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十篇

时间:2024-04-21 14:46:08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1

一、区县级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的地位

俗话说“郡县治,天下安”。区县级审计部门在审计系统内是最前沿、最基层单位,凭借其特殊的微观视角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着区县级行政治理的促进和完善,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的,对于许多国家重大的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区县级审计部门能够比较方便地取得第一线的资料,而且对于这些资料,鉴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在该区县域内生活工作,在许多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政策执行效果的确定性等方面都较上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政策跟踪审计上,从审计的可执行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结论的科学性等角度来说,县级审计机关理应发挥基础性、主体性的作用。

二、区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着眼点

1.立足自身,积极联动,确保审计质量。

加强政策措施贯彻执行,目的在于完善国家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县级审计机关要正确认识自身在促进完善国家治理方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人微言轻”的思想障碍,通过不断完善有效的审计方法,提升自身的审计质量。所谓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在政策跟踪审计过程中,区县级审计机关必须立足自身将各项政策的不同内容与本县区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自身情况契合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的创新力,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区县级审计机关作为审计实施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其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最终必须能融入全国审计一盘棋,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面不是局部的,积极和兄弟区县审计机关保持沟通以及充分运用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既能在审计方法上促进自身审计执行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也能提高自身在更高的视角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全局性认识。

2.以政策为主线,执行为抓手,效果为重点,推动政策跟踪审计微观化管理。

政策执行的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绩效性等,归根结底是以政策的执行效果来判断。政策跟踪审计应以实施效果的好坏来发现政策的配套措施、实施流程、监督办法等政策执行上的问题和不足。作为区县级行政单位,大部分政策除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办法之外,许多政策的具体贯彻落实在基层都物化为一定量的项目和资金。将宏观的政策层面有意识地微观化为对若干项目的审计将大大推进区县级审计机关审计的效率。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关注的重点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微观化。例如在一般情况下,政策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对于一项政策在当地的适应程度有好有坏,而区县级审计人员除了对政策的适应性进行恰当的评估外,还可以微观地分析影响当地政策适应性的各种因素的数量以及各因素对最终政策效果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便下一步实现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三、区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

1.注重证据收集详尽度和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

不同的县区有着各自不同的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域的效果也必然千差万别。最终的政策执行宏观效果有时只有上级审计机关通过借助对下级审计机关层层汇总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之后才好把握。政策是否需要微调以及是否采取配套措施和采取何种措施也只有之后才能更好的落实。区县级审计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微观地位以及自身工作对于全盘成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自身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审计证据的采集务求详实、充分,审计表格的填列务求真实、完整。基层审计干部们需甘当审计蓝领,一季度一季度地跟踪下去,一级一级及时高质量地汇总上去,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把谋全局与谋一役结合起来,保证审计系统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形成审计合力。

2.努力拓展“政策跟踪审计+”模式的运用。

区县级审计机关大多依照财经、经责、固投等机构标准进行人员分工,但随着近年来上审下,党政交办、全国全省大型联合审计项目的逐渐增多,股科室间交叉协作情况也日趋普遍,一定程度缓解了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困境。但是,政策跟踪审计这类专业要求强,涉猎范围广,牵扯部门多,投入时间长的新型审计仍然给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员配置、计划安排、审计质量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仅就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来说,内容涵盖国务院出台的23个方面70余项具体政策,涉及20多个部门,全年按季度进行跟踪汇总,基层审计部门在完成既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前提下,若要保证审计质量有必要创新审计思路和审计组织方式。“政策跟踪审计+”模式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例如,将政策跟踪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将政策跟踪审计与财政收支审计相结合,密切关注财政资金、地方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政策跟踪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围绕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检查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将政策跟踪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用数据说话,分析潜在的政策风险情况……通过“政策跟踪审计+”等新模式的不断拓展,可以充分突出审计重点,又与基层审计机关既定年度审计计划相辅相成。既缓解人员时间压力,又提高了审计质量;既保证了业务审计的专业性,又推动了综合型人才的成长。

3.不断加大政策执行效果定量分析的深度。

对于区县级审计机关来说,宏观上的数据较之上级审计部门无论从工作量还是便利程度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客观上也给区县级审计机关提供了将数据精细化分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深入的数据挖掘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定量分析使得审计人员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举例来说,中央大力推动的棚户区改造政策,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可是“何为棚户区?”很多地方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正是由于标准的不清晰,在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的老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棚户区政策在地方政府手中就有扩大化、泛滥化的趋势,只要是拆迁就全部执行棚户区改造政策,抵顶相关任务指标,出现棚户区改造越改越多的情况。区县审计机关可依据对当地实际情况的熟悉,选择当地的标准或其他合适的标准(比如居住条件、原始风貌等)定量分析把当地棚户区改造数据中的水分“挤干”。同时也可以利用跟踪审计的长效特点,对即将建设的项目区进行摸底调查,多管齐下,最终实现给偏离中央政策导向的地方措施进行纠偏的审计效果。这些工作需要也只能由区县级审计部门来主动承担。定量分析的思考维度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具有确定数字任务指标的前提下引入时间的维度就可以进一步审核行政效率。再者,根据凯恩斯西方经济学理论,政策措施特别是公共政策的实施在评估其最终效果时还应注重政策本身的外部性特征。理论来说,具有正外部性的政策最终的社会价值往往大于单纯在局部地域审核的结果。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等因素,外部性对区县级审计机关来说,长期被排除在审计评价体系之外。因此在定量分析时适当的引入空间维度以便进一步审核政策措施的外部性将显得非常有必要。另外,区县级审计机关进行政策跟踪审计的定量分析的思路也可以适度拓宽,针对政策的实施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是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4.勇于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定性分析的广度。

具体政策跟踪审计过程中,许多现象的发生若单纯依照以往财经、经责、政府投资等审计的要求,甚至都无法纳入审计内容,更勿谈进行效果分析。譬如中央喊了千百遍的简政放权,总理三令五申,许多地方都就相关内容有详实的工作成绩汇报材料,简了多少权,取消或合并了多少审批事项。这些内容看起来似乎都成绩斐然,可是老百姓仍面临着“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未婚之前是单身”、“让一岁小孩开不犯罪证明”等荒唐的要求。而以上情况的发生很明显与中央简政放权政策落实的愿景有明显冲突。此时若抛开定量的惯性思维,从定性着手,这些乱七八糟,让人啼笑皆非的“证明”实际上不仅暴露出行政人员极度匮乏的服务意识,严重懒政惰政的工作作风,而且也暴露出政府机关之间的行政壁垒仍然巨大,上下级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令政府可以内部消化的数据流转工作外部化、社会化,令老百姓产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厌恶情绪,根子上还是简政放权的措施不到位。这类事情发生在基层、症结在基层,正是区县级审计机关发挥优势的所在。简政放权主要涉及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三大类。其具体政策贯彻落实效果的审计监督不应仅仅停留在是否做了、做了多少,更要着眼与做的怎么样、做的效果如何,百姓是否满意等方面。基层的审计人员可以就地综合应用问卷抽样、座谈、测评等形式,取得百姓对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的直观感受,从中提炼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疑点或不足,区别出人的问题、制度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应整改的对策和要求。用审计的方法倒逼基层政府的服务型政府改革,将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集中到老百姓身上来,这将是区县级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可以大力发扬的闪光点之一。

5.多维度拓展审计力量的投入。

拓展审计力量的投入分为多个方面,首先应拓展审计力量投入的方向。审计人员在政策执行审计中应从传统的账务审计中“见表、见人、见账、见物”和“逐笔、逐项”的束缚中跳出来,在保证传统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中。例如,中央针对地方配套的专项资金若资金出现了大量盈余,除了按照传统审计思路保证专款专用以及资金运用的具体标准合法合规,还要对其产生原因深挖细查,它们往往都与地方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滥作为、执行不力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县级审计机关需正确认识到社会治理既有许多方面存在资金缺口,也同时存在一些方面资金闲置、损失浪费的客观现实,才能进一步从更高的视角来指导政策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进而保证公共资金高效使用。其次,需要拓展审计力量投入的来源。面对审计知识涉及的越来越广,审计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区县审计机关一方面必须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设高水平、综合型审计技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许多政策具体内容涉及特定的专业知识,审计干部专业短板难免对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此时如需克服审计资源的不足就需要引入专家咨询以及引入专业部门的配合,同时也从侧面支持了中央鼓励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落实。

