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十篇

时间:2023-04-12 08:56:36

抢险救灾篇1

为了有效防范全镇可能出现的险情及各项灾害以及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组织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县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险情及各项灾害以及特大安全事故,是指发生的人身伤亡惨重或经济损失巨大,给单位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火灾事故以及性质特别严重的其它事故。

一、事故抢险救灾组织机构

(一)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二)抢险救灾队伍

1、通信联络组:

2、抢险救灾组:

3、后勤保障组:

4、伤员抢救组:

二、险情、事故报告程序

三、抢险救灾应急

(一)道路交通事故

1、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在进行自救的同时,应尽可能保护好现场,立即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案后,立即安排就近民兵连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抢救受伤人员,同时向抢险救灾指挥部有关领导汇报情况。

3、交通事故处理有关人员应按要求向县交通管理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并协同勘案事故现场,分析事故原因。

(二)火灾事故

1、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时,事故单位在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的同时,要立即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2、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案后,应立即安排就近民兵连赶超现场,进行火灾抢救工作,同时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和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

3、事故单位抢险救灾队伍应积极配合消防管理部门疏散人员,抢救设备、设施,在不发生新损失的前提下,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5、如火场有爆炸物品、有毒物品及危险化学品,要进行妥善处理,并迅速组织周围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

(三)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事故

1、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案后,要事故现场就近民兵连赶赴现场,组成现场抢险指挥组,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和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

2、现场抢险指挥组要迅速组织疏散人员,需要警戒时,由组织人员担任警戒任务。除现场指挥人员和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外,其他任何人不得进入警戒区。

3、现场抢险指挥组要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查明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及事故类型,确定具体的抢险救灾方案,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妥善处理现场剩余的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防止事态扩大。

4、对事故涉及区域的水分、环境,有污染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治理,防止人畜中毒。

(四)施工作业事故

1、发生特大施工作业事故,事故单位要立即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事故现场就近民兵连赶赴现场,同时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和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

2、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要根据现场情况组成现场指挥组,根据事故性质和类型,确定具体抢险方案,调动相应设备、技术和有关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五)汛期险情事故

我镇境内河段防汛任务,河段总计全长8.8公里。

夏季汛期,各村应组织民兵分队巡视各段,一量出现险情,及时与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到岗到位。

四、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抢险救灾组织,中小学学生食堂、宿舍等要害部位要制定专门的事故应急预案,除防火、防盗措施外,还要结合实际制定防疫、防中毒及发生险情或中毒事故时的抢救措施,并落实责任到人。应急预案要上报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2、发生特大事故时,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案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并通知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组,全面开展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3、各抢险救灾小组接到抢险通知后,要立即组织队伍和设备,在规定时间赶到指定地点,听候现场抢险指挥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动。

抢险救灾篇2

关键词:抢险救援 组合器械 应用

中图分类号:X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87-01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自然灾害,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灾后的救援工作进行的速率大大提高,但依然存在长时间的救助不到,导致遇难者在没能及时被救助的情况下丧失生命,留下遗憾。据了解汶川地震中有69227人遇难,其中除被倒塌的房屋直接致命的遇难者外,大多数遇难者是等不到救援条件而放弃了生命。在矿难中,遇难者被埋在地下,只能利用狭小的缝隙与地面联系,救援人员能看到伤者却无法及时撤出,而救援的条件需要慢慢等,慢慢创造,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很多人因为缺水、缺食物、缺氧气、救治不及时而丧失了生命。为此,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此套抢险救援组合器械应用于抢险救灾。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设计该套机械装置,机电结合,模块结构。夹持迅速,灵活多变,携带运输方便。适用范围:人员不便接近的危险地方,狭窄空间,具有传递工具、水下打捞等功能(地震、火灾、水灾、矿难等)。在各种突发灾难或危险事故发生时,人不能接近的危险区域或人手够不到的地方,能够代替人手及时为遇难者递送物品或抢救重要物资,适应各种场合,甚至在不能及时救出伤者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其生命,等待救援。

1.作品简介

该作品采用机电结合、组合模块结构。组合容易,操作简单,快捷适用。适用于地震、火灾、水灾、矿难等各种突发灾难或危险事故以及日常应用范围。

2.作品构成

作品由夹持手、剪刀手等多M模块、机械臂、传动机构等构成。

二、方案设计

1.机械手收放功能

为使机械手能够实现夹取物体,自动放开功能,采用曲柄连杆结构,并利用弹簧的控制运动功能使机械手张开。

2.机械手角度调节

机械手完全模拟人手的旋转角度,机械手指尖部位可随物体重心进行自由的左右变换,机械腕可90度调节。

3.距离长度调节

为适应不同距离的操作,设计为可调节的伸缩管结构。伸缩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加长。

4.模块化设计

为实现不同功能,设计采用模块化的多组功能件组成,均设计成相同规格接头与伸缩杆连接。如剪刀手模块,夹持手模块等。

5.实现灵活、便携

在机械臂后方安装背带,不限制使用场所,以适应不同环境,自由调节方向,实现灵活性。选择较轻的铝合金材质,韧性高,耐腐蚀性好。整套装置可拆卸放在工具箱内,起到便携特性。

6.操作设计

采用涡轮蜗杆设计,控制机械手开合,实现轻松传动。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手动或电机传动两种方案。

手柄转动:适用于要求精密度高,操作轻的危险作业,如排爆等。

电机传动:独特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使操作变得更加快捷简单。

7.附件添加

机械臂前端配备连接设备,可添加照明装置和扬声器,方便救援人员了解、观察伤者情况,也可将氧气管或其他救援器械递给被困伤者,在不能及时救出伤者情况下为其提供自救设备。救援的同时也可辅助其他救援设备进行救助。

三、方案研制

1.传动方案

本组合由原动机、传动装置、伸缩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动力和运动、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本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本器械的工作性能、重量等。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动效率高和维护容易。

本组合的原动机是电机,工作装置是机械手,传动装置采用一级传动,即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是由蜗杆和蜗轮组成,常用于传递交错角为90度的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具有传动比大、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本组合的传动要求,因此选用蜗杆传动。

