表演游戏中的师幼关系

教师是游戏的指导者,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要形成和维护这种师幼关系,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信任幼儿有独立开展游戏的能力,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给幼儿游戏的自,不要对幼儿的表演游戏实行高度的控制。第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指导。这是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第三,先观察后指导。单靠基本的理论并不能应付丰富多变的实际问题,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幼儿的游戏。观察与记录是教师决定与计划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幼儿兴趣,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选择情节简单、生动有趣,并有起伏和重复情节的表演作品,能有效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为表演游戏选用的童话、故事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合本班的教育任务,选择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内容活泼,并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作品。 (2) 童话、故事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一定的戏剧成分,有适当的表演动作。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3) 故事情节有起伏,情节发展的节奏要快,变化明显,并按一条主线发展,重点突出,枝蔓不多,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并易于表演。(4)角色的对话易于用动作来表演。

(三)创设环境、制作道具,诱导幼儿参加游戏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重要条件。日常进行的表演游戏,可以在平地上或活动室中,或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或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活动室的一角即可。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布景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

表演游戏的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是很重要的,它们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时,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角色造型和化装,可以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简单的造型与服饰,对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激励作用很大,能使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四)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声音也是有表情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

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孩子们理解声音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其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训练声音表情表演技巧。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训练、指导,给孩子设置一些情景,让他们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述一句话。另外,尽量淡化性别角色,给幼儿留出更多的创造空间,故事表演离不开文学作品,要想表演好故事,必须引导幼儿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

(五)以灵活的组织鼓励幼儿创新,让幼儿大胆创编故事情节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是简单、机械的再现作品,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头脑的加工,进行再想象,和创造想象。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创造性的运用动作与表情、增减情节与角色、删改对话、替换词语等,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这种创造性萌芽,鼓励和指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创新。(1)根据角色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启发幼儿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新情境,设想新的故事情节。(2)鼓励幼儿在作品情节上进行创新。(3)引导幼儿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上进性创新。(4)启发幼儿提高小环境,小事物的利用率,续编或改编故事情节。

(六) 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我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1)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反馈时,教师的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2)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3)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教师并不是活动中惟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的表演游戏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但尊重幼儿的意愿并非抹杀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将可以充分发挥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在表演游戏中激发了小朋友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欣赏习惯、想象力、合作能力、责任感等,在表演游戏这块沃土上让小朋友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2-528.

[2]朱艳霞.浅谈幼儿的表演游戏[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

[3]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3).

[4]刘焱,朱丽梅,李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指导原则与教学潜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3,(6).

[5]骆昌芹.让孩子在表演游戏中成长[J].好家长,2008,( 6).

[6]熊雅琴.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和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