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职业十篇

时间:2024-04-17 18:10:30

工商管理的职业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1

1.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在严峻的挑战和剧烈的变革面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一般来说,教师的业余自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业余时间少、备课量大、作业批改繁琐、学习资源少、职称晋升压力、家庭方面压力等。因此,教师在职业发展之外的事情上所消耗掉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自我对职业发展的反思和实践。传统的教师培训途径,往往忽略了对教育本质、教师本质、认知经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在质量和效果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要求和该专业教师的预期目的。因此,虽然教师接受传统培训的机会较多,但是其本身的效果和对教师的影响微乎其微,合格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在中国仍然很匮乏。

2.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尚待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教师教育研究一直是一个年轻的领域,虽然有一定的突破,但该领域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传统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涉及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认知取向、本质、人格、信仰以及职业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要求研究教学策略,还要研究教师本身,探讨教师的态度以及如何实现观念创新等。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有利于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能够有效地应对传统和时代的挑战,有利于教师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教学环境中脱颖而出,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涉及教学技能和方法,也包含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的认识、价值观念等内容。首先,教师的人格、认知和教学实践要以社会文化行为为准绳,同时也受国家和各类不同学校教育体制的制约。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认识及其学习方法的理解差异较大,如西方人赞成“用逻辑和理性主导管理学的学习”,而中国人则奉行“经验和情感化的管理学教学”。此外,中西方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理解、教师本质、师生的角色与责任、教学策略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分歧。其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制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依照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规律,兼顾该专业教师发展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发展的措施,其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就能基本上得到解决;反之,不良的生活与教学工作环境是教师发展的最大障碍。如若教育主管部门不顾事实,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则由于不同学科内在规律和对从事该领域的教师要求不同,教师较容易产生受挫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对科研与教学产生应付心理,最终导致教学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如果缺乏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与相关政策、学习资源和奖励机制严重滞后、教师的决策权严重受限,则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发展的主动性与期待心理就会严重受阻。

2.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遵循儒家思想,尊重圣人和权威,唯权威是从,导致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理性精神。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凸显理性科学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可以从标志现代管理学诞生的两大经典著作中看出: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但在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及应用在要兼顾管理学的理性精神之外,从我国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纵观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从知识论到现象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彰显人的理智、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等的主体性哲学和理性精神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精髓。如果忽略了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和理性精神等文化精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就会本末倒置。简言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根本在于专业教师的主体认知和创造力。作为教师都不能盲目随从国外的或是中国的教育权威,而必须从实际国情、校情等出发,秉持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反思教学活动,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面临这样一种实际情况:教师必须依据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抓纲扣本、以此为据。老师所学习到的一切学科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皆出于大纲,大纲就是一切,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方面的问题,超纲既没有必要又难以做到。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教学技能、方法、知识就会平庸保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做如集体听课、短期培训等表面文章。使用同样的大纲、课本、技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接近,教学效果悬殊较大原因的关键在于教师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但优秀教师的能力和创新是不可复制的。教师的信仰和自由创造力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重点必须转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3.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教师的实践活动就是个人实践知识的社会构建。教师的思维和信仰是课堂活动向纵深拓展的基础,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课堂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现教师人格,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探究各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实现中西文化以及课内、课外管理与教学的协调。教师的课堂思维有效地融入自我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具体表现为不断的反思、想象、判断和创造。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包括中西文化知识、国家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规划、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学习资源等,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的中心点是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而教师的主体经验和创造性是高效课堂活动的核心。这与教师的个人经验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个人经验包括教师已有的知识总量、认知能力、人格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态度和信心,与社会文化经验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如果缺失个人经验,教师道德、职业规范、人际关系甚至职业发展就会自然丧失;另外,如果匮乏社会文化经验,教师的个人经验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教师的个人经验不仅与个人的已有知识、教学活动、学生有关,而且与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高效管理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中西文化、教学活动、自我人格发展的准确把握,同时又要兼顾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认知能力和创造性。因此,个人经验是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两种经验时而协调统一、时而相互冲突,老师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个人经验建立在社会经验基础上,在教育教学方面,只有前者适应后者,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限于学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学术讲座,其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结果没有统一标准。继续教育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认知与创新。实际上,关于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本身的发展问题并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继续教育只能使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师的职业发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却一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认知和信仰。调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老师不一定受学生欢迎,而那些忠诚于教育事业、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教师却深受学生欢迎。优秀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知识基础、年龄等,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深厚,把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经验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传授型教学变为探究性教学,敢于面对挑战、善于破解难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自学和培训不但要重视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还要把对教师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和的各种文件、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的政令和管理无疑对教师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消极的管理会损害教师的利益、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1.改革教育体制。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把教师及教师职业发展放在政策定位及教育改革的优先位置。首先,积极规划创新型教师培训,改进常规性培训。同时,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如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料等。其次,改变仅仅依靠教师数量和学生成绩评价的教师评估机制,建立多类别、多层次的评估体系。最后,各个学校、不同学校教师、本校同事、教师与社会团体之间应建立定期的合作与相互学习机制,取长补短、弥补差距。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为教师继续教育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2.专家指导规划。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教材、教师需要学习的新型教学理念以及如何进行主体性创造和实践需要教育专家们仔细研究、选择和规划。增加反思教学、师生互动和角色扮演等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2

