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52:08

围护范文篇1

根据北京地区实际的住宅建筑方案,针对当地冬、夏季不同的室外气象条件,采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计算分析了房间耗热量和耗热量指标随住宅护结构保温状况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初步确定满足冬、夏季住宅节能要求的护结构保温性能。

关键词:住宅建筑护结构耗热量指标耗冷量指标

1前言

在节能住宅的设计中,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是影响住宅冬、夏季能耗指标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从降低冬季采暖能耗的角度,详细规定了北方各采暖地区住宅围护结构构件传热系数的上限值[1],但这些限值主要是根据冬季的室外气象参数确定的,并没有考虑当地夏季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特点。而对于某些采暖地区(如北京),其室外气象条件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和夏季炎热。此外,作为影响住宅热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外扰,太阳辐射对各个朝向的作用又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保温效果,应同时考虑室外气象条件变化的动态性和方向性对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不同要求,合理地确定住宅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性能。

住宅节能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人体热舒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机械系统的使用能耗。因此,本文以北京地区实际的住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DeST,分析住宅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性能的变化对房间冬季耗热量指标和夏季(6、7、8月)耗冷量指标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同时满足冬、夏季住宅节能要求的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2研究方法及工具

采用计算模拟分析的方法。相比于实验研究,这种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研究不同住宅建筑方案在各种内扰和外扰作用下的室内热状况特性(室温和负荷)。

模拟分析的工具是清华大学空调教研组经过20年时间研究开发的DeST软件。该软件对建筑热过程模拟的可靠性已通过傅里叶变换方法,在不同建筑物结构和不同室内外热扰状况下得到了验证。因此,在建筑描述、室外气象条件、室内热扰量及室温设定值定的情况下,可通过DeST模拟分析。住宅耗热量指标和耗冷量指标的全年逐时变化情况。

3研究对象

3.1建筑形式

研究对象为普通的5层居民住宅楼,其标准层的平面布局见图1所示。

为了简化问题,选取取底层、中间层(3层)和顶层的中间段及东、西端头的南、北向房间,分析它们的耗热量和耗冷量指标的变化。这些房间的功能均为卧室,房间的朝向分别为南向、北向、东南向、东北向、西南向和西北向。

图1研究对象的标准层平面

3.2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应保证它们的传热系数不超过新节能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限值。各部分围护结构构件的具体构造及其传热系数见表1所列。

表1围护结构构件及其传热系数(W/(m2·K))

构件具体构造传热系数

外墙

内墙

屋顶

楼板

楼地

外门

外窗

加气砼300mm。

砼隔墙140mm,内、外各抹20mm的石灰砂浆

加气砼保温屋面,防水珍珠岩保温100mm,钢肋砼150mm,内、外抹灰分别为15mm和20mm

钢肋砼150mm,上下抹灰均匀为20mm。

砼保温楼地,碎石40mm,聚苯保温150mm,内抹灰20mm。

单层阳台木制外门

单层塑钢外窗,尺寸120mm×1500mm,5mm平板玻璃。

0.96

1.14

0.54

0.70

0.29

6.31

4.70

3.3室内热扰量

住宅卧式内热源(照明灯具、家用电器及人体)的平均散热状况见表2所列。这是通过对100户住宅内热源散热状况的调查数据统计整理得出。

表2住宅卧室内热源的逐时散热状况

内热源人员总数或功率运行模式

人员2人0:00~8:00:100%,8:00~12:00及15:00~19:00:18%,13:00~14:00:60%,20:00:25%,21:00:40%,22:00:50%,23:00:60%。

照明灯具45W0:00:20%,1:00~18:00:3%,19:00:20%,20:00:30%,21:00:40%,22:00~23:00:50%。

家用电器110W0:00:20%,1:00~18:00:3%,19:00:55%,20:00~22:00:80%,23:00:40%。

3.4室外气象的条件

全年逐时的外温和太阳辐射值可通过气象数据随机生成软件Medpha得出,它们能够代表北京地区室外气象条件历年变化的平均状况。另一方面,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住宅热过程的实际变化,在模拟计算中还考虑了南向阳台底板对太阳直射遮挡所导致的南外墙和南外窗所实际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以及冬季由于门窗缝隙的渗透所导致室内外0.5次的通风换气和夏季的夜间通风。

3.5室温的设定值

冬季的室温设定值为16℃,夏季为28℃。

4冬季耗热量分析

冬季室外气象条件的特点是外温总是低于室温,从而使得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失,而太阳辐射对降低房间冬季耗热量又总是有利的因素。因此,失热与得热这两者对住宅冬季能耗的影响是相反的。首先,图2表示出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不改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基本状况下,不同楼层、不同朝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

图2基本状况下的房间耗热量指标

不同朝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相差较大。其中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最低,并已达到节能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北向房间稍偏高,而东北、西北、东南及西南房间则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南向房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较大而外墙面积又较小;而对于东北、西北、东南及西南向房间,外墙表面积的加大同时,导致了房间所接受太阳辐射热和室内向室外散热的增加,而太阳辐射热增加的幅度要小于室内室外散热的增加幅度,因此,房间的冬季耗热量指标增加。而不同楼层房间相比较,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对应房间的耗热量指标则相差较小,这说明通过屋面向室外散失的热量与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基本相等。因此,住宅房间冬季耗热量指标的大小主要与房间护结构的朝向及其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进一步分析住宅护士结构不同朝向及不同面积大小的保温效果,图3表示出各个朝向外墙及屋面单独保温(30mm厚的聚苯板)后,对应于各自的基本状况,顶层各房间耗热量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其中正号表示耗热量指标减少,负号表示耗热量指标增加。

图3不同朝向结构的保温效果比较

各个房间相比较,南向房间耗热量指标降低的幅度均比对应的北向房间低。因此,南向外墙单独保温的效果不如北外墙的好。而同一房间的不同外墙相比较,东、西向及北向外墙单独保温后房间耗热量指标降低的幅度基本相符,这说明这三个朝向外墙单独保温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这些双朝向房间的所有外墙保温后,其耗热量指标降低的幅度接近30%,要好于北外墙的单独保温效果。而对于屋面保温,顶层房间的耗热量指标反而增加。分析图2和图3可看出,外墙保温效果与房间耗热量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房间的耗热量指标越大,外墙保温后的效果越明显。而对于屋面,由于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状况的影响较大,增加其保温性能反而会增加房间的耗热量。因此,住宅建筑屋面的保温性能存在一个临界值。

根据上述的分析,住宅建筑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也应根据其朝向及面积小大采用不均匀分布的原则。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由于东、西向及北向外墙的保温效果基本一致而且比南向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效果好;另一方面,东北、西北、东南及西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要高于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而南向房间的则已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因此,除北墙外,应着重加强东、西外墙的保温,而对南墙和屋面不采取保温措施。表3具体列出了均匀和不均匀保温方案的保温状况及保温材料的总消耗量。表4列出了在两种不同的保温方案下,顶层各房间的耗热量指标以及各房间对应于南向房间的相对耗热量指标。

表3均匀和不均匀方案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聚苯板)的厚度(mm)及总消耗量(m3)

东向保温材料西向保温材料南向保温材料北向保温材料总消耗量

均匀保温方案

不均匀保温方案

30

80

30

80

30

30

20

74.5

43.4

表4均匀和不均匀方案下顶层房间的耗热量指标(w/m2)及相对耗热量(%)

保温方案房间朝向总和

南向北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耗热量指标

(w/m2)均匀13.915.420.520.421.522.2114

不均匀15.915.519.719.619.819.6110

相对耗热量指标

(%)均匀1.01.11.51.51.51.6

不均匀1.00.97

5夏季耗冷量分析

北京夏季室外气象条件的特点是白天的外温高于室温,太阳辐射强烈,从而导致热量由室外向室内传递;而夜间外温则基本处在较舒适的温度范围内。鉴于室外气象条件的特点,住户一般白天拉窗帘,夜间开窗通风,因此,在模拟分析住宅夏季热状况时,应考虑夜间通风,本文设定夜间通风的换气次数为4次。类似于耗热量指标的分析,图4给出在基本状况下,研究对象不同楼层、不同朝向房间的耗冷量指标。图5表示出各个朝向外墙及屋面单独保温(30mm厚的聚苯板)后,对应于各自的基本状况,顶层各房间耗冷量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