2.机械方案

(1)弹簧的设计

估计弹簧钢丝直径d=D2/C=116mm

补偿系数K=1+145/C=112

弹簧钢丝σB=2800MPa

许用剪应力[τ]=05σB=1400MPa

计算钢丝直径d′≥16

(2)机械臂的设计

铝合金的许用应力[σ]=195MPa ,由于许用应力和弯矩不变,所以在不同长度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不同;由于是伸缩杆,另一杆在此杆内部,所以R=d=34mm,同种材料的直管,厚度也相等,r=28mm。

经实验验证:在2―5米时可承受20公斤的重物;在5―8米时可承受10公斤的重物,8米以上时建议重物不要超过5公斤。

(3)蜗轮蜗杆的设计

蜗轮选材ZCuSn5Pb5Zn5,砂型铸造,蜗杆选用20CrMnTi,心部调质,表面渗碳淬火硬度≥HRC45。查表得,[σ]′=125MPa转速n=600r/min,工作10年,每年工作300天,一天16小时,受力Ft1=100N,λ=40。

选择蜗杆头数,确定转速和扭矩,疲劳强度计算,剪刀的设计。

(4)剪刀的设计

通过对普通的剪刀进行改装,剪刀手选择特殊的弯钩形状,可迅速定位方便剪断。剪刀手放松时,刀刃部分隐藏,不会造成误伤。经实验验证:剪刀可剪小于8号线家用电线。

(5)零件的设计

各部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和通用化,使用和维护都比较方便。机械手部位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既保证了实用性,又保证了携带方便的特性。

(6)电机的选择

由于手动操作蜗杆装置精度高,操作简便,但速度较慢,在紧急情况下,应用电机会提高传动速率,提高工作效率。

选用充电式电机,方便携带。

电池电压:72伏―14伏可选;

无负载旋转数:0-280/480/分钟;

最大锁定扭矩:176牛顿・米(156英寸-磅);

离合扭矩设定:22级10-59牛顿・米(9-52英寸-磅);

全长:220公厘(8-21/32英寸);

操作容易的正、反转切换按钮; 可逆转,可变速;

标准附件:电池(FEB9S),充电器(UC9SD),批头。

(7)工作原理

利用了曲柄连杆和机电传动机构使机械手的往复闭合,实现对物体的抓取、递送。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剪刀的闭合功能、蜗轮蜗杆的传动功能。

通过简单的机电传动进行一系列人本身不能实现的送给物品的过程。在各种突发灾难或危险事故发生时,人不能接近的危险区域或人手够不到的地方,能够代替人手及时为遇难者递送物品或抢救重要物资,装置小巧,方便携带,适合于各种类似场合,甚至在不能及时救出伤者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其生命,等待救援。

当施救人员摇动蜗杆传动装置的摇杆或利用电机,收紧拉线,使机械手收紧抓紧物品,到达遇难者位置,放松拉线时,机械手张开,放下物品,将机械手取出。

四、技术难点

1.机械手多角度变换

机械指部位采用特殊设计,可随物体的重心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进行左右调节,其设计完全模拟人手的左右旋转角度。机械腕部位采用插销定位,两个传动滑轮定向,实现90度变换。

2.创新点

可配备多组模块,可全方位多角度调整。

抢险救灾篇3

关键词: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

抢险救灾是我军担负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一,军队作为抢险救灾任务中的突击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军参与的几次大规模抢险救灾行动来看,尽管军队抢险救灾已经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但是抢险救灾法律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一些条款规定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军队抢险救灾实践中的一些常见涉法问题规定不明,使得军队的相关行动缺乏法律依据。缕清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我军在抢险救灾行动中得到更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更好地发挥军队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突击作用。

一、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法律依据

我军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有以下几个层次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即是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宪法依据。国防法第58条明确规定:“现役军人应该发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4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在宪法和国防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于2005年6月7日颁布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条例规定了军队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法律地位、职责任务、指挥协同、物资装备保障、费用承担、奖励抚恤等内容,是我军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具体法规依据。

二、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法律在不同的层次上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目前军队抢险救灾的法律适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法律适用中出现最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程序启动方面规定不明确

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应以各级政府请求为主要形式,以主动施救为必要补充。军队发现紧急险情、灾情,在地方政府未来得及请求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规定主动实施抢救行为,同时向上级报告。但是条例对于哪些情况属于部队可以主动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并没有做具体的细则规定,使得部队不好把握。由此带来主动采取行动情况下的军队后勤保障、救灾费用承担、军人合法权益维护等问题无法明确。因此,需要在立法上对军队主动参加抢险救灾的条件、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2.军队参与灾后重建任务方面规定不明确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预案中,都将军队的职责任务规定为应急救援和处置,而不是预防和恢复重建。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的任务作了适当拓展,规定军队在必要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但是条例对军队协助重建的条件、标准、时间节点、费用承担等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使得部队参与重建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必要的费用来源。

3.军队参与抢险救灾训练组织问题规定不明确

条例规定有关军事机关应制定参加抢险救灾预案,组织部队开展必要的抢险救灾训练。但是军队的性质、驻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训练演练具体由谁组织,哪些部队有必要开展训练,预案的制定是否应与地方政府救灾预案联动等问题都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规范。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省军区系统、各驻军部队都有一些自己的应急训练方式和经验,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在面临大规模的抢险救灾任务时,容易产生各行其是,协调困难的情况。抢险救灾立法应适当汲取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经费保障等问题上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将军队参与抢险救灾的训练组织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

4.军队的紧急处置权设定不明确

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财产,部队时常会面临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而此处置措施可能会损害其他合法利益的情况。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置权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但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是否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何种情况下采取紧急处置并没有明确规定。军队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遇到紧急处置情况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

5.军队抢险救灾行动中的征用问题规定不明确

抢险救灾任务往往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部队预有装备物资一时很难满足大规模救灾任务的需要,在灾区临时大量采购又很不现实。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容许国家和军队有过多的反应时间,就会产生须紧急征用民用装备、物资、房屋土地的问题。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2条规定了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的条款。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中,除了以动员令为前提的国防征用外,涉及军队征用的只有戒严法第19条第1款,该条款规定了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现场指挥员的临时征用权。抢险救灾条例并没有对军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面临的紧急征用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6.军队抢险救灾行动中的军事交通问题规定不明确

