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化疗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1:43:09

围化疗期

围化疗期范文篇1

关键词:围化疗期恶心呕吐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使病人感到痛苦,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病人仍会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因此如何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血液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本人根据临床实践围绕化疗前后如何做好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与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1化疗前期护理

1.1作好护理评估当病人被确定需化疗时,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疾病史作初步的分析评估。一般来讲,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少发生恶心呕吐,这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病人较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机体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尤其是曾有妊娠剧吐的病人化疗时较易恶心呕吐。老年患者呕吐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胃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加,胃内压增高所致①。另外,体质虚弱和前次化疗后恢复欠佳以及有胃肠疾病的病人均较易发生呕吐。因此,针对情绪化的女病人应尽可能住单独病房或安排在小病房内,且病房内其他病员恶心呕吐症状较轻,以防相互影响,加重症状。

1.2了解化疗经历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用过何种止吐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应有所了解。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受流下深刻的印象,在化疗未开始前已有恶心呕吐前期症状而畏惧化疗。而初次接受化疗病人此症状较少出现。所以,对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病人,要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熟悉化疗方案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更易发生恶心呕吐。化疗药致吐是由于药物刺激脑部呕吐中枢,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等致吐神经递质而导致呕吐。其次,化疗药引起的胃畅道反应刺激髓质的呕吐中枢也可引发呕吐。临床上联合化疗方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药物等,病人的呕吐症状均较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化疗期间的呕吐反应,及时作好相应的护理。

1.4掌握心理护理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但不必过于强调对待恶心呕吐的方法处理,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紧张心理,产生不良效果。曾经化疗但呕吐较剧烈的病人,往往在未化疗前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初次复发的病人再次接受化疗时,会对化疗药物治疗疾病信心不足,护士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次复发的病人情绪相当不稳定,化疗方案也可能会改变,护士应告诉患者,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1.5适当饮食指导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杀伤作用。因此,化疗后对机体的损害是较大,病人在接受化疗前可适当的补充营养,鼓励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选择适合病人口味、注意色香味的搭配,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为化疗打下较好的身体基础。

2化疗期间护理

2.1创造良好环境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化疗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可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同时要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尤其是与化疗药稀释后的颜色相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当病人出现呕吐时,要给予安慰,协助病人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2.2掌握用药时间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②。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睡眠时胃肠蠕动慢,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吞咽活动弱,唾液分泌近乎于停止,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因此对呕吐频繁者可采取午睡时给药。静脉化疗于餐后3-4小时用药较适宜,此时胃充盈度小,胃内压力低,发生呕吐症状少。

2.3正确使用止吐药目前白血病化疗最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的方法是使用止吐剂,止吐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致吐的神经递质结合点,使其拮抗机体的神经受体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的反应,从而抑制呕吐。临床上常用的止吐药物有:呕必停、枢复宁、枢丹、胃复安等。枢复宁等药物高选择地阻断5-羟色胺受体来达到止吐目的,它能有效的预防急性呕吐,静脉推注后30分钟产生作用,此时应注意止吐药起效后方可用化疗药③。胃复安也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效果不如枢复宁,且反复多次应用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

2.4饮食清淡少量化疗时恶心呕吐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肠平滑肌的蠕动,直接抑制了消化机能,这时患者常无进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护士不必强求病人多进食,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稀饭、清汤、粥等,少量多餐。并根据病人进食和呕吐的情况给予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汁、糖水、盐水等。

2.5观察药物付反应化疗药引起恶心呕吐时常伴有唾液分泌增加、心动过速、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剧烈呕吐可导致嘴唇干燥、唾液粘稠、尿色暗黄、极度口渴等脱水症状。同时止吐药也会产生头痛、嗜睡、肌肉强直等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上述症状,做好详细记录,对症状严重者应汇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对脱水病人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3化疗后期护理

通常化疗一疗程结束后,恶心呕吐症状也随之消失。但也有个别病人恶心呕吐会延迟发生在化疗后24小时,甚至持续几天。因此护士仍应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劝其适当起床活动,摆脱化疗时不适的阴影,使机体在化疗后能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沈蓉蓉胃充盈对化疗致吐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76

围化疗期范文篇2

关键词:围化疗期恶心呕吐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使病人感到痛苦,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病人仍会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因此如何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血液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本人根据临床实践围绕化疗前后如何做好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与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1化疗前期护理

1.1作好护理评估当病人被确定需化疗时,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疾病史作初步的分析评估。一般来讲,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少发生恶心呕吐,这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病人较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机体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尤其是曾有妊娠剧吐的病人化疗时较易恶心呕吐。老年患者呕吐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胃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加,胃内压增高所致①。另外,体质虚弱和前次化疗后恢复欠佳以及有胃肠疾病的病人均较易发生呕吐。因此,针对情绪化的女病人应尽可能住单独病房或安排在小病房内,且病房内其他病员恶心呕吐症状较轻,以防相互影响,加重症状。

1.2了解化疗经历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用过何种止吐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应有所了解。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受流下深刻的印象,在化疗未开始前已有恶心呕吐前期症状而畏惧化疗。而初次接受化疗病人此症状较少出现。所以,对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病人,要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熟悉化疗方案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更易发生恶心呕吐。化疗药致吐是由于药物刺激脑部呕吐中枢,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等致吐神经递质而导致呕吐。其次,化疗药引起的胃畅道反应刺激髓质的呕吐中枢也可引发呕吐。临床上联合化疗方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药物等,病人的呕吐症状均较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化疗期间的呕吐反应,及时作好相应的护理。

