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5:06:16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1

一、1958—1985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起到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虽因“”“”等的干扰,卫生事业受到冲击,但也有一定进步。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坚定不移地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医药卫生现代化上来,首先调整领导班子,整顿卫生队伍,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站、所、校长负责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经济承包、浮动工资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端。同时,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医,允许和支持个体办医。1979—1985年,除拨款400万元加强城市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外,对农村投资1400万元加强三分之一重点县的卫生建设,城乡全面地开展创建文明医院活动,省内各级各类医院陆续购置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仪(简称CT)、发射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仪(简称ECT)、核磁共振仪、彩超、B超等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辽宁的医疗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充实加强,使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显著减少,传染病死因从建国初期第一位降至第七位。妇幼保健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1978年即普及了新法接生,儿童保健工作也有很大提高。医学教育、科研工作以及药政管理工作均有很大进步。1982年,辽宁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药政管理工作得到完全恢复和加强。198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生效后,把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全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1986—2000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备

1986—1988年,辽宁卫生医疗事业有较大发展,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1989年,全省80%以上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了院(站、所)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或者党委领导下的院(站、所)长负责制以及综合承包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实行超额劳动、业余服务等技术劳务政策,多渠道开发卫生资源,增加投入。全省有32家医院应用CT,中国医大附属二、三院率先应用核磁共振,锦州市中心医院等城市综合医院重视在卫生改革中加速技术建设,定向配套培养人才发展重点科室,引进人工肾体外碎石机、数字减影、彩色超声多普勒等现代医疗设备,与著名医院知名专家开展技术协作,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1993年,辽宁对基层卫生院要加强指导,提出“扩大卫生单位自主权,促进经营形式多样化”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新任务。1994年,全省城市大中型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两级综合目标管理,126家市级医院中有59%采取了化小核算单位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科室责任制,扩大了社会服务能力。1996年7月,正式启动大连、鞍山两市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省14个市也开展了本地的试点工作。各地还积极兴办卫生产业企业,分流消化富余卫生人员,在卫生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制订控制卫生事业总体规模、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的规划和措施。1997年,启动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覆盖人口510万人。同时,辽宁省政府确定的6个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县(市),全省有22个县、168个乡镇开展了合作医疗工作,受益人口达255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1.4%。1998年,全省普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尤其是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等地试点的进度较快。1999年,将城市三级医疗框架调整改革为两级,在省部属医院和各市中心医院以及大型企业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实行各种联合的同时,启动社区卫生服务试点。

三、2001—2011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壮大

2001年,各地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对各级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重新审批或确认。2002年,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2个,服务站604个,投入人员1.14万人。2003年,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群众需求为主线,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指导各地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城市富余卫生资源向社区转化,同时逐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2个、服务站664个,配置人员1.2万人,入户调查152万户,建立健康档案186万份,签订保健合同30万份,服务人口1100万人,占全省城区人口的74%。2004年,开工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础设施项目111个,竣工5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稳步推进,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加强。2006年,辽宁投入3.2亿元,提前两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1813万人,参合率84.3%,直接受益人口433万人,核销医药费3.6亿元。2008年,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新建97所农村中心卫生院、32所县级医院。新建7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全面展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加快。2011年,辽宁实现了公立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四、2012—2018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2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20**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3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04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07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04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06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07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5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2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06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02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07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04%。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0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02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03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08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4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04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07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04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06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07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5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2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06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02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07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04%。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0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02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03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08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5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04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07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04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06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07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5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2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06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02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07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04%。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0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02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03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08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6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04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07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04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06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07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5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2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06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02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07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04%。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0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02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03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08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7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2004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2007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04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2006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2007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5年3月1日,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当年参加合疗农民40201户,共14960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2.52%。2006年,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新增试点县(区),参加合疗农民45269户、170217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49%。2007年,全区参加合疗农民47401户,177889人,参合率达89.04%。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51743户,187426人,参合率93.03%。全年应筹合疗资金937.13万元,目前到位291.43元。1-6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4497人,花费医药费1824.57万元,人均花费4100元,补助资金558.91万元,人均补助1210元,补助比例占总医药费用的31%。目前,我区合疗工作基本已达到规范平稳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2002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2003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省、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省、市目标责任书要求,2008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省、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强区建设的有关要求,特制订2009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体系建设