《国防交通条例》规定军车在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通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安全规范》则规定,对有交通违法行为的正在执行紧急公务的军队和武警部队车辆,应当立即放行。然而作为交通部门主要执法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中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只有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并未将军用车辆列入优先通行车辆范围。军队执行任务时的优先通行权尚需要协调解决,抢险救灾任务不属于战时,但是任务的紧急性决定了优先通行权会影响任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这一点在法律上应得到明确和统一。

三、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问题的对策

1.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进行修改补充

如上所述,抢险救灾条例在程序启动、参与重建、训练保障、费用保障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细化。例如程序启动中军队主动救灾的条件、标准和事后授权程序的规定;军队参与重建行动中各层级法律规定的一致性,救灾行动与重建行动的界限划分,军队参加重建的必要性标准制定;军队参与救灾训练的军地联动,预案编制和费用保障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使作为军队行动具体法律依据的抢险救灾条例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抢险救灾篇4

关键词: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

抢险救灾是我军担负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一,军队作为抢险救灾任务中的突击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军参与的几次大规模抢险救灾行动来看,尽管军队抢险救灾已经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但是抢险救灾法律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一些条款规定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军队抢险救灾实践中的一些常见涉法问题规定不明,使得军队的相关行动缺乏法律依据。缕清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我军在抢险救灾行动中得到更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更好地发挥军队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突击作用。

一、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法律依据

我军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有以下几个层次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即是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宪法依据。国防法第58条明确规定:现役军人应该发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4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在宪法和国防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于2005年6月7日颁布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条例规定了军队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法律地位、职责任务、指挥协同、物资装备保障、费用承担、奖励抚恤等内容,是我军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具体法规依据。

二、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法律在不同的层次上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目前军队抢险救灾的法律适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法律适用中出现最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程序启动方面规定不明确

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应以各级政府请求为主要形式,以主动施救为必要补充。军队发现紧急险情、灾情,在地方政府未来得及请求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规定主动实施抢救行为,同时向上级报告。但是条例对于哪些情况属于部队可以主动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并没有做具体的细则规定,使得部队不好把握。由此带来主动采取行动情况下的军队后勤保障、救灾费用承担、军人合法权益维护等问题无法明确。因此,需要在立法上对军队主动参加抢险救灾的条件、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2.军队参与灾后重建任务方面规定不明确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预案中,都将军队的职责任务规定为应急救援和处置,而不是预防和恢复重建。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的任务作了适当拓展,规定军队在必要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但是条例对军队协助重建的条件、标准、时间节点、费用承担等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使得部队参与重建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必要的费用来源。

3.军队参与抢险救灾训练组织问题规定不明确

条例规定有关军事机关应制定参加抢险救灾预案,组织部队开展必要的抢险救灾训练。但是军队的性质、驻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训练演练具体由谁组织,哪些部队有必要开展训练,预案的制定是否应与地方政府救灾预案联动等问题都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规范。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省军区系统、各驻军部队都有一些自己的应急训练方式和经验,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在面临大规模的抢险救灾任务时,容易产生各行其是,协调困难的情况。抢险救灾立法应适当汲取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经费保障等问题上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将军队参与抢险救灾的训练组织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

4.军队的紧急处置权设定不明确

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财产,部队时常会面临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而此处置措施可能会损害其他合法利益的情况。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置权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但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是否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何种情况下采取紧急处置并没有明确规定。军队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遇到紧急处置情况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

5.军队抢险救灾行动中的征用问题规定不明确

抢险救灾任务往往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部队预有装备物资一时很难满足大规模救灾任务的需要,在灾区临时大量采购又很不现实。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容许国家和军队有过多的反应时间,就会产生须紧急征用民用装备、物资、房屋土地的问题。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2条规定了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的条款。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中,除了以动员令为前提的国防征用外,涉及军队征用的只有戒严法第19条第1款,该条款规定了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现场指挥员的临时征用权。抢险救灾条例并没有对军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面临的紧急征用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6.军队抢险救灾行动中的军事交通问题规定不明确

《国防交通条例》规定军车在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通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安全规范》则规定,对有交通违法行为的正在执行紧急公务的军队和武警部队车辆,应当立即放行。然而作为交通部门主要执法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中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只有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并未将军用车辆列入优先通行车辆范围。军队执行任务时的优先通行权尚需要协调解决,抢险救灾任务不属于战时,但是任务的紧急性决定了优先通行权会影响任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这一点在法律上应得到明确和统一。

三、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问题的对策

1.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进行修改补充

如上所述,抢险救灾条例在程序启动、参与重建、训练保障、费用保障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细化。例如程序启动中军队主动救灾的条件、标准和事后授权程序的规定;军队参与重建行动中各层级法律规定的一致性,救灾行动与重建行动的界限划分,军队参加重建的必要性标准制定;军队参与救灾训练的军地联动,预案编制和费用保障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使作为军队行动具体法律依据的抢险救灾条例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抢险救灾篇5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抢险救灾;资金;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3801

1军队抢险救灾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思路决定出路,安全管理意识形态关乎资金安全管理成效。当前,军队抢险救灾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安全意识不够强。一是存在“重保障、轻管理”的错误意识。灾情突然袭来,资金流伴着救援力量闻令而动。在特殊情况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不按规矩花钱办事”、“不按程序支付保障”的问题发生。二是存在“重设备、轻手段”的错误观念。传统的资金安全管理观念认为,只要确保“三铁一器”等设备仪器安全完整,就意味着资金的安全完整。事实上,这种资金安全管理观念过于片面。设备仪器只是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最最重要而是资金安全管理的安全意识、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手段。三是存在“重教育、轻奖惩”的错误思路。安全教育是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更是体现我军鲜明特色之处。在资金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奖惩力度不够的问题:对资金安全管理较好的部队“奖不上去”,奖励标准偏低,奖励领导的多、干活的少;对资金安全管理差的部队“惩不下来”,惩罚力度不够,措施笼统,难以落实。