6.不断夯实政策跟踪审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基础。

政策跟踪审计是个系统性工程,目前的审计指标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往往是政策跟踪审计能否客观、科学、合理地进行审计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即政策跟踪审计成败的关键所在。单纯依靠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经验来促进各自审计评价体系完善的缓慢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政策跟踪审计的迫切性之间矛盾比较突出。政策跟踪审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类似审计署专家经验库的区县级乃至各级别的审计经验系统,以审计信息化的最新发展推动有价值的审计经验、审计方法迅速推广。通过将个体经验优势转化为整体方法论,推动政策跟踪审计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不同方面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审计方法的标准化、模块化。这方面基层审计机关离不开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和支持,如果条件允许,可由审计署在制定大的方向前提下,由各省、市依据各自情况单独制定标准。

7.积极探索云审计技术助力政策跟踪审计。

随着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金审工程一期、二期顺利完成后,诸如数据库数据筛查分析技术之类的信息化审计技术助力各类审计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在全国性、多层次的大型审计中,成本、技术等问题仍一直制约着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的审计技术(简称云审计)的出现将引领审计信息化发展走出这个困境。云审计的关键是依托互联网搭建的一个具备云数据处理能力的审计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与审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最关键的审计数据都储存在“云”里。在云端,面对庞大的目标数据,整个平台仅需要为数不多的服务器维护人员及平台维护人员。在终端,广大的审计干部仅需要专注于审计分析,避免了许多重复而繁琐的类似数据存储、分类、维护的工作,从而大大的提升审计效率。另外,由于云审计的平台属性,很自然地会促进审计方法规范化、体系化、模块化、通用化的日趋完善。政策跟踪审计这样的大型审计项目亟需有效的组织分工、管理模式、审计计划等,而云审计很恰当的契合了这些需求。由基层人员短时间内将收集、整理大量的数据输入云端服务器,在省去大量的重复、低效的信息转换操作后,直接由各领域的专业人员从云端自行将各自领域的专业数据进行实时的审计分析,对于产生的审计疑点再通过云端联络系统交由各目标地域的基层审计人员进行实地落实。若以上措施能够落实,区县级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领域也将更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刘家义.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J].中国审计,2012,(2).

[2]陈尘肇.关于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1,(4).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2

〔关键词〕高职院 基建工程 跟踪审计

1  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院原有规模和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这笔巨额基本建设资金如何加强管理和有效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高职学院教职员工和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高职院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高职学院新校区基础建设工程的审计多是对工程进行事后决算审计,对建设工程中造成的损失浪费,往往只能“秋后算账”;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远远不能发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作用。惟有对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才有利于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问题,彻底摆脱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

目前,各高职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主管部门与跟踪审计的同志配合总体上讲是比较积极的,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跟踪审计在各高职学院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决策讨论时,几乎都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起到了较好的知情及监督作用;二是通过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促使各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有些高职院在实施工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在工程变更签证时,有一些人情签证、虚假签证,工程跟踪审计人员为解决这些现场变更签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主管部门专门建立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使变更签证这一环节既透明、阳光,又统一了松紧尺度,杜绝了人情签证的情况发生。三是通过实施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大多数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问题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更加注重集体研究以及按规范、程序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人员都积极支持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维护他们在工程管理中的权威性,双方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个方面的配合都比较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涌现出来,有的还会比较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准确把握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

2  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 . 1  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随着高职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紧,开工项目多,加上还有日常的一些维修改造及装饰工程项目需要决算审计,各高职院工程审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审计人员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有时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深入。第二,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专业性、及时性、责任性等要求非常高。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工程、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第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工作方法。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方针,该自己履行的职责一定要认真做好,该是建设主管部门做的工作,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能代替。

第四,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而目前各高职学院跟踪审计队伍的现状距离以上要求还相距甚远,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hi138/Com]

2. 2  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

不可否认,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各高职学院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的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首先,建设主管部门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工程跟踪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利,妨碍了他们日常的工程管理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敷衍甚至排斥跟踪审计人员;其次,基建处少数人认为学校及审计部门不信任他们,工程跟踪审计是来监视他们。第三,还有部分人认为,在工程施工阶段既然已有工程跟踪审计来为工程签证把关,那监理及项目负责人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去重复确认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属实,一切按照跟踪审计的“指示”办就行了。结果,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不做,应该履行的职责也不去认真履行,而是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 3  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不规范。

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办法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工程跟踪审计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特别在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 关于工程签证的时效问题。不少项目的施工单位迟迟不办理签证手续,由于部分项目的签证时间拖得太长,一些问题难以记清楚,影响了工程签证确认的公正性,结果容易产生争执。

(2) 关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工程签证问题。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在确认其必要性时经常产生意见分歧。这里所说的签证是指由甲方提出的因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变更而产生的,既然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变更,就存在方案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牵涉到工程费用的问题,而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因此,确认工程变更的必要性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建设主管部门一方侧重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而跟踪审计一方侧重工程造价的控制,这样双方就可能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由谁定夺,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3) 关于某些材料价格签证确认的问题。甲方强调,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这些签证大多也通过了内部有关程序来操作,无须经跟踪审计同意,否则多一道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而跟踪审计认为,材料价格的签证,在跟踪审计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必须要先经跟踪审计认可后才可办理签证手续,否则不予认可。

(4) 关于零星工作量及点工的签证问题。甲方认为对这样一些问题,因涉及的工作量较少,费用也不会太多,因此各项目负责人有权进行处理并有权确认工程量的多少而无须取得跟踪审计的同意;而跟踪审计认为,各项目负责人虽然有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但仍然要及时与跟踪审计沟通,因为这些签证最后是跟踪审计确认,情况不清楚,就难以确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否则将产生矛盾。

3  对加强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建议。

3 . 1  加强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跟踪审计的意识。

审计、基建、财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前提。跟踪审计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打破部门意识,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作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跟踪审计才有可能实施。

因此,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

3 . 2  关口前移,从项目的准备阶段抓起。

现行的跟踪审计一般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即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跟踪审计从准备阶段开始介入,则跟踪审计的效果会更好。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因为它能更好地为学校把好关。一是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工程结构不合理,那造成的代价和牺牲是巨大的,既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二是工程材料的合理性。因为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是近似的,但价格的差别特别大。所以工程的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尤其可怕的是,对于一些材料供应商与工程设计人员的联手“合作”,若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并对其有效监控,建设方的损失就会更大。

3. 3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跟踪审计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结跟踪审计经验,制定学校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上相互衔接,保证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有效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到跟踪内容明确,管理规范,有章可循,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3. 4  明确职责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基建、审计和财务等相关部门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上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跟踪审计才能到位而不越位。对咨询公司和跟踪审计项目部严格要求,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按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操作,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每天要主动到施工现场跟踪收集各种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 5  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素质。

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如: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完善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

4  对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工作的思考。

工程跟踪审计要想在高职院基建工程领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取得更大的审计成效。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控制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又要注重维护好、发挥好工程建设各方的工作热情,努力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这是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判断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有为、无为的一个重要标准。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及时性、责任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工程高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质量。