(一)基本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能力概念是在开展工商管理职业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根本的、通用的才能,它在工商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迁移性以及通用性等特征,也是一个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职能素质和能力。

(二)核心能力

工商管理职业中的专业核心指的是:第一、对工商管理职业的适应,第二、对工商管理职业知识的使用,第三、有较高的能力来化解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拓展能力

工商管理职业中的拓展能力指的是:可以迁移,参加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的高级能力,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岗位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创业的发展等就应该具备这些能力o

二、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这次主要是调研工商管理专业职业学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我们挑选了56家工商管理单位来实行问卷调查。在这次的调研中,进行调研的对象是56家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主管。一共有56份问卷发放了出去,收回了56份,除去7份答案不完整的问卷,其中有22份属于企业类,6份属于国有企业类,7份属于民营企业类,4份属于外资企业类,5份属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能力适应度的需求

基本职业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一般学习的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计算机使用的能力以及外语基本使用的能力等。根据企业要求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程度进行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大多数都要求在四六级的英语水平。根据统计毕业生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数据显示,现代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运用的水平主要是要熟练office。在49份问卷里有23份具有文字能力的表达,其比例接近了总问卷的一半,从而表现出在企业工作中语言文字能力的表达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专业能力适应度的需求

企业针对不同的专业其需求也不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般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需要比较大:1、人力资源的管理,2、企业财务管理,3、市场营销。其他专业相对来说需求会比较低。现代企业应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能力,除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市场营销这些必须具备的知识外,法律和贸易知识对现代企业也有很大的重要性。现代企业期望工商管理专业职业人才的能力跟社会和国际背景是相应的,且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四)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素质适应度的需求

经过这次调查还显示出了现代企业一个重要的需要,那就是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需求。再者就是对专业素养、工作责任心以及协调、沟通能力等需求。通过这些素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价值观、家庭背景等,它是体现出人们更深一层的内心,也是最不容易被改变的,相对来说,我们更容易掌握知识,但是好的道德和情操确很难养成。这也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在就业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教学计划

第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认真把文化基础课、技能训练课以及专业理论课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好。把能力作为学时比例的重点,对理论课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压缩时,这三类课一般的比例是3:3:4。

第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从事经营管理的第一线,不但要动脑筋还要动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认真处理好,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能够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学习和运用的一致性,再培养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去进行实践,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二)采取激励措施,强化能力的培养

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去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比如:“市场营销高手”“特长生”等等。根据不用的职业能力来展开竞赛活动,把培养职业的能力在活

第一、“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信心。

第二、把实习实现课堂化教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四环节:讲、演、练以及评,从而实现密度高、强度高以及当堂教授,当堂实践和掌握的目的;

第三、对实习进行严格的管理,认真落实实验管理人员和实习教师的职责,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以及操作规范的意识和质量的意识,并且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三)举行职业能力示范表演,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