图4基本状况下的房间耗冷量指标图5不同朝向护结构的保温效果

很明显,顶层房间的耗冷量指标要远大于中间层和底层的房间,而不同朝向的耗冷量指标的差异则很小,但房间耗冷量指标随朝向的变化趋势与耗热量指标相似。南向房间的耗冷量指标最小,东北、西北、东南及西南向房间的耗冷量指标则较大,北向房间的介于其中。由于太阳辐射对住宅夏季热状况是非常不利的因素,而南外墙由于南向阳台底板对太阳直射的遮挡作用,使得其接受的太阳辐射热最少;东、西向外墙的夏季太阳辐射得热最高,北向介于其中。因此,护结构接受太阳辐射热的增加相应会提高对其保温性能的要求,故满足冬、夏季住宅节能所要求的外墙保温性能相同。这与图5所示的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房间相比较,东外墙和西外墙的保温效果最明显。而同一房间相比较,各房间均是屋面保温后,耗冷量指标降低的幅度要远远大于其它外墙,这是由于屋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构成了顶层房间夏季得热的主要部分。因此,与冬季状况不同的是为了满足夏季的住宅节能,应加大顶层房间屋面的保温热阻值。

图5还表明外墙保温后,部分房间的耗冷量指标反而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增加不利于夜间室内向室外散发热量。因此,应加大室内、外的夜间通风换气,以充分利用室外的低温环境降低室温而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图6表示在相同的保温状况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夜间通风条件,顶层各房间夏季耗冷量指标相对于基本状况的变化幅度。

图6不同夜间通风状况下的保温比较图7顶层房间耗热和耗冷指随屋面保温性能的变化

图6表明:加大夜间通风后,各个房间的耗冷量指标降低幅度都得到明显增加。故为了满足住宅的夏季节能要求,除增强护结构,尤其屋面的保温性能外,应着重加大室内、外的夜间通风换气。

但在上一节的分析中得出:住宅屋面的保温性能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房间的耗热量指标反而会加大。因此,冬夏季不同的室外气象条件对屋面保温性能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图7表示同在外墙不均匀保温的条件下,顶层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及耗冷量指标,随屋面保温性能的变化趋势。

从图7可看出,住宅房间耗冷量指标随屋面传热系数线性变化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而房间耗热量指标虽然随屋面传热系数的加大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非常小。因此,屋面保温性能对住宅夏季耗冷量指标的影响要比对冬季耗热量指标的影响大,故屋面的保温性能应主要根据夏季的室外气象条件决定。

围护范文篇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公路两侧集聚了大量的城镇,城镇内部交通对公路通行的影响日益突出。公路提档升级需要另辟新线,但规划完成的城市地块经常没有路线走廊,需要沿着城市选线。一些城市临河或临水而建,大堤线位是比较好的路线方案,但采用大堤线位的路基方案穿越势必会对城市与水体造成割裂,景观效果也很差。针对以上工程现状,提出采用隧道与大堤共建的工程方案。隧道与大堤共建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其受力机理、施工运营风险比较突出。本文对背景工程的围护结构设计、施工、运营工况进行分析探讨。

2依托项目背景

隧道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年限100年。隧道全长2305m,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北侧敞开段、北侧光过渡段、明挖暗埋段、南侧光过渡段、南侧敞开段五个部分。隧道采用两孔(行车孔)一廊(管线廊)断面构造。

3围护结构总体设计

3.1隧道基坑围护。据周围环境条件、开挖深度、支护结构功能等确定基坑工程等级,根据不同工程段的设计要求,分段采用合理的支护体系。我国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型式有土钉墙、钻孔桩(或咬合桩)、地下连续墙、搅拌桩、SMW等多种结构形式。本工程区内分布有多条环形的港汊,地基土浅,局部为新近淤积的淤泥,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强度低,属高压缩性土层,根据勘探情况分析,淤泥层厚度变化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淤泥土下部除局部分布的粘土性质较差外,均为性质较好的含粘性土角砾、粘土等。由于隧道基坑最低点开挖深度将近5m,而两侧围堰距离较近,土层地质条件较差,不具备全线放坡开挖的条件,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基坑支护。在各种围护结构型式中,SMW工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桩速度快、工期短,投资省的优点;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环保节能,且其适用地层范围较广,有较好的隔水性。本工程明挖段所处场地为滩涂,地势空旷,无重要构筑物与地下管线。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的围护结构如下:以-0.8为场地整平标高,当基坑深度在2m以内较浅的部分,采用放坡开挖型式。2m~3m的采用重力式挡墙,深度超过3m的则采用SMW工法桩(850桩径)和钢支撑。3.2大堤围堰。为了确保隧道施工期间,尤其是隧道基坑开挖期间,免受水淹风险,同时也可以为地基处理和填筑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需要在隧道两侧各设置施工期围堰一道对水进行封堵。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质、水利条件,各围堰方案的占地、工期和造价情况,拟定了重力式围堰方案和混凝土板桩围堰结合永久堤方案。3.2.1重力式围堰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兼顾施工因素的原则,重力式围堰采用抛石堤身+防渗土工膜防水。抛石围堰方案分两期施工,一期施工内外临时围堰,为隧道施工创造干作业施工区,二期加高并改造外堰,形成永久堤(见图1)。隧道基坑外左右各5m修筑内堰:先进行淤泥固化,形成良好的围堰地基,待固化度达到要求后,淤泥土上方铺设土工布和200mm的碎石,随后进行抛石填筑,两侧的坡度是1∶1.5。隧道主体结构完成后,由于大开挖施工的地下隧道不可避免地需设置沉降变形缝或后浇带,为避免变形缝处出现渗漏水,在隧道箱体外填筑水泥土至块石挡墙边缘,水泥土与抛石用袋装土分隔,中间设垂直防渗土工膜至淤泥顶面,折成L形铺至搅拌桩防渗墙顶。3.2.2板桩围堰结合永久堤方案。板桩围堰方案在隧道内外侧分别设置U型桩基坝体,外侧堤坝迎水面按永久堤设计,堤顶标高6.6m;内侧堤坝为施工临时围护结构,堤顶标高6.6m,堤底标高-1.3m。内外侧坝体之间为隧道开挖施工面(见图2)。外侧坝体采用两排的预应力混凝土U型桩基。U型桩为工厂预制,运抵现场后采用锤击或者振动沉桩。U型桩顶设置100cm×100cm的帽梁,每5m设置一道80cm×100cm的横系梁。坝体内外侧间填筑袋装黏土,增加坝体的隔水性能。外侧坝体迎水面下部采用厚40cmC20细石混凝土灌砌块石护面,坡度1∶3。内侧坝体顶宽7m,结构型式与外侧坝体一致。坝体反压采用抛石回填,坡度为1∶1.5,并在标高2.0m位置设宽2m的平台。内外侧坝体和隧道结构基础为淤泥质土,需对淤泥质土进行固化处理。固化采用直径800mm水泥搅拌桩,间距1.5m梅花形布置。淤泥固化总宽87m。重力式围堰结构明确,受力清晰,施工方便展开工作面。因此设计推荐重力式围堰结构形式(见表1)。

4施工过程模拟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堤隧结合

隧道各施工阶段的位移场、围堰边坡和大堤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围岩受力状态采用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的弹塑性模型,边坡稳定的强度折减法。本文模拟埋深最大断面施工过程,施工顺序见图3。4.1沉降位移场。当两道围堰对称填筑完成后,堤顶的沉降在6.5cm左右;吹填施工后,外侧堤顶的沉降约5.5cm,内侧堤顶的沉降约8.6cm。开挖后坑底隆起约4.0cm,坑顶面隆起约1.4cm,坑底抗隆起安全系数满足要求(见图4)。隧道主体结构浇筑完毕并回填后,隧道底板沉降量约4.6cm,隧顶地面沉降约5.0cm,外侧堤顶沉降约7.2cm,内侧堤顶沉降约9.6cm,即隧顶地面与两侧堤顶地面将有2.2cm~2.4cm左右的差异沉降,堤顶宽度为476cm,局部两点间的最大倾度小于1%,不会导致裂缝产生,而且通过延后施工堤顶路面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大堤路面结构的损害(见图5)。4.2水平位移场。当两道围堰对称填筑完成后,坡脚的水平位移在0.7cm~1.0cm左右,方向分别为各自的坡向;吹填施工后,整体位移场向左侧(临水侧),外侧围堰坡脚的水平位移约3.0cm,内侧围堰坡脚的水平位移约3.9cm。基坑开挖后外侧围堰坡脚的水平位移约4.1cm,内侧围堰坡脚的水平位移约2.0cm(见图6)。隧道主体结构浇筑完毕并回填后,隧道及堤顶的水平位移在1.7cm~2.2cm,方向为向左侧(临水侧),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见图7)。