总之,基建工程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能拓展以往审计部门侧重于事后审计的做法,做到“关口”前移,这种创新的审计方法必能有效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我们从事工程跟踪审计的人员,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有效地发现、解决各学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建设项目按规范、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 1 ]  冉龙君。 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及重点[J ] . 中国审计,2001 (1) :45.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3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社会审计机构跟踪审计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放的省份,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靠后,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除历史原因和地里位置外,就是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成了当误之急,重中之中,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主要依靠教育,教育的重任在大学。目前贵州的大学大多存在硬件设施差,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一特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省政府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府无偿划拨土地、贴息及投入市政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贵州部分高校从扩大教学规模的实际出发,也都纷纷投入了大学城新校区建设的洪流中。高校新校区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建设,它通常都要有这样的特点:满足每年九月份投入使用,因此通常都会要求新校区的所有工程必须在每年的八月底交付。鉴于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特点加之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张及需求量大,而高校自身审计力量又相对薄弱等特点,为防止“房子修起来了,而干部倒下了”的情况发生,由贵州省教育厅招标委托了审计实力相对较强的多家社会审计单位对大学城的建设进行跟踪审计,借助社会审计的专业力量来完成对新校区建设的审计监督。

1、委托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同学校在新校区建设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跟踪审计中,由于自身内部审计力量不同,对社会跟踪审计单位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其跟踪审计工作范围、侧重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目的相同:一是节约投资,控制工程造价;二是加强监督,打造“廉政工程”、“阳光工程”;三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就我校而言,委托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编制、拦标价的审核、现场收方、进度审核、材料的询价、结算审核以及对一些争议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通过拦标价的审核对整个工程预期投资额度进行把关;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查看,参与隐蔽工程收方和现场签证,收集掌握第一手的施工现场资料,为及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奠定基础;通过材料市场的调研,为校方核实材料质量价格提供参考;通过结算审核,严格把关工程造价,为高校节省投资。

2、委托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未建立健全,目前虽然所有进入大学城的高校都委托了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也有一套跟踪审计的操作流程和办法,但还未建立一套规范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地上升到高校审计规范。也就是说,跟踪审计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权责不明。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委托全过程跟踪审计就会牵涉到施工方、监理方、甲方现场代表、跟踪审计方、校方内部审计人员等多方面的部门和人员,关系比较复杂,因而通常也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出台相关各方职责权限规章制度的高校,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初衷大多数是为了对工程建设提供更多专业意见和建议,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建成高标准的新校区。但实际上,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或是甲方现场代表对于社会跟踪审计这个新生事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通常在面对多方参与的现场收方过程中,对自身的责权没有清楚的认识或者是为了推脱责任。具体表现在收方过程中以社会跟踪审计单位为主导,监理和业主方现场代表及内部审计人员因为有了跟踪审计单位的介入而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把问题都直接推到社会跟踪审计,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职责。

3)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体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跟踪审计也必须体现其独立性,并且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首位。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跟踪审计单位派出跟踪审计人员到现场查看、收集资料,并将其建议和意见直接反馈到高校审计组,由高校审计组及时向高校工程建设指挥部反馈审计意见。而在工程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只能提供专业建议和参考。另外,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为校方领导或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得不在工程变更、款项支付、造价控制等方面做出妥协和让步,从而不能完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4)跟踪审计的收费问题

跟踪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人员严格细致的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促使相关管理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比如: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变更,由于施工方要按照工程变更的要求完善相关手续之后才能够施工,而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也疏于管理,抱着少签字、少负责的思想,能拖就拖,这时作为跟踪审计的单位,其职责要求发现这些问题后,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并且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而这样一来,最后竣工结算时,本来可能因此出现的审减额,将不复存在了,自然,对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审计单位来说,肯定愿意在跟踪过程中只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

3、针对委托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思考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的开展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高校新校区建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委托跟踪审计也应该符合高校特色。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得到改善:

1)建立健全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将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职责权限通过制度加以界定,制定出符合高校实际的、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跟踪审计办法,并针对具体的工程精心组织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建立健全高校委托跟踪审计实施办法

高校需建立健全高校委托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明确跟踪审计实施的程序和各方的权责,让委托跟踪审计做到有法可依,各方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促进高校新校区建设委托跟踪审计顺利高效开展。

3)加强沟通交流,改善工作环境。

高校审计组应积极与高校工程建设相关部门沟通交流,架设高校领导、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与跟踪审计单位的桥梁,增加他们对跟踪审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跟踪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实施中得以体现。

4)改革审计收费方法

社会审计的收费为两部分:一是基本收费;二是效益收费。对于基本收费由大学城业主方的主管部门,在进入大学城的所有跟踪审计单位之间交叉选取竣工结算审计单位,对跟踪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进行复审,当复审审减金额大于原跟踪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需对跟踪审计单位进行处罚。基于这样的规定,笔者认为:基本收费=按该项目送审金额价款×约定比例-(复审审减金额-跟踪审计审减金额)×约定比例;对于效益收费,将效益收费改为奖励收费,可考虑在工程开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两阶段增设过程跟踪审计奖;根据审计单位指出问题的多少、重要性、金额的大小予以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李季玲.高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8):2062207.

[2]张忠林,秦洪伟.跟踪审计在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中的作用及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16217.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cking audit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housing demolition, land acquisition, tra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d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molition project tracking difficulties in the work of audit.

关键词:跟踪审计 征地房屋拆迁 难点 建议

Keywords: tracking audit, land acquisition demolition, problem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9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拆迁范围也伴随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展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房屋需拆迁。征地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拆迁资金的运用和管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管理,提高拆迁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近年来,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和市政建设项目在拆迁过程中实施了跟踪审计,确保拆迁工作高质、高效运作。

1.跟踪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西方国家“跟踪审计”发展简述

1977年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世界审计组织第九届会议通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划指南》提出:“公共当局的资金有相当数量用于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因此,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特别彻底的审计。” 西方国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跟踪审计”(Follow-up Audit),但究其实质,它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后续审计”,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流派”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其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计划(决策、勘察设计等主要工作的统称)审计和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时间主要是“一前一后”,“一前”就是建设计划审计,“一后”就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它们较少采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在德国跟踪审计主要体现为效益审计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清晰的认识,或被审计单位不承认错误,拒绝纠正错误时进行跟踪,目的是促使有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2 我国跟踪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跟踪审计理念,要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试行全程跟踪审计。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刘家义审计长也强调指出,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不仅仅是核实损失,更重要的是减少损失。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跟踪审计势在必行。通过跟踪审计,以资金为主线,以项目为基点,对权力运行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可以拉长和拓展审计监督的时空距离,将问责和问效有机统一,促进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和连续性,发挥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建设性作用

1.3我市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提出

《实施细则》(宁政发[2007]143号)规定,各区应当实行拆迁审计制度,对征地房屋拆迁项目实行成本审计,严格控制拆迁成本;在拆迁项目结束后办理报结时应当提供审计部门对拆迁项目成本审计的材料。

《关于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关拆迁工作的意见》(宁政发[2010]261号)规定,健全拆迁补偿、补助、安置审核确认决策制度,建立由拆迁人、实施单位、评估机构、项目监管组、审计人员等联合组成的清点核量、共同确认工作组;项目所在各区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牵头部门和专门工作人员,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建设、房产、土地、等部门对拆迁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把拆迁补偿审核关。

《拆迁事务办理协议》签订前,拆迁实施单位应当对拆迁总费用进行测算,同时应当明确拆迁费用结算方式,原则上采用拆迁费用总额包干方式,个别项目也可采用拆迁费用据实结算方式。从2007年以来实施的征地房屋拆迁项目情况来看,由于拆迁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突况较多,拆迁实施单位普遍采用了据实结算方式,因漏项、少算等事先未预料事宜产生的费用由拆迁人按实补足,这一过程就需要跟踪审计来进行监督和管理。

2.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措施

2.1规范拆迁工作程序

审查拆迁工作的实施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取得拆迁许可证书,征地拆迁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制定详实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拆迁补偿是否公告,公告是否公开、公正、透明,促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2.2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政策

审核拆迁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各项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2.3严管拆迁专户资金

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要始终围绕征地拆迁资金的收支、管理使用这条资金运行轨迹为主线,对拆迁专户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监督,确保拆迁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政府拆迁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审查专户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资金审批支付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的规定,防止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

3.需要关注的工作环节

3.1拆迁测量环节

对照拆迁项目的红线图、测量单位的测量报告,对整个拆迁项目的范围、面积、房屋的数量、地面附属物的数量进行审核,复核测量报告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对拆迁面积和户数真实性的审查,防止违规扩大补偿面积等问题的发生。