示范性的表演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不但能帮助学员了解和把握职业的方向,还能帮助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从而让教授的效果得到提高,并且面对社会和企业也能表现出学生的专业能力。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3

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办学目标的明确,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法上。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无差异化。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影响与制约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方法。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基础较宽的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同小异,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结构存在偏差,学生很难将就业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感觉课程体系大而空,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比重点大学低,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比高职院校差。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职业化特征不明显。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职业化特征不明显。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现有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大多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与实习环节,或是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流于形式,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性不明显而且实践性较差;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传授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实用性,无法实现职业化培养;第三,从教学安排情况来看,社会实践、学期实践和毕业见习等实践环节因资源缺少而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人才培养方法的运用单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专业教学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部分,导致教学活动脱离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较弱。虽然学校提供专业实验室,但是实践教学活动仅为一些管理软件的模拟,与真实企业运作相差甚远。而且,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与其办学定位不切合,多为引用国外教材或是重点大学编写,教材的理论和案例与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经济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职业化应用型定位的特点,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素质,但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师资达不到这种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的“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地方本科院校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强调其应用性,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各行各业的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上强化实践能力,形成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丰富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稳步提升的区域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直接为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由公共基础课系统、专业基础课系统、专业主干课系统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工商管理类系统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构成,共同构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五个子系统。公共基础课系统设计目的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课系统设计目的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专业主干课系统设计目的是为从事某一专业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修课 “专业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素养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

在建立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大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要求;在专业主干课系统中增设一定学时的专业方向实验实训课程。加大专业选修课中职业技能模块的教学时数和学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意淘汰旧知识,补充新知识。注意专业相关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配合,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精化课程门数,精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

(三)建设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职业化与应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化培养为导向,建立起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实践设计中,应统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架,保证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0%,在大多数课程中都进行课程实践的硬性要求。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实地考察、调研分析等多种形式。校内实训的设计应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运用实验室相关设施,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仿真的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训练,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校外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同时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加强对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大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幻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直观的、动态的和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内容实现对时空的超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以职业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可以丰富对学生能力检查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4

Hello, Im honored resume can be your concern, thank you for your use of valuable time pay attention to my application letter!

My name is diyifanwen.com, from guangdong, this year is 21 years old, height 8 meter, will be in 2 * * * graduated in July in XXX university, honest, reliable, bears hardships and stands hard work, It is careful to do things, have patience and love. To the life, work positive enterprising; Proficient inputer daily operation, in college numerous awards, an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has the good life style and the height of the organization to remember 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is higher, can very good implementmand, team consciousness is strong, style of work hard, does not fear endures hardship, dare to try. Work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ready to help others, the superior given task highly motivated, good at studious, to belong to own work can bear hardships and stand hard work, there are certain basic management experience.

I am a XXXX years on X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 my name is XX, once in university period holds the post of the cadre institute, and the result is outstanding, obtained the leadership and the students consistent high praise, is evaluated many times the courtyard excellent leader,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into the party, in the internship period, to the specialt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nterprise, in the resume in detail.

My major is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but I do not stand on professional place is restricted, to all walks of life is full of confidence and love. Of course, out of work, I like to do best, is read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 I like to see some inspirational books, like leisure for basketball, football and ball activities! I think, the work is no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to make the backing no, no flexible mind is not!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越来越受到青睐。虽然经过教学改革,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也取得些许进步,教学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在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一些实践教学问题。文章就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工商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 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一、中职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应以培养工商行政管理事务操作人员层次为主。中职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工商行政管理事务操作人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成为具有稳定的职业思想、一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能在中介组织、基层工商管理部门从事工商事务处理工作,在社区、物业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现状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对于职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专业的针对性比其他大学的同等专业要强一些。其中,工商管理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它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达到两方面的要求,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第一,学校不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范围,还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要能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锻炼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企业越来越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因此,对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时展的要求,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三、中职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彰显立足岗位、重视素质、突出能力为主旨的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构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之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后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职业规划服务;专业核心课程按照适应本专业的技能方向和相关岗位的共同核心能力要求的原则设置;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按照适应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的原则设置,以“必需、实用”为度,突破学科的系统性禁锢,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开设,强调针对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增强实战性。