1.4掌握心理护理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但不必过于强调对待恶心呕吐的方法处理,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紧张心理,产生不良效果。曾经化疗但呕吐较剧烈的病人,往往在未化疗前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初次复发的病人再次接受化疗时,会对化疗药物治疗疾病信心不足,护士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次复发的病人情绪相当不稳定,化疗方案也可能会改变,护士应告诉患者,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1.5适当饮食指导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杀伤作用。因此,化疗后对机体的损害是较大,病人在接受化疗前可适当的补充营养,鼓励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选择适合病人口味、注意色香味的搭配,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为化疗打下较好的身体基础。

2化疗期间护理

2.1创造良好环境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化疗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可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同时要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尤其是与化疗药稀释后的颜色相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当病人出现呕吐时,要给予安慰,协助病人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2.2掌握用药时间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②。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睡眠时胃肠蠕动慢,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吞咽活动弱,唾液分泌近乎于停止,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因此对呕吐频繁者可采取午睡时给药。静脉化疗于餐后3-4小时用药较适宜,此时胃充盈度小,胃内压力低,发生呕吐症状少。

2.3正确使用止吐药目前白血病化疗最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的方法是使用止吐剂,止吐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致吐的神经递质结合点,使其拮抗机体的神经受体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的反应,从而抑制呕吐。临床上常用的止吐药物有:呕必停、枢复宁、枢丹、胃复安等。枢复宁等药物高选择地阻断5-羟色胺受体来达到止吐目的,它能有效的预防急性呕吐,静脉推注后30分钟产生作用,此时应注意止吐药起效后方可用化疗药③。胃复安也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效果不如枢复宁,且反复多次应用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

2.4饮食清淡少量化疗时恶心呕吐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肠平滑肌的蠕动,直接抑制了消化机能,这时患者常无进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护士不必强求病人多进食,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稀饭、清汤、粥等,少量多餐。并根据病人进食和呕吐的情况给予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汁、糖水、盐水等。

2.5观察药物付反应化疗药引起恶心呕吐时常伴有唾液分泌增加、心动过速、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剧烈呕吐可导致嘴唇干燥、唾液粘稠、尿色暗黄、极度口渴等脱水症状。同时止吐药也会产生头痛、嗜睡、肌肉强直等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上述症状,做好详细记录,对症状严重者应汇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对脱水病人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3化疗后期护理

通常化疗一疗程结束后,恶心呕吐症状也随之消失。但也有个别病人恶心呕吐会延迟发生在化疗后24小时,甚至持续几天。因此护士仍应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劝其适当起床活动,摆脱化疗时不适的阴影,使机体在化疗后能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沈蓉蓉胃充盈对化疗致吐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76

2谢毅、付越榕摘睡眠中给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96.23(4):254

围化疗期范文篇3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1月住院腹部肿瘤患者76例,无化疗禁忌症,拟行化疗、介入或行手术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5~68岁。病例种类胃癌26例、结直肠癌15例、宫颈癌21例、卵巢14例。均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将以上7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2舒适护理

2.1入院舒适护理

2.1.1入院接待。患者入院到科室,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及时安排床位,铺好床铺,带病人至病房,介绍与同病房病友相识,尽快使患者熟悉环境,消除患者孤独、恐惧、无助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及时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全面了解评估每位患者对疾病、治疗方式的认识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舒适护理计划。

2.1.2心理疏导肿瘤患者由于癌症产生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悲观情绪,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肿瘤知识,认识“肿瘤并非意味着不治之症”,组织同类同期肿瘤患者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安慰鼓励,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临床检查、手术、药物化疗及介入等治疗。争取家属、社会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鼓励亲属多探视,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状况以及疾病预后。尊重有宗教信仰患者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在不影响病友及周围环境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与亲人、教友一起以祈祷、诵经等形式来获得心灵寄托,满足其内心的需求[2]。

2.1.3术前指导对预术患者针对性地解释手术目的、重要性和麻醉方法等,以消除对手术的各种疑虑及恐惧,术前晚适当给予镇静药,保证睡眠。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预先告知患者术后有关注意事项,如各种管道的留置用途,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介绍有效镇痛方法,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2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

2.2.1确保化疗方案实施根据化疗方案和治疗周期,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血管,推荐患者使用PICC和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保证长期、有效的静脉给药通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损伤带给患者的不适。加强置管后护理,预防感染、堵管、栓塞等并发症,严防药液外渗。预防因骨髓抑制引起的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加强口腔护理和会阴部护理。对胃肠道毒副反应,造血系统毒副反应,心脏毒副反应,肾脏毒性反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2.2术前营养的补充肿瘤患者肠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合理膳食营养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及化疗的耐受性,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告知患者加强营养的目的是促进机体恢复的关键,建议家属为其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可口的饮食,少食多餐,鼓励但不强迫患者进食,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为手术或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2.3手术后期舒适护理

2.3.1术后严密监测勤巡视、严密观察腹部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之。术后体位舒适能减少病人不适感并预防并发症发生。生命体征平稳后,应采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引流管通畅,尽早下床活动。介入化疗术后患者须卧床24h,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2h~24h,多饮水,以利药物毒性尽快排泄,保护肾脏。