3.2拆迁房屋评估环节

严格审核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核查报告结果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无依据出具报告的问题,防止出现利用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骗取拆迁补偿资金等问题。

3.3资料审查环节

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及有关文件规定,审查一户一档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认定。审核拆迁补偿协议书、拆迁补偿清单所列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公正性。

3.4入户现场勘测环节

对照测量报告、评估报告、拆迁补偿协议、拆迁补偿清单所列内容逐项进行入户核查,鉴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对房屋面积测量、附属物清查核实,并进行影像取证。

3.5拆迁补偿款发放环节

监督检查迁补偿资金发放全过程,跟踪拆迁补偿资金到位情况。通过审查拆迁项目专户的银行对账单,核对被拆迁户存折,确认拆迁补偿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拆迁户手中,切实维护被拆迁户利益。

3.6拆迁资金决算环节

审查拆迁资金是否专户管理核算,是否及时出具拆迁项目专项资金决算报告,审核拆迁专户资金的拨付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审查拆迁总费用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资金在拨付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确保整个拆迁项目资金列支范围真实、合规、合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

4.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难点

4.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补偿标准不够统一

征地拆迁过程中,涉及的补偿项目非常宽泛,既有土地、房屋等大宗财物,还有许多其他财物,如果树、禽畜之类等,例如现阶段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适用的政策主要是《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市政府关于调整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有关政策标准的通知》,但上述文件对禽畜的补偿标准以及一些受施工影响的房屋建筑物是否做出相应补偿及补偿标准问题未予明确,形成“补偿不规范、不补偿不合理”的尴尬局面。

此外,个别交通项目通常跨度较大,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个区(县),但因现阶段各个区(县)的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同一项目在不同区(县)适用的补偿标准不一致,造成被拆迁人互相比较、攀比的现象,以致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4.2部分房屋面积很难确权

随着市区各类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及农村地区的征地拆迁项目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征地拆迁中,由于当地农村用地管理或历史等原因,大量房屋没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或其他相关权属证明资料。根据规定对于此类无证房屋经甄别后属于违法建筑的应不予补偿安置,但实际操作上各地区标准不一。

此外,对于有证合法房屋,则存在证照记载的内容与被拆迁房屋用房现状不一致的情况,对该部分房屋面积的确权也是现阶段农村征地拆迁项目的一大难点。

4.3顺利出具审计报告难度大

由于目前很多工程项目时间要求比较高,必须在限期内开工建设,拆迁实施单位为赶进度很多前期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于被拆迁人提出的超过政策的补偿要求绕开审计人员后给予较大让步,在跟踪审计人员提出问题后往往不及时处理,留待项目结束后上报主管部门以求批复同意。

然而等到拆迁项目结束、相关问题需待解决时,却因种种缘由导致相关问题处理不及时,最终难以按期出具审计报告。

5.对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5.1尽快建立征地拆迁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制度

首先,审计机关提前介入征地拆迁工作,实行全程跟踪,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有利于推进拆迁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促进拆迁管理工作按法律办事,按规矩办事,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拆迁区域的社会稳定。再次,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实施过程性监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拆迁单位、被拆迁户与上级管理部门的相互勾结,套取补偿资金,从而在源头上及时防范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5.2要深入拆迁现场,尽量获取第一手资料

房屋拆迁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人口多,各拆迁户房屋结构不一,面积不一。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并深入拆迁现场,走访群众,认真做好取证材料,记好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加强依法监督,还要采用摄像的方式,记录一些图象资料。要详细了解拆迁的范围,拆迁的内容,安置补偿的标准、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监督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流向情况。

5.3要加大拆迁工作过程的透明性,把监督落到实处。

相关单位和拆迁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印发的通知》(宁政发[2010]261号),把各自的职责权限、补偿执行标准、补偿项目和补偿金额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此,才能尽量避免拆迁资金管理出现纰漏,同时也有利于补偿资金足额发放到拆迁户手中,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关于开展跟踪审计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计研究简报,第9期.

[2] 杜伟飞.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和实施[J]

[3] 冉龙君,建设工程跟踪审计重点浅谈[J]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5

关键词: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流程

一、引言

我国审计机关对跟踪审计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审计方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转型升级力度不断扩大,一批批重要的改革举措以政策措施的形式颁布并实施,其中涉及教育、医疗、创业创新、环保、新型城镇化等各项内容。而地方各级机关单位对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有强烈的关注以及了解政策执行现状的迫切需求。我国对政策跟踪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的内容不断扩充,范围不断加大。在2016年9月2日的《审计署绩效报告(2015年度)》中指出:通过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推动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政策落地和追责问责,促进了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可见,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对于政策跟踪审计探索的时间还很短,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学术界对于政策跟踪审计的文献较少。因此,笔者选取了我国各省、市的6个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分别为:审计署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上海市审计局对援疆政策的跟踪审计、青海省抗震救灾政策跟踪审计、南京市保障房工程跟踪审计、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跟踪审计以及浙江省特色小镇政策跟踪审计。通过梳理这6个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实践,从审计实施流程和评价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跟踪审计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为后续的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

二、审计实施流程

通过对6个项目分析发现,政策跟踪审计路径主要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阶段展开。(如图)具体而言:

(1)在审计准备阶段,使用深入梳理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四步进行,即在选择重大审计项目的基础上,利用各方审计力量梳理各部门根据基本政策制定的各项措施,并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实施审前调查,从而制定适合实务的审计方案。由于审前调查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方案的设计,而审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于该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审计署稳增长项目、稳增长等审计组经过专家指导以及一段时间的审前调查后,才能制定详细、准确的审计方案。在南京保障房政策审计准备阶段,因保障房政策涉及巨大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受到政府和群众持续、高度的关注,故保障房政策的审计被列为南京市审计局的审计项目。审计组人员对保障房政策进行收集,梳理出相关要求和标准,经专家组共同讨论,结合历年审计结果,编制具体可行的审计方案。浙江特色小镇审计组,采取政策措施清单、研讨会、相关部门面谈、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高校资源、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要素的最佳调配,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最大化地利用社会资源。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小镇,赶赴现场观察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在2016年4月,审计组对绍兴黄酒小镇实施审前调查,实地考察了小镇的建设情况以及小镇的规划内容,对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人才、土地等各方面的情况详细地询问并多方求证,并以该调查的结果结合之前的分析,设计了一系列的填列表格,也为审计方案的确立打下基础。平原造林工程是一项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市审计人员与农林方面专家进行讨论,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而青海省审计厅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立刻将抗震救灾政策的审计列为当下的重要审计项目。审计组以收集的相关救灾政策为判断依据,将救灾资金和物资作为审计的重点,经专家和审计组人员共同讨论,编制了审计方案。

(2)在审计实施阶段,使用发放审计通知书、整理基础资料、实施现场审计、定期汇报交流四步进行,即审计组先通过现场等方式发放审计通知书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再利用网络、问卷等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随后实施多次或反复的现场审计(主要包括提前沟通、进点会议、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个别约谈、获取审计证据、制作取证单及工作底稿等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小组内部定期交流以保障审计顺利实施。如审计署稳增长审计小组人员通过发放审计通知书将审计的基本情况告知被审计单位,随后特派办与各省审计厅会对不同地区进行审计并定期相互交流,以实现特派办之间信息互通,减少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保障审计的顺利实施。在保障房政策审计实施阶段,从保障房开工建设开始,南京市审计部门先后组织了16个审计小组、72名审计人员,对四大片区保障房项目进行审计。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在专业工程师以及审计专家们的共同协助下,对施工设计、材料计价、材料采购的招投标过程、财务制度的建设、资金的收支和管理等进行重点审查。特色小镇审计小组在4月12日就印发审计通知书,将审计信息传递给各相关单位。北京市审计局在平原地区造林政策跟踪审计中,重点审查土地利用、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建设程序的合规性、施工建设管理等情况。同时向各镇派出驻场审计人员,在种植期间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实施现场监管,并公布驻场审计人员联系方式,方便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沟通。青海省审计厅对资金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和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审计,以确保救灾资金的有效使用。救灾资金包括青海省级财政拨付的8000万元、玉树州财政拨付的4800万元和玉树州民政局发放的118万元得到审计人员的确认。