四、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众所周知,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学生学的也主要是专业技术和以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学生只有亲身参加相关专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多属于理论知识,在课外缺少相关的实践活动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基本都运用“嵌入式”的理论教学方法,直接将知识理论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缺少实践,导致对理论知识根本不能熟练掌握。虽然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中会附带讲一些实际案例,但远不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印象深刻。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主要实行理论“嵌入式”的教育

这种“嵌入式”教育方式只存在短期的效应,只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短暂停留,也只在短期内会有作用,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长期发展却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由于学生缺少实践操作,对于理论知识印象不深刻,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二)开设课程太多,学生对专业定位模糊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会开设很多公开课、选修课和公共课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方方面面的内容。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专业内容是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例如管理学、营销学、市场分析、市场定位等,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对学生适应各行各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课程的多样烦琐,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感到模糊,忽视自己的专业学习,还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三)考核制度不科学,还需完善

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卷面考核为主,通过卷面成绩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卷面设计多以理知识考核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忽视,为了应付考试而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也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

五、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一)加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变“嵌入式”的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能单单传授理论知识。开展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二)将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重点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专业内容,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学习,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辅助,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内容,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改进考核制度。对卷面设计要科学,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单独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重视实践操作活动,在平时多训练,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针对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职业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其未来岗位晋升的能力需求相融合。对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解,分为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针对员工岗位晋升所需能力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能力培养,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学生毕业时既拥有工商行政管理事务知识又具备实战经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分析发展

1工学模式培养人才特点与内涵

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由美国教育家赫尔曼最早提出,荷兰在2003年举办教育理事会时有40位共同提出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现代教育概念。我国现代教学对“工学结合模式”存在多种表述,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里,要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学生与企业相结合。形成校企一体化的重要方针,从而完善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定位,从生产流程到管理建设,从服务态度到岗位需求,从最贴近工作的环境中自我培养。用环境培养人才,做到以工代学,以学悟工的有机结合。

在多年实践经验中我们得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特点是:首先教学目标具体化,而更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出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向定位。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里,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源于具体工作,而不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里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是在教学组织中,在教学过程里要有专门教授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师,也要有带领学生走入企业的指导教师。双师合作,交替教学。最后在教学地点的选择上,我们要更加贴近企业化,以课堂为企业,以企业为学校的重要思维导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采用实地训练、情景再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诸多贴近实际工作情况的重要课程安排。

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

2.1不清晰的培养人才定位

人才培养方向没有明确到中小型企业中去,那么就导致了培养人才能力方面不能符合其专业素质,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中失去了时代意义。

2.2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讲完了20课时的书本内容再用4课时去讲解实践内容,这种教学结构是不科学的。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课题相分离。随着时展、商业体制改革、市场环境变化,产生许多经典案例,而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教学内容,而高职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老师们,没有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沿用经典案例确实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缺乏时代性,对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3实践教学缺乏实际操作

高职学校面对教育部的审核与期待,指标紧任务重。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实际教学能力。很多高职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校内外建设了许多实践基地,尤其工商管理专业更为突出。但普遍考察结果显示,这些培训基地的使用率都不高。教育资金大量投入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建设没有实际应用于广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浪费了学生实践计划。导致近些年来从工商管理企业的反馈来看,我们的学生确实缺乏际工作的能力,对于实际工作的操作还在企业中完成。这种教育输出模式十分不利于教学体制的完善,更加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进步。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3.1结合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要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是国家工商管理部门重要的人才储备,是企事业单位促进人才培养的输出力量。那么在教学计划中就要更加体现实际教学的重要性。对知识理论的灌输要建立在实际技能培养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上,进行强化教育重点,巩固技能强度,强化教育思想。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时外,多参与企业发展上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以最实用的工作需要,完善理论教学内容。也可以邀请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来学校深度考察,向教学内容提出质疑,给教学内容提供参考方向。只有在不断地探讨学习中,我们的理论教学才能够不断完善,适应时展的需求。