2.3.2留置管道护理术后留置的各种管道,如鼻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等让病人感觉不舒适,甚至痛苦[1]。术后采取利于引流的体位,管道要妥善固定、起坐和翻身时留置导管与身体同步,防止管道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加重疼痛及病情。

3结果

舒适护理能减轻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治疗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选择非常满意的20例,占52.6%(20/38),满意的16例,占42.1%(16/38),一般的2例,占5.3%(2/38)。而对照组患者选择非常满意的10例,占26.3%(10/38),满意的12例,占31.6%(12/38),一般的16例,占42.1%(16/3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围化疗期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128例患者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15~73岁,45~55岁居多。经健康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心理支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化疗药,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减少,治疗效果提高。

2护理体会

2.1做好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负性情绪的影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家属给患者以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使之有安全感。因人而异地使病人了解病情,治疗方法,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尽量诱导病人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想法,纠正其错误感知,请其他病友介绍成功的经验,教育和引导病人正视现实,有良好的遵医行为。由于化疗药物的影响,很多病人可引起头发的脱落,应告知病人不要恐慌,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告诉病人头发还可以再长,出门可以戴假发套,避免对自身形象的破坏。

2.2做好治疗的护理了解化疗方案,熟悉化疗药物剂量及其不良反应,严格遵照医嘱执行,比如说化疗药输入顺序、用药方式、滴入速度,按时、准确用药。化疗药要在特殊环境内配制,现用现配,不可久置。用药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准确记录出入量,鼓励多饮水、碱化尿液,以减少或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2.3血管的选择应选择较大的血管注入药物,避免用下肢和血液循环不良及周围神经异常的肢体,避免用曾放疗的部位,一旦注射失败,必须避免再用同一条血管的注射,以预防药物由前次注射部位外渗。必要时采用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2.4化疗药物外渗反应及处理因化学药物注射而引起局部的渗出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6%。虽然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对组织多少有些刺激性,但某些药物可能为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发生,立即停止继续输入,用注射器回抽药物,抬高注射部位肢体48h,告知医师,根据药物不同进行处理,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详细记录外渗时间、外渗药物名称及大约外渗剂量、周围组织变化、针头注射次数及部位、针头大小、病人反应、处理措施,必须持续追踪局部组织变化,严重组织破坏及溃疡可能在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必要时需转至外科扩创及进行植皮手术[2]。

2.5预防和控制感染化疗时大多数病人部有骨髓抑制反应,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减少最常见,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下,而化疗药对肝、肾、胃各个器官的损害进一步使免疫力降低,白细胞的减少非常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当血细胞降低时,应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必要时给予支持治疗,如中药调理、成分输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升血细胞类药物。加强空气消毒,减少探视;预防医源性感染;对大剂量强化化疗者实施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或置于层流病房。对出现感染者,遵照医嘱用药,加强护理,促进恢复。

2.6饮食和营养支持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多糖、易消化、多纤维饮食,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量多餐,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味,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鼻饲饮食或肠外营养,保证营养的供应。

2.7运动指导和功能锻炼可根据病人情况,鼓励其进行适量、适时的运动,这样可改善其精神面貌,有利于调整机体内在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各种并发症。指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恢复,增强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自信心。

2.8定期复查、随访化疗后每周检查血细胞1次,术后病人最初3年内至少每3个月复查1次,继之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随访和复查可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

围化疗期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

47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男35例,女12例;年龄36~75岁,平均54.3岁;化疗次数均在2次以上;其中鳞癌25例,腺癌11例,小细胞肺癌4例,大细胞肺癌3例,鳞腺癌2例,病理类型不详3例;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3月;肝肾功能、骨髓象基本正常;Karnofsky评分≥60分,排除孕妇及哺乳期乳女,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智力发育不全者,急性感染、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凝血机制障碍者,不能完成两周期化疗者。

1.2化疗及肠外营养方法

化疗方案为去甲长春花碱+顺铂;按照个体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去甲长春花碱第1天和第8天各给药1次,顺铂第1天至第3天连续给药3次。同时给予止吐、水化、利尿等常规处理。在每个疗程中同时使用200mg/g脂肪乳、100ml/L葡葡糖溶液(两者各占静脉给予的非蛋白热卡的50%)和含色氨酸0.2g%的9-复合氨基酸500ml/d(天津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于无或轻度消化道反应、经口可满足每日热量所需的患者,仅通过静脉输注9-合氨基酸250ml/d。共8天,9-复合氨基酸(天津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9种氨基酸配制而成:L-组氨酸、L-异亮氨酸、L-亮氨酸、L-赖氨酸、L-苯丙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L-撷氨酸、L-半肤氨酸。本品总氮量为0.65到100m1,总氨基酸量为5.53留100m1,其中含L-色氨酸的剂量为0.5留250ml。术后第2天起,同时给患者流质,同时输注配伍抗生素等药物的少量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每天静脉非蛋白热卡摄入<840KJ。