1.2风险预警机制缺失

在现代抢险救灾战场上,军队资金不仅面临着金融环境多元化带来的风险,而且还面临着自然环境艰难带来的风险。在资金筹措、拨付、存储、支付等环节中,始终面临着种种风险:由于财务人员财经法纪意识淡薄和存储使用违规等造成军队抢险救灾资金“流失”风险,有的自然条件恶劣导致现金存管丢失,有的依靠权力窃取导致名为保障救灾实为保障私欲;由于资金管理不善造成军队抢险救灾资金“占用”风险,有的部队平时为了“借鸡生蛋”-办理定期存款以获取利息,甚至影响到战备储备金的应急使用;由于管理使用效益低下导致军队抢险救灾资金“贬值”风险,有的任务部队资金保障只讲足额不问效益,资金投向投量完全依靠临时“拍脑袋”决策,造成了有限资金极大的浪费。抢险救灾任务部队资金面临风险突增,然而却没有建立起来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当各种风险齐聚到来,各级救灾部队难以应对,资金安全问题必将成为部队安全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

1.3预案准备组训不实

一是预案准备考虑不周。大多数单位没有制定专门性的资金安全管理预案;有的单位制定的资金保障预案未能充分体现上级意图,考虑问题不周全,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有的单位制定的预案在相互关系上,纵向不统一,未能充分考虑本级可能担负的任务与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上下级的预案不衔接;有的单位预案横向不配套,不能实现与本级后勤各专业预案间的互联互通,综合配套性不强,无法形成合力;有些预案解决问题的措施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不便于部队执行;有的措施过于简单,与实际脱节严重。二是日常的应急训练针对性不强。各级部队每年组织的演习训练很多,但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训练工作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财务部门训练机会少,只能采取小演大、少代多、计划代实际的办法,缺乏与部队作战和其他后勤保障的实质性协同训练;有的训练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纸上训练多,实地训练少;有的人装结合、人机结合训练的内容少,情况设置单一,方法简单,体现不出特色,无法适应快速反应、快速保障、安全管理的要求。

抢险救灾篇6

抢险救灾无小事,尤其是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一旦参与到抢险救灾行动中,就必然会牵涉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抢险救灾的准备、过程、结果等各要素、各环节也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是突出一个“稳”字,把稳定国际舆论作为抢险救灾对外传播的出发点。抢险救灾对外传播必须与抢险救灾行动同声同步,力争把着眼点放在外国受众身上,把落脚点摆在稳定国际舆论之中。首先要大力传播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调动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重大决策部署,军队各级党委和机关领导干部投身抢险救灾的具体方案,广大官兵和地方群众参与抢险救灾的饱满热情,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党我军的应变能力。雅安地震发生仅几个小时,媒体就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的6000兵力传播出去了,如此快速的应急能力足以令世界瞠目结舌。二要大力报道我党我军官兵在救灾过程中不惧艰险、不怕牺牲、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救灾细节和战斗精神。三要大力宣扬我国军民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感人事迹和动人情节,从而掷地有声地传播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我军官兵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四要努力介绍境外媒体对我抢险救灾行动的积极评价和客观报道,从而在“嘈嘈切切”的国际舆论中起到“镇定剂”的作用。

二是紧扣一个“快”字,把及时跟进报道作为抢险救灾对外传播的着力点。为减少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抢险救灾行动追求的是“兵贵神速”。简言之,就是要以时间换空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灾害范围的扩大。抢险救灾行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我对外传播首先要对抢险救灾的对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主动分析国外受众关心的问题,预测国际舆论大致的走向,总结以往灾害传播的经验,惟其如此方能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情时做到镇定自若,达到有领导、有秩序、有节奏、有条不紊地开展抢险救灾对外传播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尊重国际受众的知情权,坚持“公正透明”原则,及时报道来自一线灾情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进展,力求将灾害现场的所有情况和盘托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资讯空前发达,对信息捂着、盖着、堵着不仅不可行,反而还将误导舆论走向,引起猜忌和怀疑。再次,对外传播要快,信息通道必须畅通无阻。

三是强调一个“准”字,把准确完整宣介作为抢险救灾舆论宣传的关键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多数国际受众对我国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隔阂,这是意识形态不同和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短时期内难以扭转的局面。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在面对国际受众时更应注重“心诚”,更应保证信息数量与信息质量的统一,保证及时报道与准确报道的统一。同时,也只有实现“准”这一基础和前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在综合各方面信息,对比分析、分类概括、仔细核对以得出准确结论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抢险救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抗震救灾的燕凯凯、抗火救灾的吴长富、抗洪抢险的李向群无一不是大浪淘沙后的真英雄。对他们进行对外宣传报道,既遵循了新闻“准”的原则,又能够让国际受众更具体、形象地了解我军官兵的良好形象。

二、找准舆论引导“聚焦点”

从近年发生的局部灾害来看,突发性决定了抢险救灾行动的应急性。由于灾情破坏程度大、波及范围广,因而抢险救灾行动战线拉得比较长,完成救灾任务的官兵必须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这就要求抢险救灾舆论宣传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关键信息,找准国际舆论的“焦点”。

其一,因时而动,随时掌控舆论动向,满足国际受众信息需求。一方面,灾害突然性地爆发,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后果、如何预防下一次灾害等一系列信息都是国际社会公众所急需了解和知道的。另一方面,由于军队这个敏感群体参与救灾行动,因而它的一言一行又会受到国际受众的额外广泛关注、观察和评判。由于国际受众所处地理位置与我灾区相隔万里,对灾情不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加之各种刺激性因素较大,如果媒体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跟进他们的信息需要,不能及时向他们反映灾情现场和军队的救灾情况,不仅会失去国际受众的信任,甚至还会产生国际媒体借机炒作或者淆乱公众视听的消极现象,从而丧失引导舆论走向的基石,导致流言四起。雅安地震发生时,针对国际受众对“汶川地震后四川百年将无强震”的争议,面对国际受众对我国相关领域专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质疑,媒体正是因为及时发现舆论焦点并及时传播正确的观点,才得以有效平息了新一轮的舆论波动。

其二,随事而制,及时进行议程设置,强化国际舆论引导能力。灾情发生之后,来自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一时间沙泥俱下。由于国际受众不仅会目睹我国媒体发出的相关信息,还会听闻其他国家媒体发出的相关声音,针对如此浩繁的信息他们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辨别是非、分辨真假的能力,甚至还会在一些本来对我有敌意的媒体怂恿下甘愿相信一些悲观、虚假的信息,反而对那些事实上真实可靠的宣传报道置若罔闻。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充分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积极引导国际社会舆论走向就显得尤为必要。当面对某些敏感而在短时间内又难以得到甄别的问题时,为达到匡正错误舆论,建立国际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的目的,媒体必须另设议题,及时把国际注意力和关注度吸引到其他问题上。