3.2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加强实践培训是应用教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人才培养。除去有效课时的教学计划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们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到实践中去。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参观学习,明确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向与职业规划。通过时下重要工商管课题进行研究,对于热门话题精选,讨论其教学重点和实施方案。从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结合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处理。真正通过企业中工商管理的需求,完善教育计划上的从新分配。通过企业岗位设立学生提高要求,通过实践培训发现教学问题。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做好工作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自我发现与自我实践的工作计划,来培养不断自学的自我培养能力。以促使职业规划中整体能力的提升。

3.3建立分层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里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操作。由教师组织,班长带领。对岗位的日常管理进行实地演练。学习内容包括:市场营销计划,人事管理体制,现场操作能力,常规工作分配,团队管理技能等重要学习方向。对于商品流通领域的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其内部构造与管理方向。如卖场布局,商品陈列,流通方式,仓储机制,配送过程等具体操作流程。对于生产型企业,学习内容要包含:生存流程,商品特点,分销机制,人员管理等重点操作项目。将学习内容分层化处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的学习内容,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7

【关键词】区域特色 高职 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39-02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对此,可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递进发展为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此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进步。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商场管理方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具体到零售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以工作内容为载体,以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针对本土零售业的几种主要业态,包括超市、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可通过企业调研及行业专家研讨会,归纳出在零售业中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岗位递进、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见图1及表1。

图1 专业人才适应职业岗位递进图

表1 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

序号 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类别 工作能力要求

1 一线服务人员

(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等) 1.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陌生人沟通。

2.完成简单工作的能力:具备本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理货能力、岗位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理解并能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能够与同事有良好的配合,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工作有计划及条理清晰。

2 专柜店长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下属店员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除能出色完成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外,能够处理专柜各项事务(账务整理、货品进销存管理、报表制作、人员简单面试及招聘、销售计划制订与实施、陈列等),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发现专柜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品牌区域经理 1.具有全局观念,能从大局出发: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问题,具备长远的眼光及意识,从公司整体战略上考虑问题。

2.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与其他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往的能力,能够处理公共危机事务。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同时管理多个地区的各项事务,协调并解决各个地区出现的问题,汇总并分析每个地区的数据,提出今后的工作计划及问题的改善意见。

4.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准确地传达并实施公司战略,将公司下达的指令准确地传达到负责的各个区域,监督负责区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4 店长助理 1.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店内各项事务,处理各部门提出的问题。

2.出色的执行力:准确传达店长的指示和决议,并监督执行,为店长解决日常琐事,提高店长工作效率。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协助店长完成店铺各项任务,收集及分析各项数据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工作计划。

5 店长 1.统筹管理能力:对店铺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洞察周边环境制定及调整策略。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6 楼面管理人员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楼层员工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处理楼层发生的各项事务(各项单据流转、顾客投诉及退换货处理、召开员工班前会议、工作交接、日常设备设施检查等),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良好的组织及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各项员工活动(员工培训、员工生日聚会等),协调楼层与后勤物业部门之间的工作。

7 楼层经理 1.统筹管理能力:对楼层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对楼层各品牌进行统一管理。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3.较好的谈判能力:能够与楼层各品牌进行日常促销活动的谈判,能够通过谈判获得促销资源从而提升销售业绩。

二、具有区域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

从上述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可知,零售业涉及销售、商品、服务、营销、仓储配送、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分析、公共关系、团队建设、法律、商务谈判等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应该说是最需要复合型职业化人才的行业。要培养出符合零售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化人才,必须从理论课程的基础层面、专业层面、结构层面进行分析考虑,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分别对应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层面:基础素质课程模块

基础层面的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格,包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部分课程是专业知识的基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良好,智能统一、全面发展的零售人才。在基础层面的课程体系中,分设人文素质、通用技能两大类别,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体育健康、人文综合、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就业与创业等模块。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专业层面:专业技术课程模块

专业层面的课程设置是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表现形式,要能够直接反映出专业的特点,符合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动态的调整,紧跟市场发展的方向。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专业核心技能要求,专业技术模块包括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两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基于零售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需基础知识及必须具备的通用管理能力、经济常识而确定,主要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拓展等。