5运营期间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根据GB50286—2013大堤工程设计规范,大堤边坡稳定采用瑞典圆弧法,运行工况下,最小安全系数Kmin按正常运行条件考虑控制在1.20以上(见表2)。本工程滩涂面高程变化和地基土层变化情况选取典型断面后,采用边坡计算分析软件进行边坡稳定计算(见表3)。边坡临水侧边坡稳定系数2.42,岸侧边坡稳定系数9.74,均能满足要求。6结语本项目为典型堤隧结合隧道,通过对该类型隧道围护结构总体设计的叙述,提出了堤隧结构的设计要点。

根据选择围护结构,进行了施工阶段联合计算,分析了其竖向及水平向位移和稳定,探讨了大堤与隧道共同作用机理。本文还模拟分析了大堤与隧道运营期间的变形及稳定分析,对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梦恕.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熊勇.复杂条件下城市隧道工程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8):49-51.

[3]王生林.明挖隧道支护设计方案优化[J].交通世界,2019(17):33-34.

围护范文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严寒地区;非砌筑外墙板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行业不断改革创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条件已经具备并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其中,新型建造方式是关注重点。新型建造方式主要是指装配式建筑,它以现代工业化制造为手段,具有精密、绿色和集成的特点,可实现建造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碳环境影响,最终达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当前,国家及各地方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战略部署逐渐深入,装配式建筑正逐渐带来建筑业领域内政策、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在这一历史的背景下,形成了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研究热潮。与此同时,国家对绿色理念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建构,更新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强调了建筑功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装配式建筑从自身的技术到采用的产品,除了科技含量高、产品性能好、应用高效等基本特性外,还必须兼顾这一新的要求。在我国的一些气候较为极端和复杂的地区,尤其是严寒地区(如新疆等),护系统层次多、工作环境严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完成建设项目,把装配式建筑推广开来,是一项需要探索的课题[1]。2非砌筑护系统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技术等的认定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也有的省份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了地方标准,但还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严寒地区省份如新疆等地,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基本相同。以此为依据,在大量常规的建设项目中,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通过评价,即得分50分,不要求高分评级。在此指导思想下,通过对评价项的分析,结合已有装配式项目的经验,常用做法为:(1)主体结构部分,现阶段竖向构件预制对技术、配套和投资的要求都较高,在非示范性的混凝土结构项目中应用的难度大,建设单位一般不选做,多数项目只选做水平构件。一般得分为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

2类墙体的非

砌筑和装饰一体化是分别评价的,其中围护墙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实施难度较大,尤其在严寒地区,围护系统、保温系统、外装饰各自都有较高要求,做到完美的复合和装配拼接很不容易,实际项目中基本不做。一般得分为10~15分。(3)装修和设备管线部分,干式工法楼地面和管线分离2项,做法要求相近,对室内装修材料限制较大,并且对室内空间的净空有影响,在以平价为定位的项目中,目前认可程度差,建设单位几乎不采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目前产品支持度较好,但受到卫生间防水底盘大小的限制,建设项目中一般为部分采用。此部分一般得分为16~18分。可以看到,较为经济合理的方式最高53分,没有减项的条件。标准中对护墙非砌筑虽未做强制要求,但几乎是必选项[2]。

3非砌筑护系统的设计选型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非砌筑护系统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即俗称的三明治板,包括剪力墙板系统和挂板系统)、均质轻型条板、复合夹芯条板、龙骨复合型外墙、幕墙等。这几种系统各有优劣,在严寒地区尤其是新疆部分冷热都比较极端的地区应用时,其各自特点会受气候影响而被放大,这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3]。1)钢筋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这种墙板即装配式建筑中俗称的三明治板,由钢筋混凝土内叶板、夹心保温材料、钢筋混凝土外叶板3层构成,通过连接件形成整体,为大型重型的板材,从体系上又分为剪力墙板系统和挂板系统。这一类墙板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强度、耐候、防火、隔声等性能良好。但在严寒地区应用时,由于这种系统技术含量高,随着保温层厚度加大,连接件设计、制作安装工艺和产业链整体协作等各项要求更高更复杂,成本增加很多。这需要建设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严寒地区来说,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才能达到,当前的实际应用并不多。2)均质轻型条板。这种墙板一般是由水泥混合了若干种工业废料,经过不同技术处理制成的,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发泡混凝土板等。这一类墙板属于中大型的板材,板宽一般较小,应用形式可内嵌可外挂。这一类墙板突出的特点是折中,即除了防火等个别性能以外,其他如强度、保温、耐久、价格等都处于传统的砌体墙和其他轻型的护系统之间,既有一定强度,也有不错的保温性能,在严寒地区用作墙板时,可与外保温系统协同工作,有效减小外保温层厚度,降低墙厚对建筑面积的影响,成本增加也不高。均质轻型条板的主要缺点是面层砂浆的开裂问题,这是由于其自身吸水性较高,同时安装拼缝较多。这一缺点在传统建造方式下制约了板材的应用,但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装配式内装修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因此,不失为是严寒地区实施装配式建筑时护系统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3)复合夹芯条板。这种墙板一般是以保温材料作为主体,在其内外两侧复合金属板、水泥板等制成的,也属于中大型板材,应用的形式与均质轻型条板相差不大。这一类板材更加强调轻质、保温、墙厚小和价格经济,其防火性能随着保温芯材的不同差异较大,墙体本身的强度、耐候性和耐久性相对其他墙板较差,大多用于内隔墙。在严寒地区没有完善可靠的体系支持的情况下,护系统宜谨慎采用此类墙板。4)龙骨复合型外墙和幕墙。这2类做法本质上都是采用龙骨骨架将护建构构件连接到主体结构上。其区别在于龙骨复合型外墙是采用多层复合的方式,有外饰面板、衬板、保温层、防火分隔、防潮层、内饰面板等多层构造;而作为非承重护的幕墙,包括玻璃幕墙和单元体幕墙,不包括做在砌体外部的装饰幕墙。这一类墙体的饰面以块状板材为主,如石材、金属板、陶板、水泥纤维装饰板等,保温内嵌在龙骨之间。这样的构造在严寒地区应用时,应注意对热桥部位的处理,同时由于要常年耐受较极端的气候条件,面层装饰板材在设计时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以上非砌筑护系统在严寒地区都可应用,但设计时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系统。在大量常规的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中,综合考虑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维修升级便利性,均质轻型条板配合传统外保温系统是当前较为经济可靠的选择,同时也能够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4非砌筑护系统的设计应用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非砌筑护系统,应充分考虑项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型和设计。首先,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建筑的使用属性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不要为了装配而装配。对已有的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做法,应结合严寒地区各地的复杂气候统筹考虑,谨慎稳妥地选用,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情况要有所防范。某些由寒冷地区或夏热冬冷地区借鉴来的做法要充分考虑其在严寒地区的适用性,对系统的耐候性要重点关注,同时应注意便于维修和升级。其次,采用非砌筑护系统的平面设计需要注意模数协调。非砌筑护系统由大中型板材、幕墙、龙骨等工业制品装配而成,其自身需要标准化,同时又需要与主体结构、内装部品等协调,合理的模数系统是必然要求。第三,要注意结合所选用的护系统特点设计立面方案,使立面分格、装饰等元素与之匹配,可以有效减少因此产生的不必要的隐患。第四,在热工计算方面,非砌筑的护系统大部分都不是典型的外保温系统,当前的国家标准对严寒地区非外保温系统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尚未有明确规定,具体计算时不应简单套用当前的简化计算方式,应结合所采用系统的特点,与当地主管部门协商确定。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蒸压砂加气条板等均质条板外面按照传统方式做外保温的方式当前更容易推广和实施[4,5]。第五,在系统节点构造上,主体设计院应特别注意热桥的影响,在设计中对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采取预判和改善措施。

5结语

我国严寒地区地域广大,气候复杂,冬季气温很低,多暴雪,夏季温度又较高,同时各地湿润程度也有很大差距。此外这些地区多数都较为偏远,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国家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大力推进建筑业改革,新的建筑技术不断涌现,正是这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好时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设各方主体仍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地区自然气候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对新技术新产品因地制宜地选用和升级,而不简单套用,避免唯装配率论,切实有效地将装配式建筑推广开来。适合严寒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各类非砌筑护体系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给当地群众营造出越来越舒适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建筑在新疆的发展与推广应用[J].建设科技,2017,15(3):18-20.