要以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工作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联络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和队伍的作用。

镇教育卫生办将强化对卫生院落实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区卫生局要求,完善防保科建设并落实公共卫生专职人员的配备,确保公共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镇财政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卫生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爱国卫生、精神卫生、血防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财政投入到位。

三、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要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同时加快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动工,尽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

继续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分片包干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随访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辖区内人群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率达到80%,加强对9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的健康服务,逐步推行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功能,以真正实现“六位一体”功能。

四、积极推进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继续实施农民健康体检工程和妇女健康工程,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组织安排本地参合农民体检,确保完成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60%和妇女病普查50%的工作目标任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各村(社区)的沟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质量并及时统计分析体检结果和上报工作报表。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今年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居民自来水饮用人口的普及面。供水部门要继续完善工作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做好水质消毒、检测等工作,提高供水质量,防止水源性污染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并开展每季一次的水质监测,消毒设施到位率100%和余氯合格率达到96%。

要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求,做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各村、社区要积极组织人员,加大投入,清除农村露天粪缸,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好垃圾房、清理清运垃圾,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使全镇的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六、进一步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继续积极实施“健康进万家”活动并组织健康促进讲师团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及时将健康资料发放到户,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加快推进健康促进单位创建,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年内争取完成达标、验收。

继续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开展宣教活动,在农村居民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不断引导教育农村居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自我参与意识,全镇农村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进一步提高。

七、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牙防、防盲等工作,要按照相关的任务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以保障和促进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无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霍乱、结核、血吸虫、艾滋病等重点传染防病治和精神卫生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区有关要求,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8%(流动人口达95%)。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9

一、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1、卫生事业基本现状

到“十五”期末,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第一轮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形成了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网络。现有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335个,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35个,中医院13个,专科医院8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站)各14个,乡镇卫生院228个,中心血站1个,中心血库7个,基层血站2个;全市共有村卫生室44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5个;另有高等医学院校1所,中等卫生学校2所。全市拥有卫生人员128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72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44人,执业护士2888人;村级卫生人员7113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6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42人,中级职称1647人,初级职称8732人;拥有病床991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37张。

2、公共卫生发展主要成就

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十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市县两级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传染病院(区)、1个紧急救援中心、1个中心血站和7个中心血库,并通过对半数以上县医院业务用房改造、9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与设备配置,建立全市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网络,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应急预案等,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血液采集与储运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疾控预防控制成绩显著。“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8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平均达65%以上,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418.16/10万下降到335.08/10万,麻疹发病率控制5/10万以下,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实施并达到国家标准,伤寒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发病居全省最低水平,有效阻止了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入侵。乙脑、流脑、疟疾、麻风、碘缺乏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卫生综合执法逐步形成。2004年底,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所组建完毕,并由过去传统的五大卫生监督转为卫生综合执法。以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医疗市场和打击非法采供血为重点,开展执法监督,食品卫生状况逐渐好转,医疗市场日趋规范,非法采供血基本杜绝,医疗废物纳入集中收集、储存、管理和处置。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到2005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1个,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从2000年的464.79万提高到530.6万,覆盖率达到88.65%;农村改厕从2000年的16.91万户提高到47.68万户,覆盖率达32.74%;大力开展除四害工作,全市11个省级卫生县城(城市)通过省级灭鼠单项达标;全市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妇幼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强。我市以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为载体,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建设为重点,结合“降消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全市共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72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39.17%上升到51%,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13/10万和35‰下降到89.7/10万和27‰;新生儿破伤风控制在1‰以下,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