1.3营养状况评估放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分别在首次化疗前1d~3d、化疗周期结束后1d~3d采用SGA(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alstatus)[1]营养评估分级法进行综合营养状况评估:主要依据体重下降程度、饮食改变情况、消化道症状、生理功能状况、皮下脂肪和肌肉消耗程度、水肿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营养良好(A):体重下降<5%,饮食无变化,无消化道症状,无明显乏力,活动量无减少,皮下脂肪、肌肉消耗程度不明显,无水肿;轻中度营养不良(B):体重下降5%~10%,饮食减少但不明显,偶有消化道症状,明显乏力,活动量减少,皮下脂肪、肌肉消耗程度为轻中度,踝部和/或胫部出现水肿;重度营养不良(C):体重下降>10%,饮食明显减少且持续2周以上,消化道症状频繁发生或持续2周以上,严重乏力活动不便,多卧床,皮下脂肪、肌肉消耗明显,病人全身水肿。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色素、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肾功能指标及Karnofsky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s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总蛋白、血肌酐,Karnofsky评分变化情况均优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化疗前后SGA营养评估见表2。

指标体重(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m)上臂肌围(cm)血色素(g/L)白细胞(×109)总蛋白(g/L)白蛋白(g/L)血肌酐(umol/L)尿素氮(mmol/L)Karnofsky评分

治疗前62.8±10.31.11±0.5023.68±6.5222.9±3.55.7±0.860.1±0.638.5±5.371.4±10.55.3±1.134.3±5.0

治疗后60.4±12.81.19±0.2424.78±4.96126.4±5.85.5±0.967.8±1.338.1±4.371.8±12.95.6±1.533.8±4.9

注:另有一些患者打了升白细胞的针,故白细胞计数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表2、化疗前后SGA营养评估

营养状况化疗前化疗后

例%例%

营养良好3778.7%3063.8%

轻中度营养不良612.8%1225.5%

重度营养不良48.5%510.7%

注:化疗前后营养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肿瘤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表现为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与感染发生率增加,也影响化疗的进行。营养不良也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肿瘤患者即使未进行化疗也往往由于疼痛、衰弱、厌食和精神抑郁等原因导致热量和营养素摄取不足,尤其是氮的摄取严重缺乏。化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粘膜炎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进一步恶化这种状况。我们总结下列因素可导致患者食欲下降[4]:肺癌病人反复化疗,常有焦虑、恐惧、失望;肿瘤可释放出与氨基酸结构类似的副产物使味觉改变;化疗药物可抑制其免疫功能,导致口腔炎及粘膜炎;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患病后营养方案不当常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及预后;其它感染、疼痛。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已成为肺癌患者首要的治疗目的。近年来由于高效止吐药的应用,即使患者在发生消化道副反应的同时仍可少量进食,因此可以考虑进行肠外营养支持[5]。即使不发生消化道反应也可以适当补充氮源。

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6]:对荷瘤动物给予肠外营养能够导致肿瘤绝对体积、质量和有丝分裂活性增加,在开始肠外营养仅2h后就可以观察到S相肿瘤细胞数目的增加,而其中刺激肿瘤细胞增殖的最主要的营养元素为平衡氨基酸。同时研究发现[7]与正常人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总氨基酸(TAA)有明显下降,同时血清中支链氨基酸(BCAA)和必需氨基酸(EAA)也偏低。提示肺癌患者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发生紊乱。所以本研究根据其氨基酸代谢紊乱,针对性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补充含御的复方氨基酸,最终达到增加患者内源性抗肿瘤物质—MT水平,调节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达到辅助肿瘤治疗的目的。SGA营养评估法是1987年由Detsky首先提出的,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一种主观营养评估方法,主要特点是简单可*、重复性强,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医生和护士评价吻合率达90%。作为一种初筛试验,一般能满足对肺癌病人的初步营养学评价。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SGA营养评估分析结果可以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肺癌化疗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简单的营养评估法,特别是SGA营养评估法,在化疗前、中、后正确评价肺癌病人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MercadanteS.Parenteralversusenteralnutritionincancerpatients:Indicationsandpractice[J].SupportCareCancer,1998,6(2):85~93.

[2]CarasI,GrigorescuA,StavaruC,etal.Evidenceforimmunedefectsinbreastandlungcancerpatients.CancerImmunolImmunother,2004,53(12):1146~1152.

[3]DetskyAS,MclaughlinJR,BakerJP,etal.Whatis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alstatus[J].JParenteralEnteralNutr,1987,11:8-13.

[4]阳世伟,殷磊.癌症病人营养不良与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2001;16(6):383~385.

[5]李苏宜,王瑞林.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7,5(3):127-130.

围化疗期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250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50例临床资料。250例中Ⅱ期115例行胃癌标准根治(D2)术,Ⅲ期135例行胃癌扩大根治(D3)术,135例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近端胃癌行联合切除术,250例中均进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结果术后190例(82%)随访1~5年,Ⅱ期Ⅲ期胃癌行D2,D3术后1、3、5年分别为88.5%、69.4%、45.3%、和82.1%、55.4%、33.9%。结论进展期胃癌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生率在部分国家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有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63%,而胃癌死亡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37%[1]。胃癌组织侵润达肌层或浆膜层成为进展期胃癌。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实施胃癌标准根治(D2)术、胃癌扩大根治(D3)术250例,术中应用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IHC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0例患者,男性163例,女性87例,年龄26~80岁,平均47.5岁。250例中Ⅱ期胃癌115例;Ⅲa期胃癌87例,Ⅲb胃癌48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19例,低分化腺癌62例,未分化腺癌39例,黏液癌30例。35例无淋巴结转移,215例有淋巴结转移。