【2】JGJ26—201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3】黄现宁.新疆地区钢结构装配式节能住宅优化设计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4】XJJ001—2011新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附条文说明)[S].

围护范文篇4

关键词:温和地区,围护结构,节能,DeST-h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属于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气候分区属典型的温和地区。随着JGJ475—2019温和地区居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温和地区开展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正式执行行业标准。本文通过建立在安顺的五栋实验建筑,具有相同建筑面积、窗墙比、朝向,改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研究不同建筑冬季供暖的节能效果。

1测试建筑概况

通过修建的五栋节能对比测试房,开展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效果的实验研究。对比测试房具有相同建筑面积、相同外窗朝向、相同窗墙比,测试时设定相同室温,通过实测不同围护结构条件下对比测试房冬季供暖耗电量,分析测试房供暖节能效果。测试房如图1,图2所示,测试房护结构热工参数见表1。其中1号楼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2号~5号楼结构形式均为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1号楼围护结构采用粘土砖加单玻窗,代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普通住宅,称基础建筑;2号楼代表节能50%住宅;3号、4号楼代表节能65%的不同构造形式的住宅,其中3号楼为加气混凝土外墙构造,4号楼为自保温砌块外墙构造;5号楼代表节能75%住宅。

2测试方案

2.1测试建筑节能效果模拟计算。以1号为基础建筑,改善围护结构保温效果,运用DeST-h软件分别模拟计算建筑在不同围护结构条件下的能耗值,得出不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条件下全年节能效果最优的方案,最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及节能率如表2所示。2.2测试建筑供热设计。为验证测试建筑的节能效果,测试建筑内设置地板辐射供暖,房间内采用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卧室、客厅室内供暖设计温度均为18℃。地暖管敷设间距为200mm,管径20。各房间铺设加热电缆安装功率见表3。冬季供暖运行模式设为自动模式,冬季供暖设定室内温度为18℃,温控器精度为0.5℃。实验时,客厅室内的灯全天开启,室内无人。2.3测试相关仪器实验过程中采用的仪器及相关说明如表4所示。

3测试效果对比分析

3.1测试建筑内部温湿度对比。测试建筑在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合计120d)的温湿度记录数据表明:测试建筑室内温度范围为18.7℃±1.5℃,相对湿度范围为57%±12%。其中1号建筑室温在18.2℃±3.4℃之间,相对湿度在52%±13%之间,相比较而言,室温比采取节能措施的四栋测试建筑略低且温度波动更大,同时1号建筑室内相对湿度波动也最大。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幅度从2号~5号建筑依次减小。实测数据表明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室内温湿度会更均匀。保温效果越好,室内相对湿度相对较低。实测表明,设计相同节能效果的建筑,采用自保温砌块的4号楼室内平均温度比3号楼平均温度高0.3℃,可见,自保温砌块相对空心砌块加保温材料方式保温效果更好。3.2测试建筑耗电量对比。由图3可知,1号建筑保温性能最差,在冬季达到同样室内温度条件下,供暖用电量也最大,5号建筑保温性能最优,因此供暖耗电量也最低;即保温效果越好的建筑,供暖期间耗电量越低。同属于节能65%的3号楼和4号楼,与基础建筑相比,采用自保温砌块的4号楼比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的3号楼节能率高10.293%,可见自保温砌块的保温性能优于砌块加保温材料的形式。

4结语

1)实测表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冬季可减少供暖耗电量。2)模拟与实测表明,50%节能率的住宅其实际围护结构节能率为29.969%,65%节能率的住宅围护结构节能率分别为30.885%(3号建筑)和41.178%(4号),75%节能率的住宅围护结构节能率为47.624%。3)实测表明采用自保温砌块的保温性能优于砌块加保温材料的形式。

参考文献:

[1]JGJ475—2019,温和地区居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王厚华,庄燕燕,吴伟伟.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10,38(11):164-169.

[3]王厚华,郭锐,肖秋莲.ExperimentalStudyofEnergySavingEffectofBuildingEnvelopeinSummer[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2,19(5):1370-1376.

围护范文篇5

关键词:住宅项目;基坑围护;优化;施工要点

0引言

城市化建设背景下,住宅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其建设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住宅项目建设质量,需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和施工。然而住宅项目施工中,部分住宅区建设区域地址水文情况略复杂,这给基坑围护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容易对住宅工程项目整体建设造成影响。基坑围护体系设计优化已经成为住宅项目建设施工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湖畔名邸项目911南地块桩基及围护工程建设情况,就临湖综合性花园住宅项目基坑围护体系设计优化要点展开分析。

1项目概况

湖畔名邸项目911南地块桩基及围护工程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建筑物由公寓式办公楼、排屋住宅和地下车库组成,工程总建筑面积243440.27m2,其中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分别为135761.71m2、17678.56m2。地下工程包含了多层建筑地下室、地下机动车库、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业区及人防设施等。项目施工中为确保住宅项目整体结构稳定和整体使用安全,需重点做好基坑项目建设。本项目建设场地临近湖泊,工程建设单位依据地质情况重点进行维护体系分类和设计优化,并严格落实预制静压桩、钻孔灌注桩和搅拌桩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了经济效益。

2工程地质状况

地质环境状况对基坑施工有较大影响,是决定工程基坑围护体系应用的关键要素[1]。本项目建设初期,工程测量人员系统化的进行施工区域地质勘查,勘察报告显示本项目所处场地地基属于第四纪河口-滨海相和江海沉积层,所揭露土层深度为75.42m,主要包括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和沙土等土质类型。这些土质类型又可细分为9个主要土层,自上而下分别包含了填土、滨填土、褐黄~灰黄色黏土、灰色淤泥质黏土夹少量薄层粉砂、褐灰色黏土、暗绿色粉质粘土、灰色砂质粉土、灰分粉质粘土及灰色粉砂等。土质整体承载能力较弱且富水问题突出。

3基坑围护体系优化

3.1围护体系分类。项目不同区域的基坑围护体系有所差异,所用维护体系受建筑结构围护安全等级的影响。施工中,地下工程分两层实施,总开挖深度处于5.05~10.30m,地下一层要求围护安全等级为三级,而地下二层区域的维护等级为二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围护体系中,地下一层采用了重力坝和单排桩围护结合斜抛撑、水平钢支撑;地下二层区域,系统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并通过三轴搅拌桩进行止水施工,同时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整体围护包含支撑体系、止水体系、支撑体系、立柱桩、立柱、加固体系等诸多内容。3.2围护体系分类。支撑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单排装、重力式搅拌桩进行支撑。钻孔灌注桩桩包括Φ750×950和850×1050两种形式,桩身长处于16.50~17.0m;单排桩的规格为Φ600×800,桩长9m;重力式搅拌桩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要求水泥掺量保持在13%,桩身规格为2Φ700×1000,桩间搭接200mm。支撑体系中,地下二层区域与地下一层门架式围护区域的形式有所差异(见表1)。支撑体系采用混凝土水平支撑,该支撑与第一道支撑共同组成混凝土栈桥。立柱桩设计中采用800桩径的立柱桩,并将其桩长控制在18m,需注意的是,栈桥下的立柱桩为24m。项目立柱为460×460型钢格构柱,桩长控控制在9~10m并将其插入灌注桩2.3m。加固体系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固区分坑周被动区土体加固和坑内局部深坑加固,坑周被动区土体加固采用2Φ700×1000的双轴搅拌桩,该桩体坑底以上及以下区域的水泥掺量分别为8%和13%;在坑内局部深坑加固中,桩体形式与坑周被动区土体加固形式一致,要求该桩体水泥掺量保持在13%[2]。