其三,顺势而为,适时出动舆论领袖,配合各方媒体释惑解疑。回顾历年灾害,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国际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谣言流传的现象。雅安地震时,在救援军车不幸坠入悬崖事件发生之后,互联网上立即出现了“又一辆军车失事”的谣言。针对这一情况,媒体让知名度和影响范围更大的舆论领袖进行“拆招”,指出谣言的失实之处。同时,谣言涉及的该部队负责人在媒体公开发言,指出事实真相,从而纠正了偏差,把舆论引导到了正确的轨道。

三、把握舆论宣传“支撑点”

因为灾情的复杂性 和破坏性,如何适应抢险救灾行动的特点,担负起抢险救灾对外传播任务,这对媒体从业者的素质素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抢险救灾篇7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台防汛方针,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根据《XX省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手册》要求,全力做好XX乡防洪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结合XX乡实际情况,修定2020年度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基本概况

XX乡辖区范围内包括14个行政村,现有面积60平方公里,总户数3186、总人口13613人,全部纳入本预案管理。辖区内通过的主要交通干道为省道宁古公路。

二、重点隐患部位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XX村室头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院后自然村、XX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定洋村、下竹洋村等15处。

辖区内高陡边坡分布在定洋村、XX村、XX等村,危及群众17户59人。

辖区内低洼地带分布在XX村、XX村,危及群众5户8人。

辖区内危房分布在XX村、XX村等村,危及群众15户34人。

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在XX村、XX村、XX、XX等村危及群众26户68人。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

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常务副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

副指挥长:XX(乡党委委员、综治副书记)

XX(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XX(乡党委宣传委员)

XX(乡政府副乡长)

XX(乡政府副乡长)

XX(派出所所长)

成员:XX(党政办主任)

XX(陈坂片区片区长)

XX(三望片区片区长)

XX(XX片区片区长)

XX(武装部副部长、安办主任)

XX(土地所所长)

XX(林业站站长)

以上指挥部小组成员由乡直单位负责人组成,如有岗位调整以防台暴雨预案启动时的岗位负责人自动顶岗。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乡党政办。电话:XX,传真:XX。

(二)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测组、信息报道组、工程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卫生救护组、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救物质、车船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在防汛期间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2、监测组:

组长:XX

成员:XX等堤塘、水库和区地质灾害点监测人。

工作任务: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在每个村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信息报道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及时收集抗洪抢险救灾中的典型事例,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

4、工程抢险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做好在建工程停工通知,落实企业、施工队等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设施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保持道路畅通。

5、转移安置组:

组长:片区分管领导

成员:各村主干、包村干部等

工作任务: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6、卫生救护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等单位组成

工作任务: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7、学校安全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学校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8、治安保卫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乡派出所和村冶保主任、综治管理员组成

工作任务:做好防汛抗台期间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三)成立村级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工作组

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为副组长,所有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为组员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小组。主要职责:在乡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1、协助乡制定和完善防汛抢险救灾预案,组织参加防御演练,落实本村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山塘、堤防、危房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四、预警等级划分及应急响应行动

按洪水和台风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响应工作由低到高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一)Ⅳ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Ⅳ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黄色预警,且暴雨可能对我区造成灾害。

2)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到20.1-35mm、6小时降雨量达到25-49.9mm、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0-69.9mm、24小时降雨量达50.0-99.9mm;

3)前期雨量达到80mm,预计当日雨量4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1-3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镇防指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分析发展趋势及时向各村组天气预报或暴雨警报。

2)乡防指加强值班,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密切监视全镇雨情、水情,做好上传下达,通知各村组及防指各成员部门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工作。

(二)Ⅲ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Ⅲ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大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40-60mm、6小时降雨量达60-90mm、12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24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

3)前期雨量达1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3-5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较大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进行防汛部署、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村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进行防汛巡查(包括路、地灾点、低洼地带等),村委会应负责通知防汛抢险应急小组人员回村待命不得外出。当应急队伍接到集合命令时,应在15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口头或书面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将底层财产往高层搬迁,并严密注视水情、风情,加强防范,做好低洼地、易滑坡、地灾点人员安全转移的准备;

4)对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5)督促辖区内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及企业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6)对危险的路、桥、渡口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Ⅱ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Ⅱ级响应

1)气象局暴雨红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60-90mm、6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12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24小时降雨量达120-170mm;

3)前期雨量达2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99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5-10年一遇洪水;

5)热带风暴与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进入紧急防御状态,乡领导干部分别到包片村,除按重要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1)根据山地灾害防治预案和上级指令,书面通知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组织动员该地段群众按各村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高处或安全地点,(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安置工作。

2)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报告。

3)在建工程施工单位与企业根据安全检查情况,采取人员转移、停产等措施,确保安全。

4)组织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风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应设立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5)抢险救灾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质,随时待命。

(四)I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I级响应

1)市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特别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80-100mm、6小时降雨量达110-140mm、12小时降雨量达140-180mm、24小时降雨量达170-250mm;

3)前期雨量达3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100mm以上;

4)辖区内河流发生10-20年一遇洪水;

5)强热带风暴与超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进入特急防御状态,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紧急动员通告及防汛防台预案,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抗台抢险救灾;

2)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防台防汛重点部位的受威胁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高就近转移,(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抢险救灾篇8

关键词:武警部队;应急救援;抢险救灾

一、构建完善的武警队伍应急救援体系与流程

(一)被困人员应急救援。在各种灾害中武警应急救援队通常会使用全力搜寻、扩孔、打动、挖掘等方式来对被困人员进行搜寻与救援。救援队会被编织成侦检组、营救组等,从而实现应急救援工作中人员救援的顺利有效开展,尽最大可能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二)道路抢修工作。一般情况下都使用单向打通、双向挖掘、分段抢修等方式,将应急救援队分成几组人员来加速对道路的抢修工作。在遇到由于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导致的自然灾害时,应该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来对土壤进行清理,以便于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对道路的抢修。