专业核心课程将满足专业核心技能的需求,根据商场管理职能部门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分为4个技能领域,即商场营运管理技能、客户服务技能、专业商场策划及商业文案写作技能、店铺开发与设计技能。主要有零售市场调研与分析、商场营运与管理、销售与服务礼仪、商场促销设计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与ERP、客户服务管理、商业形象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商场策划、店铺开发与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与就业实际需求的衔接性,强调岗位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三)理论课程体系的结构层面: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零售行业的特性,要重点强调知识面的宽和厚,知识的复合性。结构化设置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考虑学生的隐性知识需求,安排一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如物业管理、物流基础、东盟经济地理、保险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越南语、泰语等课程。如此,结构化课程既实现了专业教育功能,又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延伸性和深入性,尤其是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目的是更加突出他们的能力、兴趣特长及个性化发展,最终能更具针对性地满足本土零售企业多方面、多角度的人才需求。

三、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少考虑区域经济的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同质化。对此,在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点,高水平地设计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工学结合实践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实践,包括社会认知与企业认知实践。社会认知实践,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基本情况的了解,组织学生通过青年志愿者、假期社会实践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企业认知实践,即邀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等,内容涵盖企业运作及管理等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和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所具备的条件有一定认知。同时,可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实践内容,实行单一课程的实训,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相关技能。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可以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并采用独立实训项目等形式来完成。

第三,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为完成毕业论好准备。通过毕业实践,学生也可以为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琰.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17)

[2]朱长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王梅.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2009A039)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8

     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将创业精神作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笔者工作所在的单位系(部)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系,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具备工业和商业企业管理能力和技巧,具备把握商业机会的能力,掌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能够追踪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即在该类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要求,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和社会,开阔视野,提高其“自我谋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就业本领”与“创业本领”统一起来,相互促进,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时间短、国情特殊等原因,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

一、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只定位在“职业人才”角色上,注重专业技能,突出实操,忽略创新素质的提高。这种目标定位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形式流于表面,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不高。有些学校甚至将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以及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作为衡量教育绩效的标准。

2.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亟待改革

现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难以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系统培养。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甚至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欠缺有效地渗透和融合,不利于发挥整体作用。

3. 师资体系有待完善

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由于囊括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缺乏拥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创业经历的教师,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 缺少支撑教学的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前,该学科的创业教育基本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多是“纸上谈兵”,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在授道解惑的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笔者认为,可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

二、改进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1.对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定位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非创新素质的熏陶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要行之有效,就必须将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同时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教学和创业教育的整合意味着打破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够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标,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创新思想、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需要将知识、意识、能力的教育集于一体。

(1) 创业知识。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基本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调知识交叉与综合。作为一名创业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专业基础知识,也需要行业性知识,还需要补充相关创业知识和方法。其中包括:其一,一般知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其二,行业性知识。学生应对创业行业有基本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可通过专题报告、知识讲座、创业论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丰富他们对行业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三,创业知识。除了在必修课中加入创业方面的内容,在选修课模块中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适当增设关于创业管理、创业实务、风险投资等课程,有针对性、分类别地传授学生创业知识。

(2) 创业意识。学生应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学校可通过宣传国内外创业成功者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向学生介绍一些地方的投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成学校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到该地区创业。

(3) 创业能力。鉴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全球竞争的形势,应突出强调培养具备职业实操技能、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前瞻预见性等能力的创业人才。学校应建立创业实践平台或载体,切实提升创业素质的培养实效。

2.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创业教学课程,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适当考虑学生个体、创业目标差异性的前提下,应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在开设相应的课程外,还应融汇创业、专业、通识等课程,发挥出“1+1>2”的整体效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专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素质与创业素质的同步养成。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当通过配备高素质、雄厚的师资来保证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应当是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甚至是创业的经历。学校可以聘请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较好教学经验的人士担任创业授课讲师。其中也可以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金融投资家等多个方面。同时,适时派遣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外出参加进修,或进驻合作企业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2. 建立创业训练指导平台或载体,重视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学校应通过不同的渠道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安排课程实操,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布置与创业相关的调查研究课题;在教学管理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形成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践习;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激励与支持;建立创业训练指导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和指导。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9