1.2治疗方法115例Ⅱ期胃癌行D2术,87例Ⅲa期行D3术,其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Ⅲb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250例患者关腹前用430蒸馏水灌洗腹腔,30min后吸净。再用5-氟脲嘧啶750mg溶入430200ml生理盐水,保留腹腔化疗。术中患者均进行常规静脉全身化疗,术后进行常规全身化疗。

2结果

术后190例随访1-5年,25例失访。Ⅱ期、Ⅲ期胃癌进行D2、D3后1、3、5生存率分别为88.5%、64.5%、45.3%、和82.1%、55.4%、35.1%。25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15例(6.0%),其中左膈下脓肿2例,胸腔积液3例,腹腔感染10例。其中4例术后9d发生吻合口漏,再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3.1胃癌的诊断胃癌临床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提高警惕:①中年以上,无胃病史,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消瘦等;②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加重,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③原因不明的贫血黑便,呕血或咖啡样物;④已确诊有胃溃疡、胃息肉或萎缩性胃炎。有良性病变胃切除史,重新出现胃部症状。

3.2胃癌手术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原则

3.2.1胃癌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及必要条件①对患者全身状态应有正确的估计,有无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血压异常、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对老年患者,能否经得起手术创伤,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故患者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师的手术技能/围手术期的良好管理是D2、D3术得以实施的保证。

3.2.2胃癌手术的基本原则[2]①体位适宜,术野开阔,无菌操作,彻底根治;②开腹后对癌进展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如浆膜面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肝、腹膜、卵巢等有无转移,以决定切除范围;③广泛切除胃,防止切端残留癌;④彻底清除胃周各站淋巴结;⑤尽早阻断胃周围的血行和淋巴回流;⑥避免对病灶的机械刺激;⑦对不能根治的酌行姑息性手术,以改善症状;⑧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常规全身化疗。

3.3根治手术[3]

3.3.1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达到绝对根治的标准是:清除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应大于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D>N)原则,但由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组站数往往超过应清除淋巴结组站数,易造成转移淋巴结的残留,使本应绝对治愈的手术成为相对治愈或姑息性手术。因此对我们对不能判断的N0、N1病例和不能确定识别是否转移的病例,一般行D2术,对N2行D3术。临床医生应根据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扩大淋巴结清除范围,提高胃癌根治手术的生存率。

3.2.3全胃切除及联合脏器切除对AM区、M区,MC区胃癌患者和第三站N0⑧p、⑩淋巴肿大者及肿瘤侵出浆膜及胰腺尾粘连者,进行D3和脾腺体、胰尾联合切除术。对侵及腺头者,无法进行D3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者,可用电刀将胃肿瘤从胰腺被膜上剔除,并将被膜面电凝,局部热疗使残留瘤细胞死亡,并防止胰瘘。

3.4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胃癌根治手术必须充分地切除原发癌肿,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完全杀灭腹部脱落癌细胞。近20年临床应用表明,术后化疗能有效的杀灭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董湘歧.早期癌限制性切除的相对性.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609-610.

围化疗期范文篇7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6年12月对19例早期乳腺癌病人实施保乳手术,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45.3岁;绝经前13例,绝经后6例;Ⅰ期13例,Ⅱ期6例;肿瘤位外上象限11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2例。术前临床检查及乳腺彩超证实肿瘤为单发,皮肤、胸肌未受累,腋窝无明确肿大淋巴结,肿瘤距乳晕≥3cm,乳头无溢液。双侧乳房钼靶片无多发病灶和广泛钙化灶。胸片、腹部B超、ECT检查,除外远处转移。病人有保乳的要求。

病理资料:术前空芯针活检组织学确诊乳腺癌患者11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确诊乳腺癌患者8例。肿瘤直径0.5~2.0cm13例,2.0~3.0cm6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3例,髓样癌3例,单纯癌2例,黏液腺癌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3例淋巴结阳性,阳性淋巴结数目≤3枚。ER、PR检测ER或PR(+)14例,ER及PR均(-)5例,Her-2过表达2例,全部病例均无腋脉管侵犯及淋巴管癌栓。

手术方法:平卧位,患肢外展90°。术前标记肿瘤边缘,若肿瘤位于乳头上方,取平行于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若肿瘤位于乳头下方,取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切口距瘤体2cm,除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时采用同一切口清扫腋窝淋巴结外,腋窝淋巴结清扫应另做切口,取平行于腋折线的斜切口,长5~6cm。手术范围:行局部广泛切除,即切除肿瘤边缘1cm皮肤、全部肿瘤及其周围2cm正常乳腺组织,连同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标本离体后标记乳头近侧端、远侧端、内侧、外侧、基底切缘,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定切缘阴性。本组1例切缘病理阳性,补切乳腺组织再送病理,为阴性。所有病例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至Ⅰ、Ⅱ水平淋巴结。乳腺断端对合缝合或不做缝合,直接缝合皮下、皮肤。腋窝留置引流管1枚。术后综合治疗:术后1周开始辅助化疗(FAC方案),3周为1个周期,1个疗程共计6个周期。放疗在化疗结束后序贯进行,淋巴结阴性仅行患乳照射加瘤床照射,全乳照射剂量为50Gy,瘤床处补加照射剂量10Gy;阳性淋巴结≤3个者加照锁骨上下区;对ER或PR阳性者,服三苯氧胺5年,内分泌治疗在化疗结束后与放疗同时进行。