4基坑围护施工重点

4.1施工准备与测量。工程前期严格落实施工准备及测量工作,为工程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施工准备中,首先进行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处理,其次项目管理人员联合技术人员进行基坑维护体系技术方案的审核、评估和优化,在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后,落实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系统掌握基坑围护的工艺技术。最后进行施工设备、材料的入场准备并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准备开展建设。工程测量中受建设环境复杂、工程体量大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工作困难重重。对此,在开展测量前,先进行工程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确保工程测量人员了解本项目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对于施工现场环境及周围环境有深刻认识。随后办理签证手续,在熟练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所标注的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计算各结构之间的距离、角度,建设平面控制网,最后结合平面控制网就项目测量点位进行校准复核,并保护重点坐标点。实际测量中,为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对测量、测距、量具等因素设置以下条件:测角测量采用二回测,要求其误差不超过5,而在测距过程中使用往返测量方式,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最后采用测距仪和钢尺测量距离,确保各控制点边长误差保持在1/10000之内。4.2静压桩施工。静压桩施工严格按照测量放线、探查障碍物、复测桩位、桩基就位、吊装对位、调整插桩、沉桩、接桩送桩、移机制下桩位的流程进行施工[3]。测量放线现场设置测量点,要求测量基线位于建筑物外侧并定期性校正,所侧方的桩位进行标记,确保定桩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施工过程中先对桩体质量进行检查,要求桩体无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问题,桩体偏差如表2所示。桩身调运过程中,将绳索套在桩体端部,确保绳索与桩身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45°以上。沉桩时确保桩帽、送桩帽与桩周间隙保持在10mm,同时桩机、桩帽、送桩器、桩身需控制在同一中心上,桩身入土层时要求其垂直度偏差不超过倾斜角正切值的15%,桩体标高允许误差值控制在-50~50mm范围内,完成桩体沉放后,立即进行回填,以此来减少临桩打桩对已沉桩体的影响,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性。4.3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施工的重要形式。本项目地下二层区域钻灌注桩应用较多,所用灌注桩规格为Φ700×1000,将其作为挡土机构,可有效确保地下二层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中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成孔、清孔、钢筋笼安装吊方、混凝土浇筑等诸多环境,避免创新桩体倾斜、断桩、卡管等问题。成孔施工采用GPS-10型钻机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钻进过程确保钻机定位精准,安装位置水平、周正、稳固,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小于5cm。同时利用本身土层进行造浆,并进行泥浆护臂处理。清孔施工采用3PNL型泥浆泵正循环进行清孔,确保工地无沉渣且满足项目建设要求。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分节成型的工艺进行生产,钢筋笼住进间距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箍筋间距误差控制在±20mm,钢筋笼入孔安装时,要求钢筋笼保持垂直状态,整个下沉过程不得碰撞孔壁。完成钢筋笼下放后,还需进行砼灌注项目的规范施工。钻孔灌注桩砼灌注采用C30商品砼,要求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16~18cm;浇筑时明确导管处于居中位置且整体密封性良好,导管埋入砼中的间距应控制在3~10m,避免发生卡管、埋管问题。当砼标高超出设计标高2.5m时,停止灌浆[4]。4.4搅拌桩施工。搅拌桩施工包含了三轴搅拌桩施工和双轴搅拌桩施工两种形式。搅拌桩施工遵循以下要点:其一,严格进行工程测量放线并做好沟槽开挖工作,测量放线时应由监理就测量结果进行复核,然后根据基坑围护边线,采用0.4m3的设备开挖沟槽;其二,搅拌桩孔位定位管理,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定位线进行操作,确保单幅墙体搭接的规范性;其三,搅拌桩预搅下沉时,应沿着导向架搅拌,然后切土下沉,整个搅拌过程充分上下搅拌,使得水和水泥浆混合均匀;其三,搅拌桩成桩按照两喷三搅的工艺进行,喷浆过程中要求钻头喷浆搅拌提速保持在0.5m/min以内,而下沉速度控制在1m/min,钻头每转一圈的下沉或提升控制在10~15mm;其四,就搅拌桩质量而言,要求其桩位偏差不超过50mm,同时桩身垂直度误差应保持在1/200以内,此外桩底标高不超过50mm,桩顶标高不超过+100~-50mm,确保工程搅拌桩施工的规范性,实现基坑的有效维护。

5结束语

基坑维护施工对住宅项目建设质量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湖畔名邸项目911南地块桩基及围护工程展开讨论,在临水住宅项目施工中采用预制静压桩+钻孔灌注桩+搅拌桩的围护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围护效果。项目建设中,只有结合工程地质基础环境,进行基坑维护施工体系的合理设计,并规范化的进行施工过程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基坑施工质量,为住宅项目建设创设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钟安德,谷雪冰.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局调度所改扩建工程为例[J].铁道勘察,2020,46(2):33-38.

[2]奚家米,陈让清.软土超深大基坑分区对称开挖围护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实测分析[J].建筑科学,2020,36(3):143-150.

[3]郑银忠.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40-41.

围护范文篇6

关键词:桩基与围护;工程测量;测量方案;优化

在桩基与围护工程中,各个项目客观情况千差万别,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本文结合笔者在某项目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测量前准备工作、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等几个维度简要介绍了测量方案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只有通过对测量工序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统筹测量质量和效率,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某镇中心区域,本工程共计8幢住宅楼、二个地下车库,住宅楼层为11-26层。本工程各号楼灌注桩共计304根,管桩共计1864套。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三轴搅拌桩止水、靠地铁侧坑内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围护灌注桩共计1293根,三轴止水搅拌桩共2148根,双轴搅拌桩共3911根。由于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只有三个月,又适逢雨季施工,施工工艺复杂,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同时工作,对现场测量放样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统筹安排各测量工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测量前准备工作

1.从甲方获得该项目的建筑总定位图及桩基与围护平面布置图,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套图。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经常要把各部分桩位图纸和基坑围护图纸合并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日后统筹安排测量工作,而且对整个项目的谋划布局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从甲方获得《工程测量测绘成果报告》,了解测绘项目技术说明书,熟悉测绘成果表及对应的控制点,为接下来的现场踏勘做准备。3.准备相关测量仪器及仪器检校证书,并能熟练操作仪器。

三、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布设原则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逐级控制。1.现场踏勘及选点。现场选点之前,应调查搜集好项目周边现有城市底图,将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坐标展绘到地图上,这样便于在底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可以大大减少现场实地的工作量。实地选点时,要注意几点: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控制点和安置测量仪器;点位附近视野开阔,便于施测;导线点应分布合理,便于控制整个测区。2.检核已知控制点。用全站仪分别测量已知控制点间的实际角度和平距,和理论角度和距离进行对比,用水准仪检核各控制点之间的高差,符合限差要求方可使用。3.布设场地施工控制网。导线测量是建立局部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一种常见方法,因其布点灵活,要求通视条件少,外业工作量小,内业计算简便,扩展快,它主要用于城镇建筑区的控制测量。

四、现场施工测量放样

施工测量放样和测绘地形图一样,也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平面测量放样方法主要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和角度交会法等。高程放样常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和水准测量法。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测量中,用全站仪放样的大致流程为:架设仪器并定向→导入待放样坐标数据→用对讲机指挥司镜人员到放样点→粗定位、挖护筒→桩中心精确复核→测存或记录→继续放样本测站的其它桩位→对后视点检校→迁站→对上一测站点位进行复核。

五、测量方案的优化

1.考虑到静压桩施工时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已知控制点的潜在影响,宜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引测两到三个备用控制点,为以后定期复核场地内的施工控制网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场地内施工控制网建立之后,有必要对测量控制点加强保护,设立警示标志,构筑醒目的防护栏,以免接下来施工人员和设备进场后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扰动。2.桩基设备进场之前,要充分利用好场地内通视良好的有利时机,将各栋楼的大致轮廓线及围护灌注桩边线测放出来并撒白灰线,采集现有围墙边线及场地内重要地物的坐标,并投放到桩基围护图纸上。这样做可以有效配合项目生产经理和施工员合理布局桩基设备及配套设施、铺设临时施工便道,进而制定科学高效的施工方案。3.测量前期,配合项目工程师对桩基与围护图纸进行编号,使每根桩都有独立的编号,并将每根桩的城市坐标数据提取出来,保存到Excel表格中。经检核无误后,建议提前在办公室将控制点及放样点的坐标数据导入到全站仪内。在现场测量时结合桩位图纸,只需要调取对应的桩编号即可。4.在用全站仪测量放样桩位时,也要加强和司镜员的协调配合。