(3)在审计报告阶段,使用撰写征求意见书、相关方进行反馈、出具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四步进行,即审计组先撰写征求意见书与相关方进行协商,使其提出不同意见并进行调查,从而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资料归档。如审计署每月将稳增长等政策审计报告公布在其网站,目的在于揭示当前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在2015年12月报告明确指出,江苏、吉林、陕西等省的民生保障工作落实不到位、项目进展慢、未按时完成节能环保方面工作任务。这促进了这些省份进行改革,真正发挥了审计报告的价值。在浙江特色小镇审计报告阶段,征求意见书寄送至各特色小镇所在市、县政府和13个省级部门后,各单位及时将送达回证和反馈意见寄回。青海省审计组人员将获取的资金使用、物资发放、遇难人数等可靠信息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促使救灾政策进一步落实。南京市审计部门从保障房开工建设开始,先后组织了16个审计小组72名审计人员,对四大片区保障房项目进行审计。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在专业工程师以及审计专家们的共同协助下,对施工设计、材料计价、材料采购的招投标过程、财务制度的建设、资金的收支和管理等进行重点审查。

三、结论与启示

1、结论

政策跟踪审计实施主要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阶段展开。在审计准备阶段,使用选择审计项目、深入梳理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五步进行,即在选择重大审计项目的基础上,利用各方审计力量梳理各部门根据基本政策制定的各项措施,并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实施审前调查,从而制定适合实务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使用发放审计通知书、整理基础资料、实施现场审计、定期汇报交流四步进行,即审计组先通过现场等方式发放审计通知书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再利用网络、问卷等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随后实施多次或反复的现场审计(主要包括提前沟通、进点会议、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个别约谈、获取审计证据、制作取证单及工作底稿等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小组内部定期交流以保障审计顺利实施。在审计报告阶段,使用撰写征求意见书、相关方进行反馈、出具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四步进行,即审计组先撰写征求意见书与相关方进行协商,使其提出不同意见并进行调查,从而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资料归档。

2、启示

通过对我国6个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在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要重视对政策理解,深化思想认识。对于所审计的相关政策要多次讨论、深入理解才能真正了解政策意图,才能确定正确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并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绝不能忽视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政府审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报告的严肃性,基础资料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必须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对基础资料的审核要求应非常严格。最后,在审计报告阶段,必须重视审计成果的展现,充分体现审计价值。随着政策跟踪审计浪潮来袭,社会各界对审计报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着力提升政策跟踪审计成果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2015年4月27日。

[2]史吉乾: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方法探究[J].审计研究,2016(01):17-19.

[3]谭志武: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的认识———基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实践[J].审计研究,2012(06):19-23.

[4]宋依佳: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12(06):10-14.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6

一、创亮点、求突破,各项审计工作呈现新特点

——财政同级审创新审计组织模式,追踪问效取得新成效。以规范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为目标,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为补充,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为重点,进一步抓好财政同级审计。2012年财政同级审,突出“预算执行效果”和“审计整改落实”主题,关注财政资金的综合绩效。在项目组织上推行“1+N”审计模式,对社会保障资金、人才建设资金、校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并将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情况纳入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后,对我局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建议整改,区财政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评价有突破,效果更明显。年初,根据区委冯书记对我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的“加大对部门工作性支出合理性和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新要求,在施局长等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业务处室的具体指导下,我局重新梳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一是关口前移,把控审计过程,实行项目集体审议制度。每个项目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前均召开至少2次以上的业务分析会,由局长、分管局长及相关人员参加,会上项目主审介绍情况,集体审议,集思广益,之后审计组按审议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报告,再由分管局长、局长先后审阅把关,以控制风险,提高质量。二是一份报告突出一个亮点。将账面审计和相关调查充分结合,抓住被审单位的工作特点,寻求查证重点,反映单位特色,对财政性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突出报告特色和亮点。三是深化报告提炼。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注重发挥审计宏观性效应,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和规范部门管理服务。四是强化成果运用。强化跟踪监督,加强追踪问效,确保审计结果可用、好用、管用。全年完成经济责任审计17项,查出管理规范金额亿元,提出审计建议47条。

——政府投资审计力度不断加大,跟踪范围有新拓展。今年以来政府投资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项目数量、审计范围和审计效果均有新突破。一是竣工决算审计深入推进,审计成果进一步显现。全年实施竣工决算审计26项,送审金额1.17亿,核减投资额1710.60万元。二是重点项目跟踪审计范围不断扩大,跟踪项目成倍增加,跟踪程序更加规范,跟踪过程涉及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大宗材料采购等十二个重要环节。目前已实施跟踪审计项目21项,其中年内新开项目12项,已完成项目1项,共审核招标文件、合同文件16份,监督询价活动43次,提出审计建议26条,跟踪审计项目涉及投资额124亿元,年内送审金额6.46亿元,核减金额5336.66万元。三是全程参与拆迁项目跟踪审核,年内全局抽调30人次参与5个拆迁项目审核工作,审核内容包括入户调查、补偿测算、事项变更、协议签订和资金支付等各个重要环节,审核率达到100%,审核拆迁资金51亿元。

——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把握民生,突出绩效。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及效果,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一方面,严密组织开展“一条鞭”审计项目,对全区社会保障资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我局出具的审计调查报告受到市局社保处和区人大常委会肯定。另一方面,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全区城市模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投入运行绩效等情况进行专题审计调查,评价效益,分析原因,点面结合提出意见及建议,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二、严管理、勇创新,审计监督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审计管理,促进审计程序不断规范。一是强化审计计划管理。实行审计目标任务分管局领导和项目主审责任制,按规定时间节点实行考核。二是强化审计程序管理。结合区情,先后对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决算和跟踪审计、拆迁跟踪审核等制定操作规程,实行网上复核,试点审计项目审理。三是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审计准则》,把好审计计划、审前调查、方案制定、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关键环节。

——推动审计创新,促进审计工作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上半年投入5万元对联网审计系统进行升级,联网审计网络可实现对区财政总预算执行系统、区财政结算中心系统79账套及区财政非税收入等8个专户进行数据采集,并可适时进行联网核查、跟踪。今年计划编报AO审计案例5篇,计算机审计方法3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1项,确保百分百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运用AO,百分百审计项目运用AO并实现AO、OA交互。二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今年安排“独立型”绩效审计专项调查2项,由1名副局长担任助审;“结合型”绩效审计5项,由分管科室的局长带项目。三是加强审计理论研究。今年我局与审计学院联合开设对招投标标书审计研究课题,以理论研究促创新、提高水平。

——致力审计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大审计”观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做到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二是坚持“审、帮、促”并重,发挥审计预防、揭示、抵御功能作用,在揭露问题中促进整改,促进完善制度,力求标本兼治。三是发挥好决策参谋作用,今年1至8月出具3期审计专报,均得到区主要领导的专门批示,其中“生态科技岛一期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征地拆迁审计情况亟需关注”审计专报更得到区委冯书记的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局提出的土地成本审核及资金结算等问题予以研究,并落实分管区长牵头拿出我区的整改意见。

三、明年的工作思路及打算

一是要继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认真学法律、学业务,不断充实履行职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按规章办事。要按照《区审计局六大制度汇编》中的规定,处理日常事务,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向责任机制要效率,向严格的管理要行风。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7

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如何尽快集中力量、转换角色、全程跟踪,及早顺利地转入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摆在了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会议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审计监督力度;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副审计长余效明分别于2008年6月、7月到陕西省汉中、宝鸡两市察看灾情,在部署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同时,对下一步如何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做出了明确指示;省审计厅领导成员多次深入宁强、略阳、勉县、南郑、汉台、宝鸡、陈仓、太白等市、县(区)审计机关检查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座谈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审计问题。从2008年6月下旬开始,省审计厅根据陕西省的灾情和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及时调整审计工作思路,提早动手、精心安排,在广泛开展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陕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天津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联系,研究制定了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总体方案和各专项审计方案,并专门赴审计署请示汇报陕西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设想和安排,审计署领导充分肯定了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对陕西省审计厅动手早、行动快、思路准确、作风扎实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