结果

近期疗效: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腋窝引流管2~3天拔除,术后住院10~12天,无皮下积液。

随访结果:19例中随访时间20~73个月,平均随访48个月。本组无死亡和局部复发病例,1例术后26个月患侧乳头血性溢液,行患乳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肿瘤复发或再发癌,随访至今仍健康。乳房外观评定标准: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外观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无瘢痕所致乳腺上提或变形,手感与对侧无差别为良好;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手感略差为一般;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变形较对侧明显缩小,手感差为差。本组4例因切除组织过多,术后外形较健侧略小,乳头有偏移畸形,达一般;其余病例乳房外形良好,无放疗后乳房挛缩及纤维化,患肢无水肿,活动良好。

讨论

保乳手术体现了对乳腺癌生长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有良好的乳房术后外形与功能,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术式[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还是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均与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相同[2]。本组19例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证明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配合术后规范化辅助治疗疗效确切、可行。目前公认保乳手术对大多数0、Ⅰ期、Ⅱ期乳腺癌是恰当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早期乳腺癌均能保乳,需满足下列条件:①肿瘤直径≤2cm的早期乳腺癌是保乳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有人认为肿瘤最大径超过4~5cm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可先进行3~4个周期辅助化疗,待肿瘤缩小到Ⅰ、Ⅱ期后再进行保乳手术。对于此观点应持谨慎态度,因新辅助化疗后,部分肿瘤呈向心性缩小,保乳手术效果较好;同时部分肿瘤呈筛状缩小,保乳手术后复发风险较大,预后较差。我国妇女乳房偏小,如切除肿瘤周围过多乳腺组织,乳房外观形改变较大,就失去了保乳的意义。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手术,仅适用于早期病人,不要因为新辅助化疗的应用随意扩大保乳手术的指征[3]。②术前钼靶片检查无广泛EIC。③肿瘤单发,距乳头乳晕较远(≥3cm),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④病人有保乳要求,术后能坚持放化疗和长期随访的。⑤具备放疗设备和技术。⑥乳房与肿瘤体积比例适中,保乳术后美容效果良好。切除肿瘤周围多少正常乳腺为宜尚无统一规范。我院在不改变术后乳腺外观的基础上,尽量达到切缘距肿瘤缘2cm。我院对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患者均给予化疗,放疗在化疗结束后进行,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5年。本组病人经20~73个月随访,目前均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与选择保乳手术适应证严格、肿瘤≤3cm、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切除范围较广、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有关,该组病例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相比较生存率、复发率无负面影响,而且该手术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形体美容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天峰.解读乳腺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45-153.

围化疗期范文篇8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小细胞肺癌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0~70岁。

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10例,右肺上叶30例,右肺下叶11例。其中手术行肺叶切除40例,全肺切除26例,左全肺切除24例,右全肺切除2例。术前明确病理诊断54例,术前给予化疗45例,放疗6例。按照(UICL)修订的国际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6例,Ⅲa期10例。中心型47例,周围型19例。66例中54例术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肺活检及痰脱落细胞等方法明确病理诊断。

1.2方法

66例均行肺叶或全肺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心包内处理血管12例,心包均不缝合,防止心脏疝出现。所有病例术中均应用蒸馏水及顺铂100mg浸泡冲洗胸腔,防止肿瘤细胞脱落、种植、转移。有6例术前没有病理检查术中给予快速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回报后给予术中卡铂400mg冲击化疗,防止术中操作至血行转移。术中输血14例,输血量400~1000mL。术后分别给予CE或CAP方案化疗2周期。其中6例术前行局部放疗,术后再给予CE或CAP方案化疗4周期。

2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84.8%,3年生存率45.4%,5年生存率40.9%。6例存活10年以上,其中1例患淋巴瘤,正在治疗中。

3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特点是早期播散和快速生长。约2/3患者诊断时已属广泛期病变,未经治疗的广泛期患者仅能生存6~12周,而局限期患者也只有3~6个月[1]。小细胞肺癌多主张为全身治疗,化疗为最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初期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均可达到CR,但远期效果较差,5年生存率仅5%~10%。化疗后的肿瘤细胞生长快,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基因肿瘤复发、转移、病情进展。虽然近年来化疗药物更新换代,但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无显著提高。小细胞肺癌长期被认为不适合外科治疗,主要原因是不能很好地将化疗、放疗及手术结合。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手术治疗的小细胞肺癌同样依据1997年UICC修订的国际TNM标准分期。Ⅲa期之前的具备手术适应证[2],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40.9%,可能与分期较早有关。公务员之家

采用术前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有利于手术切除,同时也对存在与外周血、器官内的亚临床微转移有杀伤消灭作用,从而有效控制、预防了术后因手术打击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化疗间歇而导致的远处扩散。手术切除了原发灶和残存的耐药肿瘤细胞,可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但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特征及术中操作、挤压出血及器官内的微转移灶,术后必须辅以化疗。术前采用2个周期的化疗,这样既能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控制又因只产生轻微的血液毒性利于手术及术后的恢复。术中尽可能少输血或不输血,因为输入异体血液造成免疫系统改变,不利于对肿瘤的控制。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有利于长期生存率的提高,但如何防止长期生存者的癌转移仍是临床肺癌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34]。