六、结语

笔者作为该项目的测量负责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采用上述工作思路和方法,严格按照测量工序实施测量,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多种困难,有力配合整个项目如期完工。在后期基坑开挖过程中,笔者持续跟进,配合监理和桩基检测单位实测桩位偏差,均满足测量规范要求。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在桩基与围护工程项目中,建议测量工作者除了要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流程和方案,还要善于积极作为,主动融入项目生产中来,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将各项测量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忙而不乱。工作之余也要多思考多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吴闯,朱瑞,邹利群,王亚桥,黄挡玉.大型建筑场区工程测量控制网布设及精度保证措施[J].施工技术,2015(15)

围护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现行工程中常用的复合型复合土钉墙支护,主要是水泥土搅拌桩与复合土钉墙的结合应用。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对边坡土体进行土体加固,解决土体自立性、隔水性以及喷射面层与土体的粘结问题;以水平向压密注浆及二次压力灌注解决土体加固及土钉抗拔问题;以相对较深的搅拌桩插入深度解决坑底的抗隆起、管涌和渗流问题,形成防渗帷幕、超前支护及土钉等组成的复合型土钉支护。因此,复合型复合土钉墙适用于砂性土、粉土、粘性土、淤泥土及淤泥质土。

1、工程概况

某项目由16个单体组成,有沉淀池、滤池、废水池、清水池等大型水池类构筑物,均采用砂垫层换填地基,基础为大板筏基。砂垫层基底标高为-5m,大板筏基基底标高为-0.3m,砂垫层厚度4.7m。该项目由西班牙德利满公司负责所有安装系统设计及设备的供应。由于系统图纸出图较晚,在沉淀池与滤池结构完成后,外方设计要求在该两个单体中间地基里增添一条Φ1000mm排泥管,排泥管埋设深度-3.8m,并在排泥管长度方向上间隔15m设置一口阀门井。为埋设此排泥管,必须在沉淀池与滤池当中的砂垫层地基里开挖沟槽。地下水位较高,为-0.7m;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密实度为1.65t/m3。所以,基坑都处于砂垫层地基中,在水头压力差作用下,极易产生流砂及管涌;在基坑边两个单体的自重荷载下,砂更无自立的可能性,极易产生坍塌。故在这种地基里,基坑围护的方案选择是非常谨慎的。

2、基坑围护方案

针对基坑支护的功能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首先考虑对砂垫层进行土体加固,加固范围为开挖面四周。通过土体加固,一方面使被加固土体的渗透系数降至10-5~10-8cm/sec,保证土体的抗渗性能;一方面使被加固土体的强度达到1Mpa以上,保证土体的自立性和强度。由于沉淀池与滤池距离仅为4m,上空高度仅2.7m左右,基坑四周根本没有供大型桩机作业的场地,所以无法采用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施工工艺来对砂垫层地基进行土体加固。唯一可行的就是采用双液注浆,浆液与砂凝结固化后成为水泥砂浆块体,强度与抗渗性能都比较好。鉴于地下水位较高,砂的渗流性较好,为保证注浆效果,决定采用分层压密注浆工艺对砂垫层进行地基加固。出于场地限制及造价上的考虑,决定采用复合土钉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形式:土钉沿深度方向布置3排,间距1m,采用梅花型布置;土钉长度6.5m,采用Ф48*3.5mm国标焊接钢管。

3、基坑围护施工

复合复合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

分层压密注浆

定位放线: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分层压密注浆孔位,用短钢筋作好标志。

钻孔:孔位确定后,钻机就位并安放牢固平稳,然后开始钻孔,采用干钻法,钻孔直径50mm;注浆:钻头钻至设计标高后,将钻杆上部(钻杆为Ф50无缝钢管)与注浆泵连接,从底部开始注浆,通过液压注浆泵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中;钻头呈花管形式,顶端封闭,四周开直径8mm注浆小孔。每层注浆完成后,将钻杆提升0.3m,边拔边注,直至注到孔口,拔出钻头,封孔候凝;养护:养护时间为28天,待注浆结束28天后,方可进行复合土钉墙施工工作。开挖前,采用静力触探法检测注浆加固体的抗压强度。

复合土钉墙施工

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坑开挖边线,用木桩和白灰作出开挖线标记;土方开挖:分三次开挖,第一次至-1.8m,第二次至-2.8m,第三次至-3.8m。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挖完亦支护完。土方开挖必须和支护施工密切配合,前一层土钉完成注浆1天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边坡面的开挖。开挖时铲头不得撞击网壁和钉头,开挖进程和复合土钉墙施工形成循环作业。

修坡:要求坡面修理平整,确保喷射砼质量;土钉制作、成孔:土钉按照设计方案制作,钢管四周开注浆小孔,小孔直径8mm,小孔在钢管上呈螺旋状布置,小孔间距50mm,钢管口部1m范围不设注浆孔,钢管末端封闭。土钉位置、间距及角度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用空压机带动冲击器将加工好的土钉分段焊接打入土中。

编制钢筋网:将Φ6.5钢筋拉直,钢筋网片按照设计之间距绑扎。土钉成孔后,端部用Φ16螺纹联系筋、井字加强筋焊接压在钢筋网上,使钢筋网片、土钉连成整体。土钉与加强筋、联系筋之间均焊接联接,焊缝长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网编扎接长度及相临搭接接头错开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在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必须用电焊焊接牢固。

喷射砼:在土方开挖、修坡之后,钢筋网编焊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喷射,一次喷射总厚度≥100mm,石子粒径5~10mm,最大粒径<12mm,专用喷射混凝土速凝剂掺入量不小于5%。喷射砼在每一层、每一段之间的施工搭接之前,将搭接处泥土等杂质清除,确保喷射砼搭接良好,保证喷射砼质量,不发生渗漏水现象。

土钉注浆:在面层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注浆。对于土钉注浆,注浆前将注浆管插入土钉底部,从土钉底部注浆,边注浆边拔注浆管,再到口部压力灌浆。水泥浆按照设计拌制,搅拌充分,并用细筛网过滤,然后通过挤压泵注浆。土钉注浆通过两方面控制,一是注浆压力控制在0.1Mpa,二是单管注浆量控制在80L左右。为防止土钉端部发生渗水现象,在土钉成孔之后,喷射砼施工之前,将土钉周围用粘土及水泥袋填塞捣实,喷射砼时先将土头喷射填塞密实,注浆饱满,即可避免出现土钉头渗水现象。

4、基坑监测

信息化施工是基坑支护新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一个特点,为了确保基坑安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要求随时掌握开挖及支护施工整个过程中边坡的动态变化,因此必须在支护施工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施工。并把获得的信息通过修改设计反馈到施工工作中去,以指导施工。本基坑按三级基坑要求,测量内容以位移和沉降为主。

基坑边坡的监测:沿基坑周边布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和沉降观测点,每隔2米布置1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仅为3.5mm,最大沉降值为7.2mm。位移及沉降量在复合土钉墙施工完成4天便趋于稳定。

沉淀池及滤池监测:沿沉淀池、滤池池壁上口每隔2米布置1沉降观测点,池壁临坑面每隔5米布置1位移观测点。最大沉降值为2.8mm,无位移量。开挖前,注浆加固体经静力触探法测得其平均抗压强度为1.78Mpa,证明分层压密注浆对砂垫层的加固是成功的,加固后的水泥砂浆块体强度达到了设计预测的1Mpa的强度。

5、结语

针对不同的工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是基坑支护设计的原则。基坑支护的本质要点就是止水挡土以供坑内安全施工,无论是重力式挡墙或非重力式挡墙均是如此,只不过采用的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各有不同。复合土钉墙成功解决了基坑边坡的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其施工周期短,与挖土同时进行,很少占独立工期。

由此可见,由分层压密注浆和复合土钉墙结合应用的新型复合型土钉支护在此工程中的位移变形较小,为坑内施工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是一种成功的基坑围护体系。该支护体系成本低,仅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墙造价的75%,值得在其他中浅基坑围护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S](.CECS96/97).