2008年8月11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将省审计厅上报省政府的《陕西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总体方案》转发各地执行,省审计厅在总体方案框架下,分别制定下发了农村民房、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水利设施、交通、城镇体系建设等7个专项审计工作方案。8月21日至22日,经省政府批准,省审计厅在西安召开全省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饱含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保质保量完成好这项特殊而光荣的审计任务,向党、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当年9月,省审计厅和汉中、宝鸡、西安、咸阳、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及其40个县(区、市)审计机关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开展审计的第一阶段,全省整合审计资源共抽调750名审计人员,组成120多个审计组,踏着大地的余震,进入灾后重建第一线展开审计,在3个受灾省中率先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的跟踪审计。

2009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搞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省政府提出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的要求和《审计署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的考核和检查力度。省审计厅先后两次分别在西安、汉中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现场会,交流经验、查摆问题、统一认识,要求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和审计项目台账,创新审计方式,突出审计重点,狠抓审计质量,针对共性问题适时组织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机关主要加强对城乡灾民住房、中小学维修加固和重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敬老院和饮水以及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抢险加固工程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跟踪审计,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揭露和查处力度,及早安排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审计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许。

2009年11月和2010年4月,省审计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按照审计署和省政府要求,分别向社会了陕西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1号、2号公告。审计公告表明:截止2010年2月底,中央安排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陕西省包干资金为101.94亿元,已到位87.1亿元;陕西省地方财政筹措资金51.59亿元,其中省财政36亿元;社会捐赠资金23.98亿元;共计到位资金178.17亿元。自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以来,我省各级审计机关先后组织1434名审计人员,组成473个审计组,对2578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已审计项目计划总投资97.7l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5.05亿元。

全程跟踪抓重点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是继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之后的又一次非常规审计,与日常的审计有很大区别。区别在于它不仅关系到灾区人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社会敏感度极高,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乃至国际社会都高度重视和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针对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量大、项目多、要求高,而且非常分散的特点,省审计厅灾后恢复重建审计领导小组根据各个阶段进展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每个审计阶段的审计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参审人员按照省厅确定的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问题定性和处理标准、统一汇总上报审计结果的“五统一”部署,在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积极创新审计方法,采取省、市、县联合审计、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以“同级审”为主“上审下”为辅等方式。坚持全程跟踪审计,既跟踪项目、又跟踪资金,既跟踪审计项目规划、资金筹措、资金到位、建设管理的情况,又加强与发改委、财政、建设等灾后重建管理部门以及援建地方天津市审计局的联系,要求建设单位逐月报送进度,加强日常检查。突出审计重点,着重抓好三大类重点审计项目,一类是受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统建的民生工程,第二类是交通、水利、电力、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第三类是投资额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着重抓好五方面审计的重点内容,即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落实情况,各类资金和物资的管理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另外,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通过严把“六道关口”,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质量。一是严把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关。审计人员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和概预算为依据,审查项目是否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进行施工,是否对工程造价进行了有效控制。特别关注了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造成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的问题;由天津市援建的陕西省宁强县南街小学北教学楼和餐厅项目原来概算投资1140万元,通过审计实际投资931万元,节约了209多万元。二是严把招投标关。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坚持全程跟踪审计、严把工程建设项目每个关口的原则,对招投标的各个过程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招标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三是严把材料价格关。灾后重建建设项目比较集中,需要大量的建设材料,引起了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审计组在审计材料价格中,既查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认质认价资料,审查施工单位的购料发票,又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市场调查,确定所用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四是严把隐蔽工程关。隐蔽工程往往是偷工减料、造价舞弊的重要部位,是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除了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逐一核实、严格对照,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疑点外,还对建设工地进行实地考察、部位查看,重点核实地基开挖和回填的真实性,对不合格的要求立即纠正。五是严把项目监理关。审计人员在对75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检查中发现,28名监理人员有近半数人员无上岗资质证书,还有1人监理多个项目,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审计组及时发出审计建议书,要求建设单位严格加强管理。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尽快按照规定配备监理人员,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经对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已全部符合要求。六是严把工程决算关。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是影响工程决算的重要因素,审计人员坚持到施工现场,逐点逐项核实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真实性,对设计变更的各个要素,逐一计算审查单价的合理性。目前全省已完成决算审计项目168个,核减工程造价1175万元,核减率平均为5%左右,最高的达到20%。通过采取一系列全程跟踪审计、突出审计重点、狠抓审计质量的措施,有力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造价真实、合理,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安全以及重建工作顺利进展。

加强整改抓落实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审计机关通过对灾后恢复重建全程跟踪审计,发现和处理一些制度障碍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促进有关部门或单位尽快整改解决,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省审计厅领导非常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逐条督促落实,并进行审计公告,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2009年11月17日,省审计厅了陕西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1号公告,时隔不到半年,2010年4月又推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2号公告。两份公告对审计发现的部分灾后重建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监理力量不足,有的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个别项目中存在违规收费、垫支其他经费等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上述问题,省审计厅向省政府及时进行报告,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袁纯清省长、赵正永常务副省长分别做了重要批示。按照省政府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要求,省审计厅组织召开了5市1区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协调会,对整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同时,与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组成联合督察组,对5市1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筹集使用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逐项落实了整改措施及进程。

我省市、县(区)有关管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的部门及建设单位,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审计厅提出的整改建议,加大整改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灾后恢复重建初期建材涨价加大项目建设成本20%―40%的问题,省审计厅及时向省政府作专题汇报,省政府和受灾地区采取措施,拓宽了建材供应渠道,加大了建筑材料供应力度,使得建材涨价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受灾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市、县(区)政府十分重视,马上研究部署,多方筹集,促进了资金的落实;针对未经履行审批手续便自行开工,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不报批,未经招投标选择施工、监理单位等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问题,涉及的县(区)和项目都制定了具体措施,加快申报和审批,积极进行整改;针对部分项目监理力量不足、由1人监理多个项目,以及部分监理人员和专业监理工程师不具备上岗资质的问题,涉及的受灾县和项目要求承担监理任务的单位,按国家规定尽快配置监理力量,确保灾后重建项目质量;针对迟拨建设项目资金、违规将资金直接汇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个人账户、违规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等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立即纠正进行整改;针对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慢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建设进度。通过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整改,有效地促进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规定的落实,确保建设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提高,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很好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到目前为止,审计机关在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中,共提出审计建议513条,已被采纳并落实整改的424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6项。通过落实审计整改建议,纠正处理审计及时发现的问题,已节约资金或挽回经济损失788.46万元。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8

关键词:拆迁安置;政策;跟踪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政策跟踪审计通过对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府决策的审计,监督政府决策过程,追踪决策执行结果,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切实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审计署于2008年7月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把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作为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五个领域之一。加强对跟踪审计管理的研究,是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内在要求。