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扶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加大农村卫生改革力度,全市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加强,农村卫生面貌、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较大提高。228个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逐步恢复了一批村卫生室,覆盖率由2000年的95%上升到98%。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9个县通过了第一轮初保合格验收,2个县第二轮初保达标。赤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成功,参合率达83%,2005年*县、仁怀市、余庆县被批准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到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00万农民,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极大改善。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行业分类管理,准入审查更加严格,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十五”期间,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以创建等级医院为重点,积极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采供血液更加安全,成份输血达90%。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中医药在慢性病、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县在全省率先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正安县被评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无偿献血全面开展,覆盖率达100%。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开展新业务,不断引进新技术和高级人才,“十五”期间共获省、市级医学科技成果76项,十四个县、区(市)“两化”(乡村医师中等医学教育正规化、系统化)全部达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基本实现轮训一遍目标,新的继续医学教育机制基本形成。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先后引进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4个以及其它贷款项目共计3735万元,全面完成项目阶段性目标。

二、医疗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之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的台阶,广大城乡居民用于健康的支出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医疗服务体系仍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一是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2003年卫生部门组织开展的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死”是较普遍现象,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二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等。三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仍不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看,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最核心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而且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根据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而当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有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已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太小。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从2003年起,我市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已有赤水市、*县、仁怀市、余庆县开展了工作,覆盖197万人,参合率达到76%,但筹资力度小,资金运作保障力度不大。据调查,目前全市约有40%左右的城镇人口和70%多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另外,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医疗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市的城镇化比例将达到40%,到2020年将上升到50%,即未来5-15年大约有50-15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必将带来新的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问题。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较重,公益性质淡化。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亟待规范,价格过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行业飞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国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另有1340家企业未通过认证,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但由于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但我国的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原因之一是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扩大虚高价格的药品、器材销售。原因之二是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医生开大处方。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原因之三是替代药品泛滥。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于是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有的同类药品竞达数百甚至上千个产品,替代药品泛滥。多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定价药品价格,但群众反映效果不大,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五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除了政府增加投入,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资源以外,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据统计,目前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市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二是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广大群众要求;四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善,用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又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不信任。

三、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一项核心任务抓实抓好。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一要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

二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三要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探索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同时,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

四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2、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城乡不协调,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群众看病难,突出是农民看病难。我们应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与政策支持,坚持不懈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内,逐步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

二是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适当提高其待遇并将其工资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费透明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严格内部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机制,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

三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已有4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有150万人参加,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30%。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将基本推开,2008年要基本覆盖,即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人员,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供销体系和监督体系,规范药品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或跟标采购;也可由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

六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为农村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培养农村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3、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型,居民医疗服务基本由政府包下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居民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企业担保解决,政府对儿童和老人给予适当补助。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欧洲的高福利型,我国政府背不起;美国的社会保险型,我国居民缴不起。

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组织论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开展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研究,制订降低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收入加成机制、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价格,降低医用高质耗材价格,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总体费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我市城市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二要按属地化原则,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有效解决卫生事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问题。今后的改革,市政府应完善统一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保留的公立机构,首先保证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其次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

三要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篇10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在社区卫生服务政府投入、运行机制、绩效考核、服务模式以及与医疗保障结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运行机制,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促进和保障居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坚持因地制宜,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三、工作目标

(一)认真实施《*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06〕12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7—2010年)的通知》(市政发〔2007〕122号,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精神,建立覆盖城镇居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有效合作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诊疗服务)功能。

(四)建立促进和引导医学人才进社区的相关制度。

(五)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六)实施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减轻群众看病经济负担。

四、工作任务

(一)不断调整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根据城镇居民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的发展,调整充实现有的社区卫生规划,重点是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新建城市居民区以及各县乡镇区域内城镇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规划部门要按照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建设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有关项目规划当中,并在审批居民社区建设项目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设施建设纳入建设项目并配套实施,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各区县政府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负责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工作,建设投资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对规划设置在商品住宅小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由开发商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投资建设。小区建成后,开发商应先将所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产权归属相关资料交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在取得区县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同意后,市级房屋管理部门方能为其办理有关销售手续。