(三)次生灾害的清除工作。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后通常都会伴随有不同的次生灾害。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灾害类别的不同来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比如,对于由地震、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堰塞湖时,可以采用挖渠以及爆破泄流的方式进行清除。

二、不断健全救援体系,构建快速救援应急体制

(一)重视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按一专多能建设模式,拓展功能,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部署、其它区域有效辐射、重大灾情能够互援的整体布局,实现专业应急救援静态建设向动态发展、任务牵引向常态应用、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变。确保发生灾情能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1)做好应急救援编组工作。在适度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把应急救援队伍详细划分成各个编组,在日常工作中各组人员按照应尽的救援任务展开相对应的训练。比如侦检组在实际的应急救援工作中需要负责对被困人员进行侦测以及环境监测;破拆组在实际应急救援工作中需要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因此他们需要针对性的训练破拆、顶撑以及现场的安全固定等内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抢修工作中,要根据抢险救灾的实际情况,灵活分配和组织各个单元,实现最佳化救援。(2)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在武警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和编制上,一定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从整体上加强对其的宏观调控工作,明确指导思想以及原则,构建完善的建设计划,配备科学化及现代化的救援装备。(3)构建完善的指挥机制。武警部队总部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构建出完善的、可靠的、安全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确保能够有效协调灾害信息、灾害预警以及应急救援等工作,最终实现对其进行高效控制。

(二)编制健全的行动预案,确保行动精准有效。(1)编制科学的、精准的应急预案。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灾害的特征,编制出健全的救援方案,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以及装备。(2)健全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工作的规范力度,进一步明晰其职责,确保其步骤和程序的科学规范。(3)积极落实备战工作。增强对备战工作的教育以及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始终保持着非常优良的状态,一旦接到应急救援的指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救援状态。

(三)重视行动及后勤保障工作。在实际的应急救援抢修救灾工作中,现场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升对行动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1)重视灾情信息收集与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对于区域内的恶劣天气和气象情况也要有非常精准的认知,增强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的预警能力。(2)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要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对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保障,吸纳地方或者同行业的尖端技术力量,提升自身应急救援实力。

三、突出实战化训练,提高应急救援专业处置能力

(一)要科学设置训练内容,解决好“训什么”的问题。应急专业救援,首先要突出一个专字。要按照“遂行任务需要什么就训什么,什么最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的思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专业处置能力。要重点突出首长机关灾情研判、科学指挥、训法运用、组织协调等内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要重点突出分队专业基础、基本技能、战例研究、综合演练及感知现场和现场处置能力训练,不断提高高效救援能力。

抢险救灾篇9

第一章 总则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最大努力保护人员、设备、财产安全。

二、项目部成立防台风暴雨、防洪抢险紧急预案领导小组和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小分队,负责应急状态下的指挥、组织、协调、救援、处理工作。

三、抢险救灾,人人有责。

四、应急领导机构联络电话及设备清单。(见附件)

第二章 应急救援指挥部机构职责及工作流程

一、指挥部

1、负责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和宣传贯彻工作。

2、督促各部门落实应急预案措施,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方案(防洪演练、应急救护演练等),并组织实施。

3、当发生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事故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抗洪、抢险、协调、保障、处理的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统一指挥工作,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时到位,指令相关人员执行有关抢险救援工作。

二、抢险救援组职责

根据指挥员的指令,确保有条不紊地进行抢险救援活动,同时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善后工作组职责

对事故伤亡者送医院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及其家属进行安抚工作,协助解决工伤保险的有关事宜。

四、防台风、防暴雨、防汛工作流程

第三章 施工保证措施

1、生活临建,加紧施工排水渠保障雨季来临排水通畅。

2、雨季施工中排水沟在场地周围,外侧可用袋装土设置挡土墙,边坡必要时用塑料布覆盖。

3、雨季开挖基便道时,开挖边坡,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不得堆在便道两侧。

4、雨季施工的排水沟,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施工,严禁一次性大开挖破坏表土,雨季前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若遇下雨,应及时疏通排水沟。

5、对便道、临时通道防护经常进行检查、加固,维修;疏通排水沟,暴雨来临时如发现渗水,堵塞、冲垮的地方要及时组织抢险,以免地基遭雨水浸泡下陷。

6、承台、柱、梁、钢筋砼施工,在雨后必须清除模板或钢筋骨架内的泥砂和砼面上的杂物后,再进行施工。在雨季中,若钢筋锈蚀严重,在下料使用前必须将表面锈皮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对钢筋加工场地的钢筋采取遮护措施。

7、砼浇筑过程中,如遇大雨,应采取临时遮盖措施,防止雨水对砼冲刷,该作业点完成后,应停止浇筑作业,尽量避免雨天进行砼的浇筑。

第四章 质量环境保证措施

1、雨季中,应对施工便道,做防护措施,以防雨水灌入,浸泡地基。

2、便道施工土方回填时,土源用彩条布覆盖,土料和土层的含水率应适应,若含水量过大,应晾晒,以免含水率过大,碾压出现橡皮土。土的含水率施工前根据土质情况经实验后确定。

3、雨季施工砼时,应经常测定砂、石的含水率,每作业班搅拌砼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量调整砼的配合比,砼的配合比必须由试验室确定。

4、雨季中,若钢筋锈蚀严重,在下料使用前必须将表面锈皮清除干净。

5、砼浇筑前,在雨后必须清除模板内或钢筋骨架内的雨水或泥砂。

6、砼浇筑过程中,如遇大雨,必须采取临时遮盖措施,防水砼被雨水冲刷。

7、开挖后的承台尽快施工,防止雨水规程影响施工,并尽量争取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工。

第五章 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台风暴雨汛期到来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在台风暴雨汛期到来之前,施工现场临建设施、机械均进行修缮和加固,防洪、防汛器材及早准备。

2、对于开挖的基坑,在雨季施工时,作业前及时用潜水泵抽干承台积水。

3、预制场地应平整夯实硬化处理,使排水畅通,严禁积水。4、露天怕潮湿的材料、设备应搭设防雨棚。

5、现场堆放的水泥,必须堆放在防水、排水良好的库房内,地面用20×20cm方木及架板架空铺设,且高出周围地面250mm。

6、雨季来临前,应将施工完的各种排水管道(包括临建)应进行检查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7、架设电源线路在金属脚手架上架设时,应设木横担。