围护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现行工程中常用的复合型复合土钉墙支护,主要是水泥土搅拌桩与复合土钉墙的结合应用。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对边坡土体进行土体加固,解决土体自立性、隔水性以及喷射面层与土体的粘结问题;以水平向压密注浆及二次压力灌注解决土体加固及土钉抗拔问题;以相对较深的搅拌桩插入深度解决坑底的抗隆起、管涌和渗流问题,形成防渗帷幕、超前支护及土钉等组成的复合型土钉支护。因此,复合型复合土钉墙适用于砂性土、粉土、粘性土、淤泥土及淤泥质土。

1、工程概况

某项目由16个单体组成,有沉淀池、滤池、废水池、清水池等大型水池类构筑物,均采用砂垫层换填地基,基础为大板筏基。砂垫层基底标高为-5m,大板筏基基底标高为-0.3m,砂垫层厚度4.7m。该项目由西班牙德利满公司负责所有安装系统设计及设备的供应。由于系统图纸出图较晚,在沉淀池与滤池结构完成后,外方设计要求在该两个单体中间地基里增添一条Φ1000mm排泥管,排泥管埋设深度-3.8m,并在排泥管长度方向上间隔15m设置一口阀门井。为埋设此排泥管,必须在沉淀池与滤池当中的砂垫层地基里开挖沟槽。地下水位较高,为-0.7m;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密实度为1.65t/m3。所以,基坑都处于砂垫层地基中,在水头压力差作用下,极易产生流砂及管涌;在基坑边两个单体的自重荷载下,砂更无自立的可能性,极易产生坍塌。故在这种地基里,基坑围护的方案选择是非常谨慎的。

2、基坑围护方案

针对基坑支护的功能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首先考虑对砂垫层进行土体加固,加固范围为开挖面四周。通过土体加固,一方面使被加固土体的渗透系数降至10-5~10-8cm/sec,保证土体的抗渗性能;一方面使被加固土体的强度达到1Mpa以上,保证土体的自立性和强度。由于沉淀池与滤池距离仅为4m,上空高度仅2.7m左右,基坑四周根本没有供大型桩机作业的场地,所以无法采用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施工工艺来对砂垫层地基进行土体加固。唯一可行的就是采用双液注浆,浆液与砂凝结固化后成为水泥砂浆块体,强度与抗渗性能都比较好。鉴于地下水位较高,砂的渗流性较好,为保证注浆效果,决定采用分层压密注浆工艺对砂垫层进行地基加固。出于场地限制及造价上的考虑,决定采用复合土钉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形式:土钉沿深度方向布置3排,间距1m,采用梅花型布置;土钉长度6.5m,采用Ф48*3.5mm国标焊接钢管。

3、基坑围护施工

复合复合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

分层压密注浆

定位放线: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分层压密注浆孔位,用短钢筋作好标志。

钻孔:孔位确定后,钻机就位并安放牢固平稳,然后开始钻孔,采用干钻法,钻孔直径50mm;注浆:钻头钻至设计标高后,将钻杆上部(钻杆为Ф50无缝钢管)与注浆泵连接,从底部开始注浆,通过液压注浆泵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中;钻头呈花管形式,顶端封闭,四周开直径8mm注浆小孔。每层注浆完成后,将钻杆提升0.3m,边拔边注,直至注到孔口,拔出钻头,封孔候凝;养护:养护时间为28天,待注浆结束28天后,方可进行复合土钉墙施工工作。开挖前,采用静力触探法检测注浆加固体的抗压强度。

复合土钉墙施工

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坑开挖边线,用木桩和白灰作出开挖线标记;土方开挖:分三次开挖,第一次至-1.8m,第二次至-2.8m,第三次至-3.8m。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挖完亦支护完。土方开挖必须和支护施工密切配合,前一层土钉完成注浆1天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边坡面的开挖。开挖时铲头不得撞击网壁和钉头,开挖进程和复合土钉墙施工形成循环作业。

修坡:要求坡面修理平整,确保喷射砼质量;土钉制作、成孔:土钉按照设计方案制作,钢管四周开注浆小孔,小孔直径8mm,小孔在钢管上呈螺旋状布置,小孔间距50mm,钢管口部1m范围不设注浆孔,钢管末端封闭。土钉位置、间距及角度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用空压机带动冲击器将加工好的土钉分段焊接打入土中。

编制钢筋网:将Φ6.5钢筋拉直,钢筋网片按照设计之间距绑扎。土钉成孔后,端部用Φ16螺纹联系筋、井字加强筋焊接压在钢筋网上,使钢筋网片、土钉连成整体。土钉与加强筋、联系筋之间均焊接联接,焊缝长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网编扎接长度及相临搭接接头错开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在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必须用电焊焊接牢固。

喷射砼:在土方开挖、修坡之后,钢筋网编焊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喷射,一次喷射总厚度≥100mm,石子粒径5~10mm,最大粒径<12mm,专用喷射混凝土速凝剂掺入量不小于5%。喷射砼在每一层、每一段之间的施工搭接之前,将搭接处泥土等杂质清除,确保喷射砼搭接良好,保证喷射砼质量,不发生渗漏水现象。

土钉注浆:在面层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注浆。对于土钉注浆,注浆前将注浆管插入土钉底部,从土钉底部注浆,边注浆边拔注浆管,再到口部压力灌浆。水泥浆按照设计拌制,搅拌充分,并用细筛网过滤,然后通过挤压泵注浆。土钉注浆通过两方面控制,一是注浆压力控制在0.1Mpa,二是单管注浆量控制在80L左右。为防止土钉端部发生渗水现象,在土钉成孔之后,喷射砼施工之前,将土钉周围用粘土及水泥袋填塞捣实,喷射砼时先将土头喷射填塞密实,注浆饱满,即可避免出现土钉头渗水现象。

4、基坑监测

信息化施工是基坑支护新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一个特点,为了确保基坑安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要求随时掌握开挖及支护施工整个过程中边坡的动态变化,因此必须在支护施工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施工。并把获得的信息通过修改设计反馈到施工工作中去,以指导施工。本基坑按三级基坑要求,测量内容以位移和沉降为主。

基坑边坡的监测:沿基坑周边布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和沉降观测点,每隔2米布置1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仅为3.5mm,最大沉降值为7.2mm。位移及沉降量在复合土钉墙施工完成4天便趋于稳定。

沉淀池及滤池监测:沿沉淀池、滤池池壁上口每隔2米布置1沉降观测点,池壁临坑面每隔5米布置1位移观测点。最大沉降值为2.8mm,无位移量。开挖前,注浆加固体经静力触探法测得其平均抗压强度为1.78Mpa,证明分层压密注浆对砂垫层的加固是成功的,加固后的水泥砂浆块体强度达到了设计预测的1Mpa的强度。

5、结语

针对不同的工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是基坑支护设计的原则。基坑支护的本质要点就是止水挡土以供坑内安全施工,无论是重力式挡墙或非重力式挡墙均是如此,只不过采用的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各有不同。复合土钉墙成功解决了基坑边坡的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其施工周期短,与挖土同时进行,很少占独立工期。

由此可见,由分层压密注浆和复合土钉墙结合应用的新型复合型土钉支护在此工程中的位移变形较小,为坑内施工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是一种成功的基坑围护体系。该支护体系成本低,仅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墙造价的75%,值得在其他中浅基坑围护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S](.CECS96/97).