各县政府也应按照市政府《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应以现有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在居民聚集区设置,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加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08年底,按照《*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中规定的标准,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科室布局合理、形象标识统一、内部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区级医院、街道卫生院在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要进行原有集体资产的评估和人员身份的审核,区级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应做好机构编制、单位资产和工作人员的转型设置工作。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08年起,市、区县政府要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综合能力建设投入作为卫生事业经费的主要用途之一,在城市新增卫生投入中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形成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切实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按照省政府确定财政补助标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包括非农业户籍人口、办理暂住证人口和流动人口)核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补助经费实行预拨制,年终按照《*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公共卫生政府补助经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五免”惠民政策由财政予以补助。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对规划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增加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经费由省、市、区县统筹基建资金予以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基本医疗设备的投入计划。区县政府对没有业务用房或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应投入资金予以新建,暂时无法新建的,由区县政府负责租用房屋解决,租金由区县财政全额补助,具备购置条件的由区县政府对租用房屋进行购置,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市财政对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改造、设备配备、医护人员培训等给予适当补助。

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逐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应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监管。各试点区和有条件的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

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政府规定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政府确定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基本设备配备、医护人员培训经费,由市、区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实行工作人员全员聘用、分配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服务人群、辖区范围、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核定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公开招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推行人事和人事派遣制度。改革职工收入分配方式,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使绩效工资成为职工收入的主体,以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为居民服务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创收考核指标,严禁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

鼓励和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优秀大中型医疗机构离退休医生到社区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间的人员和技术交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从事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还应通过培训获得市人口计生部门颁发的《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合格证》。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需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方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用药实行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药品价格,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收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社区用药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由市级政府指定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市、区县两级政府管理。全市统一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以区县为采购和结算单位,由政府公开遴选出具有直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能力的经营企业进行集中配送。

有条件的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经同级政府批准,可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行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同级财政部门予以适当补助。对未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实际采购价(中标价)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其药品销售加价比率。

(五)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落实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按照相应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面向辖区居民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服务观念,改变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和优势,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行上门访视、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健康指导、家庭康复指导等“六上门”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行为,完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推广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实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收费“五免”优惠政策,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门诊肌肉注射费、住院诊查费和住院Ⅱ级护理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主动服务、方便群众、规范转诊,控制医疗费用,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按《*市物价局*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执行。对承担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项目应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执行。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条件。严禁聘用不符合执业资质的人员上岗,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维护服务秩序,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控制;建立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监督制度。

(七)建立技术支援与业务指导制度。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职责分工,建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与业务指导制度。调整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将由区县疾控、监督、妇幼保健机构承担,且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和关口前移。大中型医院要建立长期技术帮扶、专家定期指导、开展巡回医疗、免费进修培养等制度,不断提高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规范和基本流程,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重大疾病患者及时转诊治疗,恢复期病人及时转到社区康复。

(八)建立医疗保障有效衔接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等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的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参保职工和居民有权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逐步扩大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含家庭病床)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增加中医药报销比例。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的作用,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做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在社区诊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率。

(九)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残疾康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合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台,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设施,并给予技术支持和经费补助。经审批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城镇无业育龄夫妇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实行全省统一票据,统一格式,报送区人口计生局审核拨付。

(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发挥中医药技术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促进社区中医药的发展。逐步建成一批达到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1—2个全国中医药特色示范区,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工作进度安排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方案设计阶段(2007年12月前)。各区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区的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基线调查工作。

(二)方案试点实施阶段(2008年1月—12月)。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等4个试点区按照方案,开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方案的完善,注意加强监测和督导。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月—12月)。在全市全面开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四)调整推广阶段(2010年1月—6月)。根据前期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与总结,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推广成功经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督促、指导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工作会议,为各区县提供政策与业务指导,加强信息沟通,开展经验交流,对成绩突出的区县给予表彰,并组织推广。

各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区县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报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审核后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应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辖区内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