内 涵

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行业协会指导并参与,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区域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学校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校、院(系)两级平台,成立以“五个共同”为核心的利益实体,实现“三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其特点是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如图 1 所示。

实 践

形成校院两级组织架构

学校建立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通过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政、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学校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组织机构、性质、作用、权利和义务、活动方式等内容,建立理事会议规则、联席会议制度等。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相关机构代表组成;理事会设常务理事会,负责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职能;设立理事会秘书处,配备专人,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协商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合作发展领域和项目;审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及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与合作办学政策文件;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发展关系,协商协助解决相关难题和困难;监督共建共享资源及合作成果的利用情况,评估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级学院组建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是二级学院邀请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办学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建立的校企合作组织。其组织架构和开展工作从属于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负责听取本级校企合作工作报告,审议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校企合作制度;为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搭建平台。学校对外合作工作部门负责学院合作办学管理与校级层面合作办学组织实施工作;二级学院设立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及管理工作。

创建由市级相关政府部门、学院驻地区政府、重点建设专业市级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和学院代表组成的“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及“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体制保证;建立相应运行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发挥议事、咨询、协调、合作功能,形成学校新的办学管理机构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组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搭建“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是一个由学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思路,建设创意产业及创新创业基地,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基地“管委会”为协调机构,以“中心”为专业建设载体,由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际操作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运行模式。学校从两校区办学实际出发,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分别在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构,并按照行业、专业划分成立以专业(群)层面集实训实习、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社会培训“四位一体”功能的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在华岩校区建设九龙创意产业基地。九龙创意产业基地由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创意产业联盟、重庆广电集团等法人主体合作共建。由学校出场地,政府出政策,引进影视、动漫和艺术设计行业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建成接纳影视动画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师生进行产品研究开发、参观、见习、实习实训教学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创意产业基地,为影视动画和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专业建设支持。基地主要功能一是对接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载体“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推广中心”“动漫产品研发与推广中心”;二是承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传媒类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为校企专兼职教师提供社会服务项目,成为企业、学校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三是成为服务于企业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学生定岗实习的平台。

在合川校区建设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由合川区人民政府、合川区招商局、重庆华地投资集团、瑞思集团、重庆群标移动网谷管理公司等法人主体合作共建。在学校原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技术推广中心、研究所和微型企业等基础上,学校出场地,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入企业,建成创新创业基地。学校依托位于重庆“全球移动网谷”的现代化资源和设备设施,为软件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建设提供支持,把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成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微企孵化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一是积极参与合川区“重庆市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全球移动网谷”的建设,投入学校优势技术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利用其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移动手机软件产业的定位,引进软件研发、游戏动漫、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相关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共建软件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三是对接校企合作专业和专业群,在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嘉陵江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中心”“ 嘉陵江营销管理推广中心”“嘉陵江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中心”。

开创“五个共同”合作办学机制

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载体,创新并实践“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校企各方在理事会的推动下,以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和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利用政府和行业的支持政策,做好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开发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通过创新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治理机制,适应以教学为中心的院系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与学生管理保障机制;通过项目的合作,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紧贴“五个共同”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建设,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成立后,理事会从两校区办学的实际出发,在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分别成立“政行校企合作共建管委会”。管委会以各“研发与推广中心”、研究所、企业等为重点专业(群)建设和生产研发载体,根据理事会授权协调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即:管委会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进入“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基地”的企业、工作室等,按照行业,专业划分到与重点建设专业相对应的同一个中心,各行业“研发与推广中心”又对应学校相应的专业,相应专业的负责人又是相应行业中心的成员或负责人。正常情况下,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以“中心”为单位在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工作。 从而形成了“管委会”协调下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际操作的,行业、企业与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合作,实践“两个平台、五个共同、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构建“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以“五个共同”为核心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实训考核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岗位结构的改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三个融合”,即:三段能力(通用能力、专门能力、综合能力)的融合;三种评价方式(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融合;三种学习环境(课堂学习、职场学习、网络学习)的融合。三个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搞好“五个共同”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合作育人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就业、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使合作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资源共建制度:校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在学校教师培训、挂职实践、企业员工培训、学历提升、对外培训与服务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校企双向兼职、共同向外、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责任共担制度:理事会成员单位签订共管共育的协议明确彼此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校企考核与评价制度建设。