围护范文篇9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风险渗漏监测盲点堵漏抢险

一、工程概况及环境

某地铁车站开挖深度19m,地下连续墙围护。地墙最深37.0m。工程场区属第四系冲海积相沉积平原,地表向下所揭示的土层主要有6个工程地质层和若干个亚层,浅表层为厚1~2m的杂填土,其下为厚度约14~20m左右的粉土和粉砂层,再以下为厚度达10m~20m的高压缩性流塑状的淤泥质土或灰色粉质粘土。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深部的1层粉砂中。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8.1m。

与该站线路平行的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路灯、煤气管等;基坑两侧有市内交通主干道,道路宽15米,干道外侧为居民住宅和在建高层建筑。

二、频发渗漏事故

该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后发现地墙接缝处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施工方采取随挖随堵的办法。本站在地墙接缝约12.0~16.0m深度处多次发生较大的漏水、漏沙险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坑外地表陷坑;道路出现裂缝;各种管线大幅沉降;基坑内因渗漏灌入大量泥沙。若长时间不能堵漏,将直接导致基坑坍塌、道路毁坏等重大事故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渗漏成因分析

(1)地墙工程中,连续墙渗漏主要是墙缝渗漏。

在地墙一雌一雄施工工艺中,液压抓斗不可避免地会碰撞或啃坏墙体接头,使墙体接头凹凸不平;施工中刷壁不彻底;而且当浇注完一幅地墙,拔出锁口管施工成槽下一幅地墙,塌方或掉落的大石块卡在刚完成的地墙(仅仅初凝)的接缝位置,从而形成较大渗漏点。由于接驳器也产生渗漏水现象。

(2)基坑前期坑外高压旋喷桩的止水加固在深层处质量较差。

(3)基坑外侧均为机动车道,坑外地墙接缝处地墙和止水桩多次被车载挤压分离,形成间隙,从而导致漏水源点查找困难和漏水范围的扩大。存在较大渗漏风险。

四、建议措施

1、加强巡查克服监测盲点

大量监测数据分析证明,对于渗漏水事故,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冠梁位移、支撑轴力、测斜等数据,事故发生前后无明显异常变化,甚至水位监测数据也变化较小。所以,仅靠监测手段,渗漏事件是监测盲点,无法预测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组织全天候巡查(特别应加强夜间巡查)十分必要,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如墙缝渗漏水是否浑浊、探挖观察渗水量大小),注重细微变化,结合工程经验,发现渗漏风险,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现场技术措施建议

(1)地墙质量

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是预防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非常有效的方法。相比环境破坏带来的安全损失,“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的成本可谓微乎其微。另外加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特别是锁口管刷壁以及泥浆制备循环工序质量控制是容易被忽略的重点。

(2)固化土体

放坡开挖并注意坑内深井降水,固结基坑底板下土体3到5米,减小地墙开挖后的位移量,从而使相邻两辐地墙墙缝间位移差异值减小,规避渗漏诱导因素。

(3)快挖快撑

控制时空效应,要求基坑施工做到快挖快撑,从而控制好连续墙的变形。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变形加大加剧了接缝和裂缝的渗漏水。

(4)坑外设桩

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止水桩是地墙接缝处最可靠的防渗技术措施。对渗漏抢险段落,在地墙接缝坑外重新设置3根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桩(桩径1m以上),控制好压力,保证深层止水效果。一般在开挖较深的地段补设高压旋喷桩容易造成支撑轴力和地墙测斜报警,所以要控制好注浆施工的设备压力值,必要时候加设临时钢管支撑以确保结构安全。

(5)坑内早堵

发现小的渗漏要及时导管引流并及时采用双快水泥及时封堵。后续结构回筑时,基坑内渗漏点的处理仍需谨慎。对于较小渗漏点,在墙缝渗水用引流管导出后,迅速用双快水泥封堵渗漏点;对于较大渗漏点,宜局部凿开缝两边地墙钢筋采用钢板焊接牢固,然后采用聚氨酯灌注封堵。

严禁结构施工后仍然渗漏,以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

(6)坑外快堵抢险堵漏方法需改进。若出现类似渗漏险情时候,可先采用聚氨酯止水材料在坑外快速封堵,之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巩固(可在双液浆中添加速凝多矾防水剂提高其凝结速度)。

(7)其他措施

部分车站采用在渗漏迹象明显的地墙施工缝外预先设置深井(或称泄压井),当渗漏抢险时急速降水以减小坑内外水位差,便于坑内堆土注浆堵漏,是可行的方案之一,但要注意潜水土层降水容易引起地表较大沉降。

围护范文篇10

关键词:深基坑;围护施工;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按照国家对基础地埋深度及人防工程的要求,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不仅建设了很多的高层建筑,还建设了一些超高层建筑。因此,深基坑围护工程成为了重要的建筑项目,它不仅能够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还能够保证基坑周围的环境安全。

1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1基坑的深度不断增加。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土地价格、城管规定等,所以开发商不能仅仅以地上建设为中心,而要不断地将建设重心转移到地下,基坑深度也就不断地增加。1.2建筑工程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恶劣,基坑周围的管线分布非常复杂,深基坑建设受到影响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人口密集的地方大多数是高层建筑集中的区域,在道路附近施工主要的原因是老旧建筑地下有众多管线,分布十分密集。相关单位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尽量保证基坑周围的建筑不被破坏。1.3深基坑围护的方法。深基坑围护的方法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板桩式围护,第二种是深层搅拌桩如SMW工法桩,第三种是钢板桩,第四种是内支撑,第五种是地下连续墙。1.4深基坑围护出现某些问题时就会导致临近的房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地下管线及道路出现问题,出现工程纠纷,造成开发商的经济损失[1]。

2深基坑围护结构的选择及设计方案

2.1深基坑围护结构的选择。2.1.1深基坑开挖的深度。深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对于开挖深度较小的基坑,可以利用土钉墙、钢板桩等造价较低的围护结构施工。2.1.2地质条件。很多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围护结构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区域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深基坑围护结构。例如,深基坑如果为淤泥土质,则必须选择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围护结构或者SMW工法结构。2.1.3地下水情况。地下工程施工时,必然会涉及到地下水的问题,为此一定要根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确保围护结构的止水性能。例如,可以采用半封闭式的围护结构。除此之外,在地表杂土中会有很多的砖瓦碎片,所以在选择搅拌桩时一定要谨慎,最好使用水泥注浆。2.1.4经济合理性。围护结构的选择一定要根据经济适用的原则,既要保障围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又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能源。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可以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浇灌,在钢筋混凝土中添加水泥搅拌桩,形成整体性更强的防渗幕墙,以保证围护的效果。2.2深基坑围护的设计。在进行深基坑围护设计时,设计方案要符合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深基坑围护设计主要遵循三个原则:1)提出新理念,使用先进技术,充分考虑施工场地情况。目前,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还没有标准的计算公式,大多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出新理念的原因。2)多研究围护结构理论,多进行围护材料试验。在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实验方面,我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我们不仅要积累工作经验,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数据。目前我们积累的一些监测数据并不精确,这就可能导致我们国家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出现脱节。3)根据深基坑围护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围护结构,改进围护设计方案,探索出合适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深基坑围护结构不同,功能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水文地理情况选择合适的围护结构。

3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深基坑项目施工之前,要了解施工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与此同时,还要了解此地的应急方案,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提高深基坑的施工质量。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要点如下。3.1严格把控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深基坑项目包括很多环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质量。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统筹规划施工技术、方案、器械、人员等,充分了解施工场地周边建筑、市政设施及地下管网的分布状况。在深基坑开挖阶段,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施工,按照从上到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如果现场施工的地质环境允许先支撑后开挖,则可以采取1∶1的方式放坡。深基坑如果超过周边建筑地基深度时,则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周围建筑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如果无法满足要求,则应该严格采取挡墙或支撑的方式对深基坑进行加固处理。3.2控制深基坑周围的水位。如果深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比较高,深基坑就会受到安全威胁。地下水环境较为复杂,水源很难找到。不同时期,基坑水位也会出现变化,枯水期的水位较低,丰水期水位较高,因此在制订基坑防水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3个因素,截水、降水和排水。技术人员可以联系当地地质部门查阅水文地质资料,对当地的深基坑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确保深基坑施工顺利进行。3.3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围护结构的设计人员要根据深基坑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果工程地质报告没有提供明确的参数,那就需要选择较为安全的围护结构。设计人员还要对深基坑的土质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土质参数。3.4深基坑围护信息化管理。要认真勘察深基坑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等,保证施工安全。因为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会受到基坑形状、基坑沉降和基坑结构刚性等因素影响。3.5处理突发事件。在深基坑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如基坑围护局部出现裂缝、基坑内出现流沙等现象。处理好突发事件才能让深基坑工程质量得到保证[2]。因此,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应制订应急预案,以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围护工程主要有实践性及很强的综合性两大特点。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针对施工周围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在使用支护结构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施工场地周围环境,二是地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责任划分要明确,保证深基坑围护工程按计划完成。

参考文献:

[1]周铮.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桩墙合一”的基坑围护体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16,38(5):5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