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外科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效果很差,而放化疗效果较好。但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手术治疗结合化学治疗小细胞肺癌效果好,并能控制局部复发。所以,手术对于早期局限型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有益。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分歧,例如在治疗前即获得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Ⅰ期患者适合手术已无争论,但Ⅱ~Ⅲa期患者是否适合手术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新辅助化疗虽然能够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但术前化疗增加外科手术难度,术前应该进行几个周期的化疗疗程,是否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制定不同周期的术前化疗疗程,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由于小细胞肺癌常常表现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切除原发灶,防止复发,减轻瘤负荷,那么楔形手术是否更有利于患者,而不是目前依照非小细胞肺癌的方式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目前涉及此方面的研究极少[4]。

【参考文献】

[1]王秀问,张文东.小细胞肺癌的处理[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3):222-227.

[2]黄继红,白德巍,邵阳.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24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5):316.

围化疗期范文篇9

一、肿瘤分期(型)对外科综合治疗的影响

1.术前分期的意义:胃癌术前分期的概念已逐渐被接受.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I】缶床医生在术前能对原发肿瘤与其侵袭、转移范围等有一明确的了解,从而指导我们是否应首选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新辅助放化疗及其方案、疗效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等,以减少治疗的盲目性。传统的胃癌术前分期手段包括胃镜、钡餐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等;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与腹腔镜超声检查(LUS)等技术的普及,使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在技术上基本满足了临床上开展这一项目的需求[1_2]。因此,有条件的单位都应将其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开展.

2.临床病理分期演进的意义: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是指导术后治疗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有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日本胃癌研究会(JGCA)制订的两种胃癌TNM临床病理分期法。其中,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及转移淋巴结(LNs)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子。JGCA与UICC分期法原来对LN分级曾都以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范围为依据.但自第5版UICC与第14版JGCA分期法始.N分期决定因素已由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先后更改为转移数目.使两者LN的分级基本一致[3】。第7版UICC的TNM分期同前几版相比.也有一定改动.主要表现定义为N。(无淋巴结转移)、N,(1—2枚淋巴结转移)、N:(3。6枚淋巴结转移)、N,a(7。15枚淋巴结转移)及N3b(15枚以上淋巴结转移)[引。为明确新版UICC的N分期相比于旧版的优势.各国学者进行了有关研究。所得结论总体认为.新版UICC或JGCA分期法中,N分期是显著的独立预后因子:相比旧版的N分期,在预后价值上更加科学和可靠;同时。对外科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更具有科学指导价值。因此,从事胃癌治疗的外科医师.必须掌握临床病理分期的演进内容与意义.使之更加规范地开展外科综合治疗工作。

3.分子病理分型的意义:鉴于肿瘤是一类分子水平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而传统上的临床病理分期仅能对临床治疗提供肿瘤形态学的信息.尚难以反映个体间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差异.故对于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应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所获悉的、以肿瘤分子表达为特征的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可以是DNA水平的基因多态性分析、DNA甲基化分析与基因拷贝数分析,也可以是RNA水平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微小RNA表达谱分析与蛋白表达水平的蛋白芯片分析等。做好分子病理分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理想的个体化治疗就是依据肿瘤个体分子信息表达的差异。选择最合适的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达到最佳疗效与最小不良反应。目前.胃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已见于临床应用的初步报道[孓63。有望通过高通量组学研究.提取不同亚型胃癌的特征基因.再结合大样本临床验证.从而获得有临床推广价值的胃癌分子病理分型.这一新技术无疑将是全面提升未来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举。

二、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

1.根治性手术的标准化:对于进展期胃癌,经过近30余年的临床探索.根治性手术的合理范围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这主要取决于大样本、多中心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所提出的证据.其中包括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重新认识与各种淋巴结清扫术后疗效的比较。近10年来,从我国几个主要的胃癌临床中心发表的文献中可见.几乎一致推荐D: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标准术式,其主要优点包括:(1)对约80%以上的T:、T3胃癌可以达到Ro切除;(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需再次手术者通常不超过4%.手术死亡率低于2%:(3)R。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达到50%以上,甚至可接近70%。至于联合脏器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等扩大性根治术.其手术指征也趋向一致.即对于未受肿瘤直接浸润的脏器原则上应予以保留.且由于手术技巧的进步.通常可以做到在保存脏器的前提下廓清脏器附近的淋巴与脂肪组织:至于曾经盛行一时的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也因最终Sasako主导的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的前瞻性研究报告(JCOG9501)出台而更趋理性,在此报告中,针对523例Tzb、T3或T4胃癌患者.将施行D:加PAND术的260例患者与仅作D:根治术的263例进行多方面比较,结果发现.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后组(28.1%比20.9%),前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但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一致(70.3%比69.2%)[引。由Yonemura等[s]主导的东亚国家临床研究报告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目前已不推荐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预防性PAND手术。