一、温州拆迁安置政策跟踪审计实例

2007年温州市审计局在对某旧城改建指挥部审计中发现,该指挥部存在:安置房建设周期长,超期限回迁现象普遍,大多数拆迁户不能在规定的协议时间内进行回迁;安置模式单一,绝大部分采取就地安置方式,导致拆迁安置逾期过渡费支出过大且逐年增加;剩余安置房处置缺乏透明度,引起拆迁户不满,存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指挥部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现行的指挥部建设体制存在“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弊端,效率低、绩效差等问题。温州市审计局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分别对另外两家城市建设指挥部和一家承担拆迁安置房建设任务的房开公司进行审计,同时开展了温州市拆迁安置过渡费支付等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对本市拆迁安置情况、剩余安置房源处置、指挥部体制现状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结果进一步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印证了现行的拆迁安置政策和指挥部建设体制存在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城市建设模式问题。温州市审计局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审计建议和对策:完善现行的拆迁安置政策,改变现有的以就地安置为主的拆迁安置模式,逐步实现多元化补偿安置方式,即以货币补偿安置、外迁实物安置、现房即时安置对单一的就地实物安置(期房)进行有效地分流;对城市建设项目中多余的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由各建设单位交由市政府统一调度;待时机成熟,对现行的城市建设体制进行改革。审计建议引起温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温州市区在外过渡五年以上被拆迁户住宅安置的意见》,规定:“鼓励拆迁房货币化安置和外迁安置。对被拆迁人选择货币化安置和外迁安置的要实行优惠鼓励政策。加强安置房源的统一调配,市区凡拆迁安置后的多余住宅房源,原则上统一移交市房管部门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拆迁安置房的房源统筹调剂使用。”同时,上述审计成果也为温州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2010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撤销各类城建指挥部,通过调整与整合分别组建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公司,加大政府性项目投融资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建设综合协调和资源整合。

二、政策跟踪审计管理的重点

笔者认为,温州拆迁安置政策跟踪审计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关键在于加强了对政策跟踪审计管理的探索。温州市审计局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强化了对政策跟踪审计的管理:

1.选择合适的政策项目。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项目本身的重要性因素;二是审计机关自身能力的因素。刘寰(2009)等人结合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特点,提出当前应选择那些与日常审计业务密切相关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性较强的、评价标准易于确定的政策项目来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1)法定评估项目; (2)应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评估的项目; (3)带有示范性和试验性质的新政策; (4)执行中出现较大问题的政策项目; (5)公众反响强烈、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政策; (6)经济效益明显、效果显著的政策项目等 。温州市审计局就是从党委政府最关注的体制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重点关注城市建设综合管理、拆迁安置、社会稳定等方面来确定的审计项目。

2.部署适当的组织形式。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跟踪模式,还可以与同步审计结合,可结合其它审计项目附带式跟踪;可以借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联网实时跟踪;实施主体上也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或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类型上也可以是专项审计调查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一般应采取混合型跟踪审计方法,要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的特点,灵活采取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机动选择专门立项和附带式执行审计或审计调查的方式,综合运用定期跟踪、多次审计等跟踪方式。本次对温州拆迁安置政策的跟踪审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确定恰当的审计时机。审计时点的选择即跟踪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关键点的选择,政策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决定了审计方式、组织形式和介入深度、力度的选择。按照政策真正落地、发挥作用、产生效果的时间不同,政策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也不同:(1)对于起效快的政策,需要审计机关在政策出台的较短时间内进行跟踪审计,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尽早加以调整。(2)部分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在公布后、实施前甚至在酝酿阶段就可能会产生影响,需要审计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在公布后立即展开审计工作;(3)对于一些起效的周期较长政策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政策,特别是事关国家宏观发展全局的重大经济政策,不能只进行一次审计,而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综合考虑影响政策发挥效应的多方面因素,分阶段、分时期选取多个时点进行评估,通常在政策执行的转折时期,如从无到有的试点时期,从点到面的政策推进期,政策普及后的成熟稳定期,都容易出现各种管理漏洞,或忙乱,或麻痹,营私舞弊也会趁虚而入,最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做为关系民生的拆迁安置政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宏观政策的调控而断变化,应该分阶段、分时期、采取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审计。

4.检查执行情况,强化跟踪审计实施管理。跟踪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持续或者追溯,还应该坚持问题为主线,在不同单位、不同时点实施跟踪,使跟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所谓由此及彼,是指对发现的问题,追踪问题漫延的程度或存在的广度,从一个单位跟踪到整个领域,从单个现象发现普遍问题;所谓由表及里,是指从通过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揭露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入手,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深入分析研究本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对策,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

5.准确定位跟踪审计职责。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应摆正位置,决不能越俎代庖,参与到被审计单位政策的制订、决策、管理过程中去。一方面准确定位好国家审计部门监督职责,发挥好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其中可能产生的道德败坏和腐败风险。

6.关注审计效果,重视审计成果开发管理。及时通过信息、专报等形式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跟踪审计工作。如上述对温州市拆迁安置政策执行、指挥部建设体制的跟踪审计,始于将旧城指挥部审计发现的情况,再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进一步对温州市拆迁安置政策执行和指挥部建设体制进行跟踪审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健,吴肃锋,等.跟踪审计管理研究.

[2]吴肃锋.政策绩效审计初探[J].浙江审计,2009(05):34-37.

[3]陈健,吴肃锋,等.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J].中国审计报,2009(1447)第八版.

[4]曹俊汉.迈向评估审计新纪元:美国会计总署结构与功能的研究[J].台北:欧美研究,第三十卷第四期.

[5]时现,朱尧平,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3).

[6]李兴山.现代管理学[J].北京:现代出版社,2002.

[7]审计署.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08,1.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9

关键词:跟踪审计;长三角;建设项目;高铁

一、引言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设项目的跟进程度也不断加快,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的高铁项目建设,无疑为铁路基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挑战,其中长三角高铁建设项目引起新一轮的关注。随着沪宁、沪杭、宁杭三条城际高铁相继开通,长三角高铁“一小时都市圈”的梦想将不再遥远。长三角高铁项目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突破,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和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然而,事物的发展方向总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随着高铁建设过程的深入进展,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项目审计亟须不断的创新,不断摸索新的道路。就目前耗资巨大、关注度较高的长三角高铁建设而言,前述原则,尤为重要。特别是设计建设周期、资金投入、工程监督力度、执行力度等方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而其借鉴的最佳对象,便是京沪高铁。从京沪高铁的建设到审计发现的种种问题,审计这位“经济医生”不仅在事先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等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在最大力度地缓减交通瓶颈,有效避免事后审计无法发现前期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跟踪审计”这一新型审计模式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崇。本文针对高铁的建设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对跟踪审计进行阐述,并将跟踪审计与长三角高铁建设进行结合应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高铁建设达到更好的成效。

二、“跟踪审计”概述

由于跟踪审计发展过程较短,因此目前,跟踪审计尚无明确的定义。大致上跟踪审计的定义是指对一个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如预算制定、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促进建设项目得到规范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并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的一种审计模式。基于此,衍生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它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采取全程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政府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是效益审计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对于像高铁这一类的大型工程项目,耗资和影响力极大,不做豆腐渣工程,建成中国特色的长三角是我们一直期望的,做出实实在在的风貌是我们必须面对。由以前的主要是针对“结果”的审计转变为针对“过程”的跟踪审计,它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运用不仅能监督建设过程,及时纠偏,更能防患于未然。跟踪审计对长三角高铁的长期建设及运营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跟踪审计在高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我国具有地域广,人口多且集中,需要大等特点,因此高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技术标准高、管理要求严,我国高铁建设成就也举世瞩目。同时目前就高铁工程的建设成果而言,其对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用重大。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建成并投入运营高速铁路总计为6552营业公里。已经建成150多个客站,如北京南站、上海南站、南京站等,正在建设将近的300多个客站,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另外,还有1万多公里高速铁路正在建设。其中,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而高铁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从盈利到亏损的代价,以及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债务风险。到2011年上半年,铁道部负债已进入2万亿元时代,达到20907亿元。我国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审计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事后审计特征。

2011年3月23日,从审计署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中,审计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七点:第一,工程招标不规范,中标单位开始工作时间早于招标时间,招标制度流于形式。第二,个别施工单位及个人转移挪用公款和建设资金 1.87 亿元及其他相关问题,涉嫌违法违纪。第三,采购租赁等业务中出现使用虚假、冒开或者伪造的发票,且发票金额较大。第四,京沪公司对尚未实施的工程办理工程款结算,但涉及金额大。第五,京沪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扣回物资供应合同履约保证金。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的履约保函已经失效或被京沪公司退回,上述资金已难以追回。第六,部分工程监理不到位。第七,施工单位未按初步设计要求,影响了当地水土环境。这些问题给高铁的建设带来了很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高达1.87个亿的资金被挪用,给高铁建设带来巨大损失。京沪高铁作为我国“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南北向主骨架,途径4省3市,全长1318公里,是我国建设项目中的重要工程。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跟踪审计在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两个月的审计,发现了如此严峻的现实,由此,跟踪审计在大型基建项目中,其效用是有目共睹的。基于此,在长三角高铁建设中事先注入跟踪审计的概念,以及切实将跟踪审计应用于建设中,做到有效的监督,对于打造长三角形象百利而无一害。