8、高度在20m及以上的机具等均应设置避雷针,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并与电房的接地网连接。

9、雨季来临之前,由机电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工段对施工现场的电焊机、电箱、塔吊等用电机具以及避雷针做接地电阻试验,并做好记录。

10、夏季、雨季前应做好防风、防雨、防洪、防火、防暑降温等准备工作。

11、暴雨、大风、防洪、汛期后,应对临建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缆风绳、卷扬机地锚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险情。

12、现场施工便道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应及时清除积水及采取防滑措施。

13、遇有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14、雨天工作,起重机械应保持良好视线并防止起重机各部制动器受潮失效,工作前应检查各部制动器并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工作。

15、电焊机、电箱、塔吊、龙门吊等均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电焊机不得多台串连接地。

16、雨季施焊时,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施焊人唢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严禁冒雨作业。

17、采用潜水泵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被排水的坑、池内,进入池、坑内工作时,必须切断潜水泵的电源。

18、电源线路严禁一闸多用,私拉乱接,非专业电工严禁接电。

第六章 防台风、暴雨、防汛应急措施

1、合理选择起重机械安装位置。在台风袭击频繁地区,确定起重机械安装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在背风面,避开迎风面,在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塔吊及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西面或南面,尽量不要在建筑物的北面或东面安装起重机械。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选择时,附墙杆应采取加强措施。

2、当接到台风暴雨、防汛预报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塔吊及物料提升机是否须进行加固,对塔吊及施工电梯的所有焊缝进行全面检查,活动房是否已全面进行加固,居住在活动房的员工是否须搬迁转移,外脚手架、塔吊吊、物料提升机和构筑物等是否安全。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起重机械的检修和保养。

3、对于易坍塌的临时附属工程,便道等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锚固、拉结缆风绳或清理、转移等方法进行。工棚、活动房受风较大有坍塌可能时应及时转移物资和人员。

4、台风、暴雨期间应停止停止高空作业、及起重吊装等影响施工安全的作业。

5、与气象部门保持工作联系注意台风、洪潮、汛的动态。凡气象台特大暴雨、风暴或台风等紧急警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进入紧急应急状态。小组成员应指挥各施工班组做好“防台防汛”准备,如备好沙袋、加固临时建筑的门窗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入库措施及排水设施。同时小组领导应向公司领导报告“防台防汛”情况,听从统一调度指挥。

6、仓库、储备防台风物资(包括:麻绳、手拉葫芦、钢丝绳、绳锁仔、雨具、应急灯等)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7、安排人员值班巡逻。一旦发现台风或水汛的苗头,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立即奔赴现场,组织抢险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到安全区域。若发现人员伤亡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8、密切留意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媒体上的气象预报信息外,多方收集当地有关洪水信息并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业主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9、灾害性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以身作则,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中。

(2)保证安全生产的计划、落实生产责任,确保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多项具体措施。

(3)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结合起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和苗头,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4)所有机械设备、用电箱做好用电安全检查,做好防汛防台的多项设备救护工作。

(5)架空电缆、过路电缆需认真检查,确保抗风抗暴雨能力,不得损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财产。

(6)做好宿舍、仓库、办公室的抗灾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临时住房及时做好修理预防措施,必要时要搬迁和转移。

10、救护和疏散

根据“救人重于救灾”的原则和公司防灾演练规程,首先是拨打救护电话和抢救被灾害围困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至安全区域。

第七章 灾害过后应做好的工作

1、暴雨、大风前后,均应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缆风绳、用电线路和用电机具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专项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继续作业。

2、对临时用电设施、电箱、电路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绝缘应良好,线路完好,才能送电。

3、对活动板房、漏雨的地方应及时修补。

抢险救灾篇10

【关键词】 军队 抢险救灾 物资 需求

当前,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已经成为和平时期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最常见的样式。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消耗数量巨大,物资保障任务繁重,并且面临很多困难,准确把握抢险救灾任务中物资保障的需求问题,有利于增强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保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从而确保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保障特点

1、灾害发生突然,保障实效强

灾害的发生一般缺少预兆,物资保障部门往往在思想准备不足、物资准备仓促的情况下展开工作,根据灾区情况和部队需要,启动应急保障预案,迅速动员物资保障力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跟救灾部队保障力量的对接,确保哪里有需求,物资保障就延伸到哪里。

2、灾情一般较重,物资消耗大

军队参加的抢险救灾任务一般灾情较重,救援部队人数多,救援对象复杂,救援范围广。一方面物资保障范围广,另一方面是物资保障数量大。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的部队,多以小分队的形式编组,多点执行救灾任务,物资保障范围的延伸,加重了物资保障任务。

3、保障环境多变,物资筹措难

一是通信不畅,增大了掌握需求的难度。二是生产破坏,灾区物资保障资源缺乏,给物资筹措带来了极大困难和压力。三是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导致交通受阻,增大了物资运送补给的难度。四是灾害发生后,往往天气情况不利,例如生鲜食品容易发生变质,增加了物资筹措保管的难度。

4、危险因素较多,保障风险高

发生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后,建筑物普遍受损严重,物资保障人员要在废墟中实施伴随保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面对不断发生的次生灾害,物资保障人员既要对部队和受灾群众实施快速有效的保障,有时还要投身到救援队伍之中,物资保障的危险性增大。

二、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需求估算

1、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需求结构

(1)给养物资。它是保证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自身饮食保障和救助灾民饮食保障的必需物资,无论平时还是任务时,其需求量都非常大。主要包括米、面、蔬菜、各种肉类、野战食品等。

(2)被装物资。被装物资是军人日常生活必需的生活物资,也是遂行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必须物资,它主要包括:个人军服,个人装具和公用被装。

(3)油料物资。随着我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军队油料装备不断增多,油料在军队遂行各类军事行动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按油料品种划分,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油料物资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主油以及油等附油两大类。

(4)医疗物资。医疗物资是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自救和救治伤员的保证,它主要包括:包扎止血用品、消毒药品等。

(5)野营物资。野营物资是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营房保障的物质保证,它主要包括:钉子、绳子、帐蓬、凳子、桌子、水桶等物资。