2.微创手术的指征与应用: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疗效.而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是否适合开展微创性手术。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论.关键是国内尚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性对照临床研究结果。鉴于国内某些医学中心已经积累了数百例胃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标准化淋巴结清扫技术日趋成熟,因此.对局限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开展探索性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国外学者对此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不能过于追求微创的效果而替代根治手术的重要性。目前,在没有获得充分证据的情形下。尚不宜普及对进展期胃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问世.为胃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系统手术以其智能化、高清晰的3D视野、灵活的操作系统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某些不足.在手术过程中更能体现手术者的意志,但由于对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尚缺乏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上的规范,因此.大多数学者仍然建议可先从相对早期的患者开始.不断累积经验。最终实行规范化的操作.以求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3.强调提高术后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一致性:手术的效果如何并非单由生存率来决定.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也是考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标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能使患者术后长期存活.而且能保持患者良好的生活质量。针对进展期胃癌来说.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决定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已多达70余种.次全胃切除后的重建方式也有20多种.但仍无一种重建方式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根据多数研究报告.作术后消化道重建时应了解(1)操作不宜繁琐复杂,相对简单方式的效果并不亚于繁琐复杂的方式;(2)防止胰胆液反流性食管炎是选择术式的重点.故无论全胃抑或远端次全胃切除术后.各式改良的Roux—en.Y胃肠重建术仍是主要的选择:(3)食物生理性排空途径对维持某些消化道激素分泌、促进营养要素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4)进行肠段间置术时,要考虑到由于切断肠管神经肌肉所造成的排空动力性障碍。总之.对于术后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发展

1.围手术期的化疗:有关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报告不断更新.MAGIC试验的结果显示,给予术前3疗程ECF加手术加术后3疗程ECF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纯手术组作随机化比较后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与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延长(23%}=L3铴),无复发转移率下降34%(P<0.01),死亡率下降25%(P<0.01);该研究表明,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给予围手术期化疗加手术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改善长期生存率的效果[引。另外,近年来,无论是大样本的Meta分析[?o]还是一国或多国进行的多中心胃癌辅助性化疗研究结果.都提示对于Ⅱ、Ⅲ期胃癌在施行根治性手术后,无论辅以单药[如替吉奥(s一1)、ACTS—GC方案][¨]抑或多药联合化疗(如XELOX,CLASSIC方案)m]。都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并最终提高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但是围手术期化疗仍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如有效化疗周期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与耐药性以及合理的多药配伍联合给药等均有待于在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解决。

围化疗期范文篇10

奥沙利铂是临床上使用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其在体内通过产生的水化衍生物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形成DNA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临床上常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常会伴发一些毒副反应,需要进行特殊护理[1],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氟腺嘧啶及甲酰四氢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58例,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32~75岁。肝转移16例,淋巴结转移20例,肺转移5例,经手术治疗41例,kps评分≥70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1.2方法

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第1天),CF200mg/m2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第1~5天),5-氟脲嘧啶50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第1~5天),静滴时使用避光袋及避光输液器。

2结果

化疗期间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感觉神经毒性、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等,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心、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能耐受顺利完成化疗,见表1。表1化疗期间主要毒副反应(略)

3护理

3.1心理护理

患者在化疗时大多会对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纳差、脱发,骨髓抑制等一系毒副反应,产生畏惧心理,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动员家属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化疗期。

3.2饮食护理

患者化疗前一天开始避免生冷饮食直至化疗结束,以减轻口腔周围消化道痉挛,及感觉障碍,化疗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高维生素饮食。如蔬菜、水果。

3.3药物毒副反应的护理

(1)恶心、呕吐的护理:给予患者舒适的环境,空气清新,做相应的止吐指导,按医嘱给予止吐药,调节饮食、结构:清淡、少油、易消化饮食,多饮温开水,如呕吐严重,应禁食、禁水,观察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平衡状态,同时静脉补充所需的营养和热能,必要时中医针灸协助治疗。(2)感觉神经毒性的护理:奥沙利铂易引起外周神经损害,有时可有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痉挛、感觉障碍,个别会有急性喉痉挛,通常在给药几小时后出现,并多发于遇冷时,主要表现为吞咽和呼吸困难[2],因此在用药时避免用冷水漱口,洗脸,食用冷食,冷饮和吹冷风,避免触摸冷的物体(冷水、金属类物品),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毒性反应,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适当应用维生素B1、B6、烟酰胺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应减少用药量,出现肢体活动感觉障碍应加强护理,给予针灸、按摩被动运动。(3)腹泻的护理:评估腹泻程度、次数及患者全身状况,按医嘱给予止泻剂,调节饮食、给予清淡、少油食物,减少食物纤维素含量,多饮水、观察大便次数、性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行个人卫生指导,预防肛周皮肤感染。(4)口腔炎的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减轻药物对口腔粘膜刺激,予患者睡前及三餐后行口腔护理,不用牙签剔牙,以免刺伤口腔粘膜。口腔炎发生后可用锡类散、西瓜霜局部治疗。给予无刺激性饮食,口腔疼痛进食困难者用地卡因漱口液含漱后进食。(5)骨髓抑制护理:化疗期间为患者创造整洁的环境,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如发生骨髓抑制,遵医嘱予升白血球药,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冒,病房紫外线消毒1次/d。观察患者有无出无血倾向,如牙龈、鼻腔出血、有无皮肤瘀癍、血尿及便血,监测体温,必要时成分输血。(6)静脉炎的护理:化疗前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首选深静脉置管,不做深静脉置管的选择合适血管,应选择粗直前臂静脉,不宜在肘窝、手腕和手背静脉给药,因药物外渗可损伤肌腱和神经,输液时加强巡视,出现静脉炎可用喜疗妥软膏外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