合作发展制度:签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原则、合作目标及内容、各方责权利、合作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等。界定合作办学内容、各方责权利、工作机构及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双方的全方位提升。

成果共享制度:制定合作办学项目利益分配意见,为企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并及时转化成果提供动力。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行校企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校企员工的身份障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基地及其组成要素为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构建校企互利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建立“双岗双责”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校企互通”共同培育师资的制度,通过进行校企合作单位之间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专业带头人与企业部门管理人员、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之间的身份互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健全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制定校企人员互聘、轮换管理制度,通过推行专业带头人“兼职企业顾问”制、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制建立起适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实践制度。同时,积极推促兼职教师的选拔和聘用,以锻造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建立“项目合作”的共赢合作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以及校企合作项目负责制度,加大用于合作企业项目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并挂牌运行;奖励在企业产学研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师生员工和企业员工,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

建立“多元评价”的质量监控机制。学校合作办学理事会从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考虑各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建立接受政府、社会、企业、学校评价的应对机制。一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合作办学的主导者,他们代表国家的利益,实施对学校办学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二是社会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它们代表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对学校进行检查和评估。三是企业作为合作办学的人财物投入者,参与制定合作办学、培训、科研及社会服务保障制度,形成合作办学全程监控机制。四是学校内部通过教学督导、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毕业生质量跟踪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质量监控与自我评价。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多主体监督的质量监控机制实现了依据办学目标,对合作各方的教学质量、科研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测量、调整或修正,保证学校各利益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建立“搭台唱戏”的集聚效果机制。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推进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有效促进基地企业引入,这种通过政府出政策、学校出资源、企业出项目,政行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合作发展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为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合作共建管理信息平台。建成集校企合作门户网站、合作项目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网络教学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建设、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提供网络支持,满足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校企共同管理、学业成绩评定的信息化需求;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支持提供及时快捷的途径,实现校企、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学校支持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成 效

学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成立一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先后促成学校与297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签订150余项合作项目,年均提供4500余个就业岗位,合作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员工培训、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先后入驻企业30家,研究所与技术推广中心11个;为企业开展横向课题21项,合同总金额168.3万元;获55项专利授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80余次,获得30万元的重庆市应用技术推广资助1项,为企业技术服务(含社会培训)年收入304万元,获得企业(准)捐赠104万元;完成重庆市科研项目29个,国家开放大学项目5个,国家社科联项目2个,重庆高教学会项目3个,重庆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3个;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81部,合作共建工作室、实训室30个,完成各类企业人员培训2万余人次,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职业道德”(行业)、扶贫雨露计划月嫂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40余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8000余人次。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性教学 问题与对策

本研究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调查了高职学生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对象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其中社会用人单位10-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100-110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1所。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回收率为98%。

一、高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和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其一,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动手能力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十分重要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协作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却一直缺位。其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调查中显示,学生认为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企业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人际关系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等适应能力方面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无法获得锻炼。其三,缺乏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即思想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却无法发现对学生的管理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

(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调查显示,有59%的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通过自己找的方式,31%的学生是通过导师私人关系介绍,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参加专业实习的。在实习过程中有67.35%的学生是通过电话或EMAIL联系或指导,20.4%的学生表示没有联系或指导,另外12.2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与导师取得联系和获得指导。

(3)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专业实习的时间以十个月比较合适且能达到效果,69%的学生和Ⅱ家用人单位表示有相同的观点(另外一家用人单位表示要两个月),而在我们对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两所学校的专业实习时间均只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

(4)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很广,而且学生的爱好兴趣不一,求职方向也不同,而学校却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

二、构建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议

66.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37.5%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营销知识,33.3%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29.2%的企业认为应增加人力资源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20.8%的企

课题项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98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业认为应增加财务知识和物流管理知识,1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行政和运作管理知识,4.16%的企业认为应增加其他知识。所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管理任务,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一)优化课程体系

(1)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突出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即双证沟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系列、营销师系列、秘书系列等。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中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社会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