四、长三角高铁项目建设引入跟踪审计

长三角高铁是一个基建工程的典型项目。其投入建设以来一直是一个被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已迅速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该高铁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意义。

(一)引入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京沪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那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国家其他建设项目的实施也敲响了警钟,尤其对于长三角地区。以其为鉴,避免建设过程出现类似情况。

长三角地区在地理概念上是指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在经济概念上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然而常言道“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国家投入巨资来铸造高铁,那么就历史经验而言,在规范运作和资金使用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于是,“跟踪审计”便作为一条“防滑链”或者说是一位“经济医生”,在高铁建设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它全程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去,可以更好的了解高铁的建设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建设单位并评价改进结果。其次,“跟踪审计”在长三角地区的运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建设项目带来示范作用,也可以加强对所谓的劳民伤财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的预警作用。预警加防范,从而督促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长三角高铁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跟踪审计,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是当前跟踪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前不久的京沪高铁跟踪审计过程中也发现了 不少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长江三角洲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高铁建设项目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而目前跟踪审计实力有限

高铁建设项目过程复杂漫长,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算、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决算等环节,必然要求跟踪审计对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结算全过程进行审计。因此,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财务和审计知识,还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工程预算、工程设计及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综合评价能力和统筹兼顾能力。可见跟踪审计审计任务重、跨度大,同时风险也大。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而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很多审计人员审计会计知识丰富,但是与工程相关的知识比较缺乏,而一些工程专家工程知识丰富却缺乏审计经验,对审计过程的帮助有限,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

2.被审计单位缺乏审计独立性

跟踪审计单位的审计职责,是对工程建设中所有参与单位的相关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计,这里所指的所有的参与单位是比较广泛的,不仅包括作为项目主要管理者的项目业主和业主,同时也包括参与到项目中的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及设备供应商、招标单位等。主要是项目业主和业主,他们对工程造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跟踪审计业务由项目业主委托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他们的主观影响,比如说容易造成受托单位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业主的要求才能够拿到该业务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而失去独立性。同时,审计人员过度参与项目进程,也会导致职责不明,超出审计范围。

3.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

投资预算是一项工程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的预算不仅可以节省项目资金,同时也能提高项目效率。而由于现实建设过程中对预算的不重视,导致某些项目设计本身深度不够、概算粗略等现象,同时项目进行过程中中途变更频繁,甚至出现人为的少报批多,擅自提高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等情况,这些现象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不足,超预算现象严重,形成大量的资金缺口。

4.招投标不规范,中标单位违法分包转包问题

招投标不规范的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招标程序不规范。应招标而未招,尤其是勘察、设计、监理、材料采购等单位的确定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第二,招标程序不透明。一些招标内容没有在规定媒体和网站上招标公告或公告内容不全;第三,招标程序流于形式。招标单位不按有关强制性规定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同时,在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某些中标企业违规将工程转包或分包给无资质施工企业,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应对措施

对于上述几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长三角高铁的高质高量有所帮助:

1.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审计人员水平

首先,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提要专业知识,又要提要思想道德意识。培训要以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有重点,有目标的展开。

其次,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对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是否真实,项目审计方案是否符合经济型、效益性原则,资金的来源是否可靠,招标的流程是否公开、公平、透明等。

最后,要关注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职业资格。如审计人员资格有待加强,审计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

2.把握好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及介入深度

从理论上讲,跟踪审计越早进入项目越好,而现实中跟踪审计也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再研究确定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介入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介入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

3.处理好审计监督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在进行审计之前,审计机关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作为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的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但决不能代替建设单位行使管理职责,可以对审计单位提出审计意见,但是不能代替管理、监管等管理者的职能,要始终保持审计的独立地位,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4.加强中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流程

从制度控制方面,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中标管理制度,要对项目工程是否分包或者转包,是否符合投标流程,资金使用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支付现金的情况,建设项目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或者未按设计方案实施等情况进行管理监督。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减少日后因核减工程量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

同时,为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应充分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引入资金拨付监控信息系统等类似的电子联网系统,电子系统应能反映投放到项目结算资金的运转全过程,资金的拨付、支出采用电子审批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管和控制,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系统维护,确保系统行之有效。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关注这个系统的使用情况。

五、小结

纵观整个发展带来的现有效果及未来效益,可以肯定的说:长三角地区高铁的建成,必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的繁荣。因此做好长三角高铁这个项目势在必行,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创新,在高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事后审计面临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跟踪审计作为一项全新审计,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只有打破原有的审计思维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才能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践行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振丰.长三角高铁时代的到来[J].江南论坛,2010(11).

2.奎臣.突出建设项目审计.加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J].审计文汇,2011(6).

3.杨涛,马辉.如何有效开展工程跟踪审计[J].审计文汇,2011(10).

4.王肇全.审计“免疫系统”论在项目建设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6).

5.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

6.冯会玲.审计署:京沪高铁发现7大问题 挪用资金1.87亿[DB/OL].审计署网站,2011-03-23.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区别篇10

关键词: 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模式

Abstract: the five years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 put forward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rack audit.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audit author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 most of them have carried out the major investment projects or major matters of track audit work, part of the loc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s an exploratory work, track au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the audit process is larger risk.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isk-oriented audit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mod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sk-oriented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s the role of the track audit,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ensure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Keywords: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rack audit; mod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审计风险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今世界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是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的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对象(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财务报表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就审计机关而言,跟踪审计仍然是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监督行为,传统的审计风险的定义至少提供了基本的对于跟踪审计风险的探讨和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了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造成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和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系统中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因此推行科学而高效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期望风险水平,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审计担负着监管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审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这个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1.跟踪审计点的确定形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慎重确定高风险点,也可以说是审计跟踪点,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种形式是重要的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重要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而这些工程事后审计难度较大或无法进行审计取证,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因此应把其施工过程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如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路堤填方段的原地面标高可作为路堤填方工程的审计跟踪点。

第二种形式是重要施工管理活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审计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设置这类审计跟踪点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的情况下,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此类审计跟踪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查、工程建设例会、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验、材料试验的取样、工程款的拨付情况等,通过对上述跟踪点的控制,从而使跟踪审计人员能迅速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第三种形式是专门为跟踪审计设定的独立于施工管理活动的程序。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此类审计跟踪点设定后,不经审计确认一般不得逾越。设置此类跟踪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主体工程实施前,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基础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有无自检,监理工程师有无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有无签字盖章等。

2.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跟踪审计的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在实施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时,可采用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1)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若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介入时间,就能抓住审计对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审计机关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审计对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应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作为重点。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能将建设项目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环节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从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审计过程有间断性,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和组织,事中配合和协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使用的模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或每季度一次的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审计整改意见的表达形式

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尽量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跟踪审计的特点,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决定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审计底稿与审计整改意见书、正式审计公文。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记录;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的,可用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对发现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及时登记台帐,做到管理规范。

三、实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跟踪审计模式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宣传,正确认识风险导向跟踪审计

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宏观环境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行为,避免“竖一幢楼、倒一批人”的现象重现,各级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的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其他管理部门也都对审计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可以理解。投资审计应该通过创新和挖潜,在职责范围内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努力把好关、站好岗。但是,审计机关也应该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地方领导和其他单位(部门)对审计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的局限性以及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行为守则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审计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数量,强化跟踪审计的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跟踪审计的操作,加强对跟踪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使跟踪审计在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期增高的期望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3〕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4〕时现,朱恒金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思考[J],审计月刊,2006年第2 期。

〔5〕叶茂中.国家建设项目投资跟踪审计[J],财经研究,2006年7月。

〔6〕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总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