2、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需求规模

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需求规模,是指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需要保障的各类物资的具体数量。弄清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需求规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不同类型抢险救灾任务中不同物资的消耗规律,掌握消耗峰值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科学预测物资需求规模。以抗震救灾部分主要物资消耗为例,其消耗规律可以用曲线图1描述。

其次对于同一种物资,在不同类型的抢险救灾任务中,其需求规律也是不同的。以帐篷为例,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中,其需求规律如图2。

以给养物资为例,其需求需求规模的具体计算如下。

(1)粮食和副食品需求规模。给养物资保障的对象,既有遂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人员,还包括灾民等其它人员。用G表示粮食或副食品需求量,Sj表示遂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第j类人员供应实力,Bj表示抢险救灾任务部队第j类人员供应标准,Tj表示抢险救灾救灾任务部队第j类人员享受同一标准的时间,?兹j为相当于部队第j类人员供应标准并需要进行给养物资保障的部队以外人员数量,X为损失率(含自然损耗和任务损耗),Y为机动比例,则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粮食和副食品需求规模为:

G=■[(Sj+?兹j)×Bj×Tj×(1+X+Y)],j=1,2,……,n

(2)军用食品需要量。用G表示军用食品需求量,S表示相应供应实力,B表示军用食品供应标准,T表示供应时间,?兹j为预估需要消耗军用食品的部队以外人员数量,X为损失率(含自然损耗和任务损耗),Y为机动比例,则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军用食品需求规模为:

G=(S+?兹)×B×T×(1+X+Y)

(3)日用品需要量。用G表示日用品需求量,Sj表示需要第j类日用品的人员供应实力,Sj表示第j类日用品的供应标准, 表示需要第j类日用品保障的持续时间,Bj为预测需要第j类日用品的部队以外人员数量,X为损失率(含自然损耗和任务损耗),Y为机动比例,则军队遂行日用品需求规模为:

G=■[(Sj+?兹j)×Bj×Tj×(1+X+Y)],j=1,2,……,n

三、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筹措方式

1、动用预置储备

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完善配套的物资储备,是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实施物资保障的物质基础。在受领任务后,动用预置储备是部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第一阶段的主要物资保障筹措方式。一是动用规定储备。二是动用特需储备,即平时针对灾情发生较多的地区,增加军用食品、救生服装、特种工作服等的储备。三是动用社会储备。一般来讲,部队平时没有应对抢险救灾任务的专用物资储备,这部分储备通常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因此,平时要适应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物资保障需求,适当增加军队救灾专用物资储备。这部分储备可纳入国家储备计划,采取军地联储形式,具体品种、数量、布局等应通盘考虑,总体形成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无缝隙储备网络。

2、开展市场采购

军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的市场采购,往往要按照特定采购程序组织实施,以满足物资保障的时效性要求。开展市场采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需求为主导。信息采集后,通过科学的预测分析,确定采购的保障关系、渠道和接口,做好采购实施前的准备。二是要坚持执行规范采购。与供应商签订物资应急采购协议,明确应急采购保障物资的标的、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定价原则、履约、结算、配送方式和军地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畅通市场与保障对接供应渠道。三是坚持机制主控。即构建计划统筹、物资筹集、质量督察、价格约束、监督控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使社会资源有力、有序、有效地向保障力、救援力转化。尤其是在与供应商所签定的应急采购协议中,必须细化契约条款,确保采购保障物资的品种规格配套、数量充足、价格合理、供货及时。

3、组织应急生产

平时为了降低物资储备成本,或者某些不易储存的物资平时没有储存或储存不够,当灾情发生时,就需要通过组织应急生产来满足任务部队物资需求。组织应急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快速而有效的生产物资,以适应紧急情况下军队执行抢险救灾行动的需要。一是要加强生产能力调查与登记。一般地说,成品储备能满足一般较小灾情的物资需求,但较大规模的灾情则须动用潜在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是和平时期企业生产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企业应急生产动员主要考虑抢险救灾时可能需要的大规模物资,比如活动板房、帐蓬等。国防动员部门和军队保障部门平时要做好生产能力摸底与登记,弄清不同物资生产企业在各可能保障区域的分布情况,一旦有需求,确保快速和优先生产。二是要加强科技储备。关键技术或某些工艺对于军事装备的生产至关重要,需要在平时研究和进行技术积累,并将其产品化,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转化为产品。三要积极建设应急生产动员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和集成,对各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的的类别、数量、地点、信用情况、应急生产潜力等进行实时、动态的在线管理,并能做出生产能力综合评估等级结论,反馈到生产动员指挥部。

4、征用民用物资

征用民用物资,是指国家为保障军队执行军事任务,应对战争、重大突发事件或重大演习时的紧急需要,对属于公民个人、法人和其它组织所有的财产进行强制性征用、集结和使用。征用民用物资是紧急情况下迅速扩大军队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有效处置突发灾情的重要保障。《国防动员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接受依法征用民用物资的义务。征用民用物资,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规范征用程序。需要使用民用物资的任务部队,可以提出征用需求,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统一组织对民用物资进行征用。二要合理确定免予征用物资范围。一般地,抢险救灾行动中,下列民用物资应免予征用:个人和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和居住场所;托儿所、幼儿园和孤儿院、养老院、残疾人康复机构、救助站等社会福利机构;保障儿童、老人、残疾人和救助对象生活必需的物品和居住场所;其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免予征用的民用物资。三要灵活采用征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用物资征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必须遵守经济利益准则和价值法则,尊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采用市场化征用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预先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征用。在灾情发生时,就可依据这些协议快速获得物资,消除征用的阻力。此外,物资征用还可以采取临时征用、强制征用等方式,但是抢险救灾行动中尽量避免使用非市场化征用方式。四要健全征用补偿制度。合理确定民用物资征用补偿标准,既要考虑国家经济状况和财力保障水平因素,还要考虑被征用方履行国防义务所承担的各种成本,包括经济损失。五要规范征用补偿程序,按照军队使用单位出具征用民用物资情况证明、所有者凭证明向当地国防动员委员会提出补偿申报、国防动员委员会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国防动员委员会根据批复通知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划拨款项。

【参考文献】

[1] 杨腾驰:抗震救灾物资应急采购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